供銷社企業管理辦法范文
時間:2024-02-21 17:59: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供銷社企業管理辦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二、加強社有資產監督和管理,落實社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一是要強化社有資產管理工作。制定《市供銷社社有資產收益管理辦法》,規范管理行為,確保社有企業經營性資產的安全完整。二是要開展對社有企業經營業績和財務收支預算考核工作,切實把社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落到實處。三是要科學合理確定企業的經營目標和財務收支指標,強化日常檢查、考核、兌現獎懲等工作。四是要開展清產核資工作。對市直屬企業的債權債務進行徹底清理、核實和調賬,真實反映企業的資產及財務狀況。五是要建立健全社有資產的評估機制,真實反映社有企業資產狀況。聘請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對瀘牌酒業有限公司使用的土地、倉庫及辦公樓進行評估,為下一步土地、房屋置換提供可靠的依據。
三、努力盤活供銷社存量資產,加快發展社有企業。一是要充分利用好現有資產、資源的優勢,通過項目帶動資源整合,重新打造供銷社的骨干企業。二是要搞好資產重組工作,將有效資產向優勢、龍頭企業集中,推動社有企業深化改革和重組工作,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四、認真貫徹國務院40號文件和省政府20號文件,積極爭取和落實相關支持政策和資金。一是要加強與財政、稅務等部門的協調和溝通,盡快爭取和落實相關政策及扶持資金。二是要加強與財政部門的協調溝通,抓好區縣供銷社地方政策性財務掛賬的落實工作。三是要繼續做好供銷社土地確權登記工作,妥善解決歷史遺留的土地權屬爭議,依法確認供銷社土地使用權。四是要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拓寬融資渠道,破解融資難題。
五、強化財務、會計工作指導,進一步加強財務管理基礎工作。一是要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發揮財會職能作用。規范供銷社系統會計基礎工作。嚴格會計核算紀律,確保會計核算規范、真實、完整。二是要進一步做好全系統月、年報的審核、匯總、上報工作,搞好系統會計匯總報表軟件培訓,啟動并實施供銷社系統會計數據網上直報,提高會計報表的報送質量和效率,確保會計報表及時、準確上報。三是要加強財會分析工作,發揮會計信息作用,為領導決策服務,為爭取政策支持奠定基礎。
篇2
大家好!這次由中糧煙臺葡萄酒有限公司聯合釀酒工業協會和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舉辦的中國首屆葡萄酒培訓師高級進修班,是我國葡萄酒界的一件大事,是葡萄及葡萄酒產業蓬勃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提高葡萄酒界技術水平、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速與世界接軌的重要手段。在此,我代表蓬萊市委、市政府,對此次葡萄酒培訓師高級進修班的開幕表示熱烈的祝賀!向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和江南大學表示衷心的感謝!并向參加進修班的各位領導、嘉賓、同學表示誠摯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
蓬萊市位于膠東半島最北端,瀕臨渤、黃二海,總面積1123.1平方公里,45萬人口,海岸線長60公里。
蓬萊是著名的海濱風景旅游城市。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境內有馳名中外的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蓬萊閣,有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水軍基地━━蓬萊水城,有民族英雄戚繼光表功祠和戚氏牌坊,有亞洲最大的蓬萊海洋極地世界。蓬萊有“海市蜃樓”奇觀和“八仙過海”美傳,有山海自然風光和百里黃金海岸,素以“人間仙境”著稱于世。
蓬萊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蓬萊港舊稱登州港,唐代時就與泉州、揚州和交州(即寧波)并稱為中國四大古港,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就由此登陸到西安,近代又成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之一。目前已開通至日本、韓國、朝鮮、新加坡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航線。
蓬萊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蓬萊一名源于2138年前的漢武帝時代,從唐貞觀年間至民國初期,蓬萊一直是膠東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歷史文化積淀豐厚,文物古跡眾多。
受中糧長城、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和江南大學的邀請,我代表蓬萊市委、市政府,將蓬萊發展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的一些認識和做法,與各位領導、專家及同學交流一下,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第一個問題,當前葡萄與葡萄酒產業面臨著重大發展機遇
葡萄酒是一個傳統的產業,其歷史和人類文明的歷史一樣漫長,人類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經飲用葡萄酒;葡萄酒也是一個朝陽產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特別是在中國,葡萄酒產業面臨著重大發展機遇,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是成長性最好、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在全國100個工業行業利稅率排名中,葡萄酒排第7位。2004年,我國葡萄酒產量36.73萬噸,同比增長14.7%;銷售收入74.34億元,同比增長17.06%。高額的回報率,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介入其中,葡萄酒產業已成為國內新的投資熱點。特別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者收入的增加,葡萄酒消費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一是消費結構升級的機遇。目前,我國人均GDP已突破了1000美元,消費結構開始大幅度、快速升級。消費結構升級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表現在酒、飲料等飲食消費上,葡萄酒需求量也與日俱增,表現尤為突出。從1997年到2004年,全國葡萄酒消費量從10多萬噸增加到36.7萬噸,增長速度非常快。但對比發達國家,中國葡萄酒總量不足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一家企業的年產量,特別是人均指標,差距更大。世界葡萄酒人均消費量為7.6升,歐洲主要葡萄酒生產國人均葡萄酒消費量達到60升,而我國人均葡萄酒消費量為0.5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歐洲平均水平的1/120,距離國家有關部門預計的人均消費1.5升的遠期規劃相去甚遠,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據專家估計,今后較長一個時期,我國葡萄酒市場將以年均15%的速度遞增,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二是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的機遇。葡萄酒行業一直都受國家產業政策的扶持。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加大釀酒行業調控力度,對釀酒行業實行“四個轉變”,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蒸餾酒向發酵酒轉變,糧食酒向果酒轉變,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葡萄酒兼具發酵酒和果酒兩大特征,受到了國家政策的重點扶持,為葡萄酒產業贏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去年,國家禁止半汁葡萄酒的生產銷售,使占據三分之一市場的半汁葡萄酒退出歷史舞臺。近期,市場準入制度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極大地規范了葡萄酒行業秩序,促進了葡萄酒產業的健康發展。
三是經濟一體化的機遇。隨著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加入WTO以后,葡萄酒關稅由過去的65%下降到14%,國外葡萄酒企業和產品加快進入我國。他們的進入,不僅為我們帶來了先進的理念、精湛的技術工藝、成功的種植模式,更重要的是加速了我們與世界葡萄酒的接軌、融合,提升了發展水平。目前,國內各類葡萄酒企業紛紛與國外品牌開展多層次的技術合作與資本合作,這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更是今后葡萄酒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二個問題,蓬萊發展葡萄及葡萄產業的比較優勢
好的葡萄酒是種出來的。好葡萄決定好葡萄酒,而葡萄品質優劣是由產地決定的。蓬萊是“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不僅在中國,即使在亞洲,也是發展釀酒葡萄最具條件、最具特色的產區之一,所產葡萄品質優良,適合釀造頂級葡萄酒。
一是區位優勢。蓬萊位于北緯37°附近,處于世界公認的釀酒葡萄尤其是頂級海岸葡萄生長的黃金緯度。蓬萊瀕臨渤、黃二海,海岸線長60公里。海岸葡萄的優勢,在國內乃至亞洲獨一無二。在葡萄生長的季節,濕潤的海風,賦予了海岸葡萄特有的品質。尤其是蓬萊地勢南高北低,有“膠東屋脊”-艾山、崮山(牙山山系),在葡萄成熟的關鍵季節,南部群山可將大部分水汽阻擋,形成適應葡萄生長的獨特的“海洋性小氣候”。同時,蓬萊境內多丘陵、山地,土壤中性偏酸,以棕壤土最多,質地較粗、礫石含量高,但土質較輕、透氣好,礦物質含量豐富。這些條件,完全符合優質海岸葡萄的“3S法則”,即:陽光、沙礫、海洋。
二是氣候優勢。蓬萊屬北溫帶季風區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十分利于釀酒葡萄的種植。蓬萊年日照時數為2825.1小時,葡萄生長季節日光能系數IH為7.66,年平均降水量618.6mm,年平均氣溫12.5℃,年有效積溫4488℃,全年無霜期216天,非常適宜葡萄生長。受海洋性氣候影響,9月下旬和10月中旬雨量偏少,水熱系數(K值)分別是1.29和1.14,采收期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度的積累,從而生產出高品質的釀酒葡萄。在這些條件下種植的葡萄糖酸協調,釀出的葡萄酒酒香馥郁,口感清爽,尤其是高檔干酒回味十足。
三是產業優勢。蓬萊從清代就開始種植葡萄,果農具有豐富的栽培管理經驗,生產的葡萄品質優良,在我國葡萄種植行業具有較高的地位。特別是在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擁有一大批龍頭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產業群,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聚集了大量的既有葡萄酒知識,又有現代企業管理經驗的企業家隊伍以及營銷方面的人才,為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是人文優勢。世界上著名的葡萄酒產區大多是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的區域。蓬萊恰恰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資源富集的城市,不僅在膠東半島,即使是在中國,乃至亞洲,也頗具盛名。在2100多年的城市發展歷史中,蓬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并且一直是中國對外交流最廣泛,開放程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因此,在中國葡萄酒產區中,蓬萊是最有人文資源、最有條件打造葡萄酒文化品牌的城市。
第三個問題,蓬萊市培植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的戰略措施
近年來,我們立足區位、資源和產業優勢,將葡萄及葡萄酒產業做為“百年立市”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全力打造“中國葡萄酒名城”,目前已成為國內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發展最快的區域。共發展標準化葡萄種植基地8萬畝,擁有葡萄酒企業45家,葡萄酒生產能力達到8萬噸。
一是大力引進龍頭企業。近幾年,我們按照“政府引導、專家參與、企業運作”的思路,充分調動政府、企業、社會各種資源,瞄準國內外知名的葡萄酒企業進行招商。短短幾年時間,成功引進了16個葡萄酒加工企業,總投資達13億元,其中投資過億元的項目6個。中糧長城、南王山谷酒莊、新天國際、金六福香格里拉、華東百利、菲律賓康達、意大利羅迪、德國阿爾瑪、英國登龍、法國瑞楓奧塞斯等10多個大的葡萄酒項目相繼落戶,舞起了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的龍頭,使蓬萊成為中國知名葡萄酒企業聚集度最高的城市。
二是積極推進葡萄種植基地建設?!捌叻址N植、三分釀造”。為進一步提高葡萄質量,我們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種植的標準化、區域化和規?;癁闃藴剩袑嵓哟笃咸逊N植基地的建設。在葡萄基地建設中,主要采取了三種模式。一是“中糧模式”。以中糧長城、金六福香格里拉、菲律賓康達為主要代表,基地面積達2.5萬畝。由企業租用農民土地,建立農業車間,農民變成產業工人,按照工廠化的方式組織農民進行集約化生產。二是合作社模式。以北溝供銷社為代表。北溝供銷社上聯天津王朝公司,下聯農戶,建立了葡萄合作社,農戶以葡萄園入股,由供銷社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管理、收購,年底進行分紅。目前,合作社模式的葡萄基地面積達1.5萬畝。三是訂單模式。由企業直接與農戶簽訂合同,按保護價收購。目前,訂單模式葡萄基地達4萬畝。
三是著力打造蓬萊產區品牌。產區品牌是蓬萊發展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的最大優勢。為進一步提升蓬萊產區的知名度和競爭力,我們充分發揮“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優勢,把“海岸葡萄酒”做為產區的最大亮點,全面引進世界著名葡萄產區的管理規范和發展理念,抓好苗木培育、區域種植、質量控制、品牌宣傳、行業管理。一是推行標準化種植。全面推行品種區域化、栽培規范化、管理標準化,品種選擇、苗木培育、栽培模式、施肥澆水、農藥使用、采摘時間、產量控制等各個環節,都嚴格按照《蓬萊市釀酒葡萄種植規范標準》和無公害標準、綠色食品標準進行操作,不斷提高葡萄品質,2002年被確定為全國葡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二是強化行業管理。規范的行業秩序是葡萄及葡萄酒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一個企業、甚至一個產品出問題,就有可能給一個產區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為此,我們成立葡萄與葡萄酒局及葡萄酒行業協會,聯合30多個廠家,了旨在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葡萄酒生產秩序的《蓬萊葡萄酒質量宣言》,制定出臺了《葡萄及葡萄酒行業生產管理辦法》,抬高行業準入門檻,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有力地維護了蓬萊產區的品牌,確保了蓬萊原產地域保護認證的權威性。三是進行全方位整體宣傳。從去年開始,我們依托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和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連續兩屆舉辦了中國·蓬萊國際葡萄酒周活動,并發起成立了由七個國家海岸產區參加的世界海岸葡萄組織,全面提升了蓬萊產區知名度,全力打造“中國葡萄酒名城”和亞洲乃至世界葡萄酒名城。
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的迅猛發展,取得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了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就業增加,為解決“三農”問題闖出了一條新路。首先,從農民獲得的收益看,葡萄及葡萄酒產業將大量農民變成了產業工人,農民不離鄉離土,就可以獲得比外出打工多得多的收入。目前,全市基地農戶達到3.7萬戶,僅此一項,年可增加農民收入3億元左右。農戶種植葡萄,每畝凈收入可達4000元,比種植農作物高了15倍左右。在企業基地工作的農戶,年收入高達1.7萬元。最近,我們已經對全市范圍內適合種植葡萄的35萬畝土地進行了規劃布局,這個目標如果實現,預計全市葡萄基地農戶可達15萬戶左右,每年可為農民增加收入近20億元。其次,從企業獲得的收益看,以中糧煙臺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為例,該企業投產4年,主要經濟指標連年翻番,去年實現利稅1.4億,上交稅金8100萬元,人均利稅100萬元、人均納稅近60萬元。今年,該企業銷售收入可達到6億元,利稅1.8億元,上交稅金1.2億元。三年內,該企業銷售收入可達到13.6億元,利稅6億元,納稅3億元。第三,從政府獲得收益看,去年,全市葡萄酒企業實現利稅3億元,上繳稅金1.5億元。三年內,全市葡萄企業利稅可以達到9億元,上繳稅金可以達到6億元左右。
第四個問題,蓬萊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的未來發展前景“”版權所有
蓬萊產區不僅具有種植優質葡萄的天然優勢,而且可以種植葡萄的地域很廣,無論是從南到北,還是從東到西,都適合種植葡萄。據初步統計,境內適合種植葡萄的土地達60萬畝,并且這些區域還具有獨特的小氣候,可以釀造出不同個性、各具特色的葡萄酒。蓬萊的土地和氣候特征決定了蓬萊未來葡萄及葡萄酒的發展方向。為此,我們今后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就是依托“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優勢,瞄準“中國葡萄酒名城”、“亞洲葡萄酒名城”乃至“世界葡萄酒名城”的目標,全力打造世界頂級葡萄酒產區,走精品之路、走高端之路,突出葡萄酒的個性化發展,生產具有蓬萊特色的頂級海岸葡萄酒。我們的目標是,到2007年,發展優質釀酒葡萄基地15萬畝,形成15-20萬噸葡萄酒生產能力的產業規模;到2010年,發展優質釀酒葡萄基地25萬畝,形成25-30萬噸的葡萄酒生產能力的產業規模,真正讓蓬萊產區成為中國葡萄酒產業的標志性區域。與此同時,積極發展完善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鏈條,依托蓬萊18公里葡萄長廊、豐富的旅游資源以及獨特的葡萄酒文化,大力發展葡萄酒旅游,讓每位游客都能享受到優美的田園風情、品嘗各式美酒和學習葡萄酒釀造方法,真正使蓬萊旅游變成“仙境之旅、美酒之旅”。
篇3
Abstract: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 Binchuan in terms of its profits sharing mechanism between peasants and enterprises as well as its constraints,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to expand the scale of lead enterprises, increase the number of enterprises and establish a profit sharing mechanism aiming at an equal share of risks and benefits.
關鍵詞: 賓川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戶;利益聯結
Key words: Binchuan;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leading enterprises;farmers;benefits combination
中圖分類號:F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2-0306-02
作者簡介:周婷婷(1988-),女,黑龍江雞西人,昆明理工大學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農村經濟;董樹(1963-),男,云南彌渡人,昆明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理論,農村經濟。
0 引言
賓川縣實施農業產業化以來,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農民收入也得到快速增長。但是,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在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方面依然存在著影響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一些問題。
1 賓川縣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的主要方式
賓川縣在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踐中,經過多年的探索,在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上,目前呈現出以下三種主要形式。
1.1 龍頭企業+農戶型 企業和農戶進行自由買賣是賓川縣龍頭企業和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的主要形式,龍頭企業根據市場和自身的發展需要,在市場上自由購買農戶的農產品,農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將種植的農產品賣給符合期望價格的企業,農產品的價格隨行就市。這種方式適應了賓川縣農業發展的特點,適合于農產品價格波動比較大的水果交易。有利地促進了當地果農的收入增長,使果農種植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
1.2 企業(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型 契約制聯結形式作為現存最基本的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形式之一,是企業和農戶根據自身的要求,經過協商簽訂規范的買賣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建立穩定的供銷關系。農戶按照合同的要求組織生產,同時企業履行自己的義務,加快建立聯結訂單農戶的生產基地,企業為生產基地的農戶提供必要的人才、技術。2012年,賓川縣率先在全省實施了多品種大規模出口農產品種植基地區域化整縣備案,全縣共建成出口農產品區域化備案基地22.38萬畝,備案品種達17個,涉及農業企業25戶,農戶5萬余戶。
1.3 龍頭企業+合作社(協會)+農戶型 這種形式一般由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三個主體構成,以各種合作社或協會組織如專業合作社、供銷社、技術協會、銷售協會為紐帶,組織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服務,使眾多分散的小規模農戶聯合起來,形成統一的較大規模的經營群體,實現規模效益。賓川縣通過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活動,總結典型經驗,擴大示范效應,將有力地推動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快速發展,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建設現代農業、加快全州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步伐,截止2012年賓川縣有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22個。
2 賓川縣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綜觀賓川縣農業產業化經營中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的各種形式,還存在著許多共同的問題。
2.1 龍頭企業數量少且規模小造成帶動農戶增收能力弱 農業龍頭企業是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盡管賓川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從無到有,但發展較為緩慢且規模小、檔次低、實力弱。據資料顯示,全縣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僅有4戶,州級重點龍頭企業5戶,在21戶農產品加工和生物資源加工企業中,年產值超過500萬元的企業僅10戶。而且賓川縣龍頭企業大多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產業鏈較短,精深加工程度低,對品牌的認證起步較晚,產品檔次低,特色、優勢主導產業較難形成產業優勢。企業用于科技創新的資金少,造成企業普遍缺乏創新技術和管理人才,企業創新能力不強,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增強。
2.2 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緩慢導致連接龍頭企業和農戶的作用不明顯 賓川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具有高水平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較少,合作經濟組織內部制度不完善,機構設置不合理,同時還存在著合作經濟組織的帶頭人大多素質不高、能力不強等問題。政府對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各類組織的引導、協調、服務不足,導致一些專業合作組織組織松散,缺乏凝聚力,發展主要依賴政府,缺乏自我管理意識,這不僅嚴重制約著合作經濟組織自身的發展,而且對龍頭企業和農戶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2.3 缺少緊密型利益連結方式 賓川縣龍頭企業與農戶現有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多是松散型和半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缺乏農戶以資金或土地入股企業,或者是由農戶以土地或者其他要素入股來組建成農民股份合作組織,然后由農民股份合作組織以總體股份形式入股龍頭企業,進而與龍頭企業建立起緊密型利益聯結關系的模式。賓川縣大量存在的松散的利益聯結方式不利于企業與農戶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一旦發生某種變化,企業和農戶往往從各自利益出發做出有損二者共同利益的行為。
2.4 政策落實不到位造成企業和農戶共同利益實現難 盡管賓川縣政府對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相當重視,制定了大量的優惠政策以鼓勵企業帶動農戶參與農業產業化,但由于缺乏政策實施相關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政策落實不到位,政策很難延續,導致其成為目前制約龍頭企業特別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瓶頸。政府試圖通過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帶動農戶增收致富,但龍頭企業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導致政府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扶持絕大部分由龍頭企業享受,使得廣大農戶沒有享受到相應政策的優惠。
2.5 法律法規不健全導致利益保障難 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法律法規起著調整利益主體關系的重要作用,更是保障和實現利益的重要手段。而現今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法律執行力度還不夠,部分農戶及龍頭企業管理人員對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了解,導致龍頭企業與農戶在市場交易中缺乏規范合同的制約,出現毀約、不誠信等問題。最終造成龍頭企業和農戶的利益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這種現象在賓川縣也不例外。
3 構建賓川縣龍頭企業與農戶良好的利益聯結機制的思路
利益聯結機制事關龍頭企業的穩定和農戶利益的保障??茖W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是賓川縣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3.1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針對龍頭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等問題,應推動現有大型龍頭企業產業升級,激活現存的農產品加工能力,政府需要制定出臺激勵措施,不斷完善財政、稅收、土地、金融等各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大對龍頭企業的資金補貼力度,并且通過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最大限度為龍頭企業吸收社會閑散資金,培育一批帶動能力強、輻射面廣、知名度高的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填補賓川縣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零的空白。龍頭企業應規劃科技投入專項資金,走產、學、研結合的路子,提高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采取市場手段,對現有品牌進行有效整合,扎實做好賓川柑桔、紅提葡萄、香蔥、大蒜、賓川朱苦拉咖啡等農產品的地理標志登記認證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工作,以統一的品牌形象提升賓川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將賓川縣建成名副其實的“高原特色農業示范縣”。
3.2 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連結企業和農戶的作用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為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載體,是推進產業化進程的有效組織形式。但目前賓川縣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水平低,帶動能力弱,致使其連接龍頭企業和農戶的作用不明顯。為此要積極發展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勵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招商引資,認真落實基礎設施和項目申報、人才引進等支持政策,特別是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規模種植、農產品加工等方面,在用地、用電上要給予支持和優惠。在合作經濟組織內部實行管理民主制,民主是合作經濟組織健康成長的制度保障。合作經濟組織還要加強自身的建設,積極面向市場,提高組織的科學技術水平和應對市場的能力,生產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3.3 建立和完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 建立和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民通過產業化經營真正得到實惠,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靈魂和基本要求。從賓川縣實際出發,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為此需要在得到政府指導下,引導龍頭企業創辦或領辦各類專業合作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龍頭企業,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深度融合;支持龍頭企業為基地農戶積極開展農資供應、農機作業、技術指導、疫病防治、市場信息、產品營銷等各類服務。鼓勵龍頭企業采取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形式,將加工、銷售環節的部分收益讓利給農戶,共享農業產業化發展成果。同時應積極申請農業部設立的農業產業化項目資金,支持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幫助農戶進行農產品集中銷售、運輸、倉儲和開展技術服務等,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了緊密利益聯結關系。大力宣傳龍頭企業發展農業生產、帶動農戶增收的先進典型,示范帶動更多的龍頭企業發揮帶農惠農作用。需要政府監督規范。此外,加快出臺相應的監督管理辦法,規范企業行為,提高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引導龍頭企業按照產業化的要求,充分發揮好帶農惠農作用。
3.4 提高農戶自身水平,增強農戶市場主體地位 農戶作為農村家庭生產經營單位,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本主體,也是市場主體和要素,是龍頭企業平等的競爭和合作伙伴,應享有合法的權益。但從賓川縣情況看,農戶往往在市場交易中處于弱勢地位,一些企業不顧市場原則,對農戶進行壓榨和剝削,嚴重挫傷了農戶的生產積極性。這就需要農戶在不斷提升自己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的同時還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諸如提高農戶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適應市場發展變化的各種能力,學技術、學管理,學會運用法律法規維護自身權益等等,從而增強在市場交易中的主體地位,平等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成果。
此外,還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讓農戶、龍頭企業以及合作組織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有法可依,自覺運用法律規范自身行為,增強契約觀念,提高訂單農業的履約率,共同營造公平競爭的法制環境,促進形成統一、競爭、開放、有序的市場體系。
參考文獻:
[1]康紅梅.兵團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的探討[J].新疆農墾經濟,2012(7):42-46.
[2]劉超,朱滿德.龍頭企業與農戶精密性利益聯結機制的探索與創新——以大連市金州去城西村土地股份合作為例[J].南方農村,2010(3):65-68.
[3]母文德,邱懷文,張福茂.創新企農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民增收致富[J].當代畜牧,2012(10):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