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垃圾處置制度范文
時間:2024-02-27 17:51: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療垃圾處置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乙肝相關慢加急性肝衰竭 LAM ADV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8-0028-02
患者資料:患者,李x,男性,28歲,有“慢乙肝”病史10余年,反復肝功異常2年,因“乏力、尿黃、腹脹10天”于2011-5-21首次我院診治。體檢:肝掌可見,肝肋下2cm,移濁(-);HBsAg>250IU/ml, HBeAg 294.850S/CO;肝功:TBil:249.4umol/L,ALT:1955IU/L,A:27.8g/L;HBV-DNA:2.6×108copies/ml;INR:1.69;肝膽脾B超:肝脾大,肝回聲粗,少量腹水;ANA、ANCA、自免肝抗體:均(-);余嗜肝病毒抗體均(-)。有乙肝家族史;無煙酒史;無長期用藥史。
診斷: 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治療: 在保肝、降酶、退黃等綜合治療基礎上,經患者及家屬同意后予以LAM(拉米夫定片即賀普?。?00mg po qd聯合ADV(阿德福韋酯片即賀維力)10mg po qd抗乙肝病毒治療。
療效:患者經上述治療后,于2周左右感乏力、腹脹較入院前減輕,胃納改善。治療3周后復查腹水B超:未見明顯積液。治療1月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復常,予以出院。出院后患者每間隔3個月定期復查HBV-DNA、肝功能、乙肝三系,半年復查一次肝臟B超,對患者隨訪至今,期間患者于第9個月出現病毒學(HBV-DNA)轉陰,第24個月出現血清學轉換,HBeAg轉陰,隨訪期間均未出現病毒學和生化學突破,且腹水B超均陰性,未出現肝硬化。
安全性:治療過程中未出現血肌酐異常等不良反應,
討論:我國有近1億人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多種誘因[1]如重疊甲型肝炎病毒或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嚴重細菌和其 他病原體感染、勞累過度、飲酒、上消化道出血、攝入肝毒性藥物或藥物誘導超敏反應、妊娠、手術等的促使下, 可迅速進展為肝衰竭,該患者發病誘因則為過度勞累后誘發,且此次病情重、進展快,根據肝衰竭診治指南[2],該患者診斷為乙肝相關慢加急性肝衰竭。乙肝相關慢加急性肝衰竭即在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基礎上,出現急性(通常為4周內)肝功能失代償的臨床表現。主要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為:極度的乏力,明顯的消化道癥狀;黃疸迅速加深,血清總膽紅素大于正常值上線的10倍或每日上升大于等于17.1umol/L;出血傾向,PTA小于等于40%(或INR大于等于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失代償性腹水;伴有或不伴有肝性腦病。研究表明[3-4],HBV感染是乙肝相關慢加急性肝衰竭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HBV的高復制及其蛋白抗原在靶細胞表面的表達,不僅可以直接導致肝細胞損傷,還可以誘發以CTL等主要效應細胞的細胞免疫反應和腫瘤壞死因子a( TNF-a) 的大量產生,通過多種途徑導致肝細胞大量壞死,介導局部炎癥,進而導致微循環障礙,造成肝組織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損傷,故HBV復制在該病的發生、發展中起著始動或主導作用,因此,在乙肝相關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發病早期通過抗病毒藥物減低機體病毒載量,緩解過強的免疫反應,從而緩解病情是必然選擇。
肝衰竭治療指南中指出對于HBV陽性患者不論起病毒載量高低均應予以核苷(酸)類藥物抗病毒治療。研究表明[5-6],對重癥病毒性肝炎、失代償期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進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療后,可以持續改善存活患者的肝功能,并阻止病情向肝硬化進一步進展,具有遠期效益。因此我們初始選擇拉米夫定進行抗病毒治療,但是該患者初始病毒載量高,基線高病毒載量與預存耐藥相關,而預存耐藥可導致拉米夫定單藥治療療效不佳,且長期拉米夫定單藥治療耐藥率高,易導致病毒反彈。因此該病例我們考慮聯合用藥。臨床用藥證實[7-8]LAM聯合ADV治療慢乙肝或肝硬化可有效抑制病毒持續復制,并且能降低耐藥率。而阿德福韋酯有潛在的腎毒性,大多肝病晚期患者易合并肝腎綜合征,故對于重癥肝炎患者應用阿德福韋酯抗病毒治療要考慮其安全性問題,尤其對腎功能影響。喻建華學者[7]在LAM和ADV初始聯合與ETV單藥治療慢乙肝的前瞻性單中心非隨機開放性研究中表明在治療96周期間兩組患者血肌酐水平以及治療前后血肌酐升高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LAM+ADV初始聯合治療96周并不增加腎臟毒性。本病例患者LAM+ADV兩者聯合抗病毒治療3年于第9個月出現HBV-DNA轉陰,第24個月出現HBeAg轉陰,隨訪3年期間均未出現病毒學和生化學突破,且一直無腎功能損害,證實,兩者聯合抗病毒治療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此次為單病例研究,此后應增加病例數進一步研究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兩者聯合抗病毒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參考文獻
[1]Mali k R , Mookerjee RP , Jalan R. Infection and inflammation in liver failure: tw o side s of the same coin [J]. J Hepatol, 2009,51 ( 3) : 426 - 429.
[2]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衰竭與人工肝學組, 肝衰竭診療指南[J] .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 2012, 5 ( 6) : 321 -327。
[3]Dai CY,Yeh ML,Huang CF,eta1.Outcome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 spontaneous 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 presenting as 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 and treated with anti-virals[J] Hepatology,2011,54(3):1108-1109.
[4]Levy P,Marcellin P ,Martinot-Peignoux M,etal.Clinical course of spontaneous 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Hepatology,1990,12( 3 P t 1 ):570-574.
[5]Tillmann HL,Hadem J,Leifeld L,eta1.Safety and efficacy oflamivudin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or fulminant hepatitis Bamulti-center experience[J].J Viral Hepat,2006,13(4):256-263.
[6]謝中俠,劉健,王兵. 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并肝硬化失代償期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04,44(10):27-28。
篇2
一、甘肅省農村垃圾收集處置現狀
甘肅省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運,基本遵循了“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運行模式。
(一)生活垃圾清掃與保潔
村基本可以做到垃圾清掃以農戶自凈為主,保潔員保潔為輔。農戶自凈區域主要是自家庭院和門前區域,保潔員清潔區域主要是村莊道路、公共區域。
鄉鎮生活垃圾清掃與保潔的主要力量是保潔員,沒有專門的環衛機構,部分地方由鄉鎮干部輪流擔任,個別地方依托物業管理部門。
牧區放牧點由于生產、生活習慣的影響以及路途遙遠,垃圾清掃與保潔無法全覆蓋。
(二)生活垃圾收集與運輸
各農戶家基本配備了垃圾收集容器,容器類型、材質、容積、開啟方式、使用情況等全省差異較大。在牧區,即使在定居點,由于受生產方式與生活習慣的影響,垃圾清掃收集工作開展不理想。
村中一般設有垃圾收集點,形式有垃圾斗、垃圾倉、垃圾房等,數量不一,村民可將家中垃圾送往收集點集中。從調研情況來看,垃圾運輸不及時,收集點四周垃圾堆放比較嚴重,也比較普遍。
鄉鎮垃圾收集裝置配備相對較齊全,垃圾運輸基本按周期進行。垃圾收集容器與運輸車輛大多由政府部門配備,各地情況有所不同。
(三)生活、糞便、餐廚、醫療、公廁垃圾處置情況
生活垃圾處置:以填埋為主??h級垃圾填埋場基本全覆蓋,個別重點鎮還設有小型填埋場。村垃圾需轉運至鎮后統一運輸至填埋場。部分重點鎮已規劃設置垃圾填埋場,但總體建設進度較慢。
糞便垃圾處置:通常情況下,農戶會將人及家庭飼養畜禽糞便收集后,作為農家肥,返田使用。在修建了沼氣池的地區,由于效果與清掏等方面的原因,多數都已廢棄使用。牧區定居點與放牧點,人、畜糞便不會被收集與再次利用。
餐廚垃圾處置:村一般以農戶為主,無營業性餐飲店,基本不存在此類垃圾。鎮和有一定規模的農家樂,隨季節不同產生數量不同且有限的餐廚垃圾。靠近縣、市城區的鎮,有專門的餐廚垃圾收集車上門收集后,統一處理。多數情況下,餐廚垃圾會被出售給附近的養殖戶。
醫療垃圾處置:鎮設有衛生院及住院病床,可同時接納10~20人接受治療,產生一定數量的醫療垃圾。村莊設有衛生所的情況不普遍,人口較多的中心村,可能設有,多以出售藥物為主,注射、輸液較少,醫療垃圾量不多。對于醫療垃圾,由衛生院送往指定地點或由專門車輛上門收集后,進行專業化處理。
公共廁所設置:村大多沒有公廁,鎮建有公廁,以北方旱廁為主,水沖式廁所數量很少。主要原因在于鄉鎮缺乏自來水供水設施或管網設施建設不完善、缺水造成自來水供應不足、缺乏保暖條件與設施易使管網在冬季凍脹損壞而不愿建設。公廁的糞便垃圾由專門人員負責清掏。
二、農村垃圾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體制不順,機制不暢
全省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針對不同的工作重點主要由省發改委、建設、環保、商務、工信、財政、農牧等部門分工負責。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由環保部門總負責,鎮政府承擔大多數具體工作,由于其內設機構無法對應相應的省、市、縣級各部門,部分職責落不到實處、資金渠道也不暢通,工作缺乏統籌考慮,缺少部門協調,經常是上邊給多少錢,干多少事。村委會只負責垃圾清理與保潔、收集,工作難度相對較小。 鎮、村的垃圾處理工作缺乏配套制度,工作分工、職責與規范性得不到保證。垃圾保潔、收集與運輸未配備專業人員,其他人員兼職情況較多,也有鄉鎮、村干部輪流承擔或安排低保戶負責的情況。
(二)資金缺口較大影響工作開展
重點鎮垃圾填埋場、甚至縣垃圾填埋場的地方配套建設資金沒有完全落實,出現建設周期延長,收運、碾壓設施無法配套,建設標準降低等現象。垃圾處理設施維護、運行費用嚴重不足,依靠有限的財政資金,不能滿足無害化處理要求。
(三)現有處理設施運行水平偏低
一些垃圾填埋場未建立相關制度,運行監控不到位,不能正常有效運行。一些垃圾填埋場管理不善,作業不規范,出現導氣管損壞、滲濾液池淤積外溢、防滲膜損壞等現象。一些垃圾場進場垃圾不計量、檢驗、消殺,達不到無害化處理要求。垃圾收集裝置與運輸車輛也存在著維護不善的問題。
(四)“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收運處理網絡不完全適用
甘肅省部分市、州、縣具有地域廣、人口少、村鎮距離遠、鎮縣距離大的特點,垃圾收集、轉運數量少、距離遠、成本高、操作性低。人口最少的村僅有2到3戶、人口不足10人,社與村、村與鎮、鎮與縣距離最遠者近百公里。因此,不宜在全省范圍內推廣“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收運處理模式。
(五)特殊垃圾無法有效處置
首先,地膜等塑料類垃圾的處置,在農村還沒有好的辦法,問題比較嚴重。多數村設有地膜回收室,專門負責地膜的回收與存放。但由于回收價格偏低,農民沒有積極性;同時,地膜從農田回收時,已支離破碎、夾雜較多泥土,不易分離收集;另外,對收集后的地膜,缺乏有效處理手段。專業處理企業得到的補助資金有限,處理越多、虧損越多。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如不及時處理,還會造成新的污染。其次,如金屬、玻璃等垃圾的回收利用,無實質意義的進展,尚需下大力氣推進。第三,垃圾隨意丟棄、堆放的問題還比較突出,特別是在溝渠等部位。農作物秸稈的處理,相當一部分地區還在進行焚燒,不能有效利用。第四,鎮中建筑垃圾、甚至工業垃圾與生活垃圾混放,沒有進行分類處理。
三、農村垃圾治理對策
(一)部門協同配合,明確責任分工
建議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協同推進領導小組”下設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小組”,總體負責推進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h級人民政府應制定本縣域內的垃圾處理總體規劃與工作目標,落實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縣各有關部門應按職責與分工,落實好本部門工作。加強生活垃圾處理專職隊伍建設,鎮應安排專人、??钬撠煷隧椆ぷ鳌?/p>
(二)制定鎮、村垃圾治理專項規劃
在制定鎮、村土地利用與建設規劃的同時,同步開展垃圾治理專項規劃,結合縣域情況,統籌安排垃圾收集、處置設施的布局、用地和規模,因地制宜選擇垃圾無害化處理技術,逐步建立并完善規章制度。
(三)拓寬資金渠道
隨著經濟水平的逐年提高,逐步加大各級財政資金撥付總額,適度開展垃圾處理收費。經濟條件好的地區,對垃圾生產量超過一定規模的家庭、單位或企業,應適度收費。鼓勵社會資金參與鄉鎮生活垃圾的轉運與處置,在資金、稅收等方面予以補助、優惠,在參與者投資其他農業項目時,予以照顧。
(四)實施源頭分類減量
農村生活垃圾種類相對簡單,處理優勢在于大部分生活垃圾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就地消納。應引導、鼓勵農民通過源頭分類、就地消納,降低轉運成本,減小終端處理壓力,提高回收利用水平。
(五)加快創新,推廣適用技術
加快小型化生活垃圾、污水等生物處理技術與設備的研發,對于人口少或地處偏遠的地區,除了指導農民對垃圾進行就地掩埋處理外,可以指導農民利用小型設備進行生活垃圾的生物處理。
篇3
[關鍵詞] 保潔員培訓;醫院感染;控制;管理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7(a)-0167-02
The training of the operating room cleaners and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GUO Fenghua ZHONG Xiaohong YAN Ling YANG Zhiling
Operating room, Tumor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Cancer Research Center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095, China
[Abstract] The trainning of the operating room cleaners is an very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infection control of the hospital. The methods we are taking is teaching the cleaners before work and in the job, to make sure that all cleaners can grasp of the authentic methods and the notes comprehensively, and achieve the goal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nosocomical infection in the operating rooms.
[Key words] Cleaners Trainning;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Management
醫院感染目前已成為評價醫院綜合醫療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1]。而手術室是一個消毒隔離管理要求非常嚴格的區域,也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科室,其保潔管理在手術室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
醫院管理人員往往強調對醫務人員進行相關的醫院感染知識培訓與監管,而忽略了對保潔人員相關知識的培訓[3],保潔人員文化水平一般較低,很少接受過專業培訓,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是導致醫院感染的危險人群[4]。保潔員素質的高低、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手術室感染控制管理工作的成敗[5],對于整個手術室的感染控制和醫療安全都會產生重要影響。為了提高手術室的保潔質量,確保手術安全,防止醫院內感染,本院重點對保潔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培訓,現將培訓方法介紹如下:
1 本院保潔員現況
本科共有保潔員10名,年齡為35~49歲,工作年限1個月~5年,其中,女性9名,男性1名,學歷包括初中學歷6名,小學學歷3名,文盲1名。本科共有潔凈手術間12間及配套輔助間,其中2名保潔員負責復蘇室衛生及患者的接送,1名負責外勤,1名負責辦公區的衛生及洗手衣褲、口罩帽子的發放,6名負責手術間衛生。
保潔員入手術室前由保潔公司管理人員對其進行崗位職責、工作內容、工作要求簡單培訓。入手術室前3 d,由手術室院感人員或護士長親自講解、帶教、示范,內容通俗易懂,讓其明白和理解有關院感知識,培訓完畢,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2 培訓內容
2.1 洗手的培訓
醫院感染又稱醫院獲得性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和醫院工作人員包括保潔人員在醫院內獲得并出現癥狀的感染[6]。洗手是切斷傳播途徑的有效方法,也是最簡便、最經濟、最基本、最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本院采用七步洗手法進行培訓。培訓完畢,對洗手步驟進行考核,保證人人過關。執行手衛生制度,加強保潔員規范洗手的培訓和監督及洗手效果的監測,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7]。與此同時重點強調在進行醫療廢物處置后、清理手術間衛生工作前后、受污染后必須進行正確的洗手,必要時進行手的消毒。
2.2 衛生清掃及衛生用具使用的培訓
空氣潔凈程度是以含塵度來衡量的,含塵度越低,潔凈程度越高。因此,認真清掃手術間的衛生,是感染控制的關鍵。首先制定各班次清潔衛生的工作時間、范圍、標準及要求。早班每天早晨七點上班,在手術開始前,對各手術間的物體表面用消毒液認真擦拭、地面不留死角,術后應立即清除手術間的垃圾,按要求分類放置。物體表面、地面徹底清潔。衛生用具培訓時應告知分區使用,不能混用,并保持干燥,如手術間清潔用的毛巾及拖把,標識好手術間,用后統一掛在專用位置晾干,如是感染手術間,用紅色膠帶做好標識,以便區分。
2.3 消毒劑配制的培訓
由專職護士反復示范清潔過程中含氯消毒劑配制比例、使用方法,講解其注意事項,如一般手術與感染手術術畢使用含氯消毒劑配制比例的不同。將需用的水量及消毒片總量做成明顯標識,貼在桶外面,以一目了然。
篇4
根據Xx省、市、區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有關精神,為切實有效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街辦按照治理“七亂”的相關要求,結合本轄區實際,認真落實上級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今年以來,我們在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共動用裝載機11臺次、農用車26車次、一般小貨車40車次、直接參與整治的工人(含當地群眾)3300人次,已投入資金50余萬元,清理、清運各類建筑垃圾、工業垃圾、廢土等350余噸,清理農家院落生活垃圾30余噸、疏淘溝渠3850米,打圍3850米,覆蓋拆遷工地等450畝(含同處重復覆蓋),撒種草籽52畝。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其主要做法是:
一、領導重視、機構完善、制度健全
1、成立了Xx街道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
2、制定了Xx街道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
3、對本街道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了任務分解;
4、落實本街道領導干部及相關科室責任片區;
5、街辦與各村、社區簽訂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目標責任書;
6、成立街道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巡查組,并配備照相機,堅持每日巡查,對環境衛生、市容秩序、揚塵整治、戶外廣告、燃煤整治、違法建設等方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做好記錄。
7、堅持每周五召開街道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例會,對取得的成績進行總結,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整改計劃,并采用會議和現場交流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推進整治工作。
二、宣傳到位、全民參與
1、發放《Xx市民書》14000余份。
2、動員各村老年腰鼓隊敲鑼打鼓并舉著“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橫幅”到企業、小區、院落、商業街道、人員密集處進行大力宣傳,并發放各類宣傳資料。
3、開展各種群眾性義務環境整治活動3次,共計12000人次參與。
4、Xx市管理文明勸導隊伍12支,共200余人,Xx市管理的各類問題進行勸導,協助各相關管理部門進行管理。
4、各村召開各種宣傳會議,包括壩壩會、黨員會、居民小組會、單位職工會等各種形式的會議,大力宣傳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目的、意義。參會人員達到2萬余人。
5、在轄區主要干道書寫固定式墻體標語40余幅進行宣傳。
6、及時向區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辦公室及區級各相關業務部門報送各類信息25篇,其中被各級媒體采用的有7篇,由媒體主動正面采訪的有4次。
三、大力開展各項整治深化和鞏固整治成果
(一)治違工作方面
1、調整充實街道治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進一步明確責任單位職責,制定違建長效管理實施方案、招用違建信息員11名、設立違建信息員有獎報告制度,切實將違建巡查落到實處。
2、建立街辦、村、社區三級聯動機制,建立健全村、社區違建巡查上報制度,對新增違建,發現一宗、堅決制止、拆除一宗;并堅持實行每周違建巡查報表制度,積極與上級相關部門協調處置各類違法建設,發現違建及時上報,確保違建巡查不留死角,將違建消除在萌芽狀態。
3、完成存量違建拆除任務2萬平方米。
4、完成出入城通道兩側違建拆除工作共拆除點位三處,整改一處。
(二)大氣和水環境治理
1、為保證轄區燃煤污染整治工作能順利開展,街辦大氣和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高度重視,在轄區進行了燃煤污染摸底調查工作,轄區內燃煤污染工業企業74家,經營性燃煤污染196家,常住居民燃煤污染2039家,低保戶燃煤污染戶62戶,事業單位燃煤污染1家。
2、全年共整治在建工地9個、煙囪冒黑煙14起、經營性燃煤污染345戶、企業和經營戶清潔能源改造78戶、轄區中小街道56條。
3、加大了對轄區河道兩旁污染源的監控力度,全年共查處河道兩旁的9家農家樂,責令其立刻落實水環境污染控制措施,并對影響水環境的15家排污工業企業進行了綜合整治,拆除影響水環境的直排式廁所6個、沿河違章搭建400平方米、河道清淤2000立方米、整治河道排污口10個、整治洗車場5家、關閉養殖場3家,并認真做好重點工業企業,危化品企業和醫院等水污染源監控工作,防止發生水環境污染事故。
(三)環衛工作
1、加大對三創作業公司的指導、檢查和考核力度,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對公司的考核和獎懲制度,促進環衛工作質量進一步提高;加大對中小街道和背街小巷的清掃保潔力度,道路清掃做到橫到邊、縱到底、不留死角;垃圾清運做到高效、及時,確保日產日清,對企業、人員居住較集中的場所要加大布桶力度,防止垃圾亂傾亂倒,全年新增公用垃圾桶1200個。
2、制定了切實有效的獎懲措施,加大對垃圾處置費的收取力度,杜絕非法票據的使用,為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收費任務,街辦在上半年對各村、社區的垃圾進行核量,按垃圾量下達目標任務,力爭做到垃圾處置費應收盡收。
3、繼續深化“門前雙五包”工作,進一步提高簽訂率,上半年在去年簽訂的基礎上查漏補缺,新簽訂門前五包3600余份,簽訂率100%,履約率95%。(四)Xx市場
1、Xx市場達標標準,Xx市場管理,鞏固整治成果,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整治后不反彈。Xx市場內煤爐56個,取締遮陽傘80把,Xx市場內出攤占道1200余處。
2、Xx市政府目標要求,Xx市場(Xx市場)配置了標準電子計量器120臺,達到100%配置。
(五)綠化
按照區城管局下達的綠化目標任務,上半年種植喬木17810株、灌木89540株、草坪植綠7000㎡、新增綠化面積191760㎡,共投入人員600余人次、資金181余萬元,并做好現有植綠地塊、游園、行道樹等的管理工作,查處亂砍亂伐行為,完成了區城管局下達的全年綠化目標任務。
(六)實施亮點街道打造
共投入資金30余萬元完成濱河路a段、c段整治工程。
(七)愛衛工作
1、動員轄區內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愛我武侯、清潔家園”全民活動,并進一步整治院落環境衛生,指導有物管小區的按照院落整治“九個好”的標準嚴格管理,對農村散居院落確保有專人進行衛生保潔,為廣大群眾營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
2、配合區相關職能部門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Xx市場、小作坊、小商品、小餐館、學生食堂和農家樂為重點的整治工作,嚴把生產和流通流域的食品安全關,為廣大群眾提供健康放心的食品。同時加大對群眾食品安全的宣傳力度,提高居民食品安全意識。全年共查小食品店300余戶、農家樂20戶、學生食堂6所,對不合格的單位進行現場指導,要求工作人員必須持健康證上崗。
3、積極配合區衛生局進行無證、無照清理,加大對本轄區非法診所的查處,做到發現一家,清除一家,全年共查處非法行醫21戶,出動80余人次,并配合區藥監局加大對轄區各醫療機構的藥品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4、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各種現有媒介手段,通過宣傳櫥窗、宣傳欄等集中宣傳愛國衛生、愛護環境等常識,共計發放健康壁報200余份。
5、堅持開展以滅鼠、滅蠅、滅蟑螂、滅蚊為重點的“除四害”工作,組織好培訓,開展宣傳,發放宣傳資料1000余份,號召轄區居民積極行動起來參加活動,指導投放,并大規模消殺、消除四害滋生環境,全年發放鼠藥1000公斤,其中春季500公斤、秋季500公斤。
6、組織應急獻血隊伍26人,順利完成獻血任務。
(八)基礎設施建設
1、與區交通局、區建設局密切配合,及時掌握轄區內的基礎設施狀況,對橋梁、道路路面、人行道彩磚、窨井蓋、路燈、電樁等基礎設施破損進行及時維修維護。全年共對110處破損、缺失進行了報損,并得到及時維修,維修率100%。
2、積極配合區交通局做好道路硬化工作,對道路設施的破損情況及時上報。
全年共硬化道路35071平方米,確保各種道路路面平整完好,無坑坑洼洼和雨、污水積存現象。
二、存在的問題
(一)垃圾處置費收取困難。
(二)新增違法建設沒有完全杜絕,巡查力度不夠、發現問題不夠及時。
三、明年工作打算
繼續積極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在抓好轄區內日常環境衛生的基礎上,Xx市容秩序、大氣和水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Xx市場、公共防疫、違建治理等各項工作的整治力度。
(一)繼續加強“沿線”(公路沿線、河流沿線)治理工作,要加大對三創環衛作業公司的監管力度,進一步完善和落實考核措施,確保轄區內街道道路衛生、河道衛生、居民院落衛生得到進一步提升;加大對環衛設施的配置,科學合理布放集裝桶,杜絕垃圾積存,確保垃圾日產日清落到實處。
(二)繼續完善“門前雙五包”的簽訂和商家的履約工作,對新開門面要及時補簽,確保簽訂率保持在95%以上;進一步落實好“雙五包”中所承諾的對商家店鋪的服務內容,提高商家對“門前雙五包”的認同感和支持度,促進街面日常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三)Xx市場進行管理和整治,Xx市Xx市場達標要求對其進行整改和管理,使各項指標盡快達標;對自發形成的路邊攤、Xx市Xx市場本著疏堵結合的原則,進行引導、規范,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要求,把滿足群眾日常生活需求與治理臟亂差結合起來,Xx市場秩序良好、衛生整潔、管理到位,更好地為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服務。
(四)加大違建巡查力度,擬增違建巡查人員4-6名,力爭全年無新增違建,各村要進一步加大自查力度,做到發現及時、上報及時、處置及時。
(五)加強對轄區內基礎設施的維護和巡查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與相關責任單位聯系并得到盡快處置,確保轄區內路面、水蓖子、下水道、人行彩磚、行道樹等得到有效地維護。
篇5
第二條我市轄區所有醫療、衛生防疫、病員休養、涉外賓館、醫學研究、洗浴、美容美發、禽獸疫病防治、屠宰、生物制品等單位和從事特種垃圾收集、運輸、處理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規定。
第三條本規定所稱特種垃圾是指醫學研究和醫療過程中進行檢查、化驗、處置、婦產、手術和病理解剖中產生的人體污物和被人體分泌物污染的紗布、脫脂棉、衛生紙、護理用品、器具以及死嬰、截肢、器官等;各療養院、涉外賓館、公共浴池中休養員、外賓、顧客的遺棄物;禽獸疫病防治、屠宰過程中產生的動物尸體及其遺棄物以及其它含毒;含菌廢棄物等。
第四條市環境衛生管理部門負責全市特種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置管理工作。
衛生、防環境保護等有關管理部門應各司其職,協同市環境衛生管理部門加強對特種垃圾的監督管理。
第五條市環境衛生管理部門在特種垃圾管理上的主要職責是:
一、編制唐山市特種垃圾處理行業規劃,制定特種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置的管理規范;
二、審核特種垃圾處置廠的新建、改建和擴建方案,并參加竣工驗收對參與特種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置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資質審查并發放許可證;
三、對特種垃圾的排放、收集、運輸和處置進行監督管理;
四、受理違反特種垃圾管理規定行為的投訴,對違規行為進行處罰。
第六條對特種垃圾必須按照國家環境保護、衛生防病的有關規定,毀型后采用高溫焚燒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嚴禁回收利用或采用填埋、滲井、簡易焚燒等方式自行處理。
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市環境衛生管理部門批準,不得從事特種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理。
第八條特種垃圾的收集、運輸、處置必須由市環境衛生管理部門指定的單位承擔。
從事特種垃圾處理的單位,必須依法取得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消毒服務衛生許可證》。衛生監督機構依法對特種垃圾的消毒工作進行監督監測。
第九條產生特種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制定內部特種垃圾管理制度,確定管理人員,作好管理工作:
(二)提前向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部門申報產生特種垃圾的數量、種類等情況;
(三)按要求自行設置特種垃圾專用收集容器,并與居民區、門診、病房作實體隔離,定期清潔消毒;
(四)負責收集其產生的特種垃圾,分類盛裝,放入專用塑料袋后投入專用收集容器內;
(五)保持專用收集容器完好;
(六)做到特種垃圾不落地、不暴露;
(七)不得將特種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或其他廢物內;
(八)不得任意遺棄特種垃圾。
第十條從事特種垃圾的運輸單位和個人,應提前向市環境衛生管理部門提交運營申請,并提交下列資料:
(一)自有流動資金和注冊資金;
(二)車輛、設備的種類、數量和完好狀況;
(三)人員數量和構成情況
第十一條特種垃圾收運過程中,嚴禁撒漏。專用收運車輛應定期清潔消毒。作業人員必須經衛生知識培訓后上崗,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防止病媒生物侵害。收運特種垃圾應定時、定點、定人,日產日清。
第十二條特種垃圾專用收集容器和專用收運車輛應噴涂明顯標志和“特種垃圾專用車(桶)”、“注意安全、嚴禁混裝”字樣。
第十三條建設特種垃圾處理廠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提交以下資料:
(一)城市規劃部門批準的選址意見書;
(二)建設資金來源及有關資信證明;
(三)處理方式、規模;
(四)項目立項申請及批復;
(五)可行性研究報告;
(六)工藝方案和主要設備選型;
(七)環境評價報告;
(八)工程項目竣工驗收資料和設備安裝實驗報告。
第十四條特種垃圾無害化處理廠,選址應合理,在城市下風向,遠離水源地和人畜集居地1000米以上;廠容廠貌整潔;綠化面積不低于廠區總面積的30%;辦公區與焚燒區隔離;圍墻高度應在2.5米以上,煙囪高度應在20米以上。
嚴格執行國家《醫療垃圾焚燒環境衛生標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媒擴散。
焚燒處理廠運營后,每月應對排放煙氣和殘渣進行檢測,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并于每季度末將檢測報告上報市環境衛生管理部門。
焚燒殘渣必須按環衛部門指定地點傾倒處理,不得亂倒。
第十五條特種垃圾收集、運輸、處置收費應當合理,收費范圍和標準應報市物價部門批準。
從事特種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的單位,應嚴格執行物價部門規定標準,不得擅自提高收費標準。
第十六條對特種垃圾產生、收集運輸和處置單位(個人)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定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檢舉、揭發和控告。
第十七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環境衛生管理部門責令改正、采取補救措施、并處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一)不如實申報特種垃圾產生數量、種類等情況的;
(二)將特種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的;
(三)不按指定地點傾倒特種垃圾,污染環境的;
(四)不定期對專用收集容器和專用收運車輛進行清潔消毒的:
(五)不按規定地點設置專用收集容器的:
(六)未辦理運營證,擅自清運、處理特種垃圾的,或不按環衛部門規定的時間、路線運輸的:
(七)收集容器破損或收運過程中撒漏的。
第十八條特種垃圾處理廠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環境衛生管理部門限期改正、停業整頓或責令拆除,可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經有關部門批準,擅自建立特種垃圾處理廠的:
(二)未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即投入生產或使用的;
(三)附屬設施不符合有關規定的;
(四)未經處理,擅自轉移特種垃圾的:
(五)違反規定標準收費的:
(六)焚燒設施不符合國家規定的;
(七)煙氣和殘渣排放不符合標準,造成環境污染的:
(八)擅自采用其它方式處理特種垃圾的。
第十九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條市環境衛生管理部門及其它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機構)的執法人員應依法履行職責,對、索賄受賄、、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視其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篇6
北京是一個大的移民城市,人口眾多。面對這樣一個超大型城市的垃圾處置,需要有清醒的認識:第一,垃圾分類有公眾性、系統性、長期性、循序漸進、由簡入繁這些規律,對這些規律認識不足,就會走彎路。垃圾處置是有系統性的,前端分類容易,分開之后還得分別運輸、分別處理、分別加工,這就涉及到后續產業、后續設施的問題。第二,是它的公眾性。世界上沒有不產生垃圾的人,既然每個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那么每個人就都應該承擔垃圾處理的責任,這是它的公眾性和社會化,包括社會監督、公眾參與。公眾性本身就難平衡,因各地生活習慣不一樣、經濟水平不一樣、風俗不一樣,所以垃圾管理也迥然不同。現在既沒有嚴苛的處罰,也沒有誘人的利益,完全要靠覺悟來實現公眾性,這就決定了這項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國外也一樣。德國的垃圾分類已有22年,至今還有20%的人不能按照規矩去做。日本的垃圾分類也有20年了,現在17%的個人還不能按照規矩去做。我們必須承認,經過十余年的探索和努力,北京市的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和進步。首先,大家都知道了垃圾分類這個事,知道怎么分、有什么好處,這說明政府投入大力做的宣傳工作到位了。其次,是完成了支撐垃圾分類的系統性建設,比如后端的焚燒廠、填埋場、堆肥廠、再生塑料廠、再生紙廠、再生金屬廠等等設施。垃圾分類基本上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完成系統性建設相當于垃圾處理的硬件已經備好,目前尚存的是公眾習慣有欠缺、精細化方面有待進一步提升,特別是體制和管理方面的問題。比如,之前的農村垃圾是沒人管的。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后明確了農村垃圾實施城鄉統籌,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但是至今尚未出臺管理和規劃方案。此外,我國的垃圾分類工作統計數據也不準確。比如,北京行政轄區16400平方公里,但是建成區只有2000多平方公里,目前的統計數據就是指這2000多平方公里的建成區,余下的都是鄉下農村,沒有計算在內。從全國情況看,已建成的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50%沒有按照標準建設,或者沒有按照標準運行,存在嚴重的二次污染;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工作雖分屬多個部門卻無人執行。
再有,我們需要認識到,垃圾分類不等同于“居民垃圾分類”,要先做好大分類,即大類粗分:建筑垃圾、餐廚垃圾、園林垃圾、電子垃圾、醫療垃圾等要分開,這跟居民是沒關系的;然后是二級分類,即“拾荒大軍”的作用,他們把里邊能賣錢的玻璃、金屬、塑料、紙膠、皮等等全部揀出去了。在“拾荒大軍”的鼎盛時期,北京市一年運出的廢物為700萬噸,一年進處理廠過磅的垃圾也是700萬噸,不僅解決了十幾萬人的生存問題,還給政府節省了7-10億的處理費。“拾荒大軍”的作用不應該忽視,而應進行正確引導和規范,繼續發揮其作用;三級分類是居民層面進行的分類;四級分類是在被丟棄變成垃圾之后,在收集運輸和轉運處理的過程中,通過機械進行分選,如磁選、彈跳篩、離心機等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垃圾管理對策有“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產業化、社會化”五個原則。現在,大多數人都知道垃圾分類是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而對產業化和社會化還不太了解,這是因為我們一直把力求從源頭減少垃圾的“減量化”與“資源化”排在了最前面,而把無害化放在了后面。產業化是指企業運作,社會化是指公眾參與。垃圾處理就是末端處理,就是無害化。說垃圾管理,垃圾管理就在于這個“管”字。與其要承受巨額投資,大規模建設垃圾處理廠,背負沉重的運營負擔,則不如在“管”字上下功夫,預防為主,少產生垃圾。
還有,農村垃圾的管理與城市迥然不同。10年前,我們在北京市門頭溝王平鎮的16個自然村搞農村垃圾分類。一進村,村主任就問我“搞這個有什么好處?”我說好處是免費給你油鹽醬醋和洗衣粉。他說好。于是全村就搞起來了。王平鎮的16個村全搞了,后來又向其他區域推,現在北京市70%的農村垃圾都管起來了,走在了全國前列,是第一位的。王平鎮作為農村垃圾管理試點成功了,后來全國農村垃圾管理陸陸續續由地方政府牽頭學習“王平模式”,如浙江的金華、義烏等地都在復制“王平模式”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成功經驗證明了實用性比先進性更重要?!巴跗侥J健敝械倪@些舉措實際上是一些獎勵手段;利益不夠誘人,處罰也不嚴苛,所以在居民中推行垃圾分類一度進展緩慢。日本的垃圾分類與誠信記錄掛鉤,影響升學、就業、貸款、簽證等各個方面。所以,我們也要從制度上加以設計,宣傳教育的同時得有鼓勵措施和處罰措施,不能用獎勵的舉措完全代替處罰。
篇7
[關健詞] 馬市島 垃圾 水源 污染 防治對策
前言
隨著農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時,農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但由于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影響,農民對環境的認識還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許多環境問題日趨嚴重,農村生態環境令人擔憂。關鍵在于,農村無法與城市享受同等程度的關注,其中垃圾處理問題更是得不到有效的解決,農村甚至成為城市垃圾的消化地,環境不斷惡化。特別是馬市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丹東市70萬市民的飲用水安全。
1.馬市島概況
馬市島位于鴨綠江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取水點上游,是一個較大的島嶼,隸屬于丹東市振安區九連城鎮,島上有5個自然村,總面積為2.1萬畝,共有居民3368戶,常住人口1萬余人,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四面環水,全島為鴨綠江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二級陸域保護區,島外分別為飲用水水源水域一、二級保護區。
2.垃圾產生情況及處置情況
2.1垃圾產生情況
馬市島5個自然村的年垃圾產生量約為2.8萬噸,主要包括生活垃圾、農業生產垃圾與其它垃圾三大類。
2.1.1生活垃圾,約占年垃圾產生總量的48%,是農村垃圾的重要來源。農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棄物(含固體廢棄物和液體廢棄物),主要包括廚房廢棄物(剩菜剩飯、煤渣、沒用的食材等)約占8%,日用品廢棄物(廢玻璃、廢金屬、破舊衣物、各種廢棄塑料包裝盒、廢舊家電、廢舊電子產品、廢電池等)等約占29%,其它廢棄的生活垃圾約占11%。
2.1.2農業生產垃圾,約占年垃圾產生總量的35%。馬市島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采用一年三茬的棚戶生產模式,產生大量的生產垃圾,主要包括:廢棄的地膜、用完的農藥包裝袋、廢棄的農藥瓶、秸稈等等,由于其數量大,難處理,逐漸成為影響農村垃圾處理的關鍵。
2.1.3其它垃圾,約占年垃圾產生總量的17%。工業、農林業、畜牧業、醫療衛生業等生產或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占到5%,如機械加工廠、服裝加工廠、村內私人診所等產生的廢棄物,其中的部分廢棄物帶有一定的毒性。還有占據很大的空間的建筑垃圾包括部分外來建筑垃圾等占到12%,這也是不容小覷的問題。
2.2垃圾處置情況
現產生的垃圾主要以填埋為主,小部分垃圾進行了焚燒。由于馬市島仍屬于農村式管理模式,市環衛部門不負責垃圾的清運與處理,居民只能將垃圾堆放在很簡易的垃圾堆放點,由鎮政府花錢雇車定期清運,由于經費緊張等原因,垃圾的清運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同時也未能運出島嶼,只能在島上自行消化,采用的較為原始的方法,統一尋找可以填埋的場所進行填埋處理,現已有垃圾填埋場所24處,不僅占用了島上的土地,而且嚴重地影響了垃圾填埋場附近農作物的生長,同時由于滲濾液的大量產生,直接危及到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水質安全。
3.對飲用水源的影響
固體廢棄物可隨地表徑流進入鴨綠江,或者隨風遷徙落入鴨綠江,從而將有毒有害物質帶入水體,殺死水中生物,污染人類飲用水源,危害人體健康;固體廢棄物產生的滲濾液危害更大,它可進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者直接進入鴨綠江,造成水資源的水質型短缺。
固體廢棄物中的細小顆粒、粉塵等可隨風飛揚,燃燒廢物時產生的部分有毒有害顆粒物會隨風進入大氣并擴散飄入鴨綠江甚至很遠的地方;一些有機固體廢棄物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還可發生生物降解,釋放出沼氣,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層空間的氧氣,使植物衰敗;有毒有害廢物還可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氣體擴散到大氣中危害人體健康。
島上大部分的地區沒有建設排污水溝,生活污水隨意倒潑,家家戶戶排出來的污水,到處橫流,有的直接流入農田、積水塘,有的流到村巷道,還有一小部分直接流入鴨綠江,有的流到村邊與垃圾堆浸泡,散發出濃濃的惡臭味,孳生大量的蚊蟲,傳播疾病,不僅危害農民身體健康,而且流入鴨綠江進入丹東市的飲用水源地的污水直接影響到水源地的水質。
一些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環境中難以降解,這類廢棄物進入水體或滲入土壤中,將會嚴重影響當代人和后代人的健康,對生態環境也會造成長期的不可低估的影響。殘留毒害物質在動植物體內積蓄,嚴重影響動植物的生長,生態平衡遭受嚴重破壞。當人食用含有有毒物質積累的動植物時,又使毒害物質積存在人體內,對人的肝臟和神經系統造成嚴重損害,誘發癌癥和導致胎兒畸形等。
島上的居民的飲用水主要以水井為主,垃圾堆放和直接填埋,不僅直接危及島上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危害農民身體健康,更會對鴨綠江水源地水環境安全造成威脅,尤以汛期為甚。
4.馬市島垃圾處理的對策
馬市島100%居民對現有的垃圾處置情況不滿意,同時認為垃圾的存在與處理方式對居民的生活有直接的影響。島內垃圾從產生到處理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要合理解決農村垃圾問題就必須處理好農民、政府、市場這三者之間的關系。
4.1 強化宣傳,提高村民環保的意識和積極性
建議由鎮政府牽頭,匯同環保部門、新聞媒體和教學單位,結合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深入宣傳垃圾對人體、農業生產及飲用水源的危害性和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重要性,讓村民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村民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了解不同性質的污染物會給環境造成不同的危害以及常用的處理方法,做到家家有多個垃圾筐,人人懂得如何將垃圾分類。
在日常消費過程中,應積極向村民倡導綠色消費,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等;做好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將科技運用到農村的垃圾處理上,對垃圾的處理實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把村民眼中的垃圾變成寶貴的可利用資源。在自然生態基礎良好的農村,盡量實現用生態的方式實現垃圾的自凈處理,減少清運垃圾的成本和費用。
在垃圾處理過程中,要使用創新的方式來提高農民對垃圾有效處理的積極性,引導村民從自身做起,提高農村參與垃圾治理的積極性,共同把農村垃圾管好。
4.2加強政府在農村垃圾治理中的作用
馬市島垃圾污染只是我市農村垃圾污染的一個縮影,要真正解決問題,必須要強化政府在農村垃圾治理中的作用。
4.2.1地方政府加大對農村垃圾處理的投入
資金短缺是限制鄉村垃圾處理的主要因素,這就要求政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加上農村經濟收入本來就少,更應該加大對農村垃圾處理的直接資金投入。
4.2.2稅收方面優惠
農村垃圾治理市場化難、風險大、報酬率低,資本的趨利性決定了社會資本不愿意將資金投向不能或很難盈利的農村垃圾治理行業,因此適當減免專門處理農村垃圾企業的稅收。
4.2.3建立相應制度
要制定和執行有利于資源綜合利用的優惠政策,促進農村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通過地方立法手段明確垃圾產生者對垃圾處理必需承擔責任;建立適當的懲罰制度,對隨意傾倒垃圾等行為進行懲罰,以規范垃圾處理行為。
4.3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市場導入制度
農村環?;A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政府在保證對城市環保經費的投入外,要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農村環保經費的籌措政策。通過向金融機構融資,吸引國內外直接投資等方式進行農村環保設施的建設,確保農村環保工作與城市環保工作的同步發展。
4.4因地制宜的農村垃圾處理方法
4.4.1馬市島現已納入我市中心城區,應將島內農村的垃圾處理納入城市垃圾處理范圍。建立城鄉環衛工作隊伍和垃圾處理專設機構,指導和統一管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和相關環境問題,通過擴大原來城市垃圾處理規模,能夠爭取到更多的財政撥款,而且可以導入市場機制,資金來源多樣化。
4.4.2政府設立用于農村垃圾回收處理的專項資金,用于對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理及其垃圾對周圍環境影響的監測,同時做好危險垃圾物品的收集和處理;同時引導農民建設沼氣池,使秸稈和畜禽糞便得到綜合利用,減少秸稈焚燒和畜禽糞便的處理。
4.5建立農村垃圾處理處置考核體系
制定和建立農村垃圾整治工作的目標考核體系,將此工作作為文明生態村、優美鄉鎮考核評定的重要條件之一,推行領導干部任期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一票否決制”。為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可靠的領導和組織保障。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確保有1名主要領導負責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加強組織協調、督促檢查,抓好整治工作落實,堅持常抓不懈,努力實現農村環境面貌的根本性轉變。各級要真正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本著為民謀福祉的態度,努力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落到實處,力避“人造環境美化,自然環境退化;城市環境優化,農村環境惡化”的不和諧現象發生。
篇8
第一條為加強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創造清潔、優美的城鎮環境,根據國務院《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省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和《省城市建設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縣城市規劃區、鎮規劃區范圍內的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及相關活動。
第三條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堅持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原則。
第四條縣城市建設管理部門主管城市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縣建設局負責城市規劃區內的城市容貌各項規劃的編制管理工作??h市政公用事業局負責城市規劃區內的環境衛生具體管理工作。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負責城市容貌和環境衛生的行政執法工作。
鎮人民政府建設管理部門負責本鎮規劃區內的城鎮容貌各項規劃的編制管理工作,并承擔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衛生、交通、環保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的有關工作。
第五條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實行責任區制度,明確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一)城市規劃區內主次干道、廣場、公共水域等公共區域,以及公共廁所、垃圾轉運站及其他環境衛生公共設施,由縣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處負責;
(二)鎮規劃區內主次干道、廣場、公共水域等公共區域,以及公共廁所、垃圾轉運站及其他環境衛生公共設施,由鎮人民政府建設管理部門負責;
(三)街巷、居民區,由社區(居委會)負責;實行專業物業管理的居民住宅區,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由物業服務企業負責;
(四)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門前及院落,由本單位負責;
(五)車站、碼頭、停車場、集貿市場、文化、體育、娛樂、公園綠地等公眾聚集場所,由管理單位負責;
(六)施工工地由施工企業負責,待建地塊由土地使用權人負責;
(七)臨街商戶、各種攤點周圍由經營者負責。
責任區劃定后,縣市政公用事業局、鎮人民政府建設管理部門應當將責任區具體范圍和責任要求書面告知責任人,并與相關責任人簽訂責任書。
責任人應當做好責任區內衛生保潔、清掃冰雪、清除亂貼亂畫等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工作,保證責任區符合城鎮容貌標準和環境衛生標準。
第六條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公眾媒體,應當加強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法律、法規和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意識及公共道德水平。
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維護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的義務,有權對違反本辦法的行為進行監督和舉報。
第二章城鎮容貌管理
第八條縣建設局、鎮人民政府建設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城鎮建設規劃要求,編制本區域重要地段景觀、戶外廣告、照明、停車場、集貿市場等專項規劃,制定城鎮容貌標準,按法定程序批準后實施。
第九條城鎮道路兩側建筑物需要進行外部裝修或者改建臨街門窗的,應當符合城鎮容貌標準,并依法辦理相關手續。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建筑物頂部、陽臺外或者窗外擅自搭建鴿舍、棚屋。
第十條城鎮主要道路兩側和景觀區域內的建筑物、構筑物、雕塑和其他設施的所有人、使用人或者管理人,應當保持建筑物、構筑物、雕塑和其他設施完好、整潔,并按照管理部門規定的時間、標準進行修整、清洗、粉刷。
第十一條在城鎮道路兩側建筑物的頂部、陽臺外、窗外,不得堆放、吊掛或者晾曬有礙城鎮容貌的物品。
建筑物外走廊、陽(平)臺需要進行封閉的,不得超出建筑物外墻面,其外型、規格、色彩應當符合城鎮容貌標準。
在建筑物外部安裝空調、太陽能熱水器、防盜網、遮陽罩等的,應當符合城鎮容貌標準。
第十二條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城鎮主要道路兩側的建筑物前,應當選用透景圍墻、柵欄或者綠籬、花壇、草坪等作為分界;既有的封閉式實體圍墻應當逐步進行改造。
第十三條城鎮道路的養護、保潔單位,應當保持道路路面的完好、整潔,每日巡查不少于一次。發現路面損壞時,應當及時組織修復;發現路面有雜物時,應當立即清理。
第十四條在城鎮道路上設置各種井蓋、溝蓋、雨箅等設施,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和技術規范,并由產權單位或者管理單位采取必要措施,保持其完好、正位。
第十五條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占用城鎮道路從事非交通活動。
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鎮人民政府建設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公安、建設等部門編制本區域內城鎮道路攤點設置導則,按照合理布局、疏堵并舉、方便群眾、整潔有序、規范管理的原則,在廣泛聽取居民意見的基礎上,對允許設置攤點的道路路段、攤點種類、經營時間、保潔要求等作出規定,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布施行。
第十六條在城鎮主要道路兩側和公共場地不得擅自堆放物料,搭建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臨時堆放物料,搭建臨時性的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的,應當向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或鎮人民政府建設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查同意后方可按照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城鎮道路兩側的經營者不得超出門窗或者外墻擺賣商品。
禁止在城鎮道路兩側的護欄、線桿、樹木、綠籬等處吊掛雜物或者晾曬衣物。
第十七條城鎮道路改造時,沿路設置線桿的產權單位應當按照道路改造標準同步進行線路改造,并自線路改造完成之日起30日內拆除廢棄的線桿。
第十八條在城鎮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應當保持車容整潔,禁止機動車帶泥上路。
運輸砂石、土方、渣土、混凝土、灰漿等散體、流體物質或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應當對運輸車輛采取覆蓋、密閉措施,不得造成泄漏或者遺撒。
第十九條供排水管理單位應當加強對供排水管網設施的管理和維護,保證供排水管網設施正常運行。
開挖城鎮道路、維修管道、清疏河道或者排水管(溝)所產生的淤泥、污物,栽培或者修剪樹木、花卉、草坪等作業所產生的枝葉、泥土,施工或者養護單位應當及時清理。
第二十條施工單位從事現場作業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在臨街施工現場周圍設置硬質圍擋;
(二)對車輛進出道路進行硬化;
(三)施工時采取防塵措施;
(四)及時清運渣土等建筑垃圾;
(五)保持駛離施工現場車輛的清潔;
(六)按規定排水,不得污染路面;
(七)工程停工、竣工后,及時清理和平整場地。
經批準占用道路施工作業的,施工單位應當在批準的路段和期限內進行。
第二十一條設置戶外廣告牌、牌匾標識、標語牌、指示牌、畫廊、櫥窗、霓虹燈、燈箱、條幅、旗幟、顯示屏幕、充氣裝置和實物造型等,應當內容健康、文字規范、外形美觀、安全牢固,不得遮擋、影響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燈,不得妨礙交通通行。對陳舊毀損、色彩剝蝕,影響城鎮容貌的,設置單位應當及時整修、清洗或者更換;對有安全隱患的,應當加固或者拆除。
第二十二條設置大型戶外廣告,城市規劃區內的應當向縣建設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提出書面申請,鎮規劃區內的應當向鎮人民政府建設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供廣告設置的位置、規格、色彩及效果圖等資料,經同意后,依照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第二十三條在城鎮建筑物、構筑物和其他設施上張貼、張掛宣傳品,或者利用實物造型、懸掛物、充氣裝置等載體設置宣傳品的,城市規劃區內的應當向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提出書面申請,鎮規劃區內的應當向鎮人民政府建設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申請,經同意后,依照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并按照規定的期限和地點張貼、張掛、設置,期限屆滿后及時撤除。
第二十四條禁止擅自在建筑物、構筑物的外墻或者公共設施、路面、線桿、樹木等處進行張貼、涂寫或者刻畫。
建筑物、構筑物、公共設施、路面、線桿、樹木等的所有者、使用者或者管理者,發現張貼、涂寫或者刻畫的,應當立即進行清理。
第二十五條城鎮道路照明管理單位,應當保證路燈亮燈率、設備完好率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城鎮主要道路兩側建筑物、構筑物及公共場所等,應當按照城鎮照明專業規劃的要求設置景觀照明設施。
第三章城鎮環境衛生管理
第二十六條縣市政公用事業局、鎮人民政府建設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城鎮環境衛生專業規劃和設施建設標準,組織建設公共廁所、垃圾轉運站、垃圾箱、灑水(沖洗)車供水器、環境衛生車輛停車場和環境衛生作業人員工作休息場所等環境衛生設施。
納入城鎮環境衛生專項規劃的環境衛生設施建設項目,經批準定點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建設項目施工。
第二十七條城鎮新區開發、舊城改造、道路新建和改建及商業、文化、體育、醫療、交通等公共場所建設,應當配套建設公共廁所、垃圾轉運站、垃圾箱等環境衛生設施,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交付使用,所需經費納入建設工程概算。
第二十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占用、損壞環境衛生設施或者改變環境衛生設施用途,不得擅自拆除、遷移環境衛生設施。確需拆除、遷移的,建設單位應當事先提出拆除、遷移方案,經批準后方可實施,并依法進行重建或者給予補償。
第二十九條城鎮道路、公共場地的清掃保潔責任人,應當按照作業規范和環境衛生標準要求,定時清掃、保潔。每日首次清掃保潔作業,應當在市容環境衛生管理部門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嚴禁將樹葉和垃圾掃入下水道、綠地和河溝內。
第三十條城市建成區內不得飼養雞、鴨、鵝、兔、羊、豬等家禽家畜和食用鴿。依法從事教學、科研或者其他特殊活動的除外。
飼養寵物不得影響環境衛生。養犬人攜犬出戶,應當用束犬鏈(繩)牽領,并隨身攜帶清除犬糞用具,及時清除犬糞。
第三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隨地吐痰或者便溺;
(二)亂扔果皮、紙屑、煙蒂、口香糖、塑料袋、飲料瓶(盒)等廢棄物;
(三)不按照規定傾倒垃圾、污水或者糞便;
(四)不按照規定從事燒烤經營;
(五)在露天場所、垃圾收集容器內焚燒枝葉、垃圾或者其他廢棄物;
(六)臨街庭院的圍墻外擅自搭建廁所、禽畜圍欄;堆放垃圾、雜物和糞肥;
(七)其他損害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的行為。
第三十二條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的地點、時間等要求,將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場所。
生活垃圾逐步實行分類收集、回收利用制度。
第三十三條垃圾產生者應當按照規定繳納生活垃圾處理費。生活垃圾處理費應當專項用于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置,嚴禁挪作他用。
第三十四條城市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和未接入污水處理系統的糞便,由縣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處統一組織收集、運輸。單位產生的生活垃圾,由單位負責收集、運輸,或者委托縣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處收集、運輸。生活垃圾應當運送到指定的生活垃圾處理場進行處置。
縣城周邊鄉鎮的垃圾處理,由鎮人民政府建設管理部門負責收集、運輸,集中到縣垃圾處理場處理。偏遠鄉鎮也應逐步實行集中處理,設置完善垃圾收集設施,規劃建設垃圾處理場。
第三十五條從事生活垃圾清掃、收集、運輸、處置經營活動,應當向縣市政公用事業局提出申請,取得經營許可證后,方可進行經營。
第三十六條單位食堂和飲食業經營者產生的餐廚垃圾,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單獨收集和處置,或者委托有關專業單位收集和處置,不得排入雨水、污水排水管道、河道、公共廁所或者與其他垃圾混倒。
對工業垃圾、醫療垃圾、電子垃圾等各類危險、有毒有害垃圾,應當實行定點收集,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不得投放到生活垃圾容器中或者隨意丟棄。
第三十七條施工單位處置建筑垃圾和運輸單位運輸建筑垃圾,應當向縣市政公用事業局或鎮人民政府建設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取得建筑垃圾處置核準后,按照批準的時間、路線、數量,將建筑垃圾運送到指定的處理場所,不得擅自丟棄。
施工單位不得將建筑垃圾交給個人或者未取得建筑垃圾處置核準的運輸單位運輸。
第三十八條居民進行房屋裝飾裝修活動產生的建筑垃圾,應當按照物業服務企業或者社區居民委員會指定的地點堆放,并承擔清運費用。
物業服務企業或者社區居民委員會應當及時委托環境衛生專業單位,將居民裝飾裝修房屋產生的建筑垃圾運送到指定的場所處置。
第四章監督檢查
第三十九條建立健全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監督管理機制,定期督促檢查,實行層級考核監督制度,逐級落實責任人。
縣政府對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縣市政公用事業局、鎮人民政府進行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考核;縣市政公用事業局、鎮人民政府應建立起對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機構、責任區責任人、路段負責人、環衛工人的考核獎懲制度,做到管理到位、監督到位、考核到位。
對各環境責任單位實行考核評議制度,對環境衛生保潔較差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凡被通報批評兩次以上的,當年不得評為文明單位和先進單位。
第四十條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鎮人民政府建設管理部門應加強對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的執法檢查,建立并實行執法巡查制度,設立舉報電話,及時查處各類市容環境衛生違法行為。
第四十一條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各社區(居委會)和所屬單位市容環境衛生的監督檢查,對市容環境衛生保潔較差的單位,應當提出批評、督促整改。
第四十二條報社、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應當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對破壞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的行為進行批評,對工作不力的單位予以曝光。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據《省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規定,由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清理、拆除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逾期未清理、拆除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的,可以按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一)在建筑物頂部、陽臺外或者窗外擅自搭建鴿舍的,處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二)在城鎮道路兩側建筑物的頂部、陽臺外、窗外堆放、吊掛或者晾曬有礙城鎮容貌的物品的,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三)未及時清理路面雜物或者補裝、更換井蓋、溝蓋、雨箅等相關設施的,處以1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四)未經批準擅自在城鎮道路兩側或者公共場所堆放物料,影響城鎮容貌的,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五)對運輸砂石、土方、渣土、混凝土、灰漿等散體、流體物質或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車輛,未采取覆蓋、密閉措施,造成泄漏或者遺撒的,按照污染道路面積及污染程度處以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但罰款總額不得超過3萬元;
(六)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或者個體經營者亂堆亂放或者焚燒廢舊物品的,對單位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七)施工單位違反施工現場作業管理規定,未在臨街施工現場周圍設置硬質圍擋、未對車輛進出道路進行硬化、施工時未采取防塵措施、未及時清運渣土等建筑垃圾、未保持駛離施工現場車輛的清潔、未按規定排水致使污染路面、工程竣工或者停工后未及時清理和平整場地的,處以1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八)未經同意,擅自設置大型戶外廣告,影響城鎮容貌的,處以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九)未經批準,在城鎮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上張貼、張掛宣傳品,或者利用實物造型、懸掛物、充氣裝置等載體設置宣傳品,影響城鎮容貌的,處以2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十)擅自在建筑物、構筑物的外墻或者公共設施、路面、線桿、樹木等處進行張貼、涂寫、刻畫的,處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逾期未清除或者拒不接受處理的,可書面通知通信企業暫停其在張貼、涂寫、刻畫中標明的通信號碼的使用;
(十一)在露天場所、垃圾收集容器內焚燒枝葉、垃圾或者其他廢棄物的,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四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據《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由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可以按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一)隨意傾倒、拋灑、堆放城市生活垃圾的,對單位處以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個人有以上行為的,處以200元以下的罰款;
(二)未經批準從事城市生活垃圾經營性清掃、收集、運輸或者處置活動的,并處以3萬元的罰款;
(三)從事城市生活垃圾經營性清掃、收集、運輸的企業在運輸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生活垃圾的,處以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據《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由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按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一)將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或將危險廢物混入建筑垃圾的,單位處300O元以下罰款,個人處20O元以下罰款;
(二)擅自設立棄置場受納建筑垃圾的,單位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個人處3000元以下罰款;
(三)建筑垃圾儲運消納場受納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的,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四)施工單位未及時清運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造成環境污染的,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施工單位將建筑垃圾交給個人或者未經核準從事建筑垃圾運輸的單位處置的,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五)處置建筑垃圾的單位在運輸建筑垃圾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建筑垃圾的,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六)未經核準擅自處置建筑垃圾或處置超出核準范圍的建筑垃圾的,對施工單位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對建設單位、運輸建筑垃圾的單位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七)任何單位和個人隨意傾倒、拋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的,并對單位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2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六條違反本辦法規定,不符合城鎮容貌標準、環境衛生標準的建筑物或者設施,由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會同建設規劃部門,責令有關單位和個人限期改造或者拆除;逾期未改造或者未拆除的,經縣政府批準,實施,并可處以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損壞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設施的,當事人應當恢復原狀;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八條在實行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鎮,本辦法規定的管理權限與行政處罰,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按照省人民政府確定的職責實施。
第四十九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其他行為,依據《縣實施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規定》予以處罰。
第五十條依照本辦法規定實施行政處罰時,必須出具省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沒票據。罰沒收入按規定上繳國庫,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第五十一條阻礙城鎮容貌管理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由公安部門依法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城鎮容貌管理行政執法人員,在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依照法定職責或者法定程序進行行政執法的;
(二)對應當受理的舉報、投訴不予受理或者對已受理的舉報、投訴不予調查處理的;
(三)打罵、威脅或者侮辱當事人的;
(四)故意損壞、擅自處理或者侵占當事人物品的;
(五)以吃、拿、卡、要等方式刁難當事人的;
(六)其他、、的行為。
篇9
一、總體目標要求和指導方針
(一)總體要求: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省有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強市,打造生態*、和諧*”戰略目標,以建設生態文明為主線,以污染減排和環境整治為重點,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環保工作體制創新、政策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文化創新,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全面加強城鄉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環境支撐。
(二)總體目標:通過今后三年的努力,確保完成“十一五”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基本解決各縣(市、區)存在的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努力使全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再上一個新臺階。
(三)指導方針:堅持以人為本、講求實效;堅持協調共贏、優化發展;堅持統籌城鄉、突出重點;堅持治舊控新、監建并舉;堅持強化法治、綜合治理;堅持依靠科技、創新機制;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二、八個方面的具體工作目標
到2010年,實現以下八個方面具體工作目標:
(一)污染減排工作目標
--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比2005年下降15.1%以上;
--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比2005年下降15%以上。
(二)工業污染防治工作目標
--重點工業污染源實現穩定達標排放,“飛行監測”達標率達80%以上;
--基本完成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生態化改造。
(三)城鄉污水、垃圾及其他固體廢棄物處置工作目標
--*市區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諸暨市達到70%以上,其余縣(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60%以上;
--縣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2%以上,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達到72%以上;
--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3%以上,工業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97%以上,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到100%,污水處理廠污泥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置。
(四)農業面源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標
--完成年存欄豬100頭以上、存欄牛10頭以上的畜禽養殖場(戶)的排泄物治理,規?;笄蒺B殖場排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
--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210萬畝,農藥減量控害增效示范面積達到107萬畝,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使用面達到70%以上,肥料、農藥利用率分別提高5%;
--提升標準農田總體地力,建立農田土壤污染修復示范區,示范區內農田土壤重污染區污染程度降低5?10%,中、輕污染區污染程度降低5%左右。
(五)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工作目標
--環境統計重點調查企業中占90%以上污染負荷的企業全面安裝在線監測監控裝置,并與環保部門聯網,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的數據上傳率、準確率均達到90%以上;
--環境監測機構、執法監察機構達到國家標準化建設要求;
--環境污染突發事故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高,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六)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目標
--森林覆蓋率逐年提高,縣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
--繼續實施“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和綠色通道工程。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6平方公里,廢棄礦山生態治理率達到90%以上,“青山白化”治理率達到90%以上,完成0.4萬平方米國省道邊坡復綠。
(七)環境質量目標
--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50%以上。地表水市縣交界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50%以上,其中錢塘江流域達到100%。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5%以上;
--全市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天數大于292天/年;
--區域環境噪聲小于55分貝的縣級以上城市比例大于70%;
--廢舊放射源安全收貯率達到100%,確保輻射環境安全。
(八)生態環境質量綜合指數
--至少有3個縣(市)達到省級生態縣(市)標準,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綜合指數有所上升。
三、十一個方面的工作任務
(一)確保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
1.健全污染減排統計、監測、考核三大體系。全面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任務。進一步加強污染減排統計、監測、核查、預警、考核和公告等制度建設,督促企業建立污染物增量、減量、變量等“三量”臺賬。
2.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減排。鼓勵企業采用清潔生產技術,推進印染、造紙、化工、制革等行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熱電行業力爭淘汰中壓及以下機組,加快拆除鏈條爐、拋煤爐和已實施集中供熱區域內的分散小鍋爐。實行建設項目行政許可與減排績效掛鉤制度,在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把關中嚴格落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
3.加快治污工程建設落實減排。加快推進環境統計重點調查企業污染治理、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和熱電、建材等行業脫硫工程建設。
4.嚴格監督管理確保減排。加強工業污染源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日常監督檢查,加快污染源在線監測監控設施安裝與聯網工作,建立健全在線監測監控設施運行管理制度,提高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率和污染物排放達標率。
(二)繼續重點推進水污染和工業污染防治
1.開展曹娥江水域排污口整治。*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排污口外移至杭州灣。嵊新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市區、*縣、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等曹娥江沿線主體水域所有分散式點源排放口全部拆除。具備進網條件的污染源全部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不具備進網條件的污染源全面實現穩定達標排放。
2.開展杭甬運河*段沿岸環境污染整治。杭甬運河*段沿岸開展工業水污染源、生活污水、規?;B殖場整治。
3.實施全市城市建成區范圍內污染企業關?;虬徇w。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和要求,結合城市建設,實施*市區及各縣(市)城市建成區內污染企業的關停或搬遷。
4.解決全市綜合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和進管企業規范排污問題。全市綜合污水處理廠和重點排污企業在線監測監控裝置必須與環保部門聯網并穩定正常運行;進管企業必須嚴格控制污水總量和進管標準,未能達標的必須限期治理,對超總量的,依法實施限產、停產。污水處理廠建立管理臺帳,規范處置,達標排放,有條件的還要努力提高排放標準。
5.開展全市熱電企業污染持續整治。熱電企業安裝在線監控裝置,穩定運行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加強運行管理,建立管理臺帳,確保脫硫設施正常運行,有條件的企業要實施深度脫硫。
6.開展市區馬山海塘片、斗門馬海片化工企業污染及城市水環境持續整治。完善區域內排水泵站及管線硬件設施建設,完善污水預處理設施,生產、生活污水達標進管;完善廢氣收集處理裝置,規范工業固廢貯存及處置;推進生態化改造進程。繼續實施市區河道清水工程。
7.開展*縣印染化工企業污染持續整治。加快印染化工企業“中水回用”建設,提高“中水回用”比例。積極鼓勵企業實行清潔生產,加快推進“染整革命”。控制企業的污水排量,保證達標納管。
8.開展諸暨山下湖珍珠養殖加工行業污染整治。認真做好珍珠養殖過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山下湖珍珠工業園區實施清污分流,污水實現集中處理;規范剖蚌場,廢水經處理后達標排放;珍珠染漂洗廢水經處理達標排放。
9.開展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和道墟化工小區化工企業污染持續整治。加快上虞污水處理二期工程建設;繼續開展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廢水、廢氣污染專項整治,確保園區大氣、水體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關停、淘汰、改造一批重污染化工項目;道墟化工小區工業污水全部截污進網并開展廢氣污染專項整治;對重點排污企業安裝在線監控設施。
10.推進嵊州市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集中進管。嵊州市區老城區實施雨污分流系統改造,完善收集管網建設,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收集處理率,其中生活污水收集率達到60%以上。
11.推進新昌縣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集中進管及城區醫藥化工企業廢氣整治。新昌縣城進一步完善污水管網收集系統,完成城南、臨江社區污水收集管網建設,使縣城生活污水收集率達到60%以上。深化醫藥化工企業廢氣整治。
(三)繼續深入開展城鎮環境綜合整治
1.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繼續完善縣以上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加快推進配套管網建設,盡快提高城市污水截污納管集中處置率。2010年前,全面完成城市污水處理廠脫氮除磷改造;新建污水處理廠必須同步配套脫氮除磷設施。積極推進鄉鎮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2.切實加強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管。城鎮污水處理廠新投入運行1年內,年實際污水處理量要確保達到設計能力的60%以上;投入運行3年以上的,要確保達到設計能力的75%以上?,F有污水處理廠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一律進行限期治理。逾期仍未實現達標排放的,對其規劃管網覆蓋范圍內的建設項目實行區域限批。
3.提高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繼續建設改造一批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到2010年縣以上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全面達到無害化處理標準;對達不到無害化處理標準的,須在2010年前完成無害化改造或封場。加強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系統建設,推進垃圾處置資源化,到2010年*市區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基本實現全面資源化利用。
4.構建較為完善的固體廢棄物處置體系。實施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規劃,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綜合性和專業性處置有機結合的固體廢棄物處置體系。大力推進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置,歷史遺留的危險廢物得到妥善處置。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
5.加強城市大氣和噪聲污染防治。抓緊制定實施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規劃。嚴格執行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在機動車銷售、上牌、年檢、維修、淘汰等各個環節,采取切實有效的監管和防治措施,到2010年建成縣以上城市機動車尾氣監測體系。繼續鞏固、擴大“煙塵控制區”、“噪聲達標區”和“禁燃區”,重點防治交通噪聲、娛樂業噪聲、餐飲業油煙和燃煤小型鍋爐污染。
(四)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環境污染防治
1.繼續深化養殖業污染防治。嚴格執行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制度,控制散養密集區飼養量。積極推進畜牧業布局調整,加快畜牧生產方式轉變,大力推廣農牧結合、循環利用的生態養殖模式。實行規模化養殖場排污申報登記制度和排污許可證制度,新建規?;笄蒺B殖場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加快推進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建立畜牧生態養殖小區,在畜禽散養密集區新建畜禽糞便收集處理中心。
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推廣生態健康水產養殖模式。組織開展水產養殖污染調查,依據水體承載能力,修編水產養殖規劃,科學確定水產養殖方式,嚴格控制水庫、湖泊網箱養殖規模。推進生態漁場(塘)建設,建立高效生態水產養殖基地和健康養殖示范區。加強水產養殖污染監管,禁止向庫區及其支流水體投放化肥和動物性飼料。
2.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與城鎮污水處理廠臨近的鄉鎮和行政村,要加快推進截污納管,實現城鄉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不具備截污納管條件的鄉鎮和行政村,要因地制宜,采取建設獨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生物技術處置和沼氣工程等多種方式,有效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到2010年,完成一批生活污水處理示范村建設,有效處理生活污水的行政村比例達到40%以上。
3.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按照“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置”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建立健全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制度,加快實現生活垃圾日產日清。
4.大力開展化肥農藥污染防治。積極推行測土配方施肥和減量增效技術,引導農民科學施肥,減少農田化肥氮磷流失。鼓勵開發使用有機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積極推進秸桿綜合利用,到2010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5.積極推進河溝池塘污染整治。疏浚淤積嚴重的農村河溝池塘,建立長效保潔管理制度,努力恢復其自然功能,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嚴禁隨意填埋或改變河溝池塘用途。到2010年,全面完成農村河溝池塘疏浚整治,河溝池塘水面面積不低于現有水平。
6.著力提高村莊綠化水平。深入開展綠化示范村創建活動,積極推進村莊道路、水體沿岸和庭院綠化,加強農田林網建設與改造,加快實現村莊和村居周邊環境綠化美化。創建綠化示范村,村莊周圍宜林荒山和跡地更新綠化率達到95%以上,以喬木樹種為主的農田林網控制率達到90%以上。
(五)加大環境監管和環保執法力度
1.加大環境違法行為查處力度。繼續以“清風行動促減排、飛行監測查超標”環保專項行動為抓手,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重點打擊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減排的環境違法行為。
2.妥善化解環境隱患。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環境問題。不斷完善環境隱患排查、化解和環境投訴調處機制,力爭不發生因環境問題引發的重大事故和。強化輻射和危險廢物管理。
3.嚴格落實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部門聯合執法和重點環保案件移送督辦機制,通過掛牌督辦、事后督察、責任追究等措施,加大環境執法監察力度。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等社會監督的作用,鼓勵社會各界依法有序監督生態環保工作。
(六)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和機制
1.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加快完善企業環保信用等級評價、上市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生態補償等制度,實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落實“綠色信貸”和“綠色出口”制度。
2.夯實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基礎。進一步加強環?;鶎踊A工作,逐步創造條件在中心鎮和省級以上工業園區中設立環保派出機構。建立完善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進一步增強企業環保意識,規范企業環境行為,提高企業環境管理水平。
3.創新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機制。各級政府對實施本行政區域“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堅持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進一步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生態環保工作格局,健全環保部門統一監管、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推進機制。認真落實工作責任制,完善考核機制,把“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的實施情況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納入生態市建設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
(七)加快發展環保產業和環保科技服務業
1.堅持以改革的思路,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鼓勵支持社會力量、社會資金以各種方式參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以資源綜合利用、環保設備制造業、環保科技咨詢、環?!暗谌街卫怼睘橹攸c,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核心技術能力強、特色優勢明顯、市場占有率高的環保產業優勢企業和企業集團。
2.加大環保科技投入,著力提高污染治理與防治技術及其產業化水平。完善污染治理設施運營市場的相關政策,積極推行污染設施專業化運營。加快培育環保咨詢業市場,在建設項目決策和污染治理工程實施中推行咨詢報告制度。
3.大力培養引進環保科技人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與之相適應的激勵機制,不斷提高環保科研人員和技術成果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
(八)加快建設完善環?;A設施
1.建成*水處理三期錢塘江工程,到2010年*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的日處理能力提高到110萬噸。建成永久性污水排放口及其配套的污水輸送管線工程,解決曹娥江大閘建成后的處理出水排放問題。
2.建成日處理工業危險廢物60噸、醫療廢物10噸的*市工業和醫療廢物處置中心二期工程,實現全市工業危險廢物和醫療廢棄物的安全規范處置。
3.建成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污泥1000噸的*市垃圾和污泥處理綜合工程。解決市區和*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利用問題。
4.建成20噸/日的杭州灣上虞化工園區工業危險固廢處置二期工程。
5.建成上虞市污水處理廠20萬噸/日的污水處理二期工程,進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網。
6.確保嵊新污水處理廠一期15萬噸/日工程穩定運行,同時加快截污管網建設,減輕新昌、嵊州兩地工業、生活污水對曹娥江上游的污染壓力。
7.完成一批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2010年前,全市再完成19個鄉鎮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具體為越城區皋埠鎮,*縣錢清、平水、楊汛橋鎮,諸暨市大唐、店口、江藻、楓橋、牌頭、直埠、五泄、王家井、山下湖鎮,上虞市松廈、章鎮、豐惠鎮,嵊州市甘霖、長樂鎮,新昌縣儒岙鎮。
(九)加快推進土壤、礦山、河道等生態修復保護
1.切實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建立土壤污染調查建檔、監測和修復制度。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技術指南,開展土壤生態修復綜合試點。加強對農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生態保護,強化土壤重點污染區的治理和修復,建設“沃土工程”示范區,建立冬綠肥示范基地。按照生態環保要求,科學規劃土地整理、復墾和灘涂圍墾。
2.加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落實礦業產業政策,加快調整礦業結構和布局,減少礦山數量,促進規?;_采。完善礦山自然生態環境備用金制度和“以獎代補”制度,推進綠色礦山創建工程,最大限度減輕礦山開發對生態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加快推進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特別是露天開采礦山的邊坡整治和復墾、復綠及景觀修復。到2010年,創建綠色礦山13座以上。
3.繼續推進“千里清水河道”建設。繼續對主要骨干河道、平原河網開展清淤、疏浚、清障、保潔、生態護岸等綜合治理。科學調度水資源,修復改善河道自然生態。
4.積極開展交通干線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強交通工程水土保持和棄土方治理。采取生態修復措施,推進綠色通道建設,加快形成帶、網、片、點相結合,層次多樣、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的綠色交通長廊。繼續開展“青山白化”專項治理,全面推行生態葬法。
5.加快生態林建設。全面推進生態公益林、生態保護林、生態經濟林和沿海防護林建設,加強濕地保護,新建改造農田林網,促進城鎮、平原綠化和水系生態環境建設。到2010年全市重點生態公益林基本建成,林分質量得到提高,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的比重達到50%以上。
(十)實施工業園區生態化改造
1.加強工業園區內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實施生態、環境、節能等公共基礎設施的適度超前建設,積極創造條件進行集中供熱、供氣,實現污水、垃圾和廢棄物的統一處理。加強信息平臺建設,促進區內企業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2.按照生態產業鏈的發展要求,建立“生產?消費?分解”的產業循環體系。科學規劃產業上下游項目及關聯項目,通過“補鏈”工程,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及循環利用。根據區內企業物流或能源流傳遞等方式,調整優化企業布局,形成資源共享和副產品互換的產業共生組合。
3.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構建節約資源的技術支撐體系。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大力推廣和應用節約資源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加強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等方面的關鍵性技術攻關,努力構建較為完備的技術支撐體系。
4.積極推進清潔生產。依照國家產業政策和有關規定,嚴格把好企業或項目的準入關,不得引進任何污染嚴重的產業與項目;鼓勵支持入區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的生產技術進行清潔生產,推進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形成推進清潔生產的發展機制。
5.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研究制定區內環境保護建設規劃,開展區域性規劃環評工作,加快環境綜合治理。實施區內環保設施聯建共享,并與區外環保設施有機配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協調。
(十一)繼續深入開展生態創建
1.積極培育發展生態文化,不斷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基本國策教育。將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引導各級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自覺履行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職責。深入開展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全民行動,大力倡導綠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進一步形成崇尚自然、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營造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
篇10
一、基本情況
*鄉位于*縣東南部與*為鄰,西接*、*,北為*、*。鄉駐地*村,離縣城37公里,總面積51.9平方公里,*年底,全鄉轄8個行政村,30個自然村,865戶,總人口2518人;完成國稅680萬元,完成地方財政237.6萬元。農業總產值實現1.75億元,其中全鄉糧豆薯總產444噸,糧食單產300公斤。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1990畝,蔬菜種植面積1800畝,年產蔬菜2700噸以上;向縣內外輸出勞動力800余人(次),創收800余萬元。農民收入也得到逐步增長,*年農民人均收入達2395元。
二、基礎設施現狀及不足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鄉共有30個自然村,865戶農戶。近幾年,在我鄉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以“加快發展、富民強鄉、建設新農村”為工作主題,全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得到明顯加強。
道路:全鄉8個行政村的通村公路已經全部硬化,其中5個行政村已經達到準四級標準。
供水:共有589戶農戶由村統一供水,占總戶數的68%;276戶農戶是自行解決飲水,其中只有27戶農戶的飲用水來自水塘溪坑。水質檢測過的312戶,占總戶數的36%,從未檢測過的553戶,占總戶數的73%。
供電:在全鄉30個自然村中通電自然村26個,838戶,未通電4個自然村,27戶。未通電的4個村是已經有下山移民或近期即將下山移民的村莊。其中有22個自*年以來已經進行過電網改造,并且目前已經基本符合生活需要;后甲村雖然自*年以來沒有進行過電網改造,但近期已經有計劃并準備實施。其余7個自然村39戶農戶*年以來未改造過,但農戶認為已適合生產生活的需要。
交通:3個行政村通社會營運車輛,其余6個村既不通公交車,又不通社會營運車輛,這主要是指該行政村沒有穿村而過的的營運車輛,村民外出不方便。目前8個行政村已全部通郵政,村民收寄信件可足不出村。
電話:共有23個自然村和808戶農戶能夠通固定電話,5個自然村329戶農戶能夠通達移動電話信號,分別占總數的93%和38%。目前共有7個自然村還不能通固定電話,涉及農戶57戶;有25個自然村未能通達移動電話信號,涉及農戶361戶。這些自然村和農戶主要分布在較偏遠的小村莊。
廣播:共有12個自然村和586戶農戶可通有線廣播,分別占總數的40%和68%。有將近一半以上自然村未通有線廣播。
有線電視:共有5個自然村和329戶農戶能夠通達有線電視,分別占總數的17%和38%;反映不能通達有線電視的自然村有8個,涉及農戶60戶。
調查結果表明,在我鄉農村村莊總體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的同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薄弱環節,主要反映在:
環境衛生治理不到位。調查結果顯示,生活垃圾有4個自然村和310戶農戶所產生的生活垃圾由縣域統一處理,即運到小盤垃圾中轉站。其余26個自然村和555戶農戶未作任何處理。全鄉只有13.3%的自然村和35.8%的農戶已經實施“戶集、村收、鄉運、縣處理”的模式。全鄉公廁只有2所,集中在盧村,實行廁所改造3個自然村,基本實現的只有丁埠頭1個村,其余27個自然村還是采用傳統的糞坑、糞缸形式。大部分村莊垃圾成堆,臭氣熏天,臟亂差現象沒有得到根本改觀。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廣大農戶居住分散,治理成本大;二是大部分農戶對生活垃圾處置的觀念還停留在過去,不能做到袋裝化和集中堆放;三是由于資金不能長期保障,基層干部對該項工作比較消極。
農民用水安全不能保證。全鄉還有276戶農戶是自行解決飲水問題的,占總數的32%,其中有27戶農戶的飲用水來自水塘溪坑。水質從未檢測過的553戶,占總戶數的73%。全鄉8個村的生活污水全部沒有進行有效處理。這嚴重影響到了全鄉農民的用水安全,給全鄉農民帶來了身體上的危害。
農村信息化程度不高。我鄉共有442戶農戶已經安裝固定電話,有5戶農戶擁有電腦,丁埠頭3戶,溪下路2戶,5戶全是通過固定寬帶上網的。還有18個自然村279戶反映不能通有線廣播。有線只有5個自然村和329戶農戶能夠通達有線電視,分別只占總數的17%和38%。目前為止,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到還沒有一個村開通,村文化活動室和健身點基本沒有,農村文化娛樂生活極其缺乏,農村信息化建設緩慢,農網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發揮。
交通和通訊不暢。全鄉8個自然村雖然都通上了康莊大道,但6個村沒有既不通公交車,又不通社會營運車輛,交通極不方便。另外除了8個行政村通上大路了,其余較偏遠的自然村還是只通山路,自然村間道路通達率較差。村民進城甚至到鄉政府所在地都很不方便。移動信號只有公路沿線的三個村有,手機使用率較低,群眾溝通交流有所不便。
三、發展思路和幾點建議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地加以推進”。就我鄉實際情況而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當前思路可理解為:努力推進和實現我鄉的農業產業化、農民知識化、村鄉文明化和保障社會化。
農業產業化:當前,發展農村生產力、建立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是第一位。而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因此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如加大對馬加坑村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引導和支持,實現家庭經營和聯合組織經營的優勢互補。努力培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引導企業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接機制,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努力在二、三產業上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增加農民收入。
農民知識化: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加大對農民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和免費的實用技術培訓,讓他們能掌握一項致富的技術,加大對外出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開發和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的潛力,加強對農民應該掌握的經營管理知識的教育,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村鄉文明化:積極推進農村的“四改”(改環境、改容貌、改衛生、改觀念),加大對農村公路、農電網、電視網、電話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改善鎮村環境;編修村鎮規劃,推進現代化村鎮建設,改變農村面貌。采取推行農村飲水改造、發展戶用沼氣、實行人畜分離和垃圾集中處理等措施,改善農村衛生狀況;改變傳統觀念,提高農民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護的意識,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