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畢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7 02:46: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筑設計畢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建筑工程;公開;畢業設計

21世紀高等教育的戰略要求是加快“人才培養、知識創新、新技術應用”。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高水平、高層次人才,同時要求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在科技發展迅猛的今天,要想實現上述要求和目標,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更新自身的專業知識體系,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學方法。由于建筑工程專業畢業生都從事建設、管理和設計工作,需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畢業設計是一個重要過程,要求把所學課程做到融會貫通,是學生踏上工作崗位前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也是學生在學校完成的最后一項大作業。建筑工程專業學生通過畢業設計應能將所學力學課程與專業課程結合起來,能夠讀懂施工圖紙,能夠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達到工程師的基本素養。因而畢業設計教學過程比較重要。怎樣才能保證并逐步提高畢業生畢業設計質量是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1-7]。筆者針對貴州大學建筑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現狀,介紹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并給出相應對策。

一、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選題難易程度不一

畢業設計題目類型多,如多層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設計,小高層酒店設計,設計高層商住樓,輕鋼和重型鋼結構廠房設計,施工組織設計與預算、工程量清單計價與施工組織設計等。建筑工程專業學生對框架結構較熟悉,對其他結構較陌生,造成選題時出現部分指導老師名下學生較多,而概預算指導老師名下學生不足的情況發生。在高層商住樓設計過程中,為使計算結果滿足相關規范指標的要求,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去調整模型,且后期施工圖的繪制比框架結構教學樓設計工作量大,時間非常緊張,基本沒有手算內容。畢業設計時,涉及到的軟件有PKPM、天正等。由于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概念設計不清楚、對相關規范不熟悉,因此對電算結果判斷與把握不準,往往計算結果出現問題后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更不知如何解決問題。畢業設計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的概念設計引導,畢業設計不能僅僅只依靠計算機輔助設計完成,重視理論培養。要加深學生對結構設計的理解,通過PKPM軟件計算與手算一榀框架的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和分析,對誤差的原因分析。畢業設計過程中,有些指導老師要求手動計算一榀框架,而有些指導老師又不作要求,導致難易程度不一樣。

(二)指導老師輔導時間不足

大多畢業設計指導老師同時還承擔有其他的教學任務、行政職務、科研任務、設計任務、施工管理等,隨著近年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數量逐年增多,貴州大學受到編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師資隊伍建設跟不上,導致指導老師嚴重短缺,每個指導老師要指導12名畢業生,工作量較大,一般指導老師每周輔導兩次,每次2個小時,但個別指導老師每周只輔導一次,短短一個小時,無法保證輔導質量。大多學生已經習慣填鴨式教學,畢業設計輔導過程中,指導老師不主動講解,學生因為本身知識面窄,不向指導老師提問,不能形成良性溝通,導致有效輔導時間減少。

(三)畢業設計學術價值不足

畢業設計選題以工程設計類題目為主,只有少數學生選擇施工組織設計或預算。最受歡迎的題目為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等框架結構設計。建筑工程專業學生就業單位集中在施工單位,少數去設計院、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極少數考研、考公務員,基于此,畢業設計對于大多去施工單位的學生有較大指導作用;但對于繼續讀研究生的學生而言,可設計有科研意義的畢業設計題目讓其參與,從而對其今后研究生學習起到鋪墊作用;對于去設計院工作的畢業生,可設計比較實用的框支剪力墻結構進行設計,以便工作后能獨擋一面。

(四)畢業設計內容單一

建筑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分為兩部分: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其中,建筑設計2周,結構設計11周。建筑設計時間較短,學生一般從網上下載完整的建筑圖,造成部分學生的建筑圖完全相同,導致后面已經進入結構設計部分時還在修改建筑圖,遲遲定不下來,建議可由指導老師提供建筑圖,以避免學生在建筑圖上浪費時間和金錢。結構設計是建筑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關鍵,它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建筑工程專業學生大多去施工單位,因而施工組織設計和概預算對學生到施工單位工作也有較大的實際意義,甚至有些建筑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后從事概預算相關工作,應把施工組織設計和概預算納入到畢業設計過程中來。

二、畢業設計改革對策

(一)建立畢業設計標準化題庫

學院建立標準化的畢業設計標準化題庫,控制題目的難易程度一致。由各個指導老師根據自己在工作過程中參與到的實際工程項目的有關數據,整理出相應類型的畢業設計題目,把設計題目和相應的建筑方案建檔進入畢業設計題庫。在被選入畢業設計題庫前,組織教研室老師對設計題目和建筑方案進行討論,以便控制題目的難易程度基本一致。在畢業設計開始前,學生可從題庫從選擇相應題目和方案,以避免出現指導老師名下學生不均的現象。

(二)指導老師小組化

畢業設計可實行分小組和指導老師負責制,即要求2個老師組成一個畢業設計指導小組,原則上該小組題目相同,每小組由20~24名學生組成。設計過程中,每個指導老師單獨輔導兩次,比不分組前輔導時間增加1倍,可提高輔導的時間和效率。小組中的兩名指導老師應及時溝通,并互為評閱人,及時解決畢業設計中學生存在的問題,以保證畢業設計的順利進行。

(三)畢業設計內容規范化

建筑工程專業結構設計為畢業設計的重點,建筑設計一般只有2個星期的時間。結構設計時間長,要進行細化和標準化,如把結構設計分為電算部分(結構計算、結構施工圖繪制)和手算部分,主要包括有:基礎設計、地梁設計、梁板柱設計、樓梯設計等,尤其是手算部分,規定應統一,不能出現有的計算一榀框架,而有的只計算一個連續梁,出現難易程度不一致現象。做到盡管學生的畢業設計題目不同,但最終設計成果基本相同。

(四)畢業設計評價科學化

畢業設計的評價應由指導老師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和設計成果評價、評閱老師對圖紙完成情況及計算書評價、畢業答辯評價三部分組成,每部分比例分別為0.4、0.2、0.4,應提高指導老師在評分中的分量。而實際執行過程中,評閱和答辯往往一起進行,且答辯時指導老師也在答辯委員會成員當中,造成畢業設計評價不規范。指導老師結合日常考勤和設計成果給分;評閱老師評分時可按建筑20%,結構80%的標準制定評分細則;畢業答辯根據自我介紹、圖紙情況、計算書、回答問題、應變能力、表達能力、儀表等制定評分細則。在答辯問題上,也要控制難易程度基本一致。

(五)畢業設計二次答辯

為了使學生做畢業設計時不能太過松懈,在畢業設計的動員大會上要求,每個組畢業答辯時,排名最后一個學生必須參加二次答辯,二次答辯委員會由學院安排,答辯更加嚴格,答辯不及格不能獲得畢業證書。此項規定能促進學生努力完成畢業設計,規范畢業設計過程中的管理,以避免其參加二次答辯。

(六)畢業設計公開答辯

為鼓勵優秀畢業生做好畢業設計,對于每小組設計過程中表現最突出、答辯表述清晰、回答問題正確的畢業生,學院組織公開答辯推選出學校優秀畢業設計和學院優秀畢業設計,并可考慮頒發證書和適當的物質獎勵以此來激勵畢業生做好畢業設計。進行畢業設計公開答辯時,應加大宣傳力度,尤其是大三馬上進入大四即將要做畢業設計的學生。

三、結語

畢業設計是學生在學校的最后一門綜合性課程的學習,通過畢業設計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設計原理和方法,無論今后從事設計還是施工,都能更好的完成工作。畢業設計指導方法改革和實踐意義重大,只有學生勤于學習、指導老師準備充分、計劃合理、管理科學、輔導時間充足才能真正提高畢業設計質量,使畢業生學習到真本領,踏入工作崗位后能給貴州大學添光添彩。

作者:盧亞琴 李莉 魏艷輝 王勤征 單位:貴州大學

參考文獻:

[1]沈良峰.關于建筑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的探討[J].中國地質教育,2003,(1):46-47.

[2]舒贛平,盧瑞華,吳京,等.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105-112.

[3]萬澤青.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研究[J].山西教育,2007,33(30):227-228.

[4]張先進,金康寧.建筑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1997,(1):38-39.

[5]盧瑞華,舒贛平,范圣剛,等.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調查與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96-99.

篇2

【關鍵詞】畢業設計;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就業導向化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cess graduation design is to impart knowledge to student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aking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of Xin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ak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as substance, in order to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roject practice ability, some improvement methods of 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s have been proposed, therefore the better professional engineers will be imported into the society.

【Key words】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Guidance mode;Innovation ability

0 背景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是2012年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和建筑節能技術與工程、建筑設施智能技術(部分)合并而成的新專業。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任務是以建筑為主要對象,現在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基礎上,采用人工環境與能源利用工程技術去創造適合人類生活與工作的舒適、健康、節能、環保的建筑環境和滿足產品生產與科學實驗要求的工業環境,以及特殊應用領域的人工環境(如地下工程環境、國防工程環境、運載工具內部空間環境等)[1]。

該專業本科生畢業后就業主要面向設計研究,工程建設,設備運行管理等企事業單位,所從事的工作都為創造舒適的人工環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時展和城市日漸擴大,現代建筑體系形態各異,人們對建筑內部的使用及居住環境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能適應現代建筑發展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工科專業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因此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是該專業在本科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作為大學四年知識的總結,學生應該通過畢業設計環節的學習,掌握本專業工程設計、施工、運行管理等工作內容。

近年來隨著民用和工業建筑行業在政策和市場化的調整過程中的逐步理性化,建筑工程類工科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嚴峻。市場對人才的選擇空間越來越大,就業率逐年有下降的趨勢,尤其是設計建筑設計施工行業,畢業生就業率直接和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相關聯。作為培養社會實用人才的建筑工程類院校,若想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除了嚴抓教學質量,還需在畢業設計環節結合社會實際需求,以目前社會就業導向為主旨確定畢業設計選題,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強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1 畢業設計環節現狀分析

目前新疆大學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畢業設計主要分為建筑環境方向與建筑能源方向兩部分內容。結合新疆嚴寒氣候區的氣候特點,建筑環境方向主要分為供暖系統的和空調系統的設計,該方向的畢業設計由畢業指導教師給出建筑圖紙和地區基本信息,學生根據基本信息確定技術可行的設計方案,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可以掌握供暖系統或空調系統的方案設計原則、負荷計算、設備選擇,系統布置、氣流組織計算、水力計算等一系列內容,最終繪制系統平面圖、系統圖、換熱站或機房大樣圖以及冷熱源機房平面圖。建筑能源方向主要有燃氣鍋爐房和燃氣鍋爐房的設計,畢業設計內容為根據指導教師給定的熱負荷及煤質資料確定鍋爐房總裝機容量、單臺鍋爐容量和燃燒設備的類型,掌握鍋爐房最大熱負荷及采暖期平均熱負荷的計算,掌握鍋爐配套輔機及鍋爐房主要設備的選型方法,最后根據鍋爐房工業要求確定鍋爐房整體汽水系統方案及水處理方案并繪制平面圖、熱力系統圖及設備平面剖面圖。

2016年起畢業設計結合筆者的科研項目,新增了畢業論文形式的畢業設計內容。主要畢業論文內容根據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確定,以本次新增畢業論文題目《傳熱系數自調節墻體的基礎研究》為例,學生首先需要了解畢業論文選題背景及意義,之后根據選題內容進行文獻調研和資料查閱工作。由于該選題涉及到利用專業軟件FLUENT對不同墻體的熱工性能進行模擬,因此在進行文獻調研的同時需要學生進行軟件學習工作,隨后與指導教師不斷溝通,對不同結構的墻體結構進行模擬,確定模擬過程無誤后完成多工況模擬,最后分析模擬數據并撰寫學術論文。

2 畢業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上述畢業現狀分析并結合筆者近兩年指導畢業設計親身體會,目前畢業設計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首先畢業設計的選題確立主要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拿到實用性強、貼近自己就業崗位的課題的學生積極性明顯高于其他學生。譬如在畢業設計開始前已經確定就業單位為建筑設計院的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就積極主動的多,因為他們希望通過畢業前最后的演練盡快掌握專業基本技能,以便畢業后在就業單位能盡快進入角色。而有少部分學生還沒有確定就業單位或者已經明確要參考公務員崗位,就會出現對畢業設計選題不感興趣,在設計學習過程中不能積極投入,僅以完成任務了事的心態完成畢業設計。

其次是有部分畢業設計內容與實際工程應用脫節,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上崗能力沒有提高,譬如有一些畢業后將到南方地區工作的學生,在畢業設計時恰巧分在了建筑能源系統設計的鍋爐房設計組中,由于南方地區目前還沒有大范圍推廣冬季供暖,因此在畢業設計過程中選用的技術,設備以及所用的應用設計軟件與其未來就業的實際工作有所差距,因此存在這部分學生工作后無法很快進入工作角色的問題。

再次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的工程實踐背景有所差異,有一部分教師有設計院工作經驗,新進青年教師以學術研究為主,工程實際經驗有所欠缺,指導教師的背景差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

3 以就業為導向的畢業設計改革措施

工科專業大學本科的畢業設計作為學生工作上崗前的最后一次實戰演練,如果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專業技能,造成“高學歷低能力”的現象將直接影響到畢業生的就業。針對目前畢業設計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著眼于社會需求,以就業為導向激發學生在畢業設計中的積極性,應該對畢業設計做出以下幾條改革措施。

1)以市場導向和學生簽約行業為主要依據,允許已簽訂就業單位的學生根據就業性質選擇畢業設計內容。

目前畢業設計內容較適合從事設計工作的學生,但畢業設計題目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議擴展畢業設計面,增加畢業設計選題范圍,譬如結合新疆地區目前大力推廣的建筑節能措施,增加電采暖技術設計、污水源熱泵系統設計以及太陽能供暖系統設計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建筑應用方面的設計內容。如此一來就可以讓已經簽訂就業單位的學生可根據就業方向選擇適合其自身需求的畢業設計內容。

2)基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原則,盡可能的設計綜合性強甚至是跨學科的畢業設計題目。

對于沒有簽訂就業單位的學生,為了讓學生了解國內外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的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相關研究成果,應該重新構建適應市場需求的畢業設計參考資料庫、學生選題庫。畢業之后學生就業選擇方向很廣,目前的畢業設計內容一般為單一方向的設內容,對此指導教師可以在畢業設計初始選擇小一些的項目,但要求學生多做幾項內容,讓學生對各方面的設計內容都了解一些,以便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增加畢業論文在畢業設計階段的比例,讓已取得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的學生參加畢業論文的內容,使其能盡早的對科研過程有所了解,從而更好的進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

將工程應用與指導教師的科研相結合,以科研項目為支撐,將實際工程項目融入畢業設計,真題真做,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以及應用科學理論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4 結論

結合目前高校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的現狀,著手社會需求,本文探討了以市場導向和學生簽約行業為主要依據,科學合理的對畢業設計進行改革的幾點措施。

為了更好的開展畢業設計指導工作,指導教師應該在每年畢業設計開始之前了解近5年畢業生就業動向,明確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實際社會需求的動態,從而構建適應市場需求的畢業設計參考資料庫、學生選題庫。確立畢業設計選題庫后,由于更新后的畢業設計題目和以往相比會具有綜合性,僅憑一個指導教師或許會限制學生的創新思維及設計能力,因此也可以建立指導教師小組,進行分工。形成有指導計劃和實施團隊的適應新選題的畢業設計指導方法。也可充分利用在校碩士生的力量,將本科生和研究生有機結合,將本科生深入到科學研究氛圍中??傊?,為了向社會輸送更好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人才,應從就業為導向不斷的調整畢業設計內容及畢業設計指導方法。

篇3

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和優化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問題;二是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及教學模式的問題。

二、分層培養的概念及特點

1.概念。

分層教學法是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從而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分層教學的發展中,各種批判改革活動一直時起時伏,推動它不斷向前發展。

2.特點。

根據分層教學模式的要求,在教學中應對不同層次學生把握不同的難度,保證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經過自主和協作學習能夠完成任務。教師在項目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現有的知識、年齡、興趣、自身優勢等特點,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來設計項目。

三、分層培養管理模式的提出

根據學生的興趣、知識和水平的差異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針對各層次通過不同的方案進行培養。具體分類實施方法如下:

1.科研學術層。

致力于較深層次的理論知識學習和科研訓練,為學生在研究生、博士生階段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未來走學術型道路的可能性更大。學生通過深層次的科研訓練,參與教師課題,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一般最后都能形成。既培養學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科研能力也獲得很大提高。

2.應用層。

重視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重視實踐教學,以競賽輔導班、指導教師指導參與競賽為訓練方式,通過參加各類競賽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避免科研過程中眼高手低的現象。通過參加各類競賽和創新項目,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3.基礎層。

所有學生都可歸入這層,最重要的訓練手段是實踐實驗課程的學習和畢業論文寫作訓練。通過實踐實驗課程具有設計性、綜合性、研究性的實驗項目,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通過專業實習、社會調查實踐,組織學生對實際問題進行調研,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大四階段畢業論文的寫作是這個層次學生參與科研最為重要的方式,通過畢業實習、查文獻資料、提出論文題目進行研究,培養基本的從事科研活動的能力。

四、分層管理模式的實踐

1.“1+2+1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

學生在第一年進行必修課學習,包括公共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和創造學基礎知識;第二、三學年開設公共和專業選修課,并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和創新能力開發;第四學年開設任意選修課,學生找工作或考研、撰寫畢業論文?!耙匀藶楸尽斌w現在兩個方面:(1)不完全選課制。學生剛入學對專業還存在盲目性,第二、三學年開設大量專業選修課,此時他們對專業已有初步認識,學習目的性更強。(2)前3年學生將專業課內容學完,第七、八學期開設任意選修課對學生的限制不大,是一種更靈活、人性化的教學模式。

2.選取拔尖人才

從大一第二個學期開始,學生根據興趣和目標選擇不同的層次,參與到科研能力培養中。學生先自愿報名,再通過筆試和面試,選拔具有科研興趣和能力的學生組成科研集中訓練的拔尖班。每個學生配備指導教師,指導教師指導該生一直到畢業論文階段。學生除了按選課制學習專業課程外,還由學院額外組織進行科研訓練的小班授課,并由導師帶領參加導師的課題或學生自己提出的課題。

3.組建學生競賽團隊。

每學期選拔有操作能力和興趣的學生組成競賽團隊參加“挑戰杯”、創業大賽、數學模型競賽、機器人大賽等項目;和建筑學專業的學生一起,完成建筑設計項目比賽;一些針對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競賽,也可以鼓勵工程造價專業的學生參與,如結構設計大賽、6m鋼桁架設計、擋土墻設計等。學院通過各種形式吸引更多的學生參加進來,在培訓過程中學生選擇合適的競賽指導教師。學生在參加各類競賽過程中,不僅要發揮合作精神,更要發揮獨立思考能力、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小組成員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都得到了增強。

4.各類實習、實踐課程和畢業設計的訓練

(1)教學實踐。

所有教學活動與研究,都要以工程為核心,源于工程、依托工程、指導工程、回歸工程。①入學階段為學生介紹本專業發展、就業情況。②帶學生參觀經典工程、工地現場等,對學生進行工程認識教育。③在專業知識傳授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工程方法教育、專業發展與前沿教育,培養學生建立起工程視角,為培養具有工程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奠定思想基礎。

(2)實驗教學。

實驗內容的設置要體現多樣性、及時性、靈活性、實用性、社會性。①工程造價基礎實驗。②工程造價專業基礎實驗:如土木工程材料實驗、計算機上機實驗、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實驗等。③工程造價專業實驗:包括: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實訓模擬、工程項目管理實訓模擬等。

(3)實習實踐

①認識實習。通過現場工程技術人員和老師的講解,使學生對建筑構造、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造價的構成建立感性認識。②課程實習。主要是測量實習、CAD工程應用等。③生產實習。將學生下放到施工單位,進行施工全過程、多工種實習。④畢業實習。讓學生了解專業新進展,加深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團隊合作、溝通和組織管理能力。

(4)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論文)是高等教育實踐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其內容涉及建筑工程技術、經濟、管理及法律法規等各方面的知識,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

五、結語

篇4

1基于BIM技術的畢業設計課題方向

目前與BIM技術相關的畢業設計聚焦于基礎應用、技術融合和軟件研發等三個主要方向,如圖1所示。1.1BIM基礎應用方向。BIM基礎應用多數是基于BIM軟件開展相關應用研究,是目前畢業設計的主流課題方向。如采用Revit軟件建立三維信息模型,在此基礎上進行施工圖深化、碰撞監測、進度模擬、工程量統計、造價分析和三維動畫展示等工作。早期的研究對象以房屋建筑為主,目前已拓展至橋梁、隧道、地鐵等公共基礎設施。在BIM應用軟件方面,建模軟件以Revit最為常用,碰撞檢查和動畫模擬多數采用Revisworks軟件,工程算量和造價分析則常采用廣聯達和魯班等國內軟件??傮w來看,該方向的畢業設計課題以應用為主,課題的完成情況與研究對象的復雜性、研究內容的豐富性、研究成果的實用性密切相關。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當代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新知識接受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早期以多高層房屋為對象的“建模+動畫+算量”的畢業設計課題已難以滿足培養目標的要求。因此,該類課題的研究對象正逐步拓展至超高層建筑、大跨空間建筑、鋼木結構建筑、地鐵隧道等公共基礎設施和市政工程項目;研究內容也延伸至進度控制、成本管理乃至運營維護等多個方面;同時,研究課題也越來越多地來源于實際工程,研究成果的實用性已成為畢業設計成績評定的重要依據之一。1.2BIM與前沿技術融合方向。隨著BIM技術的逐步普及,其應用和研究正在從傳統的輔助設計施工向多技術融合的方向發展。如BIM與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BIM與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統)、BIM與VR(VirtualReality,虛擬現實)、BIM與AR(AugmentedReality,增強現實)、BIM與三維激光掃描、BIM與結構健康監測等前沿技術融合方向。以BIM與RFID技術融合為例,在傳統的施工現場,大批量地進行構件驗收、安裝時,主要通過人工方式填寫報告、錄入數據,信息延誤的現象時有發生,工作人員常常無法判斷構件的真實狀況,很容易發生錯誤,導致各類問題頻發。利用RFID技術可以實時追蹤、監控構件的生產、運輸、安裝和運維狀態,并以無線網絡即時傳遞信息到BIM數據處理平臺,可以實現對構件的實時追蹤,解決信息錯誤和丟失等問題,能有效地提高工程項目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該類畢業設計課題通常要求指導教師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礎,有時采用校企聯合指導方式,由企業導師制定課題的研究內容,畢業設計開展過程中由校內和校外導師共同指導。1.3BIM軟件研發方向。BIM的核心思想是信息的集成、交互與共享,模型是載體,軟件是工具。在BIM軟件平臺研發方面,國內外各大軟件開發商已經開發了各類適用于建筑不同階段、提供不同功能的商業BIM軟件。如,美國Autodesk公司推出的Revit、Navisworks、Civil3D等BIM軟件;美國Bentley公司推出的ABD(AECOsimBuildingDesigner)軟件;此外還有Tekla公司開發的專用于鋼結構設計的Xsteel軟件,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軟件等。國內也有廣聯達、魯班、PKPM、3D3S等公司開發的相關BIM軟件。雖然商用BIM軟件已較為成熟,但針對不同對象、不同功能、不同企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需定制研發。相比于BIM應用方向,軟件研發類課題一方面要求指導教師有前期研究基礎,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編程基礎,更重要的是對軟件編程有興趣。此外,也有部分研發類課題不需要編寫代碼,只需要設計軟件功能和操作界面等,具體編程工作由他人或企業來完成。

2基于BIM技術的畢業設計案例

2.1BIM基礎應用方向畢業設計案例。以同濟大學本科畢業論文“超高層建筑模架裝備模塊化仿真設計與建造技術研究”為案例。該論文以上海市真如城市副中心A5地塊項目1號辦公樓為實際工程背景,借助BIM工具對鋼柱筒架交替支撐式整體鋼平臺模架裝備開展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對鋼柱筒架交替支撐式整體鋼平臺模架裝備系統組成和工藝原理進行歸納總結,對超高層結構核心筒使用鋼平臺模架裝備關鍵技術進行分析,包括模架的現場安裝、標準層施工、桁架層施工和墻體收分層施工等技術;(2)分析鋼柱筒架交替支撐式整體鋼平臺模架裝備的模塊化設計方法,初步確定模架標準構件庫,根據模架裝備標準構件創建Revit參數化族庫,對標準構件和非標準構件進行組合,并進行整體鋼平臺模架裝備的虛擬預拼裝;(3)根據二維設計圖紙建立該超高層建筑的核心筒模型,采用Navisworks進行整體鋼平臺模架模型和核心筒模型的合模,對鋼平臺模架施工關鍵技術進行可視化施工模擬。畢業設計成果提出了一種鋼柱筒架交替支撐式整體鋼平臺模架裝備的模塊化方案,借助BIM軟件建立了模架標準模塊構件族以及核心筒模型,完成了模架模塊的組合與拼裝,實現了模架裝備和核心筒的合模,并對鋼平臺安裝、標準層施工、收分層施工等進行了三維可視化分析。該畢業設計的研究成果已應用于實際工程項目中,對模架裝備的模塊化和BIM技術的推廣具有積極作用。2.2BIM與前沿技術融合方向畢業設計案例。目前,BIM與GIS、VR、RFID、三維激光掃描等技術的融合交叉應用已成為工程界和學術界的研究熱點。以三維激光掃描為例,該技術是測繪領域繼GPS之后的又一次技術革命,通過高速激光掃描測量方法,大面積、高分辨率地快速獲取物體表面各點的坐標、反射率、顏色等信息,基于這些大量、密集的點信息可快速復建出真彩色三維點云模型,為后續的數據分析等工作提供準確依據。該技術具有快速性、非接觸性、穿透性、高密度、高精度、實時性強等特點,很好地解決了目前空間信息技術發展實時性與準確性的頸瓶。以同濟大學本科畢業論文“基于BIM技術對既有建筑快速建模方法的研究”為案例,該論文針對目前既有建筑建模時面臨的竣工圖紙無跡可尋、空間幾何信息難以采集、建筑物細部特征難以捕捉、測量所需時間及金錢成本過高等問題,采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對上海某演藝場所進行掃描,利用JRC3DReconstruction軟件對點云數據進行降噪與配準,再采用ICP算法進行平滑操作,最后對該建筑進行整體建模,生成的三維模型見圖3所示。該模型已用于其改造工程的后期設計與研究工作中。2.3BIM軟件研發方向畢業設計案例。以同濟大學本科畢業論文“基于二維碼的鋼結構構件追蹤管理軟件研發”為案例,該論文從研究國內外鋼結構BIM建造管理平臺入手,分析了構件信息追蹤管理平臺的研發和應用現狀,將BIM技術與二維碼技術相結合,設計了基于二維碼的鋼結構構件追蹤管理軟件主要功能和界面,基于B/S架構,采用Html、JavaScript和Neo4j等語言初步實現了構件追蹤和進度管理等基本功能。構件追蹤界面見圖4所示,軟件對每一根構件生成唯一的二維碼,支持單獨或批量下載功能。二維碼存儲構件的編號、安裝位置、尺寸、長度和質量等基礎信息。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查看構件的報驗和質量檢驗等詳細信息。通過二維碼功能,可追蹤構件的生產、制作、運輸和安裝等全過程信息,實現對構件加工和安裝中的質量監控信息以及構件安裝進度信息的實時掌控,而這些信息直接反映到構件的位置管理、質量管理和安裝進度管理中,為這些管理活動的進行提供了幫助和支持,追溯到最上層則實現了加工制作計劃的實時調整,而加工制作的調整又決定了現場施工情況。此外,通過二維碼信息能夠直觀快速地發現現場質量問題,解決現場管理人員攜帶圖紙及查詢資料不方便等問題,提高了現場工作效率。本軟件的開發涉及BIM模型的解析、上傳和顯示等功能,這些功能的實現需要大量的編程工作,很難由一位本科生在畢業論文周期內完成所有工作,因此,軟件的前期開發工作已由指導教師團隊完成,本論文主要是實現了基于二維碼的鋼結構構件追蹤管理功能模塊的設計和研發工作。

3提升基于BIM技術的畢業設計效果建議

3.1增加前沿課題數量。目前,BIM方向的畢業設計仍然以“建模+動畫+算量”的軟件應用型課題為主導,雖然該類課題的實用性強,但往往工作量大而難度不大,特別是對一些研究型高校的學生,該類課題的畢業設計主要是提高了學生的BIM軟件使用能力,對學生的創新性培養不足。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建議增加BIM與物聯網、大數據、VR、AR等新型技術相結合的畢業設計課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外,現有的主流BIM平臺均被國外壟斷,亟須發現和培養一批專注于軟件研發的學科交叉類學生,可以通過增加平臺研發類課題,鍛煉學生的研發能力,為其將來的工作和繼續深造打下基礎。3.2加強校企合作。BIM技術無論是軟件使用、平臺研發,還是與新技術的創新應用,均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目前,很多土木建筑類大型企業均配備了BIM技術中心,具有較強的BIM應用、產品和新技術研發能力,而在國內高校中專職從事BIM教學和科研的教師非常欠缺。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彌補校內指導教師BIM實踐能力的不足,促進產、學、研全面合作,充分發揮學校與企業在BIM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職能作用,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強化實踐育人環節,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6]。針對于此,同濟大學與上海建工、華東建筑設計院等單位已建立了長期的校企合作關系,與BIM技術有關的畢業設計課題多數來自于企業,部分畢業設計成果已直接應用于實際工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3.3重構現有課程體系。近十年來,雖然BIM技術和軟件已有長足的進步,正向設計已開始應用,但逆向建模仍是主流,在畢業設計中也最為常見,即學生根據二維CAD圖紙創建其建筑、結構及機電等三維BIM模型。從已有的畢業設計效果看,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許多學生的識圖能力較弱,特別是機電圖紙的識圖能力非常欠缺,需占用大量的畢業設計時間來提高識圖能力;二是學生的BIM軟件操作能力不足,很多時間被用于軟件學習中,實際的畢業設計工作時間被大量擠占。目前,很多高校沒有單獨設置BIM課程,或者雖然單獨設置但將其作為選修課,普及面不廣,這就需要我們對現有的課程設置體系進行完善和重構。考慮到BIM技術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筆者建議將BIM技術的教學融入專業培養體系中,如:將BIM技術引入工程制圖、房屋建筑學、鋼結構和混凝土結構設計、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項目管理等多門課程中,特別在課程設計中,將其作為一項必修內容。通過BIM技術的三維可視化、虛擬仿真、信息共享等功能實現課程體系的有機整合。

BIM技術已被廣泛視為改造建筑業這一傳統產業的戰略手段,正在導致建筑業進行一次史無前例的徹底變革。從高校的實踐課程教學來看,BIM技術相關課題已成為建筑學、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專業畢業設計的一個重要方向。本文歸納總結了與BIM技術相關的三大畢業設計課題方向:基礎應用、前沿技術融合和軟件研發,以同濟大學為例展示了各方向的畢業設計案例,最后提出了增加前沿課題數量、加強校企合作、重構現有課程體系等用于提升畢業設計效果的建議,可以為BIM相關專業的畢業設計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李東鋒.基于BIM技術的建筑學課程設計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343):51-52.

[2]許娟,魯子良,侯超平,等.基于BIM平臺的傳統民居建筑保護與更新教學實踐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9,186:42-43.

[3]白泉,邊晶梅,于賀.土木工程專業BIM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7,9(5):90-93.

[4]王婉,李懷健,劉勻.BIM技術在校企聯合畢業設計中的應用和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6):161-166.

[5]張靜曉,趙陳影,李慧,等.工程管理專業BIM畢業設計學習效果測評[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1):171-176+183.

篇5

有人笑談是《細節決定成敗》一書起的作用,原本是商界一本談管理的書籍,被頭腦靈光的建筑師們把這個說法移植到建筑中來了。確實,建筑和其設計的發展與整個社會環境很有關系,可以說,在中國這個時期,是建筑細部開始誕生的時候。這個現象是經過長時間醞釀并有著自己的背景的。

首先,是建筑理論上的引進和發展。在20世紀末,一本復印的、內部交流的英文書在大學研究生手中頻繁的流傳著,這就是Frampton教授于1996年完成的《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一時間,這本書在建筑學研究生手中的擁有率絕不亞于80年代那本復印和裝訂質量都甚之的亞歷山大的《A PATTERN LANGUAGE》,弄得畢業論文中如果沒有“Tectonic”這個字好像都不好意思畢業似的。不知道有無好事者統計過這本書的擁有率沒有,如若再統計一下其閱讀率便更有趣了。經過博士和教授們的幾次爭論后,終于把Tectonic定型翻譯成漢語的“建構”。在英文原版出版十一年后,這本書的中文翻譯本《建構文化研究》終于問世。不管是否讀了,憑著我們對于書名的望文生意和對理論歷來的中國式理解,很多人認為建筑的細節、材料、以及其間的銜接、力的傳遞,即“建構”,也是建筑設計應該關注的一個方面,甚至可以成為建筑設計的起點。雖然這和原著中對于建構文化黃昏般的哀嘆和在即將日落時那最后用力一鳴還是有很大距離的,但是“構造即是細部”以及“建筑首先是一種構造,然后才是……表皮、體量和平面等更為抽象的東西”等等一系列觀念還是進入了我們的建筑創作之中。于是加強建筑的細部設計有了理所當然的理論依據,何況這大旗還是世界級建筑理論大師扯起來的。這個時期建筑雜志上關于建筑細部、建筑構造、建筑的建構文化等等方面的文章和論文大量的刊登和發表,研究生論文的論題也大量出現針對材料的建筑表現、構造的建筑個性等等問題的研究。

德國有個雜志叫DETAIL,2003年開始也在中國出了中文版本,原來封面上也標著一模一樣的黑體英文《DETAIL》,下面小字寫著《建筑細部,ARCHITECTURE & DETAIL》,現在兩家的關系微妙,封面的黑體大字改做中文的《建筑細部》了。雖然價格不便宜,可是讀者依舊眾多。

這些理論上的積累使建筑師們從創作的源頭對細部重視起來。

其次的背景是近十年國外的洋建筑師借著中國經濟力量上升的大潮大量進入中國,好的壞的、真的假的、原裝的組裝的一大批帶著洋商標的建筑在中國大地上矗立起來。還有就是中外合作,很多設計院為外國事務所繪制施工圖的任務比自己原創的設計任務還多很多,甚至有的設計院就靠這個生存。這些現象,客觀地帶動了中國建筑設計的快速發展。加上我們自己的建筑師們和開發商們有機會走出去,看見了真材實料的西方建筑。就算沒吃上真的豬肉也算見過真的豬跑了,開始慢慢對建筑從圖片式了解過渡到真實體驗,從體驗中開始知道一個好的建筑在很大成分上還需要有精致的細部設計,至少不能像原來那么粗糙和簡單了事。

最重要的是,我國后大學畢業的年輕建筑師們已經逐漸走向成熟。78年我國有個別高校開始招建筑學學生,79年以后就有規模的招生。80、81、82幾年下來,從82年開始陸續有畢業學生進入設計院。當然那幾年出國是,就像《北京人在紐約》一樣,攢著勁兒往外跑,頭7年畢業的學生在國內設計院能耐住性子留下來的不多,現在各大設計院的院長、院總、大師們都是那些碩果僅存下來的。2002年,前最后一批大學畢業生幾乎都退休了,建筑設計開始成為這些“毛孩子”的天下,最大的是78級畢業的,如果沒有插過隊就是43周歲,最小的是剛畢業的,23周歲。這個時候,1992年以前畢業的學生經過十年的鍛煉,在大型建筑設計院踏踏實實工作的年輕建筑師幾乎有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平方米的工程實踐,已經體驗過幾個“構思――設計――施工――竣工”的輪回,對建筑有了自己的理解,開始從對建筑功能、空間、形式的設計階段走向對于材料構造和建筑細部的設計階段。

由于上面的三個原因,加上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使我國現代建筑已經發展到讓建筑師們更加關注建筑的細部和建筑的細部設計的階段。

什么是建筑細部?在我們的談話之中,細部和構造常?;煜谝黄鹫務?,在很多的時候是不分的,但是建筑的細部就等同于構造嗎?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幾乎都在使用的《建筑通用構造圖集》,在施工圖設計中構造設計也是很大量的一個部分,我們的建筑學教育中也有構造的課程,如果它們兩者是一個事物的話,那么為什么我們的建筑在很多的時候都被稱為缺少細部呢?

在很多的情況下,細部和構造是密不可分的,比如中國的斗,其細部形式和其構造方式就密不可分,再有,現在建筑中的點式玻璃幕墻的爪節點也是一個很完美構造和細部形式緊密結合的例子。但是,在現代建筑中同時也有另外的傾向,就是通過形式設計來掩蓋和隱藏構造處理手段,或者用超尺度的手法來夸張必要的構造處理,將合理的處理演化成純粹形式,這兩種方式都是有意地將細部從構造手段中脫離開。

可以這樣理解,細部是結果,是通過一定的構造方式對建筑材料進行連接、補充、平衡等的處理,以達到某種功能或者達到某種具有理念表達的形式。構造是手段,是達到這些目的的手段和程序。細部通過構造來完成,構造在細部中體現出來。構造是解決材料連接方式和順序的問題,細部是解決局部的比例關系、連接邏輯等問題。兩者的目的完全不同。因為兩者的不可分割,使兩者在我們日常的討論中很難界定清楚。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在大學教育中有構造課程,但是到了實踐中依舊無法在短時期內理解和設計建筑細部。

篇6

關鍵詞:獨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畢業設計;教學改革;校企合作;過程控制

中圖分類號:TU-4;G642.7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1-0117-05

畢業設計是本科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綜合訓練。做好畢業設計工作,對實現教育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全面素質、增強學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等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獨立學院工科專業在畢業實踐環節的組織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難,主要表現在:畢業環節時間長、任務重、綜合性、實踐性強,對教師要求高,需要投入的師資力量大。然而不少獨立學院自有師資數量有限,經驗不足,難以獨立承擔畢業設計的任務;畢業設計環節在時間上與母體學校沖突,母體學校的師資幾乎全力以赴投入到自身的畢業設計環節中,難以兼顧;畢業實踐環節要求每人一題,選題困難也是常見的問題。因此,不少獨立學院的工科專業采用畢業論文的形式完成。

至誠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最初兩屆學生也以畢業論文的形式完成畢業設計環節。但是事實證明,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性很強,學生畢業前沒有經過系統的、與實踐接軌的訓練,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就業崗位的要求。用人單位也對土木工程專業以畢業論文的形式完成畢業設計環節

的做法表示質疑。為達到培養工程師[1]的目的,至誠學院土木工程系在畢業實踐環節有針對性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與創新。

一、統籌安排,提前做好畢業設計準備工作

在制定培養方案時,對理論課程、課程設計、實習與畢業設計綜合考慮,注重土木工程專業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與各個知識點之間的有機聯系,有計劃、有步驟、有層次地安排好畢業設計相關預備知識點的學習與相關能力的訓練。

建立實踐基地與業界專家庫,加強與業界合作。為了突出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應用型”特色,解決獨立學院自有師資數量不足、高校教師工程實踐能力較弱的問題,土木工程系采取多種措施加強與業界的聯系。實踐基地的建立不僅為學生實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還實現了在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校企之間的密切合作。此外,學院建立了業界專家庫,吸收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本科及以上學歷、在設計、施工、造價等相關領域具有專長且熱心本科教育的業界專家。這一措施為安排業界專家參與畢業設計指導和答辯提供了保障。

畢業環節之前事先做好準備工作。至誠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安排在第八學期,在過完寒假后正式展開

。為了讓學生能利用寒假期間有的放矢地做好準備,土木工程系在年前完成分組工作。首先由每個組的帶隊教師介紹本組的任務、要求、特色,以及與具體工作崗位之間的聯系和以往學生的就業情況等,引導學生根據已聯系或擬聯系的就業崗位以及個人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組別。此外,各組還布置復習已經學過的相關知識、查找文獻資料、熟悉相關資料和規范、熟悉相關軟件、聯系實習單位等任務,要求學生有針對性地做好畢業設計準備工作。

二、充分利用業界和母體學校資源,開設多個畢業設計組

(一)開設多個畢業設計小組

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任務大多以結構設計為主,輔以建筑設計或簡單的施工組織、工程概預算設計。這種做法對學生結構受力分析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然而并不是畢業設計唯一的選擇。作為在省內本二批次招生的本科專業,至誠學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以施工企業為主,占總人數的50%左右;此外到設計、基建管理或房地產、造價咨詢、檢測等企業就業的各占10%左右。其中施工、房地產、造價咨詢單位對學生的工程估價或成本控制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希望他們在懂技術的同時能有很好的經濟意識和工程概預算能力。由于與母體學校人才培養定位不同,在畢業設計環節上采取以施工相關方向為主的策略,不僅能有效避免與母體學校在培養層次和師資上的沖突,充分利用母體學校的師資,而且能切合自身的培養目標,縮短學校與學生工作崗位的差距。

根據專業方向設置、學生就業方向,采用學生自主報名形式,對土木工程專業在畢業環節進行分組,分別是:建筑結構設計、橋梁工程設計、公路工程設計、施工組織設計、工程投標報價、畢業論文。近幾年來的分組結果顯示:90%以上的學生選擇畢業設計形式,其中選擇施工組織和工程投標報價的約各占50%,只有考取研究生、公務員等少數學生選擇畢業論文形式。

(二)對各小組配備指導教師

至誠學院土木工程系充分發揮獨立學院體制靈活的優勢,合理利用自有教師、母體學校教師、業界工程師或業界專家,并考慮各組不同的特點為各小組配備指導教師。

對人數較少且母體學校也有相應組別設置的畢業設計組,由母體學校共同組織。如建筑結構設計、橋梁工程設計、公路工程設計組,將學生編入對應的母體學校畢業設計組,適當增加指導教師人數,并指定自有帶隊教師全程跟蹤,負責聯系、服務及組織工作。在沒有影響母體學校教學組織的情況下,實現了優質資源的共享,同時也有利于自有教師的學習與成長,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對需要集中指導的人數較多的組,則由至誠學院土木工程系獨立組織,通過聘請母體學校教師、與企業合作等方法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如施工組織設計、工程投標報價組采用與省內知名企業

合作方式開展畢業設計。每組的指導教師由本系選派的專業教師和企業選派的工程師團隊共同組成,雙方各指定一個負責人,企業方負責人優先選取有高校工作經驗的人員。在畢業設計輔導過程中,各有側重與分工。本系教師負責選題、相關理論、程序步驟、紀律等把關工作;企業指導教師負責提供合適的工程資料及對工程慣例、規范等實踐的把關工作。

論文組則由母體學校具有碩士生導師任職資格的教師進行指導,由指導教師安排學生參加實習或到實驗室參與教師的課題項目,有針對性地輔導。

三、慎重選題,確保學生通過畢業設計得到充分訓練

畢業設計選題是否恰當,關乎整個畢業設計環節的成敗。在選題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有:選題重復,不能做到每人一題;題目過大或過小,導致不能按期完成或工作量不飽滿;題目陳舊過時,不符合工程實際;題目涉及面太窄,達不到綜合訓練的目的,等等。

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土木工程系在省內高校和業界做了深入的調研工作,一方面向具有悠久辦學歷史、在業界具有良好口碑的高校學習經驗,另一方面尋求工程界的支持。此外,在畢業設計環節分多個組、與企業合作也對擴大選題范圍、結合實際選題方面有很大幫助。

以建筑結構設計組與工程投標報價組為例,介紹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選題情況。結構設計組選題由母體學校組織,分為:教學樓、綜合樓、旅館、高層辦公樓、高層商住樓多個不同的小組。結構形式涉及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鋼結構、組合結構,有的組還要求進行結構隔震設計等。建筑結構組的畢業設計從建筑方案做起,由建筑學和建筑結構兩方面的教師合作指導。由于組數多,給學生提供的參數不一樣,且每個學生所做的建筑設計方案本身就是獨一無二的,因此能保證每人一題。在工作內容上,包括建筑總平面、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透視圖(自選)設計;結構基礎、框架、樓梯、樓(屋)面板的受力分析及設計。要求提交手繪圖紙、計算機繪制圖紙、手算計算書、電算結果等。工作內容豐富,工作量飽滿。

投標報價組的選題中取自造價咨詢公司以往做過的實際的工程項目。由于有企業支持,采取真題假作的形式,題目數量多、切合實際且能每屆更新。3~5名學生共用一套圖紙,并對每位學生設定不同的參數。任務主要包括工程量核對與計算、編制詳細的施工方案、工程計價、交互審核等。還要求學生結合施工方案的編制,總結在計量、計價、審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總結并撰寫報告。設計過程既包括手算,也包括電算和上機計價操作等。

四、創新管理機制,加強教學管理,實行嚴格的過程控制

畢業設計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各階段環環相扣,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會造成畢業設計質量的下滑[2]。獨立學院建校時間短,在畢業設計環節組織上相對缺乏經驗,指導教師來源不一,構成較為多樣,部分學生主動性有待提高,這些都使得獨立學院在畢業設計管理和過程控制上存在一定的挑戰。

為了做好畢業設計環節的質量控制,至誠學院土木工程系在管理機制上做了一些新的嘗試。

(一)教學與管理兩條線,全系動員共同做好畢業設計組織工作

獨立學院外聘的教師往往熱衷教學和對學生的輔導,卻不擅長教學管理。實際上畢業環節的教學管理是一個連續的、系統的過程,需要教學管理人員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實施。因此本系參與畢業設計的人員除了指導教師外,還有學院尚不具備輔導畢業設計資格的年輕教師、教學秘書、學生輔導員等。年輕教師參與到母體學校組織、或有業界專家參與的畢業設計組,主要負責該組的聯系、服務與過程控制工作,并通過學習提高能力、增長經驗;教學秘書負責在本系設組的指導教師的考勤與聯系、服務工作;輔導員負責學生考勤、維持紀律,以及對缺勤學生的教育工作。這樣既加強了畢業設計管理上的人員投入,使各組的過程控制都在掌握之中,也為自有師資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二)明確進度安排,實行畢業答辯環節準入制度

將畢業設計任務分為多個不同的階段,在畢業設計任務書中明確進度安排與要求。在每個階段開始前,先以上課的方式集中講解本階段的任務、要求、關鍵問題,在該階段結束時及時驗收階段性成果,并總結存在的問題。在每個階段,對不符合進度要求的學生予以警告,當有3個以上階段進度不符合要求時,取消該生畢業設計答辯資格。

(三)對學生考勤,推廣實施可追溯的過程記錄制度

以工程投標報價組為例,在畢業設計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對計算書等過程文件作專門記錄,在輔導結束時,在記錄本上當天完成的內容下方簽名。提交時將教師簽名的頁面折起。在每個階段結束的時候,教學管理人員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獲得的簽名次數、兩次簽名間所完成的內容、記錄本書寫情況和修改記錄、正稿與草稿的對應情況等,來判斷學生的出勤情況、是否存在突擊、是否及時檢查修改、完成過程的獨立性等。對缺勤次數多的學生予以警告、扣分等處理,直至取消畢業設計資格。

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有效地杜絕了考勤時冒名頂替,或者個別學生應付點名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學生的僥幸心理。即使是不夠自覺的學生,也能較踏實、獨立地完成畢業設計的整個過程。記錄本作為畢業設計資料上交,一方面成為記錄學生畢業設計過程的依據;另一方面,給學生簽名也能反映指導教師的出勤情況。在輔導結束時簽名,客觀上要求輔導教師不能早退,在一定程度上對指導教師也是一種督促與制約。

師生雙方認真負責的態度也能促進師生間相互信任與認可,給下一屆學生樹立了較好的榜樣,同時也有利于與母體學校和業界的良性互動及在業界形成良好的口碑。

五、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成績評定方法

大多數本科院校的教務部門都對畢業實踐環節的成績評定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定,這有利于統一管理和質量把關[3-4]。但是由于教務部門本身并不參加畢業設計的具體管理,獨立學院不同的專業在專業特點和畢業環節的組織方式上都存在一定差異,因此由各系自主制定畢業環節成績評定方法,教務部門予以把關和審批的方法更切合實際。至誠學院所推行的重心下移、對各系實施類似“事業部制”的管理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系的主動性,有利于基層組織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和專業特色的形成。

經過分析,土木工程系認為,畢業設計成績評定主要考察3個方面的內容:成果完成的獨立性、上交書面成果的質量、對理論的把握程度及思維、拓展能力??疾旆绞綖檫^程跟蹤、成果評閱和組織答辯。該專業畢業設計成績評定的方法有如下4個步驟。

(一)評價成果完成的獨立性

成果完成的獨立性由教學管理組打分和答辯組打分共同組成,見式(1)所示。

α=0.7α1+0.3α2(1)

式中:α為獨立完成程度系數,取值介于0~1之間,完全獨立完成的為1,找或抄襲完成的為0;α1為教學管理組給出的系數,取值介于0~1之間;α2為答辯組根據學生對自己所提交成果的熟悉程度,對學生完成成果的獨立性所打的分值,取值介于0~1之間。

教學管理組根據學生的考勤情況、平時進度快慢、在過程中的表現進行量化評價。計算方法見式(2)所示。

α1=0.3β1+0.4β2+0.3β3(2)

式中:β1由考勤次數折算;β2由各階段進度分折算;β3由學生之間互相打分結果折算。三者的取值均介于0~1之間。通過同一個小組的學生相互打分,反應學生內部對各自完成獨立性的認可程度,也為了解課余時間學生的投入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抄襲等現象提供線索。

(二)計算成果質量分值

上交書面成果質量的分值由指導教師組確定,在答辯前給出成果質量分值X1。由于畢業設計在指導上采取答疑并輔以集中講解的方式,教師輪流值班針對不同階段的逐個技術問題進行指導,學生與指導教師之間并不存在固定的對應關系。因此該專業并沒有要求指導教師獨立給出評閱成績。而是通過事先制定完善的評分標準,指導教師分工評閱,并集中商討完成本組學生成果質量評定。對成果質量的評分標準根據各組要求提交的成果有所不同。涉及成果的完整性、設計方案是否合理、設計深度、邏輯性、計算準確程度、圖紙表達情況及繪圖質量、設計說明書等文字內容的表達情況、是否滿足要求的形式等。此外,考慮到雖專業畢業設計任務重,相關的圖紙、參數多,前期沒有參與指導的人員難以在短時間內進行有效的評閱,因此沒有安排非指導教師評閱成績。

(三)考察學生理論基礎與綜合能力

通過現場答辯考察學生的理論基礎與綜合能力。該專業對畢業答辯非常重視,答辯委員會由本校教師、業界專家共同組成。答辯組從兩個方面打分:一是進一步考察學生對自己所提交的成果的熟悉程度,分辨是否存在找、抄襲、依葫蘆畫瓢的情況,對學生完成成果的獨立性打分,得到α2;二是對書面所不能反應出來的問題,如對畢業設計相關的基礎理論掌握的深度、靈活運用與獨立思考能力、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進行考察,得到該項成績X2。

(四)成績匯總與大組答辯總成績計算

成績匯總與大組答辯總成績計算見式(3)。

X=α·X1+X2(3)

式中:獨立完成程度系數α與書面成果質量分值是相乘的關系;X1的分值介于0~80之間;X1的分值介于0~20之間。計算出總分后,對擬評優秀與小組答辯有疑問的學生,最后再進行大組答辯,以慎重給出優秀與不合格的成績。

出勤只代表“出工”,并不能代表成果質量,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將考勤次數折算成分數計入總分的方法不合適。

通過考勤發現問題,并著重在答辯或階段性成果質量考核中確認學生成果完成的獨立性,將獨立性系數與成果質量得分相乘評定成績有助于避免“出工不出力”的現象,鼓勵獨立思考與自主完成。

六、結語

畢業實踐環節對培養工科學生的實踐能力至關重要,獨立學院在組織畢業設計中存在一定難處,但也有資源豐富、機制靈活等優勢。土木工程專業針對畢業設計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實踐證明:通過確定以施工相關方向為主、以其他方向為輔的方針,并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組織,不僅能有效地整合各種資源,適應學生就業的多方向需求,而且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通過全過程與業界的密切合作能有效緩解師資不足,擴大選題來源提高選題質量,開闊學生的視野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統籌安排、全系動員、創新過程管理和成績評定方法等能很好地進行畢業設計環節的教學管理。

總之,獨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在畢業設計環節的安排上應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結合學生就業特點,切實做好過程管理,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海英,工科院校應該以培養工程師為主———張光斗院士訪談錄[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1-4.

[2]楊凱,徐賁,張艷.加強管理提高光電類學生畢業設計質量[j].光學技術,2007,33(S1):335-336.

[3]相軍.提高應用型本科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的探索與實踐[J].煤炭技術,2011,30(12):246-247.

[4]郭靳時,莊新玲,尹新生,等.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建筑結構,2008,38(S1):366-369.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graduation design for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 in independent college

WANG Guo-jiea,b, CHAI Minb

(a.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b. Zhicheng College,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P. R. China)

篇7

一、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方向性有待爭議

眾多藝術高校面對設計專業是否打通基礎課程教學平臺問題各執己見。老牌藝術院校本著基礎課程作為邁入藝術類院校的門檻,主張保持傳統繪畫及三大構成的教學方式。但作為學院主創專業的設計院校以及綜合院校中開辦的藝術設計分院卻開始探討專業的設計知識是否應該作為傳統繪畫及三大構成的指引者。在專業聯考為基礎保證之上直接將設計專業所需的表現手段和設計思想貫穿其中。這兩種極端的教學態度我們不妨站在院校歷史與發展的角度來看固然有揚長避短的趨勢。以筆者所在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為例,將突出空間、體量,以及大尺度的比例關系作為具有專業特點的素描課程主體;將突出造型特征、表現場景以及運用其他工具表現色彩關系作為具有專業特點的色彩課程主體;將景觀平面布局的色彩搭配、室內使用色彩的比例關系、建筑形體的組合關系作為引導,將專業特點置入三大構成中,形成具有環境藝術專業特點的構成基礎,建立多元的教學體系,掌握靈活的教學方法是高校藝術類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二、藝術設計專業(環藝方向)課程設置現狀

上世紀80年代末期,讓全中國藝術類高校將室內設計或景觀設計等相關設計專業稱呼改名為環境藝術設計,這一命名在多年來不斷受到專家的抨擊和爭議。一個可以涵蓋室內外的專業名稱是否能讓本科藝術設計院校在四年時間里,完成全方位對學生的環境藝術設計方向知識的培養。各個院校在效仿后也不斷發現了諸多因更名而導致的專業教育問題。如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輻射面無法實現環境藝術設計包含的所有設計方向和專業知識;四年制本科無法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所有門類知識做系統、全面的,且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雖如此,環境藝術設計的寬口徑依然是很多新設立的藝術設計高校的重點專業。這一現象也說明了:一方面在寬口徑下學??梢愿鶕處熽犖榍闆r、教學條件、市場發展傾向等等隨時對培養計劃做出相應的符合環境藝術設計下設分類的市場需求的修改方案;另一方面對于如今現實的膨脹性擴招的現狀來看,環境藝術設計這一籠統的稱呼更有利于在考生心中提升課程豐富、專業全面等等信息。就筆者所在院校該專業涉及建筑、景觀、室內三大主體課程的課時量可以說是平分秋色。加寬就業面與迎合市場需求似乎成了導致這一課程設置結果最有力的說明。

三、專業課程應對市場的關聯性

從以上開課設置情況看基本已經將本科畢業生在面對市場時的就業選擇都包含在內了。但經過多輪的教學來看,就業方向雖已明確,但是教學的深度如何控制、學生成績如何經得起市場的檢查,都無法得到最為客觀的標準。專業課程的基本理論在指引學生完成各單元設計時都起到了規范性的作用,但決定教學質量的好壞以及學生的單元設計是否具有經得起市場檢驗的水準有兩個關鍵的要素。一是教師隊伍建設。現如今絕大多數藝術設計高校的任職教師學歷最低標準是碩士,眾多碩士畢業生沒有經過市場的跳板直接轉變為高校的教師,位置的變化使這類教師沒有經歷設計行業中的行業運作流程、運作模式、設計的評判標準、設計完成的期限壓力等等。這樣會導致學生無法獲得較為權威的或者是市場需求的設計思想。但是實踐課程的介入解決的依然是將設計深入問題,并非能根據設計選題找到正好適合的施工現場給學生做現場分析,而且課程實踐對設計專業課程的延續作用來看,教師的實際經驗又一次成為該課程實踐是否具有現實意義的重要評價標準。二是學生在專業課程上表現出來的創意能力較差。創新思維的缺乏與面向全國大面積不斷擴招,生源質量下降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藝術類招生的門檻設定往往被與大文大理無緣又想擠進大學校門的考生越踩越低。這類因此進入設計學院的學生對藝術的了解淺薄,審美的態度模糊,對創意的思考毫無道理,對自己的設計的好與壞完全無法評價?!皠撘夂翢o質量可言”是現在很多藝術高校教師面對學生的設計作品時給出的結論。專業課隨后跟進的實踐課程中,大部分學生又會因為實踐課程并沒有特別嚴謹的時間要求而對自己放松,只是以完成學習任務的態度完成課時。

四、常規實踐課程對專業課的輔助作用

常規實踐課程對專業課的輔助作用是否得到充分體現需要根據以下三個層面判斷。

1.實踐課與專業課程的銜接是否得當比如專業基礎課程《建筑設計原理》教學大綱舉例,建筑設計原理課程,總課時48學時,根據理論難度和范圍,所需課時達到36學時,后續教師會用一個小型建筑單體設計作為檢驗學生學習質量的考核,學生完成考核作業時間為12學時。從工作量看,12學時無法完成,按照該課程設計,結束該課程必須在后緊跟課程實踐,用課程實踐的學時數來完成后續考核內容。該教學方式的設計一是為了滿足專業課程能全面但不超出應有的課時量,而是為了實踐課程能有豐富的課程內容。該課程實踐緊隨建筑設計原理之后雖然解決了考核作業完成的問題,但是同時也發現,學生的設計作業依然只有教師作為單方評價對象,并不能通過教師評分確定該設計是否符合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以及該設計是否具有實際操作和實施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僅憑完成該設計并得到了較高的成績,依然無法證明市場對該生專業能力的肯定。

2.專業考察是否是專業課程的設計思想和設計元素的來源一般專業考察為兩次,第一次為第二學期結束后的暑假,為期三周。行程前,學生小組擬定可能產生的調研課題,行程中根據課題收集相關信息、照片和訪談,返校后將研究課題制作成調研報告。第二次為第六學期中。行程中每日速寫要求,返校后提取地方特色的傳統元素,做以提取元素為符號的小型建筑單體設計。該課程實踐安排在第五學期,本學期課程有房屋建筑學、建筑設計原理、建筑制圖等。因此該實踐課程的考核作業可以根據前期課程完成設計??傮w來說該課程的安排能保持與專業課程的銜接性,但是問題同樣也出現了,提取元素雖得到了運用,但是對于元素提取的準確性、運用的合理性以及建筑單體是否可以得以實施也無從考證。

3.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是否能體現本科四年知識的綜合運用畢業設計應能運用大學本科四年專業知識,通過有效的表現手段、豐富的論據支持,將設計主題表現得全面、深刻,有一定創意。根據畢業設計出圖質量基本可以看出四年的教學成果和四年教學過程中的缺陷。通過畢業生的信息反饋,通過畢業設計順利找到景觀公司并短期內進入設計工作階段工作的只有少數。畢業設計沒有實踐經驗的,轉行從事其他工作的40%,從事環境藝術設計方面工作的畢業生,初進設計單位沒有經過培訓的幾乎沒有。以上三個層面說明藝術設計專業(環藝方向)的實踐課程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教學要求,也解決了專業課程課時量不足的問題,而且也能讓學生在考察課程中學習和掌握不同地區的風俗和人文,并提煉可以運用的設計元素。第三個層面,原因在于絕大部分設計單位對于本科畢業生的概念設計表示出的是無法使用和超出實際的評價,但也必須承認,對于某些國內知名設計單位和跨國設計單位對于高校畢業生的概念設計有一定的熱衷度。但從最后多次修改才將設計真正實施,也同樣說明了,常規實踐課程,無論是否迎合了相應的專業課程,或是概念設計的被采納,依然反映出了本科四年中缺乏系統的、全面的、具有市場評判標準的實踐課程用以提前檢驗學生的設計創意和綜合能力。

篇8

本文通過對嶺南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筑的梳理,從嶺南建筑的立面設計方面進行分析嶺南建筑的特點,闡述在民居建筑中的設計手法和裝飾手法。

論文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緒論主要闡述嶺南的發展,各時期的文化,人口的變化,對嶺南地區的建筑有著很大的影響。

整體分析嶺南園林建筑的特點,在布局、裝飾等方面與北方、江南園林建筑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再對嶺南建筑外立面整體做分析。

【關鍵字】傳統建筑;立面;裝飾

緒論

夏商周時期,中原及江淮至江南地區的華夏或少數民族諸侯國、部族受到壓迫和征伐,紛紛南徙,遷人嶺南地區,文化上受到了中原的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戰亂不斷,南北戰爭加強兩地經濟、文化的交流。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有了較大發展。

嶺南文化對于嶺南地區的建筑有很大的影響,嶺南建筑在我國建筑之林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幾千年來,經過無數建筑匠師的辛勤勞動,在充分利用嶺南的自然資源,并結合人民的生活特點,形成了獨特的建筑藝術,在我國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嶺南園林建筑設計

嶺南,位于五嶺以南。從秦朝開始的不斷遷徒過程中,形成了嶺南園林。與北方園林似曾相識,卻又迥然不同,透著瘴雨氣息。

嶺南地處北回歸線兩側,為亞熱帶季風型氣候,長年繁花似錦,又盛產觀賞石材,具備良好的造園條件。又因氣候特點,嶺南人常在住宅中設庭園,以調節小氣候環境。

1.1嶺南園林特點

(1)通透

嶺南園林的通透特征,是它與北方園林、江南園林截然不同的一個明顯的特點。這主要是由嶺南自然氣候所決定。北方園林在建筑設計上,都要考慮氣候特點,冬季的保暖尤為重要。但是在嶺南,情況有所不同,氣候炎熱,冬天,也在零度以上。夏季酷熱,周期長,所以,嶺南的園林在設計上,充分考慮寬敞,通透,遮光聚蔭的降溫效果。

(2)兼蓄

嶺南人,從中原遷徙來到嶺南,又往海外其它地方謀生。他們在海外創業,然后衣錦還鄉,不僅帶回大量財富,同時也帶回來海外文化。具體表現在建筑與園林上。例如廣東開平的碉樓。

造園時,吸收傳統園林特色,在布局形式和局部構件上,融入西方建筑文化。同時大量運用木雕、磚雕、陶瓷、灰塑等民間工藝。

(3)秀茂

秀,相對北方園林與江南園林而言,嶺南園林總體秀氣,輕盈,精巧。沒有北方園林那樣厚重,端莊,也不及江南園林那樣繁密。嶺南園林就是輕巧秀美。

1.2嶺南園林建筑特點

(1)嶺南園林建筑布局

在嶺南園林中,園林建筑是庭園中重要內容,常為主體。嶺南園林建筑重在選址,建筑體形簡練,多無復雜的輪廓組合,屋面構造簡單,檐口和山墻多用硬面硬檐。園林建筑的門窗等部件都精雕細刻,再鑲上紋樣圖案的套色玻璃,顯得極其絢麗。

嶺南建筑具有隔熱、遮陽、通風的特點,屋頂常做成多層斜坡頂,外立面顏色以深灰色、淺色為主。嶺南建筑的布局、裝飾的格調十分自由。

(2)嶺南建筑裝飾

在裝飾部位上,施飾的重點主要集中在門、脊、墻、窗、壁等。而裝飾的重點因建筑類型的不同也有所變化。裝飾題材或是傳說故事或花木鳥獸,大部分源于生活,生動活潑、親切自然。

從裝飾手法上看,“三雕”、“三塑”及彩畫等傳統工藝被廣泛使用的嶺南民居的建筑裝飾中。具有濃郁的嶺南鄉土氣息,使人嘆為觀止。

嶺南園林十分注重建筑的裝飾,門洞口的楹聯都要做淺浮雕造型。建筑裝飾十分注意色彩的運用,裝飾形式常敷以重彩,門窗的玻璃也大量使用彩色玻璃。因此,建筑顯得十分鮮艷華麗。

2. 建筑立面綜述

我們發現建筑立面構圖,有著豐富的、變化甚多的外輪廓線,十分精巧的構造和裝飾,適合近賞。大部分的建筑的立面基于為構成院內的景觀而設計,受到院落的限制,近觀梁、柱、隔扇、雀替、雕欄等精巧的形狀肌理都能看得很清楚,所以裝飾都做得很精巧

2.1 建筑立面形態

嶺南地區遺留的古建筑中,立面上,可以見到在幾根廊柱之間都有石枋相聯結,這種石枋中間太高,兩端向下,成一蝦形。中國古建筑的梁枋多喜歡加工成月梁以求美觀,月梁形式中間向上拱起,兩肩下垂如彎月狀。中央拱起的梁枋背上多有石料或木料的雕花墊木承托著上面的枋子,兩端枋子下面還有雀替與柱子相聯,這種構架與裝飾形式在廣東都能見到,成為一種有地方特色的式樣。月梁位于入口立面上,與人視點很接近,它們與屋檐下的雕花封檐板,屋頂的陶塑屋脊,與大門的門枕石、門匾等組合在一起,裝飾得華麗而細膩。

在廳堂建筑中常隔扇窗和隔扇門組合成通透的建筑立面。隔扇門以落地式給主,也有正面都是隔扇門,在開啟的時候有很強的韻律感。建筑與建筑之間通過廊道連接,豐富建筑空間,靈活變通。

2.2 建筑立面

建筑可分為臺基、屋身、屋頂三分?!跋路帧本褪桥_基;“中分”就是屋身,包括墻柱和外檐裝飾;上分”就是屋頂。

(1)臺基

臺基又稱基座。在建筑物中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以承托建筑物,具有防潮、防腐作用,并彌補中國古建筑單體建筑不甚高大雄偉的欠缺。

臺基一般為磚石構筑,也有花崗巖的。在園林建筑和民居中常見的素平的普通臺基。形成簡單,整個臺基構成簡潔樸實、很不凸顯的下分。

在嶺南園林建筑中高度都很低,給人一種輕盈的感覺?,F做法常為貼花崗巖片,在轉角的地方砌花崗石。

(2) 屋身

屋身處理得十分平淡的,主要是柱子、隔扇和實墻,極少有非功能的裝飾。在中國古建筑中,屋頂是建筑立面的特色。屋身高度,包括柱基、柱身、斗拱的總高。在屋身設計中主要是門窗、墻體之間的組合形式,

(3 )屋頂

曲線屋頂在單座建筑中較為常見,其高度可近似立面高度的一半。古代木結構的梁架組合形式,使坡頂形成曲線,坡面、正脊和檐端都可以是曲線,在屋檐轉角上做翹起飛檐。大體量和柔和曲線,使屋頂成為中國建筑中最突出的形象。屋頂的基本形式簡單,但變化多樣。(圖)華麗的吻獸和雕飾;陶土瓦、彩色琉璃瓦以至鎦金銅瓦;曲線陡緩變化,出檐可短可長。屋頂的體量、形式、色彩上體現了建筑的等級和風格。

中國傳統建筑景觀幾千年的洗禮,有完整的制度。嶺南園林建筑在發展至今以其獨特的特點,在園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嶺南園林建筑發展較晚,在融合北方、江南園林建筑的同時也受到西方的外來文化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余健華. 2006.嶺南傳統民營造技術研究.碩士畢業論文

[2]田永復. 2004.中國園林建筑構造設計.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劉大可. 1993.中國古建筑瓦石營法.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樓慶西.李秋香. 2004. 南社村.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5]侯幼彬. 1997.中國建筑美學. 黑龍江. 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6]馮鐘平. 2000.中國園林建筑.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7]陸琦. 2008.廣東民居.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篇9

關鍵詞形式美形式美法則產品設計建筑藝術

一、引言

探討形式美的法則,是所有設計學科共通的課題,我們現在研究形式美在各個設計領域中的應用時,更應該注意到這種影響對設計風潮的意義。從定義上來說,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藝術中各種形式因素及其有規律的組合所具有的美。

單從形式條件來評價某一事物或某一視覺形象時,對于美或丑的感覺在大多數人中間存在著一種基本相通的共識。這種共識是從人們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積累的,它的依據就是客觀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則。簡單來說我們平常所看到的自然景物或者人為景觀,例如高大的杉樹、聳立的高樓大廈、巍峨的山巒尖峰等,它們的結構輪廓都是高聳的垂直線給人以上升、高大、威嚴等感受;而水平線則使人聯系到地平線、一望無際的平原、風平浪靜的大海等,因而產生開闊、徐緩、平靜等感受。這些源于生活積累的共識,使我們在以后的應用中不自覺的按照這種法則進行設計,逐漸形成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則。時至今日,形式美法則已經成為現代設計的理論基礎知識。

二、形式美法則在設計中各個方面的研究

在我們接觸設計的過程中,認識到形式美,畢業論文有利于我們努力達到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爸匾氖?,形式美的法則不是凝固不變的,隨著美的事物的發展,形式美的法則也在不斷發展”①,所以我們在運用這些法則的時候,也不能照抄某一種固定的形式美法則,而要根據內容的不同靈活運用。

藝術創作的范圍很廣,根據數學中舉證的原理,我選擇了產品設計、建筑藝術和雕塑與繪畫這幾個具體的方面舉例來說明形式美在設計中的表現。

1.產品設計

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來說,碩士論文 沿用本身的材料美,維持材料特征,從而創造出新的使用形式,就數芬蘭的設計師阿爾瓦·阿爾托,他的作品是應用當地材料,結合現代工業精神與波羅的海地區傳統進行創新,已成為國際上馳名的芬蘭產品?!皠撛煲环N新的造型形式來表現具有特殊功能的產品的依據有產品的特有的功能、設計師平時的審美素養和設計技巧、現代時尚的審美趣味、現代先進的制造技術、入機工程學的原理。不同的經營理念導致產品個性異樣化與風格統一化并存的狀況?!?這便是對產品設計中體現形式創作的精辟解釋。

2.建筑藝術

建筑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段包括空間、形體、比例、均衡、節奏、色彩、裝飾等許多因素,正是它們共同構成了建筑藝術的造型美。例如希臘帕提農神廟,它距今已經有2400年的歷史了,在建筑風格上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在形式上具有造型端莊,比例勻稱的特點,千百年來的建筑設計師們在對希臘帕提農神廟進行了研究后一致認為,希臘帕提農神廟之所以這樣美,就是因為他的長、寬和高都符合形式美的法則。由于形式美在建筑藝術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建筑家帕拉第奧在談到建筑的形式美時,甚至認為“美產生于形式,產生于整體和各個部分之間的協調”。③

轉貼于 3.雕塑與繪畫中的形式美

雕塑是一種重要的造型藝術。在中國古代設計思想中、最能體現形式美這種設計意識的要數說唱傭了。說唱傭是東漢代具有時代特色的雕塑,漢代雕塑,具有它獨特的風格,這里指的是它樣式化的裝飾美。耐人尋味,富有韻味。它具有古拙、樸質的特點,但古拙而不呆板,樸質而不簡陋,使人產生一種動感。這種形式美更帶有一種生命感,使得靜止的物體有了形態的感受。美,形式美,已是科學,是可分析、解剖的。對于繪畫來說,在藝術家的手中,線條、色彩、構圖也融入了藝術家獨特的興趣、愛好個性以及審美特點。同時,形式美可以使得繪畫藝術具有生動的美感,使畫面活起來,具有靈動的生氣。這才是繪畫藝術想要帶給人們的心理感受和感情需要。

三、結語

設計藝術中的形式美是滲透到各個層面的,醫學論文 并且都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們研究形式美在以往作品中的表現,目的還是為了指導我們在將來的創作中,合理的運用好這種形式美的法則,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它,一個設計師如果不對中外歷史藝術設計具有充分的了解,沒有全面的設計修養,那么他的設計道路也將是有限的。我們應該在研究設計藝術歷史的基礎上。把創新的觀點發揚光大。并且創作出更多經典的作品。

注釋:

①彭吉象.藝術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02.

②謝質彬,劉勝利.創建新的形式美.

③汪流.藝術特征論.文化藝術出版社,1984:137.

參考文獻:

[1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賈作光.論舞蹈藝術.美學講演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

[3]奚傳績.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讀凍南大學出版社2005.

[4]尹定邦.設計學概論.湖南科學技術卅版社,2003.

篇10

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一座小島上,開始建造時間為1163年,耗時180 多年,于1345年全部建成,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它是歐洲建筑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開創了一種新的建筑設計理念和設計面 

巴黎圣母院的外部更多的顯示出繁瑣的裝飾細節和花紋,而教堂內部則截然相反,裝飾素面朝天。另外教堂內部顯示出的更多的是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偶爾走廊上會有一些畫作和雕塑作品。整座教堂的結構部件和裝飾都是用石頭雕刻而成完成的,從墻壁、屋頂到窗欞。雖然巴黎圣母院是由石頭構建而成的,但這些石頭并不是冷冰冰的沒有生命的,巨大而且多的石頭組建成了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每塊石頭都被賦予了生命,展示著藝術的美學和閃光點。[1]

二、 巴黎圣母院的影視美學

(一)故事的文學藝術性

《巴黎圣母院》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著作,文學作品改編成為電影不僅要遵循原有的文學內涵和意義,還要創新改進但不失去原著的宗旨。太過遵循會被認為是固守陳舊,大膽創新則會被認為是胡編亂造、脫離了原著的內涵和宗旨,所以最好是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上加以合理想象和發揮進行作品的再創作,影片故事圍繞一位少女和四個男人之間發生的事情展開,主要人物在開場的片段中陸續地出場,并沒有太多的拖沓,情節組織得也比較到位,人物性格刻畫良好。

(二)拍攝的影視藝術性

影片在實際敘事中將各個場景充分地運用了建筑藝術的美學感。運用高超的拍攝手法和技巧,將故事情節和場景生動形象地演繹了出來??ㄎ髂嘣诮烫弥斜恍械膱鼍暗倪x取是導演的精心安排,導演以此為出發點,創造了一個氣勢輝煌、場面熱鬧的場景,以一種高超的影視拍攝技術將鏡頭慢慢對準主人公,給觀眾以視覺沖擊和享受,并以此來進行卡西莫多這個渺小的人物和恢弘壯觀的巴黎圣母院相比較,給觀眾帶來了巨大的視覺沖擊,更好地嘲諷了卡西莫多這個渺小的人物。[1]

三、 建筑藝術與影視藝術的結合運用

(一)建筑藝術在影視美學中的運用

建筑藝術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定的歷史背景和時代風貌,再現了那個時代的現實場景和日常生活。在歐洲國家,教堂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占據著很大的地位,在居民的文化生活都占據著重要的作用,教堂已滲透至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教堂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具體事項的物質支持,也為他們提供了精神支撐,反映著他們的思想和文化。電影開頭教堂場景的選擇,實際上是進一步貼近了當時市民的生活,給他們以親切感和熟悉感。

整個影片的故事都是在具體的場景中展開的,而巴黎圣母院正是這部影片的主要場景,貫穿了故事的始終,從故事開頭的宣判事件到以后發生的各種相關的事件、到各個與主要人物相關的人物出場及他們的表現、并由此展開的精彩激烈的表演畫面,都與巴黎圣母院有聯系并借用了此場景,從而巴黎圣母院貫穿了全文的始終,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和故事主題的揭示。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很多法國人以擁有這么一個建筑而自豪,它更以其精致美麗的外形和充滿創新的結構方式,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了一個典型的標志性建筑,因此當這個建筑出現在影片中時,使人們感到親切,加上影片拍攝時運用的手法、燈光、色彩等藝術手法給影片增光添彩。

(二)建筑藝術與影視美學的交相輝映

小說《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義的重要作品,建筑藝術貫穿了全文的撰寫,占據了小說的較大比例,為表達小說的主題,表現人物性格形象、思維方式和時代主題以及建筑藝術與影視美學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這部影片正是從這部小說改編而來的,主題思想和具體故事場景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因而可以從分析小說的風格、故事場景、情感主題去表達影片所想要表達的,雨果的建筑觀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地體現。[2]

雨果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家,還是一位在建筑上頗有造詣的建筑藝術愛好者,因而他在文學創作中,建筑藝術成為了它經常關注的話題和藝術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雨果文學創作的初期到成熟期,都或多或少地提及了建筑藝術,這是他關注的焦點?!栋屠枋ツ冈骸纷鳛榻ㄖ囆g文學,以建筑藝術將文學藝術主題很好地烘托了出來,在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小說環境的描寫、小說敘事結構的的展開,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小說的主題與藝術形象交融在一起,包含著作家的審美情趣和情懷,小說主題主要是表達反封建思想和反對宗教束縛,宗教封建思想可以用建筑藝術很好地表現出來,故事發生在在這種環境中。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與環境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人物的性格、命運、心態和成長都離不開一定的環境,因此,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形象與建筑的關系,具體表現為以下特征,人物形象特征和哥特式建筑的外貌特征相符合,人物外貌形象丑陋,臉部五官排列不整齊,如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等不協調的東西都和這座教堂的建筑特征非常的相似,與小說主人公的相貌非常相似。另外,小說主人公還與巴黎圣母院有著血緣關系,卡西莫多從小不知道父母是誰,在教堂長大,這座哥特式的教堂建筑哺育并養育了他,這個建筑就可以說  [本文由wWw. dYLw .neT提供,第 一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是他的母親。巴黎圣母院內的一切都是他生活上的陪伴和伙伴,它與這座建筑已經有了深深的感情。從第三方面來說,圣母院見證了他的成長和命運的變化,將他從一個封閉、粗野、兇惡的人由于一些人的出現讓他成長為一個懂得愛、善良和美的青年。這些所有建筑有關的事物都在間接地塑造著主人公的性格和形象。[3]

建筑藝術對小說、影片的結構建造和情節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作者對小說文學創作的初衷是以挽救哥特式建筑的強烈宿命感和使命感出發的,并此作為開端進行小說的創作。哥特式建筑所表現出來的是神秘的氣氛,在這種氣氛中小說人物依次出場,演繹著精采絕倫的故事情節,流露出小說中的宿命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