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考試范文

時間:2023-03-19 11:57: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幼師考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幼師考試

篇1

1、主要的是背誦掌握重要的知識點,選擇題一般是有規律可循的,幾道教育法規,幾道教師行為判斷,還有幾道上至天文地理的題目,這些是靠自己平時積累的,題型廣泛很難預估,邏輯推理題,最后還有幾道計算機操作系統題;

2、簡答題主要考察:兒童觀、教育觀、教師觀和教師職業道德,都有規律可循。一句話簡明扼要,點明主旨,分點答題,字跡工整,分析其中存在的觀點,條理清晰,比如題目考察的是教育觀,實在不知道是其中哪一點,可以把教育觀內容全寫出來對照案例分析,但是首先要清楚考的是哪一方面,不能混淆。

3、作文題,需要功底深厚的同時,最大的訣竅就是盡量往教師的素養上面靠,作文注意要合理分配時間,不要造成時間不夠用的后果。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幼兒教師;鋼琴教學;改革;思考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滿足,家長越來越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尤其是,重視孩子在鋼琴方面的學習。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會圍繞幼師鋼琴教學的現狀、幼師鋼琴教學在改革中所采用的具體措施、幼師鋼琴教學所具有的實效性這些問題,展開較為積極地討論。

一、幼師鋼琴教學的現狀

目前,幼師鋼琴教學在很多方面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比如: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鋼琴教學。如果繼續沿用這種教學方法,就會影響學生的在鋼琴上的發展,還會使學校教育和社會的需求產生障礙??偠灾瑐鹘y的鋼琴教學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都比較單一;學生的實踐機會以及自主學習的機會比較少;評價體系比較落后,不夠完善;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小;依舊將老師視為教學的中心等。面對所出現的這些問題,要想使鋼琴教學擁有更新的改革方法和教學內容,就必須得讓學生位于教學的主體地位,也就是要運用新的鋼琴教學方法。

二、幼師鋼琴教學所具有的實效性

學校教育中不變的話題,就是如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鋼琴教學的效果不明顯,可能存在方方面面的原因。這不僅關系到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認真程度,同時還和學生有關,如:學生有沒有認真聽課、認真學習。幼師所面臨的是,一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所以要充分的考慮孩子在學習時的接受能力。這一點十分重要,尤其是在鋼琴教學上比較明顯。

由此看來,鋼琴教學的效果,也表現在學生在鋼琴的基本知識上的認識。學生的自彈自唱、即興發揮的能力中,也能體現出鋼琴教學的效果。比如:孩子在音律活動、音樂游戲活動以及音樂歌唱等一些活動中的表現。除此之外,當學生自身所具備的審美能力、創造美的意識、自主學習能力等,也能處分體現出幼師鋼琴教學的有效性。老師應該具有展示和發掘鋼琴教材中,所具有的情感和內涵。與此同時,還要留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而能夠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

三、幼師鋼琴教學在改革中所采用的具體措施

第一,完善鋼琴教學的評價方式。傳統的鋼琴評價,在每個學期的期中和期末展開。其鋼琴考試的基本內容是,學生演奏一首練習曲和一首樂曲,演奏完后老師當場給出分數。運用這種考察方法,僅僅能考察到學生在演奏技術方面的掌握情況。運用這種考試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學生的演奏能力。但是它還存在一些缺陷。這種考試方式,考察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狹窄,同時考試的形式比較單調。運用這種考試方法,在檢查學生關于鋼琴技能、鋼琴知識的掌握程度上會比較片面。同時,學生在考試上還比較容易產生錯誤的思想觀念,如:培養鋼琴的演奏技能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但是,老師進行鋼琴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鋼琴演奏技能。所以,鋼琴課的考試評價,必須涉及到多個方面。

其一,要考察學生即興伴奏的能力。老師對于學生的即興伴奏能力的考察,是讓學生給同學的聲樂彈奏鋼琴的伴奏。其考試的分數和評價,由聲樂老師和鋼琴老師共同作出。運用這種考試方法,不僅解決了難找聲樂伴奏的問題,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伴奏的實踐機會。同時,也從多個方面考察了學生在鋼琴伴奏方面的能力。通過期中、期末的考試,還能夠督促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已經學到的基礎知識,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許多實踐機會。其二,把視奏融入到鋼琴演奏的考試內容中。在原來考試的內容的基礎上,把視覺考試也融入進去,能夠有效地檢驗學生在演奏和視奏中的能力。不僅能夠對學生的演奏技術進行檢查,同時還能檢驗出學生短時間中,在鋼琴技術和樂曲風格上的綜合能力。

第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老師在進行鋼琴教學時,所教授的學生對基礎知識有不同的掌握層次,同時他們也有著不同的個性。因此,老師在鋼琴的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其一,老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要具有靈活性。鋼琴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法很多,比如:發現法、練習法、比較法、講授法、演示法、視奏法以及模仿法等。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所教的學生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比如:《雪絨花》這首曲子,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此時老師可以運用視奏的教學方法,給學生講解這首曲子。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學習鋼琴的欲望和好奇心,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興趣,提升學習鋼琴的效率。其二,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比如:人教版所出的《鋼琴?風箏》教材中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但是這并不代表著可以照搬全超的運用這本教材。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充分的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化差異。這就要求老師在進行鋼琴教學之前,認真仔細的研究教材,并對教材進行整合。其三,對于學生的個性差異,要給予足夠的尊重。老師在進行鋼琴教學時,要善于發現并挖掘學生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在教學中運用差異性的教學方法,按照每個學生所具備的特征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能夠保持放松的狀態,不會存在什么壓力。同時,能夠在學習中更好的表現自己。

第三,在教學模式上做出創新??梢栽趥鹘y的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中,融合集體和小組教學的形式。同時,帶領學生去參加一些和鋼琴相關的活動,如:學術講座、音樂會等,增加鋼琴教學和實踐結合的機會。在重視鋼琴技能培訓的同時,也贈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使鋼琴基礎所具有的共性和實踐中具有的個性結合起來。

四、總結

目前,在幼師鋼琴教學中還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然而,這種鋼琴教學方式還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采取改革措施,如:完善鋼琴教學的評價方式、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在教學模式上做出創新。

參考文獻:

[1]葉熙熙.幼師鋼琴教學改革的思考[J]. 麗水學院學報,2009, 01:110-114.

[2]牟晶晶.關于幼師專業鋼琴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 中國電力教育,2010,35:86-87

篇3

關鍵詞:創新、 分小組、觀摩、齊奏 、即興伴奏

21世紀的今天,幼師專業正在逐漸向五年制大專過渡。高等幼兒師范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幼兒教師,這對于鋼琴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教委新頒布的《幼兒師范學校教學大綱》提出:“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通過鋼琴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樂器的興趣,良好的樂感、自學能力和音樂表現力。”可見新的教學大綱注重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以及應用能力的培養。

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筆者試從幼師專業的特點入手,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及常見教學現象,對幼師鋼琴教學改革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與同行們探討,以便更有利于幼師的鋼琴教學,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

教學現狀分析:重慶市大足職業教育中心幼師專業學生年齡多在15~18歲之間,大多是初中畢業生,已經超過了最佳學鋼琴的年齡。而且,由于她們大多數來自大足周邊地區的鄉鎮,絕大本分學生根本不了解鋼琴這種樂器,從未接觸過五線譜,多數只接觸過簡譜,識譜能力不強。這些現狀直接影響幼師專業學生鋼琴學習的質量,也影響了教師教學的質量。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訓練學生的識譜能力、聽覺能力,而且還要讓他們學習音樂的理論知識和提高音樂的理解能力。

通過對幼師鋼琴的教學目的及教學現狀的分析可知,幼師鋼琴教學必須明確目標,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培養合格的人才。教學改革首先應是教學思想觀念的改革,然后是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及考試方式的改革??蓮囊韵聨c著手: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以前我們學校采用的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鋼琴基礎,里面主要是以基礎訓練為導向,許多學生由于缺乏練琴時間,始終跟不上教學進度。現在采用的全重慶市統一的教材,分為音樂基礎版、鍵盤即興伴奏實用教材、音樂三本。這三本教材相互滲透,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在具備一定的音樂知識后才能更好地學習鋼琴基礎及即興伴奏能力。但教材里面的知識較為籠統,應一一進行分類,如:樂理、鋼琴、聲樂部分都應細分。但是僅僅書上的譜例和音樂知識是往往不夠的,教師還應下來收集更多幼兒歌曲的譜例,叫學生們下去收集部分譜例等形式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應從以下幾方面去收集:

(一)教材要融合各種常用技術類型

幼師鋼琴教學的目的之一是使學生通過鋼琴基礎課的學習,擴展音樂視野,提高音樂修養。本原則的指導思想即是讓學生通過對不同時期不同作家的代表作品的學習來了解音樂的不同風格及民族特色,豐富其音樂修養。例如:巴洛克時期可通過巴赫的作品,進行復調技術訓練;古典主義時期選擇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的鋼琴小品了解其明快典雅的風格及其深刻的思想內容;浪漫派以后的各個作家,各種不同體裁的鋼琴音樂具有豐富的內容;各民族樂派的代表作又鮮明地體現了各民族典型的音樂風格等等。以選用中小型樂曲為主,是因為學生的程度不會很高,以其達到的技術難點為“度”,爭取讓學生都有涉獵。

(二)教材要注重個性差異

升入職高幼教的學生鋼琴水平參差不齊,通常老師就會有如下措施:白丁進入的彈拜厄,彈完599的彈849等。這樣就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比如,有的學生手小,有的學生手大,有的學生手指獨立性差,有的學生左手不靈活。針對學生不同的技術缺陷應該挑選相應的練習曲。比如:手指獨立性差的可以加入636練習曲;左手不靈活的可以加入718練習曲等。

(三)教材要融合各種常用技術類型

可將常用的樂曲及練習曲按技術類型分類,教材中包含的技術訓練盡量要求全面,突出常用型。不同的技術類型可按難易依次編排,根據學生的程度適當選用。每首練習曲有自己的訓練目標,選用的樂曲可配合其技術類型,這樣在學習中可以強化鞏固,并使學生學會分析使用。即突出教材的“目的式”使用。例如:琶音這個技術類型,按不同的程度可選用不同的練習曲學習:初中級練習曲可選用車爾尼849的15或25首、718的3和16條等,樂曲可選用李嘉祿的《清江河》、默克爾的《蝴蝶》等;中級可從車爾尼的299中選用,樂曲有圣桑的《天鵝》、王建中的《櫻花》等。

二、教學形式的改革

(一)集體課為主導

近兩年來,由于我校幼師專業不斷壯大,幼師班級逐漸增多,因此在高一時集體課的教學方式應占主導地位。集體課的優勢在于:

1、從學校投入情況看:

“集體優勢”在于節約成本。采用集體課教學模式,學校在硬件設備上的投入無疑能夠有所節約,成本相對會有所降低,特別是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緩解師資力量不足的窘況。

2、從教學效果情況看:

“集體優勢”則表現在對于觸鍵方式、力度要求、演奏方式、放松狀態等公共內容采用一次性講述,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因為減少了老師多次重復帶來的心理麻木,還會對教學的規范性和完整性有良好的幫助。

3、從師生雙方感受看:

因為老師重復講課的次數大幅降低,這對教學的激情、備課的質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在集體課上,學生在有人彈、有人聽、有人問、有人答的活躍狀態下,消除了“一對一”教學方式固有的心理壓力,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同時上課,能夠讓同學們了解自己在班級中的“地位”,這能夠產生一定的激勵作用。

(二)小組課與觀摩課穿插其中

到了高二我校由于很多學生面臨就業壓力,技能完全不能達標,基于這樣的實際情況,只能適當開設小組課,每月一次,小組課采取以班級為單位,按每組10人平均分配,每組配不同程度的學生相互促進。

觀摩課的目的是讓學生能獨立站上舞臺,單獨表演,訓練學生的自信心和完整演奏樂器的能力,為以后能站上幼兒師范的舞臺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考試方式的改革

以往的考試大多采用教師規定曲目讓學生自己去彈奏、完成,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手掌的大小,能力的差異,因此我們學校的考試改革勢在必行。

(一)以考核小組長作為重點

在期末考核的過程中,基于中職生的學習心理和每個小組的特殊性質,采取分組考試,組員由小組長打分,組長由考試打分的形式。

(二)以即興編配能力為導向

為了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順應社會的發展,結合當前幼兒師范的就業方向。在期末考試的過程中,把學生即興編配能力作為考核的導向,在高二時就可適當加入其中。

(三)以觀摩課為中心,學生互評

篇4

【關鍵詞】文學素養 激發興趣

一、幼兒師范學生的文學素養的內涵

幼兒文學素養是一個人在語言文字方面所達到的一定的水平,通常表現在言語、舉止和寫作,以及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等方面。未來的幼兒教師的文學素養是指學生在未來教學中所具備的文學及文化知識結構及程度。一般認為幼兒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學素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掌握一定的幼兒文學理論。(二)了解一定的文學常識。(三)具備一定的文學創作能力。(四)養成文學閱讀的習慣。(五)具備一定的文學鑒賞水平。

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師生,一名能勝任現代幼兒教育的教師,在文學知識掌握能力上,應該具有廣闊的幼兒文學閱讀視野,并善于在閱讀中主動培養和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兒童觀;在文學知識的分析運用的能力方面,應該具有良好的幼兒文學審美鑒賞和必要的改編創作能力;在幼兒教師語言教學技能方面,應該具有幼兒文學朗讀、講述、表演指導以及組織教學的能力。

二、幼兒文學教育的現狀分析

大部分幼師生文學起點低,知識基礎差,文學素養薄弱,學習興趣不足,課堂效率低下。

幼師學生在幼兒文學教學中突出表現就是對幼兒文學的學習興趣欠缺,在現實課堂教學中表現突出的是上課搞其他的動作,玩手機,做手工,屢禁不絕。教師簡單粗暴的強制學生聽課,效果也是不盡如人意的。究其原因是,幼兒文學理論枯燥無味,知識點繁多。就是文學作品也是幼兒情趣的作品,學生多是離開童年近十年,童心多泯滅了。自然對幼兒文學作品失去興趣。因此要提高幼師生的幼兒文學素養最為關鍵的是提高幼兒文學的學習興趣,尋求切實可行的教學途徑。

二、幼兒文學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切實提高幼兒文學教學效果,問課堂要效率

學生學起來沒有趣味,很大原因歸結到教師教學手段單一,教學缺乏趣味性。

文學知識是枯燥的,教師可以將文學知識趣味化、生活化。結合學生身邊感興趣的身邊的事來分析討論,這樣就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將幼兒文學文化課教學和專業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在幼師職業教學中,學生對舞蹈、美術、手工、音樂課的興趣程度普遍要比文化課的興趣要高。幼兒文學教師教學可以抓住這個契機,平時將教學活動置于專業背景之中,在職業生涯的引領下,激發學生學習幼兒文學課的興趣,把文化課與專業課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引進多媒體教學幼兒文學,激發學習興趣,能提高教學效果與效率

現代教育技術中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改進課堂教學設計的切入點。它憑借著信息資源的開放性、學習過程的交互性、學習內容選擇的自主性、內容形式的多媒體化等特點成為革新“教學模式單一、教法學法刻板、效果少慢差費”的傳統幼兒文學講堂的一劑“良藥”,促使幼兒文學教學手段呈現出多樣化、綜合化、高科技化趨勢,增強了教學的情趣和吸引力,提高了教學效果與效率。

幼兒文學基本理論,通過多媒體課件聲光影視效果,讓幼兒文學的概說、幼兒文學的特點、幼兒文學的發展歷史等章節更加精煉直觀,各個時期的作家簡介以聲音和圖片形式展現,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學生在課堂上興奮地發出這樣的感嘆:“楊紅櫻這么漂亮,鄭淵潔那么帥氣,還那么有才華呀!”這些興奮的信息顯然是以前用傳統手段所達不到的效果。以前學生上文學課就做手工,愛聽不聽的情況基本上得以改變。

幼兒文學中文學作品的展示和閱讀教學在引進多媒體教學更能凸顯興趣教學的優越性,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空前的,以前學生學習主要是靠朗讀,這些淺顯的兒童文學作品光靠讀根本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文學作品的選讀的作品大多是經典文學作品。如兒歌教學中的兒歌《雁雁排成隊》《妞妞扭牛》《四和十》等多在開放的網絡有兒童編演的視頻,下載整編成教學視頻,學生在配好樂的視頻中,邊看邊體會文學作品的內涵,他們上課仿佛回到了自己的有趣童年,好多同學還想起兒時唱過的兒歌,臉上洋溢著天真活潑,多媒體視頻喚醒了她們的童年。世界上還有什么比童年更有趣的呢?

當然,在幼兒故事、童話、兒童劇的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更加顯示出激趣教學的優勢。

為什么引進多媒體教學幼兒文學在激發學習興趣上是再好不過的手段了呢?因為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也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由此可見,聞見是教學的基礎。多媒體的優勢之一就是能借助語音、圖像、影像、文字等媒體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和氛圍,這絕不是一臺錄音機、幾張幻燈片所能夠比擬的,它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調動學生視、聽覺功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迅速而準確的理解教學內容,激活學習的內因。尤其針對基礎知識較差,文學底子較薄,對于直接感知的內容掌握較快,對于要求思考和理解的知識掌握較慢的幼師學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免去教師許多無謂的唇舌之苦。

多媒體課堂中實施幼兒文學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改變以往幼兒文學教學“聽、讀、背”的單調、枯燥的狀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利用網絡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尤其有利于文學素養的培養

網絡學習空間所具有的開放性打破了課堂空間條件約束的限制,再加上學習過程的交互性,使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與學生進行更廣泛的交流。同傳統現代教學媒介相比,利用計算機網絡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改變固定、單向的教學模式,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良好的學習興趣又是推動學生求知的一種力量,是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內在推動力。

現在的幼師學生都有手機上網。比如上幼兒圖畫故事,就是要求同學們將選讀的故事改編成圖畫故事,兩節課就創作好,或者先布置好,一周后進行評比,將色彩線條、故事連貫表現好的圖畫拍成圖片掛在我在qq群空間設立的學生作品展示欄目。這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創作的興趣,被挑中作品的學生仿佛是發表了大作品一樣開心。在我的qq空間建立學生的群,學生作品在空間被轉發評論,交互學習,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一個人不怕累,怕的是累后沒有成就感,沒有成就感,誰還有興趣去做事情。我大面積的鼓勵挑選入網的作品,對學生學習幼兒文學起到了意外的效果,學生繪畫技能、語言表現技能得到很好的鍛煉。開展生動有趣的課外表演競賽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五)幼兒文學中選編大量的幼兒故事和幼兒劇,開展以班級講故事比賽和幼兒劇表演是激發學生學習這兩個模塊文學興趣的好手段

就拿幼兒劇《小熊拔牙》為例。全班分成幾個小組展開表演競賽,基本上每個學生都參與進編演的角色中,分角色,記臺詞,道具的準備,學生都很積極,因為人人都有角色,人人都有表演的欲望,老師就是總導演。三周課內課外都在準備,經過老師學生自導自演的兒童劇就像模像樣地登臺演出了,學生在準備階段就獲得極大的樂趣和技能的提高,是傳統課堂教學幾個月才能獲得的教學效果。表演短劇,調動學習幼兒文學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學習要“學以致用”,而幼兒文學的學習更是如此。表演他們課前已編排好的短劇,這種方法能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也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六)幼兒文學教學中穿插多種多樣的競賽,開放性考查考試形式,調動學習文學的興趣

篇5

一、認真研究統考大綱,將統考大綱考點有效分解納入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組織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依據。學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應嚴格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來實施。為適應社會發展實際和人才培養工作的新要求,我校依據《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于2015年已成功完成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同年,按照教育部相關規定,教師資格證統考在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全面實行。教師資格證統考合格率的高低是檢驗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好壞的重要標準。因此,在教師資格證統考背景下,須認真研究統考大綱,并將統考大綱考點進行有效分解納入我校人才培養方案中。

二、以統考大綱為依據,將考試內容與課程教學內容對接

《師德與禮儀》課程教學與幼兒教師資格證統考有效融合要求必須以統考大綱為依據將考試內容與課程教學內容實行全面有效對接?!掇k法》明確規定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統考科目分為筆試和面試。筆試科目為《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兩科,面試為《幼兒教師面試》。筆試《綜合素質》統考大綱從考試目標、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試卷結構和題型示例四個方面進行了說明,為筆者提煉《師德與禮儀》課程考點,做到課證融合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筆試方面,《綜合素質》統考大綱從考試目標上要求幼師生要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和閱讀理解、語言表達、邏輯推理、信息處理五個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從中可以看出培養幼師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是幼師生教師資格考試的重要內容,遵從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師德為先的理念,與《師德與禮儀》課程教學內容是高度吻合的。為實現考試目標,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分別為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文化素養和基本能力五方面的內容和具體要求。從試卷結構來看,題型有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和寫作題三種。其中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考試內容分布在單項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兩大題型中,從以往考試真題來看,題型較為穩定。其中單項選擇題一般是考查與教師的教育行為相對應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材料分析題是運用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對教師的教育行為進行評析。

在面試方面,主要考查幼師生的職業認知、心理素質、儀表儀態、言語表達、思維品質等教師基本素養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教學基本技能。其中教師儀表儀態和言語表達與《師德與禮儀》教學內容是高度吻合的。綜上所述,《師德與禮儀》課程教學中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及其基本要求和教師儀表儀態、言語表達等內容是與教師資格證統考相對接的。

三、變革教學方法,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考試模塊不僅要求幼師生掌握《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修訂)》的基本要求,還要求幼師生能運用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相關內容來評析保教實踐中教師的教育行為,并且能夠在自身的保教活動中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處理好教師與幼兒及幼兒家長、同事和教育管理者的關系。由此可見考綱注重學生運用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分析問題,注重將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自覺落實到幼師生的保教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幼師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自覺將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內化,同時外化在自身的保教實踐中,做到內化與外化相統一;同時要充分體現幼師生的主體地位,做到以幼師生為本,培養他們運用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考試模塊相適應,教師需要變革傳統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采用案例教學法、示范練習法、微課教學法以及提升幼師生見實習要求等多種教學模式和方法。

(一)采用案例教學法,內化理論、外化實踐

案例教學法是指以案例為基礎,使教師在課堂上擔任激勵者和設計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之中,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如在講授愛國守法的基本要求時,教師將2016年《德陽小天使幼兒園老師“靜靜”在網上直播小朋友上課情況被指侵權》的案例呈現給學生,要求學生運用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教師的行為作出評析。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閱讀、分析、討論,在此基礎上教師分析案例,剖析案例,最后引出需要學生掌握的愛國守法的基本要求,從而深化學生對相關理論的認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有利于學生在今后自身的保教實踐中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并自覺外化為自身的教育行為。由此可見案例教學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拉近了理論知識和現實應用之間的距離。

(二)采用示范法、練習法,培養幼師生良好儀態素養

依據統考大綱要求,幼師生須具備良好的儀態素養,儀態素養主要包括站姿、坐姿、走姿、手勢以及面部表情等內容。為了使幼師生能夠快速準確掌握良好儀態要領,教師需要多次示范,在此基礎上學生需進行多次練習。因此在儀態素養的教學中,教師要多運用示范法進行教學并對相關的注意事項和常見的易錯點作出說明,之后學生分組練習,相互糾錯,達到掌握并鞏固教師儀態禮儀的目標。

(三)運用微課教學方式,鞏固所學知識

由于《師德與禮儀》課程僅開設一個學期且課時較少,再除去幼師生的實習時間,所剩課時更加有限,導致每節課留給幼師生練習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幼師生課程上過后不及時加以強化,他們就會在短時間內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遺忘,這樣就會大大降低教學效果。為了及時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方便學生課下練習,教師可以運用微課教學方式,及時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微課是指教師在課堂內外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技能等單一教學任務進行教學的一種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學習,這種學習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等條件的限制。如教師可以將站姿、坐姿和走姿等制作成微課,在上課前發給學生,使學生提前學習,將自身疑惑的地方記錄下來,待上課時教師示范之后,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這樣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同時也方便學生課下及時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鞏固。

篇6

    一、取消部分文化課的原因分析

    從辦學單位來說,有就業市場就一定要把幼師教育辦下去。由于眾所周之的原因,初中畢業進入到幼師或職業學校學習的學生大多數文化基礎相對較低,尤其是對于理科的學習更是感覺非常吃力。盡管教師在教學時一再降低要求,并且改革考核方式,將平時作業、出勤等作為期末成績的一項,但是最終的考試及格率還是較低。筆者一直擔任化學課和生物課的教學,連續五屆的學生及格率不超過60%。

    我們再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由于在初中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所掌握的理、化、生等學科的知識水平也相對較低,現在讓他們直接學習我們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就猶如讓他們跳級,試一試,不行就干脆放棄了。再加上許多學生對未來職業認識的不足,覺得這些理科知識將來沒什么用,學起來還費勁,還不如不學。

    從用人單位來說,招聘面試時除公辦事業單位綜合考核各項專業成績和技能以外,一般的民辦幼兒園通常都是讓應聘者自彈自唱、即興創編舞蹈、講個故事等,更有個別幼兒園由于急缺師資只是看一下具備相應教師資格證即可。為了迎合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愿望,幼兒園開設的特色教學多是舞蹈、美術、鋼琴、英語、電腦等。英語教師和計算機教師一般會從英語專業和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學生中招聘,而舞蹈、美術、鋼琴的教學則直接由招聘的幼兒教師來擔任。

    由此看來,用人單位看重的主要是唱歌、跳舞和畫畫等技能,那我們辦學單位就應該投其所好,加強對學生音、體、美、舞等方面的培訓,這樣即能滿足就業市場的需求,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所以,經綜合考慮決定取消或刪減部分文化課。

    作為幼兒園這個辦學機構,到底應該對幼兒開展哪些方面的教育呢?

    二、幼兒教育的內容和對幼兒教師的基本要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的內容是廣泛的、啟蒙性的,可按照幼兒學習活動的范疇相對劃分為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等五個方面,還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劃分?!蔽覀冞x擇其中與理科知識有更多相關的“科學”來看,其教育要求包括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環境,初步了解自然與自己生活的關系;引導幼兒注意身邊常見的科學現象,感受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等?!毒V要》中還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例如,水、空氣、各色各樣的食物、漂亮的蝴蝶、小小的螞蟻以及綠葉子怎么變紅了、風從哪里來、小車為什么能自己跑、為什么會有四季等等,這些都是自然環境中存在的事物和現象,都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這其中所涉及的知識領域涵蓋了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方方面面。據調查發現,許多幼兒園都是將科學教育滲透在一日活動的生活、運動、學習、游戲等幾個板塊或是主題活動中。例如,對于最常見物質“水”的認識,可以通過主題活動——觀察水的三態實驗,讓學生知道云、雨、雪都是水的存在形態;通過日常生活中洗手、用水煮飯,以及區域活動——給植物澆水等,讓學生了解水的作用并初步建立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這一切活動的設計和組織都是由幼兒教師來完成的。

    如何能更好地勝任這項工作,扮演好科學啟蒙者的角色呢?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多學科的知識結構和知識儲備;對周圍世界的廣泛興趣和敏銳細致的觀察能力;較強的動手操作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熱愛科學,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等。只有這樣才能夠輕松駕馭和科學指導幼兒的科學活動,才能夠做到深入淺出地回答幼兒永遠提不完的問題,才能夠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才能夠有效地保持和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

    但是,據有關人士的調查顯示,我國幼兒園多數教師科學素養偏低,尤其在目前推行的“做中學”科學教育活動中有著先天的不足。這與幼師或職業中學幼師班所學課程主要為專業課、藝體課和語文、數學少數文化課有關。

    三、結論和建議

    科學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內容之一,是未來公民高科學素質的基礎。我們認為幼兒教師的科學素養承載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文化課中的理科課程既是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自身科學素養,使之能夠成為社會合格公民的基礎,更是其未來職業的需要。所以,作為辦學單位直接取消理科課程的做法是不妥當的。

    面對當前的生源情況,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我們建議可以將現有的理、化、生課程進行整合。我們現在的物理、化學、生物課程都是分科教學,分別安排在一、二年級,一年時間講授完畢,知識點與高中相當。由于課時數有限,教學中主要以傳授知識為主。學生所獲得的科學綜合知識和面向幼兒園的科學知識以及科學教學設計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對缺乏。通過整合理科課程既可以達到減少理科教學的課時數,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的目的,又可以使學生的科學素養較之以往的分科學習模式有所提高,尤其是在知識的廣度和知識的綜合運用方面會有較大提高。

篇7

今天,媽媽帶我游格氏栲公園,我高興極了。

格氏栲森林公園可真是景色秀麗!

一進門,眼前非凡的景色使你感嘆,那一座座高高的山峰,成堆的“假樹樁”排列在上面,像一排排的階梯。你順著“階梯”上去,便會發現各種景物,如火紅的栲花,相映成趣的紅菇亭,還有那一棵棵郁郁蔥蔥的大樹!

篇8

關鍵詞:《酉陽雜組》;婚俗;鯉風尚

《酉陽雜俎》前集二十卷、續集十卷,是一部“自唐以來,推為小說之翹楚”的文史筆記,其在文學、史學、醫學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內容涉及天文地理、仙佛人鬼、世間奇鳥、珍獸、異植,誠如南宋嘉定十六年刊本鄧復序中言“考其論撰,蓋有書生終身之所不能及者,信乎其為博矣”!

此書作者段成式,字柯古,一說臨淄人。成式“博學精敏,文章冠于一時,著書甚眾,《酉陽雜俎》最傳于世”。

本文所依據的《酉陽雜俎》是以明代萬歷年間趙琦美等刊定的趙氏脈望館本為底本。感于段書雖名為荒誕不經,但卻包羅唐世萬象,藉此,認為《酉陽雜俎》書中包含有諸多當時真實風情面貌,值得探討。

1 《雜俎》中婚俗與《孔雀東南飛》事考

《酉陽雜俎》中記載唐代“婚禮納彩有:合歡嘉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綿絮、長命縷、干漆。九事皆有詞。膠、漆,取其固;綿絮取其調柔;蒲、葦為心,可屈可伸也;嘉禾,分福也;雙石,義在兩固也。” [1]

最早關于蒲葦性質描寫在《荀子》中,曰“與時屈伸,柔從若蒲葦,非懾怯也?!?[2]《禮記正義》中有“蒲葦之屬,此時柔刃,可取作器物也?!?[3]之后,最為不同的記載,則是南北朝中形容夫妻關系《孔雀東南飛》,有“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以及“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4]。其將夫妻之間形容為磐石與蒲葦,磐石堅固,蒲葦則柔韌可屈可伸,與《雜俎》中蒲葦、雙石的含義相合。

唐代之際就已經在婚俗的納彩中使用蒲、葦作為象征,那在唐之前的漢魏晉南北朝是否就已經有呢?

《孔雀東南飛》收錄于《玉臺新詠》,基本被認為是漢末作品。漢末時候即已用蒲葦來比喻夫妻關系,但這似乎并不能說明這個時候就已經將蒲葦用于婚俗納彩中。據《孔雀東南飛》中有關嫁妝等物品的描述。劉蘭芝自述說“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但是卻無奈“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5]。結合當時其與婆家的關系,這些物品極有可能就是劉蘭芝自己帶進來的陪嫁品。再有,劉蘭芝被遣送回家后答應與太守子成親后,太守所送的聘禮有“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 [6]。六禮中均沒有提及納彩中的蒲葦。事實上,在漢代時期,納彩贄品一般會用雁,取義于這種鴻雁候時而動,順乎陰陽往來,飛行“漸進有序”的自然屬以及用大雁春來秋往而有信義來象征夫婦之間的信用。1

但東漢的鄭眾說“其禮物,凡三十種”,有玄c、羊、雁、清酒、白酒、粳米、稷米、蒲、葦、卷柏、嘉禾、長命縷、膠、漆、五色絲……蒲眾多性柔,葦柔韌之久,卷柏屈卷附生,嘉禾頒祿,長命縷縫衣延壽,膠能合異類,漆內外光好,五色絲章采屈伸不窮……。2

據此,唐代的納彩中包含蒲葦自然是沿襲漢禮?!犊兹笘|南飛》中沒有明確說納彩中包含蒲葦等物,但是劉、焦二人卻用蒲葦、磐石作為二人感情的憑證。反推,劉、焦二人在結親時曾以蒲葦作為納彩,象征二人感情是可能的。由此漢代就已經將蒲葦定位納彩是可信的。

魏晉南北朝以來,婚俗中的六禮格式沒有變化,但是在禮物上卻有諸多變化,南北各朝規定都略有不同,且并無定制。但是基本是延續漢以來的傳統?!队详栯s俎》中描寫唐代女子結婚時納彩包含蒲、葦等九項,基本體現了當時民間習俗。然而鄭眾描述的是漢代百官間的婚制規模,很難說當時漢代民間會一應俱全的照搬。如果說民間會效仿倒不無可能。而唐代民間廣泛留存@種類似的婚俗,應是百年來的風俗傳承。由是,魏晉南北朝之際因戰亂而世家大族遷徙,這類風俗由貴族階層逐漸的向民間普及,自是必然。唐代民間的這類風俗即是這種過渡的產物。

《孔雀東南飛》這一文學作品,反映的不僅是上層的趣味,其代表的也是民間世俗的趣向。文中暗含的各種婚俗規格既是上層的普遍行為,也體現了當時民間俗習。蒲、葦在文中被用來象征劉、焦二人感情,除了是一種文學修辭,也是一種世俗的心理認同的反射。

2 、鯉之背后

古代就有豐富的食魚文化,特別是唐代人的鯉文化更加豐富多彩?!磅帯迸c“李”諧音,唐開元年間前后兩次下令禁止捕食鯉魚。“(三年)二月,禁斷天下癲獨鷯恪 [7],再如“(十九年春正月)己卯,禁癲獨鷯恪 [8]。頻繁的禁斷反而顯現出當時人們食鯉的普遍以及禁斷無用。在傳世的唐代文學作品中亦處處可覓描寫食鯉的現象。

但是通過《酉陽雜俎》諸多關于食魚的故事中,多描寫食之盛而少寫鯉者。是食盛過食鯉?恐非如此。筆者認為《雜俎》中的極有可能在一定場合中代指鯉。

《壺史》中記載,大歷年間“和州劉錄事者,大歷中罷官。居和州旁縣。食兼數人,尤能食?!跏硵弹B,忽似哽,咯出一骨珠子,大如黑豆……向者骨珠已長數寸,如人狀。……頃刻長及人。遂哿酰因毆流血?!允菒骸薄?[10]所食也是而非鯉。

除此,也有魚托夢于人者的故事?!霸街萦斜R冉者……自幼嗜,在堰嘗憑吏求魚。韓方寢,夢身為魚在潭,有相忘之樂。見二漁人乘艇張網,不覺入網中,被擲桶中,覆之以葦。復睹所憑吏就潭商價,吏即擢鰓貫鯁,楚痛殆不可忍。及至舍,歷認妻、子、婢仆。有頃,置砧斫之,苦若脫膚。首落方覺,神癡良久,盧驚問之,具述所夢。遽呼吏訪所市魚處,洎漁子形狀,與夢不差。韓后入釋,住祗園寺,時開元二年?!薄11]

以上反映出食是普遍現象。除了食,也有斫的專門人士。如“進士段碩常識南孝廉者,善斫,e薄絲縷,輕可吹起。操刀響捷,若合節奏。因會客f技,先起魚架之,忽暴風雨,悉化為蝴蝶飛去。南驚懼,遂折刀,誓不復作?!盵12]

故事中南孝廉斫功夫可^是出神入化。唐代詩人們也有“饔子左右揮雙刀,膾飛金盤白雪高” [13],“運肘風生看斫,隨刀雪落驚飛縷” [14]的詩句。唐人描述的均是斫之精湛且時人酷愛食并以觀斫也為風尚。又“(李)綱在東宮……有進生魚于建成者,將召饔人作時,唐儉、趙元楷在座各自贊能為。建成從之?!?[15]說明當時不僅食成為風尚,而且會操刀斫也是時尚。

唐代禁斷食鯉的舉措,極有可能也是對自己統治的控制力減弱引發的不安而作出的舉措。《忠志》篇記載唐肅宗于靈武時遇女蝸臂上有鱗,攜雙鯉咤于營門事,“李”與“鯉”同音,李氏王朝將華夏祖―女蝸神視為鯉魚的化身,顯然是唐代統治階級以鯉自居,以天命自居。3《廣動植之二》鱗介篇:“鯉,脊中鱗一道,每鱗有小黑點,大小皆三十六鱗。國朝律,取得鯉魚即放,仍不得吃。號赤Z公。賣者,杖六十,言鯉為李也。” [16]正是受唐朝的這種天命意識指導,以至于在道教宣傳中也認為鯉魚食之不吉,“道書以鯉魚多為龍故,不欲食,非緣反藥。庶子張文規又曰:醫方中畏食鯉魚,謂若魚中豬肉也”。[17]

在古代道教術士與醫者并無明顯差別,故而其在民間傳道行醫過程中宣揚鯉魚不得食的概念,致使民間多以食鯉為不吉,從而演變為不成文的傳說或者民俗?!队详栯s俎》中多記載有因食或者鯉而患疾的事,概也是受這種思想影響。一來即便作者不持此觀念,但是作者所記故事多聽聞而來,也至少反映了當時的一種流行觀念。比如:

荊人道士王彥伯,天性善醫,尤別脈,斷人生死夭壽,百不差一。裴胄尚書子忽暴中病,眾醫拱手?;蛘f彥伯,遽迎使視。脈之良久……彥伯曰:“中無腮鯉魚毒也?!逼渥右虻貌?,裴初不信,乃鯉魚無腮者,令左右食之,其候悉同,始大驚異焉。[18]

王彥伯子所食用的是無腮鯉,其有毒。而又曰:“其子因得病”,這也即是說其子因無腮鯉而病。這似乎暗示在當時食鯉魚也稱為食。

職是之故,《酉陽雜俎》中系列因食或者鯉而得病或致死的事件背后,當也是隱藏著唐統治者以及維護李唐政權的宣傳者們,諸如醫生、術士們在思想上倡導潛移默化所致。但是統治者們一方面禁止食鯉,一方面又酷愛食鯉。但總的而言,只有在統治不穩時,才更強調“鯉”的特殊政治內涵。

3 結語

《酉陽雜俎》雖冠以志怪之名,且文中確實諸多荒誕不稽之故事。但是文學作品又深深打上時代烙印,所以,此書才歷來受到重視。其不僅僅對于文學作品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其展示的當時社會文化生活也為史學研究提供了幫助。

注釋

[1]李學勤主編,《儀禮注疏》卷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95頁。

[2]《通典》卷58,鄭眾百官六禮辭條,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1649-1650頁。

[3]《酉陽雜俎》卷1《忠志》,第2頁。

參考文獻

[1][9][10][11][12][16][17][18][唐]段成式著.酉陽雜俎[A].季羨林總編.傳世藏書?子庫?文史筆記[Z].??冢汉D蠂H新聞中心出版,1996.3、9、45、74、16、53、93、23、93、14.

[2]荀況著.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注釋.荀子新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29.

[3]李學勤主編.禮記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510.

[4][5][6][南朝]徐陵編.[清]吳兆宜注.程琰刪a.穆克宏點校.玉臺新詠箋注[O].北京:中華書局,1985.47-52、45、50.

[7][8][15][后晉]劉d等撰.舊唐書?玄宗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1975.175、196、2379.

[13]杜甫.觀打魚歌[A].杜工部集(一)[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81.

[14]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全集校注[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2036.

篇9

一般來說,膳食方案不應該違背考生一貫的口味,應根據均衡飲食、葷素搭配、干稀兼備的原則,多做出些花樣??忌款D不宜太飽,應該做到少量多次,每頓吃八成飽為宜。否則血液集中到胃腸道去幫助消化,大腦供血不足,學習效果和記憶力都將受影響。

考生無論時間多緊張也要吃早點,牛奶、雞蛋是必備的,并適當吃清淡些。家長可以熬一些稀飯或適合夏令的滋補羹湯,以提高免疫力,有清涼、敗火之效。再加一些補充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保證腦力勞動的能量充足。

午餐是考生上午緊張學習的營養補充,又是下午繼續學習的營養準備,因此午飯要有充足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素,多吃點肉類、雞蛋等含蛋白質較高的食品。要有適量蔬菜、水果的攝入。每天可補充一些海魚,海魚中的脂肪酸有益于大腦神經活動,并可促進腸胃消化。

晚飯建議吃清淡點,胃口不佳的孩子可以喝一些稀飯或營養羹,多吃些清炒蔬菜。蔬菜搭配紫菜、香菇、麻醬,補充鈣、鐵等必要物質。因為考期在即學習緊張,孩子難免要開“夜車”??梢越o考生加點夜宵,要做一些易于消化、熱量適中的食物,如粥、肉絲面條、蛋花湯、餛飩等。

當考生感到疲倦時,可以多吃一些花生、杏仁、核桃、腰果等堅果。這類小食品對恢復體力有神奇的功效,因為它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E、鈣、鐵以及植物性脂肪??磿鴷r間過久,眼睛容易疲勞,宜多吃一些胡蘿卜、動物肝臟、棗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以減少眼睛視網膜上的感光物質視紫質的消耗。韭菜炒豬肝對保護視力也有很好的功效。喝些茶對防止視力減退也有效,但是切記不要在飯后馬上飲茶,那樣會影響胡蘿卜素的吸收。晚上飲用太多的茶水會影響睡眠,保證睡眠質量對考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女生偏偏會在考試期間接待“老朋友”,遇上了就別煩躁,應順其自然地好好善待它。民間有喝糖姜水的習慣,因為糖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排出淤血。姜可以暖宮,月經期間不妨適當吃一些。喝杯熱牛奶加點蜂蜜,不但有利于人體對乳品營養的吸收利用,而且可以改善頭暈、疲勞等癥狀,對改善貧血癥狀也大有裨益。

篇10

[關鍵詞] 喂食游戲?

“喂食”是指把食物送入嘴里;一般指的是媽媽給寶寶喂飯,體現了媽媽對寶寶的愛。這次的喂食游戲可是角色的一個轉變,讓寶寶當媽媽給各種小動物喂食。三周歲的寶寶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通過這個喂食動作的再現與自己的親身體驗,不但能讓寶寶體會到自己對小動物的愛,更在游戲情景中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提高他們手部小肌肉動作的靈活與協調,達到此次活動的目的。

由于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父母、祖輩的寵愛,導致寶寶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寶寶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我們經常都能聽到家長反映說我的孩子在家里不喜歡吃飯,吃飯的時候孩子總是跑來跑去,從來不會拿勺子吃飯等等。入園以后的托班寶寶年齡小,對新的環境不熟悉不融入,加上動手能力差,什么事情都需要求助老師,動手能力急需培養。所以在托班區域的創設中我們融入生活化的環境,融入動作發展的練習,從喂食游戲簡單的、單一的動作練習到實際生活的運用都進行了進一步的結合,從而提高寶寶的動作技能。

托班的寶寶喜歡重復的擺弄操作材料,動作的發展也引發、轉換、建構腦的新結構,動作的發展是幼兒大腦成熟的催化劑,寶寶也從中得到快樂與滿足。但是動作的練習往往都是比較的枯燥的,所以我們想辦法在喂食材料的生活性、多樣性、層次性、安全性上動腦筋,在材料中融入情景、游戲,以喂食游戲為切入口,開展一系列的動作練習鍛煉寶寶手指動作的靈活,從而提高寶寶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快樂與自信。

一、游戲內容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托班寶寶對身邊常見的物品很喜歡,因為貼近她們的生活,而且越小的孩子對家庭的依戀性可能就是通過真實物的再現慢慢的擺脫依賴。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被寶寶們所熟悉著,能最大程度的喚醒她們的已有經驗,從而激發她們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三周歲左右的托班寶寶正處在動作發展的一個敏感期,對這一特殊年齡特點的寶寶來說,開展生活化的喂食游戲活動來提高其動手能力應該是十分有意義的。喂食游戲具有很高的情境性,孩子們在操作的過程中能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不僅能與被喂食角色發生積極互動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

根據托班寶寶已有的生活經驗,我們選取他們最熟悉的用勺子喂飯的喂食游戲入手,創設出舀和夾的喂食游戲。大家知道0――3周歲左右寶寶手部動作從大到精細,由整個手到手指活動,這個過程更加的體現著手指精細動作的靈活。舀是最直接的生活再現,平時進餐就用到,所以這個動作也是托班的重點動作練習。喂食游戲《舀豆豆》,提供兩個小碗,兩個大小的調羹和一罐豆豆,供寶寶們來回的舀豆豆,重點練習舀的動作來滿足她們重復操作的心理需要和小手的精細動作發展。

二、材料提供的層次化

新《綱要》強調:“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根據托班寶寶的年齡特點,我們選取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材料,這些材料能最大程度喚醒寶寶們的已有生活經驗,從而激發他們積極參與喂食游戲。根據收集來的各種廢舊材料和真實物的大小、高低、厚薄、質地等不同,努力去建構材料在活動中難易程度的體現和實施。這樣還可以根據寶寶們的興趣和能力自由選擇,這樣即增加了參與活動的興趣,又根據不同的材料滿足了學習的機會,更加體現了“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這一個理念。如根據常見真實物的大小進行有序的選擇分層的投放分層的玩:核桃――栗子――蠶豆――蕓豆是不錯的選擇,從大到小的進行分層添加,還有不同顏色的小糖果也是喂食中不可缺少的真實物,通過寶寶喜歡的、常見的食物鍛煉自身動作的精細度。

三、動作技能的多樣化

根據托班寶寶的年齡特點,我們開展抓、舀、夾、撕、剪、插、穿等多種喂食游戲來提供寶寶動手能力和動作技能。

1.舀和夾的喂食游戲

《舀豆豆》――提供兩個小碗,兩個大小的調羹和一罐豆豆,供寶寶們來回的舀豆豆,重點練習舀的動作來滿足她們重復操作的心理需要和小手的精細動作發展。

2.撕的喂食游戲

從隨意的撕紙練習雙手食指和拇指的協調,到撕長條狀的報紙、皺紙,從而提高精細動作的發展,也可以體驗撕紙活動的快樂。

《給寶寶喂面條》提供報紙和皺紙,開始撕的一面有標志的暗示,引導寶寶把報紙和皺紙撕的又細又長,給寶寶吃面條,提高寶寶們撕的動作技能,促進小肌肉的發展。等寶寶對撕的活動有些厭煩時,可以將撕換成剪,剪的動作對托班寶寶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還應特別注意安全性,可投放塑料剪刀或是花邊剪刀,可對托班精細動作的完成添磚加瓦。而且剪出來的各種形狀能吸引寶寶的興趣,到達積極參與的要求。

3.動物與食物相對應的喂食游戲

《小刺猬摘果果》――用紅黃藍綠四種KT板割出四個小刺猬,并固定在桌面上,提供塑料、木質和鐵質三種夾子,上面裝飾各種水果圖案。根據不能能力的孩子選擇不同的夾子給小刺猬夾上果子,給小刺猬吃。在這個活動中不僅練習的不同松緊夾子的夾的動作,提高了手指精細動作的鍛煉,還可以認識很多水果,在夾夾子的同時根據顏色配對、根據水果配對,提高寶寶這認知與分類的能力。

4.穿的喂食活動

《給鯉魚喂食》――用紙工做一條張嘴的小魚固定在托班中,從魚的肚子、嘴中間接一條鞋帶,提供大小、顏色的不同的珠珠。寶寶們通過有趣的穿珠練習手眼協調能力,提高寶寶動手習慣。

5.插的喂食活動

《給小魚喂食》――立體的紙工小魚,中間固定一跟小木棒,根據指示立體穿珠,也可以根據不同顏色的小魚喂不同顏色的珠珠或者在棒棒的下面進行暗示,插珠的時候有所簡單的排序,如紅、黃,提高寶寶手眼協調能力同時也使寶寶對顏色的有了進一步的認知。

6.塞的喂食活動

《三只小熊吃餅干》――立體的可開蓋子的紙盒,上面貼紅、黃、藍三只小熊,嘴巴挖橫條裝,提供三種顏色的大紐扣,重在寶寶手眼協調能力和手指動作靈活的練習,同時也提高寶寶對顏色的敏感。

7.剪的喂食活動

《給媽媽吃巧克力》――用透明的小儲物盒,蓋子上面貼媽媽的頭像和大大的嘴巴,提供廣告紙和花邊剪刀,通過隨意的剪紙發展動手能力,在此環節中也增強了寶寶愛媽媽的情感。

《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要充分尊重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要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因此通過多種“喂食游戲”活動提高幼兒手的活動能力,發展幼兒精細動作??偠灾谟變浩谂囵B孩子的動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小肌肉動作是極其重要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