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投資的標準范文
時間:2024-03-04 18:06: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固定資產投資的標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固定資產;審計;建議
中圖分類號: F830.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概念
(一)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內涵
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又稱工程投資審計或基建投資審計。從廣義上說,它是包括國家審計主管部門、社會審計單位和經濟體內部審計機構等審計主體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要求,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真實財務收支、合法項目報批、未來效益獲得等情況的監督行為。以上敘述的監督行為所遵循的是我國的《審計法》,并分別從國家、社會和企業內部三個途徑開展體系式的監督;從狹義上說,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就是國家審計機關對固定資產投資活動所開展的審計監督活動。《審計法》第三章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審計機關對國家建設項目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進行審計監督。”這種審計監督是國家對固定資產投資活動實行監控的一種重要手段。本文所使用的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概念是廣義上的概念。
(二)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對象的界定
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對象,又稱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客體。它并不僅僅包括建設施工單位,而是涵蓋固定資產投資建設經濟活動過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參與部門或單位。這其中不但有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同時還要有設計單位、金融部門、建設單位的主管部門等。也就是說,這些部門或單位在建設與管理過程中做的任何一項工作都必須接受審計部門的審計監督。
(三)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外延
固定資產投資建設是一個期限相對較長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將其外延界定為前期審計、在建期審計和竣工后審計 3 個部分。而若是從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工程性質的角度來看,我們又可以將其外延界定為基本建設投資審計、技術改造投資審計和其他投資審計等。當然,對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外延的界定還有其他的方式,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二、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出現的問題
(一)重操作審計,輕利潤
審計在固定資產投資市場中,因其中利潤巨大,而常常出現各種違規違紀現象。因此,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審計員通常會重點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計,并從財務使用、流程辦理等操作層面發現問題,責令整改。這實際上是一種對過去操作事項進行查處的做法,而沒有考慮到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外延還包括竣工后審計環節,即對未來效益的審計。
(二)重事后監督,輕事前和事中控制
目前,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審計還多偏重于對項目的事后審計。顯然,事后審計不能像事前和事中控制那樣更為有效地阻止不合規的行為發生。它只能發現那些已經發生和結束的違規事件,并要求事后進行整改。許多時候,損失在所難免,即使事后進行整改,也不可能實現零損失。
(三)人才短缺嚴重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許多城市都設立了經濟技術開發區,并大張旗鼓地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而與此相對應的,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人才卻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有些地方甚至嚴重短缺。部分單位選擇借助社會中介機構作為協審單位,目前,各地國家審計機關都在借助社會中介機構的力量,通過招標選擇能力強、信譽好的中介機構作為協審單位。
(四)缺乏客觀標準導致的主觀夸大
在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實踐中,審計人員的工作缺乏客觀標準,可操作性不強。例如,我國的《審計機關國家建設項目審計準則》中的規定就存在比較原則和抽象的問題,尤其是對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的客觀操作標準沒做明確的闡述。所以,審計人員在實踐工作中便會感到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據和客觀標準,就只能將審計工作建之于大量的主觀判斷之上。
(五)過于就事論事,而忽視了審計工作的支持決策功能
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往往會針對事件本身的對錯與否而開展,過分地強調就事論事的審計方式,而未充分考慮到為各級政府提供經濟政策驗證和宏觀決策的支持功能。
三、對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發展的建議
雖然目前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有很大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要發展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使其更高效地對社會中的經濟行為進行監督,就必須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創新。具體應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創新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理念
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法認為,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梢姡挛锏慕】蛋l展是需要有正確的意識做保障的。而在我國目前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如重事后監督,輕事前和事中控制;重操作審計,輕利潤審計等,就是審計工作理念已遠遠不能滿足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不能適應實際經濟情況。對此,我們要大力創新審計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相關理念,努力探究和掌握其中的規律和特點,尋找到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具體如下:第一,增強宏觀意識,將審計工作由操作層面提升至利潤效益層面。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歸根結底是為了獲得利潤。因此,忽視對利潤的審計是極其不妥的。我們必須要根據資金管理方式、項目管理審批流程、財政供給和相關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要求,不斷挖掘和豐富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中的宏觀理念,并最終指向未來經濟效益情況。第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質量的不斷提高,原來的粗放型經濟模式已逐漸轉變為集約型經濟模式,且整個轉變過程是高速的、日新月異的。作為經濟有效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發展必須要與經濟發展的這個特點相適應,全面實現事前和事中審計控制,將“介入早、預防好”的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理念運用到實際審計工作,更新已有而陳舊的審計共組理念。
創新固定資產投資審計體制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要搞好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就必須要根據實際經濟情況,及時從審計制度入手進行改革創新,尤其要開展好問責審計制度。那么,什么是問責審計呢?問責審計就是指政府等有權監督部門或審計機關,檢查和監督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將其業務辦理及責任履行情況作出客觀有效的評價,對存在的違紀違規行為進行報告、糾正或制裁,同時提出改進的建議。在實際審計過程中,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工作要通過審查固定資產投資資金的撥付和使用等情況,來實現加強審計監督,嚴格防止人為地滯留、擠占、截留、挪用專項資金。對違反建設項目財務管理制度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審計機構會同有關部門及時制止,進行通報,并嚴格追究相關責任方責任,有效維護項目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同時,在構建我國新型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制度時,還要做到“抓中心、顧大局”,以固定資產投資資金的有效使用為審計對象,重點審計其資金的效益性、安全性,全面促進相關分配體制的深度改革,并有力推行常規審計、績效審計和問責審計等三種方法相結合的審計。
創新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內容
隨著投資體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要著重增加對使用國家財政資金的社會公共項目的審計,合理創新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內容。具體來說,第一,要適度拓寬對財政投入較多的社會公共工程和國家的重點建設項目的審計;第二,及時引入眼下固定資產投資中反映出的焦點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第三,涵蓋社會各界和人民百姓極大關心的固定資產投資問題;第四,全面加強對環境效益敏感的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審計,力爭做到早準備、早介入,盡可能多地考慮預防生態環境污染、保持生態平衡、保護瀕危動物等方面的社會效益審計;第五,在審計的深度和廣度上,大力做好工程事后審計和預算、決算等事前審計的銜接工作,要將單純地以項目建設單位為主的模式,延伸為審計施工、監理等與投資活動有關的所有部門和單位的模式;第六,重點審計亂上建設項目、違規虛假招投標、不按規定流程轉包分包以及項目建設中偷工減料等違紀違規行為。
實施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人才新戰略
實施人才戰略,加大對固定資產投資審計領域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缺乏熟悉審計流程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當前制約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加強崗位職業培訓和高等院校的專業培養,灌輸新型的審計理念和審計方法,提高業務素質;另一方面,建立起考核審計員的學習考核體制,督促他們按時自學,并對自學效果明顯的同志進行物質和精神獎勵措施。
(五)利用社會中介審計力量參與固定資產投資審計
政府投資項目的審計,各地都進行了學習和研究,相應出臺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去合理地利用社會審計,由最初的參與政府投資項目審計擴大到其他項目審計。幾年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在利用社會審計力量參與政府審計工作取得了成效,社會審計對政府審計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四、結語: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要發展,就必須要做到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并時刻服務于經濟大局。只有這樣,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才能發生起色,才能真正起到有效監督經濟的作用。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2-0-01
一、引言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已經初具雛形,并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規范了當前的市場經營秩序。但從總體來看,我國尚處于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發展階段,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即在分析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完善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相應對策。
二、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存在的問題
(1)缺少相關的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法規。對依靠國家財政性投資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來說,通常是由審計部門、行政執法部門、行業性主管單位以及相關的中介結構共同進行監管。但在共同監管監督的過程中,往往有些監管單位為了自身的利益,會做出一些違規行為,由此導致這些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在實際的監管過程中,出現審計監督職能失效、管理混亂的不利局面。歸根到底,除了這些監管單位與這些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有直接關系外,更為重要的是沒有一項具體的法規條例或執法體系對這些監管單位的行為進行約束,進而導致監管失位、管理混亂、交叉檢查以及溝通不暢等現象的發生。
(2)審計方式滯后。目前,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仍然以查錯防弊為主要的審計方式,但這種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要求。具體來說,從政治角度進行分析,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必須以國家的方針政策為指導,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相關的部門機構提供審計監督服務等。但現實情況是很多審計部門和機構即使是高度重視也難以真正發揮其應有的職能,比如說近年來經常出現的由于征地拆遷、移民安置等問題的出現而組織工程建設事情的發生。究其原因就在于如果按照傳統的查錯防弊審計方式去處理這類問題,很容易損害廣大公眾的利益。如果從經濟層面的角度去看待審計,則可以發現其根源在于投資機制的問題,必須進行深入改革。比如,在固定資產項目的投資過程中,隨著投資主體多元化和資金來源渠道的多樣化,由此促使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方式、審計對象以及審計內容等均發生了較大變化。因此,在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過程中.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并考慮到廣大社會公眾利益的話,必然會影響到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準確性和實效性。
(3)固定資產投資審計質量不高。首先,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必須保證審計過程真實、有效、合法,并且審計部門和機構應當高度重視。但目前來看.很多審計部門和機構僅僅關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真實性和合規性,即注重的是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糾錯防弊,但并沒有關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質量效益。此外,審計部門和機構傾向于事后審計與事后處理,需要進一步提升對中間過程的監督和控制力度。
此外,也有一些審計部門和機構的審計人員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作為主導,并沒有公正客觀的依據相關審計標準進行獨立審計,由此也加大了審計風險。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審計質量。
三、完善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對策
(1)確立審計執行機制。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應當有具體的法規條例作為執行依據。比如對于建筑項目投資來說,在對工程概算和決算進行資產審計的過程中,應當進一步明確法定交付程序,這樣才能明確在審計過程中與其打交道的財政、稅務、金融等相關單位的具體工作任務與法定程序,做好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
(2)改變審計方法。在對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過程中,要注意審計方法的選擇和應用。具體來說,首先要加強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下的計算機等先進設備來輔助審計工作,比如利用固定資產投資審計軟件或者系統模塊下的項目資料庫等板塊來強化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執行,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與此同時,還必須創新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模式,強調賬項基礎審計、風險基礎審計分析等模式的兼容發展,由此才能科學分析審計執行過程中的風險因素,對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目標進行科學定位。
(3)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督職能,保證審計結果的真實準確。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其他客觀需求的存在,我國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加強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這些企業不斷完善其經營管理模式,強調真實性和客觀性審計,從而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業已經逐漸意識到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和實質性,這也意味著開展真實性審計是大勢所趨和形勢所在。因此,作為審計部門和機構,應將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的重點向企業靠攏,以弄清企業的資產負債和經營情況為出發點開展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抑制虛假會計信息的存在,對會計信息進行充分的披露。比如審計部門和機構可以先從銀行入手,充分了解企業經營活動資金流向,掌握企業真實的資金走向。這樣,不僅能夠抑制企業的違規違紀行為,還能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督職能。其次,在原先傳統的專項審計機制的基礎上,加大審計的科研投入力度,研究各種審計技術和機制,充分利用當前計算機信息技術,建立強大的審計網絡體系。同時,還要努力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業務技能,并結合真實性審計的工作計劃,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督職能。最后,實行審計承諾制度,進一步加大對會計資料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積極推行審計承諾制,明確審計部門和機構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審計內容涉及到多個方面。因此,必須加強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實踐性,依據客觀事實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由此才能豐富實踐工作經驗,將審計理論更有效的運用到實踐當中,保證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真實性與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邱偉.淺議固定資產投資審計[J].商場現代化,2010(36).
[2]廖洪,陳波.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現狀和對策[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5(03).
篇3
[關鍵詞] 固定資產投資 適度規模 控制 模型 預測
一、引言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與國民經濟增長的關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經濟的發展程度直接制約著投資的數量;另一方面,投資規模的變動又會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為了保持經濟長期持續穩定協調的發展,固定資產總投資應當控制在適度的規模之內,探尋固定資產投資的適度規模對于城市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結合西安市市情,對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適度規模進行分析和預測,旨在為城市管理者提供決策參考依據。
二、固定資產投資適度規模概述
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由于它向社會提供了生產能力、運輸能力、住宅和公共建筑物等社會供給能力和大量實物,增加了社會財富。雖然由于項目投資建設需要一定周期,這種社會供給能力不一定是即期(當年)的現實供給,而且可能存在滯后的現象,但它卻決定著擴大社會再生產有無后續能力和資源的問題,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前景,因此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能過小,否則會影響和減少社會經濟發展的后勁,導致社會消費需求的不足。另一方面,固定資產投資本身又是巨大的有現實購買力的有效需求,是對社會經濟和物質資源的巨大消耗,這無形中就增加了社會的總需求能力,但同時也加大了社會總供給的壓力。因此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又不能過大,過大會使社會總供給能力承擔不了。
所以,固定資產投資的總規模,無論過大還是過小,對于經濟發展都是不利的,為了保持經濟長期持續穩定協調的發展,固定資產總投資應當控制在適度的規模之內。
三、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適度規??刂颇P偷慕?/p>
要達到適度的年度投資總規模,從定性上考慮應該滿足以下幾個條件:其一是投資的增加應該在國民生總值增長量所許可的范圍內,以使投資有物力基礎,不會過度增加社會總供給的壓力;二是投資規模的增長要以不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為準則;三是各年總投資規模既要能夠滿足當年新上項目的需要,又要保證有足夠資金滿足當年所有的在建項目繼續施工的資金投入需要,使其能在計劃工期內完工。
在上述投資規模合理性原則的定性分析基礎上,利用靜態的投入產出等經濟學理論,先在綜合平衡的基礎上確定一個合理的年度投資規模的大致范圍,在該范圍內進一步對投資規模進行優化,以確定出適度的年度投資總規模。筆者參考有關文獻,應用現代控制論理論,建立一個具有自適應和反饋調節功能的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數學模型,用以確定適度的投資規模。在建模過程中,首先要選擇合適的狀態變量和控制變量,在對西安市投資體系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將年度國民收入作為狀態變量,將全社會年度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可看作是年度平均投資力度)作為控制變量;接著在目標函數的選擇上,為了使該模型能夠反映西安市國民經濟的發展戰略目標,將目標函數設計成為對各年國民收入標準輸出值的跟蹤。最終,建立如下的全社會年度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宏觀經濟控制的數學模型。
其狀態方程為:
Y(k+1)=Q×Y(k)+V×I(k) k=0,1,2,3,…,n-1,①
目標函數為:
J=min[Y(k)-Y*(k)]2,②
約束條件為:Iak≤I(k)≤Ibk, ③
該模型中Y(k)表示第k年的國民收入,在此用第k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來代表;I(k)表示第k年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V表示效率,即增加單位固定資產投資額所能帶來的國民收入增加額;Q表示國民收入的衰減系數:Y(k)表示第k年的國民收入標準輸出值;Iak表示第k年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的最低值;Ibk表示第K年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的最高值。
四、西安市固定資產適度投資規模控制及預測的實證研究
根據研究的需要和資料獲取程度,在該控制模型中筆者選取1996年~2005年10年作為分析區間。模型中其他指標的測算過程如下(由于篇幅原因,各指標的具體測算過程在本文中不予體現):
①Iak與Ibk可以根據定性條件來進行測定。這里設定其最低值Iak為上一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實際值,最高值設定為上一年國民生產總值;
②V值則可以通過計量經濟學方法,運用最小二乘估計來測定。經過多次回歸分析,得到的V值的測算結果為0.418。
③根據西安市市情,對Q值也進行了估算,取值為0.95;
④對于Y*(k),即第k年的國民收入標準輸出值,按如下方法計算:按實際的國民收入并綜合考慮西安市的發展規劃所確定的國民經濟發展速度,選取1997年~2005年西安市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速度13.36%為標準,以1996年的實際國民收入為初始條件, 分別得到各年國民收入標準輸出值為(單位:億元RMB):457.68(1997年),514.73(1998年),578.90(1999年),651.06(2000年),732.22(2001年),820.51(2002年),937.43(2003年),1171.86(2004年),1267.14(2005年),1439.08(2006年),采用人機對話方式,利用Mathematica 4軟件進行優化模擬(計算程序略)得到西安市各年固定資產投資的最優值,詳見下表:
注:(以上各年實際投資額數據均來自西安市統計年鑒)
從上表可以看出,從1996年~2003年,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實際投資額與最優投資額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結合西安市具體市情分析,上述年份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力度確實存在相對不足的狀況。但是進入2004年以來,固定資產實際投資額與最優投資額之間的絕對差在逐漸縮小,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越來越向優化方向發展,充分解釋了國家的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效應正在逐步體現出來,西安市投資環境發生較大改善,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效益在不斷增強。
在上述研究基礎上,考慮到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投資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實施,以及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對國民經濟拉動作用的不斷增強等因素作用,在投資效益系數v=0.418不變的情況下,分別采用衰減系數Q=0.94和Q=0.93對西安市2007年~2012年的固定資產投資適度投資規模的合理區間進行分析和預測,得到結果如下表所示:
預測結果顯示,西安市固定資產適度投資規模在2007年~2012年間增長較快,城市管理者應注意投資從數量增加型向持續高效型的轉變,逐步提高適度投資規模效益,促使固定資產投資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發揮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五、研究意義
通過對西安市1996年~2006年固定資產投資實際投資額與投資規模的最優值進行比較分析,并對該市2007年~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適度規模的最優值區間進行預測和分析,為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優化提供了參考數據,也為城市管理者提供了決策依據,研究表明:固定資產投資額度的計劃編制和安排不再是盲目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將逐步向優化方向發展;運用科學的手段對固定資產適度投資規模進行合理的分析和預測,對深入研究固定資產投資與國民經濟增長的內在關系以及城市的宏觀管理,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西安市統計局:2003年西安統計年鑒[M].北京:國家統計出版社,2003
[2]侯容華 汲鳳翔主編:中國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研究―理論、實證、案例[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2.6
篇4
一、兵團固定資產投資利用效率分析
西部大開發實施前(1990-2000年),兵團生產總值緩慢增長,同期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雖高于兵團生產總值的增幅,但差距不大。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后,特別是中央新疆工作會議召開以來,由于對口援疆省份加大了對兵團的資金和技術投入,兵團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遠高于兵團生產總值增幅,且增長勢頭強勁。
從宏觀角度分析,考察固定資產投資的最終效益主要采用投資率和投資效益系數。
(一)固定資產投資率
固定資產投資率又稱為資本形成率,由一定時期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用于形成生產性非金融資產的比重表示,是反映投資對經濟增長拉動的指標。一般認為,投資率過低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過高又會影響到投資的效益,進而損害經濟增長的質量。
圖一 全國、新疆、兵團投資率變動折線圖
從圖一可以看出:1990~2012年,兵團的固定資產投資率呈現出增長――下降――加速的變化趨勢。1990~2003年為上升趨勢,年均增長2%;2003~2007年保持平穩態勢;2007~2012年,投資率進入快速增長時期,增幅逐年增大,期間年均增長達8.7%。
1990~2012年,兵團投資率年均增長4%,而同時期新疆年均增長僅為2.9%。期間,1998~2004年,兵團的投資率甚至高于全國投資率。這表明,兵團的經濟增長具有高投資拉動的特征。
(二)兵團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系數
投資效益系數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質”的指標,由一定時期內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額同相應的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值表示,是衡量固定資產投資經濟效益的主要指標。
圖二 兵團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及其滯后期投資效益圖
由于投資項目種類、政策效應、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存在,會產生“滯后效應”,因此不僅需要考察當期投資效益系數,還要考察前期固定資產投資對該期GDP的影響,這種固定資產交付使用期和投資期的時間差形成效益滯后,稱為固定資產投資效益滯后效應。
將圖一、圖二結合考察可知,兵團固定資產投資效益表現出以下特征:
(1)固定資產投資利用效率不斷提高。
1990~1999年間,固定資產投資的利用效率較低,投資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使得固定資產投資率和投資效益變化背離; 2000年以后,特別是2008年以來,兵團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和投資率顯著提升,且同步遞增。說明兵團固定資產投資利用率較高,有效帶動了經濟增長。
(2)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滯后性較為明顯。
由于固定資產投資從開始投放到交付使用有一個時間差,所以固定資產投資的這種效果會滯后釋放。概括地說,生產總值增長對固定資產投資具有反作用力,固定資產投資的發展要以經濟增長為前提條件。但是,無論對于一個國家,還是地區來說,其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都具有一定的滯后影響,其滯后影響期的長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可控的,決定其長短的直接動力來自于該國或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考慮。
由t期(當期)、t-1期、t-2期比較可知,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在t-2期表現最為明顯,即當期固定資產投資的投入,隨著時間的延續,其經濟效益逐漸得以凸顯并逐步增大,滯后性較為明顯。
二、固定資產投資與生產總值關系的實證分析
(一)模型變量選擇和方程描述
1.模型變量的描述、數據整理
本文運用聯立方程模型,對固定資產投資與生產總值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表2中列出了模型中使用的4個外生變量、3個內生變量、變量的含義、計量單位,觀測指標的樣本區間為1990~2012年,數據取自《兵團統計年鑒》(1990~2012年)。
表一 模型變量列表
其中,由于兵團地區政府支出數據無法直接得到,考慮到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變動額和管理費用支出總額的合計值與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高度相關性,其總和可作為政府支出的工具變量,因此,取其近似值:政府支出=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變動額+管理費用支出總額。
2.模型方程的描述
利用兵團1990~2012年的數據建立一個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導向的經濟聯立方程模型,模型由3個內生變量方程組成:
(1)固定資產投資需求方程
(1)
該方程描述了固定資產投資和GDP、固定資產投資滯后期的關系。結合數據的可獲得性,在分析固定資產投資的直接影響因素時,引入GDP和INV(-1)兩個解釋變量。
2.經濟增長方程
(2)
該方程描述了經濟增長和城市化率、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關系。城市化水平和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作為社會消費能力的代表,成為帶動刺激經濟增長的因素,故引入這兩個解釋變量。
3.城市化模型
(3)
該方程描述城市化率和固定資產投資、政府支出、人口的關系。
由模型主要內生變量的動態模擬圖可以看出,INV、GDP、CS的擬合效果很好。
(二)結論
1.固定資產投資需求: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之間存在著動態均衡機制,按照“加速原理”,經濟增長可以推動投資以更快速度的增長;同時,經過資本積累,投資對經濟增長又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由固定資產投資需求模型可以看出,兵團生產總值每增加1元,固定資產投資額相應增加1.005元;上期的固定資產投資額每增加1元,可使本期固定資產投資額增加0.24元,上期固定投資的投入產生的效果,在當期不會完全釋放,而是會產生滯后效果。
2.經濟增長:理論上,如果投資產生的效益未被消費消化掉,那么該投資就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費,從而制約了經濟的增長。由經濟增長模型可以看出,與生產總值相關的是社會消費零售總額滯后一期,即上期社會消費零售總額每增加1元,生產總值增加1.24元。
3.城市化:實踐證明,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之間,彼此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城鎮化是工業發展的平臺和載體,有利于各種生產要素的集中與聚集,能夠吸納大量農業人口,為農業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和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創造條件。
由城市化模型可以看出,固定資產投資每增加1個單位,城鎮化水平相應增加0.07個單位。
三、主要結論
(一)固定資產投資已經成為促進兵團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經濟增長為資本形成和投資增量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經濟增長是增加投資的前提和基礎。分析觀察兵團經濟增長主要是由投資增長拉動的,投資增長對促進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至關重要。
(二)固定資產投資對兵團經濟增長的長效作用增大
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推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投資先于經濟增長而增長,投資的作用在當年的經濟增長中并不一定能夠完全反映出來,但在隨后幾年會逐漸顯現。近年來兵團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滯后期有所延長,決定其長短的直接動因的直接動力來自于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考慮,兵團固定資產投資由見效快、周期短、難具長效機制的小項目向周期長、具有長效作用機制的大項目轉移。
篇5
關鍵詞:回歸分析;聚類分析;因子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5-000-01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目前,關于固定資產投資的結構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使用結構、所有制結構,胡永平就其投資的來源、投資結構進行分析,提出通過投資增量調整方法來解決投資與經濟結構不協調的問題,司增綽從投資用途方面對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進行了實證分析,由于投資行業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根據以上分析難以滿足實際的需要,因此,文章將從投資行業的角度出發,利用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固定資產投資行業數據研究我國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定量分析各行業之間聯系和區別,初步探索投資結構的區域性差異。
二、研究方法
依據國家統計局的《中國統計年鑒2012》說法,對于固定資產投資結構,根據投資目的將其分為:1.農、林、牧、漁業;2.采礦業;3.制造業;4.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5.建筑業;6.交通運輸、倉庫和郵政業;7.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8.批發和零售業;9.住宿和餐飲業;10.金融業;11.房地產業;1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3.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14.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5.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16.教育;17.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1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9.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20.國際組織。在進行分析時,由于非農戶固定資產投資交易額占了投資總額的絕大部分,文章采用不含農戶的行業數據,由于國際組織數據樣本資料數據無從取得,將該項省掉,將剩下的19個方面作為19個變量,分別以字母A~S表示,總固定資產用字母T表示。文章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2》,對數據進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回歸分析、因子分析、聚類分析、相關分析等。
三、研究思路
利用相關分析分析固定資產投資各變量之間的關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找出各變量的公共因子;最后使用聚類分析對各省的投資情況進行聚類,以分析省際之間的投資差異;提出保證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的建議。
四、數據分析與報告
以總固定資產投資為因變量,以各行業投資為自變量,進行多重線性線性回歸,估計結果中修正,說明模型的解釋能力強,方差分析中P值小于0.05,模型顯著,在整體上很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文章采用標準估計系數(SPSS19.0中定義為試用版),通過多重線性回歸可以分析出其投資結構,估計模型如下:
(1)
在以上模型中可以看出C(制造業)、K(房地產業)對總投資的單位影響分別達到0.474、0.269個單位,遠大于對其他行業投資的影響。為了研究各行業之間的關系,對固定資產投資的19個組成部分進行相關分析,根據Pearson相關分析,除B(采礦業)與G(軟件業)相關系數值為-0.231外,其他行業之間表現出很好的正相關性。通過相關分析可知,固定資產投資的各變量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意味著存在一定的信息重疊,變量之間具有公共的信息,為了找出這一部分信息,文章對19各變量進行因子分析。案例的KMO值為0.831,檢驗說明案例很適合因子分析,公因子變量對各行業信息提取度達到70%以上,比較合理,根據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和累計方程貢獻率大于80%的標準,提出三個公因子,分別以表示,第一個因子在A、C、D、F、H、I、L、K、O、R行業載荷較高,第二個因子在E、G、J、M、S行業載荷較高,第三個因子在B、N、Q行業載荷較高。為了研究提取出來的公因子對總投資的貢獻,利用T作為因變量,以提出的公因子作為自變量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估計模型如下:
(2)
由于地域差異性的存在,第一公因子總投資影響最大,主要集中在制造業、房地產等與人們生活消費、住行方面,這也是符合實際情況,其次是第二、三公因子所涉及的行業。
五、研究結論與總結
1.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結構是:用于制造業、房地產的投資要高于其他行業的投資。
2.制造業、房地產對固定資產總投資有顯著影響,在這兩方面的投資占總投資的比例比較大,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元會帶來總投資0.474元的增長;房地產業投資增長1元會帶來總投資0.269元的增長,這與目前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消費和住房緊張等問題相契合。
3.構成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19個行業之間有著很強的相關性,這就使得增加一個行業的投資可能會帶來其他行業發展,特別是以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等龍頭行業。
4.鑒于構成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存在很大的相關關系,文章對各變量進行因子分析,將其精簡為三個公因子。固定資產投資與這三個公因子呈正相關,對總投資的影響依次減弱。
5.北京、廣州、上海等地區的各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都要領先于其他城市,投資結構在各地區中最為合理。
根據研究結論,總結如下:由于各變量之間相關性比較高,呈現正向相關,說明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同步式”投資現象,在一方面的投資必然會帶動其他方面的投資。投資結構呈現地區性的差異,特別是貴州、云南、廣西在投資方面比較落后,投資效率低、結構不合理,所以一方面要繼續支出西部建設,推動其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要根據各省的投資結構差異性制定更加合理宏觀投資調控政策,形成合理的地區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合理布局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房地產開發方面的投資,充分利用預算內資金、國內貸款、外資等資金來源。
參考文獻:
[1]胡永平.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分析[J].經濟探索問題,2003,02
[2]司增綽.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實證研究[J],統計與決策,2005,12
篇6
關鍵詞:固定資產;企業發展;投資管理
中圖分類號:C29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企業現代化程度及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即為固定資產,在企業的運行和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必須保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的價值。對固定資產投資進行科學管理能使固定資產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獲得保障并使其效能獲得充分發揮。
1、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
1.1領導重視程度不夠
在企業的現實經營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投資回報等常被列入企業年度考核的指標,而對于固定資產,企業領導只關心是否還存在、是否還具有使用價值,只要能安全運營,滿足生產需求即可,往往忽視了對固定資產投資內在價值的管理,對其投入與產出缺乏科學的衡量標準,更缺少對固定資產保值增值的深層次探討。
1.2短期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
一般來說,對于集團公司整體而言,通常按照相應的監督管理權限,側重考核績效成績,往往不會干涉子公司和分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但是在資產處置方面,集團公司總部依然具備管理權。這樣一來,由于下屬公司沒有充分了解到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為了能按時完成任務,實現公司效益的最大化,往往會在較短的時間之內,最大限度的發揮固定資產的功能,甚至還會出現運轉超負荷的現象,并且在完成生產任務之后,也不重視固定資產的維修和保養,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安全隱患,有可能給公司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1.3帳外資產的形成
一般來說,對于集團公司而言,在固定資產的管理方面,往往是依據同一原則統領全局、按照同一標準統籌平衡,相對忽略投資需求的差別化,這樣一來,就會限制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資產購置,由于一些設備與子公司和分公司管理者的生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經營者在利益的驅使下,為了滿足自身需求,在實際的工作中,就會采用不符合管理規定的方式,購置一些與企業生產無關的資產,比如空調、攝影器材、投影儀等辦公用品。一方面讓總部無法察覺,另一方面又實現了自身利益。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往往會導致企業集團高額帳外資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財務管理的正常有序進行。
1.4缺乏科學的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結構
大多數中小型企業都沒有制定有關固定資產投資的管理制度,投資管理有的企業即使有相關的制度,也沒有得到有效執行。投資管理另外中小企業由于人手少,投資管理一般都不配備專門的固定資產投資管理機構和專職資產管理員,也不定期進行財產清查,這樣就不能及時的清除掉那些損壞、丟失以及轉移的固定資產。
2、加強企業資固定產投資管理的具體對策
2.1加強資產規章制度建立工作
企業資產規章制度對資產管理各方面都是有所規定的,包括對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對外投資等不同種類資產的規章,還包括資產購置、驗收、日常管理、服務維護等不同環節的管理規定,同時還有對資產管理崗位職責的規定。資產規章制度還應該是動態的能根據資產管理中出現的新問題,適時的進行更新。只有完備的資產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規范資產管理工作,資產管理才能做到有章可循。
2.2轉變企業財務管理中各種觀念認識
新時期下,投資企業的資產由傳統的物資資本積累向知識資本積累轉變,這樣的財務環境要求我國投資企業建立新的財務管理觀念,使得投資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不能夠真確認識投資企業的財務管理重要性。因此,投資企業應該重視對知識資本的利用,使得投資企業能夠持續發展,從而提高投資企業的市場價值。投資企業要想提高財務的管理水平,首先應該轉變企業財務管理中各種觀念認識,并以知識資本保值增值為前提,從而制定有形資本與知識資本組合的財務管理策略。
2.3構建健全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制度、機構,確保固定資產投資的合理、科學
受到資金與企業規模的制約,企業在固定資產投資管理以及決策等方面都處于弱勢階段。所以,一定要重視對固定資產投資的管理,構建健全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制度、機構,包括工程的項目規劃、概預算控制部門、內部投資主管部門,構建管理辦公室等等,同時還要明確相關崗位職責以及形成的權限,完善監督機制。加強項目決策的控制,確保決策的合理性、客觀性、科學性,杜絕無效的投資。
2.4定期盤點,引入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
企業應將固定資產的管理作為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并要求相關人員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至少每年盤點一次,有條件的企業盡量要求相關人員每月盤點一次固定資產,以確保固定資產的實際數量和增減情況與賬面記錄相符,若盤點中賬實一致,則將無差異的數據信息作為固定資產后期對賬的期初數據,若盤點中出現賬實不符的情況,必須及時查找原因,以確定是否有固定資產未入賬或是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過程出現問題,一旦查出問題所在,必須快速給出應對方案,制定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相應的改進措施,以保證固定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與此同時,由于部分企業固定資產種類繁多、規模較大,可以引入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以取代手工記賬,通過條形碼技術等信息技術全程監控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及報廢等整個過程,用信息化的手段來提高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水平。
2.5以系統思想指導固定資產投資管理隊伍建設
加強參與固定資產投資相關人員的教育、培訓,增強系統意識和全局意識,提升管理能力。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參與者是其責任體系和組織機構系統的基本組成元素,參與者的素質直接影響到項目實施優劣,甚至成敗。參與者可分為一般參與者和專職參與者。對于一般參與者,需進行國家、行業有關固定資產投資的法律法規的普及,進行行業規劃、投資政策的宣貫和解析,以及進行單位相關制度和作業文件的講解和培訓;對于專職參與者,除上述內容外,應鼓勵其進行所從事專業或相關專業的自學和深造,鼓勵其參與從事業務的相關資格認證(如項目管理工程師、注冊造價師和招標師等)。
結束語
固定資產的投資是企業所有資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著企業的生產活動能否順利進行,如果企業擁有較高的固定資產投資管理水平,不但會大大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而且還會極大的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相反的,如果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存在許多問題,不但會對企業的固定資產造成損失和浪費,同時還會降低企業的生產能力,進而給企業帶來損失。因此解決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管理效能,對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瑯.投資管理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投資管理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10:78-79.
篇7
[關鍵詞]固定資產 投資 審計
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是指審計機關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對投資項目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的監督行為。它是國家對固定資產投資活動實行監控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我國審計監督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固定資產因其投資金額較大、使用周期較長、投資主體和受關注程度高,所以適時地加強對其審計,是審計工作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是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1.固定資產投資審計覆蓋面不夠廣,審計力度不夠大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基礎設施等公共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但審計機關能夠進行審計的投資項目占項目總數的比重、經審計的投資金額占投資總金額的比重還相當低。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審計機關在國家建設項目投資監督體系中的地位不明確,監管權力分散在財政、基建、審計及其他行業主管部門手中,審計的監督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審計機關受人員、經費等因素的限制,沒有足夠的力量對投資建設項目全部加以審計。
2.對投資項目的審計不能提前介入
審計的提前介入是指審計人員從項目立項開始參與項目投資全過程,這樣既有利于加強項目建設決策和程序的合法性、科學性,又有利于提高投資效益。目前我們的投資審計大多是事后審計,主要發揮監督作用,缺乏必要的事前預防和事中監控,尤其是對投資項目選擇的決策過程難以施加影響。
3.現有審計隊伍知識和能力結構不合理,缺乏復合型人才
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涉及的審計事項復雜、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審計機關目前具備財務知識的人員比較多,具備工程、計算機、法律知識的人員比較少,而既具備工程知識又具備財務、計算機知識的人員則少之又少。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第一,審計機關平時沒有重視相關人才的培養和儲備;第二,審計專業難以吸引工程造價師等專業人才加入審計人員隊伍。
二、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對策思考
1.高質量的審計來自高素質的審計隊伍,配備充足、合格的審計人員是審計機關有效開展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基本條件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管理手段的日趨智能化,審計人員的單一財會型知識結構已不能適應經濟的發展,要求在精通財務知識的基礎上,還必須掌握法律、經濟、工程技術、計算機等相關知識。因此,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將向多元化、現代化發展。應采取多種途徑,加強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
可以采取如下途徑來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第一,人才的外部引進,即適當增加編制,用于引進審計機關所亟須的工程技術人才,尤其是既懂工程技術又懂財務審計的復合型人才;第二,人才的內部培養,一方面要通過各種培訓,使審計人員能夠更新觀念、知識和技能,盡快適應開展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則可以通過一定的獎勵措施,鼓勵審計人員自學專業知識,獲取專業資格證書;第三,系統內部的人才整合,即上級審計機關對于享有審計權限而又人手不夠的固定資產投資審計項目,可以委托或者授權下級審計機關來辦理;第四,建立外部人才網絡,即與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其他中介、咨詢機構中的技術專家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在必要時可以聘請他們參與重點建設項目的審計工作;第五,要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近幾年違法亂紀現象較嚴重,職業道德建設勢在必行,要使審計人員樹立堅守的政治信念,加強廉政教育,做到警鐘長鳴。
2.創新審計技術和方法
目前審計所采用的審計技術和方法已很難適應新的審計任務。加快審計方法的改進和完善迫在眉睫,必須將審計方法轉變為以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為基礎的抽樣審計,并借助對內部控制系統的評價結果確定審計重點、范圍和方法,同時將風險分析和防范措施納入審計程序各個環節。在審計中充分運用分析測試,以分析測試結果作為擬定審計計劃、實施審查、作出審計結論、表達審計意見的重要參考依據。
3.加強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規范化建設,為實務工作提供客觀標準和指南
科學合理的固定資產審計準則、實施細則和其他規范,能夠反映理論界的研究成果和實務界的實踐經驗,幫助審計人員在業務開展過程中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并恰當合理地開展審計工作,從而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規范化建設是目前亟待加強的工作。一是建議審計署制定《審計機關國家建設項目審計準則》的實施細則,及時總結各地審計機關開展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案例,為審計人員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指南;二是建議審計署和財政部、建設部等部門合作,聯合制定有關固定資產投資的績效評價標準作為審計人員開展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特別是投資效益審計的依據。
4.從事后審計逐步向全面參與、全過程跟蹤審計轉變
審計人員作為項目管理的監督部門,應將投資控制視為已任,主動全方位參與到項目的管理之中,除定期參加工程例會,收集情況外,在各相應階段,如可行性研究、立項、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施工、監理、竣工決算等各階段,也應廣泛參與獲得信息。唯有把審計關口前移,將事前預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監督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做到及時堵塞漏洞、減少損失浪費、提高審計質量和效果。
總之,固定資產投資活動涉及國民經濟各部門,搞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計,對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加強宏觀經濟管理,提高投資效益,促進綜合國力的增長,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程午生.固定資產投資審計[J].審計研究,1996.
[2]林長彬.蔣君麗.投資體制改革與投資效益審計方向研究[J].當代審計,2003.
[3]周鋒.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審計與理財,2005,(4)
篇8
關鍵詞:固定資產 投資 問題 對策
固定資產是指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有實物形態,或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下,批量采購金額較大的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專用設備、一般設備等。
固定資產投資,是指單位購建固定資產用于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由于固定資產投資金額大,購建周期長,流動性差等因素,使得固定資產投資經濟活動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現代公立醫院按國家現行預算體制確定為公益性事業單位,經費供給形式采取定額或定項補助的形式,政府對醫院采取有指導的市場化管理模式,因此,醫院的固定資產投資既不同于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投資,又不同于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醫院的固定資產投資既要考慮醫院的社會效益,又要兼顧投資的經濟效益。所以醫院的固定資產投資顯得尤為重要。
一、目前,公立醫院固定資產投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事前論證不充分,盲目立項
對項目的投資效益缺乏可行性分析研究,甚至有的醫院為了政績,好大喜功,置國家與單位的利益于不顧,投資一些高風險低效率的項目,導致國有資產貶值損失。
(二)投資活動在招標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
事先“內定”中標單位,或者在招投標過程中存在投標單位“串標”等違規行為,甚至采用行賄受賄的違法行為來招投標,導致中標單位資質不符,采購貨物不符合招標要求,質次價高等損害招標單位利益的事實發生。
(三)在固定資產的驗收環節把關不嚴
未對中標資產按規定的程序進行驗收,導致資產的品質等出現瑕疵,使國家和單位的利益受損。
(四)在固定資產的運行使用過程中缺乏必要的跟蹤監督
未對資產投入使用后的效益情況與項目決策前的預測值進行分析對比,導致資產的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閑置,對資產設備等的維護不當,致使設備未能按預期使用年限使用,甚至提前毀損報廢,致使國有資產遭受損失。
(五)在固定資產的報廢清理環節管理松散
未對資產的報廢制定合理的流程和制度,致使資產提前報廢,未對資產進行合理的評估,導致資產殘價在清理過程中偏離其實際價值,導致固定資產損失。
二、針對以上問題,醫院應健立健全組織和制度
成立固定資產投資管理部門,負責對固定資產的投資、使用和報廢清理,各環節進行監督管理;制定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制度及相關崗位的崗位責任制度,就各環節采取如下措施:
(一)固定資產投資前期,要對投資項目進行充分的論證
尤其對于投資金額較大的建筑工程項目和大型醫療設備項目,要對其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分析,采用投資回收期法,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等對擬投資項目進行投資效益分析,決定對擬投資項目的取舍,或經社會上第三方專業的投資管理機構進行咨詢評估,由醫院領導集體決策,需要經國家相關部門審批的,還要報經有關部門進行審批,在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就醫和社會效益的同時,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避免造成國有資產的損失。
(二)加強項目的采購控制
建立固定資產采購管理辦法,成立資產的采購管理辦公室,或委托社會上第三方招標機構進行招標采購,按照事先審批的計劃預算對外采購項目,對于超預算或預算外采購的項目,應先履行預算的調整程序,再辦理采購程序,建立科學的供應商評估和準入制度,對供應商供貨條件及其資信經營狀況進行實時管理和綜合評價。合理選擇采購方式,公開招標、詢價、定向采購等,建立人員約束控制機制,對采購過程中各個環節采取內部控制的制衡機制,防止人為舞弊等違規情況的發生。
(三)嚴格控制驗收環節
采購項目在竣工或購進單位時,由資產管理部門和相關專業人員組成資產驗收小組。按照事先約定的參數逐項核對,發現不符的及時查明原因,要求供貨商更換或補充,對需要開機測試的性能指標,要由供貨方和驗收方雙方在場的情況下開機測試,以明確責任,驗收合格后出具驗收報告。
(四)加強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的日常管理
由資產管理部門負責固定資產的日常運行、維護、盤點工作。制訂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按照誰使用誰負責誰維護的原則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并按照適當的方法對資產進行投資效益分析,確定實際進行過程中的現金流量,計算其回收期、凈現值等指標,與項目投資前預計的各項指標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異,分析原因,評價資產的投入資本、產出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效果,對資產投資的綜合效果進行科學的、合理的評價。對決策部門提供后期項目決策的修正方案。
篇9
關鍵詞:山東??;固定資產投資;國內生產總值;計量經濟學模型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1-0037-03
一、問題的提出
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潛在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或國民收入的增加。在支出法核算國內生產總值中,GDP為消費支出、投資支出、政府購買、凈出口之和。在中國的現階段,GDP的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而固定資產投資作為投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經濟增長有著密切不可分的關系。
自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省的經濟有著快速的發展:到2008年,生產總值達到了31 072.06億元(現價計算),比1978年的225.45億元,增長了30 800多億元;而固定資產投資也是快速穩定的增長,2008年的15 435.93 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是1978年41.87億元的368.66倍。如此看來,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有著重要的貢獻。可是具體又是怎么樣的,政府應該如何用好固定資產投資來發展經濟呢?那么,用具體的數字來進行實證分析就有著實際的重要意義。本文用1978年到2008年山東省的國內生產總值和固定投資量,借助計量經濟學模型,具體實際地分析固定投資和經濟增長的關系。
二、文獻綜述
學術界已經證明美國等國家的固定資產投資同經濟增長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De long和Summers,1992),即固定資產投資率越高,經濟增長速度越快。在發展中國家,增加機器設備等物質資本投資能提高經濟增長的速度,具體的,設備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 0.217 5,而非設備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卻只為設備投資的25%;Younge(1995)的研究也表明,物質資本投資增長、人力資本積累和勞動參與率的上升是東亞特別是“四小龍”(香港、新加坡、韓國和臺灣)成功實現經濟起飛的主要原因。但是,Orazio等(2001)以歐盟一些國家1965―1995年數據為樣本的分析卻顯示,經濟增長可強烈地刺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而投資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為負。當然,也有研究結果顯示,投資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相互獨立,沒有任何因果關系(Lutz,1999; Harris and Vally,2000)。國內對投資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相關性分析或簡單的回歸分析(方世建,付文林,2001;侯榮華,2002),對其因果關系的分析較少。例如,劉金全等 (2002)利用1991―2000年的季度數據實證分析了經濟增長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之間的因果關系,結果發現投資增長與產出增長之間具有較強的當期相關性和相對較弱的因果關系,但未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及適當的協整關系檢測,對可能存在偽回歸。
三、變量的選取及分析
本文主要選取了兩個變量:1978―2008年的山東省的固定資產投資和相應年份山東省的GDP。從理論上說,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是一種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辨證關系:一方面, 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總量增長具有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 經濟增長水過來又會影響固定資產投資的總量水平。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主要通過短期的需求效應和長期的供給效應來實現。短期的需求效應投資的需求效應是指對任一部門的投資都會形成對其他部門的需求,刺激其他部門的產出增長,進而使整個社會的總產出因投資的發展而產生一種擴大的效應。投資的供給效應是指生產性固定資產在投入生產的過程中與流動資金相結合,通過生產勞動,再生產出生產資料和勞動資料供給社會,實現生產規模和生產能力的增加。但是,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也是有條件的,即必須滿足有足夠的投資資金、有足夠的投資要素、投資資金與投資要素之間應大體保持平衡。如果不顧投資資金和投資要素的增長狀況,追求過度的投資增長或受抑制的投資增長,都將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穩定運行。
四、模型建立
(一)數據獲得與處理
通過查看《山東統計年鑒2008》并進行了數據處理,以消除通貨膨脹對數據產生的影響。
(二)單位根檢驗與協整分析
GDP和固定資產投資都是時間序列,而在實際的經濟領域中,時間序列的觀測值大多不是非平穩的,如果直接進行回歸的話容易產生偽回歸現象。為了避免這種偽回歸的出現,我們先對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ADF的二階差分,且滯后差分項為0階的檢驗)。
由表1可得兩者都是二階單位根過程,而且兩者都是平穩的。為了分析固定資產投資和經濟增長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本文采用恩格爾-格蘭杰(EG)檢驗法。對GDP 和GZ應用普通最小二乘回歸(OLS)估計結果如下:
GDPt=58.28091+7.920143GZt(1)
t=(1.594173)(40.49844)
R2=0.9843952=0.983795 F= 1640.123 DW=0.543619
回歸結果顯示:t檢驗、R2檢驗及F檢驗都顯著(取顯著性水平α=0.05)。
對上式(1)的殘差進行ADF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2。
由表2,ADF的統計量均小于1%,5%水平下相應的臨界值,從而表明殘差序列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序列,也就是說,山東省的生產總值(LNGDP)和固定資產投資(LNGZ)之間是協整關系。協整關系也就是意味著二者間存在某種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三) 局部調整模型
由于政府對于固定資產建設是一個復雜的投資過程,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不僅要受到當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還與前期的國內生產總值有密切的聯系,而且預期的國內生產總值也會影響政府的固定資產投資,即政府會按照預期的經濟增長決定投資計劃,因此,考慮采用局部調整模型進行分析。
局部調整模型:GDPt=+1GZt+2GDPt-1+t
由于引入新的解釋變量,防止新的模型出現偽回歸,現在需要對模型重新進行一次協整分析。根據李子奈老師書中的方法:對模型中的依次將模型中的一個變量作為被解釋變量與其他變量回歸,檢驗各個殘差是否平穩,只要其中有一個平穩就可以認為該模型是協整的,回歸不會出現偽回歸的現象。對模型(2)的變量分別回歸,檢驗殘差項得到結果如表3。
ADF的統計量均小于1%,5%水平下相應的臨界值,從而表明殘差序列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序列。模型(2)的回歸不是偽回歸。
對數據進行回歸得到結果為:
GDPt=23.32726+1.503114GZt+0.895458GDPt-1(2)
t= (2.031986) (3.811000) (16.43684)
R2=0.9986812=0.998571 F= 9084.847
回歸結果顯示:t檢驗,F檢驗均顯著,且R2,2都比 (1)有明顯改善。(取顯著性水平α=0.05)。
對上述回歸結果進行異方差檢驗,由于所選取的是時間序列,所以采用ARCH檢驗,結果如表4。
在顯著性水平α=0.05上,由于α
對于自相關檢驗,由于采用的回歸模型中含有滯后的被解釋變量,所以DW檢驗不適合,對于該模型應該采用德賓h檢驗來檢驗其自相關性。
h=(1-)*=(1-)*
=1.9238
根據標準正態分布表,在顯著性水平α=0.05時hα/2=1.96,由于|h|=1.9238
(四)模型優化
考慮到山東省的經濟增長和固定資產投資有著明顯的時間趨勢,因此在模型中引入時間變量T,T=1(t=1978年)2(t=1979年)…31(t=2008年)
同樣,因為引入新的變量,對上述的模型(3)中的變量回歸進行協整檢驗,結果如表5。
表5的結果顯示,ADF統計量的值小于1%,5%顯著水平下的值,拒絕原假設,上述的變量間是協整關系,進行回歸不可能出現偽回歸的現象。
在模型中加入時間變量后,應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歸得到結果如下:
GDPt=-23.44888+1.605059GZt+0.824361GDPt-1+7.1568Tt
(3)
t= (-1.177140) (4.559311) (15.01368) (2.732689)
R2=0.999004 2=0.998874 F= 7691.194
回歸結果顯示:在α=0.05顯著性水平下,t檢驗,F檢驗都十分顯著,且R2,2都比 (2)有較大的改善。
對上述模型進行ARCH檢驗,看是否存在異方差,結果如表6。
在α=0.05的顯著性水平下,α
自相關德賓h檢驗:
h=(1-)*=(1-)*=1.289647
在顯著性水平α=0.05上,查標準正態分布表臨界值hα/2=1.96,由于|h|=1.289647
通過上面的各種假設檢驗,可以看出優化的模型明顯的比(1),(2)要好。所以得到最終的回歸模型:
GDPt=-23.44888+1.605059GZt+0.824361GDPt-1+7.1568Tt
五、結論
利用上述得到的回歸方程擬和得到山東省1978―2008年的GDP值,并將所得到數據與歷年統計GDP值進行比較。從圖1可以看出擬和較好,故該回歸模型很好地解釋了山東省1978―2008年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自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省依靠自身優勢,積極引進各種投資,加大固定資產投入,取得了經濟的迅速發展。本文從實證的角度分析了固定資產投資對山東省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結果表明,山東的經濟增長不僅受到了固定資產投資的積極影響,時間因素在對經濟增長亦有一定作用。經濟增長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今年的省內生產總值不只和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有著密切關系,以前的省內生產總值也會對此產生影響。這就指導我們應該在擴大固定資產投資的同時積極地進行生產、發展經濟,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來到山東省。發展經濟固然十分的重要,但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政府的有關部門也需要協調工作,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系,經濟發展與人口、經濟發展與資源的關系,尤其是與不可再生資源的關系,走健康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J. Bradford Delong and Lawrence H. Summer Equipmen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How Robust is the Nexus?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fall).
[2]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 華小全.安徽省經濟增長的要素分析[J].江淮論壇,2005,(6):32-37.
[4] 李子奈.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劉金全,于惠春.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影響關系的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02,(1):26-29.
[6] 武曉玲,張亞瓊,詹志華.固定資產投資對電信業發展影響的計量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8).
[7] 數據來源:《山東統計年鑒2008》 stats-sd.省略.
Research on the fixed asset investment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in Shandong province
DUN Xing-xia
(Graduate student school,China social science academy,Beijing 100102,China)
Abstract: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for economic growth has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etrica model based on Shandong fixed asse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time factor in Shandong province's economic growth has also affected.
篇10
1.制定統一標準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涉及業務領域多,需要多個部門的協作配合,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因標準不一致或理解不同帶來工作反復的問題,因此需要通過制定統一標準形成各類模板,以明確各業務部門需協作配合開展的具體工作。例如,由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筑施工、設備采購等合同種類繁多,供應商提供的設計方案、研制總結報告、驗收報告等也千差萬別,所以通過項目管理規范化、模板化的運作,不僅可使散落的知識經驗得到及時積累、整理、共享和應用,而且還可以做到公開透明,進而有效地提高項目管理效率。
2.建立法律法規庫、專家庫
結合國家頒布的各項法律法規和以往項目管理過程中的專家資源,并根據行業性質和專業類別建立法律法規庫、專家庫,以便于查詢相關規定及解決有關問題,為管理決策提供制度依據和專家建議,以保證項目管理的科學性和合規合法化。
3.搭建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系統
利用信息技術搭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信息化管理平臺,使獲取的各項知識成果在信息系統中加以表示、處理和共享,并將多個業務部門的投資管理對象集中起來,進而實現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有序管理。
4.建立激勵考核制度
通過合理的獎懲措施鼓勵員工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的實際工作過程中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同時對項目管理系統進行不斷修訂和完善,以促進系統的再生、應用和創新。另外,要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頭腦風暴會、經驗和信息交流會,倡導和塑造一種相互學習、熱愛學習的氛圍,以持續不斷地改進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系統質量,為持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長效機制。
二、實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