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現代管理的基本特征范文

時間:2024-03-05 18:09: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簡述現代管理的基本特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簡述現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篇1

關鍵詞:空間,功能環,流線,重鑄

Abstract: the multiple space combination i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hospital development, in combi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function ring, to a certain degree of hospital development will make rupture, according to the new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recasting function ring.

Keywords: space, function ring, streamline, recasting

醫療建筑是一種古老的建筑類型,但長久以來,在其存在的過程中沒有形成獨特的設計體系,究其原因還是當時的醫療技術水平沒有對建筑功能提出相應的設計要求,自工業革命之后,以西方理性主義為出發點的精確定量分析方法成為現代醫學的主流,在病理解剖學的基礎上發展了現代醫學的檢查方法,進入20世紀時,現代醫學日趨成功地將其他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運用于疾病的診斷和疾病的治療中,并從疾病診斷和疾病治療的過程中提出了系統而全面的要求,從而促使醫療建筑設計方法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設計體系,建立了現代醫院的設計概念,創造有個性的現代空間和形象,安撫病人心理將有益于病人的康復,醫院應是改善病人生存質量的溫馨場所,而不是冷漠的人體修理廠。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醫院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各地都在新建和改擴建醫院,醫院功能相當復雜,流線的組成和組織模式也各不相同,根據其功能特點和服務性質可分為三大類:人流,物流,信息流,其中,人流又可分為醫生人流,護士人流,患者人流,工作人流,物流可分為潔凈物流和污染物流。主要是藥品等醫療用品的傳輸和尸體等醫療垃圾的運輸,信息流主要是醫療信息的傳輸系統。這些繁雜的流線系統之中,是哪一組流線起決定作用呢?我們從兩個角度出發進行分析,首先定性,確定影響功能布局的主要流線在此引入兩個概念,動態流線和靜態流線,動態流線是在醫院的設計過程中我們當重點考慮的流線,對功能關系起支配作用。它的特點是:流量大,流程長,要求高,靜態流線在醫院的運行過程中處于次要地位。他的特點是:有相對穩定的活動空間,流程短,流量小,對流線進行定性分析就是要確定這一等級的動態流線,方案設計以動態流線設計為主,盡量簡潔方便,靜態流線為輔,以環境設計為目的,然后進行定量分析,不同的流線有不同的流量,對這一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將醫院的功能研究由感性的主觀認識上升到理性的客觀分析層次,利用量化的標準來確定醫院各部分之間的重量級關系。

在進行醫院總體規劃設計時,起決定作用的是人流部分,因為在三組流線系統中,人流量最大,流程最復雜,頻率最高,它是所有流線中的動態流線,對功能設置和布局起決定作用,因此在總體規劃設計時,應當以人流設計為主,物流設計次之,信息流在進行部門設計時考慮。

多空間組合是綜合醫院空間的基本特征之一,所有醫院都由一系列科室所組成,各科室依據自身功能的合理性形成具有生命力的細胞,依據“近,凈,靜”的原則,構筑起充滿生機的,功能完備的醫院整體。各功能通過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形成一個完整的功能環,這個環在設計之余留有一定的“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形成一定的張力,但隨著就診人數的增加,醫療事業的發展,特別是醫技手段的提高,逐漸地用完了設計之初的空間預留量,而不得不見縫插針的進行改建,擴建,突破原有功能環的約束力,使功能環漲裂。致使基本流線與內外空間環境越來越復雜。這使得諸多大醫院不得不動大手術,拆舊換新,重新建立空間秩序,重筑功能環。應該說醫院建筑的功能環重鑄,除反應在擴大面積,理順流線,注入現代管理理念,使細胞與整個機體的有機性比以往更有增強外,尚需要在內外空間環境和建筑形象上賦以時代性。因為滿足病人對生存的舒適度和文化審美的心理需求,改善其生存質量,應該是醫院功能環內的一部分。本文嘗試以洛陽市中心醫院特檢樓為例簡述淺見。洛陽市中心醫院位于洛陽市中心地帶,是洛陽市中點中心醫院,占地面積74433平方米,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年門診量40余萬人,住院病人量達16000人次,已有的門診樓為六層建筑,門診樓在醫院布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面向廣大群眾的衛生醫療場所,擔任診療,體檢,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等繁重任務,特點是各類就診病人多,人流量大,容易產生人流混雜,交叉感染,建筑設計時要從方便病人方便醫護人員出發,充分體現對病人,對工作人員的關懷,必須貫徹以病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和觀念,以達到即有利于病人,又有利于醫療管理的科室。以免往返迂回,走回頭路,而增加交叉感染的機會。其位置應接近醫院主出入口,緊靠主干道,有直接對外的交通,門診部與醫技科室,特別是放射科,檢驗科,藥房關系密切,要有方便的聯系。特檢部是對急診,門診,住院病人進行進一步診斷和治療的中心,又是全院藥品,器械,敷料類供應中心,是集中反映醫院醫療設備和技術水平的部門,也是全院最復雜的部門,其位置應設在門診部之間,以利門診,醫技,住院三部門間的相互聯系。

日益增多的病人需要更先進的儀器設備進行檢查,新建的特檢中心樓建筑面積:3993.52平方米,六層,與已建門診樓部分層層相連,為了使醫院建筑在內外之間保持一致性,分別在層高和外立面上都采用了相應的處理,由于儀器設備的要求,特檢樓與門診樓產生了一定的高差,在層高的處理上都采用了以坡道的緩沖處理來代替階梯的處理的方式,以保障行動不便的患者能夠順利到達,進行檢查,在立面處理上也運用了協調一致的處理手法,運用原有建筑的符號巧妙的把新建樓與原有建筑連為一體。在功能上門診樓主要是以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為主,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特檢設備保留在門診樓部分房間內,醫院在改擴建特檢樓的這部分正好彌補了門診樓的這項重要功能,在基地門診大樓的東側延展出的這部分建筑與來自門診,急診,住院部的患者流線,將與之相關的科室通過橫向交通直接聯系,如此改擴建后,功能環已在現代需求的基礎上得以重建。

以上是洛陽中心醫院特檢樓的簡述,這座新樓建于2004年,因而在其功能環重建就不僅應理順在現代管理理念上的醫療功能,同時應賦予其新老建筑形象上的整體塑造的概念,事隔5年后才總結整理發表,也是在積累一定經驗后才能淺議于此。

醫院建筑是功能甚為復雜的,建設周期較長而醫學技術設備更新速度加快,加上管理者的局限性和體制等方面的原因,往往新醫院落成之日,就是醫院面臨改造之時,更不用說老醫院。改擴建永遠是醫院面臨的問題。如何使醫院可持續發展,除整體設計上應預留病房,醫技等醫療用房的空間外,還應注意水,電,氣(三氣),鍋爐,污水處理等醫院保障系統的擴容問題,在單體設計上,對變化較多部門建筑,從基礎,荷載,結構,層高等方面須多留些改建余地。在我們的工作中,經常碰到老建筑一旦需要改造,就會面臨因基礎,結構,層高等帶來一系列問題,甚至無法利用。當然醫院的改擴建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筆者提出功能環重筑這個問題,是希望建筑師重視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多留些余地以延長醫院的使用壽命以適應醫院變化的要求。

結語:

通過對洛陽市中心醫院特檢綜合樓的建設改造,筆者深刻體會到,醫院建筑在滿足功能需要的同時,應更多的關注人們對醫院空間所產生的心理,生理和社會意識的綜合評判,設計師應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力圖通過建筑手段為患者創造一個愉悅舒適的醫療環境,緩解病人情緒,增加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

參考文獻:

L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1992

尼古拉斯、格雷母肖建筑與環境的平衡。 建筑學報 1997

帕高阿森西奧 生態建筑, 候正華2001

中國醫院建筑選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醫院建筑與設備設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以病人為中心”的醫院設計郭暉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