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老師的句子范文
時間:2023-04-05 04:34: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老師的句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有時她用大姐姐的表情來對著我們笑,讓我們心里甜滋滋的;有時她用猛虎般的眼神掃視著我們,讓我們心驚膽戰的;有時她又用那搞笑的動作來把我們班的同學逗得嘻嘻哈哈的!他有著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讓人有一種飄柔的感覺;兩個圓溜溜的大眼睛,讓人心里舒暢;一張伶俐的嘴巴,說起話來讓人心服口服;一雙“兔子”耳朵,班里的所有事都能傳到她的耳朵里??!
他高高的個兒,微黃的頭發自然卷曲,白凈的方臉上嵌著一雙充滿智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一雙鼻孔顯得特別大。
朱老師的眼睛是雙眼皮兒,烏黑的眼珠兒又圓又大。初看好像沒有什么特別,可你仔細一瞧啊,嘿,朱老師的眼睛會說話!
我有一位和藹的老師,她總是耐心地教導我們,從不要求有什么回保。她有著烏黑閃亮的頭發,有這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她的眼睛里總會有著一道光線,這是她對我們的愛,我們總能從她的眼睛里看到希望。他有這一雙能說會道的嘴巴,我們總能從那里學到知識。她有著一雙順風耳,我們在搞什么小動作她都能聽到。她愛穿運動服,也很愛笑,每天我們看到的總是春風拂面的她!這就是我們的一位樸實而平凡的老師!
她是滋潤我們祖國的花朵,她的招標投標園丁、飼料我們成長,傳授知識和中等身材。她有一條棕色、卷曲的、白色的框架,高高的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鏡,一雙明亮的眼睛和組成。和一個嘴巴和一雙巧合的敏感的耳朵。
她隨和的人,在課堂上非常認真。演講后,她常常把生活上的問題或一些例子來剖析歷史故事,描寫老師外貌的句子讓我們學習知識,聽故事時,我不能。
是她滋潤著我們這些嬌嫩的祖國之花,她就像辛勤的園丁一樣,哺育我們成長,傳授我們知識。她,中等身材,有一頭棕色的卷發,潔白的瓜子臉,高高的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罩著她那雙沉穩得來又明亮的眼睛。還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巧嘴以及一對靈敏的耳朵。她平易進人,上課非常認真。講課時,她常把難題用生活中的事例或者一些歷史故事來分析給我們聽,讓我們一邊聽故事一邊學知識,使我百聽不厭。
孫老師是我們班的數學老師。她中等身材,35歲模樣。一張和藹可親的面龐,總是那么慈祥。從那黑邊眼鏡中透出的目光,總是那么炯炯有神,那么和善。她的語言總是那么含意深刻,那么奇妙,引人發笑。
這個女老師姓宋,因為她年輕,頂多不過20歲,所以,我們都叫她小宋老師,也有一些女同學親熱地稱呼她大姐姐。小宋老師長著高高的個子,衣著比較樸素。瓜子臉上長著兩道柳眉,柳眉下嵌著一雙明亮而又銳利的眼睛,還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小嘴。小宋老師梳著兩條長長的馬尾辮一直拖到肩頭上。
篇2
1、數學老師隨著那剛響起的鈴聲直奔教室,他的每一步都顯得那么的穩重,似乎讓人覺得他在用步伐來計算從辦公室到我們這教室的距離,一走上那講壇,便將那個大大的三角哐啷一下放在講桌上,職業讓他一下子發現了班里的那幾位愛逃課的家伙,隨后說:"班長,跟我把沒有來的同學記下來,我待會請他們喝茶。"下邊依稀地響起一陣笑聲。
2、他個他中等,一頭烏黑的頭發總是讓人感覺那么的干凈,總是在預備鈴聲響起之前就來到了教室的門口。鈴聲響起時,他來了,穿著還是那件夾克,很干凈,手里只捏了二支粉筆。他不慌不慌地走上講壇,將粉筆輕輕地放一支在講壇上,生怕觸折了粉筆。然后面帶著微笑,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平視了一下同學們,然后將那只捏了粉筆的而顯得枯瘦的手背在背后,往巷道里走了遭,似乎在看同學們的課前準備得怎樣。他的微笑告訴我們,同學們很聽話的,很乖!此時無聲甚有聲。
3、她一講起上帝、天堂、天使,就顯得和藹;面孔也變得年輕,濕潤的眼睛流露出特別溫暖的光芒。
4、任老師有一雙明亮又會說話的眼睛。有一次上課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把小飛機拿出來玩兒,不料被任老師看見了。她用嚴厲的目光望著我,好像在說:"你手里拿著什么呢?"我明白了老師的意思,趕緊把小飛機收起來,重新專心聽講。
5、她俯下身子湊近我的臉,睜大了眼珠兒注意地看著我的眼睛,就仿佛往我心里灌輸一種使我振奮的力量
6、但的眼她是小個子,和她的爸爸一樣的小而俊俏。她的眼最好看,很深的雙眼皮,一對很亮很黑的眼珠,眼珠轉到眶中的任何部分都顯著靈動俏媚。假若沒有這一對眼睛,她雖長得很勻稱很秀氣,可就顯不出她有什么特別引人注意的地方了。她的眼把她所有的缺點都遮飾過去,她的眼能替她的心與腦開出可愛的花來。盡管她沒有高深的知識,沒有什么使 佩服的人格與行動,可是她的眼會使她征服一切;看見她的眼,人們便忘了考慮別的,而只覺得可愛。她的眼中的光會走到人們的心里,使人立刻發狂。睛經常充血而且混濁,有時像死人般的停滯不動。
7、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師便是海上的水手。鈴聲響起那刻,你用教職工鞭作漿,劃動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課本。課桌上,那難題堆放,猶如暗礁一樣布列,你手勢生動如一只飛翔的鳥,在講臺上揮一條優美弧線--船只穿過,天空飄不來一片云,猶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遠。
8、今天上午,李老師先讓幾個同學上黑板上默寫第一課3.4自然段,默完之后,便讓我們一起來讀。我們在一些地方讀的生硬硬的時候,李老師便讓我們停下來。他給我們示范一下,讀到"我很快樂"的時候,李老師聲如洪鐘,氣壯山河,懷著最大的激情這好象一把火,點然了我們班全部人的激情,只見李老師的雙手向兩邊伸開,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當讀到"也很懼怕"的時候,聲音一下子下降了許多,雙手緊貼聚攏在胸前,像很害怕的樣子,表情也配合的非常好。他讀得引人入勝!李老師的感情也隨著文章變化著、起伏著,他的讀書聲如美妙的音樂,讓我們如癡如醉的聽。李老師就像一個專業的演員,也像一個樂隊的總指揮等等。
9、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養著兩黑水銀,左右一顧一看,連那坐在遠遠干墻角里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自已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說。就這一眼,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了,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響。
10、你每天扳著臉走上講臺,我們剛下課玩后的愉快心情又被破壞了。這時我多么希望你能笑一笑啊!開始上課了,你一直眉頭緊鎖,忽然叫起一個正在開小差的同學回答問題,那個同學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答得牛頭不對馬嘴。老師頓時火冒三丈,問他怎么回事。后面的同學告訴我的,他解釋道,全班哄堂大笑,但老師不笑,仍然眉頭深鎖,用箭一樣的目光盯著我們,我們只好馬上閉上嘴巴,正襟危坐。這時,我們多么希望老師你也能笑一笑??!這樣,你的不快、同學們的不認真,也許就會在一笑之中飄然而去,我們與你的距離會因這一笑而變得親近起來。優美的句子
11、老師的眼睛像一面鏡子,能夠照出我們一絲一毫的過錯。老師的眼睛又像媽媽的眼睛一樣,充滿了對我們的關心和慈愛。
12、還有一次,下課的時候,我看見地上有張廢紙,就隨手揀起來扔到簸箕里。當時,教室里沒人,誰也不知道這是的。過了一會兒,上課了,老師發現地上的紙沒有了,很奇怪,我一邊笑,一邊看著老師。老師發覺了,眼睛彎得月牙似的,微笑著把目光投射到我身上。優美的句子
篇3
1.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
2.抽血過程中阮恒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
3.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
4.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
5.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
說其值得思考,主要是因為:
一是從“啜泣”“嗚咽”“哭泣”“抽泣”等詞語的含義細微差別中層層推進,真切地反映了這個小男孩獻血時的復雜心情。
二是這幾個句子反映了同一語言現象,都是從人物的動作、神態來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可以作為學生隨文練筆的切入點。
三是課后思考題“我們來找一找描寫阮恒表情、動作的句子,并說一說他當時是怎么想的”以及《教師教學用書》中定的教學目標“抓住描寫阮恒獻血時表情、動作的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這些提示為我確定教學目標提供了依據。
根據以上解讀,我把教學目標鎖定為“通過這些句子的理解與練筆,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圍繞這一教學目標,我重點對第一句組織了教學:
師:獻血迫在眉睫,阮恒是怎么做的呢?找出重要的句段讀一讀。
生:一陣沉默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
師:(出示句子)這是一位女醫生提出讓孩子們輸血之后,屋子里一陣沉默后的一個孩子的表現。請讀這句話,在文中畫出表示動作的詞。(生邊讀邊畫)
師:這句話中哪些字、詞深深地吸引著你,為什么?
生:顫抖,因為阮恒很害怕。
生:舉、放、舉,因為阮恒放下了,但是為了救小姑娘他又把手舉起來了。
師:這是誰的小手呀?
生:是阮恒的。
師:讀讀他的名字,讓我們記住他。(生讀)
師:再讀一讀這個句子,記住他不一樣的動作。(生讀句子)阮恒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動作呢?透過他的動作,我們一定能猜想出他當時的內心。
師出示以下提示,讓學生進行小練筆:
如果我是阮恒,我的小手顫抖時心里一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我仍舉起手來,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忽然又把小手放下,這時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終我還是把手舉起來,因為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交流,在交流中再次讓學生朗讀)
教學還算順利,學生也體會了阮恒的內心活動,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么?;叵虢虒W過程,發現這些練筆只是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實現了“以寫促讀”,而學生的語言并沒有得到多大的發展。我在這次教學中僅僅止步于阮恒當時是怎么想的,而沒有從學生語言的習得與運用方面著想,還是在教材內容的理解上打轉。怎樣突出“內容理解”重圍,走向語用?
于是,我上網查找了一些相關的教學實錄,一位教師的教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師:同學們知道這句話是人物的什么描寫?(動作描寫)作者通過動作描寫表現出了阮恒的猶豫不決和害怕,這種難過的心理還能從哪兒看出來呢?請找出文中的其他句子。
(生讀相關的句子)
師:請同學們讀讀這些句子,想想這些句子是描寫人物的什么,這些描寫說明了什么?
(生讀句子交流)
師:這幾句話都是人物的神態和動作的描寫。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把阮恒內心恐懼不斷加深的過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刻畫出一個為救朋友而寧愿犧牲自己的小男孩的形象。作者之所以寫得這么好,都是因為做到了細致的觀察。只要你能做一個有心人,認真地觀察生活,你也能寫出特別棒的文章來。
師:下面請大家注意觀察老師的動作、神態,想象老師的內心會是怎樣的。(教師表演:教師手中握著一些卷子,砰的一聲推開門沖了進來,疾步走到講臺上,把卷子摔在桌子上,吼道:“你們是怎么考的?”)
師:現在請你試著說一說老師剛才的舉動。
(生試說交流)
師:請你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文字表現出來。
(生練筆后交流評價)
這位教師和我的教學區別,主要表現在他將練筆向前推進了一步,讓學生學習運用動作、神態來表現人物的心理,刻畫人物特點,從而真正習得語言,發展了語言。從文本的初讀感悟交流中引導學生抓準關鍵詞句,這是教學目標達成的第一層次。引導學生從重點句中品出關鍵詞的味道,讓學生想象這些詞語背后的內心獨白,讓學生言語訓練扎實,是實現本課教學目標的第二層次。同時一句“這種難過的心理還從哪兒能看出來呢?請找出文中的其他句子”,引導學生尋找同一種語言現象(通過人物動作、神態表現內心世界),通過歸類、內化在學生頭腦中建立了這種“模型”。然后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嘗試著運用。這是達成教學目標的第三層次。
篇4
【關鍵詞】漢語句法結構;句子結構分析;法語翻譯;法語初學者
法語和漢語在句子結構、詞語關系、語篇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筆者十幾年的實際教學實踐注意到,很多中國學生,尤其是法語初學者,因為不能正確把握漢語句子結構,無法對句子結構進行正確分析,從而無法準確進行翻譯。因此,了解并正確劃分漢語句子結構,對法語的翻譯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從句法結構的關系意義出發,對句子做成分功能或者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種方法標出句子的基本成分。漢語的句子成分有六種: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和補語。
1 主語
多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陳述的對象,也是動作的施動者,能回答“誰”或者“什么”等問題??捎擅~、代詞、名詞化的形容詞、不定式、動名詞和主語從句等來承擔。如:
(1)小明 昨天晚上 吃了 一個大蘋果。
1 2 3 4
(Xiaoming 昨天晚上 吃了 一個大蘋果.)
1 2 3 4
在這個句子中,“小明”是名詞,“吃”是動詞,那么“吃”這個動作是由誰實施的呢?很顯然是“小明”,那么“小明”就是這個句子的主語。它就應該放在主語的位置上。又如:
(2)學生們 很 喜歡 他們的年輕的法語老師。
1 2 3 4
(Les étudiants 很 喜歡 他們的年輕的法語老師.)
1 2 3 4
在這個句子中,“學生們”是名詞,“喜歡”是動詞,那么“喜歡”這個動作是由誰實施的呢?很顯然是“學生們”,那么“學生們”就是這個句子的主語。
2 謂語
謂語是用來陳述主語的,能回答主語“怎么樣”或“是什么”等問題。謂語可以由動詞來擔任, 一般放在主語后面。謂語通常是一些動作性詞語,如“吃,喝,拿,走”等。在法語中其位置通常緊跟在主語后面。如:
(1)小明 昨天晚上 吃了 一個大蘋果。
1 2 3 4
(Xiaoming 昨天晚上 a mangé 一個大蘋果.)
1 2 3 4
(2)學生們 很 喜歡 他們的年輕的法語老師。
1 2 3 4
(Les étudiants 很 aiment 他們的年輕的法語老師.)
1 2 3 4
當然,也有形容詞性詞語做謂語。翻譯成法語的時候添要加動詞 “être是”,如:
(3)小明 很 漂亮。
1 2 3
(Xiaoming est 很 beau.)
1 2 3
在這個句子中,“漂亮”是個形容詞,做句子的謂語,翻譯時我們就要添加“être是”來引導這個形容詞。
3 賓語
賓語常表示動作支配的對象,也就是主語的動作的受動者,它常在動詞后面,可由名詞、代詞、數詞、動名詞、賓語從句等來擔任。如:
(1)小明 昨天晚上 吃了 一個大蘋果。
1 2 3 4
(Xiaoming 昨天晚上 a mangé une 大pomme.)
1 2 3 4
此句中,動作“吃”的受動者或對象是“一個蘋果”,所以“一個蘋果”就是這個句子的賓語,把它放在動詞的后面。以下同上。
(2)學生們 很 喜歡 他們的年輕的法語老師。
1 2 3 4
(Les étudiants 很 aiment 他們的年輕的法語professeur.)
1 2 3 4
4 定語
定語是名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梢杂擅~, 形容詞和起名詞和形容詞作用的詞或者詞組擔任,例如,“美麗的,勤勞的,熊熊的”等。在漢語中定語一般放在所修飾的詞語的前面。而在法語中,定語對應的是名詞的限定詞,如主有形容詞,指示形容詞,品質形容詞和品質形容詞等。它們的位置是:限定詞放在名詞前面,品質形容詞一般放在名詞后面,但有些常用的品質形容詞放在名詞前,如grand, petit, beau, nouveau, vieux , bon,jeune等。
在例句(1)中,
“蘋果”前面的“大”就是品質形容詞,在法語中,“大grand”應該放在被修飾名詞的前面,并且和該名詞進行性數配合,所以,
(1)小明 昨天晚上 吃了 一個大蘋果。
1 2 3 4
(Xiaoming 昨天晚上 a mangé une grande pomme.)
1 2 3 4
同樣,在例句(2)中,限定詞“他們的”和品質形容詞“年輕的”都是“法語老師”的定語,根據上面所述,“他們的leur”放在前面,“年輕的jeune”也放在前面,所以,
(2)學生們 很 喜歡 他們的年輕的法語老師。
1 2 3 4
(Les étudiants 很 aiment leur jeune法語professeur .)
1 2 3 4
在漢語中,定語和名詞性詞語的組合,有時有“的”,有時沒有“的”。單音節形容詞作定語,通常沒有“的”,例如:(紅)花、(綠)葉、(新)學校、(好)主意等。雙音節形容詞作定語,常常有“的”,特別是用描寫狀態的詞,例如:(晴朗)的天、 (動聽)的歌聲、(粉紅)的臉等。
5 狀語
狀語是動詞性、形容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可由副詞、短語及從句來擔任。狀語可分為:
(1)描寫性狀語:主要修飾謂詞性成分,有的是描寫動作狀態,有些是限制或描寫人物情態。在法語中,此類副詞一般放在動詞后面。例如:
(3)他 突然 大聲地 哭了起來。
1 2 3 4
Il pleure soudain à haute voix.
1 4 2 3
(4)媽媽 很高興地 說。
1 2 3
Maman parle joyeusement.
1 3 2
“突然”,“大聲地”和“很高興地“就是描寫性狀語。
(2)限制性狀語:主要表示時間、處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數量等。如例句(1)中的“昨天晚上“,例句(2)中的“很”就是表示時間和程度的限制性狀語。
(1)小明 昨天晚上 吃了 一個大蘋果。
1 2 3 4
(Xiaoming a mangé une grande pomme hier soir.)
1 3 4 2
(2)學生們 很 喜歡 他們的年輕的法語老師。
1 2 3 4
(Les étudiants aiment beaucoup leur jeune professeur de fran?觭ais.)
1 3 2 4
在漢語中,助詞“地”是狀語的標志。單音節副詞做狀語,一定不加“地”,有些雙音節副詞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熱/非常地熱”。有些單音節形容詞做狀語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練、大干”。多音節形容詞做狀語時有相當一部分可加可不加,例如“熱烈討論/熱烈地討論,仔細看了半天/仔細地看了半天”。
6 補語
補語是動詞、形容詞后面的補充成分。多用形容詞、數量詞、趨向動詞、介賓結構來擔任,且一定放在動詞后面。根據語義和形式,漢語補語可分為結果補語、趨向補語、程度補語等六大類。我們以結果補語為例簡單了解一下。
漢語多使用形容詞充當謂語動詞的結果補語,來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結果,與中心語有因果關系,在法語中它放在動詞后面。如:
(5)我來早了。(“早”是“來”的結果。)
Je suis arrivé en avance .
(6)她哭〈紅〉了雙眼。(“紅”是“哭”的結果。)
Elle a pleuré qu’elle a les yeux rouges.
(7)我走累了。(“累”是“走”的結果。)
J’ai tant marché que je suis fatigué.
(8)他嗓子喊啞了。(“啞”是“喊”的結果)
Il a tant crié qu’il a perdu la voix .
從上述分析及例句結構來看,法語句子的結構和漢語句子的結構存在很大差別,我們在使用法語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分析句子結構,按照法語的句法特點去組織句子,以避免出現句子成分位置、功能方面的錯誤。當然,漢語句子結構的分析和劃分本身很復雜,但是若我們由易及難地學習,我們終會掌握此類方法。
【參考文獻】
[1]繆錦安.漢語的語義結構和補語形式[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2]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下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篇5
1.讓學生感受人物的個性,理解人性美的內涵。
2.學習運用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等細節凸顯人物的個性。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個性凸顯人物的幾種寫人方法。
教學難點
作文凸顯人物的個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深情地)在高一語文課本中,我最喜歡的是《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篇課文,作者是這樣描寫一位博學的老師的:他走上講臺,打開他的演講稿,眼光向下一掃,然后是他的極其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么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點嘍!”
“先生的講演,到緊張處,便成了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
這樣的描寫,讓我們對梁啟超先生的詼諧風趣,自信博學印象深刻,他為國哭,為國笑的愛國熱情更讓人銘心刻骨。這就是梁啟超先生光輝的人性與獨特的個性的展現。
(出示幻燈片“人性光輝,寫人要凸顯個性”)
(敘述性語氣)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人性光輝,人要凸顯個性”。
(二)他山之石
這節課我們的學習任務是學習寫人。寫人寫什么呢?怎樣才能寫出人物的個性呢?首先讓我們一起欣賞下面這篇文章《親吻爹娘》(節選)。(聽精美朗誦)(幻燈片)
“小三子的淚滴進了俺嘴里,”爹咂咂嘴,回味著說,“咸津津的?!?/p>
娘的淚水像門前的小溪汛期來臨,嘩地流了出來。娘哽咽著,喃喃地念叨:“小三子,俺可憐的小三子?!?/p>
不到半天時間,老朱家的小三子親他爹老臉的故事就傳遍了整個村莊。
秋去冬來,小三子回家過年。春節那幾天,日光飛逝,小三子很快又要離家了。小三子臨走的時候,爹娘把他送到村口。鄰居簇擁著他的爹娘,一起為他送行。人們都想瞧瞧小三子親爹親娘的西洋景兒??墒?,小三子揮手再見了,放開腳步走了,也沒有親親爹娘。突然,人群里響起一個銀鈴般的聲音:三子兄弟,不親親你爹你娘再走?
小三子停下了腳步,慢慢轉過身來。
小三子臉紅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過來。他彎下高大的身軀,半跪著在娘的面前,緊緊抱住佝僂的娘,在娘那被艱難歲月侵蝕得如樹皮般粗糙的臉頰上叭地親了一下。圍觀的鄉親原先預備開懷大笑,可此時卻沒有一個人笑得出來了。幾位大嬸還摸出皺巴巴的手帕,擦拭著眼角悄然涌出的淚花。
老師問:同學們在欣賞完了這篇課文后,你覺得文章哪些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們的理由。
同學A答:小三子臉紅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過來。他彎下高大的身軀,半跪著在娘的面前,緊緊抱住佝僂的娘,在娘那被艱難歲月侵蝕得如樹皮般粗糙的臉頰上“叭”地親了一下。
老師:我也喜歡這個句子,請你們說說這個句子好在哪里?
同學A:“跪”字用得好,娘已衰老傴僂,年輕的小三子身材魁梧,要擁抱親娘只能彎下身子半跪著,小三子的高大與娘的矮小形成了一個對比,同時這個動詞也充分表現出小三子對娘的深情。
同學B:我覺得除了A說的那個”跪”字外,“叭”也很有特點,這個字寫了響亮的聲音,主人公在親吻老母親時是毫無顧忌。從聲音的角度痛快淋漓地表現了小三子對娘的感恩之心,震撼人心。
同學C:這段文字的修辭也很好,“那被艱難歲月侵蝕得如樹皮般粗糙的臉頰”運用比喻,形象地表現小三子的娘在漫長的艱難歲月里飽經風霜,已變得很蒼老了,其形象讓人看了心酸、心動。
同學D:我認為這段文字在人物動作描寫上富有表現力,一系列的動詞“笑”、“扔”、“奔”、“彎”、“跪”、“抱”、“親”把小三子親吻娘的行為寫得一氣呵成,很好地表達了此時小三子對母親的感恩深情。
老師:剛才同學的回答真的是非常精彩,從這么多角度說了喜歡這句話的理由。有動詞的使用,有象聲詞的使用,還有修辭手法,尤其是第二位同學說的那個“叭”字,讓我覺得這位同學真是的是一位很細心的人.下面請同學們看看這句話:“小三子的淚滴進了俺嘴里,”爹咂咂嘴,回味著說,“咸津津的?!边@句話句式上有什么特點?
同學們說:是倒裝句
老師:對,是倒裝,它的原句應是:爹咂咂嘴,回味著:“小三子的淚滴進了俺嘴里,咸津津的?!?/p>
所以我們在描寫一個人物時,語言句式的選用也是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三)寫作方法歸納
寫人三步曲:
第一步:觀察,準確確定人物的基本特征,如:關心集體、樂于助人、奮發向上、自強不息、勇于奉獻、敢于斗爭、正直敬業、樂觀向上、忠厚勤勞、幽默風趣、富有愛心、為人謙和、樸實善良、同情弱者、真誠守信。
第二步:把人物的特點轉化為具體的語言,句子。采用各種細節描寫,如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突出人物的基本特征。
第三步:進行細節描寫時要展開聯想與想象,融入我們學過的各種修辭手法,對人物特征進行渲染。
(四)學以致用
老師提問:接下來請欣賞羅中立的油畫《父親》,你從這幅畫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父親?(幻燈片)(課本上也有這幅圖畫)
明確要點:勤苦,淳樸、善良,歷經磨難,節儉。
老師提問:“父親一臉的淳樸、神情中含著無盡的善良,無數的磨難手指間流過,從那破舊的碗中可以看到他的節儉。”
你覺得這樣的句子有沒有詳細地反映出人物的個性,為什么?
學生C答:看上去流暢,寫了人物的特征,仔細想想,又發現這位父親好抽象,很空洞,很難把人物從畫中請出來。
老師補充:這句描寫的確是看上去流暢,實際上抽象空洞,言而無物,線條化,語言生硬。
老師接著問:那怎樣才能更好地展現父親的特點,請大家拿起手中的筆對這位父親作一個更詳細的描寫。要融入我們的聯想與想象。
同學寫完了,然后接著交流品評。
老師示范:(幻燈片)
老人枯黑,干瘦的臉上布滿了像溝壑,又如車轍似的皺紋,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帶著懇切的目光,象是在緬懷過去,又象是在期待未來,讓我們感受到那牛羊般的善良目光的“通視”。干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封干許久,僅剩一顆門牙的嘴里不知飽嘗過多少的酸、甜、苦、辣,猶如耙犁一般的破傷的大手捧著一個破了又被重新鋦起的粗瓷碗在喝水,細小毛孔里滲出的汗珠不知已滑落多少,稀疏的胡須,還有那象征著悲劇色彩的苦命痣,都無不打上了他艱苦勞動,生活悲慘的的烙印。
結束語
老師(深情地):
生命中,我們會遇見無數的人,同時我們又錯過了無數的人。
篇6
如一位老師在上《慈母情深》時,確立了這樣一個教學目標:“以‘發現母親’為線索展開閱讀,重點品讀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片段,在體會作者表達的同時感悟慈母情深”,應該說這一目標的指向性相當明確,即在體會與學習寫作方法的同時領悟思想感情。接下來的教學中,他讓學生找出了描寫環境的幾個句子,然后讓學生讀一讀。之后問:“這里的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學生們基本上是圍繞著“用環境描寫突出母親工作環境的惡劣與艱辛”來談。接著,老師肯定地說這就是環境描寫的作用。
觀摩完這個教學片段之后,我就開始思考:教學后,學生可能明白了環境描寫是什么,而怎樣進行環境描寫則基本上是毫無意識。這樣一來,日后的寫作中,學生只能模模糊糊地記住環境描寫這一抽象概念,盡管脫口而出,卻很難產生有用的“作文知識”。
諸如此類的“方法教學”大量充斥于語文課堂。這種所謂的方法教學,仍然是以孤立的方式來進行簡單的授受。主要是“貼標簽”,既沒有對方法的實用情境的考察與探究,也沒有對方法效果的考量與把握,更沒有對方法運用的實踐訓練和對運用中的核心知識的闡釋……一切都置身于混沌含糊之中,用傳授“陳述性知識”的方法來教學“程序性知識”,其后果必然是學生的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種“掐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去掉過程,去掉情境,去掉運用”,把教學變成了干巴巴、硬生生的概念堆積。它是“短命”的,必然造成學生“心智的梗塞”。
那么,到底如何進行方法的教學呢?我個人認為,必須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運用這種方法?這種方法適用于什么情境?它的運作程序是什么?尤其要設置情境讓學生來練習這種方法。
筆者曾經觀摩一位上海名師的一節課《埃及金字塔》,其中一個教學片段讓我感觸頗深。
在學習介紹塔“高”的句子“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時,教師問,146米到底多高呀?作者是怎么寫的?學生回答說,作者運用了列數字與作比較的方法。于是老師出示了金字塔與40層摩天大廈的圖片讓學生們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去理解“相當于”是在兩者大致相等的情況下運用。接著,老師出示另一個句子:“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當于金茂大廈的一半不到?!弊寣W生比較兩句話的表達效果。學生們討論之后進行交流。一個學生說,金茂大廈多高,我們不清楚,很含糊。一個學生說,后一句的“一半還不到”,讀起來給人感覺是要說“金字塔矮”。另一個學生說,前一句很具體,讓人讀了一目了然……老師作了小結:選擇恰當而又熟悉的事物作比較,能更好地體現事物的特點。隨后,學習介紹塔“大”的句子。老師設計了一道練習題:“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相當于______。A學校操場的一圈大約是200米。B青浦夏陽湖一圈大約2000米。”學生們討論并交流,大家共同認為要選擇“學校操場”作比較,這樣讀者更熟悉、易懂。
篇7
2013年11月8日,在古都南京,“七彩語文杯”第五屆全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隆重開賽,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2名選手參加了比賽,近7 000名教師觀摩了本屆賽事。
哈爾濱市工農兵小學的王越老師代表黑龍江省參賽,經過兩天半的激烈角逐,王越老師喜獲一等獎、特長獎、優秀教態獎,是南京森林警察學院賽場唯一獲得三個獎項的選手。
從準備到比賽,無論是選手還是各級教研人員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這其中有技藝的日趨精湛,更有思想的日臻成熟。比賽已經塵埃落定了,然而回顧參賽歷程對教師成長意義的思考卻仍在繼續……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
一、導入
師:同學們看圖片,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的插圖??催@個“鵝”字,這種寫法是以前的人所用的,現在已經廢止了。同學們舉起手指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白鵝。
師:畫面中的白鵝是這樣的,那么作者筆下的白鵝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老師想聽到大家朗朗的讀書聲好嗎?開始吧!
二、檢查詞語
師:課文讀好了嗎?那么課文中的這些詞語能讀準嗎?自己讀讀。(開火車朗讀,有錯的糾正。)
(生讀屏幕上出現的詞語。)
(頭頸 倘若 脾氣 供養不周 一絲不茍 引吭大叫 狂吠 厲聲呵斥 厲聲叫囂 厲聲叫罵 )
師: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能不能讀好。
(生讀詞語……)
師:還不錯。再看這組句子(第二屏)看這些描紅的詞語有什么特點?
生:這些詞語都有“厲聲”兩字。
生:這些詞語都是描寫鵝的叫聲的詞語。
師:沒錯,這些詞語都是描寫鵝叫聲的,但是它們之間還是有細微的差別。老師來說詞語的意思,大家看看這是哪個詞語的意思呢?
師:用嚴厲的聲音大聲地罵人,這是什么詞語的意思?
生:厲聲叫罵。
師:用嚴厲的聲音大聲地斥責,這是――
生:厲聲呵斥。
師:用嚴厲的聲音大喊大叫――
生:厲聲叫囂。
師:理解了詞語的意思,我們再回到句子中去讀一讀,讀出你的體會。
生:鵝的叫聲,音調嚴肅鄭重,似厲聲呵斥。
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于狗的狂吠。
鵝老爺偶然早歸,伸頸去咬狗,并且厲聲叫罵,狗立刻逃往籬邊,蹲著靜候……
(又一生讀。)
師:放到這些句子中,你還能用準這些詞嗎?(屏幕出示學習單。)大家打開學習單,讀一讀句子,填寫一下這幾個詞語。這個厲字是本課既要認也要會寫的字,書寫的時候注意(邊說邊板):這個廠字框是半包圍的字,書寫時要注意,橫要短一些,撇要舒展,我們在學習單上來寫,橫短撇展成梯形,里邊一個“萬”字。
(生嘗試填寫。)
師:我們來讀一讀,注意要讀出詞語的語氣。
生:飯罐空了。聽,鵝又在叫了,仿佛是在( )人們供養不周。
師:你讀出了這個詞語的意思,真棒!第二句誰來讀讀?
生:瞧,院里來了陌生人,白鵝( ),比狗還要厲害。
師: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兇惡的大白鵝。第三句誰來讀讀?
生:看,狗在偷吃鵝老爺的飯了,鵝老爺伸長頸子,( )著,將它趕跑。
師:鵝老爺可不是好惹的。
師:詞語理解了,再讀這3句話,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白鵝呢?
生:“鵝的叫聲,音調嚴肅鄭重,似厲聲呵斥。凡有生客進來……”
師:你看到了怎樣的白鵝?
生:我看到了一只特別霸道的鵝。
師:我也有同感。
生:我看到了一只兇巴巴的鵝。
師:這個詞用得很準確,老師把它寫到黑板上。(板書:兇。)
三、默讀課文,領會要旨
師:不但我們有這樣的感受,豐子愷先生也有相似的感受,默讀課文,仔細想一想課文集中體現了白鵝的什么特點?你從哪句話讀到的?
生:高傲。
師:哪個句子?
生: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師:課文中哪些段落體現了白鵝的高傲呢?
生:第一自然段體現出來了。
生:第三自然段也有。
師:還有嗎?
生:第四、五自然段都能體現出來。
師:像這樣統領全篇的句子就是這篇文章的――
生:中心句。
師:剛才我們就是采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找到了文章的中心句,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讀書方法。在以后的閱讀中大家也可以嘗試運用。
師:剛才我們已經從鵝的叫聲中領略到了鵝的高傲,按照作者的思路我們再來看看描寫鵝的步態這部分。哪位同學愿意讀一讀呀?
生:“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
師:稍等,見過凈角出場嗎?凈角是京劇中的一類人物,今天我就為大家帶來了一個片段,你仔細看看凈角是怎么走路的。
生:我覺得凈角走路搖搖晃晃的。
生:凈角走路一步三晃。
生:他邁步子四平八穩,不慌不忙的,好像沒有什么著急的事。
師:我們再看看鵝是怎么走路的?(出示鵝走路的文字。)你能帶著看視頻的感受讀好這句話嗎?
生: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
師:讀得棒極了,真是不著急不著慌的。
師:老師和大家合作一次怎么樣?我來讀鴨子走路的部分,誰來讀讀鵝走路的部分?我們來看看它們之間的差別。
師:鴨的步調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生: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
師:感受到差別了嗎?那我們換過來我讀鵝的句子,誰愿意來讀讀鴨的句子(指一生)?
生:鴨的步調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師: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
師:這個家伙簡直是――不可一世。大家說對嗎?
生:對。
師:這一段還有描寫鵝的句子呢,誰再來讀讀?
生:“它常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也毫不相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p>
師:同學們瞧瞧這個家伙,多么的無理?。∽x好這幾個關鍵詞就能凸顯白鵝的特點來。
(重點詞變紅。)
傲然 毫不相讓 有時 竟
師:誰愿意再試試?
(生再讀。)
師:多么有趣的文字啊,我們來再現一下這個情景。我找個同學來和我合作一下。
“一同學向我走來,不讓,還要追我,請一個同學來讀這句話,我們表演?!?/p>
(師讀文,生表演。)
師:像嗎?
師:這次我找兩個同學來演一演。
(學生表演,師來讀。)
師:你覺得這只鵝怎樣?
生:無理。
生:蠻橫。
師:寫一個“蠻”字到黑板上。
師:大家看,這樣一只兇鵝,蠻鵝,好像是一個反面角色,可是我們卻發覺我們并不討厭它,反而還有點――
生(回答):喜歡它。
師:這是多么有趣啊,作者就是用這種幽默的語言突出白鵝的特點,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的,我們再來好好讀一讀,我們要把這樣生動的語言積累下來。大家試試看,能不能背下來。
(出示背誦部分。)
鵝的步調從容,( ),頗像
( )。它常( ),看見人走來
( );有時( ),竟( )。
(一生嘗試著背誦,稍有磕磕絆絆,但還是背誦下來了。)
師:還有誰愿意試試?
(生流暢背誦。)
師:這些提示性的詞語也去掉了,你還會背誦嗎?
(生有聲有色地背誦。)
四、總結本課學習內容
師(總結):大家看,這只兇鵝是那么的可愛,這只蠻鵝是那么的有趣,它還是只呆鵝,還很好玩兒呢!今天我們就不能在課堂上學習了,大家下課以后可以用我們今天學習的方法和班主任老師一起學習一下,下課!
《白鵝》學習單
一、讀一讀,將下列詞語填寫在句中的( )里。
厲聲呵斥 厲聲叫囂 厲聲叫罵
1. 飯罐空了。聽,鵝又在叫了,仿佛是在__________人們供養不周。
2.瞧,院里來了陌生人,白鵝_______________,比狗還要厲害。
3.看,狗在偷吃鵝老爺的飯了,鵝老爺伸長頸子,________著,將它趕跑。
二、借助提示,背誦下面描寫白鵝的語句,特別喜歡的同學還可以寫一寫。
鵝的_________,_________的,
頗像_________。
它常_________,
看見_________;
篇8
【關鍵詞】語文教學聽課評課
本學期我校開展了同案異教活動,我們三年級組教授的是《花鐘》一課。現就聽課中的一些值得鑒賞的點滴與大家分享:
在《花鐘》一文的教學中,我們看到,從這一課時的整體上看,本文的結構層次為“歸納現象――解釋原因――實際應用”, 梁紅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閱讀期待,從最有趣的段落――什么是花鐘(即最后一自然段)學起,打破了順序式的教學模式,并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了取舍,突出了重點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學。
梁紅老師設計了四大環節:①閱讀質疑;②合作質疑;③變式質疑;④應用質疑。上述這些教學環節,既有前后關聯,又有層次推進。
學生的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動力,興趣得到激發,教學效果將會得到提高。在教學中,梁紅老師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導入階段,采用多媒體操作帶領學生走進花的世界,有了具體、鮮明的形象,能給學生真切、直觀、具體形象的感覺。運用多媒體操作,美麗的花卉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審美中,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感悟朗讀是課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梁紅老師在教學中突出了重點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在品讀這段課文時,先讓學生了解這一段內容。找一找有幾種不同的花再重點指導朗讀課文中描寫的花的句子,感受花的美麗,并通過讓學生挑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讀一讀,說出理由,通過句子與句子之間的比較,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意境,用詞的準確,進行生生之間的賞析性評價,進而加深對內容理解。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式,更是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描寫方法,讓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
李莉老師執教的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制作了有趣的花鐘。課文中描寫花開了的語言特別生動。同樣是寫“花開了”,課文里卻用了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方式:例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綻開了笑臉,從夢中醒來,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蘇醒,舒展開自己的花瓣等,用詞十分優美。下面我就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1.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大難點。在這堂課上,李莉老師帶領著學生一起找找每段重點句子,用上“把每一段的內容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一句總結,把方法教給了學生,真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本文的結構層次為“歸納現象――解釋原因――實際應用”, 李莉老師也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閱讀期待,從最有趣的段落――什么是花鐘(即最后一節)學起,打破了順序式的教學模式,并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了取舍,突出了重點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學。
3.李莉老師一開始出示:用“開花了”替代所有表示開花語句的具體表達方法,學生馬上感覺到了這樣的表達既重復又死板。這時,教師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表示開花的詞,再讀相應的句子。這一讀,感覺就來了,再也用不著多說什么。從“開花了”到“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綻開了笑臉”“從睡夢中醒來”等,學生經歷了一次美文欣賞之旅。又如對時間的品味,這段文字在時間的表達上非常準確,在時間的運用上非常精當,不但在寫時間時用上“左右”,而且有時把表示時間的詞放在前面,如“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庇袝r把表示時間的詞放在中間,如“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崩蠋熢趯W生一次次的朗讀中引導學生發現語言這些特點,揣摩、品味、積累。
徐翠玲老師的課以漂亮的花導入,讓人賞心悅目,引入美的情境之中,在品讀寫花鐘的那一段文字最為精彩,這一段文字描寫了不同的花在不同時間開放時的情景,描寫花的開放,有的用擬人手法,有的用直敘手法,意思都一樣,而表達形式不一樣,而徐翠玲老師關注這種表達形式,引導孩子去觀察、品味,這種關注傳遞出來的是一種語文韻味,一種語文意境。又如對時間的品味,這段文字在時間的表達上非常準確,在時間的運用上非常精當,不但在寫時間時用上“左右”,而且有時把表示時間的詞放在前面,如“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庇袝r把表示時間的詞放在中間,如“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崩蠋熢趯W生一次次的朗讀中引導學生發現語言這些特點,揣摩、品味、積累。最后小練筆又是寫這三種花,填補書上列舉花的時間上的空白,讓人恍然大悟,而在寫話時徐翠玲老師提醒學生運用詞語盤點中的詞語。徐翠玲老師抓住了這段文字的語言特點,引導學生反復審視、掂量、咀嚼、玩味,達到積累并運用語言,濃濃的語文味洋溢在課堂中。
聽了王文嬌老師執教的《花鐘》,真所謂是課如其人,王文嬌老師是一個非有教育激情的人,說起話來是眉飛色舞,她執教的課也是這種風格,孩子們在她具有磁性的語言中,在愉悅的環境中完成了本堂課的學習。
王文嬌老師的課有好多值得我們鑒賞的地方:
1.教態大方、自然、得體,很具有親和力,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不會感到有壓力,所以能夠暢所欲言。
2.對字詞的教學非常到位,學生能在課堂上扎扎實實地進行字詞的掌握,這個環節把握得非常好。
篇9
“朋友們,今天我要對你們說,盡管眼下我是小學生,但依然懷有一個夢。這個夢深深根植于我所站立的三尺講臺之上。
“我夢想有一天,我會主宰這星光舞臺,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個事實不言而喻:好孩子就要當教師。”
迪迪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真有老師的架勢!
“迪迪,你這是要干嗎?你要成為超級巨星?就在我們小小的教室里?”六年級的見風不顧自己時光穿梭的勞頓,跑來五年級上課的第一天,就看到燦斯尼教授消失了,站在講臺上的是—— 迪迪!
“嚴肅點兒,嚴肅點兒!燦教授生病了,讓我迪迪代替他!”迪迪把眼鏡使勁往鼻梁上推??墒菭N教授的眼鏡又豈是小迪迪能承受的?眼鏡像調皮的孩子坐滑梯一樣,“哧溜”一下滑落在講臺上。
“哈哈哈,迪迪!你真的以為當老師那么容易嗎?那我可要考考你!先給我一些描述教師的詞語吧!”
描寫老師的詞語
和藹可親 一絲不茍 默默無聞 孜孜不倦 兢兢業業
真才實學 侃侃而談 潤物無聲 桃李天下 文質彬彬
深思熟慮 和顏悅色 廢寢忘食 德高望重 為人師表
鞠躬盡瘁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良師益友 言傳身教
見風:行呀迪迪,這個難不住你,那么你再給我找些有特色的、描寫老師的句子吧!
迪迪:小Case!看我的迪迪追星本—— 哦不,是迪迪“追師本”。這些都是我的偶像??!
描寫老師的句子
1. 石老師笑嘻嘻地對我們說:“蚊子總部打來電話,抗議我們消滅了那一個連的蚊子。”(激勵高手)
2. “我姓包,書包的包,我以老師的身份出現,卻是你們的好朋友,希望我們能夠成為忘年交!”呵,這段開場白很簡短,卻是那么真摯,語言中又不乏幽默,讓我一下子喜歡上了這位新老師。(矛盾大王)
見風:迪迪,我知道了,你喜歡幽默機智的老師。
迪迪:語言是一門藝術,能掌握這門藝術的才是合格的老師。要抓住老師的特點,平時多積累他們的語言,你也會成為迪迪!
見風:迪迪,我怎么看都覺得你是在說相聲!
描寫老師的段落
他50多歲了,戴著一副高度近視眼鏡。他戰戰兢兢取下眼鏡,用衣服的下擺隨手擦了擦鏡片。“嗯……”他剛要講話,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腳亂地在盤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在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這才放心地又“嗯嗯”兩聲,站直身子,用特別響亮的聲音說:“現在開始看老師做實驗!”
迪迪:喂,見風,別拿迪迪不當老師!上課搞小動作,不認真聽講!去寫10篇作文來!
篇10
關鍵詞: 習作欣賞 欣賞范圍 欣賞方式
缺少表達欲望是造成學生作文“老大難”問題的原因之一。很多老師認為小學生的習作水平僅停留在文從字順的程度上,實在不值得欣賞,在作文講評過程中,不能從欣賞角度表揚學生的習作優點。學生在自己層面上認真思考后“創作”,被教師當做一份平常的練習甚至無謂的涂鴉,學生不能從自己的作文中體驗到自豪感和幸福感,表達欲望漸漸消失殆盡,從而滋生不想寫的情緒。如何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我認為習作講評時對學生習作有針對性地欣賞和表揚不失為一種很有效的辦法。
一、欣賞范圍要廣
學生由于年齡和學識原因,習作水平相對于老師來說普遍較低,因此老師從讀者角度看學生習作并沒有太多值得欣賞的地方,這個時候老師要從教師職業角度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客觀評價學生的習作,要站在學生的高度考量學生的作文,對學生精心創作的作文,應該不吝表揚,讓學生不再懼怕作文。
習作初期,學生整篇出彩的也許不多,但為了更好地鼓勵學生,可以化整為零,引導學生欣賞習作的某一部分,如開頭、結尾、中間一小段的精彩描寫等。在講評五年級下冊《習作二》時,我發現班里只有5名同學的開頭不是來自例文,其余大部分開頭都是“今天上午,老師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下午要舉行拔河比賽,教室里立刻沸騰起來”。作文欣賞課伊始,我就帶領學生欣賞自寫的開頭,雖然有個別還不是很好,但是我不失時機地表揚他們的創新精神,明確表達我對他們創新勇氣的欣賞。這樣一來二去,學生習作的創新精神就會有所改進。
對于習作學困生,也許其習作中連一整段精彩的文字都找不出來,這樣的學生更需要成功的體驗,更需要得到讀者的激勵。我們可以從其習作中選擇寫的好句群、句子甚至詞語、標點,這些散碎的東西給教師欣賞提供了廣闊空間。我們在習作講評時要注意帶領學生欣賞用詞精確、構段新穎或修辭精準的句子,如“妹妹很潑辣,誰要碰著她點兒,不管有意無意,她都得叮當二五和干一架”中的“叮當二五”,詞語的生動和活潑就值得表揚。除此之外,還要引導學生關注能表達學生真情實感的句子,如“針尖猛地刺進肉中,像被什么蟲子咬了一下,阿姨慢慢推動藥水,疼痛隨藥水流動開來,從針眼下開始,慢慢向上,蜿蜒像一條小小的溪流……”如此賞析不僅能增強學生習作信心,激發學生習作興趣,還能讓學生明白遣詞造句的妙處,從而提高習作水平。
二、欣賞點評要有針對性
對于學生習作的欣賞要發自內心,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甚至榮耀,如果僅是廉價的、無根據的表揚,學生無法知道自己的習作真正好在什么地方,別的學生不能從中得到借鑒,那么老師的賞識教育就失去了意義。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賞析的時候,老師要能指出學生習作的出彩點,點評要準確、到位。如果僅在課堂上出示幾組句子,針對開頭、結尾進行簡單總結,大而化之用“用詞準確”、“語言簡潔”、“描寫生動”進行評價,這樣的欣賞點評因為不到位而顯得空洞無力。一位老師在欣賞“那天,陽光明媚,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行行青翠欲滴的垂柳,樹上時時傳來幾聲鳥鳴;碧綠的河水清澈見底,幾尾游魚不時擊打出幾輪漣漪……”的時候,用極具煽情的語調贊揚短短幾十個字的描寫,“青翠欲滴”、“清澈見底”用詞準確,有動態描寫,有靜態描寫,有顏色描寫,還有聲音描寫,很具特色,讓學生明白環境描寫應該多角度進行才更生動具體。
老師對學生習作的欣賞點評要站在學生高度,運用一定技巧把一些深刻的道理講解得淺顯易懂,可以適當使用夸張、幽默的口吻贊揚學生習作的亮點,增強學生的成就感,牢牢掌握寫作知識,當年于永正老師那句“此文有老舍之風”的評價就是典型例子。
三、欣賞方式要多樣化
在習作欣賞的時候,老師可以不局限于朗誦的辦法出示精彩句段,還可以使用課件的方式出示,這樣可以借助線條、符號等標注方式,讓學生對精彩的地方一目了然。如學生習作:“媽媽拿起筷子,輕輕夾起一塊冒著熱氣的雞肉,另一只手小心地在下面接著,小心翼翼跟隨著筷子,送到我的嘴前,精瘦手腕上的青筋顯得更突出,我的淚“刷”得就流出來了……”我采用顏色標注、畫線標注、加點標注等方式標明習作中不同類型的精彩部分,學生就可以直觀了解文章的妙處了。
在欣賞《馬陵山游記》構思的時候,我采用文圖結合的方式,把“二龍潭”、“仙人湖”、“祈福山”等景點描寫用餅圖出示,最終圍繞“馬陵山真美啊”這一中心點,形成一個大圓形。這一直觀性欣賞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選材圍繞中心的重要性。
“后作文時代”方興未艾,后作文教學的“有的放矢”得到了很多教育專家的認同,如何在“后作文時代”里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欣賞性講評有著很大的發揮空間,作文老師要抓住講評課上的欣賞利器,用欣賞眼光從教育者角度賞析學生的文章,用心體會學生用幼小的心靈創作的作品”,發現其中亮點,順勢指導,不吝自己的贊賞,從而激發他們的習作興趣,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