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真情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03:37: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間真情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人間真情的作文

篇1

那是一個深秋的傍晚,風卷著落葉,太陽睡意朦朧,一棵枯黃的老樹,生命垂危,在生死的邊緣上掙扎。一陣寒意襲來,我不禁打了個冷顫,加快了回家的腳步。驀然,我看見在這棵枯黃的老樹下,有一只邊緣殘缺的碗,我的眼睛順著碗的方向慢慢向前移動,發現了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蓬松的頭發披散在身上,黑黢黢的臉上,有一雙暗淡無神的眼睛。在老人的懷里,有一個蓬頭污面的小孩,被老人用他那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裹著,小孩瞪著水汪汪的大眼睛,四處?望。寒風襲來,小孩不停的打著冷顫,老人憐惜地將頭俯下,拽了拽衣服,蜷了蜷身子,把孩子抱得更緊了。

早晨,慢慢品味著媽媽為我準備的早餐,感受著這人間的美味,又想起了前一天的一幕,我迅速放下碗筷,拿起我的早點,奪門而出。

深秋的早晨,天氣有些清冷,馬路上行人稀少。在那棵落葉凋零的老樹下,孩子緊緊依偎在老人的身旁,我快速跑過去,把我的早點遞給了老人,老人暗淡的眼神立刻閃過一絲亮光,轉手把熱乎乎的早點給了孩子。孩子用貪婪的目光盯著早點,然后,又看了看老人,毫不猶豫地把早點推給了老人,老人又給了孩子,這一老一少就這樣謙讓著……。我被眼前這個骨瘦如柴、頭發花白、面容憔悴的老人以及孩子的舉動感動了,這個幼小的心靈被痛苦無情的蹂躪著,她卻懂得謙讓。

以后的幾個星期,我再也沒有見到她們的蹤影,天氣越來越冷,我始終牽掛著這一老一少,每每經過那棵老樹,都不由自主的放慢腳步。這天,我經過老樹時,聽到兩位衣著華麗的婦人的談話:“哎,那兩個乞丐,老的死了,小孩去了福利院??蓱z的老人,如果沒有那個小孩拖累,老人不會死的。那個小孩是個被遺棄的殘疾兒,為了這個孩子,老人把命都搭上了?!?/p>

篇2

那是5.12大地震后的第一個星期日。那天,我漫步在醫院門口的街頭。路過一個捐款點時,我捏了捏手中的20元錢,準備全捐了,但一想,這可是我的早餐錢,民以食為天,何況前幾天我已經捐過。此時的我,正努力說服自己,與此同時,我的身邊出現了一位老乞丐,他穿著一件十分破爛的衣服,臉上早已被灰塵所染,只能依稀看清楚他的輪廓,他的手十分粗糙,且布滿老繭。與我的手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同時,他身上所散開的氣味,使我極力的想避開他,他好像有所察覺,沖我笑笑,好像并不在意。只見他走到捐款箱旁,對工作人員問道:“我可以捐錢嗎?”那工作人員輕蔑的笑了笑,十分不在意,但限于工作原因,還是沖他說:“可以”。當聽完這句話時,他小心翼翼的從破舊的荷包中拿出一疊疊零散紙幣,有一元的,五角的,一角的和許多枚硬幣。他把錢全部放在桌子上,用手將原本皺巴巴的錢捋整齊,又用桌子上的一張衛生紙將臟兮兮的硬幣擦干凈,然后對那位工作人員說:“一共50元整,我全部都捐了。”說著,便把錢遞了過去,那工作人員數了數,把錢投進了捐款箱當他看見錢入捐款箱時,開心的笑了。隨后,他又開始自言自語,好像在說,我終于可以為社會做貢獻了。突然,他一個轉身,與我的目光相對,透過他的眼睛,我解讀到了我的自私并參雜了幾分責問。

望著他漸漸遠去的背影,我迎著風,毅然將錢投入了籌款箱中。

人間處處有真情,那位老乞丐的背影將永遠停留在我的老海之中。我想,世界上多了像老乞丐這樣的人,中國人民將更加團結,中國將更加強大。像汶川地震,臺灣海嘯一樣的災難將永遠難不到偉大的中國人民。

恩施市小渡船中學八年級二班 譚懷禹

相關閱讀:

篇3

一、閱讀經典,獲得情感積淀

朱自清對父親背影的刻畫,表現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思念之情。余光中那一寸見方的郵票承載了自己的依戀,那一灣淺淺的海峽,竟成了一道古老民族的深深傷痕。史鐵生秋天對母親深切的懷念,無不體現對母親無盡的愛和“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悔恨。通過廣泛而豐富的閱讀不斷充實學生的內心世界,他們的內心世界就會變得無比強大而寬厚,變得睿智而有情致。堅韌強大,就能正確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困苦;善良敏銳,才能煥發出人性的光芒,去尋求生活中的最觸動人心的素材,寫出最溫暖人心的文字。

二、常懷感恩,抒寫家庭親情

“文章不是無情物,萬般佳作惟情真?!蔽覀円朴谶x取有豐富內涵,能感動人的細小材料,以小見大,在平淡中見真情,于細微處見精神。父愛似山,母愛如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引導學生懷感恩之心去寫父親勤奮、奉獻、感動、愧疚、傷感;去寫母親的日夜操勞,對孩子的疼愛有佳,還可寫母親皺紋和白發。這些都在學生眼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但他們容易“淡忘”,所以教師要因勢利導,讓他們觸景生情,打開記憶的閘門,以感恩的心去刻畫那些難忘的鏡頭,這樣從家庭的親人寫起,從親情寫起,有利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字。

三、熱情投入,捕捉人間真情

托爾斯泰說過,優秀的作家都是蘸著自己的血肉寫出來的,真誠的文章是從作者的心里流出來的,而不是硬擠出來的。只有真正動了情,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東西。世間本充滿溫情,引導學生要滿腔熱情地去觀察生活,留意身邊的人和事,特別是那些看似平凡卻能深深觸動人心靈的小事,以敏銳的眼光抓住瞬間的感受,保持心靈的感應和感情的交流,記錄下最深的感受:如果自己不小心冒犯了別人,對方一笑了之,那么感激就會像幽幽的花香在四周彌漫;如果在回家的路途,遇到突然襲來的風雨,同學將雨傘移到自己的頭頂,自己就會綻出感激的微笑;公交車上,自己給老人小孩讓座,他們的那聲“謝謝”和流露出的那份感激,會有一絲幸福感掠過自己的心田;大街上,看到幼小的孩子將垃圾、果皮丟進垃圾箱,自己會投去驚羨的目光。只要將這些小事流露于筆端,用這些洋溢著真善美的文字去歌頌世間的人性美,就會讓人倍感世間的溫暖和真情。這樣便抒寫出自己心靈的感受,顯得真實,讓人可信,能引起人的共鳴;把情感的最深處表達出來,不僅要獲得理解,而且要引起深度的理解。這才是心靈的作文,是文字的陽光。

四、積極倡導,感受世間大愛

“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對美的追求和向往,獲取寫作的靈感,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會。”大愛體現了人自身的價值、前途,命運的自覺關愛和無私奉獻,它讓人突破了人自身的自私和狹隘。教育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放眼世界,去關注戰亂中的老人、地震中的孤兒,去關注旱災中饑渴的雙眼。利用課前幾分鐘,讓學生聆聽:二十年如一日,將拐杖變成翅膀,給多難的家庭點亮生命燭光的朱幫月;用雙肩挑起孩子沉甸甸的夢想,在春天播下希望種子的心靈歌手李心;用真愛詮釋了水濃于血,善良超過親情的母親阿力帕.阿力馬紅。后來他們自覺走進社會福利院、孤兒院,自愿為患白血病的孩子捐上幾元錢,這樣就會讓學生獲得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情感,博大的愛心,心靈得到陶冶和凈化,他們就會自然去謳歌社會。真情實感可以使學生感動,感動的過程是心靈凈化的過程。如果學生經常處于感動之中,就能使真善美的種子在他們的心田發芽、開花、結果。

五、走近自然,感受生活中的“多情”

“洞明世事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總之要想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就離不開觀察和體驗。組織學生利用節假日到森林去,到田野去,到河邊去,引導他們看到林中的古樹,就會想到一種不屈的精神;看到田中的禾苗,就會想到農民伯伯豐收的喜悅;看到河中的魚蝦,就會想到自由快樂的生活;看到鳥兒飛向藍天,就會想到奮發向上;看到落葉飄零,就會想到無私奉獻。這樣就不會只像古人:望天上云卷云舒,閑看庭前花開花落。而會更深刻地領會“烏鴉反哺”的愛子深情,老鷹忍痛換羽獲得新生的可嘆。他們就會覺得有時自己就是春天的甘露,去滋潤干渴的土地;是一只小小鳥,飛過高山、大海、城市、河流,去察看受傷的地球?!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義溢于海?!倍嘟嵌榷鄠让娴芈撓耄畹膬群瓡S富,寫作的內容會更廣泛。讓學生融入自由、開放、寬松的寫作氛圍之中,才能夠指導學生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作文教學中讓學生用一雙“多情”的眼睛去體會親情的可貴,去尋覓人性的美好和世間的溫情,去謳歌人間的大愛,去領略自然的“多情”。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多彩的世界,一雙眼能夠嵌進一個多彩的世界,讓學生擁有“多情”的眼睛,他們的眼中就會出現:別人沒看到的,他看到了;別人看到了沒想到,他看到了,想到了;別人看到了沒寫到,他看到想到寫到了。這樣在他們的眼中,世界更豐富多彩,生命更美好,筆下就有更新更美的文字?!罢埥o我一雙‘多情’的眼睛,讓我去尋找生活中的素材?!边@是一位學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真實想法。這也反映出了當前初中作文教學中的現狀:大多數學生要么無話可寫,要么生編硬造,硬寫出“虛情”,要么無病,編出“矯情”,缺少真情實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闭^言為心聲,文章應該是作者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因而有必要給學生一雙“多情”的眼睛,讓他們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熱愛生活,用真情去描繪生活。

一、閱讀經典,獲得情感積淀

朱自清對父親背影的刻畫,表現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思念之情。余光中那一寸見方的郵票承載了自己的依戀,那一灣淺淺的海峽,竟成了一道古老民族的深深傷痕。史鐵生秋天對母親深切的懷念,無不體現對母親無盡的愛和“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悔恨。通過廣泛而豐富的閱讀不斷充實學生的內心世界,他們的內心世界就會變得無比強大而寬厚,變得睿智而有情致。堅韌強大,就能正確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困苦;善良敏銳,才能煥發出人性的光芒,去尋求生活中的最觸動人心的素材,寫出最溫暖人心的文字。

二、常懷感恩,抒寫家庭親情

“文章不是無情物,萬般佳作惟情真。”我們要善于選取有豐富內涵,能感動人的細小材料,以小見大,在平淡中見真情,于細微處見精神。父愛似山,母愛如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引導學生懷感恩之心去寫父親勤奮、奉獻、感動、愧疚、傷感;去寫母親的日夜操勞,對孩子的疼愛有佳,還可寫母親皺紋和白發。這些都在學生眼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但他們容易“淡忘”,所以教師要因勢利導,讓他們觸景生情,打開記憶的閘門,以感恩的心去刻畫那些難忘的鏡頭,這樣從家庭的親人寫起,從親情寫起,有利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字。

三、熱情投入,捕捉人間真情

托爾斯泰說過,優秀的作家都是蘸著自己的血肉寫出來的,真誠的文章是從作者的心里流出來的,而不是硬擠出來的。只有真正動了情,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東西。世間本充滿溫情,引導學生要滿腔熱情地去觀察生活,留意身邊的人和事,特別是那些看似平凡卻能深深觸動人心靈的小事,以敏銳的眼光抓住瞬間的感受,保持心靈的感應和感情的交流,記錄下最深的感受:如果自己不小心冒犯了別人,對方一笑了之,那么感激就會像幽幽的花香在四周彌漫;如果在回家的路途,遇到突然襲來的風雨,同學將雨傘移到自己的頭頂,自己就會綻出感激的微笑;公交車上,自己給老人小孩讓座,他們的那聲“謝謝”和流露出的那份感激,會有一絲幸福感掠過自己的心田;大街上,看到幼小的孩子將垃圾、果皮丟進垃圾箱,自己會投去驚羨的目光。只要將這些小事流露于筆端,用這些洋溢著真善美的文字去歌頌世間的人性美,就會讓人倍感世間的溫暖和真情。這樣便抒寫出自己心靈的感受,顯得真實,讓人可信,能引起人的共鳴;把情感的最深處表達出來,不僅要獲得理解,而且要引起深度的理解。這才是心靈的作文,是文字的陽光。

四、積極倡導,感受世間大愛

“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對美的追求和向往,獲取寫作的靈感,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會。”大愛體現了人自身的價值、前途,命運的自覺關愛和無私奉獻,它讓人突破了人自身的自私和狹隘。教育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放眼世界,去關注戰亂中的老人、地震中的孤兒,去關注旱災中饑渴的雙眼。利用課前幾分鐘,讓學生聆聽:二十年如一日,將拐杖變成翅膀,給多難的家庭點亮生命燭光的朱幫月;用雙肩挑起孩子沉甸甸的夢想,在春天播下希望種子的心靈歌手李心;用真愛詮釋了水濃于血,善良超過親情的母親阿力帕.阿力馬紅。后來他們自覺走進社會福利院、孤兒院,自愿為患白血病的孩子捐上幾元錢,這樣就會讓學生獲得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情感,博大的愛心,心靈得到陶冶和凈化,他們就會自然去謳歌社會。真情實感可以使學生感動,感動的過程是心靈凈化的過程。如果學生經常處于感動之中,就能使真善美的種子在他們的心田發芽、開花、結果。

五、走近自然,感受生活中的“多情”

篇4

一、引導學生在平庸中發現有價值的東西。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走入了誤區,似乎只有用大事、要事、趣事和秘事,作文才能登上大雅之堂,而忽略了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平庸材料作文。中學生絕大多數生活經歷平平,大事要事之類的生活素材總會有限,翻來覆去,總寫那么幾件必然會乏味,學生一旦陷入“沒啥可寫”困境,就很容易滋生厭煩作文的心理,這是得不償失的。如果我們一開始就重視培養學生學會運用平庸材料作文,情況就會大不一樣。首先,在平庸中發現有價值的東西,可訓練學生養成“發現”的習慣。要知道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只有發現了問題,才會去思考問題。其次,平庸可以化為神奇。這不僅在理論上是可通的,在實踐中也是可行的。在文學世界里,化平庸為神奇的范例俯拾皆是。如朱自清筆下的《背影》,一個臃腫笨拙的背影,因為一個簡單而又平常的買橘子的舉動,折射出偉大的父愛,已演繹了接近一個世紀的佳話。

平庸的事情需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校園里有許多關心我們,愛護我們的師長,有許多朝夕相處的同學、朋友,他們的存在似乎是天經地義沒有變化的,可只要用敏銳的眼光去觀察,我們就會發現每天的新氣象、新故事。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形形的人,如果我們能對這些習以為常的人和事做出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便可以于熟悉的事物中觀察出新意??蓪W生大多對這些平庸人事視而不見,原因多種多樣,或對生活無動于衷,或只見大事忽略小事,或只重正面、美好的,卻對包蘊深意或情趣的“丑人”“錯事”不屑于顧,等等。比如偷竊東西來幫助有困難的同學,為兒女讀書屈節求人,表面上是丑事,其實蘊含著有價值的東西。我曾經引導學生去寫一位幾乎每天都可以見到的老婆婆,她為了生計在校園里撿垃圾。我告訴學生這樣一個平庸的老人,你大可不必堆砌語藻去美麗描摹,一句一句吧,寫出人間“丑”卻真實的一面。一位八年級的學生這樣寫道:

……她邋遢枯槁的讓人不敢接近,瘦小凌亂的一陣風可以吹倒,可她不搶不爭不亂扔。有一次她拿著手上的饅頭笑瞇瞇地,咧著嘴去感謝一個剛扔給她瓶子的小朋友,也許是被她那黑黢黢的臟爪子嚇倒了,小孩子嗖地一下跑得老遠……她含辛茹苦撫養長大的兒女呢?怎么能讓這樣一顆善良孤苦的心四處流浪?……

讀罷、念罷,竟然全班鴉雀無聲,我也不禁為這為學生的深刻感悟而拍手稱快。是啊,天涯何處無芳草,只要用心去感悟平庸,用真情來融鑄文字,一位貧困潦倒的老婆婆身上也會閃爍出人性的光輝,也會折射出社會倫理。

二、扣動那根待撥的情弦。

只有撥動學生心弦,扣動那根沉寂在心的情弦,才能讓學生寫好作文。文從字順,中規中矩,講究篇法,沒有個性的作文已讓人產生了視覺疲勞。終其原因,我覺得應該是沒有把學生心底深處微顫的那根情弦扣動起來,所以流淌在心間的那份真情翻不起一點浪花,作文自然如一潭死水,沒有特色。學生只有有了表達獨特想法的愿望,才會產生豐富多彩的思想和感情。例如,我在指導學生寫“感謝母親”話題作文時,為了避免落入俗套,我先利用錄音機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綠葉對根的情意》《天之大》,在毛阿敏飽含深情的演唱里,我們一起感受偌大的世界,母愛是最無私的感情,它宛如春天的甘霖灑在心頭甜甜的、酸酸的,并且還出示了親情關愛的一個個感人鏡頭,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自然引起相關的生活回憶,心頭對母親的那份感激之情就會涌向筆端,作文里就會多了許多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的深情刻畫。情到深處自然濃!一個男生別出心裁,追憶心愛的媽媽年輕時的美麗模樣,竟然采用戀人般的口吻,讀來令人心醉!為此這個富有男子漢氣息的才子贏得了少男少女們的齊聲喝彩。又如在指導七年級學生寫“我心目中的黃河”的作文時,我也是頗費心思。因為地域差異,我們這兒的學生對黃河的了解遠不及長江,所以得通過學生老師收集的大量資料圖片來喚起他們心中的熱愛、憤怒、和惋惜之情,激起他們對黃河的憧憬和祝愿。這樣下筆才會順暢,即使寫不出深意,我想融入作文的真情實感總比那些空話、套話要強。

三、情感抒發需有載體。

一旦學生的情弦被扣動,真情源源不斷地涌出,切記不可泛濫成災,它需要借助實物來抒發,應該有收有放,否則就給人空洞盲目的感覺,可往往中學生因為年齡特征,,變得多愁善感,喜歡“為賦新詞強說愁”,在作文中大肆抒情,請看一個片段:

惆悵是什么?年華的逝去嗎?不,人生的成熟與充實,是要以光陰的流逝為代價的。我惆悵的是,昔日的朋友,如今分離異地而不能相聚。

如果光陰可以倒流,我愿重上初三,為了那份充實、那份友情和昔日的好友,可惜失去的已不再擁有,人生的征途畢竟只有前進、前進、再前進……最陰暗的天空孕育出最絢麗的彩虹……也許,并不遙遠的高中生活,將是一道更迷人的風景!

這個片段的文字基礎還可以,可留給人的印象并不深,喋喋不休,反映的只是一些蒼白的思想和浮光掠影的生活。沒有通過具體的人、具體的事這些載體來抒發對初三生活的情感,必然是空洞的。

作文抒感的方式有兩種,可以直接傾吐,把所寫的人或物的名稱稱為“你”或直呼,也可以間接表達。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應看寫作內容和寫作目的而定,可表達的感情必須依附在景、物、人、事上。我們知道,文學作品中的任何情感都不是孤立的,客觀的,不管你如何地激情澎湃,還是悲傷欲絕,抑或欣喜滿懷,胸中的真情一定要找到載體。請欣賞習作《鄉村的傍晚》片段:

太陽落山了,但西邊的晚霞還沒褪去。我來到小河邊信步。河水很平靜,就像仙女遺落人間的一面鏡子。她懷里摟著晚霞,還有柳樹、花兒的“衣裳”。微風吹來,湖面蕩起漣漪,那是小河在微笑。偶爾,幾條魚兒躍起,品嘗水面上的小飛蟲。

篇5

一、營造民主氛圍,拓展作文空間

新課改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因此,習作教學中教師要轉換角色,讓學生自己做主,自主體驗。寫作本應該成為每一個學生自發的行為,但對作文技法的過分重視使教師過多地介入學生的寫作活動中,減弱了學生寫作的自主性。因此,要充分調動每一個人的感官去看、聽、摸、聞,只有在多角度的體驗中,學生才會有話想說,從筆尖流淌出心底的語言。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是一個幫助者、引導者,學生是寫作的主體。教師應當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在寬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氣氛中進行交流,及時糾正不正確的寫法,但不能要求他們的思想按照教師規定的思路展開。作文教學應成為師生的對話,在人格平等與相互信賴的氛圍下啟智心靈,給學生以釋放情感的空間,讓心靈在交流對話中走向自由,且讓他們在交流和對話中用兒童的方式自由表達,學生們才會擁有自己的語言空間,才不會“代人說話”,才能展示真實的自我。

二、引進生活源泉,豐富作文內容

陶行知先生說過,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生活融合著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和社會萬千氣象,演繹著身邊的人物事故,包含著人們的喜怒哀樂。只要細心觀察和思考,寫出的文章一定閃爍著睿智的光芒。學生滾燙炙熱的內心是一座蘊藏豐富的礦床,教師是經驗豐富的地質工程師。教師要善于挖掘出學生身上蘊藏的“金礦”,讓真情流淌在學生的作文里。

(一)充分喚醒學生的寫作意識。

學生對身邊的人、身、物司空見慣,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文章就無新鮮感和吸引力。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周邊的環境美,如燦爛的陽光、彎彎的月亮、青青的山、藍藍的水,發現人群的心靈美,發現身邊的人情美。教師在寫作教學時應注意“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二)充分點燃學生的寫作激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說、寫自己喜歡的東西。教會學生從父母的一個眼神、一次守候,老師的一個關心、一個,行人的一個幫助等細節去體驗的感受人間溫情。讓學生常常處于一種“有話要說”“有話要寫”的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會成為一句空話,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引導學生寫日記,做生活的有心人。

寫日記是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好方法,也是讓學生寫出真情作文的重要途徑。寫日記最忌諱的就是無素材可寫,無恒心和毅力。教師要引導學生,生活中的花草樹木、可愛的小動物、自己的小發明小制作、和同學一起快樂的游戲等都是寫日記的好素材;當日記沒有什么內容可寫時自己因此煩惱的心情等都可以是素材。引導學生寫日記這一過程是雙贏的;一方面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拉近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另一方面學生個體成和的愉快和煩惱在日記中會沉積下來,于是學生的真情也會在作文里不時地表露出來。教師引導得當,學生自小成為有心之人,又何愁寫不出真情實感的佳作?

總之,學生思維的開闊,主題各異,議論深刻,而這皆歸功于生活,是生活中學生各自的體驗讓他們有了寫作的話題,讓他們的文筆生動,感情豐富。

三、注重作文點評,激發作文興趣

新課程標準提倡過程性評價,教師要充分發揮點評的作用,不斷激發學生發揮潛能,教師的點評是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和發展的動力,是推動學生習作獲得成功的有力杠桿。

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渴望得到教師、父母等長輩的表揚和鼓勵。教師要把握學生的這種心理,以欣賞的眼光閱讀寫作、發揮寫作中的亮點,以鼓勵性的評語激發學生強烈的寫作欲望。“你觀察真仔細,描寫逼真,真不愧是班級的小作家?!薄斑@個句子妙,寫出了牡丹花的神采?!钡裙膭钚缘脑u語,會讓學生如坐春風,不僅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仔細觀察,而且使學生寫作的動力大增。

一名好教師,他的教學點評具有很強烈的啟迪性,且善于通過巧妙的語言點評啟發學生的思維,開發他們的智力,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挖掘他們的心理潛力。學生在習作中會有意無意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情感。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點評,而且要營造民主的氛圍,引進生活源泉,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良好寫作欲,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參考文獻:

篇6

【摘 要】“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鄙罹褪亲魑牡脑搭^活水,好的作文離不開生活。教師只要做好生活的引路人,把課內與課外結合,把習作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學生自然而然寫出生活中的無限精彩。

【關鍵詞】生活;源泉;觀察;感悟;體驗

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為寫作文而苦惱,為什么?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東西可寫。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寫作是一個先由認識、再由認識到感知到表達的過程。所以,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應首先提高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觀察、思考與感悟的水平。正如葉圣陶老先生說的:“生活充實到什么樣的程度,才會形成什么樣的文字,從根本上講除了不斷充實生活,沒有更可靠的方法?!?生活是作文的源頭活水,好的作文離不開生活。

怎樣把生活與學生作文聯系起來,幫助學生積累生活中的寫作素材,進一步指導學生寫作呢?我根據自己在作文指導中積累的經驗,談一下幫助學生積累生活中材料的幾條有效途徑:

1. 留心觀察生活 教學中我發現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對周圍事物不夠留心,不注意觀察,也很少去思考。因此,有些學生根本沒有內容可寫,有的學生寫出的文章不真實,還有的學生寫出的文章更是讓人啼笑皆非“春天,田野里熱鬧極了。野草綠遍了大地,小鳥飛向了樹梢,八只腳的螞蟻在和花兒打鬧……”對此,我下了這樣的評語:作文很有創意,但“八只腳的螞蟻”你見過嗎?

為了讓學生有內容寫,寫出令人滿意的、真實的作文,我在教學中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和良好的觀察習慣,引導他們去了解自然,了解生活,我給學生布置了一些限題材的生活日記題目,如:你喜愛的一種植物,你愛吃的一樣菜……從而指導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功夫不負有心人,學生交上來的作文讓人欣喜。

有觀察才有發現,有發現才有感悟和創新。簡單的例子,普遍的真理,只要我們在給學生創造接觸周圍事物,接觸自然,接觸社會的機會,就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水平,為學生備好可炊之“米”。

2. 用心感悟生活 學生就像一棵在風雨中成長的幼苗,在成長的過程中,將經歷人生的風風雨雨,飽嘗酸、甜、苦、辣,從而豐富自身的情感,磨煉自己的意志,造就自己的個性。如果說觀察增長了學生的認知,感悟生活則能內化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學會把認知轉化為情感。

為了讓學生寫出感人至深的作品,我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小事中體會生活、體會人間的真摯情感。一位同學看了中央電視臺的一則廣告:勞累了一天的媽媽為奶奶端來熱氣騰騰的洗腳水,恭恭敬敬地為老人洗腳,當她忙完后去照顧自己的兒子睡覺時卻找不到兒子,驚訝間卻見兒子為她也端來了熱氣騰騰的洗腳水……之后,他作文中寫了這樣一段:以前我總是不懂幸福是什么,看了這則廣告之后,我才知道:“幸福,我能看得見。我也有雙手,我也有心肝,可怎么沒看見我遞出去的茶,也沒看見我端回去的碗……原來,幸福是一種付出,幸福也是一種奉獻?!?/p>

只有感悟,才能豐富學生的情感,只有感悟,學生才能寫出有真實感人的文章。正確引導學生去體會人間真情,等于間接地給了學生作文的“作料”和“油鹽”,學生的作文就不會那么枯燥,也能夠寫出感人的詩篇。

篇7

關鍵詞:激發興趣轉變態度喜歡作文先說后寫分層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現在的小學生,生活豐富多彩,接受新鮮事物快,教師必須善于觀察他們,熟悉他們,才能適時引導他們,命出符合學生口味的寫作題目,進而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那么如何使小學生喜歡寫作文呢?

一、激發興趣 ,轉變態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作文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生活生活越豐富學生的素材和情感內容就越豐富作文和生活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進行作文教學的第一步就是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把學生從“模式作文”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想寫什么就寫什么。這樣一來,同學們不受任何約束,隨心所欲,暢所欲言,不再感到沒話可說,而且容易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即使水平稍差的學生,也不用再發愁怎樣擠出那些能得高分的大話、空話了。這種寫作訓練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消除了學生懼怕寫作文的心理,還使學生寫作文由老師逼著寫變為自己主動去寫。

二、先說后寫, 分層指導

教師還要重視口頭和文字表達的訓練。它也是作文訓練的重點。要把話說明白,意思表達清楚,就要鼓勵學生,話該怎么說就怎么寫;要指導學生把話說通,把意思寫清楚。訓練的步驟是:先說再寫,寫后就讀,邊讀邊改。通過反復訓練,學生定能把話說通,把意思表達清楚,把對象寫準??傊诒磉_訓練中,將說寫結合,讀改結合,采用“說、寫、讀、改”的模式,訓練學生表達由通順明白到準確形象到生動,在反復的錘煉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能使學生初步達到“言之有文”。至此,通過作文教學的觀察、構思和表達的訓練,學生寫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要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作文教學就要做到既面向全體,又區別對待,為此,教師要采取分層指導的方法。如在練習寫記敘文時,對優等生要要求他們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寫難度較大的記敘文,并做到內容充實,中心突出,結構完整;對中等生要要求他們層次清楚、語句通順、中心明確地記敘一件事;對差等生要要求他們能圍繞中心選材,要側重于敘述基本功的鍛煉。分層指導作文,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受到老師的表揚,從而激發學生上進的信念,逐漸增強其自信心。

篇8

人們的生活總是與社會熱點息息相關的,試題的選材也是如此,定會對社會熱點、焦點、指向等問題密切關注。剛剛過去的2010年的中考作文命題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命題解讀]

命題的指向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命題者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身心健康非常關注,很多省市都以此擬題。這些題目引導學生健康發展,培養學術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用童心品味成長,以原生態描繪成長的過程,讓青少年自己主宰中考舞臺。體現了新課標改革中“以人為本、自主學習、自我成長”的核心理念。

例如天津市作文題就是讓考生根據給的材料(六一兒童節的消費情況)來敘述、議論、抒情。我們說這個題目就是要讓考生努力挖掘自己對生活的獨特見解,讓孩子們理性地看待在自己身上出現的種種現象。希望和期待青少年能從內心感受中梳理出成長的啟示,沖出社會、成人、思維慣性的重重包圍。除此以外,很多省市、區都命制了類似的試題。例如廣東省的“獎勵自己”、湖北省咸寧市的“亮出自己”、江蘇省南京市的“我作主”和“屬于自己的天空”、山東濱州市的“那一次,我真的很棒”、河南省的“我身邊的――”福建省福州市的“在嘗試中成長”、齊齊哈爾的“勇往直前”、山東省泰安市的“為自己喝彩”、蘇州市的“總有屬于我的季節”、浙江省杭州市的“成長路上元捷徑”等。這些題目切近了社會熱點,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引導學生健康成長,體現出語文與時代脈搏一起跳動的使命感。

二、注重學生真實心態,引導學生說真話抒真情

此類試題的頻頻出現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針對中考作文缺乏真情實感而生編硬造、矯揉造作、無病,套寫或抄襲他人的文章等不良現象而出現的。二是思想的導向性。在這個經濟蓬勃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的今天,追逐名利,美德缺失、人情淡漠的現實卻又不免讓人擔心。于是,呼喚人間的真情關愛,成為社會的共識。三是新課標要求說真話,抒真情……培養健康心理。

例如湖北省荊州市的“曾經錯過的――”,這個文題情感濃郁,貼近學生真實心態,引導考生反思“錯過”,文題具有鮮明的導向性――作文就是寫真實生活。表達真實的感情。類似的題目很多,如”浙江省臺州市的“把一甩在身后”、浙江省紹興市的“越長大,越――”、遼寧省撫順市的“每個人都會流淚”、哈爾濱市的“真心換真情”、江蘇省連云港市的“留住那份純真”等等都屬于此類命題。

三、注重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諦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熟悉生活,感悟生活也是命題者的方向之一。說的具體一些,此類命題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在生活的源泉里尋找寫作的材料,引導學生將作文的思維靈感擴展到人生、社會、自然的真實體驗之中,使考生在生活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感悟到生活的真諦。

例如廣東省的“那天,我撿到了快樂的鑰匙”,就是引導考生寫自己親歷的生活,考察考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認知生活、體味生活的能力。還如山東省濟寧市的“我的初中生活”、江西省的“我讀――”、甘肅省蘭州市的“――,讓我陶醉”、黑龍江省的“請讓我――”、“走過”、浙江省金華市的“那一天、我――了”等等都屬于此類命題。

四、注重交流傾訴,反映學生的多維心理

一起交流,共同分享,這是人類特有的本性。交流,可以使我們相互了解;交流,可以使我們相互體諒:交流,可以使我們彼此信任;交流,可以使我們消除隔閡……交流、對話,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是人們交往、生活的需要。學會交流、傾訴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以后命題的重要方向。從平時的作文訓練米看,交流、傾訴類的題目最受同學們的歡迎,所以寫出的文章最能反映學生真實的內心世界。

例如江蘇省南通市的“讓我輕輕地告訴你”就是此類試題的典型代表。試題側重于以主動交流、傾訴的心態,敞開胸懷,一吐直言?!白哌M內心,傾吐真言”這一命題導向,是與新課標完全接軌的。考生都會有真話可說,有真情可抒,容易寫出情真意切的文章來。類似的試題還有安徽省蕪湖市的“心中有話對你說”、江蘇省徐州市的“因你而快樂”、“為你而擔憂”、山東省濟南市的“幾分――在心頭”、山東省青島市的“――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浙江省湖州市的“總想告訴你”、山東省煙臺市的“總想為你唱支歌”哈爾濱市的“偶爾停一下,真好”、山東省臨沂市的“不該丟棄的――”、山東省灘坊市的“共享――”、舟山市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等都屬于此類的題目,為考生的“傾訴交流”搭建了一個平臺。

五、注重品德修養。完美健全人格

關愛他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道德和修養的體現,也是當代公民應當具崳的索質之一。關愛之心是一種品德,也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態度。關愛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正因為有了愛,人間才處處充滿光明和溫暖……

例如山東省萊兩市的“關愛”話題,這個活題旨在引導考生去發現生活中關愛的存在,關愛的力量、關愛的影響,借助實實在在的愛,表達自己對關愛的理解。類似的題目有湖北省孝感市的“比金子還貴重的是――”、河南省婁底市的“回報”、貴州省銅仁市的“讓世界充滿愛”等等都體現了加強中學生品德修養這一命題思路。

[趨勢預測]

根據以上諸多熱點、指向等內容的分析,作出如下預測:

2011年以至今后的幾年內,作文命題的趨勢基本遵循這些規律,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篇9

歲月的流逝無情地卷走了許多溫馨,可有一樣是它永遠都帶不走的,那就是愛。它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一個牧師被小偷偷走了一條西褲,他的小女兒逢人便嚷嚷:“我爸爸的褲子被小偷偷走了!”牧師是可以個極淡薄的人,失去一條西褲不會使他樸素的衣著更加寒酸——正如多一條西褲也不致使他更華麗一樣。他嚴厲地對小女兒說:“你不要亂講,世界上沒有什么小偷,這樣說多難聽”。“是小偷,是小偷偷去的”女兒說。“不是小偷,是一個人,只是他比我更需要那條褲子而已!”多么樸實卻感人心靈的話語!一個矮小文弱的人,卻有著那樣光耀的心靈!盜賊永遠不能在他的國度里生存——借著愛心的饋贈,他已消滅了他們。

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為了供養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小孫女上大學,一大把年紀了還堅持賣自己的血,抽完血后老人暈倒在醫院里,醫院急忙給以搶救。政府知道這事件后,出錢供那個女孩念大學,給她們家一大筆補貼費。這祖孫情難道不是愛嗎?這官民情難道不是愛?

愛無處不在。

愛穿梭古今,秋水竭時依然無法摧毀它。

一對年輕的夫婦準備到西雙版納去度假,在火車站的旅館里住下,半夜樓意外倒塌,兩人都壓在廢墟中。第二天早上人們來清理時發現,在所有住宿者中,只有那個女人活著。原來在樓倒的時候,兩人都已身受重傷。丈夫為了讓妻子存活,便給她一個接一個地講西雙版納的美麗風光,給她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丈夫把自己的生命一點點消耗掉,卻拯救了妻子的生命。

愛會傳遞至無限。

愛會延續到永遠。

讓我們大家共同說一聲:“愛滿人間!”

2004級5班秦彰憲

篇10

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但小學生往往容易忽略身邊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邊的題材。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恰當的引導,引導他們在寫作文時要做到說真話、訴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達自己真實思想和心理情感為中心的寫作中發展和提高寫作能力和思維水平,把作文變成讓學生感興趣的一樣東西,讓學生愛寫,并能通過作文正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表現出自己的內心世界。

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這告訴我們“生活是作文之本?!边@很值得我們今日的為“作文而作文者學習”。學生在寫作中往往會遇到“無米下鍋”的問題。學生的生活范圍是極有限的,這種有限的生活范圍又很容易造成學生感悟上的遲鈍和麻木。為了讓學生能有一雙慧眼和一顆慧心,讓他們能從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從司空見慣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點使你心動的東西來。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做一些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因而,引導學生學會真實的寫作首先是要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觀察。

二、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多接觸社會

由于“作文來源于生活”,所以作為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嘗試著跳出當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傳統格局。教師可以借鑒西方小學生的一些做法,讓學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園,跨入社會,在充分接觸各種人和事之中進行有感而發的寫作,這樣做更能發揮寫作的功能:真實的反映現實生活。

美國一位女教師微笑著給同學布置了一道作文題:“我們要來找出自己希望從事的職業。針對未來的職業寫一份報告,而且每個人都要訪問一個真正從事那行業的人,做一份口頭報告?!边@道作文題使十三四歲的孩子感到驚訝,但他們還是遵照老師的要求去努力完成。此種作文可以培養人的五種能力:抉擇能力、思維能力、寫作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這樣,做、寫、說、思便有機的結合起來了?!庇辛四敲炊嗟膶嵺`經驗,學生也就不會胡編亂造,生搬硬抄,而會把實踐中的真實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使作文為生活服務。

與中國相比,美國學生寫作文的生活材料比中國豐富。美國的作文課不要求學生當堂完成寫作任務,而是可以在圖書館查資料或調查訪問,給學生充分思考和準備的余地。美國作文課關注人生、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與社會、與生活是溝通的,注意處理好作文與生活源頭的關系,并且追求真實和實用。這樣,學生就會在作文中尋找到樂趣,不會像中國孩子那樣“為了作文而作文”了。

三、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傾吐

書讀多了,生活積累豐厚了,就會引起傾訴、表達的欲望,于是就開始寫作了。學生有許多美麗的幻想,包括荒誕無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而應鼓勵他們寫出來。語文課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靈和才智,讓學生們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都盡情地釋放出來。

只有敢說真話,才能寫出好文章。例如,開展心理疏導作文課對于引導學生敢于說真話、訴真情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如《我生氣了,怎么辦?》,《我有煩心事,怎么辦?》這種類似的作文題教師可以通過例舉一些身邊遇上的不順心的實例,引導學生把自己為什么要生氣,為什么會煩心,以及生氣時的表現,煩心時的表現都說出來。通過向全班同學的傾訴,再經過教師的積極引導,讓學生自己想出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會有一種情溢心間,不吐不快的感覺。教師就要抓住火候,讓學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聲,并讓學生把這種感受寫出來。

孩子們的童年是夢的季節,這時候往往會有許多不切實際的想法。當孩子愿意把這些心里話都說出來時,不論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實的,教師都應該加以表揚。因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實的事情、發自內心的感受。這些真實的感受成為了寫作的第一手材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內心體驗,還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都盡情地釋放出來。

四、教師要在作文命題上有所創新

作文命題有時與學生的積累不一致,與學生的興趣不一致,與學生的思路不一致,這樣,學生的信息被深鎖在大腦里,作文時就會無從著手。為此應讓學生參與命題,給學生寫作的自,寫他們自己想寫的東西,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有真實性可言。

作文命題不在乎“大”與“小”,而在乎能否給學生發揮“真情實感”的空間,能否給學生提供“我手寫我口”、“我手說我情”的題目才是關鍵。

1.規范命題的范圍。對于規范命題范圍這個問題,葉圣陶先生早有理論,他曾說,凡是圣明的國文老師,他出的題目應當不超過學生的經驗范圍,應當站在學生的立腳點上替學生設想,什么材料是學生的經驗范圍內,是學生所能寫的、所要寫的,經過選擇才定下題目來。斷不可出一些離奇的題目,離開學生經驗十萬八千里,叫學生搔頭撓肋,嘆息說沒有意思,沒有材料。因此作文命題應貼近學生,貼近社會,方式要靈活多樣,表達要新穎生動,最好在學生下筆前,教師先親自“下水”試試,以便知深知淺,知難知易,使得作文更加貼近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