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范文

時間:2023-03-29 22:38: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發現自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王守仁說:好啊。只是現在天氣熱,你可以先脫了外衣,我們再審案。

這強盜感覺這話,沒甚惡意,也就把外衣給脫了。

王守仁說:還是熱吧,看你汗涔涔的。把內衣也脫了吧。

這強盜感覺這話,也沒甚了不得的,也就把內衣脫了。

王守仁接著說:還是熱啊,咱們現在把短褲都給脫了吧。

這強盜囁嚅著說:大人,這不行,大堂之上,身體,成何體統?我們也是有尊嚴的。

王守仁說:你不是說你沒有道德良知了嗎?你還是有羞恥之心嘛。我們之間還是可以談仁義道德的。

經過王守仁循循善誘,這位對自己認知毫無道德感的強盜,終于發現,自己也是保持著最低的人倫底線,發現自己保持了最起碼的羞恥心與最基本的尊嚴感。于是他甘心服罪,接受審判。

現代著名作家郁達夫也曾迷失過自己,他在北京有段時間,深感人生悲涼,生命孤苦與無助,事業不順意,愛情不遂心,站在三尺講壇,捧哏的是于他而言毫無意味的會計學,他傾注極大熱情與極多心血辦起來的雜志,無奈停辦,關門不大吉,單有大哀,偌大的北京或許沉浸在春風沉醉的晚上,而他卻迷茫與沉淪在前途茫茫中。

在郁達夫最苦悶時候,有一個比他活得更加慘淡的人,他叫沈從文。20歲的沈從文,從最偏遠的湘西來北京當京漂,身無一物,無關系去找工作,無文憑可去應聘,雖然對文學無比熱愛,但那時的他,連標點符號都不知為何物。窮困潦倒,萬般無奈,他寫了一封信給已是文壇大將的郁達夫,談了自己的理想志向,談了自己的困窘艱難。郁達夫原先想,自己夠苦命人的了,誰知苦中更有苦命人。于是,他來到了沈從文的“窄而霉齋”,看到沈從文真的比他苦多了,伏案在書桌之上,已是三天沒有進食了。郁達夫拉著沈從文到一家飯館,共進晚餐,末了,給沈從文5塊錢。

郁達夫讀了沈從文的信,看了沈從文之人,他不但發現了別人,發現了別人比他苦,而且發現了自己,發現了自己有能力幫助人。郁達夫不再悲觀,不再沉淪,他重拾信心,他振作精神,終于成為了名著現代文學史的人物。有人曾對郁沈之遇有這樣的評論:“沒有郁達夫,沈從文可能會客死他鄉;少了沈從文,郁達夫可能會沉淪一生?!?/p>

經過王守仁的啟發,強盜發現自己并非不可救藥;經過與沈從文的對照,郁達夫發現自己并非一事難成;經過與自己過往的比較,愛迪生也發現自己并非朽木不雕。愛迪生小時候很笨,他常常聽到老師與同學在背后說他是笨蛋。他在旁人眼里,確實也是笨的。有一次上手工課,老師叫大家折一個玩具,同學們都折得很好,獨有愛迪生折的,很難看,老師走到愛迪生面前,拿起其玩具說:有比這玩具更差的嗎?愛迪生從書桌里,拿出一只:老師有,這只比那只更差。老師冷笑了:愛迪生,還有比這更差的嗎?愛迪生又拿出了一只,對老師說:這是更差的。這是我第一次做的,比上面這兩只更差。

愛迪生發現自己,可以經過努力,可以不斷進步,可以成為聞名世界的發明家。

對照鏡子,我們可以發現自己臉上的斑點;對照靈魂,我們可以發現自己心底的污點;對照世界的缺陷,我們可以發現自己潛在的優點;對照失敗,我們可以發現自己著力的起點;對照成功,我們可以發現自己轉運的拐點;對照人生的漫漫長途,我們可以發現自己能夠抵達的終點;對照人生的迷茫亂局,我們可以發現讓自己振作的興奮點;對照社會的低開低走,我們可以發現自己高開高走的制高點。

篇2

有時命運是不公平的,它可能不會給你一個富裕的家庭背景,不會給你一個聰明的大腦,或是不會給你美麗的外表??赡苣阒皇且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正因為這樣,我們需要比其他人更努力,正如材料中所說:“沒有傘的孩子就應該奔跑?!?/p>

古今中外,努力好學而成功的人不計其數。司馬遷在遭遇宮刑之后潛心編寫《史記》,努力在幾十年后終于得到了回報,他何嘗不苦?正因為苦,以及努力完成心愿的決心,促使他在困境中寫出著作,留下千古美名。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中國人盡皆知??烧l又知道他為造福人民發明雜交水稻而付出的努力?在當時,中國的糧食總量極其缺乏,供不應求時,他會在燈下桌前努力嘗試,反復做實驗多少次呢?而他的榮譽有何嘗不是在努力許久之后成果問世而得到!

世界著名女作家海倫.凱勒。童年便已盲,聾,啞。五觀中僅剩嗅覺與觸覺??伤]有放棄人生,在這種困境中,努力學習盲文。如果換作是我,在看不到,聽不到,又說不出的封閉世界里,只能靠雙手摸著一塊又一塊硬邦邦的板子與外界交流時,我一定會放棄自己??伤?,或許也曾想過放棄吧,可在悶火發泄完以后,卻仍然努力學習,并寫出了書,在世界各地出版。努力的結果沒有白費,她一定也很開心吧!

篇3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育

很欣賞一個觀點:語言不只是交流與思維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間、生存條件與存在方式。語文活動就是人的生命運動,語文的高度就是生命的高度,就是人的高度。很欣賞這樣的教學理念:語文教學,它面對的是廣泛而深邃的言語世界,擔負的任務是通過對話構建學生立人的基礎。很欣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給語文下的定義:“語文即人自身?!?/p>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教育到底是為了什么?僅僅就是為了謀生嗎?甚或就是如2003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湖南省那位中學語文老師說的,讀書就是為了賺大錢娶美女?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

一、語文,人的回歸

在教學中,我要求大家心中有語文。比如賞析文學作品,我們通過一個個孤立的文字,走近作者的心靈,走進時代的風雨之中,于“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中觀照歷史人生,體察社會萬象,把握生命的律動;比如語基訓練,我們體貼著母語情懷,張大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的雙臂,在孤獨無由的文字之中撫摩到歷史的心跳,感受到母語無聲勝有聲的親和力;比如寫作指導,我們高揚“我手寫我心”的旗幟,真誠為人,真誠為文?!叭恕薄拔摹焙弦?。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實際上,我們的語文,自古以來就是關于“人”的顯學。當前語文界對“人”的發現與彰顯,正是語文本真的回歸。作為審美的、心靈的語文,從教與學兩方面說,它是一種鏡像,認真觀照,它讓我們發現自己。

人的回歸,形而上地說,是以人為本;形而下地說,是學會交流,學會感動,學會悲憫,學會憧憬。英國塞繆爾·斯邁爾斯在其作品《品格的力量》中說:“性格的本真是人生最高超的境界?!蔽蚁?,感動、悲憫、憧憬等就是此境界的具體表現。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敏感,是對生命的敏感,是對人生社會乃至宇宙的敏感。敏感而敏銳,敏感而聰睿,敏感而反省,敏感而建設。建設中成長,建設中成就,以至高蹈,以至超越。

二、語文,與夢想有關

在同學們的作文中,我看到了一份驚喜之情。我知道,在大家的文字背后,蘊藏著對烏托邦理想的一種蒙眬的期待。同學們的文字,除了忠于現實的部分,更多地是表現自己的夢想,借助人物來展現心靈;大家的文字,也會批評現實生活,而且力透紙背,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取悅群體的意味。思想的底蘊,除現實的關懷之外,還要有形而上的關懷,思想的翅膀還有待自由無羈,在更廣闊的領域飛翔。烏托邦的浪漫情懷滲透在字里行間,烏托邦的語言作為寓所的方式存在。一切的現實以外的愿望,靠語言來運轉,靠語言來承擔,一切都在語言當中。而這樣的語言,往往就是精神自由的所在。我相信,烏托邦的思想只有在少年的心靈里才會產生真實的價值,才會被描繪出更燦爛的彩色。而這些,都讓我們的心靈里有一份可愛的幸福的棲息之地。

語文,作為心靈與審美的載體的母語的語文,從甲骨文的看圖繪形發展到現代文字的點橫撇捺,有些相似于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被寫成一個個符號化的漢字,這個過程,與其說是丟失,毋寧說是加載:個體類聚成了萬千,現象類聚成了思想。文字承擔著,語文在文字之上和之外更大地承擔著:現實的,未來的。語文是一座橋,一座接通現在與未來的橋。

三、語文,讓我們發現自己

篇4

1.面向學生

中學生。

2.課時

1課時。

3.教學準備

多媒體設備、課件等。

二、教學課題

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認識開發潛能對人成長和發展的影響和意義,引導學生認識到潛能是可以發掘的,使學生掌握發掘自己潛能的方法,樹立不斷超越自我的信心,從而更好地達成目標。

1.知識目標

引導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一座潛能金礦,潛能是可以被發掘的。

2.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發掘自己潛能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鼓勵學生開發自我潛能,樹立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

《發現自己的潛能》是人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課第五課《自我新期待》第二框題的內容,本框主要引導學生認識和發掘自己的潛能。從全課內容看,它是對第一個框題的繼承和發展,并為第三個框題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教材有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認識自我的潛能”,主要介紹具體的潛能及開發潛能的意義;第二部分主要說明發掘潛能的方法。盡管內容不多,但知識之間聯系緊密。教材編寫的主要思路是明確潛能的內容及開發潛能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討論如何發掘潛能的方法。

1.教學重點

發掘潛能的方法。

2.省略/sports/other/wodeaolinpike/classpage/video/2010

0105/100969.shtml.

(板書)

課題:發現自己的潛能。

(一)認識自我的潛能

1.人的潛能有待開發

【學生活動】

學生閱讀課文第51頁方框的內容并思考方框內的問題。

【教師活動】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活動狀態,與他們共同解決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困惑,教師還可以補充以下內容(課件展示):

【百度百科】

(1)兩幅大腦圖片。

大腦開發:

愛迪生的發明:

茅盾的記憶力:省略/article.asp?id=4334

上述內容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到:人的潛能猶如一座有待開發的金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板書)

2.人的潛能是多方面的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讀課本第52頁第一段的內容,然后進行。(智能搶答賽課件展示)

【百度百科】

七幅有關不同潛能的相關圖片。(語言智能、音樂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

【學生活動】

學生看到圖片后,以第一個站起來的同學為準,迅速回答問題。根據學生的搶答情況,教師有針對性地總結歸納。

(板書)

3.發掘自己潛能的重要意義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52頁第二、三段的內容,然后提問:發掘自己的潛能有什么意義呢?

【學生活動】

學生思考后,個別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進行針對性地總結歸納。

【教師點撥】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作如下補充(展示課件):劉翔的圖片及事跡。

【百度百科】

圖片:image.省略/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1%F5%CF%E8&in.

事跡:16da.省略/yxqq/200804/t20080423_690153_1.htm

(板書)

(二)發掘自己的潛能

【教師活動】

播放錄音——開發潛能的作用。

【百度百科】

省略/onet/slj/RM/02-yuanli/b05.rm

(板書)

1.積極的自我暗示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52頁第二個方框成功企業家的例子,然后提問方框的問題。

(展示課件)

【學生活動】

學生思考后,個別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進行針對性地總結歸納。

(板書)

2.想象更好的形象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53頁第一個方框玩泥沙的例子,然后提問方框的問題。

(展示課件)

【學生活動】

學生分小組討論思考后,小組派出代表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有針對性地總結歸納。

【教師點撥】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可以請個別學生談談自己未來的形象。

(板書)

3.在實踐中激發自己的潛能

【教師活動】

每個學生發一張白紙,讓學生仿照課本第53頁第二個方框的例子制訂一個屬于自己的計劃。

【學生活動】

請幾個同學分享一下他們制訂的計劃,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有針對性地總結歸納。

【課堂小結】

1.讓學生快速瀏覽全節教材內容,并回憶教師的講述內容,從整體上感知和把握所學知識

2.讓學生口頭表述自己的收獲

(告訴同學們,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網上搜索相關內容作為參考復習)

六、教學反思

篇5

終于開始做了,奶奶在旁邊指導,我自己要求獨立完成。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糯米粉,嘩啦啦地直接把面粉倒進盆子里,少加一點兒水,一邊揉一邊加,再攪拌一下就可以后接著揉,經奶奶檢查總算過關了。接下來,我把油倒進鍋里,也不能太多,一半就可以了,調小一點的火,慢慢讓油熱起來。

好了,準備工作做完了,現在我要開始做油堆了。

我先抓了一團面粉,揉了揉,像揉塑膠泥那樣,把它揉成一個個小球形,我一連做了幾十個,也有報廢的,就再放進粉堆里繼續二次加工,再把一個個的合格產品全部倒進芝麻堆里,讓它們全身都穿上芝麻衣,分批倒進已燒熱的油鍋中,剩下的工作就要交給奶奶了。

只見油堆在鍋里不停地亂轉,奶奶用她那雙布滿皺紋的雙手將油堆在鍋里翻來翻去,眼見油堆越來越黃,終于,油堆在全身金黃時被奶奶撈了上來。

油堆一上了桌,我不顧滿臉的粉,立刻拿起一個嘗了起來,“嗯,真好吃!再來一個!”奶奶卻開玩笑似的說:“你就是一個油堆!”

篇6

直到打開序言《迷惘女孩》讀到這段:“毋需顧慮太多。別為小事煩惱──甚至連大事也一樣。我們會說,在你悶著頭規劃未來的當兒,還是會有意料不到的事發生……”一語打中內心,且發現旅行之前,三個女孩都有各自難解的問題,并非一帆風順:感情、工作……在種種壓力及不確定感中,她們選擇拋下浮華世界里看似光鮮實則迷惘的一切,將公寓退租、揮別男友,展開長達一年的環球旅行。我這才釋懷,發現原本的成見,或許正反映著我的羨慕與嫉妒,因為發覺自己無法拋下一切,展開這般的旅程。那么透過閱讀,是否可以找到一些啟發與感動?

此書雖然字小、頁數多,所幸三個作者的文筆流暢,譯者譯筆也佳,輕松易讀。而三人共筆,從一開始各自描述各自的問題:和男友的關系陷入膠著難解、工作升遷上的努力與挫折……幾乎是都會女子生活的縮影。當一切窒礙難行,找不出解答時,她們開始感到困惑:這真是我們要的生活嗎?這三個女孩選擇放下一切,游走天涯,在旅途中找答案。

看似任性、浪漫的行為,其實需要很大的勇氣。我想起自己也曾在畢業工作兩年后,選擇出國留學,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城市生活,雖然理由“正當”許多,但當初也是一種出走的心境。離開,是為了看得更遠,發現世界,也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然而即便是“留學”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身邊仍有朋友質疑我花光工作積蓄到底值不值得?你能保證離開兩年后的發展更好嗎?回來時那些留在原地的人或許已爬到你追不上的位置了。

這就是兩種價值觀吧!“在你悶著頭規劃未來的當兒,還是會有意料不到的事發生?!蔽液妥髡叩膽B度是站在同一邊的,于是旅行還沒開始,我已經卸下了原本的妒意。

接下來,我們跟著作者一起上路。由于敘述誠懇真實,一開始仍可感覺到三人濃濃的都市氣味,愛上網的天天上網,愛跑步的每天跑步。其中一個在雜志社上班、對工作最熱衷的女孩,甚至一開始就聯絡了編輯,打算寫一本“給女生看的旅游指南”。

旅行和度假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義。度假只是找一個地方休息,于是豪華的旅館、豐盛的食物、美好的表演成了必需,你不需要換一個腦袋、換一種生活姿態,甚至不需要思考,只需要休息。然而旅行的意義卻是去看、去感覺、去發現世界、發現自己,甚至突然有了領悟和改變,這正是旅行最奇妙的地方。

打從離開紐約,初識時的標準問句已從“你在哪里高就?”變成“你去過哪些地方?”和“你打算旅行多久?”

打從一上路,開始真正接觸到別人(不是旅行社的導游),你就進入另外一個世界,遇到不同的生活目標和價值觀的人。這不是Google Map可以帶你到的地方,你必須親自走出去,身歷其境,才有這些深刻的感動與體會。

度假可能讓你在休息之后,回到工作崗位時精神奕奕。但長途旅行卻不是如此。最熱衷工作的那個女孩在結束第一段長約兩個月的旅行后回到曼哈頓時寫道:

“……每當我離開一段時間再回到曼哈頓,即使搭到令人筋疲力盡的紅眼班機……只要望見曼哈頓的天際線從大橋另一端映入眼簾,一切都不同了,感覺上就像是打了一針腎上腺素,內心也涌起一股強烈的悸動,次次讓我想起自己有多幸運,能住在此地……

但這次回來,我卻沒有感受到同樣的悸動,取而代之的是胃部仿佛多了個不安分的沉重鉛球。我跟珍、荷莉坐在冷氣壞掉的出租車內,望著五十九街橋的銀色橋桁從兩邊掠過,在在提醒我:你已經不在這里?!?/p>

如果你覺得“你已經不在這里”,有種“回不來”的感覺實在可怕,那你大概不適合旅行,或是要有一個夠大的動力才能促使你想要改變。如果你曾經有過這種體驗,那么你一定去過一個“很遠”的地方,去了一段足夠久而令你有些變化的時光。雖然你終究還是會“回來”,但你的內心一定裝了新的東西,也許就像作者所說的:“就算拿全世界來換,我們也不會把旅程中所得的一切交出去。”

篇7

春風花草香。點點楊花,似花非花。子規聲聲掩映著姹紫嫣紅。薄紗般的曉霧尚未褪散,便浸過簾子,浸得滿屋春寒。母親依舊為我準備好了早餐。天邊隱透著晨曦微光,背著書包走到樓下,驀然回首,總見母親在陽臺上笑吟吟地同我揮手道別。

曾以為春景最美莫過于萬紫千紅的絢爛,而我終于在時光中蛻變與成長,給了自己一個發現,發現亂紅點點,母親眼眸中蕩漾著的祝福和希望,方是最絢麗的風景。

仲夏夜風淡。悶熱和躁動席卷了整個蓉城,無形的壓力再度撲面而至。困難和挫折總讓人心煩意亂。原本群星璀璨的夜幕,今夜也似乎被淚水打濕了而暗淡無光。母親叩門而入,輕輕摸摸我伏在手臂上的頭。我猛然抬眼,看見母親眸中的憐愛、鼓勵和安慰,如同仲夏夜偶然襲來的微風,安撫著我滾燙的心。我回過頭,看見書桌上的一碗銀耳蓮子湯在燈光下,晶瑩剔透。 曾以為仲夏最美莫過于夜空星辰的閃耀,而我終于在歲月的磨礪下,給了自己一個發現,發現夜色溶溶,母親目光中閃爍的鼓勵,方是最耀眼的風景。

秋影菊香漫。輕風剪剪,微顯寒意,流過浮云流過山澗,吹拂著漫山遍野怒放的。夕陽的余暉下放學歸家,從小學開始到現在初中即將結束。母親從數年前那個秋天開始,走遍大街小巷,北城南校,左手拿著小提琴的資料,右手拿著各初中學校的簡介,反復閱讀、比較,只為了找到更多女兒可以走的她認可的道路。然后,擺在我面前,讓我自主抉擇,從未勉強。就像漫山遍野不受拘束的野盛開在藍天下,因享有著一份深厚而自由的愛,才傲立于群芳之中絢爛至極,暗香襲來。

曾以為深秋最美莫過于霜落金菊的淡然,而我終于在年華的交替中長大,給了自己一個發現,發現物華休休,母親如同天空般深沉而自由的保護,方是最廣闊的風景。

冬雪梨花白。霜葉還未曾染紅整條街道,冬天眨眼已經逼近。作為南方的孩子,見到冬雪總是很興奮的。落雪寂靜猶如散落的梨花花瓣飛舞在寒風中,凝頓了時空。一群人簇擁著放學回家,一邊咬牙跺腳呵氣取暖,一邊歡呼著迎接晶瑩飛雪。而我突然停住腳步,只為母親在遠處撐著傘招著手。溫暖的笑靨沖破了一切寒冷漫上心扉,閃射出勝過千萬落雪晶瑩剔透的光芒。

曾以為寒冬最美莫過于紛飛雪花的圣潔,而我終于在流年的洗濯下,給了自己一個發現,發現瑩雪霏霏,母親溫暖明媚的笑容,方是最動人的風景。

時光在年輪上刻下一圈一圈的軌跡,那些我曾經以為最美麗的風景都紛紛輸給了時間。當時間的經緯織出我成長的路,每一段里程都給我一個發現,發現我擁有深深的祝福,拳拳的鼓勵,朗朗的自由,滿滿的溫暖。啊,這一路上最美的風景――我的母親!

點評

篇8

學生自我評價尊重刺激體驗韓愈曾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痹谥袊F階段的教育過程中,很多孩子的所謂偏好更多的來源于父母與老師的強加,真正的自我并不受困于外界的刺激與干擾,很多孩子一開始就被迫成為父母與老師的雕塑品,在開始成長的道路上,就開始慢慢地迷失自我。

此種現狀,父母與老師存在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一位任課老師與學生接觸至少一個學期,在過程中的十幾節課與上百節課中,教師足以發現一個學生生活中的偏好,只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點撥,學生就能夠在成長伊始就找準自己的位置。教師的職業具有特殊型,需要時刻保持著傳教者的心態,在平凡的教學生涯中讓學生收獲知識。

一、引導學生發現“真我”的重要性

在教育中將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既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與自主學習的有益嘗試。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應當在童年時期和少年早期,即從7歲到10、11歲,就教給一個人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并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強制自己’。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那么以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再教育的問題?!庇纱丝磥恚趯W生的成長伊始就讓學生發現自我,是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徑。

第一,激發學生發現自我過程中存在常見的模糊評價。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往往只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水平,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感情態度,最終導致的情況是家長與老師對學生的界定模糊,缺乏理性的思考。

在學生的課堂學習評價中,學生與家長仍然依賴教師的傳統權威,學生的學習方式通常由教師一錘定音,家長往往也用學生的學業水平推斷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因此也無法給予學生明確的要求與合理的指導。教師很可能對自己的學生缺乏本身的了解,從而無法對學生進行準確的定位。

在同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難以對自己的學習行為作出反思,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的課堂學習水平的高低其實不能單純地讓教師作出決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自控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從而讓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才能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

第二,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自我評價。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為學生建立合理的自我評價標準,基于學生衡量自己學習表現尺度,由此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自我教學的能力。

羅杰斯指出,所謂自我評價,就是由學習者負起考核自己的責任,自己選擇特定的學習目標,確定評分標準,并實際執行評價。這一理念正讓學生發現真我的理論基礎。學生根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習狀態與學習效果作出評判,最終讓學生學會自己為自己打分。

第三,要建立學生的自我評價標準。心理學普遍認為,學習應該是主動與系統的記憶過程。因此,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要有興趣,其次是要有自我約束的能力,讓學生發現自我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從而更好的學會自我管理,最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與教師共同制定學生評價體系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發現自己的愛好與特長,從而讓學生發現“真我”。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決定著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當學生認同評價標準時,學生對課堂學習的過程就會由籠統變得具體。

二、讓學生發現真我的實施方法

第一,期末評價對每個學生而言同樣重要,作為學生一學期的表現結束語,期末評語作為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相關的延續性。教育是需要延續的,教育只有在具有延續性的同時才能具有長效性,因此才能具有相關的反饋。

教師對學生的文字式評價會對學生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力,因此教師要對學生作出客觀,立體統一個性的評價,老生常談的評語是不足取的,若再用敘事性的書信語言,不免會讓學生覺得乏味。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的認識自己并且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優點,明確方向與目標才是最主要的。

第二,教師要給予教育對象希望,教師除了要寫期末評語之外,還要要求學生在暑假即將結束的時候寫出相關的感想,再將相關的感想反饋給老師,如此才能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作為教育者,教師要用自己的思維改變自己在教育中的行走姿勢,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把問題當做課題,這樣一來,期末評價就不再是一紙空文,開始越來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讓學生總結暑假教育過程是對學生身心的積極引導,真正地實現了教育的延續性,從而讓學生能夠自然地表達自己對學習與生活的體驗。

第三,讓學生深化自我評價的實施。為了更好讓學生實施課堂的自我評價,教師應該在授課的過程中將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學生可以通過課堂小組進行討論與交流展示活動,從而不斷發現與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從而激發學生討論與探究知識的積極性。課堂中的隨堂練習需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教師的及時點評,也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有價值的點撥。一旦學生通過了課堂檢測對自己的學習結果有了明確的認識,也就會不自覺的調整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

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每一節課中進行滲透,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滲透的過程,建議從較為簡單的學習內容開始,如此也便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任何一種評價方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學生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要與教師進行相互評價,教師也要引導家長關注與尊重學生的自我評價,以此也能夠讓家長真實的把握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地指導與督促。

三、讓學生發現“真我”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虛假的互動傷害學生的自我發展。很多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都會把問題提前預設好,學生的回答如果不是教師想要的答案,教師就會不顧及學生的真實感受,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教師的答案。如此一來,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性就喪失了,因此思維也不會得到發展。

第二,在課堂上讓學生真情流露。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言語和行為作出的一種即時性評價,是直接的信息反饋形式??茖W的評價對學生具有點撥導向、解惑釋疑、激勵表揚等功能,使現代的課堂更具有活力。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評價策略,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最終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因此,課堂評價更應該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最終以此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

四、結語

教師要綜合實踐活動課型的教與學,課型評價與課程資源開發應用中培養學生及健全的人格,在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要先批評后表揚,從而給予學生進步的機會。

參考文獻:

篇9

“咕咕咕……”看!雞又吃沙子了!這是怎么回事呢?請我慢慢道來。

暑假的一天,我正在農村的院子里玩的高興,忽然聽見“咕——咕咕。”的聲音從遠處傳來。是二姑在喂雞嗎?想到這里,我興致勃勃的跑去。只見二姑邊吆喝著,邊把飼料撒在地上。一群雞聞聲跑來,擁上前去,你爭我奪,它們的小雞們也不甘落后。不一會兒,食物就被吃得一干二凈。雞媽媽又帶著小雞們大搖大擺的走了,我悄悄的跟著他們,看看它們又搞什么新花樣。他們不停地向前走著,到一片沙地時卻停下了腳步,小嘴在地上不停地啄著。咦?它是在吃沙子嗎?還是在吃別的東西?難道它吃飼料吃膩了,想吃點沙子?我百思不得其解,趕忙跑去找二姑。“二姑,不好了!雞吃上沙子了!”“哎呀,我還以為什么事呢,大驚小怪的,雞吃沙子是習性。”“它放著好的飼料不吃,為什么要吃沙子呢?”“這個……”這下二姑啞口無言了?;氐郊?,我上網一查才知道,原來雞沒有牙齒,它吃進去的食物是沒有經過咀嚼的。這些東西被吞下去后,先在雞嗉子中儲藏一段時間,經過各種消化液的作用,食物變得比較軟了。接著食物到達砂囊。這個囊是雞消化食物的地方,在這里,食物摻著雞吞食的沙粒開始消化。在沙粒用力蠕動和摩擦下,那些食物就被磨碎了,這樣就可以消化食物。吸收營養了。

我知道后,欣喜萬分。覺得雞是那么聰明,大自然是那么神奇!奧妙!

五年級:宋京舟

篇10

2、先鍋里倒油加熱。

3、把蛋液倒入鍋中。

4、雞蛋炒好弄散,放置涼透。

5、韭菜切碎,蝦仁切半,雞蛋弄碎涼透。

6、準備一盆,把韭菜,雞蛋碎,蝦仁放到一起。

7、加入鹽,香油調味。

8、然后把餡料攪拌均勻。注意韭菜因為會出水,所以調好餡要馬上包,不要等時間久。

9、調好的韭菜雞蛋蝦仁餡,可以包餃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