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出國范文
時間:2023-03-20 12:57: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生出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中生;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C63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0-0092-01
每年在高考后都會引發一股留學的熱潮,其中以高中畢業生為主。出國留學被很多學生和家長當作鍍金和避開中國嚴酷高考的一種有效手段。但是海歸派真正的含金量已經引發人們對留學熱的思考。那么高中生究竟該不該出國留學呢?
17歲時我離開心愛的母校――華師一附中,離開親愛的父親、親戚和朋友。只身一人來到遙遠的美國阿克倫小城,2008年在美國阿克龍市的火石中學和北方高中體驗了一年美國高中的教育。開始在這里讀書生活,使我有機會從一個中學生的獨特視角來觀察美國的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使我對中國高學生在美國的留學問題有了進一步思索。
剛到阿克龍,我就想進入火石中學,該中學在這里是好中學之一。當年美國挑戰者號失事中的中學女教師麥考利芙就是該校的語言教師,火石中學特別為她立了一塊紀念碑。記得剛到學校報到,就見到了我的導師Mr. Mark Wisberger,他是一個非常慈祥的中年男子,對我進行了英語口語和英語的面試,雖然他對我的英語能力基本滿意,但還是擔心我能否跟上快班的教學進度。接著我就跟班上課,果然我明顯感覺到了老師授課時快速語言的障礙。經過一周考察, Mr. Wisberger向阿克龍教育局建議我轉入有第二語言學校的北方高中繼續學習, 認為這樣就更加適合于我。在北方高中,我先在導師Mr. Rodger后在Mrs. Marlise Ramsey個性化教學安排下,兩個月就通過了俄亥俄高中畢業生的三門考試,贏得了學校和老師們的好評。而這也意味著美國高校大門已經向我開始敞開。
然而經過自己的思考,我還是選擇了回到中國讀大學。
很多人認為中國高中學生選擇赴國外讀高中除了想及早適應國外的生活、學習環境外,最主要的還在于希望通過這條捷徑,升入英、美頂尖大學學習。在美國讀完高中課程就意味著有更多機會進入美國前的名校。因為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在美國讀高中,一方面由于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為基礎課程和應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一般都有著優異的學術成績;另一方面,學生在完成必修課后,可以選修AP課程(大學預備課程),得到AP成績,這在國內讀高中是沒有的;同時,由于學生在美式英語環境中生活,得到托福高分也完全沒有問題。這樣,進入前50名高校的機會就大大增加了。另外,高中畢業就出來留學可以使學生適應環境能力強,語言能力也會有較快的提高,視野也會比較開闊。
而我認為低齡出國有很多問題:一、人身安全;二、影響父母和子女的感情;三、生活不能自理;四、語言學習有障礙,甚至厭學;五、與人不好溝通,甚至形成孤僻性格;六、花錢如流水、相互攀比,易受不良影響而墮落,甚至出現賭博、同居與墮胎、吸毒、性病等問題。 現在的高中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出國后會非常不適應國外的生活環境。美國的生活環境與國內的不一樣,在國內吃食堂和依靠父母。而出來后一切都要依靠自己,包括學生在國外要自己找房子,自己辦銀行賬戶和做飯等等。
我通過這一年美國高中教育經歷,對出國留學問題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
一、教育就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如果我們接受了不完整的基礎教育,在接受西方的教育,我認為這樣的教育不是優質的。
二、目前國內一般都是自費出國留學,這就牽涉到一大筆經濟開銷,而我的家境并不富裕, 這么大的開銷會成為我的的心理負擔反而影響學習。
三、 有一些高中生出國是為了躲避高考帶來的競爭和壓力,但是他們在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仍可能會碰到競爭和壓力。
四、有些留學失敗者都是拿了家里的血汗錢出去不思進取花天酒地,反正有家長撐著,不會餓死在他鄉。
五、僅從大學階段來看國外的壓力確實要小一些。而且有人認為自己一個人在外可以鍛煉獨立處理事物,應付壓力的能力。但在國內上大學仍然也可以找到機會培養自己自立的能力。
六、沒有理由說國外的基礎教育體制不好,也不能說在國內讀了高中到國外讀大學會不適應以至于影響學業。會有一大堆范例在等著你。最好站在比較中西方基礎教育水平的角度來闡述。畢竟國內的基礎教育很多方面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
綜上所述,就我的情況而言,高中出國不是最合理的選擇。我不想貶低國外的教育水平,因為那是貶低不了的[3]。但是也要重視國內高等教育。要通過對國內國外教育水平的比較,不同人群經濟承受能力的比較,投入和產出的對比,高中生出國后的走向,拿到文憑后在社會上的競爭力等方面的比較,告訴大家,花更少的錢,在國內仍能接受到同等水平的教育,高中出國的學生很多并沒有在學業上取得太大的成功,而那些拿到學位回來的人競爭力也不一定就比國內一些大學的畢業生強。
參考文獻
篇2
看,是解放軍們扛著五星紅旗邁著整齊穩健的步伐向升旗臺走去。他們的神情莊嚴肅穆,臂腿如鋼鐵般堅強,他們的英姿深深銘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我放佛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了朝氣蓬勃的中國,自信自強的中國,與時俱進的中國,讓我們引以為傲的中國!
聽,國旗奏響了,激昂的曲調在藍天下翻涌,它伴著我們走過了60年,時刻鼓舞著中華兒女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時刻讓中華兒女更加堅定自己的信仰。它是多少仁人志士的精神食糧,多少海外僑胞的情感寄托,多少中國人的激情吶喊!我聽到了,聽到了每個中國人心中正在唱著的那支歌──它是宇宙中最美妙的音樂!
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多么燦爛,多么輝煌!藍天都羨慕它的色彩艷麗,秋風都嫉妒它的優美舞姿。它驕傲的屹立在天地之間,享受各方的羨妒與贊揚,它昂頭挺胸,無畏無懼地面迎著太陽。國旗呀國旗,我怎么看怎么覺得你美麗,越看越覺得你最美麗!
我想高歌一曲
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
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
為你歡呼,我為你祝福
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我感受到了——人民的團結和祖國的富強。我竟然像一個年過六旬的老人,心中無限的慰藉;又像一個不惑的中年人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又仿佛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歡呼雀躍,手舞足蹈;其實,我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女,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篇3
關鍵詞:新課程;歷史思維;差異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3-261-01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到積累、從積累到理解的過程,新課程的推行,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注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歷史思維體現了學生思維的水平與智力、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學生在思維方面的個性特點。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界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即:歷史的時間觀念、歷史的領悟能力以及歷史的分析和解釋。下面筆者將從這幾個方面來具體分析初高中學生歷史思維的差別及其能力:
一、歷史的時間觀念
歷史的時間觀念就是根據時間順序進行歷史思維,即在歷史事件的敘述中具有清晰的年代順序感。時間順序是歷史學習的基礎,是區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尺度。新課改后,義務教育階段歷史教材實行通史編寫體例,嚴格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進行編纂;而高中是按照專題+模塊、中外史混合的體例進行編寫。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時間非常敏感,幾乎都可以熟練記誦朝代順序表,都可以說出中國史、世界史的分期,都清晰記得歷史上某年發生過什么大事件。他們或許會對某些歷史概念模糊不清,但對于事件發生的朝代、歷史人物活躍的時間卻都是信手拈來。而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往往忽略了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而對某個事件所產生的影響、在歷史長河中的作用記憶都非常牢固,經常侃侃而談??梢?,當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現行的歷史教材的編寫體例以及歷史教學的跳躍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歷史時間觀念產生了消極影響。
二、歷史的領悟能力
柯林武德說過:“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學生在進行歷史學習時,僅依靠教材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教材的層面上進行提升,開發自己的思維,這就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基本處于12-15歲的年齡區間,正處于童年期向青年期發展過渡的時期,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階段,“處于一個充滿獨立性和依賴性、成熟性與幼稚性、自覺性與盲目性、開放性與閉鎖性、穩定性與可塑性的錯綜復雜的矛盾時期。” 這一時期的心理特點比較突出,優勢主要表現為:自我意識開始出現,認知能力明顯發展。學生自我意識的出現主要表現在對事物的評價能力上,學生開始有了自己評價事物的標尺,對于一個歷史人物究竟是好的還是壞的,他們不再拘泥于教師的評價,開始根據自我意識對其進行新的認識。同時學生的認知能力明顯發展,開始了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開始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思想開闊,直面敢言。如有些學生開始思考:假如沒有“”,還會發生嗎?拿破侖被流放到厄爾巴島后究竟在做些什么?……初中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對歷史的領悟想象能力具有先天的優勢。
高中階段的學生,年齡15-19歲,正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朝氣蓬勃,感情豐富。生理上正處于青年初期,這個時期是“初步完成個體社會化、使個體達到社會成熟的階段?!?在這一時期,學生的社會交往日益擴展,社會理想初步形成;認知水平逐漸提高,抽象思維漸占優勢。“高中生是理想形成、確立的時期。他們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并力圖把美好的理想變為現實。” 因此,在知識的學習上,他們更關注于現實所需。他們不再漫天的思考歷史,更多的以歷史教材為藍本,閉封于狹小的歷史圈子里。他們往往學習要學的、該學的或者歷史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考試大綱范圍內的。盡管學生的社會交往范圍逐步擴大,但活躍的范圍主要還是在學校,所面對的人物依然是教師、學生。因此,學生受外界的影響主要來自學校,學校的教師就對學生的思維無形中起到了禁錮作用。因此,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思維呈上升趨勢,但其對歷史的領悟想象能力卻受到限制。
由此可見,初高中學生由于生理年齡的差異,其對于歷史領悟的能力也有所區別,年齡的增長并不代表領悟能力的提高,由筆者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歷史領悟想象的能力上,高中生明顯遠遠不及初中生。
三、歷史的分析和解釋
對于歷史的分析和解釋能力,波及的范圍比較廣泛,主要包括:不同思想價值觀的對比,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區分、史家觀點爭論的評析等。在當前的中學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釋能力已逐漸被重視。
篇4
昨天已是過眼云煙,再也無法挽留。如果在昨天,你為取得了一點驕人的成績而沾沾自喜,或是因為做錯了一件事情而愁眉不展,那么你就永遠陷進了昨天的泥潭里。同時,你今天的時間也會從你的沾沾自喜或愁眉不展中悄悄流逝。每個人都會乘坐“今天”這班車駛向明天,一天一個驛站,一天一處風景,趁著明天還未到來,我們就應抓住今天,這樣等待著你的才會是果實累累的明天。
我們不應該在昨天尋覓什么,也不應該向明天祈求什么,最重要的是怎樣對待今天。在這有限的時間里努力學習,抓緊今天的分分秒秒,用今天的努力去彌補昨天的空隙,去實現明天的崇高理想。
期中考試已經結束,已經成為歷史,成為了不能改變的事情,你可能受挫了,也可能失敗了,但是,“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輸。遠航的水手告訴我們“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問,至少我們還有夢。”我們的青春是熾烈的,我們的目標是明確的
聰明的人,檢查昨天,抓緊今天,規劃明天;愚蠢的人,悲嘆昨天,揮霍今天,夢幻明天。一個有價值的人生應該是:無怨無悔的昨天,豐碩盈實的今天,充滿希望的明天。
篇5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我是來自初一年級的學生代表宋xx.今天很榮幸能站在國旗下為我們初三的學哥學姐們考前擂鼓加油。
人生會有很多個三年,但在斗門實驗中學學習的三年,你們一定難以忘懷。還記得嗎?運動場上,到處都有你們曾經的吶喊,校道上,隨時都有你們青春飛揚的身影,明亮的教室里,那些還和同學、老師爭論過的數學題還歷歷在目……一路風雨帶著歡笑,一路歌聲帶著豪邁,一切都宛如昨天。三年里有苦有樂,有酸有痛,但你們已經用最美好的青春為這最后一場戰役,做足了鋪墊。你們即將走近那神圣而又莊嚴的考場,接受人生的挑戰,實現你們多年來的追求和夢想;你們將站在中考的舞臺上,展示最絢麗的舞姿;將會收獲用汗水澆灌出的成功果實。為自己的初中生活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堅定的追求只因我們始終執著的相信:"走進實中,成就未來!"
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三年了,你們心中的夢想已經成為夜空中那顆時而清晰閃爍,時而隱約云后的星星,一路指引著你們披星戴月,風雨兼程。而我們,初一初二級的學弟學妹們,和你們一樣有著夢想和愿望。面對沉重的壓力,我們也感到害怕和恐懼,是你們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是你們勤奮刻苦和腳踏實地的微笑,激勵著我們一直充滿力量繼續前行。看著你們一路向前的身影,那些奮不顧身堅定自信的臉龐,看著你們收獲的眼神與歡笑,都讓我們感動不已。
請相信,你們絕不是在孤軍奮戰,所有實中學子都在你們身后為你們加油吶喊!
篇6
演示實驗是初中生物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演示實驗能夠將課本中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和直觀化,可以讓學生主動思考并親自探索,進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對演示實驗的教學不重視及所采取的方法不恰當,導致演示實驗的教學效果不佳。下面筆者就如何提升初中生物演示實驗的效果談?幾點體會。
一、提高教師的實驗技能
演示實驗一般是由教師操作,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實驗。教師的實驗操作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因此教師的實驗操作技能一定要過硬,動作要規范,過程要熟練,要秉持嚴謹、科學的實驗態度。教師在準備演示實驗時,要先自行做一遍實驗,檢查實驗是否有失誤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數。在演示實驗開始之前,首先向學生講述本次實驗的目的、實驗需要的器材和材料及實驗步驟,然后再進行實驗演示,最后向學生講解引起實驗現象的原因。只有在教師擁有過硬的實驗技能的基礎上,才能夠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實驗技能和生物知識。
例如,在教學《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一課時,有三個實驗需要進行演示,分別是“種子萌發時散熱”“種子萌發時釋放二氧化碳”和“種子萌發時需要氧氣”。這三個實驗分別說明了植物在呼吸作用時釋放能量、釋放二氧化碳和需要氧氣。教師在課前需要先進行一遍實驗,檢查實驗材料(種子)是否存活,實驗器材是否完好,實驗效果是否明顯。只有通過精心的課前準備,才能夠在課堂中保證演示實驗的成功。教師的實驗技能是保障初中生物演示實驗教學效果的第一要素,因此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要不斷進步,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與能力。
二、增加演示實驗
雖然目前的教材中增加了許多演示實驗,但仍然存在部分內容沒有相對應的演示實驗。這些內容中,有一部分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僅僅通過口頭的講授,學生很難完成對知識的理解。而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知識的最好方式是通過實驗進行探討和研究。在實際教學中,增加演示實驗,能夠讓學生通過實驗進行理論和實踐的學習,讓重難點的內容直接呈現在實驗當中,這樣學生在觀察實驗時自然就能夠理解重難點知識了。
例如,在教學《輸送血液的泵――心臟》一章時,課本中并沒有設計相關的演示實驗,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來梳理知識,
難以分辨
“動脈血管流的是動脈血還是靜脈血”。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利用“人體血液循環電流模擬裝置”進行實驗演示,讓學生觀察靜脈血和動脈血是怎樣在體內流動和變換的,讓學生直觀地學習知識。學生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自然對知識有了更深
層次
的了解,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也會更加簡單。
三、讓學生參與演示實驗
在初中生物演示實驗中,有一些較為簡單,且效果比較明顯的實驗,這一類實驗可以讓學生自主實驗。讓學生進行自主實驗,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進行實驗時,需要對實驗的內容進行研究,這有助于學生理解實驗和知識的本質。實驗操作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遇到較為困難的實驗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實驗,這樣又能夠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生進行自主實驗的整個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篇7
一、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自主探究教學方式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作為生物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主動獲取知識、掌握技能。例如,在教學《蚯蚓》這一節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蚯蚓比較熟悉的特點,設計這樣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①我們從什么地方能找到蚯蚓?它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②用手摸蚯蚓的背部和腹部,有什么發現?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③仔細觀察蚯蚓,它的前端和后端有什么不同,你能進行正確區分嗎?④為什么要始終保持蚯蚓體壁的濕潤?⑤通過自己的觀察,你還發現了什么?⑥針對以上觀察結果,總結出蚯蚓與人類之間的關系。
二、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任何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生物學亦是如此,它與人們的現實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明白生物知識的廣泛應用,從而讓學生感覺到生物知識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積極主動地投入生物學習中。例如,在教學《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教師可以聯系生活中我們經常吃到的一些食物,看看哪些可用于治療因缺乏無機鹽與維生素而引起的一些疾病;在教學《細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制作酸奶和泡菜。通過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相互聯系,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使他們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實踐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質量
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課件已經成為現代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手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所以培養學習興趣是教學活動的首要任務,而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信息來源有限和信息傳輸量小的不足,以龐大的網絡信息為基礎,利用投影儀等高端設備,將文字、圖像、聲音一體化,利用三維虛擬技術實現全方位的信息傳遞,活躍了課堂氛圍,讓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更富有活力和表現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篇8
【關鍵詞】高中英語過度 銜接教學
一、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
高一英語課的教學質量與效果不是在于給學生灌輸了多少語言點,而是上課的藝術。高一英語難度比初中增大了許多,若還能使學生象初一時那樣喜歡英語,那我們的教學效果一定會很好。高一學生不同于初中學生,他們更有自學能力,一旦入門,其效果會遠遠超出老師的作用。
(一)做好每節課的前奏工作。一節課的開頭如同給一首歌定調一樣,它可以決定課堂節奏的快慢及教學效果。我利用每節課前三分鐘時間,讓學生輪流做值日報告,保證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風采,內容是關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由自己任意選定。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他們都會認真構思、別出心裁,課前反復練習,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創造一種學英語的氛圍,學生可以在心情愉快的氣氛中開始學習。
(二)讀透教材,精心設計教法。堅持閱讀課的整體教學,閱讀材料是語言的載體,集語音、詞匯、語法與文化內容于一體??刹捎藐P鍵詞、提綱、問答題、圖表、聽錄音等多種方法。在學閱讀材料之前,進行限時閱讀,老師設置一些問題,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培養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準確把握課文大意的能力,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串講課文時,通常挑選出能表示課文主體的關鍵詞和短語,巧妙地設計板書,使板書能勾畫出課文概要。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是培養自學能力、“授人以漁”的重要環節。英語閱讀是一種辨認文字、理解語篇、進行思考、了解其中意義的復雜的心理過程,是一種心智技能,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全過程的初級階段。加強閱讀能力的訓練,不僅是提高獲取信息的“量”的手段,更是提高“質”的重要途徑。由于高中英語落后生讀不懂課本、讀不懂題的現象十分普遍,因此,教師除注意規范自身的課堂教學(教學用語準確、規范,課堂表述干凈利落)外,在高一引入新的知識點時,就應注重閱讀的要求和訓練。要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本,通讀內容,了解概要,準確理解。在閱讀過程中如果產生疑問(或教師設置了疑問),教師要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再仔細閱讀有關內容,通過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使疑問得以解決。
在學生熟悉了閱讀材料內容的基礎上,講解語言要點并進行必要的語法歸納,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鞏固課文。高一學生在初三復習階段,老師側重英語講題,大量用漢語講課,高一開始用英語授課,學生很難適應,所以,要用簡單、切合學生實際水平的英語講課,逐漸使學生適應。
二、教授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為英語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他們會學英語。高一仍是英語入門階段,有資料顯示,高一年級英語成績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學習方法與新的教學內容不相適應。高一學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學習習慣不良的問題,學生往往是死記單詞,聽完課做完作業便了事,頭腦中沒有“學會了什么”的意識,沒有學習效率的觀念,學習方法單一,加之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越學越困難,以致最終喪失信心……因此,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學會聽課、學會做筆記,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基礎。
聽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教師除了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策略外,還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聽什么、怎樣聽、思考什么。要求學生不要局限于聽懂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更應以聽審題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過程為主;要注意教師語言的弦外之音,去體會教師對某個問題的理解,做到心領神會,潛移默化。
三、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
篇9
【中圖分類號】R7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02
在臨床上,許多新生兒均有高膽紅素血癥存在,其發病率還在持續上升,患兒如果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就會致使患兒出現膽紅素腦病,損傷到患兒的中樞神經系統[1]。有研究指出,除給予患兒有效的治療之外,還應給予其有效的護理措施[2]。為了探討和分析撫觸護理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應用效果,研究選擇2015年5月-2017年5月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76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當做研究對象,報道如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選擇2015年5月-2017年5月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76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當做研究對象,按患兒入院順序分甲組、乙組,每組38例。甲組男性患兒為21例,女性患兒為17例;6例患兒為巨大兒、27例患兒為正常體重兒、5例患兒為低體重兒。乙組男性患兒為22例,女性患兒為16例;5例患兒為巨大兒、26例患兒為正常體重兒、7例患兒為低體重兒。兩組上述資料間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能比較。
1.2 方法
均給予甲乙兩組患兒常規護理:合理喂養、積極保暖、觀察病情、并發癥的預防護理。甲組患兒加用撫觸護理:室溫24-26℃,相對濕度55%-65%,動作輕柔,用力適當,在撫觸過程中觀察患兒是否存在異常表現。額部的撫觸:兩手拇指的指腹從前額中央推向兩側:頭部的撫觸:兩手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腹從前額的發際向腦后撫,耳后停??;胸部的撫觸:雙手食指、中指的指腹分別從胸部外下向內側上方進行交叉的撫觸;腹部的撫觸:兩手食指、中指的指腹按順時針從右下腹(經過右上腹、左上腹)撫觸到左下腹,主要避開患兒的臍部:四肢的撫觸:雙手握住上臂,從近端向遠端交替滑行到腕部,再重復的滑行時階段性用力,對肢體肌肉進行擠壓,由近至遠的撫觸患兒的手掌、手背、手指,用同法來撫觸患兒的下肢:背部的撫觸:患兒俯臥位,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腹以患兒的脊柱為中點,從上到下的向外滑行,之后撫觸脊柱的兩側;臀部的撫觸: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腹從患兒的臀部內向外做環行滑動。每天2次(進食1h后),每次15min左右。
1.3 觀察指標
對患兒的黃疸消退時間、血清膽紅素濃度進行觀察和記錄。
1.4 療效評價標準
在治療5天內,黃疸消退,而血清膽紅素恢復到正常水平為顯效;在治療5天內,黃疸消退明顯為有效;在治療5天內,黃疸未消退為無效[3]。
1.5 統計學分析
SPSS19.0軟件統計分析此次研究數據,以(±s)行表示,使用t檢驗,以(%)行表示,用檢驗,如若P
2.結果
2.1 評價甲乙兩組患兒的療效
見表1,乙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少于甲組患兒,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5.029,P=0.025)。
2.2評價甲乙兩組患兒黃疸消退時間、血清膽紅素濃度
見表2,甲組患兒的黃疸消退時間少于乙組患兒,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t=55.074,P=0.000)。甲組患兒的血清膽紅素濃度少于乙組患兒,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t=6.312,P=0.000)。
3.討論
高膽紅素血癥就是足月兒的血清總膽紅素大于205.2μmol/L,早產兒的水平大于256.5μmol/L。該病的發病原因比較復雜,常見溶血性黃疸、新生兒肝炎型、感染性黃疸以及母乳性黃疸,新生兒黃疸嚴重時應警惕發生膽紅素腦病生,
篇10
【關鍵詞】初中科學 學生分組 實驗教學
初中科學課程實驗教學中學生分組實驗的目的是通過學生學習驗證科學的結果,在小組合作中進行探究、驗證科學規律,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掌握實驗儀器的基本操作過程,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訓,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數據處理的能力,全面的培養學生科學實驗的精神。但是在當前的科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對科學的概念、基本規律與原理進行理解,導致初中科學課程的實驗教學出現一些偏差,值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關注。
一、當前科學課程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1.實驗教學前:分組隨意,參差不齊。小組實驗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分組,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初中客觀的實驗條件的限制,實際的實驗室的機會并不多,學生接觸實驗儀器的機會不多,一旦進行科學實驗時,學生比較興奮。教師沒有對全班的學生進行全面的分析,科學合理的分組,而是隨意的、根據學生的愛好進行分組,這樣就導致一些比較好的學生在一起,就會造成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參次不齊,給實際的實驗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影響正常的實驗進度。
2.實驗過程中:觀而不知,做而不思。科學實驗的重要目的是要求學生能夠進行不斷的觀察實驗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并能夠分析其中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掌握實驗本周,它要求學生必須仔細的觀察和分析,并對其中的現象進行綜合分析。但是,在實際做實驗的過程中,一些學生沒有認真的思考實驗中的相關問題,只是簡單觀看實驗的過程,重復教師講解的實驗過程與方法,沒有認真的思考實驗現象后的真正原因,這樣就降低實驗教學的目的,而且有的學生在實驗失敗后,也不去總結其中失敗的原因,但是科學課程的實驗教學流于形式,成為學生娛樂的課程。
3.實驗結束后: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沒有對實驗的內容進行預習,甚至在實驗開始前幾分鐘才到實驗室來,沒有充分的做好實驗準備,也沒有明確實驗的目的,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不知道如何操作,一邊看書本一邊進行操作,浪費大量的時間,導致在實驗的過程中,沒有進行觀察實驗現象,也沒有進行思考,在實驗完成或者結束后,就匆匆的離開實驗,沒有對相關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與總結,這樣也就不能起到科學課程分組實驗教學的目的。
二、提升初中科學分組實驗教學效果的策略
1.合理分組,明確職責,提高實驗的效率。由于學生的能力水平、實踐操作能力不一樣,在實際的使用操作中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討論,要將學生進行合理的搭配,保證每個實驗小組的總體能力水平一致,在進行科學實驗的過程中,由小組長對學生的實際實驗情況進行分組,例如一些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要有人能夠講解儀器操作的注意事項和操作技能,要有學生記錄實驗過程中發生的實驗現象等,這樣就能夠有效的保證每個小組成員在實驗的過程中,能夠各施其職,做好自己在實驗中的本質工作,而且能夠有效的掌握整個實驗的過程,避免實驗中人員的浪費與東張西望的現象,大聲喧嘩和破壞實驗教學的現象。小組合作的形式一般采用異質分組的方法,讓優秀的學生帶實踐較差的學生,讓學生之間形成一個能夠團結互助協作、互相幫助的氛圍,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的協作與合作能力培養。
2.實驗前做好實驗設計。學生在進入實驗室之前,需要明確整個實驗的目的和詳細的實驗過程,這樣就需要教師在實驗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實驗預習的輔導,讓學生在實驗前,首先要了解的實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詳細的操作步驟,以及在實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需要教師給予學生充分指導,不能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單純的按照書本上的內容和操作步驟進行實驗,保證學生在科學實驗的能夠有效的觀察實驗現象,并且在實驗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思考與分析,同時能夠有效的對科學實驗進行延伸。例如,在學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這一教學實驗時,可以讓學生在做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備二氧化碳的同時,可延伸分析“石灰石和稀硫酸、碳酸鈉和稀鹽酸”兩個實驗的情況,要求學生在實驗中觀察二氧化碳產生的具體情況,以及分析石灰石和稀硫酸、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情況,要求學生對三種情況進行分析,明白其中的實驗原理,這樣在實驗的過程中,就能有效的避免學生不會做到:“觀而不知,做而不思”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