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處理回收范文

時間:2024-03-29 18:04: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筑垃圾處理回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建筑垃圾處理回收

篇1

建筑垃圾的產生主要集中在生產施工過程以及裝修過程中,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是混凝土、石灰、砂石、渣土等,不存在“二次污染”的問題,比較利于處理;但是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膠、涂料、油漆不僅是難以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還含有有害的重金屬元素。這些廢棄物如果處理不當會直接危害到周邊居民的生活。

2、建筑垃圾的目前處理方式

目前每個城市都劃有垃圾填埋場地,建筑垃圾絕大部分跟生活垃圾等采用相同的填埋方式處理掉了,這種填埋的方式弊端很多。首先是占用大量土地。僅以北京為例,據相關資料顯示:奧運工程建設前對原有建筑的拆除,以及新工地的建設,北京每年都要設置二三十個建筑垃圾回填場,需要大量征用土地,造成不小的土地壓力;其次是回填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膠、涂料、油漆等會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同時,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的遺撒和粉塵、灰砂飛揚、運輸過程中汽車排放尾氣等問題同樣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再次是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地表沉降。垃圾填埋8米后加埋2米土層,但土層之上基本難以重長植被。而填埋區域的地表則會產生沉降和下陷,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達到穩定狀態。另外還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如何處理和排放建筑垃圾,已經成為建筑施工企業和環境保護部門面臨的一道難題。

3、再生處理方式

行業上按照可再生性和可利用價值,通常將建筑垃圾分為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可作為材料再生或可以用于熱回收的材料以及沒有利用價值的廢料三類,那么我們處理建筑垃圾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這些分類,有目的性的進行合理處理。

首先可直接利用的材料一類,由于此部分建筑材料還可再次進行利用,我們姑且稱之為建筑余料,排除在我們討論范圍之內;

其次可作為材料再生或可以用于熱回收的材料,此部分材料包括廢鋼筋、廢電線、廢竹木料、廢舊板材等,廢鋼筋、廢電線可以從新回爐,再加工制造成各種規格的鋼材、廢竹木料和板材可用于制造人造木材(日本做法),也可作為熱電廠發電原料(美國做法);

但是很多時候以上兩類建筑垃圾經常與其他建筑垃圾摻雜在一起,比如鋼筋混凝土塊等,這樣我們處理的時候就需要進行粉碎,然后進行分揀歸類。

再次就是我們過去稱之為沒有利用價值的廢料,也就是本文討論的重點,它包括磚、石、混凝土、瀝青混凝土等廢料,這些廢料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再生利用。

(1)如果此部分廢料不存在摻雜有毒有害物質,我們可以作為回填材料代替部分級配砂石、土方回填基礎;如果摻雜了有毒有害物質,我們需要經過中和、融解等措施處理后再使用;

(2)可經粉碎后代砂,用于砌筑砂漿、抹灰砂漿、打混凝土墊層等。上海市在某高層建筑的施工過程中,將結構施工階段產生的建筑垃圾。經分揀、剔除后,將廢渣碎塊粉碎與標準砂按1:1的比例拌合作為細骨料,用于抹灰砂漿和砌筑砂漿,經檢驗砂漿強度極高,足夠滿足建筑要求;

(3)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還可替代混凝土制作材料中的粗骨料進行回收利用,經云南昆明理工大學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進行的研究試驗結果中,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當采用建筑垃圾中的過篩砼碎塊替代混凝土材料中粗骨料的比例在0%-40%之間時,混凝土的強度不僅沒有降低,甚至在砼碎塊的摻入率在20%左右的時候混凝土的強度有所提高;而且由于砼塊較碎石或者卵石的空隙率大、吸水率高、表面粗糙、外表面積大等特性,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塌落度。由于砼塊的表觀密度較碎石和卵石要低。這樣有益于減輕混凝土的自重,從而提高混凝土的抗震性能;

(4)將此部分廢料粉碎后制作制作砌塊,鋪道磚、花格磚等建材制品,真正的做到變廢為寶;

(5)現在無論國外還是國內均有成熟技術和機械將廢瀝青混凝土處理回收繼續鋪設瀝青混凝土路面,利用率可達到100%。

4、再生處理方式目前存在的問題

經研究,目前建筑垃圾的再生處理方式的發展速度之所以沒有跟上我國的建筑市場的飛速發展以及建筑垃圾增長的速度。主要集中在經濟問題。目前的建筑垃圾的分撿工作基本上處于一種表層上面的原始方式。只是僅僅將易分撿出來的鋼筋進行回收,甚至由于沒有破碎機械,混凝土中的鋼筋甚至都不能進行回收,經過這樣分撿后的建筑垃圾處理起來非常困難。磚、石、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如果直接進行土方回填,摻雜以及附著在回填料中的對于地下水以及土壤有毒、有害物質——涂料、油漆、膠等大量存在。如果對回填料在現場再次進行處理,除現場不具備機械、技術等因素外,繁瑣的處理方式以及高額的處理費用會將大多數施工單位阻擋在再生處理方式的大門之外;如果將此部分垃圾制作成建材制品,且前對建筑垃圾進行回收利用的工廠少之又少,就算有,高額的運輸費用再次阻擋在面前,所以最終還是一埋了之。新晨

5、應對方式

篇2

開展標準化工作有利于實現對建筑垃圾從產生到消納全過程的科學管理和資源化利用。因此,為加快實現“三個北京”的戰略目標,提升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水平,促進首都環境建設,研究制定北京市建筑垃圾處理的標準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外建筑垃圾處理及標準簡介

發達國家大多實行“建筑垃圾源頭削減并綜合利用”的策略,且都在政府層面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在行業層面建立了切實可行的標準、規范體系,因此,可以有效地管好建筑垃圾的“一生”甚至“輪回”。代表性國家有德國、美國和日本等。

(一)德國:政府積極參與,完善市場機制

德國的建筑垃圾處理有四個特點,一是政府積極參與;二是法律、法規體系相對完整,法律監管體制完善;三是積極調動市場的調節作用,具備完善的市場運作機制,鼓勵企業介入建筑垃圾處理;四是建筑垃圾處理技術先進,回收再利用率高。

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德國已經制定了與垃圾處理有關的法規180多個,其中與建筑垃圾處理和回收有關的重要法規有:

(1)循環經濟和垃圾處理法及由其而來的規定:

《關于需要特殊監測的垃圾的規定》(1996年);

《關于需要監測的垃圾的規定》(1996年);

《關于歐洲垃圾目錄介紹的規定》(2001年);

《關于資質規定》(1996年);

《運輸許可規定》(1996年);

《關于垃圾經濟草案和收支平衡的規定》(1996年);

《關于廢物處理工廠的規定》(1996年);

《關于垃圾處理協會會員的方針》(1996年)。

(2)關于減少包裝垃圾的規定。

(3)聯邦污染保護法及由其而來的規定:

《關于垃圾處理的資質規定》;

《關于垃圾處理的許可辦法規定》。

(4)建筑法。

(5)聯邦土地保護法。

(6)危險物品和化學物品法。

(二)美國:實施分級利用,加強準入制度

美國每年產生建筑垃圾3.25億噸,約占城市垃圾總量的40%,其對建筑垃圾的處理方針是: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綜合利用產業化。具體實施分為三級利用:現場分揀利用,一般性回填為第一級利用;作為建筑物或道路的基礎材料,經加工成骨料,再制成各種建筑用磚等為第二級利用;最后將建筑垃圾加工成水泥、瀝青等再利用為第三級利用。

美國政府先后制定通過了《固體廢棄物處理法》、《超級基金法》和《建筑垃圾填埋場設計規范》,同時還建立了建筑垃圾運輸準入制度、處理建筑垃圾行政許可制度等一系列規范和制度。

(三)日本:建筑垃圾零排放,法規標準做保障

日本資源相對匱乏,因此十分重視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其主導方針是:盡可能不從施工現場運出垃圾,建筑垃圾要盡可能重新利用。日本明確要求建筑師在設計時要考慮建筑在50年或者100年后拆除的回收效率,建造者在建造時采用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和方法,并盡量做到建造零排放。垃圾回收技術的發展為建筑垃圾的資源化提供了技術保障,也為日本建筑垃圾產業鏈的發展帶來了契機,使日本建筑垃圾的處理趨于標準化和規范化。

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日本就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及政策措施促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具體見表1、表2。

二、建筑垃圾處理標準體系研究

采用魏爾曼標準化三維結構將北京市建筑垃圾處理標準體系分為三個層次、五個專業門類和七個專業序列。

層次維:包括基礎標準、通用標準和專用標準?;A標準分為四個門類:術語、圖形標志、分類與方法以及基本原則標準。通用和專用標準主要包括綜合,建筑垃圾收集、運輸,建筑垃圾轉運、處理,保潔作業服務四大類。

門類維:門類是按照標準化對象劃分的大類,各門類間是并列關系。

序列維:按照標準的專業序列展開。分為綜合技術、方法、工藝、工程、產品、信息、管理七大序列。序列間按照標準化內容分類,無順序關系。除綜合技術外,其他六個序列均下設子序列:

(1)綜合技術序列。包括涉及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序列、具有綜合性或難以歸入其他六個序列的技術標準。

(2)方法序列。包括監測與檢驗兩個子序列。

(3)工藝序列。包括工藝技術和質量要求兩個子序列。工藝技術主要指工藝路線、工藝流程、工藝步驟、工藝指標、技術要求、工藝控制以及新工藝發展技術條件等;質量要求主要指對產品/服務需要的表述或將需要轉化為一組針對實體特性的定量或定性的規定要求,以使其實現并進行考核。

(4)工程序列。包括環衛設施建設的全過程,按照順序關系分為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運行維護和質量評價四個子序列。

(5)產品序列。包括設備、材料和車輛三個子序列。

(6)信息序列。包括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兩個子序列。

(7)管理序列。包括技術管理、經濟管理、行政管理以及生產管理四個子序列。

標準體系編號表示標準在體系中的位置。對于列入標準體系表中的每一項標準,均有唯一的標準體系編號與之對應。北京市建筑垃圾處理標準體系編碼由行業號、層次號、專業門類號、專業序列號、子序列號及順序號六位編碼組成,并以符號“.”分隔,如圖1所示。體系的第一位編碼為標準行業號,環境衛生行業為“1”;第二位編碼為層次號;第三位編碼為專業門類號;第四位編碼為專業序列號;第五位編碼為子序列號;第六位編碼為順序號。其中,空置項編碼為0,順序號編碼為兩位數,其他編碼均為一位數。其中,對于某類工程項目技術規范,其包含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運行維護以及質量評價全過程,則該項目工程序列子序列編號空置,即設為0。

三、結論與建議

北京市建筑垃圾標準僅11個,還不成體系,多為整體規范性標準,從各種門類的內容上看,已有標準主要集中在工藝整體規范(2條)、管理考核(1條)、運輸車輛技術要求(3條)和再生產品(4條),而對于收集和運輸的技術要求、收集站的運行和管理、建筑垃圾的填埋、建筑垃圾綜合處理站的建設、運行、管理等方面還是完全空白。因此,按照實際需求和本研究的方法,現階段建議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聯合相關單位制定9項標準,見表3。

參考文獻:

[1]北京市統計局.北京統計年鑒2012[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2]隋玉武.德國建筑垃圾高回收率原因簡析[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0.

篇3

當前我國的城市對于垃圾的處理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受農村傳統觀念和重視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在垃圾處理方面十分落后,也就導致了我國農村目前的環境質量令人堪憂。盡管從黨的十六大開始便將“美麗鄉村”建設放在重要位置,黨的十也再次重申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但農村在垃圾處理方面仍然十分落后。浙江省作為我國的東部發達省份,不僅在經濟建設上成績斐然而且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也在全國領先的位置,因此通過對浙江省農村垃圾性質和現狀的分析,可以給我們其他地區的農村垃圾處理提供很多有益的參考。接下來,以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的農村為例,進行農村垃圾性質和現狀的分析。

1 農村垃圾的性質

就目前情況而言,蓮都區目前農村的主要垃圾分為生產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三大類,這也是我國目前大部分農村的主要垃圾類型。接下來對這三大類垃圾的性質進行分析。

1.1 生產垃圾

這一類垃圾主要產生于農業、手工業等產業的生產過程中,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為主。例如,在稻谷生產中產生的谷殼和秸稈、在服裝代加工中產生的廢布等。這類垃圾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特別是農業生產中所產生的谷殼、秸稈等垃圾,這類垃圾既可以制造一些機制木炭或者其他工業制成品,也可以重新拿回田地堆肥。這些垃圾都是屬于可回收的、可再運用的垃圾。

1.2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是指在農民的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一般可以分為可回收垃圾、廚房垃圾、有害垃圾三大類。具體進行分析則是以下幾個。

1)可回收垃圾:主要是紙張、金屬等,這些垃圾都可以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并且能夠有效地減少污染、節省資源。2)廚房垃圾:主要是剩菜剩飯、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而這些廢棄物可以通過就地處理堆肥等方式進行處理。3)有害垃圾:主要是農村居民在生活中所產生的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垃圾,而這些垃圾如果處理不當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因此,這些垃圾通常需要經過特殊的方式進行安全處理。

這幾類垃圾最大的特點就是除了有害垃圾之外,大多可以進行回收利用。因此,對于這三類垃圾,常用的處理方法是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等。

1.3 建筑垃圾

目前大部分地區對這類垃圾主要都是采取衛生填埋的處理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通過對于農村三大類主要垃圾的分析,并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看出農村垃圾的幾大特點。1)可回收再利用價值高。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農村目前的主要垃圾中,除了建筑垃圾無法回收再利用之外,生產和生活垃圾中的大部分都可以通過有效的手段進行回收再利用,不僅能夠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而且能節約資源,創造更大的價值。2)垃圾處理難度大。這一點是根據農村現有基礎設施建設而言的,因為農村在垃圾處理的基礎設施建設上遠遠落后于城市,且缺乏相關技術,因此在對于有毒垃圾和建筑垃圾的衛生化處理上,難度巨大;而且因為缺乏專業的回收渠道,對于大部分可回收的垃圾也未做到妥善的回收再利用。3)分布范圍廣。由于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居民在地域分布上呈現“大聚集,小分散”的狀況,也就是說雖然村落與村落之間的區劃密集,但各村內居民的聚居點較為分散。因此,導致了各類垃圾在全村各地均有分布,無疑于加大了處理難度。

2 農村垃圾處理現狀及對策

2.1 處理現狀

根據全國各地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對于垃圾處理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式或者是管理制度,因此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狀況。

1)居民處理垃圾的隨意性較強,例如農民在田地干活?r使用過的包裝袋等隨手亂扔,而這些不可被降解物對于土壤的危害極大,不僅會造成土地污染而且也會造成“白色污染”等情況。2)回收再利用工作不到位。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對于秸稈等農業生產垃圾的處理上,大部分農民為圖便利直接“付之一炬”,這樣的作法不僅使這些垃圾失去了應有的利用價值,而且對于農村的空氣環境也會造成極大的危害。究其根源,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相關機構的宣傳和監管不利,而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農村的回收再利用工作不到位,無法讓農民主動的參與到其中。3)相應機制未完善。例如對于一些長期亂堆亂扔垃圾的“困難戶”或者一些一直注重保護衛生的“先進戶”的獎懲機制未建立,相應的監管機制也并不到位。由于這些上層建筑的問題,也就導致了農村垃圾處理方面始終無法真正落到實處、深入

人心。

2.2 對策

在這部分,將重點以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為例,通過借鑒蓮都區“六邊三化三美”的工作經驗,為廣大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的改善總結經驗和措施。

1)加強對于農村居民的宣傳工作。有位偉人曾經說過,一切關于社會的事業都要以人為依歸。也就是說,要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的垃圾處理現狀,重點在于對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的培養和教育。只有從思想上樹立了居民的環保意識,才能使農村居民在垃圾處理問題上更具有環保意識。例如,蓮都區通過傳單派發、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對區屬鄉村居民進行環保宣傳教育,特別是創新了村組的常規宣傳工作制度,使環保宣傳實現了“落實到個人”,保障了環保宣傳工作的有效性。

2)加強相應垃圾處理配套設施建設。主要是要求有條件的鄉村建立一個綜合性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站,而一些沒條件的鄉村則可以在鎮鄉政府的統籌規劃協調下,建立專門的垃圾收集點,再運送到專業的垃圾處理站進行處理。而且在對于收集點的布置上,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并且從人的行為和心理上進行考量,對收集點進行分散布置,保障每一戶村民都有一個就近的垃圾收集點(距離最好在500m~1 000m之間)。

3)切實完善相應的制度建設。這一點在蓮都區是被運用的最為優秀的一點。蓮都區環境辦公室通過調研,并根據年度實際情況的變化,相應出臺了《2016年度蓮都區農村環境衛生治理工作督察考核細則》《2017年度蓮都區農村環境衛生治理工作督察考核細則》等規則制度,并且做到了年年有變化、年年更嚴格、獎懲有度、責任到人。例如通過對2016年度和2017年度的細則進行對比,2017年度蓮都區創新進行了村落分級制度,分為A-D四大類,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環保要求。而且蓮都區在獎懲上也另出奇謀,根據多樣的調查,對各村進行評價,并將評價得分同劃撥的環保資金相掛鉤,保障了各村都能夠積極的落實相關規定。

篇4

關 鍵 詞: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方法價值

中圖分類號:R1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化建設也在相應加快。與此同時,它所帶來的問題也日益突出。每個行業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尤其是建筑行業,尤為嚴重。據統計近些年每年我國產生約 15. 5 億 t的建筑垃圾,并有逐年增長的趨勢,預計到 2020 年將達 50 億 t 左右。建筑垃圾的處理已成為城市化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建筑垃圾處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建筑垃圾的主要處理方法是運往郊區或鄉村堆放,或者進行填埋處理。但是這種方法存在著很多的弊端。每個城市在規劃時都會預留出填埋垃圾的場地,這會占用大量的土地。雖然垃圾填埋8米后加埋2米土層,但土層之上基本難以重長植被。而填埋區域的地表則會產生沉降和下陷,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達到穩定狀態。這并不能減少垃圾填埋對土地資料浪費的現狀。并且建筑垃圾中還含有建筑用膠、涂料、油漆等帶有污染性的材料,不經處理在野外中會造成對土壤和地下水的破壞。垃圾的運輸也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浪費。

直接用于填筑路基、堤壩、房建等工程。建筑垃圾中的廢混凝土塊、廢磚石、砂漿、渣土經破碎機械破碎,用篩子區分粒徑大小,得到粗骨料和細骨料,粗骨料可作為碎石直接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和飛機跑道的墊層、室內地坪墊層,細骨料磨細,可用其取代水泥,砂子作為混凝土添加料。也可利用建筑垃圾中的部分材料與新鮮普通水泥混凝土再添加輔助材料生產輕質砌塊、空心磚、實心磚、廣場磚等產品。但是由于目前我國建筑垃圾分類管理機制的不完善,垃圾的分類比較困難。難以對建筑垃圾進行一個很明確的分類,每一類的適用情況還需要繼續探討。對于部分分開回收的建筑垃圾,對于其的利用也存在很大的技術難題和經濟困難。

分類回收再利用。一直以來,建筑工程中的金屬垃圾因其相對容易的回收處理工藝和豐厚的市場回報,而處于較高的回收率水平, 一般可以達到 70%以上?;厥蘸蟮慕饘俳涍^高爐熔化后,既可以直接用于產品生產,也可以經過其他工藝處理成為其他產品。這是一個較好的情況,但它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例如,混凝土與鋼筋粘結是工程中非常常見的情況,若能將混凝土與鋼筋分開回收則對鋼筋的回收率有很大的影響??茖W研究表明塑料產品在自然界中自然降解能力極為低下,并對環境往往造成能以恢復的“硬傷”。 工程建筑垃圾中,塑料的回收率僅次于金屬,達到 40%以上?;厥盏乃芰侠?,因其穩定的化學性質和低廉的生產成本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F代拆遷工程建筑垃圾中木料垃圾的比重很小,施工工程中木料的使用量比較大,但產生的建筑垃圾比重較小,裝潢工程中木料垃圾的比重最大。 目前,對木料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主要集中在優質和塊形較好的木料上,塊形不規則木料的再利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這些只是建筑垃圾中的一部分,還有很多的建筑垃圾需要進行分類和回收。

2 建筑垃圾進一步處理對策

制訂相應法律法規,加強政府在建筑垃圾綜合治理中的作用。環保部門加大對建筑垃圾偷倒亂倒現象的處罰力度,迫使施工單位只能將建筑垃圾運至填埋場地或者再生建材制品工廠。日本從20世紀60年代便開始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及政策措施促進垃圾資源化,2011年日本的建筑垃圾回收率已達到97%。我過也應加強建筑垃圾資源化的立法工作,建立建筑垃圾處理的合理規范。

規范建筑垃圾分類,提高建筑垃圾的處理技術水平。建筑垃圾一般采用直接籠統填埋的處理方式,缺乏對建筑垃圾的有效技術處理,這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尤其是對目前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做混凝土骨料必需破碎、篩分分級、清洗堆存的技術國內企業還少有研究。城市相關部門應盡快幫助協調并依靠企業技術研發解決在建設垃圾處理等方面存在的技術問題。

優化設計方案,建造長壽命建筑物,同時使用利于回收的建筑材料。建筑垃圾主要來自于新建建筑的余料、廢料,養護產生的垃圾以及拆除重建產生的垃圾。建造長壽命建筑可延長拆除重建的周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減少養護的次數,可從根本上減少建筑垃圾的排放。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建筑物的使用壽命,考慮其拆除重建時的廢料回收利用,使用可重復利用的材料,有利于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也應加強施工管理,確保施工質量,在方方面面減少垃圾的產生。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特別是工程人員的責任環保意識。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與廣度,要讓與建筑垃圾打交道的每一個人都知道建筑垃圾是一種可利用的資源,并把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最新技術和工藝方法介紹給大家,加強現場施工人員環保意識。其實在施工現場的許多建筑垃圾,如果施工人員注意就可以大大減少它的產生量,例如落地灰、多余的砂漿、混凝土、三分頭磚等,在施工中做到精打細算,科學下料,工完場清,多余材料及時回收再利用,不僅利于環境保護,還可以減少材料浪費,節約費用。

3 建筑垃圾的經濟效益分析

國外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已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據調查數據顯示,2009 年世界發達國家再生資源產業規模已達6 000 ×108USD,2010 年達到1. 8 ×1012USD,再生資源回收總值以每年 15% ~ 20% 的速度增長,預計在今后 30 年內,其規模將超過 3 ×1012USD。而我國建筑垃圾現存量已超 20 ×108t,預計到 2020 年將達 50 × 108t 左右。按照每年

回收建筑垃圾 150 ×104t (其中主要為混凝土) 計算,可替代約 120 × 104t 天然石材,價值約6 000 × 104CNY。如果能把我國 50 ×108t 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再生利用,可以創造上萬億元的價值??梢姡ㄖ皇抢?,是一個巨大的寶藏。遵循經濟可持續發展規律,將建筑垃圾推向市場,鼓勵國內外投資經營者參與到中國的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當中。然而,經濟效益是其企業生存的根本所在,也是企業所關心的重中之重。所以,建筑垃圾資源化的經濟效益分析對于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產業的發展和突破是至關重要的。

4 展望

由于城鄉建設速度的加快,建材資源的需求和建筑垃圾的產量都呈現快速上升的勢頭,因此無論從資源的利用還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都要求我們對建筑垃圾的管理能再向前跨進一步,走循環經濟之路,使我國的經濟建設得以持續發展。加大對資源的循環使用,不但有效的保護了環境,利用了大量可再生的資源,而且在實行建筑垃圾處理有償服務的同時還發展了環保產業,安置下崗人員促進了再就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

參考文獻:

[1] 黨 玲 朱家瑜 曹 琴. 我國現行城市工程建筑垃圾處理工藝探討[J], 產經透視 2010

[2] 劉炳南 張小娟. 國內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的經濟效益分析[J], 產業觀察 2011

[3] 王世民. 淺談建筑垃圾的產生及處理方法[J],工程設計 2010

篇5

“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這句響亮的口號被傳誦多年,但為何建筑垃圾資源化卻意外地頻遭現實難題――這些“資源”在國內并沒有“人見人愛”,相反地再生建材在市場推廣中阻礙重重,其原因何在?

資源化利用技術成熟,大有可為

一輛輛鏟車載滿廢棄的建筑垃圾,倒進一旁偌大的建筑垃圾粉碎機,經過這臺大型器械的粉碎、篩分,數分鐘后,幾種細粗不同的沙粒從機器上分別滑落下來,形成一座座顆粒粗細不同的“土堆”。

記者在采訪深圳龍崗區建筑垃圾受納場的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時,綠發鵬程環??萍加邢薰镜墓こ處熛蛴浾哒宫F了建筑材料再生的全過程。

“我們把建筑垃圾拉過來以后,首先會對其進行分類,清理掉夾雜在內的生活垃圾,隨后通過這臺‘固定式建筑垃圾破碎分篩生產設備’,將建筑垃圾粉碎,得出多種一級‘再生產品’?!惫こ處熛蛴浾呓榻B道:“這種類似‘石粉’的材料,我們稱它為‘骨料’,是制作再生磚、路沿石、人造砂石等多種再生建材的基礎材料。”

在建筑垃圾處理現場不遠處,記者看到,分別標記著“再生細骨料”、“再生粗骨料”的石材堆成了小山。再生粗骨料大小跟天然石子差不多,但顏色要暗一些,放在手里,感覺跟天然石子的重量相差無幾。再生細骨料顆粒較細,與天然河沙外形非常接近。

“這是我們對骨料進行篩選后,對不同規格‘骨料’進行的分類。‘再生粗骨料’可以替代采石場開采的石子;顆粒較小稱作‘再生細骨料’,又叫‘機制砂’,可以替代天然河沙。部分還能被制成彩色磚、植草磚、透水磚等再生磚塊?!碧幚韴龅呢撠熑烁嬖V記者說:“我們隨后還要對篩選出來的‘骨料’進行強化處理工序,將篩分后的砂石投入專用設備中,經碰撞產生好的‘粒形’,砂石的粘合度、使用強度都會大大提高。然后再對再生砂石進行清洗,最終成為合格的建材產品?!?/p>

據介紹,1噸建筑垃圾經過處理后,約70%為粗骨料,其余30%則為細骨料。經過檢測,這些再生建材完全可以替代天然砂石,甚至優于天然砂石,被廣泛應用到筑路施工、地基基礎等方面。

“如果每個建筑垃圾填埋場旁配設一個處理廠的話,采用先進的處理工藝可以實現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率90%以上,相當于把填埋場的容量擴大了10倍?!鄙钲谑协h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現在已有華威環保建材、綠發鵬程、匯利德邦和永安環保等數個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在同時運營。年產再生建材產品約350萬噸,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在40%左右,年產值約1.2億元?!?/p>

建筑材料再生產業

面臨無料可用

業內專家估算,到2020年,按我國新產生建筑垃圾在50億噸左右計算,這些建筑垃圾如果大部分能夠轉化為再生建材,其總產值可達數千億元,這無疑是個廣闊的市場。既然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可行性早已得到論證,為何多年來在國內卻“推不下去”呢?

“建筑垃圾的來源要充足,才能保證機器有足夠的原材料進行循環利用、再生生產,以維持企業正常運作。”廣州環能建寶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一方面是建筑垃圾越來越多,填埋場無以為繼;另一方面再生利用行業卻面臨“無料可用”的困境?!澳壳安疬w、清運、處理往往分屬不同的企業。管理分散沒有真正形成一個封閉的垃圾處理鏈,無法真正實現垃圾的分類、集中堆放、分類處理,再生利用便無從談起?!?/p>

以分類環節為例,國內的垃圾分類一直以來并沒有形成成熟、規范的體系。比如生活垃圾,大多沒有被分類,只是靠市場自行解決,把易于回收的、回收價格高的部分“挑選”出來。而在整個建筑垃圾的回收再生鏈上,石材、余泥的處置是最后的一環,其中如廢金屬等價值較高的廢棄物回收在市場條件下已經自發形成產業鏈,被送到填埋場前,早被回收干凈。

“在目前天然砂石資源價格低廉的情況下,拆除企業有利潤,運輸企業可以保本,留給砂石資源化處理企業已沒有多少增值空間,因此往往沒有人愿意接手?!饼垗弲^建筑垃圾受納場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說。

對于建筑垃圾的運輸環節,記者了解到,各種工程的建筑垃圾、余泥運輸在行內都是按照距離計算運費,從工地到垃圾消納場,約為200~300元/車次,距離遠的則費用更高。從2009年開始,全國各地陸續要求建筑垃圾必須送到指定的消納場,而消納場也要收取一定的處理費。在這樣的“倒貼規則”下,再加上監管的困難和缺失,不少工程承包者干脆選擇對建筑垃圾或就近堆放,或隨意傾倒填埋――“省錢省事”。

“這實際上是一種‘雙輸’的局面。違法堆放影響市容、破壞環境,而建筑垃圾再生企業卻拿不到‘原材料’,只好把處理廠建在消納場旁,十分被動?!备弑虮硎荆骸叭绻ㄖ幚砉灸苓M入拆遷項目的上游工作,直接參與建筑體拆遷或與拆遷公司合作,在對建筑體實施拆除過程中就按鋼筋、玻璃、鋁材、塑料、膠皮、木料、水泥混凝土、磚渣等提前做好分類,會大大降低在后期分撿的難度,同時可以確保企業有所盈利,行業才可能得以長足發展?!?/p>

據了解,由于種種原因,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目前面臨著相對于天然材料持平甚至更高的原料成本,這主要體現在建筑垃圾的分揀、破碎、養護等方面。如果考慮到自行尋找、運輸建筑垃圾,成本壓力更大。然而,由建筑垃圾重生再造的“環保建材”,還不得不承受社會接受能力的挑戰。與天然材料的產品相比,“環保建材”目前在價格上卻無法取得優勢,銷量有限,運用范圍窄,使企業運營更加舉步維艱。

多頭管理,

權責不清現狀待突破

記者在查閱資料時發現,在涉及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的問題上,現行法律鮮有提及。建筑垃圾處理的責任主體、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分工均不甚明確。產業鏈各環節彼此孤立的現狀由此可見一斑。

針對建筑垃圾處理的法律法規,包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循環經濟促進法》在內的多部法律;建設部出臺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以及各地方政府出臺的城市建筑垃圾處置相關規定,均不在少數。但它們主要關注的多是建筑垃圾造成環境污染問題以及其對衛生、市容造成的影響,并沒有涉及到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

此外,現有法律法規沒有統一且明確地設定建筑垃圾處理的責任主體是施工單位還是建設單位。而對于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處罰力度偏小,造成責任主體違法成本低,無法起到威懾作用,進一步阻礙了建筑垃圾處理的難度。

另一方面,業內人士透露,建筑垃圾處理作為一項關系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行業,卻往往存在審批落地困難的問題,國家各部委都只負責其中的一部分,無法有效協調工作。以項目立項為例,企業項目審批需要城市規劃、土地管理、環境影響評價等多個部門協調,需要完成可行性研究批復、選址意見、環境影響評價、能耗評價等一系列手續,而地方建筑垃圾主管部門難以對上述多個環節進行項目協調。

專家指出,建筑垃圾的處理和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產生、運輸、處理、再利用等各個層面,其中更是牽扯了建設、發改、環保、工業、經信等多個行政管理部門。只有所有的環節統一管理,協同配合,有效聯動,才能形成一個閉合的建筑垃圾處理鏈,單憑企業行為和市場運作,建筑垃圾資源化很容易“胎死腹中”。

篇6

經過3個月的救災搶險后,日本震后廢墟的清除和垃圾處理開始提上日程。日本的垃圾處理法規定,災害所產生的垃圾由市町村負責處理,政府補貼率的上限定為50%。面對巖手、宮城、福島三大受災縣總重超過3000萬噸的震后垃圾,日本政府承諾將承擔所有處理費用,并且不再按垃圾重量和種類收取垃圾處理費。

垃圾焚燒是震區可燃垃圾處理的最主要方式。為了應急,宮城縣仙臺市在6月開始興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燒廠。而地震引發的海嘯和核泄漏等復合型災難,則為災區垃圾處理增加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困難。6月7日,國際原子能機構指日本政府瞞報福島核泄漏總量,核污染垃圾的處理將無法在三年內如期完成。

日本名古屋大學環境系教授同山朋子致力于亞洲地區垃圾問題的研究。作為日本“災害廢棄物對策自興研究組”成員,罔山朋子曾到災區調研震后垃圾處理現狀。6月4日,罔山朋子訪問北京,她在接受《鳳凰周刊》記者采訪時,不止一次地用“愚蠢”一詞來評價日本地方政府處理震后垃圾的表現。

“便乘”垃圾推高處理費用

日本環境省稱,巖手、宮城、福島三縣住房廢墟的合計最大量約2490萬噸,廢墟清理工作將耗時至少三年。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據尚未包括損壞的船舶和汽車。按照日本環境省的日程表,一年內全部廢墟要被轉移至臨時堆放場,三年內完成垃圾掩埋等最終處理。

4月16日,日本廢棄物資源循回學會成立的“災害廢棄物對策自興研究組”抵達受災嚴重的宮城縣仙臺市展開調研。仙臺市的垃圾處理情況令研究組心驚,“被海嘯沖毀的地方徹底被夷為平地,遺體回收的進展也很緩慢,更不要提垃圾處理問題。一直到四月底,仙臺市的垃圾處理工作還沒開始?!?/p>

事實上,在仙臺市的垃圾處理工作還未開始時,已有人為因素在不斷加重垃圾處理負擔:仙臺市在下轄五個區各設臨時垃圾堆放處,其中青葉區沒受海嘯災難,僅有四棟房屋受到地震損壞。青葉區設置了一個震災垃圾堆放點,很短時間內卻堆滿了各種垃圾,其中不乏很多跨區丟棄的“便乘”電子垃圾。

日本《家用電器循環利用法》規定,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空調這四種廢棄電器必須回收利用。民眾丟棄這些電子垃圾,每臺須付費1000-1200日元左右。趁著震災搭便車,扔掉本來要付費的電子垃圾,成為不少日本民眾的選擇。

事實上,日本之前發生的地震災害中,此種情況也都存在,“日本是電器消費大國,以至于震災垃圾的產生量和‘便乘’垃圾的產生量幾乎持平。”這樣計算下來,日本政府為處理災后垃圾所需支付的費用無疑要大幅上升。

另一個重災區宮城縣石卷市的垃圾處理情況也不容樂觀。

石卷市是是河口城市,人口僅16萬,震后海嘯順著河道上擁,使這里成為“床上水災”的重災區。日本將水災區分為“床上水災”和“床下水災”兩種。后者破壞相對較小,“床上水災”意味著床線以上的家用電器可能都要丟棄。

海嘯過后,石卷市災區滿目瘡痍,室內物品幾乎都需扔掉。石卷市災民的首要任務是將沾滿污泥的廢棄物品從屋內搬出,由于日本傳統住宅多為木制,一張榻榻米“浸水后三個成年男子也抬不動”,這―工作目前大多由志愿者完成。

研究組到石卷時,這里的基層行政系統仍處于癱瘓狀態,由于公務員緊缺,石卷市甚至需要從外縣借調公務員應急,垃圾清理等很多救災工作都依靠從日本各地蜂擁而至的志愿者來完成?!笆硎姓木葹陌才挪⒉恢苋?,垃圾處理在短期內無法順利開展?!必枭脚笞痈嬖V《鳳凰周刊》記者,雖然公務員緊缺,但地方官員其實并不大歡迎志愿者來,而石卷市已出現市政府跟不上志愿者救災進度的情況。

建筑垃圾填海造地

日本的建筑垃圾多由木材和水泥塊構成,甚至木材占比重更高。水泥塊多由建筑行業的從業公司進行回收,并在混凝土工廠進行再生。而水泥塊中間的不同種類的鋼筋也被分門別類回收利用。由于東北一部分地區的海岸線塌陷寬度達五米,日本政府目前也有意將部分建筑垃圾用于海水填埋,以補造被地震和海嘯“剝奪”的領土,“很可能災區產生的水泥塊建材還不夠用?!?/p>

大量的木頭垃圾今日本政府分外撓頭。石卷市最多的廢棄物是木材。經海水浸泡過的木材含鹽量高,如果做焚燒處理,將大量產生二惡英?!斑@就要求焚燒設備要好,燃燒溫度必須達到八百度以上,并嚴格監管?!?/p>

日本《廢棄物處理法》規定,只要是廢棄物,絕對不允許焚燒。但在兩種情況下可以例外:第一,在有非常健全的焚燒設備、能保障焚燒安全的前提下;第二,在受到震災、風災、水災的情況下,也可以焚燒,“即使漁民自然焚燒垃圾對環境有害,但并不違法?!?/p>

日本南三陸町一個一萬人的漁村遭到毀滅性破壞后,村民已開始將堆放的垃圾自然焚燒。罔山朋子說:“二惡英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焚燒后二惡英進入空氣或土壤,下雨后進入水體,其影響會在兩年后出現?!?/p>

此外,災民房屋結構受損后,日本政府多會發放補助金,要求居民將房屋拆掉。而對于企業產生的垃圾,日本要求企業自主負責垃圾處理費用。豐田、索尼、三菱等日本工業巨頭在震后第一時間都曾關閉位于東北地區的工廠,廠區震災垃圾的處理也由企業自主負責。至于震災中受損的汽車,其處理費用則多由汽車廠家和保險公司共同支付。

石卷市一家垃圾處理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石卷市震后垃圾按照可燃、不可燃和金屬等三種分類分揀,然后將可燃垃圾粉碎、燒后進行填埋。其他可回收物資則循環利用。而對于災區留下的大量磚瓦,垃圾處理公司考慮將其作為臨時板房的建筑材料,并盡可能雇傭當地災民參與工作,“讓他們在災后能盡陜找到一份工作。”

核廢棄物最棘手

此次震災對日本垃圾處理的另一挑戰,則來自核泄漏。

6月7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向日本遞交的一份福島核泄漏事故調查報告稱,福島三座原子爐的燃料棒不僅熔穿爐底,也可能熔穿多處爐壁。日本政府瞞報了福島核泄漏總量的一半,福島核泄漏雖未達到切爾諾貝利事故水準,但已超出國際核事件級別的最嚴重級別七級。這意味著,日本核污染垃圾的處理總量今后將大幅增加,由此帶來的巨量處理費用,將在更大范圍內影響日本。

和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一樣,發生核泄漏的福島核電站20公里內也將被廢棄。遭受核泄漏污染的垃圾,成為日本震災垃圾處理中最棘手的問題。

福島縣的金屬類垃圾,其回收工作目前已陷于困頓:回收商害怕其核泄漏超標,甚至會威脅自身健康。福島縣內垃圾一旦核輻射超標,即成為輻射廢棄物。日本對其處理措施與核廢料相同,均被固化后填埋在青森縣六所村。但六所村的核廢水曾于2006年發生泄漏,日本民眾對其安全前景也不無擔憂。

日本目前對輻射比較低的土壤的處理有兩種選擇,要么將土挖走堆積,再用高分子塑料膜罩?。灰锤鼡Q土壤。與將最好的建筑給孩子讀書使用類似,在更換土壤時,日本再度將下一代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優先更換中小學校的土壤。

對于遭受低濃度核輻射的廢棄物,首先要進行清洗作業?!笆聦嵣希捎诳偭刻?,清洗所有的低核輻射廢棄物已經不可能完成?!必枭脚笞诱f,三年內如何處理遭受低濃度核輻射的大量廢棄物,成為日本震后垃圾處理的難點。

志愿者挑大梁

盡管垃圾處理問題成堆,但從災后三個月的處理進展來看,民間志愿者的作用非常突出而且有效。

日本法律規定,公務員不能進入私有領域。所有官員因而不能違法進入住宅區幫災民搬東西,能夠幫助災民進行垃圾搬運處理的,要么是主人自己,要么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

十年前的阪神大地震讓日本開始全民系統學習防震救災。地震發生后立刻有10萬志愿者奔赴災區,接下來三個月內則有超過110萬民眾到災區做志愿者服務。志愿者在救災時的募捐、鮮血和物資提供上都發揮積極作用,1995年因此被稱為日本的“志愿者元年”。

巖手、福島、宮城三縣在震前有63個志愿者中心,但震后有多個中心陷于癱瘓。全國各地趕來的志愿者迅速完成中心功能的恢復,趕到災區的志愿者裝備十分專業:頭盔、護目鏡、防塵口罩、橡膠手套一應俱全,上衣必須是長袖,同時他們所穿鞋子的鞋底必須有防止釘子扎傷的鋼板。

專業的志愿者隊伍幫助地方政府做了很多垃圾處理的前期工作。日本遭受嚴重“床上水災”的縣市,其垃圾清理等重體力勞動多由志愿者完成后,再交由政府委托的民營企業負責處理。在勞動力緊缺且高價的日本,志愿者的貢獻功不可沒。

篇7

中圖分類號:TU198文獻標識碼: A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城鎮化、工業化發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設從外延式開發與大規模舊城改造并舉、住宅小區規?;ㄔO及道路的改擴建,導致大量建筑垃圾急劇產量增加,建筑拉圾排放量高峰期已經到來。目前,國內處理建筑垃圾基本上仍停留在落后簡單的填埋式處理,由于建筑垃圾的不可降解性,填埋式處理將會給社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本文分析了建筑垃圾的成分及特征,指出了我國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建筑垃圾循環管理模式。

1.建筑垃圾管理概述

1.1相關概念界定

目前我國對建筑垃圾還沒有明確的定義,因此關于建筑垃圾的定義存在諸多不盡相同觀點。根據建設部在2005年3月23日并于同年6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所稱建筑垃圾,是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和拆除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等以及居民裝飾裝修房屋過程中所產生的棄土、棄料及其它廢棄物。在研究領域,學者們對建筑垃圾的定義也不盡相同。概括說來,建筑垃圾是指構造物在新建、改建、擴建和拆毀活動中產生的廢棄物。具體而言,建筑垃圾是指在建(構)筑物的建設、維修、拆除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廢混凝土塊、廢瀝青混凝土塊以及施工過程中散落的砂漿、混凝土、碎磚渣等。通俗地說,就是包括廢混凝土塊、瀝青混凝土塊、施工過程中散落的砂漿和混凝土、碎磚渣、金屬、竹木材、裝飾裝修產生的廢料、各種包裝材料和其他廢棄物等[1]。

1.2建筑垃圾的分類及來源

按照建筑垃圾的來源不同可分為:(1)土地開挖;(2)道路開挖;(3)舊建筑物拆除;(4)建筑工地垃圾;(5)建材生產垃圾。

按照能否再生利用又分為:(1)可直接利用的材料;(2)可作為再生材料或可用于回收的材料;(3)沒有利用價值的廢料。

根據對建筑垃圾的分類,可以看出城市范圍內的建筑垃圾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筑施工工地產生的土方、廢渣;二是拆遷過程中產生的建筑物廢磚塊;三是房屋店面裝修時產生的建筑垃圾; 另外,還包括工業生產遺留的廢原料或廢棄半成品。

1.3建筑垃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建筑垃圾對環境的危害主要表現在:(1)侵占土地;(2)破壞土質;(3)污染水體;(4)影響市容和環境衛生。

2.國內建筑垃圾處理現狀

國內垃圾處理起步較晚,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較低,曾出現垃圾包圍城市的嚴重局面。我國每年僅施工建設所產生和排出的建筑廢渣就超過1億噸,加上建筑裝修、拆遷、建材工業所產生的建筑垃圾數量將達數億噸。近年來,中國環境衛生行業有了較大的發展,使城鎮垃圾處理水平提高,垃圾包圍城市的現象有所緩解。但還有一些問題存在,垃圾處理的投入與垃圾處理的需求相比仍明顯不足,垃圾處理的水平還很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還處于由粗放到處理的發展階段。

整體來看,我國城市建筑垃圾的處理呈現以下幾個問題:

(1)建筑垃圾分類收集的程度不高,目前只能是絕大部分進行混合收集。

(2)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

(3)我國建筑垃圾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水平落后,城市建筑垃圾處理多采用直接填埋的處理方式,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環境。

(4)城市建筑垃圾處理投資少,政策法規措施還不健全,建設工作者的環保意識不強。

3.建筑垃圾管理模式

循環經濟涉及每個公民、每個家庭、每個企業、每個地區乃至整個民族。我們己經沒有了發達國家舊時代的廉價資源和環境容量,也經不起傳統發展方式帶來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從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考慮,為子孫后代的發展著想,我們必須以最小的經濟成本保護環境,用發展的思路解決工業、城市化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皽p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三R”是綠色建筑業的發展遵循的基本原則。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建筑垃圾存在的問題,應采取建筑周期全過程的管理模式。改變傳統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的線性模式,形成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的循環模式。在建筑過程中讓原材料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高效、持久地利用,并將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從而形成高利用、低排放的新型建筑模式,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取得了更大的經濟利益。

4.建筑垃圾利用技術分析

目前國內一些研究單位正積極開發生態型建筑材料。用建筑垃圾生產再生磚(砌塊)、再生燒結磚、預制構件、鋪道磚、花格磚等建筑材料。現已具備了推廣應用的水平。為促進建筑垃圾處理產業化,彌補建材工業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的不足,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4.1生產新型建筑材料

(1)生產環保型磚塊

實心粘土磚仍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生產這種磚需要不斷毀田取土,浪費了寶貴的土地資源;另一方面,粘土磚的燒制不僅耗煤量大,而且排出的煙氣也會造成空氣污染。事實上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渣土可制成渣土磚;利用廢磚石和砂漿與新鮮普通水泥混合再添加輔助材料可生產輕質砌塊;利用廢舊水泥、磚、石、沙、玻璃等經過配制處理,可制作成空心磚、實心磚、廣場磚和建筑廢渣混凝土多孔磚等。

(2)用于夯擴樁

利用建筑垃圾如平房改造下來的碎磚爛瓦、廢鋼渣、礦渣磚、碎石、石子等廢物材料為填料,采用特殊工藝和專利施工機具,形成夯擴超短異型樁,是針對軟弱地基和松散地基的一種地基加固處理新技術。

(3)利用廢纖維制造高強度混凝土

廢纖維的種類很多,鋼纖維、塑料纖維、地毯纖維等均可回收作建筑材料。將廢纖維作摻合料加入混凝土中,可提高混凝土強度、抗裂性能和抗沖擊性能,廢塑料纖維和其他廢塑料還可經化學處理制成聚合物粘結劑。

4.2用建筑垃圾生產新型材料的技術突破

我國利用建筑垃圾生產新型建筑材料的技術取得了新的突破。首先將各類建筑垃圾經過振動篩子篩選,把摻雜其中的泥土、鋼筋、木屑等去掉。將剩留的磚頭、瓦礫、灰渣及混凝土塊等進行三級破碎,并將破碎后的建筑垃圾分為三級大小不等的垃圾顆粒和細粉。再根據新型建材產品的等級、規格、樣式要求,與水泥、沙子等配料,經電腦配比,混合攪拌后通過輸送皮帶機進入制磚機震動加壓成型,形成產品濕坯體,然后送入養護窯經熱力管道加汽養護成為干產品,再進入成品庫通過太陽能自然養護28天,經檢測合格后出廠。另外,以建筑垃圾為主料代替取土,生產50萬立方米各類新型建材,年可保護土地約560畝,節約標煤11700噸。不僅可以防止填埋的建筑垃圾對水源和土壤的污染,保護了自然生態環境,而且實現了廢舊資源的再生循環利用,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

5 結束語

總之,建筑垃圾作為各種建材產品廢料的混合物,未加處理直接填埋,不僅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而且也是資源的巨大浪費。惟有采取積極措施,才能確保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部門環保部門建設各方建材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如何消除建筑垃圾的環境污染、保護耕地,節約資源是國家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

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是一個長久的問題,它牽涉社會、經濟、環境問題,是個系統工程,它具有長期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因此我們應發揮全社會的力量不斷的研發建筑垃圾的利用技術,促進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產品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在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時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

綜上所述,建筑垃圾作為各種建材產品廢料的混合物,未加處理直接填埋,不僅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而且也是資源的巨大浪費。惟有采取積極措施,才能確保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原則處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124.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建筑垃圾是指建設、施工單位或個人對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等進行建設、鋪設或拆除、修繕過程中所產生的棄土、棄料等廢棄物。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建設垃圾產生數量也在快速增長,據有關資料介紹,在1000m2建筑的施工過程中,建筑廢渣的產量為500~60。如果以此標準推算.我國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的數量將是非常驚人的一個數字。由于經濟技術等方面的原因,這些建筑垃圾往往被簡單地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理.這樣不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妥善處理城市建筑垃圾是我們發展必須解決的一大問題.建筑垃圾的物理特性和實際的需要決定了它具有資源化的潛能和可能性.建筑垃圾的再利用是解決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實現建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一、建筑垃圾分類及組份

按照來源分類,建筑垃圾可分為土地開挖、道路開挖、舊建筑物拆除、建筑施工和建材生產垃圾五類,其中舊建筑物拆除和建筑施工產生的垃圾占絕大部分,本論文的研究重點即為舊建筑拆除和建筑施工垃圾的資源化。

調查表明,新建建筑施工垃圾主要由碎磚、混凝土、砂漿、樁頭、包裝材料等組成,約占建筑垃圾總量的80%。不同結構形式的建筑工地中建筑施工垃圾組成比例和單位建筑面積產生的垃圾量見表l舊建筑拆除垃圾相對建筑施工單位面積產生垃圾量更大,舊建筑物拆除垃圾的組成與建筑物的結構有關:舊磚混結構建筑中,磚塊、瓦礫約占80%,其余為木料、碎玻璃、石灰、黏土渣等,現階段拆除的舊建筑多屬磚混結構的民居;廢棄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建筑,混凝土塊約占50%~60%,其余為金屬、磚塊、砌塊、塑料制品等,舊工業廠房、樓宇建筑是此類建筑的代表。隨著時間水平的越來越高,舊建筑拆除垃圾的組成會發生變化,主要成分由磚塊、瓦礫向混凝土塊轉變的推移,建筑。

表1

二、建筑垃圾處理原則

1 減量化

建筑垃圾的減量化處理是多方面的.它不僅要求盡量減少建筑垃圾的數量和體積。還要求盡可能地減少其種類、消除或降低其有害成分的濃度等。常用的減量化措施主要有:一是開展清潔生產.提高施工技術,減少垃圾來源:二是節約生產.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三是利用新技術改善建材,防止或減少次生污染:四是加強城市規劃實施力度、提高建筑設計水平.延長建筑使用壽命

2 資源化

建筑垃圾資源化是指通過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和使用新技術從建筑垃圾中收有用的物質和能源.其利用方式主要有:一是直接利用.如可以將建筑垃圾作為工程填埋土方.可以將形態良好的砌塊、金屬、木材搭建臨時工棚等:二是再生利用.對建筑垃圾中有再利用價值的成分,如金屬、塑料、竹木、紙板、玻璃等實施回收再利用:三是能量轉換.對含有機質等可燃物的建筑垃圾.可以通過焚燒處理回收熱量

3 無害化

建筑垃圾的無害化是指通過相關處理流程消除建筑垃圾中的有害成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篩選建筑垃圾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如含汞熒光燈泡,含鉛鉻電池、鉛管以及油漆、殺蟲劑、清潔劑等其它有毒化學物質.并對其分別作無害化處置.以盡量降低建筑垃圾的危害性:二是建造專用的建筑垃圾填埋場.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選處理后實施填埋.以防止或減少垃圾長期堆放過程中產生次生物理、化學污染。

三、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對策

1.筑垃圾施行分類管理和回收

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建筑垃圾的源頭分類工作的成功與否。許多成分經過簡單的分揀和處理,就可以回收利用比如建筑垃圾中的鋼筋、玻璃等可以回收利用。同時,事先分類好建筑垃圾的種類,也可以減輕后續篩分廢料的工作量.降低資源化成本。政府可以制定相應的法規.促使進行垃圾分類.也可以把建筑施工垃圾分類作為選擇施工承包商的參考條件之一,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的步伐。

2推行建筑垃圾集中處理制度

我國亂倒建筑垃圾的現象嚴重.有的江河、湖泊、甚至農民的良田都在一夜之間被堆滿了建筑垃圾,垃圾圍城現象普遍。許多城市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建筑垃圾處理場,垃圾的處理都是在附近或郊外買幾塊垃圾傾倒場地。因此,我國有必要以城市為單位,建立相應的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并規定建筑垃圾必須按規定運往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對于亂倒垃圾現象的情況要嚴格處理。

3.應將環境保護與建筑垃圾管理辦法納人招投標體系中

在我國,大部分工程承包商不愿意在廢料處理中增加投入。除了眼前具有價值的建筑廢料被回收外,大部分建筑廢料未經處理就被當作建筑垃圾遺棄。在現場調查中也發現,90%的被調查者認為廢料處理與自己無關,廢料處理只是相關部門的事。因此。我國有必要將環境保護與建筑垃圾處理辦法納入招投標體系中。使承包單位樹立環保意識和廢料處理意識。建議建設項目在發包時,評標過程除了對投標價格質量、工期、企業的業績與信譽、施工組織設計等進行綜合考慮外,還需重點考慮承包單位的環境保護與垃圾處理辦法。

4.使用綠色材料,倡導構件標準化

綠色材料是指少用天然資源,大量采用工業或城市固態廢棄物生產的建筑材料,與傳統建材相比,生產過程中廢棄物減少,產品方便循環或再回收利用,廢棄物對環境無污染。建筑材料和建筑構件的尺寸標準化,可以提高建筑材料在各個工地的通用性,避免了因尺寸不符而需要進行二次加工以及因此產生的廢棄物。

5.優化建筑設計,保證建筑物的質量和耐久度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要考慮控制建筑垃圾的產生,如果建設過程中,邊設計、邊施工、邊修改,必然會造成人力、物力資源資源的浪費和建筑垃圾的大量產生。而且通過更好的設計方案可以使建筑不易受到損壞,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減少不該有的維修和重建工作,就是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

6.加強施工的組織和管理工作

通過加強建筑施工的組織和管理工作,可以提高施工質量,提高施工精度,減少對建筑材料的破壞,減少材料供應出現不匹配等情況,從而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

結語

建筑垃圾問題是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必然要面對的問題,要想成功的解決建筑垃圾問題也必然需要相關的實際操作,而實際操作需要有指導操作的正確方法、技術和路徑。本文以上提供的處理建筑垃圾的方法、技術和路徑可供參考。另外,我國的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還處于起步階段,有很多方面還不夠成熟,這就需要借鑒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進而為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劃l頃利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l】楊德志、張雄.建筑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戰略研究【J】.中國建材,2006(51:83—84.

【2】谷顯明.建筑垃圾產業一可持續利用的再生資源叨.中國環保產業,2003,8:25—30.

【3】田洪臣.段緒勝等建筑垃圾的綜合應用【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版),2∞6,37(1)1 09—11 2

【4】陶有生建筑垃圾及其利用的探討【J】新型建筑材料,2006.(8):68—69

篇9

【關鍵字】生態策略市政環境衛生應用

中圖分類號:S8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我國環境衛生現狀

固體廢物是指人類在生產、生活和其它活動中產生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固體廢物是現代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活動各個環節所具有的普遍特征。在我國固體廢物分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和城市生活垃圾。我國固體廢物的現狀是產生量大、處理處置率低、環境污染嚴重。目前我國城市人均年產生活垃圾440公斤, 并以每年8% ~ 10% 的速度增長截止到2006年底, 全國城鎮生活垃圾清運量為21107萬噸, 其中設市城市為14841 萬噸, 縣城為6266萬噸; 全國建有各類生活垃圾處理場543座, 其中設市城市419座, 縣城124座; 全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27.32萬噸/日, 其中設市城市25.8萬噸/日, 縣城1.52萬噸/日; 全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為8287萬噸, 其中設市城市為7873萬噸, 縣城為414萬噸; 全國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39.3%,其中設市城市為52.15%, 縣城為6.6%。

截止到2006年底, 全國糞便清運量為2841萬噸, 其中設市城市為2131萬噸, 縣城為710萬噸; 全國建有公共廁所141894 座, 其中設市城市107331 座, 縣城34563座; 全國城鎮每萬人擁有公廁2.90座, 其中設市城市為2.88, 縣城為2.91 。

2006年全國環境衛生固定資產投資為218億元,其中垃圾處理投資為59􀀁4億元。設市城市的環境衛生固定資產投資和垃圾處理投資分別為175.8億元和51.8億元; 縣城的環境衛生固定資產投資和垃圾處理投資分別為42􀀁2億元和7􀀁6億元。

二、生態策略在市政環境衛生中的應用實例

1、上海世博會園區的垃圾氣力管道輸送系統

如圖1所示,垃圾氣力管道輸送系統規劃主要包括收集中心、輸送管道和垃圾投放口規劃。規劃應充分考慮世博會后續開發利用要求,確保靈活的可擴展性。收集中心在滿足收集半徑的要求下,應盡量遠離人流聚集地帶。核心區內的重點建筑分布于世博軸兩側,規劃考慮在世博軸的旁邊、圍欄區外交通便捷處設置1 座收集中心。輸送管道主要包括室內豎井和地下輸送管道。在設計室內豎井時需重點采取相應的衛生管理措施,避免臭氣擴散、蚊蠅孳生、噪音污染等問題。地下輸送管道的最長距離不共同溝相結合,以降低管道敷設成本。垃圾投放口設置應采用室內與室外相結合的方式,以適應垃圾分類收集。室內投放口設在建筑的每一層,方便使用。室外設置一定數量的廢物箱與室外投放口配合使用。垃圾投放口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同時,外觀還應與環境相協調。

2、中新天津生態城環衛規劃

中新天津生態城是根據中新兩國政府共同簽署的框架協議, 在中國天津建設生態城的國際合作項目。它是面向世界展示經濟蓬勃、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的新型城市典范。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創新示范意義。

(1)規劃目標

建立合理的垃圾分類收集和回收利用體系, 提高日常保潔能力和環衛設施的建設、運營和服務水平;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密閉運輸; 可回收垃圾基本全部回收利用。

(2)生活垃圾分類

生活垃圾經過分類收集后, 可以分為五大類: 餐廚垃圾、可回收類、大件類、有害類和其他類。餐廚垃圾主要是指生活垃圾中的有機組分, 主要有兩種來源: 一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廚余垃圾, 如果皮、菜葉、剩飯剩菜等; 一是餐廳、酒店等餐飲業產生的餐廚垃圾, 主要成分是泔水和廚房下腳料等。可回收垃圾是指市民辦公、休閑以及日常生活中所消耗的玻璃、金屬、紙類和塑料等。大件類是指市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最大邊長或直徑大于90 厘米的垃圾,如辦公家具、家電等。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其他垃圾則指生活垃圾中除了餐廚垃圾、可回收組分、大件組分、有害組分外的剩余垃圾, 這部分垃圾主要包括沙石等不可回收且不可循環利用的惰性組分。

(3)垃圾產生量預測

采用規劃人口和人均垃圾產生量對生活垃圾產生量進行預測, 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控制在0.8公斤/人/日, 規劃人口按35萬人計, 預測規劃期末生活垃圾產量為280噸/日。

(4)垃圾收運及處理模式

建立“源頭削減、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綜合處理“的現代化城市垃圾處理系統。居住小區高效分類收運模式和規劃范圍內集中資源化處理模式相結合,節約資源, 提高固體廢物的利用效益。垃圾收運及處理模式如圖所示:

(5)環境衛生設施

a.設置小型垃圾轉運站8座, 每座用地面積約500平方米。

b.預留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1處, 用地面積2公頃, 用于可回收、可再生垃圾的資源化處理。遠期生態城垃圾資源化處理可由區域垃圾處理設施統一進行。

c.公共廁所在布局時應充分利用公建設施等社會資源內的廁所, 建設標準應與生態城建設相適應。

( 4) 道路清掃保潔的機械化作業率大于80%,環衛車輛停車場用地按0.5公頃預留, 與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合并設置。

3、上海世博會公廁

(1)男女廁位量比例。公廁中男女廁位量之比常被忽略。由于生理原因,一般女性使用廁所的時間是男性的兩倍。許多研究結果表明,男女廁位量的比例應為1:1.5 或1:2,而上海世博會男女廁位量的比例至少應當達到1:1.5。

(2)人文關懷?!笆孢m公廁”是歐盟生活質量項目中的計劃之一,旨在改善公廁設施,使其更適合老年人和殘疾人使用。上海世博會應設置部分男女兼用且設施齊全的無障礙廁所,以滿足特殊人群的需要。

(3)建筑形式與色彩。公廁建筑的外觀和內部設計都應比較美觀,建筑色彩宜淡雅,采

用高明度、低彩度的調和色,與周邊環境協調。

(4)節水和節能。公廁應采用免水、循環用水、中水再生利用、太陽能利用等先進技術達到節水、節能和環保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蔡惟瑾.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污染與處理現狀及對策探討. 鐵道勞動安全衛生與環保, 2001, 20( 1) : 9

[2] 王文元. 治理城市垃圾要走有中國特色的道路􀀁 J􀀁.生態環境與保護, 2001, 1: 52- 53􀀁

篇10

關鍵詞:農村;垃圾分類;綜合利用;對策思考

中圖分類號:R124文獻標識碼: A

近年來,隨著農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垃圾的數量在不斷的膨脹,成份更趨復雜,雖然通過農村環境整治等工程的實施,農村環境衛生面貌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實施難度大、農村群眾環保意識薄弱、農村居住分散治理成本高等原因,農村生活垃圾現狀仍不容樂觀,農村垃圾的收集處理問題已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倡導垃圾分類,將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處理農村垃圾的有效運行模式。

一、當前農村垃圾處理的現狀

目前大部分農村地區采取“戶集-村收-鄉鎮清運-縣處理”的模式處理垃圾,即農戶將垃圾收集后以村為單位將垃圾運輸至鄉鎮垃圾中轉站,鄉鎮環衛部門負責將垃圾集中運輸至縣級垃圾處理場進行無害化處理。雖然有的村莊有固定的垃圾堆放處和專門的垃圾收集、運輸設施,但受多年傳統習慣的影響,把垃圾隨意倒在路邊、地頭、橋下、溝渠旁,垃圾圍村、圍河、圍路的現象十分普遍。垃圾清運不及時,產生堆存現象,影響人們居住環境的衛生狀況,不僅影響村容整潔,而且嚴重影響農民的生活質量[1]。對垃圾的源頭管理和控制還缺乏相應的投入以及有效機制,對垃圾源頭和垃圾的合理分類仍缺少管控。特別是在垃圾回收環節,缺乏有效合理的管理模式,垃圾分類始終得不到較好的執行[2]。

由于垃圾分類不足,現行的垃圾處理方式,如焚燒、堆肥和填埋等都對環境產生較大的壓力。存在潛在危險的垃圾,特別是電子垃圾的處理,尚未形成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流程規范,簡單的焚燒拆解方法使得各種有害物質對環境產生了較大影響,對民眾的健康造成威脅[1]。

二、問題分析

1、農村生活垃圾分布面廣、收集困難。由于農村特殊的地理條件,村莊分散,農村垃圾分布面積廣,收集難度較大,垃圾運輸成本高,集中處理難度大。

2、農村垃圾總量大、成分繁多,分類處理難。隨著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生活垃圾的成分較前更為復雜,除了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外,包裝廢棄物、一次性用品廢棄物明顯增加,如衛生用品及一次性塑料袋、塑料瓶、泡沫、農用地膜、藥瓶、電池、電瓶等難降解有機物質成分占很大的比例,分類處理難,給垃圾處理帶來了更多的難度。

3、農村基礎設施差,環衛硬件設施不足。 大部分農村垃圾處理設施不完善,農村環衛設施嚴重不足,遠遠不能滿足環境衛生工作需要。一些地區未用封閉式的垃圾運輸車,垃圾清運路程遠,垃圾運輸過程中存在二次污染

4、縣級垃圾填埋場壓力大。隨著“戶集、村收、鄉鎮清運、縣處理”模式的推廣,大量的農村垃圾運至縣城垃圾填埋場統一處理,大大增加了垃圾填埋場的壓力,設計容量面臨飽和的壓力,其使用年限大大縮減,面臨新建和擴建的壓力[3]。

三、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對策思考

1、從源頭開始分類

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并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生活垃圾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如果對垃圾分類,實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既減少占地,減少環境污染,又可以變廢為寶,產生巨大的“可再生”資源價值。

根據農村實際,將垃圾分為四大類:有機垃圾、可回收垃圾、建筑垃圾和其他垃圾。有機垃圾包括餐廚垃圾(在生活中產生的瓜果皮、蔬菜、剩飯菜、變質食品等廢棄物)和生產垃圾(在生產過程中廢棄的筍殼筍根、蔬菜根莖、秸稈等有機易腐物),建議處理方式為:由鄉鎮(街道)、村組織農戶之間還山還田、堆(漚)肥、沼氣處理等;可回收垃圾指回收后經過再加工可以成為生產原料或經過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紙類、塑料類、金屬類、織物類等,建議處理方式為:由鄉鎮(街道)、村組織回收、利用等;建筑垃圾指建設、施工單位或個人對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等進行建設、鋪設或拆除、修繕過程中產生的渣土、棄土、棄料、余泥等,建議處理方式為:由鄉鎮(街道)結合實際,按區域整合選點布局,選擇低洼點棄填和工程填方處理等;其他垃圾指有機垃圾、可回收垃圾、建筑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主要包括:紙巾、尿片、婦女衛生用品、保鮮膜(袋)、食品袋、包裝袋、煙頭等,建議處理方式:統一清運至縣城垃圾填埋場集中處理。

從源頭開始分類處理,可以有效降低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成本,使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普遍化、可行化、有效化。高度重視在源頭的垃圾分類,減少不必要垃圾入箱、入池,減輕后續處理壓力。同時,綜合利用是實現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減量化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過程中,應盡量采取措施進行綜合利用,以達到垃圾減量化、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能源的目的[4]。

2、從政策開始引導

要根據全面開展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制定出臺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工作補助政策,對農村搞好垃圾處理工作的目標任務、方法步驟、工作要求及政策措施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制定完善考核獎勵政策,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地方政府要增加資金投入,拓展資金渠道。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列入基層政府和村委會的議事日程,建立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專項補助基金,積極向上申請補償資金,用于垃圾收集、分類、清運、處理環節及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加大經費扶持力度,對建設建議太陽能垃圾處理室的村要適當補助,特別是對偏遠山村及集體經濟比較薄弱的村鎮,在經費補助上要給予傾斜,切實減輕農村負擔,調動村委會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又要按照有關規定出臺相關的收費政策,對未經垃圾分類直接由地方政府統一處理的垃圾收取一定的處理費[5]。

加強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垃圾分類、收集、清運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完善片區垃圾填埋場和污水處理等設施,加快配置完善村莊及分類垃圾箱、垃圾桶等設施,交通方便、條件具備的鄉鎮要積極創造條件建好垃圾中轉站,為全面推進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奠定設施基礎。

3、從身邊開始宣傳

加強宣傳,倡導文明的生活、生產方式。為保證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的有效運轉,要加大輿論宣傳力度,采取廣播、墻報、櫥窗等形式,大力宣傳農村生態惡化對農民生產環境的危害和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緊迫性,教育廣大農民群眾自覺地愛護環境、珍愛生命,主動維護自己的生存環境和生態權益,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環保理念深入民心,切實改掉其亂扔亂倒的不良習慣,共同打造和諧生態家園。要從轉變群眾的思想觀念入手,通過標語橫幅、新聞媒體、志愿者參與和公益性宣傳等多種形式,提高全社會對環境衛生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引導村民養成文明健康衛生習慣,建立公眾監督機制,自我管理,使農村的自然環境得到根本性的好轉。

四、結論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是一項繁瑣的、長期的、需要一定投入的工程。對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根本理念,以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打造生態家園為最終目標,將其納入政府管理體系,并以立法的形式從制度上規范起來,用制度促其有序運轉。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單憑政府的財政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吸引社會資源參與農村垃圾分類處理是非常必要的。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付費”的要求,實行環衛設施有償服務,明確垃圾收費相關事宜,彌補財政投入到不知。同時吸引社會各種資金、社會力量、社會資源參與農村垃圾治理與環境建設,減輕政府管理壓力。

政府可通過完善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補償機制這種新的環境保護制度,推動產業創新和無害化,提升環境保護水平,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三農”的發展,使人們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翠華,范小振,施民梅,農村垃圾處理探討[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9,25(3):90~93

[2]鄒宗根,孫鈺,姚曉東,淺析垃圾回收處理補償機制[J].,天津經濟,2010(2):48~51

[3] 張從,農村生活垃圾管理途徑的新探索[J],環境保護,2009,(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