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衛生健康知識范文

時間:2024-03-29 18:17: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口腔衛生健康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口腔健康;小學生;健康教育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礎。為了解彭州市農村小學生口腔健康行為及知識現狀,發現口腔保健中存在的問題,改善其口腔健康現狀,我們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彭州市軍樂中心小學42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分析。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采用分層抽樣方法,于2010年10月~11月對軍樂中心小學420名二至六年級的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獲得有效答卷409份,答卷有效率97.38%。其中2~4年級248人,5~6年級161人,男生202人,女生207人。

1.2調查方法參考國內外有關文獻,自行設計口腔健康行為與知識調查問卷。調查以班級為單位,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當面解釋本次調查目的后發卷,采用匿名方式,由學生自行填寫,禁止討論,現場回收答卷。問卷內容包括口腔健康知、行現狀及知識來源。

1.3統計分析用SPSS 13.0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檢查和分析。

2結果

2.1飲食生活習慣彭州市農村小學生三種易致齲食物的食用頻率較高。其中餅干、蛋糕、面包等甜點每周食用兩次及以上者占81.42%,70.17%的學生每周吃糖果或巧克力兩次及以上,57.95%的學生每周喝碳酸飲料兩次及以上。2.2口腔保健行為情況見表1。

2.3口腔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見表2。

2.4口腔健康知識來源見表3。

3討論

小學是口腔健康行為和觀念的重要形成時期。了解小學生的口腔健康知識、行為現狀及知識獲取途徑,對開展農村小學生口腔健康宣教,培養其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具有重要意義。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小學生三種易致齲齒食物食用率屬于高頻。從控制飲食因素防齲的觀點出發,應加強對小學生“少吃零食,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的教育和宣傳。

在口腔衛生行為狀況調查中,大多數小學生養成了每日刷牙的習慣,每日刷牙一次及以上者占85.00%,達到了2004-2010年我國口腔衛生保健規劃中農村中小學生刷牙率為70%的目標。然而能夠每天刷牙兩次及以上者占44.01%,仍較低。在選擇牙刷類型上,59.66%的學生能夠正確選擇保健的軟毛牙刷,基本接近2004-2010年我國口腔衛生保健規劃中農村中小學生保健牙刷使用率60%的目標。只有21.27%的學生每次刷牙時間在3分鐘以上,39.12%的學生每1~3月更換一次牙刷。在刷牙方法上,僅有18.34%的學生采用正確的豎刷法,51.59%的學生采用橫刷法,橫刷法不僅不易除去牙縫里的食物殘屑,而且易損傷牙齒,甚至導致牙齦萎縮、牙根外露和出血。因此,彭州市農村小學生的口腔保健行為現狀不容樂觀,相關口腔健康教育急需加強。

調查結果表明,彭州市農村小學生口腔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很低,與國內相關調查相似[1][2]。雖然,81.66%的學生知道少吃甜食少得牙病,但僅有19.56%的小學生知道正確的刷牙方法是豎刷法,26.16%的學生知道每次刷牙不宜少于3分鐘,11.00%的學生知道含氟牙膏對防齲病有效,26.41%的學生認為睡前刷牙最重要,40.34%的學生知道牙齦出血的原因是牙齦炎。而80.00%小學生認為中草藥牙膏有利于防齲齒,這可能與目前電視廣告宣傳有關,導致知識偏差。

彭州市農村小學生主要通過醫生、學校及家長三條途徑獲得口腔健康知識。其中醫生為最主要的途徑,提示學生當出現口腔疾病后才開始注重口腔健康知識。促進學??谇恍l生是開辟未來口腔健康的主要途徑之一, 是提高全民族口腔健康水平的基礎[3]。而只有45.72%的學生能從學校獲得口腔健康知識,因此, 應采用多種形式加強學??谇唤】到逃?1)開設口腔健康教育課。充分調動健康教育課教師的積極性,系統地向學生講授口腔健康知識,同時利用形象的科普宣傳資料,把醫學知識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使小學生自覺糾正錯誤的口腔健康認識和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2)利用學校墻壁、板報和校報在校園中宣傳。利用教室、宿舍、食堂的墻壁,將口腔健康知識和圖片制成生動活潑的墻壁板報或在校報中開辟專欄,使學生在不經意中學到口腔保健知識。

統計顯示,彭州市農村小學生通過電視廣播、報刊書籍、網絡等途徑獲取口腔保健知識非常有限。提示政府可協調教育、電影、電視、文化、愛衛會等有關部門,共同開展牙病防治工作的宣傳。如深入開展“愛牙日”活動,普及牙病防治知識。近年來,網絡迅速發展,其時效性、信息量及覆蓋面是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且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網上口腔健康教育作為口腔健康教育的一個新的組成部分,必然會越來越普及。因此,在互聯網上開辟口腔健康教育欄目,讓同學們隨時瀏覽,可在一定程度提高學生口腔健康知識的知曉率[4]。

加強口腔健康知識宣教,使農村小學生逐步建立口腔衛生觀念和習慣,保障其基本口腔健康,應成為農村小學生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 劉懷周.西安城中村小學生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行為調查[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7,(05):363.

[2]田劍剛,黃瑞哲,李曉紅,李紅杏,韓克實.農村小學生刷牙知識及行為問卷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05,13(1):88-89.

[3]卞金有.口腔預防醫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81.

[4]杭大磊,王成龍,唐榮銀.開展網上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體會[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1,11(6):410-411.

作者簡介:

王晶,女,(1989-),四川成都人,本科生,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研究方向:預防醫學

篇2

【摘要】口腔健康狀況與個人的口腔衛生行為密切相關,口腔健康知識是促進行為改變不可缺少的因素,是行為的基礎與動力??谇唤】悼茖W知識的教育,無疑會促進健康行為的形成。本文筆者通過調查研究,進一步了解口腔健康教育作用。

【關鍵詞】口腔教育;效果分析;預防教育;宣傳預防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口腔科護理人員不能僅僅滿足于配合醫生的操作,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與醫生共同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進,讓更多群眾獲取口腔健康知識,提高自我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口腔衛生行為,并通過他們向子女、朋友、親屬宣傳與推廣,達到提高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的目的。為評價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我院口腔門診對牙病患者開展了健康教育,今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2008年1月~209年12月,在我院口腔門診隨機選擇160例初診病人, 具體為12~21歲55人, 22~43歲83人,44~63歲22人。

1.2 方法: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同時檢查其口腔衛生狀況。

1.2.1 問卷調查:

用相同的問卷在初診及最后一次復診時(間隔1月~1個半月)對所有對象進行二次調查,問卷包括5道題:①口腔疾病對健康有無危害。②甜食對牙齒的危害。③刷牙與保護牙齒的關系。④你認為什么時候該去醫院看牙。⑤你認為應怎樣選擇牙膏、牙刷。問卷由患者當場填寫。醫護人員于治療處理后即閱卷。在第一次問卷調查后,針對每位患者的具體口腔健康問題,健康教育內容包括講解口腔衛生保健知識,推廣保健牙刷,教授正確刷牙方法、正確使用牙線。在患者最后一次復診時進行第二次相同內容的問卷調查。

1.2.2 統計學處理:問卷數據輸入計算機,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1.2.3 口腔衛生狀況檢查:在進行第二次問卷調查的同時均進行口腔衛生狀況檢查。通過視診檢查齦上牙石、軟垢的情況,然后用光滑的尖探針查根面有無齦下牙石,尤其檢查有代表性的6顆牙, 16、26、11、31的唇頰面及34、46的舌面。作記錄并計算口腔衛生指數(OHI)。

OHI用以衡量人群的口腔衛生狀況及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公式為OHI=DI+CI。軟垢指數(DI)的記分標準: 0=牙面上無軟垢; 1=軟垢覆蓋面積占牙面的1/3以下;2=軟垢覆蓋面積占牙面的1/3~2/3之間; 3=軟垢覆蓋面積占牙面的2/3以上。牙石指數(CI)的記分標準: 0=齦上、齦下無牙石; 1=齦上牙石覆蓋面積占牙面的1/3以下; 2=齦上牙石覆蓋面積的1/3~2/3之間,或在牙頸部有散在齦下牙石;3=齦上牙石覆蓋面積占牙面的2/3以上或在牙頸部有連續而厚的齦

下牙石。判定標準: OHI值為0或1是低值;OHI值為4或5是高值;中間值為2或3。

2 結果

接受問卷220例,有效問卷204例,其中16人未來復診。健康教育前后口腔保健知識、態度、行為及口腔衛生指數??谇槐=≈R及行為對牙周健康的影響,無知識、無行為牙周疾病的患病率最高,為81.54%;隨知識增長和行為的行成,患病率有逐漸降低趨勢。

從調查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后病人對口腔疾病的危害及有關病因的認識有明顯提高,對刷牙與牙齒保護的關系一題回答的正確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對定期作口腔檢查的認識率提高最為明顯;而對牙膏、牙刷如何選擇雖有所提高,但知曉率是5項指標中最低的。調查表明健康教育后掌握正確刷牙方法、漱口的人數均明顯提高,而正確使用牙線的人數還較少。

調查顯示健康教育前后OHI值有明顯的改變,由高值占52.7%變化為低中值占67.6%。年齡對口腔保健知識及行為形成的影響,年齡大于35歲,口腔保健知識及行為的形成所占比例較低,僅占15.7%。年齡小于35歲者,雖然口腔保健知識及行為的行成所占比例高于年齡35歲以上者,但無知識及無行為的比例亦較高,應引起重視。

3 討論

強烈地相信口腔健康科學知識的人,無疑會促進健康行為的形成。而正確口腔衛生行為的形成是以知識獲取為前提。既有知識又形成行為對維護口腔健康的作用重大,兩者缺一不可;有知識而沒有形成行為,和沒知識、沒行為的口腔疾病患病率均高于有知識、有行為的。從調查結果中同樣看到,在具有一定的口腔衛生知識且形成口腔衛生行為的人群中仍有45.76%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原因分析除局部因素外還不能排除全身因素的影響。眾所周知,牙周健康狀況受諸多因素影響,飲食習慣、唾液環境、宿主本身的健康狀況等都是不可忽視。另外,是否與問卷口腔衛生知識內容設計局限性和衛生行為答題過程中答題者知和行的偏差,仍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良好的口腔行為應包括一定的刷牙次數和正確的刷牙方法(含足夠的刷牙時間),堅持飯后漱口及正確使用牙線。這是保持良好口腔健康的基本要求。調查發現,多數人尚缺乏最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識和口腔保健意識。盡管受檢查者100%刷牙,但掌握正確刷牙方法和每天堅持早晚刷牙的人僅有32%~45%。有近1/3的患者并不了解牙病對身體健康的危害,絕大多數人是因為遭受牙痛的折磨而前來就診,定期作口腔健康檢查的意識十分淡漠。

在問卷和被檢者中,有工人、家庭婦女、職員、干部和大學教授,這表明普及口腔健康知識和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在社會各個層次的人群中都是適宜和必要的。醫護人員利用就診時間結合病情進行健康教育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醫護人員的椅旁宣教,絕大多數患者理解快、易接受。在最后一次復診時再次接受問卷調查時,他們對于口腔衛生健康知識的認知有了明顯提高,糾正和消除了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如剔牙、吸煙、不刷牙等),建立了有益于健康的口腔行為。

參考文獻

[1] 楊少強、張衛.臨床口腔健康教育對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和口腔衛生行為的影響[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4(16)

[2] 程敏,孫平輝. 口腔健康知識及行為對維護牙周健康的影響[J].中國健康育,2004(9)

篇3

【中圖分類號】 G 479 R 166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8-0750-02

【關鍵詞】 口腔衛生;健康知識,態度,實踐;齲齒;學生保健服務

家長的口腔衛生知識是改變中小學生對口腔健康知識、信念、行為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對家長進行衛生宣教來有效預防兒童齲齒,可以節約大量醫療資源。筆者設計了專用調查問卷,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了解學生家長對齲病防治的知識、信念和行為以及學生口腔衛生習慣的現狀,為浦東新區中小學生牙防保健工作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抽取上海市浦東新區6個功能區12所中小學校,其中中學6所,小學6所,學校小學抽取三年級1個班,每所中學抽取初二年級1個班,所抽取班級的學生家長共1 134名。

1.2 方法 采用封閉式問卷,內容包括口腔衛生知識、衛生習慣、就醫行為和對社區開展學校牙防工作的認識4個方面。為保證資料的可靠性,由學校衛生教師進行相關培訓,并要求學生將問卷帶回,由家長獨立完成。

1.3 資料處理 所有問卷錄入EpiData 3.0數據庫,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學生家長口腔衛生知識 學生家長口腔衛生知識正確回答率見表1。

2.2 學生家長的口腔疾病態度和就醫行為 學生家長的口腔疾病態度和就醫行為見表2。

2.3 學生口腔衛生行為 學生口腔衛生行為見表3。

2.4 學生家長對社區牙防工作的了解程度 孩子接受過學校組織的口腔普查的占76.81%,知道轄區內每2 a 1次的學生牙齒普查的占36.76%。

2.5 學生家長未帶孩子去社區醫院充填齲齒的原因 見表4。

3 討論

齲病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疾病,是哮喘患病率的5~8倍[1],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科學家的高度重視。在病因學方面,齲病的四聯因素早已明確,尤其是口腔衛生習慣,與齲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本次調查發現,學生不正確的刷牙方式占56.11%,每次刷牙不到3 min的占79.12%,沒有達到有效刷牙的目的。學生不正確刷牙方式會直接影響齲齒的發生,但是正確的刷牙方式對于學生來說相對較難掌握,也較難堅持,如果沒有家長的密切關注與指導,不容易取得口腔衛生保健作用。由此可見,家長應配合學校加強監督學生口腔衛生行為,通過觀看刷牙操VCD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有效刷牙的方法。

因為家長直接與兒童接觸,所以在兒童口腔衛生習慣形成和保持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家長和監護人對兒童的影響很重要,不同的言傳身教會對兒童健康產生不同的影響[2]。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只有不到50%的學生家長知道發生齲齒的主要原因,只有18.73%的家長知道六齡齒,只有39.37%家長會去醫院進行牙齒保健,只有39.93%的家長每隔0.5 a或1 a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口腔健康檢查。89.00%的家長要等到孩子牙痛才去醫院檢查治療,對孩子查出齲齒后愿意進行充填的有68.35%。可見相當一部分家長對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口腔健康的意識尚未轉化為實際行動。應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口腔健康教育,改變家長不健康的口腔衛生知識和行為,這不僅能使他們自身受益,同時還能引起他們對孩子口腔健康的關注。

本次調查顯示,孩子查出齲齒后,有近40%的家長覺得不嚴重、沒必要或工作忙而未帶孩子去社區醫院進行充填,13.43%的家長對社區醫院的消毒隔離不放心,只有33.90%的家長堅持去二、三級醫院口腔科進行充填。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齲齒檢查后進行治療的不確定性,同時也提醒社區醫院應加強學校牙防工作的宣傳,提高自身齲病治療水平。

目前,我國的學??谇槐=」ぷ骰A還十分薄弱,浦東新區牙防工作在許多方面有待完善和提高。今后在規劃中小學生口腔健康工作時,應充分動員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組建中小學口腔衛生保健網絡,每年做好中小學生定期的防齲普查普治工作,特別應加強針對學生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識,培養學生養成有效的刷牙習慣,從而改善中小學生口腔衛生狀況。

4 參考文獻

[1] MOURADIAN WE, WEHR R, CRALL JJ. Disparities in children's oral health and access to dental care. JAMA, 2000,284(20):2 625-2 631.

篇4

20__年9月20日是第__個全國"愛牙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為增強我校學生的各個方面的自我保護意識,普及少年兒童的口腔健康教育,同時通過學生向家長傳護齒健康知識,讓學生從小養成愛護牙齒的好習慣,關注自己的未來。我校決定在全校1-6年級開展校園口腔健康月的教育活動。

一、活動主題:健康口腔伴成長,幸福家庭展笑顏。

二、活動時間:9月22日

三、活動對象:1-6年級學生

四、活動內容:

1.""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活動,參與活動的1-6年級各班主任老師利用班會課借助相關資料向同學們傳播講解護齒知識,請同學上臺向大家介紹關注口腔健康的必要性。學校利用午休時間向全校播放愛牙知識宣傳視頻,各班組織學生收看,并向學生家長發放宣傳材料。

2.""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國旗下講話活動。鼓勵學生把自己學習到的口腔知識向父母、爺爺、奶奶宣傳口腔健康知識。

3. "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手抄小報創作活動。號召同學們以關注口腔衛生健康和護齒教育為主題收集有關資料制作手抄報。內容可包括:口腔護齒的小知識,愛牙護齒的好習慣和不良行為等等。版面以圖畫和貼畫為主輔以文字內容。

4.""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黑板報評比活動,內容可包括:口腔護齒的小知識,愛牙護齒的好習慣和不良行為等等。版面以圖畫和貼畫為主輔以文字內容。

5.面向全體學生進行一次口腔自我檢查。

五、活動要求:

1. 希望參與活動的各班級認真組織落實,讓學生在活動受到教育,增長知識,得到鍛煉。

2. 3-----5年級每班挑選四張手抄報,各班出一期關于口腔健康的墻報。

3.認真收看愛牙健齒活動動畫片.

各醫療衛生單位:

今年9月20日是第二十四個全國“愛牙日”,為認真落實《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愛牙日”活動的通知》(衛辦疾控函.201X.735號)文件精神和要求,進一步普及口腔衛生知識,強化公眾對口腔衛生的關注,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制訂本次“愛牙日”活動實施方案如下:

一、活動主題

主題:健康口腔,幸福家庭

副主題:關愛自己,保護牙周

二、活動背景

口腔衛生工作是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腔疾病是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尤其是兒童口腔健康狀況與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和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家庭作為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在口腔保健中能發揮重要作用,開展家庭口腔健康教育,是改善全民口腔健康狀況、提高兒童口腔保健水平的重要途徑。

三、圍繞主題,開展多樣化的宣傳活動

緊緊圍繞“健康口腔,幸福家庭”的宣傳主題,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

等手段,廣泛開展社會動員和宣傳,營造全社會關注兒童口腔健康的良好氛圍。使公眾了解愛牙日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增強公眾主動參與意識。健康教育所要做好宣傳工作,切實加強重點防治人群的口腔衛生工作。宣傳重點是:牙周疾病的常見表現和防治方法,切實提高宣傳教育實效。讓群眾了解早晚有效刷牙、飯后漱口、戒煙限酒等自我口腔保健行為的養成,對維護口腔尤其是牙周健康的科學道理和重要意義;讓群眾了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早診早治,對控制牙周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作用。

四、認真落實各項宣傳措施

各醫療衛生機構要在宣傳日當天組織一次集中宣傳活動,具體工作要求如下:

1、開展一次以“健康口腔,幸福家庭”為主題的宣傳咨詢活動,并對前來咨詢的人群進行口腔檢查。在“愛牙日”宣傳活動期間,通過進學校、進社區等形式,發放宣傳單、愛牙知識問答、有線電視宣傳等方式,一方面宣傳愛牙知識,一方面掌握學生與各類人群對口腔知識的了解情況,以便在下次宣傳中有針對性,努力促進學生與各類人群保護好牙齒。

2、在主要街道或人口密集區域開展宣傳活動時懸掛至少一條宣傳橫幅。

3、出一期以愛牙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欄。

4、組織一次愛牙知識的健康專題講座。

一、活動背景及目的

201X年9月20日是第__個全國“愛牙日”。今年的愛牙日活動主題是“窩溝封閉,保護牙齒”,旨在普及口腔衛生保健知識,推動全社會關注兒童口腔健康。為了倡導廣大群眾愛護牙齒、關注口腔保健,更大程度地加強愛牙日的宣傳工作,我口腔醫學系團總支特開展了此次愛牙日活動。

二、活動主題

窩溝封閉、保護牙齒

三、活動對象

學齡兒童(6——12歲)

四、活動時間

201X年9月19日——-201X年9月20日

五、活動內容

1、采訪附院口腔科,邀請__副教授宣講窩溝封閉的意義

及適宜人群。

2、在學院及附院宣傳欄上張貼愛牙日主題板報,擴大愛牙日的影響。

3、在附近的小學和幼兒園開展愛牙日主題知識課堂宣講活動,張貼愛牙日主題海報。

篇5

【關鍵詞】 口腔衛生;齲齒;因素分析,統計學;健康知識,態度,實 踐;學生,醫科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161.5 R 7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000-9817(2007)07-0588-02

Oral Health Condi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Freshmen in a Medica l University/WANG Hai-lin*, SUN Ying, TAO Fang-biao.* Department o f Oral Medicine,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230032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oral health and the oral health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in freshmen of medical university,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or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Dental caries and periodont al diseases were a ssessed strictly by national survey table of dental caries and periodontal disea ses for 2 557 school student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carie s was 39.7%, the a verage decayed was 1.51, caries activity teeth accounted for 39.0%, the c aries missing teeth accounted for 3.7%, caries filled teeth accounted for 9.7%. Materia alba average zones were 2.07±0.92, the incidence was 85.2%. Dental calculus average zones were 2.24±0.75, and the incidence was 81.2%. Gingivitis average zones we re 2.72±0.92, and the incidence was 78.4%. The students had poor knowledge abou tdental carie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s or oral health care. Conclusion The prev alence of carie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 is high and the treatment percentage wa s lower in those college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oral health care b ehaviors in freshmen.

【Key words】 Oral hygiene;Dental caries;Factor analysis;Statis tical;Health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Students,medical

監測大學新生口腔健康狀況和口腔健康知識及健康行為,為制訂口腔保健教育規劃提供 科學依據,筆者于2004年組織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部分醫務人員為新入學的2 557名 大學生進行了口腔健康檢查,同時對口腔衛生習慣、衛生知識及口腔預防保健意識等進行了 問卷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4年9月某醫科大學新入學學生2 557名,年齡16~25歲,平均 年齡(18.88±2.73)歲。其中男生1 370名,女生1 187名;農村學生1 433名,城鎮學生500 名,城市學生624名。

1.2 方法 口腔檢查依據WHO推薦的齲病檢查標準評價齲齒狀況[1] ;軟垢、牙石及牙齦炎評價參照第2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標準[2],檢查記 錄6個指定牙面,即右上第一磨牙(16)、右上中切牙(11)、左上第一磨牙(26)、左下 中切牙(31)的頰面或唇面、下頜左側第一磨牙(36)和右側第一磨牙(46)的舌側。

參考第2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18歲組口腔調查問卷進行調整與修改[2] 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1)被調查者的一般情況;(2)口腔衛生習慣;(3)口腔衛生知識 ;(4)口腔衛生預防保健意識。調查問卷當場發放、填寫、回收。

1.3 質量控制 參加調查的人員均為附屬口腔醫院口腔執業醫師。調查前經 過學習與培訓,使用統一器械和染色劑,進行交叉重復試驗檢驗,符合規定后,正式進行調 查。調查結束后,隨機抽取5%的受檢者進行復查,結果相關系數達0.85。

1.4 統計方法 各項數據由專人負責輸入,采取雙錄入方法。數據經SPSS 1 0.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大學新生齲患情況 由表1可見,在2 557名受檢者中,檢出齲病者1 00 0人,因齲失牙者95人,補牙者249人,齲失補總計1 016人,患齲率為39.7%。男生患齲率低 于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檢出齲齒3 236顆,因齲失牙148顆,補牙483顆,齲失補牙總 數3 867顆。表2的結果顯示,2 557名大學生齲均為1.51,男生齲均低于女生,差異有統計 學意義?;箭x者齲均為3.81。

2.2 大學新生牙周疾病患病情況 軟垢檢出率為85.2%,平均區段(2.07±0 .08)個;牙石檢出率為81.2%,平均區段(2.24±0.75)個;牙齦炎檢出率為78.4%,平 均區段(2.72±0.92)個。由表3可見,牙石、牙齦炎檢出率男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軟 垢檢出率男女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3 不同人口統計學特征大學生齲齒充填治療情況比較 表4顯示,被調查 患齲大學生中,齲齒充填治療率女生高于男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城鎮和城市學生齲齒充 填治療率高于農村,3組學生齲齒充填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齲齒是否得到充填治療在父母 文化程度不同的學生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4 患齲相關影響因素分析 將性別、是否經常吃零食、是否睡前刷牙、是 否睡前進食、是否定期檢查、父親文化程度、母親文化程度與是否患齲齒進行單因素χ 2檢驗,結果顯示,是否定期檢查、父親文化程度、是否睡前進食在齲齒發病上差異無統 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4.531,8.490和1.978,P值分別為0.104,0.075和0 .160)。將患齲與否作為因變量,將性別、經常吃零食、睡前刷牙、母親文化程度作為自變 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Forward法)分析,結果表明,女性、經常吃零食、睡前不 刷牙是大學生齲病的危險因素,見表5。

2.5 學生的口腔衛生知識及預防保健意識 口腔衛生知識共14題,答對一題 評1分,答錯評0分,平均得分(10.12±1.66)分。經Pearson相關分析,口腔衛生知識得分與 齲齒補牙數、軟垢、牙石、牙齦炎牙數無統計學相關性(r值分別為0.009,0.010, 0.008,0.012,0.008和0.028,P值均>0.05)。結果還表明,入學新生對多吃甜食 易患齲、刷 牙可預防齲齒發生等基本常識有所了解,24.5%的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其牙齦出 血的傾向與正確刷牙方法成明顯的負相關。入學新生獲取口腔衛生知識的主要途徑有:相關 書籍的占63.8%,新聞媒體(報紙、電視廣告)的占27.8%,醫務人員宣教的占8.4%。對專 業性較強的知識,如窩溝封閉防齲,全口潔治術防牙周疾病等,大部分學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3 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某醫科大學新生患齲率為39.7%,齲均為1.51,略低于2000年安徽省學生體 質健康狀況調查結果[3],也低于全國同一年齡段人群檢測結果[4]。男生 患齲率和齲均明顯低于女生??赡苡捎谂蠖鄶导彝l件較好,食用致齲食物較多, 而生長發育時期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口腔保健宣教還不夠普及,沒有口腔預防保健意識, 導致女生齲患明顯偏高[5]。因此,現階段齲病治療仍是口腔醫生的工作重點之一 。

結果還顯示,軟垢、牙石、牙齦炎檢出率和平均區段均高于全國同年齡組[4]。提 示應對安徽省大中小學生加強口腔衛生宣教,普及口腔衛生知識。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刷牙 方法,預防牙周疾病的發生、發展。

調查發現,齲齒充填治療率(23.1%)遠低于陳德風[6]2002年的調查結果,且齲 齒充填治療在性別和城鄉分布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現為女生充填治療高于男生;城鎮治 療率高于農村。調查還發現齲病充填治療與父母的文化程度有關,說明齲齒充填治療與家庭 成員受教育程度和經濟收入狀況有關。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口腔保健的需求也在增 加,這就要求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政府要加大口腔衛生事業的投入,合理分配口腔醫學 資源,使口腔疾病得到早期預防、早期治療。青少年口腔衛生狀況不僅與口腔健康和全身健 康有密切關系,還體現了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7]。

齲病相關影響因素分析顯示,母親不同文化程度在齲齒發病的差異上有統計學意義。Okada 等[8]的實驗性研究表明,家長的口腔健康行為可直接影響其子女的口腔健康狀況 , 或通過耳濡目染,影響子女的口腔健康行為而間接影響子女的口腔健康狀況。家長的行為對 子女存在持續的潛在影響。家長的健康觀念、受教育程度可以影響子女的口腔衛生習慣。因 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生活模式,可能是導致此次調查父親文化程度在齲齒發病上差異無統 計學意義的原因之一。家長的口腔衛生行為與子女的齲指數呈直接負相關[9]。調 查結果證實,經常吃零食這一不良習慣是齲齒的好發誘因,而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可以有效 地預防齲病。

(致謝:感謝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的江崇英老師,感謝公共衛生學院的蘇虹 、王靜老師在研究的實施、數據分析中所給予的支持和幫助。)

4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ral health surveys:Basic methods.4th ed,Geneva ,WHO,1997:1-21.

[2]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2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7:368-413.

[3] 安徽省教育廳體衛藝處.2000年安徽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研究資料匯編.合肥: 安徽省教育廳,2002:43-49.

[4]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2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 99:92-360.

[5] 莊潤濤,羅京群.北京交通大學2002級新生口腔健康調查報告.北京口腔醫學,2003 ,11(4):218-219.

[6] 陳德風.850名新入學大學生口腔常見疾病狀況調查.中國全科醫學,2004,7(11) :818-819.

[7] 李剛.臨床口腔預防醫學.西安:世界圖書出版社西安公司出版,2000:222-268.

[8] OKADA M,KAWAMURA M.Influence of parents' oral health behaviour on oral he alth status of their school children:An exploratory study employing a causal mod eling technique.Int J Paediatr Dent,2002,12:101-108.

篇6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某小學在校的120例兒童。這些兒童均為自愿參加本次研究,且從未進行過正畸治療。我院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兒童。在觀察組中,男女兒童的比例為35:25,其年齡為7—8歲,平均年齡為7.5歲;在對照組中,男女兒童的比例為27:33,其年齡為7—8歲,平均年齡7.7歲。兩組兒童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對照組兒童不采取口腔健康教育措施,保持其原來的口腔衛生習慣,僅對其進行口腔保健知識的問卷調查;對觀察組兒童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有:①由專業的口腔醫生向兒童和家長進行口腔健康知識的講解,并通過宣傳畫、多媒體等方式講解口腔的相關知識,內容主要包括牙齒的基本結構、牙菌斑的基本概念、預防齲齒的措施以及如何正確的刷牙、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口腔清潔的作用等。②由家長和老師共同監督兒童按照正確的方式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更換牙刷以及養成飯后及時漱口等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并根據兒童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一對一的輔導。③由專業的醫護人員對兒童和家長進行口腔保健知識的講解,詳細介紹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每兩個月講解一次,每次講解兩個小時,共講解三次,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檢驗兒童和家長對口腔保健知識的了解程度。

1.3評價標準

在進行為期半年的口腔健康教育后,我院對兩組兒童及其家長進行口腔保健知識的問卷調查,將其對口腔知識的了解程度分為掌握、了解、不了解;進行口腔衛生檢查,比較觀察兩組兒童的齲齒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正負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兒童對口腔保健知識掌握程度的比較

觀察組兒童對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率為90%,對照組兒童對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率為62%,觀察組兒童對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兒童,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兒童患齲率的比較

觀察組兒童接受口腔保健教育后其患齲率為19.3%,對照組兒童的患齲率為25.6%,對照組兒童的患齲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兒童,二者相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篇7

【關鍵詞】 優質護理;口腔;健康知識;滿意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45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442-01

本文所指的優質服務主要是針對患者而言的一種全方位的服務,這種服務要求醫院的護理人員在患者一入院就全方位的為患者解決各種問題,對患者入院、治療、康復以及復診工作的全部過程做好細心地指導和護理工作。舒適護理模式主要是針對患者的個人感受而言的,這種護理模式模式要求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時,要考慮到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年齡、性別特征等各個方面,保證提供患者所需的服務,使患者在心情舒暢中完成治療過程,已取得優秀的治療成果。客觀看來,這種護理模式的主要目標有四個:滿足患者在治療期間的生理舒適需求,即考慮到患者的身體需要,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治療環境;滿足患者的心理舒適,即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采用人性化的治療方式,使患者在心情舒暢中獲得應有的治療效果;滿足患者的社會舒適需求,即保證患者治療期間周圍人際環境的和諧友好,使患者不必面對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最后是指滿足患者的靈魂舒適,主要是指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要尊重患者的精神需求和信仰。這種護理模式能夠使患者從心理上得以滿足,保持心情愉悅。這樣對患者戰勝疾病、恢復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本文主要從舒適模式的優質護理在口腔科患者中的應用方面進行研究及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用本院口腔科住院患者100名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為患口腔外傷、齲病、牙周病等需要住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男55例,平均年齡42歲;女45例,平均年齡41歲。經t檢驗,兩組患者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颊咝詣e、學歷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研究方法 以患者住院順序為依據,對其平均分為兩組:試驗組和普通組。試驗組給予舒適護理模式的優質護理服務,具體方法如下:①入院前,禮貌、微笑接待患者;②入院后,對其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宣傳口腔健康相關知識。③在術前幫助患者排解壓力,解答患者及家屬對此次手術的疑惑;術中給予患者心理安慰,鼓勵患者配合手術,密切關注各項生命體征變化;術后認真幫助患者護理口腔衛生,講述進食等需要注意的問題,再次進行健康教育,如何保持口腔衛生普及口腔健康知識等。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患者出院前,填寫對此次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和自行設計的口腔健康相關知識調查問卷,并對兩種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分析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不同組別患者年齡的比較采用t檢驗,性別、學歷等一般情況,以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口腔健康相關知識的知曉率的比較均采用χ2檢驗。

2 結 果

2.1 實驗組和普通組對醫院護理工作滿意程度的比較 調查數據顯示,在患者出院時,對醫院護理質量的評價中,實驗組的滿意程度較高,而普通組的滿意程度低于實驗組。其中試驗組中的滿意度為88.3%,普通組的滿意度為80.1%。具體數據,見表2。

2.2 口腔健康相關知識知曉率的比較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比較兩組患者對口腔健康知識的知曉程度。結果顯示,試驗組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患者對醫院的要求越來越高,醫院的競爭越來越劇烈,醫院的服務工作也需要進一步提高,醫院工作人員在對患者治療疾病方面提供幫助外,最重要的是應該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關懷和滿足,使其心情愉悅、思想健康才能更好的恢復健康。本文所研究的優質護理,就是把患者放在首位,讓患者在入院前、手術前、術中、術后、出院都能感受到醫護人員的熱忱與關心,使其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及早恢復健康。通過以上研究得知,舒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要比普通組相對較高,對相關口腔健康知識的掌握度也相對較多,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總之,優質護理在口腔科的臨床護理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而且還有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療掌握口腔健康知識,增進患者的健康,更有效的提高護理的工作質量,提升醫院的形象,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牙周疾??;口腔衛生;知識;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78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10-0927-02

為了解貴州省12歲學生的牙周健康狀況,監測牙周疾病的發病趨勢,從而為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口腔健康目標,規劃口腔保健措施提供信息支持,2005-2006年在貴州省衛生廳的支持和指導下,筆者對貴州省6個縣市12歲兒童口腔牙周疾病患病情況進行了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利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采用多階段、 分層、等容量、隨機抽樣方法,根據貴州省城鄉特點,按經濟情況抽取6個市縣,其中3個為城市類(貴陽市、遵義市、都勻市),3個為農村類(仁懷市、紫云縣和黎平縣)。采用分層抽樣法選定18個鄉鎮36個學校,各抽取12歲六年級學生22 名,男女各半,共792人。

1.2 方法

1.2.1 檢查方法和診斷標準 口腔疾病檢查方法和診斷標準嚴格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口腔健康檢查方法》[1-2]和《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的有關要求執行。

1.2.2 調查方法與內容 由教師和問卷調查員共同組織,在教室統一說明,以集體自填答卷的方式收集數據,并在核查無誤后學生方可離開調查現場。 調查內容包括口腔健康知識、態度、行為現狀,口腔就醫行為和自我感覺到的口腔健康問題。

1.3 質量控制 臨床檢查者固定3名,臨床檢查記錄員固定3名,問卷調查員固定2名,所有調查人員均為貴州省省直醫院口腔科醫生,調查進行前,均經過全國流調技術組培訓合格,并持有相關證書??谇粰z查器械使用統一配置的移動牙科檢查椅、照明燈和CPI探針?,F場調查結束后,集中錄入,采用SPSS 10.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牙齦出血及牙石檢出率 12歲學生牙齦出血、牙結石檢出率分別為59.09%,73.86%,城鄉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2.752,4.768,P值均<0.05),鄉鎮均高于城市;男、女生之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0.522,0.320,P值均>0.05)。見表1。

2.2 口腔衛生習慣 無論城市還是鄉鎮,每天刷1次牙的占將近50%,每天刷2次者占32.32%,每天刷牙低于1次者占18.69%,城鄉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26.60,51.804,P值均<0.05);在使用牙線習慣中,不知道的達91.92%,偶爾用的為6.31%,每周用的為0.76%,每天用的為1.01%,城鄉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770,P<0.01)。見表2。

2.3 對牙周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 對“牙菌斑”的認識中,回答正確的占18.18%,回答錯誤的占17.17%,有64.65%的人不知道。在對“刷牙時牙齦出血是否正常的”的調查中,回答正確的占54.80%,回答錯誤的占26.77%,不知道的占18.43%。在對“細菌是否為引起牙齦炎的原因之一”的調查中,回答正確的為45.20%,回答錯誤的為13.89%,不知道的達40.91%。見表3。

3 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貴州省12歲兒童牙齦出血、牙石檢出率,無論城市還是鄉鎮,均高出第二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3],反映了牙周疾病患病的地區差異:貴州省地處中國西南部,經濟文化水平相對落后,接受口腔教育機會較少,口腔衛生習慣較差,因此牙周疾病的發生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牙菌斑是牙周病發生的始動因素,刷牙是去除牙菌斑最有效的方法[4],也是目前最普遍的口腔清潔手段。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城市還是鄉鎮,約50%的人群仍保留每天1次的刷牙習慣,而低于每天1次的達18.69%,主要是鄉鎮人口占多數(31.31%)。對于牙的鄰面,除刷牙外,還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牙間清潔措施,如牙線可以有效去除牙間隙的菌斑及軟垢。由問卷調查可以看到,在使用牙線習慣中,有90%以上的人對牙線沒有相關概念,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用牙線來作為一種口腔保健措施。牙科醫生有義務做好這方面的宣傳,使牙線作為牙鄰面清潔手段,成為人們一種口腔衛生習慣。

12歲人群對口腔保健相關知識的認識很欠缺,而學生正處于乳恒牙替換時期,又是齦炎發病的高峰期,由于菌斑及牙石的局部刺激,導致牙齦出血,炎性腫大,預防與徹底清除牙菌斑及牙石,保持口腔衛生,對促進牙周組織的健康十分重要。

綜上所述,中小學生口腔衛生相關知識嚴重缺乏,調查顯示出城市和農村具有地區差異,可能與農村地區基本教育條件差有關。為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加強在學生中,特別是農村學生的口腔衛生宣教,以多種形式在中小學生中宣傳口腔保健的相關知識。此外,在改善農村地區教育環境的同時,應把口腔衛生的相關知識納入到學校衛生教育課程,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識,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從而降低牙周病的發病率。

(致謝:衷心感謝遵義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游明璇,貴陽市口腔醫院馮萍、李燕、劉志娟,貴州省人民醫院章錦花,貴陽醫學院周瑛、梁燕、盧虹,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鄧倩,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何妮等對此次調查給予的支持和幫助。)

4 參考文獻

[1] WHO.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 4th ed. Geneva :WHO ,1997:1-2.

[2] 李剛,主編.臨床口腔預防醫學.2版,北京:中國圖書出版社,2002:9-14.

[3] 卞金有,主編.預防口腔醫學.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6:119.

篇9

【關鍵詞】口腔疾??;衛生保?。唤】到逃?;在校師生;齲齒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12-0063-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健康狀態作為人類現代文明的標志之一,越來越能反應人們的生命健康質量。為了解棗莊科技職業學院在校師生的口腔健康狀況、口腔疾病的規律和口腔健康意識,進一步評估該校在校師生的口腔衛生需求,以便采取相應干預措施,筆者對該校在校師生進行了口腔疾病情況檢查和口腔健康調查問卷,并對上述資料進行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設計:本研究采用多階段、分層、等容量、隨機的抽樣研究,經棗莊科技職業學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采用SAS8.0軟件產生隨機數字列表,從全部在校師生中隨機抽取接受調查者,進行口腔健康情況進行抽樣檢查,并設立健康問卷。

1.2 對象:2011年1月,從棗莊科技職業學院20000中隨機抽取3000名在校師生為本次研究對象。包括城市戶口1217人,農村戶口1783人;女性1791人,男性1209人;醫學專業組695人,非醫學專業組2305人;年齡組分為16~25歲、26~39歲。

1.3 方法:負責本次口腔檢查診斷的3名檢查員均為從事口腔臨床工作10年以上的專業口腔醫師,以世界衛生組織2004年公布的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為檢查診斷標準,檢查項目包括檢查項目包括牙體、牙周、口腔黏膜、頜面部、顳頜關節、口腔頜面部6部分,其中牙體包括正常牙體、齲齒、殘根殘冠、楔狀缺損、牙缺失、補牙、活動義齒、金屬冠、烤瓷、固定義齒,牙周包括正常牙周、牙結石、牙齦炎、牙周炎、牙松動。同時給每位受檢者一份口腔衛生習慣問卷,內容包括每天刷牙次數、每次刷牙時間、睡前刷牙、刷牙方式、牙膏及牙刷的知識、刷牙目的、有無睡前吃糖習慣、進食后漱口的習慣、有無使用牙線及牙簽等習慣、是否知道糖與齲病的關系等。

1.4 統計學處理:全部資料由專人復核,編制成電子表格,應用SPSS 17.0軟件統計分析,用百分率表示各種疾病的患病率,對統計結果按照性別、年齡、戶籍進行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口腔疾病的總體發病率由高到低依次為齲齒、牙結石、牙齦炎、牙周炎、牙列不齊、牙缺失、楔狀缺損、殘根殘冠等,正常者僅占8%,見表1所示。

表1 各種口腔疾病的總體發病率

2.2 對比兩個不同年齡組,26~39歲年齡組齲齒發病率和16~25歲年齡組無明顯統計學差異,牙周病的發病率低于16~25歲年齡組。女性組齲齒發病率高于男性組,但其它口腔疾患的發病率兩組間無明顯差異,見表2。

2.3 來自城市的師生口腔衛生情況比農村師生好,牙周炎患病率較低;但由于飲食結構不同,該組齲齒患病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各組間發病率對比

2.4 醫學專業組的口腔保健習慣優于非醫學專業組,且口腔疾病的患病率較低,齲齒、牙結石、牙齦炎、牙周炎發病率分別為,低于總體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醫學專業和非醫學專業口腔保健習慣對比

3 結論

我國口腔疾病患者中,齲病患病總人數大,患病率下降不穩定,在近幾年有反彈趨勢,口腔疾病總的患病情況更是不容樂觀。自1983年以來,我國每10年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第三次調查是2005年原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受衛生部疾病控制司委托組織完成,共分為5歲、12歲、35~44歲和65~74歲共4個年齡組。然而,高校在校學生所屬的18-24年齡段并未引起重視,不在調查之列。在國內外類似研究中,對19歲以下尤其是11-14歲的青少年口腔疾病關注較多,且主要集中在齲病發病上,并未對口腔疾病總的發病情況進行調查。

本研究通過對棗莊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師生口腔疾病總的發病情況的調查顯示,口腔疾病的總體發病率的疾病譜分布和山東其他地區高校有所不同,該年齡段高校在校師生的口腔疾病發病率最高的同樣是齲齒,但占總發病率61%的其它口腔疾病如牙結石、牙齦炎、牙周炎、牙列不齊、牙缺失、楔狀缺損、殘根殘冠等也是該年齡段口腔疾病譜構成比的重要部分,是不容忽視的。

該校在校師生總體齲齒發病率大于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所示的35歲~44歲年齡段人群患齲率(88.1%),且大于山東省其他地區高校,必須引起重視。在被調查的在校師生中,牙結石排序較靠前可能和部分師生對牙結石認識不足,治療率低,由此導致的牙齦炎、牙周炎水平也較高。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因素都對口腔疾病的發生發展有不同程度影響,該校師生齲齒發病率較高水平可能與當前青年人高熱量高糖飲食模式和當地飲食習慣有關。針對這一因素,有研究通過對18-24歲學生的引用的飲料進行調整,進而干預飲食模式,發現可減少齲病等口腔疾病的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該高校在校師生口腔健康意識有所提高,有意識地學習一些口腔健康知識,以致高年齡組的齲齒發病率無明顯增高。女性組齲齒發病率較高可能和在校生喜食高糖高熱量食物以及年輕女性自身免疫調節導致口腔環境改變有關。

在本次研究被調查者中,城市戶口來源師生的牙周炎牙齦炎等口腔疾病均低于農村戶口來源師生,但由于飲食結構的差異,城市戶口師生的齲齒發病率較高。其他相關調查均顯示,口腔疾病的發病率與經濟文化水平和社會地位負相關。棗莊科技職業學院是一所省屬高校,地處魯西南地區,在校師生絕大多數均來自山東各地,在校師生的口腔健康情況是當地經濟文化水平的一面鏡子,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地的生產力水平。

篇10

總結了健康教育對老年人戴用可摘義齒護理知識及行為的影響。主要包括針對佩戴義齒前后不同的健康教育。通過健康教育使老年人義齒的護理行為及口腔衛生保健得到明顯改善。本文通過126例需佩戴可摘義齒的老年人進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認為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對可摘義齒的護理行為及口腔衛生狀況。

關鍵詞:

健康教育;老年人;可摘義齒;護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人口壽命普遍延長,并提前進入老齡化國家,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備受關注。由于老年人的生理變化及器官功能的減退,牙齒缺失成為老年人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不僅影響咀嚼功能的正常發揮,久而久之會導致消化系統的一系列問題,出現營養不良及吸收障礙,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佩戴可摘義齒,可修復牙列缺失,恢復嚼功能,保證營養的攝入??烧x齒具有適應范圍廣,磨除牙體組織少,摘戴方便,易于清潔和價格較低等優點,目前是老年牙缺失者首選的牙齒修復方法[1]。對已接受治療的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和正確的義齒清潔方式,對可摘義齒戴用者具有重要意義。不正確的義齒護理,不僅達不到義齒修復的目的,還會引起許多口腔疾病的并發癥,如義齒性口炎、牙周病、牙齦炎等??谇唤】到逃墙】到逃闹匾M成部分,其目的是使人們認識到并能終身保持口腔健康[2]。現實生活中老年義齒戴用者缺乏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識,不知道義齒清潔對健康的影響,因此,如何保持口腔衛生,維護口腔健康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老年人可摘義齒戴用者進行幾方面的健康教育,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接診需佩戴可摘義齒的老年人共126例,包括生活不能自理10例,年齡65~80歲。其中男性7例,女性55例。

1.2結果

126例老年戴用可摘義齒者普遍缺乏口腔健康知識,經統計,68%(86例)者不戴義齒時不知道將義齒浸泡在冷水中,42%(53例)者吃完飯后不漱口,46%(58例)者將義齒放入口中后咬著安放,60%(76例)者睡前忘記摘下義齒等。健康教育后老年人對義齒護理知識明顯提高,比例超過健康教育前,改變了不良習慣??傊?,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義齒護理知識,改善了護理行為。

2方法

2.1佩戴前健康教育

2.1.1

關心安慰患者

醫院首先提供整潔、明亮、舒適、安全的環境,創造開放式的談話場所。患者來就診時,護士熱情接待,根據不同患者產生的應急反應進行有針對性的心里護理,以親切的語言,真誠的關懷,恰如其分的解釋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勵和安慰患者,減輕患者焦慮及恐懼心里,了解患者病情,詢問病史及藥物過敏史,了解有無治療禁忌證,并給患者漱口以清潔口腔。

2.1.2取得患者配合

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局部義齒戴入的步驟及治療時間、預后、并發癥、治療費用;告知佩戴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尤其對于聽力下降及反應遲鈍的老年人應反復交代。指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要用口呼吸,避免誤吞,如有不適則舉手示意,不能隨意講話及轉動身體,以防導致口腔軟組織意外損傷。

2.2佩戴后健康教育

2.2.1義齒取戴方法

指導患者正確取戴義齒,不宜強力摘戴。安裝義齒時注意好金屬翼環和套用翼環的牙齒,雙手左右平衡放入口中,不能將義齒放入口中后咬著安放,不宜用舌將義齒頂出,防止損傷自己原有的牙齒、口腔組織或損壞義齒。初戴義齒如有疼痛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修改;在修改前不能耐受的疼痛,應摘下義齒放入冷的清水中浸泡,不要干置,待來醫院前1~2h戴上義齒以便準確查明原因,得到正確修改。切忌忍耐戴用,以免壓傷牙槽粘膜或損傷牙周支持組織。

2.2.2義齒的處理

告知患者飯后及睡前應將義齒取下即時清洗??烧植苛x齒與牙齦和粘膜之間有間隙存在,進食后可有食物殘屑存留,每次進食后應取出清洗漱口,以維護口腔組織的健康。夜間睡眠也不宜戴活動性義齒,以免造成誤吞,同時可緩解牙槽骨壓力。義齒清洗時在流水中用普通牙刷清洗干凈,再浸泡于冷的清水中,禁止浸泡在熱水或酒精等有機溶劑中,以免造成義齒基托樹脂老化而影響使用壽命。義齒磨光面用軟毛刷輕輕刷洗,組織面由于較粗糙可用硬毛刷仔細清洗。對口腔無病變及損傷者告知經常戴用義齒,以防余留牙位置改變或牙槽骨吸收變形而導致義齒摘戴困難,甚至無法戴入。

2.2.3加強口腔衛生

老年人佩戴的義齒和余留牙之間會產生新的滯留區,進食后可有食物殘屑存留,同時減弱了唾液沖洗或緩沖作用,利于細菌附著,加之老年人口腔自潔能力和抵抗力下降,為細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容易引發義齒性口炎、牙周病及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癥[3]。應告知患者每次進食后及時取出清洗、漱口,以維護口腔組織健康。

2.2.4飲食指導

初戴義齒應先吃軟的小塊食物,盡量少用前牙切咬大塊食物,根據情況逐漸增加食物硬度,最好不吃較硬的食物,適應以后也不要吃堅硬食物,以免弄壞義齒。

2.2.5不適復診

初戴義齒時口內會有異物感,語言不清晰,惡心,唾液增多,咀嚼功能差,一般1~2周后即可緩解。若余留牙和粘膜的疼痛、義齒松動、摘戴困難、咬頰舌、咀嚼肌和顳下頜關節不適,或義齒損壞等應及時就醫檢查、調改和修理,不要自己修改義齒。正常半年到醫院復診1次義齒,即便活動義齒沒有出現問題,也應該五年左右到醫院更換一次。

3討論

可摘義齒體積大,帶入口腔后影響牙齒的自潔能力,降低口內生存環境,同時義齒周圍容易滯留食物,促進細菌繁殖,導致佩戴可摘義齒老年人口腔衛生狀況較差,加之老年人自理能力減退,反應遲鈍,科學保健觀念淡漠,認為老年人不需要口腔保健。因此,需要護士充滿人性化的關懷,向老年人講解相關口腔疾病和防治的保健知識[4]。通過健康教育,使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識明顯增強,提高了義齒護理知識,改善了義齒護理行為,達到良好的義齒衛生狀況,培養了老年人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進一步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馮崇錦.口腔科疾病臨床診斷與治療方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571-638.

[2]賈曉青.健康教育在口腔科門診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5,15(52):144-145.

[3]應巧燕,杜靚,張維,等.社區健康教育對可摘義齒戴用老年人義齒護理知識及行為的影響[J].護理研究(中旬版),2015,29(6B):2092-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