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衛生的宣教范文
時間:2024-04-01 18:17: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口腔衛生的宣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牙周炎是以牙周附著喪失為主要臨床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成年人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被列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據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中有80%~97%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且牙周病占成年人失牙原因的35%~40%[1-2]。牙周炎也是破壞咀嚼器官的重要影響因素,為此導致的生活質量下降不斷困擾著作為社會中堅力量的中年牙周病患者,而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和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缺乏是造成中年牙周疾病的重要原因[3]。本研究在患者就診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不斷強化口腔衛生宣教,并臨床糾正和指導患者的口腔衛生護理,通過牙周醫師對患者的牙周探診深度(PD)和牙齦出血指數(BI)的檢測[4],評價口腔衛生宣教對中年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5月-2011年5月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口腔科輕、中度牙周病患者120例,其中男、女各60例,年齡35~44周歲。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病例納入標準:(1)輕、中度牙周病;(2)無嚴重的全身性疾?。唬?)治療前3個月未服用抗生素;(4)之前未接受過臨床系統性牙周治療和口腔衛生宣教;(5)良好的依從性。
1.2 方法
1.2.1 試驗組 牙周醫師常規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配合護士同時進行口腔衛生宣教。宣教內容包括:(1)通過電腦幻燈教育短片讓患者知曉牙周病的發展及其危害;(2)指導正確的口腔衛生維護及準確的刷牙方法(Bass法/Rolling法),頻率(3次/d)和時間(3 min/次),正確使用牙線及牙間隙刷;(3)合理使用含漱液,0.12%氯己定溶液10 ml含漱1 min(2次/d);(4)采用預約復診前一天電話提醒方式,使患者遵從醫囑準時復診。
1.2.2 對照組 僅進行常規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常規醫囑。
1.3 觀察指標 由牙周醫生對患者初診及分次治療完成之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的牙周狀況進行檢查和描述。PD和BI檢測標準參照文獻[1]。配合護士進行記錄、衛生宣教。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試驗組與對照組初診時的P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和1年,兩組PD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之后的1個月、3個月、6個月和1年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牙周病是多種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常見原因為牙菌斑生物膜及其代謝產物共同作用引起,目前發現大約30種具有明顯毒力因子能夠突破牙周組織防御系統進行牙周破壞的細菌,如牙齦卟咻單胞菌、伴放線桿菌、福賽斯坦菌、具核梭桿菌等,這些細菌存在于菌斑生物膜及牙石中,時時刻刻破壞著牙周組織[5]。牙周炎的治療包括基礎治療、手術治療以及終生的牙周維護。牙周探診深度(PD)和牙齦出血指數(BI)是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牙周治療效果客觀評價的兩個指標。基礎治療和手術治療可控制牙周炎癥,大大減低牙周探診深度(PD)和牙齦出血指數(BI),而長期的牙槽骨穩定,患牙保存,則依賴終生的牙周維護,控制疾病的發展,預防炎癥的復發[6]。牙周基礎治療主要是指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調牙合只是在咬合創傷引起的牙周疾病中能起到作用,對于輕、中度牙周炎癥狀的患者而言,不用手術治療,牙周基礎治療就可以去除局部刺激因素,但菌斑生物膜又會很快聚集于牙面,因此,患者自己保持口腔衛生去除局部刺激因素至關重要[7-8]??刂聘腥疽蛩?、清除牙齦炎癥,從而阻止疾病進展、恢復牙齦解剖形態、促進組織再生,恢復牙周生態環境并防止疾病復發是牙周炎治療的理想目標。
據全國相關流行病學調查,35~44歲的中年人群,是牙周疾病的高發人群,牙齦出血的檢出率高達77%,而牙結石檢出率更是高達97%[2],這就說明超過3/4的中年人牙周狀況堪憂,而超過九成的中年人需要定期進行牙周治療。由于牙周病的癥狀相比齲齒導致的牙髓炎癥狀要緩和,有的人甚至從發病到牙齒松動脫落都沒感覺,因此被人們稱作“隱匿的感染”。而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無論是精神壓力還是經濟壓力都明顯高于其他時期,這樣可使得心力憔悴,也無暇顧及無關痛癢的牙周病,特別是在職場競爭激烈、快節奏生活的深圳,生活無規律,過度勞累和睡眠不足是大部分中年人目前的生活狀況,加上有吸煙、喝酒的嗜好,更易因口腔衛生狀況差,局部抵抗力降低而使病情加重。而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缺乏以及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如偏側咀嚼、偏食、夜磨牙、張口呼吸等都是牙周病的相關影響因素[9-11]。
本研究在患者就診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不斷強化口腔衛生宣教,宣教內容包含上述4個方面,并臨床糾正和指導患者的口腔衛生護理。如指導刷牙時,除了教會兩種刷牙方法,更通過電腦幻燈顯示刷牙不可能去除所有的菌斑,一般刷牙后牙面上仍有40%~60%的菌斑,即使是專業人士,也只能再降低30%;而且85%的鄰面仍有菌斑,使用牙線和牙間隙刷后,可使鄰面菌斑再減少30%~40%[12],這樣患者就能從主觀上接受牙線和牙間隙刷的使用,從而獲得較好的依從性。再通過牙周醫師對患者的牙周探診深度(PD)和牙齦出血指數(BI)的檢測,評價口腔衛生宣教對中年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的作用,結果顯示試驗組與對照組初診時的PD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和1年,兩組PD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兩組BI在初診時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治療后的1個月、3個月、6個月和1年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試驗組治療之后1個月至1年的PD指數和BI指數較恒定,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對照組治療之后1個月和3個月的PD指數和BI指數雖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在治療之后6個月至1年指數逐漸增長至治療前水平,這說明經口腔衛生宣教和指導,可持續降低患者的PD和BI指數。
總之,口腔衛生宣教可使患者掌握一定的牙周病知識,促進其口腔健康行為轉變[13-15],啟發其主觀能動性,使其自覺采取有效口腔衛生措施,對牙周治療長期療效有重要意義。而牙周病的防治應重視中年人群,做到把口腔健康教育貫穿于中年牙周病患者治療的全過程,使患者和醫護人員相配合、個人口腔保健和定期口腔復診檢查相結合,是維護牙周組織健康的可靠保證。
參考文獻
[1] 曹采方.臨床牙周病學[M].北京: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
[2]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技術指導小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R].2008.
[3] Petersen P E, Peng B, Tai B J. Oral health status and oral health behaviour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P R China[J]. Int Dent,1997,47(6):305.
[4] Buduneli E, Aksoy 0, Kse T, et al. Accurac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two manua1 periodontal probes. An in vitro study[J]. J Clin Periodontol,2004,31(10):815-819.
[5] Nishihara T, Koseki T. Microbial etiology of periodontitis[J]. Periodontol,2004,36(1):14-26.
[6] 卞金有.預防口腔醫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7] 張周良.牙周病患者的自我菌斑控制[J].新疆醫學,2010,(3):81-83.
[8] 章彥彥,鄭容,陳曉濤,等.牙線與間隙刷在牙周維護期對菌斑控制的有效性比較[J].中外醫療,2010,29(18):62-63.
[9] 束蓉.牙周病病因及治療研究進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7,27(6):625-628.
[10] Abanneh K T, Abu Hwaij Z M, Khader Y S. Prevalence and risk indicators of gingivitis and periodontitis in amulti-centre study in North Jordan: a cross sectional study[J]. BMC Oral Health,2012,Jan 3;12:1.
[11] Watt R G, Petersen P E. Peiodontal health through public health-the case for oral health promotion[J]. Periodontol,2012,60(1):147-55.
[12] 蔣李懿.牙周治療中的常見問題[J].廣東牙病防治,2007,15(5):239.
[13] 王麗芳,雷建華,劉敏.健康教育對牙周病患者健康行為的影響[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07,17(3):59-60.
[14] Slots J. Low-cost periodontal therapy[J]. Periodontol,2012,60(1):110-137.
篇2
[關鍵詞]護理干預;固定矯治;牙釉質脫礦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6-0984-02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FENG Jin-lan,CHEN Xiao-ying,ZOU Hui,WU Yu-hai,ZENG Min-hua,XU Yan-ya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Huzhong Hospital,Huadu District,Guangzhou 510800,Guang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 fixed appliance.MethodsDivided 60 adolescent patients who had accepted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30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cases) randomly.In experimental group,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supplied to patients and their parents, while in control one, only traditional nursing methods were used.The differences of the incidence rate of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by chi square test attwelfth month after the fixed appliance was accepted. ResultsThe incidence rate of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at twelfth month was 5.13% in experimental group,and was 10.95% in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at in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twelfth month, there was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at twelfth month (P<0.05).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decline the incidence rate of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for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enamel demineralization
固定矯治器以其高效性和精確性而成為目前正畸治療的主要矯治器。但在正畸治療的同時,由于矯治器及附件的存在,增加了口腔衛生維護的困難,導致口腔內環境發生改變,尤其是牙齒及其牙周組織的環境改變,就有可能出現牙周組織損害、牙釉質脫礦等不良問題[1]。國內外研究表明,在沒有任何預防措施的情況下,正畸患者牙釉質脫礦的患病率高達50%~60%,正畸牙釉質脫礦的患病率達10%[2]。因此,在正畸治療前和治療過程中,制定合理有效的口腔護理措施,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自覺有效地維護口腔衛生,可以預防正畸治療過程中牙釉質脫礦的發生。筆者收集了2010年在本院口腔治療中心就診,并接受固定矯治術的部分患者進行衛生宣教與家庭干預相結合的護理,收到良好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選取初次佩戴固定矯治器的正畸患者60例(男22 例,女38例),年齡12~18歲,平均14歲。要求患者均為恒牙列,無牙齦炎、牙周炎,無牙釉質脫礦和齲齒,排除氟斑牙和四環素牙,具有一定的口腔衛生習慣(每天早晚刷牙)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758顆),實驗組30例(760顆)。實驗組由專職護士按事先制訂的護理計劃,采用語言、示范、文字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對患者及其家長進行口腔衛生宣教,并結合以隨訪、健康指導為主的家庭干預;對照組僅按常規向患者交待治療中的注意事項,進行一般知識宣教。每月對研究對象進行臨床相關指標的檢查并記錄,同時進行口腔衛生宣教和追蹤隨訪。
建立患者資料卡,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聯系電話,記錄初診時、戴用固定矯治器12個月時的牙釉質情況。牙釉質脫礦記錄標準為:清潔并吹干牙面,在牙科工作燈下肉眼可見牙齒的牙頸部、托槽周圍有白堊色點或斑,用探針檢查時有粗糙感,記錄為“脫礦”。
1.3 護理措施:①正畸治療前和治療過程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飲食、菌斑與牙釉質脫礦的關系,強調保持口腔衛生的重要性,在戴固定矯治器前,要求患者常規進行齦上潔治。②護理人員在模型上進行示范,教會患者正確有效的刷牙方法,即使用兩把牙刷刷牙,一把普通的保健牙刷和一把正畸專用牙刷[3]。用普通的保健牙刷壓于牙面和牙間隙上,順著牙齦豎刷,按上下內外的順序每個牙齒和牙面均要刷到。用正畸專用牙刷順著弓絲托槽作橫向刷洗。每2~3個牙齒為一組,刷完一個部位后再刷相鄰部位,每部位重復10次。要求每日早晚及飯后認真刷牙,每次刷牙時間必須超過3min,每次刷牙必須將托槽上及托槽與牙齦之間,附件上食物殘渣清除干凈,使用含氟牙膏和含氟漱口液,并請家長督促檢查。③將印制好“口腔正畸知情書”、“固定矯治前須知”、“配戴牙齒矯正器如何清潔牙齒”以及有關口腔保健的宣傳資料發給患者及家長,讓其帶回加深印象。④椅旁刷牙:每次復診時仔細檢查牙周菌斑附著情況,根據患者口腔衛生情況再次進行個別指導,必要時為患者進行椅旁刷牙,即護士直接給患者在口腔內進行刷牙。⑤電話回訪:由專職護士電話隨訪患者,了解患者佩戴固定矯治器后的情況,有無按指導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及用含氟漱口液漱口等,并請家長督促檢查,使其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1.4 統計分析: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兩組牙釉質脫礦發生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
患者戴固定矯治器12個月時實驗組患者牙釉質脫礦牙39顆,發生率為5.13%,對照組患者牙釉質脫礦牙83顆,發生率為10.95%,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當今的口腔正畸治療,大部分采用固定矯治器,而使用固定矯治器進行正畸治療的對象,大部分為青少年,對口腔衛生的重視程度不夠,容易導致戴用者局部菌斑堆積,菌斑指數增加[4]?;颊咴诠潭ǔC治期間,由于托槽粘結于牙冠表面改變牙冠外形,使牙齒的自潔作用減弱,同時由于托槽的不規則外形使食物殘渣更易殘留于牙面。以上情況均有利于菌斑的生長,進而造成釉質脫礦[5]。有研究[6-8]指出,牙釉質一旦出現較嚴重的脫礦病損,僅通過唾液系統的再礦化作用不能完全修復病損。因此預防正畸治療過程中牙釉質脫礦的發生,是正畸醫師必須考慮的問題之一。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專業有效的護理干預,采用椅旁護理和家庭隨訪監督相結合的方法,可顯著降低接受固定矯治器治療患者的牙釉質脫礦發生率。張亮等的研究亦指出,患者初次就診到正畸治療結束全過程中引入有效的護理干預,將患者的護理貫穿于門診及家庭整個矯治治療過程,有利于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減少釉質脫礦及牙齦炎的發生,取得較好的正畸效果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9],與本研究結果相同。因此,在正畸治療前、治療中,重視對患者的口腔健康教育,加強口腔衛生宣教并在家長配合下,制定合理有效的口腔護理措施,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其養成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自覺有效地維護、提高牙周牙體組織的健康狀態,從而減少固定正畸治療過程中牙釉質脫礦等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王 荃.對正畸患者實施口腔健康教育集體培訓的效果評價[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19):3679-3680.
[2]傅民魁.口腔正畸學[M],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02.
[3]趙佛容.口腔護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263.
[4]潘一春,張 丁,傅明魁.固定矯治器粘接前后牙齒頰面菌斑pH值和變形鏈球菌附著的改變[J].口腔正畸學,2003,10(1):23-26.
[5]劉文艷,張桂榮,馬天馳,等.正畸治療中使用刷牙記錄卡對牙釉質脫礦影響的研究[J].廣東牙病防治,2009,17(6):280-281.
[6]Artun J,Thylstrup A.A 3-year clinical and SEM study of surface changes of carious enamel lesions after inactivation[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89,95:327-333.
[7]Gaard B.Prevalence of white spot lesions in 19-year-olds:a study on untreated and orthodontically treated persons 5 years after treatment[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89,96:423-427.
[8]Al-Khateeb S,Forsberg CM,De Josselin de Jong E,et al.A longitudinal laser fluorescene study of white spot lesions in orthodontic patients[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98,113:595-602.
[9]張 亮,馮云霞,賈 麗.固定矯治中口腔護理對其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8,8(12):996-997.
篇3
關鍵詞 : 個性化;牙周炎;口腔衛生指導;牙周治療;老年人群;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ized oral health guidance on the prognosis of periodontal treat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 and evaluate the role of individualized oral health guidance in the maintenance of periodo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Methods Fifty elderly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 were randomly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periodontal basic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oral health guidanc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personalized oral health guidance.The plaque index, periodontal depth, proportion of bleeding teeth, gingival bleeding index and clinical attachment loss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compliance, satisfaction and oral health statu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plaque index and gingival bleeding index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ompliance, satisfaction and oral health statu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Personalized oral health guidance is helpful to control the oral health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 improve the effect of periodontal treatment, and promote the level of periodontal health.
Keyword: personalization; periodontitis; oral health guidance; periodontal therapy; elderly population;
牙周炎是牙周致病菌侵襲牙周支持組織后引發的局部炎癥反應[1],通常表現為牙齦炎癥、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以及牙齒松動。晚期牙周炎由于牙周膜、牙槽骨等多種支持組織的嚴重破壞,患牙已經不能獲得良好的固位而發生嚴重的松動甚至脫落。牙周炎的發生不僅破壞了牙周支持組織的固有形態,也進一步惡化了宿主的咀嚼功能。更為嚴重的是,牙周炎還被證實與多種慢性、系統性疾病互為促進因素,這也嚴重的影響了宿主的整體健康水平[2]。
老年人群由于其生理形式、生活習慣以及體內激素水平的改變,相較于青年人群更易罹患牙周炎,發生率約為35%~100%[3]。除引發口腔功能障礙外,牙周炎也與多種常見老年性疾病密切相關[4]。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老年人群的牙周健康水平,降低其牙周炎發生率,提高牙周治療效果,維護其牙周健康水平就成為了提高老年人群的重要手段。
口腔衛生指導作為維護口腔健康、促進牙周治療效果的有效方法,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中[5]。然而,泛化的口腔衛生宣教并未關注老年人群的特殊性。本研究以老年人群為研究對象,通過個性化口腔衛生指導的方式,增加老年人群對口腔衛生的關注度,提高其對牙周治療的依從性,以期為維護該人群牙周健康提供幫助。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于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期間于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口腔科門診就診患者。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口內余牙數不少于16顆,其中第一、二磨牙累計不少于4顆;③牙周炎診斷符合1999年牙周病分類國際研討會標準;④口腔無其他疾??;⑤無其他慢性系統性疾病。本研究共納入符合標準的受試者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每組25例。兩組受試者年齡、性別構成、余牙數、口腔衛生狀況未見顯著差異(P>0.05)。
1.2、 研究方法
記錄受試者菌斑指數(plaque index, PLI)、牙周探診深度(probing depth, PD)、探診出血牙占比(bleeding on probing, BOP)、牙齦出血指數(bleeding index, BI)、臨床附著喪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 CAL)情況。按病情給予常規牙周基礎治療,治療后給予口腔衛生宣教。
對照組給予常規衛生宣教,內容包括牙周炎病因、預后及危害簡介,口腔衛生控制措施指導(正確刷牙、牙線使用等)。實驗組給予個性化口腔衛生宣教,內容包括受試者牙周狀況及可能的預后、牙周個性化認知、個性化口腔衛生控制方案設定,并給予個性化遠程指導強化等。
記錄牙周治療后4周復診時上述臨床指標,對比評價其牙周治療狀況。記錄不同組別受試者治療滿意度、依從性以及口腔衛生狀況,對比分析個性化口腔衛生宣教在老齡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療中的作用。
2 、結 果
2.1 、牙周臨床指標
牙周炎治療后,所有患者各項牙周臨床指標均顯著優于治療前(P<0.05)。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BI、PLI改善更加顯著(P<0.05)(見表1)。表明個性化口腔衛生指導對老齡牙周炎患者臨床治療具有更好的輔助作用。
2.2、 受試者依從性、滿意度及治療后口腔衛生狀況
患者(實驗組/對照組)依從性的良好、一般、較差的例數分別為19/8、5/14、1/13;滿意度的良好、一般、較差的例數分別為20/12、4/10、1/3;口腔衛生狀況的良好、一般、較差的例數分別為19/15、3/6、3/4。相比于對照組,實驗性受試者依從性更好,對牙周治療的總體滿意度更高,治療后口腔衛生控制狀況更佳(P<0.05)。表明個性化口腔衛生指導是提高老齡牙周炎患者治療效果、遠期維護的有效手段。
表 1 各組受試者牙周指標(n=25)
3 、討 論
作為導致成年人失牙的最主要原因,牙周炎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一般而言,牙周基礎治療可有效緩解多種牙周病變。鑒于牙周炎是一個持續的病變過程,因此其維護期的治療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牙周炎的整體預后效果[3]。老齡牙周炎人群作為特殊的患者群體,組織愈合能力以及治療依從性的下降均阻礙了牙周組織的恢復,同時也下調了治療的滿意程度[6]。
牙周基礎治療采用物理方法清除局部菌斑、牙石、軟垢以及部分壞死的牙周組織,該方法可有效控制牙周炎癥擴展,終止牙周病變并促進牙周組織愈合[7]。有報道顯示,牙周基礎治療是牙周炎最有效的臨床治療方式[8]。在本研究中,無論是對照組還是實驗組,患者經過牙周基礎治療后病變均有顯著地改善,這與之前報道一致。然而,鑒于牙周組織特殊的解剖結構,牙周治療器械很難完全清除牙周袋內的感染物質[9]。因此,有效的口腔衛生維護措施可以更好地提高牙周治療的顯效性以及長效性。研究表明,牙周組織的維護、修復和再生可持續至6個月以上甚至達到一年[10]。有效地維護不僅加強了牙周治療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牙周炎復發的概率。在本研究中針對實驗組患者的牙周炎癥特點,設計了個性化的口腔衛生控制措施,這也使得此類患者在復診時口腔衛生狀況更佳,其菌斑指數與牙齦出血指數更低,牙周治療結果更為理想。
相較于普通牙周炎人群,老齡患者由于生理機能的衰退導致其牙周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下調[11]。此外,由于老齡患者記憶力下降,對醫囑的執行以及治療的依從性也相應下降[12]。有報道顯示,依從性與牙周治療甚至多種其他治療的預后密切相關[13]。本研究中實驗組受試者接受了個性化口腔衛生指導,對自身病情認知更明確、對醫囑印象更深,此外遠程指導強化也進一步保障了患者的依從性,這也為提高牙周治療整體療效及遠期維護帶來了便利[10]。
綜上,相較于常規口腔衛生指導措施,個性化口腔衛生指導更易于輔助牙周基礎,治療提高了老齡人群牙周炎治療效果。隨著研究的深入,個性化口腔衛生指導方式也將進一步完善,為患者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1] SLOTS J.Peridontitis.facts fllacies and the future[J] Periodontol 2000.2017.75(1):7-23.
[2] FISCHER R G,LIRA JUNIOR R,RETAMAL -VALDES B,et al.Periodontal disease and its impact on general health in Latin America .Section V:Treatment of periodontitis[J] .BrazOral Res,2020,34(Suppl.11):e026.
[3] MANRESA C,SANZ-MIRALLES E C.TWIGG J,et al. 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 (SPT) for maintaining the denttion in adults treated for periodontiti[J] Cochrane DatabaseSyst Rev,2018,1(1):CD009376.
[4] HOLDE G E,OSCARSON N.TROVIK T A.et al.Periodontitis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in adults: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Norwegian circumpolar communities[J].J Periodontol,2017. 88(10):1012-1022.
[5] SCANNAPIECO F A,CANTOS A.Oral 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and chronic medical diseases:implications for the elderly[J].Periodontol 2000 ,2016,72(1):153-175.
[6] ACHARYA T.AGIUS M.Poor Compliance as a sign of depression. Why might an elderly man stop his medication?[J] Psychiatr Danub,2018.30(suppl.7):630-632.
[7] AIMETTI M.Nonsurgical periodontal treatment[J].Int J Esthet Dent,2014,9(2):251-267.
[8] DEAS D E,MORITZ AJ,SAGUN R SJret al. Scaling and root planing vs conservative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J] Periodontol 2000.2016,71(1):128-139.
[9] COBB C M.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non-surgical periodontal therapy:an evidence- based perspective of scaling and root planing[J]J Clin Periodontol,2002,29(Suppl.2):6-16.
[10] DE WETL M,SLOT D E,VAN DER WEIJDEN G A. Supportive periodontal treatment:Pocket depth changes and tooth loss[J.Int J Dent Hyg,2018,16(2):210-218.
[11] DELWEL S,BINNEKADE T T.PEREZ R S G M,et al.Oral hygiene and oral health in older people with dementia:a comprehensive review with focus on oral soft tissues[J.ClinOral Investig.2018,22(1):93-108.
篇4
[關鍵詞]固定矯治器;牙釉質脫礦;口腔綜合防治;護牙素
[中圖分類號]R781.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1-0113-03
The influences of comprehensive oral health care on plaque index of patients
FANG Ping,ZHOU Yan,CHEN Yan,LI Shi-jian,WEI Yi,LUO Ju-fen
(Department of Oral Medicine,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 530021,Guangx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liminary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comprehensive oral health care on plaque index of patients. Methods 20 Teenage patients who needed treating by GC Tooth Mous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ing by Tooth Mousse and comprehensive oral health care including health training of language,demonstration,and material.Control group were treating only by Tooth pare the change of plaque index on baseline,1 week later,4 week later. Results Plaque index of experimental group decreased,i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on 1 week and 4 week later.But the plaque index of experimental group on 4 week point were increased than 1 weeek point.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oral health care can control the plaque index of patients who has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around orthodontic brackets,it was in favour of enamel remineralization.
Key words:fixed appliance;enamel decalcification;comprehensive oral heal care;GC tooth mouse
牙面出現白堊色斑點,甚至呈凹坑狀,這是牙釉質的脫礦現象。據國外資料統計,正畸患者釉質脫礦的發病率為50%[1]。國內統計高達59.4%,牙齒釉質脫礦的發病率為12.5%[2]。但是,通過加強口腔衛生護理與患者的共同努力,這些并發癥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減少或避免的。本研究對2010年2月~2011年3月在本院口腔科就診,對固定矯治后牙釉質脫礦者給予護牙素治療并加強對患者的衛生宣教,現場指導并在模型上演示等多種方式的口腔綜合防治,使患者的菌斑指數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病例資料:選擇2010年2月~2011年3月門診中固定矯治后牙釉質脫礦需接受護牙素治療的90例(男37例,女53例),年齡13~18歲,平均15.3歲。納入標準:①患牙為固定矯治后牙釉質脫礦的青少年;②為初次護牙素治療;③對護牙素無過敏;④無牙周炎;⑤體檢后健康無系統性疾?。虎弈軋猿种委熣?。排除標準:①患牙為再次護牙素治療;②對護牙素過敏;③患牙合并有牙周炎;④患者有系統性疾?。虎莶荒軋猿种委熣?。
1.2 器械和材料:芬蘭FD-3600牙科綜合治療椅;日本GC-Tooth Mousse護牙素;我院自制的2%堿性品紅液菌斑顯色劑。
1.3 治療方法:在知情同意下,按隨機原則分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0例患者。實驗組用GC-Tooth Mousse護牙素全口局部涂抹牙齒唇側的牙釉質,每次3min,治療結束后30min內不允許進食和飲水。每周1次,連用4次。對照組僅用GC-Tooth Mousse護牙素局部涂抹治療,不做口腔衛生宣教。
口腔衛生宣教內容有如下內容:①齲病、牙齦炎、牙周炎的病因和疾病自然轉歸;②保護牙齒及刷牙的重要性;③護牙素的成分及作用;④Bass 45°傾斜刷牙方法,要求每個牙面來回刷10~15次;⑤如何選擇牙刷:牙齦有炎癥時先用軟毛小頭牙刷,要求每個牙面來回刷15~20次,牙齦健康時選擇中等硬度刷毛的小頭牙刷;⑥要求每個患者每天早中晚三餐后,進食零食或水果后30min~1h各刷牙1次,2min/次,刷牙后不允許再進食,特別是晚上睡覺前,平時進食盡量集中,盡量減少進食的次數,進食后要求刷牙;⑦牙間隙衛生的控制輔助應用牙線或牙縫刷;⑧刷牙法及牙線或牙縫刷的使用現場指導并在模型上演示。
每次治療前采用我院自制的2%堿性品紅液菌斑顯色劑進行全口牙菌斑染色,于基線、基線后1周,基線后4周記錄16、11、26、36、31、46六個指數牙唇(頰)、舌(腭)的菌斑度數,計算菌斑指數。每次復診根據患者的衛生控制情況給予指導,并再次加強口腔衛生宣教,給所有觀察對象設立記錄卡。所有成員均進行統一的標準化操作培訓。
1.4記分標準:(記錄菌斑度數標準)系Qurg Ley和Hein于1962年提出的方法,用以表示菌斑的程度(范圍)[3]。0度:無菌斑;1度:牙頸邊緣有分散的斑點;2度:牙頸邊緣有連續的寬選1mm帶狀斑;3度:帶狀斑寬1mm以上,但不超牙冠1/3;4度:菌斑覆蓋牙冠超過1/3,但不到2/3;5度:菌斑覆蓋2/3或更多。
1.5計算方法:PLI(菌斑指數)=記錄度數總和/所查牙面數
1.6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3個觀察時間段的菌斑指數比較采用組間單因素χ2檢驗。
2 結果
實驗組基線后1周、基線后4周菌斑指數較基線減少并好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但實驗組基線后4周菌斑指數較基線后1周有所反彈。3個觀察時間段的菌斑度數及菌斑指數比較見表1~2。
3 討論
齲病的進展是菌斑代謝產酸,牙體硬組織脫礦再礦化的平衡破壞,進而齲損形成的連續過程。早期的齲損發展為齲洞,如及時采取再礦化措施則可阻止齲損的進展,避免齲齒發生[4]。初期的再礦化可以通過唾液或脫礦釉質中釋放的礦物質離子的沉積自然發生,也可以從人工合成的含有鈣磷的礦化液中獲得礦物質離子促使其發生,使早期齲達到不同程度的“治愈”再礦化[5]。
早期臨床醫生常用氟化物來抑制牙釉質的脫礦并促進其再礦化,但是受到了使用劑量、患者年齡,細菌耐藥性[6]、藥物局部刺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加上其應用過程中帶來的毒副作用如氟斑牙、氟骨癥等的出現,使氟化物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研究者一直在探尋其他理想的抗齲制品。20世紀90年代研究發現,在小鼠齲模型中,牛奶、奶酪、奶制品具有抗齲作用。這種作用主要與其中含有的磷酸鈣和某種磷蛋白成分有關,通過酪蛋白磷酸多肽穩定的磷酸鈣(CPP-ACP)來發揮作用。CPP-ACP是由澳大利亞墨爾本牙科學院研究人員從牛奶中提取出來的一種生物活性肽,內含生物活性鈣離子和磷酸離子,可以不斷滲入牙齒表面補充早期齲脫礦牙釉質丟失的礦物質,促進牙釉質的再礦化。日本GC公司把CPP-ACP進一步提煉,添加熱帶水果的香味,制成膏狀,增加了使用的方便性和操作性,商品名為護牙素。
CPP-ACP的抑菌作用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①抑制表兄鏈球菌和變異鏈球菌在獲得性膜上的粘附:細菌以鈣離子作為鈣橋附著于獲得性膜上或通過鈣橋細菌問相互粘附,CPP-ACP對獲得性膜和細菌細胞膜上的鈣橋粘著位點均具有競爭性,其競爭力約為自由鈣離子的2倍。但CPP-ACP只有單端附著點,這就使得細菌難于通過鈣橋粘附至獲得性膜上,細菌難于聚集。②間接抑菌、殺菌作用:CPP-ACP通過維持菌斑內高游離鈣離子濃度,使致齲菌細胞一直處于高鈣環境中,細胞膜上的鈣泵難以應付高負荷的鈣轉運,胞內鈣含量將逐漸升高,直至影響細菌細胞內代謝過程,從而產生間接抑菌、殺菌作用。③緩沖菌斑酸性環境并抑制釉質脫礦:pH降低時,菌斑內CPP-ACP極易分解出自由的鈣離子和磷酸鹽,一方面磷酸鹽通過與氫離子結合形成磷酸氫鹽或磷酸二氫鹽緩沖掉部分菌斑酸,另一方面,因自由鈣離子的釋放,提高了釉質表面菌斑液中釉質的飽和度,繼續維持菌斑液中釉質的過飽和狀態,從而起到抑制釉質脫礦的作用。④增加釉質齲損再礦化速率:大量結合到菌斑上的CPP-ACP,使得菌斑成為一個含有豐富鈣、磷離子的儲庫。對于鈣、磷離子濃度,使用過CPP-ACP的菌斑是未使用過者5倍。這樣牙齒齲損表面和菌斑間就形成一個較大的鈣磷離子濃度梯度差,有效促進了齲損處鈣、磷的沉積[7]。
加強對釉質脫礦患者的口腔衛生宣教,在矯治過程及結束后的定期復查中始終堅持正確的刷牙方法和正確使用牙線、牙縫刷,才能較好地控制牙菌斑。在筆者的實驗研究中,實驗組基線后1周、基線后4周菌斑指數較基線減少并好于對照組,但實驗組基線后4周菌斑指數較基線后1周有所反彈。說明口腔衛生宣教工作要讓患者達到“知-信-行”的統一,還需在每次復查時醫師認真檢查后再給予具體的指導,而且需經過反復多次強化,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谇恍l生的好壞(即刷牙的好壞)是正畸患者牙釉質脫礦最主要的相關因素[8]。Boyd研究指出,在正畸治療前及治療過程中教會患者如何有效地清除菌斑,可保持其牙齦狀態相對穩定[9]。Yeung對是否進行過口腔衛生宣傳教育的兩組正畸患者進行比較,發現前者的BI、GI水平低,與后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說明菌斑控制是預防牙體牙周組織破壞的主要因素。
因此,為接受固定矯治的患者群進行口腔綜合防治措施,制訂合理的口腔衛生宣傳教育計劃,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每半年做1~2次口腔健康檢查,宣傳口腔衛生知識,這對于有效地控制菌斑,減少釉質脫礦非常必要。
[參考文獻]
[1]Featherstone JD.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caries prevention[J].J Am Dent Assoc,2000,131(7):887-899.
[2]胡 煒,王 勤,傅民魁,等.口腔正畸固定矯治器應用中牙釉質脫礦的臨床調查[J].口腔正畸學,2001,8(2):51-54.
[3]孟煥新.牙周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19.
[4]Anusavice KJ.Efficacy of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e initial caries lesion[J].J Dent Educ,1997,61(3):895-905.
[5]Rahiotis C,Vougiouklakis G.Effect of a CPP-ACP agent on the demineralization and remineralization of dentine in vitro[J].J Dent,2007,35(8):695-698.
[6]王 蕓,唐榮銀.再礦化藥物的研究進展[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5,15(9):523-526.
[7]魏 華,石四箴.酪蛋白磷酸多肽聯合鈣磷的抗齲作用[J].復旦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30(3):297-298.
[8]Kubleva MP,Sketrova IX,Beer parative age study of the risk 0f demineralization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 brackets[J].Folia Med,2002,44(1-2):56-59.
篇5
【關鍵詞】口腔潔治;簡化牙石指數;就診意識;主動就診;牙科焦慮癥
口腔潔治術也可稱潔牙,是治療牙周病關鍵的第一步,也是牙周治療中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去除口腔內的菌斑、牙結石等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1]。通過對永川古氏口腔診所150例口腔潔治患者的問卷調查、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患者的就診意識,并探討影響患者就診意識的可能相關因素。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9年4月-2019年9月,在永川古氏口腔診所進行口腔潔治的1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2例(54.7%),女68例(45.3%),年齡11~66歲,平均(35.5±12.1)歲。納入標準:牙周炎、牙齦炎患者;口腔內其他治療前準備和預防性潔治患者。排除標準:牙齦部惡性腫瘤患者;使用心臟人工起搏器患者;患有活動性心絞痛、半年內出現心肌梗死患者;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壓和心力衰竭患者;患有血小板減少癥、白血病等血液系統疾病的患者;口腔局部軟硬組織處于急性炎癥期的患者(不包括急性壞死性牙齦炎);未適量預防性服用促凝血藥物的未控制的三型糖尿病和甲亢患者;孕期婦女;肺結核、急性肝炎等急性傳染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過本診所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通過問卷調查和潔治前的口腔檢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和口腔衛生狀況:包括性別、年齡(18歲為未成年組,18~44歲為青年組,45~59歲為中年組,≥60歲為老年組)、文化程度(大專及大專以上歸為大專組,高中及高中以下歸為高中組)、是否有牙科焦慮癥(dentalanxiety,DA)、就診意識(主動就診和被動就診)、簡化牙石指數(simplifiedcalculusindex,CI-S)。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檢查患者16、11、26、31的唇面,36、46的舌面,CI-S(簡化牙石指數)記分,按《預防口腔醫學》(第2版)[2]進行計分和統計。記分標準:0分:齦上、齦下無牙石;1分:齦上牙石覆蓋面積占牙面的1/3以下;2分:齦上牙石覆蓋面積占牙面的1/3~2/3,或在牙頸部有散在齦下牙石;3分:齦上牙石覆蓋面積占牙面的2/3以上,或在牙頸部有連續而厚的齦下牙石。如檢查牙缺失,則以該區段同類型牙代替,如該區段無同類型牙,則以最臨近檢查牙的天然牙為準。將每個牙面CI-S記分相加,確定患者的口腔衛生狀況,CI-S總分值范圍是0~18分。所有問卷調查及口腔衛生檢查均由同一醫生完成。采用改良的Corah’s牙科焦慮量表,焦慮水平是根據MDAS的分值來評價的,共20分,MDAS的總分值13分認為無牙科焦慮癥;分值≥13分認為有牙科焦慮癥[3]。主動就診率=主動就診人數/(主動就診人數+被動就診人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22.0進行數據的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分析不同分組因素的主動就診率差異,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分析不同就診意識患者中的CI-S(簡化牙石指數)記分差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影響患者主動就診率的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檢驗水準α為0.05。
2結果
2.1不同因素潔治患者就診意識比較
本次調查的150例潔治患者,主動就診94例,主動就診率為62.7%,因醫生建議或者醫囑原因被動來潔治的患者共56例,被動就診率為37.3%。除性別、年齡、婚姻狀態因素外,文化程度和是否患牙科焦慮癥因素與潔治患者的主動就診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患者就診意識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在本次的調查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文化程度對主動就診率的影響較大(P0.05),見表2。
2.3主動就診與被動就診患者CI-S比較
在本次調查中,具有主動就診意識患者的CI-S記分為(8.872±3.774)分,高于被動就診患者的(7.857±3.327)分,主動就診和被動就診的患者的CI-S記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664,P=0.098)。
篇6
盲啞殘疾學生由于身體的殘疾,在生活及學習中有很多的不便,口腔健康狀況也比正常兒童差。我科從1988年起,對成都市盲啞學校全體學生開展口腔預防保健工作,使盲啞學生的口腔健康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對盲啞殘疾學生的口腔保健措施進行初步探索。
一、盲啞殘疾學生的口腔狀況
1988年調查了四川省成都市、重慶市和樂山市的4所盲啞學校9~24歲學生的齲病、牙周疾病及口腔衛生狀況。其結果為9~14學生患齲率為43.32%。齲均為1.38,15~24 歲學生的患齲率為33.33%,齲均為0.86。 齦炎發病率9~14學生為57.49% , 15~24 歲學生為74.40% 。每天早晚堅持刷牙的學生為
34.6%,不刷牙的學生有6.7%,每天只是早上刷牙的為51.8 %,晚上刷牙的只有6.9%。
調查中發現殘疾學生的牙齦炎發病率較高,刷牙率低,而盲生尤為明顯。其主要原因是:(1)由于殘疾原因,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無法從各種途徑獲得正確的保健措施和方法;(2)多數是住校生,生活老師工作繁忙,在各個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因此沒有過多精力和時間對每個學生進行指導;(3)無口腔專業人員講解并指導正確的刷牙方法及其他保健措施;(4)部分學生家境困難,家長沒有經濟能力帶孩子到醫院作檢查和治療;(5)衛生用具不合格,所用牙刷有分叉、倒毛現象。
在齲患牙中,僅有7.4%的牙做過治療,92 .6%的牙未做過任何處理,充填率低。
二、口腔預防保健措施
我科根據盲啞殘疾學生的特點采取一些的預防措施,取得較好的效果。具體方法如下:
1、每半年對盲啞學生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檢查,將檢查結果通知學校,便于學校及時掌握學生的口腔健康狀況并通知家長,同時也便于我們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調整保健措施。
由于盲啞殘疾學生具有其一些特殊性,在開展保健工作時要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1)年齡跨度大,從7~24歲的學生均有,要針對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情況進行處理。(2)由于一些學生聽不到,一些學生看不見,因此在開展口腔衛生保健知識和措施宣講時,要根據不同的殘疾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3)由于部分學生是住校,因此要求生活老師掌握口腔保健的正確方法,監督學生的口腔保健工作,對于走讀的學生,可以通過讓學生帶宣傳資料回家,使家長了解口腔衛生保健知識。
2、在檢查的同時,進行治療。由于盲啞學生行動不便,對檢查中發現的齲病采取兩種方式進行治療,一是派專人與學校老師一起將需治療的學生,分批送到醫院,治療完后再送回學校;二是我科醫生利用簡易椅、渦輪機或口腔保健治療車,在檢查的同時,由一個或兩個醫生進行治療,對需多次復診的個別學生,做好記錄,預約到醫院治療,醫院提供一切方便。
3、定期到學校開展各種口腔保健工作,對聾啞學生,在教師的配合下由專業人員講解口腔保健的基本方法,包括正確的刷牙方法、牙線的使用,健康飲食等。對盲生的保健工作要更為細致,要手把手的教學生正確的刷牙方法。在對學生進行宣教的同時,要印制一些宣傳資料,讓學生帶回家,提高家長的保健意識和保健方法,增強學生的口腔保健效果。
4、在一些節日期間,如兒童節、元旦節等,在學校開展各種活動時,增加一些與口腔保健有關的節目,如知識問答、有獎竟猜、保健方法實際操作和一些小游戲等,并準備小禮品發給學生,在提高學生趣的同時增強保健意識。
為了保證學生使用合格的衛生用品,我科與生產廠家聯系以較低的價格為學生提供合格的牙刷和牙膏,并定期更換。
篇7
關鍵詞:口腔健康教育;小學生;口腔健康;口腔衛生
Abstract:Objective The importance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elementary students' oral sanitary conditions,oral health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is discussed. Methods 300 cases of elementary students in our district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principle.Oral health knowledg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was given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y were supervised strictly to brush teeth and maintain oral hygiene seriously;intervening measures were not given to students in control group.The oral hygiene and oral health conditions of students in two groups in 3 months were compared.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ppeared for both the o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score comparison and oral cavity inspection health rate comparison before study for students of the two groups with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fter study,the score and health rate of stud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 words:Oral health education;Elementary students;Oral health;Oral hygiene
提高民健康水平從兒童抓起,其中口腔健康問題是威脅兒童早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兒童年齡較小、認識較差,缺乏良好的口腔衛生常識和良好的口腔健康習慣[1-2]。據目前統計發現,15歲以前兒童的齲病及牙周病的發病率占有較高比率。因此,為了有效的控制齲病及牙周病的發病率,樹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識,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3]。我區針對小學生口腔健康開展了大量的教育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將對我區進行研究的300例小學生口腔健康教育情況進行比較研究,現文章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區兩所小學300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對照原則均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150例給予口腔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并嚴格監督其認真刷牙維持口腔衛生,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齡6~11歲,平均年齡(8.3±1.3)歲;對照組150例未給予干預措施,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齡7~11歲,平均年齡(8.4±1.2)歲。兩組小學生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兩組小學生進行3個月的觀察比較。
1.2.1口腔衛生維持 ①觀察組:進行口腔衛生知識、口腔健康的重要性進行定期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口腔衛生健康的重要性。本組均制定統一的口腔衛生標準,每日三餐后清水漱口,每日堅持早晚各刷牙一次應用口腔損害性小的牙膏,每次刷牙維持3 min;②對照組:不采取任何干預措施。
1.2.2口腔衛生教育 ①觀察組行全面口腔衛生健康教育[4]:給予口腔衛生健康材料進行宣教,可采用口腔衛生相關的視頻、動畫、多媒體課件以及相關的口腔衛生故事書和宣傳畫。并有專業指導教師根據提供的口腔健康材料對小學生進行定期專業培訓,使其充分認識常見口腔疾病以及口腔衛生的重要性,并定期根據培訓內容進行相關考核并給予相應的獎勵措施。②對照組不采取任何干預措施。
1.3觀察指標 根據目前常用的基本口腔保健問卷(滿分100分)對口腔健康知識、行為進行調查,統計對比兩組口腔衛生知識,對兩組口腔健康情況進行常規體檢,比較兩組口腔健康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5軟件對兩組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一般資料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兩組小學生經過三個月教育后口腔衛生知識以及口腔檢查健康情況見表1。兩組小學生學習前口腔保健問卷得分情況及口腔檢查健康率均未見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學習后觀察組口腔問卷得分、口腔檢查健康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青少年口腔健康問題一直是家庭及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由于青少年口腔健康意識低,口腔衛生保護觀念較差,而且青少年時期口腔疾病的發生率高,嚴重的影響了青少年口腔健康狀況。為了有效的改善小學生青少年兒童口腔健康問題,提高青少年兒童口腔健康自我保護意識,樹立良好的口腔衛生觀念,近期我們采取了許多積極有效的方式,包括動員全社會、家庭、學校廣泛參與口腔衛生的自我保健活動,其中關于小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在活動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5]。在近期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應用口腔健康知識問卷分析得知,青少年組的口腔衛生習慣差,口腔知識貧乏,口腔健康問題嚴重,是威脅青少年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青少年健康情況,有效改善減少青少年口腔疾病的發生率,是目前我們口腔衛生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6]??谇唤】到逃谇嗌倌昕谇恍l生改善中具有重要、積極的作用,可以使青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健康知識,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情況。在國外的相關調查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口腔健康教育能夠在短期內降低菌斑數量和有效地控制牙齦炎。小學生作為口腔健康知識的主要培養對象,在小學生時期由于小學生接納新事物能力較強,是良好口腔衛生習慣養成具有的重要時刻,是口腔健康觀念與行為的形成期。因此,在小學生時期通過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識培訓,良好的口腔護理觀念養成,有效的口腔疾病預防措施的實施,對于小學生成年后的口腔健康維護具有重要的意義[7-8]。通過在小學生時期根據區域、生活水平等特點,對小學生制定相應的口腔健康知識培訓,使其充分認識口腔健康的意義,同時對于特殊存在口腔健康問題的學生給予專門的指導與培訓,進行相應的針對性教育,使其可以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最終使小學生口腔健康問題得到了最終的提高和改善。
在本文研究對比中我們可以發現,在進行口腔健康衛生教育之前,兩組小學生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均較低,可見青少年缺少足夠的口腔健康知識教育,其口腔健康檢查中可以發現,其口腔衛生情況差,口腔健康存在嚴重問題。在經過3個月的積極教育改善情況下,觀察組小學生的口腔健康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口腔衛生知識及口腔健康情況均明顯優于未接受教育的對照組學生??梢?,良好的口腔健康教育對小學生改善口腔健康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在實際行動中幫助小學生改善口腔健康問題,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綜上所述,在小學生時期給予正確的口腔健康知識教育,提高小學生的口腔衛生正確認識比例,可以明顯的改善小學生的口腔健康情況,降低口腔疾病發生率,對于改善青少年健康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高薇,⒑椋嚴俊,等.口腔健康教育對改善小學生口腔衛生狀況、口腔健康知識和行為的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15,02:220-222.
[2]儲月琴.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對改善小學生口腔健康狀況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20:180-182.
[3]倪成勵,周孟平,柴梅.口腔健康教育對改善醫學??圃盒P律谇唤】抵R及行為的效果評價[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4,03:13-15.
[4]金迎春,張麗,曹正國.口腔健康教育對社區特定人群口腔衛生狀況改善的效果評價[J].口腔醫學研究,2009,06:790-792.
[5]何冰冰.口腔健康教育對改善青少年口腔衛生狀況的效果評價[J].中國婦幼保健,2007,12:1594-1595.
[6]羅維,胡德渝,范旭.2種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改善中學生口腔衛生狀況效果的比較[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7,03:266-268.
篇8
【關鍵詞】 牙周疾??;口腔衛生;知識;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78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10-0927-02
為了解貴州省12歲學生的牙周健康狀況,監測牙周疾病的發病趨勢,從而為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口腔健康目標,規劃口腔保健措施提供信息支持,2005-2006年在貴州省衛生廳的支持和指導下,筆者對貴州省6個縣市12歲兒童口腔牙周疾病患病情況進行了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利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采用多階段、 分層、等容量、隨機抽樣方法,根據貴州省城鄉特點,按經濟情況抽取6個市縣,其中3個為城市類(貴陽市、遵義市、都勻市),3個為農村類(仁懷市、紫云縣和黎平縣)。采用分層抽樣法選定18個鄉鎮36個學校,各抽取12歲六年級學生22 名,男女各半,共792人。
1.2 方法
1.2.1 檢查方法和診斷標準 口腔疾病檢查方法和診斷標準嚴格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口腔健康檢查方法》[1-2]和《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的有關要求執行。
1.2.2 調查方法與內容 由教師和問卷調查員共同組織,在教室統一說明,以集體自填答卷的方式收集數據,并在核查無誤后學生方可離開調查現場。 調查內容包括口腔健康知識、態度、行為現狀,口腔就醫行為和自我感覺到的口腔健康問題。
1.3 質量控制 臨床檢查者固定3名,臨床檢查記錄員固定3名,問卷調查員固定2名,所有調查人員均為貴州省省直醫院口腔科醫生,調查進行前,均經過全國流調技術組培訓合格,并持有相關證書??谇粰z查器械使用統一配置的移動牙科檢查椅、照明燈和CPI探針?,F場調查結束后,集中錄入,采用SPSS 10.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牙齦出血及牙石檢出率 12歲學生牙齦出血、牙結石檢出率分別為59.09%,73.86%,城鄉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2.752,4.768,P值均<0.05),鄉鎮均高于城市;男、女生之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0.522,0.320,P值均>0.05)。見表1。
2.2 口腔衛生習慣 無論城市還是鄉鎮,每天刷1次牙的占將近50%,每天刷2次者占32.32%,每天刷牙低于1次者占18.69%,城鄉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26.60,51.804,P值均<0.05);在使用牙線習慣中,不知道的達91.92%,偶爾用的為6.31%,每周用的為0.76%,每天用的為1.01%,城鄉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770,P<0.01)。見表2。
2.3 對牙周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 對“牙菌斑”的認識中,回答正確的占18.18%,回答錯誤的占17.17%,有64.65%的人不知道。在對“刷牙時牙齦出血是否正常的”的調查中,回答正確的占54.80%,回答錯誤的占26.77%,不知道的占18.43%。在對“細菌是否為引起牙齦炎的原因之一”的調查中,回答正確的為45.20%,回答錯誤的為13.89%,不知道的達40.91%。見表3。
3 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貴州省12歲兒童牙齦出血、牙石檢出率,無論城市還是鄉鎮,均高出第二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3],反映了牙周疾病患病的地區差異:貴州省地處中國西南部,經濟文化水平相對落后,接受口腔教育機會較少,口腔衛生習慣較差,因此牙周疾病的發生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牙菌斑是牙周病發生的始動因素,刷牙是去除牙菌斑最有效的方法[4],也是目前最普遍的口腔清潔手段。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城市還是鄉鎮,約50%的人群仍保留每天1次的刷牙習慣,而低于每天1次的達18.69%,主要是鄉鎮人口占多數(31.31%)。對于牙的鄰面,除刷牙外,還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牙間清潔措施,如牙線可以有效去除牙間隙的菌斑及軟垢。由問卷調查可以看到,在使用牙線習慣中,有90%以上的人對牙線沒有相關概念,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用牙線來作為一種口腔保健措施。牙科醫生有義務做好這方面的宣傳,使牙線作為牙鄰面清潔手段,成為人們一種口腔衛生習慣。
12歲人群對口腔保健相關知識的認識很欠缺,而學生正處于乳恒牙替換時期,又是齦炎發病的高峰期,由于菌斑及牙石的局部刺激,導致牙齦出血,炎性腫大,預防與徹底清除牙菌斑及牙石,保持口腔衛生,對促進牙周組織的健康十分重要。
綜上所述,中小學生口腔衛生相關知識嚴重缺乏,調查顯示出城市和農村具有地區差異,可能與農村地區基本教育條件差有關。為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加強在學生中,特別是農村學生的口腔衛生宣教,以多種形式在中小學生中宣傳口腔保健的相關知識。此外,在改善農村地區教育環境的同時,應把口腔衛生的相關知識納入到學校衛生教育課程,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識,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從而降低牙周病的發病率。
(致謝:衷心感謝遵義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游明璇,貴陽市口腔醫院馮萍、李燕、劉志娟,貴州省人民醫院章錦花,貴陽醫學院周瑛、梁燕、盧虹,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鄧倩,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何妮等對此次調查給予的支持和幫助。)
4 參考文獻
[1] WHO.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 4th ed. Geneva :WHO ,1997:1-2.
[2] 李剛,主編.臨床口腔預防醫學.2版,北京:中國圖書出版社,2002:9-14.
[3] 卞金有,主編.預防口腔醫學.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6:119.
篇9
[關鍵詞]調查研究;學齡前兒童;家長;口腔;健康知識認知
[中圖分類號] R78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2(a)-0166-03
Investigation on cognitive application status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among preschoolers parents
LU Ai-yu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Southern District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Zhongshan 52845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ve application status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among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Methods A total of 1000 preschool children parents from five kindergartens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in our district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group.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study the cognition degree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of preschoolers parents,an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was analysed.Results Th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brushing teeth before the age of 3 was 87.82%,and the awareness rate of brushing teeth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was 85.25%.The parents had higher cognition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in these two aspects,but the cognition degree of related knowledge awareness that baby teeth was broken to treatment,pit and fissure sealant could prevent dental caries,Choosing of fluoride toothpaste were low.The frequency of preschoolers parents helping children to brush their teeth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cademic qualifications,895 preschoolers parents acquired oral health knowledge mainly through radio and television,accounted for 55.87%,followed by the hospital publicity column,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newspapers,kindergarten mission,oral hospital staff.Conclusion Some preschoolers parents have low awareness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and should further promote the propaganda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of parents,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ral diseases in children and improve the children′s oral health.
[Key words]Investigation and study;Preschool children;Parent;Oral cavity;Knowledge of health knowledge
流行病W調查結果顯示,我國5歲組的兒童患齲率高達66%,給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家庭因素在學齡前兒童口腔衛生情況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學齡前兒童接受能力差、年齡小并且缺乏自制力,因此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還需家長的監督和指導[1-3]。本研究對1000名學齡前兒童家長的口腔健康知識進行調查,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本區5所幼兒園學齡前兒童家長1000名作為問卷調查對象,抽取時間為2015年6月~2016年6月,使用問卷調查形式對學齡前兒童家長口腔健康知識認知度進行研究。剔除填寫不合格的問卷105份,共收回有效問卷895份,有效率89.50%。895名學齡前兒童家長中,父親201名,母親649名,祖父母45名;小學學歷230名,初中學歷230名,中專及高中學歷218名,大專及本科學歷217名。
1.2方法
使用問卷調查形式對學齡前兒童家長的口腔健康知識認知度進行研究調查,調查問卷參考《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口腔調查問卷標準設計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兒童的基本情況、家長對口腔健康知識認知度、兒童口腔衛生情況、家長對兒童口腔衛生的干預方式、獲取口腔健康知識途徑等。調查問卷由5所幼兒園中的老師進行發放,并由調查組成員指導兒童家長進行填寫,填寫完成后由幼兒園老師收回,調查組成員進行核對,剔除內容回答不全的調查問卷。
1.3 觀察指標
觀察學齡前兒童家長的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家長協助兒童刷牙的頻率以及學齡前兒童家長獲取口腔健康知識的相關途徑。
2結果
2.1學齡前兒童家長的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分析
學齡前兒童家長對3歲前開始刷牙的知曉率為87.82%,早晚分別進行刷牙的知曉率為85.25%,家長對以上兩點口腔健康知識認知度較高,但對乳牙壞了需要進行治療、窩溝封閉能預防齲齒、選擇含氟牙膏相關知識的認知度較低,具體見表1。
2.2不同文化程度家長協助兒童刷牙的頻率分析
460名學齡前兒童家長每日幫助兒童刷牙,53名學齡前兒童家長每周幫助兒童刷牙,190名學齡前兒童家長偶爾幫助兒童刷牙,192名學齡前兒童家長從不幫助兒童刷牙。進一步調查發現,學齡前兒童家長協助兒童刷牙的頻率隨著學歷的升高而增加,具體見表2。
2.3獲取口腔健康知識的相關途徑分析
在895名學齡前兒童家長中,500名主要通過廣播電視獲取口腔健康知識,占55.87%;其次為醫院宣傳欄、社區健康教育、報刊、幼兒園宣教、口腔醫院人員,具體見表3。
3討論
近年來,我國整體齲病發生率有所降低,但是乳牙齲病發病率仍然持續上升??谇患膊≈饕怯捎诳谇粌燃毦L期積累從而造成代謝物和菌斑引發,菌斑在牙齦和牙齒表面進行分布,從而產生破壞性物質,使牙齦和牙齒表面受到損害[4-6]。乳牙齲病的常見發病人群為學齡前兒童,其嚴重影響了兒童的身心健康。為了降低牙齦炎、齲齒等疾病發生,應對學齡前兒童口腔衛生給予高度重視,這能夠有效避免口腔疾病的發生[7-8]。由于學齡前兒童自控能力差、獨立性差、年齡較小,因此,大部分兒童日??谇涣晳T均受到家庭的影響。據相關研究顯示,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行為主要受家長口腔健康知識水平高低的影響,因此,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對學齡前兒童家長口腔健康知識認知度進行研究調查,能為學齡前兒童口腔疾病防治提供有效對策[9-11]。
學齡前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期,其接觸人員與生活環境均來自家庭。多項研究調查顯示,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狀況與家長認知度、行為、文化程度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學齡前兒童家長對口腔健康知識的知曉率較低,家長主要獲取口腔健康知識相關途徑為廣播電視,缺乏專業醫生指導。由于大多數家長對兒童乳牙疾病問題的認知度較少,多數兒童就診時已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從而使口腔疾病進一步加重,因此,家長應定期帶兒童檢查口腔,篩查口腔疾病并及時進行治療[12-14]。此外,醫院應組織口腔科醫生到各所幼兒園和社區進行指導和宣教,有效加強幼兒園教師以及家長對兒童口腔健康的認知。醫學研究顯示,新生兒出生后第6個月便可進行刷牙,只有早期對兒童進行口腔衛生保健才能有效避免口腔疾病的發生。兒童發生口腔疾病后,口腔疾病越嚴重兒童發育水平就越低,同時兒童的身心健康和口腔健康均會受到口腔疾病與并發癥的影響[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多數家長均不了解口腔疾病的嚴重性,大部分家長認為乳牙壞了不需要治療,還有更多的家長不知道“六齡牙”的重要性,提示家長對兒童口腔健康知識的認知度較低。此外,家長幫助孩子刷牙的比例較低,提示家長對兒童刷牙的重視度不高,因此需加強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家長對兒童刷牙的重視度[17-18]。由于兒童牙齒處于生長發育期,采用含氟牙膏進行刷牙能對兒童牙齒起到保護作用,其不僅能使兒童牙齒硬度增加,還能有效控制兒童口腔細菌活躍度,并且可以修補兒童牙釉質,因此,家長應將含氟牙膏作為家庭使用牙膏首選,并長期給予兒童使用,從而有效降低兒童齲齒病發生率[19-20]。
本研究結果顯示,學齡前兒童家長對3歲前開始刷牙的知曉率為87.82%,早晚分別進行刷牙的知曉率為85.25%,家長對以上兩點口腔健康知識的認知度較高,但對乳牙壞了需要進行治療、窩溝封閉能預防齲齒、選擇含氟牙膏相關知識的認知度較低;460名學齡前兒童家長每日幫助兒童刷牙,53名學齡前兒童家長每周幫助兒童刷牙,190名學齡前兒童家長偶爾幫助兒童刷牙,192名學齡前兒童家長從不幫助兒童刷牙,進一步調查發現,學齡前兒童家長協助兒童刷牙的頻率隨著學歷的升高而增加;895名學齡前兒童家長主要通過廣播電視獲取口腔健康知識,占55.87%,其次為醫院宣傳欄、社區健康教育、報刊、幼兒園宣教、口腔醫院人員。
綜上所述,部分學齡前兒童家長對口腔健康知識的認知度不高,應進一步提高對口腔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這能有效減少兒童口腔疾病發生,進而提高兒童口腔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陳玲,忠良.2299名學齡前兒童家長口腔健康知識的調查[J].廣東牙病防治,2014,22(11):579-582.
[2]S菊珍,許永澤.農村學齡前兒童齲齒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1):22-23,26.
[3]石興蓮,程華剛,王鵬,等.遵義市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相關行為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13,34(4):487-488.
[4]馬小青,張學軍.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初探[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20(24):79-80.
[5]郭洪菊,陳華,羅磊,等.綿陽市學齡前兒童及家長口腔健康知信行現狀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7):2758-2760.
[6]汪纓,蔣錦麗,王超君,等.杭州市2014年外來學齡前兒童口腔患病狀況及衛生行為習慣調查[J].中國鄉村醫藥,2015,22(15):73-74.
[7]白云洋,張筍.天津城區學齡前兒童及家庭口腔健康行為[J].中國學校衛生,2014,35(3):343-345.
[8]石興蓮,程華剛,楊德琴,等.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行為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5):6236-6239.
[9]劉婉,王曉娜,吳君怡,等.淺析家長對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認知度的城鄉對比[J].醫學美學美容,2015,24(4):648-649.
[10]董楠.社區3~6歲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現狀及護理干預研究[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15.
[11]朱晗.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初探[J].中國保健營養,2013, 23(4):1738-1739.
[12]龐艷蕾,馮昊,張惠蘭,等.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相關行為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29):5037-5039.
[13]劉君武.遵義市紅花崗區5歲留守兒童早期齲現狀及病因分析[D].遵義:遵義醫學院,2013.
[14]張松杰,李駿,毋丹丹,等.西安市區881名學齡前兒童乳牙患齲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24(4):434-437.
[15]白h,江虹,曲美霞,等.北京市384名兒童家長口腔健康知識調查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3,30(4):256-258.
[16]高薇,劉洪,嚴俊,等.口腔健康教育對改善小學生口腔衛生狀況、口腔健康知識和行為的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15,29(2):220-222.
[17]吉雅麗,王志剛,楊汴生,等.河南農村12歲留守兒童口腔健康知識及行為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5,23(11):1185-1187.
[18]Vichayanrat T,Steckler A,Tanasugarn C,et al.Barriers and facilitating factors among lay health workers and primary care providers to promote children′soral health in Chon Buri Province,Thailand[J].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2013,44(2):332-343.
篇10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希望通過正畸治療改善面部美觀的患者逐漸增多。但在正畸矯治過程中,部分非專業或經驗不足的正畸醫生及大部分患者只關注到了固定矯治器的高效而快速的矯治效果,卻忽略了固定矯治器戴入口腔后矯治器本身及矯治器應用不當時,有可能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及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口腔軟硬組織的損害[1]。2005年以來,對120例錯牙合畸形患者在固定正畸治療期間所出現的各種潛在性危險進行評價,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來我科口腔正畸門診就診接受固定正畸治療的恒牙列病例120例,男52人,女68人,年齡11~46歲,其中11~16歲占69%。病例選擇標準:治療前口腔黏膜及牙齦組織正常,無牙釉質脫礦、齲齒及牙齦炎等。
1.2 方法
1.2.1 所有病人治療前收集完整病史資料包括石膏記存模型、照面牙合相、拍攝曲面斷層片和頭顱側位片。所有病例均采用方絲弓或直絲弓矯治技術,少數病例聯合使用口外弓、簡易平導和后牙牙合墊矯治。托槽粘結全部使用雙組份的京津釉質粘結劑進行粘結,帶環粘結全部使用普通玻璃離子粘結劑進行粘結。
1.2.2 口腔衛生宣傳教育
配戴固定矯治器后告知患者保持口腔衛生的重要性,要求患者增加刷牙次數,尤其是進食后及時清潔牙齒及牙齒表面的矯治器零部件,并保證刷牙的時間為3 min以上。由專職人員示教并指導患者正確的刷牙方法。要求患者4~6周按時復診1次及保護好口腔內的固定矯治器,發放宣傳資料(配戴固定矯治器后注意事項),希望患者及家屬認真閱讀并參照施行。
1.2.3 接受檢查前,要求患者認真刷牙,保持牙面及矯治器的清潔衛生。將牙冠表面吹干,檢查牙齒表面的完整性及光潔度;檢查口腔頰側唇側黏膜及牙齦邊緣牙齦狀況。拍攝曲面斷層片了解牙根情況。
2 結果
120例病例中,弓絲末端脫出變形引起頰側黏膜創傷性潰瘍1例,缺牙區無承載區弓絲引起頰側黏膜創傷性口炎3例,尖牙托槽牽引鉤刺激引起口角區黏膜創傷性炎癥5例,帶環頰側牽引鉤及邊緣刺激引起牙齦炎癥狀10例??谇恍l生較差引起牙齦齦緣炎及牙炎45例,其中全口齦緣炎5例,下前牙齦緣炎27例,雙尖牙齦緣炎13例,發生在11~16歲患者41例。牙釉質表面白堊色斑點病癥5例,齲齒3例,發生在11~16歲患者7例。牙根吸收2例,牙齦萎縮3例,全部發生在成年人。
3 討論
錯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療與其他醫學學科的治療一樣,也存在一定的潛在性風險。在固定和活動矯治器治療期間,矯治器本身有可能導致創傷性潰瘍,活動矯治器如果戴用不適,患者可以自己取下,避免了對軟硬組織的進一步損害,而固定矯治器產生不適時患者無法自行取下,有可能使癥狀加重。固定矯治器與口腔軟組織接觸時會造成不適,尤其是在口角轉折處的尖牙位置,少數高度敏感患者對尖牙托槽或尖牙托槽牽引溝過度敏感,嚴重時會出現創傷性口炎,在臨床上可以用保護臘覆蓋在托槽上,減少托槽對黏膜的刺激[2]。
在矯治初期一般使用較細較軟的弓絲,患者若進食較硬食物時,弓絲受力后容易發生變形或滑脫,當一側弓絲滑出頰面管時弓絲末端容易刺傷黏膜,病人如不及時復診,可能導致創傷性潰瘍。因此,在放置弓絲時應預先做好防范措施,可將兩側弓絲未端進行回彎,也可在弓絲上設計阻擋曲,或者在不妨礙口腔功能的前提下弓絲末端盡量保留長一些。臨床上為滿足矯治效果的需要,常設計拔除第二前磨牙,或患者本身第一磨牙缺失時,后牙功能區無承載段弓絲較長,頰側脂肪墊較厚的患者在行使口腔正常功能時頰側黏膜容易被弓絲割傷,或者弓絲受到較輕力時其末端也容易脫出,此時,可以在缺牙區弓絲段放置塑料套管或連續結扎以減少弓絲對頰側黏膜的損害。
固定矯治器放置后牙齒自潔作用減弱,容易導致局部菌斑堆積、牙齦易發生炎癥,表現為出血、腫脹等。在正畸治療前及治療過程中教會患者如何有效地清除菌斑,可保持牙齦狀態相對健康相對穩定,使患者維持較好的口腔衛生水平[3]。在本研究中少數恒牙列初期患者其后牙牙冠經常萌不足,帶環放置后帶環邊緣及牽引鉤與磨牙牙齦緣接觸緊密,增加了清潔口腔的難度,容易出現牙齦緣炎。在支抗設計和支抗控制允許時如改用直接粘結頰面管,可明顯降低齦緣炎的發生率。另外,下前牙牙冠較窄或牙冠較短時口腔的自潔作用變弱,矯治器的使用加上口腔衛生狀況不好時更容易出現牙齦炎癥,但當矯治器拆除后炎癥會減少或消失。
菌斑是導致牙齦炎的主要原因,因此,為接受固定矯治的患者制訂合理的口腔衛生宣傳教育計劃,使其能有效地控制菌斑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應包括:向患者介紹菌斑與齦腫脹的關系、飲食與牙齦健康的關系、正確的刷牙方法、用菌斑顯示劑評價菌斑控制的效果等[4]。Davies[5]的研究發現,接受過正畸治療的兒童口腔衛生較好,齦炎發生率較低,他認為這與正畸治療期間患者對口腔衛生的精心維護有關。固定矯治器的放置會影響牙周組織的健康,對患者進行口腔衛生宣傳教育是至關重要的。極少數青少年患者,依從性較差,合作不好,不能認真有效地刷牙,口腔衛生狀況不好,使其牙齦緣、牙齦炎癥明顯加重,同時托槽周圍牙齒表面長時間軟垢、牙菌班的堆積,也有可能使患者牙齒表面脫鈣或嚴重時轉變成齲病,直接影響臨床矯治效果,在多次宣教無效的情況下應盡早結束治療或放棄治療,避免導致口腔軟硬組織進一步的不可逆的損害[6]。
在矯治過程中牙齒移動的結果,會造成微量的牙根吸收,但對牙齒在口腔內的長期存在及功能運動不會造成明顯的影響,而且早期矯治可能減少牙根吸收。通常在兩年固定矯治期間,牙根長度大約吸收 1 mm,這個均值存在個體差異,某些個體表現牙根吸收更多或對吸收更敏感,有過創傷的牙齒對牙根吸收更敏感,牙根移動程度大的病例牙根吸收更明顯。牙根吸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目前尚無有效的預測和評估因子[7]。本研究中牙根吸收和牙齦萎縮均表現在成年人拔牙矯治病例,牙齒移動距離較大,矯治時間較長。早期接受矯治的青少年病例尚未發現牙根吸收和牙齦萎縮。
要獲得良好的矯治效果,同時要將固定正畸治療的潛在危險降到最低,涉及到兩方面:一方面是對實施矯治的正畸醫生而言,應當以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為基礎,在臨床實踐中積聚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作為醫生這個特殊職業應有的高度責任心和同情心,盡可能減少來自醫源性的失誤;另一方面病人的配合,按時復診,以便醫生可根據矯治進展和具體狀況調整修改矯治設計,避免固定矯治器裝置對口腔軟硬組織的損害[8]。
參考文獻
[1]H Travess, D Roberts-Harry J Sandy, Orthodontics. Part 6: Risks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J]. British Dental Journal,2004(2) :71-77.
[2]趙弘.固定矯治器對錯牙合患者牙周組織影響的研究[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0(4): 286-288.
[3]Sameshima GT, Sinclair PM. Predicting and preventing root resorption: part I. Diagnostic factor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1(95):505- 510.
[4]Boyd RL. Eighteen-month evaluation of effects of 0.4% stannous fluoride gel on gingivitis in orthodontic patients[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 1994,(105): 35-41.
[5]Davies TM. The effect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on plaque and gingivitis[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91(99): 155-162.
[6]Travess,Orthodontics. Part 6: Risks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J].J British dental,2004(2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