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碳循環的主要途徑范文
時間:2024-04-09 17:57: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簡述碳循環的主要途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建構基礎知識
掌握基礎知識是實施問題教學法的基礎和前提。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將學習內容設計成若干與學生生活接近、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建構基礎知識體系。由于是新授課教學,因此問題應簡單,生態系統功能教學習題設計如下。
1.生態系統能量流動
什么叫“能量流動”?簡述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過程。如何理解能量流動的特點?研究能量流動有何實踐意義?
2.生態系統物質循環
什么叫“物質循環”?這里的物質指什么?農田中的DDT,在南極的企鵝體內也有,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無機環境中的碳以什么形式存在的?這種形式的碳有哪三個來源?
碳通過什么生理過程進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內部的碳以什么形式存在?
比較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關系。
3.生態系統信息傳遞
什么叫“信息傳遞”?這里的信息分為哪些?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有何應用?
學生帶著以上問題來學習基礎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哪些收獲、認識和發現,有哪些疑問、困難和問題,要動腦動筆,明確下來,以便在課堂教學時提出交流、討論、探究。
二、巧設問題,突破重難點
問題也是增強對重難點理解掌握的一種重要方法,對問題的設計教師應有針對性,可以從最基礎題入手,逐漸變形、引申,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教師通過提問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點撥來幫助學生攻克重難點。教師不要什么都講,面面俱到,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要怕自己講得少,敢于把時間交給學生、敢于把問題放給學生,同時擔心問題設計不合理、擔心學生不投入。
例1
(1)寫出①②③④的生理過程及⑤產生CO的方式。
①②③④⑤
(2)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以 形式進行循環。
(3)碳循環中最簡單的循環途徑是在 和大氣之間的循環。
師:提問,點撥CO在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循環過程。
如果用字母來代表上圖中的綠色植物、動物、微生物,上圖即變為:
生:思考圖中的ABCD分別代表生態系統中的哪一部分,①至⑦分別代表什么過程,并回答。
師:強調本題的突破口在于,分解者可以分解生產者,分解得到的物質又可以被生產者利用,所以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應該是雙箭頭,根據箭頭④⑤的指向可以進一步判斷出D為分解者。
若上圖表示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則應如何做最小的改動?該食物網有條食物鏈。
生:思考、回答。
師:點撥本題的突破口在于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所以都應該是單箭頭。每條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不被其它生物所食的生物,即最高級消費者。
引申練習:下圖是食物網簡圖。分析并簡要回答:
(1)圖中的初級消費者是,蛇是消費者,鷹占有的營養級分別有營養級。
(2)蚱蜢每增加1千克體重至少需消耗的綠色植物千克。
(3)如果蚱蜢突然減少,蜥蜴數量將會 。
教師點撥:同一種消費者在不同的食物鏈中可以占有不同的營養級,本題中的鷹在不同的食物鏈中分別占據第三和第五營養級,也就是說鷹在該食物網中占有兩個不同的營養級。
食物鏈中各種營養級變化對其他生物的影響:第一營養級減少,固定的總能量較少,其它生物數量減少,生態系統將衰退;末端營養級減少,前一營養級壓力減輕,數量會先增加后減少;中間營養級減少,前一營養級增加;后一營養級減少。
三、加強練習
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做題來提高能力水平。
下圖是生態系統碳循環示意圖,圖中“”表示碳的流動方向。請回答:
(1)寫出圖中含有四個營養級的食物鏈:(用字母和箭頭表示)。
(2)分析AE和DB過程中碳流動形式的不同點。
(3)若生產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傳遞效率計算,位于第四營養級的生物可增重kg。
(4)據測定,生產者在黑暗中每小時釋放出44mg的CO,而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每小時釋放出64mg的O,經過10小時可積累葡萄糖mg。
(5)人類大量開采并燃燒由遠古動植物遺體變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層中經過千百萬年積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內釋放,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主要是。
四、教學評價與反思
我們應改變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僅僅是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學習環境的設計者。教師出示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交流、討論、辯論等互動中產生思維碰撞,可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