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魅力范文

時間:2023-03-24 01:38: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語言的魅力,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語言的魅力

篇1

【關鍵詞】社會交往能力 幼兒教師 語言魅力

The charm of a kindergarener’s language

Liu Guifang

【Abstract】The open and interdependent society in the future needs out next generation have an excellent social ability. Therefo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our children’s social ability and make them become the people who can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rough the actualization of the subject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of the Infant’s Social Ability, we find that to improve the charm of the kindergarener’s language can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ants’ social ability effectively.

【Keywords】Social ability Kindergarener Charm of language

未來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的、互助的社會,這就需要我們的下一代應具有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獨生子女恰恰缺乏與人交往、合作的機會,他們身上或多或少地有著不合群、自私等表現。在幼兒階段比傳播知識、訓練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教育任務,就是培養幼兒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會品德,增強社會性,提高幼兒社會適應和交往能力。因此,我們應加強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使幼兒成為順應時展的人。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語言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在生活中不可或缺;良好的語言素養在表達上起到了準確傳遞信息──表意和傳情(聲情并茂)的作用,這種作用產生的效應是能夠準確理解和領會、產生相應的情緒和情感體驗、感受著語言的魅力之所在。通過對我園進行的《學前兒童交往能力發展與教育的研究》課題的實施過程總結發現:提高幼兒教師的語言魅力,可以有效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

1.教師的語言魅力能激發幼兒交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幼兒教師的語言能賦予幼兒生機和活力,她們通過語氣、表情、語調等方式來表達意向。教師對幼兒的語言態度所產生的影響包括積極和消極兩方面:教師如果對幼兒的語言表達持關注、支持和認可態度,并給予積極的回應,就能激起幼兒更強的表達欲望,幼兒就會更想說、更愛說,當然也就更樂說、更能說;反之,如果教師對幼兒語言表達不聞不問、否認、緘默,就會影響幼兒表達的積極性。學會表達或有了表達的欲望,就說明幼兒具有了與人交往的內在動機和條件。

教師自身的語言態度對幼兒產生的影響。語言態度本身可從不同的角度區分為情感和理智兩方面。幼兒的語言態度是屬于情感化的,因為幼兒的生活經驗貧乏,語言水平低,不能對特定語言實用價值和社會地位進行理性的評價,因而幼兒的語言能力除外在教育外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教師的語言態度。如幼兒在傾聽教師講述時在情緒、情感上常常有較明顯的反應,我們??吹竭@樣的鏡頭: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幼兒伴隨著老師的講述不時表現出與故事意境相一致的或喜、或悲、或笑、或哭、或高興、或生氣的表情和動作,得意之處甚至會跳起來。因此,教師自身的語言態度(聲情并茂)在教育過程中對幼兒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教師對語言態度的認識如果是積極的,那么,他就會關注自身的語言面貌和語言行為,如堅持用普通話交談,談吐自然、親切,恰當地使用詞語,聲音抑揚頓挫等,讓幼兒感受到教師語言的親切、幽默、動聽等,從而對語言產生濃厚的興趣,變得愛聽、想說、樂講。相反,如果教師本身對語言態度的認識是消極的,那么,教師常常不在意自己的語言行為,如說話時習慣用方言,或漫不經心、或毫無表情、用詞單調等,有的老師較內向,對幼兒或“沉默寡言”,或不茍言笑。試想,幼兒在教師這種消極的語言態度影響下,還會產生喜歡說、樂意說的愿望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此,教師只有保持積極的語言態度,才能有效地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從而為將來使用語言提高交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師的語言魅力為幼兒營造了良好的交往環境。相同的一句話,用不同的語氣、語調說出來,配上不同的表情、動作即可表達兩個截然相反的意思。實踐中發現,幼兒不能有效地理解并掌握各種語言功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要,而更多的是根據教師說話時的表情、動作來理解其含義。因而,教師要注意發揮自身的語言魅力,使用語言時不斷提醒自己注意:注意自身語言表達的規范性、語言面貌、語言修飾,讓語言更富美感。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可表現不同的教育功能,如:

2.1 創設自然性語言環境。我們帶領幼兒來到江邊的國土公園,小朋友們看到眼前的一切說道:“草地真好看!”、“這里的花也好看!”、“這里的柳樹很漂亮!”老師輕輕地走到孩子們中間說“是的,綠茵茵的草地上,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有紅的、黃的、紫的,還有白的,連柳樹姑娘都甩著長長的辮子在說,這里的景色真美!”孩子們很自然地聽進了老師的一段描述,轉過臉去,一會兒跟你說說,一會兒跟他說說,用的詞語還真不錯!走進自然,身臨其境,詞匯學起來快,用起來也溜!

2.2 創設游戲性語言環境。在我園組織開展的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角色游戲表現出一種積極參與社會交往的主動性、角色意識和對角色規范的認同感。女孩子體現的比較細膩,她們生動表現出了“售貨員”的堅守崗位、熱情待客;表現出我園“教師”的嚴于律己、熱情關懷;男孩子比較爭強好勝,很有正義感,喜歡扮演警察指揮交通、抓小偷;扮演建筑師建設高樓大廈;扮演工程師設計汽車、飛機……

游戲性語言不僅僅體現在角色游戲中,其他游戲、非游戲的活動中都可以合理使用,游戲性語言是最貼近幼兒生活的語言,在這種語言環境中,幼兒易興奮,思維活躍,學習、創造及社會性發展潛能容易被激發,也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才會輕輕松松、大大方方地與別人互動、交流,說自己所想,談自己所感,不加掩飾地讓別人了解自己,自己也能很快的了解周圍的人。游戲性語言環境的創設為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篇2

一、教師情感語言的魅力。

教師語言情感美的魅力是無窮的,它能點燃學生的情感之火,激發其內在的積極性,能刺激學生的求知欲。

教師有魅力的情感語言,包括關愛型語言、尊重型語言、平等型語言、激勵型語言、寬容型語言、啟發型語言、引導型語言、贊美型語言、探索型語言和協商型語言。如:1、關愛型語言:老師真喜歡你!2、尊重型語言:請,對不起,謝謝!3、平等型語言:老師也有說得不對的地方,請你原諒!4、激勵型語言:我感到你真行!5、教育型語言:遵守紀律是每個學生應該做到的!6、引導型語言:你得靠自己努力!7贊美型語言: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8、探索型語言:還有更好的辦法嗎?9、協商型語言:你能幫我一下嗎?等等

比如在教學中,激勵型語言的運用,將促使學生朝著教師期望的目標發展,這是一種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人際效應。在課堂上,當面對著一個難度較大的問題,學生一時理不清頭緒時,老師可用輕松的語調說:“這個問題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同學們如果從……角度考慮的話,我想,不少同學會得出正確答案的。”激勵性語言,緩和了緊張的氣氛,提高了思考的興趣,增強了思考的信心,堅定了思考的意志,享受到了思考的愉悅。而當學生回答問題后,老師評價語言的激勵性也很重要,它能使學生重拾信心,嘗到成功的喜悅,也能一步步引導他們探究題旨,領會“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欣喜感。

有一位特級教師在講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時,他把“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一詩眼作了精彩的分析。他激昂慷慨而又字正腔圓地說:“我怎么能夠低頭彎腰,卑躬屈膝,趨炎附勢,出賣靈魂,伺候你們這些老爺,使我不開心,不稱意,不愉快,不自由呢?――這就是李白的性格,這就是李白的傲岸,這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受人崇敬的活李白。這也就是這首詩的主題。”這段飽含感情的語言不僅活脫脫地畫出了李白的性格和為人,而且也準確地進行了理論上的概括。把教學內容溶入流動的“語言溪流”中,用自身的情感撥動學生心靈的“情弦”,使學生在情感陶冶中愉快的接受了知識,從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幽默語言的魅力。

有位美國的教育家曾說過:“幽默不僅不會影響直接認識的獲得,而且在幾個星期之后,學生從講授時所運用的幽默中,卻有意識地記下了更多的概念。”這就是說,幽默的價值,不只是在引起學生的興趣,放松身心,而且可以幫助強化對所學知識的記憶。

課堂幽默語言的方法有多種,如趣詩妙文法、刻意精細法、明褒實貶法、順手牽羊法、逸聞趣事法、畫蛇添足法等等。

比如課堂上運用學生耳熟能詳的東西,如流行用語、廣告語、流行歌曲等,在適當的時候點染一下,可造成濃郁的幽默氛圍。尤其是流行歌曲,學生們都非常熟悉,唱出來不僅能讓學生感覺親切,而且還能輕松活躍課堂氣氛,比如當老師提問學生時,學生答不上來,氣氛有些尷尬。這時老師可隨口說出,這道題有點難度,就連老師也覺得不容易,老師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來每個答案都那么可愛……”順口就把任賢齊的《對面的女孩看過來》這首歌中的歌詞幫學生解圍,這樣課堂教學即可繼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順利進行。

又如,在講雙關辭格時,如果只是一味解釋概念,學生大概沒有耐心聽,這時如果能恰當地舉例說明是最好的了。于是,老師就給大家講了這樣一個逸聞:宋朝有一個書生,覺得自己比歐陽修強百倍。一天,他心血來潮,決定親自去會會歐陽修。他一出門,就詩興大發,隨口賦詩一首:“門前一棵樹,兩支大丫杈。”吟到此處再也吟不下去,這時走過一個人來接著吟道:“春來苔是葉,冬至雪為花”。書生一看,甚為崇拜,決定與此人一道去拜訪歐陽修,一同和歐陽修比個高下。于是兩人同坐一條船,書生又吟到:“兩人同登舟,去訪歐陽修?!睙o奈吟到此處又吟不下去了,歐陽修接著吟道:“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修(羞)?!本瓦@樣,歐陽修利用“修”和“羞”兩個同音字,巧妙地教訓了不學無術又喜歡賣弄的酸書生。這則逸聞既讓學生懂得了“雙關”的含義,又讓學生體會到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妙處。

三、教師肢體語言的魅力。

在我們的課堂上,還有一種語言――肢體語言,對我們的教學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師在教學活動實踐中,除了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外,如果能夠結合肢體語言,就會使課堂變得生動,有味、充滿活力,也會使學生對教師的課堂充滿期待、從而來提高教師的課堂效率。

首先,微笑是教師的一種積極肢體語言。作為教師,她(他)的微笑擁有著無窮的教育魅力。教師微笑著面對學生,能給學生一種寬松的師生交往人際環境,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理解、關心、寬容和激勵。

其次,在教師的身體語言中,眼神是非常重要的。正視學生顯得尊重學生,斜視學生表示鄙夷;怒目表示氣憤,慈目表示關愛;耷拉著眼皮愛理不理,表示輕視,注視的眼神表示關切。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你的眼神透露出對學生的所有態度。一個有魅力的教師,要善于運用眼神。

篇3

【關鍵詞】親和力; 書香氣息; 推動力; 寬容

一個班級就如同一個小型社會,管理起來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但又不是無章可循。他需要管理者——班主任運用不同的方法手段,在不同的情況下,適機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語言,作為溝通的橋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有效地開展好班主任工作,這和班主任的語言魅力是分不開的。事實證明,鮮活、幽默、寬容的語言,往往是班主任工作得心應手的法寶;而生硬,單調的語言將會使班主任工作陷入泥濘,舉步維艱。

1 班主任的語言要有親和力

班主任在班級學生的眼里,就是楷模、榜樣。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學生會在不經意間模仿老師的動作、眼神和語氣。經過我多年的觀察和統計,擔任一個班班主任一年,班級約有5%的學生會形成與班主任相似的說話風格。如果擔任同一個班2年班主任,這個比例會上升至35%左右,如果擔任同一個班3年及以上,那班級學生將會達到60%~80%的比例。一個說話風趣幽默的班主任是最受孩子歡迎的。有一顆豁達的心,是最容易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的。這樣的班主任,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樂于同別人打交道,善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并亦能有一顆寬容的心。人與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溝通,良好的溝通離不開“親和”。很多孩子怕和別人打交道,或交流時緊張,恐懼,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班級這個家庭中沒有鍛煉好。

班主任語言的親和力不僅能影響到孩子的發展,還影響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銜接。語言生硬的班主任,家長也不愿與其多交流。教育,缺少了家庭的參與,缺少了溝通交流,是不平衡的。其結果可想而知,一定是閉塞與沉重的。

2 班主任的語言要有書香氣息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更是一門藝術。在平時,班主任首先應加強自身的文化積淀。沒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要想在學生面前賣弄是行不通的。班主任的語言具有了藝術性,才會讓學生從內心佩服,才會讓學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美的享受。營造出書香校園的氛圍,才能激起學生對書籍的喜愛。文明的氣息才會更濃。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8年的一次調查,在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平均每人的讀書量高居世界各國之首。以色列各村鎮大多建有環境高雅、布置到位、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或閱覽室。在這個僅有500多萬人口的國家,有各類雜志900多種。熱愛學習、崇尚讀書的氣氛,在猶太民族中蔚然成風。在重視學習知識的同時,猶太人也十分注重實際才能的培養。他們把僅有知識而缺乏才干的人比喻為“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在他們看來,一般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要創新就必須以思考為基礎,而創新則由提出懷疑和尋求答案來完成。猶太家庭的孩子幾乎都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家里著火了,你將帶什么東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來,家長就會告訴他:“你要帶走的不是金錢,也不是財物,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也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倍腔鄣呐囵B又豈能離開教育和讀書?

由于猶太人有一以貫之的重視教育之傳統,使該民族在長期的顛沛流離中能夠不斷涌現出優秀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和一流的經營者。馬克思、愛因斯坦、門德爾松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諾貝爾獎得主中的猶太人,歷年來比例驚人。如今我們正努力建立學習型社會,猶太民族在這方面的經驗頗可借鑒。

3 班主任的語言要多一份推動力

常聽家長們說:老師,你對我孩子說,要他怎么樣怎么樣。孩子聽你的,我們說了不管用。這是家長的真心話,并無奉承之意。班主任在班級里的威信是最高的,是孩子行為與思想的引路人。班主任的語言如同一根杠桿能撬動孩子的心靈。班主任的語言又如同推進器,為孩子的前進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十年前教過一對姐妹,論思維能力、靈活程度以及用功程度,姐妹倆都只能算是班級中等偏下的。這種類型的學生,往往絕大多數只能作為陪襯者,因為她們很難跨過可能決定他們一生命運的那道坎(高考)。有一次我發現妹妹背書比姐姐快了一些,我悄悄對她說:“雖然你是妹妹,但只要做得比你姐好,就可以成為她的榜樣的”沒想到這孩子把這話聽進了心理。在接下來的半學期中,努力程度遠遠大于她的姐姐。背書比姐姐快書寫比姐姐認真。我適時肯定了她的表現。并對她說:“自己表現好不是為了給別人看的,超越別人很簡單,超越自己才是最難得?!焙髞碛謸瘟怂荒臧嘀魅危且荒晁W畢業,以班級名列前茅的成績進入了本鎮的中學。很多同事都認為這是一個奇跡,而我卻說這不是一個奇跡,這是一種必然。同事不明白,我說每個孩子都能從老師這里得到前進的推動力,只不過她持久些。

4 班主任的語言要多一份寬容

篇4

談起語言的魅力,相信作為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一種自豪感,語言是一種工具,溝通的工具。語言可能產生誤解,也可能通過語言,成就沒事,成為溝通的橋梁。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語言的魅力作文高三600字,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語言的魅力作文高三600字1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使用著它,無時無刻都少不了它。它是語言穿行在我們之間。有時候語言不一定都是說的,文章屬于語言,文字屬于語言,只不過是不同的表達方式而已。只要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它就會像陽光一樣融化人與人之間的冰雪。

語言就像一門藝術,不!語言就是一門藝術。有的時候稍稍一變便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國錢鐘書教授曾有一次這樣婉拒一個迫不及傳的記者:“如果你吃到一個雞蛋味道很好,你會想去見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嗎?”但是換一種說法拒絕,比如說“對不起,我沒時間?!边@種方式相較于錢鐘書教授的語言方式,就顯得太過奇強。還有,千遍一律的拒絕方式會讓別人感覺你這個人太過虛偽。但教授的那句話不僅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又不失大雅。即不使氣氛僵冷,而且讓人們更加尊敬這位談吐幽默的老人。同樣是拒絕,卻拒絕的不動聲色,這就是語言交流的魅力。

我國古代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有一次為老婦人祝壽,她的兒女們歡天喜地,茶請唐伯虎為之寫祝詞。唐伯虎也不推辭,提筆寫到“這個女人不是人”,一言既出,老婦人一驚,臉現怒色。“九天仙女下凡塵”,老婦人由怒又變喜。唐伯虎又接寫到“生兒個個都是賊”,兒女皆大驚,恨上心頭。“偷來蟠桃獻至親”,結語一出,眾人歡娛。真是一波三折,充滿了機變,讓人看了不禁嘆為觀止。

好的語言會讓你站在一個不同的高度看向世界。比如說看向一片森林,你是否會想用優美的語言來形容它,形容它的寧靜??聪蛞黄蠛D銜胗脙灻赖恼Z言來贊美它,贊美它的壯闊和湛藍……只要你善于積累,用心去體會語言,它的魅力就在其中。

語言的魅力作文高三600字2現在正是春天,許多樹都開始更換新衣。落葉繽紛,四處散落。我不太喜歡常青樹,有人說常青樹一年四季保持綠色,生機勃勃??墒俏覅s感覺它少了什么,就是少了落葉這一環節。就好比一個普通人和一個仙人,仙人總是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反而不如普通人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

我喜歡走在林子里厚厚落葉鋪成的地毯上,一步一步,“沙沙”的聲音也會隨之響起。漫步林中,你會感到寧靜祥和。因為你有落葉的陪伴,“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饼徸哉涞募汉ルs詩·其五中有這樣的一句話。。人們在看到落葉從樹上飄落時,常常會感覺它很無情,當汲取不到大樹母親給它的養分時就拋棄了大樹母親。但是它是完成自己的使命后直覺飄落,奉獻自己為大樹母親提供更多的養分。

說起落葉,我還感到一些心酸。每棵樹每年都有葉子,不計其數的葉子。春去秋來,原本嫩綠的葉子就孤零零地飄落下來,就此消逝。這一切都是為了大樹,葉子為大樹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在我的家鄉,最常見的樹是香樟樹。綠色的葉子夾雜著紅、黃兩色的葉子,厚厚的樹冠遮蓋住一片天空,遮陰避涼。香樟樹花黃綠色,春天開放。每當中午我從學?;丶业穆飞希L一吹,幾片葉子就飄了下來。如果風再大一點,香樟樹上的葉子就會陸續飄落。飄在車上、地上、樹叢上,我伸出手來,偶爾還會飄在我的手上。

香樟樹會散發出清香,所以落葉也帶著一股清香。我時常撿落葉當書簽夾在書里,當翻到那一頁的時候,我就會想到落葉飄落漫天的場景。落葉有一種獨特的魅力,深深吸引著我。

語言的魅力作文高三600字3從小學開始,語文課就令我充滿興趣,它不像英語,總是帶給你一種生疏,冰冷之感,它是令我們親切的。讀語文課本我獲益頗多,那小詩的`優美淡雅,細致入微、古雅秀麗的散文韻味,令人沉醉其中,回味無窮。

不過那時看書,更多如囫圇吞棗一般,光注意故事情節去了,不細細品味,丟了書中最精彩寶貴的東西。不知讀一本好書,如同溫一壺好茶,不同的作家總有不同的古墨香氣,只有慢慢品方知其甘醇。

到了初中,讀的多了,才感到語文這潭水的深幽。那小學時看似簡單易懂的文章,如今一層層撩開它的面紗,才覺得他的博大精深;小時沾沾自喜的語文水平,倒是班門弄斧一般了。曾引以為傲的書房里那滿滿的兩柜子書,現在也只能找到大半好書了。兒時父母念故事給我聽,再大了點,便拿著有許多插圖的書看得起勁,到了四年級,便是一頁頁滿滿的故事了——想來竟浪費了不少時間在那悠長的故事里。

讀林清玄的散文,似是領悟到了什么,卻又模模糊糊。反反復復,細細咀嚼,才覺妙哉:文章有些禪味,蘊著為人處世的道理。朱自清的散文卻又是另一番風味,我對朱自清的印象特深的是他文章的意境,讀著讀著似乎也和他一起彌散在罩著月色的荷塘中了。

小時筆法生疏,總是些現話重復著,漸漸的,看多了書,也悟出了些門道來了。讀得多了,背得多了,那詩似的句子也便信手拈來。生活中也沾著點書卷氣,附了些高雅。當然,現在我正處于一個不斷積累的階段,“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蔽业膶W習文學之路還漫長著呢!

語言的魅力作文高三600字4錢鐘書教授曾這樣婉拒一個急于采訪他的記者:“如果你吃到一個雞蛋味道很好,你會想去見那只下蛋的母雞嗎?”這句話不僅表達出自己拒絕來訪的想法,又不失大雅。既不使氣氛僵冷,而且還讓人們更加尊敬這位談吐幽默的老人。同樣是拒絕,卻拒絕的不動聲色,這就是語言交流的魅力所在。

杰克迷上了游戲機,不管家人如何訓斥都不肯消停。周末,鄰居太太來訪,恰巧杰克正想打游戲,鄰居太太趕忙阻止,媽媽則笑著說:“我家杰克倒是能管住自己,說一會就一會,我相信他?!睕]過多久,杰克痛痛快快地主動退出了游戲。從此杰克每次打游戲,都自覺地上好鬧鐘,鬧鐘一響,便及時地退出。媽媽在語言上的信任,讓杰克有了責任心。言語上的信任,也成為了語言的魅力之一。

德蘭修女萊絲挽救過很多在絕望痛苦邊緣掙扎的人,有的是心靈不安的,有的是身患疾病的。人們非常崇敬她能夠通過個人努力幫助那么多人時,她說:“我并沒有做什么,我只是不斷用語言向他們表達我的關系、我的祝福?!睉{著關愛的語言,萊絲拯救了戰爭時期的一個個生命,一次次打破了語言溝通的障礙,在這一特殊時期讓無數顆心靈從黑暗走向光明,擁有繼續戰斗的動力,這又是語言的一大魅力。

如果不會正確使用語言,我們不僅不會擁有良好的人緣,還會處處得罪人,那人的心靈豈不化為了荒蕪的沙漠?那么,我們將失去“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高尚情操,失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共鳴。與其如此,不如讓我們學會如何“說話”,用語言架起溝通的橋梁。

語言的魅力作文高三600字5在生活中,語言起著很大的作用,不一樣的語言,就有不一樣的結果,這就是語言的魅力?!}記

中華五千年語言文化,有著無窮的魅力,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如今,像這樣的良言已經用到了用到談話,還用到了廣告上,今天我帶您去感受一下語言的魅力。

今天你“來也匆匆,去也沖沖”了嗎?相信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地方了。以前去到公共廁所,大便池墻上經常貼著“請沖廁所!”幾個大字,人們好像司空見慣,和沒貼差不多?,F在的公共廁所,經過改進,即干凈又衛生,廁所門和墻上,會有一溫馨標語,“來也匆匆,去也沖沖”,人們使用完廁所,看到這個溫馨標語,就有點不好意思不沖廁所了。前一句意思,廁所給你解了急,后一句意思,你就應該去勞動,把它沖干凈,這種念頭好像是油然而生的了。

再走到小便池,面前的就有溫馨標語:“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簡簡單單十個字,提示你,向前走一小步,就這么簡單,就變成了一個文明的人了,大家何樂不為之。

再說說私家車,為了前后車輛相撞,就在自己車尾部加貼黃色會反光貼畫,上面有一個有頑皮小狗,下面有的寫是“我不想讓你吻!”、“別碰我,我怕疼!”、“我是新手!”等等,一句醒目的溫馨提醒,就會引起后面司機注意,可能在司機注意不集中時,帶來了開心和快樂,這就是方便了自己,快樂了別人啊!

中國語言的魅力真是無處不在,飯店里的空調上寫上“你少動我!”標簽,停車場會有“要想來開車,待到醒酒時?!钡呐谱?,特別是今天廣告,更是有購物的想法。

篇5

疊詞可摹聲。

如《晉祠》中的“這么多的水長流不息,日日夜夜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這里的“叮叮咚咚”再現了水聲清脆響亮,且長綿不斷,使人如聞其聲。

疊詞可顯形。

如《天山景物記》中的“重重疊疊的枝丫,只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重重疊疊”顯現出枝丫的茂密之狀,“斑斑點點”則展示出日影的細碎之形。真切生動,過目難忘。

疊詞可繪色。

如《晉祠》中的“那周柏,樹干勁直……頂上挑著幾根青青的疏枝”,疏枝“青青”可見色之濃,周柏的古老蒼勁可窺一斑。

疊詞可傳味。

如《菜園小記》中的“蒜在抽薹,白菜在卷心,芫荽在散發脈脈的香氣”,其中的“脈脈”,表現出香氣濃郁不斷,讀來似有濃香輕輕入鼻。

疊詞可繪外貌。

如《普通勞動者》中的“他不過有20歲,一張圓臉,厚厚的嘴唇上抹著一層淡淡的茸毛”,“厚厚”、“淡淡”真切地再現了小伙子的外貌特征,使其淳樸活潑的形象躍然紙上。

疊詞可展言行。

如《菜園小記》中的“一會兒站起來,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額頭的汗,看看苗間得稀稠,中耕得深淺”,“伸伸”、“擦擦”、“看看”,表明動作連貫而輕松,流露出了勞動者的喜悅和自豪。

疊詞可現心理。

如《荔枝蜜》中的“每逢看見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總不怎么舒服”,用有形的“疙疙瘩瘩”來描寫無形的心理活動,不愉快、不舒服的心理狀態便真切地流露出來了。

疊詞的形象性和形式美。

崔顥在《黃鶴樓》中寫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边@首詩前四句寫登樓吊古,這兩句寫登樓所見,末兩句因景生情,抒發了吊古懷鄉之感。這其中的“歷歷”,寫漢陽樹清清楚楚,看得分明;“萋萋”寫芳草濃密茂盛,欣欣向榮。此兩處疊字使用,使全詩情景交融,意境高遠,格調優美。眼前景物,脫口而出,形象鮮明,又自然又開闊。難怪李白游覽黃鶴樓,見崔顥所題此詩時,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p>

疊詞的音樂美。

有些文字本身的音樂性不顯著,一旦疊用以后,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表現一種音樂美。如《伐檀》中的幾個關鍵句子:

坎坎伐檀兮……坎坎伐輻兮……坎坎伐輪兮……

這首詩寫出了奴隸們艱苦伐木、運木的勞動情景?!翱部病比畏磸褪褂?,不但形象地表現了奴隸們迸發于內心的吼聲,而且惟妙惟肖地描摹了斧砍木頭的聲音。語言鏗鏘,節奏感非常強,瑯瑯上口,一種音樂的美感便自然地流露出來。

疊詞的抒情性。

篇6

【關鍵詞】英語文學 修辭 語言

修辭手法是英語文學作品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表達形式,且都有著各自的藝術特色和風格,并能將文學作品的意境和意蘊,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地展現出來。通過賞析英語文學作品的修辭,感悟英語文化魅力,可提高我們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

一、英語文學的比喻修辭

英語文學的比喻修辭同中國文學的比喻修辭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是英語文學中常用的修辭手法之一,比喻的英文為image,其來源于拉丁文,意為“影像”或“映像”。英語中的比喻修辭有明喻和暗喻,明喻是指本體和喻體之間有相同的特征,一般以as if /as thought/like等詞作為標志,例如“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泰戈爾的這句詩巧用比喻的修辭技法,把生的希望比作夏天絢麗的花朵,將死的靜美比作秋天飄飛的落葉,使生與死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又如“Hope is a good breakfast,but it is a bad supper.”(希望是一頓美好的早餐,但是卻是一頓糟糕的晚餐。)其含蓄的表達了培根的意思,他告訴所有人,如果我們能夠盡早看到希望,那么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為我們還有很多時間去實現它,如果太晚的話就無能為力了。這句話將希望與早、晚餐的時間段結合起來,暗示時光易逝,應該在最有希望的時候去行動。

二、英語文學的雙關修辭法

雙關語,就是用一個詞匯來表達兩種涵義,一層是表面意思,另一層則是隱含意思,其在英語文學作品中也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它可以生動地表現人物性格,制造出幽默詼諧的故事情節。莎士比亞在他的文學作品就多處使用到雙關語修辭,例如《針h相對》中的:“……but if he be a married man, he’s his wife’s head, and i can never cut off a woman’s head.”(……可是他要是個有老婆的,那么人家說丈夫是妻子的頭,叫我殺女人的頭,我可下不了這個手。)這段話中的“head”一詞就是一語雙關,表面意思是“腦袋”,深層意思是“領導”,在這里將丈夫當做妻子的“頭”,即為妻子的領導,既形象生動地傳遞了作者的意思,又巧妙地刻畫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如莎士比亞在《亨利五世》中的一句話:“To England will steal, and there I will steal.”(我偷偷溜回英格蘭,到那兒偷去)“steal”的字面意思是“偷”,但在這句話中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即“溜回”,此處也起到一語雙關的作用,并且使得文章更具有諷刺色彩和幽默效果。

三、英語文學的夸張修辭

夸張經常用在英語的文學作品中,是作者應用豐富的聯想,對某種事物的特征與作用進行放大或是縮小,使文學作品中的含義變得更加鮮明,從而引發讀者對作者所修飾的事物產生想象。例如“the little girl eats like a bird.”原本這句話的本意是這個小女孩吃的很少,但使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后,就夸大成了“這個小女孩吃的像小鳥一樣少”,又例如“The loud music almost drive me up a wall.”原本理解為吵鬧的音樂把我逼瘋了,但其意思則可以理解為“把我逼到墻上去躲都沒辦法”。通過這些例句,我們可以看出在英語文學作品中,使用夸張的修辭后,在閱讀英語文學作品時心情會得以愉悅輕松,同時語言文化與魅力也得以彰顯,使整個文學作品變得更加豐富。

四、英語文學的擬人修辭

擬人的修辭手法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將沒有生命的物體或者是其它生物比擬為人,從而進行對該物體的描寫,以能夠使這些物體更加生動形象,從而讓讀者能夠融入自己的感情。比如“The night gently lays her hand at my fevered heads.”(黑夜輕輕地將她的手放在我發燒的額頭上。)這句話將黑夜擬人,可以看到在人稱上使用的是“her”,將黑夜比擬為一位溫柔的女性,為作者在生病時帶去安慰和陪伴,同時也能夠看出作者當時的孤獨,只有黑夜為伴,并且只有黑夜在關懷著他。另外一句“The waves beside us danced.”(粼粼的波光在我們身旁舞蹈。)這句詩文將波浪擬人化,它的翻涌不息仿佛是在跳舞一樣,一切景色都是那么美好和歡快。無論是哪一句,都能夠很好地表達作者的情緒以及當時周圍的環境,讓讀者隨著作者描述的情景或開心或悲傷,完全被讀者帶入情境之中。

五、英語文學的矛盾修辭

英語諺語中常用矛盾修辭來一語道破生活復雜的學問,如“more hate,less speed”(欲速則不達),用more和less這一對反義詞來表達過猶不及的含義,讓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在處理事情時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冒進,以平和的心態來面對一切。其次,矛盾的修辭能使文學作品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得到增強,通過事物內在矛盾的鮮明對比,讓讀者在感官上得到刺激,在審美上得到愉悅。如“I find no peace,and all my war is done.”(我沒有找到和平,而我已進行了一切斗爭。)中利用peace和war這一對反義詞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求,語言十分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六、總結

總之,在英語文學作品中,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是藝術表現的重要形式,也是作者思想智慧的結晶。同時掌握英語文學作品中的修辭手法,對于我們理解英語語言的規律,了解英語文化,讀懂英語文學作品,以及提高英語閱讀鑒賞水平大有幫助。

參考文獻:

篇7

1、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九個生字,會認“蕊”。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課文。

(3)了解小螞蟻進入書本后發生的有趣的事。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討論全班交流的方式來學習小螞蟻進入書本后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3、感情態度的價值觀

感受中國文字的魅力,并激發學生對中國文字的喜愛。

教學重點:

了解小螞蟻進入書本后發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

教學難點:

通過文章的學習,體會中國文字的無窮魅力。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老師多媒體生字詞課件,可以多意理解的句子。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你們都見過螞蟻吧,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這一課叫《書本里的螞蟻》,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A生:這個螞蟻為什么到書本里面去了?[板書:為什么到書本里?]

B生:這個螞蟻是誰?

師:問得真好,還有其他想問的嗎?

C生:這個螞蟻到書本里面了以后怎樣了?

師:你要問小螞蟻進入書本后發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嗎?[板書:哪些新奇有趣的事?]

師:你們想得真多,很肯動腦筋,要想知道答案就要先讀課文,過生字關。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翻開書P8,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字音,讀通句子。[師巡視]

2、檢查生字詞。

師:你們書讀得仔細嗎?[出示多媒體生字詞課件]誰想來讀?[注意“零”、“隨”,“夾”]

師:全班齊讀這幾個生字,一個字讀三遍。

師:同學們認識了這幾個字,能給他們組詞嗎?

師:看來同學們回家都好好預習了,請同學們仔細看看這幾個生字,你覺得哪個字容易寫錯。

生:孤、趴、噢

師:那么我們寫這幾個字的時候要格外小心。不知道有沒有聰明的同學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們呢,你能說幾個就說幾個。

生:熟字添偏旁……

三、再讀課文: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師: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一起來數數好嗎?現在請13名同學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誰想讀?

[教師學生共同正音]

(2)師:大家還記得剛上課時提的幾個問題嗎?現在快速瀏覽課文,思考第一個問題“這個螞蟻為什么到書本里面去了?”

生:被小姑娘夾到書本里了。[板書:小姑娘]

師:說得是對的,誰能說得在詳細點呢?

生:小螞蟻在花里睡覺,小姑娘看見了這朵花就摘下來夾到書里,這樣小螞蟻也被夾到書里面了。

師:你們是從課文的哪幾句話知道的,能把這幾句讀一讀嗎?

生:“一只黑黑的小螞蟻……被夾成了一只扁扁的螞蟻”。

師:我們弄懂了第一個問題,看來同學們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F在男生讀第一自然段,女生讀第二自然段。

四、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知道了小螞蟻是怎么被夾進書的,那么后來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下節課再來解答第二個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提了兩個問題,誰還記得?

生:“這個螞蟻為什么到書本里面去了”和“小螞蟻進入書本后發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板書兩個問題]

師:還記得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嗎?

生:被小姑娘夾到書本里了。

師:那么我們帶著第二個問題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3--12自然段。

師:小螞蟻進入書本后到底發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呢,我都等不急去看一看了,同學們準備好了嗎?自由朗讀課文,把你覺得的新奇有趣的事所在的相關句子劃下來,并在用筆在旁邊寫一寫你感想。[師巡視]

師:都劃完了嗎?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你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

師:你認為哪件事情很有趣?

A生:我覺得書本里的字還會講話很有趣。[板書:字會說話]

師:從課文哪里到哪里是小螞蟻和字的對話?

生:第3--6自然段。

師:大家都沒有遇到過會說話的字,想和他說說話嗎?

生:想。

師:從第3--6自然段,[分角色朗讀課文]誰想讀小螞蟻說的話?……小姑娘呢?……還需要一個旁白。

師:覺得他們讀得怎么樣?

生:字是用細碎的聲音說話,后面是不好意思地回答。

師:那你能把字說的話讀一讀嗎?

師:讀得不錯,誰能像他這樣讀?

師:我想再請3名同學來分角色讀。[請兩組]

師:那么聽了小螞蟻和字的對話,有什么想說的或者想問的嗎?

a生:我覺得小螞蟻是一只快樂的小螞蟻,因為他很樂意做一個字。

b生:我不知道為什么字會認為小螞蟻也是一個字?

師;誰能幫他解答?

生:螞蟻壓扁了以后外型相似,而且螞蟻很小,字也很小。

師:看來你很會讀書。

師:這是他認為的一件新奇有趣的事,你還覺得其他的事情有趣嗎?

B生:我覺得小螞蟻變成了字以后還跳跳舞,串串門,每天跑到不同的頁數,很有趣。[板書:會走路的字]

師:如果你是那些字,看到了小螞蟻這個會走路的字,你會怎樣?

a生:我會很羨慕。

師:的確,誰都會羨慕。

b生:我會學著小螞蟻也在書本里到處走一走。

師:看來你和書本里的字想得一樣,你找到課文里相應的句子了嗎,能把相應的句子讀一讀嗎?

生:我們真是太傻了……那有多快樂呀!

師:為什么字要說這樣的一句話呢?

生:因為這些字從沒想過動動手腳,走一走跳一跳。

師:既然這樣,字對自己說的那一句話應該怎么讀,誰想來試試?

師:這一句讀得不錯了,這一段呢?男生讀前三句,女生讀后三句。

C生:我覺得小姑娘能和小螞蟻對話很有趣。

師:誰想讀一讀小姑娘和小螞蟻的對話,是哪幾個自然段?

生:第11、12自然段。

師:現在由我讀第8自然段,1、2、3、4組分別讀第9、10、11、12自然段。

師:舊書里的字都開始串門了,今天我和你做鄰居,明天我和他跳跳舞。那么舊書會變得怎樣?

A生:舊書不再是一本安安靜靜的書了。

師:它是怎么不安靜呢?

B生:每天都有新的故事。[板書:新故事]

師:你從哪幾個自然段知道的?

生:第九自然段和第十自然段。

師:男生讀第九自然段,女生讀第十自然段。

師:因為字在串門,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們沒有這樣一本書,不知道故事會變成哪些新故事,不過我們試著改一改這兩句話,如果讓字和標點符號來串串門,會有哪幾種不同的意思?[出示:(1)明明被軍軍叫走了。(2)他贊成我也贊成你怎么樣]

(1)

生:軍軍被明明叫走了。

(2)生:他贊成我,也贊成你,怎么樣?

生:他贊成,我也贊成,你怎么樣?

生:他贊成,我也贊成你,怎么樣?

生:怎么樣?他贊成我,也贊成你。

生:怎么樣?他贊成你,也贊成我。

師:一句話中,如果前后詞語換了位置和添加改變標點就有這么大的變化

難怪小姑娘發現這本書不再是一本安安靜靜的書了呢!請兩名同學分別讀第9、10自然段,

生:一本書的字和標點符號換位置那意思就更不同了。

生:漢字真是奇妙,只要稍微變化一下意思就有很多變化。

師:說得好!所以這本書總有新的故事,全班朗讀最后一自然段。[板書:文字的魅力]

篇8

[關鍵詞]標志設計;傳統文化;水墨丹青;魅力解析

一、引言

標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記號,它以簡潔、易識別的圖形、圖像或文字直觀的向人們表達出一定的意義、情感或指令。標志設計通過創作典型而特別的符號特征,向受眾傳播特定的信息,是視覺識別系統的核心和關鍵,在流通和傳播過程中發揮著杰出的作用?,F代標志設計中民族化、地域化元素的表現有利于突出標志設計特色和文化內涵,而水墨丹青元素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之一,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標志設計中,引領著現代標志設計中的中國風,受到國際設計界的贊許和重視。

二、案例分析

好的商標是品牌,是形象,是無形資產,是免費廣告,是財富的源泉。例如:中國移動“G3”標識(圖1),將中國太極創意融入其中,以中間一點逐漸向外旋展,寓意3G生活不斷變化和精彩無限的外延;其核心視覺元素源自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水墨丹青和朱紅印章,以現代手法加以簡約化設計,該標識還有豐富的色彩運用和延展。形象的表現出中國移動支持國家資助科技創新,為客戶構架全新溝通平臺,引領精彩高效的移動信息生活的精神訴求,展現了濃郁的中國特色同時,也表達出中國移動的強大實力。對文化相同的認知,很容易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三、水墨丹青元素在標志設計中運用的魅力解析

1、水墨丹青運用與標志設計富有中國化審美特質

作為最具中國文化表情的代表性元素之一,水墨丹青展現出中國文化博大深厚的底蘊,體現了華人內斂而豐富的審美特質,將其運用于現代標志設計,有助于將中國文化內涵融合與品牌塑造之中,不但在表象上呈現出對審美高度的追求,還能夠引發受眾對標志內涵及其外延的文化性思考,風格獨具的同時,對品牌本身起到的價值推動作用也不可小覷。

2、豐富了標志設計表現手法

現代標志設計起源于西方,表現手法一般通過點、線、面、體的分割與組合,從簡化的字母、字體以及現代抽象形的角度來著手進行設計,強調標志的形式感和現代性。這樣的創作方式雖然現代感、信息感、商業感比較強,但多了形式上就顯得較為單一而且重復率較高,會讓人感覺缺乏中國的文化韻味和民族根基。水墨丹青的運用,把中國書法、國畫等元素融入其中,采用獨具意匠中國畫構圖,設計上可以充分發揮中國書畫墨法的功能通過墨的濃淡變化和色的層次變化,去更充分的表達設計師的構思和意象。將水墨丹青的常用技法與現代標志設計的重復、漸變、特異等形式進行揉合,表現出豐富、大氣、充滿想象空間的獨特的標志表現手法,豐富了現代標志設計創作手法和思路。

3、表達出設計師的心靈語言

水墨丹青在標志設計中的運用,靈動而有層次,具有中國書畫特有的氣韻,很好的傳達出標志內在涵義,相對于一般圖形文字而言能夠更準確和充分的表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訴求,是設計師創作的理念的深層次表達。對中國文化尤其是傳統書畫豐富的意蘊和內涵的理解,體現出設計師的文化素養和內心世界,是設計師的心靈語言。

4、向世界展示了獨特的中國設計力量

在現代國際經濟的天平上,中國占據的比重越來越大,國家地位不斷提高,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設計也取得的長足的進步,為世界所矚目。東方與西方的設計的區別本質是文化的差異性,民族傳統文化符號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表現形式,設計中的文化魅力是國際設計中最大的亮點,在保持本民族傳統藝術風格的同時融入國際通用的設計語言及現代設計理念能使設計獲得強大的精神支撐。因此,民族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語言的完美結合是中國設計走向世界,得到世界認可的重要途徑。

四、結語

篇9

關鍵詞:政治;教師:語言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3-0330-01

教師是課程改革重要的實施者,教師對課改精神體悟的深淺與否,課程內容傳達是否生動有趣,直接關系到課程改革實施的效果。而在教師的言談身教中,語言水平的發揮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語言是否生動嫻熟,是否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關系到學生能否得到深刻的啟迪,人文境界能否得到有效的提升。作為擔負著傳授知識和培養品德雙重任務的政治教師,掌握良好的語言技能、技巧,更有利于其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政治教師的語言,都應該努力做到聲情并茂,妙趣橫生,娓娓動聽,有嚴密的邏輯性、科學性和高度的激勵性,以達到教育教學效果的最優化。那么,怎樣才能使語言具有魅力,使學生樂于學習呢?我們不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語言流暢

政治課本來就是理論性較強的一門課程,稍不注意,便會淪為呆板的說教,因此,它需要教師運用自己的語言技能技巧,把理論性的東西形象化,讓學生喜于接受、樂于聽聞,沒有流暢而運用自如的語言是不容易做到的。如果課堂上兩眼老盯著教案,看一句,講一句。這樣做,教師講起來難受,學生聽起來難懂,根本談不上知識的體系是否完整,教學結構是否恰當,知識內容是否詳盡等等。當然教學效果也肯定不會好。所以,組織語言備好教材是最基本的。

2.語言精準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能夠動聽地,明晰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聲音便該像油一樣浸入學生的心田,把知識一道帶進去。"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精煉的語言可以節約學生很多時間。恰當的用語,適時的點撥,可以幫助學生思維,實現認識的飛躍。對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必須準確,不能錯誤或含混不清,這是語言科學性的首要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概念、原理時的教學語言必須準確,講究邏輯,否則會造成學生不能準確把握原理,擴大或縮小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因此,只有做到教師語言準確,合符邏輯,才能做到以"理"服人。

3.語言規范

含混不清、缺乏準確性的語言將影響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對概念、原理的理解偏差,從而形成錯誤的判斷和推理。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科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規范化的語言是教師的基本功,它包括教學用語的規范化,即詞匯豐富,口齒清楚,語言流暢,邏輯嚴密,杜絕口頭禪。同時作為政治教師還包括政治術語的規范化。政治教師要有政治敏感性,注意篩選、使用語言,不要運用已被淘汰的語言。

4.語言生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分別是教學信息的傳播者和吸收者。教學過程是"教"與"學"合為一體的雙向信息傳遞、相互配合的過程。教學雙方作用的發揮都要以教學語言為中介,教學雙方任務的完成有賴于教師正確、有效地運用語言。比如教師要努力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即恰當地運用名人名言、成語典故、優美詩詞、典型事例,以及體態語言等多種手段,幫助表情達意、突出教學重點,調節課堂氣氛,啟發學生思考,以達到掌握知識,轉變思想的目的。

歷史上許多偉大的哲學家都善于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以簡明易懂貼近大眾的語言淺顯的事例,深入淺出,引人入勝,通俗的闡明了深奧的哲理。我國著名的馬列主義哲學家艾思奇在《大眾哲學》中,一句哲學上抽象難懂的物質概念是通過"牛角尖旅行記"這樣詩意的文字讓我們豁然開朗;日常生活中的"抬杠"竟然可以和認識與實踐的關系相聯系;由一句"無風不起浪"的習語談起,作者揭示出事物間有機聯系的規律。

篇10

關鍵詞: 政治 口頭 語言

語言,無論是口頭語言、書面語言,還是形體語言、藝術語言,作為一種媒體,它傳達思想與情感、事實與信息,是人們須臾不可離開的工具。幾千年人類語言文明的沉淀,各行業不同的語言特色,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可以思索的東西。本文擬就中學政治教師口頭語言的特色問題,淺談一點個人的見解。

一、運用教學語言時,力求生動形象

思想政治課中的原理、觀點、概念是極其多的,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單純從原理到原理、觀點到觀點、概念到概念進行呆板、枯燥的理論灌輸,那整個教學氣氛將死氣沉沉,學生就會昏昏欲睡。因此,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于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活潑充滿節奏。

教師語音的高低、節奏的快慢,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聽覺效果。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在強調重點內容時,采用低聲音、慢節奏,以便使學生有一個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講述一般性內容時,采用高聲音、快節奏,以達到在短時間內使學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論證某一結論而引用材料數據時,采用高低、快慢交錯進行或連珠炮似的語言,以加強結論的可信度。這樣,教師通過語言的感染力,在向學生傳授教材內容的同時,也傳達出另一種信息,即這些內容是可識、可記、可信的。

第二,親切富有感情。

在現實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總是一本正經,面色冷峻,語言生冷嚴厲,讓學生感到惴惴不安,有壓抑之感,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全身心放松下來,更激不起學生學習、聽課的熱情、興趣。因此,教師運用教學語言時,態度要親切、自然,要學會微笑,這樣才可能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種和諧、平等、交融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師生之間的心理障礙,距離就會慢慢消除,學生就會逐漸親近老師。古人說的好“親其師,信其道”,只有這樣,教育教學的效果才會凸現出來。

第三,幽默營造氣氛。

只要有心,幽默無處不在。政治課涉及面廣,會有更多的發揮余地。因此,幽默是使教師教學語言生動的法寶之一。它簡潔明了,能表達出深刻的內容;它令人捧腹,課堂上師生開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悅,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教學語言時,要保持流暢清晰

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講授,是政治課課堂教學的主要成分。學生從政治教師的講授中,能獲得比較系統、全面的理論知識,因此教師要把需要講述的內容,通過自然、連貫、清晰、流暢的語言,行云流水般地表達出來。教師授課的語言清晰與否、流暢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語言清晰流暢是政治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那么,怎樣達到語言的清晰流暢呢?

第一、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備課。

教師流暢語言的視聽對象是學生,這種流暢必須為學生所體驗,即語言傳達的信息必須是學生需要和能夠接受的。如果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是教師一人在講臺上不著邊際地夸夸其談,那將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以致達不到教學目的。因此從學生的角度,精心準備,將教材爛熟于胸,授課時才能左右逢源、揮灑自如。

第二,清晰地表述基礎理論的內在邏輯線索。

教材中重點、全面闡述的基本理論,由于篇幅比較長,學生對其基本內容和內在聯系理解起來要相對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論性較強但又不可能詳盡闡述的問題,就成為教學難點。

第三,清晰地表述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尤其是進入綜合復習階段后,教師講授的知識密度加大,一堂課至少要講述幾個甚至十幾個知識點,這必然加大了教師講述的難度。處理這樣的課程,重點在于明確指出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三、運用教學語言時,注意科學性

科學性是政治課的生命。政治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準確與否,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甚至世界觀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政治教師必須不斷提高理論修養和對新事物的觀察力、判斷力,使自己在以下幾個方面力求準確無誤:

第一,深入理解基礎理論。

政治課作為一門科學,有自己的理論體系和基本內容,容不得教師任意增刪和輕率修正。但實踐是發展的,這門科學也處在不斷發展之中。新概念、新觀點不斷產生,使這門科學更充實,更富有時代感。作為教材,雖說應具有相對穩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觀點和材料相對于我國迅速發展的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來說,已不可避免地顯露出它的陳舊性。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等,或內容不夠充實,或觀點滯后。這就要求教師時刻把握我國理論研究的新動向,認真學習和掌握新知識,在不脫離現行教材的前提下,把一些最新的知識準確地傳授給學生。

第二,準確把握材料數據。

教材通篇列有充當佐證的材料和數據,這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充分利用這些材料數據,幫助學生理解基本理論。政治試題中大量的各種類型的材料題的出現,告訴我們要把材料數據的教學擺在重要位置上,不可一言帶過,或撒手不管,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另外,國內外每年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我國有關部門每年的許多重要數據,都是我們理解基本理論和復習備考的重要內容。準確地搜集、表述和運用這些素材,是對作為一個合格的政治教師的基本要求。

第三,結合學生思想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