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紀律教育范文

時間:2024-05-21 17:30: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意識形態紀律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意識形態紀律教育

篇1

【摘要】 背景:更年期焦慮抑郁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精神類藥物對本病雖有不錯的干預效果,但患者的依從性較差,因此,有必要尋找一種切實有效而又容易被患者接受的藥物。目的:評價烏靈膠囊對女性更年期綜合征伴抑郁、焦慮狀態患者的臨床療效。設計、場所、對象和干預措施:收集就診于復旦大學華山醫院中西醫結合婦科、上海中醫藥大學龍華醫院中醫婦科以及復旦大學婦產科醫院中醫科門診的更年期征合征伴焦虛抑郁的病例共96例。采用隨機、陽性藥平行對照的方法,64例為治療組,口服烏靈膠囊;32例為對照組,口服更年安片。主要結局指標:兩組在治療前及治療后第3周、第6周分別以Kupperman評分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進行評估。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89.66%(52/58)、76.67%(23/30),Ridit檢驗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Kupperman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1);兩組治療后的SAS和SDS的評分也顯著改善(P<0.01),經協方差分析,治療組在用藥第3周和第6周時SAS評分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P<0.01),治療組用藥第6周時SDS評分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烏靈膠囊和更年安片均適合于女性更年期綜合征伴焦慮、抑郁狀態的治療。烏靈膠囊在某些時相對SAS和SDS評分的改善程度優于更年安片,在緩解抑郁和焦慮狀態方面,烏靈膠囊療效更好一些。

【關鍵詞】 抑郁癥, 更年期; 焦慮; 陽性平行對照; 隨機對照試驗; 烏靈膠囊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Wuling Capsule (WC), 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female climacteric syndrome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tate.

Design, setting, participants and interventions: A total of 96 outpatients of female climacteric syndrome from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onghua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were included. The study was designed as a randomized, positive drug parallel controlled trial. The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WC group (6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2 cases) and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Wuling Capsule and Gengnianan Tablet, respectively.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efficacy was evaluated with Kupperman menopausal index (KMI),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3week and 6week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response rate was 89.66% (52/58) in the WC group, which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6.67% (23/30)]. Ridit test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Conclusion: Both Wuling Capsule and Gengnian’an Tablet are effective in treating female climacteric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tate. Wuling Capsule is more effective to alleviat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s compared with Gengnianan Tablet.

Keywords: depression, involutional; anxiety; positive parallel contro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uling Capsule

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是指婦女在絕經前后,因卵巢功能逐漸衰退以及生殖內分泌變化而導致的多系統功能紊亂癥候群。對其中明顯伴有精神心理障礙的患者,臨床上多加用精神類藥物治療,但其副作用使得應用受限,因此至今對于女性更年期綜合征伴有抑郁、焦慮等心理障礙患者的治療尚缺乏有效的手段。心理障礙在中醫屬情志病范疇,而中醫藥在七情致病的治療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有報道更年安片治療更年期綜合征有較好的療效[1],亦有報道純中藥制劑烏靈膠囊對廣泛性焦慮癥[2]、抑郁癥[3]、失眠癥[4]、精神后衰弱狀態[5]和神經官能癥[6]等病癥有一定療效,為此本研究觀察了烏靈膠囊對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特別是伴有抑郁、焦慮狀態患者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 研究對象 2008年2~12月,收集就診于復旦大學華山醫院中西醫結合婦科、上海中醫藥大學龍華醫院中醫婦科以及復旦大學婦產科醫院中醫科門診的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共96例。

1.1.2 納入標準 (1)年齡40~60歲的女性。(2)符合更年期綜合征診斷標準[7]。主訴為潮熱、失眠、煩躁、乏力等,伴有焦慮或抑郁狀態。(3)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20 IU/L,雌二醇(estradiol, E2)

1.1.3 排除標準 (1)年齡40歲以下或60歲以上;(2)既往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史,或有其他嚴重的軀體疾病;(3)確診有子宮內膜癌或乳腺癌;(4)確診為精神科疾?。唬?)有嚴重的自殺傾向。

1.2 研究方法

1.2.1 隨機分組 使用信封法將納入本研究的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其中治療組64例,平均年齡(51.16±4.54)歲;對照組32例,平均年齡(51.57±4.37)歲。

1.2.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烏靈膠囊(浙江佐力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Z19990048,0.33 g/粒),每次3粒,3次/d。對照組給予更年安片(天津中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Z20013130,0.31 g/片),每次6片,3次/d。連續服藥6周。

1.2.3 觀察方法 兩組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第3周和第6周進行Kupperman評分[8]、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評分[9];

1.2.4 療效標準 依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10]。Kupperman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指數評分=基本分×程度評分。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值-治療后積分值)/治療前積分值×100%。顯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療效指數≥70%;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30%≤療效指數<70%;無效:臨床癥狀治療前后無明顯改善,療效指數<30%。

1.3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如果組間基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則采用協方差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 在治療過程中,治療組脫落6例(4例不能及時復查,2例因胃痛、惡心不良反應退出),對照組脫落2例(不能及時復查)。最終治療組58例,對照組30例完成療程用于結果分析。隨機試驗流程圖見圖1。

兩組病例年齡、絕經時間和生殖激素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病程最短0.5個月,最長為3年,平均病程約(1.5±0.9)年,對照組的病程最短0.2個月,最長為2.5年,平均病程約(1.3±0.8)年,統計結果表明兩組病例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見表1。

圖1 受試者流程圖(略)

Figure 1 Flow diagram of this randomized trial

表1 兩組基線資料(略)

Table 1 Baseline data of the two groups

2.2 兩組治療前后Kupperman、SDS和SAS評分 Kupperman評分考核潮熱出汗、感覺異常、失眠、焦躁、憂郁、頭暈、疲倦乏力、肌肉骨關節痛、頭痛、心悸和皮膚蟻行感11項癥狀。兩組治療第3周和第6周的Kupperman總分與治療前比較,均顯著降低(P<0.01),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Kupperman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Kupperman評分涉及的各項癥狀從治療第3周起明顯改善(P<0.01)。對照組皮膚蟻行感從治療第3周起有所改善(P<0.05),治療第6周時改善更為明顯(P<0.01);其他癥狀評分在第3周時均明顯改善(P<0.01)。

SDS和SAS評分結果提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抑郁和焦慮癥狀均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在資料分析中發現,治療組入選病例的焦慮、抑郁狀態表現相對突出,初始SDS和SA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P<0.05),組別和初始抑郁、焦慮狀況對抑郁和焦慮評分的下降有顯著影響,為此將初始抑郁、焦慮評分作為協變量,組別作為因素變量對兩組治療第3周及第6周癥狀改善情況進行協方差分析。結果發現,治療組用藥第3周和第6周時SAS評分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P<0.01);在用藥第6周時SDS評分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Kupperman、SDS和SAS評分變化(略)

Table 2 Scores of Kupperman, SDS and SAS scal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0.01, vs before treatment; P<0.05, P<0.01, vs control group.

2.3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療效 根據Kupperman評分的改變程度,對患者的療效等級作了考核。結果顯示,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9.66%(52/58)和76.67%(23/3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治療組58例中顯效、有效、無效例數分別為15、37和6例,對照組分別為6、17和7例。

3 討論

3.1 烏靈膠囊能有效改善更年期綜合征的癥狀 中醫認為更年期綜合征的發生是由于腎氣衰退,沖任脈虛,精血不足,陰陽俱虛,不能溫煦濡養其他臟腑,以致臟腑功能紊亂,陰陽平衡失調。更年安片根據中醫理論以補腎為切入點,選用熟地黃、生地黃、何首烏、麥冬、玄參、牡丹皮、澤瀉、茯苓、珍珠母等藥物,具有滋陰清熱、除煩安神之功,在治療更年期出現的潮熱汗出、眩暈耳鳴、失眠、煩躁不安和血壓不穩等癥狀方面有較好的療效[11],是當今廣泛應用于臨床針對更年期綜合征治療較理想的中成藥,為此我們選用更年安片作為陽性對照。

烏靈膠囊是烏靈菌的提取物,為純中藥制劑,含有腺苷、多糖、甾醇類及谷氨酸、γ氨基丁酸、色氨酸、賴氨酸等19種氨基酸,還含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多種成分。文獻報道烏靈膠囊具有補腎健腦、養心安神、益氣養血的功效,能夠改善失眠、疲勞、抑郁、焦慮及神經官能癥[12],而這些癥狀在更年期婦女身上都有著或輕或重的表現,烏靈膠囊也具有補腎之功效,為此我們選用烏靈膠囊,對一組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特別是伴有抑郁、焦慮狀態的患者進行臨床療效觀察。

Kupperman評分是目前通用的更年期綜合征癥狀的量化評價方法。通過兩組治療前后Kupperman評分觀察,結果顯示兩組的總分與治療前比較,均顯著降低(P<0.01)。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Kupperman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見烏靈膠囊與更年安片一樣能有效改善更年期綜合征的癥狀。從兩組臨床療效來看,治療組顯效和有效例數的比例比對照組更高,Ridit檢驗提示烏靈膠囊的療效優于更年安片(P<0.05)。

3.2 烏靈膠囊較適合伴有抑郁和焦慮狀態的女性更年期綜合征 實驗研究發現烏靈菌粉在戊巴比妥協同作用下,能明顯縮短小鼠睡眠誘導時間,延長小鼠的睡眠持續時間,減少小鼠自主活動次數,且能拮抗腦內多巴胺神經系統的異常興奮。進一步研究證明,烏靈菌粉是通過提高小鼠腦組織對谷氨酸、γ氨基丁酸攝取量,增強谷氨酸脫羧酶的活性,增加抑制性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的合成,從而達到鎮靜效應。在抗焦慮抑郁狀態研究過程中發現烏靈菌粉能提高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宮中的停留時間;能使小鼠爬梯次數不變,站立次數明顯減少;減少戊四唑致驚厥評分并延長發作潛伏期;可增加慢性輕度應激小鼠的蔗糖水飲用量,增加其自發運動量,減少強迫游泳絕望反應時間和尋找平臺的時間,并可升高小鼠體溫。這一系列研究工作提示烏靈菌粉能改善焦慮和抑郁效應[13]。

SDS和SAS是評價抑郁癥狀和焦慮癥狀程度的有效工具。通過比較SDS和SAS評分,觀察到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焦慮和抑郁癥狀均有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在資料分析中發現治療組的入選病例以焦慮、抑郁狀態表現相對突出,初始SDS評分、SA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P<0.05),為此采用協方差統計方法分析,結果發現在治療后第3周和第6周,治療組在改善SAS評分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在治療后第6周,治療組改善SDS評分的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不同時相的SAS和SDS評分改善結果顯示,在緩解焦慮和抑郁狀態方面,烏靈膠囊療效更好一些,或者說烏靈膠囊更適合于焦慮、抑郁狀態比較明顯的更年期綜合征患者。

更年期婦女腎陰虛衰,腎水匱乏,不能上濟于心,以致心火獨亢,擾亂心神;不足,心血化生失源,又致心神失養。中醫學有心主神明之說,認為心能主司人的精神、意識、思維以及心理活動等,心神受擾、心神失養致使心無所倚,神無所歸,臨床上表現為失眠、煩躁不安、心悸驚恐、遇事善忘等焦慮、抑郁狀態。烏靈膠囊具有補腎養心之功效,可幫助交通心腎,實現水火相濟,從而緩解更年期婦女的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

3.3 烏靈膠囊癥狀改善與用藥時間的關系 本研究對兩組治療后第3周及第6周癥狀改善情況進行協方差分析時發現,在治療后第3周和第6周,治療組在改善焦慮狀態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第6周時,治療組改善抑郁狀態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烏靈膠囊改善焦慮狀態的起效時間相對較早,對改善抑郁狀態起效時間相對滯后,設想本研究觀察時間僅為6周,假如繼續用藥,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或許其療效會有上升的空間,這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Ma XW. Gengnianan tablet in treatment of 308 cases of menopausal syndrome. Shaanxi Zhong Yi. 2006; 10(27): 1175. Chinese.

馬西文. 更年安片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征308例. 陜西中醫. 2006; 10(27): 1175.

2 Wang Y, Zhang HY. A paralleled compared study of Wuling capsule and Deanxit in the treatment of general anxiety disorder. Shanghai Jing Shen Yi Xue. 2005; 17(3): 158159.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王瑛, 張海音. 烏靈膠囊和黛力新治療廣泛性焦慮癥對照研究. 上海精神醫學. 2005; 17(3): 158159.

3 Zhang KN. Clinical study of levodopa and Wuling capsule in treating Parkinson’s disease and depression. Xin Yi Xue. 2005; 36(3): 154156. Chinese.

張凱娜. 左旋多巴與烏靈膠囊治療帕金森病伴發抑郁的臨床研究. 新醫學. 2005; 36(3): 154156.

4 Wang ZX.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Wuling capsule in treating 78 cases of insomnia. Hebei Zhong Yi. 2003; 25(12): 909. Chinese.

王振新. 烏靈膠囊治療失眠78例療效觀察. 河北中醫. 2003; 25(12): 909.

5 Jin H, Wang SZ, Shen Y, Yang CY, Jin WD. Combination of Wuling capsule and antipsychotics in postpsychosis fatigue state. Lin Chuang Xin Shen Ji Bing Za Zhi. 2004; 10(4): 247248.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金紅, 王素珍, 沈瑩, 楊春玉, 金衛東. 烏靈膠囊聯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后衰弱狀態.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04; 10(4): 247248.

6 Li PG, Su TF. Wuling capsule in treating 86 cases of cardiac neurosis. Shi Yong Zhong Yi Yao Za Zhi. 2005; 21(9): 555. Chinese.

李品貴, 蘇太峰. 烏靈膠囊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86例.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05; 21(9): 555.

7 Yue J.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4. Chinese.

樂杰. 婦產科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

8 Cao ZY. China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9: 2281. Chinese.

曹澤毅. 中華婦產科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9: 2281.

9 Zhang MY. Manual for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Changsha: Hunan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 1998: 35, 42. Chinese.

張明園. 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 長沙: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 35, 42.

10 Zheng XY.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research on Chinese new herbal medicines (trial implementation). Beijing: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of China. 2002. Chinese.

.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11 Ma XW. Gengnianan Tablet in treatment of 308 cases of female climacteric syndrome. Shaanxi Zhong Yi. 2006; 27(10): 1175. Chinese.

馬西文. 更年安片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征308例. 陜西中醫. 2006; 27(10): 1175.

12 Han J, Gao SQ. Clinical use of Wuling capsule and its adverse effects. Zhongguo Yao Fang. 2007; 18(15): 11841186.

韓潔, 高素強. 烏靈膠囊的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中國藥房. 2007; 18(15): 11841186.

篇2

一、制定落實制度體系,規范意識形態陣地管理。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完善意識形態管理機制。學校要強化意識形態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根據“職責清晰,統籌協調,分工合作,守土有責”思路,認真執行“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確保意識形態管理環環相扣、不留死角。成立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信息化建設管理與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抵御和防范校園傳教滲透工作領導小組等機構,學校領導擔任機構主要負責人的意識形態管理工作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處理相關工作。    

二、是以務求實效為目標,完善意識形態管理措施。       

通過“控制場地”方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課外活動場所、報告會、講座”管理操作流程。一是嚴格審批程序和環節。從申報到審批的各個程序均責任到人,可追溯倒查人性化的管理既活躍了學術活動,又實現了對意識形態的有效管理。以提升素質為抓手,不斷夯實工作基礎。加強理論學習,提升意識形態工作的認識水平。不斷豐富和創新理論武裝的內容和形式,通過政治學習不斷強調意識形態管理的重要性,周密部署相關工作。    

三、以隊伍和學科建設為重點,切實把控課堂陣地      在教育教學環節,堅持正確導向。

堅持“教學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通過《教學工作規程》明確規定教師應有的政治素質,根據“授課條件”、“任課資格”、“德育要求”和“教學評估”等要求,結合學生評教和督導制度等,及時發現、反饋和解決問題,不斷加強和改進課堂教學管理,以積極健康內容占領課堂主陣地。   

篇3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新媒體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機遇與困境的基礎上,探討了構建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1+4+6”創新模式,即樹立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科學性與意識形態性統一的教學理念,堅持四個原則,構建六個子系統,提高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 新媒體;思想政治理論課;機遇;困境;對策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黨建工作必須“強化思想引領,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在新媒體時代,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的發展和普及使高校內部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和交鋒獲得了新形式和新內容。西方敵對勢力利用其掌握的網絡資源和技術優勢,不斷爭奪大學生思想意識的陣地,消解著在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整合力。作為加強高校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著重要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急需有針對性地制定應對策略。

一、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主流意識形態建設中的功能

第一,弘揚和宣傳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當在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媒體格局深刻變化條件下立足于弘揚主流意識形態,注重加強宣傳思想工作,清楚定位“培養什么人,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在強化政治意識、服務意識、問題意識和改革創新意識中,做好意識形態的宣傳思想工作。

第二,凈化和引導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當承擔起通過理論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功能。深刻剖析并澄清大學生對“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終結”、“”、“普世價值”等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的認識,實現對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凈化和引導。

第三,“三進”和轉化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當著力推動意識形態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防止出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意識形態漂浮”的現象,實現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化與外化。

第四,建構和育人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當建構話語體系,并借助網絡媒體使主流意識形態實現文字內容視覺化、傳播手段數字化、價值觀念共識化,實現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服務育人、組織育人功能。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機遇與困境

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二者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新媒體,是強教育之路;思想政治,是規新媒體之本。當前,新媒體是把雙刃劍,既是當代青年觀念更新價值提升之邏輯起點,也是青年信仰危機和道德缺失之邏輯內因。新媒體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相較于傳統媒體時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著發展的重要優勢和機遇。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我國高校構建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根本渠道,在新媒體時代,思政課獲得的發展機遇主要體現在:第一,新媒體海量、快速、交互、生動等特點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新載體、新平臺,微課、慕課、在線課堂等形式豐富了思政課的授課平臺。第二,新媒體環境中的每個主體(師或生)都既是媒體的接受者和使用者,也是媒體的推動者和創造者,兼具雙重功能。第三,信息技術的變革會帶來教育模式、學習方式、生活模式甚至思維方式的改變,讓教育回歸學生主體的教育原生態。第四,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內含的知識、情感、價值觀等滲透要素,加強大學生思想素養和政治信仰,激勵青年紅色教育的終身性和系統性,提升教育主客體的媒體素養。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著嚴峻的困境與挑戰。當下,新媒體已經成為一種武器,西方敵對勢力在有形無形地搶占我國的意識形態陣地,對思政課形成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具體表現在:第一,高校對新媒體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地位認識不足,欠缺對網絡等新媒體對青年學生信仰與價值觀威脅的警惕性。第二,新媒體虛擬、開放、難以掌握和監控等特點使思政課面臨許多新矛盾、新問題,迫切要求快速建立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深度融合機制和系統工程,應盡快建立從黨委領導到部門重視、從青馬工程到黨員培訓、從理論課堂到社團實踐等多層面全方位的立體構架。第三,對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研究成果轉化能力不強,急需突破研究成果的理論論證層面,真正進入從理論轉化為實踐階段。第四,對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實踐手段和方式簡單傳統缺乏創新?;就A粼跇嫿t色網站、運用多媒體技術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層面,缺少深度創新模式。第五,師生的新媒體水平和素養不高,對各種“微媒體”中信息和思潮的把握、控制、批判和引導能力欠缺,易導致工具控制人。第六,“MOOC”等遠程終端學習平臺難以實質性解決師生有效互動、思想碰撞與人格教育等網絡教育難題。

面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的突出問題,廣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工作者應全面把握新媒體的特性,趨利避害、發揮優勢,利用新媒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

三、構建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1+4+6”創新模式

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和機遇,未來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獲得了強大的空間。國家對高校主流意識形態地位的強化,會形成對新媒體挾帶的意識形態進攻的有效抵御;“互聯網+”的時代背景,會推進新媒體技術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斷實現融合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網絡正規化會逐漸抵消新媒體的信息混亂和技術攻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學生媒體素養的不斷提高會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新媒體時代獲得新的生命力。

為實現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深度融合,應當構建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1+4+6”創新模式,即“1個理念+4個原則+6個子系統”。

1、樹立“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科學性與意識形態性統一”教學理念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旗幟鮮明地體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性、批判性、開放性和時代性,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科學性”與“意識形態性”的統一”。既要防止將的科學性演變成離開了現實性的教條化、庸俗化、政治化、口號化;又要防止片面地以現實性排斥政治化、意識形態化的傾向。

2、堅持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四個原則

堅持方向性原則,牢牢把握新媒體時代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鮮明的政治立場,堅決同各種反傾向做斗爭。堅持合力教育原則,實現中央到地方各級教育部門和宣傳部門相配合、頂層設計與地方特色相結合、各方面信息合力充分發揮的集成化教育教學。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注重理論灌輸和社會實踐結合、理論宣講與創新指導相結合。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結合原則,實現顯性的課堂傳統教學與隱性的新媒體教育相結合。

3、構建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六個子系統

重點:提升新媒體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加強“原理課”關于理論和經典文獻教育,掌握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加強“概論課”關于中國化歷史進程與成果教育,樹立 “三個自信”;加強“基礎課”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教育,培養正確的“三觀”;加強“綱要課”關于近現代中國歷史教育,養成正確的歷史觀;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融合教育,增強新媒體時代文化自覺自信;加強大學生媒體素養和網絡安全教育,抵抗新媒體的技術攻擊和挑戰;加強網絡新思潮新事物新現象的引導教育,應對新媒體的網絡意識形態滲透。

依托:打造新媒體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模式。打造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互通有無的交互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模式;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個人合力的集成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模式;虛擬和現實空間相結合的線上線下交互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模式;打破傳統灌輸和說教的開放的自主自助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模式。進一步推動“慕課”與“翻轉課堂”等新式教學方法的推廣與實施;繼續深入研究專題式、案例式、實踐式、PBL等常規教學改革方法;不斷探索與完善參與式、暗示式、情境式等其他輔助式教學改革方法;嘗試開發與創新更多體現意識形態功能的新式教學改革方法。

依據:構建新媒體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機制。以意識形態教育為目標的新媒體教學引導機制;以發揮學生主體性為依據的新媒體教學協調機制;以強化紀律和底線思維為規定的新媒體教學規范機制;以質量貢獻和教育實效為導向的新媒體教學評估機制;以及時控制網絡不良思想傾向為責任的新媒體預防干預機制。

路徑:豐富新媒體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載體。以課堂講授為陣地載體實現意識形態教育直接灌輸;以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為依托載體實現意識形態教育與時俱進;以多媒體為教學載體實現意識形態教育直觀引導;以博客微博微信為新常態載體實現意識形態教育有效溝通;以手機終端為靈活載體實現意識形態教育即時教化;以紅色主題網站互動社區為輔助載體實現意識形態教育常規化;以學生微視頻微電影微話劇等為微載體實現意識形態教育形式活化。

保證:健全新媒體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隊伍。充分發揮高校黨委和黨團組織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領導和指導作用;全力培養熟練運用新媒體的中青年理論科研團隊;重點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業務能力和媒體素養;合理組建理論素養深厚和信息化水平精湛的理論宣講家隊伍;打造完善德行兼備的專兼職青年輔導員隊伍;啟動實施“卓越理論人才”培養計劃。

保障:優化新媒體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環境。建立網絡時代高校宣傳思想新媒體工作大格局;夯實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新媒體環境;構建網絡主流意識形態陣地新媒體環境;打造校報??@互動社區等校園數字化環境;創設校園“微文化”軟環境;開辟網絡安全維護和輿情統計的新環境。

篇4

[關鍵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導輔協同;范式建構

研究生教育事關國家創新體系構建,是適應我國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發展要求,培養有靈魂的卓越人才的重要保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事關高校研究生培養成效,直接影響研究生教育的質量。然而,從其發展現狀來看,卻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必須著眼于研究生群體特點、把握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獨特規律,從新實踐中探索新理論、建立新制度、形成新模式。其中,重要的問題在于: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否遵循“導輔協同”的基本思路、能否形成“導輔協同”的工作范式。

一、新時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導輔協同的概念拓展

立德樹人應當是也必然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環節和根本遵循。導輔協同邏輯起源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研究生群體本身的特殊性。從詞義上看,“導”即啟發、引導、主導;“輔”即幫助、佐助。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輔”與“導”作為矛盾的兩方面,其中居于支配地位的一方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與質量起決定性作用。此外,唯物辯證法認為,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順序上發生變化也能引起質變。研究生群體知識水平高、政治參與意識突出、有較強的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總體上思想政治素質高,思想觀念更趨成熟,多數已基本形成相對穩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無論是在參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抑或是在自身成才發展過程中,其主動性、自主性都極強。因此,與本科生“輔”重于“導”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同,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導”應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輔”為次要方面。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導”“輔”內涵的理解與拓展、作用的辨析是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和邏輯基礎。所謂導輔協同,一般地說,是指基于研究生的群體特征和研究生思政教育特有規律,貫穿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全程的基本線索和總體思路,是構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實踐范式的基本遵循。具體地說,可從狹義和廣義兩方面進行理解。從狹義上講,導輔協同主要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論中導師和輔導員雙主體作用的協同發揮。從廣義上講,導輔協同不僅體現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主體論中,還包括研究生思政教育功能、價值上的導輔協同,研究生思政教育方式上的導輔協同等。構建新時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從廣義的意義上理解導輔協同,不斷拓展導輔協同的外延,挖掘導輔協同的深義,統籌設計、構建體系。

二、構建新時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重要且必要

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ThomasKuhn,1922-1996年)在其1962年出版的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出了范式的概念和理論,他以范式及其發展變化為基點系統闡述了科學發展的基本模式。結合庫恩有關范式的研究成果以及國內外學者的觀點,中國學者對范式的內涵基本達成共識:是同一學科或專業領域內普遍認同的基本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這成為該學科或專業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共同的理論基礎與框架,規定并指明了該學科發展的方向。本文所指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即在現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學術共識、持用話語、既定模式的基礎上,總結本學科或專業領域內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汲取研究生思政工作實踐中形成的有益發展模式,探求能為人們所認同并施行的教育主體、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新結構、新形態,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個學科或專業領域,應具有的共同的思維方式和實踐形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并非先存在,它孕育、形成、確立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及其科學研究的發展進程中,逐步走向科學化、系統性。其標志有多種,如確立了著眼于研究生群體特性及研究生思政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不斷充實和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學科架構為核心,進而探析特殊規律的學術旨趣;在研究和教育實踐中形成了以研究生思政教育主體、客體、過程、內容、方法為主的概念體系,確立了著眼于運用此概念體系觀察、反思和從事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基本框架與行動模式,這于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理論研究和現實工作意義非凡。但是,面對當今世界所處之前所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處之戰略機遇期,面對中國改革發展所面臨之風險與挑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范式也面臨挑戰,體現在:我們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中運用既定范式思考和回應經濟社會新發展所提出的新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時,時常發現理論關照和回應現實的不足與無力。(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在高校思政工作隊伍建設中式微政工作隊伍建設中式微,導師和輔導員在處理“導”和““輔”的關系中存在“顧此失彼”誤區隊伍建設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的依靠力量,是決定其工作成效最主要的方面。然而,在當前高校思政工作隊伍建設中卻存在“重本輕研”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從大學生總體結構上看,在當前高校中研究生規模普遍小于本科生規模,此外,與本科生群體的整體思想狀況相比,研究生群體的心理素質和思想狀況相對成熟,在學習活動組織和生活自我管理方面自覺性更強。這使得各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心聚焦于本科生,在制定相關思政工作制度時將優勢資源和利好政策向本科生傾斜,這在某種程度上不利于研究生思政工作有關主體積極性的發揮,同時也極大影響了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隊伍的充實和完善。另一方面,從客觀外部環境來看,我國經濟結構雖逐步優化、經濟發展前景向好,但由大國競爭加劇、西方“中國威脅”思維慣性導致的意識形態矛盾和斗爭,加之西方對華意識形態輸出方式和策略的轉變,隱蔽性成為其主要特點,這將成為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大背景和重點攻堅領域。如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長期性、緊迫性、艱巨性、復雜性預判不足,就會在某種程度上消解主體自覺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此外,導師和輔導員是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體,直接決定研究生思政工作成效,其中,導師負首要責任。當前,絕大多數導師能著眼于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基本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學習指導、科研實踐中,較好地完成科研育人的職責。然而,部分研究生導師在研究生培養的過程中體現出重科研指導而輕學術道德規范教育,重學業專業指引而輕人格品行養成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等問題,即“導”而不“輔”。研究生輔導員是研究生思想政治隊伍的要素,是骨干力量,也是主攻手。當前,研究生輔導員在做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方面總體上是好的。然而,受研究生培養模式影響,很大一部分研究生輔導員存在重日常事務管理而輕思想政治教育、重具體工作實踐而輕系統工作統籌等問題,也即“輔”而不“導”。因而,研究生導師和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導”“輔”功能發揮的不平衡、不協調極大影響了研究生思政工作實效。(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兩重功能的關系有待調整升級整升級,在實踐中偏向重“非意識形態功能”而輕“意識形態功能形態功能”從價值論維度出發,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均具有“意識形態性、非意識形態性”雙重屬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識形態性”,即向教育客體傳導意識形態、使客體形成教育主體期待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觀念體系,以此引導和規范教育客體行為方式的效能、屬性。其首要目的是實現統治階級對意識形態領域的掌控。所謂非意識形態功能,是除了意識形態功能以外的其他社會功能,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非階級性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性要求。在任何國家和社會,“意識形態性”和“非意識形態性”雖然均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這一問題的兩個側面,然而,在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兩重特性的地位問題時,仍然要有所側重、不能偏廢。這根本上是由思想政治教育階級性的本質特征所決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是要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在發揮其功能時,意識形態性居于主導地位,體現并代表思政教育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其功能的“非意識形態性”之于意識形態學必須也只能是從屬關系,不能獨立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方面,其主旨是將廣大研究生培養為我國意識形態戰線的有力維護者,其根本目標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培養政治素質過硬、專業水平拔尖的頂尖人才。然而,由于進行意識形態教育投入大、見效慢、難度高,且教育效果難以評價和衡量,而對研究生進行非意識形態的思想政治教育則相對難度低、可操作性強、效果容易凸顯,這與教育主體的教育理念方法更新不足、主體間分工配合不力、教育內容結構不夠優化等負面效應疊加,就導致教育主體主動進行意識形態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功能的發揮。(三)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的作用尚未有效發揮渠道的作用尚未有效發揮,社會實踐、校園學術文化等教育載體未有效運用教育載體未有效運用,傳統教育方式與新媒體新技術相融合的教育潛能有待進一步挖掘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引導研究生構建科學“三觀”的主要路徑之一。長期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廣泛、有效開設已成為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但由于部分教師的授課方式未能著眼于研究生的思想特點,更多地采取灌輸方式,對研究生關注的時下熱點問題涉及較少;再加上研究生課業、學術任務重,不少研究生只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專業能力的提升中去,很大一部分甚至只是為了湊學分才勉強選擇上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上種種,導致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研究生課程體系中被“邊緣化”,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明顯,主渠道作用未能有效發揮。社會實踐始終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和途徑,對于幫助研究生深入社會、認知國情、鍛煉本領、錘品鑄魂的作用無可替代。校園學術文化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應有之義,其內涵的育人資源、素材所具有的育人價值不可小覷。當前,大多數高校已經把研究生社會實踐教育和學術道德教育納入研究生培養體系和培養方案中,以期促進研究生結合所學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達成研究生專業素質提升和思想政治水平提高雙軌并行。然而,由于各級各類高校所掌握的社會資源的不平衡性,研究生培養方案制訂和落實的差異性、不均衡性,使得研究生社會實踐教育和學術文化教育缺乏必要的長效機制和保障體系,再加上研究生培養模式所限以及研究生繁重的科研任務,導致部分高校培養方案中規定的研究生社會實踐教育和學術文化教育流于形式,限制了其作為教育載體的功能的發揮。此外,互聯網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弘揚主旋律的重要手段,是傳統教育方式和載體的必要補充。近年來,校園網建設以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各高校開展思政工作的重點,多數高校都能夠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利用校園網和公眾號為研究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達成教育、引領研究生思想和風尚的目標。然而,鑒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渠道的不可替代性,再加上維護和運用網絡新媒體、新技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成本相較于傳統教育方式和載體要高出許多,且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評估難度相對較大,這使諸多高校在網絡育人資源開發和育人平臺維護方面望而卻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線上線下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的形成與發揮。

三、導輔協同視角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構建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其獨特規律決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構筑方式,應遵循導輔協同的基本思路,全面系統地從其主體、功能、內容、方式等方面著手。(一)存在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內的導輔協同同:著眼于構建研究生導師和輔導員“德育共同體”實現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增質提效,隊伍建設是根本,實現對研究生意識形態的掌控,有賴于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隊伍,這是我黨長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經驗。從教育主體維度看,“導”即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處的主導地位,“輔”即輔導員是研究生思政工作的關鍵主體、相較于導師的首要負責人定位,起輔助作用。當前,突出導師和輔導員的雙主體作用,當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優化頂層設計,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地位,使之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體規劃中的重點,專門安排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經費,實現優勢資源和政策有效傾斜;著眼研究生群體特征和教育規律,以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為抓手,高度重視運用制度手段推進工作。二是研究建立健全研究生導師和輔導員德育素質培訓體系和機制,著力提升兩支育人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參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素養、專業水平,增強育人合力。三是研究生導師和輔導員應苦練內功,在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樹立德育共同體觀念,立足崗位職責做到既導又輔,增強教育實效性。研究生培養模式決定了導師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責任人,其兩大基本職責就是教書和育人。因此,導師若想扮演好思想引路人和學業指導者的雙重角色,不僅要具備深厚的學術造詣,提升教學和科研水平,還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優良教風引導、影響學生,重點從工作崗位的特殊性出發,真正理解和踐行導師工作的“導”“輔”二重性,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導者和研究生成長成才的主心骨,做黨委工作的輔佐者和研究生成長的引路人,在保證日常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同時,著重培養研究生的民族責任感,重視研究生理論水平的提升。研究生輔導員是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作用不僅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務管理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把育人作為自身崗位的根本。這就要求研究生輔導員要堅持終身學習,具備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專業知識結構和寬口徑的知識儲備,加強科學研究,從工作作用和工作方法的角度全面認識研究生輔導員工作的“輔”“導”二重性,即從輔導員崗位的特殊性出發,做好黨委工作的助手、導師教學和科研的助手、學生成才發展的助手的同時,注意運用科學的工作方法,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日常事務管理相結合,將系統工作統籌同具體工作實踐相結合,加強研究生政治思想引導、情感疏導、行為教導和就業指導。據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雙主體作用的協同發揮,必然要求在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導師和輔導員不斷轉變觀念、精誠合作,由傳統的各行其是向形成協同攻堅的德育共同體發展。(二)彰顯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的導輔協同同:著眼于意識形態和非意識形態雙重功能的優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識形態性”和“非意識形態性”的協同發揮同樣須遵循導輔協同的基本思路,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意識形態功能必須補充、輔助于意識形態功能。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發展趨勢雖整體向好,但是個別人還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學術規范、學術道德意識淡薄、知行合一不足等問題,反射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兩重特性的發揮亟待優化。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雙重功能的有效發揮,特別是突出其功能的“意識形態性”,應著力于四個方面。一是加大針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力度,提升其對我國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增強其投身意識形態教育的使命感、自覺性和綜合能力。二是立足研究生群體特點,科學構建教育內容體系,優化內容結構,科學設置“意識形態性”和“非意識形態性”內容的比重,形成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為核心與主導,兼顧學習觀教育、學術規范和道德教育、婚戀觀教育、擇業觀教育的內容體系。三是探索并引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評價機制,為意識形態教育功能的發揮提供堅實保障。鑒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功能發揮的效果較難進行量化評價,有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從科研、管理和活動等不同維度設計工作評價體系和績效考核辦法,其中,尤其要突出和增加意識形態教育所占權重,堅持以科學引導為方向和以客體效果反饋為中心相結合,更加注重教育主體對客體開展意識形態教育的實際效果,以期達到表彰和激勵意識形態教育的目的。四是在調研并分析現有主體在意識形態教育中的優勢和不足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明確并協調好不同主體間的分工與職責,引導、激勵各方著力構建德育共同體,研究并建立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協調機制,實現全程育人。(三)承接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的導輔協同同:著眼于傳統教育方式同新興教育方式相結合教育方式的適配性、豐富性、多樣性直接影響教育效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選取、運用必須因時而新。其中,所謂“導”,即繼續堅持和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地位。然而,從研究生培養的角度看,我國現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培養模式與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無法很好地適配,既定的教學理念、方式受到互聯網、新媒體的沖擊。因此,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教學內容的科學重置,既充分體現理論學科發展的規律性、專業性,還要重視教材建設的實效性,即教材的編寫在結合研究生的思想特點及其關注的熱點問題的同時,還應及時反映國內外最新理論特點。此外,更要重視靈活選擇和運用教學方式,以研究型教學為導向,在課堂上重視翻轉式、討論式、個性化教學方法的運用,并從時展和社會進步的高度引導研究生感知和探究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戰略意義,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謂“輔”,即注意發揮校園學術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教育途徑的補充作用,結合研究生培養特點,在研究生學術活動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強化實踐環節,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育的交叉,在推進研究生專業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同步提高的同時,引導研究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同時,還須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自覺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充分運用校園網、公眾號、手機APP等新媒介、新載體,推動研究生思政工作傳統優勢與新技術相融合,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尋找新的生長點、開創新空間。

四、結語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基石”。在新時代,推動研究生思政工作提質增效,需要立足研究生群體的特點,構建導輔協同的新范式,通過優化教育主體的教育方式,促進教育功能的最大限度發揮。

[參考文獻]

[1].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3]劉放桐,等.現代西方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任少波,許占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建構初探[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12):46-52.

[5]沈壯海.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的新范式與新形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2):40-46.

[6]石書臣.論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識形態性與非意識形態性的統一[J].探索,2003(3):81-83.

[7]吳春梅,陳一恒.意識形態導向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功能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22-26.

[8]馮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與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9-14.

[9]任敏.論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7(6):332-333.

篇5

為慶祝建黨100周年,全面做好學校安保維穩工作,6月15日下午,我校于辦公樓第二學術報告廳召開慶祝建黨100周年維穩安全工作部署會,會議由校黨委委員、副校長格根哈斯主持,校黨委副書記施紀華出席會議并講話,全校維穩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參加會議。

會上,保衛處處長王躍平宣讀了《建黨100周年維穩安全工作實施方案》。

格根哈斯強調:一是要將各項工作措施做細做實,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的上傳下達;二是要明確各有關部門的責任分工,落實好責任追究制度。隨后,為保證學校維穩安全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強化聚焦突出問題、精準實施發力,針對疫情防控、意識形態安全、輿情管理、課堂管理、食品安全、用水用電管理等重點內容,格根哈斯對分管各部門的工作做出了具體要求和部署,力求將安全隱患清零。對于工作中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學校將嚴肅追責問責。

施紀華強調:一是要增強政治敏銳力、判斷力,高度重視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二是要落實好各項具體工作,堅持“一分安排,九分落實”,確保國家安全和校園穩定,要嚴明工作紀律,嚴格落實請示報告制度;三是加強隱患排查工作,繼續完善落實“雙排查”制度,要把消防安全當作頭等大事來抓,要加強學生公寓、實驗室、工地等的消防安全管理;四要將各項工作細化、落實到具體部門,要持續加強應急處置、安全宣傳教育、疫情防控等各項工作,嚴格落實值班制度。

安全穩定是底線工作,我校時刻把守護全校師生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學校全體教職員工要把做好慶祝建黨100周年安保維穩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堅決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以確保校園穩定和諧安全的優異成績慶祝黨的百年華誕。

篇6

關鍵詞:中層干部;管理;必要性;有效方法

一、前言

中層干部作為高層決策的執行者,基層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發揮著上傳下達的作用,是維系領導和普通職工的橋梁。一個企業里看責任能否落實,措施是否到位、突出問題能否得到解決,關鍵還是要看中層干部。在當代中國,基層中層干部的管理工作就是指具有指導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干部群體的中堅力量。在我們看來,中層干部群體要形成恰切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賴于基層組工工作者行之有效的意識形態的管理。只有不斷強化意識形態與管理陣地建設,才能真正讓中層干部對于基層管理工作有切身體悟。這是本文研究的起點。

二、新形勢下中層干部管理的必要性

1.企業管理的基本要求

目前在中層干部管理現狀中存在著以下這些問題:一是干部管理觀念相對較為傳統;二是干部管理內容陳舊方式老化;再者干部管理缺乏長期有效機制

我國廣大中層干部接受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成為建設祖國的中流砥柱,而和諧社會理念下的管理中加深對價值觀的管理,有利于正確處理和提高中層干部的專業業務素養和科學執法意識,從而更好的促進中層干部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能夠更早的將管理理念和意識落實到中層干部的日常生活活動中,并能夠掌握先進的科學知識,用于基層的企業實踐。中層干部管理工作是提高執政能力和加強先進性建設的基本要求。要提高執政能力,保持理論上的先進、行為上的先進、決策上的先進,都離不開中層干部管理能力的提升。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中層干部隊伍,是整個企業保持先進,有凝聚力、有戰斗力的必要前提。

2.自身職責的必然要求

中層干部領導力之所以那么重要,是因為,中層干部才是企業的重要核心,中層領導是高層與下屬之間的紐帶,他的領導力直接關系到下屬的成績,關系到高層的領導方針。中層干部在單位中處于較為獨特的位置。第一,處于承上啟下的位置。中層干部上有領導,下有員工,在一個單位處于上與下,宏觀與微觀的結合點上,既要在上級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又要指導本部門員工開展工作,可以說既是戰斗員又是指揮員。一項工作的推進,既靠領導班子的正確決策,也需要中層干部狠抓落實。第二,處于執行層的位置。一個單位領導班子作出的決策,關鍵是要通過中層干部去推動、去落實、去實踐。第三,處于中堅力量的位置。中層干部整體上能力水平都比較強,綜合素質都比較高,是一個單位的業務骨干、中堅力量,代表著一個單位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對外形象。第四,處于參謀助手的位置。中層干部不僅僅要做到上情下達,更要研究分析基層工作和職工隊伍的各種情況,為領導出謀劃策,為高層的決策提供充分的第一手材料。

3.中層干部管理的有效方法與路徑

(1)進一步強化干部選拔任用

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進一步明確黨管干部原則的具體要求,發揮好黨委在選人用人工作中的領導和把關作用。嚴格按照“好干部”標準和“三嚴三實”要求,堅持選拔任用干部的原則和基本條件,認真遵守任職資格規定,嚴格執行選拔任用干部的工作程序,重點抓好動議、民主推薦、組織考察、提出任用建議、討論決定等關鍵環節,嚴把五關。一是嚴把資格條件關。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做到不符合規定的不上會,不符合條件的不審批。二是嚴把民主推薦關。堅持會議投票推薦與個別談話推薦相結合,既尊重民意又不簡單以票取人,切實把最合適的干部選拔到最適合的崗位上來。三是嚴把考察識別關。制定周密的干部考察方案,紀檢監察部門參與考察,嚴格按照規定程序,全面掌握考察對象的情況后才提出任用建議。四是嚴把集體討論關。黨委討論決定前,人事部門就擬任人選征求紀委意見;討論過程中,黨政領導班子做到集體研究、通盤考慮和慎重決定。五是嚴把全程記實關。建立干部選拔任用全程記實文書檔案,全面反映干部選任用工作中各環節責任主體和運行情況。同時堅持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公告監督電話和地址,設立意見箱,讓全體黨員干部職工對選人用人機制進行監督,進一步擴大群眾對干部選拔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堅決杜絕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通過民主推薦、嚴格考察、擇優選聘,不斷優化中層干部隊伍整體結構,加強中層干部隊伍建設,為企業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智力支持。

(2)進一步深化干部考核管理

一方面,要嚴格中層干部考核的內容,嚴以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重點考核其組織領導能力、責任意識、執行能力和團隊建設,考核其敬業精神、執行能力、工作實效、協作配合和群眾威信等。考核由主要領導負責,成立考核領導小組,人事部門組織實施。中層干部考核主要有日常績效考核、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及任期屆滿考核等,考核評價采取個人述職、民主測評與談話、領導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對中層干部進行考核評價。另一方面,要完善考核程序和形式。日??冃У目己瞬扇《恐笜丝己撕投ㄐ灾笜丝己讼嘟Y合、關鍵指標考核和輔助指標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及任期屆滿考核時,個人述職報告通過辦公網予以公布,接受職工查閱。民主測評以“好干部”標準為依據,包括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等5個考核指標,各指標權重相同,參與的人員范圍為本部門其他中層干部及成員、關聯部門中層干部及成員等。考核評價結果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4個等級。綜合中層干部考核得分、日常履職、廉潔自律及所在單位組織績效等情況確定考核等級,其中考核等級為優秀的人數不超過被考核總人數的20%。考核評價結果將作為中層干部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管理監督和激勵保障的重要依據,中層干部的績效工資與其個人綜合考核評價結果掛鉤。對中層干部的考核情況形成書面材料,通過談話談心形式將考核結果反饋至被考核人。

(3)進一步加強干部思想作風建設

要嚴以修身,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對于價值觀內容進行更加細致的探索,要努力將工作相關知識與價值觀的管理緊密聯系起來,進行生命觀的政治管理,并且努力構建相關的理論體系。在培訓課程上要對中層干部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基本知識的灌輸,同時,要針對人們的日常行為習慣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在管理管理的培訓課程上要引導中層干部樹立可持續等先進科學的觀念,注重對中層干部的生命意識培養和管理,從而形成科學的認識,提升中層干部的實踐能力。要靈活采用形式多樣的方式方法進行價值觀的塑造和培養。首先應從單位文化建設中一點一滴深入價值觀氣息。在培訓課程上,工作人員要敢于與時俱進提出最新的價值觀方面的案例進行評估,鼓勵中層干部針對案例提出自己的觀念,借助網絡等媒體資源提升中層干部自我學習的能力,并在培訓課程中以分享交流的形式提高大家認識,提升網絡文本在意識形態培養上的價值。一是積極接受并善于利用網絡文本。要適應廣大中層干部群體試圖通過圖畫、動畫、聲音等多媒體技術,以及微博、微信等微客戶端的迅猛發展,創新意識形態傳播的文本形式。二是營造適合中層干部群體參與并互動的網絡微環境。要通過網絡文本的互動性、創新性、集群性,營造中層干部群體在場的意識形態現場,讓中層干部群體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實現交互層面的動態性質的審美需求。三是創新意識形態網絡傳播途徑。要廣泛利用紀錄片、專題影像、學術論壇,實現傳統文本正統性向當下網絡文本靈活性的轉變,淡化網站類的政治色彩,以網站作為主要平臺,圍繞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引領中層干部群體管理管理認同度。

(4)進一步健全干部教育培訓管理

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要求。一是培訓內容要更加豐富,要更加凸顯德育培訓。根據從嚴治黨的新要求,干部教育培訓堅持以理想信念、黨性修養、政治理論、政策法規、道德品行教育培訓為重點,同時要增加哲學、歷史、科技、文學、藝術和軍事、外交、民族、宗教、保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培訓,使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更好地促進干部更新知識體系、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視野,更好地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變化。二是培訓方式要多樣化,要更加凸顯自主學習。干部教育培訓以脫產培訓、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網絡培訓、實踐鍛煉、在職自學等方式進行,注重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自主學習、研究探索,并提供完善必要學習條件,同時,完善中層干部上講臺制度,既接受他人培訓,也主動培訓他人,相互交流,相互進步,更好地提高中層干部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實效性。三是建立完善的培訓閉環管理,堅持培訓前開展培訓需求調查、培訓中按需施教、培訓后跟蹤問效,在制定培訓計劃時廣泛征求中層干部意見,培訓結束后及時開展培訓滿意度調查,將培訓計劃與組織需求、崗位需求和干部本人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培訓實效。

(5)進一步加強干部日常監督管理

只有開啟干部監督全天候的探照燈,讓監督時時都在、處處都在、事事都在,才能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一是要從思想上進行轉變,不斷地更新觀念與想法。要思想上有所轉變就是要強化內生動力的習得,也就是要不斷增強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提升自身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解決問題的實踐中持續進行調適與改進。二是要強化日常監督管理的制度保障。做到多管齊下,久久為功。既要自覺做好黨的紀律檢查部門、組織部門對于干部日常工作的“八小時以內”監管,也要強化社會群眾、家庭親人對于干部日常生活“八小時以外”的監督。既要做好外在的紀律、制度對于領導干部的監督,也要做好道德、公序良俗對于干部的管理。同時,要強化監督檢查的督導力度,在管理好干部的同時,從紀律檢查部門、組織部門出發強化自身能力提升。三是要加強日常事務的管理,完善中層干部的個人信息庫,及時將涉及到中層干部的資料內容進行歸檔,認真進行分析與考評,匯總意見要第一時間通知中層干部,以促進其改正并成長。四是建立干部日常談心談話機制,結合年度考核結果現場反饋、試用期考核、民主生活會、約談等工作,采取集體談話、個別談話等方式進行,及時掌握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風和廉潔自律等情況,落實從嚴管理、從嚴監督干部要求,進一步加強中層干部日常監督管理。

三、結語

總之,中層干部作為高層決策執行者,和基層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處于承上啟下的、中堅力量、參謀助手的重要位置,必須不斷強化選拔任用的原則和要求、嚴格管理考核流程與力度、完善管理內容與方式、健全培訓制度與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中層干部管理水平與干部素質顯著進步。(作者單位: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汕尾供電局)

參考文獻:

[1]沈壯海.管理管理有效性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2]劉增惠.生命思想及實踐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篇7

一、通過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本次教師思想作風紀律教育整頓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為一名教師,我一定做到結合學校工作實際,把整頓作風與不斷推進各項工作結合起來,讓教育整頓和當前工作雙促進,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心干事"。必須嚴格要求自己,長期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學習《教師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按照《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奮斗,在社會中為人師表。

二、對自己的思想作風和生活作風進行認真的對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改進,以良好的作風、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為幼兒園的發展添磚加瓦!始終牢記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終牢記責任使命,努力推進各項工作;始終牢記黨紀國法,愛崗敬業干實事。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自己飽滿的工作熱情,把心思凝集到教育事業上,把功夫下到提高教育質量上,釋放出自己的能量,以追求一流的責任感,用自己最的努力去爭取的業績。

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師風,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幼兒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不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幼兒,與每一位孩子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系,關心愛護每一個幼兒,尊重每幼兒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幼兒的潛在優點。

篇8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挑戰;原因

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時代。全球化最一般的含義,是經濟活動的全球化擴張和全球化聯系,是資本、資源、信息、貿易的全球共享與優化組合。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伴隨著經濟要素全球的自由流動,人類跨國界、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將日益頻繁,政治的、文化的、觀念的東西也在世界范圍內交融匯合,勢必對發展中國家產生全方位的沖擊和影響。

基于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我們不能生搬硬套國外的一些理論和模式,必須結合中國的實情,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抵制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應該狹隘的抵制,而是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和前瞻的意識積極地參與世界多元政治思想文化交流與對話,推進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體制的改進和發展,直面即將可能出現的挑戰,以適應全球化時代的語境。

一、來自時代的挑戰

在全球化時代的背景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之一將是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將會動搖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意識形態的斗爭有了新的表現形式,而且手段上也越來越隱蔽化。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在全球化中的優勢地位,企圖利用經濟全球化國際慣例的作用,尋求政治制度的西方化。

經濟的全球化必然也將導致文化層面的變化,傳媒領域的跨國公司借助發達的網絡技術形成日益增長的權力,助長了西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傳播與流行。利用經貿往來,文化交流等各種機會,通過影視、網絡等大力滲透其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影響和改變人們的思想。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未來的人才是以開放的態度接納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即資本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利用一種隱蔽的方式將觸角伸向免疫力較弱的高校莘莘學子。他們處在成長的懵懂階段,必然會使這些意志薄弱或涉世未深的未來人才受到毒害。會誘使他們對西方價值觀念產生盲目的崇拜,背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將是人們思想的進一步開放,個人主義也會隨著滲入,這會使得未來人才在處理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時迷失自我,往往只注重個人利益的得失,而忽視了國家利益和民族需要,從而失去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極易誘發極端個人主義,這與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是完全背離的。所以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在面對時代帶來的挑戰下,有效緩解不同價值觀沖突帶來的不良影響,引導未來的企業人才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樹立崇高的理想,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的主導地位和正確的價值導向。與此同時,全球化的時代背景帶來的另一挑戰將是呼吁人的轉型。

二、來自教育的挑戰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即為培養什么人的問題。而企業辦學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指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大學生成才的要求,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法紀等素質在一定時期內達到預期效果。它是企業辦學模式下高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核心問題,制約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個過程。正確的目標定位,不僅為有效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明確了方向評估的依據,也為廣大青年學生成才明確了可行性導向。

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總的目標內容包含對人才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要求,分為六個方面,即堅定的政治方向,較高的理論素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心理素質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即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套培養目標體系本身是科學合理,經過歷史檢驗的。但是,在現行高等教育中未能很好地具體化,從而影響了其原有的激勵、導向和聚合功能的發揮,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當然,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確實為社會主義培養了大批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也為高校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也形成了獨特的教育目標。然而,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趨勢的強烈沖擊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和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心理狀態等都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而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目標是在計劃經濟時代提出的,且多年來沒有大的改動,因而日益脫離已經變化了的實際,存在著與現實錯位的現象,已不符合時展的要求,主要表現為: 一是目標定位過分抽象化。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其目標定位應在運動中選擇坐標?!坝旨t又?!薄ⅰ吧鐣髁x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是抽象的概念,只能作為總目標。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需要我們對其內容做充分具體地研究,提出與時代變化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相適應的具體目標和規格。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由于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響,大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越來越注重個性的發展和對個人利益的追求。而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定位既沒有將總目標具體化、實際化,也沒有隨著時代和形勢的變化與時俱進,關注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實際需求,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階段的目標既沒有充分考慮大學生當前的實際思想狀況和心理特點,也沒有結合我國實際、時代特點和社會發展目標,因而未能在理論上體現現實性和前瞻性,在實踐中也缺乏操作性,不能解決大學生思想上的困惑和問題,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從而陷入了過分抽象化的泥潭,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應有的激勵和引導功能,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發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說到底是教書育人的活動。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狀況也參差不齊。同時,隨著文化多元化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受到強烈的沖擊,他們的價值觀日益趨向多樣化。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標設定上要注意層次性。

與此同時,教師的職責傳道授業解惑,這就要求教師首先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較高的能力,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等。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企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環境和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結構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這迫切要求我們的教師根據時展的要求不斷完善自我,實現自身的不斷突破。這是優秀教師形象必須具備的。而當前我國高校教師的素質還有待于提高,在新形勢下也面臨嚴峻的挑戰。

三、來自大學生自身的挑戰

當前形勢下,高校的一些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政治熱情不高。學生雖然關心國家大事,擁護黨的基本路線,但政治熱情不高。不少學生長期生活在校園內,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理想化色彩較濃,對市場經濟帶來的一些消極現象往往不能正確看待。學生只關注政治給自我發展和自身利益帶來的影響,強調自我的信賴,不大看重政府的政治形象和整體作為,對國內國際政治問題的關心程度也遠不如對經濟、商業的熱情濃厚。

此外,部分學生人學后,意志消沉,悲觀厭學,有的甚至自暴自棄,造成心理障礙。當一些不良社會現象滲透到校園滲透時,由于缺乏較強的自律能力,難以抵制。比如在學校紀律遵守上,遲到、早退、考試作弊現象嚴重;在生活習慣上,抽煙、酗酒等現象也是屢禁不止。生中尤其是學生的心理素質較差。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更不提勤奮刻苦的學習作風,自我認知不足,這對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都帶來不少問題。所以針對這一情勢,如何開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兵.論社會環境變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實[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1月第29卷第1期.

[2] 鐘賢.思想政治教育評價原則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06年第11期.

[3] 田霞,邢千里.論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7年第6期.

[4] 張文凱.關于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理論思考[J].湖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第1期.

篇9

關鍵詞:意識形態目標函數經濟決策交易成本

一、背景陳述與問題的提出

從19世紀末開始,川江航運逐步被外國航運公司壟斷。1890年,根據《煙臺條約增續專條》規定,英商可自備華船或雇傭華船,掛外國國旗進入川江,享有在其他水域和口岸同等的權益;而且這些船只在重慶繳納一次關稅,比華商入口厘金還低。1895年,中日《》規定日本輪船能“從湖北宜昌溯長江以至四川重慶府”,“附搭行客,裝運貨物”[1];根據片面最惠國待遇,以英國為首的其他國家也立刻享有了這項特權。在這樣的條件下,各國航運公司開始大量進入川江航運市場。到了本世紀最初十年過去的時候,川江航線上的幾家主要的航運公司是:英國的太古、怡和,日本的日清,美國的捷江。這些公司憑借技術上和資金上的優勢,以及制度上和軍事上的特權排擠和控制中國航運公司,謀取壟斷利潤。無論從廠商數量、資源流通、還是從產品特點和競爭方式來看,這一時期的川江航運市場都接近一個寡頭壟斷市場,已經基本飽和[2];在這樣一個時候,“沒有任何理由要開辦一個新的輪船公司——特別是一個中國公司,而卻有一切理由不辦它。”[3]

令人驚奇的是,民生公司,這個由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創辦的航運公司,一無資金優勢,二無外國資本或官僚背景,竟在這種情況下入主長江航運市場,并在20年間崛起為中國航運市場上最大的公司,兼并了眾多外國航運公司,一度成為中國近代最具實力的企業之一。[4]

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問題:民生公司為什么能在如此不利的條件下,在外國航運公司壟斷的川江航運市場上站住腳跟,并且由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司發展為近代中國屈指可數的大航運企業?我們發現傳統的新古典經濟學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在下面的分析中我們試圖引入新的變量進入企業目標函數和消費者效用函數,從而解決這個問題。

二、意識形態的經濟意義——理論簡述

(一)定義——意識形態

我把意識形態(Ideology)定義為:一定的時期一定的人群所共同擁有的對社會環境(某一方面)的共同認識以及由此產生的一套非強制性的習慣、準則和行為規范。

一定的時期是意識形態的時間維度(Mannheim,1927),這里強調的是意識形態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特點的社會經濟生活的產物,并且隨著時間而變化:“當人們的經驗與其思想不符時,他們就會改變其意識觀點”。在某些特殊時期或特殊環境下,某些意識形態可能會得到強化,某些意識形態可能會被弱化(Olson,1971)。

一定的人群是意識形態的空間緯度,“人群”可大到整個社會,小到交易中的兩個人[5]。不同的人群也可以有很多種標準來界定:可以是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不同組織或者不同的社會階層,如此等等(North,1981)。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較大人群的意識形態對在此范圍中較小人群的特殊的意識形態的形成往往有決定性的作用(Olson,1971)。

(二)假說——意識形態的經濟意義

據此我們提出本文關于意識形態的4個假說(H1~H4):

H1意識形態對特定人群中各微觀經濟主體目標函數的影響[6]

H1-1假定在沒有特殊意識形態影響下各微觀經濟主體的目標函數最大化問題為:

其中Πi2代表由于受特殊時代意識形態影響而被納入某一特定人群中各微觀經濟主體的目標函數的特殊經濟利益[8],Πi2實際上有可能為-PΠi1,但是我們將會看到在意識形態的作用下,它可能會被作為正的因素納入最大化問題中。ri是一個外生參數,它表示微觀經濟主體受這種意識形態影響的程度。

H2對特定人群中各經濟利益主體預期效用函數的影響

對于需要做出跨時決策的經濟主體來說,影響其行為的重要因素是其V-N-M函數。我們以風險厭惡者為例來說明意識形態對各經濟利益主體預期效用函數的影響:假定一個原沒有受特殊時期特殊意識形態影響的風險厭惡者受到了某種意識形態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使他產生某種信仰:在客觀概率(ObjectProbability)沒有改變的情況下,他對某個預期(Expectation)的主觀概率(SubjectProbability)大大提高了[9]。相對于原來的他,他現在在某種意義上變成了風險偏好者,甘愿冒風險把自己的一切投入有可能是風險極大的一項“買賣”。

H3意識形態與經濟決策主體之間的互動

H1和H2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各利益主體的經濟行為:在單人決策的情況下,它可能會使各經濟利益主體產生某些“反?!毙袨?,如消費者的消費選擇和企業的投資選擇可能會偏離通常的最大化目標;在多人交互決策的情況下,由于共同Πi2的存在可能會減?。ɑ驍U大)交易各方的機會主義傾向[10],同時預期效用函數的改變可能會減?。ɑ驍U大)主觀不確定性(SubjectUncertainty),進而節約(或增加)交易費用(TransactionCost)。最后,同樣是由于意識形態影響了個人的預期,可能由此催生某些具有特殊品質的人(如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

H4近代中國愛國主義意識形態

根據H1~H3以及中國近代的實際情況,這里提出關于近代中國愛國主義意識形態的假說。我把這一特殊意識形態的時間維度定為1919~1945,空間維度定為整個中華民族[11]。并且,我們把討論僅局限在經濟領域,也就是說只討論這種意識形態在經濟方面的內容而忽略它的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的含義。這種意識形態的具體內容定義為如下共識(H4-1,4-2):

H4-1共同信仰:微觀經濟主體以很大的主觀概率相信中國在政治和經濟上最終能夠取得獨立并發展壯大——如果多數人都為此努力的話。

H4-2人們相信國家利益和自身利益密切相關,且國家經濟利益至上。這一共識以及H4-1共同由于外國的軍事和經濟侵略而得以強化。這種強化使得國家經濟利益(Πi2)以一定的r被納入單個經濟主體的目標函數(Ui)中。

三、實證分析——意識形態的作用與民生公司的發展

(一)愛國主義與民生公司的市場進入決策

這部具體的要解這個問題:在川江航運市場被外國大公司壟斷的條件下,中國的航運公司基本不可能生存,民生公司如何作出進入川江航運市場的決策?

沒有理由認為民生公司作為一個航運公司進入川江航運市場這一行為在去掉它特殊的意識形態背景之后仍然可以算是理性的行為。因為當時的川江航運市場,正如前面分析的一樣,不僅被外國航運公司壟斷,而且幾乎已經飽和,如果一個新的廠商要選擇進入的話,一般情況下它的預期是這樣的:一,它可以打敗一部分壟斷企業,獲取一部分市場份額;二,在這個市場上的預期凈收益應該大于在其它市場上的預期凈收益。其中第一條是第二條的前提條件。而我們已經看到,在近代川江航運市場,這第一個預期是基本上不可能出現的,而民生公司仍選擇進入,正體現出意識形態的作用。

愛國主義的意識形態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民生公司的目標函數,雖然說它不可能放棄利潤最大化的目標(Πi1),但是這中間摻進了其他目標的假設肯定是合理的??梢哉f,盧作孚創辦民生公司的目標不僅在于賺錢,更在于考慮到了國家的行業經濟利益這一因素(Πi2),具體地說有兩個重要方面:“一個目的是以民生公司為基礎,發展行業和民族工業,盡快將國家建設起來;另一個目的是以民生公司為中心,進行現集團生活的第三個試驗”[12]。有了這樣的目標,無疑增加了決策者進入航運市場的主觀預期收益,而由于強烈的民族感情而產生的必須成功的信念有在無形中降低了擊敗外國輪船公司所需成本的主觀預期值(據H2)。

因此可以看出:有近代愛國主義的意識形態的背景,民生公司做出進入川江航運市場的決策并不是非理性的行為。從另一個角度說,正是這種意識形態的作用使得民生公司做出這樣的決策。

(二)愛國主義與民生公司的崛起

這一部分要回答的問題是:民生公司進入川江航運市場后,在極其艱難市場條件下,它的發展壯大和當時的愛國主義意識形態之間有多大關系?

⒈企業文化的特征和管理費用的降低

根據所謂社團組織性文化的可察覺性特征和這些文化的可塑性特征,可以把企業文化分為兩個不同的層次:在較深層次的不易察覺的層面,企業文化代表著基本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是一個人類群體共有的;即便這一群體中成員不斷更新,文化也會得到延續和保持。在這一層面,企業文化的可塑性很小,改革難度很大。所以,這一層次的企業文化是整個企業文化的內核,它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方式。在較容易察覺的層面,企業文化體現為企業內部成員的行為方式和工作習慣,這一層面的企業文化的可塑性較強,可以在上一層面的企業文化的基礎上通過投資建立起來,也可以說是“企業文化內核”的具體化(Jhon•Kotter&James•Lheskett,1997)。

民生公司的企業文化內核便是實業救國和愛國主義思想,這不是通過投資可以塑造的,而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意識形態所決定的,是整個社會的愛國主義思想在民生公司內部的體現。盧作孚指出:“在航業工作,便是救國的企圖”。提出用創建先進的現代化的民族航業,以與帝國主義的航運勢力相抗衡,不僅是把外國輪船趕出長江,收回內河航行權,而且要使中國迎頭趕上工業發達國家,甚至跑到它們的前面去。公司把愛國宣傳活動同企業的活動密切聯系起來。在公司的船舶艙室和職工宿舍的茶具、臥單上,到處印有“作息均有人群至樂,夢寐毋忘國家大難”之類口號,號召人們關心國家危亡,并發動職工家屬訂出愛國公約(盧國紀,1984)。實業救國與愛國主義這一內核決定了民生公司企業文化的其他兩個重要方面的性質:

一是集團生活思想。這是盧作孚改良社會的試驗主要內容之一,是提倡群體合作,互相幫助以成一個最后都不至失敗的集團:“個人為事業服務,事業為社會服務;工人的工作是超報酬的,事業的任務是超經濟的,而民生公司就是這樣一種超個人成功的事業,超賺錢主義的生意。”[13]他要求職工把民生公司當作自己的共同事業;而個人只要忍耐、苦干就能成為時勢英雄。這種理想成為職工的行為準則和思想動力。

二是艱苦創業、勤儉樸素的思想。盧作孚非常重視開源節流,培養艱苦奮斗崇勤尚儉的作風:“大膽生產謂之勤,小心享用謂之儉,我們應大膽用現代科學方法生產,現代有什么,我們便要生產什么;但須節省物質上的享用,任何東西我們不能生產,便不要享用?!盵14]他用禁令和查禁等辦法,要求職工不、不賭、不吸鴉片、不做私生意、不貪污受賄、不拿旅客財物等,以杜絕不良習性,培養職工忠于職守、遵守紀律的精神。同時,注意開展各種文娛活動豐富職工文化生活,提倡同事之間喜慶喪吊不互相饋贈,慶儀從簡,以及為結婚青年舉辦免費集體婚禮等,以倡導新風,逐漸養成一種與其他企業截然不同的風氣。

民生公司的企業文化通過盧作孚制定的系統的職工教育體系[15]得以強化,又通過職工之間的交流得以不斷流傳。這種文化強化了職工的愛國主義意識形態,并使職工對民生公司真正產生了歸屬感和責任感,進而減少了其機會主義傾向(據H3),使得管理費用在較大程度上得到降低,提高了公司的運作效率。

例:船上管理——從“三包制”到“四統治”

民生公司創辦以前,“三包制”是中國航運界普遍實行的一種管理體制,當時中國“無一非包之船”。它開始于外國在華輪船公司,后來在各中國輪船公司普遍實行:公司將輪船上的駕駛、輪機、事務三個部門分別包給中國買辦辦理,一切人員的任用都由各部門大買辦自行定奪:一船形成三個大的集團。而且“舵工由領江帶領,水手由水手長用,理貨員由二買辦三買辦用,茶房由茶房頭腦用之類,又為包辦中之包辦,集團中之集團,甚至有每一小集團又分更小集團之事”。事實證明這種管理制度的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大小集團各施其政,無統一管理。承包者可自由掌握月薪開支,所以用人不必求賢,只以薪工低廉為目的。各級頭目又層層征收押金,層層以次為奧援,“遂不能指揮管理,最后至于一茶房亦難更換矣”。另外,公司“限定若干金錢包辦之”,其他一概不管,更“不問該事件之承包者之盈虧”[16]。承包人為了賺錢,不管航期,濫運私貨,任意提高票價,服務質量極差,結果“鬧得公司折了本,而買辦賺了大錢”[17]。

盧作孚用“四統治”(也稱“經理制”)替代了“三包制”,規定:船上一切人員由公司統一任用;船上財務、業務由公司統一掌握;船上材料、油料由公司統一定額配發;船上事務由經理一人總攬,對內向公司負責,對外代表公司[18]。這種管理制度將船上全部權力集中于經理和總公司,在中國航運界引起了轟動,事實證明這提高了船上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19],后來民生公司接收或購買的輪船都實行了這一制度,成為民生公司崛起的重要動力之一。

按照分層組織理論(楊小凱,1999),我們可以把一條船看成是一個單向集權分層組織,這種組織的特點是:層次越多,管理的效果越好,但是管理費用也越高;反之,層次越少,則管理費用越小,“但是每個經理直接管理的人越多,管理的質量也越差”[20]。但是在這里的情況卻是:“三包制”是一種多層次的管理組織形式,管理費用較高(“公司折了本,買辦賺了大錢”),但管理效果卻也較差(中國輪船公司服務質量極低);“四統治”是一種單層的管理組織形式,管理費用較低,但同時管理效果卻較好。這種看似與一般原理矛盾的現象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正在于意識形態的作用:民生公司的愛國主義企業文化的熏陶,改變了職工的效用函數:職工不僅僅考慮如何才能在勞動既定的前提下使個人收入(Πi1)最大,或者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使勞動量最小,他也把公司的發展壯大(Πi2)納入了自己的效用函數。這種改變大大降低了職工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因此能在管理層次較少的情況下達到較好的管理效果[21]。相反,在其他沒有這樣統一的意識形態目標的航運公司,由于各管理層次的管理者都最大程度的追求直接私利,因此都以最大程度的機會主義原則行事,這無疑會極大的提高交易費用,降低管理效率,把多層次管理的優勢抵消掉。

2.消費決策的改變與市場份額的擴大

愛國主義意識形態不僅降低了民生公司的交易費用,而且通過另外一種方式擴大了民生公司的市場份額。在愛國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下,消費者會作出特殊的消費選擇。據H1-2,愛國主義意識形態會改變消費者的偏好。拿乘坐輪船來說,具有愛國主義意識形態的消費者在乘船時同樣會追求效用最大化,但此時他考慮的效用不僅僅是乘船的舒適感和速度、安全等因素(Πi1),他會把這艘船是中國公司的還是外國公司的這一因素(Πi2)納入自己的目標函數。更具體一點說:如果中外兩艘船的票價和服務質量完全一樣,那么乘坐外國公司得船相對于乘坐民生公司的船會給他帶來負效用,這時他肯定會選擇乘坐民生公司的船。實際上我們放寬一些條件,即使民生公司的票價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外國公司的輪船,多數乘船者仍有可能選擇民生公司的船:

這一奇跡的創造,還靠了廣大愛國人民群眾的支持。他們不做不要船票的外國船,不希罕漂亮的陽傘,卻堅決要坐民生公司的船。許多旅客,寧肯住下等幾天,也要等到民生公司的船才坐。一些愛國的商人,也在這一極端困難的時刻,不去占外國船低運費的便宜,卻將他們的貨物交給民生公司的輪船運,以行動支持了民生公司。[22]

從另一個角度講,在壟斷廠商的競爭中,產品的質量差別是各廠商爭取消費人群、擴大市場份額重要因素。在近代川江航運市場上,由于愛國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輪船是否為民族資本經營成為了影響消費者決策的一個重要差別。這一差別并不是民生公司通過投資而形成的,外國公司也不可能通過投資來彌補這一差別,所以,意識形態對于民生公司搶占川江航運市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結論

一方面,愛國主義意識形態通過影響各微觀經濟主體的目標函數降低了民生公司的各種交易費用;另一方面,由于這時的愛國主義意識形態不可能不伴隨著排外的思想,它也相應的提高了各外國航運公司的各種交易費用[23]。這樣,民生公司的運營總成本相對于外國航運公司被大大的降低了。同時,意識形態改變了消費者的偏好,使其作出有利于民生公司(而不利于外國公司)的選擇。這無疑是一種獨有的優勢,因為它是由屬于這一時代的中國人的特有的意識形態決定的。

可見,意識形態的作用在于使得民生公司偏離了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其企業行為的收益由社會獲得,但是成本卻由民生公司承擔。更一般的,我們的結論是:某種意識形態可能使為微觀經濟主體在一定程度上喪失個體理性,但是同時會造成相應的外部經濟,使得共同意識形態群體達到集體理性。從民生公司的例子可以看出,這樣的情形可能反而會使“喪失理性”的主體最終收益。這又說明了什么呢?

參考文獻:

1.North,1990:《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上海三聯出版社,陳郁、羅華平譯

2.Weber,1999:《TheprotestantEthic&theSpiritofCapitalism》,社會科學出版社

3.陳平,2000:《文明分岔經濟混沌和演化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

4.楊小凱、張永生,1999:《新型古典經濟學和超邊際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Kotter、Lheskett,1997:《企業文化與經營業績》,華夏出版社,曾中、李曉濤譯

6.Mannheim,2001:《意識形態與烏托邦》,商務印書館,黎明、李書崇譯

7.劉克祥、陳爭平,1999:《中國近代經濟史簡編》,浙江人民出版社

8.聶寶璋,1983:《中國近代航運史資料》,上海人民出版社

9.樊百川,1985:《中國輪船航運業的興起》,四川人民出版社

10.羅中福等,1989:《盧作孚文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11.盧國紀,1984:《我的父親盧作孚》,重慶出版社

12.隗瀛濤,1990:《四川省文史資料》,四川人民出版社

13.Rabin,1996:“PsychologyandEconomics”,Uc-berkeley

14.金錚鄧紅,1990:“論盧作孚對民生公司的有效管理”,《近代史研究》,1990.3

15.重慶市檔案館藏,全宗號:民生

16.四川省政協文史資料編輯部,1995:《四川省文史資料》,第二緝:工商史料編

17.0lson,1994:《集體行動的邏輯》,上海三聯出版社,陳郁、郭宇峰、李舉新譯

18.馬敏、朱英,2000:《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1]《中外舊約章》第一冊,P.616。

[2]這種壟斷不是完全市場競爭的產物,而在某種程度上可看作是侵略的副產物;至于“飽和”,盧作孚說道:“在揚子江上初有航業的時候,航業是最時髦的事業……所以行業以極短時間發展到極盛,而且發展到過盛?!蠖鄶迪抻诖救邸袊喆痉浅NkU”(盧作孚,1934,“一樁慘淡經營的事業——民生實業公司”)。

[3]盧作孚,1934,“一樁慘淡經營的事業——民生公司”。

[4]在不到20年的時間中,發展到共有江海輪148艘,噸位6萬多噸;資本增長到上億元;職工由十幾人增長到8000多人;航線從嘉陵江延伸到整個長江,進而向海洋發展,開辟了南北洋航線。同時民生公司還在長江全線和沿海港口及香港設立了分支機構,在國外的河內、紐約、魁北克等地設立了辦事處。它在資金、純益、人數、船舶艘數、船舶噸位數以及航線的延伸方面,都遙遙領先于其它航運公司,成為中國航運界名副其實的龍頭企業。(聶寶章,1983)

[5]一個推論是:意識形態可以等同于博弈中的“共同知識”,或者至少是“共同信仰”。

[6]這是行為經濟學“socialpreference”模型的一種特殊情況。更一般的模型及實驗驗證見Rabin,1996。

[7]Ui為各主體的廣義經濟利益,Πi1是在沒有特殊意識形態影響時各主體的經濟利益。

[8]這一部分利益可能代表這一人群的整體利益,區別于Πi1。

[9]Rabin&Donoghue,2000

[10]也可以說是縮?。ɑ驍U大)了決策者的戰略空間。

[11]這里當然不包括在外國侵略中國活動中既得利益的中國人,比如買辦階層和一大部分的官僚階層。實際上到底有多少中國人是愛國的這一點很難說,但我們根據Bayesianlaw可以相信,愛國者的比例是很大的(一個估計是:如果愛國者比例太小,中國至今也不可能獨立)。

[12]盧國紀,《我的父親盧作孚》P158。

[13]盧作孚,“超個人成功的事業超賺錢主義的生意”,《新世界》85期。

[14]盧作孚,1934,“大膽生產小心享用”。

[15]具體見:盧作孚“一個根本事業怎樣著手經營的一個意見”載《盧作孚文選》。

[16]本段以上幾處引言均來自《民生股份有限公司十一周年紀念刊》,1937。

[17]盧作孚,《在民生公司八周年紀念大會上的開會詞》,《新世界》1933年32期。

[18]重慶市檔案館藏:全宗號民生,卷號37。

[19]一個例子:“在最艱苦的時候,船上和岸上的人員都參加了旅客服務工作,許多輪船上的船員在旅客多的時候主動讓出自己的床位給旅客住?!北R國紀,《我的父親盧作孚》P171。

[20]楊小凱、張永生,《新興古典經濟學和超邊際分析》,153頁。

[21]內在的邏輯是:在管理層次既定的前提下,管理效果和被監督者的道德風險系數負相關。

篇10

一是對德育要求的理解還不夠到位。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對德育要求的理解不夠到位,表現在內容要求的簡單化,缺少賦予學生強烈情緒體驗的故事小品;過程要求的程式化,缺少適合不同年齡,不同性格學生教育過程的探索;方式要求的成人化,缺少適合中小學生心理、生理特點的活潑、生動的育人方式的研究。這樣的認識,必將帶來可想而知的德育效果。

二是對德育現狀的評估存在偏差。對德育現狀的評估發生偏差主要體現在兩個極端:一是認為市場經濟嚴重沖擊了德育工作,學生的價值取向出現了偏差,德育環境進一步惡化,德育資金嚴重缺乏,德育社會關心度一再下降等等,一句話德育工作可謂困難重重,問題成堆。二是認為現在出現的一系列反常的德育現象,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經濟搞上去了,法制健全了,學生的素質也自然會提高,德育環境等自然會好起來。兩種對德育現狀的評估,或過分消極,或過度積極,這為德育工作體現時代性、針對性設置了重重障礙,要提高德育實效那當然是異想天開。

三是在德育方法的選擇上缺少靈活性。從一定意義上講,德育所面臨的矛盾,可以說是德育方法上的矛盾。方法選擇缺少靈活性是影響德育實效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現實德育教育過程中,集中灌輸多,啟發引導少;理論講解多,自身實踐少;消極應付多,解決實際問題少;大報告、講座等集體思想工作多,針對個人、有的放矢少。一句話,方法缺少靈活性,工作缺乏針對性。

從以上分析,不難發現,德育實效偏低有思想認識上的原因,有操作方式上的不當,有客觀環境的影響,也有學生自身的不足,要切實提高德育實效性,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二、提高德育實效性的對策思考

一是進一步推進德育理論創新。列寧曾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這是強調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德育實踐也不例外,需要好的理論指導。特別是在新的歷史環境下,德育理論創新必將成為增強德育有效性的關鍵。在當前學校德育工作中,運用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結合的理論,對于德育工作走出困境將有所助益。主導性德育理論是通過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科學分析,符合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哲學觀點。在開放社會條件下,面對意識形態主導性與多元性矛盾,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不動搖。主導性德育理論解決了德育社會主義性質與方向的重大問題。我國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標基本上是由國家決定與頒布的,它們更多地體現國家主導的意識形態,長期以來,我國學校德育正是很好地堅持了這一方向。問題的另一面是,在主導性德育理論指導下,學校德育內容有泛政治化的傾向,德育內容不可避免具有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與淡化道德倫理教育,使道德教育與政治教育之間產生了不協調。這也會降低德育的有效性。因此,學校德育還要將主導性理論與主體性理論相結合。主體性理論為學校德育實踐提供更為行之有效的理論指導。主體性是指上升為主體的人的主體性,是指人在與一定對象的關系中所具有的主動態勢與支配地位。傳統德育忽略人的主體性,脫離受教育者的實際,漠視學生的需求,片面高揚德育的社會價值,忽視德育的個體價值,即對德育使個人生活幸福與德育的社會意義的關系強調不夠。這是一種以社會本位為主的德育目標體系。這種以社會本位為取向的德育目標,決定了學校德育內容更注重和推祟的是社會價值,強調社會利益與個人義務,忽視了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所應該享有的正當利益和權利。這必然導致道德規范難以內化成學生的道德信念,更難以外化成行為準則,造成知行脫節。而主體性德育理論重視教育者主體性的發揮,即要求教育者主動把握學生的客觀實際和特點,遵循人的思想品德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制定符合社會發展和個人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精心選擇教育內容,創設教育情境,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創造性地對學生開展德育。主體性德育理論更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主動認可教育目標,接受教育內容和要求,發揮其主體能動性加以內化,使學生對提高自身道德品質產生強烈的自主意識,把在德育實踐活動中提高道德境界變成自主的活動。

綜上所述,無論德育目標脫離學生實際,還是德育方法理想化與簡單化,都是沒有堅持以人為本的德育原則。我們認為,要提高德育實效性,確立以人為本的德育指導思想是關鍵。一是要求德育工作者尊重學生的人格,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學生,做到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不能脫離學生實際,更不能無的放矢與簡單粗暴。二是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就是充分發揮受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自覺地對思想行為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調控和自我矯正,以培養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為此,學校應當改變機械灌輸的教育方式,讓學生自己擬定教育計劃。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現代社會中,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增強抵制各種錯誤觀點的能力。三是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使他們感受改革開放事業的巨大成就,增強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這比空洞抽象的說教更加行之有效。主體性理論的精髓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構建發展性德育。學校德育工作者若能用這一全新的理論指導自己的德育實踐,則德育的實效性會大大增強。

二是進一步明確學校德育工作目標?!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指出:“用馬列主義、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學生,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首位,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是學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德育工作必須貫徹這一德育宏觀目標,并按此要求制定出符合本校實際的微觀德育目標。微觀德育目標要體現操作性、時限性和可測性等特點。操作性是指德育目標明確具體,每個目標都與每個學生的具體理想、行為相結合,使之融合在每個人的具體行為之中。時限性要求學校、教師、學生按時完成德育既定目標??蓽y性是通過以目標為尺度、以目標為準繩的測量和評價來判斷德育工作的優劣得失??梢哉f,只有體現出上述特點,德育工作有效性才能增強。若沒有上述微觀具體的德育目標,德育任務則流于空泛,德育有效性也難以彰顯。

三是進一步拓寬德育渠道。就學校范圍而論,德育要與各學科教育協調共進。除了課堂教育主渠道外,社會實踐、黨團組織、以及校園文化和日常德育等多渠道都要發揮應有的作用。把學生關在學校中,聲色俱厲地訓導已為時代所不容。要將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打破傳統的狹小的德育天地,讓學生盡早了解社會,特別是提高他們對社會陰暗面的分辨能力,以便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就整個社會而言,學校德育、家庭德育、社會德育要形成一體化。特別是大眾傳媒、大眾文化的發展,導致德育社會化趨勢加劇,社會文化的發展也使德育社會化,封閉式的學校德育落伍于現代德育的發展大勢。因此,發揮上述三位一體、多元化德育作用值得提倡,也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德育的最佳效果。

四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德育評價機制。德育有效性表現為受教育者道德力量的增強,體現在他們的思想、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等多方面,具有自身的獨特性、長期性和復雜性,難以用一般尺度和標準進行衡量。若以一般的方法、標準去衡量德育工作者的工作量,那么衡量到的僅僅是授課時數,而大量的課外工作是不能用課時來衡量的,這對他們有失公平,必然會挫傷部分人的工作熱情,于德育工作不利。由于德育自身的規律,采取突擊檢查的方式來檢驗德育工作效果,是與德育內在規律背道而馳的。這種檢查或許能促進德育工作,但由此帶來的兩個結果必須正視:一是例行政務,則難免流于形式,與事無補;二是造成基層單位忙于應付,甚至弄虛作假。由此可見,提高德育實效性還要構建一個合理的評價機制。

參考文獻:

1、《教育研究》1981年第6期。

2、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出版。

3、《中國農村教育》2001年第7期,第46頁。

4、魯潔:《教育社會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