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文化范文

時間:2023-04-02 22:19: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年俗文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年俗文化

篇1

法國語言學家梅耶說:“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有什么樣的語言。”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說:“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這些語言學家告訴我們,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它們既相互依存,又有著各自內部的發展規律而獨立存在。民俗是人類社會長久以來形成的習俗禮儀、信仰、風尚的總和,是社會約定俗成的民間生活、文化模式,所以,它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又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鐘敬文先生說的:“民俗文化是構成人類的、民族的文化史和文化學的一種重要因素。”[1]語言和民俗有著密切的關系,二者都是人類社會的原生態文化形態,每種語言中都積淀著本民族的大量民俗文化信息。而“語言本身也是一種民俗現象,它是民族群體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進行的格式化的語言行為,是一種復合型的文化現象”。民俗語言又叫“民間語言”或“語言民俗”,是指廣大民眾口頭傳承的、具有濃厚民俗文化特色的俗語和套話。它既是一種民俗事象,又是其他民俗事象的載體。民俗語言承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是人民群眾在生產勞動中積累和總結出來的,是真實生活的寫照和自然感情的流露,我們應該珍視和繼承。[2]

一、東北方言與東北民俗

每一種獨特的地域文化的形成、記載和傳播靠的都是各地有生命的、鮮活的地方語言,即方言。方言可以淋漓盡致地表現地域文化,使其更為生動,并且更易于人們接受。索緒爾曾經說過:“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常會在語言中有所反映。”[3]而方言詞則尤為突出。一般是先有民俗,然后產生負載這種民俗的方言詞。民俗是產生方言詞的基礎,為方言的產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民俗的形成和推行,又都必須以其語言或方言為載體。獨特的方言是固化、貯存、傳播地域民俗的物質形式,具有很強的凝聚作用和區別作用。東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世代生活著滿、蒙、赫哲、鄂倫春、朝鮮等少數民族,直到清兵入關以后,才逐漸有大量的漢人涌入,使東北成為一個多民族、多語種的地區。在這個地域范圍內,各民族相互往來,促進了語言、文化的頻繁接觸、影響,形成了相互吸收、互相融合的格局。特別是由關內遷徙而來的漢族的語言在與當地少數民族語言頻繁接觸、影響中,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東北方言。東北方言雖然屬于北方方言的一種,但由于其語言底層還保存著很多反映當地少數民族風俗文化的詞語,從而使東北方言呈現出別具一格的特色,尤其能夠反映東北廣大勞動人民豪爽、質樸的個性和東北地域文化的多姿多彩。長期以來,東北各個少數民族雜居于一地區,經濟、文化生活往來頻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諸多風俗習慣。其中有許多本來并不是漢族的,但經過長期的共同生活,這些風俗早已打破民族的邊界,成為當地共同的習俗文化。年俗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例。

二、東北年俗中的方言詞

東北人認為“過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合家團圓,除舊迎新,人們把對新一年的美好憧憬都寄托在一系列“過年”的活動上。由此也相應地產生了許多與“過年”有關的方言詞語。這些詞語記載了東北地區獨特的年俗習慣,也反映了東北人民單純樸素的愿望。

(一)關于“吃”的年俗方言詞

1.亂燉“過年”一定離不開“年夜飯”,東北人最愛吃的年菜之一就是“亂燉”。亂燉素有“大雜燴”之意,即將豆角、土豆、茄子、青椒、番茄、木耳等多種蔬菜與排骨一同燉至熟即成。這道菜簡單易煮,有葷有素,而且營養豐富。東北曾是蒙古、大金、大遼、滿族的世居地,這些游牧民族過著馬背上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一口大鐵鍋馱在馬背上,每到宿營,只好連葷帶素扔到一個鍋里燴,慢慢地形成了東北特色的亂燉。

2.蒸面燈年三十的晚上,東北農村有“蒸面燈”之俗。蒸面燈也叫“蒸十二月燈”或“驗月份”。就是用豆面或蕎麥面做12個直徑約三厘米的小燈碗,分別在碗口捏出一到十二個花牙,各代表一個月,然后下鍋蒸,蒸熟后看燈碗內的干濕來“預測”年內的旱澇、冷暖。也有的人家在面燈中放黃豆粒,通過蒸熟后豆粒膨脹的大小來“預測”明年的收成好壞。

3.破五東北人喜愛餃子,不止在“年三十”要吃餃子,在“初五”這天也一定要吃餃子,稱作“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象征驅災避邪之意。東北城鄉舊時過大年最少要過五天,由初一算起到初五為止,才算過了年。在這五天內,商店停市,戲館子不唱戲,統統要等到初五才開始。

4.殺年豬與“殺豬菜”以前在東北的農村,養豬雖然很普通,但一般人家一年到頭卻難得吃幾回豬肉。唯獨“過年”是個例外。進了臘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殺豬,為“過年”包餃子、做菜準備肉料,民間謂之“殺年豬”。東北童謠中說“小孩小孩你別哭,進了臘月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月就是年”,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盼望殺年豬吃肉的心情。而“殺豬菜”呢,就是把豬肉切成塊,放在大缸中凍起來以備“過年”享用。所以人們就把用酸菜、肥肉、血腸放在大鍋里燉出來的菜叫做“殺豬菜”。

5.隔年飯與“金銀飯”在東北,有的人家還要在年前燒好一盆飯,用這盆飯一直供過年,叫做“隔年飯”,具有鮮明的象征意義,即年年有余,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表達了勞動人民希望年年都能吃飽穿暖的愿望。這種“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東北俗話叫“二米飯”。這種飯有黃有白,象征“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意思,所以叫做“金銀飯”。

三、關于“玩”的民俗方言詞

(一)抓嘎拉哈

“嘎拉哈”是滿語譯音,俗稱“背式骨”,是用羊、豬、鹿等動物后腿關節上的小骨頭做成的一種玩具。玩嘎拉哈叫做抓嘎拉哈,“抓”在東北話里也指把散落的東西弄起來,如豬吃食的動作,也可以叫“抓”。嘎拉哈四面凹凸不平,每一面都有特定的名稱,分別稱為“珍兒”、“輪兒”、“殼兒”、“背兒”。玩法是先將嘎拉哈散開,拋起小布口袋,在其尚未落下時,依次翻動嘎拉哈的四面,或按規定個數抓起嘎拉哈,嘎拉哈不同的面有不同的累計標準,以此決定勝負。這種游戲花樣HUIWENXUE繁多,樂趣無窮,所以在過年的時候,不光小孩子會在大炕上玩得不亦樂乎,閑下來的大人們也會一時興起玩個幾局。#p#分頁標題#e#

(二)扇啪嘰

啪嘰是一種圓形的紙片,上面有各式各樣的圖案,都是流行的動畫片人物。這種游戲的玩法比較簡單:通過“定崗錘”(即剪刀石頭布)來決定誰先開始,其他人將啪嘰放在地上,盡量扣得嚴實一些。先開始的人要鉚足力氣用自己手中的啪嘰去扇別人扣在地上的,力求把別人的啪嘰打翻,如果打翻過來,這個啪嘰就歸他了。如果沒打翻,就要由其他人來扇。扇啪嘰是最符合過年氣氛的游戲了,小孩子們通常比大人先吃完飯,吃完之后就在一旁的地上扇啪嘰。大人們喝酒劃拳的聲音和小孩子們扇啪嘰的吆喝聲音此起彼伏,把年三十的夜晚烘托得熱熱鬧鬧。

篇2

1911年以后,開始采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年節的活動卻并不止于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

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間,一直都有一個關于“年”的傳說故事。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澳辍遍L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崩掀牌湃匀焕^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澳辍鲍F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澳辍贝篌@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守歲放鞭炮貼春聯拜年演變

起源:春節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勝利后,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于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最后用一個中國傳統來結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貼窗花,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訪親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篇3

1911年以后,開始采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年節的活動卻并不止于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

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間,一直都有一個關于“年”的傳說故事。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澳辍遍L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崩掀牌湃匀焕^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澳辍贝篌@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守歲放鞭炮貼春聯拜年演變

起源:春節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勝利后,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于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最后用一個中國傳統來結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貼窗花,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訪親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篇4

學家認為,人性本惡,因為人性自私。儒家孟子認為人天生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所以人性本善。

其實,利己是對自己的善,利他是對他人和的善。

吾之所以善吾身,吾之所以善于人。正因為有對自己的善為參照,我們才知道如何兼善于人,因此利己之善與利他之善是相通的??鬃釉唬杭核挥?,勿施于人,正是利己之善讓我們懂得如何惠善他人。

所以利己也是善,利他也是善,都是人類的本能。人類也正因為兼有兩種本能,才得以成為人類社會。在選擇中,那些利他本能相對不足的群體都會遭到自然的淘汰,例如貓科動物之相對于狼科動物,滅絕速度就快得多。是猿而不是狼或虎得以從萬物中脫穎而出進化為萬物的靈長,主要原因也是因為人類的祖先利他本能相對要多一點點。

因為利己是善,利他也是善,所以,儒家的核心理念就是對的——性本善。所以人要修之養之,象對一株樹苗一樣精心培雍,呵護它成長。

那么惡源于何處呢?

惡產生于人利己本能與利他本能的失度。不能正確把握利己與利他的分寸,就是惡的根源,換言之,惡的根源就在于處理不好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的關系。所以,而惡的本質源于失度,為了尋找這個度,儒家主張修身養性、并取中庸為法則。盡管在實踐中,由于度并不是那么好把握,儒家在和上的滯后,更使儒者很難找到正確把握“度”的。中庸,是儒家尋找這個度的主要方法,在實踐中效果不盡人意,“存天理、滅人欲”之說的出現,標志著儒家由于難以把握利己之善與利他之善之間的“度”,已經開始制造向內的“惡”——傷害自我本性,莊子便批判了這種“惡”,謂之為“殘生損性”。

由于惡的本質不過源于利己本能與利他本能的失度,而找到這個度卻需要智慧和技巧,因此,當儒家片面強調克己復禮、強調“仁”時,道家便出來批判,“道德不廢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用禮樂?”,道家主張人要追求大智慧,真正的人性之善不能依賴于教條約束,而應該是智慧的果實,道德的本質不應該僅僅是“仁義”,而應該是對道的獲“得”——“得”通“德”,故慧根不足者難有大善良。而一個民族道德水平離不開智慧水平的整體提高。

善的本質是利己與利他的度,這種度既可以通過人類個體的心靈力量來尋找,也可以通過外在的力量來規束、制約,此之謂“制度”。制度,顧名思義,就是以外在的強制力量為依托,以法律、規定、紀律、楔約等形式來制約人類行為的度。類如撫養后代,贍養父母,都涉及到利己與利他的度,當個體不能靠自覺來履行對他人的責任時,就需要以外在的力量來幫他找回這個度。

因此,人的本性都是善的,惡是源于利己與利他的失度,中國傳統文化無論儒道都認為治本之法是通過心靈的修養或智慧來解決,而西方更強調以法律、楔約等外在力量來約束,最終目的都是要找到人與人之間利益關系合理的度,兩者顯然不可偏廢。

那么儒家如何看待利己與利他兩種善的比例問題呢?

篇5

除夕,天一黑,家家便在房門框上貼春聯,門扇上貼用黃裱紙印的錢馬、年畫等。當晚吃的年飯一般是細長面條和大塊肥肉。飯后,婦女和小孩開始穿戴五彩繽紛的節日盛裝。

這晚要求全家團圓,聽長輩講故事、通宵達旦唱家曲等。將要出嫁的姑娘這晚要舉行“戴天頭”儀式,除夕晚不能高聲吵嚷或打罵,否則認為這一年家中不吉。這晚還要舉行接神儀式。

家家在院中煨桑,上面放些酥油和炒面,眾人跪地磕頭,祈求財神、喜神、貴神降福。同時還要在灶旁,門后點燈供饃,意在敬奉灶神和門神。

初一早上四點許,土族男子,不論年長年小,都洗漱完畢,先到土地神那里上香、點香燈、同時跪求新一年太平、全家安康、生意興隆、工作順心從土地神那里回來,全家族的男子,集中到祖墳燒紙、跪求祖先保佑,燃放爆竹,酒奠祖宗。

開始拜年,首先給家里的家神磕頭,祈求保佑。

然后給長輩磕頭,以示尊老。長輩給晚輩說幾句吉祥語:“新年里身體健康、工作順心、出門掙大錢、回家保健康”等等!最后,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后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F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篇6

關鍵詞:鐘情麗集 黎族文化 價值觀

在九十年代至今的研究中,《鐘情麗集》的主題都被認為是通過辜銘和黎瑜二人曲折的婚姻結合過程,歌頌封建社會青年男女對愛情的向往,反對封建家長對婚姻的控制束縛。陳大康在《論元明中篇小說》中指出《鐘情麗集》“主要是指男女主人公的激烈抗爭,然而對沖破封建禮法禁錮的贊揚正是這篇小說的精華所在?!钡艺J為,其中一些情節,如婚前私合、兩度私奔、祖姑調和、辜生不仕等是和文學作品中的地域人文環境密不可分的。通過對海南民俗的考察,發現這些在漢族正統觀念中象征反叛的情節,在海南的民俗文化下卻可以解釋。因此,與其說《鐘情麗集》是反封建禮教的,不如說其是海南民俗的寫照,體現出海南漢黎融合的程度及黎族的價值觀。

文章開篇就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地域,“時有辜生者,銘其名,本貫廣東瓊州人氏”,“爾有祖姑,適臨高黎氏,乃子奉朝延命而為土官,即爾之表叔也?!惫笺?,是小說男主人公的名字,女主人公瑜娘是其表叔之女。瓊州,即指海南,臨高位于海南島北部,可知男女主人公都是海南人。早在遠古,黎族同胞就在這塊土地上刀耕火種,后隨著漢族的大量移居,黎族向山區的遷徙,漢黎各自的生存范圍也相對固定下來,漢黎文化也隨之交流、交融。黎族受到漢化,而遷入的漢人在與黎族的長期交往中,也接受了一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兩種文化在矛盾中統一,形成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和價值觀?!剁娗辂惣分袧h族男子辜銘與黎族女子黎瑜的愛情故事,正體現著這種漢族文化和黎族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一)豁達的微香與執著的瑜娘

《鐘情麗集》的男主人公辜生一共經歷過兩段感情,一段是與紡紗微香,一段是與女主人公瑜娘?!剁娗辂惣穼戠娗?,主要突出了辜生面對愛情的成長。當辜生發現自己真正鐘情的人是瑜娘的時候,他放棄了第一段感情,盡管微香對他依依不舍,但最終辜生為了表明對瑜娘的堅貞而斷絕了與微香的來往。然而,對于愛情,不是只有辜生一人在主動追求,瑜娘、微香也表現出愛情自。瑜娘不顧父母之命,自己選擇此生同辜生相守;微香遭受愛人的離棄卻不自棄,主動挽回二人感情。這種女性面對愛情的主動意識和男女平等的愛情觀,看似是不滿封建包辦婚姻的典范,實則與海南(文學作品中的地域環境)的黎族婚戀觀緊密相連。

瓊崖“俗重檳榔”,并且有“送檳榔”的婚俗。男方隨禮附一盒檳榔,女子本人如果同意結親,就嚼吃男方帶來的檳榔,把男方家送來的禮物收下,并商定定親的日子。如果不同意就將檳榔,及其他送來的禮物退回去。因此,送檳榔、吃檳榔,便暗含男女相互傾心的意思?!剁娗辂惣烽_篇就用檳榔開啟了辜瑜的愛情之門。初時,辜生剛到祖姑家,已“慕瑜娘之容色”,但“以親情之故,不敢少肆”?!耙蝗?,生命侍僮佑哥問瑜娘取檳榔,遂以蠟紙封蜜釀者十顆饋生,并標書于其上曰:‘進御之余,敬以五雙奉兄,伏乞垂納?!娭?,大悅曰:‘西廂之事,可得而諧矣?!弊髡咭源碎_篇,引出下文,意在說明瑜娘與辜生是兩情相悅,而非辜生一人單相思,其實,瑜娘對辜生也是心下有意,“送檳榔”就是其自主選擇的暗示。

在表現黎族自由戀愛方面,微香更有代表性。微香,早年與辜生相好,甚至有肌膚之親。但得知辜生戀上瑜娘后,雖也寫信寄詩埋怨辜生喜新厭舊,但發現辜生真正鐘情的不是自己的時候,微香并沒有強求。反而,對瑜娘的才華贊許有嘉,甚至覺得辜生情有可原,不予追究辜生的責任,“微香得此詩,知生之絕已也,然而慕生之心未嘗少?!憋@得十分豁達。微香的愛情觀十分自由,她可以自主選擇戀愛對象,與所愛之人公開在一起,甚至可以留男子(辜銘及其男性朋友)在閨房過夜。相比之下,瑜娘就沒有微香那么豁達。雖然她仍然敢于追求愛情,但她在許身所愛之人之前,先要求與辜生一起對月發誓“生死不忘”“茍有違者,天其誅之”。當她與辜生私合后,又發出感嘆:“妾今溺于兄之情愛中,故至喪身失節,殊乖禮法,非緣兄亦不至此也。幸為后日之圖,則妾之所托亦至此矣?!憋@然,瑜娘雖然與辜生私下交合,但最終還是希望能被辜生明媒正娶,不然“當索我(瑜娘)于黃泉之下矣”。

儒家的正統思想倡導女子“守身如玉”,重貞潔,如果女子未婚而私自定情,會讓家族蒙羞,不被社會認同。黎族卻不同。海南黎族女子長到十三四歲時就不能在父母屋內居住,父母要為她們另建一個小房子,叫做“隆閨”。居住隆閨表示女孩已經長大成人,她們需要有自己自由交往的天地?!巴媛¢|”是黎族婚戀習俗之一,不同血緣的男女青年可以在在這里進行社會交往,談情說愛,吹奏樂器和對歌定情。情投意合后男子便會讓家人到女方家說親,如果雙方不滿意就分手,彼此互不干涉??梢哉f,黎族青年男女的婚姻決定權基本掌握在自己手中,與儒家思想下,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配方式迥然不同。他們的相識,相戀都不是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是被眾人接受的正常的交往形式?!奥¢|”也不是儒家意義上的,女子深藏的閨房,而是公認的青年男女交往的場所。這樣,在婚戀方面,女子擁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力,一般情況下,父母不予干涉,尊重子女的選擇。即使是受漢族文化影響的黎族聚居區,人們也并沒完全摒棄這種傳統的婚戀形式。由此,微香與瑜娘如此“大膽”的行為,應是受到黎族文化的影響。這樣,生活在海南黎族地區的微香,其種種行為,并非“不和禮教”,而是依風而行,所以作者對此也并未流露出任何批判色彩。相比之下,瑜娘作為作者重點塑造的女主人公,有著十分矛盾的心理。書中寫郡卒下判書時批評瑜父,“再照土官黎稠,蠢小黎蠻,野哉羯者,不能修理幃幕,安能制服黎民?”這樣瑜娘便具有了雙重身份:一是,黎族少女;一是,土官的女兒。黎族少女,自然受黎族風俗影響,希望婚姻自主;土官女兒,則要遵循道德禮教,為當地黎民做好表率。這種矛盾沖擊著瑜娘的內心,一方面,她想要回應辜生真摯的追求,主動挑選自己的伴侶;另一方面,她知道婚姻大事應該聽從父母之命,不可私自做主,怕失了名節。于是,瑜娘不斷試探辜生,在試探中,確定了辜生對自己的感情,決定了自己的選擇,海誓山盟后,才許身辜生。黎族文化下,瑜娘所看重的并不是辜生的才貌或家室,而是辜生是否對自己專情。即使面對父母的責備與失節的羞恥,瑜娘還是毅然選擇同辜生在一起。漢族影響卻使她一定要對天發誓,生死相許,以保證辜生對她不離不棄,保全自己的名節。對于辜生,微香的愛,是黎化的自由愛戀,是黎族風俗的表現。瑜娘的愛,是突破禮教束縛的本性的彰顯,是黎漢融合的證明??傊?,《鐘情麗集》借用這兩種意象,塑造人物性格,才會產生豁達的微香和執著的瑜娘。

(二)兩度私奔成好事

瑜娘與辜生共有兩次私奔。第一次,辜生父親去世家道中落,瑜父看中符氏家中殷實,自己做主悔了瑜娘與辜生的婚約,與符氏定婚。瑜娘反對,但婚約已定,父命難違,只好私自與辜生私奔。這時,辜生正值鄉試前的準備期,因眷戀瑜娘,相思成病,最終放棄了考試。辜生的選擇雖違背了儒家積極入仕的思想,卻是有據可循。第一,瓊人重遷徙?!吨腥A全國風俗志》載“瓊山縣……勤農桑,重遷徙?!薄堆轮葜尽分幸舱f海南人“安土重遷,不事遠販”。第二,黎族文化影響下,男女社會地位相近,社會上要求男子一定要入仕做官的風氣被當地黎族風俗沖淡,辜生便失去了中原男子入仕的動力,而將精力更多的投入愛情。因此辜生瑜娘的私奔并非偶然??啥吮緛硪殉晒Τ鎏?,卻被未婚夫符氏揭發,將二人押至官府。當官府面對已定婚約的瑜娘,及供為庠生的辜生,反而沒有治罪之意,只判他們各自回家。而在同時期的另一部小說《懷春雅集》中卻明確指出“私奔竊麗者,當加犯法之名”,認為私奔是犯罪?!剁娗辂惣烦霈F的這種判決,同樣具有一定的真實性。

按照中國傳統的婚姻締結形式,男女雙方訂婚以后當年齡達到一定階段就要正式舉行結婚儀式,姑娘便要出嫁到男方,在男方家居住。然而,黎族地區卻存在著一種獨特的婚俗――不落夫家。這樣,結婚與成家變成了兩回事。新娘第二天清晨拜見公婆后,便返回娘家。從此以后夫妻雙方各自在原來的家庭中勞動和生活,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妻子懷孕或更長時間?!陡卸骺h志?經政?黎情》中有這樣的記載: “當地黎人新婚后,次日即歸娘家,候懷孕后,‘方返夫家’。”當地人把這種習俗稱為“不坐家”或“不落夫家”。在不落夫家期間,黎族女性仍然擁有相當大的自由和權利,可以自由結交異性,不受社會非議。所以,瑜娘雖已定婚,但黎族文化中,瑜娘仍然可以與其他異往。在受黎族文化影響的海南,官府認為“揆諸理而罪固難逃,原其心而情實可恕”,即使有違國法、叛于圣經,但結合當地民情還是可以原諒的。因此即使被符氏舉報,官府也并不深究,瑜娘只遭到來自父親一方的懲罰。

第一次私奔的失敗,不僅沒有挫傷二人的決心,反為第二次私奔創造了條件。由于官府未治二人之罪,勒令其各自回家。瑜娘被父親關在家中,但辜生仍有較為自由的活動空間,二人終在祖姑的幫助下再次成功出逃,瑜娘父最后經過祖姑的勸說也只得承認他們的婚姻。祖姑的調解成為成就二人好事的關鍵。在儒家傳統家庭中,男性長者掌控一家的決定權,婦女則處于失語的狀態,“在家從夫,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黎族社會卻是另一番景象。黎族婦女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不但享有婚前的自由和婚后的自主,而且在家庭中占有主導地位,家庭大事由夫妻雙方商議決定,并且女子有化解家庭矛盾的傳統。瑜娘對愛情的執著顯然與瑜父注重名利的虛榮構成家庭中的主要矛盾,如果這層矛盾不予解決,則很可能造成梁祝般的愛情悲劇。這時,祖姑出面,一面私下聯系辜生,放走瑜娘,促成第二次私奔,一面在瑜父面前勸解,促使瑜父接受二人已成婚的事實??梢?,辜生瑜娘的結合及二人后來家庭生活的美滿和睦是與祖姑兩面說和調解分不開的。而祖姑的調解之所以能在父系社會家庭中起作用,應該是與黎族對待婦女的態度密切相關的。

綜上所述,黎族民族文化是海南的一種獨特的地域文化,它影響了《鐘情麗集》的創作方式和取材內容;同樣,《鐘情麗集》也體現當時瓊州的地域文化。《鐘情麗集》中人物所體現出的一些與傳統儒家思想不符的觀點,經過上文的分析,可能并不是作者出于某種目的而有意為之,實是受當地風俗影響,可以算是瓊地人民的普遍價值觀的縮影。通過對《鐘情麗集》的分析,可以發現文學作品與地域文化相互影響,密不可分。

參考文獻:

[1]古本小說集成?辜生鐘情麗集 鴛鴦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M].上海書店出,1985

[3]張等纂修,郭沫若點校.崖州志[M].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

[4]陳多余.天涯海角的文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王養民, 馬姿燕.黎族文化初探[M].廣西民族出版社,1993

[6]王海,江冰.從遠古走向現代――黎族文化與黎族文學[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7]陳益源.鐘情麗集考[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1)

[8]陳大康.論元明中篇傳奇小說[J].文學遺產,1998(3)

[9]雷振華、吳建國從.《鐘情麗集》看元明之際表親型“才子佳人”敘事范型[J].中國文學研究,2004(2)

[10]張梅.海南黎族不落夫家婚俗研究[J].許昌學院學報,2010(6)

[11]王獻軍.黎族歷史上的“生黎”與“熟黎”[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

篇7

關鍵詞:大學生 宿舍文化 核心理念 主人翁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42

近來,各地高校大學生宿舍紛爭四起,輕至發生口角爭吵,重至對室友投毒砍殺,由此折射出當今大學生在宿舍內部生活交往中存在極大的不足和缺陷。面對這一困境,宿舍文化的構建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融洽的宿舍同學關系、高尚的品德情操、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和諧校園的創建,都離不開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支撐,尤其是大學生宿舍核心文化理念的構建,更是對當今大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 大學生宿舍文化及內涵

1.1 大學生宿舍文化

宿舍作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交往的重要場所,地方雖小,卻是大學生思想最本真、最活躍、最外露的地方,是大學生言行舉止表現最真實最不需修飾的場所,也是大學生人格魅力與氣質磨練的重要舞臺??梢哉f,大學生宿舍是高校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所,是打造宿舍文化與創建和諧校園文化的重要陣地。

大學生宿舍文化,是指大學生在以宿舍為主要空間的共同學習生活、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環境和氛圍。[1]宿舍文化作為一種在特殊環境中形成的高雅追求與休閑體驗,是校園文化的延伸、家庭文化的遷移、社會文化的濃縮、個性色彩的匯聚以及集體智慧的結晶。[2]

1.2 大學生宿舍文化的內涵

根據文化的內涵延伸來說,大學生宿舍文化也可相應地分為四個層次:宿舍物質文化、宿舍制度文化、宿舍行為文化、宿舍精神文化。

宿舍物質文化是大學生宿舍文化的基礎,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包括宿舍內的硬件設施、房間設計和布局、衛生狀況以及宿舍社區環境等。

宿舍制度文化是大學生宿舍文化的有力保障。宿舍制度、宿舍管理條例、宿舍行為規范及標準、宿舍服務手冊等都是宿舍制度文化的重要體現形式。

宿舍行為文化是大學生宿舍文化的外顯。主要體現在宿舍成員的言談舉止、學習生活、娛樂消遣、人際交往等行為方面。

宿舍精神文化是大學生宿舍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宿舍精神文化反映的是大學生的心態和意識,是個體從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孕育出來的,主要表現在大學生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操、思想信念、審美情趣、理想信仰等方面。

2 大學生宿舍核心文化理念及作用

2.1 大學生宿舍核心文化理念

大學生宿舍核心文化理念,是在大學生宿舍文化的基礎上凝聚出來的,主要是指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堅定的思想信念、陶冶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實現遠大的理想信仰為目標的大學生宿舍精神文化精髓,是宿舍精神文化中的關鍵組成部分,是支撐宿舍文化乃至校園文化的脊梁。這種宿舍核心文化理念旨在將大學生的個性色彩與宿舍社區文化、校園文化、家庭文化、社會文化實現完美結合,真正達到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目的。

現今的形勢下,在大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宿舍文化建設一直得不到重視和面臨進退維谷的窘境。正是大學生宿舍核心文化的缺失,才導致了大學生在面對宿舍同學關系時的手足無措、冷漠薄情。要想將宿舍這個第二課堂充分利用起來發揮其在大學生素質培養中的優勢,就必須認識到大學生宿舍核心文化理念的作用和在校園文化打造中的重要意義。

2.2 大學生宿舍核心文化理念的作用

大學生宿舍核心文化理念是在宿舍這一個第二課堂中對大學生的成長起關鍵作用的宿舍精神文化。它一方面有助于完善大學生的人格。個體在宿舍核心文化的熏陶下,逐漸將其內化為自身的一種行為準則,從而達到自身人格的完善。另一方面,大學生宿舍核心文化理念有助于校園文化、大學精神的形成。宿舍作為校園內最小的群體單位,讓核心文化在其中生根發芽,時間的累積終會讓校園文化和大學精神這顆大樹參天。

3 大學生宿舍核心文化理念的構建

大學生宿舍文化就是大學生自己創造的宿舍文化,其核心文化歸結為一點即宿舍文化的主人翁化。所謂大學生宿舍文化的主人翁化,就是大學在宿舍的管理、宿舍課堂的利用、宿舍核心文化的打造等方面切實將大學生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展現大學生在宿舍文化建設中的主人翁地位。

構建大學生宿舍核心文化理念,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不低于第一課堂知識學習的重要作用,也才更有可能實現大學生教育中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標。

3.1 樹立宿舍的家與社區的意識

宿舍,是大學生離開父母,在大學校園里的又一個家。在這個家里,他們可以不受外界的約束,可以放松地展示自己的個性,交流思想、闡明觀點,自由地發表評論。[3]在這個家里,他們有兄弟姐妹,他們要學會互相關愛、彼此包容。同時,在這個家里,作為宿舍管理員的樓長、輔導員、班主任、相關領導及部門,要傾注家長式的愛到各個宿舍,努力經營這個來之不易的家。由于宿舍的公寓式封閉管理模式,宿舍區域正逐漸自發地形成一個社區,因此也要具有社區意識。只有社區的整體發展了,作為社區組成部分的各個宿舍才能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只有將宿舍作為一個真心愛護的家和生活的社區,大學生才能從中找到歸屬感,才能體會到集體生活的溫馨。

3.2 實現大學生的“三自”功能

“三自”,指的是大學生要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大學生宿舍的社區化管理模式的實施是發揮學生“三自”功能的有效手段。

首先,建立社區功能室。在宿舍區域內,籌建黨團活動室、綜合閱覽室、互助學習室、休閑康體室、專業輔導室、心情驛站等功能室。

其次,調動學生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干部等優秀人才的先進性和進步性作用,帶頭嚴格要求自己、遵守規章,帶頭積極學習、不斷進取,帶頭接受廣大同學的監督,從而實現先進帶動后進,達到全面進步的目的。優秀的軍隊不僅需要好的士兵,更需要好的將軍的領導。

最后,加強學生工作隊伍的建設。學生在大學里處于一個學習成長的過程,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有經驗的過來人的指導。因此,高水平、專業性的學生工作隊伍的建設有助于形成為學生成長服務的強大合力。這樣大學生在發揮“三自”功能時才能得到更大的保障。

3.3 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不僅僅是在國家的發展和建設中起著作用。以人為本,作為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完全可以引用到宿舍核心文化的建設中來。

宿舍核心文化的構建關鍵是建設屬于大學生自己的文化。要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就要在宿舍文化建設中將民主與制度結合起來,堅持宿舍制度文化建設的可操作性原則、可競爭性原則和可獎懲性原則;[4]就要將高水平、專業化的學生工作隊伍開進到宿舍社區,充分利用各種功能活動室,采用焦點解決的科學方法,針對性的解決各種棘手問題,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就要形成反饋機制,堅持從學生中來,尊重學生意見和人格,打造一個師生互動的良好環境和溝通渠道。

要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還要與時俱進,掌握新形勢和新環境下的大學生的成長特點,了解信息時代和經濟時代下的大學生所面臨的各種困惑與困境,真正做到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愛護人和鼓勵人。

3.4 倡導大學生宿舍文明價值

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發展趨勢是要實現大學生宿舍文化向大學生宿舍文明的轉變。大學生宿舍文明是大學生宿舍文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是高層次、高標準、高水平的大學生宿舍文化教育目標。[5]大學生宿舍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倡導大學生宿舍文明,努力踐行文明理念,將宿舍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內省為一種經久不變的標志和承載大學精神的方舟,從而沖破新世紀大學生教育環境的桎梏,實現大學生宿舍文化的主人翁化、大學校園的和諧和大學精神的傳承。

大學生宿舍核心文化就是大學生宿舍文化的人性化。讓大學生自己真正成為大學的主人,讓大學生在小小的宿舍就找到歸屬感從而展現主人翁精神實現自我管理、服務和教育。這才是大學生宿舍文化乃至文明的核心所在,才是大學精神之所在。

參考文獻:

[1]鈕秀山,陰浩.新形勢下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06,26(4):85-87.

[2]許益鋒,劉新秀.論和諧視野下的高校宿舍文化創新[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145.

[3]羅蘭.大學宿舍文化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7-11.

[4]孫云壽,沈廣元.高校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探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2,6(4):49-51.

篇8

團隊中青年因素即為一批年紀尚輕、身心發展走在社會前沿、能完整擁有社會這個大視角給予每個不同部分的明示或暗示并能準確應用于自己工作的領域當中,給自己的團隊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從而使得整個團隊在健康向上的軌道中發展。團隊文化建設是在社會文化建設方面當中取得適合自己團隊并與自身團隊發展目標吻合的部分[4]。社會文化建設源于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應用于當代即為用最新科學技術成就提高人民群眾的知識水平,通過合理和進步的教育制度培養社會主義一代新人,并用最能反映時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學藝術和生動活潑的群眾文化活動來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5-6]。以上說的是適用于社會大眾的方面。適合于小集體當中的有關于團隊文化方面建設的就是運用當前團體當中有意識、有主見、有前瞻性眼光的人才的意見并實施,最終提高全團隊的科學文化素質,使得團隊在積極意識引導下得到更好、更完整的發展。團隊文化氣息的建立是一個團隊的關鍵。所謂文化建設既是軟實力又是硬實力,是團隊競爭實力的象征與體現[7]。當它成為一種科學核心價值觀時,是引領團隊發展的精神動力,即為軟實力;而當它轉化為文化產業時,又是物質生產力,即為硬實力。

2青年因素對于團隊文化建設的意義

2.1活力。青年因素的注入是保證團隊充滿無限活力的因素,青年群體的積極創造性、對于工作持久的熱情以及對整個團隊氛圍的烘托等多個方面都能夠展現出青年因素帶給團隊的活力[8]。2.2前沿性。要保證團隊文化建設方面的應時性和由此帶來的飽滿性,除了團隊本身要擁有完成任務所需的專業知識(包括技術專業知識、關于運作方法的知識以及政治知識),更需要有能夠把社會新鮮產物融入自身團隊的因素。青年因素就是能夠結二為一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新鮮事物對于青年者的影響能夠直接刺激他們的感官感受并且及時順勢將其融合到自己的本職工作當中。團隊的文化建設不僅僅是空談要為團隊帶來什么改變,而是順應自然將自己的團隊引領為更加積極、更加創新的團體[9]。2.3新鮮影響力。團隊的整個運轉過程中必須要擁有一定的影響能力,特別是團隊里要有一部分不僅在團隊內部有影響力,而且對團隊以外的更大范圍具有足夠影響力的成員?,F在團隊建設不僅僅是文化建設方面要求有創新性并符合當代社會的基本輪廓,而是各方面都需要極具不同風格的新鮮影響力給予幫助[10]。影響是前提,發展是后續。青年因素的前瞻性、及時性的影響因素會給團隊文化建設樹立一個新鮮又符合主題發展要求的旗幟。

3團隊文化建設與青年因素的融合

3.1工作能力的提升。團隊的運轉當中要高度重視團隊文化建設。其中團隊賴以運行的組織文化是團隊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奠定基礎之一。本身青年因素之所以會一直不斷地被各類信息吸引過去,其中重要因素也是青年者的快閃作風,使得其自身工作能以最快速度完成,從而提高了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這其中團隊成員相互理解并高度信任各自的正直、個性特點、工作能力等是工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3.2創造性潛能。團隊的建設是一個開放性的組織文化,這種特殊的文化既能支持團隊成員積極開發自身技能,建立一種勇于承擔風險的自信心,又能接受來自基層對上級管理者制定的戰略方案、管理模式的種種質疑,容許團隊成員工作中的失敗,同時也有能力為種種事件的發生給予鋪墊、對后續事件進行完善及為成員提供各類發展的機會,進而促進團隊成員創造性潛能的最大釋放。3.3支持和利用團隊來實現目標。青年因素的加入使得團隊在原本固定或者短期內無太大改變的團隊運作能夠以更積極、更靈活的形式運轉,其中確立的團隊文化建設就是團隊運作的基石。新老成員之間大可以相互影響、共同進步,與組織的其他成員保持友好的合作關系。相互之間的溝通使得為組織實現目標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11-12]。

4總結

團隊的建設和團隊文化建設不能照搬其他已經被印證的模式,應當尊重所在地區的傳統文化,并結合自身團隊多年來的發展模式與相應規則也就是團隊自身實際來確立未來發展模式與目標。我們都青睞的青年因素方可以在團隊文化建設方面起到一個很好的調和作用并且作為橋梁,連接社會與自身團隊的發展,從而達到最后為團隊自身創立雙贏的局面。

作者:卜建晨 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七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陳孟利,楊思進,馬艷萍.團隊文化作引領醫院發展譜新篇——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團隊文化建設紀實[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9):159-160.

[2]黃燕.企業青年文化建設探析——基于南寧鐵路局青工隊伍的調研與思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5,13(4):111-114.

[3]莊裕志,王建林,魏欣,等.國企青年職工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研究[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14(12):00009-00009.

[4]李運明,李剛,楊波,等.野戰醫療所團隊文化建設芻議[J].西南國防醫藥,2016,26(2):211-212.

[5]李秋云.淺析團隊思想文化構建的作用及途徑[J].現代商業.2014(27):135-136.

[6]葉伊湉.新形勢下群團組織參與醫院文化建設的路徑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20):63-63.

[7]覃曉蘭.淺談構建高效護理團隊的若干因素[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56):124-124.

[8]謝曉華.關于企業青年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商情,2015:282-282.

[9]楊麗萍,解敏,姚海燕,等.基于團隊文化建設的急診護士核心能力培訓模式的建立[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9):815-817.

[10]鄭名念.淺析醫院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J].現代企業文化,2015(8):113-114.

篇9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 語文教材 童話選材

在當今教育的改革進程和教學管理過程中,對于教材的選擇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適當的童話選材,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同時還有利于學生自身素質的培養。由此可見,適當的童話選材,在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學習的過程中,童話不僅是學生思維創新的“指南針”,同時還是其認識世界、樹立正確價值取向的“指明燈”,因此,就需要在低年級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上,能夠結合著學生的身心特點,適當的引入童話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蘇教版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童話選材存在的問題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是“新課改”中出現的一個重要版本,然而,在童話作品相對集中的低年級教材中其問題也是非常明顯的。通過我們的相關調查和分析,對于小學教育語文教材中的童話選材,其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童話作品所占比重過低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相比較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其童話作品的占有量比較少,同時,其童話質量及涉及的童話范圍,也次于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這樣,不僅影響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同時還阻礙了小學生思維的發散及創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阻礙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不利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

2.入選童話主題單一

入選的童話主題集中單一,不夠豐富。在目前語文教育課本中的童話教育題材中,存在一種明顯的道德訓誡傾向,這樣相對比較單一的童話題材故事不夠豐富,進而造成了童話故事只是單一的說教等,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孩子的想象了,而且孩子的學習接觸這些童話故事的時候也會產生反感,沒有趣味性,導致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變差,最終影響了語文學科的審美性和獨立性。在蘇教版低年級語文教材中所選的童話,仍然以道德訓誡的作品為主。如《螞蟻和蟈蟈》講的是螞蟻由于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于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告誡我們,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的生活。

3.童話選材中的超人體童話較少

通過對蘇教版低年級語文教材的調查,我們研究發現教材里的童話幾乎是清一色的擬人體童話,例如《北風和小魚》等,超人體童話幾乎沒有。但超人體童話才是童話中幻想質感最強的一種類型,造成濃烈的幻想氛圍以及超越時空制約,亦虛亦實,似幻猶真的境界,這對小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非常有用。

二、蘇教版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童話選材的相關途徑

綜上所述,蘇教版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的童話選材,不僅關系著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還關系著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因此在今后的教材編排中,相關編排人員應加強童話選材,使其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而在其加強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

1.加大童話選材的比重

首先,在加大童話選材的過程中,應使其充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能夠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從而激發其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在選材的過程中,還應注重故事的情節及所有表達的內容,從而使學生能夠從中學到相應的知識。最后,在選材的過程中,還應結合著學生的審美教育,使其能夠陶冶兒童情操。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2.適當加大兒童影視作品的分量

兒童影視不僅僅是閑暇時的文化消遣品,完全可以也應該引進語文教育,使其成為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讀物。比如《納里亞傳奇》、《寶葫蘆的秘密》等優秀童話。電影《哈利?波特》系列的首度亮相,受到全世界小觀眾的追捧,相信當它走人語文課本后更能為語文學科增加應有的魅力。

3.結合著國外的童話故事

在選用童話教材的過程中,還應結合著國外的童話故事,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幫助學生了解國外的文化。其次,在選取的過程中,還應結合著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及學習接受能力,使其能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夠從中學到相應的知識。

三、童話故事題材選材應注意的事項

一般而言,對于小學語文課本的題材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選擇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全面考慮、綜合思考,力求所選擇的童話故事適合小學生的閱讀和思考,進而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增加他們的閱讀興趣。具體來說在小學教育課程中對童話題材的選擇應注意一下的一些事項:

1.把握和了解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層次做出相應的選擇和考慮,我們知道童話故事比較多,甚至是魚龍混雜。有些童話題材故事具有很強的哲理性和趣味性,但是他們需要一定的知識結構才能讀懂的就不能入選。

2.童話題材內容具有趣味性和想象力。好的童話題材故事不僅需要有一定的內涵,與此同時也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能夠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這樣一來就能夠對孩子的教育起著正面引導的效果。

篇10

【關鍵詞】多元;城市青少年;價值觀;客觀因素

中學階段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價值觀問題也是中學生發展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我國傳統的青少年價值觀教育主要采取的是“灌輸式”的教育,灌輸社會要求的主導的價值觀,因為主導的價值觀無處不在,而其他價值觀很少有自己的傳播渠道,難以與主導的價值觀相抗衡。并且它以知識灌輸為主要特征,強調教育者的主導作用。它對于我們人類文化的傳承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特別是在相對封閉的環境里,這種教育方式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是教育能否有效的前提。但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青少年原來所處的相對封閉的生活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外來的價值理念也隨之以空前的規模涌人,多種文化和價值觀沖突與融合的機會增多,電腦網絡和各種媒體逐漸普及,文化的多元化已成為不可回避的事實,尤其在人口密集城市中影響更大。同時由于青少年還未成年,思想不成熟,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能很好地處理通過各種渠道得來的各種各樣的信息,因而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尤其對城市中的青少年價值觀的負面影響是最直接的。

一、青少年價值觀存在問題的表現

(一)追求物質享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文化的流入,現在很多青少年追求名牌與個性,尤其是在城市中生活,最先受到潮流文化的影響,前衛消費急劇攀升,超前消費的苗頭日漸凸顯,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學業,消解著他們的優良品質,銷蝕著他們的進取精神,使他們極易走進“追求物質享受,忽視精神文化汲取”的誤區,甚至誘發攀比、跟風、盲目從眾、浮躁等不健康心理,從而表現出明顯的浮躁化消費心理。

(二)精神信仰危機

西方的商業性文化、功利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沖擊著傳統的民族國家觀,淡化著人們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觀念,也不同程度地影響著部分青少年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使他們的政治意識、民族意識淡化,甚至對民族的前途命運失去信心,給當前的價值觀教育帶來很大挑戰。

(三)道德素質滑坡

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導致了一些青少年強調自我,追求功利,拜金主義。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在心理上更傾向于個人主義。更有嚴重的主張唯利是圖,為一己私利不惜毀損他人和社會的利益。

二、影響城市青少年價值觀形成的客觀因素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對于多元文化對青少年產生的負面影響,應引起學校的高度重視,只有自上而下的重視,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對于青少年來說,學校教師傳授的信息已經不是信息的唯一來源,課堂的教育也不是他們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徑。價值觀教育,它不同于智力教育,智力教育主要引導受教育者認識世界、掌握知識、發展能力,致力于分清問題的真假。教師只要進行一定的理論“灌輸”,就可以達到目的。但是價值觀教育,它是思想教育的核心范疇,它是要在事實認知的基礎上,引導受教育者認識、判斷和選擇價值理念、價值規范和價值取向的標準和方法。因此,最重要的是熏陶式的教育。對于學校,應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作為體現青少年思想觀念、倫理道德、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一種文化形態,能顯現出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知識普及作用,對生活在其中的學生起著不可估量的隱性教育功能,使學生無論走在校園的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校園文化的熏陶,例如一些文化名人像、文化討論角的設立、宣傳欄、板報的設計等等,使這些文化建設體現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在多元的價值觀中進行正確選擇。

(二)強化教師本身人文素質的培養

教師作為學生最直接的接觸者,教師單純的“灌輸式”的說教已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還容易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首先從態度上實現雙方平等對話。師生之間不能是一種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而應是一種平等關系,師生雙方必須學會傾聽對方的價值觀。教學語言要盡可能地活潑幽默、提問和發言要盡可能地親和寬容等,這樣才會使青少年在興趣激發、情感升華和心靈體悟中將必要價值觀內容內化于自己的認知結構和價值觀體系中。其次,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而應該結合國際國內的形勢和時事,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和疑點問題進行引導教育,及時準確地更正他們在思想和認識上的偏差與誤解。因此,作為教師應積極引導青少年吸收西方文化中符合時展要求的先進的價值觀念,與我國傳統的價值觀念不斷融合,幫助他們確立符合我國社會主義需要的價值觀念,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人才。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課程安排教育只有與課外生活情境教育相統一,課堂內的價值觀知識才不是由一系列單調抽象的文字堆砌起來的枯燥符號世界,例如新加坡學校組織了譬如升降旗儀式、文體活動、尊老敬賢活動、植樹活動、清潔活動、文明禮貌月活動等等豐富的課外輔導活動,其目的是通過營造良好的價值觀教育氛圍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積極的價值體驗。價值觀教育與青少年日常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們要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價值觀教育必須走進生活,因為現實生活是價值觀教育的基礎,也是人的一切科學知識和實踐行動的基礎。讓價值觀教育成為一種包含著對學生生活、生命、人性等的關愛、呵護和現實化的活動,重視內容的選擇,使其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精神和生命。對于城市的青少年來說,更應該多開展鄉村游走活動,多到農村體驗生活。

(四)發揮家庭教育的榜樣作用

由學校通過安排課程教學來完成價值觀教育的責任也是容易產生實效的。但是如果青少年價值觀教育仍然靠學校孤軍奮戰,我們就不難發現,即使學生在學校準確理解了應該掌握的價值觀內容,但倘若他回到家庭或進入社會后看到家長和他人堅守的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價值觀,而且還發現自己在學校所掌握的價值觀內容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用不上,踐行那些價值觀時甚至還會受到家長和他人的譏諷或羞辱,這就容易使學生懷疑學校價值觀教育的正確性,時間一久,缺少了家庭的配合和支持的學校價值觀教育無法實行。家庭是青少年從小長大的地方,家庭環境對青少年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形成有深遠影響。在家庭中,父母的行為是最直接的榜樣,著名的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過:“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父母想要孩子具有什么行為,首先應該自己起到表率作用。所以家長作為孩子價值觀的引導者,應發揮榜樣的作用,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對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裴娣娜,文喆.社會轉型時期中學生價值觀探析[J].教育研究,2006,(7).

[2]張鴻燕.新加坡德育途徑與方法淺析[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3).

[3]傅曉華,匡促聯.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價值觀教育的挑戰及對策.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10).

[4]王蘇敏.對于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價值觀教育的思考[J].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04(2).

[5]丁燕,鞏克菊.多元文化視域下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述評[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2).

[6]楊雪英,朱凌云.論文化的多元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J].中國高教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