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歷史范文
時間:2023-04-07 00:25: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八年級上冊歷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第八單元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1.
簡要概括中國的發展的歷程和發展特點?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出現短暫春天的原因?
發展歷程:
(1)萌芽:19世紀六七十年代,時期。
(2)初步發展:后,外國人紛紛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經歷了“短暫的春天”。
(4)萎縮: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民族工業發展再度受挫。
特點:①發展艱難曲折;②發展水平總體落后③發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和沿海沿江大城市。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短暫春天的原因:
(1)內因: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2.民族企業家的代表人物和成就?
(1)狀元實業家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大生紗廠。
(2)榮氏兄弟:建立以紡織業和面粉業為主的龐大家族企業。
3.簡要說明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及特征?
(1)交通工具: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方便了人民的出行,促進了商品的流通,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了解)
(2)社會習俗:剪發辮、易服飾(中山裝、旗袍)和勸禁纏足;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之以“先生”的稱呼。
特征:不平衡、新舊并呈、多元發展
4.中國近代教育的主要變化?
(1)期間,洋務派創辦同文館等新式學校。
(2)期間,清政府創辦京師大學堂
(3)1902年,廢除八股文,1905年,停止科舉考試。
5.
列舉中國近代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第一部無聲電影、有聲電影?
商務印書館、《申報》、《定軍山》、《歌女紅牡丹》
6.
列舉近代文學藝術的主要成就?
①文學:魯迅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茅盾的《子夜》。
篇2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與右圖中國家相比,我國的地理位置有很多優越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與俄羅斯相比,我國氣候更寒冷
B.中國是四國中海陸兼備的國家
C.與蒙古相比,我國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便利的海運條件
D.與日本相比,我國氣候受海洋影響更顯著
【解析】選C。從圖中可以看出俄羅斯大多在50°N以北,緯度高,氣溫低,故比我國氣候寒冷。四國中中國與俄羅斯都是海陸兼備的國家。蒙古屬于內陸國,所以我國在海洋資源和海洋運輸上具有優勢。日本屬于島國,受海洋影響比我國顯著。
2.下列人們對于其所在地區敘述正確的是()
A.海南人說:我們這里緯度低,夏季的白晝最長
B.漠河人說:我們這里緯度,是冬季氣溫最低的地方
C.人說:我們這里海拔,是年平均氣溫的地方
D.x疆人說:我們這里位于西部邊陲,每天最先看到日出
【解析】選B。海南緯度低,但夏季越往北白晝越長;海拔高,氣溫低;x疆位于西部邊陲,是我國一天中最后看到日出的地方。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市發生7.1級地震,給當地人民生命和財產帶來重大損失,結合材料,回答3、4題。
3.關于青海省的敘述錯誤的是()
A.位于長江的上游B.行政中心是南寧
C.屬于高原、山地氣候D.農業以畜牧業為主
4.此次地震,可能誘發的次生地質災害有()
①海嘯②滑坡③房屋倒塌④崩塌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3選B,4選C。第3題,青海省的行政中心是西寧,南寧是廣西的行政中心。第4題,地震帶來的直接災害是房屋倒塌,誘發的次生地質災害有崩塌、滑坡,如果在雨季,還可能誘發泥石流。
5.我國人口“東多西少”的分界線是()
A.漠河—騰沖線B.黑河—騰沖線
C.漠河—昆明線D.黑河—昆明線
【解析】選B。大致沿黑龍江的黑河到云南的騰沖,將我國人口分為東部稠密區和西部稀疏區。
6.下圖中能夠正確反映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分布區的是
()
【解析】選A。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壯族,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上圖中,B位于長江上游,是彝族的主要分布區,C位于東北地區,是滿族的主要分布區,D位于吉林、遼寧沿邊地區,主要分布著朝鮮族。
讀下圖,回答7、8題。
7.圖中的山脈①是()
A.秦嶺B.昆侖山C.大興安嶺D.太行山
8.關于圖中陰影部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主要位于暖溫帶
B.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
C.全部屬于半濕潤地區
D.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
【解析】7選D,8選A。第7題,圖中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位于黃河中下游,以西是山西,可判斷此山為太行山。第8題,根據圖中陰影部分的相對位置,可判斷此地為黃土高原,該地位于第二級階梯、暖溫帶、半濕潤和半干旱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9.下圖景觀主要分布在我國第三級階梯上的是()
【解析】選C。我國第三級階梯上的主要地形是平原和丘陵,上圖中的地形依次為:山地、盆地、丘陵、高原。
10.下列各組城市中,適合于冬季避寒旅游的是()
A.珠海、海南B.南昌、哈爾濱
C.貴陽、西安D.廈門、鄭州
【解析】選A。我國南北跨緯度廣,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適合冬季避寒旅游的城市是我國南方地區緯度較低的城市。
11.我國長江以南地區,與同緯度的西亞、北非相比沒有形成沙漠,而成為“魚米之鄉”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風影響
B.氣候復雜多樣
C.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
D.氣候具有大陸性特征
【解析】選C。此題主要考查我國氣候的有利條件,我國長江以南之所以形成“魚米之鄉”,主要受惠于雨熱同期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即夏季高溫時,降水多,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2009•福建漳州)讀我國某地氣候類型圖,完成
12、13題。
12.該地的氣候類型是()
A.溫帶大陸性氣候B.溫帶季風氣候
C.亞熱帶季風氣候D.熱帶季風氣候
13.不適宜在該地種植的農作物是()
A.青稞B.小麥C.棉花D.玉米
【解析】12選B,13選A。從圖上信息可知,該地冬冷夏熱,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氣溫年較差大,可判斷屬于溫帶,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由此可判斷該地屬于季風氣候。青稞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農作物,青藏高原屬于高原山地氣候。
14.(2010•福建福州)2010年4月22日,是第41個世界地球日,中國今年的地球日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下列行為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節假日大量使用紙質賀卡
B.節約用電,人走燈滅
C.經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D.超市購物大量使用塑料袋
【解析】選B。大量使用紙質賀卡和一次性筷子,造成森林資源的破壞,大量使用塑料袋易造成環境污染。
15.讀漫畫“美好的回憶”,
漫畫反映當地發生的環境問
題是()
A.過度放牧
B.過度墾殖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解析】選D。從圖中可看出,該地過去植被較好,風和日麗,用牛耕地,現在風沙滿天,用駱駝耕地,反映了該地土地荒漠化。
16.漫畫“節水曲”反映了()
A.工業節水B.農業節水
C.家庭節水D.水資源的浪費
【解析】選C。從漫畫中可看出洗衣后的水先用來拖地,再沖廁,反映了家庭中一水多用。
(2009•山東濰坊)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但各地農業發展的條件差異很大,農業發展水平也不盡相同。據此回答17、18題。
17.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下列地區農業發展方向正確的是
()
A.東北平原發展冬小麥種植
B.四川盆地發展熱帶作物生產
C.海南島大力發展棉花生產
D.內蒙古高原發展畜牧業
18.我國農業發展的不利條件是()
A.氣候復雜多樣
B.夏季雨熱同期
C.山地多,平地少,尤其平原少
D.農業發展歷史悠久
【解析】17選D,18選C。第17題,東北平原主要位于中溫帶,冬季寒冷,小麥不能越冬;四川盆地位于亞熱帶,不適宜發展熱帶作物生產;海南島地處熱帶,棉花主要分布在溫帶和亞熱帶;內蒙古高原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草場廣闊,適宜發展畜牧業。第18題,農業發展離不開適宜的溫度,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山地地形崎嶇,土壤貧瘠,不利于農業的發展。
19.(2010•曲阜模擬)下圖陰影部分表示我國四大工業區的分布,請找出正確選項()
A.①是輕工業基地
B.②是我國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C.③工業基地被長江穿過,水能豐富
D.④工業基地毗鄰港澳且多僑鄉
【解析】選D。圖中①是遼中南工業基地,該地依靠當地豐富的煤、鐵資源大力發展了重工業;②是京津唐工業基地,是我國北方的綜合性工業基地;③是滬寧杭工業基地,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落差小,水流平穩,能源短缺;④是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毗鄰港澳,多僑鄉,吸收外資比例大。
20.(2009•湖南株洲)工業根據其產品的不同性質和用途而分為不同類別,下列工業產品中屬于高新技術產品的是
()
A.鋼鐵B.汽車C.機床D.計算機
【解析】選D。高新技術產品具有技術含量高、研發費用高、更新換代快的特點,上述產品中與之相符合的是計算機。
二、綜合題(共60分)
21.(2009•湖北襄樊)讀我國政區簡圖,回答問題。(6分)
(1)A所在自治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分)
(2)B所在省的溫度帶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3)C所在省的鄰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D所在的自治區主要的畜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E所在省的主要地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6)F所在的省有我國四大盆地之一的_________盆地。(1分)
【解析】第(1)題,A位于我國的自治區,該地區海拔高,氣溫低。第(2)題,B位于湖南省,該省位于秦嶺—淮河線以南,屬于亞熱帶。第(3)題,C位于遼寧省,該省東面與朝鮮接壤。第(4)題,D位于,三河馬、三河牛是其優良畜種。第(5)題,E位于陜西省,該省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地表溝壑縱橫。第(6)題,F位于四川省,該省主要的地形是四川盆地。
答案:(1)高寒(2)亞熱帶(3)朝鮮
(4)三河馬、三河牛
(5)溝壑縱橫(6)四川
22.讀長江、黃河圖,回答下列問題。(11分)
(1)長江和黃河均發源于
_______高原,共同流經的
省級行政區是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3分)
(2)長江和黃河的流向均
大致為自西向東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2分)
(3)黃河發源于_____________(山脈),長江注入______
_________海。(2分)
(4)在防洪方面,長江重點治理了有“九曲回腸”之稱的___________;黃河重點治理的河段是________(城市)以下的下游河段。(2分)
(5)目前,我國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該工程實施后,對長江和黃河可能產生的影響是(2分)()
A.徑流量增加B.泥沙含量減少
C.水能蘊藏量增加D.流域面積增大
【解析】第(1)題,從圖中獲取信息,是解決此題的關鍵。長江、黃河均發源于青藏高原,共同流經青海、四川兩省。第(2)題,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受地勢的影響,大江大河多自西向東流。第(3)題,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長江最終從上海流入東海。第(4)題,荊江河段,河道曲折,有“九曲回腸”之稱,再加上多淺灘、沙洲,水流不暢,是長江防洪治理的重點;黃河孟津以下河段,水位高出兩岸,形成“地上河”。第(5)題,此題重點考查了森林的重要作用,森林能夠保持水土,含蓄水源。
答案:(1)青藏青海四川
(2)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3)巴顏喀拉山東
(4)荊江孟津(5)B
23.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3分)
(1)鐵路干線①____________線,
②_______線。城市A是______,
位于鐵路干線①與長江的交點。
(3分)
(2)威海市環翠區張軍同學“五
一”假期乘火車去泰安、杭州旅
游。從威海乘火車依次經過桃威
線、藍煙線、________線至濟南,
沿_______線到達泰安、上海,沿
________線到達杭州。(3分)
(3)張軍同學到泰安的旅途中,看到如下現象:威海市郊區槐樹剛好能見到花蕾,濰坊市郊區槐花盛開,泰安市郊槐花已敗落。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張軍同學登泰山接近山頂時,又發現山上的槐樹花蕾與威海市郊的差不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4)張軍同學在杭州游覽過程中,發現面館極少,因為這里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____________,此外,他還發現當地蘋果價格高于威海,柑橘價格低于威海,請你結合學過的知識解釋一下為什么。(3分)
【解析】第(1)題,①鐵路線南北延伸,經過北京、鄭州,可判斷為京廣線,京廣線在湖北的武漢與長江相交;②鐵路線東西延伸,經過連云港、徐州,可判斷為隴海線。第(2)題,從圖中獲取信息,是解決此題的關鍵,張軍從威海經桃威線到煙臺,經藍煙線到濰坊,經膠濟線到濟南,經京滬線到泰安、上海,經滬杭線到杭州。第(3)題,造成花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的差異,從威海到泰安,緯度由高到低,氣溫由低到高,花期由遲到早。泰山與威海相比緯度低,但由于海拔高,氣溫比同緯度地區低。第(4)題,杭州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是柑橘的主要產區,蘋果屬于溫帶水果。
答案:(1)京廣隴海武漢
(2)膠濟京滬滬杭
(3)受緯度位置的影響,氣溫由北向南逐漸升高,導致南面城市槐花開得早
地形因素的影響,泰山海拔高,氣溫低
(4)水稻杭州位于亞熱帶,當地盛產柑橘;威海位于暖溫帶,當地盛產蘋果。
24.(2009•山東臨沂)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13分)
材料一新華網2009年2月4日報道,2008年入冬以來,華北、黃淮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七至九成,旱情發展迅速,部分地區糧食作物受旱嚴重,人畜飲水困難。
材料二2009年2月我國部分地區干旱狀況分布圖
(1)此次受旱嚴重的糧食作物是(2分)()
A.冬小麥B.水稻C.玉米D.甘蔗
(2)在圖中,中等以上干旱區域的主要土地利用類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我國北方地區經常產生春旱,原因之一是我國降水季節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2分)
(4)為了解決我國水資源南北分布不均的狀況,國家正在實施的___________工程把長江水系豐富的水資源,調到我國嚴重缺水的華北、西北地區。(1分)
(5)圖中A?。▍^)的簡稱是___________。B?。▍^)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6)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從黃土高原的氣候和植被特點兩個方面簡要分析其原因。(2分)
(7)我國的呼和浩特市有蒙牛集團總部、伊利實業集團等的乳制品企業,請你解釋該地區乳制品業發達的原因。(2分)
【解析】第(1)題,從圖中旱情分布來看,北方地區受災嚴重,冬小麥、玉米都是該地區種植的糧食作物,根據材料中的時間2月可判斷,此時主要種植冬小麥。第(2)題,北方地區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地利用是以旱地為主的耕地。第(3)題,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第(4)題,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徑,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所以國家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第(5)題,A位于遼寧省,簡稱遼,B位于江蘇省,行政中心是南京。第(6)題,黃土高原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8月份,且多
是暴雨;地表光禿裸露,成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第(7)題,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降水較少,草場廣布,適宜發展畜牧業。
答案:(1)A(2)以旱地為主的耕地
(3)夏秋多,冬春少(4)南水北調
(5)遼南京
(6)氣候方面:黃土高原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8月份,且多是暴雨;植被方面: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的保護。
(7)草原廣布,畜牧業發達,奶源充足。
25.讀甲、乙兩工業基地圖,回答下列問題。(17分)
(1)工業基地:甲______工業基地,乙______工業基地。(2分)
(2)水域:A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4分)
(3)工業城市:a____,b____,c_____,d____。(4分)
(4)a城市一批鋼材運往c城市,請選擇一條便捷的鐵路運輸路線。(2分)
(5)試分析甲、乙兩工業基地發展鋼鐵工業的優勢條件有何差異?(2分)
(6)我國工業分布不均,從整體看呈現沿_______、沿____
_____、沿______________線分布的特點。(3分)
【解析】第(1)題,根據圖中地理事物的名稱及省區輪廓特征,可判斷,甲為遼中南工業基地,乙為滬寧杭工業基地。第(2)題,遼寧東臨黃海,西臨渤海;長江在上海流入東海。第(3)題,遼中南工業基地的主要工業城市a位于兩條鐵路相交處,應為沈陽,b位于遼東半島南端,應為大連;滬寧杭工業基地主要有上海、南京、杭州三個工業城市,其中上海、南京沿長江分布,上海還是個沿海城市。第(4)題,從沈陽到南京,最便捷的鐵路線也就是最近路線,沈陽位于京哈線上,沿該鐵路線到北京,然后沿京滬線到南京。第(5)題,遼中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滬寧杭
地區礦產資源貧乏,但市場廣闊,技術力量雄厚。第(6)題,我國工業分布不均,從整體上看呈現沿鐵路線、沿江(河)、沿海的分布特點。
答案:(1)遼中南滬寧杭
(2)渤海黃海長江東海
(3)沈陽大連南京上海
(4)京哈線京滬線。
篇3
一、選擇題:(22題×2=44分)1、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中,描寫輕舟運動時所選的參照物是 ( )A、 輕舟 B 、山 C 、河中的水 D 、輕舟上的人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某個同學的身高是180cm B、東嶺到惠安縣城的距離大約是20kmC、學校百米紀錄是13min D、乒乓球的直徑是40mm3、當喇叭里響起“我和你,心連心,共住地球村……”的男聲演唱時,小明和小亮齊聲說:“是劉歡在演唱!”他們作出判斷的依據是:不同演員聲音的( )A.音調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聲速不同4、如下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5、為了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小明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幾個實驗。你認為能夠完成這個探究目的的是( ) 6、白天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桌子等物體,這是因為( )A.這些物體都是發光的 B.眼睛發出的光射到這些物體上C.射到這些物體上的光發生了鏡面反射D.射到這些物體上的光發生了漫反射7、我們通過平面鏡看到物體的像是( )A.倒立等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C.倒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等大的虛像8、小明到湖邊游玩,他看到了以下現象。這些現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面形成的是:( )A.水中的太陽 B.陽光下的樹的黑影子 C.湖中的游魚D.人在水中的倒影9、芭蕾舞演員練習時,站在平面鏡前2m處,則鏡中的像與她的距離是:( )A.2m B.4m C.6m D.8m10、下列各成語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說明光反射的是()A.鏡花水月 B.坐井觀天 C.海市蜃樓 D.立竿見影1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測量時,刻度尺不能歪斜 B、讀數時,視線應垂直于尺面C、誤差是由于測量時不遵守操作規則而引起的D、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減小12、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潛望鏡利用了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B、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C、在漫反射現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D、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13、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甲、乙兩物體,它們的速度之比為2︰3 ,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1 ,則它們所用的時間之比為:( )A、1∶2 B、 2∶1 C、9∶2 D、2∶9 14、電視機的遙控器能夠發射出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紅外線。把遙控器的紅外線發射窗對著電視機的紅外線接收窗,分別按不同的鍵,就能控制電視機進行選臺、調節音量、改變色彩濃淡等等。但有時把遙控器的紅外線發射窗對著電視機對面、側面的墻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電視機,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線傳播現象 B、反射現象 C、折射現象 D、色散現象15、下列關于樂音和噪聲的敘述中敘述錯誤的是( )A、樂音悅耳動聽,給人以享受B、樂器發出的聲音一定是樂音,噪聲是機器發出的聲音C、 噪聲使人煩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D、樂音的振動遵循一定的規律,噪聲的振動雜亂無章,無規律可循16、下列現象不能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的是:( )A、一葉遮目不見泰山 B、在平靜的水面上形成樹木的倒影C、日食、月食現象 D、我們不能看到站在墻后的人 17、在如下圖所示的各圖象中,用來表示勻速運動的圖象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8、在校運動會上,田徑賽計時員應該:( )A、看到發令冒煙開始計時 B、聽到發令槍聲計時C、看到舉槍時計時 D、看到運動員起跑時計時19、火車的速度為72km/h,上海地鐵一號線的速度為20m/s,則( ) A、兩者速度一樣大 B、火車的速度大 C、地鐵的速度大 D、無法確定20、為了減弱噪聲,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將噪聲大的機器換成噪聲小的機器 B、在公路和住宅間設立屏障或植樹C、在耳孔中塞上一團棉花 D、關閉所有的電源和不用任何機器 21、關于平面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一定是虛像 B、同一個物體離平面鏡越遠,所成的像越小C、利用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線的傳播方向 D、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22、下列對現象解釋不正確的是( )A、雨后彩虹是色散現象 B、看到水中的魚變淺了是折射現象C、三基色是紅、綠、藍 D、小孔成像不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二、填空題:(14×1分=14分)1、如果一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4s內通過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內的速度是①_______m/s,2min后它通過的路程是②_________m。2、當鑼被敲響時,用手按住鑼面,鑼聲消失了,這是因為鑼面停止了①___________,這說明物體的振動停止了,發聲②_________(“停止”或“繼續”)。3、李白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①__________。女同學說話聲音“尖細”,是指女同學聲音的②________高,這是因為女同學說話時聲帶振動比較③______(“快”或“慢”)的緣故。4、在古詩詞中,也有許多描述光現象的詩句,如“潭清疑水淺”說的就是光的①_____________現象,“池水映明月”說就是光的②_________________現象。5、乘電梯上升的站著的乘客相對地面是①_________,相對電梯廂是②_________。如右圖在空中加油時,加油機與受油機是相對③_________(“運動”或“靜止”)。 6、一個人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5米處,他的像距離平面鏡①_________m,當這人向平面鏡走去時,他在鏡中的像將②_________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三、作圖題與問答題:(9分)4、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產生的,為什么我們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2分)四 實驗題:(共22分)1、如圖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①________,被測物體的長度是②________cm。2、以下各圖是我們學習過的有關聲現象的小實驗,其中:(1)如圖1所示,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劃得快時,發出聲音的音調①______(高、低),這說明音調跟振動的②_________有關;(2) 觀察圖2,你能得出的結論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觀察圖 3,你能得出的結論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觀察圖4,你能得出的結論是: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兩位同學做測平均速度的實驗,某次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1)實驗中需要使用的測量工具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③_______(選填“大”或“小”);(3)該次實驗中,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④v1=_______m/s,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⑤v =_______m/s。(鐘表每格為1s,結果保留兩位小數)4、如圖A所示為研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其中O點為入射點,ON為法線面板上每一格對應的角度均為10°。實驗時,當入射光為AO時,反射光為OB;當入射光為CO時,反射光為OD;當入射光為EO時,反射光為OF。請仔細分析下面表格中數據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反射角與①_______角是②_______(“相等”或“不相等”)。 如圖B光屏轉一角度看不到反射光線則說明了③______線、④________線、⑤________線在同一平面內。實驗序號 入射光線 入射角 反射角1 AO 50° 50°2 CO 40° 40°3 EO 20° 20°5、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在玻璃板的一側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在玻璃板的另一側放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B,當尋找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①________蠟燭這一側觀察(選填“A”或“B”).在得到像的位置后,應該用刻度尺分別測量物和像到鏡面的距離,然后歸納得出結論:平面鏡所成的是②______(“實”或“虛”)像,像與物體的大?、踎_______,像到平面鏡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④________,像與物體相對平面鏡⑤________(“對稱”或“不對稱”)。五 計算題:(共11分做在答題卡) 1、小明同學在跑100m時,他用了20S。求他的平均速度?(3分)2、聲音在海水中傳播的平均速度為1500m/s,為了開辟新的航道,探測船的船底裝有回聲探測儀器,探測水下有無暗礁。探測船發出的聲音信號經0.6S被探測儀接收,求障礙物與探測船間的距離?(4分)3、一列火車長150m,以20m/s的速度過一座長為250m的大橋,它從車頭進入大橋到車尾離開大橋得需要多少時間。(4分)
一、選擇題:(22題×2=44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B C C C D D D B B A C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C C B B B B A A D B D二、填空題:(14×1分=14分)1、①5m/s, ②600m。2、①振動, ②停止。3、①響度。②音調, ③快。4、①折射, ②反射。5、①運動, ②靜止。③靜止。6、①5m, ②不變。 三、作圖題與問答題:(9分) 3、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產生的,為什么我們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2分)答:在空氣中光的傳播速度遠遠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所以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
四 實驗題:(共23分)1、①1mm, ②2.05cm。2、①高, ②快慢/頻率; ③一切發聲物體在振動;④液體可以傳播聲音;⑤真空不能傳播聲音。3、(1)①卷尺、②停表/秒表/鐘表;(2)③小;(3)④v1≈0.13m/s, ⑤v =0.16m/s。4、①入射角 ②相等。③入射光線、④法線、⑤反射光線。5、①A ②虛。③相等、④相等、⑤對稱。五 計算題:(共11分)1、小明同學在跑100m時,他用了20S。求他的平均速度?(3分)解: 答:略 2、聲音在海水中傳播的平均速度為1500m/s,為了開辟新的航道,探測船的船底裝有回聲探測儀器,探測水下有無暗礁。探測船發出的聲音信號經0.6S被探測儀接收,求障礙物與探測船間的距離?(4分)解: 答:略3、一列火車長150m,以20m/s的速度過一座長為250m的大橋,它從車頭進入大橋到車尾離開大橋得需要多少時間。(4分)解:s=150m+250m=200m
答:略附加題:1、在軍事演習中,一門反坦克炮直接瞄準所要射擊的靜止的坦克模型,射擊后經過0.6s,射手看到炮彈在坦克模型上爆炸,又經過1.5s才聽到爆炸的聲音,則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離是多少?炮彈運動的速度是多少?(設炮彈做勻速直線運動,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取為340m/s)略
篇4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1.我們每一位市民的文明舉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開車時不要亂鳴笛就是其中之一。如圖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鳴笛”的標志,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城市的噪聲污染,這種控制噪聲的途徑是( )A.在人耳處 B.在傳播途中 C.在聲源處 D.以上方式都有2.蜜蜂載著花蜜飛行的時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動300次,不載花蜜時平均每秒振動440次,有經驗的養蜂人能辨別蜜蜂是飛出去采花,還是采了蜜飛回家,養蜂人主要是根據什么特征來辨別的( )A.聲音的音調不同 B.聲音的響度不同 C.飛行路線形狀不同 D.飛行高低不同3.測量就是將待測量與標準量的比較,對生活中常見物體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測能力的基礎。以下對常見物體尺度的估測中正確的是( )A.物理課本的寬度約為16.9dm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長度大約是20cmC.普通教室的高度約為15m D.自行車車輪直徑約為1.5m4.一個物體正常運動的速度約為5m/s,該物體可能是( ) A.蝸牛 B.步行的人 C.自行車 D.汽車5.下列自然現象屬于凝華的是( ) A.春天到了,積雪融化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現露珠C.秋天的早晨,出現大霧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現白霜6.下列四個實例中,能夠使蒸發減慢的是( )A.將新鮮的黃瓜裝入塑料袋 B.將濕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C.將濕衣服晾在通風向陽處 D.將新收獲的玉米攤開晾曬 7.一只小鳥在平面玻璃幕墻前飛來飛去,欣賞它自己在幕墻中輕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A.“身影”始終和小鳥一樣大B.小鳥靠近幕墻過程中,“身影”遠離幕墻C.小鳥遠離幕墻過程中,“身影”逐漸變小D.“身影”到幕墻的距離大于小鳥到幕墻的距離8.下列有關光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現象B.城市玻璃幕墻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現象C.白光通過三棱鏡可以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色光D.電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為白色吸收各種色光9.如右圖所示,乙容器內盛有水,甲容器盛有右表所列的一種液體。在一個標準的大氣壓下,對甲容器的底部持續加熱,最終發現乙容器內的水沸騰了。則甲容器內盛的液體是( )A.液態氨 B.酒精 C.水 D.煤油10.夜晚,當汽車發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車尾燈上時,司機看到尾燈反射的光,就能及時避讓。下圖中有關自行車尾燈的光路圖正確的是( )
11.從岸邊看水中的魚,看到“魚”的位置與實際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釋此現象的是( ) 12.如圖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氣斜射入玻璃磚,折射后從另一側面射出,其出射點可能是圖中的( )A.M點B.N點C.P點D.Q點13.下列關于運動和靜止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人在上升的電梯中,以地面為參照物,人是靜止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時,以云為參照物,月亮是運動的 C.飛機在空中加油時,以地面為參照物,受油機是靜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為參照物,小船是靜止的 14.《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烏龜和兔子同時從起點跑出,驕傲的兔子在遙遙的情況下,睡起了大覺,醒來后跑到終點,發現堅持不懈的烏龜獲得了冠軍。對整個賽跑過程而言,下列運動圖像正確的是(其中實線表示兔子,虛線表示烏龜)(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32分)15.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_______。如圖是工人師傅用一把螺絲刀探聽電動機內部運轉是否正常的做法,該現象說明_______可以傳聲;通過聽到的聲音可以判斷電動機內部運轉是否正常,這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________(填“能量”或“信息”)。16.“神州七號”的宇航員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在太空中用聲吶裝置測量飛船和地面的距離。原因是 。17.如右圖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mm,木塊的長度為 cm。 18.驗鈔機發出的____________能使鈔票上的熒光物質發光;家用電器的遙控器發出的____________能用來控制電風扇、電視機、空調器等。19.某種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右圖所示,這種物質是__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該物質的熔點是 ℃,熔化的時間是______min。20.觀察細胞等微小物體,要用 ;觀察較遠處的物體和天體的運動要用 。21.星期天,小明約小剛逛公園。在游玩時看見了一些現象,他倆從物理角度議論起了下列問題。(1)陽光下,小明看見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 知識來解釋。看見公園中紅色的花朵,是因為花朵_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紅色光的緣故。(2)來到湖邊,小剛看見湖水中的魚在藍天白云間游弋。看見的魚是光的 形成的像,看見的藍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像。(3)若湖中的水深1m,則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離_________1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2.右圖是小磊同學看遠處物體時的光路圖,由圖可知他是__________(填“近視”或“遠視”)眼,如需矯正視力,他應選用的鏡片是__________透鏡。23.我們常用“頻閃照片”來研究物體的運動。如右圖所示,記錄了甲、乙兩個運動小球每隔 秒的不同位置。根據底片可以判斷,_____球運動時間長,_____球作變速直線運動(全部選填“甲”或“乙”)。24.下圖甲是一支常見體溫計的示意圖,它是利用液體_________________的性質制成的,分度值為0.1℃,由此可知體溫計的測量結果比實驗用溫度計更精確。但由于液柱太細難以準確讀數,所以體溫計具有特殊構造,其橫截面如圖乙所示,a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體溫計中液柱的位置就應沿______方向觀察(填“A”、“B”或“C”)。甲流期間的一天清晨,量出小明同學的體溫如下圖甲所示,則他的體溫為_______℃,由于一時疏忽,忘記甩一下就直接測量小軍的體溫,結果如下圖丙所示,則測量的結果__________(選填“準確”或“不準確”) 25.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號和一個月前發射升空的天宮一號完成首次交會對接任務,這一對組合體將攜手遨游太空兩周(見下圖甲)。(1)對接完成后,以天宮一號為參照物,神州八號是____(選填“靜止”或“運動”)的。(2)兩個重達8噸多的龐然大物都是用“二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的。運載火箭的頭部涂有一種特殊材料的保護層,它在與空氣作用升溫后會熔化,并迅速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了大量的熱,而自身的溫度卻不再升高,從而保護了火箭。(3)上圖乙是安裝在神州八號軌道艙內的攝像機拍攝到的對接過程中的天宮一號,攝像機的鏡頭是一個_______透鏡。通過攝像機鏡頭所成的是一個_______(選填“正”或“倒”)立的像。三、解答題(共40分,解答32題時應有解題過程)26.(6分)按照題目的要求作圖:(1)如圖甲所示,SA、SB是光源S發出的兩條光線.其中SA平行于主光軸,SB過左焦點,請畫出這兩條光線通過凸透鏡后的出射光線。(2)如圖乙所示,考古人員需要對一口古井進行清理,為了解決照明問題,請你幫他們把太陽光反射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3)現在時刻是下午的2點40分,請在丙圖畫出此刻從時鐘正對面的鏡子里看見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說明:①注意分針要比時針長;②時針只要畫在對應的區間范圍內即可。)27.(7分)在“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中:(1)請你指出圖甲中實驗操作錯誤之處是 。(2)改正錯誤后,繼續實驗。當水溫升高到9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水的溫度,直到水沸騰后再持續幾分鐘為止。數據記錄如下表: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溫度/℃ 90 92 96 98 98 98 98 98 ①第2min溫度計示數如上圖乙所示,此時水的溫度是 ℃;②上面右圖________(填“a”或“b”)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分析表中數據可知:此時水的沸點為________℃。(3)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將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并看到有“白氣”不斷從燒杯中冒出,這些“白氣”是由于水蒸氣 ?。ㄌ顚懳飸B變化名稱)而產生的。(4)為了方便讀出溫度計的示數,某同學將溫度計從水中拿出來進行觀察讀數,則會導致所測溫度偏_______(填“高”或“低”)。28.(7分)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桌面上已給出的器材有:帶支架的玻璃板、鉛筆各一個;完全相同的蠟燭兩個;白紙一張;火柴一盒。(1)為完成實驗,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是 。(2)放置玻璃板時,應該使玻璃板與水平桌面 。 .(3)實驗中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系。(4)做完某次實驗后,四個小組都將收集和處理的信息記錄在白紙上,如下圖所示。則正確的是 。(只有一個選項正確,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橫線上)(5)實驗中,看到點燃的蠟燭通過玻璃板成兩個像,其中距離觀察者較遠的像較暗。遠處的像是來自于蠟燭的入射光經過玻璃板 (只有一個選項正確,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橫線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兩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C.兩次反射、兩次折射形成的 D.一次反射、兩次折射形成的29.(8分)小明同學用凸透鏡、蠟燭、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1)為了測出凸透鏡的焦距,小明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用一個光屏在透鏡的另一側移動,直到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說明凸透鏡對光線有_________作用,測出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0cm,則該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_cm。(2)小明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請你指出其中一條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新調整后,將蠟燭放在下圖中的A位置上,光屏在B位置上,為了找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動。(4)依次改變蠟燭的位置,移動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次數 1 2 3 4 5 6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①在1—4次實驗中,所成的像為倒立、_______的實像。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 (填“大”或“小”)。(5)將蠟燭放在上圖中的C點,觀察到燭焰的正立、放大的虛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虛像,應將蠟燭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動。(6)小明還想知道蠟燭火焰與光屏上成的像是否左右顛倒.請你幫他設計實驗。你的設計方法是: 。30.(3分)下表列出的是在進行探究實驗時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請你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填寫在表中對應的空格里。實際問題 解決方法在探究的聲音產生實驗中,拍桌子時桌面的振幅太小,不便于觀察 為探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情況,按亮激光小手電,但不能觀察到光的傳播路徑 手里僅有一把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無法直接測量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 31.(5分)在學校的櫥窗里貼出了一個通知,如右圖所示,小聰和小明積極的談論這個問題:(1)理論上要測量降落傘的下落速度,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_______。(2)實際比賽時只要讓降落傘統一從教學樓五樓飄下,記錄降落傘從開始飄下到著地的時間,即可判斷哪個降落傘下落得慢。這是通過相同____________比較______________來判斷降落傘下落的快慢。(3)如果要想在比賽中取勝,可以對降落傘進行改造,請你幫他們出謀劃策: 。(只要寫出一點) 32.(4分)從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列車組列車運行時刻表如下所示。時間 上海 蘇州 常州 南京到站時間 09:51 10:33 11:45發車時間 09:15 09:53 10:35 里程/km 0 84 300
(1)列車由上海駛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為多少?(2)若該列車從蘇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為130km/h,則蘇州到常州的里程為多少?(最后結果小數點后保留1位)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A B C D A A C D A D B B A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32分) 15.振動 固體 信息 16.不能 真空不能傳聲 17.1 1.81~1.89之間均對 18.紫外線 紅外線 19.晶體 340 8 20.顯微鏡 望遠鏡 21.(1)直線傳播反射 (2)折射 反射 (3)大于 22.近視 凹 23.甲 乙 24.熱脹冷縮 A 38.1 準確 25.(1)靜止 (2)汽化 吸收 (3)凸 倒三、解答題(共40分,解答32題時應有解題過程)26.(6分)(略) 27.(7分)(1)溫度計玻璃泡接觸到容器底部 (2)①94 ② a 98 (3)不變 液化 (4)低 28.(7分)(1)尺 (2) 垂直 (3)大小(4)C(2分)(5) D(2分)29. (8分)(1)會聚 10 (2)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或物距等于一倍焦距等 (3)左 (4)①縮小 ②大 (5)左 (6)兩個蠟燭并排放置且燭焰高度不同.然后觀察光屏上兩個燭焰像的情況(或用嘴輕輕的吹燭焰使其左右擺動.然后觀察光屏上燭焰像的變化情況;或用物體在燭焰前擋住左側或右側一部分火焰.然后觀察光屏上燭焰像的變化情況或找一個發光的F字母作為物體,觀察光屏上的成像情況)合理即可得分實際問題 解決方法在探究的聲音產生實驗中,拍桌子時桌面的振幅太小,不便于觀察 在桌面上撒些泡沫顆粒,觀察拍桌子時泡沫的跳動(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為探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情況,按亮激光小手電,但不能觀察到光的傳播路徑 讓光通過煙霧(其他合理答案亦可)手里僅有一把分度值為1毫米的刻度尺,無法直接測量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 先測出整本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整本書的紙張數(其他合理答案亦可)30. (3分)31.(5分)(1)下落距離 時間 (2)路程 時間 (3)增大傘面面積或減小傘重等(合理即可)32.(4分)(1)120km/h (2)86.7km(評分說明:寫對公式得1分、代對數據,結果正確得1分,)
篇5
一、 選擇題(每題3分,共54分)1.、與一只粉筆的直徑和人步行的速度最接近的值分別是( ) A、1cm 和4.5km/h B、1dm和1.2m/s C、1m和1.5m/s D、lmm和1.2m/s2、.如圖,該物塊長度應記為( )A.3.85cm B.1.85cm C.3.85mm D.1.85mm3、坐在行駛的火車上的乘客,我們說他靜止是以下列哪個物體做為參照物的( )A.火車車廂 B.鐵軌 C.迎面開來的火車 D.車廂里走動的乘務員4、下列圖像中,能正確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5、如圖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鬧鐘的聲音會逐漸變小,直至聽不到聲音,這個實驗說明了( )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聲音必須通過介質才能傳播C.聲音在玻璃罩中發生了反射D.聲波在傳播過程中能量逐漸減少6.如圖5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乒乓球,發現乒乓球被多次彈開,這樣做是為了( )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B.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C.延長音叉的振動時間D.使聲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聲7、小明與媽媽去商店買新碗時,看到媽媽將新碗拎起后輕輕敲擊它,根據敲擊聲來判斷碗是否有裂縫,進行判斷的根據是聲音的(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噪聲8、下列事例中,不屬于聲音傳遞信息的是( )A.鐵路工人用鐵錘敲擊鐵軌判斷有沒有裂縫B.醫生用聽診器聽病人的呼吸和心跳C.醫生用超聲波給病人做碎石D.我國次聲波站探知到某國的核武器試驗9、一場大雪過后,人們會感到外面萬籟俱靜。究其原因,你認為正確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駛的車輛減少,噪聲減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對噪聲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銀裝素裹,噪聲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氣溫較低,噪聲傳播速度變慢10、從環保角度看,以下不屬于噪聲的是( )A.閱覽室內絮絮細語 B.物理課時,聽到隔壁教室傳來的歌聲C.深夜,人們正要入睡,突然傳來彈奏熟練的鋼琴聲D.吸引人們的雄辯有力的演講聲11、一位護士用體溫計給一個發燒病人測了溫度,溫度計示數是39.7℃,之后粗心的護士直接用這個溫度計給一個體溫大概是38℃病人測量體溫,則她讀出的結果應該是( ) A.38 ℃ B.39.7℃ C.76.7℃ D.無法讀數12、炎熱的夏天,小紅從冰箱里取出了一些冰塊放入了可樂中,經過一段時間后,杯中的冰塊全部變成了液態,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冰塊的物態變化過程的是( )13、把盛水的試管放在正在加熱的沸水中,則試管里水的溫度 ( ) A.能達到沸點、能沸騰; B.達不到沸點,不能沸騰;C.達到沸點,不能沸騰; D.無法確定。14、如圖是一冰雕作品效果圖,家住哈爾濱市里的小明同學發現,當地氣溫持續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會一天天變小,只是由于冰雕作品發什么了什么物態變化( )A.汽化 B.液化 C.升華 D.凝華15、某同學兩次煮雞蛋,第一次在水燒開后繼續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燒開后用“小火”煮,但仍保持鍋中的水沸騰,直到將雞蛋煮熟,兩次比較()。A.第一次省時間 B.兩次時間基本相同 C.第一次省燃料 D.第二次省燃料16、冬天小明從教室外走進溫暖的教室,他的眼鏡片上出現了一些薄霧,一會兒薄霧又消失了。上述現象對應的物態變化是( )A. 先凝固后升華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固后蒸發 D. 先凝華后升華17、“神六”飛船經過五天飛行后在預定區域順利著陸,該飛船的表面有一層特殊材料,可避免飛船因高速與空氣摩擦生熱被燒毀,這種材料能起到這種作用的主要原因是()。A.材料堅硬,不怕熱 B.材料非常光滑,不易與空氣摩擦生熱C.材料不傳熱D.材料受熱熔化,汽化吸收了與空氣摩擦產生的熱18、在學校運動會上,小明參加的項目是百米賽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終以12.5s的優異成績取得冠軍.關于上述小明在百米賽跑過程,一下說法正確的是( )A. 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 小明每秒鐘通過的路程都是8mC.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D. 小明平均速度是8km/h二、 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16、判斷物體時否是運動時,要選擇 ,如果選擇的 不同,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時,結論一般 。17、在學校的田徑運動會的百米賽跑中,王猛同學和劉海同學正在奮力的向終點奔跑,這時同學們說劉海跑的快;比賽結束后裁判員最終判王猛同學獲得冠軍;本次比賽中同學說劉??焓窍嗤瑫r間比 ,比賽結束后裁判判斷王猛獲得冠軍是相同路程比 18、在居民小區門口處,我們通常會看到這樣的標志(如圖),它是用來提醒駕駛員 . 19、為了探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小麗同學用如圖2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索.把正在發聲的電鈴放在玻璃罩內,電鈴和罩的底座之間墊上軟的泡沫塑料.逐漸抽出罩內的空氣,她聽到的電鈴聲音逐漸變小,這種現象表明聲音不能在 中傳播。在做實驗時雖然聽到的鈴聲逐漸變小,但始終都能聽到鈴聲,請你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小華在家里修理廚房里的桌子時,不停的有敲擊物體的聲音發出,為了使隔壁的小明學習時避免干擾,小華采取了三種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墊一塊抹布;②把房間、廚房門窗關嚴;③囑咐小明暫時用耳機塞住耳朵。上述三種方案中,第一種是在 處減弱噪聲;第二種是在 中減弱;第三種是在 處減弱噪聲。21、為緩解旱情,實施人工降雨。飛機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干冰進入冷云層,就很快_____________成氣體,并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使空氣的溫度急劇下降,空中的水蒸氣便_____________成小冰粒,這些冰粒逐漸變大而下降,遇到暖氣流便_____________為雨點降落到地面。22、走進商場通常開到保潔員將地拖完后總要用硬紙板扇,這個場景中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實驗題(共16分,23題每題2分,24、25題每空1分)23、300多年前,意大利的科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在房間里掛了許多鈴鐺,然后讓蝙蝠在房間內自由飛行。第一次沒有對蝙蝠做任何限制,鈴鐺未響;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鈴鐺也未響;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間內的鈴鐺響了。 (1)下列問題不是該實驗所研究的是( ) A.蝙蝠飛行靠什么躲避障礙物的 B.眼睛對蝙蝠的飛行是否起到作用 C.耳朵對蝙蝠的飛行是否起到作用 D.鈴鐺是怎樣發聲的 (2)人們對蝙蝠這種高超的飛行本領提出了如下四種猜想,你認為科學家的實驗支持了哪種猜想( ) A.蝙蝠的視力特別好 B.蝙蝠對空間的狀況有極強的記憶力 C.蝙蝠能發射并接收超聲波 D.蝙蝠的嗅覺系統特別靈敏,憑嗅覺可以判斷前方有無障礙物24、如圖1所示,將一把鋼尺壓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撥動其伸出桌外的一端(1)輕撥與重撥鋼尺,則鋼尺發出聲音的不同。這個實驗主要是為了探究影響聲音 特性的因素。(2)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則鋼尺發出聲音的也不同。 這個實驗主要是為了探究影響聲音 特性的因素。
25、圖(3)是給某種晶體加熱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請根據圖像回答下列問題:(1)該晶體是 ,在2~5min這段時間內晶體處于________狀態, 在_______熱,這種物態變化屬于 。(2)由圖可知此晶體的熔點是________℃。(3)有圖像可知,在12min時物質開始 這種物態變化屬于 。
26、如圖5是“觀察水的沸騰”實驗時,當水溫升到90℃時,隨著加熱過程。每隔1min記錄一次水的溫度,某同學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溫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1)根據記錄在圖(4)中畫出水的沸騰圖像。(1分)(2)試根據實驗現象歸納水沸騰時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四、 解答題四、 解答題(共15分)27、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30m/s,為了開辟新航道,某科學探測船裝有回聲探測儀器,探測水下有無暗礁,如圖測7所示,探測船發出的聲音信號0.6s后被探測儀器接收。 (1) 這種方法能不能用來測量月亮到地球的距離?為什么?(3分)(2)通過計算說明海底障礙物到探測船艙底的距離是多少?(5分)28、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鮮周圍要鋪一層碎冰塊,這樣做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3分) 29、提出一個生活中與物理有關的問題,并用你學過的物理知識加以解釋。(4分)
篇6
八年級上《科學》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復習提綱
第一節
水在哪里
1.
海洋水:海水約占地球水總量的96.53%
2.
陸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體是冰川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僅占地球上淡水總量的0.3%
3.水有固、液、氣三種狀態,水的三態變化屬于物理變化
4.水與生命:
一個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體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兒童身上4/5是水分
5.水的循環:
小循環——①陸上內循環:陸地---大氣
——②海上內循環:海洋---大氣
大循環---海陸間水循環:海洋--陸地--大氣
(l)
海陸間大循環的5個環節:
a蒸發
b水汽輸送
c降水
d地表徑流
e下滲
(地下徑流)
(2)海陸間大循環的意義: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氣、巖石和生物發生密切的聯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斷地向陸地供應淡水,使水資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第二節
水的組成
1.
水的電解
電極
氣體的量
檢驗方法及現象
結論
正極
氣體體積是負極的1/2
氣體能是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
負極
氣體體積是正極極的2倍
氣體能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負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
實驗結論:
水
通直流電氫氣+氧氣,說明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
(水的電解是化學變化)
2.、水的重要性質
顏色
無色
沸點
100℃
氣味
無味
凝固點
0℃
狀態
常溫常壓下液態
水的異常現象
4℃時密度最大,結冰后體積膨脹,冰浮在水面上
第三節.水的密度
1、密度定義:
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該物質的密度。.
(l)
密度是物質的固有屬性,與物體的形狀、體積、質量無關,即對于同一物質而言,密度值是不變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樣的;)
(2)不同的物質,密度不同;
2.
密度的公式:
m
=ρ/
v
(公式變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質量(單位:千克或克),v
表示體積
(單位:米3或厘米3)
水銀的密度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義是1米3的水銀的質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單位:
(1)密度的單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
(2)兩者的關系: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
(3)
水的密度:
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單位轉化::1毫升
=
1cm3
=
1×10
-6
m3
1噸=1000千克=1×10
6克
1毫升
=
1×10
-3升
1升=10
-3
m3
4、密度的測量
(1)測量原理:ρ=m/v
(2)測量步驟:
①用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測量物體的體積;③計算
5、密度知識的應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兩個量,即可求得第三個量。
(2)
可用于鑒別物質的種類。
第四節
水的壓強
1、壓力的定義:是垂直作用物體表面的力。
2、壓力的方向:總是與受力物體的表面垂直,
3、壓力的大?。翰灰欢ǖ扔谥亓?/p>
4、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一般在科學上用壓強來表示;
5、壓強的定義: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6、壓強的計算公式:P=
F/S(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7、壓強的單位:
帕
(Pa)
(1帕=1牛/米2,常用的壓強單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8、增大和減少壓強的方法:
(1)增大壓強的方法:
A、壓力不變時,減小受力面積;
B、受力面積不變時,增大壓力
(2)減小壓強的方法:
A、壓力不變時,增大受力面積
B、受力面積不變時,減少壓力
9、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1)
液體內部都存在壓強;
(2)
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
同一深度,各個方向上的壓強大小相等;
(4)不同液體深度相同處,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式
P=ρg
h)
推導過程——P=
F/S=G/S=mg/s=ρvg/s=ρshg/s=ρg
h
【思考】三個分別用銅、鐵、鋁、制成正方形,它們的質量相同,把它們放在桌面上,則對桌面產生的壓強大小的關系是?——P銅
>
P鐵
>
P鋁
第五節
水的浮力
1、液體(氣體)對浸入其內的物體都會產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豎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
注意:
(1)浮力只跟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有關,
(2)浮力與液體的深度、物體的密度,形狀無關;
(3)對于完全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浮力還與液體的密度,物體的體積有關;
(4)計算時,單位要統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2、物體的浮沉條件: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的浮沉取決于:物體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
下沉(ρ物>ρ液)
②F浮>G
上浮(ρ物
③F浮=G
懸浮
此時V排
=V物
(ρ物
=ρ液)
④F浮=G
漂浮
此時V排
V物
(ρ物
注意:
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穩定狀態,是動態過程,上浮的物體最終會浮出液面,而處于漂浮狀態;下沉的物體最終則會沉到液底處于靜止狀態。
②漂浮和懸浮時,物體都是受到兩個力而處于平衡狀態,F浮=G
(沉到水底時:F?。獸支持力=G
)
4.實心物體浸沒在液體中
①當ρ液
>ρ物
時,上?。ㄗ罱K漂?。?/p>
②當ρ液
ρ物
時,下沉
③當ρ液=ρ物
時,懸浮
5.
浮沉條件的應用
(1)輪船
①
因為漂浮時,F浮=G
,
所以同一艘輪船從海行駛到江河或從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變。
②根據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輪船從海行駛到江河,因為F浮不變,ρ排減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潛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過對水艙的排水和充水而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的。
(3)密度計:因為F浮=ρ排g
v排
,液體密度不同,密度計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同,液面所對應的位置也就不同。
6.密度計
刻度不均勻、上小下大(測密度時,密度計所受浮力不變——處于漂浮狀態)
第六節
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狀況
1.
溶液:
(1)
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溶劑(如水、酒精等物質)
(2)溶質:被溶解的物質叫溶劑。
(3)
溶液:由溶質溶解于溶劑后形成的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2.
懸濁液、乳濁液:
名稱
特征
溶液
懸濁液
乳濁液
形成過程
固、液氣溶解在液體里
固體顆粒分散在液體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體里
穩定性
穩定
不穩定
不穩定
長期放置
均一、穩定
下沉
上浮
舉例
糖水、汽水、飲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3.
混合物:由多種(≥2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叫混合物。
溶液、懸濁液、乳濁液都屬于混合物。
4.
常用的溶劑: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1】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辦?――用汽油擦洗
【思考2】放在干洗店的衣服為什么不能當日取回?——原理:有無可以溶解在有機溶液中,而這些有機溶液往往有毒、易揮發,因此不宜即日領回。
第7節物質在水中的溶解
1.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稱為…的不飽和溶液。
注意:
(1)條件: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否則飽和不飽和溶液就沒有確定的意義。
(2)飽和溶液是對一定的溶質而言的。如某溫度下的蔗糖飽和溶液是對蔗糖飽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質如食鹽,仍可溶解。
2.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大多數物質適用)
A.加溶劑
B.升溫
飽和溶液
轉換方法
不飽和溶液
A.蒸發溶劑B.降溫C.加溶質
3.
濃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較多溶質――濃溶液;
溶有較少溶質――稀溶液
注意: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
溶解度
溶解度公式:溶解度=m溶質/m溶劑
×
100g
溶解度概念:
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在100
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注意:
(1)四個關鍵詞:一定的溫度,100克溶劑、達到飽和、溶質的質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溫度下,100g溶劑中能溶解的溶質的最大質量
(3)溶解度單位為克(g)
5.溶解度曲線:
以溫度為橫坐標,溶解度為縱坐標形象地看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
(1)
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響很大,如硝酸鉀,表現為曲線陡
②影響不大,如氯化鈉(食鹽),表現為曲線平緩
(2)
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氫氧化鈣
6.
溶質的質量分數
(1)計算公式
溶液的質量
=
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m溶質/m溶液
×
100%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S+100
×
100%
(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溶質的質量分數
(3)溶液的稀釋或計算時,要點:混合后溶質的質量不變
(4)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步驟:
A、計算(溶劑和溶質的質量或體積)
B、稱量(固體:用天平稱??;液體: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裝瓶,并貼上標簽)
第8節
物質在水中的結晶
1.晶體――具有規則的幾何形狀的固體。不同的晶體具有不同的形狀。
2.結晶――從飽和溶液中析出固態溶質的過程
3.獲得晶體的兩種方法:
①蒸發溶劑: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物質,如氯化鈉
②冷卻熱飽和溶液: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的物質,如硝酸鉀
4.有些晶體結合了一定數目的結晶水,稱結晶水合物,如硫酸銅晶體(俗稱膽礬)
第9節
水的利用和保護
水資源――水資源的分布
可供使用的水資源的豐富程度和一個地區的水循環按活躍程度密切相關。
(1)
全球水資源分布——空間分布不均勻
(2)
全球水資源分布——人均水資源差異大
(3)
我國水資源分布——夏季豐富、冬季欠缺,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水的凈化:沉淀、過濾、蒸餾
1.
水資源
:人類利用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僅占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
2.
我國是一個缺水國家,且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時間分配也不均勻,我國有300多個城市面臨缺水危機,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
3.水的凈化
(1)
沉淀法: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固劑,如明礬、活性碳等
(作用:使水中的懸浮雜質凝聚成較大的顆粒,叫做凝聚劑)
(2)
過濾法―――把不溶于液體的固態物質跟液體分離開的一種方法
操作要點: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
二低:濾紙低于漏斗邊緣,濾液低于濾紙邊緣
三靠:傾倒濾液的燒杯口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緊靠三層濾紙一側;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
(3)
蒸餾
原理:利用液體里各成分的沸點不同而進行分離的方法。
蒸餾裝置組成:蒸餾燒瓶、溫度計、鐵架臺、冷凝管、接受器、錐形瓶
第二章
地球的外衣
第一節
大氣層
1.
根據大氣溫度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將大氣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外層
對流層:A
對流運動劇烈
B
兩極薄,
赤道厚
C
占3/4的大氣質量
平流層:A
臭氧集中在此
B
氣流平緩,適行
中間層:隕石在此燃盡。
暖
層:又稱電離層,溫度高,反射電磁波信號
外
層:衛星接受反射電視、電話信號
溫度變化規律:先小,后大,再小,最后大,大
2.
激烈的對流運動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氣的重要原因。
對流運動的規律:冷空氣下降,熱空氣上升
空氣的熱脹冷縮
3.
如果沒有大氣層:
A
地球上沒有生命
B
地球上沒有聲音
C
晝夜的溫差大
D
受隕石襲擊
E
受紫外線直接照射
4.
人類對大氣層的影響:
A
有毒氣體排放,污染大氣
如形成酸雨
B
過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溫室效應,使全球氣溫上升,海平面上升
C
臭氧層破壞,紫外線長驅直入,危害人類皮膚
第二節
天氣和氣溫
1.
天氣——短時間內,近地面的各天氣要素的綜合狀況
要素:
氣溫,氣壓,濕度,風,降水等
2.
天氣于氣候的區別:
天氣:短時間
如
陰轉多云
晴空萬里
鵝毛大雪
烈日炎炎
氣候:長時間
如
四季如春
秋高氣爽
終年高溫
冬暖夏涼
3.
用溫度計測量氣溫的大小,溫度計一般放在百葉箱中,
A
保護作用,以免風吹雨打
B
防止太陽直接照射(門朝北)
C
通風,受地面輻射影響不大,能真實反映大氣溫度
4.
一天中,最高氣溫大致在午后兩點,最低日出前后
人體最感舒適溫度在22℃
第三節
大氣的壓強
1.
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
A
馬德堡半球實驗
B
杯中水不倒出的實驗
2.
特點:A
各個方向都有大氣壓強
B
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升高而減小。
高度高,空氣密度小
應用:
高山反應。
C
流速大,壓強小。機翼下側流速小于上側,所以下側壓強大于上側
用壓強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關鍵抓住變化后形成壓強差。
3.
大氣壓強的單位:帕
一個標準大氣壓為1.01*105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高水)
4
高壓區:空氣下降,天氣晴朗,空氣干燥
低壓區:空氣上升(遇冷)
多為陰雨天氣
5.
氣壓與沸點的關系:
1.
氣壓增大,沸點升高
實驗手段:往里充氣,原來沸騰的水停止沸騰,溫度計溫度升高。
應用:高壓鍋
2.
氣壓降低,沸點減小
實驗手段:往外抽氣,原來不沸騰的水重新沸騰。
第五節
風
1.
風---是空氣的水平運動。只有在同一高度上的運動才是風。
形成原因:同一水平下高壓氣體向低壓氣體流動。
2.
風的基本要素:
風速和風向
風速
通常用級表示
風向
風吹來的方向。如風往北吹:南風
O——東風
第六節
為什么會降水
1
.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用相對濕度表示
空氣中含有水汽的多少與溫度有關,溫度高,水汽含量也大。
2.
測濕度的工具:干濕球溫度計
結構:有干球溫度計(普通溫度計)和濕球溫度計(包裹著濕棉紗的溫度計)
原理:干球溫度計測大氣溫度
濕球溫度計會蒸發,蒸發要吸熱,溫度計示數變小,出現干濕差
大氣濕度大,蒸發慢,降溫小
干濕差小
;
大氣濕度小,蒸發快,降溫大,干濕差大
3.
降水的條件:
A
充足的水汽(相對濕度達到100%)
B
空氣上升,溫度降低,空氣容納水汽的能力降低
C
有凝結核,
水汽可以凝結變大
4.
降水量用毫米表示。
人工降水的方式:
1.
降溫
打干冰
2.
凝結核
打碘化銀
第七節
明天的天氣怎樣
1.
天氣圖
:表現不同地方天氣信息的地圖
等壓線
:氣壓相等的地方連成的線
2.天氣系統:
A
高壓
:
氣壓從中心向周圍減小的
天氣:晴朗干燥
B
低壓
:氣壓從中心向周圍增大的
天氣:陰雨天氣
C
冷鋒
:空氣強度大于暖空氣,并向暖空氣方向移動
,
天氣:
降雨、大風、降溫天氣
D
暖鋒
:暖空氣強度大于冷空氣,并向冷空氣方向移動
,天氣:降雨、過后氣溫升高
F
臺風
:低壓氣旋,中心風力十二級以上
鋒面雨:冷暖氣流勢均力敵,帶來大范圍,長時間的降水,又叫梅雨
對流雨:長發生在副熱帶地區,雨量大,范圍小,時間短。
4.
探究步驟:提出問題—提出假使—實驗設計—得出結論—相互交流
第八節
氣候和影響氣候的因素
1.
天氣:短時間的大氣狀況
氣候:長時間;包括天氣的平均狀況和極端狀況。
2.
緯度對氣候的影響……原因:太陽輻射不均勻。
主要是對氣溫的影響:A
年平均氣溫
赤道附近高,兩極低
B
四季分明(夏季高,冬季低)
3.
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1)迎風坡:吹來的風含有豐富水汽
空氣受阻上升遇冷凝結降水
天氣濕潤,降水多,植被茂盛
背風坡:空氣下沉
干燥少雨,植被低等,植被單調
2)海拔高:溫度低
植被稀少
海拔低:溫度高
植被茂盛
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1.
比熱----單位質量(1千克)某種物質,溫度升高(降低)1℃,要吸收(放出)的熱量。
單位:J/(kg.℃)
水的比熱:4200
J/(kg.℃)
表示地含義:
1千克水,溫度溫度升高(降低)1℃,要吸收(放出)的熱量是4200焦
計算物質吸放熱量的多少:Q
=
Cm?t---表示變化的溫度
C
表示比熱
m
表示質量
5.
比熱小,吸收相同的熱量時,升高的溫度大,升溫快,降溫也快。如沙土
比熱大,吸收相同的熱量時,升高的溫度小,升溫慢,降溫也慢。如水
6.
季風產生的機理:因為海水比熱比砂石大。
夏天:海水不易升溫,溫度比陸地溫度低,形成高壓區,陸地形成低壓區,風從海洋吹向內陸,形成東南季風(偏南風)
冬季相反
7.
我國氣候可以分為
:
季風區:
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我?。?/p>
溫帶季風氣候
:
非季風區:溫帶大陸氣候
高原高山氣候
8.
冬季,我國盛行北方吹來的寒冷干燥的偏北風,氣溫低,降水少。
夏季,我國盛行海洋吹來的溫暖濕潤的偏南風,氣溫高,降水充沛。
9.
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的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
10.我國災害性天氣有臺風,寒潮,洪水。主要原因:亂砍亂伐,回湖造田,環境污染
第三章
復
習
第一節
環境對生物行為的影響
1、生物的生活環境主要指存在于生物周圍的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包括天氣、晝夜、季節、光照、溫度、濕度、化學物質等,都是影響生物行為的重要因素,生物能對環境刺激作出相應反應。
2、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
3、植物的感應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觸性、向熱性
第二節
神奇的激素
1、生長素主要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胚芽尖端等,如果單側光照射植物時,植物產生的生長素會在植物體內分布不均勻,背光一側比向光一側分布得多,背光一側細胞比向光一側生長得快,于是向光彎曲,產生向光性生長。
2、生長素的生理作用:①促進植物的生長;②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③促進果實的發育;④防止落花落果;⑤低濃度促進植物的生長,高濃度抑制植物的生長。
3、植物激素:在植物體內合成并運輸到作用部位,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作用的物質,如赤霉素、細胞分裂素。
4、胰島素與血糖
①
胰島素的作用:促進肝糖元的生成和葡萄糖的分解從而降低血糖的濃度,使血糖基本維持在90毫克/100毫升
②
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時,胰島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時,胰島素分泌減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
5、內分泌腺和激素:內分泌腺是沒有導管的腺體,分泌的激素會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
⑴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長發育。
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會患侏儒癥,分泌過多會患巨人癥;
成年人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患肢端肥大癥
⑵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能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幼年時甲狀腺分泌不足會患呆小癥;成年人甲狀腺分泌不足會患大脖子??;
甲狀腺分泌過多,引起的疾病是甲亢。
⑶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節奏,擴張通往肌肉的血管。
⑷胰島分泌的胰島素:能促進人體吸收的葡萄糖儲存在肝臟和肌肉里。
胰島素分泌過多,引起低血糖癥;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
⑸卵巢、分泌的雌雄性激素: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生成,激發和維持人的第二性征。
第三節
神經調節
1、人和高等動物的生命活動調節包括體液調節(主要是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且以神經系統的調節為主。(見下圖)
2、腦——中樞神經系統的高級部分,分為大腦、中腦、小腦
⑴大腦分左、右兩半球,大腦表面稱大腦皮層,具有許多溝、裂和回,擴大了大腦皮層的面積,大腦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大腦皮層中有許多功能區,控制著人體的不同功能。
⑵小腦的功能:A、協調肌肉的活動;B、維持和調節肌肉的緊張程度;C、維持身體的平衡。
⑶腦干:主要控制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運動。
3、脊髓——中樞神經系統的低級部分
⑴位置:位于脊柱的椎管內,與腦干相通
⑵功能:傳導和反射
⑶脊髓里的低級反射中樞,一般受大腦的控制。
大腦
小腦
腦
腦干
中樞神經系統
脊髓
神經系統的組成
腦神經
周圍神經系統
脊神經
植物性神經
結構基礎
細胞體
結構
樹突
突起
基本單位——神經元
軸突
神經調節
功能: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
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和內部的各種刺激
所作出的應答性反應。
基本方式:反射
概念: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
神經結構:反射弧
感受器、傳入神經
組成
神經中樞
傳出神經、效應器
第四節
動物的行為
1、動物行為的產生,主要受神經系統的調控,同時也受身體內部激素的調控,這兩方面是共同協調、相輔相成的。
2、動物的先天性行為:
特點:⑴與生俱來的行為
⑵不需要經過后天的訓練就能形成的反射活動
⑶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即可完成
⑷是動物在進化過程形成而由遺傳固定下來的個體生存和種族延續有重要意義的行為。
3、動物的后天性行為:
特點:⑴個體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⑵通過學習獲得的行為方式
⑶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
⑷是動物和人適應環境的一種重要的反應方式
4、人的學習行為與動物的學習行為相比較有什么不同?
(答案:人類除了對環境中聲、光、味等具體刺激作出反應,還能以抽象的語言文字代替具體的刺激引起反射。)
第五節
體溫的控制
1、體溫:
⑴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屬于恒溫動物,尤其是人類在不同環境中,都能保持相對穩定的體溫。
⑵測量體溫的部位:直腸、口腔、腋窩,其中直腸內的溫度最接近人體內部的溫度
⑶正常人的體溫不是一個固定的值,而是一個溫度范圍
2、產熱和散熱:恒溫動物和人類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的產熱和散熱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產熱和散熱的協調,是受神經和激素兩方面的調節。
⑴產熱:
①
產熱的主要器官是內臟和骨骼肌
②
安靜狀態下以內臟產熱為主,運動時以骨骼肌產熱為主。
⑵散熱:人體90%以上的熱量是通過皮膚散發出去的,散熱的方式有皮膚直接散熱和汗液蒸發散熱。
①
當環境溫度低于體溫時,大部分的體熱通過皮膚直接散熱,小部分熱量通過汗液蒸發來散熱。
皮膚直接散熱的多少,決定于皮膚表面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溫度差,溫度差越大,散熱量越多,溫度差越小,散熱量越少。皮膚溫度為皮膚血流量所控制。
A、
在低溫環境中,血管收縮,皮膚血流量減少,皮膚溫度下降,散熱量減少
B、
在高溫環境中,血管舒張,皮膚血流量增加,皮膚溫度上升,散熱量增加
②
當環境溫度等于或高于皮膚溫度時,皮膚直接散熱不能起作用,此時蒸發就成為機體唯一的散熱方式。
3、人體是如何調節體溫的?
(答案:人體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的產熱和散熱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腦干(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來調節和控制。當外界的氣溫低于人體正常體溫時,血液溫度降至低于37℃,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通過戰栗和使皮膚的血管收縮以減少失熱,血溫增高回到正常的血溫;當外界的氣溫高于人體正常體溫時,血液溫度升至高于37℃,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通過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膚的血管舒張以增加散熱,血溫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溫。
第四章
電路探秘
第一節電路圖
組成: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
電路
開路(斷路):某處斷開電路中沒有電流的電路。
狀態
通路(閉合電路):電路中有電流的電路。
短路:不經過用電器,直接用導線把電源兩極連接起來——電源短路
(另外,還有一種短路,叫用電器短路。)
連接方式:串聯電路、并聯電路
第二節電流的測量
1.
電流的形成原因:電荷的定向移動。
2.電流方向的規定:正電荷的定向移動方向。
(金屬導體中實際移動的是帶負電的自由電子,此時電路中的電流方向與電荷的實際移動的方向相反。)
3.電流強度簡稱電流,用符號I來表示,電流的單位:安培
4.電流表的符號
。
其使用方法為
(1)、使用前應先檢查指針是否指零。用試觸法確定量程。
(2)、必須把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
(3)、使電流從標有“+”接線柱流入電流表,從標有“-”的接線柱流出電流表。
(4)、絕對不允許把電流表直接接到電源的兩極。
(5)、被測電流的大小不能超過電流表的量程。
第3節
物質的導電性
一、導體:
容易導電的物質。如: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食鹽水。
二、絕緣體:
不容易導電的物質。如:橡膠、玻璃、瓷、塑料、干木頭、油和干燥的空氣等。
三、半導體
導電能力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一類物質。半導體材料:硅、鍺。
原因
金屬導體導電的原因是
:內部存在大量自由移動的電子。
絕緣體不導電的原因是:內部幾乎不存在自由電荷。
四、電阻
1、電阻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2、電阻用字母R表示,電阻的單位:歐姆,簡稱:歐,符號:Ω
電阻的符號:
3、第4節
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
1.導體電阻與長度的關系-粗細相同、材料相同的導體,越長,電阻越大
2.導體電阻與粗細的關系—長度、材料相同的導體,越粗,電阻越小。
3.導體電阻與材料的關系—長度、粗細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導體電阻不同
4.與溫度的關系—一般導體的溫度越高,電阻越大
第5節
變阻器的使用
一.滑動變阻器
1.原理: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從而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
2.構造:
3、結構示意圖:
3.電路符號:
4.使用:上、下各有一個接線柱接入電路中。
5.注意:①通過變阻器電流不能超過其最大值
②使用前應將電阻調到最大
③用滑動變阻器改變哪個用電器的電流,就跟哪個用電器串聯。
第6節
電壓的測量
一.電壓
1.作用: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
2.獲得: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3.符號:U
4.單位:國際單位:伏特,簡稱伏,符號V
常用單位:kV、mV、μV
換算關系:1kV
=
1000V
1V
=
1000
mV
1mV
=
1000μV
5.重要的電壓值:
①
一節干電池的電壓U=1.5V
②
家庭電路的電壓U=220V
③
對人體的安全電壓是U不高于36V
二.電壓的測量
1.
測量工具:電壓表
2.電路符號:
3.電壓表的示數:
量程
每大格
每小格
3V
1V
0.1V
15V
5V
0.5V
4.使用規則:
①
電壓表要并聯在電路中。
②
“+”、“-”接線柱接法要正確。
③
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最大測量值。
④
電壓表可以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測出的是電源的電壓。
第7節
電流、電壓、電阻
1.實驗:
(1)、保持
電阻
不變,改變電壓
,研究
電流與電壓
之間的關系;
(2)、保持
電壓
不變,改變電阻
,研究電流與電阻
之間的關系。
2.歐姆定律
當導體的電阻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當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數學表達式:
I
=
—
U
R
第八節
串、并聯電路的特點
電流
電壓
串聯電路
I=I1=I2
U總=U1+U2
并聯電路
篇7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9分)
1.聲音是由物體的_______產生的,振動的______越高,音調越高,振動的______越大,響度越大.
2.把物態變化名稱填在橫線上
(1)燒開水,冒“白氣”________(2)吃冰棒解熱_________
(3)霜的形成_________(4)夏天濕衣服凍了________
3.有一種能反映空氣中水蒸氣含量的裝置,叫干濕泡溫度計.它是由兩個相同的溫度計并列制成的.其中,一個溫度計被濕布包了起來,兩個溫度計的讀數不一樣,濕泡溫度計的示數較_______,這是由于濕布中的水在________時要吸熱.在一定溫度下,兩個溫度計讀數的偏差越小,表示空氣越_______.(填潮濕或干燥)
4.如圖所示,是常用的一種體溫計,它是根據液體規律制成的,此時它指示的溫度為℃.如果把該體溫計直接夾到一個實際體溫是36.5℃的人的腋下,則體溫計的示數為℃。
4題圖
5、小明在表演二胡時,用弓拉動琴弦,使琴弦而發聲;小明不斷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長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6.如圖所示的六架戰機以相同的速度列隊飛行.此時,若以戰機下面的白云為參照物,戰機上的飛行員是________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戰機為參照物,其他戰機是________的.(填運動或靜止)
7..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運動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運動速度相同的小車是________________.
8.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前10s內通過的路程為30m,稍后休息5s,然后5s內通過的路程為20m,則前10s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m/s,在整個20s內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km/h.
9.在歷代詩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的詩篇中寫有“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的詩句,詩中寫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現象形成的。光在_________中的傳播速度,大小是_________m/s。
10.平時我們能從不同的方向看清本身不發光的物體,這是因為光在該物體表面發生_______反射的緣故。這種反射__________光的反射定律。(填“遵循”或“不遵循”)
11.光垂直射到鏡面上時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若入射光線方向不變,鏡面順時針轉動10°,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大小是______。
12.春游時,同學們看到:①自己在陽光下的影子②岸邊的樹在湖中的倒影。在他們看到的景物中,屬于光的反射的現象是_______,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的現象是_______。
二.選擇題:(每題2分共24分22、23、24為多選題)
13.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決定于()
A.平面鏡的大小B.物體本身的大小
C.物體離平面鏡的距離D.與以上三種因素都有關系
14.男低音獨唱時,由女高音輕聲伴唱則男低音比女高音()
A、音調低,響聲大B、音調低,響聲小
C、音調高,響度大D、音調高,響度小
15.太陽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頂的一個很小的“Δ”形孔上,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A.“Δ”形B.“”C.方形D.圓形
16.雨后晴朗的夜晚為了不踩到地上的積水,下面判斷中正確的是()
A.迎著月光走,地上發亮處是水;背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水
B.迎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水,背著月光走,地上發亮處是水
C.迎著月光走或背著月光走都應該是地上發亮處是水
D.迎著月光走或背著月光走,都應該是地上暗處是水
17.給體溫計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用自來水清洗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D.在酒精燈上燒
18.在保溫杯中裝適量0℃的水,從冰箱的冷凍室里取出一小塊凍了很長時間的冰,放到保溫杯中,設保溫杯是絕熱的,過一段時間冰和水的溫度相同。在這個過程中()
A.水的質量增加B.水的溫度降低
C.冰的質量增加D.冰的溫度保持不變
19.根據下表中所列出的幾種物質的熔點,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物質名稱固態水銀金銅鋼鎢固態氫固態氦
熔點(℃)-391064108313003410-259-272
A.電燈的燈絲用鎢制成不會熔化B.純金掉在鋼水里不會熔化
C.水銀溫度計在-40℃時已無法使用D.在-265℃時氫氣是液態的
20.某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為6m/s,那么它在整個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m/sB.4.8m/sC.5m/sD.6m/s
21.08年的CCTV青年歌手太獎賽中有道辯聽題:“先聽音樂,后判斷該音樂是用哪種樂器演奏的”。歌手能判斷出用哪種樂器演奏是依據聲音的()
A.音調B.音色C.響度D.三者均可
22.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震耳欲聾”主要說明聲音的音調高
B.“隔墻有耳”說明固體也能傳聲
C.“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根據音色來判斷的
D.用超聲波清洗鐘表,說明聲能傳播能量
2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霧和露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
C.擦在皮膚上的酒精馬上干了是汽化現象
D.夏天打開冰箱門看到的“白氣”,是從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氣
24.如圖所示,判斷甲、乙兩船的運動情況()
A.甲船可能向右運動,乙船可能靜止
B.甲船可能向左運動,乙船一定向左運動
C.甲船可能向右運動,乙船一定向左運動
D.甲船一定向右運動,乙船可能向左運動
三.作圖與簡答:(每圖2分共4分簡答4分共8分)
25.如圖7所示發光點s所發出的光經
平面鏡反射后經過點p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
26.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出物體AB的像A′B′
27.醫生在為病人檢查牙齒時,常拿一個帶把的金屬小平面鏡在酒精燈火焰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四.實驗探究:(第28題6分第29題10分第30題9分共25分)
28.觀察“水的沸騰”實驗:
(1)減少加熱時間的方法(寫出一條):。
(2)如圖:圖是水沸騰時情況,
圖是水沸騰前情況
(3)下表:則該水的沸點是℃.水沸點沒有達到100℃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min……89101112
t/℃……9697989898
29.根據研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在這個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玻璃板后面的蠟燭應該比點燃的那只蠟燭小
B.若把點燃的蠟燭移近玻璃板,像變大
C.若用更大的玻璃板,像變大
D.需要使用測量長度的工具
(2)若把蠟燭的位置和它像的位置用直線連接起來,則連線與鏡面__________。(選填“垂直”或“不垂直”)
(3)移去玻璃板后的那只蠟燭,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這時,觀察者直接對屏觀察,則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玻璃板前蠟燭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___像。
(4)如果實驗時,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水平放置的直尺上面,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物體與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關系;實驗時取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體與像的___________的關系.
(5)某同學從對面的平面鏡中看到電子鐘的顯示如圖5所示,那么他回頭直接看鐘,鐘顯示的應為()
A.20:15B.21:05C.21:15D.20:05
(6)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下圖測一枚紐扣的直徑,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紐扣的直徑是______.
(2).如圖所示,用A、B兩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確.用A尺測量出的物體長度
是cm.
(3)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時的運動,某物理實驗小組的同學用照相機每隔相等的時間自動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時的運動狀態,如圖所示.可以看出小球在
做直線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其理由是
(4)下圖中四個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象,能反映出該小球下落運動的是
五.計算題:(共14分)
31.用回聲可以幫助船只測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裝置有聲吶.如果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米/秒,在考察時發出聲音0.8秒鐘后接收到了回聲,這里的水深為多少?
32.一列長150米的火車正在勻速行駛,一名觀察者站在路基旁的一個安全位置測量出整列火車通過他共用時7.5秒求:
(1)這列火車的速度是多少?
(2)如果這列火車從威海到濟南的平均速度正好等于這個速度,威海到濟南的距離約為360千米,則火車從威海到濟南需用多少小時?
(3)如果火車以這個速度穿越一條長為1000米的隧道,則需要多少時間?
答案BDDACCCBBBCDABCxBC
三.作圖與簡答:(每圖2分共4分簡答4分共8分)
27.
答:提高鏡子的溫度防止水蒸氣遇冷液化看
不清
四.實驗探究:(第28題6分第29題11分第30題8分共25分)
28.(1)減少水的質量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____甲___
(3)__98________大氣壓小于1標準大氣壓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_d___(2)垂直___
(3)__不能______虛像_____
(4)_到鏡面的距離__________________大小_______________
(5)_b___(6)___便于找像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_1mm______1.09cm______
(2)__a______b_________2.20___
(3)__變速_____相同的時間通過的路程不相等______(4)_c___
五.計算題:(共13分)
31.s=vt=15000m/s0.4s=600m32.(1)20m/s
篇8
一、選擇題:(22題×2=44分)
1、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中,描寫輕舟運動時所選的參照物是()
A、輕舟B、山C、河中的水D、輕舟上的人
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某個同學的身高是180cmB、東嶺到惠安縣城的距離大約是20km
C、學校百米紀錄是13minD、乒乓球的直徑是40mm
3、當喇叭里響起“我和你,心連心,共住地球村……”的男聲演唱時,小明和小亮齊聲說:“是劉歡在演唱!”他們作出判斷的依據是:不同演員聲音的()
A.音調不同B.響度不同C.音色不同D.聲速不同
4、如下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5、為了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小明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幾個實驗。你認為能夠完成這個探究目的的是()
6、白天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桌子等物體,這是因為()
A.這些物體都是發光的B.眼睛發出的光射到這些物體上
C.射到這些物體上的光發生了鏡面反射D.射到這些物體上的光發生了漫反射
7、我們通過平面鏡看到物體的像是()
A.倒立等大的實像B.倒立縮小的實像C.倒立放大的實像D.正立等大的虛像
8、小明到湖邊游玩,他看到了以下現象。這些現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面形成的是:()
A.水中的太陽B.陽光下的樹的黑影子C.湖中的游魚D.人在水中的倒影
9、芭蕾舞演員練習時,站在平面鏡前2m處,則鏡中的像與她的距離是:()
A.2mB.4mC.6mD.8m
10、下列各成語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說明光反射的是()
A.鏡花水月B.坐井觀天C.海市蜃樓D.立竿見影
1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測量時,刻度尺不能歪斜B、讀數時,視線應垂直于尺面
C、誤差是由于測量時不遵守操作規則而引起的D、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減小
12、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潛望鏡利用了平面鏡成像的原理B、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在漫反射現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D、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13、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甲、乙兩物體,它們的速度之比為2︰3,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1,則它們所用的時間之比為:()
A、1∶2B、2∶1C、9∶2D、2∶9
14、電視機的遙控器能夠發射出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紅外線。把遙控器的紅外線發射窗對著電視機的紅外線接收窗,分別按不同的鍵,就能控制電視機進行選臺、調節音量、改變色彩濃淡等等。但有時把遙控器的紅外線發射窗對著電視機對面、側面的墻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電視機,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線傳播現象B、反射現象C、折射現象D、色散現象
15、下列關于樂音和噪聲的敘述中敘述錯誤的是()
A、樂音悅耳動聽,給人以享受
B、樂器發出的聲音一定是樂音,噪聲是機器發出的聲音
C、噪聲使人煩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
D、樂音的振動遵循一定的規律,噪聲的振動雜亂無章,無規律可循
16、下列現象不能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的是:()
A、一葉遮目不見泰山B、在平靜的水面上形成樹木的倒影
C、日食、月食現象D、我們不能看到站在墻后的人
17、在如下圖所示的各圖象中,用來表示勻速運動的圖象是:()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18、在校運動會上,田徑賽計時員應該:()
A、看到發令冒煙開始計時B、聽到發令槍聲計時
C、看到舉槍時計時D、看到運動員起跑時計時
19、火車的速度為72km/h,上海地鐵一號線的速度為20m/s,則()
A、兩者速度一樣大B、火車的速度大C、地鐵的速度大D、無法確定
20、為了減弱噪聲,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將噪聲大的機器換成噪聲小的機器B、在公路和住宅間設立屏障或植樹
C、在耳孔中塞上一團棉花D、關閉所有的電源和不用任何機器
21、關于平面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一定是虛像B、同一個物體離平面鏡越遠,所成的像越小
C、利用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線的傳播方向D、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
22、下列對現象解釋不正確的是()
A、雨后彩虹是色散現象B、看到水中的魚變淺了是折射現象
C、三基色是紅、綠、藍D、小孔成像不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二、填空題:(14×1分=14分)
1、如果一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4s內通過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內的速度是①_______m/s,2min后它通過的路程是②_________m。
2、當鑼被敲響時,用手按住鑼面,鑼聲消失了,這是因為鑼面停止了①___________,這說明物體的振動停止了,發聲②_________(“停止”或“繼續”)。
3、李白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①__________。女同學說話聲音“尖細”,是指女同學聲音的②________高,這是因為女同學說話時聲帶振動比較③______(“快”或“慢”)的緣故。
4、在古詩詞中,也有許多描述光現象的詩句,如“潭清疑水淺”說的就是光的①_____________現象,“池水映明月”說就是光的②_________________現象。
5、乘電梯上升的站著的乘客相對地面是①_________,相對電梯廂是②_________。如右圖在空中加油時,加油機與受油機是相對③_________(“運動”或“靜止”)。
6、一個人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5米處,他的像距離平面鏡①_________m,當這人向平面鏡走去時,他在鏡中的像將②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三、作圖題與問答題:(9分)
4、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產生的,為什么我們先
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2分)
四實驗題:(共22分)
1、如圖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①________,被測物體的長度是②________cm。
2、以下各圖是我們學習過的有關聲現象的小實驗,其中:
(1)如圖1所示,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劃得快時,發出聲音的音調①______(高、低),這說明音調跟振動的②_________有關;
(2)觀察圖2,你能得出的結論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觀察圖3,你能得出的結論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觀察圖4,你能得出的結論是: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兩位同學做測平均速度的實驗,某次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
(1)實驗中需要使用的測量工具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③_______(選填“大”或“小”);
(3)該次實驗中,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④v1=_______m/s,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⑤v=_______m/s。(鐘表每格為1s,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4、如圖A所示為研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其中O點為入射點,ON為法線面板上每一格對應的角度均為10°。實驗時,當入射光為AO時,反射光為OB;當入射光為CO時,反射光為OD;當入射光為EO時,反射光為OF。請仔細分析下面表格中數據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反射角與①_______角是②_______(“相等”或“不相等”)。如圖B光屏轉一角度看不到反射光線則說明了③______線、④________線、⑤________線在同一平面內。
實驗序號入射光線入射角反射角
1AO50°50°
2CO40°40°
3EO20°20°
5、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在玻璃板的一側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在玻璃板的另一側放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B,當尋找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①________蠟燭這一側觀察(選填“A”或“B”).在得到像的位置后,應該用刻度尺分別測量物和像到鏡面的距離,然后歸納得出結論:平面鏡所成的是②______(“實”或“虛”)像,像與物體的大?、踎_______,像到平面鏡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④________,像與物體相對平面鏡⑤________(“對稱”或“不對稱”)。
五計算題:(共11分做在答題卡)
1、小明同學在跑100m時,他用了20S。求他的平均速度?(3分)2、聲音在海水中傳播的平均速度為1500m/s,為了開辟新的航道,探測船的船底裝有回聲探測儀器,探測水下有無暗礁。探測船發出的聲音信號經0.6S被探測儀接收,求障礙物與探測船間的距離?(4分)3、一列火車長150m,以20m/s的速度過一座長為250m的大橋,它從車頭進入大橋到車尾離開大橋得需要多少時間。(4分)
一、選擇題:(22題×2=44分)
1234567891011
BCCCDDDBBAC
1213141516171819202122
CCBBBBAADBD
二、填空題:(14×1分=14分)
1、①5m/s,②600m。
2、①振動,②停止。
3、①響度。②音調,③快。
4、①折射,②反射。
5、①運動,②靜止。③靜止。
6、①5m,②不變。
三、作圖題與問答題:(9分)
3、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產生的,為什么我們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2分)
答:在空氣中光的傳播速度遠遠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所以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
四實驗題:(共23分)
1、①1mm,②2.05cm。
2、①高,②快慢/頻率;
③一切發聲物體在振動;
④液體可以傳播聲音;
⑤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3、(1)①卷尺、②停表/秒表/鐘表;(2)③?。?/p>
(3)④v1≈0.13m/s,⑤v=0.16m/s。
4、①入射角②相等。③入射光線、④法線、⑤反射光線。
5、①A②虛。③相等、④相等、⑤對稱。
五計算題:(共11分)
1、小明同學在跑100m時,他用了20S。求他的平均速度?(3分)
解:
答:略
2、聲音在海水中傳播的平均速度為1500m/s,為了開辟新的航道,探測船的船底裝有回聲探測儀器,探測水下有無暗礁。探測船發出的聲音信號經0.6S被探測儀接收,求障礙物與探測船間的距離?(4分)解:
答:略
3、一列火車長150m,以20m/s的速度過一座長為250m的大橋,它從車頭進入大橋到車尾離開大橋得需要多少時間。(4分)
解:s=150m+250m=200m
篇9
有句話說“我們不怕戰爭,但我們反對戰爭”!的確如此,不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都不會懼怕戰爭,因為我們有著偉大的團結精神,不管你的力量多么強大都比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的團結力量。但我們反對戰爭。
在聯合國總部前,“鑄劍為犁”的雕像已矗立了四十多個春秋??墒呛推降溺娐暡橄蛉澜缈释推降娜藗兦闷穑瑧鸹鸷退劳鋈匀粫r時踐踏周圍公里和正義。
世界上沒人希望戰爭。戰爭是殘酷的,是可怕的,是悲慘的。戰爭一旦爆發,就以為著將有不少人失去家園,失去親人,失去生命。一個士兵在總統眼力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對一位母親而言,是她的一切。
一場戰爭的到來,并不是意味能給這個國家帶來幸福,大多是殘酷的事實。
九千年了,科技不斷提高,而戰爭也并不減少。
為什么人類不能和平共處呢?
不管是世界大戰,還是反恐戰。說來說去,還不就是圖一個“利”。
中國的領土廣大,為此遭受日本人的侵略,可今天日本人卻光明正大的說是為了自衛:伊拉克因為國家中有大量的石油,石油是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美國人為了得到大量的石油,攻打伊拉克,而且還華麗的說是為了打擊恐怖份子的組織。
這些“強盜”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多么可笑啊!
“政府有時候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是強盜”這是法國作家雨果先生給英法聯軍的一位將軍寫的信里的一句話。
篇10
如何利用教科書中的習題資源,提高現有課程資源的利用水平,為有效教學添磚加瓦?筆者以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為例,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速用識記類習題,鞏固基礎知識
識記類習題是教科書中最基本的題型,是針對基礎知識設置的難度低、答案精準的習題。學生可輕松找到相應的知識點作答,利于學生尤其是后進生明確學習成果,增強學習自信,在獲得感中強化基礎知識。如《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46頁的習題(例1、例2)、下冊30頁的習題(例3)。
【例1】比較世界三大宗教,填寫下表。
【例2】列舉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內容,并說說它的意義。
【例3】根據所學內容,將下列重要任務與著作一一對應起來
羅貫中 《西游記》
李時珍 《三國演義》
吳承恩 《天工開物》
宋應星 《農政全書》
曹雪芹 《本草綱目》
徐光啟 《水滸傳》
施耐庵 《紅樓夢》
以上習題分別以填空、列舉、連線等方式,引導學生對世界三大宗教概況、大化改新概況、明清文化的繁盛進行了梳理回顧。因為識記類習題的基礎性,這類題型可采用搶答等方式快速完成,較好鞏固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二、運用材料分析題,落實教學重點,提升閱讀能力
材料分析題所占的比重較大,它依據課文所體現的知識網絡,通過文字、圖片、數據表格等多種形式對教材內容加以補充,有助于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對教學重點的理解,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如《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82頁的習題(例4)
【例4】資料1:圖4-10胡服俑,圖4-11北魏帝后禮佛圖。
資料2:改鮮卑姓為漢姓(表格略)
資料3: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的謚號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設問:1.資料1中,你發現左圖與右圖中的服裝有什么區別嗎?
2.鮮卑族服飾和姓氏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3.資料3中,北魏皇帝的謚號又說明了什么?
該習題以多形式的材料組合,直觀展現了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如小M合作探討來組織學生全面分析材料,體會孝文帝改革在加快北方民族融合進程中的作用,同時在合作中培養信息獲取能力和分析對比能力,達成過程與方法目標,提教學實效。
三、運用論述類習題,突破教學難點,提升思辨能力
論述型習題是歷史與社會命題的基本類型之一,意在使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具體歷史事件、人物、觀點做出分析說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如《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20頁習題(例5)。
【例5】資料1:記載,公元前431年雅典自由民約17萬人,其中只有四五萬成年男性享有參政權;婦女無政治權利可言;公民權對留居在雅典的外邦人來說遙不可及;廣大奴隸受到壓迫。
資料2:伯利克里發表演說:“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
設問:1.你怎么理解伯利克里的這段話?
2.根據課文提供的內容,你怎樣評價雅典城邦民主政治?
對于八年級學生而言,運用史料有理有據地評析歷史事件有一定難度。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嘗試引導學生思考參與雅典國家管理的主要是什么人、雅典公民有哪些權利等問題,得出雅典民主制具有雙重性的結論。一方面,學生學會全面評析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實現了教學難點的突破;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由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激發學生對世界民主政治發展趨勢、中國民主法治建設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弘揚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意識,有效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四、重視綜合性習題,還學習以樂趣,提升綜合能力
《歷史與社會》教科書中設置了實踐、探究等綜合性習題。此類習題相對于前幾類習題有更高的能力要求,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更有意義。受應試教育、課時進度等因素的影響,此類習題在現實課程實踐中更容易被忽視,對現有的課程資源造成了極大浪費。如《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71頁習題(例6)。
【例6】圖3-41無未出圖的東漢銅奔馬,圖3-42龜茲古城遺址,圖3-43敦煌漢代長城,圖3-44樓蘭故地。
以上圖片斗魚絲綢之路上的漢代古鎮有關,選擇你所熟悉的一幅圖,與同學們分享其中的歷史和地理信息。
題中四幅圖出自絲路古鎮,筆者的學生是首次聽說龜茲、武威,筆者將本習題作為學習小組的課后實踐作業,要求學生以多媒體方式展示實踐成果。在展示交流課中,各小組對圖片做了各具特色的介紹。在準備過程中學生開拓了眼界,了解了家鄉之外的風土人情,更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增強了搜集整理資料、梳理分析信息的本領及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實踐能力;在展示學習成果的過程中,培養了表達、交流能力,收獲了學習的成就感和快樂感,增強了對歷史與社會學科的學習興趣。
總之,教師作為課程實施的重要主體,在開發課程資源的過程中,不能放棄對作為基礎性課程資源的教科書的利用,充分重視作為教科書有機組成的習題資源;科學解讀現有習題,充分發揮各類習題的特點和作用,尋找有利時機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實踐能力,為有效教學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