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西瓜范文

時間:2023-03-24 19:30: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種西瓜,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種西瓜

篇1

泛起綠色的漣漪,

昨日的記憶不勝年紀,

想不到一臺挖掘機掩埋了痛苦的往昔。

種上幾畝西瓜,

把幸福的日子帶回家。

/

一日兩次勤看護,

幼苗多病細觀察,

施肥、澆水、除蟲一把抓,

甜甜的感覺心情真好,

鋪上雜草、麥稈……坐果高,

減少強光射的灼傷,

又隔離菌的沾染。

/

說是幾日瓜膨大,

嚴防松鼠、刺猬……來糟蹋。

急急買來薄膜或攔網,

一回辛苦不能任消亡。

紅土壤的西瓜紅瓤甜,

夏季的熱烈映笑臉。

篇2

2、準備好泡沫箱之后就是往泡沫箱里面裝滿泥土。泥土要改良之后的,或者也可以去種過菜的地里弄泥土。城市泥土沒有改良的是種不好西瓜的。

3、然后就是去集市上買西瓜幼苗了。西瓜幼苗淺埋在泥土里,建議一個泡沫箱里最多種兩棵幼苗苗,這樣有利于幼苗的生長。

4、然后就是勤澆水,施肥,還有一定要把泡沫箱放到右光照的地方,不然幼苗是一定種不活的。

5、待西瓜苗長大之后就要搭架處理。把西瓜苗綁在架子上,這樣可以利于西瓜苗生長開花和結果。架子建議用粗一點的,這樣后面才更好用。

篇3

1、種西瓜一般都是在春季進行的,早一些的會在3月份進行,晚一些的則是在4月的中下旬進行。

2、也有的是在6-7月份種植的,不過是少部分,大棚種植可隨意一些。露地栽培時地溫應維持在15℃,種植時要進行催芽,催好芽后播種即可。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關鍵詞:光強;光質;光照時長;西瓜苗

中圖分類號:S651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近年來,關于光與植物生長的報道很多[1],不同的光質、光強、光照時長對植物的生長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本試驗選用宿州種苗研究所的嫁接西瓜苗“小蘭”作為試驗樣本。西瓜是屬于喜強光的植物,而本實驗是在冬季進行的,自然光照時長明顯不能滿足其正常的生長,所以實驗采用3種不同的補光燈對其進行補光,再與太陽光照進行對照,以此來比較補光與不補光時,小蘭平均生長速度的快慢,從而得出能促進小蘭生長的最佳光照條件。以便在后期,通過對補光燈科學的使用可以縮短育苗所需的時間,從而提高作物的產量30%以上[2],提前上市。

1 試驗方法

A:能發射出固定波長在610~720nm的紅光和波長在400~520nm的藍紫光,規格:220V 60W

B:與A燈光質相同,規格:220V 40W

C:能發射出固定波長在610~720nm的紅橙光,規格:220V 60W

D:太陽光照

在PC板溫室里,將A燈、B燈、C燈分別置于3個苗床上,D為太陽光作為對照試驗,且4種不同的光照間互不影響,并處于20℃左右的同一環境下。分別在4種有效輻射光的范圍內隨機選取相應5株長勢相同的“小蘭”作為試驗樣本。每隔2d用游標卡尺測量“小蘭”第1片真葉的長度(mm),比較“小蘭”在4種不同光照下的平均生長速度。A燈、B燈、C燈的光照時間為6:00~20:00,D為正常的日出日落時長。

2 結果與分析

表1 A燈下“小蘭”真葉長度

A1 A2 A3 A4 A5

1 5.52 6.78 14.62 16.72 18.20

2 8.44 12.92 19.26 22.32 24.42

3 16.52 20.32 32.22 28.70 33.14

4 19.30 24.72 36.22 34.58 35.40

5 23.91 29.38 38.58 35.20 36.20

平均生長度(mm/d) 2.299 2.825 2.995 2.310 2.250

表2 B燈下“小蘭”真葉長度

B1 B2 B3 B4 B5

1 5.20 6.20 14.14 16.72 18.54

2 8.22 11.42 18.08 19.50 19.62

3 15.10 15.54 21.52 21.18 21.02

4 16.20 20.72 25.20 24.62 22.52

5 18.74 23.32 26.92 25.30 26.20

平均生長速度(mm/d) 1.693 2.140 1.598 1.073 0.958

表3 C燈下“小蘭”真葉長度

C1 C2 C3 C4 C5

1 5.28 6.38 14.30 16.54 18.54

2 7.20 11.42 21.78 23.60 26.80

3 8.10 19.34 26.60 28.22 32.04

4 17.62 22.52 29.24 29.52 32.14

5 20.42 26.42 31.20 30.62 32.92

平均生長速度(mm/d) 1.893 2.505 2.113 1.760 1.798

表4 太陽光下“小蘭”真葉長度

D1 D2 D3 D4 D5

1 5.32 6.90 14.36 16.70 18.72

2 12.52 14.32 19.40 19.38 19.20

3 14.06 16.74 20.82 21.20 22.22

4 15.42 19.42 22.32 22.42 24.04

5 16.10 19.70 23.34 22.52 24.60

平均生長度(mm/d) 1.348 1.600 1.123 0.728 0.735

2.1 不同光質的光對“小蘭”生長的影響

由表1和表3的測量數據可以觀察出A燈下的“小蘭”比C燈下的平均生長速度快。據科學研究葉綠素對光波最強的吸收區有2個:波長為640~660nm的紅光部分,能吸收光能75%~85%;波長為430~450nm藍紫光部分,能吸收光能90%以上。此外,葉綠素對橙光、黃光的吸收相對較少,從而可以得出藍紫光對西瓜苗的生長促進作用大于紅橙光。

2.2 不同光照強度對“小蘭”生長的影響

由表1和表2的測量數據可以觀察出A燈下的“小蘭”比B燈下的平均生長速度快,因為A燈的光照強度明顯比B燈的強。在一定范圍內,光合速率隨著光強的增加而增加。當達到某一光強時,光合速率就不再隨光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可以得出,在一定光照強度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對植物生長越有利[4]。

2.3 光照時長對“小蘭”生長的影響

由以上4個表格中的數據對比可以明顯看出D組“小蘭”生長速度最慢,其主要原因是光照時間不足。因為本試驗是在冬季進行的,冬季自然光照時間相對較短,西瓜苗又是喜強光的植物,白天的日照時間明顯不能滿足西瓜苗正常生長的要求,在一定范圍內,光照時間越長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大,植物的生長越快[3]。

3 小結

通過以上4個表格的數據以及試驗分析可以得出4種光照對植物生長速度的影響:A燈>C燈>B燈>D燈,因此可以得到不同的光照對植物的生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A燈為最佳的補光燈。在自然光照不足的情況下,科學的選取最佳的補光燈,有效地控制其光質、光強和光照時間,可增強植物的抗逆性,提高產量,縮短生長周期,提前上市,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黃俊,郭世榮,吳震,等.弱光對不結球白菜光合特性與葉綠體超微結構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07,18(2):352-358.

篇5

黃瓜枯萎病—白粉病—褐斑病—黑星病多抗性鑒定技術研究

木薯套種西瓜甜瓜栽培模式研究

秋季黃瓜耐熱嫁接砧木材料篩選試驗

利用異源胞質雄性不育系選育不結球白菜品種翠夏

無籽西瓜新品種皖蜜無籽2號的選育

無籽西瓜新品種菊城無籽6號的選育

早熟厚皮甜瓜新品種白元首的選育

厚薄皮中間型甜瓜新品種長甜2號的選育

甜瓜屬植物種間雜交及其雜交后代SRAP分子標記鑒定

耐西瓜根結線蟲病砧木篩選試驗

2009-2010年海南(三亞)甜瓜品種比較試驗

馬鈴薯噴施天達2116增產效果試驗初報

葫蘆科經濟植物的分類及種質資源

日光溫室薄皮甜瓜1種2收栽培技術

吐魯番地區哈密瓜套種棉花膜下滴灌豐產栽培技術

絲瓜日光溫室冬春茬吊蔓密植豐產技術

小冬瓜日光溫室密植高產栽培技術

大棚春季馬鈴薯套種冬瓜—秋季大白菜高效栽培技術

商丘大棚蔬菜4種高效栽培模式

美洲南瓜AFLP反應體系的優化與建立

BTH誘導西瓜甜瓜抗病毒病研究

NaCl脅迫對西瓜種子發芽的影響

不同砧木嫁接對茄子營養品質的影響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雜志社書刊(一)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果樹瓜類雜志社郵購果業實用技術VCD光盤

高產優質西瓜新品種黑彤的選育

高維生素C、瓜氨酸含量小果型西瓜新品種黃玫瑰無籽1號的選育

全國主要批發市場西瓜甜瓜價格

秋季日光溫室一特白甜瓜不同播種期生產效應比較試驗初報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雜志社書刊(二)

介紹1個新的短蔓西瓜基因

日光溫室番茄熊蜂授粉試驗

早中熟優良西瓜新品種農豐4號展示會在山西太原召開

植物類胡蘿卜素研究進展

抑制消減雜交技術在瓜菜作物研究中的應用

東升南瓜日光溫室流水培技術

西瓜枯萎病的綜合防治技術

廣西北海西瓜甜瓜生產應對臺風危害措施

珍玉系列西葫蘆秋冬栽培技術重點

題詞

回顧與展望——賀《中國瓜菜》20華誕

《中國瓜菜》沒有辜負大家——喜慶《中國瓜菜》創刊20年

從此起步——紀念《中國瓜菜》創刊20周年

瓜菜期刊中的精萃——《中國瓜菜》

沿著具有一定特色的發展方向探索邁進——為《中國瓜菜》(原《中國西瓜甜瓜》)創刊20周年而作

20風華正當年,希望無限——紀念《中國瓜菜》(原《中國西瓜甜瓜》)創刊20周年

《中國瓜菜》創刊20周年祝賀單位

《中國瓜菜》編委會成員簡介

基于種間漸滲的甜瓜屬野生優異基因發掘研究

我國南瓜屬作物產業與科技發展的回顧和展望

叢枝菌根真菌對溫室黃瓜生長及產量品質的影響

保鮮劑和低溫預冷對甜瓜的保鮮效應

甜瓜、棉花套種植株群體生長動態研究

8年以上溫室冬春茬番茄平衡施肥技術研究

菜豆新品種連農特長9號的選育

江淮早蜜本南瓜的選育及栽培

無籽西瓜新品種新生代的選育

西瓜新品種神農無籽3號的選育

“中國·臺州西瓜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辣椒恢復基因SSR標記定位及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

黃瓜枯萎病—白粉病—褐斑病—黑星病多抗性鑒定技術研究

木薯套種西瓜甜瓜栽培模式研究

秋季黃瓜耐熱嫁接砧木材料篩選試驗

利用異源胞質雄性不育系選育不結球白菜品種翠夏

無籽西瓜新品種皖蜜無籽2號的選育

無籽西瓜新品種菊城無籽6號的選育

早熟厚皮甜瓜新品種白元首的選育

厚薄皮中間型甜瓜新品種長甜2號的選育

甜瓜屬植物種間雜交及其雜交后代SRAP分子標記鑒定

耐西瓜根結線蟲病砧木篩選試驗

2009-2010年海南(三亞)甜瓜品種比較試驗

馬鈴薯噴施天達2116增產效果試驗初報

葫蘆科經濟植物的分類及種質資源

日光溫室薄皮甜瓜1種2收栽培技術

吐魯番地區哈密瓜套種棉花膜下滴灌豐產栽培技術

絲瓜日光溫室冬春茬吊蔓密植豐產技術

小冬瓜日光溫室密植高產栽培技術

大棚春季馬鈴薯套種冬瓜—秋季大白菜高效栽培技術

商丘大棚蔬菜4種高效栽培模式

美洲南瓜AFLP反應體系的優化與建立

BTH誘導西瓜甜瓜抗病毒病研究

NaCl脅迫對西瓜種子發芽的影響

不同砧木嫁接對茄子營養品質的影響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雜志社書刊(一)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果樹瓜類雜志社郵購果業實用技術VCD光盤

高產優質西瓜新品種黑彤的選育

高維生素C、瓜氨酸含量小果型西瓜新品種黃玫瑰無籽1號的選育

全國主要批發市場西瓜甜瓜價格

秋季日光溫室一特白甜瓜不同播種期生產效應比較試驗初報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雜志社書刊(二)

介紹1個新的短蔓西瓜基因

日光溫室番茄熊蜂授粉試驗

早中熟優良西瓜新品種農豐4號展示會在山西太原召開

植物類胡蘿卜素研究進展

抑制消減雜交技術在瓜菜作物研究中的應用

東升南瓜日光溫室流水培技術

西瓜枯萎病的綜合防治技術

廣西北海西瓜甜瓜生產應對臺風危害措施

珍玉系列西葫蘆秋冬栽培技術重點

題詞

回顧與展望——賀《中國瓜菜》20華誕

《中國瓜菜》沒有辜負大家——喜慶《中國瓜菜》創刊20年

從此起步——紀念《中國瓜菜》創刊20周年

瓜菜期刊中的精萃——《中國瓜菜》

沿著具有一定特色的發展方向探索邁進——為《中國瓜菜》(原《中國西瓜甜瓜》)創刊20周年而作

20風華正當年,希望無限——紀念《中國瓜菜》(原《中國西瓜甜瓜》)創刊20周年

《中國瓜菜》創刊20周年祝賀單位

《中國瓜菜》編委會成員簡介

基于種間漸滲的甜瓜屬野生優異基因發掘研究

我國南瓜屬作物產業與科技發展的回顧和展望

叢枝菌根真菌對溫室黃瓜生長及產量品質的影響

保鮮劑和低溫預冷對甜瓜的保鮮效應

甜瓜、棉花套種植株群體生長動態研究

8年以上溫室冬春茬番茄平衡施肥技術研究

菜豆新品種連農特長9號的選育

江淮早蜜本南瓜的選育及栽培

無籽西瓜新品種新生代的選育

篇6

關鍵詞:西瓜;新品種;鄂西瓜15號;一代雜種

中圖分類號:S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4-5134-03

A New Watermelon F1 Hybrid Exigua NO.15

DAI Zhao-yi1,WANG Yun-qiang1,GUO Feng-ling1,WANG Hong-sheng2,RONG Pei-wen3

(1.Institute of Economic Crops,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 China; 2.Hubei Eshu Agricultural R&D Co.,Ltd.,Wuhan 430064,China;3. Urumqi Jindadao Seed Company Co.,Ltd.,Urumqi 830088,China)

Abstract: Exigua NO.15 is a new watermelon F1 hybrid, developed by crossing inbred line WM213 with WM235.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hybrid include early-mature variety, 28~30 d for fruit developing to maturity, dark-green skin with deep dark-green netty-stripes, 0.9 cm of rind thickness, oblong fruit, bright red flesh, 12% of center sugar content and 9% of side sugar content. The yield of Exigua NO.15 was about 30 000~33 000 kg/hm2, with single fruit weight about 2.5 kg.

Key words: watermelon; new variety; Exigua NO.15; F1 hybrid

20世紀90年代臺灣農友種苗公司選育的黑美人引入大陸種植,由于其含糖量高、果肉硬脆、果皮堅韌、極耐運輸,風靡一時,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西瓜品種類型[1,2]。由于農友公司的種子價格高,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市場承受能力有限,因而各地的育種單位均開展該類型品種的選育,育成了一大批類似的品種。但品種繁雜,市場上魚龍混雜,高峰時市場上有上百個“黑美人”相互爭奪市場,部分品種表現出適應性不強、坐果力差且畸形果多、品質下降等問題,給瓜農帶來很大損失[3,4]。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擴大市場對質優價廉的黑美人種子的需求,提高湖北省黑美人類型西瓜的品質、產量和效益,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等單位于20世紀末開展該類型品種選育,經過10余年的工作,育成了商品性好、高產、優質、較抗病、適應性強的黑美人類型品種鄂西瓜15號。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母本 20世紀90年代,引進臺灣農友種苗公司的黑美人西瓜品種進行試種和示范,從中發現一株白皮長橢圓形單株,經過2年種植觀察發現沒有分離。1998年,將其作母本與自有的果型較大、橢圓形的白皮核桃紋類型材料NO.36-02進行雜交,對雜交后代進行5年11代的連續自交選育,獲得穩定自交系WM213。

WM213早熟,果實發育時間28 d左右。植株生長勢穩健,易坐果,耐濕性、耐旱性強。果實長橢圓形,果皮為淡綠色覆不規則細網紋,厚度0.7 cm左右,較脆。果肉大紅色,肉質脆,中心糖含量12%左右,纖維極細,剖面美觀。單瓜重2 kg左右。

1.1.2 父本 鑒于黑美人類型的西瓜普遍存在果型偏小的問題,于1999年用黑美人的雜交一代和廣西省地方品種廣西長黑瓜進行雜交,并從當年秋季開始進行4年9代的自交選育,獲得穩定的自交系WM235。

WM235早熟,果實發育時間28~30 d。植株生長勢較強,耐濕性、耐旱性、抗病性均較強。果實長橢圓形,果皮墨綠色覆隱條帶,厚度1.0~1.1 cm,特硬。果肉紅色,肉質硬脆,中心糖含量11%左右。單瓜重2.5 kg左右。

1.2 選育方法

2004年春季,用WM213、WM235等西瓜自交系進行選配,共配制了9份西瓜組合,經當年秋季初步觀察鑒定,根據含糖量、皮厚、單瓜重、豐產性等指標進行篩選,選擇了5個組合。2005和2006年進行了2年品種比較試驗,從中篩選出優勢最強的組合為WM213×WM235。2009~2010年將其以“耶利亞”的商品名參加湖北省西瓜品種區域試驗,2011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鄂審瓜2011001,審定名為鄂西瓜15號。

2 結果與分析

2.1 組合觀察試驗結果

2004年春季,利用WM213、WM235等西瓜自交系選配了9個黑美人類型西瓜新組合。當年秋季進行了組合觀察試驗,根據皮色、皮厚、單瓜重、耐貯運性、品質、產量等性狀,從中篩選了5個優勢較強的組合(表1)。

2.2 品種比較試驗

2005~2006年,將上述組合分別編號為R01~R05,以合肥江淮園藝研究所的黑美人類型品種夏麗(CK1)和臺灣農友種苗有限公司的黑美人(CK2)作對照,進行了2年品比試驗[5]。結果表明,R01(WM213×WM235)平均全生育期為96.0 d,果實發育時間為28.5 d,熟性早。生長勢、耐濕性較強,耐旱性、抗病性強。平均皮厚0.96 cm,比CK1薄0.02 cm,比CK2薄0.07 cm;中心糖含量12.2%,比CK1高0.9個百分點,比CK2高0.5個百分點,邊糖含量9.1%,均是參試組合中最高的。果肉大紅色,剖面美觀,纖維極細,無空心,綜合品質最優。果皮硬脆、果肉硬,耐貯運性強。平均產量32 347.5 kg/hm2,居第一位,比CK1增產9.41%,比CK2增產12.14%(表2)。

2.3 湖北省西瓜區域試驗

鄂西瓜15號參加了2009~2010年的湖北省西瓜區域試驗(表3)。2年的試驗結果中,鄂西瓜15號的果實發育時間平均為29.3 d,全生育期98.7 d,為早熟品種。中心糖含量平均為11.90%,比對照品種鄂西瓜13號高0.67個百分點;邊糖含量為9.55%,比鄂西瓜13號高0.87個百分點,均居第一位。果皮厚1.03 cm,可食率平均為56.52%;畸形果率0.77%,裂果率0,空心率0。單瓜重平均為2.10 kg,2年平均產量為28 214.33 kg/hm2,比鄂西瓜13號減產6.66%;其中2009年產量為25 058.85 kg/hm2,比鄂西瓜13號減產3.87%,2010年產量31 369.80 kg/hm2,比鄂西瓜13號減產8.78%。2年病害發病較重的炭疽病病情指數33.72,疫病病情指數11.30,病毒病病情指數0.84,蔓枯病病情指數1.06,枯萎病病株率4.80%。綜合2年區試結果,鄂西瓜15號為早熟品種,果實含糖量最高,綜合品質顯著優于對照品種鄂西瓜13號;對炭疽病、疫病、病毒病、蔓枯病、枯萎病的抗(耐)病性均與鄂西瓜13號相當,綜合抗病性與鄂西瓜13號相當。

2.4 專家現場考察情況

2010年7月7日,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西瓜專業組部分委員及專家對鄂西瓜15號進行了現場考察。結果表明,鄂西瓜15號為早中熟有子西瓜品種,果實長橢圓形,果皮墨綠色覆深墨綠色條紋,果皮厚1.45 cm;果肉大紅色,中心糖含量12.2%,邊糖含量9.0%。纖維較粗,無空心。第一坐果節位12.0節;坐果率130%,平均單瓜重2.74 kg。專家組認為,鄂西瓜15號田間表現整齊一致,坐果力強,品質優,豐產性和商品性好。

3 結論

3.1 鄂西瓜15號特征特性

鄂西瓜15號為優質中果型有子西瓜品種。早熟,果實發育天數28~30 d。植株生長勢較強,易坐果。耐濕性、耐旱性強,抗病性較強。植株主蔓長約4 m,主蔓基部粗約0.5~0.6 cm;葉片羽裂狀,葉色綠。花為雌雄同株異花,極個別植株有兩性花現象。果實長橢圓形,果型指數1.8左右;果皮墨綠色覆深墨綠色網狀條帶。果皮厚度0.9 cm左右,堅韌,極耐貯運。果肉硬脆、大紅色,剖面美觀,纖維少,無空心現象;中心糖含量12%左右,邊糖含量9%左右,品質優。平均單瓜重2.5 kg左右,產量30 000~33 000 kg/hm2。種子較長,黑色,中等大小,千粒重47.8 g左右。

3.2 鄂西瓜15號栽培要點

①選用非作田塊,旱地要求間隔5~7年,水田要求間隔3~4年。②育苗移栽。湖北省采用地膜覆蓋栽培一般在3月上中旬播種,苗齡30 d左右,三葉一心移栽,自根栽培密度為定植9 750~10 500株/hm2,嫁接栽培密度為定植5 250~6 000株/hm2。③自根栽培采用三蔓整枝,嫁接栽培采用三蔓或四蔓整枝,主蔓第三雌花或側蔓第二雌花留果,每株可留2~3果;鄂西瓜15號坐果力強,注意及時疏果。④科學管理肥水。氮磷鉀肥均衡施用,膨瓜期保證肥水均衡供應,以防出現畸形果、空心果。⑤注意防治病蟲害,并及時采收。

參考文獻:

[1]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中國園藝學會西甜瓜專業委員會,中國園藝學會西甜瓜協會.中國西瓜甜瓜[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3-29.

[2] 王 堅,蔣有條,林德佩,等. 西瓜栽培與育種[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3.120-205.

[3] 戴照義,郭鳳領,李金泉. 湖北省西瓜甜瓜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08,47(12):1514-1516.

篇7

關鍵詞: 西瓜; 表型性狀; 多樣性

西瓜(Citrullus lanatus)是世界上重要的園藝作物,西瓜資源的遺傳多樣性主要表現在植株、葉片、花、果實、種子等表型性狀上。其中大部分表型性狀能夠穩定遺傳,其本質是基因間的互作造成,而非環境因素影響[1]。目前對西瓜資源果實、莖蔓等主要農藝性狀的多樣性研究較多[2-5],而針對西瓜種子表型性狀的多樣性研究較少。西瓜種子表型性狀作為西瓜植物學性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因研究的重要內容,目前已發現了控制西瓜種子表型性狀的基因有10個,這些基因的互作構成了西瓜種子表型性狀遺傳多樣性[6]。我國西瓜甜瓜中期庫內保存有1 000多份西瓜種質,其種子性狀基因突變和變異的類型豐富,對種子的表型性狀開展遺傳多樣性研究,是資源分析分類、優異種質發掘、雜交利用研究等的基礎。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58份西瓜種質均來自國家西瓜甜瓜中期庫保存的西瓜(Citrullus lanatus)種質(表1)。

1.2 方法

每份種質材料分別在河南省鄭州市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種植2代,避免環境因素對種子表型性狀的影響,按西瓜數據標準化[7]采集種子千粒質量、種子寬度、種子長度、種子厚度、種喙寬度、種子形狀、種皮底色、種皮覆紋特征、種喙顏色、種子表面光滑度、種子表面形狀的數據,使用Excel和SPSS17.0軟件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西瓜種子數量性狀的遺傳多樣性

從表2可看出,種子千粒質量的變異系數最大,種子千粒質量最小為9.0 g,最大為227.0 g,相差25倍左右。種子厚度和種喙寬度的變異系數最小,其最小值和最大值相差2倍左右。種子長度和種子寬度的變異系數分別為26.5%和28.0%,最小值和最大值均相差5倍左右。從變異幅度可看出,種子長度和種子千粒質量的變異幅度最大,均為1.38,種子厚度和種喙寬度的變異幅度最小,均為0.18。

2.2 西瓜種子質量性狀的遺傳多樣性

2.2.1 種皮底色和種喙顏色 由圖1可看出,西瓜種子種皮底色和種喙顏色的分類相同,有白、黃白、灰黃、黃、紅黃、淺紅、紅、紅褐、灰褐、黑、綠、灰綠共12種類型。黃色種皮和黑色種皮較多,分別占27.6% 和13.6%,紅黃、淺紅、綠、灰綠色種皮最少,分別占3.5%。黑色種喙和黃色種喙較多,分別占31.0%和17.8%。

2.2.2 種皮覆紋特征和種子表面光滑度 由圖2可看出,種子無種皮覆紋的占55.2%,有種皮覆紋的5種類型共占44.8%?;液职唿c類型最多,占20.69% ,其次為灰褐斑紋、黃紅斑塊、黃白斑塊、黑斑塊。種子表面光滑度包含了光滑、粗糙、裂紋、裂刻4種類型,其中粗糙型最多,占58.6%,其次為光滑、裂刻、裂紋。

2.2.3 種子形狀和種子表面形狀 由圖3可看出,西瓜種子形狀有橢圓和卵圓2種類型,橢圓形占82.8%,是西瓜種子形狀的主要類型。種子表面形狀有凸、平、凹3種類型,其中平面型種子占69.0 %,凸面型種子占20.7%,凹面型種子最少為10.3%。

3 討 論

3.1 西瓜種子大小的多樣性

西瓜種子的大小主要有4種基因(l、s、Ti、ts)控制。s和l是控制種子長短的等位基因,s對l起隱性上位作用,LL SS型是中等長種子,ll SS是長種子,LL ss或ll ss是短種子[8]。Ti是控制小籽的基因,與s、l基因是非等位基因,并且對中等長度的種子是隱性[9]。ts是控制極小籽的基因[10-11],比Ti基因的種子更小,其種子像番茄種子,長×寬為2.6 mm×4.2 mm。這4種基因間的互作關系并不是很清楚,本研究表明西瓜種子大小的遺傳多樣性較為豐富,種子大小種類較多,從種子寬度、種喙寬度、種子厚度的多樣性來看,影響種子大小的基因不止這4種,是否有其他基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3.2 西瓜種皮底色及覆紋的多樣性

西瓜種皮底色的遺傳多樣性主要是由已發現的4種基因(r、t、w、d)控制[12-13]:r是紅色種皮基因,w是白色種皮基因,t是褐色種皮基因,這3個基因是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生產生了多種表型:黑色(RR TT WW),土黃(RR TT ww),褐色(RR tt WW),白皮褐喙(RR tt ww),紅 (rr tt WW),白皮紅喙(rr tt ww)。d是黑色修飾基因,當主效基因是r、t和w時,在種皮上會產生黑色斑點或斑紋,導致西瓜種皮表面粗糙和顏色變化[14]。本研究中有部分資源的種皮顏色及覆紋比較特殊,如野生西瓜中的綠色、灰綠色種皮、籽瓜表面的黃白斑塊、普通西瓜中的黃紅斑塊、黑斑塊。這些種子表型性狀在資源中很普遍,有待深入研究。

3.3 種子其他性狀的多樣性

除以上種子大小、種皮底色等表型性狀外,較為特殊的有cr基因控制的裂刻性狀[15],對光滑種皮是隱性,這種類型的種子表面有4~7條裂刻,在資源中所占的比例較小,與裂紋性狀有明顯區別,二者是否由不同基因控制也有待研究。其次為eg基因控制的黏籽肉質性狀[16],是控制種子表皮上有肉質覆蓋的基因,在黏籽西瓜中發現,這種性狀的種子經過淘洗、烘干后變成正常光滑的種子,且種子表面肉質覆蓋消失,通常為鮮黃色,與普通西瓜相比種皮極薄,部分材料的種子還有黑邊或黑喙等,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中國園藝學會西甜瓜專業委員會,中國園藝學會西甜瓜協會. 中國西瓜甜瓜[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2] 尚建立,王吉明,郭琳琳,等. 西瓜種質資源主要植物學性狀的遺傳多樣性及相關性分析[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2,13(1):11-15,21.

[3] 蘇玉環,王靜華,李文芹,等. 西瓜種質資源果實性狀及聚類分析[J].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31(6): 21-25.

[4] 尚建立,王吉明,馬雙武. 西瓜種質資源若干性狀描述與數據采集[J]. 中國瓜菜,2010,23(6): 39-41.

[5] 范敏,宮國義,張瑞麟,等. 美國資源庫西瓜種質的初步觀察與數量分類[J]. 中國西瓜甜瓜,2004(4): 1-3.

[6] Wehner T C. Overview of the genes of watermelon[M]. Raleigh: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2008.

[7] 馬雙武,劉君璞,王吉明,等. 西瓜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8] Poole C F, Grimball P C, Porter D R. Inheritance of seed characters in watermelon[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1941,63: 433-456.

[9] Tanaka T, Wimol S,Mizutani T. Inheritance of fruit shape and seed size of watermelon[J].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1995,64: 543-548.

[10] Zhang X P,Skorupska H T,Rhodes B B. Cytological expression in the male sterile ms mutant in watermelon[J]. Journal of Heredity,1994,85: 279-285.

[11] Zhang X P,Rhodes B B,Baird V,et al. A tendrilless mutant in watermelon: phenotype and development[J]. HortScience,1996,31: 602.

[12] McKay J W. Factor interaction in Citrullus[J]. Journal of Heredity,1936,27: 110-112.

[13] Kanda T. The inheritance of seed-coat colouring in the watermelon[J]. Japanese Journal of Genet,1951,7: 30-48.

[14] Poole C F. Genetics of cultivated cucurbits[J]. Journal of Heredity,1994,35(4): 122-128.

篇8

關鍵詞:西瓜;玉米;套種;栽培技術

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和高效農業的發展,地膜西瓜套種玉米已成為金塔縣農民致富的一種高產高效種植模式,它較好地解決糧經爭地、節水增收的矛盾,充分發揮土地增產潛力,增加復種指數[1-4]。該模式一般產西瓜45.0~52.5t/hm2、玉米8250kg/hm2以上,2項合計收入53295元/hm2,節水2250m3/hm2左右,取得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F將西瓜套種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西瓜栽培技術

1.1選地整地施肥

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西瓜忌連作,輪作年限在3年以上。秋季要深翻土地,以凍死部分病菌和地下害蟲,加深耕層,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和根系生長環境。農歷三月再細整地1次,地要整平,土要細碎。結合秋季深翻,施優質豬糞45t/hm2。冬季澆1次透水。播前施足底肥,施二銨300~375kg/hm2,尿素75~120kg/hm2,硫酸鉀150kg/hm2,并重視鉀肥和微肥的施用。

1.2選用優良品種

根據市場需求選擇適銷對路的品種,同時考慮栽培氣候、栽培方式、土壤條件、栽培條件等方面的適應性。另外,還要考慮早、中、晚品種的搭配和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種,以利于占領市場。一般選用耐運輸、果形大、口感好的黑豹、西農8號。

1.3適期播種

播種前精選西瓜種子,然后消毒??捎枚嗑`500倍液浸種1h,然后將種子洗凈,用55~60℃溫水浸種,隨即攪拌2~3min。水溫逐漸降低,繼續浸4~6h,然后取出種子,用清水沖洗數次,準備催芽。將種子放在潔凈的棉布上包好,置于28~32℃的環境下催芽。一般經24~30h即有70%左右的種子出芽,挑出出芽的播種,其余的繼續催芽。有條件的可利用恒溫箱催芽,也可把浸泡好的種子用干凈濕紗布包裹土法熱炕催芽。4月5~10日挖穴將催好芽的西瓜種子每穴播1粒,播種后覆土厚1.5cm。

1.4規范種植

西瓜水旱趟種植,180cm劃線,水溝寬40cm,溝深30~35cm,旱趟寬140cm,選用120cm寬的地膜覆蓋水溝兩側和旱塘,西瓜株距40cm,保苗2.778萬株/hm2。

1.5田間管理

西瓜出苗后,由于當時氣溫較低,應盡可能提高地溫,以促進根系早發快長,對地上部分要嚴加保護,保護好葉片。及時查苗、補苗,發現缺苗,可在原穴處補栽。1葉1心時開口煉苗,4葉1心時放苗、封口一并進行。單蔓整枝,當主蔓長33cm時,開始壓蔓,壓蔓前首先要扳蔓,壓蔓一般4~5節壓1次,共壓2次;留瓜時,通常不留第1雌花坐瓜,在主蔓第3雌花中選留,主蔓未留住時,可在側蔓第2雌花選留;在上午10~12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方法是,摘取已開放的雄花除去花瓣,以雄花對準已開放的雌花柱頭輕輕涂抹,讓花粉沾滿整個柱頭。留好瓜后,要不停地摘去多余的幼瓜,每隔4~5d檢查1次,最后保證一蔓留1個瓜,以確保選留的幼瓜迅速膨大生長。

1.6水肥管理

西瓜幼苗期,植株正常成長,在每株留1個瓜的情況下,要盡量少澆水以至不澆水,促使幼苗形成發達的根系;隨著植株的生長,西瓜需水量也逐漸增加,一般在開花坐果前要控制水分,防止瘋長。坐果以后,應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以利于果實膨大,增加重量。在采收前7~10d不宜澆水,便于果實積累糖分,可獲得品質良好而碩大的果實。追肥重點放在西瓜生育中后期,可施1次催蔓肥和壯果肥。催蔓肥在瓜苗5~6片真葉,節間開始伸長時施氮磷鉀復合肥225kg/hm2。壯果肥在幼果坐穩有雞蛋大小時重施1次,施氮磷鉀復合肥300~375kg/hm2或尿素225kg/hm2加磷酸二氫鉀75kg/hm2。西瓜果實含水量高,耗水量大,應根據墑情、氣候等科學灌水。如果膨瓜期天氣干旱,應注意補充適量的水分。HTtP//:

1.7加強病蟲害防治

西瓜的主要病害是枯萎病、炭疽病和白粉病??菸?主要采用輪作倒茬,用40%瓜枯寧600~1000倍液灌根防治;炭疽病用80%大生500倍液防治;白粉病可用15%的粉銹寧3000倍液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可用吡蟲啉防治。

1.8及時收獲

早熟品種一般在授粉后28~33d成熟,中熟品種在授粉后30~35d成熟。6月底至7月初是西瓜的采收期,收瓜與拔蔓同時進行,以利于玉米幼苗的生長。

2玉米栽培技術

2.1選用優良品種

玉米品種選用早熟高產、優質、抗病的鄭單958、酒單3號、金頓302。

2.2適時播種

玉米6月1日左右播種。種子需經過包衣劑包衣后播種,用種量45.0~52.5kg/hm2。玉米點播在水溝兩側5~10cm處,株距15~20cm,保苗55575~74100株/hm2。

2.3田間管理

在玉米出苗后,應及時查苗,連續缺苗,應及時催芽補種。玉米3~4葉時間苗,5~6葉時定苗,每穴留1株壯苗。西瓜收獲后結合澆水重追肥1次,追尿素450kg/hm2,再澆水2~3次。8月上中旬,玉米進入抽雄灌漿期,需水量最大,為玉米水分臨界期;進入9月下旬可終止灌水。玉米全生育期灌水4~6次,應巧灌拔節水,澆好抽雄灌漿水。

2.4加強病蟲害防治

玉米蟲害主要是蚜蟲、玉米螟和紅蜘蛛,防治蚜蟲在玉米抽雄期和灌漿期,用氧化樂果600mL/hm2+辛硫磷600mL/hm2進行防治;玉米螟可于抽雄期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灌心葉防治;紅蜘蛛可用20%三氯殺螨醇乳油750mL/hm2+40%氧化樂果乳油750mL/hm2混合對水450kg,或20%滅掃利乳油750mL/hm2對水450kg,或用蚜螨狂殺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有顯著效果,其他病蟲害應對癥下藥。

2.5及時收獲

玉米10月上旬即可收獲,收獲后的玉米要進行晾曬。籽粒含水量達到20%時脫粒,脫粒后的籽粒要進行清選,達到國家玉米收購質量標準。

3參考文獻

[1]韋瑞敏,黃鳳團.地膜西瓜套種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家之友,2008(23):Ⅰ0003-Ⅰ0004.

[2]陳宮,趙靜峰.雙膜西瓜套種玉米栽培技術[J].山西農業(致富科技版),2008(11):32.

篇9

關鍵詞: 西瓜; 細菌性果斑??; 種子處理; 快速干燥; 防治效果

瓜類細菌性果斑?。˙acterial Fruit Blotch,簡稱BFB)是一種嚴重危害葫蘆科作物的世界性病害,尤其以危害西、甜瓜為重。西瓜細菌性果斑病最早于1965年由Webb等[1]首次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現,并對癥狀進行了描述。當Somodi[2]和Rane[3]等人報道了1989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商品西瓜生產中的發病情況,接著先后在美國東南部10多個州再度嚴重發生西瓜細菌性果斑病,并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后,才真正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并稱之為西瓜細菌性果腐病。該病一旦發生,即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從1989年以來,大多數年份美國發生該病的地塊不到5%,但是一旦受害,其損失有99%~100%。該病在美國印地安納州迅速蔓延后,80%的西瓜不能上市銷售。西瓜細菌性果斑病已對美國的西瓜制種業和種植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和重大的威脅。目前該病還在土耳其[4]、澳大利亞[5]、日本[6]等國造成嚴重危害。

我國在1990年首次報道了BFB,隨后就相繼有人記載和報道了該病在國內許多西甜瓜產區的發生和危害[7-11]。該病發生在育苗階段,可造成嫁接幼苗大量死亡,在大田發生可造成西甜瓜減產甚至絕收,給西甜瓜生產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瓜類細菌性果斑病可經種子傳播,我國作為國際上很多大型種子公司的制種基地,由于細菌性果斑病的發生,使得美國的部分瓜農不愿意使用中國生產的種子,致使國際上一些瓜類制種商先后撤出中國,使中國的西瓜制種業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該病主要通過種子帶菌傳播,在生產上使用健康無菌的種子是防止細菌性果斑病發生和傳播的關鍵措施,目前迫切需要行之有效的種子滅菌處理技術。國外有關種子滅菌處理早有報道[12-14],目前我國也有不少相關研究[15-19],但是單一一種處理方法都無法對種子進行完全消毒。本研究旨在摸索多種方法的綜合應用對采后種子進行處理,從而減少種子帶菌給西甜瓜生產所造成的巨大損失。

1 材料和方法

1.1 快速烘干對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種子帶菌的影響

1.1.1 試驗材料 試驗選用2種類型的種子:不經人工接種的西瓜種子、人工接種的西瓜種子。從沒有發現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疫情的大田新鮮西瓜上采集種子作為不經人工接種的西瓜種子,分成2部分:一部分種子馬上沖洗干凈,另一部分種子發酵48 h,沖洗干凈,分別分成4份進行以下處理:(1)馬上烘干,烘干時間為3 h;(2)室內晾4 h后烘干;(3)1% 鹽酸處理15 min后烘干;(4)室內自然晾干。種子的帶菌情況采用幼苗生長和PCR技術對以上處理的種子進行檢測。

人工接種的西瓜種子從市售的健康西瓜上采集,沖洗干凈后分成5份,其中4份立即用濃度為3×104 cfu·mL-1細菌性果斑病菌懸浮液浸泡30 min并進行以下處理:(1)立即烘干;(2)室內晾3 h后烘干;(3)室內晾6 h后烘干;(4)室內晾9 h烘干。另外 1份在室內自然晾干后,在新鮮的西瓜汁液中浸泡2 h,然后用濃度為3×104 cfu·mL-1細菌性果斑病菌懸浮液浸泡30 min,自然晾干,采用幼苗生長檢測發病情況。

1.1.2 種子干燥處理 使用5HG-3550型滾筒烘干機在40 ℃ 的條件下烘干種子。種子快速烘干機是由北京蔬菜研究中心和現代農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

1.1.3 Ac菌懸液的制備 供試菌株為Pslbtw 20,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所提供;挑取保存的供試菌株在YDC斜面培養基上活化培養24 h,用無菌水配成菌懸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波長600 nm測量菌懸液的OD值,用無菌水調整OD值在0.1左右(菌液濃度約為1×108 cfu·mL-1),再稀釋至3×104 cfu·mL-1,備用。

1.1.4 幼苗生長鑒定 幼苗生長鑒定在50穴的育苗盤內進行,基質為經高壓滅菌的蛭石,每一個穴內播種1粒種子,育苗盤播種后用薄膜覆蓋保濕,放置在25~30 ℃、16 h光照的條件下生長,出苗后去掉薄膜,每天觀察幼苗的發病情況,直到播種后3周。

1.1.5 種子帶菌的PCR檢測 提取種子的浸提液進行PCR,每個處理檢測1 000粒種子混合樣品。PCR的引物組合為WBF1(5’-GAC CAG CCA CAC TGG GAC-3’)和WBF2(5’-CTG CCG TAC TCC AGC GAT-3’),由北京賽白盛公司合成。種子的浸提及PCR的方法按照宋順華等[20]的方法進行。

1.2 藥劑處理帶菌種子對種子質量的影響及防治效果

1.2.1 試驗材料 供試藥劑:選用6種常用抗細菌的藥劑配制藥液,每種藥劑2個濃度,以無菌水和不處理作為對照:1%鹽酸,2%鹽酸;3%雙氧水,5%雙氧水;3%過氧乙酸,5%過氧乙酸;1 ∶ 100 physan 20,1 ∶ 80 physan 20;0.1% CuSO3,0.2% CuSO3;0.2% 農用鏈霉素,0.4% 農用鏈霉素。

種子:帶菌的西瓜種子為京欣2號,由北京蔬菜研究中心西瓜課題組提供。

采用2種方法處理種子。方法1:用以上濃度的藥液直接處理帶菌的西瓜種子。鹽酸溶液處理種子10 min,physan 20處理種子15 min,其他處理種子20 min,然后充分沖洗干凈。沖洗干凈的種子置于室內自然晾干,保存在低溫條件下備用。方法2:藥劑處理與固體基質引發結合。按照本試驗室引發西瓜種子的方法[21]將以上濃度的藥液加入到固體基質中處理種子,回干后的種子保存在低溫條件下備用。

1.2.2 種子發芽率和幼苗生長特性的測定 處理后的種子分別進行發芽試驗:每處理50粒種子,4次重復,共200粒種子,發芽基質為蛭石,發芽條件為25 ℃恒溫、16 h光照、8 h黑暗,計算種子的發芽勢、發芽率。發芽后14 d測定幼苗的生長特性,連根拔出種苗,用水洗凈后放在濾紙上吸去多余水分。每處理隨機抽取50株苗,測量每株苗的長度,稱量50株苗的總質量,計算平均每株苗的長度和鮮質量。

1.2.3 防病效果的檢測 每處理播種500種子進行幼苗生長鑒定,檢測各處理的滅菌防病效果,檢測方法同1.1.4。

2 結果與分析

2.1 快速烘干對種子帶菌的影響

對大田新鮮西瓜上所采集的西瓜種子進行各種處理后,采用幼苗生長鑒定方法檢測各處理幼苗細菌性果斑病的發病情況。由于所有處理種子所生長的幼苗都很弱小,而且猝倒病嚴重,幼苗的成活率很低,特別是室內自然晾干的種子幼苗的成苗率更低,沒有有效地觀察到幼苗的發病情況。

應用PCR技術,從沒有經過發酵在室內晾干4 h后烘干的種子,以及不管是否經過發酵,在室內自然晾干的種子上均檢測到了病原菌Ac的特異性條帶(360 bp),結果為陽性。不管是否對種子發酵,采種后快速烘干、鹽酸處理的種子及發酵后在室內晾干4 h的種子均沒有檢測到Ac的特異性條帶(圖1),說明種子發酵、采種后快速烘干、鹽酸處理均可阻止病原細菌在種子表面的繁殖,是防止種子帶菌的有效方法。

人工接種的西瓜種子采用幼苗生長方法檢測結果表明,用菌懸液處理后的西瓜種子隨著室內晾干時間的延長,幼苗細菌性果斑病的發病率呈上升的趨勢,晾干 3 h以上時,幼苗的病株率急劇上升,由0.9%上升到晾干 6 h的20.4%。但是隨著晾干時間的延長,幼苗的死亡數量也在增加,成苗率降低,晾干 3 h以上時,種子的成苗率急劇降低,由52.6%下降到 6 h的23.9%(圖2)。由此說明種子的快速烘干可以降低西瓜種子的帶菌率,降低幼苗細菌性果斑病的發病率,提高種子的健康狀況。

Ⅰ. 立即烘干;Ⅱ.室內晾3 h后烘干;Ⅲ.室內晾6 h后烘干;Ⅳ.室內晾9 h烘干;Ⅴ.自然晾干

2.2 藥劑處理帶菌種子對種子質量的影響及防治效果

2.2.1 藥劑處理對西瓜種子質量的影響 不管是藥劑處理的種子還是含藥的固體基質引發處理的種子,其發芽勢和發芽率與對照相比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都沒有明顯的差別,各處理之間也沒有明顯的差別(表1)。但藥劑處理的種子平均每株幼苗的鮮質量均高于含藥的固體基質引發處理的種子(圖 3)。

2.2.2 不同藥劑處理對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 通過幼苗生長鑒定,與對照相比,本文所選用的殺菌劑采用2種方法處理帶菌種子后,都顯著地降低了幼苗細菌性果斑病的發病率,各處理種子幼苗的發病率遠遠低于未處理的對照種子,對照幼苗的發病率為5.5%~6.0%,含藥固體基質引發處理西瓜幼苗的發病率在1.5%~3.0% 之間,藥劑直接處理種子幼苗的發病率在0~1.0%之間(圖4),其相對防治效果分別為57.1%~78.6%、84.6%~100.0%(圖5)。含藥固體基質引發處理種子對降低幼苗發病率的效果更差。

3 討 論

瓜類細菌性果斑病是一種典型的種傳病害,種子帶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在合適的環境條件下,少量的帶菌種子能給葫蘆科作物生產田造成毀滅性的危害[22] ,因此帶菌的種子可成為商品西瓜甜瓜產區的重大隱患。生產健康的種子,防止種子帶菌和對帶菌種子進行滅菌處理是有效控制該病在田間發生發展的主要措施之一[23]。健康種子的生產首先要避免從出現BFB疫情的大田及帶有典型BFB癥狀的西瓜上采種,但從沒有BFB典型癥狀的西瓜上所采收的種子也很難確定種子是否帶菌。其次種子采后進行種子發酵和酸性物質處理能極大地降低種子的帶菌率,如果在氣溫較低的條件下,發酵24 h的處理效果不理想,發酵72 h對種子的發芽率會產生影響,以發酵36~48 h較為適宜,但沒有100% 的有效[13-14],因為病原菌可以侵染到種子的內部[24],種子發酵不能殺死種子內部的病原菌,也有可能是種子發酵后在干燥過程中再次感染病原菌。

本研究采種的大田西瓜植株沒有發現BFB,所采集的西瓜種子籽粒很小,在苗盤播種后發芽整齊但很弱小,因此在有利于BFB發病的高溫高濕條件下猝倒病嚴重,造成成苗率很低,沒有有效的檢測到幼苗BFB的發病情況。本試驗采用PCR方法,不管是種子發酵還是不發酵,從采種后立即烘干的種子、鹽酸處理過的種子以及發酵48 h 后晾干4 h以內迅速干燥的種子上均沒有檢測到病原菌的特異性DN段。采用幼苗生長方法檢測人工接種病原菌的西瓜種子,隨著室內晾干時間的延長,幼苗BFB的發病率上升,幼苗的成苗率降低;晾干 6 h種子的成苗率與晾干3 h相比急劇下降,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幼苗的猝倒病而引起的。由此說明種子的快速干燥可以降低西瓜種子的帶菌率,從而降低幼苗BFB的發病率,提高種子的健康質量。本研究的結果表明,采后使種子表面干燥的時間不能超過4 h,種子發酵、采種后快速干燥、鹽酸處理均可阻止病原細菌在種子表面的繁殖,將這些處理措施綜合使用是防止種子帶菌的有效方法。

殺菌劑處理帶菌種子的研究結果表明,生產上經常使用的6種抗細菌的藥劑分別用2種方法和2種濃度處理種子后,與對照相比,對種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都沒有影響,但幼苗的平均鮮質量在2種方法之間有明顯的差別,除5% 的雙氧水外,其余的殺菌劑用含藥的固體基質處理后,與藥液直接處理種子相比,可減輕幼苗的鮮質量。這可能是含藥的固體基質處理種子是一種引發的過程,處理時間較長,在這個過程中種子緩慢吸收了藥液到種子內部,對幼苗產生影響。從各處理對幼苗BFB的防治效果可以看出,相同濃度的藥液通過固體基質引發處理種子,其殺菌效果遠遠不及藥液直接處理種子。本試驗中將一定濃度的殺菌劑加入固體基質,是為了使種子引發與殺菌同時完成。以后的研究還需進一步摸索固體基質中藥劑的種類和適宜的濃度,達到既能使種子不攜帶病原菌又不影響種子質量、出苗整齊的目的。

4 結 論

快速干燥可以降低西瓜種子上Ac的帶菌率,從而降低幼苗BFB的發病率,提高種子的健康質量,采后使種子表面干燥的時間不能超過4 h,種子發酵、采種后快速干燥、鹽酸處理均可阻止病原細菌在種子表面的繁殖,將這些處理措施綜合使用是防止種子帶菌的有效方法。所選用的藥劑和濃度,不管是藥劑直接處理種子還是含藥的固體基質引發處理種子,其種子質量都沒有顯著的差別。藥劑處理的種子平均每株幼苗的鮮質量均高于含藥固體基質引發處理的種子,含藥固體基質引發處理對降低幼苗BFB發病率的效果比藥劑直接處理種子要差。

參考文獻

[1] Webb R E,Goth R W. A seedborne bacterium isolated form watermelon[J]. Plant Disease,1965,49: 812-818.

[2] Somodi G C,Jones J B,Hopkins D L,et al. Occurrence of a bacterial watermelon fruit blotch in Florida[J]. Plant disease,1991,75: 1053-1056.

[3] Rane K K,Latin R X. 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watermelon: Association of the pathogen with seed[J]. Plant disease,1992,76: 509-512.

[4] Gemir G A. A new bacterial disease of watermelon in Turkey: 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watermelon[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Schaad et al.)willems et al. ][J]. J. Turk Phytopathol,1996,25 (1/2): 43-49.

[5] O'Brien R G,Martin H L. Bacterial blotch of melons caused by strains of 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 [J]. Austral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griculture,1999,39(4): 479-485.

[6] Shirakawa T,Kikuchi S,Kato T,et al. Occurrence of watermelon (Citrullus lanatus) bacterial fruit blotch in Japan[J]. Annals of the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2000,66(3): 223-231.

[7] 張榮意,譚志瓊,文衍堂. 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癥狀描述和病原菌鑒定[J]. 熱帶農業學報,1998,19(1): 70-75.

[8] 趙廷昌,孫福在,王兵萬,等. 藥劑處理種子防治哈密瓜細菌性果斑病[J]. 植物保護,2003,29(4): 58-61.

[9] 王葉筠. 西瓜甜瓜危險性病害—細菌性果腐病[J]. 中國西瓜甜瓜,2003 (5): 32-34.

[10] 金巖,張俊杰,吳燕華,等. 西瓜細菌性果斑病的發生與病原菌鑒定[J].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4,26(3): 263-266.

[11] 范詠梅,馬俊義. 哈密瓜生長期果實腐爛病病原菌的分離、回接與鑒定[J]. 新疆農業科學,2004,41(5): 293-295.

[12] Cheng A H,Hsu Y L,Huang T C,et al. Susceptibility of cucurbits to 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 and control of fruit blotch on melon[J]. Plant Pathol Bull,2000,9(4): 151-156.

[13] Hopkins D L,Cucuzza J D,Watterson J C. Wet seed treat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watermelon[J]. Plant disease,1996,80(5): 529-532.

[14] Hopkins D L,Lovic B,Hilgren J,et al. Wet seed treatment with peroxyacetic acid for the control of bacterial fruit blotch and other seedborne diseases of watermelon[J]. Plant disease,2003,87: 1495-1499.

[15] 趙廷昌,孫福在,王兵萬,等. 哈密瓜果斑病病原菌鑒定[J]. 植物病理學報,2001,31(4): 257-364.

[16] 李國英,任毓忠,張昕,等. 甜瓜細菌性病害藥劑防治試驗[J]. 中國西瓜甜瓜,2003(3): 12-14.

[17] 丁建軍,周黎,陳先榮,等. 不同藥劑對細菌性果腐病的抑菌效果測試初報[J]. 中國西瓜甜瓜,2005(2): 17-18.

[18] 洪日新,何毅,李文信,等. 種子酸化處理防治西瓜嫁接育苗細菌性果腐病研究[J]. 中國瓜菜,2006(5): 4-8.

[19] 馮建軍,陳坤杰,金志娟,等. 種子引發處理對無籽西瓜幼苗生長的影響和對細菌性果斑病菌消毒的效果[J]. 植物病理學報,2007,37(5): 528-534.

[20] 宋順華,鄭曉鷹,李麗. 西瓜果腐病種子帶菌的PCR檢測[J]. 種子,2007,26(12): 24-26.

[21] 鄭曉鷹,吳萍,李秀清,等. 固體基質引發西瓜種子的效果及對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活性和DNA復制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2009,42(3): 951-959.

[22] Hopkins D L. Field spread of 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watermelon(Abstr.) [J]. Phytopathology,1993,83: 466.

篇10

傳統西瓜制種基地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肅等西北地區,該地區的氣候特點為高溫季節干燥少雨,符合西瓜制種對氣候的相應要求。隨著農業設施的普及和規范化,全國各地在農業設施中進行西瓜良種繁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實效性。與西北地區西瓜制種相比較,在設施條件下進行西瓜制種具有一定的優勢和相應的劣勢。

1 設施條件下西瓜制種的優勢

1.1 有效減少外來因素的影響

用于西瓜制種的農業設施基地多數孤立存在某一區域,與其他西瓜制種基地距離較遠,聯系較少,相互影響較少。農業設施基地內的各類農業設施多為統一規劃、成片建設,相應配套有圍欄或圍墻等隔離設施,隔離性好,可有效減少外界的干擾。設施基地多數配套相應的道路與出入口,可有效控制各類人員的進出、減少無關人員的進入,從而避免人為有意破壞。

1.2 有效拓展西瓜制種地域

在農業設施條件內進行西瓜制種栽培,由于玻璃、塑料膜、網紗等覆蓋物的隔離,為西瓜生長建立起相對獨立、封閉的生長環境,可增強植株對外界不利因素的抵御能力。若制種基地內再配以有效的排灌系統,在高溫多雨季節,可有效減弱雨水過多對西瓜制種的不利影響,因此,農業設施內進行制種可將西瓜良種繁育工作有效拓展到高溫季節非干旱少雨的廣大區域。

1.3 延長西瓜制種的有效季節

在溫室、大棚等設施條件下,西瓜制種可以用育苗移栽的栽培模式替代傳統種子直播的栽培模式,可有效增長西瓜栽培的有效生長時間。在育苗移栽的栽培模式下,采用日光溫室育苗,單棟大棚定植,西瓜制種春季播種的時間可比露地直播栽培模式提早1個月以上;在秋季,因為玻璃、塑料薄膜和保溫被等的增溫和保溫等作用,可有效延長西瓜栽培季節1個月以上;在夏季高溫季節,設施栽培可有效降低雨水過多對西瓜制種的不利影響。在設施條件下,多數地區西瓜制種的有效生長季節可增加2~3個月。

1.4 合理調整制種時間

在京津地區,于農業設施條件下進行西瓜制種,以日光溫室育苗、單棟大棚定植的栽培模式為例,其可進行西瓜制種的有效時間為9~10個月。在設施條件更好,或更加溫暖的地區,西瓜制種有效時間會更長。一個西瓜制種季節所需時間一般不超過4個月,在生產中可根據西瓜種類、農業設施條件、當地氣候條件和特點,合理安排西瓜制種時間,提高制種的安全系數,減輕自然因素對西瓜制種工作的不利影響。在制種有效時間內也可以適當安排西瓜良種純度檢驗等其他工作。

1.5 降低授粉工作強度,提高授粉效率

露地西瓜制種授粉時,授粉人員多數工作時間都處于下蹲或彎腰的工作狀態,勞動強度較大,影響授粉的速度與效率,工作中頻繁的彎腰、直腰也影響找花、戴帽、去雄的速度,增加了遺漏有效花的可能性。在設施內進行西瓜制種,授粉時期的找花、戴帽、授粉、標記等工作的操作高度主要集中在1.2~1.8 m,授粉人員工作時主要處于直腰的狀態,有效降低了勞動強度,同時此高度也利于提高找花、戴帽的效率及清晨的花蕾補漏的效果。

1.6 提高坐果有效率,保證制種產量

在設施條件下,制種西瓜育苗后移栽,幼苗相對比較整齊,花期較為一致,開花相對集中并可控性強、授粉集中、成熟時間較一致,可有效確保單瓜的產種量。栽培中采用適當的管理措施,如合理密植、立體栽培、吊瓜、合理施肥、有效控水等可有效提高坐瓜率,有效降低裂瓜、爛瓜對制種的影響,確保西瓜制種有效瓜的數量,從而保障西瓜制種獲得理想的單位產量。

2 設施條件下西瓜制種的劣勢

2.1 對種子質量略有影響

農業設施中的骨架、后墻、玻璃、塑料薄膜、網紗等對光照有一定影響,同時受到制種地氣候因素制約,光照強度和晝夜溫差等因素都要差于西北地區,因此設施條件下所繁育出的西瓜種子在種子質量和生命力等生理指標方面可能會略低于西北地區繁育的種子,若西瓜種子計劃長期貯存應特別注意這一點。

2.2 資金投入較大

農業設施建造時一次性投入資金量較大,同時為適應西瓜制種特殊要求,對設施的加固、改造都會增加資金的投入。為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對灌溉系統的升級以及配套相適應的施肥系統也會增加資金的投入。另外,制種基地周圍圍欄、道路配套、出入口等設施配套的建設也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相應地提升基地日常運營的管理水準同樣也會增加一定的人工成本。

2.3 農業設施的利用效率偏低

西瓜栽培中枯萎病為害嚴重,使得西瓜不能多年連續種植,而倒茬栽培則嚴重影響了西瓜制種對農業設施的利用效率。西瓜制種工作對農業設施的有效利用時間一般為9~10個月,其中有3~4個月的時間不能用于西瓜制種,也影響了農業設施的使用效率。

3 克服設施條件下西瓜制種劣勢的方法

3.1 克服種子質量變化影響的方法

繁種人員在制定農業設施條件繁種計劃時,要做好與推廣銷售部門人員的溝通,根據推廣方案和銷售預期來確定繁育的品種與數量,以2~3年使用或銷售完畢作為良種繁育或親本擴繁的參考限值來制定合理的繁種計劃。在種子收獲、精選、加工等環節嚴格要求,提高種子的凈度、飽滿度、含水量等標準,并進行一定的種子消毒包衣處理,提高種子的抗逆性。在種子貯存時注意提高貯存條件。

3.2 合理建設農業設施及配套

在制定農業設施建造或改造計劃時,盡量做到計劃詳盡細致、設施配置合理,按制種工作的預期,合理設計基地規模,有效控制資金用量。建設時盡量一次建設達到生產要求,避免反復修補改造,避免資金的重復投入造成的浪費。相關的配套設施及附屬設施以實用原則進行配置建設,合理降低資金投入。

3.3 提高農業設施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