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故事范文

時間:2023-04-01 06:14: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區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社區故事

篇1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0歲的李春被一場飛來的橫禍奪去了雙腿,但他沒有被不幸擊垮。然而,坎坷的命運又和他開了個玩笑,2002年夏天,妻子和他大吵一架后,扔下兩個年幼的孩子離開了窮困的家,再也沒有回來。李春肩上的擔子更加沉重了,他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地拉扯兩個年幼的孩子,家里的生活倍加艱辛。

李春破舊的假肢早就不合身了,只能湊合著用,腿經常被磨破,吃的苦遭的罪就別提了。 2005年春天,市殘聯組織實施以“助視、助行、助聽”為主的“互助關愛助殘工程”,開展了“幫你站起來助行行動”,為李春免費安裝了大腿和小腿假肢。新安裝的假肢雖然還需要有個磨合的過程,但李春還是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在街上走來走去。更讓他想不到的是,新假肢的安裝不僅帶給他行走的方便,而且給了他嶄新的人生。

2005年7月,延吉市殘聯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一批社區殘協副主席,李春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報了名,沒想到通過嚴格的筆試、面試和層層選拔后,他光榮地當選為北山街道丹延社區的殘協副主席。

社區殘協副主席這個工作,要想真正做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春從上任的第一天起就下決心要干出個樣來,那樣才不辜負大家對他的信任,不辜負這么多關心他的好心人。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他穿戴著新假肢,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對轄區內的殘疾人進行了入戶調查走訪,由于社區內殘疾人的層次、文化素質各不相同,心態也不好把握,溝通交流起來很難,他有時候在一家能呆上幾個小時。本來腿腳就不是很方便,一天工作下來是筋疲力盡,回到家還得照顧兩個上學的孩子,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身上就有那股子干勁。記得那是2006年7月的一天,家住丹陽小區的盲人李范突然給李春來電話,說家里來了自來水公司收水費的工作人員,要他按照營業性標準交納水費。李春一聽,急忙趕到李范家中,向自來水公司人員說明情況。經過李春的積極協調,最后收費人員按照民用水費標準收取,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

這樣的事在李春身上是數不勝數。他身為殘疾人,更能切身感受到殘疾人的困難,理解他們,他能夠及時把殘疾人的意見和建議反映到有關部門,2006年他成了一名和諧社會義務監督員,工作更加如魚得水,充分釋放了他身上的能量。

李春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他所在社區的殘疾人工作也蒸蒸日上,走在了全市殘疾人工作的前列。2006年9月,李春所在社區召開了全市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現場會,李春在會上作了經驗介紹。如今,社區殘協副主席已經被納入政府公益性崗位,他今后的生活將更有保障,他有句話說得好:“我對今后的工作生活更有信心了。假肢的安裝不僅僅是讓我有了兩條腿啊,簡直是給我插上了翅膀,我要在今后給更多的殘疾人辦實事,做好事!”

社區的康復使者

金京華,延邊州皮膚病防治院社區分院主治醫師,兼北山街道丹延康復站康復員。她深入家庭走訪殘疾人,關心殘疾人,幫助殘疾人,得到了廣大殘疾人的擁護,被譽為殘疾人的康復使者。

對王長喜老人來說,丹延社區康復站的金大夫就是他的大恩人。事情還要從2005年說起:2005年7月的一天,王長喜老人突發中風引起偏癱,企業不景氣又下了崗。工作的挫折加上突如其來的疾病打擊,使他喪失了活下去的勇氣。他想不開、鉆牛角尖,家里人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天天和他一起受著煎熬。

社區康復站的金大夫聽到這個消息后,連忙趕到老王家里看望他。金大夫耐心細致地勸說老王,做通老王的思想工作,打消他想不開的念頭,幫他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還指出這個階段康復功能訓練的重要性,要求他和家人重視家庭功能訓練。金大夫經常上門手把手地指導老王和家屬進行訓練,包括如何翻身、預防褥瘡,上下肢關節活動等被動運動訓練的知識,經過3個多月的訓練,老王能夠在家人的幫助下進行翻身、坐、站立等簡單活動,并能拄著拐杖走幾步了。

為了進一步恢復治療,金大夫建議老王到康復站利用輔助器進行全方面的功能訓練。從10月開始,老王來到康復站進行每天兩小時的站立、邁步訓練。由于偏癱患者在站立時通常重心不能前移,為了確?;颊叩陌踩?,康復員只能用自己的雙手托住患者交叉的雙手腕,還要防止患者隨時摔倒,患者的體重重不說,有時候會因為太艱苦大喊,甚至嘔吐。面對這些困難,金大夫都一一克服。老王是當領導的出身,突然到來的疾病使他不愿意面對現實,心理上的原因和周圍環境的變化給他的功能訓練也帶來了很大的障礙。訓練中經常不配合,還經常發脾氣、罵人。這個時候,金大夫就主動和他溝通交流,耐心說服并開導他接受治療,以便堅持功能訓練,爭取早日康復。經過醫護人員的努力,老王終于重拾信心,克服了訓練中的種種困難。不僅如此,他還帶動一同訓練的病友互相交流經驗,互相關心,相互鼓勵。

篇2

投資熱情的爆發賦予電信運營商巨大的商機,一旦“手機是更具及時性和公信力的炒股平臺”的觀念在廣大中小投資者頭腦中落地生根,中移動從財信通俱樂部得到的益處將是難以估量的。

“今日新股信息:蓉勝超微,申購代碼002141……”這是7月12日股民張某收到的一則短信,盡管每天都在進行操作,不過通過手機證券類業務,他已經好幾年沒去過股票大廳了。

而中國移動與八家主要證券公司7月10日聯合發起的“財信通俱樂部”,則為他這樣的中小投資者手機炒股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業務和更豐富的平臺。

中國證監會辦公廳副主任王建平表示,手機已經成為保證信息廣泛、及時傳播的重要途徑,“財信通平臺可以成為投資者教育的載體和風險提醒的重要渠道”。

借助合作伙伴俱樂部,中國移動的“信息專家”戰略又在股市上找到了新的舞臺。

換一種形式“手機炒股”

一年來,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成功,我國的資本市場出現了“井噴”,目前滬深兩市證券賬戶開戶總數已經超過1億。投資熱情的爆發也給了電信運營商巨大的機會。

中國移動自然也在其中,不甘落后。但傳統的手機炒股業務功能單一,信息饋乏,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國移動決定從產業鏈上做文章,于是有了“財信通俱樂部”。

據了解,財信通俱樂部是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導下、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與中國證券業協會攜手、聯合八家證券公司以及北京無線天利公司共同發起成立的會員制服務平臺,中國建銀投資證券、中國銀河證券等八家券商成為財信通俱樂部最初的“投資者教育服務示范點”。他們整合了各方資源推出行家言、金手掌、金券寶等證券信息化服務。

手機填平信息鴻溝

據參與此合作策劃的中國移動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此時推出這一行動,中國移動抓住了一個切入點,就是利用手機這一目前最平等的信息傳播平臺,填平中小投資者面前的“信息鴻溝”。

隨著股市的發展,眾多中小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現象,他們在信息占有的能力上,與大型券商和基金無法相比。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副總裁劉愛力表示,中國移動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手機用戶群,可以利用手機的特性,實現中小投資者的信息對稱,通過建立投資者教育新園地,可以更好、更快地推動證券行業信息化的發展。

記者了解到,財信通俱樂部近期打算針對會員舉辦旨在加強投資者風險教育的股民學校、理財沙龍等權益活動,從而實現證券業主管部門、證券公司、投資者之間的有效互動。

中國證監會辦公廳副主任王建平認為:“我們可以利用該平臺,使之成為投資者教育的載體和風險提醒的重要渠道?!?/p>

大力建設“互動社區”

分析人士認為,一旦中國移動利用移動信息化的優勢,使廣大中小投資者形成一種觀念,

即“手機是更具及時性和公信力的炒股平臺”,他們從中得到的益處是難以估量的。

篇3

近年來,紅古區緊緊圍繞優勢主導特色產業,按照“政府推動、科技示范、市場引導、群眾自愿”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把設施農業擺在突出位置加快發展,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條逐步拓展,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發展設施農業,對紅古區這樣一個耕地資源有限且日益減少的縣區來說,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高效生態農業的重要內容。

1 紅古區設施農業發展的基本歷程

紅古區設施農業發展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分散到集中、粗放到集約、低水平種植到高科技發展的過程,設施農業已由最初的試驗示范階段進入到應用推廣階段,并呈現出由最初的單一種植蔬菜發展到目前的蔬菜、水果、畜禽等種養領域,由原先的一家一戶分散發展到集中連片建設園區、基地,已基本形成了以設施蔬菜種植和畜禽舍飼養殖為主的設施種養格局。

紅古區設施農業建設起步于90年代初,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設施農業建設,經歷了設施農業建設三個期,第一個是90年代的一代日光溫室建設和塑料大棚建設,建成一代日光溫室0.07萬hm2和0.07萬hm2的塑料大棚;第二個是2002~2003年發展的二代日光溫室,區政府補貼100萬元專項經費大力發展二代日光溫室,建成14 hm2二代日光溫室;第三個是2008~2011年,建成紅古區青土坡千畝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共建成設施農業73.33 hm2,其中:日光溫室64 hm2,高起架大棚9.33 hm2?;胤帜?、北兩區,按照南區規模化、北區精細化的要求,大力發展優質果蔬。近幾年,基地全面實施“路網、渠系、電網、市場”基礎工程和“無滴膜覆蓋、保溫被替代、卷簾機換代”科技推廣工程。電網、渠系、路網、無滴膜、卷簾機配套率100 %,棉被替代率81 %,新品種、新技術應用廣泛,經濟效益明顯。2010年,區委區政府將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列為促進全區城鄉一體化發展和“雙千萬元”扶持工程的重點工作來抓,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精心打造集紅古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推廣基地、農民科普教育和職工技能培訓基地、現代農業生態休閑觀光基地、現代農業及城鄉一體化建設成果對外宣傳展示中心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目前,園區已建成2 606 m2的連棟智能溫室1座;建成新型日光溫室13座、第六代日光溫室1座、巢湖式溫棚4座、改造舊溫室10座。

2 紅古區設施農業發展現狀

2.1 設施農業發展形勢日益緊迫

紅古區人多地少,全區耕地面積0.44萬hm2,農民4.8萬,人均耕地面積0.09 hm2,由于高速公路建設以及大型項目占地,目前人均耕地面積逐年減少,造成失地農民增加,這是制約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單純依靠發展規模經營來提高經濟效益的發展模式受到了制約,許多農戶的發展都受制于土地規模的不能擴大,而不得不尋求其他出路。因此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已經日漸成為紅古農民在有限的土地規模上提高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促進全區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選擇的途徑。

2.2 設施農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

紅古區一直致力于發展設施農業,目前全區設施農業向二代溫室、半地下式溫室、六代日光溫室、連棟智能溫室發展,設施農產品由以設施蔬菜為主向設施園藝、花卉、瓜果、食用菌等領域擴展。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極大促進了紅古區現代農業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截止2012年,全區共建成設施農業1 546.67 hm2,形成了春季大棚菜、夏季常茬菜、秋季復種菜、冬季溫室菜常年供應、四季均衡上市的生產格局。

2.3 設施農業發展成效逐步凸顯

一是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設施農業的迅速發展,大大改善了局部生產條件和生產環境,優化了種養結構,豐富了種植種類,提高了經濟效益,有力地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有利于農業生產的規?;?、集約化經營。二是帶動了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的大轉變。設施農業的發展使廣大農民打破了傳統的生產模式,沖破了自然條件的限制,實現了一季生產向多季生產,一季增收向四季創收的跨越,帶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由傳統、粗放型向精細、集約型轉變,從而吸收了一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參與到設施農業生產中,使農民嘗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三是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據調查,近年溫室種植西紅柿、黃瓜等傳統蔬菜,平均收入在15萬元/hm2左右;種植葡萄收入可達30萬元/hm2;由于溫室草莓上市時間好,銷售額能夠達到52.50萬元/hm2左右;種植雪桃、木瓜的農戶,收入可達到75~90萬元/hm2左右。這些情況都說明利用設施,采取反季節種植的辦法,可以大大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增收效果十分明顯,因此許多農民真正靠發展“溫室經濟”發家致富了。四是加快了農業新品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設施農業的發展,加快了農業科技的推廣力度。全區每年引進名優新品種200多個,引進新技術20多項,推廣新品種新技術100多個,每年與省農科院、甘農大、市農研中心開展農業技術合作項目20多個。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得到普及,全區已建成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0.39萬hm2,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4個,其中:大白菜、荷蘭豆等4個蔬菜產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A級產品認證,注冊了“百合花”、“雨禾”、“金紅古”等高原夏菜品種,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五是增強了紅古區農業抗災防災的能力。設施農業的發展,增強了抗災防災的能力。設施農業的發展,較好地解決了農業生產雨水分配不均和干旱缺水、積溫不夠、自然災害頻繁的突出問題,農業的整體抗旱防災能力增強,農業效益成倍提高,為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創造了條件。

3 建議

今后要不斷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在規劃引導、調整結構、培育特色、科技服務、政策扶持、產業經營等方面實現突破,努力促進紅古區設施農業健康快速發展。

3.1 抓規劃促引導,著力在壯大優勢產業規模上下工夫

圍繞建設0.07萬hm2新型設施農業基地目標,加快構建平安鎮以新型日光溫室和高架大棚為主,花莊鎮以新型日光溫室和設施養殖為主,紅古鄉以高架大棚、鋼架大棚為主的設施農業生產格局,突出發展半地下式日光溫室、六代日光溫室、連棟智能溫室,逐步形成區域化布局、專業化開發、規?;a。

3.2 抓引進調結構,著力在推廣特色設施果樹上求突破

重點要把雪桃、油桃、葡萄、杏子、大櫻桃、木瓜等設施果樹的引進推廣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的重中之重,擴大設施果樹的種植規模,力爭到2015年,使全區新型設施果樹面積占總面積的15 %以上。

3.3 抓科技優服務,著力在提高農產品質量上用心思

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測土配方、立體栽培和生物防治等生產技術,實行規范化、標準化生產。積極推廣無害化栽培新技術,加快綠色食品認證認定,提升設施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3.4 抓旅游培特色,著力在培育新興產業上尋出路

深入挖掘馬門溪龍、馬家窯文化和大通河、湟水河旅游資源,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郊型觀光旅游業。大力培育假日經濟、節會經濟等新的消費熱點,開辟“紅古一日游”線路,培育建設虎頭崖民族風情旅游村、旋子生態旅游村、水車灣休閑生態園,每年建成10~20戶高標準農家樂旅游點。同時以農業科技示范園為基地,通過舉辦推介會,發展全區休閑采摘旅游農業,充分展示農業科技示范園的科技成果,擴大影響力,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

篇4

關鍵詞:水土流失;云南;少數民族;社區;直苴村

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15

Abstract: Assessment of soil and water loss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ecology,ethnology with reference to Zhiju villag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oa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ountainous communities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Yun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more and more serious loss of soil and water in Zhiju village, and the slope and the vegetation cover were the primary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gional loss of soil and water, which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and basic data for the building of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community,and explored the related theory giving service to the building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perfect harmony.

Key words: loss of soil and water; Yunnan provinc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community; Zhiju village

金沙江為長江上游,由于人類的干擾及環境變遷的影響,近半個世紀以來,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日趨嚴重,導致流域土壤肥力下降,環境惡化,自然環境防洪能力減弱,已嚴重制約了金沙江流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阻礙了長期聚居于該流域的各少數民族社區生產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進而還影響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本研究基于GIS和RS技術[1-2],提取了云南省永仁縣直苴村與水土流失相關的時空信息,對直苴村1988―1999年水土流失狀況和空間分布特征進行評估分析,為分布于金沙江流域的云南山地民族社區水土流失治理及決策提供科學參考。研究為云南山區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區提供科學依據和基礎數據,同時進行相關的理論探索,為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1 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為永仁縣直苴村。永仁縣屬金沙江流域,地處滇中北部(101°14′~101°49′E、25°51′~26°30′N),總面積2 189 km2,其中山區占97%[3]。到2001年末,全縣總人口10.28萬,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數的88.03%,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5.64%,永仁縣是楚雄州內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山區小縣[4]。

直苴村位于永仁縣城的西南部,距縣城75 km,距鄉政府所在地17 km,總面積88.84 km2,最高海拔2 861 m,最低海拔1 800 m,主要分布于海拔2 300~2 861 m之間,占總面積的83.70%。坡度25°以上的部分占了區域總面積的65.81%,平地面積僅占總面積的4.39%。年平均降雨110 d,年均降水量為1 083 mm。年積溫較低(區域內≥10 ℃的年積溫僅為2 859.7 ℃),年平均溫度僅12.4 ℃。直苴村所在區域,屬萬馬河流域。萬馬河為金沙江的一級支流,境內主河長32.6 km,徑流面積680 km2,河口多年徑流量13.5 m3?s-1,總落差534.6 m,瞬時最枯流量為0.7 m3?s-1。區域內有棕壤、黃棕壤、紅壤和水稻土4個土類,以紅壤和黃棕壤為主,約占80%。

直苴村是以彝族聚居的高寒特困山區村,彝族占總人口的97%。 到2001年全村人口2 825人,其中約3/4的人沒受到過學校教育。2001年人均占有糧食210 kg,人均所得438元(資料來源于中和鄉政府)。

2 研究方法

考慮到在直苴村進行該項研究,主要與區域內農業生產方式及其變化情況直接相關,為了盡可能地避開其它因素的干擾,注意到20世紀80年代初實行的、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刀耕火種農業的逐漸消失以及20世紀90年代末期因長江洪水我國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以及隨后的退耕還林政策等,對森林進行了強制性保護,致使植被覆蓋面積和耕地面積等資源變化較大。所以對相關景觀生態學指標[5-9]選取了1988―1999年這個時段進行研究。

2.1 數據來源與分辨率

采用1988年4月6日過境和1999年2月16日過境,軌道號為130-42,分辨率為30 m × 30 m的7波段TM衛星影像,及相關地區1∶50 000標準分幅的地形圖等。多次野外實地調研獲取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包括:該村土地資源利用現狀、土壤侵蝕狀況、植被覆蓋狀況、水熱條件、土壤、地形、地貌等。通過GPS的導航功能進行沿途GPS點的采集,重點采集典型的植被類型、土壤侵蝕發生地區和居民點等。同時,在野外考察過程中,利用GPS的導航功能進行衛星影像的目視初譯,并進行了照片拍攝。調查過程中,收集了永仁縣行政區劃圖、降水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等圖件及相關的書籍資料。

2.2 圖件的研制

2.2.1 基礎圖件 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的支持下,將已獲取的衛星影像以及相關1∶50 000標準分幅地形圖等在統一的投影系統下進行投影轉換,經修改、拼接等反復編輯處理后通過數字化得到水系、道路、居民點、邊界圖等圖層以備用。

2.2.2 土壤類型圖 土壤類型圖以永仁縣的土壤類型為依據,通過剪切、修改等編輯處理,提取研究區的土壤類型圖。

2.2.3 水土流失現狀圖 據直苴村的具體情況,參照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10-11],對通用土壤侵蝕方程A=R?K?LS?CP的各因子的不同類型賦予不同的權重值。

(1) R因子為降雨侵蝕力因子,取值范圍0~10。據研究區年降雨量分布圖,為R因子賦予不同的權重值,具體見表1。

(2)K因子為土壤可蝕性因子,取值范圍0~1。據研究區土壤類型圖,對研究區各種土類的K因子賦予不同的權重值,具體見表2。

(3)LS因子為地形因子,取值范圍0~1。據研究區坡度圖,對研究區不同坡度等級的LS因子賦予不同的權重值,具體見表3。

(4)CP因子中,C為作物管理因子,也可稱植被覆蓋因素;P為土壤侵蝕控制措施因子。本研究中,將C因子和P因子聯合考慮為CP因子,表示覆蓋和管理因素,取值范圍0~1。據研究區植被圖,對研究區不同植被類型的CP因子賦予不同的權重值,具體見表4。

(5)將代表以上各因子的不同圖層疊加,后將疊加圖層的每一斑塊的各個因子的權重值相乘,就可得到每一斑塊的A值,這樣就建立起了水土流失模型,即:

A=(R)?(K)?(LS)?(CP)

此時的各個因子并沒有進行實地的實驗測算,所以此時的A值并不是確切的土壤流失量值,但可以根據A值不同的數量級而劃分為不同的級別,定性表示當地的水土流失程度。

(6)計算疊加圖層的各斑塊的A值,據數量級將水土流失劃分為:Ⅰ、Ⅱ、Ⅲ、Ⅳ、Ⅴ、Ⅵ 6個級別,依次表示土壤侵蝕程度為微度、輕度、中度、強度、極強、劇烈,見表5。

(7)最后根據模型,將反映各因子的數據圖層進行疊加,可得直苴村的水土流失現狀圖。

2.3 景觀分析指標

依據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選用景觀比例、景觀密度、人為干擾指數等指標,以反映研究區土地利用對自然景觀的影響。各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所示[10-11]:

景觀比例(Pi):景觀組分i(i=1~m,m為景觀組分類型數)的面積(Ai)占景觀總面積(A)的百分比,100%,景觀比例(Pi)是度量單一類型與景觀整體的相似性程度,故Pi越大,景觀組分與景觀整體就越相似,景觀組分對景觀整體的影響就越大。

景觀密度(Ri):景觀組分i的斑塊數(Ni)與景觀總面積(A)的比,以表示景觀破碎化程度,Ri=,景觀破碎度是指景觀要素被分割的破碎程度,反映景觀空間結構的復雜性和人類活動對景觀結構的影響程度。景觀密度(Ri)越大,景觀組分i的斑塊數(Ni)就越多,景觀破碎化就越嚴重,空間異質性程度越大。

人為干擾指數(HD):人為干擾景觀比例(Phd)與自然景觀比例(Pn)之比,以表示景觀受干擾的程度:HD=,人為干擾景觀比例(Phd)與自然景觀比例(Pn)之和等于1,故Phd越大,景觀受人為干擾越強烈。

3 結果與分析

直苴村1988年土壤侵蝕分級面積統計結果表明(表6),各種土壤侵蝕程度所占比例從大到小依次為:中度、輕度、強度、極強、微度和劇烈,中度達41.72%,強度以上的占29.13%;最大斑塊面積,輕度的最大,中度的第二,強度的第三;最小斑塊面積,劇烈的最大,極強的第二,微度的第三;斑塊數和景觀密度,強度第一,中度的第二,輕度的第三;整個景觀的斑塊密度達到了1.647。這一切說明該區域發生了比較嚴重的水土流失。

直苴村1999年土壤侵蝕分級面積統計結果和1988年相比(表6),各種土壤侵蝕程度所占比例從大到小變化為:中度、強度、輕度、極強、微度和劇烈,中度為38.45%,強度占32.02%(1988年為26.74%),強度以上的占33.84%(1988年為29.13%);最大斑塊面積,中度從1988年的第二變為最大,強度從1988年的第三變為第二,輕度從1988年的第一變為第三;最小斑塊面積,劇烈的達4.31 hm2為最大(1988年為4.00 hm2),極強的第二,微度的第三;斑塊數和景觀密度,中度第一,強度的第二,輕度的第三,無論是斑塊數還是景觀密度都比1988年有大幅度的增加;整個景觀的斑塊密度達到了2.349,比1988年的1.647增加了42.62%。這一切說明該區域十多年來水土流失不僅沒有得到治理,相反還越來越嚴重。

4 結論與討論

可見,從1988年到1999年,研究區域人類對自然的干擾和破壞不僅沒有減弱,相反還越來越嚴重,到1999年,“強度”級水土流失高達32.02%(1988年為26.74%),“強度”級以上的水土流失占到33.84%(1988年為29.13%),與實地調查研究結果相吻合[12-13],證明本研究所建立起來的水土流失模型是可行的,可應用于金沙江流域云南山地民族社區水土流失評估,為分布于金沙江流域的云南山地民族社區水土流失治理及決策提供科學參考。

實地調研表明,研究區域原生植被不斷遭到人為干擾和破壞是區域十多年來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的主要原因[12-13]。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刀耕火種農業在研究區域逐漸消失,現代農業成為了研究區域的主要產業,曾經依托于傳統民族文化的保護、在刀耕火種農業時代保留下來的風景林、水源林和神樹林等不少原生植被在現代農業背景下遭到了干擾和破壞,從而使研究區表現出從1988年到1999年十多年來,水土流失不僅沒有得到治理,相反還越來越嚴重的現象。因此,有理由相信云南山區眾多的民族文化在云南山地民族社區水土流失治理中將大放光彩。

致謝:感謝永仁縣縣委和縣政府、中和鄉黨委和鄉政府、直苴村委會等對整個調研工作的支持。對云南大學葉輝教授、楊樹華教授給予的指導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 湯麗結, 舒暢. 基于GIS和RS的巢湖流域水土流失評估[J]. 水土保持通報, 2013(1): 305-308, 312-313.

[2] 常書平, 張璐, 楊愛民. 近10年來北方干旱區水土流失演變趨勢分析[J]. 水利水電技術, 2010(12):62-65.

[3] 云南省永仁縣志編纂委員會. 永仁縣志[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5:38-39.

[4] 永仁縣地方志辦公室. 永仁年鑒[M]. 楚雄: 楚雄日報社, 2002:47.

[5] 傅伯杰, 陳利頂, 馬克民等. 景觀生態學原理及應用[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1:202-203.

[6] 云南植被編寫組. 云南植被[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7:85-96.

[7] 王寶榮, 楊樹華, 王崇云等. 遙感判讀植被類型的研究[J]. 生態學雜志, 2001, 20(S): 18-20.

[8] 王萬茂. 土地利用規劃學[M]. 北京: 中國大地出版社, 2000:544-549.

[9] 吳兆錄. 生境格局與土地利用――西雙版納勐養自然保護區景觀生態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69-79.

[10] J 柯克比, R P C 摩根.土壤侵蝕[M].北京: 水利電力出版社, 1987.

[11] 楊樹華,賀彬.滇池流域的景觀格局與面源污染控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90-93.

篇5

目的:評價社區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管理的效果。方法:隨機抽取金澤鎮3個行政村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1個行政村的36例為干預組,2個行政村的40例為對照組。通過實施社區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觀察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自我管理評分等指標的變化。結果:通過12個月的干預,干預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較對照組相比均有所下降,自我管理評分升高,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社區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自我管理評分等指標,從而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

關鍵詞

糖尿病;自我管理;評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飲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作為一種終身性疾病的發病率呈現明顯增加趨勢[1],糖尿病并發癥多,致死致殘率高,給患者、家庭都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和社會負擔,如何有效防控糖尿病,成為我國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2]。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若具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對緩解并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影響[3],本研究以2型糖尿病患者與家庭醫生團隊共同參與的自我管理模式,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通過12個月的干預,評價自我管理模式對糖尿病管理的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對照試驗研究設計,從青浦區金澤鎮選擇3個行政村的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76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為: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FBG)≥6.1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排除標準:①嚴重糖尿病并發癥、腫瘤、行動不便者;②接受能力差,不愿配合研究;③I型糖尿病患者;④空腹血糖(FBG)≥11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11%。選取雙祥村2型糖尿病患者為干預組研究對象,共計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齡(62.6±7.4)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4例,高中及以上2例;剩余王港村、沙港村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共計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63.8±6.2)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9例,高中及以上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預措施對照組進行常規藥物治療,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增加自我管理小組模式,即以糖尿病患者與家庭醫生團隊共同參與疾病管理為形式,通過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最終達到穩定血糖指標,減緩疾病進程,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具體方法:①第一季度:a自我管理能力問卷調查,體格檢查。每位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計劃和目標,填寫記錄(飲食、運動、用藥記錄)定期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每季度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根據檢測結果交流飲食方法。家庭醫生團隊根據進行個性化飲食指導;b基礎知識健康教育(包括糖尿病定義、常見并發癥,糖尿病基本飲食運動控制方法。②第二季度:a查看患者記錄、結合血糖指標檢測結果,對血糖控制良好者交流飲食、互相學習;b學習糖尿病常見并發癥的防治(包括低血糖的防治、糖尿病病足防治、尿路感染和皮膚感染)。③第三季度:a基本技能培訓(包括如何讀懂化驗單、藥物指導、自測血糖、胰島素的使用),進行現場操作演練;b每月相關血糖指標檢測和患者記錄,對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作為重點管理目標,督促患者做好飲食、運動和用藥日記。醫護加強隨訪。④第四季度:a定期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結合前三季度血糖檢測和隨訪結果、對長期指標控制不佳的重點患者調整用藥、督促患者互相鼓勵學習交流,分析原因,加強檢測血糖、定期體格檢查;b第二次自我管理能力問卷調查,評分。干預時間為12個月。干預組和對照組均做試驗前后的血糖指標檢測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問卷測試。

1.3評價指標干預組和對照組試驗前后的FPG、HbA1c、2hPG,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問卷(百分制)。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自我管理后,干預組患者的FPG、HbA1c、2hPG,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問卷分值等指標干預前后有差異,同對照組相比皆有所改善,組間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FPG、HbA1c、2hPG,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問卷分值等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3討論

糖尿病已經成為繼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后第三大非感染性流行病,該病將會造成全身多個系統和器官的損失,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糖尿病患者發病情況及控制情況不容樂觀[4]。糖尿病患者的依從性差是糖尿病管理過程中的一大難題,同時也是其他慢性病管理的難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讓患者認識糖尿病,增強防治的信心進而積極參與到管理當中能夠有效的提高糖尿病的控制效果。糖尿病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其日常管理主要是在社區和家庭中,而不是在醫院內。管理措施不能單純依靠藥物治療和臨床服務,因為其作用有限且費用昂貴,而必須是衛生保健人員與患者共同參與、共同管理,并以患者為主[5]。研究表明,提高糖尿病患的自我管理能力,激發患者自身責任和潛能、促進患者進行自我管理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有效地幫助糖尿病患者良好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質量。有的患者即使知道飲食控制、運動治療、對糖尿病控制十分重要,也因多種原因,并沒有付諸行動[6]。本研究中醫生不單是傳統的對疾病的治療,而是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動員患者參與到管理當中,對自我管理活動進行全程的指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增強他們的依從性和執行程度。

本研究對象職業大部分為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對疾病的認識不足,接收運用健康知識能力有限,這給活動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增加活動的趣味性使其參與到活動當中,結合研究對象的特點采取針對性、靈活性的健康教育形式和內容能增加自我管理活動的效果,良好的健康教育會讓糖尿病患者提高治療疾病的信心,降低或消除負面情緒,杜絕盲目治療[7]。2型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和醫療資源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患者完全依靠醫療資源控制疾病愈發困難。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能更好地穩定血糖水平,控制疾病的發展,減輕病患的就醫壓力、節約日益緊張的醫療資源,在社區值得推廣和借鑒。

總之,患者參與、醫患互動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在健康行為形成、血糖控制等方面有一定的效果[8]。增加糖尿病自我管理形式,豐富管理內涵,充分激發患者自身潛能,調動患者積極參與,醫患積極互動,患者間積極交流,形成合力,可望進一步改善糖尿病防控管理的狀況。

參考文獻

[1]呂秀云.不同糖尿病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3):38-40.

[2]王華平,劉金華,任強.糖化血紅蛋白和尿微量清蛋白與糖尿病腎病關系的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24):2747-2748.

[3]賴澤銳,張潔宜.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2,18(17):157-158.

[4]馬靜.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3):2169-2171.

[5]宋燕,嚴伯正.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強化管理前后綜合指標達標狀況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8,11(9):769-770.

[6]鐘冬梅.糖尿病治療誤區的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06,20(4):877-878.

[7]李艷芳.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J].北方藥學,2014,11(2):150-151.

篇6

關鍵詞:殘疾人;社區照顧;產生;問題

中圖分類號:G8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2)11-0286-01

社區照顧源于英國,廣泛應用于老人、兒童和殘疾人領域,其新型的理念與模式日益受到各國學者和政府的重視。我國引進社區照顧的模式與理念之后,通過對殘疾人實行機構式集中照顧,由政府部門擔當服務主體,為其提供各種照顧和服務,在很大程度上較好地滿足了被照顧殘疾人的生活需要。社區照顧作為一種專業化的照顧模式,在殘疾人照顧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殘疾人總數達8296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6.34%,涉及20 %的家庭。與1987年調查結果比較,我國殘疾人口總量增加,占總人口的比例上升,殘疾類別結構發生改變調查60歲及以上的殘疾人約有4416萬人,比1987年調查時該年齡段殘疾人數增加了2365萬,占全國殘疾人新增總數的75.5%。殘疾人群體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龐大而特殊的群體,殘疾人的生存狀況如何,不僅直接影響到數量龐大的家庭,且直接影響到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安定的大局。用什么樣的觀點看待殘疾人,關系到一個國家殘疾人事業的興衰。在此背景下 ,我國引入了西方的社區照顧的模式和理念,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當前的問題,較好地滿足了被照顧殘疾人的生活需要。

社區照顧是西方國家在對機構照顧的反思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新型照顧理念。同樣,我國殘疾人的機構照顧面臨著許多問題。在機構中較大的人員集合,常常是與被照料者的生活社區分離。經過長期的實踐,機構數量偏少,機構照顧成本昂貴,不能滿足住院者過正常生活的需要等缺點也逐漸暴露出來。傳統福利機構的封閉式管理和照顧使得殘疾人與外界隔離,產生不良后果,社區照顧的理念便應運而生。

對于弱勢群體中的殘疾人來說,他們居住在杜區,活動在社區,生產勞動也在社區。社區照顧將有困難并需要長期照顧的殘疾人留在社區照顧,使所需要的照顧在家庭中就可完成;另外,通建立支持社區網絡,使殘疾人所需要的家庭照顧社會化,減輕了家庭的負擔。

在整體社會環境方面,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特別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社會服務被推出企業,推向社會。在民間社會服務機構不發達的情況下,推向社會就是推向社區,于是社區被賦予協助政府向為殘疾人提供服務的功能。另一方面,家庭也不得不較多地承擔起自助的責任。這樣,社會殘疾人照顧就社區化了。

社區照顧從運行模式來看,主要是依托社區,政府主辦,民間輔助。名目繁多,包羅萬象,有社區活動中心、家庭照顧、居家服務、暫托處、殘疾人院等等。社區照顧明確強調在社區內對有需要者提供服務,可以幫助他們繼續生活在家中而無需長期住院護理。

在一定的社區中興建服務設施,對不同程度的殘疾人進行社區照顧,但這種社區是開放型的。這與傳統的將院舍與老人生活的社區隔離開來的院合式照顧不同。社區針對不同情況提供居家照顧生活服務,打掃居室、洗衣、做飯、洗澡、理發、購物、陪同上醫院等等,都由生活照顧工服務。社區還安排保健醫生定期上門,傳授養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癱瘓、營養知識以及預防疾病等,并按照需要向殘疾人人提供有關視力、聽力、牙齒、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務。為了防止殘疾人久居家中孤獨郁悶, 興辦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社區活動中心,專為殘疾人提供娛樂、社交場所,幫助殘疾人擺脫孤獨。

我國關于殘疾人的社區照顧正處在起步階段,呈現的問題也是多樣化的。首先,政府在殘疾人的社區照顧上還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和理論。我們的工作仍然是實踐型的,缺乏理論的提煉和凝聚,所以,為了使殘疾人的社區照顧跨上一個新的臺階,我們應在現有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提煉出理論,從工作一實踐型走向理論一實踐型,從“組放型”走向“密集型”。其次,實施社區照顧就意味著在街道一級的社區服務中心和居委同時面臨著殘疾人的人性化服務的問題,由于社區居委,專業人員和資金等資源匱乏,當導致殘疾人照料服務的缺位。

另外,社區照顧還學要健全相關的法規政策,與現行的社會福利政策和保障制度相配套,根據與我國國情不斷創新和完善。

雖然我國的殘疾人的社區照顧服務有了很大發展,但仍需要很多改善。特別是隨著我國殘疾人數量的急劇增加,有關部門應借鑒國外的先進工作經驗和模式,立足于我國現有的條件,豐富、完善和發展社區服務和社區照顧。同時整合社區現有的各類服務,挖掘社區內潛在的資源,發展志愿者服務,使社區建立起為殘疾人及家庭提供的支持和服務。

篇7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B-0118-02

語文教學要有所取舍,要選擇學生難以理解且靠近他們最近發展區的內容進行教學。在開展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時,教師要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使用問題驅動,逐一突破學習中的難點,指導學生感受古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品味古詩詞的豐富內涵,感受古詩詞的藝術表現力。

一、品味語言,感受形象

在學習古詩詞時,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品味古詩詞的語言特點,重點挑選那些和古詩詞所描寫的人物形象有關的內容進行分析。一些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較為關注對詞語、句子意思的理解,因此教學時,教師可以以詞句理解作為起點,讓學生感受其中所描繪的人物形象,感受古詩詞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例如,在《琵琶行》中,琵琶女是最主要的人物形象,而作者則是其中的次要人物形象。教師可以摘取其中和琵琶女有關的語言,讓學生深入品味,并對人物形象進行深入分析,而對于作者的形象則可以簡單帶過,讓學生自主感悟。如教師可以摘取“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等句子,讓學生嘗試分析人物形象。學生通過分析感悟到這句描寫了琵琶女出場時的樣子,不僅寫出了琵琶女的動作,還展現了她的內心情感,用“千呼萬喚”和“半遮面”表現她內心的猶豫和幽怨之情,為后文展現其心理變化奠定了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析文中琵琶女進行自述的句子,學生可以發現這段描寫如泣如訴,琵琶女訴說了自己年輕時萬眾矚目的地位,和現在的凄涼落寞形成對比,能更好地展現其悲傷之情。在分析作者形象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感悟,將自己代入到作者所處的狀態,感受其內心情感。學生感受到作者在被貶謫后,聽了琵琶女的故事讓他產生了共鳴,因此才會潸然淚下。在這番主次有別的人物形象分析后,學生把握住了詩歌所描寫的人物形象。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字詞學習放在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中,在有限的課堂講授環節中,集中精力讓學生透過語言感受古詩詞所描繪的人物形象,這樣能促使學生抓住古詩詞核心,深入理解其內涵。

二、驅遣想象,深化體驗

古詩詞往往具有豐富的意象,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那些最易于激發學生想象的意象,組織學生深入品讀,深化他們的情感體驗。在指導學生合理想象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虛構故事,也可以讓他們嘗試還原場景,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提高他們的審美體驗。

例如,在學習《蜀道難》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重點抓住“蜀道”這個意象進行分析,強化審美體驗。蜀道指的是來往蜀地的道路,以險峻艱難著稱。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找出詩歌中展現蜀道艱難的詞句,并展開想象,然后?L試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蜀道的情況。有一名學生是這樣闡述的:“詩人描繪了高險的山勢,山水激蕩,枯松倒掛,瀑布從眼前飛流而下,這一切都使人生出了望而生畏之感?!痹诖嘶A上,教師再讓學生思考,詩人除了要體現蜀道的自然情況,其“艱難坎坷”還體現了什么。學生抓住了“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一句進行合理想象,認為作者這里所寫不僅說明了蜀道的艱險,更暗指當時的社會環境,即當時社會充滿艱險,不如早些回家,免得遭受小人的嫉妒陷害。在這樣的想象中,學生對詩歌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作者創作《蜀道難》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描繪蜀地奇異的地理風貌,更重要的是借助“蜀道”這個意象來暗喻社會現實,表達充滿艱險的仕途對自己的心理帶來的傷害。

高中學生對詩歌意象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無法完全達到古人創作詩歌時候的審美高度。因此教師要選擇那些學生理解時有一定難度,卻能起到啟發作用的意象,促使學生展開想象。

三、批判思考,嘗試質疑

高中學生理性思維能力較強,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適當提出有難度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質疑批判?!皩W貴有疑”,在思維感知的過程中,對詩歌進行深入思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煜的《虞美人》時,教師可以抓住“問君能有幾多愁”的“愁”字,讓學生進行理性分析思考――李煜的“愁”是什么,應如何看待李煜的“愁”。有的學生在閱讀后表示質疑:“從表面上看,李煜的愁是因為自己的個人遭遇,他是亡國之帝,曾經坐擁天下,但是最后卻淪為階下囚,他因此而愁。但是如果深入思考的話就會發現不僅如此,李煜的愁是一種人生在經歷大喜大悲之后的感懷,是一種自我超脫,他訴說的不僅僅是自己的遭遇,而且還道出了世人的情感共鳴。”教師對其批判性思考表示贊同,并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感受李煜詩詞作品中的大意境。有學生提出:“我認為李煜的詞之所以會讓人感到深邃高遠,和他的個人信仰是分不開的。在國家遭受不幸之后,他只能皈依佛門,并從中得到慰藉;然而青燈古佛卻讓他越發感受到‘愁’,這里的‘愁’指的是站在更為超脫的境界思考人生,替蕓蕓眾生感受的愁?!痹诮涍^理性思考之后,學生對于《虞美人》的理解超越了字詞的表面,深入到了文本內部。

可見,在教學古詩詞時,教師要合理取舍,篩選出那些能引起學生反思的問題,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多問幾個為什么,體會到古人創作詩歌時的理性思考。

四、類比閱讀,發展思維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會指導學生進行類比閱讀,以促使學生發展思維。可以用于類比閱讀的古詩詞數量很多,教師要合理取舍,設定類比的角度,并依照此角度選擇最適合的古詩詞,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提高。

在學習了李清照的《聲聲慢》之后,教師說:“大家都從李清照的《聲聲慢》中感受到了她經歷國破家亡之后內心悲涼愁苦的心情。下面大家可以閱讀一下她的另一首作品,那就是《醉花陰》,嘗試說說這首詞中是否也體現了愁苦之情,和《聲聲慢》中的愁苦之情是否有不同之處。”學生受到了啟發,展開了比較閱讀。他們在對比閱讀后發現,《醉花陰》中也寫了“愁苦”,但是卻和《聲聲慢》中的愁苦截然不同?!蹲砘帯返某羁嗍且驗檎煞螂x開自己去遠方,在重陽佳節她難以忍受心中的寂寞,所以用詞來抒發自己的相思之情,這里“愁苦”的根源是思婦對丈夫深深的愛。然而《聲聲慢》中的愁苦體現的是國破家亡之后,作者內心寂寞孤獨的感覺,并抒發了自己在人生暮年孤苦無依的悲哀之情,表達了對于人生將要走到終點時的無奈和悲苦,這里的“愁苦”體現的才是真正的悲愴之情。由于選擇了合適的古詩詞進行對比,學生對古詩詞的感悟得到了升華。

篇8

[關鍵詞] 放射防護;社區;效果評估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5(a)-0164-03

放射診斷是現代醫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廣泛應用城鄉各地醫療機構,隨著醫療技術及放射診療技術飛躍發展,人們遭受電離輻射的機會明顯增多,所受放射劑量亦相應增多[1]。放射診斷過程可以產生的職業照射、醫療照射、公眾照射,在醫療機構的診療活動中忽視對患者的防護普遍存在[2],而且還有自然發生的潛在輻射,直接作用于人體,危害公眾的身體健康,所以電離輻射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3]。本研究是在我國《放射診療管理規定》框架下,在社區醫療中采用實際數字化監測和計量、遵從輻射防護的三個基本原則下,旨在探討放射安全防護干預措施在保障社區群眾、就診患者及職業人群等放射安全及健康中的效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5月1日~2012年11月31日對廣州市海珠區沙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我中心”)醫用放射情況進行放射衛生防護干預、監督及監測,對象:我中心各類醫用射線機如高頻數字胃腸機、高頻拍片機、CR、牙科機、碎石機等的工作場所,職業人群、就診患者及我中心附近本社區公眾群眾。各類醫用射線機6臺,工作場所4處,職業人群人數48人,隨機選取干預前后我中心就診患者150例及社區公眾150例。

1.2 方法

1.2.1 放射安全干預根據輻射防護的三個基本原則及防護標準對研究對象進行防護干預[4]。主要具體干預措施包括:①增設防護設施及相關人員的培訓、宣傳教育等;②調整機房面積及改造機房的不合理設置;③安裝通風設施;④設警示燈和防護標志;⑤實踐的正當化;⑥防護的最優化;⑦個人劑量限值化。

1.2.2 利用實時監測技術,采用BH3103X-γ射線便攜式巡測儀進行射線防護監測、FJ-377熱釋光劑量儀進行個人劑量監測、LiF(Mg,Cu,P)熱釋光劑量計,S-95多道γ譜儀進行空氣放射性污染監測,大功率采樣器,進行實時監控。通過計算機軟件管理,進行輸入整理數據,統計分析受過放射輻射的職業人群、就診患者及社區居民的情況。所有設備都經國家標準劑量學實驗室標定。

1.3 監測方法

參照GBZ161-2004《醫用γ射束遠距治療防護與安全標準》規定的布點原則進行射線防護監測[5]。對工作場所及周圍輻射水平進行檢測。測量時隨機布點,重要部位(門、觀測窗)多布點,每個點測量5次,結果取其平均值,測量條件為正常工作條件和最大工作條件兩種情況;依據GBZl28-2002《職業性外照射個人監測規范》的規定進行個人劑量監測,監測周期為3個月[6]。

1.4 觀察指標

對防護干預前后X射線機及工作場所和周圍環境、工作人員、就診患者及社區公眾輻射水平劑量監測,監測周期3個月,監測兩個周期(6個月)后對比干預前后結果。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或u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工作場所和周圍輻射水平平監測結果

防護干預前后比較輻射水平空氣比釋動能率明顯下降。候診室位(P = 0.035

2.2 個人劑量監測結果

對放射科全部從事放射工作及相關職業工種的48位工作人員、隨機分別選取干預前后來我單位就診患者群體150例及我單位附近社區公眾群體150例,進行輻射水平劑量監測。干預前后個人劑量監測結果比較:工作人員由干預前(5.08±1.96)mSv/a下降至(4.21±1.89)mSv/a,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36

表2 工作人員個人劑量、就診患者及社區公眾個人劑量干預前后

檢測對比(mSv/a,x±s)

3 討論

伴隨放射學、核物理與相關學科的發展,公眾接觸電離輻射的機會也逐漸增多,輻射直接作用于人體,危害公眾的身體健康,日趨成為一個重要的公眾健康問題。自然界本身就存在著放射源,照射量大約為0.6 mR/d,低于人體所能接受的危害劑量的界限量值(2 mR/d),實踐證明不產生危害[7],然而醫療機構的診療活動中忽視放射安全防護的卻普遍存在[2],輻射照射可影響造血系統、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等,產生一系列的生物效應[8]。2002年國家原衛生部頒發的《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從事放射診斷、治療的單位,應當遵守質量控制監測規范。然而現在的醫療現狀是醫療機構很少遵照原衛生部規定要求,且醫務人員及社會公眾對其中的危害知識也知之甚少[9]。本研究遵循實踐的正當化、防護的最優化、個人劑量限值化及為將來發展留有余地的防護基本原則[10],給予我中心所轄醫療放射實施防護干預措施,具體措施包括:對接受照射的適應證、禁忌證嚴格把關,實施診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事先做辯證論證;技術人員、診療操作人員及接受診療的患者嚴格按照放射診斷、治療裝置的防護性能和與照射質量有關的技術指標進行操作,嚴禁大劑量、不適當的部位接受廣泛照射,做到個人劑量個體化,部位準確、局限化;對患者和受檢者進行診斷、治療時,對鄰近照射部位的敏感器官和組織給予隔離,進行屏蔽防護;特別是對孕婦和幼兒的醫療照射時,格外注意以上因素,并事先告知孕婦本人及小兒家長注意事項,做到知情同意;對放射操作場地嚴格按國家原衛生部嚴格規定操作,最大限度減少照射污染,最大限度降低照射劑量水平;加強醫護相關人員的知識培訓。經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干預后,我中心醫療照射水平、醫務人員及社會公共人員符合國家規定的目標:公眾場合輻射水平小于0.5 mSv/h,治療室外經常性工作場所輻射水平小于5 mSv/h,偶爾性工作場所輻射水平不高于25 mSv/h,職業照射達到20 mSv/h的控制目標;干預前后個人劑量工作人員由干預前(5.08±1.96)mSv/a下降至(4.21±1.89)mSv/a(P < 0.05);就診患者由(3.29±1.35)mSv/a降至(2.77±0.93)mSv/a(P < 0.01);社區公眾由(2.11±0.86)mSv/a降至(1.18±0.76)mSv/a(P < 0.01),效果明顯,取得了明顯改善,說明通過防輻射干預措施是有效的??傊?,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醫療衛生技術水平飛速發展,社區在醫療過程中處于一線地位,對社區公眾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依賴程度越來越大,我們要做讓社區公眾放心、信得過的、安全的、有保障的社區。輻射防護與放射醫療工作者的健康密切相關,也關系到廣大群眾的輻射安全。因此隨著放射診療技術的產生和發展,防護管理要求與防護技術要求并重[12],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醫源性的放射劑量,減少輻射對醫務人員、社會公眾的危害。

[參考文獻]

[1] Leroy DH,Ryan MT,Wiley JR. Improving the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ow-activity radioactive wastes [J]. Health Phys,2006,91(5):439-448.

[2] 劉保昌,向彩良,曾婷.醫用輻射預防性監督及質量控制[J].預防醫學雜志,2002,20(3):232-234.

[3] Walla A,Domotor S,Vazquez G. Department of Energy policies,directives,and guidance for radiological control and release of property [J].Health Phys,2006,91(5):526-528.

[4] 中國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Z130-2002,醫用X線診斷衛生防護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衛生標準(GBZ 161-2004).醫用γ射束遠距治療防護與安全標準[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6] 中國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Z 128-2002職業性外照射個人監測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7] 陳福忠,劉海燕,劉鶯.對放射治療與安全防護的認識與思考[J].醫學信息雜志,2010,23(10):3835-3836.

[8] 陳光遠,劉軍.基層醫院影響X線受檢者放射防護的因素及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22):2868-2870.

[9] 強永剛.醫學輻射防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3-81.

[10] 鄭鈞正.我國放射防護新基本標準強化對醫療照射的控制[J].輻射防護雜志,24(2):74-91.

篇9

關鍵詞 天然林保護工程;成效;經驗;寧夏固原;原州區

中圖分類號 F32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5-0215-01

自2000年正式啟動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簡稱天保工程)以來,對工程區內現有的森林資源進行了有效的保護,工程區完成人工造林2.2萬hm2、封山育林5.3萬hm2,圓滿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公益林建設任務;工程建設累計完成資金投入2.2億元。

1 天保工程建設取得的成效

1.1 森林資源顯著增長,生態質量顯著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自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工程區內森林面積由工程實施之前的7.87萬hm2增加到9.93萬hm2;森林蓄積由4.9萬m3增加到9.2萬m3;森林覆蓋率由8.4%增加到12.7%。同時,提高了森林的質量,使林分的結構更加合理,有效地對工程區的水土流失情況進行了控制,逐漸地改善了天保工程區的氣候條件,一些災害性天氣明顯減少,如風沙、旱澇和冰雹等,明顯地對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進行了改善,增加了種群的數量,豐富了生物多樣性。

1.2 林業系統自身建設得到加強,更大地促進了天保工程建設

通過對基層場站標準化建設,基層場站的場貌站容得到了很大的改觀,日常辦公基本上實現了微機自動化,改變了多年來場站破舊落后的面貌,干部職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自2000年以來,在森林資源管護區,新修建90 km林區道路;新建及維修56處護林點;設置180 km封育圍欄;建設5處瞭望塔、1處防火物資儲備庫、3處防火檢查站;購置1輛防火運兵車,配置18輛防火巡護摩托車、35臺風力滅火機;購置10臺太陽能發電機、1 065件其他防火器械和3號撲火輛具。

種苗及科技支撐工程建設方面,原州區自實施天保工程以來,本著以發展和保護森林資源為目的,加強了林木種苗和以林木有害生物防治為主的科技支撐項目建設。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將工程監理、林木種苗招投標、公示制等先進的管理辦法引入到工程建設之中,使林業系統干部在組織實施和管理大型重點生態建設工程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為林業事業的發展鍛煉了人才。此外,原州區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林區保障體系,完善了職工社會保障體系,解決了林場職工的后顧之憂。

2 主要經驗

2.1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管護責任

按照天保工程建設目標、任務、資金、責任的要求,原州區不斷地對森林管護的領導責任制進行深化和完善,形成分級行政領導包片責任制度,第一責任人為政府主要領導,主要的責任人為相關的分管領導[1-3]。一般鄉鎮的森林管護責任由區級領導承包,村級的森林管護責任由鄉鎮領導、普通干部承包,山頭等由村里的干部及護林員負責。對每個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區進行明確,層層落實責任,并簽訂責任狀。

2.2 注重規劃設計,前期工作安排具體

按照“總體規劃,分年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調查森林資源管護及適宜封育的面積。將適合封山育林及必須進行管護的地塊或林地全部地納入到工程建設的規劃中來。同時,在工程批復的建設地點、內容及建設要求的基礎上,對設計方案進行制定,保證制定出的方案一定要切實可行。

2.3 狠抓工作落實,加強森林資源保護

一是對工程管理的程序進行強化,全面推行項目法人制、監理制和招投標制,不斷地對項目的管理機制進行創新,促使工程建設效率和質量的提高[4]。二是對森林資源管護封山育林技術措施進行強化,以促使保護質量的提高。三是對林政資源管理進行強化,嚴厲打擊亂砍濫伐違法犯罪行為及加強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四是切實加強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蟲監測預報和綜合害防治工作。五是著力加強全區禁牧封育工作,保護生態建設[5]。

2.4 嚴格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一是工程建設資金實行專戶存儲,??顚S?。二是依據項目批復和實施方案,加大工程項目的預決算制度,對資金的支付程序進行規范。三是對財務要實行公開制度,每年要及時地公布資金使用的情況,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四是自覺地接受審計部門的審計監督,以對資金的管理進行嚴格的規范。

2.5 創新工程管理方法,提高了工程建設質量

2000年以來,原州區圍繞提高天保工程建設質量,進行

(下轉第218頁)

(上接第215頁)

了一些創新和探索。一是全面地開展工程監理,通過招投標的辦法,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率。二是推廣檢查驗收招投標制,保證檢查驗收的真實性、客觀性、公正性。三是對工程用種用苗、設備實行公開采購,陽光操作,切實提高工程建設質量[6-7]。

2.6 加強宣傳,為工程實施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積極組織做好天保工程的宣傳工作。一是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讓全社會了解天保工程建設的有關政策、意義和實施情況。二是在天保工程區主要交通要道樹立大型天保工程建設宣傳牌、森林防火牌、封山育林牌等碑牌,提高天保工程的社會影響,做到家喻戶曉,使保護天然林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為工程的實施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8]。

3 參考文獻

[1] 楊永麗.麗江市天保工程實施成效及天保工程二期的實施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2011,36(6):117-121.

[2] 王海東,周家旺,郝寶玲,等.天保工程建設現狀及政策建議[J].湖北林業科技,2009(2):59-62.

[3] 宋秀娥,彭學林,趙德縉.如何搞好天保工程中的森林管護[J].防護林科技,2008(6):63-64.

[4] 徐義國,林巖.實施天保工程推進林區森林資源管護責任制[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8(6):62.

[5] 鄧林,馮彬.四川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現狀及對策建議[J].四川林勘設計,2010,9(18):37-38.

[6] 彭先東,吳再俊.實施“天保工程”利與弊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3):350-351.

篇10

關鍵詞 溫濕傳感器;故障分析;處理方法;數值使用

中圖分類號 P4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2-0250-02

目前,山東省建成自動氣象觀測站1 608個,在自動氣象站溫、濕度觀測中基本使用的是Vaisala OyiFlnand公司生產的HMP45D空氣溫濕傳感器,此傳感器應用范圍廣,具有高濕環境下精度高、長期穩定性好等優點,而且不易受灰塵、化學氣體等環境因素的影響。

1 工作原理

HMP45D溫、濕傳感器是用鉑電阻溫度傳感器和濕敏電容傳感器制作在一體后,測溫元件是鉑電阻傳感器Rloo。用鉑電阻的電阻值隨溫度變化的原理來測定溫度,HMp45D溫濕傳感器的測濕元件是聚合物薄膜電容傳感器HUMICAP180。測量時要保證Rloo鉑電阻表面及管腳的清潔干燥。敏電容是用有機高分子膜做介質的一種小型電容器的電容量連續變化來測定濕度的[1]。

2 自動站溫、濕度傳感器故障或數據異常的情況分析

溫、濕傳感器是用來同時測量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的。由于傳感器的測量部分經常與空氣中的灰塵和化學物質接觸,使傳感器在某些環境下產生漂移。而儀器的電氣參數會隨時間的推移、溫度變化以及機械沖擊而產生變化,因此傳感器的數值會出現異常值或缺測。

2.1 溫度缺測或異常,濕度正常

某站在2007年5月溫濕傳感器出現故障,在出現這種情況時,通常會用人工觀測值來代替。在代替中,溫度用的是干球訂正后的數值,濕度用干、濕球查算的相對濕度來代替。水汽壓和露點溫度也是用人工反查值來代替。而在實際工作中,應該只輸入干球訂正后的值來代替進行對水汽壓和露點溫度的反查[2]。

2.2 濕度缺測或異常,溫度正常

58024站在2009年1月21日11:00―16:00出現了此故障,經過對觀測數據采用對比方法后,確定溫度的變化規律,證明溫度在前后的變化無明顯變化,溫度值可用。而濕度值出現異常值,然后出現缺測,這種情況觀測員在處理時,應利用自動站的溫度和干、濕球查算出的相對濕度進行查算,水汽壓和露點溫度值依靠反查得出。

例如傳感器出現故障時溫、濕出現情況:

2.3 溫度、濕度均異常

某站2010年8月10日9:15―9:50更換溫濕傳感器后,10日11:00至14日15:00溫度、相對濕度數據曲線變化異常平緩,期間的溫度、相對濕度分鐘數據曲線26次連續2 h以上劃平線,由于觀測員未及時發現處理,造成10日11:00至14日15:00溫度、相對濕度、水汽壓、露點溫度數據失真。15:09更換溫濕傳感器過濾罩后才恢復正常"[3]。

像這種情況溫濕度數據都無法使用,只能用人工觀測數據來代替水汽壓和露點溫度也是用干、濕球反查得到的數值。

溫、濕傳感器的測量部分經常與空氣中的灰塵和化學物質接觸,使傳感器在某些環境下產生漂移。而儀器的電氣參數會隨時間的推移、溫度變化以及機械沖擊而產生變化,因此傳感器會出現故障或異常值的出現。

3 結論

自動氣象站出現異常情況時,會影響記錄的準確性和精確性以及數據的上傳,如果不及時發現就會丟失重要的地面數據資料,因此要求觀測員在值班期間要經常檢查儀器的正常情況。如出現異常,要及時處理,平時也應注意積累經驗,嚴格按照規范和有關文件精神處理資料、保留或處理方法[4-5]。

4 參考文獻

[1] 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2] 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測報業務系統軟件操作手冊[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5.

[3] 解鳳燕,韋莉菊.關于濕敏電容HMP-45D型溫濕傳感器的維護[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9(增刊1):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