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缺美范文
時間:2023-04-08 19:07: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殘缺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等我贏得世界綻放微笑,
我就向你吐露我心底的秘密,
我也一直懷揣這個夢,
等著時機乍現,
你也一直期待,
等我開口,許你將來。
我們都在期待,
可等來的卻不是心中企盼的,
事情越變越糟,
我如何向你開口?
這一端,我望著電腦,
落下淚來,
那一端,你抱著手機,
嘆了口氣。
然后,
都沒說出話來。
其實,
又有什么可說的呢?
也許事情變成這樣,
本就在意料之中吧。
我分神了,
又怎能集中精力?
篇2
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既然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既然美是殘缺的,那么愛就要是完美的。——題記
有人說:“流星閃過的一瞬間之所以壯觀是因為它不會停留,并且轉瞬即逝,人們不會因為看到太陽而興奮,那是因為他們早已把這當成了一種習慣。”因為短暫,所以美,同樣殘缺也是一種美。一個弱小少年面對殘酷的現實的艱難的人生,以其超越常人的頑強毅力,在他人生起始的道路上閃耀出了一顆火花而感動。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小小年紀的他在一天平常的日子里橫遭飛禍,黃土高原正在打機井。誰不小心將一個380伏特變壓器橫臥在公路邊。六歲的小成軍從旁走過,一團耀眼的電火花閃過之后,他已被擊昏在地,母親昏厥了,父親心碎了,抱著傷殘的小生命四處尋醫,終于,小成軍的兩只胳膊從肘關節處全部被切掉。頃刻間,這幼小的生命殘酷地變成了一支沉默的歌。“爸、媽,我沒有了胳膊,還有腿……有眼……你們別哭。”他那顆稚嫩的心是如此的堅強,從此以后,他首先要解決的,是吃飯問題。爸媽將小勺綁在小成軍的斷臂上,但斷臂不夠長,勺夠不到嘴邊;用兩只斷臂夾勺,又十分吃力;最后,索性不再用勺筷,媽媽把飯菜盛在淺盤里,放到桌邊,小成軍從此就像小貓小狗般舔食……jRy親子資源網jRy親子資源網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劉博剛到“藝萌”時,既不會說話也不會認字,與人交流很困難,再看看他的那雙斷臂,老師們都認為,這會是個非常難帶的孩子。剛到“藝萌”時,他很受孩子們的孤立。小伙伴們都很怕那雙光禿禿的斷臂,刻意地躲著他。遠離父母,又沒有玩伴,劉博更沉默了。
別的孩子能做到的,劉博都堅持著要學會。劉博是弱勢群體中的弱者,可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作一個需要人照顧的對象,反而時時處處照顧著比他小的弟弟妹妹們。在生活老師李曉平記憶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劉博用那雙殘臂親熱地抱著哭得正傷心的小同學,還時不時拍拍小同學的后背。他們并沒有言敗,也并沒有向命運屈服,是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扼住命運的喉嚨,你會成功的!有時候,我常常在想,身體健全的我們是多么的幸福呀。我們能夠欣賞大自然的美麗風光,能夠聽到鳥兒歡快的歌聲,能說能唱,能跳能玩,多自在,多愜意啊!而在我們身邊生活著一些存在身體上有缺陷的孩子,他們有的永遠活在黑暗里,不知道大自然有多美麗;有的永遠活在無聲的世界里,從沒聽過小鳥歡快的叫聲,比起他們我們是不是應該給知足,更懂感恩呢?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的蘋果,上帝是公平的在每一個蘋果上咬了一口,缺陷越大,證明上帝對你的愛越多。美是殘缺的,但愛是完美的……
關愛殘疾人,與愛同行!
杭州市上泗中學初二:張淑琳
篇3
關鍵詞:殘缺美;園林景觀;圓明園;藝術價值
1 縱觀圓明園的歷史
1.1 輝煌時期的圓明園
“地靈不惜邕山湖,天題更創圓明殿。圓明始賜在潛龍,因回邸第作郊宮”。圓明園始建于康熙46年,座落于今天的北京西郊海淀,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3園組成。作為歷經了5代清朝帝王的大型皇家宮苑,占地約350hm2,陸上建筑面積比故宮還多1萬m2,水域面積等于1個頤和園。它將我國古典園林的自然、質樸與歐洲園林的華貴、婉約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從整體布局上看,使人感到和諧完美,甚至在法國大文豪雨果的眼中,它是奇跡般的存在。
1.2 被烈火焚燒的圓明園
清朝咸豐10年(1860)英法聯軍攻占北京之后,在10月6日占據圓明園。清朝守軍寡不敵眾,英、法軍隊洗劫2天后,又向城內開進。10月11日英軍派出騎兵和步兵團,對圓明園進行了洗劫。英國代表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于圓明園為借口,將焚毀圓明園列入到議和的先決條件。10月18日,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了圓明園,大火3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而這樣悲壯的歷史經歷,也造就了今天圓明園獨一無二的藝術魅力。
2 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以圓明園為例
在清代造園家李漁的《閑情偶寄》中,寫道:“幽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巖下與木石居,故以一拳代山、一勺代水,所謂無聊之極思也”。為了讓古典園林實現縮擬自然、以小見大的造園目的,造園家們創造了借景、框景、障景、對景、漏景等古典園林特有的造景手法。這座 “萬園之園”的造園藝術,可以用“因水成景、借景西山”來詮釋,而這種造園手法的成功就在于“因”和“借”。
圓明園內有40處獨成格局的園林風景群,也就是著名的《四十景圖》,其中有一景叫 “上下天光”,俯借了“天光云影”,即站在園中的高視點,俯瞰園外的景物,頗有“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之妙。其實圓明園中大部分的造景是水景園,其中福海以大水面為中心,中央用巨石砌成3個小島,各島被河流隔開。但各式橋梁將它連接成一個整體,海岸有很多變化,營造出仙山樓閣的意境。
圓明園中的長春園,有一群獨特的歐式景觀,即西洋樓景區,它由諧奇趣、養雀籠、黃花陣、方外觀、海晏堂、線法山等10余處景觀組成。松柏林木、綠籬的修剪,噴水池、圍墻、道路鋪飾及銅塑石雕都極具西洋特色,同時,結合當時朝代的磚雕、琉璃飾件和疊石技術,使得這片歐式建筑景觀獨具民族化。
3 圓明園遺址的重要地位
極具歐式風格的西洋樓景觀,無疑是這座皇家園林濃墨重彩的一筆。它是歐洲建筑文化傳入中國后第一次呈現出的完整作品,也是歐洲園林與中國園林兩大體系首次結合的創造性嘗試,因此,西洋樓景觀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園林作品。但在1860年經歷了那場劫難后,西洋樓景觀對于整個圓明園,又有了更為深刻的意義和特殊的價值。由于西洋樓景觀多以木結構為主,所以,大部分建筑都遭受到了毀滅性的重創,以石制為主的大水法得以殘存。
現如今,可以看到2根不失精致的石柱還屹立在那里,還有隨處可見的殘碑碎石,然而這樣的西洋樓景區卻有了別樣的美麗,盡管歷經滄桑,但洗盡鉛華過后,依然獨領。殘存的大水法成為圓明園遺址景觀的特殊標志,它既見證了圓明園曾作為“萬園之園”的璀璨與耀眼,又代表了一段該銘記的歷史,這場浩劫留給我們沉痛的反思。殘垣斷壁在這里成了一種廢墟文化,是歷史遺跡的獨特建筑景觀。而在園林景觀方面,這里曾有模紋花壇等歐式造景方式,如今可以看到作為遺址景觀背景存在的黃楊綠籬,群植的側柏、油松、毛白楊等。正是這樣并不完整的傳承,才更完整地詮釋了圓明園經歷磨難后所具有的“殘缺美”。
4 多角度解讀“殘缺美”
這座不被廢墟淹沒的園林藝術瑰寶,無論是專業的景觀設計,還是從純粹的藝術角度,圓明園的“殘缺美”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讀。殘缺的部分并沒有破壞事物的美好和完整,在藝術領域,傳統的思維都是“圓滿”是一種美,但這種美是單一的,殘缺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種不一樣意義的美。在文學作品中,適當的留白給人以遐想,讓作品本身更加豐富;篆刻作品中,會有“殘變”,似乎是不完整的,但從美學角度來看,這樣的處理讓作品更加完整;古希臘的神廟,是古希臘建筑藝術的最高成就,正是因為它的不完整,仿佛讓我們穿越了歷史,領略它曾經的壯觀與意義。
從建筑設計的審美來說,除了建筑本身看上去讓人有愉悅甚至震撼的感受,形象表現上更可以讓人體會到它所包含的歷史道德等方面的價值。然而對于圓明園遺址建筑景觀本身而言,本身就是磨難經歷者,走進圓明園遺址,那些殘垣斷壁在訴說著它們獨一無二的經歷和意義,盡管殘缺,但通過這樣的形式讓我們從靜止的物體上看到了生命的痕跡。
園林景觀設計的審美,可以從3個角度,即形式美、園林景觀營造意境及其內涵意蘊,由淺入深細細品味。植物景觀的塑造正是園林景觀表現的重要方面,在古典園林中,植物造景中的意境被發揮到極致。圓明園中的一景叫“武陵春色”,其中種植了大量的桃花,點綴著青松和湖石,當桃花盛開時,這里就有了世外桃源的意境。而今天的圓明園雖然再回不到當初的輝煌,但是特殊的自然條件,讓這里的鄉土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非常自然的植物群落,為鳥類和其它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本土植物群落烘托出了圓明園遺址的悲愴氣氛和滄桑感,使圓明園的“殘缺美”更加豐富。對于觀賞者,更好地感受到它帶給我們心靈深處的觸動,這樣的觸動可以讓我們銘記歷史,引發我們對于歷史、現在和未來的思考,這樣的意義就是園林景觀的意蘊美。
5 圓明園遺址研究的意義
圓明園作為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園林藝術瑰寶,無論在造園藝術還是設計手法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即使今天的圓明園我們無法親眼目睹它曾經的輝煌與華麗,但是眼前留下的圓明園遺址,卻有著獨一無二的震撼力和殘缺美。隨著園林景觀設計的不斷發展,現代社會對于景觀設計的需求不斷增多,對于古典園林,我們不能盲目地照抄照搬,研究圓明園遺址景觀設計,可以很好地借鑒古典園林的精髓,結合當下園林景觀設計的需求,創造出更好的園林景觀作品。在現代社會中,有很多紀念性公園的景觀設計,其中好的景觀設計就像一件被欣賞的藝術品,讓走進其中的人們可以銘記歷史,而且無論從整體還是局部,都能引發每個人對歷史和未來的思考。希望在未來景觀設計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更多具有真正藝術價值,符合現實需求的景觀設計,這也是我們對圓明園遺址園林景觀作品進行分析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 侯仁之等.名家眼中的圓明園[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
篇4
殘缺與完美,聽起來,似乎是一對很矛盾的詞,然而靜下來心來,細細品味,卻愈加琢磨出二者的巧妙聯系,殘缺與完美,是相互依存的??梢哉f,殘缺是完美的參照物,有了殘缺的對比,才襯托出完美,所謂完美,是相對于殘缺而論的。
寧靜的夏夜,在望月中,感受其圓缺,起伏,月似乎也正在訴說著無奈,它無法決定自己何時圓,也無法決定自己何時殘,無法按照自己的心意來改變自己的形狀。人們只知在風花雪月的場合中,以它取樂,或是在心情欠佳的時候,叨擾它。然而有誰傾聽過它的心聲,即使自己經過多年的歲月,早已力不從心,但仍要強顏歡笑,擔負起在天上為人照明,供人賞玩的責任與義務。這是一種漫長的煎熬。
人人都在追求完美,學習、工作、家庭、生活,希望可以完美順當。期望一家人一直在一起,圓圓滿滿,然而,生死這一關,無論如何也不能隨人愿,也正是因為有人的逝去,才更顯余人的團結。總會有人死去,有人新生,世代更替,生生不息。這也是殘缺與完美的不同,完美使人滿足,殘缺使人心疼。
篇5
小時候的邰麗華是不幸的,由于一場重病而變成了聾啞人。但她不甘就這樣沉淪下去,節目《千手觀音》的順利播出使她從內心的低谷攀登到了藝術的顛峰,用自己殘缺的身體敘寫了美麗動人的藝術人生。
中國女孩文枝花是可敬的。當她自己身處險境時卻不忘自己的職責:“請救我的游客?!边@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身殘志堅,文枝花用不完整的身軀抒寫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滿月固然賞心,但月牙兒何嘗不美麗?陽光固然燦爛,但星辰何嘗不美麗?大樹固然挺拔,但小草又何嘗不美麗?
殘缺,也是一種美。它使痛苦者的心靈得到升華;它使寂寞者托起心靈的月亮;它使矛盾者感悟到真理。
咖啡沒有加糖,是一種殘缺,但這樣的殘缺卻更容易使人嘗到甜美;聽不到,說不出是一種殘缺,但這樣的殘缺才使生活更加美麗;失敗是一種殘缺,但這樣的殘缺使人更加珍惜成功的短暫美麗。
人的一生總習慣于過去,習慣于殘缺?!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蔽覀冎挥幸稽c點彌補殘缺,才會擁有美麗的人生。
上帝造人時忘記讓人擁有一雙翅膀,這是一種殘缺,但殘缺也是一種美。
篇6
——題記
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一次又一次爬起,一次又一次的流淚,一次又一次的歡笑,一次又一次的感動,一次又一次的美麗與震撼……這些,都是殘奧會留給我們的回味與遐想。
我們或許沒有思考到殘缺意味著什么,因為我們從不曾體味過擁有殘缺的苦楚;我們或許沒認識到殘缺的不便,因為我們不曾經歷過這種不便;我們或許不知道接受殘缺的過程多么困難,因為我們從未接受過這種殘忍的酷刑。
開幕式上,12歲的北川女孩與“芭蕾王子”的那一段《永不停跳的舞步》感動了13億人民的心,那400名聾啞姑娘翩翩起舞形成的《星星點燈》,更讓無數世人流下了熱淚,那種美麗撥動了每個人心中的弦,牽引著我們所有人的靈魂與感覺。
殘奧會,一個殘疾人競技的舞臺,一個殘疾人展示頑強的舞臺,一個殘疾人對抗命運的舞臺。它,催人落淚;它,令人心醉。
殘奧會的動人之處是克服困難的勇氣,是挑戰生命的決心,是直面人生的堅強。
殘奧會,我們更加注重比賽的過程和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面以及運動員們永不言棄的精神與努力。
奧運會,一個使全球人民瘋狂的體育盛會,然而,殘奧會,一個讓全球人民感動肺腑的夢境。
殘奧會,是你,讓我們關注他們,讓我們脫去冷漠的外衣,讓我們領略來自殘缺的力量和它震撼人心的美……
觀看殘疾人比賽,心中充滿了敬佩之情,完全沒有肆無忌憚的吶喊和歡呼,他們大多是發生了不幸的意外之事而身體殘疾,他們戰勝了身心的創傷!經受了心靈上的洗禮,不屈不撓,勇敢頑強的站了起來!他們的背后都有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只是他們選擇了不拋棄、不放棄、不怨天尤人。所以,他們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飛過了絕望,看到了所有的夢想都在燦爛地盛開。
她,看不見這世界的繽紛與美麗,卻用一雙潔白的羽翼,向那夢想的制高點飛去,在她飛過終點的那個瞬間,我仿佛看到了數以萬計的七彩光環圍繞在她的周圍,她讓世人看到了最美的跑者。她,就是奪得北京殘奧會T11級金牌的盲人姑娘吳春苗。
24年,這對于一個殘疾運動員來說是多么漫長,可是,她卻堅持了下來,13個假肢見證了她的努力與拼搏,她有著“乒壇皇后”的美名,卻在半百之年依然奮斗在球場上,她就是張小玲,一位在乒壇實現五連冠夢想的傳奇人物。
“超越、融合、共享”,運動員們用他們的行動完美地詮釋著殘奧會的理念。殘奧會告訴我們殘缺不是恥辱,它讓殘疾朋友們獲得了同健康人一樣的權利,殘奧會讓我們看到了人的潛能無限,人可以多么堅強;殘奧會將那些平常隱藏著的美德發掘,告訴我們殘疾人朋友多么可愛,多么優秀,多么完美!
關注殘奧,關注生命,關注完美。
關注殘奧,銘記英雄。
篇7
曇花,如同夜間雪白的精靈,散發著沁人的幽香,有誰會說她不美呢?可他只會用那短短的一瞬來展現她生命的美麗,這對我們來說亦是一種遺憾,只能欣賞到這剎那的芳華,可正是這一份缺憾讓我們銘記曇花這清雅的身姿,正是這份殘缺讓曇花短暫的生命大放異彩。
蝴蝶,擁有多么絢麗的色彩,多么輕盈的舞姿,溫暖的陽光下,萬花叢中拿搖曳生姿的倩影仿若揮著仙女棒的仙子,為大地更添一點生機。但成為蝴蝶的過程是痛苦的,蝴蝶的前身是丑陋的。當毛毛蟲扭動著黑黝黝的身軀滿足的咬著嫩葉時,多少人鄙棄它們,但他們默默的忍受著,還要躲避天敵的襲擊,在經歷一季的蘊存后成繭,最后在經歷劇痛之后,破繭成蝶,迎來了一個新的時段,這份美麗的背后有著多少辛酸,又有誰能體會到破繭時那超越死亡的疼痛呢。
生命因殘缺而美麗,殘缺和痛苦的生命才能綻放最深層的魅力。
篇8
──題記
初三,離我越來越近了,在過不久,我也即將步入初三的殿堂,這是我初中生活的最后一年,也將會是一個既快樂又傷感的一年。
這一年的秋天將會是我們的起點,我們將從這時正式邁入初中的最后一年,邁入這最艱苦,也是最傷感的一年。秋風將一片片楓葉緩緩吹落,不知這飄零的楓葉代表的是新的開始還是默默地結束呢?我們還會像楓葉一樣在開始和結束之間重復多少次呢?
冬天,盡管天氣是一年中最冷的,但我們的內心是炙熱的,或許是因為那寒冷將我們凝聚在一起,也或是我們彼此之間為了再次相聚而奮斗產生的溫暖吧!我們像梅一樣傲然挺立,堅強地忍受著冬天刺骨的寒冷,我們凌寒獨放,自豪地展示著我們熱情的青春,訴說著我們不服輸的精神。
萬物復蘇,百花齊放。又是春天,這將會是我們在一起看到的最后一個花開水暖的季節吧!不知下一個春天還能和你們一起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奔跑,一起在上課的時候呼呼大睡,一起走在街上是唱著我們最喜愛的歌,一起追逐著天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一起躺在操場上看著那藍藍的天空和一朵朵巨大的白云,幻想著將來的我們,然后,不約而同地一起大笑??墒?,我不禁問自己:“明年,我們還能像現在這樣嗎?但愿真的可以吧!”
夏季,將會是我們這一年中最悲傷的季節,天氣的炎熱,無形中更增添了悲傷的氣氛。我們將在夏季分離,將在夏季茫然,無措,隨之悲傷,但同時也難忘。猶記得兩年前的夏天,我們在初中相聚,好似夏季里的曇花,在夏季這個短暫的夜晚中開放,正當我們準備展示自己獨特的美麗是,夜晚已經在悄悄地溜走,我們正在漸漸地凋謝,在這短暫的夜晚里。于是又在黑暗中等待著下一次地開放,卻全然不知下一次將在何時開放?
如果我可以向上天許一個愿的話,我將會希望能夠讓我停留在初中階段,我不想越過它,特別是初三。因為那將會是悲傷的一年,盡管也會是快樂的,但最終還是要離別,要悲傷,我不喜歡這樣的結局。我真的希望能夠像童話故事里那樣,結局都能幸福地團聚,永不分離。盡管現實告訴我這不可能,但我仍希望能夠美好些,哪怕是殘缺的美好。
驀然回首,不覺感到一種莫名的傷感,也許是想到了明年的秋天離別的將會是我們,也許是想到了曲終人將散,許是想到了初中生活的美好,但這美好卻只能再維持一年了,接著——破碎。
篇9
殘缺美是一種藝術的境界。世人皆知的愛神維納斯雕像,沒有雙臂,是一件殘缺品。然而許多雕塑家在觀察研究之后,發現他們卻無能為力。因為無論怎么樣設計,給她安上雙臂之后,都無法保持她原來的氣質。誠然,給她安上雙臂之后,她完整了,但她卻不完美。就像我們寧愿養一盆有枯枝的花,也不愿拿一盆假花裝飾臥室一樣,殘缺是如此美麗。
殘缺給人以警醒。我國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圓明園,在被英法聯軍洗劫并付之一炬后,剩下的是斷壁殘垣,千瘡百孔。于是有人提出要修復它,以弘揚我中華文化之博大。多么大膽的想法,滿腔愛國之情?。∪欢鴧s遭到拒絕,不是因為浪費太多,而是因為這可以使我們牢記過去的恥辱,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激勵炎黃子孫為振興中華而奮斗。殘缺給我們如此大的震撼。
殘缺使我們得到更多的美好。流星劃破夜空,我錯過了許愿;浪花打在巖石上,我錯過了祝福……我錯過了太多太多,但當你雙耳保持聆聽,雙眼眺望遠方的時候,你又失去了身邊的美好,就如同一個只顧著低頭趕路的人,錯過了沿路爛漫的山花,秀美的景色。不要追逐完美,學會用心感受,就會發現那些唱過的歌,握過的手,愛過的人,所謂的曾經,都是美好。
篇10
1、殘缺的美麗: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殘缺,殘缺不一定是只有無法行走或無法寫字,也有看不見、聽不見,有些是看得見、聽得見,四肢健全卻完全感覺不到,這些都只是用肉眼看得見殘缺,也有用肉眼看不見的殘缺。
2、對那些身體殘缺的人,不可以嘲笑他,要我多多幫忙他,讓他笑口常開,教他不要每天垂頭喪氣,跟他成為好朋友。
3、像許多殘障人士,他們沒有手也沒有腳,但是他們沒有因為這樣就自暴自棄,而且有的還出了小說,他們也對他自己很有信心,活得有尊嚴,一點也不輸給正常的人。
4、有殘缺的人,每個都對自己很有信心,而且非常勇敢。我們只要充分尊重他們,不要歧視他們,這個世界就會更美好了。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