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洞庭湖的詩句范文
時間:2023-03-25 14:35: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洞庭湖的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學習本課的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
3、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望洞庭》一詩的景色。
4、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背誦古詩。同學們已經讀過不少古詩,現在老師想請大家來背一背自己最喜歡的古詩。
(教師相機評價)
2、剛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詩。它們只是中國浩瀚詩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詩都是詩人漫游登臨寫下的見聞感受,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等等都是這樣的情況下寫成的。一千年前的一個秋天,有位詩人經過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詩歌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習的《望洞庭》,這位詩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詩人劉禹錫。
3、簡單介紹作者:
劉禹錫,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代表作《竹枝詞》、《陋室銘》。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讀全詩。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教師提問:
你掌握了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你會怎樣提醒別人注意這些讀音?
2、學習一下生字詞:
正音:和hèhéhuóhuò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邊音。
3、再讀一讀,結合課文中的插圖,理解一下詩句:
看看你讀懂了哪些詩句?可以幫助別人。還有哪些詩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別人幫助的。
4、說一說,你覺得詩中哪些句子寫的很美。你讀了有怎樣的感受和體驗:
⑴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注意:
①和的意思是指和諧。
②后一句是一個比喻句,讓學生了解到未磨之鏡,很模糊。而磨過的鏡子很光亮,從而體會到洞庭湖的湖面朦朧的意境美。
⑵白銀盤里一青螺:
讓學生想象一下常見的大白盤子里放一個青螺。結合一下文中的“白銀盤”是指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讓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瓏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怎樣的美麗?
三、通過我們剛剛的學習,了解到詩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靜
我們來好好讀一讀,看看怎樣能把它讀好。(注意重音、停頓)中間可以指導學生,正因為作者對于洞庭山水的熱愛,所以筆下的洞庭是那么美麗。
四、通過學習,相信同學對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一下現實中的洞庭山水
五、這樣的美景,吸引著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詩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陽樓》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讓大家讀一讀,背一背。
【布置作業】
一、解釋加橫線的詞,并寫出詩句的意思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1、詩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
在《庭桔》中又用“漸漸”來描繪霜雪的融化,新穎而形象。孟浩然在詩中運用疊字的地方非常多,收錄于《全唐詩》的孟浩然詩句共有266首,而用到疊字的就多達39首,54處。疊字的運用使詩歌顯得新穎而具有表現力,同時,也賦予了詩歌復沓美,抑揚頓挫,層疊起伏地精練了詩的語句,造就了詩歌優美的神韻。虛詞的運用是孟浩然詩歌的又一重要特點,有時在一個五言聯中就用到四個虛詞。而他的虛詞使用非常到位,能非常準確地表達他的思想,更加細膩地抒發他的情感。例如在他的五言聯“上人亦何閑,塵念都已舍”中,“亦”“何”“都”“已”都是虛詞,準確而生動地表現出上人拋開紅塵,逍遙出世的境界,詩人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孟浩然對虛詞的使用在他的作品中多有體現。實詞是表現詩歌內容的主要構成,在篇幅固定的情況下,虛詞的增加自然會造成實詞的減少,對詩歌內容的表達也會減少,孟浩然詩風平淡也源于此。但是要指出的是,虛詞和實詞運用數量的不同,還會造成詩歌語言在氣勢、韻律和節奏上的不同。
二、孟浩然詩詞的結構藝術
語言結構的不同是一個作家獨特語言風格的重要表現,孟浩然詩歌的語言也有他自己的風格和特點。孟浩然的詩句中經常使用多個動詞構成句子,有時在一句五言詩中會同時使用三個動詞。如在他的《早發漁浦潭》中,“飲水畏驚猿”就使用了“飲”“畏”“驚”三個動詞,還將“飲水”前置,使用了倒裝句的方式。動詞在詩句中高密度地使用,充分而又準確地表現出了吟誦對象的靈動和幻化,可以更加細膩而生動地塑造事物形象。使用倒裝句也是孟浩然詩歌的一個特點。他的倒裝句豐富多樣、變化多端。他常常把句中的某些名詞前置,而改變成別的假性句式。例如,他在《姚開府山池》的“館是招賢辟”中將“館”和“樓因教舞開”中的“樓”字前置,形成了假性句式,讓詩句變得更有力量,更具變化性。而將賓語前置,用定語作為賓語的句式更是孟浩然詩句的一大特點。他在《自洛之越》中將“山水尋吳越”中的“山水”提到句首,而將原來的定語“吳越”用作賓語,形成了一個主謂賓完整的假性句式。他有時候會將一句話的某一部分前置,單獨成句,然后與剩下的部分形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如《送吳宣從事》中將用作賓語的“平生一匕首”前置,然后與剩下的部分“感激贈夫君”形成一個完整的詩句。而《醉后贈馬四》中的“四海重然諾”本來是定語,現在被放在句首,而將主語留下,又省略了系動詞和標語,形成了一個主謂賓完整的假性句式:“四海重然諾,吾嘗聞白眉”(意思是我聽說白眉也就是馬良是天下最講信用的人),這種句式在詩中也很少見到。當然,這是我們按照現代語言的語法方式來進行分析的,孟浩然在當初作詩之時未必是如此構思,我們只是為了把問題分析得更簡潔明了。然而,把要強調的部分前置,將其放在突出位置,用倒裝句的方式來加強語氣,也使詩句更有力量,變化更多。這種句式在孟浩然的詩作中運用得非常廣泛、精妙絕倫。
三、孟浩然詩詞的創作藝術
語言是思想的傳遞者,是用來表現內心世界的,孟浩然的詩句中運用到很多的語言技巧,充分地表達了他的思想和內心,也體現了語言的魅力。運用比興手法增強語言氣勢、增加語言的感染力,也是孟浩然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他在《秋登蘭山寄張五》中開頭就以“北山白云”起興,進而引發對隱者的描繪。暗用陶弘景“嶺上有白云”的意境,又寫到隱者的“只可自怡悅”,格調新穎,意境優美,是首難得的佳作。在《贈蕭少府》中這樣寫少府的清明廉潔:“欲知清與潔”,然后用明月比興:“明月在澄灣”,貼切新穎,歌頌之情流露其中。運用暗用比興的敘述方式,將正義與比興巧妙融合,堪稱絕妙。他的《臨洞庭上張丞相》中,前四句描繪了洞庭湖的美麗景色,用洞庭湖的浩瀚與洶涌表達了詩人的廣闊胸襟和博大情懷,比興之妙不言而喻。后面則使用兩個比喻句:“欲濟無舟楫”和“徒有羨魚情”,用無船渡河和無鉤釣魚表達了仕途坎坷,為官無門,空懷一身抱負卻不能施展,無法報效國家的惆悵與苦悶,也含有希望得到張說的舉薦,能入仕為官的意思。比興,讓詩句顯得婉約含蓄而寓意深遠,是一種巧妙的詩歌語言藝術。孟浩然在詩歌創作中還經常用夸張和想象,寓實于虛,使詩句更加真實,具有感染力??鋸埡拖胂笫窃姼柚胁豢扇鄙俚囊环N表達方式??鋸埡拖胂笠话愣际茄赃^其實、虛幻縹緲的,但是孟浩然卻將它們化虛為實。“云夢掌中小”是孟浩然在《登望楚山最高頂》中的名句,意思是站在望楚山的頂上,看到云夢澤只有手掌般大小,是為了襯托出望楚山之高。其實唐代時期云夢澤早已經不復存在,那孟浩然又是怎么看到它像手掌般大小的呢?這就是一種化虛為實的手法,用以襯托所描寫的對象,加強語氣。“鯤飛今始見”是他《曉入南山》中的句子,意思是在南山上終于看到了傳說中的鯤飛。而實際上,鯤只是傳說中的一種動物,現實中根本沒有,這其實是孟浩然運用化虛為實的方法把它描繪成親眼所見,來加強詩句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四、孟浩然詩詞的思想藝術
篇3
告誡學生學無止境,教師要耐心指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現實生活中,人們為了表明“只要謙虛求教,到處有老師”的觀點時,常引用《〈論語〉十則》中孔子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正確對待別人的優點和缺點呢?孔子曾說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ā丁凑撜Z〉十則》)
4.《〈論語〉十則》中,感嘆時間流逝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采取的正確態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扁鵲見蔡桓公》中表現蔡桓公對醫生持有偏見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表現桓公諱疾忌醫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反映扁鵲為人機警的語句是:___________。
7.《過故人莊》中描寫美麗田園風光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錢塘湖春行》中寫禽鳥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花草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歸園田居》(其三)中寫詩人早出晚歸,不辭勞苦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發作者愿望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書湖陰先生壁》中運用擬人手法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木蘭詩》中夸張地描寫木蘭的矯健雄姿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邊塞夜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12.《觀滄海》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偉襟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龜雖壽》中表達詩人要為統一全國而繼續奮斗的雄心壯志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登高遠眺,萬物皆于腳下。這時的你心中便自然會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邁氣概。(用杜甫《望岳》中的詩句填空)
15.《望岳》中描寫泰山神奇秀麗、巍峨高大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們在探究問題時,常會出現撲朔迷離的情況,如繼續前行,便會發現一個全新的天地,正如《游山西村》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西江月》中,作者通過側面烘托表現農村豐收景象和人們喜悅心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桃花源記》描寫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現在常用來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夜雨寄北》中想象友人重逢之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泊秦淮》中表達了作者擔憂唐王朝命運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陋室銘》中描寫“陋室”環境清幽、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寫交往人物來表現室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突出主旨而引用的孔子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陋室銘》中用來表現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愛蓮說》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孫權勸學》一文中孫權給呂蒙提的讀書目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李煜《相見歡》中現在用來形容人內心煩亂,或形容某些事物難以處理解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人們常用《觀書有感》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比喻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達到新境界。
30.辛棄疾《清平樂?村居》中描寫小兒活潑可愛情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達了對友人不幸遭貶的深切同情與關懷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傳達出作者思想感情的點睛之筆是:_________________;描寫月夜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使至塞上》中曾被《紅樓夢》中香菱點評過并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春望》中寫詩人所望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交融的擬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思鄉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登飛來峰》中富有哲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論詩》中作者主張詩歌創作要有時代精神,反對泥古不化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酈道元的《三峽》一文中正面描寫三峽山勢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側面烘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8.《三峽》中寫三峽懸崖高聳特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秋天三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一文中寫作者賞潭的獨特感受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過零丁洋》中表明文天祥舍生取義以死明志的氣節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運用比喻表現宋朝國勢危亡、個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1.蘇軾在《浣溪沙?山下藍芽短浸溪》中表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積極人生態度和曠達胸襟。
42.秋天總給人悲傷凄涼之感,而劉禹錫的《秋詞》最后兩句“__________________”卻表達出了昂揚向上的精神。
43.《別云間》中表現詩人至死不渝的戰斗精神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醉花陰》中以生動的形象來表達相思之苦,并將“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義蘊涵其中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魏學的《核舟記》一文中整體介紹核舟體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點明雕刻者技藝之精湛、手藝之卓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核舟技藝贊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表現詩人正言直諫的勇氣、忠君報國的堅定信念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統一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48.《題破山寺后禪院》中表現了禪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境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難全”中的“此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50.《陳涉世家》中表現陳涉遠大志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他敢于挑戰封建正統觀念,蔑視權貴的大無畏精神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馬說》中揭示千里馬悲慘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視覺角度看,色彩鮮明、紅白映襯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意境相似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雁門太守行》中描寫孤城被圍、將士斗志昂揚堅守城池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李商隱《無題》詩中描寫自己無盡相思之情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天凈沙?秋思》中寫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崔顥的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山坡羊?潼山懷古》中化靜為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運用比喻,融入議論、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8.《始得西山宴游記》一文中寫作者在西山宴飲之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描寫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始得西山宴游記》中表達作者喜愛西山景色而不愿離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醉翁亭記》中描寫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繪朝暮變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1.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發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喚,表現了他關心社會、兼濟天下的情懷。
62.《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作者直抒愛國激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將現實與想象結合起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陶淵明《飲酒》中最能體現詩人陶醉于大自然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繪傍晚時分山中美麗景色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寫決定戰爭勝負的三要素及其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一意孤行,宣布終止“”與“”的運作,遭到臺灣島內外的強烈反對,用《孟子》的話來說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66.《岳陽樓記》中與“進亦憂,退亦憂”相照應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作者政治抱負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人切勿患得患失,而應樂觀曠達,就像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那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新市長上任兩年,全市面貌大變,干群同心,社會安定,各項建設事業蓬勃發展,真是:_______________。(用《岳陽樓記》中兩個相連的四字短語填寫)
69.《行路難》(其一)中運用細節描寫表現內心悲憤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發作者雖懷才不遇但仍有遠大志向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描寫洞庭湖浩瀚氣勢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觀刈麥》中具體描寫農民割麥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同樣是感嘆人生,辛棄疾筆下是“可憐白發生”的嘆惋,而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將自己頭發斑白漸近衰老的現實拋在腦后。
73.辛棄疾在《破陣子》一詞中,表達其建功立業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孟子《魚我所欲也》一文中概括全篇大義表現其“舍生取義”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本文用取譬設喻的方法來闡述道理。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則重點從舍生取義的角度,進一步證明了本文“舍生而取義”這個中心論點。
75.王維《漢江臨眺》中描繪漢江周圍廣闊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6.《出師表》中諸葛亮指出先漢興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陳述作者臨危授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出師表》中,寫國勢危急時,朝廷內外為“追先帝,報陛下”而竭盡忠誠的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中深受后人贊賞也是作者頗為自得的奇偶佳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曹劌論戰》中的“取信于民”具體指的是魯莊公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上樞密韓太尉書》中引用的孟子的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君子于役》第一節中勾畫農村晚景圖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
82.王之渙《涼州詞》中的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______________?!焙屯蹙S《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西出陽關無故人”都抒發了邊塞生活的寂寞孤獨之感。
83.《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意思一致。
84.建國50年以來,各行各業都涌現出許多杰出的人物,正如在《沁園春雪》中所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沁園春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靜態為動態,描寫了我國北方壯麗的雪景。
86.在比喻人民教師細致的思想教育時,常常引用“春風化雨,點滴入土”的俗語和杜甫《春夜喜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來說明。
87.雖然社會還存在貧富差距,但是很多人能以平和的心態看待這種現象,就像黔婁之妻所說的那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默地為社會努力工作著。
88.人們往往借草的頑強來表達對生命的禮贊,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中就有這樣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
89.在《赤壁》一詩中,詩人感慨英雄成敗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石壕吏》中的說明兵役之苛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說明戰爭之慘烈的詩句是:____________;說明戰爭破壞嚴重的詩句是:___________;表現老婦喪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詩句是:_________;體現詩人對災難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讀書時,既需要字斟句酌的精讀,又需要像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中主張的那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白居易《賣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兩句所表現的矛盾心理,正是賣炭翁生活陷入絕境的反映。
93.開發大西北,我們實施了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綠色生態戰略。可以想象,不久的將來,古人吟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生態環境必將在大西北重現。
94.陸游在《卜算子?詠梅》中寫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堅持自己操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少年中國說》中以龍來比喻中國少年無限生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6.諸葛亮《誡子書》中常被人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參考答案: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5.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6.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寡人無疾;已逃秦矣
7.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8.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10.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1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1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1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5.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1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7.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8.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19.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0.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1.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22.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
2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何陋之有
2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5.蓮,花之君子者也
2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7.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28.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29.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0.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3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3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3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3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3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
37.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8.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39.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身寒骨,悄愴幽邃
4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1.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42.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43.毅魂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44.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45.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技亦靈怪矣哉
46.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47.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48.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49.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50.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51.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5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53.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5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55.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56.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57.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58.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自余為人,居是州,恒惴栗
59.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不欲歸
60.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 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6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62.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6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6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6.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6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8.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69.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70.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71.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72.鬢微霜,又何妨
73.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74.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7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76.親賢臣,遠小人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77.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78.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79.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80.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81.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82.春風不度玉門關 勸君更盡一杯酒
83.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84.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85.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8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87.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88.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89.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90. 三男鄴城戍 二男新戰死 出入無完裙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長已矣;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91.好讀書,不求甚解
92.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愿天寒
9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94.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95.潛龍騰淵 鱗爪飛揚
篇4
1.下列黑體詞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道狹草木長(zhǎng)
屬(shǔ)國過居延
B.簾旌(jīng)不動夕陽遲
晨興理荒穢(huì)
C.徙倚(yǐ)湖山欲暮時
都護在燕(yān)然
D.帶月荷(hé)鋤歸
江入大荒(huāng)流
2.下列黑體詞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帶月荷(扛著)鋤歸
但(只要)使愿無違
晨興理荒穢(污穢的垃圾)
B.屬國(一種官名)過居延
大漠孤煙(烽煙)直
長河(黃河)落日圓
C.渡(通過)遠荊門外
仍憐(可憐)故鄉水
云生結海樓(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
D.徙倚(徘徊)湖山欲暮時
三年多難更憑危(登樓)
簾旌不動夕陽遲(遲到)
3.下列詩句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B.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C.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D.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4.寫出下列詩句所使用的修辭手法。
(1)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
(2)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
5.詩句默寫。
(1)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中寫詩人辛勤耕種的句子是:
, 。抒發詩人愿望的句子是: ,
。
(2)陳與義的《登岳陽樓(其一)》中描寫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之情的句子是: ,
。
(3)王維的《使至塞上》中描寫邊塞奇特壯美景色的句子是:
, 。
(4)李白的《渡荊門送別》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抒發詩人思鄉惜別之情的句子是: ,
。
6.文學常識填空。
(1)陶淵明,字 ,又名潛,自號 ,潯陽柴桑人, 時期文學家。他的詩歌從內容上可分為 詩、詠懷詩和 詩三大類。
(2)王維,字 ,盛唐 派詩人,有“ ”之稱。蘇軾評價他的詩是“ ”。
(3)李白,字 ,號
,有“ ”之稱,唐朝偉大的 詩人。
(4)陳與義,字 ,號簡齋,
代詩人。岳陽樓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其余兩座名樓分別為
、 。
【課文鞏固】
背誦并默寫《歸園田居(其三)》,回答問題。
7.“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對比有什么作用?
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一、二句寫詩人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情景。三、四句可以看出詩人不是很會種地,但為了不使豆苗荒蕪,他一大早就去了地頭,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雖然很辛苦,但詩人卻并不抱怨。
B.五至八句寫雖然路窄草木叢生,夕露沾衣,但詩人卻并不覺得可惜,“愿”字蘊含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的哲理。
C.“種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帶月荷鋤歸”是平淡之語;前句虛寫,后句實寫。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映襯下交相輝映,柔和完美。
D.本詩的主題是寫田園勞作之樂,表現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詩人將樸素、自然、平淡的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平淡的口語和醇美的詩意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背誦并默寫《使至塞上》,回答問題。
9.從詩歌體裁上看,這是一首
詩。從詩歌類別上看,這是一首 詩。從表達方式上看,詩歌首聯、尾聯為 ,頷聯、頸聯為 。
10.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請結合詩題、詩句作具體說明。
11.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痹嚪治觥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兩句中描寫了哪些景物?營造出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背誦并默寫《渡荊門送別》,回答問題。
12.請依次寫出這首詩中押韻的詞: 。
13.“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詩人是從什么角度來寫景的?
14.談談你對“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所描繪的意境的理解。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詩的一開頭,就直接點明了此行途中已經到達的地方、將要前往的目的地,以及乘坐的交通工具。
B.頷、頸二聯,一近景,一遠景,細致入微地刻畫了長江江面開闊、兩岸平曠的景色。
C.“山隨平野盡”給人以流動感和空間感,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
D.全詩以遠游起筆,中間寫途中所見景色,最后以惜別作結,過渡自然,結構嚴謹。
背誦并默寫《登岳陽樓(其一)》,回答問題。
16.詩歌以“ ”和“ ”點明登臨岳陽樓的時間,以“無限悲”直接抒發了詩人的情感。
1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此詩意境開闊,情感蒼涼悲壯。
B.“簾旌不動夕陽遲”由遠及近地描繪了洞庭湖風平浪靜、祥和安寧的景象。
C.“萬里來游”“三年多難”,傳遞出詩人寫此詩的處境。
D.“老木滄波”既是眼前實景,又飽含了詩人歷經風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緒。
18.請從修辭手法、寫作角度等方面賞析詩歌的頸聯。
【能力提升】
(能力目標:①理解詩詞內容。②了解作者創作的背景并能理解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浣溪沙
[北宋]蘇 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19.下面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全詞上闋寫景,山下小溪邊,長著矮小嬌嫩的蘭花,松間沙路潔凈無塵,畫面清新優美,淡雅寧靜。
B.“瀟瀟暮雨子規啼”一句寫出了黃昏瀟瀟細雨中杜鵑的啼叫聲,正所謂“鳥鳴山更幽”,突出了環境的靜謐。
C.下闋轉入抒懷,“門前流水尚能西”,寫詞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無再少”,因此為時光流逝、人生短暫而嘆息。
D.全詞情景交融,恬淡優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語言、充滿人生哲理的議論,表現了詞人執著生活、召喚青春的無限情懷。
20.請簡要分析這首詞的主題思想和詞人的情感態度。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春題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
亂峰圍繞水平鋪①。
松排山面②千重翠,
月點波心③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④,
青羅裙帶展新蒲⑤。
未能拋得杭州去,
一半勾留⑥是此湖。
[注釋]①亂峰:指峰巒眾多,高低參差。水平鋪:漲滿的湖水平靜地鋪展在群山里面。②松排山面:指山上有許多松樹。③月點波心:月亮倒映在水中。④碧毯:碧綠的稻田如同地毯。線頭:指一棵棵稻子。⑤青羅裙帶展新蒲:湖上青綠的香蒲好像展開的一條絲織裙帶。⑥勾留:留戀。
21.“此湖”所在地是杭州,據此推斷湖名為 。我們學過白居易另一首寫此湖的詩,詩名是 ,請默寫出這首詩的頸聯: ,
。
篇5
關鍵詞: 初中古詩文 欣賞教學 方法例析
作為母語教育的語文課程,其擔負著培養具有中國文化之根的現代公民的使命。中學古詩文欣賞是初中語文學習中文學色彩最濃郁的內容,加強古詩文欣賞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大有裨益。筆者在十幾年的語文教學中,摸索出一些古詩詩文欣賞教學方法,現拙述于下,旨在與同仁交流。
一、深情誦讀揣摸辭氣,讓學生品味古詩文的情感與思想。
清代桐城派作家在談到欣賞古詩文時提出“因聲求氣”的觀點,即欣賞古文,必得高聲朗誦顧問,從音節的抑、揚、頓、挫里體會作者的辭氣,進而體會他的感情,體會他的整個人格和思想,這對于實際教學來說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以中學教材傳統名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為例,談談如何通過誦讀欣賞古文。
予觀乎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第一句是散句,緩緩道來,從容不迫,突然一緊,節奏猛地加快,連續兩個三音節的短句再接四個四音節的短句,洞庭湖的氣勢躍然聲口之上,然后語氣陡然一轉,一個“矣”字,將作者對洞庭湖的氣勢及對杜甫、李白、孟浩然等前賢寫洞庭湖之雄渾的詩句的那種浩嘆之情和盤托出。
若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行。
“若夫”二字又輕又澀,似有千種愁怨,萬般無奈。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至若”二字,響亮如鐘,如雨后出霽,其音色之響亮朗潤,正與下面引出的景物棉鞋相契。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
“而或”二字,不僅告訴人們這是景物的轉換,更是情緒的轉換?!盎颉弊滞職馊绾纾腥缈展茸阋?,曠極需極,正是洞庭秋夜的情調。
若引導學生在誦讀中通過辭氣的變換,通過對不同景物的描繪的想象,就能領會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體會到作者體情之微妙。
二、運用想象合理填補擴充,讓學生深刻領悟原文。
清代李漁說:“和盤托出,不若使人想象無窮?!惫旁娢奶貏e是古詩詞高度概括的藝術,留有許多藝術空間,我們在誦讀欣賞時要運用想象進行合理的填補或擴充,豐富原作的內容,從而深刻領會原文。例如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遍]上眼,搖頭晃腦一讀,就能體會到這首詩不僅寫景,還寫人的心情。寫詩人的什么心情呢?只要填補好詩文中的藝術空白,就可以領悟詩的意境。它描寫了破山寺后禪院特有的清幽景色與詩人在這種景色之中的特殊感受,看似是寫景之類的山水游記,其實更主要的是流露頗濃厚的禪隱傾向,這些內容需要學生發揮想象才能領悟。
又如《游園不值》,寫的是拜訪自己的友人沒有遇到,卻見到朋友的園子里有一支正在盛開的紅杏伸出墻外來,于是就聯想到朋友的園子里一定是生機盎然。詩文沒有直接花費筆墨描寫園子里的春景,筆者在教學時提問學生:你們想想朋友的園子里到底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還有哪些美麗的花草樹木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說:有雪白的梨花,粉紅的桃花,青青的小草,還有成群的蜜蜂在嗡嗡起舞……在這一空白處,運用“紅杏”這一紐帶,讓學生想象的翅膀在屬于他們自己的天地里自由的飛翔,學生興趣濃厚,為今后寫景色的文章積累素材。
三、補充背景資料,讓學生深層理解課文含義。
語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闊的知識背景,在教學中適當補充背景資料,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深層含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等。背景資料是指與課文相關的,對人物、情節和內容有作用的資料,通常包括作者介紹、寫作目的、社會背景、科學知識、文化背景等。尤其是在古詩文教學中,由于作者生活的年代比較久遠,如果脫離當時的文化歷史背景,單純講解詩詞,學生要想充分理解感悟便很困難。閱讀教學提倡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文章主人公對話,與作者對話”,怎樣走進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需要找準時機利用背景資料。
篇6
關鍵詞:詩;散文;美學特質詩與散文之不同,倘若僅從其外部表現形式看似乎不難分辨:分行分節,講究音律的是詩;散體語言,段章形式,不講究諧音押韻的是散文。但是事實上問題并不這么簡單,比如“現代散文詩”,它的外部表現形式是散文的,但它卻是詩;而有些表面看似“詩”的東西,比如“順口溜”之類,盡管它也分行分節,諧音押韻,好不順口,卻絕不是詩。散文也是這樣。有些散文,比如寫景抒情的“美散文”,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綠》等,盡管它們也是充滿詩情畫意但它不是詩,依然是散文;而像魯迅的《秋夜》《雪》等散文詩,盡管其表現形式是散文的,它們卻是詩。
可見,作為一種特定文學體裁的“詩”與“散文”,除了它們相應的外部表現形式外,還有其作為“詩”與“散文”的本質意義的東西,即:各自不同的美學特質;并且這種作為本質意義的美學特質,主要還得從其內部,即它們各自所表達的內容、所追求的美學境界來考察。也就是說,作為本質意義上的“詩”或者“散文”,除其一定的外部表現形式外,主要還在于它們所表達的內容所追求的境界本身就是“詩”或者“散文”的。那么,作為體現其本質意義的“詩”與“散文”,它們的美學特質各是什么呢?
1先談詩
詩主情。詩所表達的內容主要是作者內心世界的某種情緒、情感、情趣或情志,是某種飛越了具體個別的生活事例與客觀事實本身,而對其社會生活、宇宙人生及其命運的深層次感情思考所產生的思想感情、意識或者精神。盡管詩也反映社會生活,甚至描繪客觀環境,其所表達的“情”也是在一定社會生活事實的背景下緣起和產生的。但就其內容所體現的美學特質和它的美學指向來說,它是“靈動”“虛擬”“飛越”的,是“形而上”了的。它的內涵及其美學指向其實一開始就遠遠超出了字面所描述的客觀事物而飛越到了一個無限遙遠與遼闊的宇宙空間,深入到了一個無比深邃精微的世界的“真”的本原。它所傳達的信息已不僅僅是某一具體的客觀事物和關于那個事物的現實感觸,而是詩人的靈魂在與宇宙世界的感應、交流與對話中傳達出來的話語;是關于那個世界的“本原之真”的話語;是足以產生聯想、暗示、象征,從而獲得無限豐富的靈動內涵的話語。這樣的“話語”才是“詩”。所以詩往往是含蓄、雋永、深刻、靈動和飛越的。
以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為例:“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边@首詩是白居易在[唐] 貞元三年科場應考時寫的一首科考答卷詩,白此時年僅十六歲。全詩以“古原春草”抒寫“送別之情”,寫得不僅轉合分明,對仗工整;更可貴的是能在融入深切生活感受的基礎上,使全詩達到情真意深、空靈渾成的境界:那“離離”“萋萋”的古原春草啊,便是我濃濃的送別之情!特別是前四句寫“草”,自然流暢,渾然天成,而詩意之雋永濃烈、意味深長,使之千百年來幾乎成為人們代代吟誦的一首獨立的名詩了!考究起來,這令后人世世甚愛的前四句詩之所以為“詩”,并不僅僅在于它描述了原野一年一度枯榮的草;僅僅描述了“野火”燒后春天又生的原野的自然景象,而是因為它原本就是蘊含著遠遠飛越了這平凡事物與現象本身的令人心靈顫動的“詩情”!特別是當我們因聯想而與詩句產生共鳴的時候,我們就更能深刻體會到詩句中蘊含的“詩情”的力量!譬如,當我們把詩句中這平凡的“草”,與千百年來歷盡苦難卻生生不滅的黎民百姓聯想起來,就會產生顫鳴不已的詩的情感。在我們這樣的解讀中,透過“草”,我們看到的是千百年來“弱小平凡”的黎民百姓所經歷的種種“苦難與新生”,感悟到的是對于它們生生不滅的力量的信念!――這種能夠使人產生聯想,透過字面傳達出來,遠遠大于字面內涵的“深層意味”便是“詩”,是詩的精魂。
散文詩之所以是詩不是散文,原因也在于此。即它所表達的內容,從美學特質上說,也是某種含蓄、靈動、雋永、深刻的“詩情”。例如,魯迅的《秋夜》:“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边@開篇第一句的“也是棗樹”,我們一讀到它,就會感到它含著某種“詩情”。它令我們飛越字面描述的具體事物去探尋它背后含著的那種別樣的詩情與意蘊。事實上,我們繼續讀下去,就會越來越清楚地感覺到那“落盡了葉子”,“默默地鐵似地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棗樹”,完全是作者戰斗精神與不屈意志的象征;那“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的話語,蘊含著的完全是作者深沉濃烈的感情。品味著它,使我們對魯迅先生堅忍不拔的戰斗意志,愛憎分明的強烈情感震撼不已!可見,詩之為“詩”根本之處在于它的詩情、詩意、詩志、詩趣。這種詩的情志與意趣,從美學特質上說,它是靈動、雋永、含蓄、深刻的。它因含蓄,靈動而有不盡的意趣。
再從詩所追求的藝術境界看,詩之為“詩”還因它有靈虛深邃的“意境”。這一點與詩所要表達的情感意趣是相一致的。所謂詩的“意境”,是指由一組飽含情感意趣的“意象”(即運用想象所創造的具有象征意蘊的相對獨立的一個個藝術形象),按照一定的美學原則組合建構而成的一個全新地帶著感彩與音樂旋律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形象世界。它是詩人心與物、情與景、意與境的交融結合,是詩人詩作藝術的集中體現。詩人的情感意趣,就是通過這種由“意象”組成的“意境”來表達的。例如[元]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边@首小令,短短五句,全由一個個飽含悲涼情感的“意象”(畫線所示),組構成一幅蕭瑟凄涼的“秋郊夕照旅人漂泊圖”;表達了漂泊在荒遠異地的游子,思念家鄉親人的極度孤獨、凄涼、悲傷的餓情感。寫得情景交融,極具意境。
散文詩是“詩”,這方面也是個重要因素。仍以魯迅的《秋夜》來說,全篇意境深邃空靈。而其深邃意境是由這樣一組飽含思想情感蘊含象征意義的具體“意象”所構成的:那“奇怪而高”,“非常之藍”,“眨冷眼”“現微笑”“灑繁霜”的“夜空”/那“窘得發白”的“月亮”/那“脫盡葉子”“默默地鐵似地直刺夜空”的“棗樹”/那“凍得紅慘慘,瑟縮著做著夢”的“小粉紅花”/那“哇――”一聲飛過的“惡鳥”/那追逐光明,“撞在玻璃燈罩上叮叮作響”的“小青蟲”/以及“點起一支煙”對著“默默敬奠這些蒼翠精致的英雄們”的“我”。這些一個個虛化了的具體形象即“意象”,共同組構成一個完整統一,意蘊深長的“秋夜”意境,使散文詩獨特的詩情得到極好的凝聚與表達。
總之,詩之為“詩”在于它有詩的精魂:飽含深層意味的“詩情”。這種詩情是通過詩的意境來暗示、象征與表達的,而詩的意境又是詩人的情感與具體意象的完美結合?!霸娗椤笔莿尤诵钠堑?。這一方面是它的載體:詩的意象與意境的美麗空靈;另一方面更是因為它背后的飛越時空的情感意趣的美麗與空靈。它往往因飛越了具體個別的事實而具有時空與內涵上的廣延性;往往因暗示、聯想與象征而意蘊無窮,攝人心魄!
2散文則全然屬于另一個美學世界
從其表達的內容看,散文記人記事、寫景狀物、議論抒情,筆之所指,意之所趨,無處不到,無所不能。但有一點是本質的。這就是:它始終是屬于具體的個別的現實世界。它沒有也不打算飛越它的具體、真實與個別的現實生活。它只對這個“吾生于斯,吾存于斯”的現實人間作具體真實的見證、記取與眷戀。盡管它也抒情也言志,但它并不“空靈”,并不“超越”,而是有如“孩兒對母親的哭訴”“農民對土地的希冀”。它是純實的。在純實的敘說與描述中傳達著思考與感情。它是以飽蘸著真實生活的酸甜苦辣的筆觸,用個別有著飽滿生活血肉的情景與人物,在純凈如泉、娓娓動聽的敘語中深深撥動讀者的琴弦,打動著讀者的心。它是以它對于現實人世的赤誠而獲得永恒。因此,散文在內容上一般是不應當虛構的。當代文學評論家秦晉曾說,散文是發現與開鑿的藝術。它的真諦并不在于創造出什么東西來反映和表現某種思想、情感和精神,而在于從對生活的觀察的感觸中把那些思想、情感和精神挖掘出來。
古典文學中[明] 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和現代文學中朱自清的《背影》可謂散文的經典傳世之作。它們在內容上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在創造形象”,而在從“我”的真實生活的經歷中發掘著并記取了最牽動人心腸的東西:母愛、父愛、妻愛……等人間情愛:我在這個人世間經歷過的世事滄桑;以及其間真實的人與物,真切的喜與悲……。正是這些內容在己在人都是真實的,是飽含真實生活的血肉的,因而它不僅對作者自己來說是牽動魂腸的,對于讀者來說也能以它樸實純凈真實的藝術力量動人心扉,引起讀者的共鳴與感動。――這便是散文藝術內容所體現的美學特質,也是散文藝術所追求的美學境界。反之,散文如果描寫的不是實際發生了的事情,而是關于可能發生的事情,是完全虛構的事情,那么讀者心理就會出現“閱讀障礙”。比如有人告訴你朱自清的父親并沒有送朱自清到車站,更沒有為他買橘子在車站月臺上爬上爬下這回事。這些只是朱自清為了寫“散文”而杜撰虛構的。那么,你肯定會有被愚弄了的感覺,《背影》的生命力也就斷送了。這是因為《背影》是散文,散文應當是真實的。這一文體內容的美學特質已經在讀者中形成了認同與默契。讀《項脊軒志》也是這樣?!绊椉管帯笔菤w有光青年時代讀書、生活過的一間“百年老屋”。在這間老屋里,作者經歷了靜心讀書的美好時光,也經歷了大家庭解體,祖母、母親、妻子相繼去世的悲痛歲月。作者以樸素深情的筆調攝取其間感觸最深的物與景、人與事,記敘了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喜”與“悲”,表達了對已逝三代親人深深懷念。文章字字真情句句含淚,情景細節如在眼前。但倘若有誰說這是“假”的,我想,所有讀者都是不會答應的。
散文內容的“非虛構”性質決定了散文藝術“純實”的美學方向。但這不是說散文不能有“想象”;不能有情景交融的“詩情畫意”;不能有引人入勝的美的構思與美的境界;而是在于散文中的想象、形象和意境與散文的純實性、非虛構性并不矛盾,而是統一的。這種統一性體現在:它不是使散文的情景人物導向虛擬與空靈,而是使之與客觀形象更加貼近更加逼真與完滿。拿[宋] 范仲淹的散文名篇《岳陽樓記》來說,文中對洞庭湖的描寫可謂精彩之至:“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若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丘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薄冥冥,虎嘯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這段文字使人如見其景如臨其境,令人心曠神怡好不美極!然而有誰知道,范仲淹在寫這篇文章前竟然根本沒有去過岳陽樓見過洞庭湖!如此生動逼真如詩如畫的景致竟然全是范仲淹憑著地理知識充分運用想象寫出來的!可見散文同樣需要想象,同樣應有引人入勝的意境。關鍵在于:散文藝術的美學導向是使其形象及其意境,與客觀真實更加貼近更加完滿,達到既實且美的境界;而詩則需要“飛越”與講究“空靈”。
最后,散文意境中的“情”與詩中之“情”也有美學意義上的不同。仍以歸有光《項脊軒志》中前后兩處景物描寫為例說明:“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亭亭如蓋矣?!边@兩處景物描寫都極具意境,十分動人。前句是“項脊軒”這間“百年老屋”經過一番“修葺”后作者對它外部環境的描寫。這處描寫除寫得詩情畫意極為美麗外,關鍵是表達了作者無比喜悅的心情。后句是全文最后一句。盡管對枇杷樹的描寫也極具精致,但卻飽含悲傷情感,體現了作者睹物思人,對亡妻無限懷念的悲痛心情。這里要指出的是:這兩處描寫體現的情感盡管一喜一悲,但讀了它我們不會像讀詩那樣飛越它們所描述的現實情景而去探尋另外的情趣,而是更加身臨其境,和作者一起,為其真切的喜而喜,為其真切的悲而悲。――這便是散文的藝術,散文的境界。它是純實的,也同樣是永恒的。
總之,我以為,詩是“虛”的藝術;散文是“實”的藝術。這是它們美學特質的不同所在。朋友,不知您對此有同感否?參考文獻:
[1] 秦晉.新散文和散文新觀念[J].文學評論,1993(01).
篇7
古代詩歌中有多種修辭手法,它們可以豐富詩歌的意境,令詩歌含蓄雋永。如詩歌中運用比喻修辭,能使詩歌內容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運用比擬修辭,可以賦予無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或者賦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為動作,從而使描寫的對象生動形象。運用排比修辭,可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通過多個意象的組合來渲染詩人所要傳達的某種氛圍。運用設問修辭,可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等。
一般情況下,古代詩歌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排比、擬人、對比、互文、夸張、反問、設問等。
解題金鑰匙
作為古代詩歌中??嫉闹R點,詩歌的修辭手法多以客觀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等形式出現,但考查的范圍通常以下面兩個方面為主:
一、品析表述
題型:1.這兩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好處或有什么表達效果(作用)?2.詩句中黑體的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3.詩歌的……聯(句)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道出了 。
解讀:解答此類試題,要結合自己平時掌握的修辭手法,先正確地填出修辭手法,然后結合詩歌內容分析體會該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或表達作用。另外,還要答出能體現這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的關鍵詞(短語),其答題的核心是要答出詩句的深層含義。例如,從“個性”“情感”“道理”“狀態”等多角度挖掘,從而更全面、更準確地品析詩歌。
二、賞析名句
題型:1.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兩句詩。2.本詩中……兩句歷來受到人們的好評,請任選一個角度作簡要賞析。3.人們對這首詩的后兩句頗為喜愛,請從修辭手法上對這兩句進行賞析。4.請你談談對名句……的理解。
解讀:解答此類試題時,應仔細體味試題要求,理解名句的含義,把握解答名句的切入點。首先要判斷詩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然后寫出該修辭手法的一般作用,再結合詩歌主題具體分析詩句的內涵。
模擬訓練營
1.對下列詩句中運用的修辭手法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
A.“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明詩人關心國家命運的一片癡情,他要為國為民盡自己最后的一份心力。
B.“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將春雨寫成了有知覺、有靈性的東西。
C.“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偉氣勢。
D.“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2.杜甫的《望岳》中,前兩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以
(修辭手法)統領下文,生動形象地道出了泰山的 。
3.“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這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4.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兩句詩。
5.“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兩句,歷來受到人們的好評,請任選一個角度對其作簡要賞析。
6.請從修辭手法這一角度,談談為什么“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會成為千古名句?
7.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春 雪
[唐]韓 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篇8
1.《獨坐敬亭山》是
朝詩人
寫的,表達了詩人
的心情,其中“厭”字解釋為
,“閑”字解釋為
。
2、《望洞庭》作者
朝代
,這首詩描寫了
(什么時候)
(什么地方)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
。在詩
中,作者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
,用
比喻洞庭湖。
3《.
憶江南》是一首
,“憶江南”是
名,是
朝詩人
寫的,其中寫景的句“
,
_
”“能不憶江南?”
的另一種說法
。詩中的“諳”字讀音
,解釋為
。
4.《桂林山水》中,引用人們對桂林山水的評價是
;這句話的意思是
;,
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
,此句
為全文的
句。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從
和
兩
個方面作具體描繪。這樣的美景讓人仿佛走進了
的畫卷,真
是“
”
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6、我看見過
的大海,玩賞過
的西湖,卻從
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靜啊,靜
得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
得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
佛
。船槳激起的微波
出一道道水紋,
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7、我攀登過
的泰山,游覽過
的香山,卻
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
座
,
,像老人,像巨象,像駱
駝,
,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
的
,像新生的
,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
啊,
,
,好像一不小心就會
下
來。
8、這樣的山
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
著這樣的山,再加
上空中
,山間
,江上
,讓你
9.《記金華的雙龍洞》的作者是
,作者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
,聽到
;本文作者是按
順
序記敘的。
10、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
,
,
,
,
溪聲也時時
。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
,那溪
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
11、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
)流
出。雖說是(
),可也容得下(
)進出。怎樣小的小
船呢?(
)個人(
),剛合適,再沒法容第(
)個人,
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洞,在(
)
拉繩子,船就(
),在(
)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
)。
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
)到(
),
到(
),到(
),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
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
)和(
)
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
)過來。我有感覺要是把頭(
)抬起一
點兒,準會(
),(
)。大約行了二三丈的水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我們家六口人全靠父親一人工作
(
),生活很(
)。母親常安慰家里人:“一個人
只要(
),(
),就等于有了
(
)?!?/p>
13、父親教導我做萬年牢,就是要
。無
論
。
14.哈默隨著逃難的人來到
_,受到鎮上人們的
,當
鎮長給他食物時,他卻要
,表現了
的可貴品質。
15、《自然之道》讓我們懂得,如果不按
照
,往往會產
生
。
16、黃河是中華民族的
,后來黃河變了,成了中華民族
的
。
11.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
),它
是用(
)和(
)配合起來探路的。它一邊飛,一邊從
耳朵里。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
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_。
17、科學家們探究
的秘密,從中得到啟示,發明
了
。
18、夜鶯的歌聲打破了(
),這歌聲停了一會兒,
接著又用一股新的(
)唱起來。
《夜鶯的歌聲》一課中,“麻雀”、“烏鴉”、“貓頭鷹”、“野獸”
等都指
。課文中的“小夜鶯”指
,我們知道小夜
鶯是一個
的孩子。
19.《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作者是
_,以
形式來寫的。
雷利的呼聲是
。
20.《鄉村四月》的作者是
代的
。詩歌描寫了
的情景。能反映鄉村四月人們忙碌的詞語是“
、
_”。
我能從“
,
”的詩句中想象出山原
翠綠、杜鵑啼鳴、細雨如煙的畫面。
21、《四時田園雜興》是
朝
寫的,詩中描寫農民熱烈勞動場
象出小孩在樹陰下學習種瓜的場面。
22《.
漁歌子》的作者是
代的
,他還是個著名的
。
23.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文主要講了
敢于挑戰權威的事,
他是一個
_的人。
24.“魚游到了紙上”在文中出現了
次,“魚游到了紙上”與“游到
了心里”之間的關系是
。說他“
”,因為他
愛魚到了
的境界。他有時
,把金魚的每個部位
地畫下來,像
那樣細致;有時又
,很快畫出金魚的
,仿佛金魚在
。
25.這學期我們學的兩則寓言是
、
,《紀昌學
射》一文飛衛讓紀昌練習眼力要先練好
。紀昌按飛衛的要求回家先
練
,再練
。告訴我們
_的道理?!侗怡o治病》警示人們要
,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26.《普羅米修斯》一文頌揚了普羅米修斯不畏
,不屈不撓,
為民造福的偉大精神。普羅米修斯把
帶到了人間。自從有了火,
普羅米修斯以
。但普羅米修斯沒有
,他的
真讓我們感動。
27.人的生命是
_的,可是,為
是無限的。我要把
,投入到
。
28、早晨,我在綠地里面的
上做操,安靜在花叢中
。
她走得很
,沒有一點兒
。安靜在一株月季花前
停下來。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
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
朵
露珠的月季花。我幾乎要喊出聲來了,因為那朵月季花上,
正停著一只花蝴蝶。
29、安靜的手指
合攏,
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
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
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
間
,安靜的臉上充滿了驚訝。這是一次全新的
,安靜的
心靈來到了一個她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地方。
我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安靜。我仿佛看見了她
的內心世
界,
,我深深地感動著。
受
。誰都有
,誰都可以創
造
。
32、《生命
生命》從
、
、
幾件小事展示生命的意義,教育我們:雖然生命是短暫的,但是
33、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我可以
,
也可以
。
34、茁壯成長在磚縫中的小瓜苗,讓我們感受到
了
,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意味著生命
是
。
35、《鄉下人家》全文圍繞著
這句話介紹了
鄉下人家風景
、
的特點。
的紅霞,
的微風,
飛過的
的鳥兒,都是他們的
,它們和鄉下
人一起,繪成一幅
、
的田園的風景畫。
38、羅丹是
國著名的
。在工作時表現出
“
。
39、伽利略是
著名
。在
過程中,
表現出
的精神。
40、《父親的菜園》一文按
順序寫的,贊揚父親
的品質。
41、漁夫用
戰勝了魔鬼,這個故事告訴人們
。
42、《漁夫的故事》選自古代
著名的民間故事集
《
》,這本書又叫《
》,由
個小
故事組成的。其中著名的故事還有
、
,這本書被譽為世界民間文學創作中的
“
”。
43、請寫出《小英雄雨來》的六個小標
題:
、
、
、
、
、
44、今天,我們中國孩子
生活在和平環境中,
世界
子不再失去丈夫,為了
不再失去
,全世界應
行
動起來,
和平,
戰爭!讓那已經能夠聽到腳步聲的二十
一世紀為戰爭
,讓明天的世
界
!
45、荷蘭以
、
、
和
篇9
“咱們來猜一猜,爺爺會到哪兒去品茶?”
“哪兒呢,家里呀,茶館呀?!焙⒆觽兿攵紤械孟?,脫口而出。
“我們這節課就專門為爺爺品茶來設置背景,也就是特意刻畫爺爺品茶的環境,如果按春夏秋冬來分,你會把爺爺安排在哪兒品茶呢,至少要滿足兩個要求,一是畫面美,二是意境好。一句話來概括我們的作文要求,就是讓爺爺在美景中美美地品茶?!?/p>
“冬天,那么冷,我家爺爺喜歡在室內品茶?!庇袀€孩子搶著回答。
那么,此時的室外之景是什么?下雨?飄雪?亦或是陰風怒號?室內之趣是什么?和誰品茶?講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咱們把這想清楚了,畫面生動的好文也就呼之欲出。
這樣吧,你們用口頭語來說,我呢,用書面語來表達,也就是說,你們做領導口述,我做秘書記錄??梢詥??
當然可以呀,老師給我們當秘書,怎么不可以呢?孩子總歸是孩子,調皮著呢。
室外之景,下雨吧,太陰冷,不如來點雪花有意思!
學生一說完,我馬上在白板上打出開頭:
古雅蒼勁,滿眼飛霜,是窗外之景。
學生一讀,隨即鼓掌通過,短句入題,是我經常講的技巧,且文筆不俗。
你們還記得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嗎?咱們來齊背: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既然能喝酒,當然也能喝茶呀!于是我接著寫道:
圍爐喝茶,拾花釀春,是室內之趣。
你們讀一讀我寫的開頭,有什么特點?
“精煉、優美?!币粋€孩子脫口而出。
對,在敘事作文中,環境描寫是為刻畫人物形象服務的,不宜過多,否則有喧賓奪主之嫌。記住要畫龍點睛,而不是畫蛇添足。
情景設置好了,人物就要登場了。這個時候,最盼望什么呀?
當然是朋友遠道而來。
此時此景,最喜風雪故人來。
故人進屋的情景如何?爺爺會怎樣做?
是下雪天,那個朋友肯定身上有雪花,爺爺會趕緊泡茶,然后在一起品茶呀。
對,就是這樣的:
涉寒而來的朋友,身披薺菜花般的細碎雪粒兒,眉眼滄桑。爺爺趕緊燒開水,洗凈茶杯,再抓一把芽葉肥碩、色澤翠綠的谷雨茶放進茶杯,開水入杯,清綠滿盞。迫不及待地品一口谷雨茶,再佐以逸事或者趣聞,兩人圍爐對飲,拾起歲月的花瓣,釀成一抹春色。
咱們來自由地朗讀白板上打出的文字,看與我們的寫作要求是否相符?爐前對飲的意境是否表達出來?再想一想,為什么要設置背景進行環境描寫呢?
對呀,為什么要設置環境描寫呢?直接寫爺爺和故人爐前喝茶亦可呀?
孩子們來了興趣,你一言我一語,暢所欲言,我呢,整理歸納如下:
一是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二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三是推動情節的發展,為下鋪墊。
設置恰當的環境,也就是借風景寫意境,達到用美好的氛圍來感染讀者的目的。不過呢,老師要來個友情提示,就是描寫環境時要惜墨如金,恰到好處,方能引人入勝。
通過老師的講解,我們弄清楚了為什么要設置背景,怎樣設置背景。那么,咱們從春天出發,你們最想把爺爺安置在哪兒喝茶呢?
春天不是花多嗎?那就把爺爺安排在花下喝茶,和老友坐在花樹下,坐在春風里,喝喝茶,說說話,看看花,不就行了嗎?孩子們大多有這樣的想法。
咱們能不能蹊徑獨辟呢?別人最喜歡寫的,咱們偏不寫,來個與眾不同。不在花下,在旅游勝地,譬如黃鶴樓、洞庭湖、西湖,行不行?同學們學過很多關于黃鶴樓的古詩詞,用來得心應手,不如就把爺爺安排在黃鶴樓上喝一杯清茶聽一曲《高山流水》。
黃鶴樓的地理位置,咱們來說一說!
站在黃鶴樓,可以俯瞰三鎮(武昌、漢口、漢陽)兩江(長江、漢江),三鎮隔兩江而對峙,長江大橋飛架南北,四周著名的景點還有鸚鵡洲、晴川閣、古琴臺,其地理位置不可謂不獨特!
關于黃鶴樓的詩句,能不能引用進去呢,增加美感呀。
趁孩子們認真思考之時,我在白板上打出幾行字,來個拋磚引玉:
樓內吹玉笛,紫氣相引約,信步到黃鶴樓頂,極目楚天舒:不盡長江滾滾來,三鎮隔兩江而對峙,飛架南北的大橋,鸚鵡洲,晴川閣,古琴臺,這些絕景意象疊加,可謂:爽氣西來,云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
在如此富有詩情畫意的地方,爺爺和朋友清茶一杯,聽罷《高山流水》,然后各自揮手告別,豈不是別意深深、韻味無窮?
夏天呢,太熱了,爺爺一起床,趕緊泡了一杯茶,端著茶杯,踱步到池塘邊。咱們來遐想爺爺喝茶時的背景:
晨曦,一支支紅蓮終于攢足了力量,倏地躍出水面,疏影橫斜,清遠深美;一只蜻蜓似乎等待了很久很久,迫不及待地馱著晨光飛過來,啜飲甘露,采擷芬芳……爺爺對著晨光,抿上一口清茶,愜意安好,那一縷縷晨光折射入茶杯,美如畫。
天高氣爽的秋天,爺爺在哪兒喝茶最愜意?
那肯定是在桂花樹下,并且是中秋之夜的桂花樹下才行!一個女孩用不容置疑的語氣回答。
給10分鐘的時間,你們誰先寫完,誰來展示。
還是那個女孩,站起來就說:
飽滿圓潤,是中秋夜的那輪明月。含英吐芳,是月下肆無忌憚怒放的桂花。獨自一人坐在桂花樹下賞月品茶的,是古稀之年的爺爺。一杯破孤悶,兩杯滌煩塵,三杯心生香,觀自在……
篇10
語文教學的改革不僅要著眼于內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應著眼于形式,方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是不可多得的語文教學形式之一,它是取得最佳課堂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欣賞能力的一個最佳手段,我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就嘗試了這種手法,且收效甚好。
一、電視劇片頭導入,奠定鑒賞基調
《三國演義》電視劇片頭那豪放渾厚的悠遠又略帶蒼涼悲壯的歌聲,其內容和基調特別符合這首詞的風格、詞人的心境;有利于對全詞豪放、開闊的風格和詞人思想情感的理解。片頭那磅礴的氣勢、畫面,更為東坡開頭的篇詞提供了很生動的注腳和說明。選用電視劇片頭作為導入,使學生進入特定的詞情畫境,為鑒賞本詞奠定了基調。
二、創設問題情境,啟迪學生思維
在詞的看似疑點之外,借助多媒體手段,能很好地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1、詞的開頭三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古人評價它不同凡響。我用課件展示如下內容幫助欣賞。
與下面描寫水的詩句比較,說說不同凡響在哪里?
三國時,曹操在《觀滄?!分械拿洌骸扒镲L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p>
唐詩人孟浩然在歌詠洞庭湖浩瀚時名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p>
唐代浪漫詩人李白歌詠黃河水劈天而落的宏大氣勢的名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p>
通過比較學生了解了這些名句,多是氣象開闊雄渾,高遠奇偉,但蘇軾這三句,不但寫出了長江奔流的氣勢,而且將寫景寫人融合為一,形象的寫出了歷史的推遷,抒發了詩人對“千古風流人物”的懷念。
2、“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句中哪些字傳神?我展示了《三國演義》片頭。在形象鏡頭啟發下,學生較好的領會了“浪”既是長江之浪,又是歷史之長河之變幻,聯想起長江與千古風流人物的深交。千古人物風流余韻,豐功偉業。一個“淘”字。形象地流露出詩人的情感。
3、“一時多少豪杰”,為什么東坡獨想周瑜?
為什么又寫“小喬初家了”?歌頌小喬的意圖在哪?這看似無疑的設問其實它涉及到對詞的主旨、詩人情感的欣賞。而理解這個背景,需要材料。我用課件展出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周瑜和小喬在一起的鏡頭:
大喬、小喬為江東美女,大喬為孫策之妻。小喬為周瑜之妻。相傳曹操建銅雀臺,命曹植寫“銅雀臺賦”,植寫道:“攬‘二喬’與東南兮,朝夕之與共?!倍拍烈矊戇^:“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p>
周瑜,字公瑾,24歲拜將,娶小喬為妻,34歲指揮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赤壁大戰。電視畫面:小喬與周瑜的美貌如花、風流倜儻,給學生以直觀而深刻的印象。美女襯英雄愈顯公瑾英姿勃發,春風得意,詩人贊美周瑜意在抒發對英雄的向往和對自己年近半百而功業無成的感慨。
三、提供背景材料,促成批判創新
批判是創新的靈魂,但要有引發點,創新要以事實為基礎。為此我用可見如下:
詞中對“人生如夢”兩句的思想感情,向來有不同的看法。教參說:這兩句貌似超脫,實是無可奈何的感慨。這是作者思想上消極的一面,你的看法如何?
請根據這首詞,聯系蘇軾的生平思想和寫作背景,結合學過的蘇軾作品,發表見解,要求有根有據。
學生各持己見,觀點不一定站住腳,但創新精神可嘉。選幾則如下:
?????——被捕入獄貶居黃州,對蘇軾的打擊是巨大的,他懷才不遇,遭人陷害。并使他壯志難酬?!叭松鐗簟眱删?,正是這種身受迫害,壯志難酬的悲憤,一種無人理解而寄托江月的曠達。
——這兩句是詩人由江山、人物的推移和自己早生華發的對比中發端的。長江依舊,英雄已逝,年少壯志猶在,而今年近“知命”,“早生華發”,就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暫與萬事皆休的悲涼,這是一種人之常情,怎能說是消極呢?
——這種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而起。周瑜年輕輕就建立赫赫戰功而千古流芳,自己卻老之將至而功業無成,因此他感嘆自己的渺小與慚愧,英雄末路壯志難酬,他怎么能不傷悲呢?才華蓋世和一事無成落差之大,他怎能真正的超脫呢?
四、播放音樂、朗誦,品味領悟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