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桿拍遍范文
時間:2023-03-26 12:33: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欄桿拍遍,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把欄桿拍遍出自辛棄疾的《水龍吟》,是該詞引用的一個典故:宋代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桿。嘗有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所以,欄桿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欄桿來發泄心中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
作者認為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在詞人把欄桿拍遍的振聾發聵的聲響中,可以讀出辛棄疾真實的復雜的心情:不滿、憤懣、焦慮、懊惱、無耐、等待。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裸讀,就是在沒有任何背景資料、注釋、賞析和教師講解的情況下,去讀詩。這就要求我們要到詩中去尋找一些抓手,進而好好地解讀詩歌。
那么,對于一首陌生的詩歌,到底該如何進行“裸讀”?我以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為例,探尋抓手,解讀詩歌。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第一,抓詩歌形象。詩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它們是詩歌情志的寄托、情感的載體。準確地把握形象、分析形象是理解詩歌主題思想的關鍵,把握詩歌形象的關鍵在于理解詩歌中的 “象”,領悟詩歌中的“意”。認真感受作品的形象,有助于提升學生們解讀詩歌的能力,提升文學修養。
首先,我們來分析上片的景物形象。開篇“楚天”“秋水”兩個意象,借遼闊蒼涼的秋景,營造了空闊清遠的意境,從而表現出詩人的悲涼感、孤獨短暫感;而“獻愁供恨”的“遙岑”,更是寫出了詞人的滿腔仇恨;“落日”則渲染出蒼茫悲涼的氣氛,暗示時光流逝感和國運衰微感;“斷鴻”是失群的孤雁,寫出了詞人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其次,分析人物形象?!敖嫌巫印苯淮巳宋锷矸?,同時也寫出了飄零、孤寂之感。人物的動作是“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作者用這兩個動作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激情:一是仔細端詳抽出鞘來的寶劍;一是用手使勁兒拍打亭上的欄桿。“吳鉤”本是戰場上殺敵的銳利武器,但現在卻閑置身旁,無處用武,這就把作者雖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之情烘托出來了。“欄桿拍遍”是指胸中有說不出的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桿來發泄。用在這里,就把詞人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宛然顯現在讀者面前。在此種情形之下,詞中人物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無人會,登臨意”,這是“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無奈,辛棄疾道出了古來有為者的偉大深沉的孤獨感。
第二,抓詩歌的表達技巧。為了使詩歌主旨表現得更深刻、情感表達更真切,詩人往往會運用一些表達技巧,而抓住這些技巧分析詩歌,也會讓我們更準確地解讀詩歌。
1.直抒胸臆。詞中“無人會,登臨意”, 直抒胸臆,慨嘆無人能夠理解詞人登臨時深沉的內心感受,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治集團中沒有人是他的知音。
2.借景抒情。詞的上片著力描繪了以下意象:楚天、秋水、遠山、落日、斷鴻。正是這些意象所渲染出的凄清、悲涼的氛圍,讓我們感知到詞人內心的孤寂與悲苦。
3.移情于物。作者不說自己“愁恨”,而說遠山在“獻愁供恨”。正所謂“江山無恨人有恨”。作者用移情之法,將自己的感情移到客觀景物上,由于詞人滿腔愁恨,所以連那秀麗的山峰看起來也不令人愉快,而好像是充滿愁恨了。
4.化用典故。運用典故能使情思的表達更為含蓄深沉,分析典故所包含的詩人的思想感情應先弄清楚典故本身的內涵。詞的下片,作者連用三個典故,將情感表達得含蓄而又淋漓盡致。
①“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西晉張翰,字季鷹,在洛陽為官,見秋風起,因想念蘇州的莼菜鱸魚膾的美味,便棄官回家。辛棄疾借張翰之事來自比,不過卻是反用其意。既寫了鄉思之情,又表明國難當頭,不會因此而棄官歸鄉,而要為國效力。
②“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三國時,許汜對劉備說,陳登很無禮,他自己睡大床,卻讓我這個客人睡下床。劉備說,今天下大亂,帝王失所,正應憂國忘家,你卻求田問舍,沒有大志,陳登實在不屑與你說話;若是我,我會自己睡到百尺樓上,讓你睡到地上!劉郎在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他既不學為吃鱸魚而還鄉的張季鷹,也不學求田問舍的許汜,表達了對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棄疾的雄心壯志,也批判了不顧國事、鉆營私利、貪圖享樂的人。
③“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東晉時桓溫北伐,途徑金城,見當年手植柳樹已有十圍之粗,感慨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于是撫枝落淚。 “樹猶如此”指辛棄疾對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的憂懼。控訴南宋統治集團不能任用人才,使愛國志士無所作為,虛擲年華,人空老去,流露出壯志難酬的悲憤和時光易逝的感慨。
5.借代。詞中“紅巾翠袖”,借代美女,言無美女來為自己搵淚。辛棄疾自傷不能實現理想,又嘆無知己,得不到同情與慰藉的孤寂。此種極度孤獨感與上片“無人會,登臨意”的無奈感遙相呼應。南歸后的詞人英雄之氣未消,但面對當權者的冷遇只能令這一報國志士扼腕長嘆。而今天,登樓憑欄,英雄只能揮灑熱淚!
第三,抓語言。詩詞中的某些疊詞、副詞,甚至是語氣助詞,都能傳達出作者內心的復雜而深沉的情感。如詞中“看了”“拍遍”的“了”和“遍” ,寫出了詞人當時反復而持久的動作,而這些動作寫出了詞人的無可奈何,借以宣泄心中塊壘,可見胸中悲憤之深切和強烈。
篇3
他,鐵板銅琶,繼東坡之后高唱大江東去。他,撰寫美芹悲黍情愫,只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他,是沙漠的英帥,還是詞壇的飛將?
初讀稼軒先生的詞,只是感嘆繁如沙廣如漠的愛國情懷。再讀,再讀,就被這個文武兼備的不凡人打動。他的詞,沒有小橋流水
人家的江南細膩,沒有梧桐細雨人比黃花瘦的哀怨纏綿,更沒有無病只誦燕子來去的空虛乏感。他的文字里有著不矜的波瀾,是海底深處蘊藏的無所畏懼,是小高山上瞥見歌舞升平的恨憤。他恨,恨皇帝的懦弱病態,盡情享受最后一絲權力巔峰的滿足;他恨,恨官僚的丑惡嘴臉,在蠻夷長刀刺向心臟的最后一秒還要展現自己阿諛奉承的高超伎倆。
他的字,他的詞,他的情,最后只能淪為宮廷統治一笑置之的廢棄之物,泯滅在柔情依依的西湖泛水中。站在幾經踐踏的滾燙地表上,他渴望在馬革裹尸的疆場上用敵人的血洗盡劍鞘的銹跡,可惜他的壯志,他的豪情,他的狂野在糾結的權位紛爭中不了了之。從我們今天看去,他是與時代格格不入的人,南宋的結局早已寫好,只有昏庸和腐朽,歷史才能沿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潮流走下去。
而他用他的詞,他的劍扼住了南宋小朝廷最后一絲喘命之息。然而,他的詞不是用筆和紙寫成的,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不是用墨來寫的,而是蘸著血和淚鑄成的?!澳袃旱剿佬娜玷F”,這似鐵的心一次次在奸佞小人與無能君王的淬火中倍受煎熬,最終只落得“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的蒼涼結局。他臨江山,望長安,拍欄桿,只得熱淚橫流,欄桿拍遍,依舊無人會,登臨意。
在山河破碎風飄絮的年代,“這位固執的老人,無情可言的歲月和黑暗無光的歷史交織成一幅悲情的畫卷,伴隨著歷史的長風盡情的舒展于北固山的天地之間?!辈诲e,那雙凝重的眼眸似乎在向風物或今人昭示著什么……
篇4
夢中不覺淚成絲,二十四年回首遲。
今借丹青能畫否?萬千種柳盡無枝。
五月初四。
二
屈子當年只自沉,醒來無路涕沾襟。
欲攜書劍西南去,更繼騷魂動地吟。
五月初五,端午憶屈。
三
屈子彷徨只問天,傷心月缺幾時圓?
前身常與詩仙飲,謫下人間若許年。
五月初五,與雙親不和,雖痛心不變。
四
攜著詩書自在行,歸飛燕子覺身輕。
但求不負凌云志,蜀水巴山更遠迎。
五月初六,如果入選西部計劃,父母同意放行。
五
一池風皺碧粼粼,三四葉黃浮著身。
拍遍欄桿誰會得?啾啾滿耳憶君頻。
五月初七,時在開發區一橋上。
六
大河南望水悠悠,獨立蒼茫志未酬。
一掬淚傳何處去?卻言汝意憶儂不。
五月初七,時在大學橋上。
七
席間痛飲不狂歌,心慕閨人欲負戈。
亦向西南磨一劍,驚天動地是詩魔。
五月初七,時與舍友飲。
八
江郎才氣漸凡庸,半日消磨懶不容。
急待河山為梳洗,春風滿面與君逢。
五月初八,詩漸入窠臼,以舊面目見君,愧矣。
九
常聞災險淚仍流,病榻經時意未休。
巨鼻書生如不死,更提三尺奠金甌。
五月初八,微恙。
十
龐眉書客酒曾耽,遮莫他人笑我憨。
篇5
《小放?!方贪?/p>
教學內容:
蘇少版三年級下冊歌曲《小放牛》
教學目標:
1.能準確的按照節奏念出《小放?!吠{,準備把握其中的切分節奏。
2.指導學生用輕快有彈性的歌聲來演唱《小放?!?,唱準歌曲中的切分節奏,八分休止符和一字多音的地方。
3通過演唱表演歌曲激發孩子對民歌的喜愛之情以及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材分析
《小放?!肥且皇桩a生在冀中平原的著名兒歌,音樂旋律采用了河北傳統的戲劇曲調,為五聲調式,2/4拍。全曲由四個樂句組成,第一、三樂句節奏相同旋律相仿;二、四樂句前半句完全相同,后半句旋律相似。這首《小放?!穼⒅袊纳裨拏髡f編進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中,用借喻的手法贊揚了趙州橋工藝設計之新穎精湛,贊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重點、難點
準確把握歌曲中切分節奏,前半拍休止,一字多音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同學們好,我們初次見面首先讓我自我介紹一下。不過老師有個要求,請按照我念的節奏來回答我的問題好嗎?我走到你的面前就請你站起來響亮的回答我哦!(練習切分音節奏)。
然后你再按照我的節奏方式,幫我問一問你左邊的同學叫什么名字。接龍
XXXXXXXXX
我叫査老師,同學你好?我叫XXX,老師你好?(點出課件)
“査”這一拍上打響指,如果是兩個字的名字,就在打響指這拍空下,如果學生的節奏由偏差的話,提醒他們我是在打響指以后說了哪個字。
一、導入新課:
1、童謠教學(節奏教學)
師:今天老師先給大家念一首河北地區的童謠,請你們聽一聽童謠里都說到了什么?(師有表情動作地邊念邊打雙響筒)
X X / X X X / X X X / X - X X /X X X / X X X / X -
趙 州 打響指橋 來 什么人 修 ? 玉 石 欄桿 什么人 留?
(這個字要延長)
X X X / X X X / X X / X -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X -
什么人 打響指騎 驢 橋 上 走? 什么人 推車 軋了 一趟 溝么 一呀 咳。
(這個字要延長)
生:趙州橋……
師:對,趙州橋,你們見過嗎?(點擊趙州橋圖片)査老師帶你們看一下這就是童謠里說到的趙州橋。
趙州橋在河北省,是我們國家著名的古代大石拱橋,這座橋啊曾經經歷了十次水災,八次戰亂還有多次的地震,但是他還是巍然屹立在祥河智商,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那么這座堅固的大橋到底是誰修建的呢?誰在上面騎驢、推車呢?接著聽査老師說童謠的第二段。你聽到答案了嗎?
X X/ X X X / X X / X - X X / X X X / X X -/ X -
趙 州 打響指橋 來 魯 班 修 ? 玉 石 欄桿 圣人 留?
X X X / X X X /X X / X -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X -
張果老 打響指騎驢 橋 上 走? 柴王爺 推車 軋了 一趟 溝么 一呀 咳。
師:你聽到答案了嗎?(生回答)我們來看看大家聽的對不對。(生邊說師點出課件內容)。
師:你們愿意跟著我一起來學一學這個童謠嗎?(點擊童謠內容課件)
邊念老師邊打雙響筒,特別提醒在切分節奏的地方,我是敲了一下以后說的橋和驢這兩個字??梢苑磸投嗑毩晭妆椤?點擊課件中提醒切分節奏的部分)
師:說的真好,就像兩個人在對話。嗯,你要回答出我的問題來,我才告訴你趙州橋怎么走啊!
那下面査老師就來問問你們,看看你們能不能回答出我的問題,好嗎?
師生共同表演一遍童謠內容
師:有哪位同學想來扮演我剛想才的角色問一問,考一考大家的?記住要有表情和動作。
2、歌曲教學
師:同學們說得的真棒!你們聽有兩個小朋友忍不住唱起來了。(聽范唱1)
一邊聽一邊跟著老師做動作(拍手、拍腿)
師:對了!這樣一個童謠還能用歌曲唱出來呢,這就是河北民歌叫做《小放牛》(出示歌詞課件)
請同學們再聽一遍,一邊聽一邊在心里默默的唱,并且跟著老師做動作,看看我們的動作變化了沒有。(聽范唱2)(拍手、拍退、切分地方拍手后畫圈)
師:跟著老師的琴聲輕聲的唱一唱。
師:注意在“橋”和“驢”前面都出現了八分休止符(課件點出切分節奏)多唱幾遍
師:這里這兩小節的地方也要注意唱準(課件點出第二種切分節奏)??梢越Y合二拍子拍手練習
師:注意每段的最后一句要唱兩遍,因為這里出現了反復記號(課件上點出反復記號)
跟琴唱第一段歌詞
跟琴唱第二段歌詞
師:其實啊我們歌詞里面提到的張果老、柴王爺都是傳說中的人物,那是怎么樣一個傳說呢,我們來聽一聽。(課件點擊趙州橋傳說)
師:在這個傳說里的張果老騎著毛驢拎著個大袋子在橋上走,還有柴王爺也推著車要來瞧一瞧趙州橋呢。那我們能給這兩個人物設計動作嗎!騎驢的動作,還有推車的動作
表演:請一個同學扮演張果老,一個同學扮演柴王爺。我還要請一個同學來扮演提問的人,其余同學就是要回答他的人。(教師先表演一下,給予學生相關的示范動作)
根據時間可以請一組或者兩組進行表演,加以適當的指導。
小結:今天査老師這節課上的很開心快樂,同學們你們開心嗎?今天我們學了一首童謠,唱了一首河北的民歌。其實不管是說童謠也好,唱歌曲也好,這些不同的表現形式都是來贊揚了我們的趙州橋工藝設計的新穎精湛,贊揚我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以后有機會希望大家能去河北看看這一座著名的石拱橋,記得一定要唱起這首《小放?!?
最后讓我們在快樂的《小放牛》的歌中結束今天的音樂課吧!
《小放?!贩此?/p>
《小放牛》是一首民間歌舞劇,以牧童和鄉村小姑娘相互對答的方式,逗趣玩樂。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問路,可俏皮的牧童故意為難,并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的問題,才告訴他。于是兩個人就一問一答,邊歌邊舞地演唱起民歌流行的對歌來。歌曲音調明快流暢,富于表情,歌舞的形式生動、活潑風趣,充分表現出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開朗樂觀的性格。歌曲的開始部分是以戲曲的形式出現的,學生剛開始聽的時候總笑,不好控制課堂紀律,但學生非常喜歡這首歌曲的旋律,尤其是歌詞的幽默吸引了他們,當學生能夠掌握歌曲的節奏后,就放手讓學生利用身邊熟悉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大膽的去創編歌詞.學生能夠發散思維,將自己平時所見到的事物編進歌詞里來。在展示環節中,可能由于教師的評價手段較單一,沒能夠激發學生的表演欲望。給學生展示的時間也不夠充分發,在時間上稍顯倉促。在這一節課中我的導入可能有點多了,也發現自己的言語顯得很空洞,詞語不豐富。不能運用語言藝術來吸引學生。只有親身練過的東西才能真正的掌握。例如在處理歌曲難點的地方,我只是讓學生隨著我的節奏一起練習,并沒有讓他們進行自我實踐,這是我疏忽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讓我更加深刻的體驗到上課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而且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要以老師個人的感受代替學生的感受??傊?,這節課的效果總體還不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小放牛音樂教案及反思相關文章:
1.小學音樂教師教學隨筆
2.標題
篇6
做個有心人,扎入詩的世界。我是個有著敏感心靈的人。若無心,豈能領會到人類閃光的思想、熱烈的情感?有心,領會了青蓮居士'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縱意不羈;有心領會了杜工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沉郁憤慨;有心,則領會了稼軒把'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壯志難酬…
我是如此地親近他們,閉上眼,仍心旌神搖。我學會了許多包括堅守自己的本心,包括憂心國家,包括開拓進取。我數不過來我汲取了多少養分,但我清楚,他們一定會在千年前,因為有人們用心體會而緘默微笑。
做個有心人,邀于樂的海洋。我駕一小舟,泛舟樂海,頓取那縷清香。我想,他們一定有日月般的胸懷吧。一曲《高山流水》穿越了千年而余音不止。每次聽到這曲子在伶汀地響著,不禁為伯牙與子期神傷,這調子反復磨打著我的心。
我總驚異于《林沖夜奔》這首曲子的蒼郁,曲子的弦是那么急促地響,卻渲染出一片濃濃的哀愁。林沖心上,大概有如那個雪夜一般的郁結吧。我決不會像他一樣,我會努力地為自己與他人吹散云菇。年少的我曾隱秘地想。
一縷清音元斷絕。我如此感謝我那敏感的心,我的耳,我的眼,均為我感知這個海洋而律動著。
有了詩樂,韜光過后,盡是鮮花。豐盈的心使人能平靜地面對這浮華人生,發現種種曾經遺失的美好。
做個有心人吧,與我一起光臨彼境。詩樂中,心潮翻涌,最終將退成我們臉上會心的微笑。
篇7
人生的困難是難免的。誰都會有懷才不遇、事業不順的時候,此時,大部分人會選擇沉淪,這樣對嗎?不對!人應該樂觀!
沉淪是悲觀者的一大特點,他們終日不管不顧,只陷在自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直到把自己逼上絕路。人們認為屈原是世上最偉大的愛國詩人,我則認為他是中國所有悲觀者的先驅,愛國不應是靠寫詩抒發的。他雖然沉入江河,但還是永遠的悲觀者,痛苦者。阮籍呢?只因無法報國便終日渾渾噩噩,任牛把他拉到多遠的地方,他只是喝酒,喝完便號啕大哭,什么愛國人士,只是一個酒鬼罷了。悲觀者只知一味的擺脫現實,而樂觀者則生活在最好的世界中。
在精神上快樂,在生活中悠閑。這是樂觀者的世界,沒有權勢的爭奪,沒有名利的負擔?!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樂觀的拋棄了一切金錢權勢,寄身于一個世外桃源,彈琴,讀書,喝酒,賞花,還能有人比他更逍遙嗎?同樣是懷才不遇,同樣是愛國人才,思想不同,樂觀者是不是要比悲觀者舒服得多呢?
樂觀的人都會積極正確的面對現實,這是悲觀者永遠也比不上的,愛國的樂觀者,對祖國的熱情直至生命的最后一秒也不會削減。“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辛棄疾一生都沒有放棄希望,他堅信,他又上陣殺敵的一天,他有精忠報國的一天,他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報國中去,他堅信他可以做到,他堅信他寶島未老。是樂觀的精神支撐著他的信念,還能有誰比他更堅定嗎?同樣的境遇,同樣的愛國,精神不同,樂觀是不是要比悲觀者堅強得多呢?
篇8
凄凄夜月,縷縷長須,你可知你那難解的連環卻成為后世冷眼觀望的暖意?
“更長門,翠璉辭金闕”的悲切是你的惆悵??v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之勢卻不盡施展,長門事憐的是阿嬌,娥眉曾有人妒卻是你的惋惜。你自比千金縱買相如賦的陳皇后,那脈脈此情又自何處說?最后只得醒來時響空弦,聞那清淚長啼血的青鳥悲鳴。滿腹壯志豪情只得映著西江月,青山也難遮,畢竟東流去。
然而,你那一句“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的感嘆雖包含無限怨恨,但此刻卻溫蘊了為宋朝嘆惋的后世無限。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的憂傷是你的慨嘆。南宋當局忍辱求和讓你感慨人去樓空,舊時飛燕能說的愁苦;南宋君主求安江南讓你怒斥“直把杭州當汴州”。你羨慕漢將軍卻惜他身名裂,你欲效仿廉頗,卻嘆他“尚能飯否”的悲涼。斜陽正在,我見你在煙柳斷腸處嘆舊恨春愁流不盡。
然而,你那一句“把吳鉤看了,把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失意雖讓你難解連環,但今世卻如暖流涌進為抗金夢未圓而嘆息的愛國志士心中。
篇9
西子湖畔兩個倩影撐著花紙傘,拍遍欄桿,欣賞著細雨中的西湖,煙霧氤氳?!扒嘟z化雪,誰解三千癡纏?西湖畔,斷橋邊,同船渡,傘結三生緣?!笔蔷壱彩墙?,斷橋邊紅藥纏繞,“雷峰塔倒傾世戀”體味如詩如夢凄美的神韻,一曲離殤幾時休,雷峰塔下,遺留下相對凄美的眸光,不禁感嘆好一對白蛇許仙!
不經意間,發現茶已變淡,清風吹斷了絲雨,抿一口變淡的清茶,有開始翻著手中的宋詞。
“紅酥手,黃藤酒,滿園春色宮墻柳?!弊x到這里有一種撕心裂肺的感覺。陸游以他和表妹唐婉的千古絕唱為《釵頭鳳》這個詞牌名畫上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完美句號,也刻畫出了一個感人肺腑的凄美愛情故事。嘆息他們“伉儷相得”“琴弦甚和”卻落個勞燕分飛,白白為相思所折磨。“采得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腸斷。”幾十的風雨經歷,仍然無法排遣陸游對唐婉的思念。
雨漸消停,殘花與枯葉一起隨風飛揚,再翻書頁,心靈穿越回到千年前。
“蹴罷秋千,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弊x了一遍又一遍,從此迷戀上了這位佳人?!凹t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奔讶霜毶衔鳂?,秀眉微蹙,獨吟詩詞,寫下對愛人思念的帛書。狼煙起,佳人在烏江邊寫下“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苯韼讲蛔岉毭?,豪氣沖天?!皩ひ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崩钋逭摘氁行≤?,聽著細雨敲打梧桐,正值黃昏,殘花飄零,不禁淚眼盈盈,輕誦這這憂傷的句子,令人心酸。
篇10
[關鍵詞]用典;典故;事典;語典
《牡丹亭》是明傳奇經典之一,問世以來,對它的評述和研究也從未間斷。特別是二十世紀以來,學者對他的研究深入到各個方面。學界二十世紀對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創作的時間和地點、思想內容、人物形象、藝術特點、比較研究等方面。其中藝術特點研究分為戲劇沖突、風格、結構、語言、聲腔等。[1]而在“語言”方面也并未實質性涉及用典現象。進入新世紀,研究者也大都在以上的角度論述。學者劉穎的《戲曲語言的修辭藝術》中的辭格研究也僅是涉及到用典現象。[2]本文以學界根據典故內容將“典故”分為“事典(古代故事)”與“語典(有來歷出處的詞語和句子)”兩類為標準,結合湯顯祖運用典故具體的方式探析。
一、《牡丹亭》中事典分類探析
事典,也就是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所言的“稽古”即“援引古人的事跡……”。[3]筆者依據在語言使用中其具體使用形式,將事典分為情節類事典和詞語類事典。
(一)情節類事典
所謂情節類事典,指的就是將事典概括成大概情節的故事,主要就是交代人物,發生的事情,這又有單個事典的概括情節類與幾個事典的概括情節類之分。
1.【前腔】添眉翠,搖佩珠,繡屏中生成士女圖。蓮步鯉庭趨,儒門舊家數……(第五出《延師》)
“鯉庭趨”出自《論語?季氏》,孔鯉敬畏父親孔子而快步經過廳堂,受到孔子學詩、學禮的教誨。后以“鯉庭趨”指子婦或學生受教。此外,這種運用的還有“朱N引鹿”、“祖龍飛鹿走中原”、“玉真重溯武陵源”、“嫦娥竊藥”、“畫屏人踏歌”“柳抱懷”等等。
2.【前腔】后堂公所,請先生則是黌門腐儒?!x女班姬女校書。(第三出《訓女》)
“謝女班姬女校書”是兩個典故的綜合運用。謝女指的是謝道韞,晉謝安侄女,聰慧有才辯。“又嘗內集,俄而雪驟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鹽空中差可擬?!理y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泊髳?。”[4]因這樣一段吟詩偶得的佳話,世稱謝道韞為“詠絮之才”。
班姬,即班昭。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班昭博學高才,續寫班固未成《漢書》。班昭曾為皇后及諸貴人做教師,號曰“大家”。此外,還有“尾聲般抱柱正題橋”,用尾聲與司馬相如這兩個事典,直言柳生自己抱負遠大,且矢志不渝。
(二)詞語類事典
詞語類事典指的是將事典濃縮成一個個詞義豐富的詞語,具有高度概括性,一定的社會標簽性抑或指代性,尤以成語最為豐富。
1.【風入松慢】〔生上〕無端雀角土牢中。是什么孔雀屏風?一杯水飯東床用,草床頭繡褥芙蓉……(第五十三出《硬拷》)
“雀角”,出自《詩經?國風?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5]四句是正話反說,表示雀雖有嘴而無穿我屋之理,你已有妻則無致我陷獄之理,委婉巧妙。后用“雀角”比喻爭訟。這里指被人誣告?!皷|床”,出自于《世說新語?雅量第六》,晉代郗鑒去王家選婿,“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盵6]“東床上坦腹臥”的青年就是王羲之。后來“東床”成為女婿的代名詞。此外,這種運用還有“高唐”、“梨花槍”、“鑿壁”、“懸梁”、“玉樹蘭”、“筆尖花”等等。
2.【前腔】千村轉歲華。愚父老香盆,兒童竹馬。陽春有腳,經過百姓人家……(第八出《勸農》)
“兒童竹馬”出自《漢書?郭汲傳》,用來稱頌太守。“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7]“陽春有腳”,又叫有腳陽春,出自《開元天寶遺事?有腳陽春》,用來稱頌官吏的德政。唐朝宰相宋Z愛民恤物,時人稱贊他像長了腳的春天,到處帶來了溫暖。此外,這種運用還有“畫餅充饑”、“望梅止渴”、“泥金報喜”、“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等等。
這兩類事典都因其高度的概括性而廣泛地運用于唱詞抑或賓白中。一定的社會標簽性抑或指代性,來表達劇中人物的某種愿望或情感。具有良好的修辭效果,既能顯得既典雅風趣又含蓄有致,又使語言更加精練、言簡意賅、辭近旨遠。當然,也顯得作者有文化內涵,是作者文學修養的一部分,更是作者文化底蘊的最好的顯示。
二、《牡丹亭》中語典分類探析
語典,也就是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所言的“引經”即“援引古代圣賢的言辭”。[8]這里的“引經”是一個詞義不斷發展的詞語,不再限于《詩》、《書》、《易》,凡是前人著作、作品都可引。語典僅只是一種較為單純的話語、語言引用,依據采用方式的不同,筆者將其分為直用類語典和化用類語典兩大類。
(一)直用類語典
直用類語典,顧名思義,就是直接運用,不作任何改變,保留其原有形式。這類中最突出,也是全書運用最多的是直接運用唐人詩句。
筆者依據此類運用頻率將其再分為直接運用唐人詩句和直接運用非唐人詩句。
1、直接運用唐人詩句
縱觀全書,下場詩,除了第一出是作者原創和最后一出是八句以外,均為直接運用四句唐人詩句。全出結尾集唐詩是首創。在俯拾皆是的唐朝詩歌中,選擇出4句組合成一首下場詩,這工程是浩瀚的,是耗精力的,并且又能概括全出意思,給人以啟發或引人深思,實乃罕見。最難能可貴的是,又能用出新意,如第二十一出《謁遇》下場詩“臨行贈女繞朝鞭”,原指有先見的謀略,文中是送人路費,讓他奔赴前程的意思。
不光如此,在某出開場時和文中中間部分也常這樣運用。這里最為特殊的一出是第五十三出《硬拷》。上場詩“(集唐)夢到江南身旅羈(方干),包羞忍恥是男兒(杜牧)。自家妻父猶如此(孫元晏),若問旁人那得知(崔顥)”。這幾句詩概括了柳夢梅認親的遭遇。第二段:“(集唐)秋來力盡破重圍(羅鄴),入掌銀臺擴紫薇(李白)?;仡^都嘆浮生事(李中),長向東風有是非(羅隱)?!边@幾句詩概括了杜寶仕途和家庭的變化情節。
2、直接運用非唐人詩句
此類多出現在賓白中,因為《牡丹亭》是唱詞與賓白相結合的文學,與唱詞相比,賓白更口語化。如在第二十二出的賓白中,直接運用“女為君子儒”,語出《論語?雍也》,原意是女兒當學做德才兼備的讀書人,此處只是借《論語》打諢,與原意不同。此外,還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三千桂子,十里荷花”等等。
(二)化用類語典
化用類語典就是語典或多或少地經過湯顯祖的改動,筆者依據改動的幅度的大小,有改寫原句字詞與增減原句字詞之分。
1、改寫原句字詞
顧名思義,就是在原句式不變的情況下進行改寫,改寫完之后,又有基本保持原意與大部分改變原意之分,在此筆者不深究,只簡單敘述。
(1)【浣溪沙】山色好,訟庭稀。朝看飛鳥暮飛回。印床花落簾垂地。(第五出《延詩》)
唐李欣有詩《寄韓鵬》中有“朝看飛鳥暮飛還”[10]與“朝看飛鳥暮飛回”,不考慮特定使用環境,是保持原意的。此類例子又如:
(2)【前腔】千村轉歲華。愚父老香盆,兒童竹馬。陽春有腳,經過百姓人家。月明無犬吠黃花,雨過有人耕綠野。真個,村村雨露桑麻。(第八出《勸農》)
“月明無犬吠黃花,雨過有人耕綠野”,描寫的是靜謐的田園風光。石君寶元雜劇《曲江池》楔子鄭府尹上場詩:“雨后有人耕綠野,月明無犬吠黃昏?!币约巴鯇嵏υs劇《四丞相高會麗春堂》三折濟南府尹上場詩:“雨后有人耕綠野,月明無犬吠荒村?!迸c此句基本相同。
2、增減原句字詞
對原句字詞進行增減,這是主要考慮到行文的流暢而作的改動。
【前腔】每日價看鏡登樓,淚沾衣渾不如舊。似江山如此,光陰難又。猛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落日重回首。……(第五十出《鬧宴》)
“猛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落日重回首”出自宋辛棄疾《水龍吟》句:“落日樓頭,斷腸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這里將前后顛倒,并增減字詞,是為了行文的流暢。
《牡丹亭》中語典的幾種分類,無論是形式是否改變,抑或句意是否改變,無外乎考慮到行文的流暢,避免“掉書袋”以及符合具體的情境,具有抒情性。當然,同樣也顯得作者有文化內涵,是作者文學修養的一部分,更是作者文化底蘊的最好的顯示。明人王驥德在《曲律?論須讀書》第十三云:“詞曲雖小道哉,然非多讀書,以博其見聞,發其旨趣,終非大雅。須自《國風》、《離騷》、古樂府及漢、魏、六朝三唐諸詩,下迨《花間》、《草堂》諸詞,金、元雜劇諸曲,又至古今諸部類書,俱博搜精采,蓄之胸中,于抽毫時,掇取其神情標韻,寫之律呂,令聲樂自肥腸滿腦中流出,自然縱橫該洽,與剿襲口耳者不同?!?/p>
三、結語
傳奇是具有高度的綜合性的藝術形式,融文學、音樂、舞蹈、武術等于一身。然歸根到底傳奇是場上之曲,這就要求注重表演性。正如李漁所說:“填詞之設,專為登場?!弊髡唠m是文人,然以市民階層為主要群體才是傳奇的主要消費者,通俗易懂方為上策。面對大量用典的《牡丹亭》,觀眾在接受理解上是存在困難的,更不用說欣賞了。要知道文藝是為人民服務的,要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以第七出《閨塾》一曲詞為例:
【掉角兒】〔末〕論《六經》,《詩經》最葩,閨門內許多風雅:有指證,姜產哇;不嫉妒,后妃賢達。更有那詠雞鳴,傷燕羽,泣江皋,思漢廣,洗凈鉛華。有風有化,宜室宜家。〔旦〕這經文偌多?〔末〕《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沒多些,只“無邪”兩字,付與兒家。
如果不是熟讀《詩經》,觀眾誰能一個個玩味這其中蘊含的八個典故?!叭宦牳琛赌档ねぁ氛撸偃酥杏幸欢私獬龃艘夥??……字字俱費經營,字字皆欠明爽。此等妙語,止可作文字觀,不得作傳奇觀?!盵14]李漁謂“凡讀傳奇而有令人費解,或初閱不見其佳,深思而后得其意之所在者,便非絕妙好詞……”[15]這論述的是傳奇的填詞“心口皆深”的問題,從用典造成的語言的晦澀和不符合舞臺的表演來說,這論述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確的。
參考文獻:
[1]王燕飛.二十世紀《牡丹亭》研究綜述[J],上海戲劇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總126期)
[2]劉穎.戲曲語言的修辭藝術[D],南京林業大學,2010年6月,24―25頁
[3]王力主編,吉常宏等編.古代漢語(校訂重排版)第四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5月,1370頁
[4]許嘉璐主編.晉書[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1月,2158頁
[5]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重印,40―42頁
[6](南朝?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朱鑄禹匯校集注.世說新語匯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牛12月,314―315頁
[7]許嘉璐主編.后漢書[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1月,779頁
[8]王力主編,吉常宏等編.古代漢語(校訂重排版)第四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5月,13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