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折紙范文
時間:2023-03-25 08:34: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童折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把紙鋪在桌子上對折,然后展開。
二,對折兩個角。
三,把兩個對折的角橫著對折。
四,這樣再次對折。
五,這樣子。
六,把紙飛機反過來,然后對折兩側。
篇2
【關鍵詞】
脛腓骨骨折;內固定;支架外固定
兒童脛腓骨骨折常伴有嚴重的軟組織損傷或皮膚軟組織缺損,是小兒骨科治療的難點[1]。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分別應用手法復位石膏固定;手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小切口開放復位,閉合穿針采用混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療兒童脛腓骨骨折51例,現將治療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兒51例,男36例,女15例,年齡2~13歲,平均7歲。其中交通事故23例;跌倒傷8例;機械絞扎傷20例;橫型骨折17例,斜型、螺旋型、粉碎型骨折34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膚軟組織缺損。
1.2 治療方法 根據不同的病情分別給予手法復位石膏固定15例;手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19例;小切口開放復位后,混合式外固定支架外固定17例。
1.2.1 手法復位石膏固定15例 15例閉合性骨折患者經手法復位骨折對位好且穩定者行長腿石膏固定4周,之后改為短腿石膏固定,并開始功能鍛煉。再根據復查情況決定去除石膏時間,一般為4周,共8周。
1.2.2 手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19例 9例開放性骨折患者行清創處理,同時行鋼板內固定。另外10例患者全部行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中使用加壓鋼板,并將鋼板置于脛骨內側。術后不使用外固定,早期進行床上功能鍛煉。根據X線復查情況再決定下地活動的時間。
1.2.3 小切口開放復位后,混合式外固定支架外固定17例:患者經硬膜外麻醉或氣管插管靜吸復合麻醉后,選用混合式外固定支架。全部患兒均采用小切口直視下骨折手法復位后進行外固定支架固定,術后處理囑患者抬高患肢,選用適當抗生素,外固定針眼處用75%酒精滴1~2次/d,術后1周即囑患兒開始患肢功能鍛練,6周后開始由家長扶持下床活動[2]。
1.3 治療結果 51例患者經術后6個月至2年隨訪,骨折全部達到臨床愈合,愈合時間8~24周。下肢無短縮、旋轉及畸形愈合,功能良好。其中2例開放骨折患者創口皮膚少量壞死,經換藥處理后傷口愈合。1例患者1年6個月后延遲愈合。臨床療效滿意。
2 討論
脛腓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7%,多見于兒童、青壯年。脛腓骨雙骨折最多,脛骨單骨折次之,單純腓骨骨折少見。骨折常發生在脛腓骨中下1/3段。發生脛腓骨骨折后如果處理不妥當,常易致患者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持重功能障礙。石膏固定符合現代生物學固定的要求,價格便宜、使用方便。但應用石膏固定時多需固定骨折鄰近關節,所以它限制了關節運動,長時間固定就可引起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甚至嚴重的功能障礙等并發癥。但如果固定時間太短,范圍不夠又影響治療效果,過早拆除石膏又會發生骨折移位或骨延遲愈合,甚至骨不連接。股骨骨折內固定選擇,取決于骨折部位及類型,如為狹窄部,橫行或短斜面穩定性骨折,可首選梅花髓內針內固定,狹窄粉碎,多段骨折,或股骨上1/3及中下1/3的不穩定骨折,應首選交鎖釘及髓內擴張自鎖釘固定。交通事故傷導致的脛腓骨開放性骨折多為粉碎性骨折,骨折移位明顯,骨折塊間多有軟組織嵌入,這導致閉合復位較困難。因為勉強閉合復位難以達到滿意復位效果,同時反復復位常會導致更嚴重的軟組織損傷。這種情況下利用小切口開放復位,混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療就使得操作簡便,軟組織剝離范圍小,對骨折處血運影響小,同時有利于開放性骨折傷口的觀察和處理?;旌鲜酵夤潭ㄖЪ芸商峁┓浅@喂痰墓潭?,防止骨折在三維方向移位。由于固定效果非??煽?,采用此類支架固定的患兒早期即可下地活動?;旌鲜酵夤潭ㄖЪ芸赏ㄟ^調整鋼針布局、數量、直徑、跨度和連接器結構部件而改變固定結構的力學性質,實現調控骨愈合力學環境,促進骨愈合,控制和改變骨形態,治療伴有嚴重軟組織創傷的復雜骨折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通過本研究得出,本組51例兒童脛腓骨骨折患者,根據不同的骨折情況,決定選用手法復位石膏固定、手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或小切口開放復位后混合式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患者骨折全部達到臨床愈合,療效滿意。故而手法復位石膏固定、手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小切口開放復位混合式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療兒童脛腓骨骨折療效確切,具有操作方便、創傷小、固定可靠、并發癥少的優點,非常適用于兒童脛腓骨骨折的治療。
參考文獻
[1]李博,張圍書,劉軍,等.外固定架治療脛腓骨骨折臨床分析.河北醫藥,2011,33(2):226-226.
篇3
【關鍵詞】 可吸收棒; 肱骨外髁骨折; 橈骨頸骨折
Absorbable Stick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Humeral Lateral Condyle Fracture and Fracture of Neck of Radius/LI Yu-chun,YANG Bin,WANG Zhen-y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31):091-09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ildren humeral lateral condyle fracture and radial neck fracture treatment,and to avoid the epiphysis two injury.Method:The clinical of 16 cases of children’s fracture of external condyle of humerus,12 cases of radial neck fracture was performed through a common fracture classification,identify the need for surgical operation treatment for children,usually taken the operation approach,are anatomical reduction after application of absorbable fixation.Result: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2.5 years,mean age 6.5 years,two cases were after 4-6 weeks of healing of bone.Found no fracture displacement,nonunion or delayed fracture healing,cubitus valgus deformity,bone necrosis,radial head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traumatic arthritis,myositis ossificans occurring,fracture healing,elbow flexion and rotation function.Conclusion:Absorbable fixation,can avoid pin tract infection,to avoid a two operation to take out,and absorbable stick good histocompatibility,no rejection,no stimulation of tissue toxicity and side effect,effective support time of 8-10 months,3-5 years completely degraded in vivo.
【Key words】 Absorbable stick; Humeral lateral condyle fracture; Fracture of Neck of Radius
First-author’s address:Qingdao O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Hospital,Qingdao 266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1.056
兒童肱骨外髁骨折及橈骨頸骨折是臨床上的常見骨折,采取內固定治療的方法亦多種多樣,但這兩類骨折均有出現骨骺損傷可能,或手術造成兒童骨骺醫源性損傷可能,所以選擇內固定物尤為重要,避免造成患兒骨骼的發育畸形或生長發育的停滯[1],為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筆者所在醫院選擇可吸收棒應用于兩類骨折治療。筆者所在醫院于2004年3月-2011年5月收治兩類骨折患兒應用可吸收棒治療,其中16例肱骨外髁骨折、12例橈骨頸骨折,均取得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6例兒童肱骨外髁骨折,女5例,男11例,最小3歲,最大9歲,平均5.8歲,均為肱骨外髁Ⅱ~Ⅳ度骨折。12例橈骨頸骨折:女4例,男8例,最小5歲,最大8歲,平均年齡6.5歲,橈骨頸骨折,翻轉移位成角。16例兒童肱骨外髁骨折X線表現為:Ⅱ~Ⅳ度骨折,屬于salter-HarrisⅣ型骨骺損傷,經手法復位失敗后行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12例橈骨頸骨折X表現為:橈骨頸骨折,骨骺分離成“歪戴帽”狀,最大與橈骨縱軸呈90°角,經手法復位失敗后行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
1.2 手術方法 內固定材料:日本郡是株式會社制造,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內固定棒,規格:2 mm×50 mm。(1)肱骨外髁骨折:臂叢或全身麻醉,仰臥位,驅血后取肘外側縱形切口,長約4~6 cm,與肱橈肌與肱三頭肌之間進入,游離并顯露骨折,清除斷端血腫,解剖復位后,以兩枚直徑2 mm克氏針鉆孔,穿入兩枚2 mm×5 mm可吸收棒固定,可吸收棒之間夾角約30°。沖洗傷口縫合,石膏屈肘固定4周,功能鍛煉[2]。(2)橈骨頸骨折:臂叢或全身麻醉,仰臥位,驅血后取肘后外側切口,長約4~6 cm,游離并顯露骨折,細心保護骨膜,清除斷端血腫,復位后,從橈骨頭邊緣至對側斜下方以兩枚2 mm克氏針分別鉆孔,穿兩枚可吸收棒固定,沖洗傷口縫合,石膏屈肘固定4周,功能鍛煉。
2 結果
全部患者均隨訪2~2.5年,兩類病例結果均在術后4~6周骨性愈合。隨訪1年未發現有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或骨折延遲愈合、肘外翻畸形、骨壞死、橈骨頭形態異常、創傷性關節炎、骨化性肌炎,手術傷口愈合良好,骨折愈合好,肘關節屈伸及旋轉功能良好,取得了滿意療效。術后采用Mayo標準對肘關節功能進行評定,分為優、良、一般、差4個等級[3],其中肱骨外髁骨折患兒優13例,良3例,優良率為100%,橈骨頸骨折患兒優11例,良1例,優良率為100%。兩類病例患兒共28例,無異物反應現象,無深部感染。
3 討論
兒童肱骨外髁骨折及橈骨頸骨折較為多發,為關節內骨折,伴隨骨骺損傷,如不能達到解剖復位或近似解剖復位,會出現骨折不愈合或延遲愈合,以及“魚尾狀”畸形,肱骨外髁增大,橈骨頭骨骺早閉,關節屈伸及旋轉功能障礙等并發癥,故切開解剖復位十分關鍵[4]。固定材料方面,首先要考慮避免繼發骨骺損傷,不能選擇直徑2 mm以上的克氏針,克氏針留于皮外易出現針道感染傷口不愈合,而留于皮內則要二次手術取內固定;鈦釘或鋼釘加壓作用良好,固定牢固,但易加重骨骺損傷,且需二次手術取出??晌瞻艄潭?,可以避免釘道感染,避免二次手術取出,且可吸收棒組織相容性好,無排斥反應,對組織無刺激及毒副作用,有效支撐時間8~10個月,3~5年在體內完全降解。但可吸收棒的缺點是強度相對低,無加壓作用,臨床應用中要兩棒成角度固定,以免骨折塊松動、骨折移位而造成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總之,可吸收棒在兒童肱骨外髁骨折及橈骨頸骨折的治療上,療效滿意,切實可靠。
參考文獻
[1] 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858.
[2] 朱通伯.骨科手術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86.
[3] 侯金永,孫磊,楊茂清.Ⅲ、Ⅳ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微創治療[J].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0,18(6):54-55.
篇4
這個世界之所以燦爛,不是因為陽光而是因為你的微笑。
成為文法學院青年志愿者已經一年多了,這一年來我參加了青協組織的多項志愿活動,并因也認識了許多以前素不相識的人。作為一名志愿者讓我感到無比榮幸和快樂。當我用心付出,用心感受時,便發現:其實,愛,無處不在。
還記得,2010年的秋天,我加入了關愛留守兒童的團隊。我們文法青協與建工青協聯手組織志愿者們去**十一小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愛心之旅。
愛的旅程,讓我發現,使人成熟的不是歲月而是經歷。在去的途中,我們志愿者在車上一起折愛心紙鶴、飛機等,還一起練習要表演的歌唱節目。這令我頓感人生的溫暖,因為,心靈有了溫度。一小時車程后,我們到達目的地,找到了各自要關愛的對象。我關愛的小朋友是五年級的小國慧,她非常懂事活潑。那天,我們一起玩游戲、贏獎品、包餃子……當我去到國慧家里時,她向我敞開心扉,講訴了她的生活。傾聽她得內心世界,看著她晶瑩剔透的瞳孔,愛的淚水強行滑過臉頰。看著她那可愛的臉龐,我心里默默地感謝她教會了我成長。
帶著不舍與她們再見,在回來途中,一路上,視力所及是湛藍的天、潔白的**滿眼的綠。這也許是因為我們都為這次志愿行動付出了自己的真心、愛心和汗水吧。
篇5
首先,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膳食纖維合稱“七大營養素”。糖尿病人由于控制飲食,容易造成營養素缺乏,為保證攝入充足的營養素,更好的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可以在吃素的基礎上適量的進食一些動物性食物,它的營養是植物性食物不能代替的,它的蛋白質含量高、質量優,其氨基酸比例恰當;而植物性蛋白質(豆類除外)缺少賴氨酸,營養不全面。
另外,動物性食物也不能隨便吃。平衡膳食要求每天有250克牛奶、一個雞蛋、3兩左右瘦肉或魚,這個數量的食品帶入的動物脂肪對人體也沒有不良影響。
每個人每天的熱量需求都不相同,因此,要因人而異,兒童在生長發育期需要熱量較多。具體能量計算公式為:每日能量需要量 (kCal)=1000十年齡×(80~100)來計算。
10歲以內每歲100kCal,10歲以上用70~80kCal,應根據病人的體格、飲食和活動量定出每日所需的能量,如身體較胖、活動較少或青春期女孩宜用較低能量;身體較瘦、食量較大或活動量較大兒童每日熱量應偏高。應使糖尿病兒童避免肥胖的發生。如參加大運動量鍛練者,將全日熱量增加10%~20%。在每日總熱卡中,糖類占50%, 蛋白質占20%,脂肪占30%。
其次,兒童喜歡吃零食,如糖果或巧克力,面包或餅干,膨化食品,蛋糕、方便面及羊肉串等,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有:油炸類食品;加工類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腸等);餅干類食品(不含低溫烘烤和全麥餅干);腌制類食品;汽水可樂類食品;話梅蜜餞類食品(果脯);冷凍甜品類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種雪糕);罐頭類食品(包括魚肉類和水果類);燒烤類食品;方便類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梢?,兒童喜歡吃的零食大部分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垃圾食品”。
而作為兒童,喜歡吃零食乃是天性,而吃零食的關鍵是把握好質和量,適量的進食高質量的零食。這就需要父母在選擇零食方面對兒童進行協助了:首先,要教孩子們多選擇自然、原生的食品;買零食時和孩子們一起,在購買的過程中,教孩子一些有關營養方面的知識,多選擇如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堅果類等健康的零食;要控制零食的量和合理安排零食的時間,一般是以不影響正餐食欲、安排在兩餐之間為好,一般來說,早餐相對簡單且量少,在上午10點左右可以讓孩子吃少量能量較高的零食,如低糖的餅干、蛋糕等;下午放學后如果離晚飯還有較長時間,可以讓孩子先吃些水果;晚飯后過一段時間喝一杯牛奶,對孩子也非常有益;吃零食時,尤其是需用手抓的零食,一定要保證雙手的潔凈。另外,最需要值得提醒家長的是,臨睡前和看電視時,不要讓孩子吃零食,前者不利于消化從而影響睡眠,長期下去也會造成齲齒;后者則很容易使零食吃的過量,影響正常進餐。
再次,關于“洋快餐”方面。雖然我們都知道“洋快餐”的營養不充分,也很不健康(很多油炸食品熱量高、冰鎮碳酸飲料不健康),因此很多家長不怎么接受它,但是很多兒童還是很喜歡它,覺得它們口味好,而且還有小玩具送,這滿足了兒童愛吃愛玩的心理。而且有些家長還拿“洋快餐”作為給孩子們的獎勵。
而對于“洋快餐”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首先需提高對“洋快餐”的認知(洋快餐的營養缺陷及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理性的對兒童闡述它的負面影響,在這個基礎上注意食用頻率,不要經常吃,一兩個月吃一次足矣;最好選擇小份(無論是漢堡包、薯條還是奶昔、可樂,分量越大表明熱量越多,脂肪、膽固醇和鈉含量也可能越多。父母也可以只點一份薯條或一份漢堡包,與孩子分享)和有蔬菜的品種(如蔬菜沙拉、粟米棒等,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不宜吃熱量較高的薯條、蘋果派等油炸食物;盡量不選擇可樂等高糖飲料,而以牛奶、鮮果汁或蔬菜湯等有益健康的食品來代替;并且避免晚間食用“洋快餐”等等。
另外,很多人(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大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好吃的食物大都不是那么健康,健康的食物有時是不怎么好吃的。也因此兒童大都挑食,這方面父母也要發揮自己的智力,盡量的將食物做的小巧、細致,盡量將食物做的“色香味形”俱全,將不好吃的食物做得更加適合小孩子的口味。
如今已是盛夏,那么糖尿病兒童需要注意的有哪些方面呢?
1.多飲水:夏季天氣炎熱,再加上兒童本身基礎代謝率較高,戶外活動較多,容易出汗,丟失水分較多,可少量多次的飲水,最佳選擇室溫的白開水或礦泉水,不要飲用過冷的水和飲品,避免引起胃腸不適和血糖波動。
篇6
1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要求人們看問題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必然有其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經濟落后、耕地連年減少、農資價格和教育費用的上漲、人口多負擔重等等,導致了大量已為人父母的農民丟下年幼的孩子,紛紛投奔城市打工掙錢,于是產生了今日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
2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要求我們在認識某一事物時,要把它放在和周圍其他事物的聯系中認識,切忌孤立地認識事物。因此,我們在研究農村、農業、農民問題時,既要看到農村經濟的落后,農民生活的貧困,又要看到農民子女的教育、老人的贍養等現實問題。
政府部門制定的政策、方針必須做到統籌兼顧。在鼓勵農民外出務工、發家致富的同時,要幫助他們處理好子女的監管、撫育問題,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3 唯物辯證法最根本的觀點是矛盾的觀點。唯物辯證法認為,復雜事物內部往往包含許多矛盾,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發展的進程和方向,主要矛盾解決得好壞,決定次要矛盾的解決;次要矛盾解決得好壞也會影響到主要矛盾的解決。主次矛盾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在認識復雜事物時,著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重點,同時也不能忽視對次要矛盾的解決。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首先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積極引導農民從事多種經營,提高農民的科學技術水平,從而減少外出務工農民的數量;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步伐,讓農民就近務工,減少留守兒童數量。
其次,動員全社會力量,多管齊下,救助留守兒童。政府部門出資,當地的民政部門、婦聯組織、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共青團,聯合村委會、居委會以及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一起為留守兒童建立“愛心之家”服務社,把他們管護起來,避免受到傷害。學校方面,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寄宿制學校,分派教師進行監管和親情教育,或推行“家長制”。寄宿制學校還可以實行助學金與獎學金相結合的助學制度,既有利于幫助貧困留守兒童完成學業,又有利于激勵留守兒童發奮學習,養成勤奮學習、努力向上的良好品質。
篇7
【關鍵詞】兒童;肱骨干骨折;不穩定性骨折;微創;拉力螺釘
【中圖分類號】R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838―02
針對兒童肱骨干骨折,大多數學者堅持手法復位保守治療[1-2]。但對于難復性或復位后無法保持復位狀態的不穩定性兒童肱骨干螺旋形、長斜形、蝶形等骨折,仍堅持反復手法復位顯然是不明智的,復位的過程不但增加了患兒的痛苦,給患兒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陰影,而且骨不連發生率高。在如何以最小的手術創傷取得最滿意的骨折愈合效果,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7月,于我院就診的兒童難復性肱骨干斜行骨折7例,無麻醉或全麻下嘗試手法復位外固定(石膏、夾板等)至少2次,其中3例繼發不同程度的醫源性橈神經損傷表現,予以切開復位拉力螺釘內固定輔以上臂外展支具外固定治療。
1.2術前準備 術前常規行肱骨干正側位X線片,了解骨折情況,制定合理手術方案。
1.3手術方法 患兒仰臥位,氣管插管全麻后,取側臥位,患肢朝上,以骨折端為中心取術前預定手術切口,暴露骨折端,保留骨膜,清除骨折斷端間嵌頓的軟組織及血凝塊,(出現橈神經損傷癥狀者術中探查松解、游離橈神經,并予以保護;未出現橈神經損傷癥狀者則不常規探查)。復位后,復位鉗鉗夾骨折端臨時固定,C臂透視正側位,復位滿意,取合適位置及方向克氏針鉆孔,測深,擰入合適大小拉力螺釘固定(根據骨折情況擰入1~2枚拉力螺釘)。C臂再次透視骨折復位好,位置滿意,留置引流管一根,閉合手術切口,患肢繃帶臨時固定于胸前,術畢。
術后24-48h拔除切口引流管,術后抗生素使用不超過48h,拔管后觀察患兒患肢無明顯腫脹后更換外展支具外固定,囑患兒下床活動開始適當功能鍛煉。
2 結果:
本組隨訪5-18個月,平均12個月。所有患兒切口均獲得甲級愈合,無內固定松動、移位及重要神經血管損傷等并發癥發生,骨折均骨性愈合。(A.B為術前X線,C.D為術后X線)
3 討論
目前針對肱骨干骨折,多提倡手法復位外固定治療,但對于難復性或復位后無法保持復位狀態的不穩定性肱骨干螺旋形、長斜形、蝶形骨折,尤其是兒童患者,依從性較差,單純依靠外固定顯然不能提供滿意的固定效果,選擇合適內固定對患兒骨折端的愈合至關重要,各種內固定都有自身的優點,但應用上也相對局限。AO 鋼板抗旋轉、抗彎曲性能好,固定牢靠,愈合率高,但創傷大,易造成醫源性橈神經損傷[3]。髓內釘技術手術創傷小,保護了骨的血運,但其骨折端固定不牢固、旋轉應力不夠等問題,造成了其骨折愈合率較低,并對肩關節功能有較大的影響[4]。經皮克氏針固定,無法處理骨折間軟組織嵌頓,牢固性欠佳,護理不當,釘道感染發生率高。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針對螺旋形、長斜形、蝶形非粉碎性骨折,斜面長3 cm以上,小切口予以1~2枚螺絲釘固定并輔以適當時間的外固定即可獲得滿意的手術療效,既適合患兒合作耐受程度、減少患兒痛苦,又能減少手術的副損傷,使骨折良好愈合及功能盡快恢復。螺釘憑其螺紋與骨質的密切咬合,而達到固定骨折的目的,手術操作簡單、安全,切口小,骨膜和軟組織剝離少,破壞血運小,避免了其它術式創傷大、術后感染、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等并發癥。但其固定力量有限,術后必須運用足夠的外固定保護,如不予以外固定,則將增加骨折畸形愈合和不愈合的幾率。應用外展支具固定的優點在于:(1)能有效加強斷端的穩定性;(2)固定的微動作用;(3)限制患兒過早的抬舉肩關節;(4)支具本身重量比較輕,透氣性好,取戴方便,調整方便[5-6]。在支具外固定4周,骨痂已經生長,臨時短時間解除輔助外固定,指導患兒關節功能鍛煉,在促進功能恢復和骨痂進一步生長的同時,又減少了骨折端的成角變形、內固定松脫、移位及術后患肢功能障礙等并發癥[6]。術中要注意螺釘長度的選擇,以穿透雙皮質為好,固定牢固,減少內固定失敗發生率。
根據兒童骨痂生長快、塑形良好的生理特點以及喜動、依從性差的心理特點,特殊類型的難復性肱骨干骨折選擇創傷小、手術簡單的切開復位拉力螺釘內固定技術,為患兒骨折端的愈合提供了解剖復位后的良好的微動、血運和應力等條件,使骨折在較短的時間之內愈合,功能得以恢復,是一種簡便、安全、經濟、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Spiguel AR,Steffner RJ.Humeral shaft fractures[J].Curr Rev Musculoskelet Med,2012,5(3):177-183.
[2] Bishop J,Ring D.Management of radial nerve palsy associated with humeral shaft fracture: a decision analysis model[J]J Hand Surg Am,2009,6 : 991-996.
[3] Lovald S,Mercer D,Hanson J,et al。Complications and hardware removal after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humeral fracture[J].J Trauma,2011,70(5):1273-1278.
[4] O’Donnell TM,McKenna JV,Kenny P,et al.Concomitant injuries to the ipsilateral shoulder in patients with a fracture of the diaphysis of the humerus[J].J Bone Joint Surg Br,2008,90(1):61-65.
[5] 王 隼,沈 陽.外展支具結合手法復位治療兒童肱骨外科頸骨折[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07, 22 (9) : 711- 712.
[6] 張翅,利云峰,葉勇光. 可調節上肢外展架保守治療肱骨近端骨折[J].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2,22(4):40-41.
篇8
開設“兒童哲學”課程的意義
“兒童哲學”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創始人是美國著名哲學家馬修?李普曼教授。經過廣泛的涉獵和研究發現,“兒童哲學”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思辨能力,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激起學生追求新知的極大興趣,激發學生創造的沖動與動機;“兒童哲學”在尊重學生人格、重視學生獨立個性的發展、訓練學生思維技巧以及發展學生的智力方面,尤其是在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獨具優勢。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實踐探索中,傳統教育的頑固堡壘在課堂上逐漸瓦解。素質教育的核心課題也是其難點之一,如何在課堂上突破那種老師向學生單向傳授知識的導入模式?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解決這些問題已迫在眉睫。于是,本校把目光投向“兒童哲學”,以期找到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
根據國外的研究,“兒童哲學”能夠喚醒學生的求知欲,能夠激起每一個學生追求新知的極大興趣,能夠激發學生創造的沖動與動機;“兒童哲學”在尊重學生人格,重視學生獨立個性的發展、訓練思維技巧以及發展學生的智力,尤其是在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等方面獨具優勢;“兒童哲學”是對傳統教育從思想到理念的挑戰,它充分融合了現代教育發展的主流。
“兒童哲學”校本課程的目標
“兒童哲學”校本課程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重在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技巧,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綜合素質;更新教師教育思想,促進教師隊伍建設及骨干教師的迅速成長;建立校本課程,形成固定、完整、規范的“兒童哲學”課程體系;將“兒童哲學”的教育思想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之中。
兒童哲學校本課程的開發
引進過程 1997年7月,來自創始人李普曼研究機構的蒙特克利爾州立大學兒童哲學研究所教授菲爾?奎恩博士、鄧鵬博士,澳大利亞教育研究院教授勞倫斯?斯普利特爾博士對學校教師進行了專題培訓,開始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實驗?!秲和軐W課程實驗研究》當年即被列為云南省“九五”社科規劃省級重點課題《云南省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行動研究》子課題;2000年,該課題被列為“云南省首批教育科研規劃課題”及亞太經合組織APEC“高效能學?!表椖康难芯宽椖?。
本土化過程 2000年5月,經云南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由學校教師結合中國國情、社會和文化背景,以及小學生生活實際,融哲理性、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及適用性為一體的自編教材《中國兒童哲學》(分學生用書、教師用書,共兩冊18章,15萬字)正式出版發行,成為全國第一部《中國兒童哲學》教材。至此,“兒童哲學”課由使用美國李普曼教授所著教材,過渡到使用自編《中國兒童哲學》教材。
應用與發展過程 這是較前兩個階段(引進、本土化)更為重要的階段。多年的實驗過程中,學校實驗者與中外專家一致認為,兒童哲學在中國的前途有賴于它的中國化過程。兒童哲學在中國,不是照搬和模仿,重要的是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現代的課程模式和創造性的方法體系,同時結合中國實際、學校和學生實際,加以應用與發展,形成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中國兒童哲學教育模式。
學科滲透。即將“兒童哲學”教育理念和方法模式在各學科中加以滲透。通過激發興趣,樂于探索,訓練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體現兒童哲學滲透到學科教學中的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的特點。
思維方法滲透?!皟和軐W”是一門思維科學,其思維方法可歸納為三個要素,四個層次。三個要素:即引導學生思考的三要素――思考學習、思考人生、思考社會。四個層次:即發展學生思考的四個層次――愿意思考、能夠思考、協同思考、學會思考。
“兒童哲學”校本課程及其教學軟件的開發與應用研究?!皟和軐W”教學軟件作為全國首次制作的“兒童哲學”教學片,主要采用動畫的形式,融哲理性、教育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為一體,使《中國兒童哲學》教材直觀化、形象化、兒童化,讓少年兒童喜聞樂見,易于接受。
“兒童哲學”教育的普及與推廣。1997年至2002年,連續召開五屆“國際兒童哲學研討會”,國內外專家、學者、全國各地教師代表云集學校,進行教師培訓,教材教法研究,總結經驗,切磋“兒童哲學”教育的有關問題。此外,學校還應邀到省內許多學校作現場輔導。
有關專家評價:“兒童哲學”校本課程研究對實現“兒童哲學”在中國的本土化和普及化作出了前沿性的貢獻,它突破了傳統教育模式,填補了我國基礎教育領域該項研究的空白,對豐富和發展國際兒童哲學的內容,必將產生世界性的影響。
開設“兒童哲學”課的三個重視
為了將“兒童哲學”課落地,學校做到了“五個落實”:將“兒童哲學”課排入學校課程表,每班每周上一節“兒童哲學”課;授課教師以語文教師為主,其他學科教師為輔;完善學生自評、教師互評、家長參評、領導點評等多元化評價機制;落實獎勵機制,對做得好的教師,將其成績納入學期績效考核;成立了專門的“兒童哲學”課題研究組。學校每月舉辦一次“兒童哲學”主題開放日活動,邀請外校教師、家長及社區代表觀摩和點評課堂教學。為了開好“兒童哲學”課,學校在教材、教師培訓及教學模式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
重視開發教材 1997年到2000年,課題實驗之初,學校使用的是李普曼教授編寫的“兒童哲學”教材。但教師們發現,外國教材中的故事涉及的一些主導觀念、思想意識與我國差別較大,給學生的討論和教師的引導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課題組成員開始和全校教師一起自編教材。2000年5月,學校教師自編的《中國兒童哲學》教材,經云南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后正式出版發行;2002年,經云南省課程改革實驗領導小組審定通過,確立為云南省地方課程。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科學技術的進步,自編教材中的部分課例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從2014年4月開始,學校組織全校教師編寫第二套《中國兒童哲學》教材。目前,學校將第二套教材按三個學段設計成三本書:一、二年級為低段讀本;三、四年級為中段讀本;五、六年級為高段讀本。每個年段內容包含“繪本故事”“思維火花”“智慧碰碰車”“創想萬花筒”“知識即時貼”五個方面。與第一套教材相比,第二套教材增添了內容新穎、哲理深刻的故事,在表達形式上由全文字改為故事繪本。
重視培訓教師 多年來,學校堅持定期舉辦關于“兒童哲學”的教師培訓和教材教法研究,由兒童哲學專家對教師進行專業指導和培訓。1997~2014年,學校成功舉辦了六屆影響規模較大的“兒童哲學”研討會。此外,學校還參加課程研討會和課堂展示活動,以提升教師“兒童哲學”的教研水平。
重視“兒童哲學”課的教學模式 “兒童哲學”課教學的基本環節為:學生獨立朗讀富有哲學內涵的故事,自己發現問題,提出感興趣的、想討論的或感到疑惑的問題;用民主的程序決定討論的主題,提煉并篩選問題,歸納出主導觀念;通過群體探究,采用舉例、質疑、反駁、補充、更正等討論方法深化認識,使學生勇于表達,在觀點的碰撞中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對自身、對人生以及對社會的認識,進行“兒童哲學”思維訓練;總結討論方法和收獲,學生可以更正或補充之前的觀點,提升和完善認識;教師布置思維拓展任務和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延伸課內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在教學中,教師是一名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不給學生統一的標準答案,更多的是進行思想方法的滲透?!皟和軐W”的學習重點是貫穿在整個訓練過程中的思考活動:在第一層次“未經反省、飽含偏見、邏輯謬誤”的思考基礎上,以集體探究的方式,分析、評估、反思第一層思考,并通過重建第一層思考,消除偏見、謬誤,從而對問題有更深入、細致的把握。
為了將課程上出哲學味,學校在課堂上重點解決“五個如何”: 如何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如何創造“寬松+尊重+和諧”的學習環境;如何讓學生在相互激勵和啟發下消除困惑和疑問;如何充分調動兒童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幫助兒童打破思維定式;如何找到知識學習的具體方法和途徑,享受解決問題過程的快樂。
“兒童哲學”思維培養的深化與發展
黨的十報告中指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薄蛾P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素質教育,就是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彼刭|教育要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和諧充分的發展,需要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的欲望。這正是小學生哲學思維培養的中軸。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2014年,學校又申報了云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哲學思維培養的方法與途徑研究》。
研究的創新點 研究視角的創新。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賦予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生哲學思維培養的新理念、新內容、新內涵,豐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哲學思維研究的內容。研究內容的創新。研究將從小學生哲學思維的基本特征,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哲學課程資源的開發,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哲學課程的設置,小學生哲學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小學生哲學在德育工作中的滲透,小學生體驗哲學的案例等方面開展研究;研究重點的創新。小學生哲學思維的培養,重在對小學生進行多角度思考能力的訓練,使其掌握批判性思考與反思性思考的基本方法,培養其邏輯與認知能力,改善其思維品質。
創編新教材 十七年來,由本校研發的《中國兒童哲學》校本教材在江蘇、上海、福建、浙江、云南等多地開花,許多地方都在使用該教材。但是,由于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學生思維發展訓練的內容和形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因此,需要與時俱進的探究,開發新的、為現代兒童所喜聞樂見的新方法、新技巧和新教材。學校將在全面總結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搜集整理研究材料,創編新教材,進一步提升兒童的思維品質,實現學校特色發展與課程創新。
篇9
劉沈鈺:我喜歡輕松快樂地學語文,不是一直讀、背、記、抄,而是老師設計一些有趣、有挑戰性的游戲活動,讓課堂氣氛活躍一些,大家學習語文就會興趣倍增。
畢然:進入五年級了,卻時常懷念一二年級的語文課。那時候教一個字,老師能編出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教我們,一個詞語就帶出了一首童謠,非常好玩。有時候,不知不覺的一節課就結束了。這個字、這個詞語也記在了心里。這樣的語文課又好玩,又有效果。
馬以?。喝昙売幸换貙W成語,有一個成語叫“魚貫而出”,當時不知怎么,老師就帶我們開始了成語接龍。大家一個個接,笑聲不斷,我不僅記住了“魚貫而出”,還記住了“出生入死、死氣沉沉、沉默寡言、言而有信……”后來,每次學成語,我都會不知不覺地試著自己去接龍,好有挑戰性,真是太好玩了!
學生的觀點,再次引發了我們對課堂教學的“內容”與“形式”之間關系的思考??v觀當下一線語文課堂,尤其是高年級語文課堂,時常出現“談形式色變”的尷尬。游戲情境識字被視為畫蛇添足,課本劇表演被視為幼稚可笑,設置游戲活動被視為花架子……這一切使得高年級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戰戰兢兢、亦步亦趨。于是,不如“一刀切”,干脆一本正經、循規蹈矩地上語文課。似乎這樣的語文課,才嚴謹深刻,才有思維含量,才彰顯語文特質。
筆者認為:對于學習的主體――兒童來說,應當將學習形式的趣味性作為教學核心要素之一。正如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在《斯賓塞教育論著選》中提出:“教學要引起兒童的興趣。只有讓兒童快樂的活動,才是健康的。在進行較高級的智力活動時,兒童需要外在的刺激來引發興趣??傊?,學習應當是一件快樂的事?!边@與我國大教育家孔子的“樂學”主張,與古羅馬詩人、文藝理論家賀拉斯在《詩藝》中表達的“寓教于樂”的觀點都是一致的。
當然,高年級語文課堂中的“玩”,要充分凸顯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這樣的“玩”,要從文本特點及教學要求出發,有意識地與“創”相結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創編課本劇、設計人物對話、補充故事情節、調整敘述結構,鼓勵學生運用語言創造性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可以讓學生創改文本內容。比如,筆者執教小語五上《金蟬脫殼》一文,“蟬兒把它已經出殼的上半身騰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撲來,再用前腳抓住蟬殼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蟬尾就出來了。”依據這一段文字設計競賽活動:讓學生把這句話中的“仰、撲、抓、抽、出來”等詞,試著創改成其他動詞,比比誰改得多、改得好。然后,再讀課文,對比思考。在這創改讀比的過程中,學生挑戰了自己的語言思維,領悟、品析課文用詞的準確、精妙,課堂生機勃勃。還可以,讓學生結合閱讀創意寫作。比如,在學了 跟“談”有關的成語之后(詳見蘇教版五下練習五),筆者結合班級的兒童詩教學,讓學生圍繞“談”,創意寫作兒童詩,學生興致盎然,創意無限,有的給“無稽之談”追本溯源,有的讓“夸夸其談”“信口開河”和“拾人牙慧”聚到了一起,有的側重“談”的內容,有的側重“談”的樣子,還有的寫出了一首關于“娓娓而談”的有故事、有趣味的小詩。
篇10
【摘要】:目地 探討彈性髓內釘在兒童四肢長骨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方法 采用彈性髓內釘治療兒童四肢長骨骨折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5-9歲,平均7.5歲。其中25例閉合復位彈性髓內釘固定,5例采用小切口復位固定。結果 本組病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18月。骨折均臨床愈合,無傷口發生感染,無骨折移位、畸形、短縮,無內 固定斷裂,無延遲愈合,無骨不連,無過度生長。結論 彈性髓內釘治療兒童長骨骨折是一種有效、實用、易操作的方法,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出血少,康復快的優點。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微創手術。
【關鍵詞】:彈性髓內釘;兒童;骨折
兒童四肢長骨骨折是一種常見多發的骨折,治療方面以保守治療為主,但需石膏固定,造成諸多不便,而且易發生移位、畸形愈合,往往引起醫患之間的不愉快,甚至引起醫療糾紛。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采用彈性髓內釘治療兒童四肢長骨骨折30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共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5~9歲。平均7.5歲,其中有一例系尺橈骨骨折鋼板固定,骨折愈合后取除內固定發生再骨折,一例為開放性骨折。尺橈骨骨折10例,股骨15例,脛骨5例。
1.2手術方法手術在氯胺酮麻醉下進行,患兒仰臥位,患肢及骨折區放在能夠透過X光機監控觀察的范圍。術前根據患側長骨髓腔情況選擇合適的彈性髓內釘,并預彎,預彎弧度要求達髓腔直徑的3倍,其凸面弧頂能達骨折處的水平高度。在干骺端切開一小口,長度1.5cm左右,分開各層達骨面,并切開骨膜后,在透視下,避開骺板,用鉆子鉆開骨皮質,并傾斜45。左右。將2根彈性髓內釘依次插入,需在透視下復位通過斷端,并了解復位情況。髓釘插入過程中可能較困難,需調整方向,旋轉,逐漸推進。遠端需達干骺端,尾端留于骨外,約1.5cm左右,對復位困難者需在斷端作小切口輔助。本組病例有5例切開,其中一例是骨折手術愈合后再骨折,有粘連,有骨痂,影響閉合復位,直接行切開復位。有4例復位困難行小切口輔助復位,余病例皆閉合復位成功。
1.3術后處理術后靜脈使用抗生素不超過48小時,需要臥床休息,患肢避免旋轉,并定期復查X線片,根據骨痂生長情況決定負重,術后半年骨折愈合后可以取除內固定。
1.4療效評價 參照Flynn et al [1]評分標準:優、良、可
2、結果 該組病例手術時間40-70min,出血量約30-80ml,住院時間5-8天,傷口長約1-2cm,均愈合,無感染。復查X線片,骨折均達臨床愈合,無骨折移位,內固定物無失效斷裂。所有病例均獲隨防,隨訪時間6-18月。有2例出現皮膚激惹。其他未發現骨不連,畸形,旋轉,無過度生長,無短縮,無成角。療效評價:優28例,良2例,優良率100%。典型病例見圖1-4。
3、討論
3.1小兒四肢長骨骨折是一種常見多發的疾病,其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骨折容易移位,導致畸形愈合,肢體短縮,造成功能障礙,在如今的醫療環境下,容易引起醫療糾紛。手術治療可使骨折解剖復位,利于早期功能煅煉,但常規切開復位內固定創傷較大,二次手術取出內固定物需住院,且費用高,采用彈性髓內釘治療則操作容易,基本上可以閉合復位內固定。并且創傷小,不損傷骨骺,不破壞斷端血供,骨折愈合后取出內固定物體時,不需住院,其費用低,創傷小,具有明顯的優勢,值得推廣。
3.2彈性髓內釘內固定治療是一種“內夾板”理論[2],通過三個接觸點固定,通常需使用兩根髓內釘,共6個接觸點固定,對于兒童長骨骨折維持骨折穩定生長已足夠。它不是堅強內固定,是一種中心性彈性固定,符合BO原則。但是對于長斜形及嚴重粉碎性骨折,可能不是最佳的選擇[3]。通常對于長骨的橫行、短斜行及短螺旋形骨折更適合[4]。
3.3注意事項:①彈性髓內釘的選擇,處理:其大小要適中,過大不能通過髓腔,特別是選兩根時更困難,過小則力度不夠。多數學者[5]認為彈性髓內釘的選擇以髓腔最狹窄部位直徑的40%為依據。通常應選兩根髓釘,當髓腔過小,如尺橈骨,可選一根較粗的髓內釘即可。髓內釘彎曲弧度以弧頂在骨折處最好,預彎弧度要求達髓腔直徑的3倍。
②進針操作:入點的選擇:一般在干骺端內外側骺線下方,可用克氏針一枚斜行鉆開骨皮質,其大小與彈性髓內釘相當。進針過程中,需隨時調整髓釘方向,作旋轉推進,一般能夠順利通過斷端。當第1根髓釘通過時,骨折可能未解剖復位,此時是三點偏心固定,當第2根通過后,則變為6個接觸點的中心性固定。骨折基本達到解剖復位,且較穩定。髓釘需盡量到達干骺端。尾端需留0.5-1.00cm,并適當彎曲,利于取除,尾端過長,則會頂壓皮膚引起激薏。手術操作避開了骺線,保證了兒童骨折治療時骨骺的保護,又兼顧了骨折治療的解剖復位[3]。骨折愈合后可以取除內固定物,一般半年左右可以在門診進行,需準備咬骨鉗或強力鉗,更易取除[6]。
3.4是否需石膏固定,大多數文獻報道需石膏固定保護4周左右。我院該組病例全部未行石膏固定。囑患兒臥床休息,患肢避免旋轉。骨折無生長則不能著力。通常4-6周后骨痂己明顯生長,就可以下地。避免了石膏固定的不便,利于早期功能煅煉。
參考文獻
[1,2,5]FlynnJM,Hresko T,ReynoldsAk,etal.Tianium elastic nails for pediatric femur fractures. A multicenter study of early results with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J]. J Pediat Orthop ,2001,21(1):4-8.
[3]鄒平,徐華櫬,張敬東,彈性髓內釘在兒童不穩定脛骨干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實用骨科雜志,2011,7(7):596-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