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球的廣告語范文

時間:2023-04-01 03:10: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保護地球的廣告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保護地球的廣告語

篇1

2、保護水環境,節約水資源。

3、保護水資源,促進西部大開發;節約每滴水,共同創建節水城。

4、保護水資源,生命真永遠。

5、別讓孩子知道的魚類只有泥鰍。

6、大力普及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7、國家實行計劃用水,厲行節約用水。

8、堅持把節約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設節水型城市。

9、節約用水,從點滴開始。

10、節約用水,重在合理用水,科學用水。

11、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全社會共同責任。.

12、節約用水、造福人類,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13、節約用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14、節約用水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

15、開源與節流并重,節流優先、治污為本、科學開源,綜合利用。

16、浪費用水可恥,節約用水光榮。

17、努力創建節水型城市,實施可持續發展。

18、努力建立節水型經濟和節水型社會。

19、強化城市節約用水管理,節約和保護城市水資源。

20、請珍惜每一滴水。

21、人體的70%是水,你污染的水早晚也會污染你,把純凈的水留給下一代吧!

22、認真貫徹“開源節流并重,以節流為主”的方針! .

23、深入開展創建節水型農業、工業、城市的活動,努力建設節水型社會!

24、世界缺水、中國缺水、城市缺水,請節約用水。

25、樹立人人珍惜水,人人節約水的良好風尚!

26、水是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

27、水是生命的源泉,農業的命脈,工業的血液。

28、水是生命之源,浪費水就是扼殺自己的生命。

29、為了人類和您自身的生命,請珍惜每一滴水!

30、惜水、愛水、節水,從我做起。

31、現在,人類渴了有水喝;將來,地球渴了會怎樣?

32、要像愛護眼睛一樣珍惜水資源。

33、依法管水,科學用水,自覺節水。

34、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希望工程的公益廣告詞

保護動物公益廣告詞

保衛黃河的公益廣告詞

保護動物公益廣告語

保護母親河的公益廣告語

2019鼓勵公民義務獻血公益廣告語

地震公益廣告

艾滋病公益廣告詞

2019年經典的公益廣告詞大全

禁煙公益廣告語

低碳生活保護地球公益廣告詞

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公益廣告語

公益廣告詞保護地球

篇2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標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應當拉近課堂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注重學生從生活中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因此,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勢在必行。

一、生活化情境創設,多媒體技術融入,將語文課堂教學與生活化聯系起來

(一)利用生活體驗,提升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的學習主要是作用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并且學生的生活體驗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也有幫助作用。烏申斯認為:兒童的記憶主要是建立在感覺、聲音、形象以及色彩基礎之上的。所以,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能夠幫助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為學生構建生活化情境,幫助學生在生活情境當中學習知識,體驗生活。

如:在詩詞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生活中的體驗,再配合上多媒體中的音頻、視頻以及圖片等教學元素幫助學生理解。在《江畔獨步尋花》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動畫播放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主旨所在,并且還可以配合上恰當的音樂,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尋花”中去。通過這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模式,不僅強化了學生的記憶,也有利于學生積累生活體驗,最終達到提升語文素養的成效。

(二)創建生活化教學情景,幫助學生思想過渡

由于小學生思維正處于形象階段過渡到抽象階段的過程中,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創設與學生生活相適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教學與他們的現實生活是緊密聯系的。并且,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創設,也能夠將抽象的文字形象而又生動地表述出來,幫助學生思維上的過渡。當然,小學語文教材中,也有很多課文與學生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在學習上就會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可以構建生活化情境,再配合上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知識,也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發出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我坐上了飛船》這一文時,首先,可以讓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將課文中蘊含的情感充分地表達出來。同時,在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讓教師播放相應的視頻畫面,讓學生感受一下在“飛船”里面的感覺。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教師再問道:“你們知道長江黃河的位置嗎?來,跟著老師的話語,想象一下自己正坐在飛船上,我們將前往長江黃河?!边@時,再配上《黃河大合唱》等歌曲,讓學生在感覺、聽覺上感受一下長江黃河的磅礴氣勢。在感受之后,再讓學生睜開眼睛,說道:“現在,我們的飛船將要前往星空、宇宙,大家都要坐好哦,我們出發了!”通過這樣的話語,再配合上多媒體中逐漸前往星空的畫面,不僅有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揮,也能夠將學生自然地帶入到本文的教學中來。

二、指導同學們用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感悟語文魅力

(一)在現實世界中感悟生活

在《只有一個地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個未來“光禿禿”的地球。這時,學生就會問:“為什么地球會變成這樣子呢?我們看到的不是這樣的地球?!苯處熒钋榈卣f道:“未來這樣的地球,是因為人類的惡意破壞造成的。那么,我們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呢?大家去調查一下自己身邊的環境被破壞的現象,再進行認真思考。”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也會主動去觀察生活中有哪一些破壞環境的現象。在下一堂課上,與學生一起討論如何來保護自然資源、保護地球,從而激發學生的危機感、責任感,從自己做起,愛護地球。

(二)積極參加、組織開展各項社會實踐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社會上“衣衣不舍”、“步步領鮮”等廣告語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到這一類廣告語都是典型的用字不規范的現象,容易誤導學生。所以,就可以讓小學生充當“文明小衛士”,走上街頭,進行“錯別字大掃除”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促使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也能夠幫助學生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從小培養出學生規范用語、規范用字的良好習慣。

三、結語

小學生所處的現實生活是語文教學源源不斷地源泉所在,如果離開了生活,語文教學就不會再有一點“漣漪”。所以,強化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生活、貼近生活、走進生活,才能夠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持久的生命力,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促進個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篇3

節能低碳小學生演講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現在全球正在面臨氣候變暖的危機。低碳,自然是你身邊的頭等大事,所以,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子孫后代,每天問問自己:今天你低碳了嗎?

不要以為低碳與你無關,其實低碳就是你身邊的小事,去上學前隨手關燈;上班是乘公交車;看完電視關掉總電源;購物時使用環保袋……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知識舉手之勞而已,你做,他做,大家做該做,我也不列外。

一天晚上,我上完課,匆匆的趕回家。“卡擦,卡擦”!我使勁的推開了沉重的大門。哇!好黑啊!我在黑暗中喃喃自語,我的在墻上摸索著,突然,我摸到了一個類似開關的東西,我使勁按了下去,瞬間,一樓,二樓,三樓,的大燈,小燈,水晶燈,夜燈,側燈,全開了。從遠處望去,簡直就像一座燈火通明的城堡。正當我沐浴在燈光中時,“篤,篤,篤”。輕輕的敲門聲響起。一定是姐姐回來了,我急忙跑去開門,姐姐走進來,環顧四周,緊接著又把目光轉向了我問:這些燈全都是你開的?我點了點頭。姐姐摸了摸我的頭,語重心長的所我說:爽爽,現在全球正面臨著氣候變暖,隨時都會發生不可想象的自然災害,我們是中國的子民,我們應該環保,低碳保護地球。你想過沒有,如果13億人都像你這樣,那該耗費多少電啊!但如果每個人都關一盞燈,姐姐順手掛掉一盞側燈,那可以節省多少電呢?我低下了頭,臉上火辣辣的,心想:“我再也不能這樣了”。

從那天起,我以“今天你低碳了嗎?”這個問題來鞭策自己,記住!在小的力量乘以13億,都會變得強大無比!

節能低碳小學生演講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作為地球的主人,就應該好好保護地球?,F在城市正在倡導文明環境,只要我們不污染地球的環境,不浪費地球的能源。就能讓城市變得更綠色,更環保。有想法就要有行動。于是,我和父母開始了一段低碳生活。

夏日炎炎的時候,我覺得家里悶,開著空調又太浪費。于是,我想和爸爸一起去游泳。爸爸對我說:“我們開車去吧。”我搖搖頭,說:“開車去耗能源,游泳池離這兒不遠,不如步行去吧。”爸爸稱贊說:“好主意,你真是個懂得節約的好孩子。”于是,我們就騎著自行車來到了游泳池,這樣,既鍛煉了身體,又節約了能源。真是一舉兩得。

有一次,我們去較遠的地方購物,媽媽挑選了少量的東西,正準備去付錢,爸爸連忙上前阻止,說:“購物太少不太好,盡可能地一次性購足,就少了幾次購物,也就省了車油。”媽媽說:“這是個好辦法。”因此,我們就盡量把所需的東西一次性買足,這真是省時又省力。

平常,我們家總是把水循環來使用。平時,我媽總是用淘米剩下的淘米水來澆花澆草。而淘米水對花草而言更比清水有營養,這樣,不但節約了水,而且還能讓花草更好地生長。還有我家在用洗衣機洗衣服時,總是將后面幾遍洗衣后較干凈的水用一個大盆里收集起來,用它不拖地板,還用它來沖刷抽水馬桶,雖然這樣多費了一些功夫,但是因為能更充分地利用水資源,我們總是樂此不彼。

同學們,朋友們做到低碳環保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從節電、節水、節碳、節油、節氣這種小事做起,一起去建立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只要我們大家一起去行動,就一定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低碳環保,從而讓我們共同的地球擁有更美好的明天。

節能低碳小學生演講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有一天,我回到老家,深吸了一口氣,發現這里的空氣比城市里清新得多,不禁感嘆道:人類始于大自然,也終于大自然,時代在進步,但生態卻在退步。這些年來,我們人類都在破壞著養育我們的大地母親啊!

我回到磐安縣城,突然一聲刺耳的喇叭聲呼嘯而過,隨后我就聞到了一股刺鼻的煙味。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使得臭氧層慘遭破壞,這危害到我們子孫后代啊。我不禁想到了一個廣告語:文明出行,禮行天下。低碳生活,利國利民!

我對家鄉環保情況作了一次調查。我親眼目睹了家鄉的造織廠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縷縷升入天空,在那漆黑的煙囪上方飛過一排大雁,緩緩步入了這彌漫著二氧化碳的世界之中,它們凄涼的嗚叫仿佛在悲痛地哭泣:“還我自由,還我們一個碧空如洗的藍天!你們這些無知的人類總有一天會遭受懲罰的。嗚嗚……”

我上網瀏覽,得到了一些數據:

1.有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xx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

2.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高校在校生約有2300萬,如果按每個學生一年平均使用16冊課本計算,每年就要用課本3.68億冊以上。有關專家參考數據折算后得出,若按教科書每本20xx克計算,一年消耗的紙張可達73.6噸、純凈水0.736億噸、樹木44.16萬畝。

3.我國水資源存在嚴重的浪費問題,本身我們水資源就十分匱乏,特別是淡水資源。在生活用水方面,國際平均水平位80L/天,而我國為150-200L/天左右;在農業灌溉方面,灌溉定額一般為400-500立方米/畝,而我國一般都在800-1200立方米/畝。

這一些現狀,觸目驚心!地球的能源越來越少,石油、電、水都不可能再生,節電、節水、節能都是我們地球人該做的事。地球媽媽哺育了我們,給了我們主宰萬物的能力,還給了我們大片大好河山。而我們非但不報答地球母親,反而無止境地傷害她。一座座原本茂密的青山,變得光禿禿;一條條原來清澈見底的小河,變成骯臟的臭水溝;在詩人的筆下那藍湛湛的天空,現在只留給我們灰蒙蒙的背影,昔日那藍悠悠已成往事。

當然,我也看到了許多人正致力于低碳生活,保護地球。中國有13億人口,每人節省一點生活開支,哪怕只有一點,乘以13億,都將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字。國家實行限塑令幾年來,許多人已養成習慣,不管進超市或是買菜,都隨身攜帶一個布袋,這是多么有益的事。

為了守護這份綠色,我建議大家:

用淘米的水沖廁所,把每一張廢紙都攢起來回收,進超市少買一個塑料袋,可以減少碳排放零點一克;開冰箱門少開一秒鐘,并及時除霜,等于減碳排放二點六八克;出門半小時前先關空調;在陽臺前養點花,一只普通燈泡換成節能燈,碳排放可減少四分之三;把窗子換成雙層玻璃或中空玻璃。多吃素,減少肉食;選擇小戶型房屋,不過度裝修;少開車,多乘公車。

守護綠色,低碳生活,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我們迅速行動起來吧!

節能低碳小學生演講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有些看似點滴的破壞,就像“蟻穴”一樣,侵蝕著堅固的根基。

現在我們面臨的是日益惡化的環境,即將枯竭的化石能源,居高不下的成本……其實只要舉手之勞就能讓世界變得更好。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是我們的基本國策,實現“低碳生活”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我們應該減少對二氧化碳的排放,電腦、電燈、空調、手機充電器等,一旦不用或充電完成,我們應當隨手關掉或拔掉充電器插頭,我們應當大量推廣使用節能電燈泡,因為一只1W的節能燈照明效果頂得上一只60W的普通燈泡,而且每分鐘要比普通燈泡節電80%,要是全球使用12億只節能燈,節約的電量相當于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在看電視時,把電視屏幕的亮度調低,調成中等亮度,這樣不僅可以節能還可以保護我們的視力,從調暗亮度這個小動作,3億臺電視機,每年就可以省電50億度。

在生活中,每家每戶都要排放“碳”,你知道每天的碳排放量是多少嗎?現在,我們就用以下的方法來算一算:

家庭用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耗電度數乘以0.785,也就是說,你用了100度電,等于你排放了大約78.5千克二氧化碳,出行時,如果開小轎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油耗公升數乘以2.7。

家用天然氣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天然氣使用度乘以“碳強度系數”0.19。

家用自來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自來水使用度數乘以0.91。

“低碳”是一種生活習慣,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有人問:“我能做什么?”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就這么簡單嗎?對,就這么簡單!請記住,你與我,是浪花里的一滴水,無數滴水匯聚起來,會是澎湃洶涌的浪濤,才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無數個有限結合起來,便是無限,便會有無堅不摧的力量!

作為學生,我們要倡導“低碳生活”,創建節約型校園。

想做到“低碳生活”,首先要養成隨手關燈、開關、拔插頭等點點滴滴做起的好習慣,這是低碳的表現,是第一步,也是個人修養的表現。

作為讀書人,我們應該珍惜每個早晨,要早睡早起,有句名言說過“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我們要利用這個時間,多呼吸一點新鮮空氣,上學時,我們可以步行或騎自行車去學校,盡量的少去搭公車或開私家車,這樣,我們既可以鍛煉自己的身體,還做到了“低碳”。在學校,我們要牢記“三個一”即:要節約每一度電,節約每一滴水和節約每一張紙。要做到“五個不”即:不說臟話、不隨地吐痰、不吃零食、不亂扔垃圾和不亂貼亂畫。

在學校,我是一個“綠色”學生,在家,我也爭當“低碳一族”里的一員。我家的“低碳生活”很豐富。每天,媽媽都會用淘米水去洗手、擦家具,還把用過的面膜紙拿來擦皮帶和首飾,媽媽說過這樣不僅能使擦過后的東西留下余香,還能環保。而爸爸,他,有每天喝杯茶的習慣,他會把每天喝過的茶葉渣曬成干,然后積累起來做一個茶葉枕頭,爸爸說這樣睡著,既舒服又能幫助改善睡眠。而每個星期天,是我們全家的購物日,等到這一天,我們會每人帶個環保袋,盡可能的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在我們家,幾乎都是在家吃飯,盡可能的減少叫外賣,或者使用一次性快餐盒、筷子和杯子的次數,我們很少開冰箱,也養成了隨手關閉電源的習慣。

我們的地球需要我們共同來愛護,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珍惜資源,降低能耗,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

節能低碳小學生演講稿

地球是我們的母親,她毫不保留地為人類提供各種賴以生存的資源,而我們卻不知道珍惜,還隨意地毀壞自然資,比如森林砍伐,比如廢氣排放,導致泥土流失,樹木被黃沙替代,破壞性風暴增多,生物種類減少,這些都是因為人類不保護環境造成的。

我們應該保護環境,不應該讓我們的母親變的臟亂不堪。應此,我們首先應該從低碳節能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想想看,在升入高空的二氧化碳中,你“貢獻”了多少?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選擇“低碳生活”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電腦,電燈,空調,任何電器一旦不用了應隨手關掉;手機一旦充電完成,立即拔掉充電插頭;使用節能電燈泡,一只11W節能燈的照明效果頂的上60W的普通燈泡,而且每分鐘都比普通燈泡節電80%,如果全國使用12億只節能燈,節約的電量相當于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選擇節能空調,溫度不要開的過高或過低,這樣不但耗能,而且讓人不舒適,削弱了人體自動調節體溫的能力;多步行,騎自行車,坐輕軌或地鐵;電視機屏幕不要太亮,調成中等亮度,則既能節能又能保護視力,3億臺電視機,僅調暗亮度這個小動作,每年就可以省電50億度呢!

篇4

關鍵詞:確立主題;設計路徑;作業形式;生活語文

單元主題性作業既與學科內容、課內知識相聯系,又結合社會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既要動口、動眼,又要動手、動腦,既要查閱資料、調查訪問,又要實踐操作、親身體驗,因此深受學生的青睞。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作”而有所得,“作”而有所獲呢?下面筆者就單元主題性作業設計,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確立單元主題,落實主題作業設計的著眼點

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地了解本學科的整個教材體系,然后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找到與單元主題性作業設計結合的生長點,確定作業設計的單元主題,對某些教材進行重組,重視知識的建構,在主題性作業設計中延伸單元主題,延伸學科知識,使之與學科課程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1.從單元文本特點確立主題

文本特點即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我們經常根據文本特點考慮作業所涉及的話題。如,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是圍繞“春天”來編排的,課文寫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口語交際是春天里的發現,它們用詩一樣的語言,引導學生走進春天的圖畫,用眼去欣賞,用耳去傾聽,用心去感悟春天。為了讓春“駐扎”在孩子心中,我們配合課文內容,開展了《尋覓春的蹤跡 感受春的多彩》主題性作業設計:①搜集關于春的成語、詩歌。②推薦學生誦讀關于春的古詩和散文。如,《初春小雨》、朱自清的散文《春》等。③創作一幅“春天的畫”或“為詩配畫”,讓學生從文學藝術的角度感受春天的“詩情畫意”。④種植并寫下觀察日記。讓學生選擇一、兩種植物種子進行種植并進行“跟蹤”觀察,在觀察表中逐日記錄,寫下觀察日記。⑤仿寫。仿照課文《找春天》寫寫自己在春天里的發現。⑥編故事。讀《宿新市徐公店》,看插圖,編故事,即把古詩改寫成散文形式。這樣,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增長了“春”的知識,豐富了“春”的語言,熏陶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操,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欣賞、想象等能力,真可謂一舉多得。

2.從單元文體特點確立主題

兒童的天性是富于幻想,喜好新奇。童話正是符合了兒童的天性,符合了兒童的思維特點。童話借助想象,把許許多多平凡的、可見的人、物、現象,錯綜復雜地編織成一幅幅不平常的圖畫,從而在兒童面前展開了一個五彩斑斕的幻想世界,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主動去探索這神奇的世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以童話為主線,把童話穿插在聽讀說寫中,以童話引路,培養學生聽讀說寫能力,用寫童話的形式,提早作文起步。如,第三冊第六組是成語和故事,教學時我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續編故事;開啟思維,表演課本劇。①續寫。如,《我要的是葫蘆》續寫:到了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聰明的小朋友,你能把這個故事寫下來嗎?②課本劇表演。如,教學《酸的和甜的》一文時,學生都非常喜歡課文里的小動物。于是,大家就進行了課本劇表演。他們把狡猾的狐貍、老實的小松鼠和小兔子、聰明的小猴子演得惟妙惟肖,還加了許多自主參與、精心編排的動作、表情和語言。這就說明了學生們在“角色”變換的新奇活動中,發展了智力和創造能力,對自己的語言訓練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③學習寫信:學了課文《風娃娃》,你一定有很多話要對風娃娃說。那么,就讓我們每個小朋友寫一封信給風娃娃吧。在豐富的作業活動中,學生感受到了童話世界的精彩。

二、找準主題性作業的設計路徑,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

語文學習與學生的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要用到語文,在學習、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文教育資源。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盡可能讓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應用語文,盡可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使學生在課內、課余、課外通過豐富多彩的主題性作業,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獲得情感體驗,放飛自我潛能。

1.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進行多維化作業設計

所謂“多維化作業”就是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設計一些“體驗”“調查”“操作”“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多維化作業主要有這樣幾種類型:

(1)內容改動處。小學生喜歡寓言、童話,在教學此類課文時,在學生對寓言、童話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到審美情趣后,可讓學生回顧已經學習的內容,應用教學中或從他人身上所學到的知識,設想人物的不同做法,設想不同的故事結尾,或提出改進方案。例如,在教學《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故事時,請學生想象一下,青蛙跳出了井口之后,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呢?讓他們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來完成這個作業。有的畫出了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的美好世界;有的續編故事;有的表演了課本劇……在完成這個作業的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體現,寓言中所蘊含的深刻的寓意學生也水到渠成地領悟了。

(2)課文空白處。有的課文在思維上具有跳躍性,形成了課文的空白點。教師應很好地利用這樣的情節,設計拓展性的作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感悟。如,在學習《畫風》這篇課文后,我讓學生去暢想:你還有什么方法畫風,和同學說一說,再寫下來。

(3)表達可變處。有的課文采用平鋪直敘的表達方式,有的課文人物的做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單一,遇到這樣的課文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變換表達方式的方法來拓展主題性作業的設計。如,在學了《日月潭》一文后,可以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紹日月潭秀麗的風光,這樣既復述了課文的內容,又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與學科資源整合,拓展作業設計的內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將作業融于游戲、畫畫、表演之中,讓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把語文技能的培養與活動相貫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愿學、樂學,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地發展。

我們在學習了《美麗的小路》這篇課文后,布置了一項關于環保的綜合性作業:讓學生設計一條環保的廣告語。學生興趣盎然,如,“讓天更藍,樹更綠,水更清。”“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美好的家園”等標語。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學習中才會有創新。在此基礎上,我組織學生制作動植物警示牌,有的畫了綠油油的小草,上面寫著:“請別踩我,我會疼的?!庇械漠嬃艘粭l可愛的小魚,上面寫著:“還我美麗的家園?!闭故菊n上,學生聲情并茂地介紹了自己制作的警示牌。在這些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信任學生,為學生指明探究的方向,提供研究的時間和空間,把孩子們的眼光引向深處,啟迪思維、激發想象。

3.利用生活課程資源,拓展作業設計的內容

“生活即教育”,語文從根本上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習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設計主題性作業應該把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作業成為聯結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紐帶,讓作業生活化、社會化。如,教學《黃山奇石》之前,我布置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搜集有關黃山的圖片和文字資料,這些資料從不同角度展示了與黃山相關的知識,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感情奠定了基礎。再如,在教學《菜園里》一課時,我發現城里孩子對于蔬菜比較陌生,于是設計了一項作業:給蔬菜涂顏色。讓學生到田野中、農貿市場上走一走、看一看、說一說,將蔬菜圖畫涂上相應的顏色,再請學生拿1~2樣蔬菜帶到班級,介紹蔬菜的特點,所有的學生興趣盎然。這樣就為語文能力的形成引入一泓微蕩漾的清泉,真正變封閉狹隘的語文教材為開放活潑的生活語文。

三、開放主題性作業形式,賦予作業生命活力

語文作業無論形式怎樣,最終都要從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實際出發,目的都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讓學生每天心中都有語文,時時處處、實實在在地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并能真正學好語文。

1.講求差異性,“活”中求知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身心發展由于先天稟賦以及后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差異。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遏制。語文主題性作業的設計和布置可以針對學生的差異,從學生實際出發,既滿足優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顧差生的接受能力去設計多梯度的作業,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因此,我經常在一個大題目后面設計幾類作業,讓學生根據情況自主選擇,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教學完《風娃娃》這篇課文,我布置了一項作業,題目是“我和風娃娃交朋友”。設計了三個層次供學生選擇:A.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認識的風娃娃介紹給大家聽。B.風娃娃還會為人們做哪些好事呢?你能學著課文的樣子來說一說嗎?C.你能編一個關于風娃娃的童話故事嗎?題目可以取為《風娃歷險記》《風娃娃旅行記》等等。這樣有層次地設計作業,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真正達到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的目的。

2.注意實踐性,“動”中求知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充分提供情節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人要實踐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發展,必然將所學真正理解并能學以致用。對此,實踐性作業正可以發揮它的獨特優勢。

(1)圖畫型。用圖畫的形式將所學的內容畫下來,可以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強學生對內容的記憶。如,學完《找春天》后,結合課文,畫一幅春天的圖畫。

(2)操作型。如,教學《動手做做看》一文,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驗證一下裝滿水的杯子里放進一條魚,水到底會不會漫出來呢?這種作業是課文內容的形象再現。再現過程中學生既動腦,又動手,抽象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和諧發展。

(3)編課本劇。有些課文故事性強,情節適于表演,我就布置學生課后分組表演。如,第四冊教材中的《數星星的孩子》《丑小鴨》等課文,學后讓學生自由組合表演,既增強了課文的藝術感染力,又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才能。

(4)搜集資料。主要是讓學生在預習時,搜集整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知識、圖片、書目等。學文后也可布置這類作業,以拓寬視野。如,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課前讓學生查閱雷鋒的資料,閱讀他的故事,所寫的日記等,使學生發自內心地去尋找雷鋒,呼喚雷鋒,學習雷鋒;教學《北京》一課,課后布置學生搜集相關圖片、資料等,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了解北京風景以及風俗民情,使學生真實、生動、形象地感受北京的偉大、美麗,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3.講究趣味性,“樂”中求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求知的欲望,促進思維的活躍,保持學習的持久。因此,“主題性作業”的設計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學生的“胃口”,使學生一看作業的內容就興趣十足,就躍躍欲試。這樣才能變“要我做”為“我要做”,變“不愿”為“情愿”。

為了增強作業的趣味性,首先我們可以把常見的題目類型改成能吸引學生的標題,讓學生一看就來勁,躍躍欲試。如,“看拼音,寫詞語”成了“一目了然”;“組詞”可以改為“最佳搭檔”;“改錯別字”可以用“火眼金睛”;“擴句”可以說是“添枝加葉”……這樣的題目,學生感到新鮮,產生興趣,而這種興趣又會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其次,還要改變作業的內容,使之也充滿童趣。有些課文的背誦,如,《小蝌蚪找媽媽》等,我們可以采用回家給爸爸媽媽講故事的形式來完成;有些詩歌,如,《小小的船》《快樂的節日》等,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唱唱歌,回家再唱給家長聽,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就能把課文內容熟記于心。

主題性作業不僅讓學生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大大提高了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探究意識,提高了學習能力。在主題性作業設計與運用中,我們應充分利用生活中豐富的教育資源,努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好語文、用好語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