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的故事范文
時間:2023-04-07 11:24: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宋濂的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鼓膜穿刺;地塞米松;分泌性中耳炎;臨床療效
分泌性中耳炎在耳鼻喉科屬于多發病、常見病,其多發生在冬春兩季,也是聽力下降的常見原因之一[1]。其臨床表現主要為聽力下降、鼓室積液等,部分患者還可能伴隨耳痛、耳鳴等癥狀,是一種非化膿性耳病,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著較大的影響[2]。如果該病經常反復發作,嚴重者可能造成耳聾。目前臨床上,對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主要包括單純鼓膜穿刺、抗生素、置管及靜脈使用激素等。有文獻報道,鼓膜穿刺配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沖洗對于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3],本研究旨在探討其臨床療效與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共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納入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確診為分泌性中耳炎,提前排除感染性中耳炎,排除合并嚴重心、腦、肺等嚴重疾病的患者。對照組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為25~67歲,平均(49.8±5.6)歲,試驗組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為27~70歲,平均為(50.4±5.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差異、年齡大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單純鼓膜穿刺進行治療,具體方法為:常規隊患者耳旁進行消毒,然后消毒棉簽蘸少許麻醉劑,對患者鼓膜進行局部表面麻醉,當麻醉起效后使用5號針頭和注射針管進行鼓膜穿刺,穿刺部位為鼓膜后下方,向鼓室內注入少量空氣,抽吸鼓室內積液,部分患者可以進行重復鼓膜穿刺,間隔3 d左右穿刺一次。
1.2.2試驗組 鼓膜穿刺方法同對照組,在抽取積液完成后,使用5 ml的地塞米松進行鼓室沖洗,每次大約沖洗3次,然后使用0.5 ml左右進行保留。
所有患者在操作治療后,均給予抗組胺藥物及抗生素口服,同時叮囑患者平時注意,勿讓治療側耳朵進水。
1.3療效判定 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及聽力水平,參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將治療效果分為治愈、有效及無效三種情況??傆行橹斡c有效總例數之和,二次復發為治療有效的患者再次復發。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3.3%,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及復發率比較 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3.3%(P0.05),見表2。
3 討論
分泌性中耳炎,又叫做漿液性中耳炎或者卡他性中耳炎,是耳鼻喉臨床上常見的非化膿性中耳炎,其致病因素多為呼吸道炎癥、不良的挖耳習慣、耳內進水、扁桃體反復炎癥造成咽鼓管堵塞等引起。當咽鼓管黏膜血管擴張后,細胞黏液增加,滲出增多,造成鼓室大量積液。在臨床上,多表現為耳鳴、耳痛、聽力下降及耳悶等[4]。該病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處理,長期反復發作,嚴重者可能造成耳聾,及時治療尤為重要。目前,對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主要有藥物及手術治療,包括皮質類固醇激素、抗生素、表面活性物|、鹽酸氨溴索等藥物治療以及耳內鏡下咽鼓管置管術、鼓膜穿刺抽液、腺樣體切除等手術治療手段[5]。鼓膜穿刺能夠將鼓室積液吸出,改善患者病情。地塞米松同時擁有抗免疫和抗炎作用,能夠抑制毛細血管擴張,減輕水腫及耳室積液滲出,減少患者體內白細胞吞噬作用,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鼓膜穿刺聯合地塞米松鼓室內注射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較單純鼓室穿刺療效更好[6]。
本研究結果顯示:①鼓膜穿刺聯合地塞米松注射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3.3%,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鼓膜穿刺聯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療的方法治療分泌性中耳炎,臨床療效較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吳佳麗.鼓膜穿刺聯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療分泌性中耳炎臨床療效[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08):103-105.
[2]曹凱峰.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加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療的臨床觀察[J].醫藥前沿,2016,6(01):115-116.
[3]顧紅.鼓膜穿刺聯合地塞米松注射液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應用[J].哈爾濱醫藥,2015,35(z1):57.
[4]游紹雄,何婧,盧榮明.鼓膜穿刺加地塞米松沖洗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分析[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5,37(03):55-57.
[5]吳鋼鋒,鄭立榮.鼓膜穿刺聯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療小兒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14,(24):47-48.
[6]梁容芳.鼓膜穿刺聯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療分泌性中耳炎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1):1934-1934.
篇2
關鍵詞:古詩詞朗誦 口語訓練 教學策略
引言
古詩詞朗誦是一種由來已久的語文教學方法,是我國傳統語文教育精華的重要體現方式,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特別是對語文口語訓練教學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古詩詞朗誦對口語訓練的影響
(一)培養學生語感
所謂語感,就是在人與人之間進行語言交流過程中,主體對詞語表達的直覺判斷或主觀感受。具體包括語言感、語義感、語法感以及語用感等方面,分別是對口頭言語、詞語內在含義與情感、語法現象以及詞語在既定語境中的使用敏感度。感具有直覺性、整體性、創造性、情感性、個體差異性以及不確定性等特點。[1]不少現代語言教育家都將語感培養置于較高地位。人們在進行聽說讀寫等活動時,單純依賴詞語理性含義及相關句法規則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借助語感。從本質上講,語感對語言活動質量及效率都具有決定性影響,是語言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與保障。
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古詩詞朗誦是一項重要內容。古詩詞朗誦與語感存在諸多相似之處,具體體現在:第一,通過朗誦古詩詞,學生可以對古詩詞當中的規范語言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并在腦海中留下系統、條理且連貫的印象,以便大腦做出更加及時且準確的反應,這和語感直覺性特征相一致;第二,古詩詞誦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對詩詞本身有個更加全面而整體的認識,與語感整體性相一致;第三,學生在古詩詞朗誦的同時還會對其中的內涵有所領悟,同時借助某種技巧加以展示,這與語感創造性相一致;[2]最后,在古詩詞朗誦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入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思想與情感,并且融合自身情感展示出來,這就是其情感性的體現。鑒于此,古詩詞誦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一項極其重要且有效的途徑。
(二)提升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誦讀本身要求使用標準普通話,即依據北方話發展起來、嚴格采用現代白話文著作語法規范,并且具備標準語音及準確語法的言語。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古詩詞朗誦要注重聲、韻、調以及輕重格式等。
筆者在長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發現,經常指導學生開展古詩詞朗誦,有助于養成吐字清晰、音量適宜的良好語言習慣,并且還有助于提升學生講話的感染力,養成古詩詞朗誦習慣,腦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對詩詞當中的優美句子留下深刻印象,還可以將其靈活轉化為口語,進而提升口語表現能力。由此可見,古詩詞朗誦是培養初中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
(三)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是有意識的主體生存在社會當中所必須具備的精神追求。最新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語文課程的一項基本目標就是培養、提高學生思想品德修養及審美情趣,引導學生健全人格、全面發展。
古詩詞之中融入了我國傳統文化精髓,學生在朗誦古詩詞過程中,能夠充分感受其中所蘊含的自然美、社會美以及藝術美。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效開展古詩詞朗誦教學,能夠給學生創造更多接觸并融入傳統文化精華的機會,培養學生樹立審美觀念,提升審美能力。
二、基于古詩詞朗誦的口語訓練教學策略優化
(一)扭轉傳統觀念,樹立正確口語觀
正確的思想與觀念可以為行為提供準確指引,結合目前我國初中語文口語訓練教學實際情況,基于古詩詞朗誦優化口語訓練教學策略,需要從思想觀念著手,扭轉傳統觀念,樹立正確口語觀。
首先,要對初中語文教學口語訓練的本質有正確的認識,口語訓練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照書念字,其中需要融入一定的思想情感。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提醒學生目視其文、口發其聲、耳聞其音、心會其意。從一定意義上講,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口語訓練的主旨就是引導學生在正確理解文本語言前提之下,切身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并將其熟練表達出來,口語訓練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種探究和創造的過程。[3]
其次,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口語訓練的意義。初中語文教學的主旨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口語訓練有助于學生準確使用語言表達內心情感,強化語感,提高交流與交際能力。總之,初中語文口語訓練是學生語文素養養成的一大關鍵內容。
(二)引導學生把握認知規律
嚴格意義上講,初中語文口語訓練也是遵循知、情、意、行規律的一種心理活動。因此,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認知規律,一方面,有助于增強口語訓練的趣味性;另一方面,還可以有效避免口語訓練成為純粹技巧性表演問題的出現,確保口語訓練意義的切實實現。
學生要準確把握口語訓練對象??谡Z訓練對象主要涉及語音及語義兩個層面,其中前者主要從字、詞及句的角度切入。[4]開展古詩詞朗誦活動,必然涉及到很多現如今不經常使用或者徹底不用的生僻字,還有就是與現代讀音不一致的古代漢字,遇到這種情況,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借助字典等工具書,把握漢字的準確讀音。[5]此外,古詩詞通常都是有節奏的,在進行古詩詞朗讀時需要依據句法節奏進行,并且遵循韻與仄的要求,古詩詞朗誦具有音韻和諧之美;后者主要是要求在進行古詩詞訓練與口語訓練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詞、句以及段的意思,并在此基礎之上充分發揮想象力,將文本轉化為意境,從而進一步強化口語訓練效果。
除此之外,在基于古詩詞朗誦的初中語文口語訓練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引導學生帶著真實情感去深入分析并細細體會朗讀對象,用自己的語言將自己內心感受、情感體會表達出來。
(三)設置多種形式的口語訓練活動
基于古詩詞朗誦的初中語文口語訓練的另外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組織多種形式且富有趣味性的口語訓練活動,具體主要涉及語文課內的口語訓練形式及課外口語訓練形式兩方面內容。
在課內口語訓練層面,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示范作用,既可以是教師本人進行示范,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播放名家錄音??谡Z訓練的一個常見形式就是角色扮演,通過劃分小組、分配角色進行口語對話練習,這樣不但可以創設一個更加輕松愉悅的練習氛圍,更重要的是,角色扮演形式的口語訓練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加自由的空間,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鍛煉他們的臨場應變能力,實現口語訓練的真正目的。
在課外口語訓練層面,主要是組織班級與班級之間、年級與年級之間的口語練習。一方面可以豐富口語訓練形式,更重要的是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與生人交流與溝通的機會,提升口語水平;除此之外,還可以借助校園廣播營造良好濃厚的口語訓練氛圍,培養學生隨時隨地口語練習的習慣。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古詩詞朗誦是一項重要內容。古詩詞朗誦,有助于培養學生語感及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依托于古詩詞朗誦活動,扭轉傳統觀念,樹立正確的口語觀,引導學生把握認知規律。設置多種形式的口語訓練活動,對于促進初中語文口語訓練教學策略進一步優化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程勇.職業院校古詩詞課程教學改革路徑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4(07).
[2]趙嵐昕.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思考與探索――以攀枝花市十五中學詩詞教學為例[D].四川師范大學,2013(04).
[3]蒯舒.中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問題與出路[D].華中師范大學,2014(05).
篇3
前天學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后,我想了很多,作者余濂是明初的散文家,他被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可誰想到這樣一個偉人背后卻有那么多的心酸事,年輕的他為了求學,不惜在冬天雪地里穿著破鞋去上門請教老師,為了能學到知識他面對老師的責罵卻是“禮愈至,色愈恭”,滿腹經論讓他覺的自己很富有,他不與別的富家子弟比吃穿,只想多學知識,這是怎樣的一種境界?。?/p>
而后文所說的“太學生”不是與現在的我們一樣嗎?從小出生在父母的呵護中,像一朵溫室之花,不用擔心
衣,食,住,行,照理來說我們比宋廉幸運的多了,我們更應該好好讀書,有遠大的抱負,但像宋濂一樣能干出一番事業的人又有多少呢?大多數的學生整天只和別人比吃,穿,對于自己的成績卻不消一顧,每逢考試都只想多抄幾道題目,卻不肯自己好好用功,可悲呀!父母養育了我們這么多年,含辛路苦,只希望兒女都能成龍成鳳,出人頭地,可是反而弄巧成拙,這能怪誰,只能怪我們自己,光口頭說說長大想要一份好的工作,能出人頭地,可是做的卻與說的相反,天上不會掉下黃金的,一切只能靠我們自己。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600字(二)
《送東陽馬生序》中說的是作者宋濂自己的求學故事。是作者給同鄉后學的臨別贈言。書中描寫了作者艱苦的求學歷程。書中的作者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首先,作者小時家里很窮,沒有書讀,就去借書,之后拿來抄寫。其次,成年后,又跑到百里以外去請教先生。最后,在冬天,又不得不冒著風雪去求學。他這種不畏艱辛,知難而進,好學上進,樂觀向上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文中作者以第一人稱,敘述了自己求學的艱辛經歷,從而勉勵馬生勤奮學習。文中通過,自己的衣食住行與同舍生的比較,表明了作者的觀點:學習條件的好壞,對學習效果沒有決定性的影響,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學者的態度。要“勤且艱”,要勤奮,也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與毅力。
這篇文章也勉勵我,要勤奮學習,艱苦奮斗。告誡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600字(三)
讀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時候我們老師(包括家長)對學生灌輸的是一種功利的東西。為了工作,為了生存,為了離開農村,為了過上幸福(物質上)的生活……
教育應該是為學生的成長奠基,為學生有質量的生命奠基。讀書能夠帶來很多功利性的東西,但這并不是讀書的目的和結果。
在教《送東陽馬生序》中,宋濂的讀書經歷應該給我們很好的啟示。在封建社會,學而優則仕,在宋濂看來并沒有把讀書當作解決自己生存的手段,他說“以中有足樂而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這“樂”是一種讀書之樂,是一種精神之樂,是一種收獲之樂。
宋濂開篇即說“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即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彼五ナ窃趺醋x書的?借別人的書,無論天多寒冷,都要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宋濂從一開始就顯示出了一些成大事者必有的素質:好學上進,講信用,積極主動,能吃苦,能堅持。
再來看我們的說教,學生始終處在重壓如同面臨幾座大山,哪來的愉悅之感,哪來的讀書之趣?
作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們不能明白這個道理,如果我們還是停留用讀書對學生進行物質利誘上,那么我們的觀念已經嚴重停滯在以后?;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中長期發展綱要都要求我們要德育為先,育人為本。對學生說實在的話,對學生的精神引導,讓學生處在正確的價值觀中去學習,不僅對現在,對將來也是很有必要的。
篇4
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實是指忠誠老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是指說話、辦事講信用,答應了別人的事,能認真履行諾言,說到做到,守信是誠實的一種表現。
大家一定聽說過《狼來了》的故事吧?故事中的小男孩由于兩次撒謊騙人,失去了別人對他的信任,最終導致了被狼吃掉的悲劇。聽了這個故事,難道我們不應該從中吸取一點兒教訓嗎?一個不具備誠實素質的人,最終只會落得個害人害己的下場。
曾子是個誠實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小兒子哭喊著也要去。她對孩子說:“你好好在家等娘,娘回來叫你爹殺豬娃給你吃。”孩子不鬧了。當她從集市回來,曾子正在磨刀,準備殺豬。她急忙對曾子說;“豬娃不能殺,我是哄孩子玩的。”曾子說:“大人怎能對孩子無信呢?母親不守信用,孩子便會失信于人,答應孩子的事是不能反悔的。”曾子的妻子點頭稱是,和曾子一起殺了豬娃。
古往今來,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誠實守信的。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晏殊,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贊賞。但晏殊并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復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后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獎。晏殊當官后,每日辦完公事,總是回到家里閉門讀書。后來皇帝了解到這個情況,十分高興,就點名讓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員。當晏殊去向皇帝謝恩時,皇帝又稱贊他能夠閉門苦讀。晏殊卻說:“我不是不想去宴飲游樂,只是因為家貧無錢,才不去參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獎的。”皇帝又稱贊他既有真實才學,又質樸誠實,是個難得的人才,過了幾年便把他提拔上來,讓他當了宰相。晏殊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的故事說明,一個人為人的誠實,表里如一,不弄虛作假,對于取得別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p>
有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并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御不住深山的嚴寒?。?rdquo;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當宋濂到達老師家里時,老師感到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孔子在《論語》中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說話不算數,這個人就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更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身處事。
世界上沒有哪樣東西比得上“誠實”,誠實,使我們的心地純潔,品德美好,比起這些,再與那些為了逃避挨打,為了得到一點小利與贊賞而說謊的事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做人,就要做誠實的人,清清白白,受人尊敬。否則,就會失去最寶貴的信譽,到頭來,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不誠實的代價,還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失去信譽,也就失去了一切。
篇5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0―0122―01
在歷史教學中,筆者常常利用小故事來進行教學。故事雖小,但作用不小,恰到好處的應用小故事,不僅會給歷史課平添樂子,而且還能化大道理于小事之中,亦能傳正能量于無意之中。小故事,開啟了歷史教學的大課堂。然而,選擇什么樣的故事,如何選取故事以及怎樣呈現故事才能使歷史課堂效果更好、更精彩呢?
一、運用故事進行歷史教學的作用
1.利于提高歷史教學效果。運用故事教學說理,形象生動,增加了每個學生的參與機會,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在親切、自然、愉快的情境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教材內容。
2.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教學中,通過分析故事得到理論,再用理論剖析故事,打破了傳統的思維模式,引導學生從全新的角度思考問題。這種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而且讓學生展開想象,從而培養了創新意識,提高了創新能力。
3.利于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教學中,講議故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而且故事中蘊涵的厚重的思想文化、道德觀念、精神力量等,都將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小故事選取的原則
1.目標原則。小故事的選取要圍繞教學目的,緊扣教學重點和難點,直指目標。可見選取典型的“小故事”要與歷史教材的內容息息相關,為教學重點服務。如,我在講商鞅變法時選取“立木為信“的故事,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既可以讓學生理解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又可以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真可謂是一箭雙雕。
2.價值觀原則。歷史課有一個更高的使命就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小故事的選擇要能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形成正向思維。如,在講述“戚繼光抗倭”時,插入一段戚繼光親自參戰的動人故事,學生聽了這個“小故事”必然會對民族英雄戚繼光無比敬佩,從而對他的英雄事跡產生興趣,從而使學生達到無意識記的目的。這個小故事的選用不僅達到了教學要求,而且還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簡潔原則。小故事要精心選取,一定要注意簡短、真實而典型,切不可虛假亂造、冗長。否則,會造成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4.趣味性與真實性相結合的原則。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注重生動有趣的同時還要注意故事的真實性。如,在講“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時,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明朝洪武年間,有一天,大學士宋濂在家中請客。第二天,明太祖問宋濂:“昨天請了些什么人?吃了些什么菜?喝了些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實回答。明太祖聽后說:“你說得全對,沒有欺騙我。”說完,拿出一張圖。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請賓客時的詳細情況,不禁嚇出一身冷汗。這個真實的故事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明朝皇權高度集中的這一史實。
三、運用小故事進行歷史教學的方法
1.講,就是講故事。方法有很多,如教師講,學生講,學生觀看多媒體,師生共同講述等,其實質是運用“生動直觀”的故事創設適當情境,讓學生在欣賞故事的同時感悟出課本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點。
2.問,指提出問題。要求教師在提問時一定要將故事與歷史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為了讓故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我們可以直接就故事提出設問,如,故事中的人做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結果怎樣?等等,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展開討論。
篇6
[關鍵詞]語文教學思路 突出主線法 立體發散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
千文有千面,教材中的文章體裁、結構、風格呈現不同的特點,學生的興奮點、動情點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文章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堂中的提問不宜太多太散,要拎準教學點,大膽刪繁就簡,使教學重點顯露突出,目標集中。
一、突出主線法
一位教師是這樣上《陌上桑》的:在朗讀課文、翻譯課文之后,她提了這么一些問題:①羅敷的身份、年齡?②圍繞羅敷寫了幾件事,羅敷是個怎樣的人?③書上怎樣刻畫她的美?④使君是個什么樣的人?這些問題問得都比較直白、平淡,難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我想,既然羅敷是個古代美女,肯定很受學生們歡迎,何不用“美女”作為一條線索來講課文?
①導課,提問:“你喜歡美女嗎,喜歡什么樣的美女?”(這個問題很吊胃口,此環節重在激趣。)
②讀美女故事。(介紹一下《漢樂府》,要求讀得流利正確,過好朗讀關,此一環節重在“讀”字。)
③講美女故事。(用現代文講,涵蓋翻譯、口語訓練等多種訓練功能,此環節重在“講”字。)
④議美女之美。(問題很開放,需要動腦子解決,此環節重在“議”字。)
⑤評如何表現美女之美。(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環境烘托等手法不都在里面?此環節重在“評”字。)
按這條線索上課,交流多了,活動多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到位了,教學的效果自然會好。
二、立體發散法
我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要有一種開放意識,思維應輻射發散開去。樹立大語文教學的觀念,立足于課本,面向生活,向生活開掘豐富的課程資源,或綜合使用各種教學手段,或巧借其他學科資源,或用形象化語言創設環境,馳騁萬里,縱橫古今,使課堂教學多維、立體呈現,實現教學目標多元化、多層次和開放化。
我是這樣上《送東陽馬生序》的:
例如,疏通文義之后,我表揚了學生們預習很充分。課前偶爾聽到一個學生說他翻譯課文忙到昨晚十點多鐘,當時是初三,學生即將迎接中考,學習任務很重。我關切地問他們:“讀書苦不苦?這段時間過得還好嗎?”
學生來勁了,有機會倒苦水了嘛。嘰里呱啦說了一通之后,我馬上打住,問:“你們讀了本文之后,覺得作者宋濂青年時求學之路苦不苦?”學生齊答:“苦!”教師表示肯定,板書“苦”字。我接著問:“哪里見得宋濂求學之路十分艱苦呢?找到答案后,請同學們來說一說,看誰說得繪聲繪色,生動形象?!?/p>
因為有前面的這一問,學生感到被關心了,個個讀得都很專心,古人讀書的事和自己的體驗聯系起來了,感覺到書中的事就像是發生在身邊一樣。大多數學生都講得很出色。
我表揚他們用心讀書,又問:“同學們想一想,作者寫這篇序是不是只向同鄉黃生訴苦呢?”學生齊答:“不是?!蔽乙脖硎就?,說:“剛才同學們講故事的時候,不僅講到了作者年輕時求學之苦,更談到了讀書之樂。(板書‘樂’)那同學們說出作者讀書的快樂讓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問題書上沒有現成答案,需要學生反復閱讀,體驗思考。學生的回答各種各樣,答得都不錯。
教師接著點撥:“宋濂在這篇序里不光是敘述了求學之苦,更多的談了讀書之樂,看來,讀書之苦與讀書之樂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看看作者是怎樣把讀書之苦轉化為讀書之樂的,作者又為什么能化苦為樂?”這個問題涉及到作者求學的態度,求學的動機目的,要動腦筋想的。學生各抒己見,十分活躍。
討論完后,再聯系當前的學習,請學生談讀后的體會。我說:“同學們,我們的新課即將上完,馬上就要進入緊張的復習階段了,可是目前同學們的精神狀態還不夠理想,看來,不少同學是被學習之‘苦’壓塌了。同學們,讀了這篇《送東陽馬生序》之后,你有什么啟發?你準備在短短的兩個月內怎樣復習,怎樣化復習之苦為復習之樂?”學生受古人勤學精神的鼓舞,個個面露興奮之色,紛紛表達了一番自己的決心,然后,我再次趁熱打鐵,讓學生讀讀背背,爭取當堂背誦好第二段。
篇7
西劉橋實驗學校八年級2班任鳳寧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題記
人生,就是一節在鐵路上飛馳的列車,而我,則是那個懷里抱著書本的乘客,瞳孔里紛飛著黑玫瑰般的鉛字,望著窗外那飛舞的人生,不停地轉動的時光,我陷入了深思……
經典,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翻開書本,一切的煩惱憂愁,都離我而去。在我的腦海中,只剩下那壯闊浩瀚的故事,一次次沖擊著我的心房。
明初的文學家宋濂,幼時十分好學。從“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記日以還”到“從鄉之先達持經叩問”,宋濂的一生的確如他所說“自少至老,未曾一日去書卷。生命就是范仲淹在岳陽樓里抒發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生命就是李白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理想信念,生命就是龔自珍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私奉獻。生命就是坡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生命還是.......
篇8
我懂得了歷史美德的知識,又使我受到了啟發。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浩翰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這部書通過一個個歷史人物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勤奮好學、熱愛祖國、自強不息、誠信不渝、勤勞節儉、尊師敬老等種種中華傳統美德
書中《勤奮好學》篇講述了一些歷史人物勤學苦練、刻苦讀書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個大思想家、教育家,學苦練,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終于領悟到樂曲的深奧之處,連老師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戰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每次讀書到深夜,倦意襲來時,就拿起錐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發奮苦讀,使學業大進,終于成功地說服六國君主,合縱攻秦。還有西漢大學者匡衡鑿壁借光、元代大畫家王冕癡狂學只也是一個謙虛好學的學生。他向師襄子學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勤有勤學苦練,付出艱辛的汗水,才能獲得成功。
篇9
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多少誠信故事擺在我們面前:古代有孫臏,一諾千金;宋濂,連夜抄書;現代,又有鄧穎超,冒雨赴約;,按時歸還圖書。這么多的事例,這么多的榜樣。他們是歷史長河中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是人們心中永不泯滅的燈光??墒牵瑫r代進步到今天,又有多少人真真正正做到“誠信”?在社會上,小商小販貪小便宜,缺斤少兩;小偷小摸,不勞而獲,偷取別人財物;虛假廣告,謀財害命;有段時間,安徽的“劣質奶粉”就害了多少無辜的幼兒。在學校里,有些同學作業抄襲,考試作弊,以虛假成績,蒙騙父母老師;同學之間不守諾言,答應人家卻又隨意改變。
古人曾說過許多關于誠信的格言,難道古人的話還不能引起我們的重視嗎?
記得去年的一天,我去買筆,回來時,發現營業員阿姨多找給我1元錢。我十分猶豫;到底還不還呢?還,怕阿姨誤解;不還,心里總覺得過意不去。當我把錢還給阿姨時,阿姨沖我豎起了大拇指,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誠信真好,讓我交上了朋友。
從此,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誠信是一把打開人們心靈的鑰匙,只有真誠待人,就會贏得別人的信任!
篇10
誠信是一種美德,從古到今,我國有許許多多關于誠信的故事。古代有一位國王要選擇繼承人,于是他發給每個孩子一?;ǚN,約好誰能種出最美麗的花就將被選為未來的國王。當評選時間到來時,絕大多數孩子都端著美麗的鮮花前來參選,只有一個叫楊平的孩子端著空無一物的花盆前來,最后他卻被選中了。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孩子們得到的花種都已經被蒸過,根本不會發芽。這次國王測試的目的不是為了發現最好的花匠,而是想要看誰是最誠實的孩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大程度的誠實是最好的處世之道”。
中國是一個以信為本的國家,明代知識淵博的宋濂,自小好學,卻因為家里貧困,只得借書自習,為了能保留好書,又不誤書期,哪怕時值隆冬他也會連夜抄記,為了遵守與老師的約定,即使是鵝毛大雪,他也會奔走上路,只因為信是處事之本。
關于誠信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相信同學們在許多有關人物書上也看到不少,一位經濟界的知名人士曾經這樣說過:“我在幼兒園里學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識,學會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學會了借東西一定要還,學會了把自己擁有的分享給他人,學會了真誠以對,學會了誠信。”
一個人只有誠信做人,誠信地對待學習,工作,家人,和社會公眾,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才能提升自我,從而達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一個社會只有誠信待事,在這個飛速變化發展的時代,才可以腳踏實地的穩步建設,才可以實現現代化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