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節氣養生范文

時間:2023-03-22 23:36: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白露節氣養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白露節氣養生

篇1

白露氣象特點與養生

每年的陽歷9月7至9日為白露。白露是個典型的秋天節氣,從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農歷言:“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p>

此時由于天氣已涼,空氣中的水氣每到夜晚常在樹木花草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鳥類也開始做過冬準備?!抖Y記·月令》篇記載這個節氣的景象“盲風至,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是說這個節氣正是鴻雁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可見白露實際上是天氣轉涼的象征。白露節氣已是真正的涼爽季節的開始,很多人在調養身體時一味地強調海鮮肉類等營養品的進補,而忽略了季節性的易發病,給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機體的損傷,影響了學習和工作。白露節氣中要預防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特別是對于那些因體質過敏而引發的上述疾病,在飲食調節上更要慎重。凡是因過敏引發的支氣管哮喘的病人,平時應少吃或不吃魚蝦海腥、生冷炙燴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如帶魚、螃蟹、蝦類,韭菜花、黃花、胡椒等,宜多吃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在秋季養生別是節氣的變更時,不但要體現飲食的全面調理和有針對性地加強某些營養食物用來預防疾病,還應發揮某些食物的特異性作用,使之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預防。如食用蔥白、生姜、豆蔻、香菜可預防治療感冒;食用甜菜汁、櫻桃汁可預防麻疹;白蘿卜、鮮橄欖煎汁可預防白喉;荔枝可預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癥;胡蘿卜煮粥可預防頭暈等。

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秋燥”傷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現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干裂等癥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正是出游的好時機,秋季登山、遠足,可鍛煉體魄,延年益壽。

老年人秋游保健要訣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秋游的大好時光。但老年人由于臟器老化,功能減退,抵抗力弱,適應性差,因此,在秋游時必須注意保健。

第一,科學安排活動,防止過度疲勞。

美好的景色,常使老年人留連忘返,馬不停蹄地連續觀賞,極易出現過度勞累。如出現乏力、多汗、頭暈、眼花、心悸等癥狀時,應及時休息,不可勉強堅持。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更要加強自我監護。

第二,重視飲食衛生,嚴防“病從口入”。

對各地的風味小吃、名優土特產食品應以品嘗為主,一次不宜吃得太多,更不能暴飲暴食,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此外,還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不潔和生冷食品,防止病毒性肝炎、痢疾、傷寒等腸道傳染病經口進入。

第三,注意防寒保暖,適時增減衣服。

秋季,晝暖夜涼,溫差懸殊,氣候干燥。老年人由于適應性差,容易引起感冒等呼吸道傳染病。因此,在秋游前,應備足備齊衣物用品和藥品,以防不測。每到一地,要根據氣候變化,隨時增添衣服,使身體常保溫熱感,以避免外感風邪,誘發疾病。

第四,強化安全意識,防止意外傷害。

老年人腿腳不便,步態不穩,易發生傷害事故。因此,秋游時,最好有親朋好友陪伴,否則,生病或發生意外,無人照顧,后患無窮。為防止老年人跌跤發生傷害,最好佐以手杖;在乘車時,最好選擇中間位置及舒適座位,以防暈車引起惡心、嘔吐等。此外,老年人在體力、耐力上均不如青年人,游玩時應量力而行。

第五,必須堅持治療,防止舊病復發。

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種慢性病,平時需要用藥治療者,秋游時切不可遺忘服藥,否則,可能導致舊病復發、病情加重或惡化。另外,還要帶些急救用品及常用藥品,如繃帶、傷濕止痛膏、感冒藥、黃連素、健胃藥等。

秋分的節氣養生與秋季飲食調理

秋分氣象特點與養生

每年9月23日前后為秋分節氣,“斗指己為秋分,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秋之半,故名也”。按舊歷說,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正如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可以說秋分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日子。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

《春秋繁錄》中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學上,則把秋分作為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開始。確切地說,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

因為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标庩査诓豢沙霈F偏頗。

在飲食調養上,中醫也是從陰陽平衡方面為出發點,將飲食分為宜與忌。有利于陰平陽秘則為宜,反之為忌。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如對于那些陰氣不足,而陽氣有余的老年人,則應忌食大補之品;對發育中的兒童,如無特殊原因也不宜過分進補;對痰濕之人應忌食油膩;木火之人應忌食辛辣;對患有皮膚病、哮喘的人應忌食蝦、蟹等海產品;對胃寒的人應忌食生冷食物等。不論是哪種人,其實都應防止實者更實、虛者更虛而導致陰陽失調。飲食調養方面要體現“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原則。

數千年來的飲食文化歷史表明,中華民族的飲食習慣是在素食的基礎上,力求葷素搭配,全面膳食,講究葷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飲和食之間的合理搭配,主張食而不偏,量不可過。一味追求山珍海味、雞鴨魚肉、美酒名茶、大吃大喝及過分孤苦清素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篇2

今年9月7日為白露節氣。諺云:“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闭f明從門露節氣起,地面氣溫漸涼,夜晚樹草花木等物體上可見到水氣凝結的露珠。在我國的不同地區,其景致也有所不同,北方已是水氣凝結,而南方有些地區仍是花香四溢。所以白露是我國華北地區秋季到來的主要標志。白露日夜氣溫差較大,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平衡食物營養,增強抗病能力。

另外,飲食習慣和飲食方法在疾病預防中的作用也應引起人們的關注。

白露節氣,氣溫降低的速度將明顯加快,應準備好換季的秋裝。特別是老年人,代謝功能下降,血液循環減慢,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可適時加厚衣服。秋天早晚涼,千萬要注意別讓“背”和“心”涼著,必要時??上却┥蠆A背心或毛背心。中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民諺,即是說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睡臥不可貪涼露身。另外,白露之后天氣冷暖多變,尤其是早晚溫差較大,很容易誘發傷風感冒或導致舊病復發,容易妨礙脾胃機能,損傷脾胃陽氣。

白露時節的飲食應當以健脾潤燥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常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進食不宜過飽,以免增加腸胃的負擔,導致胃腸疾病。白露“秋燥”,容易耗入津液。在食物的屬性中,不同的飲食有其不同的性味、歸經、升降沉浮及補瀉潤燥的作用。此期可隨著節氣的變化而隨時調節飲食結構。為預防秋燥可適當地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

白露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過了白露,人們容易出現口干、唇干、咽干、皮膚干燥等癥??稍诟稍锏氖覂冉洺姙⑿┧?,保持空氣濕潤。祖國醫學認為“諸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保持雙足的適當溫度是預防疾病從腳底入侵必不可少的一環,故應經常注意勿使足寒。足部保溫的方法常采用的是:揉搓法、溫水泡洗法、運動雙足法,這些方法都可以保持足部的溫度。溫水洗腳既能清洗保潔雙足,又能保持足溫。防止寒從腳底入侵,還能促進末梢血液循環,保證人體新陳代謝功能的正常運轉。另外,名醫孫思邈指出:“夜臥常習閉口?!蹦康囊苍谟谑咕珰鈨却娌簧?。因此,秋季睡眠盡量不要張口呼吸。以助秋季養收之道。夜間盡量避免吹空調,以防受涼。白露節氣,人們容易產生“悲秋”,因此要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以適應秋天平容之氣。

秋天氣候宜人,是一年中難得鍛煉身體的最佳季節。而白露節氣的養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煉,特別是適合戶外運動。戶外運動要靠雙腳。現代醫學稱雙足為“第二心臟”。行走時腳部肌肉的收縮與松弛,能使靜脈血管的流速增強,確保血液循環的暢通。選擇運動項目應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極拳、自我按摩。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在進行以上運動鍛煉的同時,還可配合一些靜功,如呼氣、閉目養神,做到動靜和諧。

秋分篇

今年9月23日為秋分。秋分是象征季節變化的節氣。《春秋繁露》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闭f明秋分這天,太陽位于黃經一百八十度,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這時進入了涼爽的秋季,所謂的“一場秋雨一場寒”。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原則。此期天氣干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余氣,故多見于溫燥;秋分之后,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饵S帝內經》指出,“秋應肺”,“肺開竅于鼻”,“故五氣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秋天與肺相應,人的肺開于鼻這個孔竅,與天地之氣相通。在一年四季中,“風、暑、濕、燥、寒”這五氣都會進入鼻孔,藏在心肺,如果心肺有病,鼻子就會不舒服。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因為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肌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

衣著要溫,謹防受風寒。秋分以后,氣候漸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不注意飲食和起居,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加新晕秆椎娜?,此時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嚴被子。慢性鼻炎、咽喉炎及氣管炎的患者,在這一時期要格外注意頸前部保暖,扣緊衣扣,還要系上暖和的圍巾,減少發病的概率。這時候從呼吸道侵入人體的,或原本就在人體內的細菌、病毒就會伺機作祟,引發鼻咽黏膜局部小血管炎癥,使血管運動功能紊亂、血流淤滯,還會造成頸后部、肩上區和肩胛區疼痛。一旦進入慢性階段還會令組織的纖維發生改變,使局部循環更閉塞,導致頭痛、頭暈、反復落枕及頸椎病等。

秋分飲食應減苦增辛,養肝和脾益胃,注重陰陽平衡,對于陰氣不足,而陽氣有余者。則應忌食大熱峻補之品。應多喝水。常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對發育中的兒童,如無特殊原因也不宜過分進補,對痰濕質人應忌食油膩,木火質人應忌食辛辣;對患有皮膚病、哮喘的人應忌食蝦、蟹等海產品;對胃寒的人應忌食生冷食物。飲食調養要體現“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原則。

居間可選擇古代民間九九重陽登高觀景之習俗,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排除因季節變化引起的憂郁、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秋分在家宜增睡子午覺,以保持精力充沛,減輕秋乏,順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

篇3

二十四節氣飲食養生知識

立春:

斗指東北,維為立春,時春氣始至,四時之卒始,故名立春

陽歷2月4日前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立春時節養生著重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

春屬木,與肝相應。在春季養生方面,主要是護肝,可以有目的選擇一些柔養肝、疏肝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可選用枸杞、郁金、丹參、元胡等,食品則應選擇辛濕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可以達到很好的食療效果。

立春的飲食藥膳應以“升補”為主,適宜的膳食有首烏肝片、蝦仁韭菜、珍珠三鮮湯等,食之有補肝腎、益精血、烏發明目、溫中益氣的功效。

雨水:

斗指壬為雨水時,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

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所以,雨水時節的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選擇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卜、荸薺、甘蔗等。

驚蟄:

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也。

每年陽歷3月6日左右時二十四節氣的驚蟄。

飲食調養:應多食壯陽食品,如羊肉、狗肉、雞肉、鹿肉等。

驚蟄的飲食原則是保陰潛陽,多吃清淡食物,也可以適當選用補品,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還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具有補益正氣作用的食療粥來增強體質。

維生素對人體的生理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維生素C的攝入能夠明顯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有:水蘿卜、辣椒、甜椒、苦瓜、蒜苗、白菜薹、紅菜薹、甘藍(圓白菜)、菜花、西蘭花、芥菜、芥蘭、菠菜、蘿卜纓、木耳菜、香菜、莧菜、蘆筍、白薯葉、山楂、鮮棗、酸棗、蜜棗、黑加侖、沙棘、柑橘、刺梨、番石榴、桂圓、荔枝、木瓜等。

還應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一般選服具有調血補氣、健脾補腎、養肺補腦的補品。

春分:

斗指壬為春分,行約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春分。

陽歷3月21日左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

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因此人們保健養生也應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比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春分時節適宜的膳食有白燒鱔魚,杜仲腰花、大蒜燒茄子等,有補虛損、降血壓、涼血止血的功效。

清明:

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清潔而明凈,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秋,故名也。

陽歷4月5日或6日。

古人有云:“食酸咸甜苦,即不得過分食。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臟萬順天理。”即是告誡人們,養生中對五臟的食物進補要適中,不可過度。

多食柔肝養肺的食品,如薺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脈;山藥,健脾補肺;淡菜,益陰,可以滋水涵木。

清明正是冷空氣與暖空氣交替相遇之際,因此在湯品調理中,除了要利水滲濕外,還要適當補益,養血疏筋就最為重要。所以,清明時節還應服一些適時的滋補品,如銀耳,甘平、無毒,能潤肺生津、益陰柔肝。

還有人們熟悉的茶,能疏風清熱,有平肝、預防感冒、降低血壓等作用??膳c桑椹同泡茶喝,桑椹有養血柔肝,益腎潤肺的作用,可以收到肝肺同養的效果。

谷雨:

斗指癸為谷雨,言雨生百谷也,時必雨不降,百谷滋長之意。

陽歷4月20號前后。

谷雨已是暮春時節,食療要點重在養肝清肝,滋養明目。

風寒濕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餅、西瓜、芹菜、生黃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帶等生冷性涼的食物;熱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蔥白、白酒等溫熱助火之品。

立夏: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每年5月5日或6日

立夏后氣溫漸熱,心臟的工作強度日漸增大,所以飲食應以順“心”為主。故宜吃些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養陰清熱作用的飲食,宜吃性涼的新鮮果蔬,宜適當飲水和清涼飲料;長夏暑濕,宜吃些具有芳香開胃、健脾化濕作用的食品。

孫思邈在“攝養論”中說:“四月,肝臟已病,心臟漸壯。宜增酸減苦,補腎強肝,調胃氣”

小滿:斗指甲為小滿,萬物長于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

小滿時值公歷5月21日前后

在這個節氣的養生中,“未病先防”的養生觀點應該大力提倡。

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藥、蛇肉、鯽魚、草魚、鴨肉等,忌食高鹽厚味、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魚、蝦、蟹、牛、羊、狗、鵝肉等。

芒種:斗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

每年陽歷6月6日前后

飲食調養方面,歷代養生家都認為夏三月的飲食宜清補?!秴问洗呵锉M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孫思邈提醒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糯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元代醫家朱丹溪的《茹談論》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

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夏至:斗指乙為夏至,萬物與此皆假大而極至,時夏將至,故名也。

夏至大約在陽歷6月22日前后。

夏天進補,冬病夏治,也是夏季養生保健的一項重要措施。

夏季是多汗的季節,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補心。因此夏至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小暑:

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于極點,故名也。

每年陽歷7月7日左右為小暑。

小暑時節,注意勞逸結合,注意防暑降溫。

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二字。

小暑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在飲食調養上要改變飲食不節、不潔、偏嗜等不良習慣。以適量為宜。《素問痹論篇》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此即飲食要有節制之理。

大暑: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時值每年的陽歷7月23日左右

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蛇x用藥粥滋補身體?!饵S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蔬,食養盡之”的論點?!夺t藥六書》贊“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

酒、湯、果汁等都可稱為飲品,合理選用都能對人體起到很好的強身健體的作用。盛夏陽熱下降,水氣上騰,濕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濕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食療藥膳以清熱解暑為宜。

立秋: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禾,谷熟也。

立秋時值公歷8月7日前后

《素問 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立秋適宜的膳食有生地粥、黃精煨肘、五彩蜜珠果、醋椒魚等,有滋陰益胃、涼血生津、補脾潤肺的功效。

處暑:斗指戎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

處暑節氣時值每年陽歷8月23日前后

秋天雨水漸少,天氣逐漸干燥,在飲食上有所禁忌也可預防秋燥。首先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牛奶等,秋燥最容易傷人的津液,多數蔬菜、水果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多食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之品,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熱性食物如韭菜、大蒜、蔥、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多食皆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處暑宜食清熱安神之品,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適宜的膳食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蓮子湯、百合脯等,有補肝益腎、開胸潤燥、益氣寬中、安神養心的功效。

白露: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凝而為露,故名白露

白露時值每年陽歷9月8日左右

白露節氣,早晚氣溫低,一早一晚要多添衣服。白露時節,預防秋燥的方法最好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

白露時天氣開始轉涼,在飲食調節上更要慎重,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秋分:斗指己為秋分,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秋之半,故名也。

秋分時節時值9月23日前后

秋分以后,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敏感,如防護不當、不注意飲食和生活規律,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腹部著涼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

《素問 上古天真論》所說的:“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字食物搭配和飲食調劑方面,中醫也是注重調和陰陽的。古代醫者把烏雞、羊肉、驢皮、蔥、姜、棗等視為陰陽氣血之用,或調補胃氣之用;枸杞、淮山、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類,當藥食調配得當時,可提高食品保健強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寒露:

斗指甲為寒露,斯時露寒冷而將欲凝結,故名寒露也。

寒露時值每年陽歷的10月8號前后

自古秋為金秋,肺在五行中屬金。寒露節氣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在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蔥、蒜類。

霜降:斗指巳為霜降,氣肅,露凝結為霜而下降,故名霜降也

霜降節氣在每年的陽歷10月23日左右

霜降節氣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按中醫理論,此節氣為脾臟功能處于旺盛時期,由于脾胃功能過于旺盛,易導致胃病的發生。霜降之時已經進入深秋之際,在五行中屬金,五時中(春、夏、長夏、秋、冬)為秋,在人體五臟中(肝、心、脾、肺、腎)屬肺,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在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的相互關系上,則應以平補為原則。飲食要多樣,粗細要搭配,宜多食甘薯、鮮果、豆制品及海藻類食品。大棗、豆腐、白菜、牛奶、胡蘿卜、健脾和胃;蘋果、柚子、葡萄、桔子、鳳梨,防脂肪積聚,補心益氣生津止渴;海帶、紫菜、黑豆、黃豆、綠豆、赤豆、小米、栗子,防血管硬化及美容;核桃、榛子、松子、桂圓、花生等堅果食品可及時補給微量元素,有利于骨質健康;中藥健脾養胃可服用人參健脾,用參苓白術、四君子、香砂養胃。

此節氣適宜的水果膳食有梨、蘋果、橄欖、白果、洋蔥、芥菜、白果蘿卜粥等,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固腎補肺的功效。

立冬:斗指西北維為立冬,冬者終也,立冬之時,萬物終成,故名立冬也。

立冬節氣時值每年陽歷的11月1日左右。

立冬是人們進補的最佳時期,民間有“入冬日補冬”的食俗,補充身體營養食人參、鹿茸、狗肉、羊肉及雞鴨燉八珍等。

立冬后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二字。有的放矢的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

小雪:斗指己,斯時天已積陰,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

小雪在每年的陽歷11月22日前后。

小雪節氣后天氣一般常是陰冷晦暗的,要適當減少戶外活動,避免陽氣的消耗。

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說:“食能祛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適宜的水果膳食有香蕉、革莽、芹菜炒香菇、玫瑰烤羊心、芝麻兔等,有補心解郁、清肺止咳的功效。

大雪:斗指甲,斯時積陰為雪,至此栗烈而大,過于小雪,故名大雪也。

大雪時節時值每年陽歷的12月7日前后。

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在進行調養時應采取動靜結合、勞逸結合、補瀉結合、形神共養的方法。

大雪時節多食羊肉、牛肉、狗肉、雞肉、鵪鶉、大蒜、辣椒、生姜、香菜、洋蔥、花山藥、桂圓、栗子及杏脯等性屬溫熱的食物,也有助于御寒。

冬至:斗指戎,斯時陰氣始至明,陽氣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也。

冬至時節時值每年陽歷12月22或23日。

俗話話:“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在我國臺灣則有“冬至過大年”的說法,每逢冬至節家家戶戶搓湯圓,而且把冬至的湯圓分成紅、白兩種,按老輩人的說法:不吃金丸(紅湯圓)、銀丸(白湯圓),不長一歲。

立冬至立春,是“進補”的最佳時期。按照傳統的中醫理論,滋補通??煞譃樗念悾杭囱a氣、補血、補陰、補陽。因此,冬令進補應注意“有的放矢”,切莫“多多益善”

小寒:斗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寒,故名小寒

小寒時節時值每年陽歷的1月5日前后

唐代名醫孫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資于食。一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說明飲食對人體的作用。

在冬令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 、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要根據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羊肉、狗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魷魚和海蝦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適宜的膳食有山藥羊肉湯、強腎狗肉湯、素炒三絲、絲瓜西紅柿粥等,有補脾胃、溫腎陽、健脾化滯、化痰止咳的功效。

大寒

斗指癸為大寒,時大寒栗烈已極,故名大寒也。

每年陽歷的1月20日前后

《靈樞 本神》曰:“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古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大寒時節適宜的膳食有當歸生姜羊肉湯、紅杞田七雞、糖醋胡蘿卜絲、牛奶粥等,有溫中散寒、補虛益血、潤肺通腸的功效。

二十四節氣介紹

二十四節氣(The 24 Solar Terms)是指中國農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1] 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分別相應于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中氣和12個節氣,一一相間。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歷中它們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歷法的獨特創造,幾千年來對推動中國農牧業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節氣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殷商時代,到西漢二十四節氣便已完備了。隨著中國歷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流傳到世界各地。

二十四節氣歷史由來

二十四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用于指導農業耕種。

東亞傳統夏歷(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分別根據日、月的運行制定:月的部分是以朔望月為基準確定的,歲是以回歸年(太陽年)為基準確定的。陽歷每回歸年約365.2422天,二十四節氣據此而劃分。

由于歷史上中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2] 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

早在東周春秋戰國時代,漢族勞動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后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系,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并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到戰國后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淮南子》一書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于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是隨著斗綱所指的地方并結合當時的自然氣候與景觀命名而來的。所謂斗綱,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顆星隨著天體的運行,斗綱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為寅,黃昏時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指寅;二月為卯,黃昏時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余的月份類推。

看過“二十四節氣飲食養生知識”的人還看了:

1.二十四節氣養生湯

2.24節氣飲食養生指南

3.清明養生小常識

篇4

1、白露時節,氣溫下降,天氣轉涼,鴻雁南飛避寒。白露時節,秋高氣爽,丹桂飄香,黃金旅游季節。跟隨南飛的鴻雁,到遠方尋找屬于你的那一場風花雪月的邂逅,或是一個怦然心動的瞬間吧。祝你白露節心想事成。

2、托清晨的白露帶給你一天的好心情,托中午的白露帶給你好運氣,托晚上的白露帶給你一生的幸福,白露到了,留意身體,記得添加衣物。

3、春風送暖,秋風送爽,白露一到加衣裳。群鳥養羞,人要健康,適時補充增營養。早晚溫差大,避免不著涼,呼吸系統易發病,飲食需思量。多一些清淡,少一些咸辣涼,遵循醫囑保健康。祝你白露節體態安康,身心舒暢。

4、白露時節雨紛紛,夜晚風吹身體爽,牽掛你等在心中,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到了,注意保暖加衣裳,祝白露快樂!

5、“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何為霜?呵呵不管霜是啥,啥是霜。白露節氣。送你“雙喜”。祝福你天天“喜上眉梢”、“喜氣洋洋”!

6、白露時節天漸涼,早起晚歸添衣裳;蒹葭蒼蒼白露霜,感冒來襲莫慌張;門窗經常通通風,被褥時常曬太陽;莫讓煩惱襲心房,常伴幸福與健康;短信傳達送關懷,若是看完笑哈哈,這一毛錢沒白花!

7、白露時節祝福不白:祝你煩惱憂愁隨它去,開心快樂隨信來;白露時分幸福不露:愿你溫暖都在心里,鈔票都存卡里,獎金都放小金庫里!

8、白露天氣漸轉涼,勸君適時添衣裳,早睡早起鍛煉忙,多食果蔬享健康,時刻保持心情朗,吉祥如意幸福長。祝白露節氣快樂!

9、白露節都來了,我的祝福還會遠嗎?愿我的祝福像早晨的露水,觸摸你的臉,洗去你的晦氣,沁透你的心田,讓你天天朝氣蓬勃,時時心情愉快,刻刻幸福美滿。記得要快樂白露節,快樂每一天哦!

10、白露到了,天氣轉涼,百鳥也開始貯藏干果糧食準備過冬了,你的秋膘貼好了嗎?送你三根肋排骨,二兩五花肉,禮輕情意重。祝你開開心心過白露,健健康康迎寒冬。

11、白露時節明月光,思念朋友在心房,牽掛朋友在遠方,白露祝福隨風揚,發條短信是心意,天涼莫忘添衣裳 ,快樂幸福在身旁。"

12、時節至白露,漸漸凝秋露,從此別酷暑,煩惱無藏處,憂愁已跑路,快樂樂無數,開心笑容滿臉布,好運追你無退路,再奉上短信祝福,讓你永遠在幸福生活中擺渡。祝:快快樂樂過白露!

13、白露給你送“露露”了,送一瓶“親情露”給你的家人,送一瓶“財運露”給你的客人,送一瓶“真情露”給你的愛人,剩下“健康露”“友情露”“幸福露”“快樂露”我都送給你了,祝你開心快樂每一天。

14、白露節氣到,出去露一露,露個頭,改頭露面新精神,露一手,十八般武藝樣樣絕,露一腳,百步穿楊敏捷鼠!白露節,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15、打開秋天的文件夾,雙擊白露,刪除凄涼,悲傷,離別。添加收獲,喜悅,愉快,點擊保存。祝你白露節有個好心情,身體健康,合家歡樂!

16、白露節氣到,送你白露茶。經泡味不苦,甘醇清又香。白露節氣到,送你白露酒。色碧味醇厚,入口齒留香。天涯來客茶當酒,人逢知己酒當茶。祝你好好把覺睡,睡到自然醒,煩惱都忘記,一覺到天明。"

17、安神養性,不浮不燥,萬事皆空,此為白!親近自然,常常散步,沐浴雨水,此為露!白露節,祝你心定神閑,心無雜念,身體健康,行萬里路,體驗白露節的養生真諦!

18、白露隨風悄悄至,秋高氣爽精神朗,心情愉悅送關懷,財運家運雙雙來,門窗通風常打開,天涼添衣莫忘懷,萬般叮嚀心底埋,愿你白露時節樂開懷!

19、送你一頭好運“露”,幸福快樂緊跟隨;送你一道財運“露”,鈔票永遠數不完;送你一條短信“露”,祝??鞓范劝茁?!"

20、今天是白露,我收集了一瓶白露水,用短信傳給你。愿他能清爽你的心情,驅除你的煩惱,給你帶來健康。抹去你的悲傷,給你送來快樂!祝白露快樂!

21、心如止水,純潔無暇,匯集天地之靈氣,而為白露;快樂開心、順利平安,追求幸福之真諦,而為智者;知冷知熱,因時適宜,注意身體之健康,而為心愿。白露到了,祝朋友們以白露的心態追求生活,幸福美滿。以良好的習慣強身健體,身心安康。

22、白露至,秋風起,讓秋風,吹走你的郁悶;讓秋雨,洗去你的煩惱;讓秋果,豐富你的收獲;讓短信,送你秋日的祝福,祝你在這個豐收的季節里收獲碩果累累!

23、白露節氣到,貼心問候有必要,天氣漸漸轉涼,增減衣物要適當,再忙也要休息,勞逸結合身體棒,擁有好的心情,生活美滿幸福長,愿你幸福每一天。

24、白露節氣悄然至,秋風徐徐吹起,祝福短信來傳遞,朋友關懷要謹記,工作忙碌多休息,飲食衛生要注意,苦悶憂愁要忘記,多做運動好身體,幸福平安擁抱你。祝你白露快樂無比!

25、白露來,暑氣走,親人面前露一手,家庭和睦跟你走,事業面前露一手,金錢財富跟你走,愛情面前露一手,幸福美滿跟你走,短信祝福露一手,開心快樂跟你走!"

26、告別盛夏,迎來白露,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就要來臨。多想和你,時常見面,不僅僅依靠短信頻頻傳情??蓯鄣呢i小弟,祝你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永遠做祭臺上的第一主角。

27、白露秋風夜,一夜冷一夜;白天身體勤鍛煉,夜里勿要貪涼把被子掀;飲食要注意,貪吃不好易清淡。在這氣候宜人的美好季節,誠祝親愛的朋友身體安康,心情愉快,擁有幸福美滿的簡單日子!

28、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友人,掛念心上。工作奔忙,諸多彷徨,所謂幸福,就是健康。白露節到了,真心祝愿為你送上,愿你少一些紛擾,多一份舒暢!"

29、節氣至白露,短信送祝福:財富深藏不“露”,前程平川大“露”,好運鋒芒畢“露”,幸福春風雨“露”。祝:白露快樂!

篇5

2、最近有一個白露的家伙將要到來,這家伙一直不正常,嚴重的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時常忽冷忽熱的,大家要做好防寒保暖準備,別感冒哦,更要時刻注意天氣變化哦。

3、白露天氣已轉涼,望你心情爽飛揚,生活要有輕松樣,營養補充別過量,鍛煉讓你身體棒,快樂笑容掛臉上,愿你幸福萬年長。

4、送你一件帶有祝福的衣裳,別讓白露耍流氓,送你一件帶有關心的棉襖,別讓白露很囂張,送你一件帶有健康的棉褲,別讓白露侵襲你下路,這樣一來著涼,感冒,風濕全都離你遠去,祝你身體健康,開心快樂!

5、(白)天氣溫涼爽,(露)珠過來踉蹌,(到)了晚上很涼,(了)卻熱天愿望,(心)中不再惆悵,(情)意此刻長長,(好)人像在天堂。

6、秋風陣陣掃落葉,一場秋雨一場寒,夏去秋來天轉涼,強身健體疾病少,白露時節已來到,溫馨短信祝福到,祝你心想事業成,白露佳節樂翻天!

7、白露白露,露出你的毅力,去追上理想的腳步;露出你的堅強,去踏平困難險阻;露出你的才華,去展示你的不凡風度;露出你豪氣,去收獲你的艱辛付出;白露白露,祝你永不白露,路(露)路(露)順利!

8、白露到,秋高氣涼精神爽,白露到,添衣曉得別著涼,白露到,預防感冒積極行,祝福短信也來到,愿幸福美滿,快樂開心度過白露天氣。

9、白露節氣來到,天氣變得涼爽,生活習慣重要,食物全面可調,營養食物防疾病,蔥白生姜防感冒,蘿卜橄欖防白喉,荔枝可防口腔炎,養肺養腎梨很好,還有百合和大棗,祝你四季身體好。

10、秋天到啦,小白和小露來啦,它們為你驅走暑得酷熱,帶來秋的涼爽,它們為你驅走暑得煩燥,帶來秋的愜意,當然我也不甘示弱,發條短信祝福你,白露節快樂,天涼記得添衣裳。

11、白露天氣別慌張,短信祝福也要忙,朋友關心很重要,開心工作也重要,身體健康更重要,愿你健康幸福度過每一天!

12、鴻雁南飛,草木帶露,這是老天爺在向您發出天氣轉涼的警報。親親們,白露到了,趕緊丟掉夏日貪涼的習慣,穿衣睡覺注意保暖,千萬注意飲食清淡,營養搭配。您的身體健康了,就是您給我的最大的安慰!

13、夏天已經過去,感冒還會遠嗎?“白露”悄悄地趕來為感冒吶喊助威了,不想成為它和感冒的“手下敗將”,那就要添衣服,加運動了。讓我們健健康康,開開心心地把“白露”給過了吧!

14、過了白露節,日寒夜里熱,注意勿露身,早晚要叮嚀,白天雖溫和,不要打赤膊,哮喘發病高,預防很重要,飲食要慎重,魚蝦少食用,皮膚易干裂,多服維生類。白露節快樂!

15、白露時節,遍地輕霜,風吹葉黃,思念綿長。季節流淌,雁歸天涼,提醒朋友,勤添衣裳。不管再忙,注意健康,鍛煉身體,勤加預防。問候溫馨,常暖心房,情深意濃,祝君吉祥。

16、露水爬上了草梢,星空黯淡了九霄,夜色提前了迷漫,白露匆匆來到。親愛的朋友,白露節到了,注意早晚加衣,不要著涼!

17、白露到,牙齒一露微微笑;白露到,身手一露全掃倒;白露到,財氣一露嚇一跳;祝你不是笑面常帶笑,不是無雙也站得高高,不是第一富豪卻能隨時秒殺所想所要!

18、白露映襯紅黃白,秋風秋雨好涼爽,心情愉悅關懷至,好運幸運雙雙來,秋月秋景乘風來,想起朋友在窗臺,風情萬種訴心懷,祝君秋日樂開懷。

19、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月光皎皎思念成行。秋風習習憂愁散去,情誼深深語重心長。白露過后天變涼,請你注意添衣裳,祝你白露快樂!

20、一場秋雨漸漸涼,消去了夏的炎熱,帶來了絲絲涼爽。一條信息一顆心,晝也擔心,夜也掛心,眼看白露天降霜,天涼切記添衣裳。

21、白露時節來到,秋風即將刮起,秋雨也要飄起,我對你的祝福也將侵襲,朋友,別因忙碌而忘休息,身體健康才是道理,天氣漸漸轉涼,我的問候已傳達,給你溫暖關懷,愿你保重身體,健康快樂!

22、白露滴滴,濃縮的是精華,折射的是牽掛,跳動的是快樂,閃耀的是融洽,滋潤的是友情,包含的是無數知心話。白露節到了,祝朋友們身體健康,幸福如花。

23、溫馨提示白露到,深秋轉涼露水重,早晚溫差距離大,注意添衣煩感冒,起居飲食需注意,多吃溫補把病防,身體鍛煉需增強,戶外運動少不了,白露時節秋意濃,祝君健康伴你行!

24、讓你猜個謎語:滴滴晶瑩,顆顆剔透----個個珍珠,不用你猜了。所以,在白露時節提醒您:天轉涼了,蚊子跑了,衣被要加了,切莫忘!愿君秋天碩果累累、幸福安康!第五條

25、短息發了七八十,不知發的值不值!親戚朋友收心意,還是移動做貢獻!發條祝福來祝愿,不管你看還不看,我的心意傳到了,就等看你回報了。白露節快樂!健康!

26、秋風吹來好時節,白露帶來好運氣,酷暑漸漸已遠去,秋意濃濃露水重,增添衣服要適當,感冒預防少不了,一條短信訴真情,望你健康又平安,心情舒暢加愉快,開心快樂每一天!

27、白露溫馨提示:“白手起家”闖世界,“露一小手”成大業。祝愿你人生“一青二白”,事業“嶄露頭角”,好運“白花齊放”,財富“深藏不露”!

28、莫道白露天氣寒,此后更有三九天。莫說白露祝福少,只言片語都是心。廢話不多說了,注意身體,天氣涼了,別忘了添件衣裳。

29、白露到了,給你一條短信: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快把涼席撤,早晚加衣被,祝你生活小康,身體健康,家人安康。

30、白露到,暑漸消;衣莫少,防感冒;撤涼席,關空調;調飲食,防秋燥;多喝水,要做到;潤腸胃,效果好;常通風,要記牢;祝福您,常微笑!

31、白露到,秋氣爽;添衣物,防著涼;胃口開,食定量;補身體,莫著忙;肥膩傷;輕淡養;潤秋燥,理應當;謹記此,莫相忘;短信到,保健康。

32、白露蒼蒼,秋桂飄香。白露朗朗,秋風送爽。白露凄凄,好運偎依。白露迷迷,精彩開啟。白露瑩瑩,美麗心情。白露依依,好事可期。白露節氣快樂!

33、白露蒼蒼,金桂飄香。白露朗朗,秋風送爽。白露凄凄,好運偎依。白露迷迷,精彩開啟。白露依依,好事可期。白露瑩瑩,美麗心情。白露節氣快樂!

34、白露白露,轉眼即至,祝福送上,莫要遺忘。首先祝你涼爽秋風帶涼意,酷暑天氣不再襲;再祝你無愁無憂開心愜意,心情美麗;最后祝你家庭和睦,鄰里和氣,好運福運皆屬于你。

35、白露白露,露一露身材,讓別人羨慕;露一露身手,讓眾人折服;露一露工作熱情,好高的溫度;露一露薪金,讓收入加數;露一露微笑,快樂你最酷!

36、白露到,防感冒,準備工作要做好,早晚加衣最為妙,晨練最好消失掉,發個短信問候到,預防提前要打好,身體健康是目標!

篇6

【立秋節氣的諺語及養生常識】

追肥日期到下限,再向后拖不沾賢(指棉)。

氮肥追得多,貪青晚熟光發棵。

杈耳繼續抹,邊心統統掐。

邊心全部捋,四門落上鎖。

立秋管蔥,快把土壅。

要吃蔥,高里封。

吃辣蔥,炕洞壅。

要想吃辣蔥,得使炕洞壅。

六有壅,七月上,八月再看蔥發旺。

草里的冬瓜,屋脊上的葫蘆。

姜在地里長,土里要干爽。

立秋前,三四天,白菜下種莫遲延。

中伏蘿卜末伏菜,立秋前后大白菜。

立秋種,處暑移,十年就有九不離。

立秋播種,處暑移栽,白露曬盤,秋分攏幫,寒露平口,霜降灌心,立冬砍菜。

立秋摘花椒,立冬打軟棗。

七月七,生瓜梨棗都中吃。

立了秋,蘋果梨子陸續揪。

立秋溫度高,果梨灌漿飽。

立秋溫度高,果子著色好。

果樹保好葉,明年多結果。

立秋溫還高,肥料大積造。

牲畜細心管,預防牛流感。

牲口棚里勤打掃,一年四季疾病少。

喂牲口,沒有巧,牛欄馬棚勤打掃。

立秋處暑溫度高,喂魚注意多投草(料)。

發現魚病藥早用,增產增收有保證。

七月菱角八月藕,九月才吃老雞頭(米)。

立秋后三場雨,夏布衣裳高擱起。

立秋之日涼風至

早上立了秋,晚上涼嗖嗖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立秋過后,還有‘(秋)老虎’在一頭

秋前秋后一場雨,白露前后一場風

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

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

一場秋雨一場寒

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后北風無滴水

立秋無雨秋干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雷打秋,冬半收

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

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秋不涼,籽不黃

立秋十天遍地黃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

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立秋拿住手,還收三五斗

頭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種到立秋后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

立了秋,便把扇子丟

十場秋雨要穿棉

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

立秋洗肚子,不長痱子拉肚子

秋天宜收不宜散

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六月立秋緊“丟丟”,七月立秋秋里游(閩南)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蘇)

【養生常識】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生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遵循之。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循漸進的過程,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具體地講,把中醫理論中,事物屬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類歸納: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征、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化(生、長、化、收、藏);五氣(風、暑、濕、燥、寒);五方(東、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長夏、秋、冬)。人體中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種形體(筋、脈、肉、皮毛、骨);五種情志(怒、喜、思、悲、恐);五聲(呼、笑、歌、哭、呻)。由此可見,秋內應于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一、精神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二、起居調養: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三、飲食調養;《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傊?,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運動調養: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里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腭,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立秋食譜: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黃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許。

[做法] 生地黃(鮮品洗凈細切后,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約30分鐘后,潷出藥汁,再復箭煮一次,兩次藥液合并后濃縮至100毫升,備用。將大米洗凈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 滋陰益胃,涼血生津。本方還可做肺結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黃精煨肘:

[配方] 黃精9克,黨參9克,大棗5枚,豬肘750克,生姜15克,蔥適量。

[做法] 黃精切薄片,黨參切短節,裝紗布袋內,扎口;大棗洗凈待用。豬肘刮洗干凈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待用。姜、蔥洗凈拍破待用。

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置武火上燒沸,撇盡浮沫,改文火繼續煨至汁濃肘粘,去除藥包,肘、湯、大棗同時裝入碗內即成。

[功效] 補脾潤肺。對脾胃虛弱,飲食不振,肺虛咳嗽,病后體弱者由為適宜。

五彩蜜珠果:

[配料] 蘋果1個,梨1個,菠蘿半個,楊梅10粒,荸薺10粒,檸檬1個,白糖適量。

[做法] 蘋果、鴨梨、菠蘿洗凈去皮,分別用圓珠勺挖成圓珠,荸薺洗凈去皮,楊梅洗凈待用。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于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后加入檸檬汁,把五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醋椒魚:

[配料] 黃魚1條,香菜、蔥、姜、胡椒粉、黃酒、麻油、味精、鮮湯、白醋、鹽、植物油各適量。

篇7

秋分要防止涼燥,堅持鍛煉身體。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那我們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秋分節氣天氣變化_秋分節氣的含義,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秋分節氣天氣變化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

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的時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

秋分之后,白晝短于黑夜,陰氣加重,進入了多事之秋的時節,看到大自然的一片肅殺之氣,與繁茂的夏季比起來,這時花木凋零、草枯葉落,人的情緒也容易產生凄涼、抑郁之感。

中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同時各種爬蟲也要開始尋找安全舒適的過冬場所,為了即將到來的漫漫寒冬做好準備。同時大小湖泊,長短河流也逐漸進入了枯水期。

按照中國傳統的農歷二十四節氣,秋分意味著真正進入秋季。因北半球天氣轉涼,大雁、燕子、杜鵑等開始成群結隊地從逐漸寒冷的北方飛往南方。

秋分節氣的含義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稱秋分。從冬至開始白天越來越長,但是從春分開始白天比晚上長,從夏至那天開始白天越來越短,但是從秋分開始才白天比晚上短。

此后,陽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漸趨晝短夜長,氣溫降低,在全國具有普遍意義。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晝漸短夜漸長,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

秋分之后,北極附近極夜范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范圍漸大?!鼻锓峙R來,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秋分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古籍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扒锓帧钡囊馑际前次覈糯粤⒋骸⒘⑾?、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

秋分的含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薄胺帧笔緯円蛊椒种猓悍忠粯?,此日陽光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相等。

華北地區有農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敝V語中明確規定了該地區播種冬小麥的時間;而“秋分天氣白云來,處處好歌好稻栽”則反映出江南地區播種水稻的時間。

秋分是秋天開始嗎秋分節氣是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

秋季天氣干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余氣,故多見于溫燥;秋分之后,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

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

篇8

[關鍵詞] 八卦;太極圖;二十四節氣;養生

[中圖分類號] R16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1(c)-100-03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醫非常重要的思想。“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的觀點早在《周易》、《黃帝內經》中就有詳細論述[1]?!兑讉鳌份d:“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此可知太極源于易,衍生八卦。八卦以陰陽二爻,描述世間萬物陰陽變化的規律。唐代名醫藥王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明代張介賓也明確指出:“醫不可無易,易不可以無醫,設能兼而有之,則易之變化出乎天,醫之運用由乎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者則災害生,從之苛疾不起”;《素問?寶命全形論》也說:“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庇纱丝梢?若要做到“治未病”,若要“順時養生”,必定要首先知曉一年四季氣候變化的規律。從二十四節氣在太極圖上對應的位置和卦形入手,分析全年的陰陽變化,不失為一個既形象又易懂的好方法。

1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個節氣,日后不斷地改進與完善。至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訂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于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現行的二十四節氣的全部名稱始見于《淮南子?天文訓》,距今兩千多年[2]?,F將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及含義闡述如下:

現代天文學認為,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共經歷二十四個節氣,每月兩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十二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F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12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相差1~2天。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天的開始;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立夏:夏季的開始;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至”不做“到”解,而作“極”解,指當天的夏季日影最長,并開始炎熱;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立秋:秋季的開始;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夏天的結束;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秋分:晝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立冬:冬季的開始;小雪:開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小寒:氣候開始變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2 太極圖與十二消息卦

太極圖又稱先天圖,相傳為宋代陳摶所作,實根于《易傳》之文?!墩f卦》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鼻瑸樘炀幽?坤為地居北,離為火居東,坎為水居西,艮為山居西北,兌為澤居東南,震為雷居東北,巽為風居西南[3]。十二消息卦又叫十二辟卦,是由八卦的相鄰兩個卦象疊加而來。十二辟卦之說最早出自漢代孟喜[4],即指:

復卦 十一月中 冬 一陽生臨卦十二月中 冬 二陽生

泰卦 正月中春 三陽生大壯卦 二月中春 四陽生

卦 三月中春 五陽生乾卦四月中夏 六爻皆陽

卦 五月中夏 一陰生遁卦六月中夏 二陰生

否掛 七月中秋 三陰生觀卦八月中秋 四陰生

剝卦 九月中秋 五陰生坤卦十月中冬 六爻皆陰

十二辟卦將太極圖中抽象的陰陽變化用陰爻(--)和陽爻(―)量化,反映出自夏季熱極之時(夏至),為陽盛之極(六爻皆陽),自此時陰開始萌生,隨著陰漸盛而及秋而冬;冬季寒極之時(冬至),為陰盛之極(六爻皆陰),此時陽開始萌生,隨著陽漸盛而及春而夏,循環不休。將陳摶太極圖、十二消息卦與二十四節氣相重疊,就會得到下面的關系,見圖1。

由圖1可知,二十四節氣中的“中氣”與十二消息卦有一一對應的關系,而“節氣”則介于相鄰兩卦之間。搞清楚了這種相互對應的關系,就可以根據陰陽消長及所對應的卦形推斷各個節氣中天地間陰陽二氣的變化規律并用之來指導養生了,同時也有助于對二十四節氣命名的理解。

3 對應關系及養生策略

在此僅以十二“中氣”為例進行分析:

3.1 春分

對應泰卦,坤卦在上,乾卦在下,呈陽降陰升之態,陰陽交感而天地萬物化生。泰卦六爻之中三陰三陽,陰陽相半,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春分時節,萬物化生,花草繁茂的同時細菌也開始快速繁殖,流行性傳染病增多,呼吸道傳染病易行。此時正值天地之氣始交之際,天氣變化較以往劇烈,氣候的驟變會導致人體的平衡失調,體弱者易生病,有舊病的人易復發。所以春分前后“夜臥早起……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5]避免情緒波動,調暢情志,多做戶外運動,以應春季生發之氣。此節總的飲食調養原則是忌大寒大熱,力求中和。故吃寒性食物對應佐以溫熱之品,服益陽之品對應佐以滋陰之物,以保持陰陽平衡[6]。

3.2 谷雨

對應大壯卦,震卦在上,乾卦在下。雷動于天,震而動起出,萬物生機盎然。大壯卦六爻之中四陽二陰,較之泰卦多出一陽爻,少一陰爻,呈陰消陽長之態。陽氣增,溫化作用變強,氣候漸暖,地下濕潤之氣隨雷而出,雨量開始增多,故谷雨有“雨生百谷”之意。由于此時氣溫的升高和雨量的增多,濕疹成為多發之癥。因此飲食方面應適當進飲一些清熱解毒、養血潤燥的湯水[6]。另,谷雨時節萬物生長,蒸蒸日上,空氣特別清新,正是采納自然之氣養陽的好機會,適合外出游玩,但要小心花粉、柳絮一類的過敏,過敏癥在這一時期也很常見,特別是在北方地區。

3.3 小滿

對應卦,兌卦在上,乾卦在下,呈陽蒸陰成雨落地面而為澤之意。此時五陽生,氣溫開始升高,雨水開始增多,故民間俗諺云“小滿小滿,江滿河滿”。因此,小滿節氣的到來往往預示著夏季的悶熱潮濕天氣即將來臨。所以小滿節氣的養生中要做好“防熱防濕”的準備,防熱要多飲水,且以溫開水為好,多吃新鮮水果蔬菜,規律生活,運動以每天早、晚涼快時為好且避免劇烈運動;防濕則注意不要被雨淋,盡量避開潮濕的環境,選擇穿著透氣性好的衣物,日常飲食應以清淡的素食為主,忌海魚、羊肉、狗肉以及冷飲等[6]。

3.4 夏至

對應乾卦,六爻皆陽,天地間的陽氣達到極致,進入盛夏,在此以后,陽將漸消而陰逐漸增長。夏至日當天白晝最長,黑夜最短。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一方面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另一方面,夏季也是所謂“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因為此前是陽長陰消,此后則轉為陽消陰長,此時盛陽覆于陰上,陰始生于其下,喜陰的生物開始滋生而喜陽的生物開始死去(如夏枯草),陰陽交錯,人易生病。嵇康《養生論》中說:“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币鉃槲覀儜斒剐纳癜察o,不可讓外界的燥熱擾亂心神。此節應晚睡早起,利用午休來蓄養陽氣,及時補充水分,忌冷水沖頭、淋浴,飲食以清淡為宜,多食雜糧以寒其體,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

3.5 大暑

對應卦,乾卦在上,巽卦在下,風中攜陽熱之氣。自夏至六爻皆陽后“重陽必陰”轉為陽漸消陰漸長之勢,卦一陰生,從太極圖上看,一陰于外,包陽于內,陽疏散不暢故悶熱難耐――大暑為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由于暑氣逼人,人的心氣易于虧耗,故預防中暑是本時節的養生重點,應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保持充足睡眠。也可適時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熱利濕的方劑,如用鮮藿香葉、佩蘭葉各10 g,飛滑石、炒麥芽各30 g,甘草3 g,水煎代茶飲[6]。另外,暑在五行中對應火,而火生木,肝應木,故暑熱易動“肝火”,肝火過旺則乘脾土,則致心煩急躁、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異常表現,應在飲食調理的同時積極采取“心理暗示”的方法調整情緒。

3.6 處暑

對應遁卦,乾在上,艮在下,二陰生。乾為陽,艮為山,土屬性,意示陽漸潛于地下。歷書云:“斗指戊處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預示著炎熱夏天的結束。陽蒸地表,故而干燥,處暑節氣的顯著氣候特征是干燥少雨、空氣濕度小。在此節氣,易發“秋燥”,多表現為咳嗽少痰、口鼻干燥等。此外,某些疾病,如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易復發或加重[6]。故處暑養生貴在防燥,保障睡眠、適度晨練,飲食方面應多吃些含維生素的堿性食物,如西紅柿、茄子、葡萄、梨等,少吃油膩肉食。

3.7 秋分

對應否卦,乾在上,坤在下,三陰生,陰陽相半。卦中三陽爻三陰爻,繼春分后再次陰陽平衡,“晝夜均而寒暑平”,故古時稱之為“日夜分”或“宵中”。秋分時節,自然界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故作息要作相應能調整?!端貑?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中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5]順應“秋收”之氣。在飲食上,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分節氣間宜收不宜散,應盡量少食蔥、姜等辛散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如有條件可飲些潤肺養陰的湯水。

3.8 霜降

對應觀卦,巽在上,坤在下,四陰生?!皻饷C而凝,露結為霜”故名霜降。此時氣候已漸寒冷,夜晚下霜,晨起陰冷,晝夜溫差變化大,體質弱或原有慢性疾病的人易因此而感冒、發熱或舊病加重。此外由于人體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后會出現相應的收縮,使血壓升高,故在此季節心腦血管的發病率也開始上升。要預防上述疾病,保暖成為關鍵。另外,此節氣期間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6]。因此,切忌暴飲暴食和醉酒,同時應避免服用對胃腸黏膜有刺激的藥物。

3.9 小雪

對應剝卦,艮在上,坤在下,五陰生,僅一陽爻。此時空中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在此時節,保暖變得很重要,尤其是要適時增加衣物,其原則是以穿衣不出汗為度,以逐漸鍛煉機體的抗寒能力,這對于體弱者預防感冒極為有益。小雪節氣中五陰一陽,故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人的情志受天氣影響,易引發抑郁癥或是加重患者的病情。有關研究表明,冬季日照時間減少,使得人腦內與抑郁癥相關的神經遞質5-羥色胺的功能也隨之減弱,進而會使人出現失眠、煩躁、悲觀厭世等一系列抑郁癥狀[6]。此時應多曬太陽,并進食含有能幫助人腦產生5-羥色胺的食物,如香蕉。

3.10 冬至

對應坤卦,六爻皆陰。此時,由于失去了陽氣的溫煦作用,花草樹木枯萎凋零,萬物生機皆閉,晝短而夜長。陽氣深藏于地下,使樹木的根向下生長,為來年孕育生機。此時人的養生也應順應此理。“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5]。根據冬主閉藏的規律,冬令進補易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于體內,滋養五臟[6]。進補并非一味使用溫燥之品,應根據個人體質的不同補陰、補陽或陰陽雙補。運動則以微微汗出為度,切勿汗多泄氣,有悖冬季陽氣伏藏之道。另外,冬至至大寒一段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應慎防凍傷。

3.11 大寒

對應復卦,一陽生,坤卦在上,震卦在下。在經歷了六爻皆陰的冬至之后陽氣開始逐漸恢復,但此時,其強度還是遠遠小于陰,屬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時期”故稱“大寒”。卦形反映出雷(陽)動于地下之勢,但由于此時陽之力較弱,天氣仍然寒冷,且陽不足以蒸陰以達地表,故空氣比較干燥。所以這個節氣的天氣特點就是晴冷而干燥。這種干燥的空氣條件會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癥狀,特別是老年人;不僅如此,持續的低溫也會使人體的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臟工作量增大,易誘發高血壓和心臟病[6]。因此,在此節氣期間應特別注意保暖保濕,早晚多開窗透氣,必要時可用功能性空調或加濕器等,以增加空氣濕度。大寒期間的飲食除堅持飲食的一般原則外,還應強調熱量供應充足,飲食以溫熱性的食物為主。常用的補氣食品有蓮子、大棗、糯米、雞肉等,補血食物有豬肝、龍眼肉等,補陰食物有木耳、芝麻、兔肉、鴨肉、龜肉等,補陽的食物有羊肉、豬肉、鹿肉等。

3.12 雨水

對應臨卦,二陽生,坤在上,兌在下。陽自地下蒸陰上達地表,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而化為雨。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并且降水形式也由雪漸漸轉化為雨,故名“雨水”。雨水時節空氣濕潤,又不燥熱,是養生的好時機,而此時養生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調養脾胃,應根據自身的基本狀況選擇飲食、藥物和起居勞逸調攝。雨水時節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由于初春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之際,故雨水期間應少食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并避免肝木生發太過,克傷脾土[6-11]。

4結語

中醫注重養生,注重“治未病”,把握一年四季的天氣變化規律對指導養生至關重要。以太極八卦來分析二十四節氣,有助于加深對節氣命名及特點的認識,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另外,本文所分析的以北方及中原地區四季分明的溫帶氣候為準,臨床應用中切記因地、因時制宜,不可盲目生搬硬套。

[參考文獻]

[1]李承宗.醫用陰陽消息證治太極圖解[J].中醫中藥,2007,4(7):229.

[2]李勇.二十四節氣之占與傳統文化反思[J].大自然探索,1990,9(33):119.

[3]潘毅.陰陽學說基本內容的太極圖解[J].廣州中醫學院學報,1992,9(3):172.

[4]郝岳才.七衡圖―十二辟卦―太極線[J].山西大學學報,2002,25(6):33.

[5]王洪圖.內經選讀[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6]宗易.二十四節氣與養生[J].健康,2007,(2):32-33.

[7]宗易.二十四節氣與養生[J].健康,2007,(3):36-37.

[8]宗易.二十四節氣與養生[J].健康,2007,(4):36-37.

[9]宗易.二十四節氣與養生[J].健康,2007,(5):40-41.

[10]宗易.二十四節氣與養生[J].健康,2007,(6):36-37.

篇9

本刊特邀請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何清湖等專家,撰寫12篇關于二十四節氣的養生稿件并連續刊登,以饗讀者。

春季六節氣之草本養生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天氣轉暖,自然界的陽氣開始生發,同時,人體內的陽氣也開始生發。因此,春季養生應注意保護陽氣。春季肝氣旺盛,木克脾土,因此要柔肝健脾。

二十四節氣之首為立春。從立春起,天氣轉暖,人體的肝氣也隨之上升。此時草本養生應補益脾胃,防止肝氣過于旺盛。

立春過后為雨水,雨量逐漸增多,天氣暖和又不躁熱。此時的草本養生應注意和肝養胃,健脾益氣,特別注意調節肝氣的疏泄順達。

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漸升,陰血相對不足。因此,草本養生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平和。由于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

驚蟄過后為春分,是真正意義上的春季來臨。草本養生應注意保持人體陰陽平衡的狀態。

清明一般在每年公歷4月4日或5日。這個時節天氣陰涼,因此草本調攝應以補腎、調節陰陽虛弱為主。

谷雨,有“雨水生百谷”之意,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氣溫升高,雨量增多,人體在此時更易困乏,但消化功能卻正處于旺盛之時,因此正是補益的大好時機。草本養生時應適時進補補血益氣之品,增加身體抗病能力。

夏季六節氣之草本養生

夏季是一年中高溫高濕的季節,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侵擾人體。因此,夏季草本養生的重點應著眼于避暑、除濕??傮w而言要補益氣陰,健脾除濕,清熱消暑,補養肺腎等。

立夏時盡管天氣逐漸變熱,但尚未進入高溫期,因此草本調理不可過用寒涼,以免損傷陽氣。

立夏之后為小滿,人體生理活動迎來了最活躍的時期,隨之而來的是營養物質消耗增多。因此,應及時進補才能使身體保持健康,不受損傷。草本養生要偏于清涼,切忌過于溫熱及寒涼、滋膩之品。

芒種時節潮濕多雨,天氣非常悶熱,故易傷脾胃。因此草本養生宜健脾祛濕,同時要預防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中暑、水痘等。

夏至,顧名思義是陽極之至之意。此時的草本養生要注意順應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治宜健脾益氣。

夏至之后為小暑。小暑時節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人們的食欲減退。飲食以清淡芳香為宜,因清淡易于消化,芳香刺激食欲。草本養生要使體內陽氣向外宣泄,以符合夏季養“長”之機。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最好食用少量熱性之品,如狗肉、羊肉等。此時天氣雖熱,但是暑主陰,人體容易為暑濕之邪侵擾,因此還應注意防暑降溫。

秋季六節氣之草本養生

《素問·四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闭f明秋季風急天高,天行肅殺之令。因此,秋冬養生的總原則是“秋冬養陰”。

立秋時陽氣轉衰,陰氣日上,因此草本養生宜順應節氣轉向斂神、降氣、潤燥、抑肺扶肝,包括飲食要增酸減辛,以助肝氣。

立秋之后為處暑,此時節的顯著氣候特點為干燥,即為秋燥。此時宜食清熱安神之品,同時注意滋陰潤燥。

白露時節,草本養生宜進補滋陰益氣和血、宣肺化痰潤燥之品,以預防秋燥為主。

秋分的到來說明已進入真正的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在草本養生中也應遵循陰陽平衡的規律,防止實者更實、虛者更虛而導致陰陽不平衡。

秋分過后則為寒露時節。是全年日照最多的節氣。草本養生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宜多食柔潤之品,少食辛辣。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由于此節氣屬金,因此草本養生以平補為原則,并且注意補氣血以養胃。

冬季六節氣之草本養生

冬季是天寒地凍、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于內。因此,冬季的保健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我國民間把立冬當作冬天的開始。立冬是一個重要的節氣,又是進補的最佳時期。立冬的草本養生以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之品為主。

立冬過后為小雪。小雪時節前后,天氣時常陰冷晦暗,此時草本養生要遵循“欲補先清”的原則,在進補之前應先清除體內的“垃圾”。

小雪過后,大雪將至。此時的草本養生有兩個重點:一是補,二是藏,既要補得進來,又要藏得住。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此時是人體陰陽氣交的關鍵時期。草本養生從冬至開始進補,可發揮最大功效,促進人體陽氣的萌生,消耗則相對不多。

小寒時節已是數九寒天,草本養生進補不能隨意,應本著“因人施膳”的原則,在進補時不要被五味所傷。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古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的說法。大寒時節,氣溫極低,草本養生需補養陽氣,使精氣內蘊于腎,提高臟腑的生理功能。

中醫學關于二十四節氣草本養生的理論和方法是極其豐富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順時養生。正如《靈樞·本神》所說:“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須四時而適寒暑……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币荒甓墓潥獾牟荼攫B生雖有各異,但總體還是要遵循“順時養生”之原則,這也是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的具體體現。

篇10

1.“養收”正當時祖國醫學強調“秋收冬藏”、“秋冬養陰”。也就是說,隨著寒露的到來,萬物開始走向凋零,自然界中的陽氣漸退,陰氣漸生,因此我們也應順應自然界的變化,注意保養體內的陽氣,在陽氣收斂的同時,滋養,以順應節氣變化保持陰陽平衡。

根據“燥則潤之”、“寒則溫之”的原則,飲食上應以溫潤的食物為主,以達到養陰潤燥、補肝益腎之效。首先,飲食應以溫熱為宜,但辣椒、生姜、蔥、蒜類等辛辣之物要少吃,以免損傷人體。其次,可適當增加芝麻、糯米、蜂蜜、乳制品、雞、鴨、牛肉、魚、蝦、蟹、泥鰍、大棗、山藥等食物的食用量,蓮藕、蘿卜也是秋季養生的好食品。同時,可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葡萄等水果。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新鮮果蔬一定要適量,過食或暴食都會影響身體健康。由于新鮮水果的含糖量較高,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宜控制攝入量。

2.護足,避免寒從足生俗話說,寒露不露腳。寒露之后,夜晚寒氣驟增,及時增加衣物與保暖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以免寒邪入侵,特別是腳部的保暖尤為重要。女性、體質較弱的老人與孩子不宜再穿著涼鞋,這是因為兩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再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特別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護足,不僅要穿著保暖性好的鞋襪,晚上用熱水泡腳也是一個好辦法。熱水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可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同時還能提高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