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餓壞了那匹馬主要內容范文

時間:2023-03-26 15:52: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別餓壞了那匹馬主要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小學語文 主導作用 主動參與

小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學生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一定的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生活環境和習慣性思維特點,教會學生學好語文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合作探究,在語文學習實踐中,感受語文的魅力,體驗語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師還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充實專業知識,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使課堂教學結構得到優化,有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寬,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一、正確處理好師生間的關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要給學生創設寬松的課堂情境,提高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全面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加強啟發引導,適時鼓勵,使學生勇于提出不同的觀點,勇于探索未知問題,綜合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是小學教學的重要教育目標之一。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能否正確處理好師生間的關系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因此,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表達出來,對學生的發言專心傾聽,增進師生關系。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學就是要在學生的參與下,通過師生互動,使學生掌握知識,能力得到培養。只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愉快地自主地學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使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教師和學生兩者構成的和諧關系,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為學生的主動參與提供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潛能得以充分開發。

二、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引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書面語言的理解能力,這是學生思維訓練的方法,在書面語言的理解過程中提出見解,有效解決一些問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得到培養,這就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意義所在。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問題深度思考,才能發展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對問題的選擇要經過精心設置,注重問題提問的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教學《別餓壞了匹馬》這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從重點的句子入手,思考文章中人物的形象特征。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句話在課文中多次出現具有什么意義?殘疾青年美好的心靈表現在哪些地方?接著幫助學生理清多處出現“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句話的含義,把普通百姓的美好心靈和簡樸的語言展現出來,由言行的流露、神情的表現和內心世界的活動呈現人物的思想品質,讓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講述,最后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課題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基礎性的問題,又要考慮到能激發學生想象的發散思維的問題。我們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中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能撇開常規傳統的觀念,對事物的發展進行大膽推測,心隨課文內容情節的變化,理清文章的重點,學生在思考討論中作出判斷,得出問題解決的推進過程和形成的結果,逐步培養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

三、教師要把教育教學覆蓋于課內課外,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

篇2

[關鍵詞]語文課堂;語言表達;訓練;嘗試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0-0013-03

在人際交往中,語言表達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依據小學生認知的特點,利用教材優勢,以課堂為平臺,在識字、閱讀和習作的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識字教學,讓識記、理解和說話訓練相結合,提高識字效率

在識字教學中,融入說話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生字識記效率,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一)由字到詞,豐富學生詞匯積累,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句以詞為基礎,詞以字為單位。要進行聽說訓練,學生要先有一定的詞匯儲備。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生字入手,以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為出發點,采用“一字開花”等形式,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積累,組成相應的詞語,說出簡單的句子,能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如,教“中” 字,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熟悉的帶有“中”字的詞語――中國、中央、中間、心中、中心等;然后,啟發學生用這些詞說話。如,“中國”――我是中國人,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等。無論學生怎么說,只要他說得有道理、語句通順,就應予以肯定。

(二)介紹識字方法,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識字教學要與發展思維、發展語言相結合。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自學,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語言介紹自己識字的方法和經驗,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如,學習“告”字,先讓學生自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再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有的學生說:“我是用熟字加一部分的方法學習的,‘告’字上面是‘?!忠回Q不露尾,下面加個‘口’?!庇械膶W生說:“我是用編字謎的方法來學習的。謎語是:一口咬掉牛尾巴?!痹谡f方法的過程中,學生相互啟發、補充,語言能力在無形之中得到提高。

(三)觀察字形,分析表達,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我們應鼓勵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聯系自己生活經驗,用多種方法分析記憶字形,以求掌握漢字的音、形、義。如,在一年級《口 耳 目》的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讓孩子們看“羊”字的演變過程??春螅瑢W生很激動。在觀察分析“兔”字時,他們看得很仔細。一個學生說:“上面的角字頭是它的耳朵?!币粋€學生說:“中間的撇把‘口’字隔開,‘口’就好像是它的大眼睛?!薄痪渚湓拑?,是學生的思維在閃爍。從語言中可以看出,學生已經掌握了象形字的特點。這樣,在識字中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順利地解決認字的難點,同時也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理解字義,根據字的意思拓展說話訓練

字義的理解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生字字義的理解拓展,圍繞一個話題開展說話訓練。如,在教學“男”字時,教師根據“男”字的演變過程――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文■、最后到隸書■,引導學生就“男”字的字義進行說話。從古人造字來看,“男”是主外、開荒耕種的勞動主力,因而男人是家庭的頂梁柱,是敢于擔當的、有責任感的人。教師以此為話題,讓孩子聯系自己的生活說一說自己對“男”字的理解。如,在家里,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父母的負擔;在學習上,按照老師的布置完成作業,學會整理自己的書包和文具,不要家長操心;在班級里作為集體的一個重要份子,相互幫助、團結同學,擔當起維護班集體榮譽、為班級爭光的責任。這樣的訓練既給孩子說話交際的練習,同時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責任感的教育,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細讀文本,挖掘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在教學中要仔細解讀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中隱藏的話題,就相關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表達訓練。

(一)抓住文章空白之處,引導學生進行補白

在很多文章中,作者為了表現的需要,常常運用留白的藝術,把一些內容留給讀者自己來補充。在教學時,如果教師能充分利用好這些“空白”,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補白,就能促進學生對文章主題的感悟,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的一個片段。

師:同學們,書上講了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三種辦法。你還知道植物媽媽有哪些傳播種子的辦法?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了一會兒)

生1:我知道還有一些果子被小鳥吃了,它的種子隨著鳥糞撒遍田野、山洼。

生2:我從《少兒百科知R全書》上知道,椰子樹把它的身子斜向海里,當椰子成熟后,它從樹上掉下來,就隨著海水四處為家。

生3:我知道大豆媽媽的辦法和豌豆媽媽的辦法一樣。

……

師:是啊,自然界中的植物還有很多傳播種子的辦法。只要我們留心生活,還會發現許許多多的奧秘呢!

這個教學環節中,在教師引導下,孩子們很自然地把課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深埋于他們腦海中的種種生活場景被激活了,就課文留下的空白進行補充。這樣,使學生在表達練習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二)根據單元訓練要求,開展語言訓練

目前,教材都是圍繞主題單元進行編排的,“單元導讀”對單元組教學提出具體的要求。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地震中的父與子》時,要組織學生開展表達訓練,就要研讀“單元導讀”的要求:“認真閱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边@是本單元語言的訓練點。結合《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文本內容,本文的訓練點要定位在體會“父親和孩子之間的相互信任”比較恰當。因此,這篇課文的語言文字拓展訓練就應該圍繞這個核心來開展,即“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描寫,體現學生生活中相互信任的故事”。如,家庭成員之間相互信任的故事,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信任的故事,鄰里之間相互信任的故事……開放的表達空間,激活了學生的想象,調動了學生的情緒,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見聞和體會,使課堂迸發出思維的火花。由于是在說自己的故事,所以學生就說得自然、說得輕松。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他們的感悟更加深刻。同時,這也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為后面的習作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抓住課文的結語,開展表達訓練

語文教材有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如何讓學生悟得其中的“道”呢?不妨在課文的結尾處進行表達訓練,讓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展開拓展想象,續編文本。例如,《坐井觀天》一課的結尾這樣寫:“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苯虒W時,教師提出問題:“如果你是這只青蛙,跳出井口來,你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學生就此話題展開討論,在思維的碰撞中他們有了很多的想法。有的說:“它跳出井口,看到了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云?!庇械恼f:“它跳出井口,順著水溝來到一片綠綠的稻田,看到了禾苗上爬著一些害蟲,它就跳起來捉害蟲。”有的說: “它跳出井口,看到一個人正在捕殺它的同類,它又跳回了井里?!薄n文結尾的句號不是教學的休止符,而是一種延伸與拓展的開始。在結尾之處展開有效的表達訓練,使得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達到“言雖盡而意無窮”的效果。這不僅僅是語言表達的目標,更是閱讀教學應該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讓語言表達訓練與習作教學相結合,成為習作的先導

習作,是訓練學生書面表達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重要陣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語言表達訓練,要有一定的指向,有意識地為單元習作積累素材。同時,要扎實上好單元口語交際課,讓學生理清表達思路,把“說”和“寫”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又為學生作文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開展語言表達訓練,積累習作素材

中高年級的語文教材,每個單元組都是由若干篇課文和一個單元訓練組成的,訓練組都安排有習作訓練。習作訓練的內容往往緊扣單元的學習要求。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 “如一首首心靈之歌,唱出了動聽的愛的旋律,唱出了人間真情”,要求學生“在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對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抒發美好情感的” 。圍繞“人間真情”這一主題,教材選入了《窮人》《別餓壞了那匹馬》《唯一的聽眾》和《用心靈去傾聽》四篇飽含人間真愛的課文。單元的習作要求與課文的內容相呼應,即“寫一寫體現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寫之前先想一想,事情發生在怎樣的環境里,是怎么發生的,事情發展變化的過程怎樣。寫時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要表達真情……”單元主題“人間真情”與習作內容“相互關愛的事情”是一致的,學習要求“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對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與習作要求的“事情發生在怎樣的環境里……事情發展變化的過程怎樣”也是一致的。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單元的學習要求,開展表達拓展訓練,讓學生積累習作素材。如,教學《窮人》一課,可以讓學生仿照課文中的環境描寫,選擇自己熟悉的一處環境,試著寫一寫 。這樣,不僅完成了課后練習第三題,也為后面的習作的環境描寫做鋪墊。教學《別餓壞了那匹馬》一文,可以進行拓展說話,讓學生夸夸身邊的好心人,為習作選材做準備。教學《唯一的聽眾》可以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 “說說別人對自己的贊揚(激勵)哪次最讓你難忘,當時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這樣為習作的人物心理活動描寫熱熱身。

(二)上好口語交際課,為學生習作導航

小學生寫的作文多是生活見聞及心中的感想。想與寫之間有一個由內向外的轉化過程,口頭作文能起到很好的銜接作用。因為說話是寫話的基礎,寫話是說話的規范和發展,所以作文教學從“說”入手,既能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三年級的第一次習作是寫學生豐富多彩的n余生活。習作前的口語交際課同樣是“我們的課余生活”。教學時,讓學生回憶自己豐富、有趣的課余生活,說一說自己在課余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獲和感受,這樣就為習作做好鋪墊。習作前的口語交際課,可以從學生喜愛的活動中選擇一項入手,引導他們展開口語交際活動。上課時,教師先引導學生開展活動。活動前,教師安排學生分組開展活動,并輪流上臺表演。沒有表演的學生要仔細觀察臺上同學的動作、神態和語言等,并記下感覺最有趣的和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同學。由于做自己喜歡的游戲,學生都興趣盎然,歡笑聲此起彼伏?;顒咏Y束后,趁著學生余興未了,教師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由于全程參與,所以他們體會真切,能把自己的見聞和感受真切地描述出來。最后,教師及時點撥,讓他們按照一定的順序去“說”,這樣他們就說得條理清晰、具體生動。這時,口語交際課自然成為習作課的先導,為學生的作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