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愛麗絲的奇跡小說范文
時間:2023-03-15 23:38: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給愛麗絲的奇跡小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看點一:往日粵語金曲與集體回憶的重溫
看點二:故鄉行,演繹廣州人生活態度
看點三:打破以往慣例,翻唱緬懷已故巨星
昔日光輝
重溫往昔情懷
許冠杰,香港當代流行歌的鼻祖,香港流行樂壇的標志性人物。他曾多次創下香港演唱會歷史紀錄,他以香港口語演繹的唱法開創了香港本地歌曲的新紀元。無論是不加修飾的民謠哼唱,還是廣東俚語幽默生動的演繹,他的音樂曾在上個世紀傳唱到街知巷聞,風靡不息。他在華語流行樂壇是一代大師,天才閃耀,無人能及。
在4月3日的“許冠杰難忘往日情”廣州演唱會2010中,“歌神”將把歌聲與生活態度帶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他要用他的經典粵語歌唱出廣州人的生活態度,給廣州帶來更多歡樂和鼓舞,相信必定能引起廣州觀眾的共鳴。許冠杰和他的歌曲不僅是樂壇的奇跡,更是無數人的集體回憶,承載著幾代人的往日情。本次廣州演唱會將是一場集體回憶的重溫。許冠杰將以“難忘往日情”作為主題,除了重溫“歌神”經典歌曲,還會首次打破慣例,以翻唱的形式緬懷昔日香港樂壇“戰友”張國榮、梅艷芳、陳百強、羅文等人,以歌聲向好友致敬,與歌迷一同懷緬這些巨星的昔日光輝。
本周重點演出
唐朝2010經典作品音樂會+新歌會
3月28日 星光現場
3月28日,唐朝樂隊將在星光現場舉行演唱會,并向歌迷贈予新歌EP。丁武選擇《沉浮》和這兩首歌作為EP,一方面是不希望將第四張的概念過早地呈現,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唐朝樂隊對當下社會氣候的第一直觀感覺――《沉浮》和《麋鹿的眼淚》:即是對音樂理念、社會地位、人文心態的把握。在現場曲目方面,丁武透露,《夢回唐朝》《飛翔鳥》《太陽》《浪漫騎士》,經典翻唱《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國際歌》都將作為20年的音樂積淀一一呈現。屆時,腦濁樂隊將作為現場嘉賓登臺演出。
明星版話劇《我愛桃花》
4月2日―15日 美琪大戲院
《我愛桃花》是金牌編劇鄒靜之的話劇處女作,鬼才導演何念的嘗新之作,明星主演梅婷的回歸話劇舞臺之作,臺前幕后陣容極為強大,據說在北京演出200場,場場爆滿。
《我愛桃花》是一部探討情感問題的后現代劇。故事的由頭源自古代小說《醒世恒言》第五回前的一個小故事帽兒,大量的戲是關于現代某劇團男女主演對于情人關系的爭論。按帕斯“關閉”和“打開”概念來區別,《我愛桃花》是部打開的作品,擅于講故事的導演何念此次提出了“多線程”概念,就如當今電腦里的“多核”概念,要將觀眾帶入舞臺上的戲中,從頭到尾,最后才真正揭開各演員的真實身份。
其他演出推薦
F.I.R. 成軍5周年演唱會
3月25日 北京展覽館劇場
飛兒北京演唱會音樂內容涵蓋Folkrock、Rock、Jazz、雷鬼等曲風,重燃“樂以載道”的搖滾精神。
推薦指數:
都市話劇《蝸居》
3月25日―4月4日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蝸居》熱蔓延到話劇舞臺,用原劇編劇繼續打磨,值得期待。
推薦指數:
上海世博會門票
3月27日―10月31日上海世博園
令人期待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終于開始售票啦!第一期售票時間從3月27日開始至6月30日結束,預售價格:指定日普通票為170元,平日普通票為130元。
推薦指數:
五月花電影城 電影排期 3月24日― 3月30日
《愛麗絲夢游仙境》 導演:蒂姆?波頓一次神奇的旅行,在3D的光環下顯得那么美。
《越光寶盒》導演:劉鎮偉回歸《東成西就》的癲狂本色,喜劇迷們不能錯過。
《未來警察》導演:王晶劉德華的粉絲可以去看看,山寨特效流水線產品。
《美麗密令》導演:王晶依舊是一成不變的喜劇+性感+無間道題材。
篇2
[關鍵詞]美國;動畫電影;敘事風格;發展期;成熟期
一、動畫與動畫電影
早在20世紀初期,美國影壇就已出現動畫電影,在百余年的發展過程中,美國動畫電影經歷了發展時期和成熟時期。就其當前的制作水準和取得的票房成績而言,美國動畫電影已然迎來了繁榮之時,甚至包括《獅子王》《海底總動員》《飛屋環游記》《功夫熊貓》在內的一些馳名中外的美國動畫電影成為彰顯、傳播美國文化的重要載體,這一幽默詼諧又寓意深刻的影片類型為全世界的觀影者帶來了一次次的震撼。曾經執導著名動畫影片《海底總動員》的導演安德魯•斯坦頓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表示,動畫電影的好壞取決于故事的好壞和導演是否會講故事,這一論述說明了動畫電影與常規電影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而美國動畫電影正是通過對影片故事的把握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和巨大的成功。想要明晰當代動畫電影的內涵,首先要明確的概念就是“動畫”,多維動畫是以繪畫為基礎,采用單幅畫作配合畫面的運動而形成的一種視聽藝術,從詞源上理解,“動畫”一詞源自拉丁語,具有賦予生命、變得活躍等含義,這正是動畫的終極目的。[1]而動畫電影則是在動畫發展的基礎上,以動畫為外殼所進行的電影創作,就當前美國院線動畫電影而言,其長度與常規電影基本相同,同時也有很多動畫電影是改編自經典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以及長篇小說等。[2]動畫電影在敘事風格上大都注重對于幽默性的呈現,通過滑稽可親的動畫形象塑造和幽默的故事情節來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本文將在把握美國動畫電影整體發展脈絡的基礎上,以其發展期和成熟期兩個階段的不同特點與代表作品為切入點,對美國動畫電影的敘事風格進行論述。
二、美國動畫電影發展階段及其特點
正如上文所述,美國動畫電影已經經歷百余年的發展歷史,但在其發展之初,美國動畫電影多以短片為主,其拍攝目的就是引人發笑,而輕松歡愉就是影片的主體風格,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有《米老鼠》《大力水手》等。這種短片聯播的動畫電影一統天下的局勢在20世紀30年代畫上了句號,由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白雪公主》改編自西方經典童話故事,這部影片不僅開創了美國動畫長篇的歷史,創新采用了歌舞的表現形式,而且將動畫電影在美國影壇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自迪士尼出品《白雪公主》以來,人物形象逐漸成為美國動畫電影的主角,而原有的主角即動物則退居到配角之上,隨之而來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品的類似的動畫電影《木偶奇遇記》《愛麗絲之夢游仙境》以及《仙履奇緣》均成為美國電影史上的傳世之作,其中關于“白雪公主”“愛麗絲”的故事還被后世翻拍或創作了續集??v觀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的美國動畫電影創作,其主要特點為情節曲折,結局圓滿,人物性格單一,主角均為正面人物形象,而配角或是幽默詼諧的調節氣氛者,或是映襯主角品性光輝的反面存在。上述影片所掀起的美國動畫電影發展浪潮停滯于20世紀70年代,隨著電視在美國家庭生活中的不斷普及,電視動畫一度成為新時尚,以《辛普森一家》《貓和老鼠》為代表的系列電視動畫影片的出現使美國動畫電影市場更加蕭條,許多動畫電影制作公司均紛紛將精力投入到了電視動畫的創作發行之上。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電視動畫的唯娛樂性是從的弊端逐漸顯現,這種缺乏深度內涵的娛樂性使人們感到乏味,加之迪士尼公司推出了《小美人魚》《獅子王》等優秀作品,再次將觀眾的目光集中到了動畫電影之上。新世紀以來,美國動畫電影的發展打破了迪士尼獨統天下的局面,皮克斯工作室、華納電影公司、派拉蒙、哥倫比亞公司等創作團隊均在美國電影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2001年,由皮克斯工作室創制的影片《玩具總動員》是其與迪士尼聯合創作后的第一部大獲成功的動畫電影,這部影片不僅在世界范圍內飽受贊譽,而且贏得了近億美元的票房收入。隨后皮克斯和迪士尼聯合出品的《蟲蟲總動員》《機器人總動員》《海底總動員》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從故事題材而言,這些影片已然擺脫了童話故事和寓言故事的藩籬,題材涉及家庭、友情、愛情、夢想等;從敘事風格上說則融入了好萊塢大片的表現方式,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逐漸豐富。與皮克斯工作室齊頭并進的還有好萊塢夢工廠,夢工廠所創作的動畫電影大都具有后現代主義之風,以調侃來凸顯娛樂精神,以戲謔來進行現實批判是夢工廠動畫電影的標簽。[4]在夢工廠創制的動畫電影中,最具代表性的影片無疑是上映于2001年的《怪物史萊克》,這部影片以將近2.7億的票房收入打破了《獅子王》所創造的票房奇跡。此外,夢工廠創制的代表性動畫影片還有《小馬王》《功夫熊貓》等。近年來,美國動畫電影的發展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傾向,《精靈旅社》《冰雪奇緣》《卑鄙的我》《瘋狂動物城》等也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次又一次觀影熱潮。
三、美國動畫電影發展期的敘事風格
1907年,美國第一部動畫電影《一張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態》橫空出世,以這部影片為起點,美國動畫電影產生發展之初的30年間均沿襲著鮮明的默片特點,它們大都是通過搞笑滑稽的動作來達到娛樂的效果,而其背景音樂大都為歐洲的交響樂,由此而形成的搞笑與嚴肅之間的對比使早期的動畫電影被稱為“愚蠢交響樂”式的動畫影片。這種“愚蠢”的搞笑方式在西方工業社會發展初期很受歡迎,比如那一時期的米老鼠、唐老鴨、湯姆貓等動畫形象不僅風靡全美大陸,而且在全世界范圍內深入人心。在《米老鼠》《貓和老鼠》等動畫短片中,除了搞笑滑稽的動作設置之外,還具有許多身受觀眾喜愛的變形處理。有評論者將20世紀上半葉美國動畫電影中的變形劃分為慣性類變形和彈性類變形,這兩種變形在動畫短片《貓和老鼠》中均常有體現。所謂慣性變形是指慣性突然消失后的變形,比如《貓和老鼠》中的湯姆貓經常在追擊杰利鼠的過程中跑到了懸崖、河流之上,在慣性消失的一瞬間,湯姆貓突然墜落,這種突如其來的墜落必然帶來滑稽的效果。而彈性變形主要是指動畫電影中的角色在外力的作用下發生了夸張的變形,比如湯姆貓在快速奔跑的過程中吞入了平底鍋,平底鍋進入體內后將其抻拉成了鍋樣的圓形,這種超乎常理的彈性變形同樣能夠強化影片的娛樂性。1937年,迪士尼憑借《白雪公主》一片結束了“愚蠢交響樂”動畫電影時代,隨著色彩運用、聲音配置等動畫電影創制技術的不斷發展,迪士尼開始拍攝動畫長片,在這些動畫長片的發展之初,百老匯的歌舞劇對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白雪公主》《仙履奇緣》等影片中,我們均能夠看到音樂、舞蹈交相配合的舞蹈表演、而歌舞表演也成為美國動畫電影走出“愚蠢交響樂”初級發展階段的重要標簽。歌舞表演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活躍影片氣氛,而且其本身具有的歡和節奏感使動畫電影的發展脫離了單純的玩樂搞笑階段,從而形成了更加豐富有趣的審美體驗。這一時期的美國動畫電影雖然有許多改編自童話故事和寓言故事,但也不再局限于對傳統文學的改編,同時創造了許多豐滿的人物形象,這種變化也是伴隨著觀影者審美需求的提升而產生的??偟膩碚f,發展期的美國動畫電影依然選擇單線的敘事結構,故事情節設置也并不復雜,而且大多數影片也是以兒童的視角進行的創作,但在較為單純的二元對立的故事情節中加入了更多的戲劇沖突,融入了更多的情感表達,這為日后美國動畫電影進入成熟的發展時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美國動畫電影成熟期的敘事風格
自20世紀末開始,美國動畫電影在發展期的積淀過后逐漸走向成熟,在延續了以往幽默詼諧的敘事風格的同時,進一步創制了更為曲折的情節和緊跟時代步伐的元素,如后現代主義元素等。就成熟期的美國動畫電影而言,歌舞這種傳統的幽默方式依然存在,如在影片《埃及王子》中就呈現了神明與術士的歌舞表演,同時運用了與歌舞相近的魔術來增添整部影片的喜感,同樣運用歌舞形式的影片還有《花木蘭》《快樂大腳》等。與此同時,成熟期的美國動畫電影還進一步拓展了幽默的方式,如21世紀初的影片《怪物史萊克》便首次將一個形象滑稽的怪物形象搬上了美國動畫電影的銀幕,怪物史萊克雖然形象丑陋,卻十分討喜,創作者通過恰當的色彩搭配和動作設計使這一怪物不僅沒有給觀眾帶來不舒適感,反而還傳遞著幽默。在引入新的元素創造幽默的同時,成熟期的美國動畫電影還增添了對于現實生活的調侃與嘲諷,在動畫角色的嬉笑怒罵之間體現著更為深刻的故事內涵。在動畫電影《冰河世紀》中,為了得到松球而不惜一切代價的小松鼠是凸顯影片幽默感的重要載體,雖然這一奮力尋找松球的松鼠形象十分可愛,但其對于松球的過分執著也影射了人類在現代社會中追尋目標時的偏執狀態。在影片中適當制造懸念也是成熟期美國動畫電影中的一大創新發展之處。在影片《料理鼠王》中,當主角面對一次至關重要的料理考驗時,對其懷恨在心的廚師長出現了,這使觀眾的觀影積極性瞬間被提升,主角將如何面對挑戰、挑戰的結果又將如何成為影片壓軸出場的懸念。包括《料理鼠王》在內的許多成熟期美國動畫電影都會在影片接近尾聲時制造懸念,并安排影片主角與主要配角同聚一堂并解開懸念,呈現出最終的結局。與揭示懸念并生的還有成熟期美國動畫電影對于影片故事結局的設置,就當前主流美國動畫電影而言,其結局大都為大團圓式的結局,動畫電影能夠承載的更加豐富而夸張的想象力給這種大團圓式的結局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在動畫電影的世界中,許多現實社會不可能發生的情境在這一一呈現,如神靈的支配作用、跨越一切的情感等。在影片《鐵巨人》中,主角為了拯救地球,懷抱炸彈飛向外太空,這一英雄之舉在非科幻的普通影片中是不可能發生的,在現實生活中更不可能存在。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的圓滿結局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觀眾的觀影期待,也滿足了觀眾的補償性心理。正如心理學中的格式塔理論,當人們感知到不完滿的事物時,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強烈的沖動去修復這種不完滿,以期達到知覺上的和諧與滿足,而成熟期的美國動畫電影正是充分利用了觀眾這一追求完滿的心理,使觀眾在緊張的故事情節和大團圓式的結局中同時獲得觀影的和心理上的滿足??v觀美國動畫電影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其不同階段均具有不同的敘事風格,正是這種變化推動著美國動畫電影在藝術水平和票房成績等方面不斷地發展。相比而言,中國的動畫電影則尚處于曲折的發展進程之中。回顧數年前的中國動畫電影,其中不乏經典的傳世之作,但這些經典的作品已不能適應觀眾日益提升的審美品質。而中國的動畫電影創作者也沒有很好地把握時代脈搏,甚至在全球化競爭的過程中出現了急功近利的發展態勢。有人認為,中國國產動畫電影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來動畫電影的入侵,但事實上,扎根于本土社會文化,同時自美國動畫電影的發展歷史與現狀中汲取養分才是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的突圍之策,也是本文研究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加]安德烈•戈德羅,[法]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電影敘事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12.
[2]黃會林,彭吉象,張同道,主編.電影藝術導論[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213.
[3][澳]理查德•麥特白.好萊塢電影———1891年以來的美國電影工業發展史[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79.
篇3
這段話寫了兩個小孩根據雪花做詩的場景,他們都由眼前的雪花想到了與之相似的別的事物:一個想到了在天空中撒鹽的情景,一個想到了風吹柳絮的情景。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聯想與想象。
■
聯想是通過客觀事物“形似”或“神似”的內在聯系,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到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的思維活動。這是一種由此及彼的思維過程,是以事物間的客觀聯系為基礎的。在這里,我們重點說一下聯想的幾種形式。
相關聯想 是指由某一事物想到與它相關聯的所有事物。如當你見到一片樹林的時候,你會聯想到林中的百鳥、清新的空氣、樹下的蘑菇、林邊的小溪……
巴金先生的散文名作《燈》是運用相關聯想的典范:文章先寫“眼前的燈”給“我”和夜行者帶來光明、溫暖和勇氣;再寫“回憶的燈”給“我”和在人生道路上的奮進者帶來光明、溫暖和勇氣;接著寫“聯想的燈”給古今中外的人帶來光明、溫暖和勇氣,從而得出結論“燈光是不會滅的”。文中作者巧妙地運用了相關聯想,并能使聯想層層遞進地表達中心。
相似聯想 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憶引起對和它在性質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的回憶,稱為相似聯想。如由春天想到繁榮,由勞動模范想到戰斗英雄等。
《鄒忌諷齊王納諫》就運用了相似聯想,鄒忌親眼見到徐公,“自以為不如”,但他的妻子卻說:“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說:“徐公何能及君也!”客人說:“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编u忌經過冷靜的思考,悟出了妻、妾、客人一致贊美自己的原因:妻子是偏愛自己,妾是害怕自己,而客人是有求于自己。鄒忌由此進行相似聯想,把家事和國事作一類比,并據此向齊王進諫:“宮婦左右莫不私(偏愛)王”“朝廷之臣莫不畏(害怕)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因此“王之蔽甚矣”。鄒忌通過這種聯想類比的說理方式,成功地說服了齊王,收到了良好的勸諫效果。
對比聯想 由對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憶引起和它具有相反特點的事物的回憶,稱為對比聯想。
高爾基的《海燕》就運用了對比聯想:“蠢笨的企鵝,膽怯地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在懸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翻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飛翔?!边@段話把企鵝與海燕進行對比,突出了海燕在暴風雨到來時頑強不屈、英勇斗爭的革命精神。
因果聯想 指對邏輯上有因果關系的事物產生的聯想,由因想到果,或者由果想到因。如早上看到地面潮濕,會想到可能是昨夜下過雨等。
類比聯想 是通過觀念(表象)比較后發現兩者高度的類似性而產生的聯想。
想象是回憶或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從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如看到天上的云彩,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它像奇峰或異獸等。根據創造性程度,想象可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兩類。
再造想象 是根據別人對某一事物的描述或自己感知的材料,在自己頭腦中再造出相應的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寫《百年孤獨》中俏姑娘雷梅苔絲飛到天上去時,就運用了再造想象。女傭在后院里晾床單,風很大,床單斜著向上飄起,女傭一邊晾著床單一邊喊叫著說床單快飛到天上去了。他從這件事中獲得了靈感,加入個人想象,因而在作品中讓雷梅苔絲坐著床單飛上了天。
創造想象 是不以現成的材料為依據,在頭腦中獨立地創造出全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運用創造想象作文,往往大膽虛構,超越時空,突破現實生活的限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夢幻想象、假設想象、虛擬想象、擬人想象等,如童話、寓言、神話故事、科幻小說就是創造想象的結果。
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聯想與想象不等于胡思亂想。只有從一定的事物出發,并沿著一定的方向進行合理的聯想與想象,才能夠使我們文思泉涌、妙筆生花,從而寫出立意新穎、生動感人的好文章。
■
一、“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泵利惖哪阌质悄菢诱保豢舷蚰莻€貪婪的畫師低頭。幾年的孤寂讓你想起自己當初進宮的美好打算:侍奉皇上,給他講述民間的疾苦,你一心想為百姓做些什么。正是這種想法,讓你在猶豫之際堅定了和親的念頭!你要漢匈停戰,你要國家安定,你要人民幸福!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艱苦與陌生的大漠,沒有使你退卻,你學習匈奴語言,同匈奴人民共同勞作,教婢女刺繡、織布!你盡心侍奉呼韓邪單于,時刻提醒他要銘記漢朝的恩德,要同漢朝友好相處!你精心哺育右日逐王,他不僅是自己和單于的骨肉至親,更是漢匈兩族友好事業的繼承人!
在呼韓單于病逝以后,按習俗你要嫁給呼韓邪的長子為妻!你為難了,因為對于漢族人來說,這無疑是亂了倫理。可是你為了不傷單于的感情,不影響兩族的友好關系,忍辱負重,打破漢人的傳統倫理觀念,再嫁給復株累單于,繼續履行自己和親的使命。
你穿一襲紅衣在大漠中抱起琵琶彈奏一曲。那悠揚的琴聲將穿透千年,化為一支筆,在歲月的信箋上寫下美麗的篇章,讓后人欣賞!
――哈 欣《歲月信箋里的美文》
■
本文運用了相關聯想,由王昭君出塞,想到與昭君相關聯的事物。如“大漠的艱苦與陌生,沒有使你退卻,你學習匈奴語言……”“忍辱負重,打破漢人的傳統倫理觀念,再嫁給復株單于,繼續履行自己和親的使命”等。相似聯想,把王昭君出塞的歷史故事想象成在歲月的信箋上寫下的美文,生動恰當。
二、我出生在一個貧瘠的山上,當我破土而出時,唯一看到的是圍在四周的大樹,陽光被茂密的樹葉遮住了,只剩下一縷。
我開始霸道起來,我使勁吸收著養分,把自己的那份用完后,繼續吸收著屬于別的同伴的。大樹們好像發覺了,但沒有說什么,因為我是它們的孩子。
我沒有放棄,繼續增長著,無休止地搶奪它們的養料。它們勸我,叫我不要站得太高,因為那很危險的。我才不信呢,我要得到陽光,我要得到山那邊的一切。
很快,我超過了山頂,看到了山的那邊,太美了,比我們這邊美多了。當初就是不應該聽我的父輩的,否則就看不到這美好的景致了。
“孩子,快下來,會很危險的?!备篙厒冇珠_始了無休止地嘮叨,不過我不會聽它們的。
當我沾沾自喜的時候,不知從哪冒出一團烏黑的云,很快下起了雨,山風怎么這么大呀,啊,我的腰好疼,“喀嚓”一聲,終于斷了。
――劉 陽《小樹的“自白”》
■
文章運用相似聯想、因果聯想,借用小樹的成長歷程,對那些家長把孩子當成“小皇帝”,總怕孩子受“委屈”,千方百計地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的現象進行了批判,想象豐富,鞭辟入里,令人深思。
■
天上的星星
賈平凹
大人們快活了,對我們就親近;他們煩惱了,卻要隨意罵我們討厭,似乎一切煩惱都要我們負擔,這便是我們做孩子的千思萬想也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們才在家捉起迷藏,他們又來煩了,大聲呵斥。我們只好躡躡地出來,在門前樹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納涼是了。
閑得實在無聊極了。四周的房呀、墻呀、樹的,本來就不新奇,現在又模糊了,看上去黑黝黝的似鬼影。我們傷心了,垂下腦袋,不知道這夜該如何過去,癡呆呆地守著瞌睡蟲爬上眼皮。
“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聲。我們都抬起頭來,原本是無聊得沒事可做,隨便看看罷了。但是,就在我們頭頂,出現了一顆星星,小小的,卻極亮極亮。我們就好奇起來,數著那是四個光角兒呢,還是五個光角兒,但就在這個時候,那星的周圍又出現了幾個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間,幾乎不容覺察,就明亮亮地出現了。啊,兩顆,三顆……不對,十顆,十五顆……奇跡是這般迅速地出現,愈數愈多,再數亦不可數,一時間,漫天星空,一片閃亮。
夜空再也不是荒涼的了,星星們都在那里熱鬧,有裝熊的,有學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擔的,也有的高興極了,提了燈籠一陣風似的跑……
我們都快活起來了,一起站在樹下,揚著小手。星星們似乎很得意了,向我們擠弄著眉眼,鬼鬼地笑。
過了一會兒,月亮從村東口的那個榆樹丫子里升上來了。它總是從那兒出來,冷不丁地,常要驚飛了樹上的鳥兒。先是玫瑰色的紅,像是喝醉了酒,剛剛睡了起來,蹣跚地走。接著,就黃了臉,才要看那黃中的青紫顏色,它就又白了,極白極白的,夜空里就籠上了一層淡淡的乳白色。我們都不知道這月亮是怎么了,卻發現星星少了許多,留下的也淡了許多,原是燦燦的亮,變成了弱弱的光。這使我們大吃一驚。
“這是怎么了?”妹妹慌慌地說。“月亮出來了?!蔽艺f。
“月亮出來了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我們面面相覷,悶悶不得其解。坐了一會兒,似乎就明白了: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屬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紅變黃,由黃變白,一定是生氣,嫌星星們不安分,在嚇唬它們哩。
“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泵妹谜f。
我們都沒有了話說。我們深深懂得大人的威嚴,又深深可憐起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時候,它們是多么有精光靈氣;月亮出現了,它們就變得這般猥瑣了。
我們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頭走到門前的小溪邊,要去洗洗手臉。
溪水淺淺地流著,我們探手下去,才要掬起一來,但是,我們差不多全看見了,就在那水底里,有著無數的星星。
“啊,它們藏在這兒了?!泵妹么舐暤卣f。
我們趕忙下溪去撈,但無論如何也撈不上來,看那嘩嘩的水流,也依然沖不走它們。我們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就偷偷躲藏在這里了。我們就再不聲張,不讓大人們知道,讓它們靜靜地躲在這里好了。
于是,我們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卻總是睡不穩――那躲藏在水底的星星會被天上的月亮發現嗎?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更多的還在天上閃著光亮。它們雖然很小,但天上如果沒有它們,那會是多么寂寞啊!
大人們又罵我們不安生睡覺了,罵過一通,就打起了鼾。我們趕忙爬起來,悄悄溜到門外,將臉盆兒、碗盤兒、碟缸兒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讓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邊吧。
(選自《讀者》2009年第23期)
■
本文運用第一人稱,以孩子的口吻,運用相似聯想,把大人比做月亮,星星比做孩子,描寫了孩子雖遭“壓抑”,處于單調的生活中,仍然掩飾不住那種好動、頑皮、求真的天性。
在描寫中,作者運用了相似聯想,“夜空再也不是荒涼的了,星星們都在那里熱鬧,有裝熊的,有學狗的,有操勺的……”“星星們似乎很得意了,向我們擠弄著眉眼,鬼鬼地笑”,生動形象。
此外,還運用了對比聯想、因果聯想,如“我們深深懂得大人的威嚴,又深深可憐起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時候,它們是多么有精光靈氣;月亮出現了,它們就變得這般猥瑣了”,情景交融,達到了藝術境界。
■
一、如水個性
張 楠
水,是生命之源,富含生命的活力與氣息。它總是含天地玄機,藏人生哲理,象征自由,代表個性,但又以社會需要為準則,這就是水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諦聽著《愛麗絲的仙境》,我沉浸在幽靜的山林中。樹木青蔥,鳥語花香,一條小溪唱著歡快的歌從遠處奔來。小溪清澈,叮咚作響,盡管渴望自由的它夢想著波瀾壯闊,洶涌澎湃,但光滑的巖石不需要驚濤駭浪。于是,小溪選擇了另一種自由,勾勒出和諧的山林風景。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边@句話引發了我對瀑布的思索。蒼松挺翠,險峰雄奇,壯觀的背景需要陪襯,于是水不再嫵媚,它張揚個性,便有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驚天絕景。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吟詠著這豪放的詩句,我遙想長江當年的奇觀。千里江水,千里洶濤,穿過兩岸猿聲不斷的青山,長江陡然落到一個寬廣的河床。寬闊有寬闊的壯觀,于是,水放棄了嬌弱,放棄了柔美,成為自由的使者,任意歡歌,任意馳騁。水恰當地張揚自己,成就了一條奔騰不息波瀾壯闊的江,也成就了千古傳唱的詩篇。
水,追求自由與個性,但追求得切合時宜,恰到好處。它隨物賦形,隨時賦形:遇縫則滲,臨淵則墜,就勢而下;遇冷凝冰,遇熱化氣,常溫為水。雖身處逆境,仍能從容應對,不失個性。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時代變遷,觀念更新,昨日的謙遜,從前的沉默,已成為歷史的積淀。在追求個性張揚的今天,在高唱“個性萬歲”的現代,我們要張揚個性,但更要從社會需要出發。只有這樣,才能在社會上嶄露頭角,否則,就會在現實中撞得頭破血流。這不正是水教給我們的人生哲理嗎?
■
本文運用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想象獨特。以水作喻,運用相似聯想、對比聯想,說明觀點:人的個性要像水一樣“遇縫則滲,臨淵則墜,就勢而下;遇冷凝冰,遇熱化氣,常溫為水。雖身處逆境,仍能從容應對,不失個性”,使自己的個性融入社會,與社會相適應。文字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流暢,讀來別有韻味。
二、柳的內涵
劉風蓮
柳是富有內涵的植物,總能給人以啟示。所以,我愿做一棵柳。
柳的一個內涵是不畏凜冽的寒風,甘當春的使者?!帮L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當楊樹依然抱著枯枝在冷風中瑟瑟發抖時,柳已抽出幼黃的嫩芽,昭示著春天的來臨。聽到柳的召喚,萬物開始復蘇,百花開始盛開。柳有做先知的勇氣。也許譚嗣同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但他甘愿為變法而流血犧牲的勇氣是令人震撼的。
柳的另一個重要的內涵是柔韌。柳條編織的用品彈性大、有較強的耐壓性。這種內涵是“堅強”的榆木和棗木所不能企及的。生命中需要執著的同時,也需要柔韌。生活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既需要“硬度”,又需要“韌度”。正面不能達到目的,不妨迂回而上。大丈夫做事要能屈能伸,這樣也許會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韓信對待那個讓自己受了“胯下之辱”的人,運用了柳的柔韌,他沒有頑固地用報復來洗刷這令他難以啟齒的侮辱。正因為“柔韌”,才使他有了不平凡的業績。倘若司馬遷沒有柳的柔韌,那么也將不會有《史記》這一流傳千古的巨著。
柳還有一個重要的內涵――謙虛。柳樹修長的枝條總是向下垂著,一直觸到地面,柳樹受到的贊揚很多,“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它從不張揚,一直默默地恪守著自己的職責。謙虛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這讓我想到了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相對論以及他在物理學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留給我們的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然而,就是這樣,他還是在有生之年不斷地學習、研究,活到老,學到老。
我們每個人都要虛懷若谷,都要有一種“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精神。
我愿做一棵富有內涵的柳。
■
本文聯想豐富,構思新穎。文章通過寫柳的稟性,贊美了具有柳的內涵的人。
作者將事例與比喻巧妙地銜接在一起,沒有雕琢之感。柳發芽早――春的使者――譚嗣同,柳柔韌――韓信、司馬遷,柳下垂――謙虛――愛因斯坦。比喻貼切,想象獨特,哲理性強。
■
原文在線
人生中的“樹”
李 莎
樹,作為人類的伴侶,一直為古往今來的詩人所吟唱,贊頌。在這些頌詞中,樹,已被奉為美好的化身。
提及樹,有些人想起《白楊禮贊》中那傲然挺立在戈壁灘上的“哨兵”,而我……
我想起了我的父親,雖然很多人把父親比做山,但我總覺得山有種威嚴的感覺,父親不是這樣。他嚴肅而不冷峻,高大卻不失溫和,小的時候,他張開巨傘似的枝葉保護著我們幼小的身軀;成長中,他那筆直的干是我成長的標準;漸漸地,樹的年輪刻了一圈又一圈,父親額上的皺紋深了一層又一層,如今我已高出了那把傘,自己去看傘外的世界,自己去承受風雨,但我不畏懼。因為我身邊有我的父親在保護在支持。父親是一棵樹,一棵讓我尊敬一生、崇敬一生的樹。
樹可以遮炎熱,樹可以擋風雨,大樹就是我們的家,大樹就是我們的父母。但是我們不能永遠在父母的蔭蔽下,這樣的小樹永遠也長不大。趁年輕,我要離開大樹去經歷風雨;趁年輕,我們要離開大樹去創造輝煌。
樹,還讓我想起了可敬的老師,因為是老師給我們帶來了知識的綠色,是老師給我們提供了具有生活意義的氧氣。我不把老師比做粉筆,因為粉筆沒有樹的活力;我不把老師比做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因為老師帶給我們是整個春天。哦!老師,我們是小鳥,您就是大樹。老師,您是一棵樹,一棵在我心中挺立一生的樹,您指給我前進的方向,讓我懂得了生活的意義。由樹我還想到了很多,樹在我心中有許多的意義,松懈時,透過干裂的老樹皮看到了父親滄桑的臉;沮喪時,飛舞的枝條似傳來老師鼓勵的話語;傷心時,滿山的紅葉,漫天的飛絮是好友關切的安慰。
樹,是我生命中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
本文作者運用了相似聯想,抓住了父親與老師的特點,生動地把父親、老師比做樹,這是可取的。但聯想不夠豐富,只局限于比做樹,如何相似則描寫不深入,不妨運用博喻,多角度地想象渲染,比如加入父親、老師與樹木的相似之處,多角度比喻,深層發掘其相似品質,使文章內容更豐富,材料更鮮活,主旨更突出。
化蝶之作
人生中的“樹”
樹,作為人類的伴侶,一直為古往今來的詩人所吟唱,贊頌。在這些頌詞中,樹,已被奉為美好的化身。
提及樹,有人會想到《白楊禮贊》中那傲然挺立在戈壁灘上的“哨兵”;有人會想到《鳥的天堂》中那容納眾鳥的大榕樹;也有人會想到那“萬條垂下綠絲絳”的婆娑柳樹;而我……
我想起了我的父親,雖然很多人把父親比做山,但我總覺得山有種威嚴的感覺,而父親不是這樣的。他嚴肅而不冷峻,高大卻不失溫和。他應該是一棵樹,他有楊樹那偉岸的氣魄,有大榕樹那寬廣的胸襟,還有柳樹那細膩的情懷。是的,父親就是一棵樹。小時候,他張開巨傘似的枝葉保護著我幼小的身軀;成長中,他那筆直的干是我成長的標準;漸漸地,樹的年輪多了一圈又一圈,父親額上的皺紋多了一道又一道。如今我已高出了那把傘,可以自己去看傘外的世界。我需要自己去承受風雨,但我不畏懼,因為我身邊有父親在保護在支持我。我只想快快長得更茂盛,長得更高大,不為別的,只為能給父親遮風擋雨。父親是一棵樹,一棵讓我尊敬一生、崇敬一生的樹。
樹,還讓我想起了可敬的老師,是老師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知識,是老師為我們撐起了一片天空。我不把老師比做粉筆,因為粉筆沒有樹的活力;我不把老師比做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因為老師帶給我們的是整個春天。常青的松柏是老師偉大的人格。在沉重的工作壓力下,在繁雜的生活瑣事中,老師依舊兢兢業業,無時無刻不在釋放著綠意,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我們?;鸺t的楓葉是老師那顆關愛學生的心,它是那樣火紅,那樣熾熱。老師的熱情調動著我們的激情,他們的愛溫暖著我們的心房。哦!老師,您是一棵樹,一棵在我心中挺立一生的樹,您指給我前進的方向,讓我懂得了生活的意義。
由樹我還想到了很多,樹在我心中有許多的意義。松懈時,我透過干裂的老樹皮看到了父親滄桑的臉;沮喪時,飛舞的枝條傳來老師鼓勵的話語;傷心時,滿山的紅葉,漫天的飛絮是好友關切的安慰。
樹,是我生命中最美麗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