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心情的文章范文

時間:2023-03-26 18:13: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心情的文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描寫心情的文章

篇1

《盼》說課稿

一、說教材

《盼》是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作者是當代女作家鐵凝。課文主要講的是媽媽給“我”買了一件新雨衣,從那以后,“我”每天總是盼著下雨。一天放學后,終于掉了雨點兒,“我”想出各種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沒有實現。第二天早晨,“我”背著書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點兒?!拔摇迸d奮地跑回家讓媽媽幫“我”穿上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讓“我”欣喜不已。課文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對雨天的渴盼、穿著雨衣在在街上行走的快樂。課文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畫面,文中“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觸動孩子們的心靈。同時,文中運用的多種描寫方法也能讓學生在習作上受到啟發。

二、說教學目標

1.會寫12個生字,會寫“雨衣、袖筒、斗篷”等

詞語。

2.能把握課文內容,知道文章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3.能找出文章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盼”這一心理活動,并能選擇最生動的兩處,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4.通過捕捉環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對話等描寫,來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變化,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課文以兒童的口吻寫成,能讓學生產生較大的閱讀興趣。結合本單元習作單元的特點,我將能把握課文內容,知道文章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能找出文章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盼”這一心理活動,并能選擇最生動的兩處,說說這樣寫的好處;通過捕捉環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對話等描寫,來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變化,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作為教學重點,其中后兩點是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針對本課的特點,我采取了教師稍加點撥,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寫的,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課文篇幅較長,要讓學生理清思路,整體把握,因此我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合作探究,概括出事例。再分內容探究,學習寫法,體會感情變化。根據不同的描寫,設計了自由讀、合作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朗讀方法,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情感,產生共鳴。

四、說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由“盼”字入題,讓學生能先通過字義的理解對文章內容產生初步印象,有了預設,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自主解決生字詞。我再隨堂檢查,明確讀音。

讓學生觀察生字,自主發現、交流書寫應注意的地方,我視情況補充,學生隨指導練習,我隨堂指導。

(三)熟讀感知。

學生默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層次。

體會作者是怎樣寫“盼”的,能從中總結文章選取了哪些事例表現“盼”。

(四)研讀體會。

1.學生自由讀第1、2自然段,體會喜愛。

采用啟發提問,讓學生學生圈點勾畫,結合字詞,自主探究作者描寫雨衣的方法,體會作者的心情。

創設情境,引導入境想象:我這樣喜歡這件雨衣,連把衣服汗濕了都舍不得脫下,由此可知,接下來,我最想做的事應該是什么?體會作者“盼”之情的產生。

2.感受“盼”之情。

以文中描寫的三個場景——雨前、雨中、雨后,分內容研讀感受,體會作者的“盼”。

以雨前內容為范例,教師引導發現,學習描寫方法,體會運用的不同描寫方法的不同特點和好處。

學生根據范例學習,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運用學習方法,體會后兩個內容的描寫。

抓住作者心情的變化,體會不同描寫方法表現心情的不同作用。

根據不同描寫,采用多種形式朗讀,例如動作描寫讓學生加上動作讀、語言描寫讓學生分角色對話朗讀等,體會作者的生動描寫及心情的變化。

最后總結回顧,學習文章的寫法。

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后基本都有話可說,因此引導學生進行回顧總結,以畫圖的形式生動再現作者心情的變化,以交流的形式感受文章描寫的生動,體會文章給讀者展現的美好的童年生活畫面,從中感受人物形象,層層深入,在交流中深化對文章寫法的學習。

(五)拓展延伸。

作者圍繞“盼”這一心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有趣的情節。大家課下試著將課文改寫成課本劇,小組間演一演。

課文以兒童的語言寫美好的童年生活,內容生動活潑,較能激起學生的共鳴。在學習中學生一定還有很多的感受來不及表現。因此,設計課本劇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后接著探究、感悟,將課堂延伸到課下,同時也將文章描寫方法的把握內化到了改寫的實際運用中。以興趣為前提,自然降低了學生的畏難心理。

(六)課堂總結。

課文主要講了媽媽給“我”買了一件新雨衣,從那以后,“我”每天總是盼著下雨。最后終于盼來了雨,穿上了新雨衣的事。文章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對雨天的渴盼,穿著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樂,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畫面。

五、說板書設計。

最后我來談談我的板書,本課教學有兩個重點,一是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寫的,二是學習作者的描寫,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因此,設計的板書也是圍繞這兩方面進行。

16

新雨衣

盼下雨

盼變天

急切

渴盼

雨前

驚喜

期盼

純真可愛

雨中

興奮

急切

擔心

美好童年

雨后

憧憬

渴望

穿上新雨衣

平靜

篇2

敘事作文中常常出現不少景物描寫。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敘事作文里寫景往往會對全文起到交代背景、烘托心情、推升情節、揭示中心等作用。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拔锩鑼懸晕?、明亮、動情的文字觸動、感染著每一位讀者,繼而產生共鳴,傳達能量。

解密大叔:

孩子們,快睜大眼睛,來認識一下敘事作文里的幾種“寫景”形式吧!記住,只有牢記于心,才不會讓任何“寫景迷陣”從眼皮底下逃走!你準備好了嗎?

“山門陣”

特點:最先出來“叫陣”的就是它了

作用:交代背景,表明環境

陣法示范:

夜深了,星稀月皎,人靜露涼。

夜深了,跟往常一樣,老師埋頭燈下,將學生寫的蚯蚓般的數字,一個一個端詳,一筆一筆改正。

《夜訪》節選

敘事作文往往少不了要寫清事件是在“何時”“何地”發生的,這便是敘事文“六要素”中的“時間”“地點”。這里寫景就是起到了“交代時間(背景)”的作用,同時也襯托出老師工作的辛苦。

“隱形陣”

特點:分幾處藏在作文中間

作用:側面描寫,烘托心情

陣法示范:步入賽場,看著擺在面前的稿紙,心里升騰起莫名的害怕……其他參賽選手已經紛紛埋頭“苦”寫,而我卻還未理清凌亂的思緒。窗外,春日的雨果真害羞似的,滴滴答答個不停,每一滴都落在我心間最脆弱的地方,我的心更亂了,幾乎到了崩毀的地步。

《至少我追求過》節選

通過刻畫他人、描寫環境等間接描寫,往往起到正面描寫無法替代或者很難達到的藝術效果。俗語講“綠葉襯紅花”,景物描寫無疑就是那片表現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的“綠葉”。

“告別之陣”

特點:把文章最后要說的告訴了你

作用:揭示中心,延伸意境

陣法示范:八月,成功的“喜悅”眷顧了我,因為我順利地通過了音樂學院的青少年鋼琴舞臺賽初選,同時也獲得了“鋼琴十級證書”。

秒針追逐著分針、時針,超越了一圈又一圈。

《像秒針那樣》節選

在文末運用景物描寫,往往能夠余音裊裊,“柔和地”留住讀者的心靈,使之回味無窮,不忍棄之。同時,首尾呼應的景物描寫,也能起到揭示中心、點明主題的作用。

“靈魂之陣”

特點:像是一根線把文章串了起來

作用:線索貫穿,聯通全篇

陣法示范:那株默默的蟹爪蘭,靜靜的,靜靜的……

終于挨到了晚上放學,我三步并作兩步跑回了家……那誘人的粉變得晶瑩,變得嫵媚。無意間,我又瞥見了那株蟹爪蘭,它仿佛在說……我凝住神,恍然大悟:蟹爪蘭頑強地戰勝了炎熱和干燥……

如今……總會想起一旁靜靜佇(zhù)立的蟹爪蘭。

篇3

1、人的對比。通過不同人物的比較刻畫,生動各自的特點,或同一人物不同時期多角度的對比描寫,著力顯示人物的巨大變化,揭示文章的中心。如魯迅的《故鄉》一文,對閏土這一人物,作者就描寫了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將他兩個時期的外貌、動作、語言、性格等方面進行了比較,閏土由少年的天真活潑、勇敢機智變為中年的沉默拘謹、麻木自卑,這不僅體現了殘酷生活對人的錘打,更揭示了后中國農村的凋敗背景,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事的對比。作文主要依靠事件的敘寫來支撐,不同的事件對比著寫,可以多層面的豐滿人物形象,使行文脈絡清晰,主旨明朗。如臧克家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文,作者就選取了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和革命家兩個方面的事來對比行文。作為學者方面,聞一多先生是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而作為革命家方面,聞一多先生卻是既說又做,言行一致。兩方面一比較,人物更加立體而充實,也緊扣了“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這一中心。

3、物的對比。我們寫說明性文字時,大多需要對不同物體進行對比說明,以突出各自的特性,給人深刻印象。如《故宮博物院》一文,作者就把紫禁城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與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從布局、氣氛、圖案等方面作了比較,讓我們對故宮的龐大建筑體系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篇4

這篇課文字里行間中都透露著作者悉心的構思,巧妙的組織,以及高超的文筆。從整體來看,文章中都體現著結構美、語言美、情感美、藝術美幾個方面的特點。

首先,文章結構美。作者從開篇就提到了自己的心情很壞,滿以為進入一個花團錦簇的“市”外桃源會給自己的心靈一絲安慰,等作者登到龍泉山頂的時候卻發現眼前的景象和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徑庭,在這種失望的景色中便毫不夸張地表現出自己內心依舊難以逃脫憂傷的侵襲這一情緒。通過作者細致描述在爬山看桃花過程中遇到小女孩兒和她媽媽的對話,平滑過渡到段末,再次流露出影響作者的心情,是文章在結構上前后呼應。文章以作者心情描述作為開頭,再以作者心情作為結束,顯示出前后照應之美。

其次,文章顯示出語言美。文章中作者對于自己心情的表述、對于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都是采用純樸的語言,但是給與讀者的感覺卻體現著語言之美。尤其是對小女孩的神態描寫,“頭上扎著兩條小辮,隨著她興奮的歡呼,那小辮子在肩上一起一落,就像春風里兩只美麗的小燕子在跳躍”,“她的臉也是粉紅的,這使她更像一株亭亭玉立的桃花了”……這些語言的描述,完全把一個小女孩的形象躍然紙上,小女孩兒應有的那種天真燦漫、活波可愛的神態描寫,足以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也體現了文章的語言之美。

再次,文章隨處體現著情感美。一個人能夠用樸實的語言表達出真情實感,就足以表達出作者的“情之深,意之切”?!澳切∨⒄嫦褚晃惶兆碓趬艟持械脑娙?,她更美了”,“在她那詩意般美好的世界中,我不禁淚珠欲滴了”。在傾聽小女孩兒的一舉一動時,作者不知不覺被感動了,以至于讓作者潸然淚下。這不僅說明作者的心靈受到了小女孩兒那純真童心的撞擊,而且說明了作者的愧疚,因為作者也同為一個正常人,之所以表達出“因為我的心靈一旦抹上這種鉛色的陰郁,就很難看到世界的鮮艷與美麗”這一句話,是因為我們對生活的所想所感還沒有一個失明小女孩兒心靈那般純真與簡單?!耙磺芯罢Z皆情語”,這也體現著作者的情感美。

最后,作者在文章中以對比的手法體現著藝術美。文章中是采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出人物的特點。

其一,作者“我”在上山前是懷著一種落寞的心情心情去欣賞桃花,看到龍泉山頂的桃花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時,作者的心情就更加“陰郁”;通過在山頂聽到小女孩兒與媽媽的對話,“我”的心情也發生了變化,“從她那興奮的話語中,我似乎感覺到了她心中那片美麗的桃林?!边@便是作者的心情上山前后的強烈反差。

其二,小女孩兒雙目失明了,是生理殘缺的,但是從小女孩兒的外貌、穿著、語言、動作所表現出的小女孩兒心靈卻是最美的,“啊,讓我聽聽……喲。好多的花在開喲,媽媽,你聽,到處都有是花開的聲音!這聲音好美,好美,它輕輕的,柔柔的……”任何一位讀者當聽到這句話時,不免也陶醉其中,因為那是小女孩兒發自內心的感受,給人以心靈的震撼,這也體現著小女孩兒純潔的心靈與身體的殘疾的對比之美。

其三,面對小女孩兒的種種感受,作者的感受便是“這山頂根本沒有成片的桃樹,也沒有繁茂的桃花”,而在小女孩兒媽媽的眼中卻是“是的,孩子,這里有好多好多的桃花正在開放,還有許多美麗的蝴蝶在翩翩飛舞…”為什么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是因為作者的心靈已被現實生活的種種感受所湮沒,一旦心靈抹上這種鉛色的陰郁,就很難看到世界的鮮艷與美麗,這也是現實中大多數人們的真實寫照;而在“媽媽”的眼中,能夠深刻體會出小女孩兒的天真,好多好多桃花在綻放,好多蝴蝶在飛翔,這從側面也顯現出了“媽媽”對小女孩兒的愛,再次讓作者覺得愧不如這位失明的小女孩兒心靈之純潔。

篇5

一.展現傳神的人物性格

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有的細節雖只寥寥幾筆,但對人物性格的顯示起著重要作用,能夠把人物刻畫得入微傳神,栩栩如生。

“……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孔乙己》

這段描寫,抓住了“長衫”這一典型細節,突出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預示了其悲劇命運的必然性。長衫“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既說明孔乙己很窮,衣服只此一件,又說明他很懶,連洗衣服都不肯動手。不肯脫下這么一件長衫,這就鮮明的揭示了他那固執而可悲的內心世界:追求功名,輕視勞動,即使一生不能“進學”,也不愿脫下他那件象征著讀書人身份的長衫。

“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范進中舉》

這一有些夸大了的屠戶低頭為范進扯衣服的細節,活畫出胡屠戶俗不可耐的形象和卑劣的心靈,也正是對范進中舉前他教訓范進“凡事要立起個體統來”的絕妙詮釋,封建等級制度在此時此地此人身上得以充分體現。那個此前“橫披衣服”、“腆著肚子”、“臭罵”女婿的胡屠戶趨炎附勢的丑惡嘴臉躍然紙上。

二.烘托犀利的人物心情

人物的心情,可以通過面部表情、語言表達,也可通過細小的動作流露出來。因此,細節描寫也是烘托人物心情的重要手段。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口技》

這段精彩的細節,把聽眾信以為真,驚慌欲逃的強烈反應描繪得惟妙惟肖?!半x席”“奮袖出臂”見驚慌的動作;“變色”“兩股戰戰”,顯驚懼的神情;“欲先走”,窺驚恐的心理,形象地寫出了聽眾真的以為置身火災現場而忘了是在欣賞口技表演了,從而從一個側面烘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三.推動精妙的情節進程

細節是文章情節中的有效組成部分,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往往離不開一些細節的推動作用。某些細節似乎引不起人們的注意,但它卻為后面情節的發展作了鋪墊,有的細節前后勾連,在展示人物命運變化的同時,也巧妙地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有的細節甚至還起到貫穿全文的作用。

“……葉爾德林,幫我把大衣脫下來,……真要命,天這么熱,看樣子多半要下雨了……”——《變色龍》

“哦!……葉爾德林老弟,給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風了,挺冷……?!?/p>

“軍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標志,是奧楚蔑洛夫身份的象征,是他裝腔作勢、用以嚇人的工具,是貫穿全文的重要線索。“脫”大衣的動作表現的不是天氣熱,而是“判”錯了狗,急得渾身冒汗的膽怯心理?!按贝笠碌膭幼鞅憩F的不是天氣冷,而是遮掩剛才辱罵將軍的心冷膽寒的心理。一“脫”一“穿”這個反復的細節,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勾勒出這個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態。

四.拓伸深邃的主題長度

在文學作品中,一些具有強烈生活氣息的生動細節,是當時社會生活的反映,對深化文章主題有著重要作用。

“我想,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么?”(《孔乙己》)

篇6

我的讀書筆記里還沒有寫過這個人的文章,而且實在是太好了。但可惜的是,這篇文章在發表區。應該能進入精品區的,可是,那些人都太沒有眼光了。這篇文章叫做《天黑》,住在/zuowen/html/31/266004.htm,文章顯出了作者的憂愁,許許多多的景色描寫,襯托了作者的心情。我們來看看網友對這篇文章的評論。

評論者:蘭寧

格式、、、有點怪怪的,

為什么你總是有著不屬于你這個年齡的憂傷?

按理說,你這個年齡,

應該是快快樂樂的啊,

有時候,真的不需要想太多,

簡簡單單就好了……

評論者:愛你是個錯

哇。我怎么鼠標向下拉一下就完了??

太少了,不過語句還是挺美的。

我覺的你應該盡量提高一下自己的寫作質量,比如說,字數這類,要不然很容易被人退稿 。

評論者:夢緣惜羽

別這么傷心。

成熟,

不是好事。

篇7

一、寫景抒情

實際上寫景抒情就是對景觀意象進行描述,然后借此將作者的喜怒哀樂抒發出來。

其一,我們一定要掌握“景”包含的內容和指的形象,感受作者通過景所構建的情景以及景中蘊藏的情趣。此處所談的“景”就是存在于大自然當中的人文景觀及所有景像,作者描寫的很可能不只是一個“物”或一個“點”,很可能是一種意境、境界、畫面或是一個“組合”。

其二,我們一定要弄明白“寫景抒情”當中“景”與“情”間存在的關系。此種關系在文章內容表現方面,完全可以先寫景然后再進行抒情,還可以先進行抒情之后再寫景,應用景來襯托自己的情感[1]。同時還能寓情于景,將情和景交融在一起,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從文章的表達技巧來看,還可以分為觸景生情、設景抒情和借景抒情。借景抒情主要是作者心中應該先有情,然后再有景。而設景抒情也應該如此,需要作者首先心中必須擁有某種情感,之后通過想象來對景物進行設計,進而將自己的情感抒發出來。觸景生情就是作者被某種景物所觸動,從而產生情感。寓情于景就是作者把景物同自己的情感結合起來,在描寫景物的過程將自己的情感寄寓其中,整篇文章不存在直接抒情的語句,可是任何一句話都包含了作者的感情。

例如:《春江晚景》這首詩中在首聯主要描繪了夕陽、晚霞與樹木交相輝映下的春江晚景,具有著非常艷麗的色彩,這表現出詩人的喜悅心情[2]。而在頷聯中詩人通過見到的美景直接抒發了自己的喜悅心情。這兩聯中景包含了情,而情中又包含了景,將情和景有機地交融了在一起。

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這種表現手法就是作者應用寄興或象征的方法,將自己的觀點以及人格和思想都寄托在一些描摹的事物之上。

其一,我們應該了解“志”的真實含義。此處所探討的“志”實際上應該被理解為“心志”或“心意”的意思。其最主要的是指作者對人生產生的感悟。

其二,我們應該弄清楚“物”的實質意思。通常情況下托物言志當中的“物”都是具有較強象征意義的一些客觀事物,作者通過這些客觀事物所具有的特點來將自己的“心志”表達出來[3]。例如:擁有傳統象征含義的松、梅、竹、菊等,經常都是作者進行“托物言志”的所選植物。還有存在于大自然當中的鳥、蟲、魚和花等等,都是作者用來言志的對象。

例如:《在獄詠蟬》這首詩,詩人便有效應用了托物言志這種寫作手法,通過對蟬進行細致的描寫,用蟬的形象表現自己所具有的高潔品行,表達了詩人想要獲得到別人的幫助,沉冤昭雪的心愿。又如《卜算子?詠梅》這首詩為宋代詩人陸游所寫,詩中對梅進行了描寫,其實是在表達自己高尚的情操。還有《石灰吟》也是一種側重于用事物來言志的詩,這首詩當中描寫的“石灰”,其實就是應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操。

三、對托物言志同寫景抒情間存在的區別進行辨析

寫景抒情及托物言志這兩種表現手法經常被應用在散文和詩歌寫作當中,可是在對作品進行品味和欣賞的過程中,如果想要清楚地將他們分辨開卻非常不容易,究其主要原因就是這兩種表現手法的定義沒有較大的區別度[4]。其中“托物言志”曾有人這樣解釋:“通過對事物進行描寫,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經常被應用在散文和詩歌的寫作中”。而“寫景抒情”就是通過描寫某種事物或渲染某種環境來抒感。

雖然這兩種解釋不相同,可是卻存在著共同之處,即都是通過事物來抒感??墒沁@兩種解釋當中所涉及到的事物究竟存在哪些不同呢?兩種解釋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又有什么差異呢?詞典上并沒有做具體介紹,可是此問題一定要弄清楚,這樣學生才能合理地對這兩種表現手法進行運用。而想要將此問題弄清楚便需要結合具體事例進行分析[5]。

如:《蟬》《》《登高》和《石頭城》這四篇文章。前兩首應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后兩首應用了寫景抒情的方法。如果仔細研究會發現這四首詩的區別如下:

首先,前兩首詩都描寫了一個事物,分別是蟬和菊。后兩首描寫了多個事物,如《登高》中描寫了鳥、長江、風、沙、猿、天、落木等,而《石頭城》中描寫了月、空城、故國、女墻、山等。

其次,前兩首詩描寫的事物都被作者從多個角度進行了描寫,如《蟬》這首詩中“垂綏飲清露”這個詩句主要描寫的就是蟬的飲食非常非常純潔,而“流響出疏桐”這句主要寫的就是蟬的叫聲極其動聽,能夠傳播到很遠的地方?!毒铡分械谝痪洹扒飬怖@舍似陶家”主要描寫的就是房舍周圍生長了眾多,而“遍繞籬邊日漸斜”表達了詩人對十分迷戀,單從表層上看是在寫景,而實質上卻是在寫具有的迷人之處,屬于間接的一種描寫方法。后兩首詩是從單一角度對景物進行描寫,或是把所有景物都融合在一起一同進行描寫。如:《登高》這首詩中第一句把風、猿和天這三種景物融合在一起?!妒^城》中的第一句把故國和山融合到同一個畫面當中,作者一次性將這些景物描寫出來。

再次,前兩首詩主要通過蟬和菊所具有的特征來表達自己品質、節操和道德等。作者通過《蟬》表現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依靠外在力量來發揚美名,主要贊美了傲然獨立的品格;作者又通過菊表達出自己的氣質與眾不同。后兩首詩作者通過對多種事物的描寫表達了自己的情感,主要就是在外界事物的刺激下產生的喜、怒、哀、樂、愛與憎等心理反應?!兜歉摺分凶髡叩谝痪渲饕鑼懙氖且环謶K淡的畫面,進而表達了自己老病孤愁和一直在外漂泊的凄涼心情?!妒^城》中作者通過對月下江潮拍擊空城的凄涼進行描寫,進而表達了自己對國家衰弱的感嘆。

最后,前兩首詩應用白描的寫作手法來表現事物特點,不需要特意為其營造某種意境,而后兩首詩應用濃墨重彩的方式表現景物特點,諸多景物一同構成了一個表現作者情感的意境。

綜上所述,托物言志同寫景抒情是兩種不同的表現手法,可是想要將它們合理的區分開具有一定難度,假如可以掌握上文介紹的幾個特點進行分析,便一定會做出準確判斷,將兩者有效的區分開,并合理地應用在寫作當中。

參考文獻:

[1]覃海梅.一粒沙中窺見世界――高考寫景抒情類散文閱讀解題方法教學心得[J].讀與寫(上,下旬),2015(11):79-79,80.

[2]馮許.品讀美感--八(下)寫景抒情散文單元教學分析[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4(11):66-66,67.

[3]王珊.“活”畫“傳”神“長”言――寫景抒情類散文教學談[J].小學教學設計(語文),2015(11):54-55.

[4]高志軍.景中漫步,妙筆生情――散文如何寫景抒情[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5(6):186.

篇8

自從讀書以來,我的成績就一直很優秀,所以每個教過我的老師都非常喜歡我,一直認為我就是他們的得意門生。但是我卻沒有感到絲毫的快樂,反而覺得優生難做。比如只要學校一組織各種競賽,我就成為老師們爭奪的對象,汪老師要我參加書法組,吳老師要我參加信息組,語數競賽自然也少不了我。所以一天下來,我是忙得天暈地轉,甚至連課堂作業都無法完成。

這不,昨天也不知怎么回事,居然把語文作業給忘做了。老師發現后,立即把我召進了辦公室,一改常態地對我說:“程森茂,驕傲了吧?現在作業都可以不用做啦,真是太讓我失望了……”聽了老師的話,我別提有多難過,淚珠當時就在眼眶里打轉。

晚上回到家,我把事情告訴了媽媽。本想從她那里得到一絲安慰,可誰知媽媽竟然也說出了和老師一樣的話。我再也忍不住了,心一下子塌了半邊,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似的,不住地往下掉。

爸爸媽媽,老師,我真想大聲地告訴你們:我不是圣人,不要把我想得太完美啦!我也想像其他同學一樣,要自由,要放松,要快樂!

下面我們來看看江蘇省海門市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師生是如何點評這篇作文的吧!

學生點評

文章把小作者的心情寫得很真實。但是,還可以寫得更加豐富一點,把自己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題目可以改為《老師,請別給我壓力》或《我要自由》。另外,人物的神情、語氣可以描寫得再細致一點,這樣更能反襯“我”的那種難受的心情。

――張錦媛 黃思卿

文章的開頭體現了小作者的自以為是,以為自己很了不起。我也不喜歡文章中的老師,太偏愛優生了,為什么什么事情都要讓優生做,不給其他同學機會呢!所以,小作者可以在文章的結尾處把自己的這種想法添加進去。

――五(1)班 黃怡婷

為什么不把自己的想法寫具體一些呢?把自己的難受好好地表現出來,這樣才能很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題?。?/p>

――五(2)班 王楨明

小作者表達的觀點不太積極,不能正確地對待學習中的問題。例子不夠詳盡,略顯單薄了一點。題目可以改為《我的困惑》。

――五(8)班 邱忻桐

文章有真情實感,屬于有感而發,也緊緊扣住了文章的主題。遺憾的是,文章缺少細膩的心理活動描寫,所以不夠感人。題目可以改為《優生的煩惱》。

――五(6)班 蔡 一

我覺得文章的題目有些不恰當。因為想要做一個優生不是一努力就可以的,所以小作者在下文中應該寫他是如何努力成為優生的。但他寫的是他已經成為優生了,所以心里有多少苦悶,大人如何能理解。

――五(4)班 陳怡雯

文章流露了小作者的真情實感,讓人體會到小作者的無奈。缺點:小作者對自己有多忙的描述不詳細,可以添加一些,如晚上趕作業到深夜,下課后太忙沒有時間玩等等;建議題目改為《我的難處》。

――五(7)班 朱陳宸

文章寫得不錯。文中用了過渡句、比喻的修辭手法等。心理活動的描寫也很實在。如果讓我給文章取題目,我會取《我的自由呢》,因為文章的重點是小作者想讓老師、父母知道,自己需要自由。

――五(7)班 何佳雯

文章文字流暢,情感真實,比較感人,但是缺少細節描寫,例如“我”聽了老師的話,心里很難受,那就要寫出如何難受,要有細致的心理活動描寫,不能一筆帶過。建議題目改為《渴望自由飛翔》。

――五(7)班 張羽毫

老師點評

篇9

[關鍵詞]環境描寫;反復渲染;巧妙扣題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4)14-0036-03[作者簡介]錢萍(1974―),女,江蘇如皋人,本科,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教師,中學一級。

茅盾在《關于藝術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環境中活動,因此,作品中就必須寫到環境。”作品中的環境描寫,不論是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密切地聯系著人物的思想行動。在文章中運用自然環境渲染,向來被古往今來名家所重視。從古代的詩經到唐詩宋詞元曲,再到現當代散文,名家能巧用環境點染,使之更好地為主旨服務。環境描寫是人物活動變化的背景,是推動情節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是作者巧妙機智地寄托情感、揭示主旨的一種手段。它能很好地增強藝術效果,凸現文章的藝術魅力。

翻閱中考滿分作文,大部分優秀考生能擷取生活中的景物,巧妙穿插在行文中,使文章文采斐然。在記敘文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如能巧妙利用環境描寫,能豐富文章內涵,渲染文章意蘊,烘托人物形象,使文章具體可感,耐人品味。那么如何在記敘文中巧設環境描寫,使文章妙筆生花?筆者最近在市級作文公開課上做了一次有益的嘗試,收獲頗豐。

一、回顧課內經典,歸納其妙用

語文課本都是經過編委精心選擇的,有很多優秀作品是供學生寫作的范文,教師要善于總結寫作技巧,開掘學生創作靈感的源頭。在作文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名家名篇中汲取養分,讀中取法,讀中學寫。因此,筆者引導學生重溫經典小說和敘事文章中的環境渲染的典范,探求環境描寫的作用。如《故鄉》的開頭運用陰冷的風、蒼黃的天、遠近橫著的荒村,勾勒出故鄉冬天荒涼、蕭條、破敗、了無生氣的景象,渲染了凄苦、悲慘的氣氛,烘托了“我”凄涼的心境,暗示了中國農村蕭條、破敗的現實,為下文故鄉人的變化作了鋪墊。結尾描寫理想中美麗的故鄉,是為了表達“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深化了文章的主題?!杜_階》中有一地方寫家門前的柳枝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專注的目光,烘托了父親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樸實農民。《我的叔叔于勒》寫一家人在旅行的路上,為了渲染于勒會給全家帶來好運而產生愉快的心情,巧設了“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得好似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而在于勒成為窮水手后,一家心情失望沮喪,就巧設了“天邊仿佛有一塊紫色的陰影從海邊鉆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蓖ㄟ^兩處環境描寫的對比,烘托了菲利普夫婦自私、冷酷、唯利是圖的性格。繼而可以總結成環境描寫作用的“三字經”:渲氣氛,襯心情。明時令,點背景。作鋪墊, 推情節。塑形象,凸主題。學生在朗朗上口的“三字經”中感受環境描寫的妙處。

善于運用經典課文的示范作用,扎扎實實地用好、用足語文課本,符合陶行知先生大膽主張改教授法為教學法,符合“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如何學?!钡乃枷刖?。從課內經典文章的回顧總結,到課外美文妙法的探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起到尋幽探勝的效果。

二、集聚各種資源, 探尋其妙法

了解了環境描寫的作用,如何運用才是關鍵。筆者引導學生從優秀習作、教師范文、課外名家美文中選取巧設的環境示例,歸類整理;集聚各種資源,歸類探尋運用景物描寫的妙法。

(一)巧用修辭,使景物搖曳生姿

如:南通市中考滿分優秀習作《有一種聲音,在記憶深處》開頭“月牙兒才罷晚妝,盈盈地躍上枝頭。皎潔的月光靜靜地鉆進屋子,傾瀉了一地。晚風猶如母親的手,輕柔地吹開一屋月色,也撩開我記憶深處那永遠的回憶。”巧用擬人、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營造了一個寧靜溫馨的氣氛,引出對母親的回憶。再如:筆者的散文《昨夜,慈母又入夢》開頭是這樣寫的:“窗外,細雨霏霏,如煙似織;一只小鳥躍于楊柳樹上,細枝便用溫柔接納它的雀躍。記憶蒼莽,彌漫開來,飄落了幾許揪心的懷念。昨夜,慈母又入夢?!?此文章中筆者巧設霏霏的細雨,營造了雨天懷人的氣氛,而選取柳枝接納鳥兒雀躍,象征了鳥兒是樹的花朵,兒女永遠是母親心田上的百合花。巧用這些景物觸發懷念,巧妙扣題。

(二)運用多種感官,使景物生動傳神

歐陽修有言:“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闭{動自己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多種感覺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描繪景物的色彩、形狀、聲音,就讓景物具有立體感,栩栩如生,使讀者身臨其境。

例如學生優秀習作《斷章里的聲音》開頭這樣寫道:“陽春三月,桃紅柳綠,燕子呢喃。她手捧一本詩集,亭亭站在我們的中間。書香攜著花香迎面撲來,她柔和而輕快的聲音久久不絕。”開頭設置了一系列背景式的 “廣寫”畫面,通過視覺、聽覺、嗅覺營造了明麗輕快的景物,烘托了語文老師朗誦的詩意盎然。丁立梅《小扇輕搖的時光》中間有一段內容是這樣設置景物的:“我仰面躺下,對著天空,手上拿一把母親遞來的蒲扇,慢慢搖。蟲鳴在四周此起彼伏地響起,南瓜花在夜色里靜靜開放。月亮升起來了,皎潔的月光灑滿小院?;秀遍g,月下有小女孩,手執小扇,追著流螢。依稀的,都是兒時的光景啊。” 試想一想,此起彼伏的蟬鳴、靜靜綻放的南瓜花、灑滿小院的月色、忽明忽暗的流螢、忽閃忽閃的星星,這是一幅幅多么優美的畫面。作者巧妙動靜結合的寫法,運用多感官、虛實結合的手法,把勝境中溫馨和諧寧靜的氣氛渲染得神韻透徹,烘托了“我”愉悅的心情,引發了下文“我”對人生苦短的思考,提醒“我”要珍惜與母親相守的時光。

(三)反復渲染,使景物蘊含象征

渲染式景物描寫,就是通過寄寓深刻含義的景物的描寫,引起某些聯想,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以突出人物形象,使讀者深受感染。凡渲染的地方,應是文脈進展的關鍵之處,如情節的逆轉,人物的突變,氣氛的變化等地方。如秦文君《一個走運的人》中巧用香樟樹作為線索,反復渲染,刻畫形象。文中的景物串聯如下:

“(開頭)家附近的一個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樹,粗大蒼勁的樹干,四面伸長的枝葉,昭示這是一株歷經滄桑的百年古樹,香樟樹的清幽常引人駐足。

……

(中間)可到了那,香樟樹依舊挺立,卻不見了小商鋪,也不見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歲的老太太!我驚詫極了,連忙上前打聽,老太太說:“搬遷了?!?/p>

……

(結尾)夕陽中,歷盡滄桑的香樟樹依舊高峻挺拔,依舊香遠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頭間,那燦爛的笑容似在眼前……”

作者巧妙運用香樟樹的歷經滄桑、香遠益清、蒼勁挺立的特征與下肢癱瘓的女子頑強樂觀、熱愛生活的精神很好地交融在一起,運用象征手法升華了文章主旨。需要強調的是,在行文中還要注意運用景物首尾呼應、巧妙扣題,如《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開》習作例文中是這樣設置景物的:“(開頭)細碎的陽光,滑過我的指尖,伴隨著那紛飛的、淡粉的花瓣,盈滿我的心房,那一刻,筆者的世界春暖花開……(結尾) 那一刻,看到紛飛的、美麗的桃花,看到它們幸福地在枝頭綻放生命,我的世界春暖花開?!弊髡哂没▋杭婏w這個特寫鏡頭巧妙地進行首尾呼應,結構嚴密。同時又很好地扣住了題目《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開》。

筆者為了方便同學們記憶,編了一首寫景技巧的七字歌訣:“景物描寫方法多,如何運用有技巧。多種感官繪環境,巧用修辭語生動。對比象征和虛實,同一景物反復現。景物變化烘心情,凸顯主旨意蘊深。”對于如何在文中呈現景物描寫,筆者也做了一個總結:方式一,創造情境,開頭用環境點染;方式二,塑造形象,細節用環境亮色;方式三,巧妙串聯,情節用環境推動;方式四,卒章顯志,結尾用環境升華。當然,記敘文中寫景的方法很多,筆者總結的方法只是最常用的幾種。需要友情提醒一下:景物精當,要用得恰到好處;不宜過多,兩到三處;不宜過長,兩三行為宜;要為突顯主旨服務。

鄉村風景、鄉村生活題材豐富,筆者在一次作文訓練時,要求學生于文題中巧設鄉村景物,通過景物刻畫人物,點明中心,效果甚佳。學生有很多擬題十分出彩:《悠悠菜花香》《陽光下的布鞋》《蠶豆花畔》《油菜花韻》《暗香盈袖》《云水之謠》《霧里看花》《桂花下的等待》《夏日的歌謠》(鳴蟬)《梔子花開》《火樹紅花》《白藤蘿,春日夢》《掌心的陽光》《櫻花飛舞》《鋤頭生花》《紅薯飄香》《行走在春天里的列車》《葡萄架下》《糕香里的愛》《開在心田上的花》《豆墨花香》等,在美妙的意境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讓學生走進鄉村生活,感受風土人情,體現人間真愛,感悟人生哲理。寓作文于鄉村生活中,這也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的一個思想。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描寫景物時,巧用修辭、調動多種感官、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運用象征等手法,會使作文亮麗起來;結構上注意首尾呼應、巧妙扣題、用景物作為線索,推動情節發展,烘托人物形象,會在文字中涂抹出一幅幅色彩斑斕、別具匠心、情景交融的風景圖畫。生命如花,人生似景,讓我們在寫作中韻寫景共記敘一色,美文與高分齊飛!

參考文獻:

篇10

那么,怎么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呢?學生們不妨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一、客觀描述法

客觀描述是指用第三人稱寫法對人物的心理進行直接描寫。這種方法,文學創作中,特別是小說比較常用。小學課文中有一些,但內容比較簡單。如:陳庚同志終于被小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他騎在馬上,心情老平靜不下來,從剛才遇到的小鬼,想起一連串的孩子。從上海、廣州直到香港的碼頭,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一個個浮現在他眼前。

這是《倔強的小》中的一段話,寫陳庚的心理活動,他想起了那些跟他打過交道的孩子,從這些孩子的特點,聯想到剛才這個小鬼的言行神情,陳庚同志猛然醒悟,發現自己受騙了。“調轉馬頭……奔跑起來”,說明陳庚同志意識到小鬼有因疲憊而死亡的危險。

二、側面烘托法

側面烘托法就是通過旁人的內心活動的描寫烘托主人公精神品質的一種方法。如《我的戰友》中:我忽然聞到一股濃重的棉布焦味,扭轉頭一看,哎呀!火燒到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經燒著?;鹈绯弥L勢亂竄,一團烈火把他整個身子包住了。

這個時候,只要從火里跳出來就地打幾個滾,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撲滅。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過去,也能救出自己的戰友。

這是火燒的場面,先正面描寫了“一團烈火把他整個身子包住了”,又從側面描寫了“我”的內心活動,烘托出當時極其危險的處境,表現嚴守紀律、勇于獻身的精神。

三、內心獨白法

內心獨白法就是讓人物自己表達出內心情感。這種方法有時穿插在敘述和描寫語言、行動、外貌中,有時集中描寫。如《窮人》中: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了?……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這段內心活動寫得多自然,它表現出桑娜寧愿自己受苦,也要為別人解除困難的美好品質。但是生活是現實的,她的內心是矛盾的。這樣的內心描寫真實地反映出一個窮人的思想感情,使人物栩栩如生。

四、對話描述法

俗話說:“言為心聲。”語言的描寫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反映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將相和》中: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他們說:“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攻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 ?/p>

這段話表達了藺相如的內心想法,自己避讓廉頗不是害怕他,而是為了國家利益,表現了藺相如顧全大局,識大體,胸懷寬廣的品質。

五、夢幻虛構法

夢幻虛構法指通過描寫并不真實存在的某種夢境或幻想中出現的一些情景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如《凡卡》一文中的結尾:過了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里看見一鋪暖炕??簧献臓敔敚罾鴥蓷l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火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