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素材范文

時間:2023-03-20 08:43: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國夢素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國夢素材

篇1

似水年華已在風雨中姍姍而過,寒窗苦讀幾年換來的卻是失敗的中考。我曾經在夢里無數次的失望,跌倒與爬起,我的未來究竟在哪里?

我向往生活的五彩繽紛,想從生活中尋求另一種生活……

我趕開生活的迷茫,想從失望中找到希望……

我舞動生活的風景,驅動著青春的幻想,在另一個世界尋找著夢想……

我知道:我夢想有一天,能夠驕傲的面對街上那些狐疑的眼神,告訴他們職教學生同樣可以闖出一片天地……

我夢想有一天,暢游在知識的殿堂,學一技之長,展現職業教育的風采……

我還夢想有一天,能夠與神之驕子歡聚一堂,聽他們講述“差等生”現今的輝煌……

可是慢慢收回遐想的思緒,我才發現夢想就是天邊的星辰,永不熄滅的照亮匆匆的人生?,F實就是腳下的土地,踏實而厚重的記錄行人的足跡。當理想遇到現實,才發現是那么的遙不可及……

循著古人的來路,我仿佛聽到了杜工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呼喚,這是憂國憂民的吶喊,是他心中最大的夢想啊!收回目光,追溯世界的旅途,我仿佛看到麥哲倫環游世界的夢想,他用廣闊的胸懷迎接波瀾壯闊的波濤,用夢想書寫生命的厚重與責任。縱使行程中他遇到千萬種困難,現實的殘酷卻未曾阻止了他追求夢想的步伐……

夢想與現實交織在人的生命中,他們都是執著的追夢人。那么,我呢_就這樣甘于失敗嗎?不,我不能。張海迪曾說過: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哪怕全世界放棄了我,我也不能放棄自己。我才18歲,我的未來有無數種可能。我要做那搏擊長空的鷹,懷揣著心中的夢想,不斷追求,不斷進取,不言放棄,飛向那遠方,飛向那夢想!

人的道路曲折而漫長,對于我而言,職業生活是其中重要的內容。那么,在這漫長的征途中,如何取得成功,又如何放飛夢想呢_我是這樣認為的。首先,我們要牢記歷史的教訓,觸動并點燃內心深處對中國夢的暢想,使自己的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引起共鳴?,F今社會缺少的就是技術性能手,所以我們要發揮自己的才智,認真學習職業技術,是自己變強。我們要爭做時代的先鋒人。要深刻將“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有夢,則民族有望;少年追夢,則國家昌盛!”的思想貫徹到心中。

其次,我們要笑看成敗。成要策馬、登高臨遠的超凡脫俗。敗要有窮且志堅、不墜青云之志的倔強傲岸。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被榮譽沖昏了頭腦。

再者,我們要自信,要相信我的未來彌漫著幸福的氣息。通過我的努力未來的生活一定更加燦爛,我們還要知道,職業理想是個人對未來職業的向往和追求?,F在,正是職業教育發展急迫的時刻;現在正是把我們的國家從不受教育不平等的流沙中解救出來的時刻……只有了解這些,才能更好的把握自己未來行走的方向……與此同時,我們要牢記“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和別人在一起,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才能成功。

其實,成功的秘訣就在于,簡單的四個字:多一點點。(凡是比別人多一點點自信,多一點點理論,多一點點實踐)“多一點點”就能創造奇跡。人之所以能,是因為相信自己能,我要永遠相信自己,因為過去是屬于死神的,未來才屬于自己。所以,我懷著這種信念來到專業學校。我相信,我將會從絕望之嶺劈出一塊希望之石。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問為什么,至少我們還有夢。

多少年后,我希望我可以伴著中國夢而飛。

我希望,我可以看到全面小康時大家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我希望,我可以以一種職場女性的灑脫體驗人生百態……

我希望,我可以以我的一技之長為祖國增添光彩……

我希望,我可以同祖國一起掀開人生新的篇章!

現在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篇2

關鍵詞:領悟;感受;體驗;踐行

中職語文教材有很多“感恩”的素材,充分發揮中職語文教學人文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和引導感恩。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呢?

一、利用課文中的素材,領悟感恩

1.領悟父母之恩

現在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養成唯我獨尊、自私任性的性格,缺乏感恩之心。中職教師要善于挖掘語文教材中的素材,教育學生懂得要有感恩之心。根據文章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從多角度懂得“羊知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的道理,感知比天大比地大的父母恩情,從而懂得要孝敬父母。

2.領悟祖國之恩

從教材中描寫祖國各地風景的文章感知我們祖國的地大物博,錦繡河山滋養我們的精神情懷,從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國的博大精深,豐富文化底蘊,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更要從優秀中華兒女為國獻身的精神感知祖國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樹立學生要熱愛祖國,維護祖國尊嚴的思想。時刻準備為報效祖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

3.領悟社會之恩

中職學生畢業后就要進入社會,所以培養學生要有寬廣的胸懷,教育他們要有愛心,主動關心他人,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社會,使學生懂得用感恩的心創造美好生活。

二、利用課外資源,深化感恩

1.課外活動,體驗感恩

組織學生進行野外活動,領略大自然之美和神奇之處;參觀名勝古跡,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使學生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產生自豪感和榮譽感,樹立熱愛祖國,維護祖國的尊嚴的思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這些實踐活動凈化了學生的心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深化學生對感恩教育的認識,讓學生學會用感恩的心去回報父母和社會。

2.走進生活,踐行感恩

篇3

于是我想,若能在高中作文中加入文學調料,不就可以打造出學生愛寫、老師愛看的精美作文了嗎?

我的“文學調料”制作簡單,操作方便。

配方:文學思維+文學語言+文學形象+文學表達技巧

原料來源:經典名著、散文佳作。

過程:把以上原料放在五味生活紫砂鍋中,文火精心煲制。

特點:文學味道濃郁芬芳,精神營養豐富怡人。

這便是我針對高中生較為普遍的立意淺顯、素材單調、語言平淡、形象蒼白等寫作問題,設計的讀寫訓練的形象說法。

長期以來,學生作文多是搜腸刮肚,少素材、少真情,缺少一顆活潑心;老師也常是掃描全篇,亮點難尋、共鳴難起,只好打一個保險分。作文成了師生共同的負擔。讀寫訓練三步法,通過系統訓練,給作文安一顆文學的“心”,讓作文變成師生共享的樂事。

第一步:品讀經典,含英咀華

中國文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典之作,多不勝數。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根據新課標“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的理念,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拓展探索的能力,我大膽選擇了中國古典文學巔峰之作《紅樓夢》作為閱讀材料。誰知調查發現,學生絕大部分不喜歡讀《紅樓夢》,原因是看不懂。中學階段不讀,以后讀的機會更少(除非進入大學學習有關專業)。這是中學語文老師的憾事,也是所有中學生的憾事。為此,我結合中學生的特點,反復研讀《紅樓夢》,并參考大量紅學資料,辦了多期《紅樓夢》專題講座。此舉深受學生的歡迎。不少學生告訴我,他們愛看電視劇《紅樓夢》,更愛讀《紅樓夢》原著了;他們也能透過“滿紙荒堂言”,解出“其中味”了。推而廣之,學生學會了品讀《三國演義》《水滸傳》《圍城》《阿Q正傳》等。

品讀經典名著,不僅培養了學生愛好文學的興趣,更拓展了知識面、生活面。就語文素質而言,提高了學生對語言、形象、表達技巧的鑒賞力。學生初品了正宗的文學味,為自己寫有文學味的作文,奠定了基礎。

這時的寫作訓練,以摘錄和片段仿寫為主,表達方式主要是記敘和描寫,初步感知文學魅力。如仿“王熙鳳出場”寫一段話,仿“寶玉摔玉”寫一個人,仿“怡紅夜宴”寫一個場景,仿“黛玉之死”寫“祥林嫂之死”等。以經典作品作參照的仿寫,我雖從不敢奢求學生習作的神似,但略具形似,已讓我竊喜不已——學生的作文有了淡淡的文學味了。

第二步:品讀散文,移花接木

精讀、品讀經典小說后,我又指導學生品讀篇幅較短的現當代散文。如讀巴老的《隨感錄》,感受他說真話的如金品質;讀林語堂先生的小品文,感受他對生活的品悟;讀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透過道士塔、都江堰、天一閣的描寫,感受到作者或失落、或贊美、或敬仰的深沉情懷;讀賈平凹的散文,感受到作者對人生世事、滄桑變化的情感態度。

我指導學生進行勾畫圈點批注式閱讀、交流探究式閱讀、誦讀式閱讀、瀏覽式閱讀。了解美文佳作的體裁特征、選材立意、結構思路、布局謀篇、表現手法、語言風格、思想感情等特點,為寫千字美文作準備。這階段我的讀寫訓練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從散文中汲取人文精華。具體方法是:讓學生寫與所喜歡的作家的散文同主題、同結構、同語言風格但不同材料的文章。允許學生移花接木——把散文里最喜歡的句子,通過仿寫,天衣無縫地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來,以便讓學生自己品嘗文有亮句、句有亮詞的成功感。我個人以為,這不能說是機械模仿。學書法不也要先臨帖嗎?

這樣,學生就會更認真地品讀散文佳作:有的喜歡壯闊雄渾的意境,有的喜歡小橋流水的細膩,有的喜歡高遠的立意,有的喜歡雅致的情懷;有的喜歡意蘊深厚的句子,有的喜歡生動形象的句子,有的喜歡氣勢磅礴的句子……兩節語文課,閱讀(30分鐘)與寫作(60分鐘)兼有之,可謂高效,這也可以說是小有創新吧。

經過師生的合作與實踐,師生都積累了一大筆精神財富,從經典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富貴血脈”(彌爾頓)。學生的作文立意更深,感情更真摯,結構更嚴謹,抒情和議論的表達技巧運用得更好。學生終于可以手捧“亮點”閃爍的作文,品嘗自己“大作”中的漸濃的文學味了。

第三步:品讀生活,拈花一笑

“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時,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薄郀柣?/p>

隨著讀寫計劃的實施,學生們的閱讀量越來越多,感悟生活的能力越來越強,思想越來越深刻,生活與情感體驗越來越豐富,寫作素材庫越來越充實,寫作水平越來越高。學生的寫作有了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感悟,自己的語言,自己的風格;他們記人敘事,寫景狀物,議論抒情,無不自出心裁,得心應手。

篇4

“警察總長”

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區警察局“上任”了一名10歲“警察總長”,她就是當地小學五年級女學生卡門。

身穿特制小制服的卡門任期只有一天。不過,在這一天的時間里,卡門要管轄約克區1600名警察,以及保證區內110萬居民的安全,可謂人小責任大。

小總長卡門首先視察了警察局的911緊急求助中心,又馬不停蹄地趕到專為宣傳交通安全設立的“約克區社區安全村”,向正在那里參觀的小學生們發表了講話。她的講話內容正是她的獲獎作文《約克區警隊40年》。

約克區警察局“做一日警察總長”年度征文比賽活動已舉辦14年之久,每年從參賽選手中選出寫作和演講能力最出色的學生,穿上特制制服,做一天警察總長,以此幫助和激勵學生了解法律知識。

素材運用:法制宣傳人人有責,做一日警長不僅僅是為了好奇、風光,更達到了種一棵“法制”小苗在孩子的心中。

9萬字《媽媽的日記》

記錄兒子成長

寫育兒日記、開育兒博客是80后辣媽們都愛干的事,沒想到,年近古稀的張慧云老人,在34年前就開始領銜這一時尚風潮了。她從1977年小兒子出生開始寫育兒日記,一直堅持了近20年,到兒子高中畢業。如今,老人把這些日記結集成一本小冊子,取了個名字叫《媽媽的日記》。

71歲的張慧云是一名退休音樂老師,“六一”兒童節前夕,她在9萬字的育兒日記中挑選出319篇,加上寫給兒子的書信、合照整理成冊,匯聚成一段養育孩子的歡樂回憶。

素材運用:一本小冊子,一段記錄今天的生活文字,讓母親和孩子心永遠連在了一起。孩子長大后,那會是家庭共同的回憶。

作文關鍵詞:家庭日記孩子成長

沒上過學 15歲神童入劍橋

當一般15歲的孩子還在中學里混跡之時,英國年僅15歲的神童艾倫•費爾南德斯卻已被劍橋大學錄取,艾倫是劍橋200年來最年輕的學生。不僅如此,艾倫沒有上過學,自小就在家由父親授課。艾倫即將就讀的菲茨威廉學院數學專業被認為是世界上課程最難的專業之一。艾倫說,長大以后想做一名數學家,解決困擾了數學界150年的“黎曼猜想”。

素材運用:條條大路通羅馬。不上學由父親教育一樣可以走進世界頂尖的教育殿堂,與其說艾倫是神童,不如說,他找到并找對了一條適合他自己的學習路徑。

作文關鍵詞:沒上過學人才理想

13歲的少年氣象預報員

年僅13歲的橫濱少年山崎一哉在全日本范圍的氣象預報士(預報員)考試中,擊敗眾多“叔叔阿姨”,一舉金榜題名,成為日本歷史上最年輕的氣象預報員。本次考試錄取率只有6.3%,合格者平均年齡為37.8歲。

素材運用:自古英雄出少年。與平均年齡高出自己幾乎25歲的大人一決雌雄,山崎一哉的成功再一次證明了這個道理。

作文關鍵詞:比賽少年 成功

邁阿密的兒童銀行

邁阿密的兒童銀行全名為“特威格勒特銀行”,面積約100平方米,有3個服務柜臺。陳設雖然很簡單,但銀行所具備的軟硬件幾乎都有。兒童銀行接受小儲戶的存款,同時還向小用戶發放貸款,其利率的浮動和邁阿密市各大銀行一樣。不過兒童銀行不是每天都上班,一星期只營業兩天,時間是下午3時至4時。兒童銀行雖然非常小,但它卻是經美國國家銀行批準開辦的第一家股份制兒童銀行。

銀行每年會挑選3~5名優秀的孩子,對他們進行義務培訓,教他們學會點驗鈔票,用計算機記賬出賬,還教給他們如何保護銀行的知識。經過培訓的“小銀行家”還會指導和幫助其他人。凡是在“特威格勒特銀行”任過職的孩子,長大后會被優先推薦給邁阿密市所轄銀行,其薪酬要比其他職員高出不少。

素材運用:培養人才不僅是父母的義務,更是社會的責任。銀行有的放矢地從娃娃做起,培養孩子金融意識、理財能力的做法,也值得父母們好好學習。

作文關鍵詞:理財 培養 小銀行家

兒子幫我圓了冠軍夢

西安8歲男孩裴海君的作品“川金絲猴”,榮獲英國野生生物攝影年賽2010年度十歲以下組冠軍。他是該國際攝影大獎自1964年創辦來,第三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身為攝影師的父親裴竟德感嘆地說:“兒子幫我完成了冠軍夢?!?/p>

素材運用:子承父業。同樣愛好攝影的一對父子為宣傳中國的自然保護,長年生活在野外,如今父親的夢想被孩子實現了。

作文關鍵詞:自然保護父子圓夢

長沙11歲小學生養鸚鵡

觀察總結獲小論文金獎

長沙市芙蓉區燕山二小的11歲女孩李雨思將一對郁郁寡歡的鸚鵡放歸陽臺花園,意外發現了鸚鵡與陽臺植物和諧共生的規律――一是因為鸚鵡的糞便肥了花盆,二是變疏的植被能獲得更充足的陽光照射。

在父母、外婆的鼓勵下,李雨思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完成了《鸚鵡鳥與陽臺植物合理喂養與栽種研究》一文,前不久,這篇論文助小主人捧得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論文金獎。

篇5

張夢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是當今中國最具實力的笙演奏家之一。他自小隨父親學習笙,后跟隨中國笙演奏大師翁鎮發先生學習,先后受教于笙演奏家翁鎮榮先生、牟楠教授和笙界權威教育家徐超銘教授,現為上海馨憶民族室內樂團笙演奏家、駐團作曲家和音樂制作人。這次音樂會從票務到音響,從作曲到邀請嘉賓,甚至是最終菜單式節目單的制作,都由張夢一手操辦,目的是希望每一位到場的聽眾都可以品嘗到合自己心意的一道菜。

傳統菜式

前三道是傳統菜式,分別為湘菜《湘江春歌》、山西菜《晉調》和魯菜《騎竹馬》,由笙獨奏,傳統樂器揚琴、中阮和木魚伴奏。張夢攜手上海馨憶民族室內樂團的陶奕、沈貝怡和朱將這三首傳統曲目發揮得淋漓盡致。

用笙表現地方特色與風土人情,演釋傳統笙曲,是還原笙的底色。除此之外,張夢還通過混搭和跨界為笙加入了新的色彩。

西式甜品

《Blue Bossa》是一首經典的爵士樂曲,雖然曾被無數爵士樂手演奏過,但在笙這件樂器上演奏還是很新鮮的。早前,著名笙演奏家吳巍就曾首次用三十七簧笙演奏過爵士樂,因此張夢選擇這首曲子作為整場音樂會的轉折,一是為了向吳巍致敬,二是希望在傳統曲目結束之后用一首輕松、復古的曲子喚醒聽眾的耳朵,品味到不一樣的音樂風格。

這部作品由張夢和貝斯演奏家狄冰瑜一同呈現。音樂會上,兩位演奏者即興發揮,在樂曲中加入自己的元素。張夢手中的笙仿佛化身薩克斯管,曲聲輕松、慵懶,與狄冰瑜手中的低音貝斯一唱一和、一清亮一低沉,宛若兩個人在進行一場充滿意趣的對話,畫面感強烈。

招牌菜

第五首曲子是這場音樂會的招牌菜《童年回憶》,由張夢本人作曲,用簡約的素材,以循環反復的手法創作而成。這首曲子融合了四種元素,首先由笙樂打頭,吹出充滿回憶的童年旋律――《丟手帕》,此后又加入B-box等口技,用效果器疊加循環,以最簡單的節奏和元素喚起關于童年的單純快樂的回憶。

張夢在作曲方面有一定功底。他曾潛心研究即興音樂,并為此聽過上萬張CD、學習了二十余種樂器的演奏,以了解不同的音樂風格和不同的樂器特色,為即興音樂的創作積累下了豐富的素材。早在學生期間,他就憑借《玄煙》和《荒寂》獲得過創作獎項,而這首別出心裁的曲子便由張夢即興創作而成。

蒙古菜

這道“蒙古菜”《錫林郭勒》由張夢和打擊樂演奏家石磊、呼麥藝術家海清一同表演,融入了笙、馬頭琴、中東手鼓、呼麥和吟唱這五重元素。馬頭琴極具草原特色,配上婉轉的聲樂和歡快的手鼓,展現出草原的廣闊、悠遠和牧馬人的歡快。

創作方面,這首曲子由三位演奏家合作即興而成,在音樂刻畫上更有感染力和鮮活感,可以使現場觀眾緊跟演奏者的旋律感受音樂的流動。

有機菜

嚴肅?No!奔放?Yes!傳統?可以有!創新?必須有!這便是張夢對音樂的理解:讓傳統與未來對接,讓笙與電子對話。為此,張夢和著名音樂制作人、電子音樂家田鵬一起合奏這首揉和有傳統與現代的新曲《?!》。電子樂和傳統樂器的搭配是張夢的長項,他擅于將笙現代的一面挖掘出來,與現代電子樂以一種不可思議卻順理成章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在這首標題新穎的樂曲中,極富節奏感的電子樂便與清亮婉轉的笙樂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混搭”和“跨界”是張夢嘗試探索笙更多可能性的關鍵詞。這首《?!》并非是張夢的第一次嘗試,此前張夢就曾為笙與搖滾樂隊及MIDI效果器創作了現場即興曲《原始記憶》。此次,這曲《?!》被收錄于張夢與田鵬共同制作的音樂專輯中,是一部成熟地融合了笙樂和電子樂的精彩作品。

燴菜

民族樂器笙可以傳統也可以爵士,可以和中阮、揚琴對吟,也可以和吉他、手碟、迪吉里杜管交織出不一樣的旋律。這兩首曲子《融合之一》《融合之二》由張夢和吉他演奏家汪文偉、打擊樂演奏家石磊以及迪吉里杜管演奏家王萌瑩一起演奏,舞臺上的兩件新奇的樂器――手碟和迪吉里杜管引起了當晚觀眾的極大興趣。

手碟是一件神奇又年輕的樂器,它于 2000年誕生在瑞士,外形如飛碟,音色如流水;迪吉里杜管是一件古老而神秘的樂器,最初為澳大利亞土著部落所用,音節雖然簡單,但是音色低沉神秘,極富原始生命力。

笙樂悠揚婉轉,手碟輕快悅耳,迪吉里杜管低沉悠遠,吉他砰然有聲,四種音色各異的樂器組合在一起,融合出新的旋律和聲音,令臺下的觀眾感到耳目一新。

篇6

關鍵詞:《紅樓夢》;建筑文化;美學意蘊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同時也是聞名世界的中國古典文學代表作。書中描寫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他們的興衰演變,也正是當時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全景展示的縮影,凸顯了封建時代的人生百態和社會萬象?!都t樓夢》中對建筑的描繪刻畫,可謂是鬼父神工、呼之欲出,雖然只是曹雪芹在書中的大膽構想,但卻比現實社會中的建筑更精致典雅,高貴華麗?,F以《紅樓夢》書中的建筑為切入點,漫談建筑中蘊含的中國傳統美學,呈現書中建筑的美妙之姿。

1 《紅樓夢》建筑與傳統審美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于創作者的生命體驗,藝術創作的素材同樣源自于創作者的生活體驗。《紅樓夢》是曹雪芹嘔心瀝血創作的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它真實、深刻、多角度的反映了他當時身處的時代與社會,書中的點滴在當時的現實生活中都有跡可循。曹雪芹一生主要生活在北京、江浙一帶,因此他對于建筑的創作素材也主要取自于這兩地。我國江南一帶的古典建筑大都以“間”為構成特點,組成單座建筑,再以單座建筑構成單個庭院,進而由單個庭院構成錯落有致的院群,主次分明,不拘一格,在直線和曲線的相結合下,呈現出多維的美感,院群空間變化豐富,同周圍的自然環境相輔相成,融為一體。

1.1 《紅樓夢》建筑的秩序美

我國古代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和熏陶,等級制度森嚴,尤其是在封建制度達到頂峰的清朝時代,尊卑制度思想更是根深蒂固,深入到千家萬戶?!都t樓夢》中的建筑與封建社會的秩序如出一轍:君臣、父子、夫妻涇渭分明,相互之間絕對不能逾越。例如林黛玉是史太君的外孫女,是老祖宗的心頭肉,但是她初次進賈府,也不能走正門,只能從西角門而進;王熙鳳到賈母房里去看黛玉,也只能是從后房進來。“角門”“后房”這些建筑稱謂不同,象征的意義也各異,門的名稱、方向,房子的位置,這些都是封建時代等級秩序的象征。

1.2 《紅樓夢》建筑的對稱美

《紅樓夢》中對于建筑位置的設定也是極為講究,它將主要的建筑安置在對稱軸上,而次要的建筑則安置在中軸線兩側的位置上,這種平面設計的布局原則來自于北京故宮的組群布局和北方四合院,它更是我國古代封建宗法和等級觀念的集中體現。《紅樓夢》中位于中軸線上的建筑是最高等級,為賈母起居處,其他建筑則按照尊卑、長幼、男女、主仆等關系依次排列。每個房屋外部都有界限分明的圍墻,前院有倒座,后院有東西廂房,廂房院落左右對稱,次要的其他殿閣則以正廳為圓心環繞排開。

我國自古有“天圓地方”的自然觀,認為自己處于天地的中心,所以“中”字特別能代表古代中國人的處事態度,儒家文化更把這種“中”的概念升華提煉,創造出“中庸”思想?!爸姓摺保煜轮蟊疽?。因此《紅樓夢》中的建筑在空間布局和平面設計上都遵循了對稱的規則,以中軸線對稱均等布置,嚴謹規整,恪守強者居中,等級嚴格的儒家之“禮”,這樣不僅使建筑在構圖上取得一種均衡,給人以天然的安全感,而且建筑的對稱之美,更突出了中國人民崇尚家庭團聚,國家統一的文化觀念,是中華民族偉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中體現。

1.3 《紅樓夢》建筑的含蓄美

中國藝術形式向來推崇含蓄曲折美,與西方熱情洋溢、色彩繽紛的油畫對此之下,中國的隱忍含蓄、黑白相間的墨筆畫更能凸顯中國人民簡單、嚴謹、堅忍的性格特征;而在文學作品《白石詩說》中也有提到:語貴含蓄。這些都闡明了“隱”在藝術表達中的重要性。含蓄曲折的內涵就是“隱”,而建筑的含蓄曲折則能拓展讀者的想象力,延伸作品的表現力度。例如《紅樓夢》第17回中有對于建筑曲折美細節的描寫:“崇闊巍峨,層樓高起,面面琳宮合抱,迢迢復道縈紆,青松拂檐,玉欄繞砌,金輝獸面,彩煥螭頭”,這幾句話中處處可見曲勢,時時凸顯優美,尤其是曲廊,人行其中,幽靜深邃,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給人廣闊的聯想。

2 《紅樓夢》建筑與自然環境

《紅樓夢》中的建筑雍容華貴、莊重柔麗,但曹雪芹恰恰能夠做到讓建筑不是孤獨的美,而是打破傳統的創作模式,讓他們與周圍自然環境交相輝映,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例如賈母等在綴錦閣吃酒,命梨香院的女孩子們在藕香榭奏樂,賈母說“就鋪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著水音更好聽”,實現了建筑和水的有機結合;如黛玉、湘云在凹晶館中觀賞中秋之月,在凹晶館附近有一個水池,與那邊的藕香榭的池水相連,微風一吹,讓人心曠神怡,音樂一響,讓人神清氣爽。就這樣一個簡單場景的描述,通過水池讓凹晶館與藕香榭連接起來,使畫面隔而不散,實乃精妙,給人以豐富的聯想,逼真的感受。

在中國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現在更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發展理念,由此可見,人一切行為的產生都離不開賴以生存和生產的自然環境,那些大地、山川、河流、草木都是人類得以生活的基本元素,給人類提供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但是同時,人類的活動也在改造著自然,反饋著自然,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同樣,建筑要想獲得整體和諧的美感,也必然要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融為一體,自然環境為建筑起到點綴和烘托的作用,而建筑賦予自然環境新的生機與顏色,《紅樓夢》中就是貫徹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這一藝術與美學的原則,從而塑造了這樣一副和諧美麗的豪門巨宅畫卷。

3 《紅樓夢》建筑與人物

《紅樓夢》中的建筑不僅僅只有居住價值和審美價值,他更是一種媒介和橋梁,是“十二釵”主人公們,特別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兩位性格特征的藝術表達,與他們的生活線、感情線、命運線緊密相連。通過間接的渲染,仿佛建筑也有了強烈的人物個性?!都t樓夢》中用姿態萬千的府邸和園林來描繪紛繁復雜的人物性格,刻畫人物的性情和行為,使人物形象更豐滿生動,個性更深入人心,讓讀者又愛又恨,引人入勝。古典小說中用建筑象征人物靈魂這是首次。

如賈寶玉在《紅樓夢》中所住的“怡紅院”,院中種植著芭蕉和海棠兩種植物,芭蕉為綠,海棠為紅,于是賈寶玉便為其取名“紅香綠玉”,整體意境顏色艷麗,暗香浮動。那海棠紅若胭脂,弱如扶病,近乎閨閣風度,故稱作“女兒棠”,以此來襯托賈寶玉的性情以及他在大觀園中的地位。進入房屋建筑之內,室內裝修更是金碧輝煌,珠光寶氣,四面皆是名手雕鏤的雕空玲瓏木板,甚至連窗紗都是五彩綢緞,明明是男人的房間,門前卻赫然有一架大玻璃鏡,而且布置的非常精致。從建筑環境來看,賈寶玉的家庭物質條件非常優越,生活富貴悠閑;從裝飾的色彩推測,賈寶玉外貌柔和,行為偏僻、是閨閣中的良友,是富貴不知樂業的閑人。

大觀園將《紅樓夢》書中主人公的感情、生活、命運連成一線。曹雪芹用筆墨賦予了人物靈魂,同時也給予了建筑詩情和畫意,它們美輪美奐,璀璨奪目,美麗而平和,具體而真切,折射出曹雪芹對于美的獨到理解和感悟,代表了他對美好的期盼和希冀,體現了他對生活和理想的熱愛。正如“脂平”所說:“大觀園原系十二釵棲止之所,然工程浩大,故借元春之名而起,再用元春之名以安諸艷,不見一絲扭捏”。這句話最終道出了曹雪芹創造大觀園的初衷和用意。大觀園是為十二釵所創造的,十二釵只有在大觀園里才是活的,只有當它與十二釵的生活和情感融為一體時,它的旖旎風光才能真正顯示“天上人間諸背景的”魅力。

曹雪芹別出心裁,充分利用建筑這一元素,實現了書中自然環境、人物靈魂等各個部分的緊密相連,勻稱和諧,這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實乃首創,迸發了嶄新的(下轉第頁)(上接第頁)美麗火花,對后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滲透于建筑中的中國傳統美學,不僅烘托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襯托出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故事情節,更創造出豁達清幽、壯麗精致的文學意境,讓讀者在情景交融中獲得美的享受。

總之,《紅樓夢》中的建筑不僅展現了傳統文化的審美理念,更是與自然環境、天地山水相融為一體,而且也與書中人物緊密相連,是他們喜笑嗔悲,跌宕起伏人生命運的象征。所以,小說《紅樓夢》實現了建筑與文化、環境和人物靈魂的和諧統一,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參考文獻:

[1] 梁思成.拙匠隨筆[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2] 王振復.大地上的“宇宙”――中國建筑文化理念[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3] 鄭紅楓,鄭慶山.紅樓夢脂評輯校(第23回)[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篇7

蔡夢霞的書法有著一種一往無前的氣度。作品的氣息或蕭散、或古拙,都恣肆無礙地向你展示開來。我的視線不斷地在大幅的作品和嬌小的蔡夢霞之間徘徊,疑惑的迷霧在心中逐漸騰升。當她突然笑起來的時候,我驀然發現其中的深刻關聯。

如果因此把蔡夢霞的作品w入為張旭、懷素那種“任情恣性、隨意揮灑”的結果,顯然是對蔡夢霞的誤解。事實上,在書寫之前,大到選擇題材、醞釀構思,小到筆墨紙張的使用,都曾費盡心機。然而奇怪的是,作品本身竟然看不出絲毫刻意經營的痕跡。據說化妝的高妙之境是看不出脂粉的任何痕跡的。因此我私下主觀地認為,蔡夢霞一定是個化妝高手,至少在書法上。

蔡夢霞作品中強烈的“制作意識”顯然來源于遙遠的廣西遺韻。早在1994年,她就和廣西師友一道,以一批制作意識極強的作品,制造了轟動一時的“廣西現象”。之后,她又參與了極其重視“制作意識”的“學院派”書法運動。如此看來,“制作”已經成為蔡夢霞下意識的本能,成為她作品中習焉不察的重要的一部分。

“制作意識”來源于觀念的支撐。當年“廣西現象”的觀念,是力圖呈現魏晉殘紙古意盎然的效果;而“學院派”,立足于強化“主題創作”。書法界對“觀念”的重視,大致與美術界同步,所面臨的問題也大致相似:即觀念所達到的深刻程度以及視覺傳達的有效性。

蔡夢霞參加“學院派”展覽的作品的取材來源于至今存在于湖南永江的“女書”,這種書體僅僅在少數偏遠地區的婦女中流傳,是一種活化石式的文字。對這種題材的選擇足見作者匠心。而作者并不僅限于此,她同時將韓國文字、日本文字與“女書”并置,那么,除非對三種文字都極其熟悉,否則每人的閱讀欲望都將遭遇冰冷的拒絕。在作品的最后一部分,作者留下一段空白,將無盡的玄想留給讀者。

這種觀念的確有點非同尋常。蔡夢霞說道,將三種文字以及空白的并置的構想來源于安迪?沃霍爾。如果作者的觀念僅限于此,作品深處的精神內核還不能說已經挖掘到了極致。在我看來,這種題材的關鍵之處在于作品的“女性書寫”性質。作為“活化石”文字的“女書”,與作者的女性身份,原來的使用者、使用目的、場合與現時的書寫者、書寫目的、場合等多種元素之間的疏離,使作品具備極強的文化張力。對素材精神內核的深入挖掘,使之具有成為“現代書法”探索過程中經典個案可能。

觀念通過視覺的有效傳達才能有效。對于書法而言,傳達的難度遠遠高于美術。書法線條、空間的抽象性質往往使創造性的書寫處于兩難境地。我這里所說的創造性的書寫,既包括在傳統書法領域中的創作性勞動,也包括現代書法領域中的探索性努力。接近傳統書法的線條、空間、情調,容易被讀者劃歸為“傳統書法”的范圍;而破壞性的書寫,則更容易讓讀者產生心理上的拒絕。我注意到,蔡夢霞在“流行書風”展覽中的“創作手記”中頻頻提到“破壞用筆”、“不計工拙”等字眼,對于從事書法專業工作的人來說,這些字詞的使用多少帶有幾絲苦澀味。

如果說,近十年前,參與“廣西現象”時的蔡夢霞對書法技法的錘煉尚欠稚嫩的話,那么,經過中國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數年的磨礪,蔡夢霞顯然明白專業技法在書法創作中的重要意義。然而她多年來的作品中,只使用了書法中少數、并且簡單的技法。這里也許存在著某種權衡,存在她對書法的某種理解。這取決于她對前代書法的解讀和述說方式。顯然,沒有一種解讀方式可以還原真實的歷史,蔡夢霞所表達的,是她心目中極為主觀的書法世界。

篇8

吃人的“白老虎”

“大蒜,在人們眼里是一種調味品,但那些從事大蒜生產或經營的人,卻常常叫它‘白老虎’,因為它會吃人?!?/p>

這是趙德發《白老虎》一書的題記。

上世紀80年代,作家莫言、劉玉堂曾寫過與大蒜有關的小說,而今,趙德發以報告文學的形式,道盡大蒜行業的世道人心。評論家李朝全給予高度評價:“這是近年來全面回顧和講述大蒜事件經過、反映大蒜行業實情、刻畫與其相關當事人形象的,內容最豐富最生動的一個文學文本?!?/p>

關于《白老虎》的寫作,趙德發戲稱“玩了一次雜?!?。寫作的起因很偶然,2011年,一位“蒜神”突然出現在他的生活里:一個叫董剛的親戚,做大蒜生意,賺了不少錢,“他對市場的把握和預測很準,但由于一些因素,以及本人性格的缺陷,再加上貪欲、賭性、爭心這幾只‘老虎’的存在,使他的命運發生了巨變,由天堂墜落到地獄,鋃鐺入獄?!?/p>

趙德發說,大蒜這只白老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背后的幾只老虎。從董剛等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些商業精英的光榮與夢想、失誤與挫折。趙德發相信,董剛從監獄里出來之后還會東山再起,“我希望他能夠好好審視一下自己,克服性格缺陷,把幾只‘老虎’關進籠子里?!?/p>

“不愿在經驗寫作中繼續晃動一張模糊的面孔”

長期以來,趙德發將傳統文化融入小說創作,成就卓越。30多年時間,他創作出了7部長篇小說,以及大量中短篇小說、散文隨筆,共計600余萬字。

他將自己的寫作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起步階段,主要是中短篇小說,以農村題材為主,代表作是《通腿兒》。到了1994年,他感覺中短篇小說已不能體現他的生命價值,于是轉向長篇寫作,《繾綣與決絕》、《君子夢》和《青煙或白霧》三部長篇小說構成的“農民三部曲”,奠定了他作為重要作家的地位。

1995年,第一部長篇《繾綣與決絕》完成,這部調動了他全部生活積累的巨著,描述了世代農民在社會的變革中所經歷的種種磨難與歡欣?!靶≌f寫完后,感覺很多素材遠沒有用完,對農民和土地的思考完全可以再繼續下去,就又寫出了兩部,展現農民與道德、農民與政治這兩個主題?!?/p>

“農民三部曲”之后,他有了新的思考。

相對于同代的很多作家,趙德發顯得更活躍,他會不斷地變換題材,開拓新的創作疆域。他在隨筆《經驗之外的寫作》中說自己“不愿在經驗寫作中繼續晃動一張模糊的面孔”。他發覺:“我們中國人,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人,生命經歷都太相近了。我們寫著同樣的生活,做著差不多的思考,不約而同地拿出了不謀而合的作品?!?/p>

于是,2003年,他決定將寫作轉入宗教文化領域:“當代中國內地的長篇小說,寫當代藏傳佛教的已經不少,但寫當代漢代佛教的似乎沒有,于是,我用4年時間寫出了《雙手合十》。隨后,又用4年時間寫出了反映當代道教文化的《乾道坤道》?!?/p>

以這兩部長篇小說為代表的宗教文化題材長篇小說,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雙手合十》,反響比較大。3月15日,在濟南新華書店的新書簽售現場,一位女士準備買十本,送給她的佛友,但書店已斷貨,只買到了三本。

“永遠的君子永遠的夢”

余秋雨說,一個宏大的中國夢,是無數君子夢的組合。

小說《君子夢》再版,趙德發十幾年前對君子夢的探索,至今依然值得我們深思。趙德發說:“君子,這個詞熠熠生輝,應該是做人的方向,在過去,小孩一上學,就是學做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君子這個詞賦予了中國人的道德夢想,體現了一代代中國人的道德實踐?!?/p>

他將序言命名為“永遠的君子永遠的夢”?!跋胱屓巳硕甲鼍?,那是不可能的?!彼锌?,禮記曰“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薄熬拥牡赖聝群?,哪些是應該繼承的?仁義禮智信,有些東西還是有價值的,應該繼承?!?/p>

《君子夢》和后來的《雙手合十》、《乾道坤道》,構成了趙德發小說創作的“傳統文化三部曲”。有人建議他再寫一部有關基督教的小說,他放棄了:“《君子夢》中已有基督教的描述,我的下一部長篇中也有一些基督教的元素,但不是來宣揚它的教理,而是用教義來完成我的構想?!?/p>

篇9

在韓國網友口中,柯潔的外號是“新皇”。相比過往謙謙君子、內斂寡言的棋手形象,柯潔霸氣外露。夢百合杯半決賽后,柯潔在被問到奪冠機會時,他脫口而出,李世石奪冠僅有5%的機會,然后還不忘加上一句――“傳奇是時候落幕了”。在前年他則表示“要讓井山裕太(日本棋手)血濺五步”!

如此桀驁的個性和常??诔隹裱圆⒉挥绊懣聺嵆蔀橹袊鴩褰缱罴t、最受歡迎的90后棋手。出生在圍棋世家的柯潔和大多數90后棋手一樣,為學棋當過北漂,并在網絡圍棋中磨練出了自己特有的兇悍棋風?!靶〉臅r候學棋,我經常累到啃著蘋果,啃著啃著就睡著了”。在黑白世界,柯潔創造了世界棋戰14連勝的中國棋手紀錄。但在微博上,柯潔叫自己“柯潔大棋渣”,自嘲、玩笑、狂言、追星樣樣來。與圍棋界古板形象悖逆的天才個性少年柯潔,顛覆了人們對圍棋選手慣有的思維常態。然而,這位從四段直升九段的少年也有著不為人知的細膩和真實,同時有一種孩童般的純真。有一個小細節令記者難忘。有棋迷與他合影時,這個1米82的小伙子會把頭稍稍彎下來,靠近對方肩膀,擺個pose,很配合,很親切,沒有世界冠軍的“范兒”。去年三星杯決賽的賽前會,遲到的柯潔首先向所有媒體道歉,不好意思地解釋,自己到酒店太晚,換西服的時候還找不到西褲。而面對尖銳問題時,柯潔從不回避,但他也告訴記者,“我有些口吃的時候,或者臉漲紅的時候,就說明我緊張了?!?/p>

柯潔說:“我希望每一個棋手都能有自己的個性。因為之前一大堆中韓棋手都差不多,相似的地方太多了,可能大家就不是很關注,而且說話都很謙虛。雖然謙虛肯定是一種美德,但是我自己看那些新聞都覺得超級無聊。其實我們這些棋手,平時生活中都是很有個性的,只是大家在媒體上可能不愿意公開表達出來,要表達出來也需要一點勇氣?!薄半m然我拿了3個冠軍,但是我自己沒什么變化,希望做最好的自己,不希望外界改變我的想法。我是誰?我是柯潔,就做柯潔,做真實的自己?!?/p>

聶衛平之后,中國圍棋界再未出現過現象級棋手。如今,柯潔的人氣在棋界火速躥升,尤其他的大嘴也被認為像極了“棋圣”聶衛平。面對韓國媒體說“柯潔時代來了”,柯潔認為:“其實,近千年來,我覺得中國圍棋一直沒有真正超越韓國圍棋,每一段時間都是這樣,我看過之前的很多棋譜,希望從我這里開始、從現在開始,對韓國圍棋形成一個壓制?!眽舭俸媳?,誓言要更加用功的柯潔透露,自己設定了一個巨大的目標,“十個世界冠軍,這是我的第一個計劃。”

熱議銳評:柯潔贏了,但他的個性,還有他對李世石的一番言論,還是引發不少爭議。有素未謀面的棋迷撰文,直斥柯潔狂傲。但熟悉柯潔的人都說他是性情中人,是個喜歡開玩笑有些獨立又有點叛逆的大男孩,小天才確實狂,但教養也確實很好。

中國圍棋已經太久沒有出現一個真正的領軍人物了,群雄蜂起自然算不得壞事,但能有一個棋力出眾、個性張揚的柯潔更令人拍案叫絕。(王恒志,新華社)

篇10

[關鍵詞]歷史穿越 民族主義 精神勝利法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4)09-0089-01

穿越文學在新世紀以來網絡文學里的熱點,在清穿三座大山《夢回大清》《步步驚心》《獨步天下》引發轟動后,網絡上的穿越小說的更新量大增。穿越,是指主人公因各種原因從他(她)原本所處的時空,穿越到時代和空間,在這個新的空間發生的故事。筆者認為,在對穿越目的地的選擇中,蘊涵了主體對于歷史的認識,民族主義被嵌入其中。美國學者海恩斯認為民族主義是一種情感,意指一個民族的成員對本民族有著超越其他的忠誠。這種民族情感,體現在對于民族恥辱史的回避,用現代的素材重新建構歷史。

一、古代生活想象:天朝上國

在清穿三座大山在網絡上連載之后,清代成為穿越中的重要目的地。以康熙末年的皇位之爭為主題,呈現康熙末年九龍奪嫡的故事的穿越文層出不窮,這些故事的主角幾乎包括了康熙時期的每一個阿哥,對九龍奪嫡的故事進行了多角度的敘述。清穿小說迅速的爆紅,成為穿越小說的第一個高峰。小說的主人公,一般穿越到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其他的皇帝如順治、嘉慶等就相對少一些。

清朝統治中國達兩百年余年。清中葉的康乾盛世,中國在經濟文化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統治階層志滿意得自稱“天朝上國”,夸耀自身的富足。后爆發,進入了漫長的國恥期。穿越到康乾時期,是對現代化過程的傷痕的抽離,回到清代,在主觀上又重新沉浸在盛世的光榮之下,實現民族自信感的滿足。

清穿泛濫,很快就引起了審美疲勞。唐穿小說隨后大量生產,唐代作為歷史上最為昌盛開明的年代,成為穿越新的目的地。穿越到漢、三國、宋、元明等小說也開始繁榮,滿足不同讀者的需要。穿越回古代,美化古代的生活,對民族文化表達認同,民族自豪感得到滿足。

二、異域建功立業:穿越到外國歷史

穿越到外國歷史上某一斷面,也成為很多網絡作者寫作的重要主題。穿越目的地的選擇上,并沒有明顯的側重點,似乎是以是否熟悉作為主要的標準。穿越到外國歷史的小說,主人公不同程度參與到歷史的建構之中,在民族主義的情緒的指導下,改寫歷史,建功立業。

如在《美利堅之鷹》中,男主角穿越成一個白皮黃心的美國人,為了保衛中國,積極參加太平洋戰爭,從中途島海戰,到硫磺島之戰,直至登陸日本本土,接受。男主角最后更以盟軍副總司令的身份,參與制定了日本的和平憲法,從根本上打擊了日本右翼勢力,為中華民族剪除了后患。《美利堅之鷹》的男主角,白色皮膚但仍是中國人,在國家民族危難之時,勇敢報國。在這本小說里,借助美國人的軍事力量,實現了對近代史以來的中日民族關系的反轉,為中華民族贏得了勝利。

三、穿越到過去,精神勝利法的勝利

魯迅在小說《阿Q正傳》中,用精神勝利法來批判國民性缺陷,在現實生活中,處于弱勢被欺壓的地位,但不正視現實,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輕自賤、畏強凌弱、健忘、忌諱缺點、以丑為榮等手法來自欺,自我陶醉于精神勝利之中。穿越到過去,處于現實世界的作者和讀者,回避了現實的民族命運,抽身到古代,或改變民族命運,或征服西方男權,實現民族情感的補償性滿足。

穿越到中國古代,穿越的主角所選的是皇室或貴族家庭,享受古代物質和精神文明的果實,選擇性地回避古代復雜的社會生活、忌諱缺點。穿越到西方古代也是一樣。在對西方古代世界的想象,除了服飾、事物、簡單的民俗等表征是西方的,其思想內核還是中國的。如此一來,中國古代的天下的觀念得到新的伸張,天下以中華為中心,其余皆為邊陲,中國即為中央之國。不論埃及或者美利堅,都是中國的分支。

用精神勝利法,獲得民族優越感的滿足,回避民族歷史的缺陷,或直接以丑為榮?;氐竭^去,回到歷史之中尋找自我安慰。

四、源自日本的材料的穿越母題

穿越作為小說的主要情節,最早可以追溯到馬克?吐溫的《康州美國佬在亞瑟王朝》。但是從源頭上而言,網絡文學中的穿越小說起源于日本豐富的御宅族系文化。日本的御宅族系文化,特指動畫、動漫及電腦游戲文化,御宅族就是精通此文化的人群。御宅族的著名動漫《哆啦A夢》《犬夜叉》等都有穿越的情節,在中國影響大。

特別是哆啦A夢,誕生于1979年,在1991年引入中國就掀起了哆啦A夢的熱潮。在動漫中,哆啦A夢肚子上擁有四次元口袋,這個口袋直接通往四次元空間,哆啦A夢還可以通過時光機、時光腰帶、超級投接球、隨意門、穿洞圈、空間蛀蟲等實現穿越。動漫中哆啦A夢的穿越簡單快捷,給了中國觀眾關于穿越的啟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