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規范文
時間:2023-03-16 00:00: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子弟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了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兜茏右帯分幸笪覀兿榷苏返?。其中包括孝、悌、禮、仁、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細讀《弟子規》,發現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卻是我們最無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訓誡做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關懷朋友,都因為心懷感恩,正因為感恩,所以對人對物多了虔誠的敬仰之心,尊敬發至內心,而后謙虛謹慎的做人。
父母。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我們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弟子規里面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彼囊馑际牵翰还芨改浮⒂H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悌”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币馑际牵盒值芘笥岩ハ嘧鹁?,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后,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復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為?
篇2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后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并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的核心,本自孔子的言論。它教導我們孩子需要講孝悌,要謹慎誠信,要愛周圍大眾,親近仁德賢人。倘若有富余精力,多讀書多做學問。《弟子規》的教育觀念,我是非常贊同的,它崇尚的是儒家的思想,以“仁”為本。我認為,這個世界上聰明人不多,有作為的人更少,而我們中國當前的教育是以成績為主,恨不得大家門門優秀,個個成為大科學家。中國現在的中、高考似乎完全決定了學生一生的命運。其實不然,有消息稱,中國自恢復高考的三十年來,并沒有一個高考狀元成為各領域工作者中的頂尖分子,這是為什么呢?我認為,成績不能說明一切,因為成績只能說是理論知識掌握了,而真正的研究,實驗工作等,光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等都是很重要的,而最最重要的就是情商,包括性格脾氣等等。你在工作中不能與人家良好溝通、良好合作,甚至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還能談什么工作呢?
因此,我非常贊成以道德為基礎的教育方式。因為你做人首先得講道理,要文明要有修養,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人。在這個基礎上,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學識素養,若是你能掌握得很好很深,那么你就是一個優秀的人了。
畢竟人的智商,人的接受能力等總是會有差異的,這樣導致人的成績有高低,但是,道德這方面,就拿《弟子規》來說,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到,但每時每刻都做到,那需要時間,需要毅力。古時候,孩子們都學習儒家思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那才會受人尊重與敬愛。那時,除了貧窮和不愛學習的孩子,大多數孩子們都努力學習,特別是隋朝開始了科舉制度,“學而優則仕”,有志之士就通過科舉,考取進士后就可以做官,為百姓造福。因此,歷史上自從儒家思想占據統治地位的時期,除戰爭時期外,神州大地都很先進,很繁榮。但是現在,中國都沒有一個接受中國教育的人獲得諾貝爾獎;還有人均經濟水平實在是太低了!而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大國,人民的素質卻是越來越低,導致很多人去日韓和東南亞等地旅游時,被當地人罵!
篇3
一天下午,我請假外出,領導的電話急告:我班的楊佳毅自習課時跑上教學樓樓頂,獨自發呆,那可是七樓!江副校長親自上去叫他,好歹才把他哄下來。聽到這我心里一陣緊張。第二天,我趕忙把他的雙親請來,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孩子目光呆滯,面無表情的樣子令我心驚。我們問他為何這樣做,只見他喃喃自語:“我覺得生活沒有意思?!薄鞍职謰寢屵@么愛你,你難道不覺得幸福嗎?”我們問。他說:“我不覺得幸福。”原來孩子在家里和父親經常吵架,火爆時還會反鎖在房間里久久不出門;中午有幾次還從午托班偷跑出來,獨自爬到箭盤山山頂?!鞍Γ撬粫r想不開,后果不堪設想啊?!备改傅皖^垂淚,搖頭嘆息。怎樣的生活才是幸福呢,這是現今很多衣食無憂的學生要解決的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成了我一直思考的事情。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接觸了《弟子規》。這本書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是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中國傳統的圣賢教育把學做人放在了第一位,因此有”童蒙養正”之說。但面對現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很多家長往往只重視學習,而忽略了做人。于是孩子出現了許多壞毛病,甚至做出了令人遺憾的事情。就像我班的這位男生,生在福中不知福,不僅對父母毫無感恩之心,甚至讓父母提心吊膽,這不就是做人方面出了問題嗎?但《弟子規》畢竟兩百多年了,對今人到底還有多大的影響呢?
帶著幾分疑問一些信心,我把蔡禮旭老師的《細讀》碟子發給全班學生,讓他們和父母觀看,要求寫讀后感和行為變化。學生每次的周記都記下他們的感動和行動,讓我看到他們的善心一點點地長養,對父母的報答也越來越多。楊佳毅在周記里感嘆:“從來不知道做人原來要從孝敬父母開始,因為沒有哪個人這樣深刻地告訴我這么好的道理?!钡茏右帲ト擞?,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當初我連孝順都沒做好,又怎么可能把學習弄好呢?” 過了一段時間,他在周記里說:“今天爸爸回來,看到我在電腦前,以為我玩游戲,就把我大罵了一頓。我正想頂嘴,這時弟子規里‘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幾句話跳出了腦海。等到十幾分鐘,我看到爸爸不生氣了,就拿著資料走到他的面前,說‘爸爸,我剛才是打印資料的,不信,你看?!职挚吹搅?,笑了笑,還對我誠懇地道歉呢。我心里充滿了從來沒有過的幸福感。,從那以后我很少和爸爸頂嘴了,就算是冤枉我,我也知道他是為了我好?!闭娴模@個孩子一點點在改變。他的臉色柔和多了,眼里閃著快活的光芒。這個學期,他還被大家選上了班干.,我的課堂上還常常把手高高舉起爭取發言..
在最近的家長反饋信中,楊佳毅的媽媽寫了滿滿一面紙。上面寫道:“我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一進門,就聞到酸甜排骨的味道,只見兒子從廚房里跑出來,‘媽媽,快來嘗嘗我煮的排骨?!悄阒蟮膯?’‘你很久沒有回家吃晚餐了,你不知道,現在我每天都跟爸爸學煮一個菜?!?/p>
“自從看了后,他懂得對父母尊重孝順,對生活認真積極,早晚洗冷水澡,培養堅強毅力??吹剿惶焯熳兒梦腋械绞中牢俊!?/p>
篇4
《弟子規》讀后感 在學校的建議下,我最近讀了一本名為《弟子規》的書。這本書以“三字經”的格式,給我們講述了做人的道理。因為“三字經”的格式是一種古文,很多內容我根本看不懂,所以作者還給它們加了譯文,并列舉了相關的故事,圖文并貌,讓我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也讓我一看就愛不釋手,從中也讓我受益無窮。
這本書中的很多內容都值得我們好好品味,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這句話,它的意思是:當自己有能力,可以為眾人服務時,不可以只考慮自己而不舍得付出;對于別人的才華,應該佩服并加以學習,而不可以嫉妒甚至毀謗。我覺得這句話特別值得我們小學生們認真地學習和領會,它教育我們人不能自私、驕傲,要學會謙虛做人,時刻想到為集體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就拿我本人來說,我也特別想為班集體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幸運的是,我每天早讀時有機會給同學們帶讀,看到同學們那么認真的神情真讓我感到高興。另外,我也要學會謙虛,多向那些優秀的同學們學習。你看,我們班上有那么多成績比我優秀的同學,還有很多同學有各種各樣的特長,他們都比我有才華,我就要以他們為榜樣,做到“人所能、勿輕訾”,虛心向他們學習,我相信我的成績也一定會提高,表現也會更優秀的。
《弟子規》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相信你讀了也會終身受益的。
《弟子規》讀后感
當一縷陽光射進我的小屋,微風拉開窗簾,我捧起那本被我束之高閣已久的《弟子規》,心中感慨萬千。兒時,當我光著腳丫跑過書柜時,就被這本《弟子規》可愛的封面吸引,曾伸出臟兮兮的手摸著可愛的封面問媽媽:“這是什么書啊?”媽媽說:“這是《弟子規》,寶寶長大了也可以讀的。”這是我初遇《弟子規》。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對《弟子規》有了更多的了解,它是清朝康熙年間一位學者李毓秀所著,《弟子規》跨越時空的障礙,引導著不計其數的年輕人,讓我不得不嘆服這學者的厲害。
《弟子規》以孝開篇,“父母呼行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頗有感觸——
我家經常上演這一幕:母親做好了飯菜,連聲呼叫我的名字:“萌萌,吃飯了!”可我還沉浸在我的動漫世界中,對母親的呼喚充耳不聞,直到母親怒不可遏,我才遵命。自從我讀了《弟子規》后,才知道自己的行為多么的不孝,就是在古代也是令人不恥的,此后,我改掉了自己這個壞毛病,媽媽再喊我吃飯,我會馬上關掉電視到餐廳,爸爸媽媽呼喚我時,我會第一時間應聲并跑到爸爸媽媽跟前,爸爸媽媽對我的這種改變也贊賞有加。我感謝《弟子規》為我帶來的改變。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我默默地讀著。我覺得這是教我們有“禮”。禮貌是我們最基本的教養,沒有禮貌就更談不上孝道了,恭敬長輩也是孝道的一種。有一次,我剛剛被班主任批評了一頓,結果回家的路上就與班主任撞個正著,我尷尬地想要繞路,不想與老師打招呼,可忽然《弟子規》里的句子在腦海蹦了出來,古人都懂得“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難道我還不如古人?文明在我這里就退化了嗎?想了想,我大方地站好,給老師敬了個禮,恭恭敬敬地問了聲:“老師好!”老師和藹地摸摸我的頭,直夸我有禮貌,我心里輕松了很多,也為當時想繞路的想法羞愧不已。
現如今,《弟子規》仍然廣泛流傳,很多和我一樣的孩子都讀過這本書,它通俗易懂,能教育你守孝道懂禮讓、教育你遵守社會公德。在嘆服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時,我也在《弟子規》中慢慢成長?,F在,我仍然會在閑暇時翻看《弟子規》,我一遍遍地讀,在《弟子規》潛移默化的熏陶下,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教養有素質的文明人。
《弟子規》讀后感
都說人是善忘的生靈,又是無知愚妄的動物,我們小時候接受學校教育的時候,一言一行,舉止言談都是有師長諄諄教誨,加以引導著的。...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很多人說現在的大學就是“由你玩四年”,“大學是墮落的天堂”。大學生從高中煉獄式的生活,一下解除了監督、管束、約束,獲得了空前的幾乎令人窒息的自由權,到了一切完全由自己規劃管理的國度,很多人面對這種情況驚慌失措,無法順應承擔。相應的表現就是:早晨七點起床算早,六點起床幾乎不可能,八點是正常,更有甚者,周末昏睡到十一二點,或是整天不下床。熬夜成了大學生活的標志,享受風習彌漫整個校園。漸漸的我們的大學生越來越羸弱,喪失了夢想、拼搏激情的同時,也失去了基礎性的身心健康。漸漸的,我們的大學生越來越消沉,灰色成了校園心情主調,人生無趣人生沒有意義的論調也甚囂塵上,大肆彌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衍生的問題愈演愈烈。迎對問題的同時,一種呼喚,探索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聲音和努力也日益顯現出來。
我在這種背景下重讀了《弟子規》,當然也是伴隨著“國學熱“,返回傳統的潮流,重讀文化經典作品,社會反思和尋求的浪潮是呼應的。也許大學生浮躁頹廢現象本身就是與社會整體性浮躁一脈相連的,就是社會現象的一部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蒙學》等等傳統教育書目在教育界學術界輿論界紛紛拉開了熱帷,然而究竟要推崇到什么程度,以怎樣的視角重新解讀,怎樣把握好度以適可而止,這仍是值得考慮商榷的問題,也是需要留待時間來解決的問題。
我讀《弟子規》有種重受教育的感覺。都說人是善忘的生靈,又是無知愚妄的動物,我們小時候接受學校教育的時候,一言一行,舉止言談都是有師長諄諄教誨,加以引導著的。規范不需要我們去尋找自來會向我們昭示。然而社會自以為這種教育可以一勞永逸,刻印在我們意識里,在今后將永恒的發揮作用。然而事實是我們越來越迷惘。道德規范意識越來越模糊。放任自流的結果是使我們一大部分人是非真理標準的混淆、模糊、失真。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小學生的道德修養要比初高中生的整體水平高,而學生的整體道德水平又比大學生高,大學生的比社會人員高,人的群體道德修養隨著年齡增長而遞減。我們的倫理道德拯救迫在眉睫。
弟子規 圣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文
篇5
【關鍵詞】弟子規;養成教育;素質教育
《弟子規》是儒家思想啟蒙教育的重要讀本,脫胎于《論語》,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韻形式寫成,朗朗上口,易于誦讀與記憶,講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仁、愛,具體列出了為人子弟在家或出外的言語、行動、舉止、待人、接物、求學等方面應有的禮儀和規范,樸實無華,循循善誘,內容又來自于中國傳統基本的道德倫理規范,所以影響非常之大?!兜茏右帯返酿B成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高職院校的素質教育路徑,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精神資源。
一、《弟子規》的養成教育思想
養成教育是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規范,提升職業素質,形成較強職業能力的教育。養成教育是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構成,必須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體系之中?!兜茏右帯凡皇菣M空出世的,它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兜茏右帯匪蔑@的正是孔夫子的儒家思想:孝、悌、仁、愛,所蘊含的養成教育思想尤其值得高職院校重視和借鑒?!兜茏右帯分叙B成教育思想是豐富具體的,并且易于化為實踐行動。第一,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弟子規》認為,為人弟子應該養成聽從父母教導,孝順父母和尊重師長的良好習慣。《弟子規》在“入則孝”的篇首明確提出了孝順父母的四個基本要求和日常生活中子女應該做到的八件事情?!案改负簦瑧鹁?;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备改附心?,你要趕緊答應,不可遲緩不答;父母有事情命令你,要叫你去,你要馬上去做,不可拖沓推諉;父母在教育你的時候,你應該恭恭敬敬聆聽;父母在責備乃至責罰你的時候,你也要虛心接受?!兜茏右帯愤€具體說明了在日常生活中,子女應該做到冬溫夏清,晨省昏定,出門回家,稟告父母。在學校也是一樣,高職院校學生要尊敬師長,認真聆聽老師的教誨,嚴格遵循請假報告制度,有事請假不逃課,不隨便外出留宿,頂崗實習及時上報崗位信息變動?!兜茏右帯分赋?,少讓父母擔心,就是一種孝心。高職院校學生要養成與老師的及時溝通習慣,否則“失聯”的你,會導致老師父母深深的擔憂和牽掛?第二,注重細節,養成習慣?!兜茏右帯分袑π≥叺囊幘厥欠浅娬{的,而且規定得相當細致。如要求“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即不管吃、喝、坐、走都應讓年長的在前,年幼的在后。行為舉止和生活習慣方面,《弟子規》認為,應養成生活有序、講究衛生、珍惜時間的習慣?!兜茏右帯氛J為,好的行為舉止是進行教育的重要內容。如《弟子規》中對為人弟子的立、行、跪、拜都有詳細而明確的規定?,F代禮儀也講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人們的行為舉止要“站如松,坐如鐘,動如風,臥如弓”?!兜茏右帯返膬热輰τ谒茉旄呗氃盒W生的職業形象大有裨益。第三,誠實守信,見賢思齊。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儒家倫理的重要內容,更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墩撜Z•為政》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強調做人要十分講信用?!兜茏右帯分幸灿蓄愃频脑?,要“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開口說話,首先要講的就是誠信,巧言欺騙和胡言亂語怎么可以呢?現代社會信息泛濫,真假莫辨,當學生面對各種各樣誘惑的時候,更容易失去正確的判斷,亂發表意見,隨意傳播虛假信息,所以《弟子規》說“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弟子規》繼承了孔子在個人修養和教育工作中重視個人修養、迫求完美化人格的理論,要求人們形成“見賢思齊”“反求諸己”的習慣??吹絼e人好的地方,你就要追慕思齊,立下決心,發出宏愿,迎頭趕上去??v去遠,以漸躋,立下一個長遠的規劃,逐漸地趕上他。古人說:高山仰止,景行景止,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第四,讀書三到,持之以恒。關于讀書的方法,《弟子規》告訴我們,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白x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就是《子弟規》所傳授的讀書方法,意即讀書要集中精力,排除雜念,把心思和腦力用在讀書上,而不是心不在焉,有口無心。實際上,讀書三到這個方法不僅對讀書有益,而且能借讀書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處事習慣。《弟子規》認為,在讀書、學習方面,首先要求孩子要讀好書,其具體標準是:“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在學生的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在他的判斷力還沒有形成的時候,應該讓他在指導之下閱讀經典,啟迪智慧?!兜茏右帯愤€告誡我們不要自暴自棄,對自己應該永遠有一種追求,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方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二、以弟子規養成教育思想創新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新路徑
為適應“中國制造2025”的偉大戰略,高等職業院校必須轉變觀念,不能把學校僅僅當成“職業養成所”,而是創新素質教育的方法與路徑,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兜茏右帯诽N含深厚的養成教育思想,已然引起了高等教育研究者廣泛的注意,不少高職院校學習《弟子規》,誦讀《弟子規》蔚然成風,引起了人們的熱議。職業養成教育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教育者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教育訓練活動,對學生的道德品質、職業能力等方面產生積極影響,培養學生形成文明守紀意識、團隊合作意識、責任意識、自主學習意識、自我調整、自我控制意識等良好的職業習慣,提升社會交往、社會適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高職核心能力。它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工程,是關系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是構建高職學生素質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筆者所在的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以《弟子規》所蘊含的職業養成教育思想創新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新路徑。
(一)環境養成教育,樹立學生的職業理想
《弟子規》說“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這里強調學習環境貴在干凈與整潔有序,不求奢華與舒適。誠然,大學校園環境對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感染、引導、激勵和約束作用。我院在校園環境建設中堅持“人文性與生態性”相諧和的理念,努力把校園建成環境優美又富有文化品位、人文關懷的生態型校園。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宜教、宜學、宜居的花園式學校。學院新校區建設之初,就成立了“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校園形象識別系統CI”課題,使得校園每一幢樓宇,每一條道路,每一處湖泊都充滿人文氣息。例如“齊賢樓”取“見賢思齊”之意,“修遠樓”寓有大詩人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的上下求索精神,“弘毅樓”語出《論語•泰伯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南大門鐫刻著我院的校訓——“知行合一,明德致遠”。學院辦公樓、教學樓、圖書館、餐廳的樓道、走廊、房間中精心設計布置了校風校訓、名人名言、圖畫標語等,讓一墻、一廊、一室充分發揮育人功能,使學生受到環境氣氛的有益熏陶。學生置身于這樣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相統一的校園,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啟迪,能感受到胸中勃發的職業理想并充溢為之奮斗的勇氣和決心。
(二)管理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形象
《弟子規》強調管理養成教育,諸如“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冠必正,紐必結”“將入門,問孰存”等等,不一而足。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制度保障。例如學生跑操制度。為培養在校學生“特別能吃苦”精神,學校積極推行“陽光體育”活動,2008年9月起將“每天鍛煉一小時”的陽光體育活動納入教學計劃,并形成長效機制。為了提升學生的職業形象和職業認同感,空乘班、豐田T-TEP班、“柳工機械班”、“滬寧鋼機班”等同學上課時必須身著統一職業裝。學院一方面加強制度建設,結合本院學生特點和教學實際,制訂了一系列養成教育的規章制度,并量化成績作為個人評比的主要依據;另一方面狠抓制度的執行,堅持開展大學生文明宿舍、文明個人考評工作,促進了文明修身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積極支持學生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活動。
(三)身教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
言教不如身教。《弟子規》云:“話說多,不如少”,又言:“果仁者,人多畏”。說的天花亂墜,不如踏踏實實放下身段去踐行。人們敬畏那些德高望重之人,不是他們的話說的有多漂亮,而是他們“身為世范”的身教作用。學院非常重視教職工的身教作用,通過教職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表率作用,影響和教育學生提升社會責任感和敬業奉獻精神。學院評選優秀教師由領導測評、同行測評、學生測評構成,其中學生測評的比重最高。學生坦言,他們會把票投給那些真正熱愛學生,擁有職業自豪感,學識淵博,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甘于奉獻,能處處身先示范的教師。學院通過網絡、櫥窗、表彰會議,讓優秀教師的優秀事跡廣為傳播,讓其滲透扎根于學生的心靈之中。學院還延請交通行業精英,杰出校友為學生開講座,談體會,讓學生近距離接觸這些成功人士,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
(四)課堂養成教育,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弟子規》在“余力學文”部分,特別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安涣π校珜W文;長浮華,成何人!”如果你只管埋頭讀書,而不去親近仁者、追求道德的完善、品格的培養,結果你只能使自己浮華不實。擁有書本知識只是一個人成為仁人的某一要件而已,而不是全部,這是儒家的要義。死讀書、讀死書,或者說紙上談兵,往往是難成大器之人,甚至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人。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在加強學院內涵建設的二次創業新征程中,特別重視學生的課堂養成教育,力求把其打造為我院素質教育的高地。學院科學制定“教學質量年實施計劃”,邀請企業專家共同研討人才培養方案,學院領導也深入課堂,督導素質教育在課堂的實施。經過科學組織和有效實施,課堂教育不再是“滿堂灌”,而是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小組教學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情境模擬法等在課堂得到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課堂養成教育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還提高了團隊合作能力、思維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了責任意識、顧客意識、全局意識、保密意識、學習意識。素質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重要思想和實踐,旨在給予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使學生在人格與學問、理智與情感、身體與心理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諧發展。《弟子規》作為優秀的文化傳承,其中蘊含的養成教育思想為當下的高職院校素質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資源,也為創新高職院校素質教育開辟了新的路徑。
參考文獻:
[1]錢文忠.錢文忠解讀《弟子規》[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9).
[2]許本洲.職業養成教育[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9).
[3]張曉華.淺析《弟子規》的養成教育思想[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2(3).
[4]濟南職業學院.強化職業養成教育,提高高職核心能力[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8(10).
篇6
《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和人性的基礎。仔細閱讀《弟子規》就會發現從中得到的東西會使我們受益一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品讀心得及感受2022,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品讀心得及感受1《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于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弊钇鸫a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后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的收益。
在我的童年的時候,原以為女兒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得聽從我的指揮,聽從我的命令任我擺布。自從我學了《弟子規》,我知道了父母對我的愛,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馬上坐在椅子上,從不過問父母的感受,還大聲地叫:“給我來一杯水”,晚上要吃飯的時候,我大聲叫了一句:“把飯端來”,媽媽把飯端來時,我沒有及時接應,只是說:“放在這,我先看電視,等一下再吃”??勺詮奈覍W了《弟子規》中的“出則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氣了,聽從父母教誨,順從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壞習慣更多,一時改不了,比如吃晚飯時,爸爸媽媽還沒坐下,我就先坐下開吃了,這樣是不好的。有道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來指點迷津,這就是圣人的教誨,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會兒就直叫他們名字。可學了《弟子規》里有一句:“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從此以后,我會有事無事地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們非常欣慰,他們還都說我乖了呢,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呀!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能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后,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復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為?
《弟子規》品讀心得及感受2感恩老師對我的教誨,感恩社會對我的包容,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給了我生命以及無限的親情。我之所以明白,要對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恩,都源于《弟子規》的指引。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脾氣越來越大,性格越來越急躁,面對父母嘮嘮叨叨的教育,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面對父母的斥責,我甚至會摔門而出,根本不顧父母的感受。那天在房間里讀《弟子規》以后,我羞愧難當,知道自己錯了,并且錯得很過分。當自己摔門而出時,并不曾顧及父母當時的感受時,沒有父母心碎的樣子。
父母是我們人生中的太陽,他們帶給我們溫暖,帶給我們光明,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又是他們為了我們辛勤勞作。當你失敗時,總會有一雙手關心你,呵護你,告訴你:“你永遠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行,別忘了,自己背后還有我們的支持”;當你受冷落時,總會有兩個人出現在面前,伸出雙手給你溫暖;當你受挫折時,還是這雙手將你從困難中拉出,讓你沖破挫折走向成功。
感恩父母,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們要盡力孝順他們,不要在父母永遠離開的時候,才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恩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該盡的孝心沒有盡到。不要在父母永別了,才涕淚滿衣地在他們墳前哭啊,嚎啊,到那時才知道悔恨。這是我讀《弟子規》感悟出來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報父母,不能等;孝順父母,不能等。
我感謝《弟子規》,它讓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猶如一盞明燈照我成長,為我指引方向。我將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弟子規》的真諦,回報父母,感恩社會,就讓我們在《弟子規》的指引下,快速成長吧!
《弟子規》品讀心得及感受3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待婢仆,身貴端,慈而寬?!边@就話講述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東漢時期的一位丞相叫劉寬,他總能體諒犯錯的部下,不生氣,不發火。有一次,劉寬的夫人想試探一下他,就讓侍女給他端雞湯,在他接雞湯時,故意失手,雞湯剛好灑在劉寬剛穿好的朝服上。想不到劉寬竟然沒有發火,而是關心是女燙傷沒有。
在現代,和劉寬的君子風度恰恰相反,一些單位的上級領導,從不寬待下面的職工,當職工犯了點錯誤,就會在大會上嚴厲批評,而不像劉寬那樣寬以待人。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人要做到仁慈寬厚,才是完美的。也讓我懂得了寬容他人是一種美德。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這段話的意思是:縱然是小事,也不能任性,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親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親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會很傷心。
而我平時就很任性,經常擅自做主。有時候媽媽讓我做事,我喜歡了才做,不高興就不做,讓我去買東西,我有時還不經媽媽同意就買些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時候爺爺奶奶給我的錢,我就藏起來,不告訴媽媽,自己拿去買一些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之類的。我知道這么做是不對的,媽媽其實也不是不讓我拿零花錢,媽媽只是讓我自己學會怎樣正確花錢,不買不合格的玩具或者小食品。
現在我漸漸長大了,我知道我有做的不對的,我以后要學會管理自己,這樣就不會讓父母擔心了。
《弟子規》品讀心得及感受4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于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F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弊钇鸫a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后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边@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布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領導批評。在讀過了《弟子規》后,我終于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弟子規》品讀心得及感受5曾幾何時,一直不屑讀《弟子規》,以為那是封建體制的產物,如今隨著年齡細細讀來卻不禁感慨萬千,古人的智慧著實讓人嘆服,其中道理蘊含了多少道理精華啊,我們一起起來學習和閱讀把,希望大家學會更多的道理!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經》體例,三言成語,名句疊韻的形式為古代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敬師規范,由《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編纂而成,今天讀來仍然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當今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和古代的社會環境不能同日而語,讀《弟子規》我想在現實和傳統之間有沒有一個承繼關系?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講得最多是一個“育人”的問題,所謂至樂莫如育人,怎樣教育人,怎樣增加修養,做一個完善的人?這是我們應從傳統中繼承和發揚的。在物質豐富、科技發展的現實環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沒有依托,往往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導原則,而在《弟子規》中所提到的做人的總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教誨,以此成為做人的原則,那么我們在工作和學習時,就能加深自己的修養,在物質社會的時代不迷失,不動搖,時時保持清醒,和諧和同事之間、領導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以及陌生人之間的關系,進而和諧整個社會成員的關系,那么共建和諧社會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篇7
昂立外語學校二年級(系列一)班:劉昌?
我國文學藝術經典——弟子規,我喜歡讀。
老師教我們學弟子規,叫我們背弟子規,教我們去理解。因為里面有很多教我們做人的道理。今天譚老師教十二個字:“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就是告訴我們對長輩要孝順,還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有一次,爸爸回來很渴,我連忙倒水給爸爸喝,
爸爸笑了,我也笑了。
篇8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酢⒊吭蚴?、昏则定?/p>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謹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尿回、輒凈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實時還、后有急、借不難】
信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事非宜、勿輕諾、?輕諾、進退錯】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勵】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過能改、歸于無、倘?R飾、增一辜】
泛 愛 眾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傾訾】
【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待婢仆、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親 仁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p>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能親人、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余 力 學 文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篇9
在今天的課上我學了一首古詩“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
我覺得做人應該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團結友愛,說起孝我想起一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民筍的小孩子,九歲。他的母親死后,他的父親就為他找了一個繼母,過了幾年他的繼母生了兩個弟弟,他們一直都很幸福直到民筍的父親去遠方打工。從那一天開始民筍的命運就有了很大的變化,他每天都去上山砍柴、提水……到了吃飯的時候他的繼母和兩個弟弟在吃美味佳肴,而民筍卻吃飯和菜葉子??伤麖膩矶紱]有埋怨過他的繼母。到了冬天,民筍的父親回來了,他們一家到山上旅游,在過一個轉彎的時候民筍凍僵了沒能拉住馬車,差一點就掉下懸崖去了,還好民筍的父親拉住了馬車,民筍的父親把民筍給踹下馬車,民筍還不停的說:“對不起父親,我沒有拉好馬車?!泵窆S的父親用鞭子抽民筍的衣服,可一抽民筍的衣服就破了,飛出來的不是棉花。當民筍的父親看了以后決定休了民筍的繼母,可民筍跪著父親的面前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寒?!甭犃嗣窆S的話他的繼母被感動了,父親沒有休了繼母。后來孔子到了他家決定收民筍當他的弟子。
讓我們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
篇10
我喜歡桂花。冷露無聲的季節,只見輕黃、纖小的四瓣形花朵成團成簇地在濃密的綠葉中綻放,自有一種高潔、雅致、不張揚的氣韻。她散發的幽香,滌神致遠,一旦入心,便永遠難忘。
我生于秋天,陽歷的生日有兩次還正是陰歷的中秋節,與桂花有著與生俱來的緣分。
1957年,當32歲的父親因“分子”,“舊軍官”的不堪身份淪為階下囚時,26歲、在貴州黎平縣任人委秘書的母親也隨即被下放,赴更遠的山區,“與苗族侗族打成一片”,栽秧割谷刨地挑糞,一去三年。我被托給趙奶奶照管時,尚不足周歲。
趙奶奶慈眉善目,慢聲細語。常用一條繡花緞面的“背扇”把我束在她厚而暖的背上,房前屋后忙個不停。她的房子臨街,有些暗的堂屋里除了供著一尊佛像的神龕和兩把舊太師椅,別無他物。走進后院卻風光無限:天井中央一棵挺拔的桂花樹越墻恣肆生長,兩旁是好幾盆茉莉,倚墻的梔子花足有半人多高。再向前是一個大的庭園,種著桔、桃、棗、石榴和枇杷,其間夾栽了鳳仙、月季、向日葵等花草。春天,我,一條黃狗,跟著大我幾歲的奶奶孫子在撩人的萬花叢中采花撲蝶,看枝頭麻雀斗嘴、喜鵲歡叫。到了蟬聲漸隱、蛐蛐吟唱的夏夜,我們便循著忽閃的亮光,跳進黑黑的草叢去追螢火蟲。到了秋天則爬樹摘果、捉昆蟲、滿園大叫、瘋跑。最令我興奮的莫過于捉金龜子。拇指頭大小的金龜子有著墨綠色閃著金輝的漂亮背殼,像一部迷你型的豪華轎車藏在低矮的果樹椏中。我們輕易地把它捉住,這時它便會“裝死”,但只要用一根棉線在它背翅的縫隙里拴牢,然后捏著線的另一頭猛甩幾圈,“死者”便復活了!它就會倏地拼力張開兩層美麗的翅膀,帶著棉線迅疾飛向天空,同時發出一串“嚶嚶”的美妙聲音,驚艷無比。那一刻,我的心也快樂地飛了起來。多少個微風徐來、桂香滿庭的夜晚,奶奶摟著我坐在桂樹下望明月、數繁星,哼著歌謠,編織著我母親回來的夢境……回想起來,在落地之初,我未能感知人世間那些陰冷的畫面,其實是造物主的庇佑和垂憐。在親情缺失,物質匱乏的歲月里,我的幼年能相對身心完整,已是不幸中的大幸。而奶奶家那一樹桂香,帶著溫暖的人性和最美的風景,深深植入了我的靈魂。
童年花季,除了母親的憐愛、老師的偏愛,書和歌伴著我走過。六歲一年級的我,認字考試第一,這是我從“識字分子”日后轉身為“知識分子”的原始資本。我家緊靠書店,學校挨著文化館,它們是我的校外尋夢園。母親每天給我一毛錢、二兩糧票買早點,可買到一碗鋪著好幾片肉的米粉或一碗甜酒粑或兩片油炸糍粑加一碗稀飯。我常常省了早飯,數一堆“毫子”去買連環畫、《小朋友》、《少年文藝》、《兒童文學》。往往放學鈴未響就餓虎抓心。去文化館,我不時看到眼鏡里迸出寒光的賈老師厲聲斥責著那些不愛護圖書或逾期不還的人,要沒收他們的借書證。一次我借了《雷鋒》、《卓婭和舒拉》,不小心墨水灑在雷鋒臉上,頓感末日來臨,惶惶捱到還期,冒死對“賈眼鏡”說《雷鋒》丟了,她一揮手,只要我照價賠償二毛六分錢。這是我第一次粗心、撒謊付出的代價。我孤獨而快樂地生活在《寶葫蘆的秘密》、《西游記》、《安徒生童話》、《童年》等的世界里?!锻辍防镉幸晃粌磹旱睦^父,一想起他被小高爾基粘住了屁股的丑態,我就萬分解氣、大笑出聲!但家里那本《魯迅全集》,讀到《狂人日記》,盡講著“吃人”的事,還有一句:“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我怕得有理”,令我發怵。而我是多么喜歡兒時那條“趙家的狗”!
對歌的最早記憶,是趙奶奶抱著我如夢的哼吟。接著是母親教我她們軍大唱的《保衛黃河》,后來便唱盡花鳥蟲魚、山水云天、英雄偉人。零成本的歌不離不棄地跟著我。最難忘兩首“桂花歌”,一首是小城人張嘴就來的本土民歌《桂花開放幸福來》。晚上,母親常牽著我去單位開會,會前大伙總會興奮地要我們“來一個!”我當然唱得比母親更歡更響,心如桂花怒放。還有一首是當年萬眾一調的語錄歌中格外清新的《蝶戀花·答李淑一》,溫婉的吳儂曲調、昂揚撼人的旋律,表現出失去親人的偉人浪漫主義的藝術想象力。每當它的旋律響起,桂花樹下圍著英魂起舞的嫦娥、捧著桂花酒的吳剛即翩然眼前,讓我如醉如癡、淚光閃閃。
精品范文
1子弟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