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定語從句講解范文
時間:2023-04-09 00:42: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定語從句講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語法是一c門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學好語法,意味著已經邁入了該門語言的門檻。在我國,英語是中學的必修課,英語的教學很大部分是語法的教學。定語從句是高中英語的一大語法,是高中語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僅次于非謂語問題,也是歷年高考考查的重點。定語從句由關系詞(關系代詞或關系副詞)引出。雖然學生在初中就已經初步接觸了定語從句,但是由于定語從句的關系詞有多樣性,先行詞比較復雜,目從句本身的位置非常靈活的特點,所以有些學生會感到束手無策。筆者也十分重視定語從句的教學,總結了一些定語從句的教學經驗,筆者稱之為定語從句的“3+1”模式。
所謂定于從句的“3+l”模式,就是引導詞,基本類型,注意事項加難點解析。
一、重視定語從句的引導詞講解
定語從句(Attributive Clauses)即從句在句中做定語,修飾一個名詞或代詞,被修飾的名詞,詞組或代詞即先行詞。定語從句由關系詞(關系代詞或關系副詞)引出。引導定語從句是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關系代詞有who,whom,whose,which,that,as,在從句中充當主語、賓語、表語和定語;關系副詞有where,when,why,在從句中充當狀語。在定于從句的講解中,優先講的就是定語從句的引導詞,忽視引導詞的講解,將會使學生難以入門。
二、定語從句的基本類型
(一)限定性定語從句
限定性定語從句一般緊挨先行詞,主從復合句之間關系密切,不能用逗號隔開,通常譯為一個句子。
e.g.There is somebody here who wants to speak t0 you.
(二)非限制性定語從句
非限制性定語從句一般用逗號與主句隔開,主從復合句之間關系不很密切,一般可譯為兩個句子,如果將從句身省去,主句意思仍然清楚。
e.g.I have a girl,who has long hair.
三、定語從句的注意事項
筆者認為,定語從句的注意事項有which與that之區別,as與which,關系代詞或關系副詞之確定,特殊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
(一)which與that之區別
關系代詞that既指人又指物,which只指物,指物時,兩者有時可換用,有時則不能換用。他這兩者的用法有以下區別的地方:
l、指人或指物只能用that的情況
2、先行詞既指人又指物時
3、先行詞被序數詞或形容詞的最高級所修飾時
4、先行詞被thevery,the only the last,any,every修飾時
5、先行詞是疑問詞who,what,which時
6、關系代詞在從句中做表語時
7、只能用which的情況
(二)aS與which
l、as和which都能引導非限定性從句代表整個句子的內容,as引導的從句可為于句首、句中或句末,而which引導的定語從句卻只能位于句末。
2、as含“正如…那樣”之意,而which則不含此意。
3、as在限定性定語從句中多與such,the same,連用,構成such…ds…,the same…ms…形式。
(三)關系代詞或關系副詞之確定
是用關系代詞還是關系副詞引導定語從句,不是取決于先行詞,而是看定語從句中需要什么成分,如果需要主語、賓語、表語、定語就用關系代詞,如果需要狀語就要用關系副詞。
(四)幾種特殊形式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
l、n.\pronAnum.+of+whom\which
e.g.I bought a book yesterday,the cover of which is welldesigned.
2、介詞短語+whom\which
e.g.There are 3 students in the picture,in the middle ofwhomis mybrother.
四、重視定語從句的難點解析
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非常重視定語從句的難點解析,所以這個難點解析成為“3+1”模式的重要部分。筆者認為,定語從句的難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系詞的確定
正確選擇關系詞是掌握定語從句的關鍵。引導定語從句的關系詞有關系代詞that,which,who,whom,whose,和as。引導定語從句的關系副詞有where,when,和why。學生的困惑就在于碰到地點,時間,還有原因類的先行詞時,就不知道是用關系代詞還是關系副詞了。所以確定關系詞非常重要。
(二)as既能引導限定性定語從句也能一道非限定性定語從句
學生對非限定性定語從句掌握得最好的是which引導的非限定性定語從句,as在教材上的語法歸納卻涉及很少,是學生在定語從句學習中的一個盲點。筆者十分重視as的應用,讓學生明白as既能引導限定性定語從句也能一道非限定性定語從句。
(三)
“名詞/代詞/數詞/比較級或最高級+0f+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
篇2
關鍵詞 定語從句 顯性教學 隱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Attributive Clause - Integration of Explicit Teaching and Implicit Teaching
GUI Yup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zhou No. 6 Middle School, Chizhou, Anhui 247100)
Abstract Attributive clau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glish grammar system, is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to learn in high school English. How to make effective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ombined with his own teaching practice, talking about the integration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teaching in the attributive clause.
Key words attributive clause; explicit teaching; implicit teaching
定語從句是英語語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學階段的重難點。然而現代漢語中沒有定語從句,更是沒有先行詞、關系代詞、關系副詞以及后置定語這一說法,這給中國學生學習定語從句帶來的挑戰性就不言而喻了。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顯性和隱性語法教學來談談對定語從句教學的一些體會。
1 顯隱性語法教學
1.1 顯性語法教學概念及必要性
顯性語法教學是指通過學習語法規則來達到掌握語法的目的,側重在教學中直接談論語法規則,語法教學目的直接明顯,強調的是教師一方的作用。在顯性語法教學課堂上,首先要求教師呈現或描述語法結構或語言點,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語法的句型練習,在學生通過模仿掌握了新句型的基礎上,再要求學生自己運用某一有上下文關聯的語言情境來練習新學的語法結構。顯性法把英語語法看作一套知識體系,通過教師的系統講授和學生有意識的學習操練達到掌握的目的。
從學習英語環境來看,顯性法在語法學習中十分必要。華中師范大學北京研究院的魯子問教授曾在教育部組織的新課程遠程研修中做過這樣的總結:英語在中國是一門外語而非第二語言,第二語言是在語言習得環境中學習,而外語是在語言學習環境中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上學習。也就是說,由于我們缺乏習得英語的環境,所以必須通過掌握語法規則來指導自己理解語法系統的規律性和英語的特點。高中階段的學生與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生不同,高中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為他們講解一定的語法規則,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掌握語言。
1.2 隱性語法教學概念及必要性
隱性語法教學是指在教學中避免直接談論所學語法規則,主要通過情景讓學生體驗語言,通過對語言交際性運用歸納出語言規則,強調的是學生一方的作用。隱性教學法強調學生學習語法必須置身于有意義的可理解的語言環境中,才能盡可能自然地習得目標語語法。試比較以下兩個相同的語句在不同的語境里的不同含義:
(A)What a day! Our plan for the weekend has been ruined.(=What a terrible day!)
(B)What a day! Let’s go for a picnic in the park.(=What a wonderful day!)
因此,隱性教學法符合語言本質意義,在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上,運用隱性法比運用傳統教學法要優越得多。
2 顯隱性教學整合在定語從句中的應用
2.1 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
現代中學語文課本中已沒有專門的章節系統介紹句子的基本成分,而這在定語從句的學習和分析中又非常重要,所以在接觸定語從句的第一堂課,介紹句子的五種基本句型就顯得尤其重要,這對學生的作文訓練也很有幫助。通過合并兩個簡單句來導入定語從句:
The trees are on the school campus. They have lost their leaves.
The trees which / that are on the school campus have lost their leaves.
Students like the school news. The radio club broadcasts school news.
Students like the school news which / that the radio club broadcasts.
We saw the student just now. he is the best runner in our school.
The student who / whom we saw just now is the best runner in our school.
Next to him stands a girl. The girl’s name is Tina.
Next to him stands a girl whose name is Tina.
Jack used to be a lazy boy. He is no longer a lazy boy.
Jack is no longer a lazy boy that he used to be.
接下來用顯性教學法來比較分析橙色單詞在句中所作的成分,然后系統講解常見關系代詞有that,which,who,whom, whose,as等。That,which可用來指代物,在句中作主語,賓語或表語;指人可用that,who,whom,其中who既可以作主格也可以作賓格,whom只能作賓格;whose用來指代所有格;as作關系代詞引導定語從句時,在從句中充當主語,賓語,或表語,代替主句中一個特定的詞,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例如: (1)Such girls as he knows are good at English.(2) I have got into the same trouble as he has.(3)As is known, smoking is harmful to one’s health.
2.2 關系副詞引導的定語從句
The school is in Shenzhen. He studied in the school.
The school where he studied is in Shenzhen. 這就是以關系副詞where引導的定語從句。where在句中作狀語。牛津高中英語reading中有很多這樣的句子,和學生一起找出來進行體會對比。如:
The police searched the house where(=in which) the thief had stayed.
This is not a family where(=in which) bad behavior goes unpunished.
Do you remmeber the day when(=on which) we left you in charge?
I don’t know the reason why(=for which) the house is so dirty.
引導學生歸納其特點,并詳解引導定語從句的關系副詞有when,where,why三個詞。when常用于time,moment,day,season,year等時間后面;where用于place,house,city,country,world等地點后面;why用于reason后面。它們在從句中分別作時間、地點和原因狀語,因而關系副詞可以用“介詞+關系代詞”來替換。
但并非所有表示時間,地點,原因的先行詞后都用關系副詞來引導。讓學生辨析以下六個句子:
(1)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when I met her.
(2)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that /which I spent in the village last summer.
(3)This is the place where we lived for five years.
(4)This is the place that /which she liked best.
(5)I know the reason why she didn’t come yesterday.
(6)I can’t accept the reason that /which she explained to me.
例(1),(3),(5)中when、where、why都作狀語,而例(2),(4),(6)中that /which分別作spent,liked,explained的賓語。這六個定語從句對先行詞都限制作用。
2.3 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語從句
有些定語從句對先行詞具有限制作用,使該詞的含義更具體、 更明確,這種定語從句稱為限制性定語從句。這類從句不能省略,否則句子的意義就不完整,
定語從句有時跟先行詞的關系并不十分密切,只是做一些附加說明,不起限制作用,這種從句稱為非限定性定語從句,往往用逗號與主句隔開,除that之外,關系代詞、副詞都能引導,如:
He missed the show, which was a great pity.
We’ll put off the outing untli next month, when Amy feels better.
as 也可以引導非限定性定語從句代替整個主句,可置于主句之后或主句之前,而which引導的定語從句只能置于主句之后,不能置于主句之前,例如:
(1)He married her,which was natural.(2)He married her,as was natural.
(3)As was natural,he married her.
3 結語
綜上所述,顯性教學法與隱性教學法不是相互排斥的兩個對立面,而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適用于不同材料、不同對象、不同情景、不同階段的兩種并行不悖的外語教學法。
參考文獻
[1] 韓愛紅.淺淡高中英語語法教學[J].山東教育科研學科教學,2002(12):61.
[2] Zhong ganggao,Carl.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Teaching of Grammar[J].Education,2001(12):45-68.
[3] 尹枝萍,郝興躍.明示語法教學與暗示語法教學討論[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2):119-123.
[4]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2.
[5] 何宇丹.顯性法和隱性法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7.9(4).
篇3
關鍵詞:高中英語 句子成分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1-0132-01
《新課標》一直在微調,強調“輕語法,重應用”??墒钦缫粭澑叽髨怨痰拇髲B,必然有堅固的基石和鋼筋鐵骨般的框架,而句法即句子成分就是那支撐文章的框架。
1 高中英語句子成分分析的教學現狀
1.1教材方面
高一是初高中轉型時期,初中的語法是零散的系統性不強,而高中語法卻是支撐整個高中英語學習的脊梁。根據多年教高一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應當從分析句子的成分入手,因為它是語法學習的基礎。比如牛津第一模塊3個單元講的都是定語從句,有些同學甚至不明白什么是定語,更不用說什么是定語從句了。那么對于高二講的名詞性從句和狀語從句就更不明白了。
1.2學生方面
初中教學雖然進行了改革,可為了應試教育,還有因為學生的基礎,還是以“填鴨式”和“滿堂灌”為主。因此背單詞和背詞組就可以得到高分。到了高中就完全脫節了,很多同學很是困惑,在初中時背背英語就能考100多分,怎么到高中就突破不了60分呢?導致這樣的結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輕視了語法,輕視了句子成分,很多同學分不清什么是及物動詞,什么是不及物動詞,那就更不明白什么是主謂賓和定狀補了。初中時流行這么一句話: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即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完全是Chinglish(中國式英語)。又如,“You Give Me Stop”(你給我站住)。這完全成了笑話了。
2 高中英語句子成分分析的教學策略
2.1學會分析句子成分,就能弄清高中語法中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
如在高一講解定語從句前,幫學生分析一下主謂賓,定狀補,讓學生能明確句子成分。在定語從句中需要考慮關系代詞如:that, which, who, whom, whose 在句子充當什么成分。關系副詞如:when, where, how 在句子充當什么狀語為例。如果充當主語不能省略,充當賓語則可以省略。如:
This is the place(which is worth visiting ) which 充當主語不可以省略。
This is the place(I like best ). which/that 充當like的賓語可以省略。
反過來,學會分析句子成分在分析長難句或復雜句型結構時也能串聯起來。比如說從句的劃分,可以劃分為主語從句,賓語從句,表語從句,同位語從句和狀語從句。以主語從句為例:What I said is right.從句子成分入手,what I said 從句充當主語,故稱其為主語從句。且what 又充當said 的賓語。其他語法如: 倒裝句,主語和謂語倒過來就稱之為完全倒裝。如果只有be動詞,助動詞和情態動詞倒過來,則稱之為部分倒裝。假如不知主語和謂語動詞,那就不明白什么是倒裝句了。假如遇到省略句那就更糊涂了。如:
--What makes you so angry ?
--His leaving without permission. 這里省略了 makes you so angry. His leaving without permission 充當主語。
2.2學會分析句子成分能為作文提亮加分
在寫作文時,適當運用關聯詞如:and, but, so, however, thus, at last, what’s more, in fact.等可以使文章緊湊。特別強調的是在中文作文寫作時強調豹頭鳳尾,即強調重視開頭和結尾。假如在英語作文中出現3到4句復雜句,就能為文章增色不少,就能得高分。如在開頭用What puzzles you is actually a puzzle for many parents.(運用了主語從句)。在結尾時用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learn English well. (運用了倒裝句)。
2.3學會分析句子成分,做單項選擇題時就能做到剝繭抽絲,抓住主干
最近幾年高考命題中,命題人通過添加插入語,限定詞,定語從句,同位語等成分,增加了句子的復雜程度,造成學生的視覺差異,從而導致思維錯位,從而導致思維錯位,產生誤導。如:It was from only a few supplies that she had bought in the village that the hostess cooked such a nice dinner.其句型考察的是強調句( 由It was 知)。迷惑點就在于強調句中含有一個定語從句that she had bought in the village. 如果去掉,就剩下It was from only a few supplies that the hostess cooled such a nice dinner.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2.4學會分析句子成分,有助于閱讀的理解
篇4
英語是一門實踐課,它的良好教學效果的實現必須建立在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準則上,即應主要通過學生的自身活動來實現。如今課堂的主人是學生,他們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教師必須做好“引導者”,課前認真備課,科學地處理教材,實現教學模式的合理化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巧用概念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效率,有效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概念圖的內涵
概念圖理論是美國諾瓦克博士基于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在上個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廣泛。概念圖是一種以科學命題的形式顯示概念之間的意義聯系,并用具體事例加以說明,從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機地聯系起來的空間網絡結構圖。當“概念圖”被介紹到中國后,引起了普遍關注,各類學校對使用概念圖教學掀起了一個小的熱潮。概念圖的運用,要求教師將對教材的分析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復雜想法及課堂的重難點知識進行圖表化、簡單化處理,形成概念圖。從學生角度來說,概念圖是對新舊知識的精加工,它的直觀形象性有利于理解知識。概念圖作為幫助學生認知的工具,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概念圖的運用還可激發學生語言學習的興趣,從而幫助教師和學生提高英語課堂效率。
二、概念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效用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可分為詞匯教學、語法教學、閱讀理解教學和寫作教學四方面的內容。巧用概念圖,可使這四方面內容的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概念圖在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詞匯學習是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基礎。詞匯量的多少,對學生的聽、說、讀、寫都有重大影響,直接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在記憶單個詞匯時,教師可用概念圖的形式把單詞的詞根列舉出來,引導學生感受概念圖。如詞根“act”,以它為中心可顯示出“action, active, actor”。還可將單詞按照題材或類型進行整理歸類。如以“seasons”為例,seasons的命題主要包括“spring,summer,autumn,winter”,而它們之間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如festivals,months,weather,clothes。這樣學生在進行記憶時,可通過概念圖記住由“seasons”單詞所衍生出來的相關詞匯。引導學生進行組塊記憶,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增加詞匯量。而在教學bring, take, fetch, carry 這一組詞匯時,概念圖的運用對于方向性的解析更是一目了然,如圖所示:
bring here ——————
take here ——————
fetch here ——————
——————
carry ×
(二)概念圖在語法教學中的運用
高中英語語法中,定語從句是一個難點和重點。現在將其內容以文字語言和概念圖的形式分別表示出來。
文字講解:在復合句中修飾某一名詞或代詞的從句叫定語從句。定語從句通常緊跟在它所修飾的名詞或代詞之后,這種名詞或代詞叫做先行詞,即“先行詞+定語從句”。定語從句分為限制性定語從句和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兩種。引導定語從句的關聯詞為關系代詞或關系副詞。關系代詞有who, whom, which, that, whose,在定語從句中可用作主語、賓語或定語(whose);關系副詞有when, where, why,在定語從句中只用作狀語。
概念圖:
先行詞 關系代詞 關系詞在定語從句中的成分 先行詞 關系副詞 關系詞在定語從句中的成分
人 who 主語、賓語 時間 when 狀語
人 whom 賓語 時間 which/that 賓語
物 which 主語、賓語 地點 where 狀語
人、物 that 主語、賓語 地點 which/that 賓語
人、物 whose 定語,表示所屬關系 原因 why 狀語(the reason why)
注意:1.①whose=of which, of whom;②when=介詞+which;③where=介詞+which;④why=for which.2.若關系代詞前有介詞,只能用which或whom且不能省略。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用文字講解會造成學生的記憶負擔,并且不易理解,概念圖的講解則突出了直觀性,更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處理知識、整合知識的能力,可提高課堂效率。
(三)概念圖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篇5
一、 引言
盡管各個省市的高考英語分值有所不同,但無論如何都削弱不了英語在高考中的地位。學生學了那么多年的英語,最頭疼的是語法的學習?!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實驗稿)》重申了語法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新課標》也強調“知識是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
一直以來,傳統的語法教學只是注重在教英語時逐條講解各個語法項目的規則以及它們的用法,教師滿堂灌,學生課上、課后都得背這些枯燥的語法規則。老師以為講得已經非常透徹了,可是學生還是一頭霧水,做題時總是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現代的語法教學表現出來了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這集中表現在呈現語法項目的時候都采取的是單元呈現,呈現的方法都比較新穎,而且練習也都很充分。但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是它割裂了語法之間的那種聯系,沒有系統、連貫地講解語法,學生學習單個語法項目時感覺也好像聽懂了,練習做得也還可以,但是稍微綜合一點的題目就不會做了。比如牛津教材第一模塊的三個單元都講的是定語從句,學生一開始連定語是什么,從句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更不知道什么是定語從句了。
二、 在高一語法教學過程中句子成分分析的重要性
基于新形勢下語法教學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高一一開始就應該首先規劃好語法教學,應該對語法教學進行改進。新課標中提出高中英語教學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語法是語言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知識是語言能力的基礎,而學生的交際能力又是以語言能力為前提的,所以,我認為,高一的英語語法教學應該更系統一些,當然系統地講授語法時得首先找到一個切入點,根據多年的高一英語教學經驗,我認為應該從句子成分的分析入手。句子成分的分析是基礎,因為其他的項目都和句子成分的分析有關。
英語語法分成詞法和句法,以下主要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 詞法方面
首先是詞的分類標準。英語的詞按照詞義、句法作用以及形式、特征分成名詞、代詞、數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冠詞、介詞、連詞、感嘆詞等十類。
另外的一個分類標準是以這些詞在句子中能否獨立擔當成分來分成實詞和虛詞。這其中實詞可以分成名詞、代詞、數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虛詞包括冠詞、介詞、連詞和感嘆詞。換句話說,實詞和虛詞的分類標準就是以詞能否在句子中充當成分來劃分的,主要是看這個詞在句子中作什么成分,然后再根據這個詞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來判斷它的詞性。
2. 句法方面
首先是句子的劃分標準,按照從句在整個句子中所充當的成分可以把它們再細分成主語、表語、賓語、同位語、定語和狀語從句。當然另外一種分類標準是按照詞性分的,主語、表語、賓語、同位語從句是名詞性的從句,定語從句是形容詞性的從句,狀語從句是副詞性的從句,這個同樣還是離不開句子成分的分析。
其他語法條目如間接引語與賓語從句,非謂語動詞,省略,倒裝等都離不開句子成分的分析。
所以從以上詞法和句法兩方面來看,分子成分的分析在高中英語語法中起到的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所以在學習中需要首先明白句子成分分析的重要性,然后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能系統地學習又能根據其中的聯系各個擊破。
三、 從句子成分的分析切入,理清語法的內在聯系,輕松學好高中語法
因為句子成分的分析的重要性和對英語語法的基礎作用,我們應該從句子成分的分析入手找清楚語法的內在聯系和系統性,做到事半功倍輕松學好英語。
在一開始講定語從句和其他語法之前,先明確一下句子成分。首先從句子的主、謂、賓、表、定、狀、補開始,讓學生明確分析出句子的成分來,記住句子成分的最根本的意義,可以作某種成分的詞有哪一些。然后反過來分析一下實詞和虛詞的區別,這些詞都可以作什么成分,二者相輔相成。句子成分的分析有益于記住詞性、實詞和虛詞,記住實詞和虛詞的作用也有益于句子成分的記憶。這樣就能夠為以后的語法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講授詞法時,可以從詞能作的句子成分入手,這樣就可以從熟悉到陌生,由淺入深,然后再用句子成分串起來,知識就系統多了。比如,高中語法中最難和最重要的語法項目是非謂語動詞,顧名思義,非謂語動詞就是不能單獨做謂語的動詞,這個和謂語的時態就分得很清楚了。時態的劃分主要是在謂語動詞上體現出來動作發生時間的不同,確定時態時主要看謂語動詞和狀語就行了。
在講授句法的時候同樣也可以用句子成分的分析來串起來。比如說從句,可以按照從句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來劃分為主語、表語、賓語、同位語、定語和狀語從句。其他的語法項目如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其實就是用賓語從句或復合賓語來作為間接引語的。間接引語就是把直接引語的話改成賓語從句。在倒裝句中主要考察的其實就是句子的語序,主語和謂語倒過來就是完全倒裝,句子的謂語只有一部分倒過來就是部分倒裝。還有主謂一致,其實主要是看主語和謂語在人稱、數、時態上的一致的關系。省略句主要是看省去句子中的相同成分或者是省去了不被誤解的相關的成分。虛擬語氣又叫虛擬條件句,這個條件句就是狀語從句的一種,還是按照句子成分來看的。
篇6
關鍵詞: 農村高中英語 語法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
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革英語教學過分強調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保?]近幾年,隨著英語課程標準的實施,對語法的要求逐次降低。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在淡化語法的同時,并沒有給語法教學注入新的活力,結果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據其調查的216名應屆高三學生中高達70%的學生認為語法是提高英語能力的障礙。[2]顯然,與初中英語語法相比,高中英語語法的系統性更強、難度也更大。而傳統語法教學學生就是聽眾,甚至“聽奴”,比較枯燥。教學方式的改變可以使語法課堂“活”起來。
一、情境式語法教學
認知心理學認為,如果輸入到大腦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或實用性,那么當它到達大腦這一中心加工器時,便會產生興奮的情感,輸出活躍的思想與行為。而真實的活動意味著將語法學習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進語法學習。由于課堂學習延伸到現實生活中,學生能切實感到知識的實用性,會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學習語法的方法所帶來的樂趣無疑會有效推動學生今后的學習。
語法的學習不能脫離語言的實際。因此,要想全面掌握語法,可以通過閱讀文章,學習其中出現的相關的語法現象。這樣,更能加深對語法的掌握。例如,在定語從句的語法教學中,老師介紹什么是定語從句及其構成以后,在本單元的Reading部分,讓學生先閱讀文章,然后找出文章中所有定語從句的句子,接著讓學生就文章中的句子分析總結,歸納出定語從句的規則。然后,老師進行補充,使得學生能夠在文章中掌握語法。在平時的閱讀材料中也是一樣,讓學生找出文中的難句子進行分析。
二、探究式語法教學
高中生邏輯思維特點使得他們對語言認識形成系統化認識成為可能。因此,使用歸納法完全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善于歸納總結歸納法是讓學生接觸語言材料,通過大量的例子,使學生形成一定程度的感性認識。進而,加工材料形成對語法規則的總結。例如:動詞非謂語形式的教學是高中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教師可以通過一些例子進行演示,讓學生歸納規則而以此類推。歸納總結后,接下來就是學生親自講解。這樣的記憶效果最好。研究表明,自己講解是掌握英語知識的最佳方法。實踐證明,在語法教學中,學生先討論,繼而講解,效果甚好。
以小組學習方式,根據教材的內容,依據教師的指引,圍繞某一個語法項目,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自己去收集、篩選、分析、處理、運用各種信息;再通過學生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互相啟發、互相學習,降低學生作為被動學習者的焦慮感,真正使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在課下準備某個語法項目,推選兩個學生充當小老師展示他們小組對該項語法的認識,老師則在旁邊充當助手,進行補充,由學生充當老師,課堂氣氛別具一番風味,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三、啟發式語法教學
語法教學必須貫徹啟發性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使學生既能提高語言技能,又能獲得語言知識。例如:在講定語從句這一語法時,如何使用關系代詞及關系副詞,是很多學生感到困惑的一個難題,那么怎么使他們理清這個混亂的頭緒呢?首先讓學生看下面三組句子:
(1)This is the factory______I worked in last year.
This is the factory ______we worked last year.
(2)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______we graduated.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______we spent together.
讓學生對比,然后仔細分析這三組句子的相同與不同之處,然后確定關系詞,總結規律。找出定語從句中所需要的句子成分,然后總結所共有的特點。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學生印象深刻,記憶牢固。這種學習方式會逐步養成觀察語言現象和運用語言規則的自覺性,形成語法意識,從而越學越會學,越學進步越快,良性循環。很顯然,灌輸式的講解教學法是很難達到這種教學效果的。
四、諺語格言式學習
外語學習尤其是語法學習本身規則較多,比較枯燥、乏味。因此,語法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諺語格言短小、精悍、韻律較強,便于記憶,便于引起學習興趣。例如,在定語從句中,有些先行詞前只能用that而不能用which,種類較多,比較松散,學生記憶起來比較困難。此時,較好方法就是讓學生自己編制記憶口訣。實踐證明:學生自己編制的口訣非常有利于其記憶。讓學生自己發現語言結構的形式和意義,再通過師―生、生―生討論,歸納出使用規則和結構特征,用自己喜歡的順口溜編起來。這樣既能很順利記憶所學習過的知識,又能提高其學習的能力與興趣。
高中英語教師應在端正認識的基礎上改革教法,能夠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教學時段采用不同的語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牢記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學生的興趣、參與、活動,以及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發展,并且能夠堅持業務學習,不斷轉變教育觀念,這樣才能開拓語法教學的新局面,真正把教學的重點轉移到“實際掌握”上來,為提高整個英語教學水平作出貢獻。希望我的微薄之見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廣大教學一線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探索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更佳方法。
參考文獻:
篇7
一、“悟導練”教學方法的研究依據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高中英語教學要有利于學生優化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 ,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能力。然而,理念轉變為教學行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現行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的課堂目標單一,課堂活動形式也囿于書本知識的被動的接受性學習,忽視了學生理解,體驗,感悟。為了在 教學的過程中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效率,筆者另劈奚徑,探索了一套教學方法,筆者稱之為“ 悟導練”教學法。
“悟導練”教學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先學后教,先練后講,講學生最需要講的內容。教學步驟是:悟(領悟)——導(指導)——練(訓練)——測(監測)——評(講評);教學原則是:悟為先,導隨后, 悟中練,練則評,評則精。該教學法強調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水平來感悟所學內容,然后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予適當的指導,最后配以一定量的練習來鞏固所學的知識。因此,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都處于思考狀態,都在積極主動的內化知識,這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相比,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悟導練”教學方法的探究背景
20世紀六十年代后,國外的自主學習進入了系統研究階段,各理論流派提出的理論雖有不同,但其主要思想都是:知識是不可傳授的;教師要教好學生,除了具有必要的情意因素外,還必須要鼓勵和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只有學生發現和學到的知識才是最有意義的,才能真正同化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開始對自主學習做系統研究,自主學習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所有這些教學實驗都把“學生自學“作為教學的主要環節,明確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智力作為主要追求目標。
三、“悟導練”教學方法的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而是學習者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借助其他人的協作和幫助,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主動構建事物的性質,規律及事物間的內在聯系??梢?,建構主義理論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注重教師的指導作用。因此。“ 悟導練”教學方法中:“悟為先,導隨后”的教學原則是符合建構注意理論的。“ 悟導練”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的自我感悟和實踐操練為主,教師的指導為輔,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調空和自我修正的能力,為自主學習奠定了基礎。這一點符合元認知理論。
“悟導練”教學方法提倡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不但要通過感悟,自己歸納語言規律,還要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各練習的形式來鞏固所學的知識,當學生意識到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思想和實踐掌握并運用某種知識時,成功的喜悅油然而生,從而激發了學習熱情。這符合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四、“悟導練”教學方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優勢
1.符合高中生的認知特點
高中生的認知更具有獨立性和批判性,因此,他們在學習中更希望主動探索英語語言的內在規律,而不是一味地聽從教師的講解?!?悟導練”教學方法首先強調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相關的圖式對所學內容進行感悟和歸納。因此,它給學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間,也滿足了自我探索的心理需求。
2.符合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
牛津高中英語“先學后教”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先讓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處理,并根據自己所提取的信息,盡量獨立解決學習中所遇到的困惑,然后,教師在必要的時候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幫助。可見,該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有助于實施《牛津高中英語》
現行牛津高中英語教材信息量大,詞匯多,如果只靠老師的講解,很難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留下深刻印象,而且課堂效率也很低。因此教師要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以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并指導他們借助有效的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 悟導練”教學方法提倡“先學后教,先練后講,以練代講,講學生最需要講的”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思考的習慣,而且提高了他們的思考能力,從而為獨立學習提供了可能,確保教師能夠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高效地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
四、“悟導練”教學方法的運用實例
筆者在教高一定語從句部分:“關系代詞;介詞+關系代詞”的使用區別時,先給學生如下例句:
1.This is the town that/which/I visited.
2.This is the town that/which was built last year.
3.This is the town about which we talked .
4.This is the town to which we paid a visit .
5.Wusong was the man by whomthe tiger was killed .
6.This is the town of which the villagers are proud.
針對以上例句,筆者首先讓學生朗讀這些句子,感悟先行詞后面的定語從句引導詞的異同。學生能迅速發現例3,4,5,6 在關系詞前多了一個介詞。就此,教師引出“介詞+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這一概念,接著筆者再引導學生觀察例1,2中定語從句中動詞與例句3,4,5,6定語從句中動詞的特征。和學生一起總結出以下規律:關系代詞用于當定語從句缺主語時或從句中及物動詞后缺賓語時,“介詞+關系代詞”用于當定語從句不缺主語也不缺賓語時,更直觀地說,當從句中的動詞為“不及物動詞或雖為及物動詞,但已經帶全了賓語,或雖為及物動詞,但已經用了被動語態,或聯系動詞后面不缺表語時”。
以上筆者完成了讓學生悟和教師導的兩個過程。接下來,我再給學生幾個鞏固練習。事實證明,學生聽課狀態輕松而又專注,效果很好。
而在引入關系副詞的用法時,我先給出以下例句:
1.This is the town where I was born .
2.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when I joined the party.
3.That,’s the reason why I didn’t come.
再以同樣的方法和步驟講述關系副詞與關系代詞的用法區別。
篇8
【關鍵詞】語法教學 代入法 推理演繹法
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教學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式下,淡化語法教學的呼聲有日益高漲之勢。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掌握實在的知識,我們不得不提高對語法教學重要性的認識。
一、語法在語言教學中的地位
語言學家認為,語法是語言發生作用的框架,沒有語法,人們交流思想的公認形式就沒有一致性,就無法構成語言。語法能力是掌握語言形式的知識體系,是言語實踐能力的前提。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認為,語言不僅是一套習慣的體系,更是受規則支配的體系。交際教學法的主要奠基人威而金斯在《第二語言學習和教學》一書中明確指出:語法是學習的中心,是保障表意的必需手段。此外,眾多語言學家所論述的語言交際能力也包括了語法能力,并將其放在首位。語言既是交際工具,又是思維工具:即具有交際屬性,又具有認知屬性:既是行為習慣,又是結構模式:既是功能系統,又是規則和知識系統。實踐性的語言知識,特別是語法知識,可使學生越學越明白,越學越聰明,越學越容易,越學越輕松,從而激發學生深層的和持久的學習興趣。語法教學在任何時候,任何階段,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淡化。(胡春洞,2002)
語法教學的實質是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對語言現象進行分析和歸類,掌握其規律,訓練學生正確和熟練地運用語言。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對知識進行一些系統性的研究,把本來很自然的過渡知識講的零亂,學生學得吃力,教師講的費勁,教學效果也不盡人意。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了用數學方法啟智英語語法教學。
二、用代入法將復雜的復合句簡單化
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人的認識過程都是從簡單到復雜,從感性到理性,從表象到實質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讓學生的知識過渡顯得簡單,自然,流暢,容易理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數學學習中有一種很好的解題技巧――代入法。在英語教學中,為了擺脫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我采用了代入法。例如:在初中教材中我們就教授了狀語從句,但對學生而言,最難的也就是復合句的結構問題。我啟發他們對下面兩個句子進行對比:
1)I went to see my parents yesterday.
2)I went to see my parents when you saw me just now.
將1)中的劃線部分代入2)中,學生不難看出語法成分是完全相同,在句中作了時間狀語。不同的是1)中是個副詞作了時間狀語,而2)中是句子作了時間狀語。進而學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復合句中充當狀語的句子叫做狀語從句。高一的教材中設計最多的是定語從句,我啟發學生以相同的方法來對比,總結:
It is a beautiful flower.
It is a flower which is beautiful.
同樣用代入法就不難理解,兩個句子意思顯然是相同,但表達方式發生了變化,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學生總結出了定語從句的概念(在主從句復合句中用來修飾名詞或代詞的從句就叫定語從句。)接下來我就集中講授了定語從句的基礎知識:
先行詞:這些被修飾的名詞或代詞叫做先行詞。
關系詞:用來引導定語從句的關系副詞或關系代詞就是關系詞,他們一方面引導定語從句,同時在定語從句中充當一個語法成分,具體見下表:
第一節課只設計關系代詞部分,舉例講授不超過20分鐘,然后留大量的時間要求學生練習(約20分鐘 ),最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重點和難點。第二節課再設計關系副詞部分的內容。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是遵循了復習過渡的方法:
1)It is the house―he visited yesterday.
2) It is the house―he was born.
句中先行詞指物,在定語從句中作了賓語,故用that /which,而2)句中從句中不缺主語,賓語,定語,自然作地點狀語,從而呈現出新授內容。而其他更復雜的內容,例如強調句和定語從句的混雜現象,我們到高二才能接觸到:
①It is on the day―I joined the Party.
②It is the day―I joined the Party.
③It is the day―I spent with my brother in Beijing. 析:①that.
It is …that是強調句型。
②when在定語從句中作時間狀語。
③ that, which在定語從句中作賓語。
還包括as, which的用法區別在高三的教材內容中才能出現。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塌實。
再例如對名詞性從句的講授:
名詞性從句概念:在語法功能和意義上相當于名詞的從句叫做名詞性從句。
例如:1.The teacher is very strict.(主語)
2. I am a teacher.(表語)
3.I like the teacher.(賓語)
4.Mr. wang , our teacher, is very strict.(同位語)
從簡單的句子學生不難理解名詞的語法功能,用代入法將復合句的某一部分看作一個整體,如
1 )What the teacher said is right. (主語從句)
2 )This is what he wants to tell you. (表語從句)
3 )I think that he is right.(賓語從句)
4 )The fact that he is the tallest student in our class is right. (同位語從句)
這樣一來學生很容易理解他們的結構了。概念一旦講完,馬上出示下面這些句子要求學生辨別他們的類別,并且要考慮引導詞的意義和用法。
1.That he knows the answer is right.
2.The reason is that he missed the class yesterday.
3.He didn’t know that his grandpa had already died.
4.What you told me just now is whatI want to know.
5.The city is not what it used to be.
6.I wonder what you like.
7.The question when they will go to Japan is now discussing .
8.The teacher wanted to know who the man was.
9.Who is late for class is not important.
10.She understood who she gave the book to.
11.We all asked whether/ifTom was ill.
12.He saw how his father finished his job in such a short time.
13.Do you know where he lives?
14.We all see how he came here.
15.He knew why he studied so hard.
16.The old lady couldn’t decide which book she should buy for her son.
連詞的選擇要根據從句中所缺乏的語法成分來確定。例如:that在名詞性從句中只起連接詞的作用,而不充當語法成分,引導賓語從句時可以省略。what指物做主語,賓語,表語。where做地點狀語,when做時間狀語,why做原因狀語,how做方式狀語.who指人做主語,whom賓語,whose做定語.which既可以指人又可以指物,在句中做定語.Whether,if在句中做狀語,引導賓語從句時通常可以互換,但若做介詞或特殊動詞(discuss)的賓語時,只能用whether不能用if,另當主語從句置于句首時只能用whether,表語從句和同位于從句通常用whether引導。
看起來內容多,但知識的講解簡單,學生理解容易。知識的講授最多超不過25分鐘。而大部分時間是要給學生自己練習消化的。
三、運用演繹推理法將難解的知識簡化
初中教材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動詞的6種時態,我們可以將其簡化為4種形式,并且很容易地讓學生學習其他兩種時態及非謂語動詞的各種形式,見下表: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表格所示內容,總結規律:各種時態是有助動詞加上非謂語形式構成的。非謂語形式不會隨人稱的變化而變化,根本區別在助動詞上。在此基礎上,我們學習非謂語動詞的用法就容易多了。指導學生對比,演繹,推理,用學習數學的思維和方法來理解語言現象,掌握語法規則,既符合心理發展的規律,又遵循了認知過程的程式。
總之,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教會學生一種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遠遠比教給他們一個知識點重要的多,真正達到“授于漁而非魚也”的目的。把時間還給學生去領會,消化,而不是讓老師“滿堂灌”,“填鴨式”搞教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精講多練。
【參考文獻】
[1]《中學外語教與學》[S]2004年第1期 P20
篇9
現行高中英語教材涉及語法知識多、范圍廣,學生時間有限,不能很好地掌握應有的語法知識而導致信心不足,成績下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老師要學會抓住重點講語法,做到精講多練才能提高語法教學效果?,F以以下示例為范。
一、講冠詞
冠詞是一種虛詞,用來修飾名詞。英語中有三個冠詞:定冠詞、不定冠詞和零冠詞。在學習冠詞時,除要求學生記憶一些運用固定規則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通過翻譯判斷是“確定”還是“不確定”。不確定則用不定冠詞或零冠詞;確定則用定冠詞。例如:
1. Book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school students. 書對學生來說很重要。
這里Books和school students都是泛指,不確定,因此不用冠詞(零冠詞)。
2. Last Sunday, I bought a reference book at the library near our school.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book ,I’ll bring it to you some day. 上星期天,我在我們學校附近的那家書店里買了一本參考書,如果你對那本書感興趣的話,哪天我把它給你帶來。
這里a reference book(一本參考書)是不確定的;the library near our school(學校附近的那家書店) 是確定的 ;the book(那本書) 是前文提到的,是確定的。
二、講區別定語從句與同位語從句
定語從句中,從句是不完整的??梢愿鶕木渌枰某煞謥砼袛嘞鄳囊龑г~。
例如:
At the meeting, they didn’t discuss the idea that (which或省略)you had put forward the other day.
僅觀察并翻譯從句“you had put forward the other day.”你會發現從句因缺乏賓語而翻譯不通。其實,had put forward的賓語應該是the idea.從句中之所以沒了the idea是因為它被引導詞( that或which)替換并放在從句句首作了引導詞。這樣,通過從句所需要的成分來決定選用哪種引導詞:所需要的成分如果作主語、賓語,指事物則用that 或which 或省略,指人則用who 或whom ; 所需要的成分如果作狀語,指地點用where , 指時間用when. 所需要的成分作定語則用到whose . 從句和先行詞之間是修飾和被修飾關系。
同位語從句中,從句是完整的。在news 、fact 、idea 、message 、possibility 、word(音信) 、question 、problem 、doubt等“具有一定思想內容”的名詞后常常跟同位語從句。該從句是對這些“具有一定思想內容”的名詞進行補充、解釋、說明的,是并列關系。所以其從句意思是完整的而且它們(除question problem 外)的引導詞都是that 而且that不省略。例如:
1. I have an idea that we should put the bird cage on the balcony.這里idea的內容就是we should put the bird cage on the balcony.而we should put the bird cage on the balcony就是一個idea .
2. You haven’t answered my question where you have hidden the money you had stolen.同樣,在這里question的內容就是where you have hidden the money you had stolen而where you have hidden the money you had stolen就是一個question.
三、講區別動詞不定式與動名詞作賓語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為了區分不定式和動名詞,老師們往往會列出很多動詞讓學生記憶那些動詞后要跟動詞不定式,哪些后跟動名詞,這種做法確實可行,但最好還是讓學生學會理解區分效果更好。
在我看來有這一句話就夠了:動詞不定式的動作在謂語動詞之后發生,常常表示“將要……”或“為了……”。所以說動詞不定式動作具有計劃性、目的性。學生自己就能列出很多后跟不定式的動詞:decide want plan like refuse intend fail remember forget mean stop begin come 等等。例如:
They stopped to see the groups of wild ducks floating on the reservoir.(停下來要 / 為了看)
We have quite a lot of experiments to do to test whether your thought is right or not.(要做的實驗;為的是要證明)。
動名詞只表達說話者對事物的陳述,沒有未來的傾向。例如:
1.I had just finished doing my housework before you came in.
2.You must try to avoid making the same mistakes in your future work.
四、講分詞
分詞分為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兩種。在教學中,只需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現在分詞表主動;過去分詞表被動”就足夠了。如果分詞作狀語、作表語時,則看句子主語和分詞之間的關系,主語是分詞動作執行者,用現在分詞;是承受者,用過去分詞。例如:
1. A war broke out in the country, forcing many citizens to leave away from their homes.
這里A war 是句子主語,是force 動作的執行者,是主動關系,用現在分詞。
2.Seen from the top of this building, the whole city appears very beautiful.
這里the whole city是see動作的承受者,是被動關系,用過去分詞。這樣說是錯誤的:Seen from the top of this building, you will find the city is very beautiful.因為you 是see動作的執行者而不是承受者,應把Seen 改為Seeing.
3.Heard what the teacher explained, the children felt even more puzzled a lot.
這里children是puzzle動作的承受者,所以用過去分詞。
用同樣的方法教學生理解:分詞作定語時,則看它所“定” 的名詞和分詞動作之間的關系,該名詞是執行者,用現在分詞;是承受者,用過去分詞。分詞作賓語補足語時,則看分詞所“補足” 的賓語和分詞之間的關系,該賓語是分詞動作的執行者,用現在分詞;是承受者,用過去分詞。例如:
1. The passenger sitting in front of me has already got off the bus.(sitting in front of me 作定語,The passenger是動作執行者)
2. In fact, I didn’t know the men trapped in the building.(trapped in the building作定語,the men 是動作的承受者)
3. With his mother looking at him, the boy had to tell the truth.(looking at him 做賓語補足語,his mother是動作執行者)
篇10
【關鍵詞】 英語學習 積極思考 使用工具書
人類社會發展的推動力是創新,教育也不例外,英語教育更是如此,只有不斷的思考研究、創新求異才能實現進步。
因此,教師的職責絕不只是傳授知識和考點,而在于改善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教師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生搬詞典,硬摳知識點上,倒不如多花點心思去研究教法學法。
一、學習英語是將知識內化吸收、理解領悟、融會貫通的過程,所以關鍵不在于記憶知識點,而是積極思考。
很多學生甚至是部分老師誤認為英語學習就是背誦單詞、短語、語篇,然后照葫蘆畫瓢的簡單過程,殊不知,這種不求甚解的做法或許能適應初中,卻不適合要點繁雜、難度增大、注重能力的高中英語學習。未經規律性分析整合的零散知識碎片是機械僵死的,無法拿來活學活用。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思考,做既有知識的灌輸者,而是要將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語法是多數學生最頭疼的部分,甚至有些學生聽老師講解了好幾遍也不能真正領會其中奧妙。因而,學習語法的時候,教師的任務不是將簡單地語法知識統統灌給學生,要求他們抄下來背,而是調動學生使用已有知識來解決新問題,以生動的例證引發學生自主的總結語法規律。
二、立足語篇,將孤立的知識點的學習融會在語篇中,重在總結文段大意,準確查找信息,體會句間關系,領悟文章的深層內涵。
語言學習是知識輸入再輸出的過程,所以,只有盡可能多的輸入語篇,才能提高自身的閱讀和寫作的能力。
眾所周知,語言表達的基本單位不是單詞或詞組,而是句子,而多個句子構成了語篇,才能表意完整。很多學生只把背誦單詞詞組作為英語學習的關鍵,實際上,單從記憶來說,撇下文段孤立的背誦知識點很愚蠢,會導致事倍功半。相反地,如果把單詞短語放在文段中去理解則記憶要深刻久遠得多。理解記憶之后,再仿照例文造句子、寫文章來運用所學知識點,才能將知識化為己用。
三、引導學生有效使用工具書網絡等手段,學會自主學習,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對于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集思廣益。
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而不只是被動的回答問題,并將造句變成自我獨到觀點表達的平臺,而不是機械回答老師給出的句子,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會像魔法一樣,化腐朽為神奇。
我們教學的目地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不是讓他們記住考點,所以具備準確查找并整合所需信息的能力至關重要。比如,學習單詞用法的時候,引導學生自主的查閱詞典等工具書,并將多而雜的用法自我整合,尋找規律,教師的任務則是指出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清規律,并以多種呈現方式為學生提供運用的機會。
四、一堂成功的英語課應該是一件美妙雋永的藝術品。
教師授課,要像演員一樣運用標準動聽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聲調,恰到好處的肢體動作傳達豐富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恰如其分得使用幽默點燃平靜的課堂。例如,講解限定性定語從句和非限定性定語從句的區別時,可以使用如下例句:
1. When I go out, I don’t wear clothes, which makes me distinguished.
2. When I go out, I don’t wear clothes which make me distinguished.
第一個句子為非限定性定語從句,意為我外出時不穿衣服,這讓我與眾不同。而第二個句子為限定性定語從句,意為我外出時不穿高雅的服裝。
由此把枯燥的語法規則變成一個笑話,讓學生在大笑之后主動發現兩種定語從句在定義、功能、形式上的區別。
總之,英語學習不能只靠單純的知識點記憶,活學活用是前提,培養思考習慣和思維方式是關鍵。英語教師需要在課內外積極創設英語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聽說讀寫并行,為他們提供足夠的語言操練機會,將英語變成學生自我表達的載體,變“要我說”為“我要說”,變被迫學習為快樂學習。正如法國十八世紀偉大的自然主義教育家盧梭所說,“教育要適應受教育者的成長和發育;教育應歸于自然,發展天性?!?/p>
.
[1] 陳琳. 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M].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