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試題范文
時間:2023-03-17 09:27: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二物理試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八年級物理試題
可能用到的物理常量:g=10N/kg
ρ水=1.0×103kg/m3
ρ海水=1.02×103kg/m3
第I卷(選擇題
共45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每小題3分,共45分)
1.某校開展了迎軍運趣味運動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迎面接力時跑過終點還要向前沖一段距離是因為人有慣性
B.投實心球時涂抹防滑粉是為了增大摩擦力
C.拔河時人對繩的拉力和繩對人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運籃球時,籃球對地的彈力小于地面對籃球的彈力
2.下圖中的實驗或應用,利用了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的是
①紙片將試管中的水托??;②盆景中的水在一段時間內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
;③對B管吹氣,A管中水上升;④對漏斗口吹氣,乒乓球不掉下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3.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為測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每次實驗必須水平勻速直線拉動木塊
B.由甲、乙實驗可知: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C.取下甲圖中的砝碼進行實驗,并與乙圖實驗比較,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的關系
D.正確進行甲、乙兩次實驗時,木塊上的砝碼都只受到一對平衡力
4.下列物體,保持平衡狀態時,主要不是依靠浮力的是
5.重為1N的水,能產生的最大浮力是
A.等于1N
B.小于1N
C.一定是0.5N
D.可以大于1N
6.如圖甲、乙是同一潛水艇在海面下懸浮和上浮的情景,若甲、乙兩圖中潛水艇水艙中的水量不再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甲圖是潛水艇懸浮時的情景,乙圖是潛水艇上浮的情景
B.甲、乙兩圖中潛水艇受到的浮力相等
C.甲、乙兩圖中的潛水艇最終靜止時受到的浮力相等
D.潛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小于潛水艇的凈重
第6題圖
甲
乙
7.用一彈簧測力計掛著一實心圓柱體,圓柱體的底面剛好與水面接觸(未浸入水)如圖甲,然后將其逐漸浸入水中,圖乙是彈簧測力計示數隨圓柱體逐漸浸入水中的深度變化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圓柱體的質量為0.2kg
B.圓柱體浸沒時,所受浮力為1.5N
C.圓柱體的密度為ρ=4×103kg/m3
D.圓柱體剛浸沒時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強為1200Pa
8.如圖所示實例中,人對物體做功的一組是
A.甲、乙
B.甲、乙、丙
C.甲、乙、丙、丁
D.甲、乙、丁
9.如圖所示,老人和小孩一起爬相同的樓梯到相同的高度,如果兩人在爬樓過程中的功率相等,老人的質量較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人用時相等
B.老人用時較短
C.老人做功較快
D.老人做功較多
第9題圖
第10題圖
10.智慧農業普惠于民。如圖所示是無人機在同一高度勻速飛行噴灑農藥的過程,關于這個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無人機重力勢能不變
B.無人機動能減小
C.無人機重力勢能增大
D.無人機機械能不變
11.如圖所示,先用繩子把一個鐵鎖懸掛起來,然后把鐵鎖靠近自己的鼻子,穩定后松手,頭不動,鐵鎖向前擺去又擺回,直到最后停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鐵鎖擺回后一定不能碰到鼻子
B.鐵鎖下降過程中,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
C.鐵鎖來回擺動直到最后停下,機械能先變小后不變
D.鐵鎖第一次擺動到最低點時,速度最大
第11題圖
12.下圖所示的四種簡單機械中,不能省力的是
13.如圖所示,在杠桿上懸掛一個重物,在最右端施加一個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由水平位置A緩慢提到位置B,在這個過程中,拉力F的大小
A.一直變小
B.始終不變
C.一直變大
D.先變小后變大
第13題圖
14.如圖是搬運工人用滑輪組將倉庫中的貨物沿水平軌道拉出的示意圖。已知貨物的質量為600kg,所受軌道的摩擦力為其重力的0.1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若人以0.6m/s的速度勻速前行,經100s將貨物拉出倉庫。人拉貨物的過程中,分析正確的是
A.貨物移動距離為20m
B.工人的拉力為400N
C.工人做的有用功為3.6×104J
D.工人拉力的功率為360W
第14題圖
15.甲、乙兩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s—t圖象如圖,該路段汽車所受阻力與物重之比為1:5,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車牽引力的功率大于乙車牽引力的功率
B.若甲、乙兩車質量相同,則甲、乙兩車牽引力的功率之比為9:4
C.若甲、乙兩車牽引力做相同的功,則甲、乙兩車的牽引力之比為4:9
D.若甲、乙兩車牽引力的功率相同,則甲、乙兩車質量之比為5:1
第15題圖
第II卷(非選擇題,共55分)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共55分)
16.(3分)在木棒的一端纏繞一些銅絲制成簡易密度計,將其分別放入盛有不同液體的兩個燒杯中,燒杯中液面相平,觀察到的現象如圖所示。若甲圖中液體的密度為ρ1,密度計所受浮力為F1,液體對燒杯底的壓強為P1;乙圖中液體的密度為ρ2,密度計所受浮力為F2,液體對燒杯底的壓強為P2。則ρ1________ρ2,F1________
F2,P1________P2。(三空均選填“>”、“=”或“<”)。
17.(3分)如圖,用叉車搬運貨物時,叉車先把1t的貨物用10s的時間勻速提升2m的高度,然后沿水平地面以1m/s的速度前進10m。勻速提升貨物的過程中,貨物的機械能__________(選填“增加”、“不變”或“減小”),叉車對貨物做功__________J。沿水平地面前進時,叉車對貨物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__W。
18.(5分)在斜面上將一個重4.5N的物體勻速拉到高處,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為1.8N,斜面長1.2m、高0.3m。則物體上升0.2m高度的過程中,有用功是__________J,斜面的機械效率是__________,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為________N。若增大斜面的傾角,沿斜面勻速拉動同一物體時,所需的拉力____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斜面的機械效率____________(選填“變高”、“不變”或“變低”)。
第18題圖
19.(5分)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重力有關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第19題圖
(1)如圖甲所示,用手把飲料罐按入水中,飲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會感到越吃力。這個事實可以支持以上猜想
。(填序號)
(2)為了探究猜想1和猜想2,用體積相同的A、B兩個圓柱體,測得重力分別為4
N、
4.5
N,進行如圖乙所示的實驗。
①分析實驗數據可知:B圓柱體的密度為
g/cm3,
濃鹽水的密度為
kg/m3。
②比較序號a、b、c三次實驗,可知猜想
正確。
(3)為了探究猜想3,小明用兩塊相同的橡皮泥分別捏成圓錐體和圓柱體進行如圖丙所示的實驗,小明得出的結論是: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同組小紅認為這一結論不可靠,原因是
。
第19題丙圖
20.(5分)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實驗中,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
第20題圖
(1)如圖所示的四個操作中,最合理的順序是____________。
(2)乙圖中,物體漂浮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N,小桶中水所受的重力為__________N。
(3)通過分析發現,所測浮力的大小跟所測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不相等,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圖中溢水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力__________乙圖中溢水杯不再有水溢出時對水平桌面的壓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1.(5分)在“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讓鋼球從高為h的斜面上滾下將木塊撞出一段距離s。下圖是三次實驗的情景,已知A、B、C鋼球的質量的關系是mA=mB<mC,圖中hA>hB=hC,SA=SC>SB。
第21題圖
(1)實驗中通過比較
來判斷物體動能的大小,所探究的物體動能是指__________(選填“鋼球”或“木塊”)的動能。
(2)比較甲、乙兩圖,質量相同的鋼球從斜面高處滾下,高度越高,木塊被撞得越遠,可得出結論:在物體質量相同時,__________越大,動能越大。
(3)由乙、丙兩圖,可以探究
的關系。該實驗的結論可解釋
。
①同樣路段,對不同車型設定不一樣的最高行駛速度
②同一輛機動車的最高行駛速度要進行限制
③高空拋物危險
22.(8分)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第22題圖
(1)掛鉤碼前,杠桿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靜止,此時杠桿__________(選填“達到”或“沒有達到”)平衡狀態。為了方便測量__________,應將杠桿調至水平位置平衡。接下來應向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
(2)如圖乙所示,在杠桿A點掛上3個鉤碼,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圖中B點掛________個相同的鉤碼。
(3)多次改變并記錄鉤碼的位置和個數,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通過對記錄的數據分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為了驗證該結論不正確,可將圖中其中一處的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來拉,實驗時改變拉力的__________,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比較拉力的__________即可。
(4)將杠桿的支點移到如圖丙所示的位置,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請在杠桿上畫出最小動力F的示意圖。
23.(7分)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中每個鉤碼重2N,測得的數據如下表:
實驗次數
鉤碼重/N
鉤碼上升的
高度/m
繩端的
拉力/N
繩端移動的
距離/m
機械效率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1)根據表中數據在乙圖中畫出第2次實驗中滑輪組的繞線方式。
(2)實驗中,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應豎直向上__________拉動彈簧測力計。
(3)第1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結果保留到1%),第4次實驗對應的實驗裝置是圖________(選填“甲”、“乙”或“丙”)。
(4)分析實驗數據發現,同一滑輪組提升鉤碼的重力變大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__________(選填“變高”、“不變”或“變低”)。
(5)實驗過程中邊拉動邊讀數,彈簧測力計示數不穩定,有同學認為應靜止時讀數。這種想法不正確的原因是沒有考慮到____________對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影響。
24.(5分)“開八方門,迎五洲客,武漢每天不一樣”。為成功舉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武船集團再展大國制造風采。如圖為武船為暢游長江打造排水量為5100t
的郵輪下水試航。
(1)該郵輪滿載時,由河水駛向海水水域時,船身會
。
(2)郵輪滿載時所受海水的浮力是多少N?該郵輪滿載時,由河水駛向海水中郵輪排開水的體積變化了多少m3?
第24題圖
25.(9分)目前武漢市擁有立體停車庫70多個,能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如圖甲是一種塔式立體停車庫,是目前空間利用率較高的機械式停車設備。其運行原理如圖乙所示,電動機通過鋼繩拉動提升裝置將車輛和載車板升降到指定層,然后用橫移裝置(圖中未畫出)將車輛和載車板送入或送出車位,從而達到立體存取車的目的。已知載車板的質量為100kg,電動機對鋼繩做功的功率是20kW,在某次停車時,提升裝置以1m/s的速度將質量為1.5t的車輛勻速升高10m,再由橫移裝置將車輛送入車位。則
第25題圖
(1)已知車輪與載車板的總接觸面積是750cm2,則車輛對載車板的壓強是多少?
(2)載車板對車輛做了多少功?
篇2
1、下列單位中,密度的國際單位的是 ( )
A、km/h B、m C、kg/m3 D、g/cm3
2、在物理實驗室中,常用的測量質量的儀器是 ( )
A、量筒 B、天平 C、秒表 D、刻度尺
3、以下物體質量最接近50g的是 ( )
A 一枚大頭針 B 一個雞蛋 C 一個西瓜 D 一只羊
4、關于誤差的概念,下列哪種說法正確 ( )
A.誤差是實驗中產生的錯誤
B.認真測量可以避免誤差
C.采用精密儀器,改進實驗方法,可以消滅誤差
D.實驗中誤差不能絕對避免,但可以想法盡量減小誤差。
5.在昆明湖上,小紅同學坐在航行的游艇內,若說她是靜止的,則所選擇的參照物是( )
A .湖岸 B .游艇 C .湖水 D .岸邊的樹
6、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速度越大的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
B.速度越大的物體運動的時間越短
C.速度越大的物體運動越快
D.運動時間長的物體,通過的路程長
7、甲物體的速度是72km/h,乙物體的速度是20m/s,丙物體1min內通過的路程是1200m,通過比較可知: ( )
A.甲物體運動得最快 B. 乙物體運動得最快
C.丙物體運動得最快 D. 三個物體運動得一樣快
8、有A、B兩個物體,它們的質量之比3:1,體積之比是9:1,則A、B物體的密度比是: ( )
A.1:3 B.3:1 C.27:1 D.1:27
9、我們能辨別二胡和笛子的聲音,這是由于這兩種樂器發出的聲音: ( )
A、音調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上述三項都不同
10、有四個容積都為500ml的瓶子,分別裝滿海水,純水,酒精,汽油,那么所裝液體質量最多的是(ρ海水>ρ純水>ρ 酒精 >ρ 汽油 ) ( )
A、海水 B、純水 C、酒精 D汽油
11、如圖所示的是A、B兩種物質的質量m與體積V的關系圖像,
由圖像可知,A、B兩種物質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間的關系
是: ( )
A、ρB>ρ水>ρA B、ρB>ρA>ρ水
篇3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1.我們每一位市民的文明舉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開車時不要亂鳴笛就是其中之一。如圖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鳴笛”的標志,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城市的噪聲污染,這種控制噪聲的途徑是( )A.在人耳處 B.在傳播途中 C.在聲源處 D.以上方式都有2.蜜蜂載著花蜜飛行的時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動300次,不載花蜜時平均每秒振動440次,有經驗的養蜂人能辨別蜜蜂是飛出去采花,還是采了蜜飛回家,養蜂人主要是根據什么特征來辨別的( )A.聲音的音調不同 B.聲音的響度不同 C.飛行路線形狀不同 D.飛行高低不同3.測量就是將待測量與標準量的比較,對生活中常見物體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測能力的基礎。以下對常見物體尺度的估測中正確的是( )A.物理課本的寬度約為16.9dm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長度大約是20cmC.普通教室的高度約為15m D.自行車車輪直徑約為1.5m4.一個物體正常運動的速度約為5m/s,該物體可能是( ) A.蝸牛 B.步行的人 C.自行車 D.汽車5.下列自然現象屬于凝華的是( ) A.春天到了,積雪融化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現露珠C.秋天的早晨,出現大霧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現白霜6.下列四個實例中,能夠使蒸發減慢的是( )A.將新鮮的黃瓜裝入塑料袋 B.將濕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C.將濕衣服晾在通風向陽處 D.將新收獲的玉米攤開晾曬 7.一只小鳥在平面玻璃幕墻前飛來飛去,欣賞它自己在幕墻中輕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A.“身影”始終和小鳥一樣大B.小鳥靠近幕墻過程中,“身影”遠離幕墻C.小鳥遠離幕墻過程中,“身影”逐漸變小D.“身影”到幕墻的距離大于小鳥到幕墻的距離8.下列有關光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現象B.城市玻璃幕墻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現象C.白光通過三棱鏡可以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色光D.電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為白色吸收各種色光9.如右圖所示,乙容器內盛有水,甲容器盛有右表所列的一種液體。在一個標準的大氣壓下,對甲容器的底部持續加熱,最終發現乙容器內的水沸騰了。則甲容器內盛的液體是( )A.液態氨 B.酒精 C.水 D.煤油10.夜晚,當汽車發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車尾燈上時,司機看到尾燈反射的光,就能及時避讓。下圖中有關自行車尾燈的光路圖正確的是( )
11.從岸邊看水中的魚,看到“魚”的位置與實際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釋此現象的是( ) 12.如圖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氣斜射入玻璃磚,折射后從另一側面射出,其出射點可能是圖中的( )A.M點B.N點C.P點D.Q點13.下列關于運動和靜止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人在上升的電梯中,以地面為參照物,人是靜止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時,以云為參照物,月亮是運動的 C.飛機在空中加油時,以地面為參照物,受油機是靜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為參照物,小船是靜止的 14.《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烏龜和兔子同時從起點跑出,驕傲的兔子在遙遙的情況下,睡起了大覺,醒來后跑到終點,發現堅持不懈的烏龜獲得了冠軍。對整個賽跑過程而言,下列運動圖像正確的是(其中實線表示兔子,虛線表示烏龜)(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32分)15.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_______。如圖是工人師傅用一把螺絲刀探聽電動機內部運轉是否正常的做法,該現象說明_______可以傳聲;通過聽到的聲音可以判斷電動機內部運轉是否正常,這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________(填“能量”或“信息”)。16.“神州七號”的宇航員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在太空中用聲吶裝置測量飛船和地面的距離。原因是 。17.如右圖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mm,木塊的長度為 cm。 18.驗鈔機發出的____________能使鈔票上的熒光物質發光;家用電器的遙控器發出的____________能用來控制電風扇、電視機、空調器等。19.某種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右圖所示,這種物質是__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該物質的熔點是 ℃,熔化的時間是______min。20.觀察細胞等微小物體,要用 ;觀察較遠處的物體和天體的運動要用 。21.星期天,小明約小剛逛公園。在游玩時看見了一些現象,他倆從物理角度議論起了下列問題。(1)陽光下,小明看見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 知識來解釋。看見公園中紅色的花朵,是因為花朵_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紅色光的緣故。(2)來到湖邊,小剛看見湖水中的魚在藍天白云間游弋。看見的魚是光的 形成的像,看見的藍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像。(3)若湖中的水深1m,則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離_________1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2.右圖是小磊同學看遠處物體時的光路圖,由圖可知他是__________(填“近視”或“遠視”)眼,如需矯正視力,他應選用的鏡片是__________透鏡。23.我們常用“頻閃照片”來研究物體的運動。如右圖所示,記錄了甲、乙兩個運動小球每隔 秒的不同位置。根據底片可以判斷,_____球運動時間長,_____球作變速直線運動(全部選填“甲”或“乙”)。24.下圖甲是一支常見體溫計的示意圖,它是利用液體_________________的性質制成的,分度值為0.1℃,由此可知體溫計的測量結果比實驗用溫度計更精確。但由于液柱太細難以準確讀數,所以體溫計具有特殊構造,其橫截面如圖乙所示,a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體溫計中液柱的位置就應沿______方向觀察(填“A”、“B”或“C”)。甲流期間的一天清晨,量出小明同學的體溫如下圖甲所示,則他的體溫為_______℃,由于一時疏忽,忘記甩一下就直接測量小軍的體溫,結果如下圖丙所示,則測量的結果__________(選填“準確”或“不準確”) 25.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號和一個月前發射升空的天宮一號完成首次交會對接任務,這一對組合體將攜手遨游太空兩周(見下圖甲)。(1)對接完成后,以天宮一號為參照物,神州八號是____(選填“靜止”或“運動”)的。(2)兩個重達8噸多的龐然大物都是用“二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的。運載火箭的頭部涂有一種特殊材料的保護層,它在與空氣作用升溫后會熔化,并迅速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了大量的熱,而自身的溫度卻不再升高,從而保護了火箭。(3)上圖乙是安裝在神州八號軌道艙內的攝像機拍攝到的對接過程中的天宮一號,攝像機的鏡頭是一個_______透鏡。通過攝像機鏡頭所成的是一個_______(選填“正”或“倒”)立的像。三、解答題(共40分,解答32題時應有解題過程)26.(6分)按照題目的要求作圖:(1)如圖甲所示,SA、SB是光源S發出的兩條光線.其中SA平行于主光軸,SB過左焦點,請畫出這兩條光線通過凸透鏡后的出射光線。(2)如圖乙所示,考古人員需要對一口古井進行清理,為了解決照明問題,請你幫他們把太陽光反射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3)現在時刻是下午的2點40分,請在丙圖畫出此刻從時鐘正對面的鏡子里看見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說明:①注意分針要比時針長;②時針只要畫在對應的區間范圍內即可。)27.(7分)在“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中:(1)請你指出圖甲中實驗操作錯誤之處是 。(2)改正錯誤后,繼續實驗。當水溫升高到9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水的溫度,直到水沸騰后再持續幾分鐘為止。數據記錄如下表: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溫度/℃ 90 92 96 98 98 98 98 98 ①第2min溫度計示數如上圖乙所示,此時水的溫度是 ℃;②上面右圖________(填“a”或“b”)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分析表中數據可知:此時水的沸點為________℃。(3)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將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并看到有“白氣”不斷從燒杯中冒出,這些“白氣”是由于水蒸氣 ?。ㄌ顚懳飸B變化名稱)而產生的。(4)為了方便讀出溫度計的示數,某同學將溫度計從水中拿出來進行觀察讀數,則會導致所測溫度偏_______(填“高”或“低”)。28.(7分)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桌面上已給出的器材有:帶支架的玻璃板、鉛筆各一個;完全相同的蠟燭兩個;白紙一張;火柴一盒。(1)為完成實驗,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是 。(2)放置玻璃板時,應該使玻璃板與水平桌面 。 .(3)實驗中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系。(4)做完某次實驗后,四個小組都將收集和處理的信息記錄在白紙上,如下圖所示。則正確的是 。(只有一個選項正確,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橫線上)(5)實驗中,看到點燃的蠟燭通過玻璃板成兩個像,其中距離觀察者較遠的像較暗。遠處的像是來自于蠟燭的入射光經過玻璃板 (只有一個選項正確,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橫線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兩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C.兩次反射、兩次折射形成的 D.一次反射、兩次折射形成的29.(8分)小明同學用凸透鏡、蠟燭、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1)為了測出凸透鏡的焦距,小明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用一個光屏在透鏡的另一側移動,直到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說明凸透鏡對光線有_________作用,測出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0cm,則該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_cm。(2)小明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請你指出其中一條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新調整后,將蠟燭放在下圖中的A位置上,光屏在B位置上,為了找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動。(4)依次改變蠟燭的位置,移動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次數 1 2 3 4 5 6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①在1—4次實驗中,所成的像為倒立、_______的實像。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 (填“大”或“小”)。(5)將蠟燭放在上圖中的C點,觀察到燭焰的正立、放大的虛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虛像,應將蠟燭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動。(6)小明還想知道蠟燭火焰與光屏上成的像是否左右顛倒.請你幫他設計實驗。你的設計方法是: 。30.(3分)下表列出的是在進行探究實驗時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請你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填寫在表中對應的空格里。實際問題 解決方法在探究的聲音產生實驗中,拍桌子時桌面的振幅太小,不便于觀察 為探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情況,按亮激光小手電,但不能觀察到光的傳播路徑 手里僅有一把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無法直接測量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 31.(5分)在學校的櫥窗里貼出了一個通知,如右圖所示,小聰和小明積極的談論這個問題:(1)理論上要測量降落傘的下落速度,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_______。(2)實際比賽時只要讓降落傘統一從教學樓五樓飄下,記錄降落傘從開始飄下到著地的時間,即可判斷哪個降落傘下落得慢。這是通過相同____________比較______________來判斷降落傘下落的快慢。(3)如果要想在比賽中取勝,可以對降落傘進行改造,請你幫他們出謀劃策: 。(只要寫出一點) 32.(4分)從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列車組列車運行時刻表如下所示。時間 上海 蘇州 常州 南京到站時間 09:51 10:33 11:45發車時間 09:15 09:53 10:35 里程/km 0 84 300
(1)列車由上海駛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為多少?(2)若該列車從蘇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為130km/h,則蘇州到常州的里程為多少?(最后結果小數點后保留1位)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A B C D A A C D A D B B A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32分) 15.振動 固體 信息 16.不能 真空不能傳聲 17.1 1.81~1.89之間均對 18.紫外線 紅外線 19.晶體 340 8 20.顯微鏡 望遠鏡 21.(1)直線傳播反射 (2)折射 反射 (3)大于 22.近視 凹 23.甲 乙 24.熱脹冷縮 A 38.1 準確 25.(1)靜止 (2)汽化 吸收 (3)凸 倒三、解答題(共40分,解答32題時應有解題過程)26.(6分)(略) 27.(7分)(1)溫度計玻璃泡接觸到容器底部 (2)①94 ② a 98 (3)不變 液化 (4)低 28.(7分)(1)尺 (2) 垂直 (3)大?。?)C(2分)(5) D(2分)29. (8分)(1)會聚 10 (2)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或物距等于一倍焦距等 (3)左 (4)①縮小 ②大 (5)左 (6)兩個蠟燭并排放置且燭焰高度不同.然后觀察光屏上兩個燭焰像的情況(或用嘴輕輕的吹燭焰使其左右擺動.然后觀察光屏上燭焰像的變化情況;或用物體在燭焰前擋住左側或右側一部分火焰.然后觀察光屏上燭焰像的變化情況或找一個發光的F字母作為物體,觀察光屏上的成像情況)合理即可得分實際問題 解決方法在探究的聲音產生實驗中,拍桌子時桌面的振幅太小,不便于觀察 在桌面上撒些泡沫顆粒,觀察拍桌子時泡沫的跳動(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為探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情況,按亮激光小手電,但不能觀察到光的傳播路徑 讓光通過煙霧(其他合理答案亦可)手里僅有一把分度值為1毫米的刻度尺,無法直接測量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 先測出整本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整本書的紙張數(其他合理答案亦可)30. (3分)31.(5分)(1)下落距離 時間 (2)路程 時間 (3)增大傘面面積或減小傘重等(合理即可)32.(4分)(1)120km/h (2)86.7km(評分說明:寫對公式得1分、代對數據,結果正確得1分,)
篇4
1、下列現象中 ,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A. 糖塊放入水中,水變甜了 B. 灑水車將水噴灑在地面上
C. 掃地時,在陽光下看到灰塵在空中飛舞 D.沙粒放入水中,水變渾濁了
2、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幾天時間,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咸味,僅需幾分鐘。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是 ( )
A.鹽分子太小,很容易進入青菜中 B.鹽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排斥力
C.青菜分子間有空隙,易擴散 D.炒菜時溫度高,分子運動加快
3、壓縮固體和液體很困難說明分子間()
A.分子之間存在著斥力 B.分子之間存在著引力
C.分子不停滴在做無規則的運動 D.固體、液體分子之間沒有空隙
4、物質處于哪種狀態決定于 ( ).
A.物質的溫度 B.物體內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
C.物質的分子結構 D.物質內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5、下列關于物體內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運動速度越大,內能越大 B.靜止的物體沒有動能,但有內能
C.內能和溫度有關,所以0℃的水沒有內能 D.溫度高的物體一定比溫度低的物體內能大
6、關于溫度、內能、熱量三者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B.物體溫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熱量
C.物體溫度不變,就沒有吸熱或放熱 D.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
7、下列事例中,屬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
A.在火上點燃火柴頭,使火柴頭溫度升高 B.冬天人們圍著火爐烤火身體感覺暖和
C.兩手互相摩擦,手感覺暖和 D.在陽光照射下,水盆里的水溫度升高
8、一把勺子的溫度升高了( )
A.它一定吸收了熱量 B.一定和其他物體發生了熱傳遞
C.它的熱量一定增加 D.它的內能一定增加
9.關于溫度,熱傳遞和熱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溫度高的物體具有的熱量多 B.熱量總是從熱量多的物體傳遞到熱量少的物體
C.熱量總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傳遞給溫度低的物體 D.溫度低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少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熱容減為原來的二分之一 B.吸收熱量多的物質,比熱容一定大
C.高溫物體放出熱量一定多 D.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熱量,煤油升高的溫度大于水升高的溫度
11、給一定質量的水加熱,其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1中a圖線所示。若其他條件不變,僅將水的質量增加,則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線正確的是 ( )
A.a B.b C.c D.d
12、下列事實中,最能說明物質吸收的熱量跟物質種類有關的是( )
A.體積相同的兩杯水溫度都升高10℃,它們吸收的熱量相同
B.質量相等的兩塊鋼溫度分別升高5℃和10℃,它們吸收的熱量不相同
C.體積相等的水和煤油溫度都升高10℃,它們吸收的熱量不相同
D.質量相等的水和銅溫度都升高10℃,它們吸收的熱量不相同
13. 質量相同的兩球,已知甲球比熱是乙球比熱的2倍,乙球吸收的熱量是甲球吸收熱量的2倍,那么甲球升高的溫度與乙球升高的溫度之比為( )A.1:2 B、 1:1 C. 2:1 D、1:4
14.內燃機在做功沖程中,高溫氣體迅速膨脹而做功,此時氣體的溫度和內能變經的情況是 ( )
A、溫度降低,內能減小 B、溫度不變,內能不變
C、溫度升高,內能增大 D、溫度降低,內能增大
15.一杯水,溫度由30ºC加熱到50ºC時吸收的熱量為Q1,再由50ºC加熱到70ºC時吸收的熱量為Q2,Q1與Q的大小關系為( )
A、Q1>Q2 B、Q1=Q2 C、Q1
16.某四沖程汽油機的轉速是1500R/min,那么1min里,該汽油機的沖程數和燃氣做功次數分別是 ( )
A、3000個,6000次 B、6000個,3000個
C、3000個,750次 D、750個,3000次
17.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 )
A.熱值不變,比熱容減小一半 B.熱值不變,比熱容不變
C.熱值和比熱容都減小一半 D.熱值減小一半,比熱容不變
18、如圖2-2所示為內燃機的能流圖,則內燃機的效率可表示為 ( )
A、η= ×100% B、η= ×100%
C、η= ×100% D、η= ×100%
19、下面幾個例子中,屬于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是 ( )
A、點燃爆竹,使爆竹騰空而起 B、給燒杯加熱,使杯內水的溫度升高
C、冬天,人站在陽光下感到暖和 D、用錘敲石頭,石頭和錘都要發熱
20、單缸四沖程內燃機工作時,依靠飛輪慣性來完成的是 ( )
A、只有吸氣和壓縮兩個沖程。 B、只有壓縮和排氣兩個沖程
C、只有排氣和吸氣兩個沖程 D、有吸氣、壓縮和排氣三個程
21.熱水和冷水混合時,不計熱量損失,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熱水降低的溫度一定等于冷水升高的溫度 B.熱水初溫度高,它降低的溫度一定多
C.熱水放出的熱量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熱量 D.冷水初溫度低,它吸收的熱量一定多
22、有關四沖程內燃機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工作中只有做功沖程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B.工作開始時要靠外力啟動
C.工作中壓縮沖程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D.每一個工作循環,燃氣只做功一次
23、甲、乙兩汽車,甲的汽油機效率比乙的汽油機效率高,這表明( )
A.甲做功比乙多 B.甲做功比乙快
C.甲消耗的汽油比乙少 D.以相同的牽引力行駛相同的路程,甲耗油比乙少
24、關于燃料和熱值,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燃料熱值與燃料的質量無關 B.容易燃燒的燃料,熱值一定大 C.煤的熱值大于干木柴的熱值,燃燒煤放出的熱量比燃燒木柴放出的熱量一定多 D.為了提高鍋爐的效率,一定要用熱值高的燃料
二、 填空題
25、一根鐵棒很難壓縮是因為分子間存在__________,又很難被拉長是因為分子間存在著__________。
26、固體、液體、氣體分子間的距離,從小到大排列的順序一般是__________,分子間的作用力從小到大排列的順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冬天,雙手反復摩擦,手會感到暖和;用嘴對著雙手“呵氣”,手也會感到暖和。前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內能,后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內能
28.兩個鐵塊的質量之比為4∶1,升高的溫度之比是1∶2,則兩鐵塊的比熱之比為_________,吸收的熱量之比為_________.
29、如圖2甲是用水來冷卻熱牛奶的示意圖。圖乙是記錄牛奶、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圖中表示熱牛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應是 ;,(填寫I或Ⅱ)圖中A點的物理意義是 。若水的質量為1.5kg,在這個過程中水吸收的熱量是 J.
C水=4.2×103J/(kg•℃)
30.一太陽能熱水器水箱內裝有質量為80kg的水,經太陽曬2h后,溫度從20℃升高到50℃所吸收的熱量
是 J,這是用 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內能.C水=4.2×103J/(kg•℃)31.將質量初溫相同的鋁、銅、鐵三個球,浸沒在沸水中煮較長的一段時間,則三個球的溫度_________。從沸水中吸熱最多的是________球,吸熱最少的是________球。
篇5
二、物理是很有趣的,但有些時候,老師為了講清某一物理規律或物理情景,考慮到知識的整體性和邏輯性,經常會進行大段描述。這是理解較高層次的知識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課堂氣氛可能不象小學時那樣“熱烈”,對這一應該有思想準備。最重要的是思路要清晰,同時自己要盡快養成這種嚴謹的思維習慣和分析問題的方法。
三、中學階段解決的問題多為“理論意義”上的實際問題,要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注重問題本質,不要因細枝末節影響對問題的解決。
四、積極主動地學習。課堂上大腦要高速運轉,對老師提出的一些問題,要自己去考慮,不要等老師去“灌輸”。課后,不要僅滿足于完成老師布置的預習、復習、作業、小實驗等任務,要主動針對自己的實際,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和時間。
五、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在學習中要善于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學會對知識進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雜亂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將它變成自己的東西。比如每學完一章,都要試著用二三百字去概括其主要內容。
六、從某種角度看,課本中的習題可以把正文不好講解清楚的知識通過習題的形式體現出來,是課本正文的延續和補充,因此,要把它放在與正文同等重要的地位。實際上,許多物理試題包括中考試題就是對課后習題稍加改造而成的。對課本中的選學內容、閱讀材料、研究性學習等,要認真對待千萬馬虎不得,因為在考試中經常出現借用其物理背景或某一知識點命題的情況。
七、學習新課時,應把注意力放在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對物理思想的把握上,而不應急于做大量的習題,絕不能把老師講例題、學生做習題作為學習物理的核心。習題要做,但每做完一道習題,都要要總結一下,看看通過做這道習題,自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有哪些新的體會;檢查自己是否能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題中所給的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和物理情景及產生的原因、有關條件等是否能獨立地弄明白,能否獨立地進行邏輯推理。每做一道習題,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做習題,貴在精而不在多,不要一味追求做題數量,鉆難題,陷入題海。
八、在觀察課堂演示實驗和進行學生實驗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自己識別器材和儀器的能力,在實驗誤差太大的情況下,能自覺地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改進實驗以減小誤差。要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基本實驗操作技能,遇到問題,要善于用實驗來探討和驗證。從某一層面上講,這也體現了一個人的創新思維能力。
九、初二物理學習不要求一步到位,剛剛進入初二就“瞄準”中考,做大量類似于中考試題的題目,不但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會影響自己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理解。
篇6
1分化原因探究
認識物理學習分化的原因是進行科學教學設計和有效施教的基礎.我認為形成分化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物理學科特點和性質決定
物理知識是由諸多概念、規律組成.物理學是一門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都與生活、生產實際密不可分,都要借助觀察和實驗手段得以落實、理解.這些概念、規律既具體又抽象更有嚴密性、邏輯性和實踐性.而物理規律又有適用范圍和成立條件.而這些正是不能深刻理解物理知識的學生最感頭痛的東西,主要表現在概念混淆不清,應用規律不予考慮適用條件犯錯誤的可能性很大,而考試題目的設計又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再加上圖象、圖形、圖表、數據等紛繁復雜的信息,學生又難以提取到有用信息進行處理.考試當中還涉及到一些學生的未知領域的開放性試題,要求學生在假設推理過程中進行探究.有些題設條件、解題方法和研究結果不確定的開放性試題,不但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要求學生有邏輯推理的條理性、分析判斷的深刻性、引據論證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物理試題與現實問題結合起來,與生產、生活、航天科技等知識聯系,要求學生具有構建物理模型、解剖物理模型的能力,聯想類比能力,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而現在的學生生活學習的空間主要是課堂,嚴重缺乏實踐經驗和感性認知基礎.學生面對這些問題也只能紙上談兵,只是空中樓閣,只有強記老師給出的答案,而沒有自身的感悟,本來生動活潑的知識就喪失了應有的意義和價值.學生做起來困難,聽起來枯燥乏味.現有的教育體制和應試教育現狀迫使學生也不可能去關注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無法形成作為研究自然科學必要的條件價值觀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形成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樂此不疲的興趣.
1.2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水平決定
初中學生思維水平較低,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理性思維還處于萌芽階段,他們對事物的認識以感知為主,停留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淺顯層面.物理知識雖以“物”論理,以“物”悟理,這也正是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優勢,但由于受種種條件的制約,并不是所有的“理”都能通過“物”得以明示,有不少定律、定理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建立理想化模型分析、推理出來的,有相當的抽象性.如牛頓第一定律、浮力等內容.而部分學生語文、數學知識“缺腿”,同時學生學習物理之前有一些直觀認識的前物理概念,但不少前物理概念既根深蒂固,又與科學的概念相去甚遠.如“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產生和維持運動的原因.”這一科學觀點,與學生目睹的事實有沖突,新的觀念難以建立.隨著知識的加深,綜合性加強,特別是從初二下學期開始,一些問題積累多、遺留大、基礎差的學生更感困難,有“退坡”的趨勢或聽之任之的苗頭,從而使物理難學和分化似乎成為必然.
2防止分化對策
2.1突出學科特點
實驗為基礎,感――理,多次循環才能使知識得以內化、活化和升華,最終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實現知識的價值及其歸宿.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嚴謹而認真的研究作風,開拓、創新的思維品質,提高愛科學、學科學,造福人類、奉獻社會的遠大志向.學生起初之所以喜愛物理,不只是因為物理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因為物理課上有很多實驗,這是他們學習物理的直接興趣,也是他們學好物理的情感基礎.教師一定要保護學生這種可貴的熱情和積極性,通過實驗課的教學將學生直接興趣轉化為學習物理的持久動力.實驗教學一是忌浮淺,二是忌呆板.如我在物質密度課上,除了課本上測固體、液體密度一般方法之外,讓同學們設想實際密度時可能遇到哪些困難,我們如何去克服,盡可能地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提高了實驗研究的興趣,學生有得研究,有得討論,有實驗去做,將學生研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2.2重視興趣激發
初二學生正處在物理啟蒙階段,他們最初對學習物理具有深厚的興趣,抱有很大的信心,這正是學生學好物理,教師教好物理的有利因素和基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直接動力.針對初中學生的年齡、心理和認知特點,充分發揮物理科學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以豐富的物理現象和事實為基礎,努力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物理”,猶如身臨其境,從而觸景生情,體現新課程關于“從生活走向物理”、“物理應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由于初中生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還比較淺顯,最初對物理的興趣濃厚、強烈,但屬直接興趣.而物理并不是節節、堂堂都做到興趣盎然.隨著內容的深化、積累,學生的直接興趣會淡化,甚至無趣.所以教師的每堂課都應盡可能從激發興趣入手,著力進行興趣的培養、鞏固和發展,把直接興趣轉化為間接興趣,使學生對物理的興趣經久不息,以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學習物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3狠抓習慣培養
印度有句名諺,叫“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良好的習慣比短暫的行為對人的成長更有作用,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習慣,思考探究習慣、實驗研究習慣,討論質疑習慣等,這些應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這些習慣,應做到三不“代替”,學生能完成的實驗操作,教師不能代替;學生能發現提出的問題,教師不代替,學生能解決的困難,教師不代替.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根除對老師的依賴心理,這樣學生逐漸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