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冊課件范文

時間:2023-03-29 13:50: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二年級數學上冊課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二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2.用豎式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兩步式題,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觀察、比較、分析能力,養成認真審題、書寫工整和格式規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使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我們都乘坐過公共汽車,乘車過程中你發現了哪些與數學有關的問題,說給同學聽一聽。

前面我們學習了連加和連減,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加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3。

(1)出示情境圖:車上原來有67人,現在有25人下車,又上去了28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

(2)提問:解決這個問題怎樣列算式?

指名問答。

板書:67-25+28

(3)比較: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所學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

(4)歸納:這個算式就是加減混合算式。那么加減混合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呢?

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獨立計算。并指名板演。

(5)匯報算法。

方法1:67-25+28=70(人)

6

7

2

5

4

2

4

2

2

8

7

方法2:67-25+28=70(人)

6

7

2

5

4

2

2

8

7

(6)小結。

加減混合筆算時,和計算連加、連減一樣,可以寫成兩個豎式,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寫成一個豎式簡便些。而且哪一步能口算就直接口算,不用寫出豎式。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觀察這個式子有什么特點?看看它的運算順序是什么樣的?

(2)提問:這道題該怎么算呢?

先同桌交流,再動筆試試。

(3)學生發言,教師補充。

(4)小結:這道題中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教師板書筆算過程:

4

7

11

6

6

3

7

2

6

3

9

(5)小組交流:有沒有更簡便的寫法?為什么?

(6)師生共同交流小結:這道題沒有更簡便的寫法?;旌线\算時,如果有括號先算括號里面的。此題先進行的是后兩個數的運算,再用第一個數減去前次運算的結果。

三、鞏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28頁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9~30頁練習五的5~8題。

四、歸納新知

提問: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和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相同,也是從左到右計算的。如果有括號,就先算括號里面的。

五、板書設計

加減混合

例3:67-25+28=70(人)

6

7

2

5

4

2

4

2

21

8

7

簡便寫法

6

7

2

5

4

2

21

8

7

例4:72-(47+16)=9

4

7

11

6

6

3

2

6

3

9

簡便寫法

2

4

7

5

1

6

9

篇2

教學必須有效,這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最根本的要求。任何學科教學都有自己的任務,這種任務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完成的。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必須進行有效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高學習質量,關注學生學習結果,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落實。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教學狀態

1.無效教學。所謂無效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脫鉤,從而導致效率極低甚至是零的教學。一位老師在教學一年級《10以內的減法》時,提出解決問題:“樹上原來有10只小鳥,飛走了2只,還剩下幾只?”一名同學舉手回答:“8只。”老師問:“為什么?”學生答:我們可以畫10只小鳥,圈出2只,數一數沒圈的就是8只。老師非常贊賞表揚說:“你太棒了!那我們就一起畫小鳥吧!”老師就在黑板上示范畫小鳥,孩子就拿起畫筆在紙上高興地畫起來?;钴S的課堂氣氛持續了將近20分鐘。即將下課,教師急于小結,還有部分孩子著急地說:“老師,我還沒畫完呢!”老師很無奈。這樣的教學耗時過多,沒有解決教學內容中最實質最重點的問題,教學效率極低。

2.低效教學。主要體現在:(1)導入新課時簡單的平鋪直敘直問。如在教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師說:“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分數,你們愿意嗎?”教師接著板書:分數的初步認識。學生齊讀課題。這樣的導入學生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2)探究新知時,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3)設計學習方式時單一,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學生分組缺少科學性,采取就近原則和量化原則,前后排四人組、同桌兩人組或根據學生人數量化。交流匯報時,缺乏傾聽習慣。教師評價隨意,無論內容如何,一律評為“好”“不錯”。

3.有效教學。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有效預設,有效準備,有效組織,有效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實現教學目標任務。

二、有效教學的實施

1.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效的教學情境創設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教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時分秒》時,教師就可以創設一個與時間有關的教學情境,“迎新年”,學生跟著倒數計時,在感受新年鐘聲敲響的激動喜悅的情感體驗中感知時間,從而引導認識“秒”。教學任務自然地放置在有效情境中。再如在二年級學生認識了軸對稱圖形之后,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讓孩子欣賞我國的民族文化――剪紙作品,學生在欣賞中感受到藝術美,還會驚喜地發現這些圖案中有些圖案是軸對稱的。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印象深刻,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情境創設既要注重激發學習興趣,也要注重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如學習了《表內除法》后,教師可以創設情境“開心樂園”帶領孩子去游玩,讓孩子在購票、租船體驗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開展有效的實踐操作。動手實踐是重要的數學學習方式。因此數學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有效的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在過程中體驗數學與周圍世界的聯系。如在教學《不規則物體體積》時,教師不能單純地告訴學生算法,可以開展實踐操作:①在有刻度的正方體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水,讓學生觀察并記錄水的高度。②放入一個蘋果(學生觀察發現水的高度發生了變化),思考后學生便知道蘋果體積的計算方法,這一操作為學生學習不規則物體體積計算方法起到了很好的鋪墊。再如“一根5米長的繩子平均截成5段,要截幾次?”許多孩子都認為要5次,教師可以讓孩子動手實踐,孩子會驚訝地發現原來只需4次就行了。

3.組織有效的合作學習。開展合作學習教師要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思維的發散點、合作的討論點,圍繞要解決的問題有效組織,有效引導。如二年級數學《數學廣角――推理》教師就可以適時組織有效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交流,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

篇3

一、在數學課堂四個環節中進行“體驗式”德育教育

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獲得的德育教育體驗,是對傳統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教師應找準時機,不放過每一個可以讓學生體驗德育教育的機會。

1.在數學情境中的“體驗式”德育教育

(1)動畫課件情境。二年級下冊《十年的變化》制作動畫對比青山縣野生動物園經過改善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十年來動物種類的變化。讓學生體驗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生活中的真實事例情境?!秺W運開幕》一節播放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視頻片段,讓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

(3)童話故事情境。二年級數學上冊《分物游戲》。小豬準備開一個生日晚會。來了兩只小猴、三只小兔、三只小狗,小豬非常熱情地拿出了他們最愛吃的食物來招待:有4個桃子、12根蘿卜、15根骨頭。怎樣分才能讓朋友們都高興呢?通過學生回答,讓學生體會“同樣多”“一樣多”,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應該平等對待和尊重每一位客人,進行人文教育。

(4)精彩的談話引入情境。二年數學下冊《1千米有多長》。師:咱們學校門口的路邊有這樣一塊牌子(出示交通標志牌圖片),上面寫著限速30km/h。師:哪位同學了解這個標志是什么意思?生:我知道,意思是說1小時行駛不允許超過30千米。板書:千米(km)師:超過了會怎樣?生:車開得快了,容易發生危險。在以上的師生談話中既引出本課的課題,又向學生灌輸交通安全知識,讓學生體驗限速重要性。

2.在合作交流中的“體驗式”德育教育

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我教育學生要遵循合作學習的規則,有序合作。每個同學要W會傾聽、學會有禮。一個成員發言時,其他成員要注意傾聽他人講話,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發言。我們提倡適度爭論,但爭論要有禮貌,有禮貌的打斷別人的講話,發言者也應有禮貌地接受被打斷。

3.在拓展時空中的“體驗式”德育教育

數學課本中的“你知道嗎?”很多都介紹了數學發展史上的一些信息?!爸改厢槨薄ⅰ八惚P”、“中國古代記錄數字的方法”、“最窄的胡同――錢市胡同”等,抓住這些資源適當延伸拓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國從古至今在數學領域上取得的重大成果。二年級下冊《數一數(二)》的書后習題5。介紹中國古代記錄數字的方法。通過了解學生對用算籌表示數有著濃厚的興趣。順勢而導詳細介紹0到9用算籌表示的符號。學生嘗試用算籌表示萬以內的大數,通過這種方式與古人對話,體驗古人的智慧,向古人致敬。

二、在課外數學活動在進行“體驗式”德育教育

道德體驗是活動中的感受,活動是道德體驗深化、發展的基礎和媒介。將數學課堂中的活動延伸到課外,開展一系列有德育教育目的的體驗活動,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發展。

1.主題活動體驗

通過目的鮮明的主體活動體驗,學生能夠感悟感知許多的道理,使德育教育過程生活化,起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學習完《購物》這一章的內容后,學生通過模擬活動,體會到了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同時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節約用錢的教育。

2.藝術啟迪體驗

數學內容存在著諸多美的形式:如符號美、抽象美、統一美、和諧美、對稱美、形式美、奇異美等等。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把握數學教材的內容,挖掘數學內容中的藝術啟迪因素,恰當地對學生進行審美觀念的培養,并初步感受體驗這些藝術的美。

3.崗位角色體驗

篇4

第八單元

數學廣角

簡單的排列

教學內容:教材第97頁例1及“做一做”,練十四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發現3個不同數字組成兩位數的排列數的方法,能有序地思考。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初步培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意識。

3.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的過程,滲透“排列”的數學思想。

教學難點:在解決問題中,有序全面地思考排列問題。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數學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李老師想帶大家去數學王國里玩一玩,大家想去嗎?看來大家都想去呀,那可要開動你們的小腦筋了喲,因為數學王國的大門有一把鎖,這把鎖一般的鑰匙打不開,只有密碼才能打開。大家有信心破解這個密碼嗎?(出示課件)

師:它還給了我們一個提示:密碼是由1和2組成的兩位數,誰來說一下是多少呢?

預設:

12

21

生回答師板書

12

21

師:為什么會有兩種可能呢?誰來說一下呢?

預設:兩個數字的位置不一樣,組成的數也就不一樣。

師總結:十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交換了一下位置。

師板書:在12

21

前面板書:

交換

師:有兩個密碼,那到底是哪個呢?老師再給你們一個提示,保準你們一下子就能說出來。十位上的數比個位上數多1.

師:Bingo!你們答對了,現在數學王國的大門打開了,里面還有更多的問題等著我們去挑戰呢,你們敢接受挑戰嗎?那就讓我們勇敢地接受挑戰吧!

二、探究新知

出示課件

用1、2和3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

師: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預設:1.從1、2、3三個數里選兩個數字組成兩位數。

2.十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不能一樣。

老師追問“十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不能一樣什么意思,你能舉例說明一下嗎?

預設學生回答的不是很完整。

師:剛才你們的回答我感覺有點亂,沒有順序也沒有規律,老師不知道到底遺漏了沒有,而且有的有重復,那我們有沒有什么好方法能讓找出來的兩位數既不重復也沒有遺漏嗎?

①小組合作

同桌兩個互相合作,利用手中的數學卡片擺一擺,一個人擺,一個人記錄,哪組寫完整以后用你最漂亮的坐姿告訴老師?,F在開始!(教師巡視,并找到運用不同方法的同學)

預設:交換法、固定十位法、固定個位法

②展示交流

師:同學們真聰明,按照老師的要求很快用多種方法找出了答案,誰能勇敢地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成果?

根據剛才的巡視結果讓不同答案的學生上臺展示交流。

③點撥提升

師:剛才同學們用好多種方法整理出了這道題的結果,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么解答這道題的呀?

師出示課件,并提問:看看老師的跟誰的一樣?老師把這個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交換法。

依次出示課件,老師都給它們起了一個名字:固定十位法和固定個位法。

師:剛才我們從三個數字里選兩個數字作簡單的排列,要做到不重復不遺漏,用到了交換法、固定法就可以做到。這就是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的知識,就叫簡單的排列。(教師板書:簡單的排列)

三、靈活運用,鞏固練習

師: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這個問題輕輕松松的就解決了。

(1)靈活運用

現在老師想把其中的一個數字2換成0,現在這三個數字能組成幾個兩位數?

生獨立完成。

抽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師總結:對,0不能放到最高位,所以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多思考,考慮全面。

(2)鞏固練習

出示課件

①用“海”“上”“邊”三個字能組成哪些不同的兩字詞語?(每個詞中每個字只能用一次)

師;剛才我們用三種方法解決了數字的簡單的排列問題,那它們能不能幫我們解決語文中遇到的問題呢?

②出示課件

課本第97頁做一做

四、拓展提升

出示課件

數學書第98頁練十四第2題。(滲透書找人和人找書兩種方法)

五、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出示課件

篇5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上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編制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編口訣的過程感受數學的趣味性,并能運用口訣進行準確計算。

2.培養學生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進行初步的歸納總結。

3.將多種記憶口訣的方法歸納總結,滲透數學學習方法。

4.通過喜聞樂見的西游記故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熟記9的乘法口訣并應用9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

2.教學難點: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訣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從《西游記》動畫片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喜歡看動畫片么?現在可以滿足大家的愿望,但我有個要求,你們要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數字信息。播放動畫片《一個師傅三徒弟》。

告訴我,你找到了哪些數字?

想知道孫悟空是如何用七十二變破解八十一難的嗎?只要認真聽講,積極思考,你就會揭曉答案。

二、學生合作探討,引出9的乘法算式

1.(課件1)數一數,這里有多少個格子?

你是怎樣想的?(空了一個格子,就是比10少1,是9。)這是幾個9?

能寫出1個9的乘法算式嗎?(板書1×9=9)看到這個算式,你還會想到哪個算式?

2.現在還能很快說出有多少顆星星嗎?這是幾個9?

1個9和10比,猜2個9和誰比呢?2個9比20少幾?

說出2個9的乘法算式,得數是多少?

3.再往下看,這是幾個9?(3個9)

相比幾十少幾?是多少呢?怎樣寫乘法算式?

4.9是一個特殊的數字,以此類推,猜4個9比幾十少幾?是多少?那5個9呢?猜下一個會是幾個9?7個9呢?8個9?最后一個是幾個9?

5.通過看圖,老師寫出了1個9,2個9,3個9的乘法算式,那你能根據所學的知識,像老師這樣看每句話中的前半句列式,看后半句算出得數么?

6.說出你的答案,師板書。

7.觀察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都是9的乘法)師板題:9的乘法。

三、學生合作探討,編出9的乘法口訣

1.為了方便,在計算9的乘法時除了用剛才與幾十相比的減法來計算外,還可以用9的乘法口訣(板:口訣)

2.想一想唐僧師徒四人,經歷了八十一難,是幾個9?

(板:九九)齊讀

九九八十一中前半句九九即是9個9,算式是9×9后半句八十一是得數。

那孫悟空的七十二變是幾個9?所以說八九七十二(板:八九)

3.余下的口訣你會編么?先在書上84頁從下邊起填上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

結合板書繼續往前編寫其他口訣,生編寫時師板書。

4.誰能介紹一下你編寫的口訣,你是怎樣想的?

5.觀察9的乘法口訣共有幾句,思考9的乘法口訣有什么規律。

規律:

每相鄰的兩句口訣積差9。

積的十位數字是從1到9,而個位上是從9到1。

9和幾相乘就等于幾十減幾。

每句口訣十位上的數字和個位上的數字相加都得9。

有幾句口訣,積的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字相加都得9。(課件2)

四、記憶口訣

1.讓你記憶9的乘法口訣,你覺得哪句好記?

2.對口令記憶,同桌坐對,師生對。

3.豬八戒在計算5×9時,口訣忘記了,能幫他想想辦法么?(課件3)

方法:一個9一個9地加,一直加到5個九、用50-5、用四九三十六再加9、用六九五十四減9。

4.其實在孫悟空的七十二變里,有一個記憶9的乘法口訣的妙招,你想學么?(課件3-11)他的武器就是我們的雙手。讓我們試試:兩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向上。從左到右,按1到10的順序排列,算一位數乘9,只要彎曲起相應的手指,這個手指左邊的手指數目就是積十位上的數,右面的手指數是積個位上的數。例如,計算3×9,就彎起左手左起第3個手指,左面的2個手指表示20,右面的7個手指表示7,所以3×9的積是27。

五、練習

1.學完了9的乘法口訣,我突然有了一個疑問,能幫我解答一下么?(課件12)

2.9不僅是一個特殊的數字,而且還是一個吉利數字。古代的皇帝被稱為九鼎之尊,官員被分為九品,其中一品大元是最大的,九品卻是最小的,官員家的花圃也是按職稱的大小布置。(課件13,觀察一至九品大元的花園)分別用哪句口訣計算?用手勢表示。

3.孫悟空的七十二變給我們帶來了快樂,(課件14)而他們師徒四人此時卻被困在火焰山,愿意去解救他們么?只要破解這四個魔咒就會得到鐵扇公主的八蕉扇滅掉熊熊大火,有信心嗎?

(1)看第一魔咒,書法(課件15)

(2)走進第二個魔咒。閱讀(課件16)

(3)看鐵扇公主的第三招是什么?(課件17)

(4)讓我們一起努力破除第四個魔咒。(課件18)

4.用我們的智慧破解了鐵扇公主的四個魔咒,解救了唐僧師徒四人,可我要考考大家,(課件19)看到12、24、18你能說出幾道乘法算式。選擇其中一個數說一說。

六、小結

在今天的西游之旅中,你學會了什么?9的乘法口訣有什么特點?最后讓我們再次問候9的乘法口訣,看板書齊讀口訣。

板書設計:

9的乘法口訣

1×9=9 一九(得九) 9×1=9

2×9=18 二九(十八) 9×2=18

3×9=27 三九(二十七) 9×3=27

4×9=36 四九(三十六) 9×4=36

5×9=45 五九(四十五) 9×5=45

6×9=54 六九(五十四) 9×6=54

7×9=63 七九(六十三) 9×7=63

8×9=72 八九(七十二) 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