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領土面積范文
時間:2023-03-28 04:25: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國領土面積,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韓國領土面積相當于我國江蘇省的面積。
2、韓國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我國江蘇省面積10.26萬平方千米。因此,韓國領土面積相當于我國江蘇省的面積。
3、韓國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面積的45%),主體民族為韓民族,通用韓語,總人口約5164萬。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1、從東西半球看,中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屬于中緯度地區,屬于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于熱 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4個,(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南部越、老、緬、)。
6、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7、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是300萬平方千米,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我國的兩個內海是渤海 和 瓊州海峽。
8、我國領土四至:最北是黑龍江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多),最南是南沙群島曾母暗沙(4°N附近);(南北緯度相差近50°,距離相離5500千米,因而產生了季節差異);
最東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交匯處(135°E多),最西是新疆的帕米爾高原(73°E附近)
(東西經度相差60度,距離相距5000千米,因而產生了時差);
篇3
[關鍵詞]韓國;無人島嶼;管理;信息化
1韓國無人島嶼管理的歷史演變
2004年8月-2005年6月,韓國進行了無人島嶼現狀調查及綜合管理研究,同時,2006年4月-2006年12月,實施了無人島嶼現狀調查研究工作。2007年8月3日制定了“無人島嶼保全及管理的相關法律”(簡稱:無人島嶼管理法),2008年2月4日開始實施“無人島嶼管理法”,2008年10月-2009年9月,進行“無人島嶼綜合管理計劃草案”研究。2010年3月3日-3月11日,無人島嶼管理委員會審議通過“無人島嶼綜合管理計劃‘草案’”,2010年4月5日,公布“無人島嶼綜合管理計劃”,2015年2月-3月,相關機構之間協調“無人島嶼綜合管理計劃修訂‘草案”’的意見。
2韓國無人島嶼管理立法
為了對生態自然保全價值高或利用開發可能的、作為海洋管轄權依據的無人島嶼及周邊海域進行系統的、持續的管理,并對無人島嶼的保全、利用、開發采取不同管理方式,防止無人島嶼的損毀,實現適度開發和利用,2007年8月韓國出臺了“無人島嶼保全及管理的相關法律”,到目前為止進行了多次修訂。根據此法律第六、第八條規定,韓國海洋水產部每十年制定無人島嶼綜合管理計劃,為審議無人島嶼的保全、開發、利用的主要政策,成立了海洋水產部所屬無人島嶼管理委員會。根據第七、第十九條規定,作為領?;€的無人島嶼,從確保海洋領土的高度,通過制定并實施領?;€無人島嶼特別管理計劃,進行特別管理,以及對領?;€無人島嶼進行徹底的管理,有效應對未來的領土糾紛。根據第九條規定,對無人島嶼進行綜合性現狀調查,根據此調查,將無人島嶼進行分類,對不同類型的島嶼進行不同的管理。第十、第十一條規定,綜合考慮無人島嶼的生態特征、保全價值及開發利用潛力等因素,把無人島嶼分為絕對保全無人島嶼(保全價值非常高而限制一定行為或隨時出入)、準保全無人島嶼(保全價值高而限制一定行為或一時的出入)、利用可能無人島嶼(不損壞無人島嶼的條件下允許人的出入或活動,允許海洋休閑、探訪、生態教育等活動)和開發可能無人島嶼(允許海洋旅游等開發活動)。2008年3月,韓國制定了“無人島嶼保全及管理相關法律”的實施細則,2010年5月,出臺了“無人島嶼保全及管理相關法律”的實施令。
除此之外,“國土計劃及利用的相關法律”“獨島等島嶼地區生態保全特別法”“自然公園法”“沿岸管理法”“山地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按領域適用于無人島嶼。
3韓國無人島嶼管理信息化
3.1指定了2 605個無人島嶼的管理型
韓國共有3 348個島嶼。其中,有人島有472個,占整個島嶼的14.10%;無人島嶼有2 876個,占整個島嶼的85.90%。其中,全羅南道所屬無人島嶼最多,有1 774個,占整個無人島嶼的61.68%,其次,是慶尚南道,有484個,占整個無人島嶼的16.83%,濟州島所屬島嶼占2.02%。按所有形態來看,私有無人島嶼有1 398個,占整個無人島嶼的48.61%,國有、公有無人島嶼有1 478個,占51.39%。
無人島嶼總面積為76.47km2,其中,私有面積為46.83km2,占61.24%,國有面積為22.16 km2,占28.98%,公有面積為7.48 km2,占9.78%。
2016年12月為止,韓國對2 605個無人島嶼指定了其管理類型。
3.2制定了無人島嶼及周邊海域的基本政策方向
為有效應對與周邊國家的海洋權益爭奪和爭端,也為海洋文化以及島嶼旅游業的發展,2010年1月,韓國國土海洋部了“無人島嶼綜合管理計劃”,計劃性質為2010-2019年10年的長期計劃,為無人島嶼及周邊海域提供了基本政策方向。根據此計劃,韓國政府將積極收購保全價值高的、私有的無人島嶼,加強管理。2013年無人島嶼現狀調查工作結束后,韓國政府制定收購計劃。為對無人島嶼進行系統管理,在國土海洋部的領導下,由地方海洋港灣廳(主要負責保全島嶼的出入許可)、國立海洋調查研究院(制作領海基點表)、海洋警察廳(指導、監督)、地方政府(開發計劃的許可或取消)等相關部門進行分工合作。為穩定、持續進行無人島嶼的管理,通過中央財政、地方財政、民資等多元化途徑積極籌資。對自然景觀突出的無人島嶼,通過建立國民信托等相關基金,加強其開發管理。突出加強對119個作為領?;c的無人島嶼的管理。另外,構建并運營無人島嶼綜合門戶網站、無人島嶼探訪支援中心、韓國無人島嶼保全協會等。為此,10年間共投資1 521億元(最初確定為699.6億元)。
3.3明確提出階段性管理目標
第一階段:2010-2013年,打下無人島嶼管理基礎,包括完善法律等相關制度,對無人島嶼進行現狀調查及完成管理類型的指定,構筑綜合信息體系,支援培育及增強無人島嶼管理相關人力為目的的教育項目運營等。
第二階段:2014-2017年,持續確保并擴大無人島嶼管理人員的專業性;通過加強無人島嶼管理與治理,確立地區與居民的緊密型管理體系;通過利用項目等的開發,增強無人島嶼的附加值;構筑無人島嶼綜合信息體系,集中進行對國民的宣傳廣告活動;推動私有無人島嶼的收購工作。
第三階段:2018-2019年,通過無人島嶼的保全、利用、開發的協調推進,提高海洋領土附加值;宣傳應對氣候變暖的無人島嶼管理成果,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無人島嶼管理的支援,推進先進無人島嶼管理方法、成果的國際共享等。
3.4構建并開通了無人島嶼綜合信息網
韓國從2007年開始到2012年為止,對全國的無人島嶼進行了調查工作。在這個基礎上,2013年開始整理相關信息,2013-2017年間,構建整個無人島嶼相關數據庫,繪制數碼2D、3D地圖,構建無人島嶼綜合信息網并從2016年12月27日開通了全國無人島嶼綜合信息網(http://uii.mof.go.kr),提供島嶼名稱、位置、與陸地的距離、面積等一般事項以及生態系統、地形、地質等有關島嶼的詳細、多樣信息,同時附加了有關照片和視頻。預計2017年通過信息體系的補充完善,實現相關服務的高級化,并對其信息年年更新。特別是在短期內開發可能性較高的58個無人島嶼,增加了立體地形、漁場、海圖等信息,并將增加服務范圍,以期擴大韓國海洋領土的宣傳范圍,加強海洋領土的管理。
篇4
筆者創建的《中國的疆域》教師支持材料,采用多媒體演示文稿形式。
第一部分:使用說明
1.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第一節《中國的疆域》是開篇之作,是學習整個八年級地理課程的基礎。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更多學習地理的方法,我把學生支持材料、學生演示文稿、學生成果匯報表格融進這個教師支持材料里,這樣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參考材料自學或課堂師生課件學習。
2.學生此前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經緯度的判讀、簡單的幻燈片和網頁制作、進行網上搜索及多媒體操作等。
3.考慮到學生的計算機、網絡等多媒體工具使用知識和技能的水平差異,材料除了做超鏈接,還按照使用的順序整理編輯,方便學生觀看、交流。
4.材料不但支持師生課堂學習,還支持課前預習、課后作業與拓展。
第二部分:課程標準
知識與技能:了解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了解我國領土的范圍和面積。了解我國瀕臨的海洋,我國的領海和內海、半島和島嶼,鄰國及隔海相望的國家的分布。
過程與方法:根據我國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了解我國的疆域和國土面積。記住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國家的名稱和分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閱讀并使用中國政區地圖的能力。能在圖上量算我國東西兩端、南北兩端的直線距離。樹立愛國主義情感。
第三部分:學生活動為主
教師引言: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天然的情感——對父母的熱愛。今天,我們要把這種愛升華為對偉大祖國的關注和發展。
教師指導:這里提供一份學生支持材料:課前布置學生分組進行有關本課的資料搜集、整理或制作演示文稿。所謂學生支持材料,就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支持結構,幫助他們組織和支持自己的調查或探究過程。學生支持材料可以是文檔、模板、表格等。
表格里“要解決的問題”是筆者提出的本課題的內容問題。內容問題是指向事實性知識與基礎性技能的問題。內容問題和以下提到的單元問題、基本問題構成框架問題。
1.第一小組:展示演示文稿《我國的位置和四至》。
2.第二小組:用表格匯報他們的成果。
3.第三小組:展示演示文稿《我國的海域》。
4.第四小組:用表格匯報他們的成果。
第四部分:師生討論總結
教師總結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同學們都完成了課前所提的問題,有很多同學在思考現在最熱點的問題并作為新問題提出。那么接下來請同學們還是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單元問題):
1.我國與哪些鄰國有領土(包括領海)爭議,為什么?
2.我國的經緯度位置有什么優越性?
3.我國的海陸位置有什么優越性?
這里筆者再提供兩份學生支持材料,要求學生討論為本課題設計的單元問題。單元問題是與單元具體情境直接相關,旨在發展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沒有明顯的正確答案,激發和維持學生的興趣而精心構造的問題。
教師建議:
1.同學們的討論意猶未盡,大家課后思考這個問題(基本問題):怎樣合理開發和利用我國遼闊的國土和海洋?
2.可以再繼續搜集、整理資料,制作有關中國問題的網站,然后師生相互觀看、交流。
篇5
在地理教學中,教材是從事教學的藍本,依據新課程標準進行教學,是我們教師應該做到的。在湖南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級地理(上冊)課本中,應當不要出現知識性錯誤,體現語言的規范性和準確性,適應時展的特點。在教學中,我認為有幾個值得探討的地方有:
第一,教材第59頁圖3-8,中國、美國耕地總面積和人均耕地面積比較(1997年),圖中中國耕地為0,95億公頃:在教材的第60頁上表中中國與部分國家人均土地資源情況表中,中國人均土地0.96億公頃,同樣是1997年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兩處對比存在差異,有一處出現知識性錯誤。
第二,教材中第一章第一節《中國的疆域》第5頁第二行起:“我國海域分布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500個,其中重要的有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等。”這句話我認為不利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中國的領土,不容他國侵犯,尤其是今年日本非法購島事件,菲律賓的非法侵占黃巖島等熱點問題,容易產生其他島嶼不重要的歧義,我認為應當將“重要的”改為“面積較大的”較為恰當。那句話為“我國海域分布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500個,其中面積較大的有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等?!?/p>
第三,在第一章第三節中國的人口,“數量世界第一”中引用人口數據來源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已經近兩年,為了體現時代性,是否可將其更換為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讓學生感受教材的時代的特色,不能停留在10多年前的統計數據,與五普比較體現我國人口變化的趨勢,展現教材的生動性和鮮活性。同時在教材的第13頁是否可增加“2010年我國城鎮人口達6.66億占49.68%?!斌w現我國近十年人口進入城鎮的變化。把六普人口數據引入教材中,總人口由2000年的12.95億,到2010年為13.71億仍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涉及教材第11頁活動的答案變化:活動1為我國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由原來的河南省9256萬變為廣東省10430萬。活動2中,我國哪些省級行政單位的人口超過了5000萬?答案從統計圖可以得出增加了浙江省?;顒?中貴州省的人口由3525萬降為3475萬,減少近50萬,讓學生分析貴州的人口為什么會減少,從中認識我省經濟發展與沿海省份增加人口存在著差異。
篇6
南海曾經是歐亞大陸西南緣的一塊陸地,成為海洋從地質推斷則是距今6500萬年左右的中、新生代之交的板塊運動結果,但說法不一:一是認為它處于菲律賓、歐亞和印度-澳大利亞三大板塊的匯聚處,是板塊俯沖所形成的弧后盆地,是大陸邊緣海;再是認為印度-澳大利亞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菲律賓板塊又對北西方向的俯沖,促使歐亞大陸裂解形成南海海盆??傊?,南海是一個新生代的沉積海盆,它的基底是中生代以海相為主和含陸相的地層,如三疊系和侏羅系有羊齒類植物化石,早白堊統有含煤碎屑沉積,這些可與華南對比。南海的新生代沉積一般有4套地層:一是約距今4000~2300萬年的上始新統-漸新統,為濱海、淺海相砂泥巖沉積;二為約距今2300~1000萬年的下中新統-中中新統,為海相碎屑巖沉積;三是約距今1000~500萬年上中新統,為濱-淺海石灰巖、礁灰巖沉積;四是距今500萬年以來的上新統-第四系,為穩定的淺海-半深海碳酸鹽沉積。在上述沉積巖層中還有火山沉積,例如西沙群島東部的高尖石島就有基性火山角礫巖。
南海由構造及沉積作用的差異性將其分割為30多個沉積盆地,其中面積較大的有萬安、曾母、沙巴-文萊、禮樂、北巴拉望、南沙海槽、西沙等盆地。這些盆地中礦產資源豐富,有良好的油氣生、儲、蓋條件,4套新生代沉積層中第一、二、三套既生油氣,又儲油氣,第四套則是油氣圈閉的良好蓋層,有人估測南海僅石油資源量就有300億噸;除油氣外,還有極富于經濟開發價值的海底錳結核礦床,很有開發前景的海底鈷結核礦床等;礦產之外的漁資源經濟價值居我國四大海區之首,魚類品種約有2000余種,其中經濟魚類800余種。
南海海域總面積達300多萬km2,我國管轄有200多萬km2,其中南沙群島海域有123萬km2,我國占有80萬km2。這些屬于我國固有疆域的南海海域的發現和管轄,最早是秦漢時代有華人頻繁航行于南海而穿越諸島之間;公元32-92年東漢班固撰寫的《漢書?地理志》中已有漢武帝派遣使臣從南海航行海外各國的記載;公元226年三國時的康泰出訪東南亞各國,將經歷寫成的《扶南傳》對南海諸島的地理情況作了準確的記載;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成書《嶺南代答》中載:“東大洋海,有長沙、石塘數萬里”指的就是南海諸島;1225年趙汝適撰寫的《諸蕃志》中指出:“貞元五年(公元789年)以瓊為督府,至吉陽(含三亞市)?!蠈φ汲牵魍媾D,東則千里長沙、萬里石床,渺茫無際,天水一色”,這里不但指出了千里長沙、萬里石床是我國的南海諸島,而且也說明早在唐代已經將西、南、中沙群島劃歸海南島的振州(宋時改為吉陽)管轄;明清時期,我國許多圖、籍、方志對南海諸島的記載已經不勝枚舉。清代陳倫炯《海國聞見錄》中的附圖《四??倛D》,已經明確標繪有四大群島的地名和位置,當時稱東沙群島為“氣沙頭”,西沙群島為“七洲洋”,南沙群島為“石塘”,中沙群島為“長沙”;后來的1716年的《大清中外天下全圖》、1724年的《清直省分圖》、1767年的《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800年的《清繪府州縣廳總圖》和1818年的《大清一統天下全圖》等這些官方輿圖中,都在海南島的東南方繪有南海諸島,列入中國疆域。
篇7
一、 基于課程標準分析活動要求
課標一: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本條課程標準對應的“活動”要求:利用東西半球圖、南北半球圖、五帶圖、世界地圖等資料,找到中國,描述我國具體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通過總結我國的地理位置特點,感受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增強愛國情感。課標二: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認識我國既是陸地大國,又是海洋大國。本條課程標準對應的“活動”要求:利用中國地圖審視我國疆域的四個端點,估算所跨緯度和經度范圍,認識我國疆域遼闊的特點,結合生產生活實際評價疆域遼闊的優越性;利用地圖資料找出我國的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找出我國從北向南瀕臨的海洋,了解領海的概念,知道渤海海峽和瓊州海峽是我國的內海,了解我國可以管轄的海域面積為300萬平方千米,我國海陸兼備,對社會經濟發展非常有利。
二、根據教材編制理解具體活動
本節教材內容由“偉大的祖國”、“遼闊的疆域”和“眾多的鄰國”三部分組成,設置4組活動,涉及地圖4幅、景觀圖8幅、示意圖2幅,共11個問題。教材的活動設計總體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水平,重視對學生讀圖能力、歸納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習經驗的運用,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例如,第一組活動放在正文之前,首先來認識中國的地理位置,可謂開門見山目的明確。3個小題非常有層次,第(1)小題,讓學生回顧以往的學習經驗,找到認識中國地理位置的方法;第(2)小題選取四個國家的地理位置與我國對比,全面認識我國位置,所選四個國家與我國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差異明顯,有利于學生直觀感受和判斷;第(3)小題讓學生概括總結我國的地理位置的特點,是對前兩個問題的總結也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再如,第四組活動是對我國既是海洋大國又是陸地大國的優越性的分析,前兩個問題采用兩個學生“貝貝”和“玲玲”的觀點來表現,相當于給學生提示了信息,找到了答題的角度,降低難度,增加趣味性和親切感,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探索,歸納結論,同時也掌握分析這類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第(3)題正是對這一學習效果的檢驗。
教材活動設計也有不全面的地方,如對我國緯度位置優越性的活動提示不明確;對我國的臨海、半島和島嶼沒有設計活動;第2組活動(2)“運用已學知識,判斷我國是東西距離寬,還是南北距離長,并說明理由”這個問題非常復雜,需要回顧經緯網知識,在說明理由時,很難表述準確。另外教材缺少時政鮮活的材料和信息,在課堂上需要隨時補充相關新聞和貼近生活的資料。
三、 靈活整合資源優化活動設計
主題活動1:優越的地理位置
【活動內容】①閱讀教材圖1-1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根據以往掌握的描述區域位置的方法,描述我國的地理位置。②在世界政治地圖上找出俄羅斯、巴西兩國,看看它們在地球五帶中所處的位置,并將其與我國對比,說明我國緯度位置的優越性。③在世界政治地圖上找出日本、哈薩克斯坦,對比說出中國海陸位置的優越性。
【設計意圖】學生在七年級已學過描述區域位置的方法,根據地圖信息描述我國位置,掌握我國的位置特點;通過與“俄羅斯緯度較高,寒冷面積大”、“巴西熱帶面積大”比較得出“中國大部分位于溫帶”的位置優勢;通過與“日本是島國”、“哈薩克斯坦是內陸國”比較得出“中國是臨海國,海陸兼備”的位置優勢。
主題活動2:海陸兼備
【活動內容】①我國陸地國界線漫長,達2.2萬千米,閱讀教材圖1-7找出中國陸上鄰國朝鮮,以此為起點,按照逆時針方向依次找出其它陸上鄰國,找出與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完成表1。②中國是世界重要的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萬千米,讀圖1-5中國瀕臨的海洋,找出我國的臨海、海峽、主要島嶼和半島。③貝貝認為中國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通過中亞可達西亞、南亞及歐洲,有利于發展國際貿易,你認為呢?④玲玲有如圖1的思考,你認為她的想法有道理嗎?⑤“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圖2)。“一帶一路”作為中國首倡、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結合所學分析我國提出這樣的發展戰略,所依據的優勢是什么?
【設計意圖】能夠利用地圖找出我國主要的鄰國、隔海相望的國家和臨海、海峽、半島、島嶼,知道我國陸上疆界綿長,瀕臨海域面積廣大,島嶼眾多,海岸線較長,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海陸兼備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非常有利,通過貝貝和玲玲的啟發,結合“一帶一路”戰略,理解我國海陸兼備的優勢。
主題活動3:遼闊的疆域
【活動內容】①讀圖1-2中國的疆域,找出我國領土的四個端點,估算最東端和最西端之間跨越多少經度,最南端與最北端之間跨越多少緯度?在同一條經線上緯度相差1°,距離約為110千米,據此估算我國領土南北的最大距離。②讀圖1-3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時北京與喀什的不同景象,解釋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讀圖1-4春節期間黑龍江與海南省的不同景象,解釋兩地同一時間,季節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這些情形對生產和生活會有什么影響?③補充說明我國疆域遼闊有哪些優勢(圖3)?
【設計意圖】通過我國四個端點的位置,估算我國東西跨60個經度,南北跨50個緯度,理解我國疆域遼闊;讀景觀圖認識東西跨經度廣產生時間差異和南北跨緯度大產生季節差異,結合生產生活實際理解這種差異;最后總結疆域遼闊的優勢是對本活動的提升也是對學生總結歸納能力的訓練,同時也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范疇。
主題活動4:我們的大中國
【活動內容】①任選一幅中國地圖,描畫中國輪廓。②讀圖1-6繪制中國輪廓圖,嘗試手繪一幅中國地圖。完成后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標注重要地理事物。③展示自己繪制的中國地圖。
【設計意圖】通過描畫中國地圖輪廓對中國地圖有初步印象,然后按照示例步驟繪制中國輪廓圖,并標注重要地理事物,為后面中國地理的學習做準備。
篇8
(1)我國的行政區域基本上劃分為________級。第一級省( )個、________( )個、________( )個;第二級為________(自治縣、市);第三級為________(鎮)。
(2)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們的簡稱分別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北回歸線自西向東依次穿過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________。
(4)四周臨?;蚝{的省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簡稱是________和________。
(5)我國的省級行政區是________,其簡稱是________,鄰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個國家。
2.判斷
(1)我國最 大的直轄市是北京市。
(2)我國最小的省是海南省。
(3)我國有陸上疆界的省區共有8個。
(4)我國沿海省區面積的是廣東省,簡稱。
(5)與山西省相鄰的省區有山東、河北等5個。
3.讀我國行政區空白圖,完成下列各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省區的名稱、簡稱及省會所在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C.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西向東依次寫出長江流經省區的簡稱。
(3)將五個自治區的簡稱分別填入圖中相應位置。
答案:
1.(1)三 23 自治區 5 直轄市 4 縣 鄉
(2)香港 澳門 港 澳
(3)云 桂 粵 臺
(4)臺灣 海南 臺 瓊
(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 蒙古 俄羅斯 8
2.(1)× (2)√ (3)× (4)×(簡稱是錯字,應寫作粵) (5)×
3.(1)A.山西省 晉 太原
B.吉林省 吉 長春
C.福建省 閩 福州
D.甘肅省 甘或隴 蘭州
(2)青、藏、川、滇或云、渝、鄂、湘、贛、皖 、蘇、滬。
(3)略
1.填空
(1)我國的面積 是________km2,居世界________,僅次于____ ____和________兩個國家。
(2)我國領土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緯度相差________度,相距 ________千米;最東端與最西端經度相差________度,相距________千米,地方時相差近________小時。
(3)我國的陸 上疆界和海上疆界共長________千米,相當于________(緯線)的長度。
(4)___ _____和________是我國的兩個內海,其中________既是政治地理上的內海,也是自然地理上的內海。
2.判斷
(1)我國的陸上鄰國共15個,其中南部鄰越南、老撾、柬埔寨。
(2)我國的島嶼是臺灣島,它分布在黃海。
(3)北回歸線自東向西依次穿過我國的臺灣、福建、廣東和廣西。
3.填圖(將下列內容填注在中國疆域 空白圖上)
(1)太平洋、印度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瓊州海峽、臺灣海峽;
(2)我國的陸上鄰國和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
(3)我國的四至及其經緯度;
(4)臺灣島、海南島、山東半島、遼東半島、雷州半島。
答案:
1.(1)960萬 三 俄羅斯 加拿大
(2)約50 5500 約60 5 000 5個
(3)38000 赤道
(4)渤海 瓊州 渤海
篇9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讀中國政區圖,回答1~3題。1.我國領土最西端在( )A.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端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B.海南省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C.x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帕米爾高原D.黑龍江省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匯合處2.海南航天發射場建成后,將火箭從天津運往海南文昌發射,走海運經過的海域依次是( ) A.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B.黃海、渤海、東海、南海C.黃海、南海、渤海、東海 D.南海、黃海、東海、渤海3.我國大部分領土位于“地球五帶”中的______,小部分領土位于__________。( )A.熱帶 北溫帶 B.北溫帶 熱帶 C.南溫帶 熱帶 D.北溫帶 北寒帶閱讀我國某地氣候資料表,回答4~6題。 我國某地氣候資料表1月平均氣溫(℃) 7月平均氣溫(℃) 6~8月降水量(㎜) 12月~次年2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3.4 23.8 429 85 6854.該地( )A.6月22日這一天黑夜比廣州長 B.12月22日這一天正午太陽高度較廣州低 C.為半干旱地區 D.自然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5.關于該地農業生產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主要糧食作物是春小麥,經濟作物是甜菜 ②主要糧食作物是冬小麥,經濟作物是棉花 ③農作物一年一熟④農作物兩年三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該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A.流量季節變化小 B.含沙量小 C.冬季有結冰期 D.有春、夏兩個汛期7.讀我國滿族、彝族、壯族和朝鮮族四個少數民族分布圖,下列選項中,圖序與民族分布對 應相符的是( ) A.①彝族 ②壯族 ③滿族 ④朝鮮族 B.①彝族 ②壯族 ③朝鮮族 ④滿族C.①壯族 ②彝族 ③滿族 ④朝鮮族 D.①彝族 ②滿族 ③朝鮮族 ④壯族讀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回答8~9題。 8.我國人口的地理分布特點是( ) A.山區人口稠密,平原人口稀疏 B.內陸人口稠密,沿海人口稀疏C.農村人口稠密,城市人口稀疏 D.東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9.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人口密度小于10人/千米2的省級行政區有( ) A.福建、臺灣 B.北京、上海 C.湖北、湖南 D.、青海10.山脈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關于下列山脈兩側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①山脈兩側有我國的高原和的平原 B.②山脈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嶺 C.③山脈是四川省和湖北省的分界線 D.④山脈南側為半干旱區,北側為半濕潤區11.下圖中四省區主要位于亞熱帶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2.下圖是廣州、武漢、北京和哈爾濱四地氣候統計圖,其中能反映北京氣候特點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讀圖,回答13~14題。 13.四河流(或運河)中位于我國非季風區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14.四河流(或運河)中冬季有結冰現象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15.符合我國自然資源分布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水資源——華北多,西南少 B.草地——東南多,西北少C.林地——西北多,東北少 D.耕地——東部多,西部少16.現有10萬噸磷礦石和20噸柑橘分別從宜昌運往鄭州和武漢,最合理的交通運輸方式依次是( )A.公路、鐵路 B.鐵路、公路 C.水路、鐵路 D.航空、水路17.下列自然資源中屬于非可再生資源的是( ) A.水能 B.耕地 C.天然氣 D.太陽能下面對話是家住湖南某地的小明與好友小亮的QQ聊天記錄。據此回答18~19題。 18.小明的家鄉可能位于( )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東北平原 C.華北平原 D.黃土高原19.對話中“油料作物”和“世界銻 都”是指( ) A.花生、錫礦山 B.花生、水口山 C.油菜、錫礦山 D.油菜、水口山20.讀我國某地農業生產景觀圖(右圖),判斷該地位于( )A.黃土高原 B.山東丘陵 C.江南丘陵 D.東北平原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但各地農業發展的條件差異很大,農業發展水平也不盡相同。據此回答21~22題。 21.下列地區農業發展方向,符合因地制宜原則的是( ) A.東北平原發展冬小麥種植 B.四川盆地發展熱帶作物生產 C.海南島大力發展棉花生產 D.內蒙古高原發展畜牧業 22.我國種植業發展的不利條件是( ) A.氣候復雜多樣 B.夏季雨熱同期 C.山地多,平地少,尤其平原少 D.農業發展歷史悠久 23.下列鐵路樞紐中,表示株洲的是( ) 24.高新技術產業分布區一般具有哪幾個條件?( )①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 ②工業基礎雄厚 ③技術發達、知識密集、人才聚集 ④一般依附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5.2013年4月22日是第44個世界地球日,中國主題是“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生態文明,共建美麗中國”。下列做法與此主題不相符的是( ) A.2010年,我國“兩會”所有用紙是用石頭做的再生紙,筆是廢物綜合利用制成B.節日時,給朋友們寄了好多張紙質賀卡 C.推廣節能空調、高效照明燈具D.加強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二、綜合題(共50分)26.我們偉大的祖國,地理位置優越,國土遼闊,人口眾多。讀下圖并結合已學的地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8分)(1)我國位于__________大陸東部,________洋西岸,是個海陸兼備的國家,陸地領土面積約為________,居世界第_____位,陸上相鄰的國家有l4個,其中鄰國①是_____________。(2)風光綺麗,在可以欣賞到的旅游景觀是( ) ①馬頭琴演奏 ②竹樓村寨 ③草原風光 ④沙灘椰林 ⑤沙漠探險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3)我國面積的省區B是______________;C為______市,這里既有高樓林立,也有古香古色的傳統民居——四合院;D為_______??;E省區的省會城市是_______,其美稱為 “春城”;F省區的主要少數民族是 ________ 族。 (4)______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口分布的總體特點是___________,這是由各地區自然、歷史、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造成的。 2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材料一 《北緯30°•中國行》從浙江舟山群島出發,自東向西一直拍攝到的阿里地區,沿途穿越9個省、市、自治區,拍攝總行程超過2萬千米,節目展現了北緯30°沿線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社會發展在內的全景式圖畫。材料二 見下圖。 (1)①省的省會城市是 ;②省的簡稱是 ;2013年4月20日, 省(填序號)發生了里氏7.0級地震;④省區最主要的少數民族是 族。(2)下圖為沿北緯30°緯線經過的大的地形區,主要有長江中下游平原、甲處的 盆地、橫斷山區和乙處的 高原,整個地勢特點是 。 (3)北緯30°緯線穿過我國長江以南的地區是的“魚米之鄉”,普遍種植水稻,而同緯度的阿拉伯半島卻降水很少,沙漠廣布,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
28.讀我國主要河流、湖泊圖,回答下列問題。(16分)(1)圖中斜線部分是_______區,它的面積約占全國的_______,水量不足全國的_______。(2)外流區主要是我國的¬¬¬_______ (季風區或非季風區)。(3)填出圖中數字所代表的河流和湖泊的名稱 。河流: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⑤_____,⑥_____,⑦_____。湖泊: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4)圖中數字①~⑨所代表的河 流、湖泊中,______河結冰期最長,________河汛期最長,_____河含沙量,_______河是內流河,_______湖是咸水湖,_______湖是我國的淡水湖。(填序號) (5)位于我國冬季有無結冰期分界線上的河流是______________。(填序號) (6)圖中⑩_______運河,溝通海河、______、淮河、_______、錢塘江五大水系。29.讀中國地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 (1)A省冬季氣溫非常低的原因是什么? (2)B是南方重要河流 ,其水文特征有哪些?
(3)C山脈南側的地形區是 ,簡析該地區水資源十分短缺的原因。 (4)D地區代表性的畜種是 。(5)E地是__________,________(河流)流經此地時帶走了大量的泥沙。 1.C 2.A 3.B 解析:1.我國的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端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最東端在黑龍江省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匯合處,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最西端在x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帕米爾高原。2.從天津到海南,即從北向南,依次經過渤海、黃海、東海、南海。3.根據溫度帶的劃分原則,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溫帶在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之間,寒帶在南北極圈到南北極點之間,由此可知我國大 部分領土位于北溫帶,少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 4.B 5.D 6.C 解析:4.該地的1月平均氣溫-3.4℃,7月平均氣溫23.8℃,由此可推斷位于暖溫帶 地區,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全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為溫帶季風氣候,位于我國華北地區,因此可推斷6月22日這一天黑夜比廣州短(6月22為夏至日,越往北白晝時間越長),12月22日這一天正午太陽高度較廣州低(12月22為冬至日,我國各地越往北正午太陽高度越低),為半濕潤地區,自然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5.華北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冬小麥,經濟作物是棉花,而主要糧食作物是春小麥、經濟作物是甜菜的地區是東北地區,該地的農作物兩年三熟,農作物一年一熟的是東北地區。6.華北地區的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大,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有結冰期,而有春、夏兩個汛期的河流位于東北地區。7.C 解析:①主要分布在廣西,應該是壯族;②主要分布在四川,應該是彝族;③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應該是滿族;④主要分布在遼寧、吉林的東部,應該是朝鮮族。8.D 9.D 解析:8.由圖可知,我國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勻,其中東部地區人口稠密,西部地區人口稀疏。A、B、C選項從圖中無法體現,但根據我們所學的知識不難判斷平原人口稠密而山區人口稀疏;沿海地區人口稠密,內陸地區人口稀疏;城市人口稠密,農村人口稀疏。9.人口密度小于10人/千米2的省級行政區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部地區,主要的省級行政區有自治區、青海省、x疆維吾爾自治區等。 10.B 解析:①山脈為大興安嶺,其西側為內蒙古高原,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大興安嶺東側是東北平原,是我國第一大平原,A錯誤。②山脈是南嶺,它是我國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B正確。③山脈是巫山,它大致位于重慶市與湖北省的交界處,C錯誤。④山脈是天山,它是塔里木盆地與準噶爾盆地的分界線,不是半干旱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D錯誤。11.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的省級行政區輪廓和溫度帶。①表示云南省, ②表示黑龍江省,③表示湖北省,④表示廣東省。本題選C。12.B 解析:北京位于秦嶺—淮河以北,屬于溫帶季風氣候,該氣候的特點為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與此特點相符的是②圖;①圖中冬季最低氣溫在-15 ℃以下,這與北京冬季的氣溫特點不相符;③圖中全年氣溫均在0 ℃以上,與北京的氣溫 特點也不相符;④圖 全年氣溫均較高,且年降水量較多,與北京的氣候特點也不相符。由此判斷出正確答案為B項 13.A 14.C 解析:由圖示河流(或運河)的形狀可以得知,①是塔里木河,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河流冬季會結冰,處于非季風區;②是黃河,位于季風區,冬季結冰;③是長江,位于季風區,冬季不結冰;④是京杭運河,位于季風區,部分河段冬季結冰。15.D 解析:正確的組合應該是:水資源——華北少、西南多,草地——東南少、西北多,林地——西北少、東北多 ,耕地——東部多、西部少。16.B 解析:大宗、笨重的貨物,遠距離運輸,有水路的選水路運輸,無水路的選鐵路運輸。易死亡、變質的活物、鮮貨,數量不大,近距離運輸,選公路運輸。所以10萬噸磷礦石從宜昌運往鄭州,應選擇鐵路運輸;20噸柑橘從宜昌運往武漢,應選擇公路運輸。17.C 解析:天然氣屬于礦產資源,在人類歷史時期難以再生,屬于非可再生資源;水能、耕地、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資源。 18.A 19.C 解析:18.根據材料可以推知小明的家鄉可能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19.“中國煙花之鄉”是指湖南瀏陽,瀏陽位于長江流域,主要的油料作物為油菜。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的錫礦山被稱為“世界銻都”。本題選C。20.C 解析:注意圖中的關鍵地理事物:稻田、茶園和柑橘林,這些農業景觀一般出現在我國南方地區,而題中給出的黃土高原、山東丘陵、東北平原都位于我國北方地區,予以排除。江南丘陵位于我國南方地區,結合當地的地形發展了立體農業,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符合圖示的農業生產模式。本題選C。21.D 22.C 解析:21.東北平原氣溫低,主要種植春小麥;四川盆地位于亞熱帶,不適宜種植熱帶的農作物;海南島位于熱帶,不適宜發展棉花生產。22.發展種植業要求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而我國山地多,平地少,尤其平原少,對農業發展不利。23.D 解析:圖A表示寶雞,位于隴海線上,寶成線和寶中線的交會樞紐;B表示鄭州,京廣線和隴海線交會樞紐;C表示哈爾濱,京哈線、濱洲線、濱綏線的交會樞紐;D表示株洲,京廣線、浙贛線、湘黔線的交會樞紐。 24.D 解析:高新技術產業一般依附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分布在技術發達、知識密集、人才聚集的地區,而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是一般工業的布局條件。25.B 解析:A項:2010年,我國“兩會”所有用紙是用石頭做的再生紙,筆是廢物綜合利用制成,符合資源的合理利用;B項:節日時,給朋友們寄了好多張紙質賀卡,會浪費資源,因為紙質賀卡的來源是森林資源;C項:推廣節能空調、高效照明燈具,D項:加強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均符合“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這一主題。26.(1)亞歐 太平 960萬平方千米 三 蒙古 (2)D (3)x疆維吾爾自治區 北京 吉林 昆明 高山 (4)中國 東多西少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國土和人口。(1)讀圖可知,我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是個海陸兼備的國家,陸地領土面積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陸上相鄰的國家有l4個,其中鄰國①是蒙古。 (2)內蒙古風光綺麗,在內蒙古可以欣賞到的旅游景觀有馬頭琴演奏、草原風光、沙漠探險 。(3)讀圖可知,我國面積的省區B是x疆維吾爾自治區;C為北京市;D為吉林?。籈為云南省,其省會是昆明;F是臺灣省,主要少數民族是高山族。(4)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分布的總體特點是東多西少。27.(1)合肥 湘 ③ 藏 (2)四川 青藏 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3)我國江南地區的“魚米之鄉”氣候上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水稻的種植;同緯度的阿拉伯半島是熱帶沙漠氣候,炎熱干燥,沙漠廣布。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省級行政區域的有關知識、地形區和四大地理區域及其不同地區氣候的成因。(1)讀圖,據省區的輪廓和位置可以看出,①省為安徽省,安徽省的省會城市是合肥市;②省為湖南省,該省的簡稱是湘;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發生了里氏7.0級地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四川省在圖中的序號是③;④省區位于我國青藏高原,據其輪廓判斷出是自治區,該省區的主要少數民族是藏族。(2)據圖可以看出,北緯30°緯線穿過的甲地區東側是巫山,西側是橫斷山脈,則甲地為四川盆地;乙處在橫斷山脈以西,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地勢高,是我國的青藏高原。從北緯30°緯線穿過的我國地形區(自西向東依次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可判斷出我國的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3)北緯30°緯線穿過我國長江以南的地區,是我國的“魚米之鄉”,背靠的大陸——亞歐大陸,瀕臨世界的大洋——太平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資源充足,且配合較好,適合水稻的種植;阿拉伯半島位于北回歸線附近大陸的西岸,屬于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降水稀少,沙漠廣布。兩地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環境,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人類活動也表現出較大的差異。28.(1)內流 1/3 5% (2)季風區 (3)松花江 淮河 珠江 黃河 雅魯藏布江 額爾齊斯河 塔里木河 青海湖 鄱陽湖 (4)① ③ ④ ⑦ ⑧ ⑨ (5)② (6)京杭 黃河 長江 解析:(1)由圖例可知斜線部分為我國的內流區。(2)由外流區所處的地理位置來看,外流區主要位于我國的季風區。(3)有關河流和湖泊的名稱,可以根據所在的地理位置及河流、湖泊輪廓進行判斷。(4)我國河流結冰期的規律是:只有最冷月氣溫低于0 ℃的河流才有結冰期,且緯度越高,結冰期越長。汛期的規律正好相反,緯度越低,河流的汛期越長。黃河是我國含沙量的河流,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我國的湖泊是青海湖(咸水湖),我國的淡水湖是鄱陽湖。(5)我國冬季有無結冰期的分界線 是秦嶺—淮河一線。(6)圖中⑩為京杭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29.(1)緯度較高,受冬季風影響大 (2)珠江 流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沒有結冰期 (3)塔里木盆地 深居大陸內部,距海遙遠,周圍被高山環抱,濕潤空氣難以到達,所以降水少 (4)牦牛 (5)黃土高原 黃河。解析:(1)A省是我國的黑龍江省,位于我國的最北部,且離冬季風發源地較近,受冬季風影響大,故冬季氣溫非常低。(2)B位于我國的南方地區,流經廣東省,為珠江,珠江流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沒有結冰期。(3)C山脈位于我國西北地區,為東西走向的天山山脈,其南側的地形區是塔里木盆地,該地距海遠,且周圍被高山環抱,海洋濕潤氣流難以到達該地,故降水少。(4)D為我國的自治區,代表性牲畜是牦牛。(5)E地位于黃土高原地區,該高原水土流失嚴重,黃河在流經此地時,帶走了大量的泥沙。
篇10
《北京晚報》2011年3月2日9版頭條黑體字大標題《聽證會免了再過堂》,講述一起當事人要求抗訴的案子,經過檢察院的聽證會而避免了法庭第二次審理。標題除了可能產生歧義(聽證不開了,要第二次庭審;聽證會開了,不用第二次庭審)外,“過堂”這個詞的使用不符合法治理念。
3月7日25版頭條黑體字大標題《78歲希拉克明天過堂》,講述法國前總統因數十年前的腐敗案子將到法庭受審。標題中再次出現“過堂”,而且用來描述的是現代大陸法系的典型國家――法國的情形。報道這一消息的其他報紙,凡我看到的,均沒有使用這個詞。例如《希拉克出庭受審在即》(《羊城晚報》)、《法前總統希拉克今日出庭受審》(《新京報》)、《法國前總統希拉克本周出庭》(《京華時報》)、《法國前總統希拉克今出庭受審》(《北京青年報》)、《希拉克本周將出庭受審》(《文匯報》)等。
中國古代的“過堂”,與現代法庭審理案件的性質完全不同,帶有明顯的專制主義和非專業彩色。除了中央政府的刑部過堂外,行政主官替代專業審案,而且沒有公、檢、法的相互監督和制衡。消息的大標題使用“過堂”來描述法庭審理,自然會引導公眾把古代過堂與現代庭審等同,傳播了錯誤的理念。而且,對應的消息行文中,均沒有“過堂”這個詞,這說明編輯亦沒有遵循標題的關鍵詞出自原稿的標題設計規則。
一定的概念是一定時代的產物,傳媒面向社會,使用怎樣的概念,不僅反映傳媒人對事物的認識,并且影響到全社會,責任重大。有些生活方面的舊詞,稱代現代事物是可以的,因為文化有繼承性,但有些舊詞是不能稱代的,這就像我們不能把現在的縣長稱為“父母官”一樣,因為這樣稱呼混淆了現代民主制和古代的皇帝專制?!?/p>
巴西地圖輪廓不對,里約熱內盧地點標錯
《北京晚報》2011年4月8日25版通欄標題《巴西男子持雙槍血洗母校》之下,所附巴西輪廓圖,同一顏色內出現另外的顏色,這一顏色所標明的地區,與消息沒有任何關聯。按照讀圖慣例,地圖上的不同顏色表明是不同國家,這意味著該圖示意,巴西北部的這塊大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是巴西的。另外,在巴西領土內,還被其他顏色點了一小塊,這也意味著,這塊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不屬于巴西的其他國家在巴西領土內的飛地。而事實是,這兩處被涂以其他顏色的土地是巴西領土的一部分。
消息發生地是巴西最大的城市里約熱內盧,該城市在巴西的西南部,而報紙提供的巴西地圖中,標明里約熱內盧的紅點,是巴西16-17世紀時作為葡萄牙殖民地時期的首府薩爾瓦多。里約熱內盧在薩爾瓦多西南大約600公里!
這一示意圖內還有一個西半球南美洲的圖,將巴西在南美洲的位置標示出來。但是所標示的方框遠沒有將巴西全境放到框內。這個方框應該向西和向北大大擴張,還應略微向南擴張一點。巴西領土面積很大,世界第五,851萬平方公里。如果說這個方框是為了標示里約熱內盧的位置,即使按照錯標的該城市的位置,這個方框也應該大大縮小和向東北方向移動才對。
我國傳媒均為國有資產,因而傳媒上標識的國界代表國家對此的認同,一旦出現差錯,就是政治事故。如果巴西外交部就此向中國政府提出抗議,我方除了認錯別無選擇。我國測繪法和相關測繪的法規都規定,傳媒發表地圖(包括示意圖和廣告上的地圖)要經過測繪部門的審查。雖然這一規定的執行存在困難,但傳媒的編輯部自己以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標準地圖來核對一下準備發表的示意圖,這道編輯工序是不該沒有的?!?/p>
標題“我國總人口13.39億” 說明中國國家意識的缺失
4月28日晚上,我同時收到了《北京晚報》和《法制晚報》?!侗蓖怼奉^版頭條黑體字大標題是:“我國總人口13.39億”;《法晚》頭版頭條特大黑體字標題是:“我國人口13.7億”。這樣重大的數字怎么會不一樣?4月28日上午,國新辦就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舉行新聞會,顯然新聞源是一樣的。問題出在記者的報道上。
《法晚》對應頭條新聞的版面大標題是:“中國13.70億人 相當于四個美國”;副標題第一句為“其中中國大陸為13.39億”。原來,《北晚》所說的數字只是中國大陸的人口,“我國總人口13.39億”這個大標題,顯然出了問題。
《北晚》對應頭條新聞的第二版消息的大標題,與頭版頭條相同,消息的導語較長,其中寫道:“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記的全國人口為1339724862人?!痹诘诙?,關于這個數字的說法又變成:“普查登記的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339724862人。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笨吹竭@里,才能理解13.39億是指中國大陸的人口總數。消息全篇,以及大小標題均沒有提及全中國的人口總數是多少。同一消息中重復出現大陸人口的數字。
使用“我國”或“中國”的概念,理所當然地包括臺灣、香港、澳門。近年在中國國家級的外交活動中,某國承認“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為一種報道的套路詞句。然而,怎么真到了涉及“中國”這個概念內涵的時候,就忘了呢?先是記者缺乏中國國家意識,寫出這樣糟糕的消息,接著是編輯同樣沒有全中國的國家意識,接連在頭版頭條和對應的第二版設計了“我國總人口13.39億”的糟糕標題。簽發當天報紙的值班編委,也竟然看不出頭版頭條這樣明顯的錯誤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