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近視手抄報范文
時間:2023-04-10 20:01: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預防近視手抄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防止眼睛疲勞: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的工作。除了眼睛要有充分的休息外,充足的睡眠可以減少眼睛疲勞。
3、良好的閱讀環境:包括:適當的照明、良好的紙質、清晰的印刷、大小適當的字體、合適的桌椅高度。
4、良好的閱讀習慣:減少精細的近距離閱讀,用眼距離保持三十五公分左右,每閱讀四十分鐘至一小時要休息五至十分鐘。休息時不妨出去走走,看看遠方,幫助肌肉放松。
5、減少近視的環境:多看遠處,尤其現在實施周休二日,更可利用假日到郊外踏青。
6、看電視講求「原則:電視機放置在眼睛視線稍下方;眼睛與電視機的距離為電視機畫面對角線的五至七倍;室內燈不可全關掉;電視銀幕影像需清晰;每看三十分鐘要休息五分鐘,可利用廣告時段閉目休息或起來走走。
7、正確配戴眼鏡:要讓眼科醫師檢查后再配眼鏡;鏡片的度數、散光軸的角度、瞳孔之距離都要要求正確。
8、定期眼部檢查:每三到六個月定期檢查,寒暑假尤佳。
篇2
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源遠流長。長期以來被人們作為衡量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之一,也是體現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小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小學校園文化和小學生精神風貌的縮影,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對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能起積極的作用。
二、指導思想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以“全心全意為學生終生健康發展服務”為宗旨,以少年兒童生理和心理階段的新的劃分所提示的特征和規律為理論依據,進一步貫徹落實我校禮儀教育活動的精神,切實推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實現校園環境的凈化與美化,培養師生文明衛生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為目的,深化養成教育,不斷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三、主要內容
我校大隊部為培養少先隊員文明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為目的,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開展以“人人講衛生,個個愛勞動”為主題的系列活動,通過啟動實施、加強學習、完善制度、專項活動、班級評比,引導學生講究個人衛生,保持校園環境衛生,并在此基礎上,帶領身邊的伙伴、家人共同養成講衛生愛勞動的好習慣。形成我校優良校風,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進一步開展。
四、活動形式
1、宣傳教育。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站、升國旗儀式、班隊會、手抄報、專欄、專題作文競賽等形式,大力宣傳“講衛生”的內容和意義,讓文明好習慣深入師生的意識,以形成一種指導我們學習和生活的理念。
2、專項活動。大隊部通過啟動儀式、開展知識講座、觀看影片、開展專題比賽等活動,引導教育少先隊員遵守禮儀規范,逐漸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量化評比。在開展專題比賽活動中,以評比打分的方式評出“個人單項獎”或“優勝班級”。在整個活動中每學期將所有評比活動結果和平常量化檢查匯總評選出“文明禮儀班”,并加入評選“文明班集體”量化考核中。
五、活動安排
(一)啟動實施 加大宣傳
1、開展“養成文明好習慣 爭做環保小衛士”活動的啟動儀式。通過倡議書、演講、宣誓和學生簽名活動,倡導學生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從身邊—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明確目的,提高思想認識。
2、大隊部在校園里開設“文明禮儀窗”、“衛生小知識”欄。在校園內加強壁間文化的宣傳力度,開設“文明禮儀窗”、“衛生知識宣傳欄”等,以小報、漫畫、圖片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為載體,加強對學生的宣傳教育。(保證每月更換一次)
3、紅領巾廣播站開設“美德教育伴我行”和“校園110”欄目。紅領巾廣播站周一、周三分別增設“美德教育伴我行”欄目和“校園110”欄目,使不文明現象無處藏身,樹立教師和學生中的榜樣和典型,促進學校良好的校風、學風的形成。
(二)加強學習 活動實施
利用班隊會組織學生集中學習“講衛生、愛勞動”相關知識。大隊部和校衛生保健室集中制定出“長纓路小學衛生細化標準”。各班利用班隊會組織學生集中學習,從思想上讓學生們引起重視,從而對照自己,約束自己的言行。
(三)完善制度 檢查監督
1、大隊部開設并實施“紅領巾監督崗”。
“紅領巾監督崗”以紅糾隊員檢查和值周教師檢查為監督體制,實行班級輪流制,在校園內分別設置八處“監督點”,采取每日檢查,每天小結,每周公布(在“紅領巾廣播站”——“校園110”欄目公布)的方式,引導全校隊員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學期末匯總分數并加入“文明禮儀班”考核之中。
2、加強“兩掃一維護”制度。
衛生保健室制定“兩掃一維護”的檢查制度,組織老師認真學習制度內容,同時學生利用班隊會活動認真學習“兩掃一維護”清潔兒歌,使學生明確環境保護應從那些地方做起,進一步增強環保的意識。其次衛生保健室制定檢查方法,加大檢查力度,從而也督促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兩掃一維護”,提高效率,避免有些學生邊掃邊玩、打掃不仔細的現象。
(四)專項活動 鞏固強化
1、開展“綠色小課桌”活動。
小學生養成講究清潔衛生,特別是對課桌抽屜衛生的保持習慣的養成特別重要。它是一個人文明的表現,既體現了良好的個人面貌,又包含了對他人的尊重。中、高年級以“課桌椅的自述”為主題,開展一次征文比賽。低年級以“綠色小課桌”為主題,開展繪畫比賽。
2、開展“伸伸手、彎彎腰”活動。
1)、利用班隊會集中學隊部創編的“彎彎腰行動歌”,引導學生在校園內、社會上養成不亂扔垃圾、看到垃圾能主動撿起扔到垃圾箱里的好習慣,帶領身邊的伙伴、家人共同養成講文明、講衛生的好習慣。
2)、我校大隊部成立“彎彎腰”特色小隊,給學生佩戴統一標志,課間活躍在校園的各個角落,主動撿拾地面垃圾,從而帶動身邊的老師和同學們伸伸手、彎彎腰,主動撿拾垃圾,為凈化美化校園作貢獻。
3)、充分發揮“紅領巾監督崗”的檢查監督作用,樹立典型,加大表揚或批評力度。
3、開展眼保健操比賽活動。
進一步做好預防近視,保護視力的工作,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全校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參賽,評委由校領導、衛生保健老師,教師代表組成采取打分制的形式進行評比。
4、開展征文、繪畫、兒歌創作、手抄報主題活動比賽。
1)、 “保護環境,從身邊做起”主題征文比賽。
2)、 “環保連著你我他”主題演講比賽。
3)、 “我環保 我時尚”主題手抄報設計大賽。
4)、 “我是環保小衛士”兒歌創作大賽。
(五)班級評比 展示成效
1、“保護環境 從我做起”中隊主題隊會展示。
2、“愛護環境是美德 保護環境是責任”大隊主題聯歡會。
各班主任組織學生根據自己身邊與衛生好習慣有關的生活小事創作節目;節目形式可從故事,配樂朗誦、歌唱、快板、小品、舞蹈、課本劇、啞劇等藝術形式著手。
3、加強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溝通,使家校協調一致,形成合力,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展家校互動活動,邀請家長到學校來參加中隊主題隊會,大隊主題聯歡會活動。
篇3
一、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
在健康教育的活動中,所采取的形式是多樣的,根據有關部門的要求、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宣傳日等進行宣傳活動,利用廣播、板報進行宣傳教育。利用兩種宣傳陣地是學校衛生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每月2次的衛生簡報宣傳,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板報的內容,圖文并茂,真正起到宣傳的目的,讓學生在宣傳中受到教育,使學生具有保護自己預防疾病的能力。在廣播講座中如春季預防肺結核、夏季預防痢疾腸炎,秋冬預防流感腮腺炎、水痘等疾病。5月20日是“全國學生營養日”,為了廣泛、深入宣傳學生時期營養的重要性,大力普及營養知識,根據保健所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我積極組織以“營養與健康”為主題的手抄報評選活動。
二、積極開展吸煙危害身體和“碘缺乏病”的防治
向學生宣傳吸煙的危害,吸煙和被動吸煙都會影響自身的健康和發展,吸煙不但影響身體發育,而且影響智力的發育,學校在開展此項活動的同時,針對一些在校吸煙的教師和家長進行教育,杜絕在學生面前吸煙,給了學生一個清新、健康的學習生活環境。在“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中,向學生宣傳“碘缺乏病”的危害,特別是缺碘對青少年的危害,缺碘不但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而且可以患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讓學生學會防止碘的流失,有效地保護自己。
三、認真做好學生的體質監測及體質監測后的統計工作
每年的體質監測工作在上半年完成,根據有關部門的規定,做好檢測前的準備工作,利用廣播對學生進行培訓,讓學生了解體質監測的重要意義,了解如何配合醫生做好體質檢測,圓滿的完成檢測任務。并做好檢測后的統計工作,上報有關報表,整理有關資料。在檢測過程中發現的學生患病問題,及時統計出來,及時與家長聯系,防止有關學生的病情因此延誤,使監測工作達到了真正的目的。
四、積極開展常見病的防治工作
在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工作中,我始終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積極開展“六病”的防治工作,把預防齲齒、沙眼、視力不良當作重點工作來抓。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認真做好眼保健操,并做好眼保健操質量的監督檢查工作。重點開展以 “關心學生的眼睛、保護學生的視力”為主題的防近宣傳月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學校領導對本項工作給予重視,防近工作納入領導工作日程,召開防近領導小組工作會議和班主任會議,制訂防近宣傳月的工作方案,對防近工作進行具體的部署,提出具體要求。采取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各班班主任、學生本人及家長也積極配合,為近視的預防工作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通過開展防近宣傳活動,使學生對近視的危害有更深刻的認識,增強了學生的防近意識,為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強化防近意識,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教育學生從小養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良好習慣,定期檢查口腔,早發現齲齒早治療,是控制齲齒發生和發展的有效途徑。從體質監測來看齲齒的患病率下降十多個百分點。在預防沙眼的工作中,教育了學生用流水洗臉,不用臟手揉眼睛,發現沙眼患者要積極的治療,特別要發現一人患病要全家治療,這讓有效地疾病的傳播和蔓延。在預防貧血和肥胖中,我教育學生要合理營養配餐,多吃一些動物的血和動物的肝臟,因為這些食物含鐵較高,再吃一些含v-c較高的水果,有利于鐵的吸收。并積極的對學校的營養餐進行食譜的配置和監督,教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不但能增加抗病的能力,還能減少肥胖的發生。近年來學生貧血的患病率有所下降。
五、積極對學校衛生工作進行監督
在這項工作中,我重點進行學生的個人衛生監督、眼保健操的監督等。學生個人衛生監督,每天晨檢時,各班班主任、衛生員抽查學生的指甲、臉、脖子、頭發、衣服、鞋帽等。眼保健操的監督,抽查各班學生的做操情況,穴位是否準確,力度是否適中,監督員是否到位等,有效地促進了學校健康教育的發展。
六、積極做好傳染病的防控工作
篇4
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的應該是學生富有童趣的研究活動,靈動的個性智慧,獨特的創造才能,純真的生活本色。所以,我們必須從目標、內容、形式、指導等方面去追尋成果展示的本真。
一、著眼課程,目標制定走向多維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之一是幫助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因此,成果展示的目標要指向小學生獲得經驗和體驗的過程。很多教師將成果展示定位為整個活動的終點,展示的是學生通過活動獲得的結果。因此,往往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把關注的視角轉向學生獲得的結果,過分強調知識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學生也就是為了獲得知識而展開研究。有的課為了展示而展示,有的課成了“綜藝節目表演”,有的課成了知識材料的堆砌,有的課成了教師導演的表演……這些都遠離了成果展示的本真。
綜合實踐活動是過程取向的,目標是幫助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經驗和豐富體驗,提高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成果展示的目標也可以定位為促進反思,從整體上把握研究過程,進行思維碰撞,產生新課題,提高學生的能力。
例如,我校五年級學生開展了《校園的植物》綜合實踐活動,活動開展了一段時間后,準備開設成果展示課,有位教師擬定了如下的目標:
1.通過“校園里的植物朋友”這一展示活動,讓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實踐,從而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積極的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社會、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環境意識,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這位教師著眼于課程目標,站在課程目標的高度,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來確定教學目標,這樣的成果展示是原汁原味的,是真正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服務的。
二、注重過程,展示內容走向多元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學生研究、體驗、成長的過程,因此,學生應該展示的是自己在活動過程中通過研究、體驗而獲得的成果。然而在實際的操作中,由于目標的異化,學生只展示了大量的文字、圖片等知識性顯性材料,但活動過程中的真實體驗、創新精神卻沒有展示。展示目的不明確,注重結果,忽視過程,無法感受圖片資料里所凝聚的學生深層思維的結晶和獨特的創造才能。
在成果匯報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活動目標篩選展示內容,不僅要關注圖片、實物等顯性資料,更要關注學生活動的過程,關注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獲得的感悟和體驗;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關注學生怎樣與他人交往和合作,是否有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
1.個性體驗,彰顯本色
展示不是“照本宣科”, 而是要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體驗生成和經驗重組,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彰顯生命本色。
例如,在《真愛眼睛,預防近視》成果展示活動中,一段視頻引起了筆者的注意?!白o眼小組”的同學是這樣展示的:“這段視頻來之不易呀,是我們小組成員花了多少個星期天才采訪到的。我們采訪了三次,第一次想當然,沒有聯系就到第一人民醫院去采訪眼科專家,結果吃了閉門羹,眼科專家星期天休息。第二次,我們聯系好了專家,但由于我們沒有準備好采訪內容,收效甚微。汪老師聽說了我們的情況,對采訪進行了細致指導。第三次終于成功了,那時我們特別高興,大家快樂地擁抱在一起。我把這個視頻展示給大家,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記住一個教訓:做任何事一定要計劃周全呀!”
2.主題生成,釋放才能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習者與具體情境的交互作用,具有生成性。因此,我們不僅要通過成果展示驗收預設目標的達成度,更要對活動開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新的主題、新的目標予以高度重視。
例如,在《家鄉的橋》展示活動中,“向日葵”小組不僅展示了橋的類型、形狀、收獲與困惑,同時還展示了主題生成的過程:“當我們小組展示了以上內容時,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橋上有沒有對聯、有沒有橋的故事、傳說……于是我們組又生成了一個新的主題:關于橋的文化研究。后來又生成了一個主題:拯救古橋研究。”
返璞歸真,才是展示的最佳境界。它不是陽春白雪式的理論堆砌,也不是夸夸其談式的紙上談兵,更不是嘩眾取寵式的課件展示。重在過程,貴在真情,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展現綜合實踐活動的魅力。
三、基于主題,展示形式走向多樣
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內容的多元化,決定了展示形式的多樣性。成果展示的應該是學生活動的原汁原味,無需追求花哨的活動裝飾。在實際教學中,展示形式脫離主題,不是過于單一就是過于花哨,使成果展示“變味”。
成果展示采用何種形式,應根據課程、學生、主題的特點而定。主題探究的成果展示要以實驗展示和調查報告的形式為主;項目與應用設計的成果展示要以展示作品、探究的形式為主;參觀考察的成果展示要以演講、討論的形式為主;參與社區服務的成果展示要以資料展示、辦畫報、現場制作的形式為主。
1.發揮優勢,張揚個性
成果展示要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特長,彰顯個性,獨具匠心。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要多說;動手能力棒的學生要多做;家里藏書多的學生要多收集資料……我們應該允許學生采取他們樂意的方式來表達活動結果,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活動的主人,在活動中一展身手。
例如,陽春三月,我校開展了以“感恩母親”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成果展示過程中,各小組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愛。
“康乃馨”小組展示了一本本親情賬。那一行行的阿拉伯數字讓學生感到吃驚,從沒有想到曾經從親人那里索取了太多太多,感受到了父母為自己付出的辛勞。一本本親情賬折射出了親人對我們的付出,學生學會了感恩,懂得了珍惜。
“紅玫瑰”小組展示了自己的體驗日記。“當我的手觸摸到媽媽的腳時,我哽咽了。原來媽媽的腳是那么的大,那么的粗糙,長滿了繭,厚厚的老皮,已沒有一點皮膚的彈性。這是我的媽媽嗎?每天在我耳邊嘮叨的媽媽嗎?媽媽,從今天起,我要每天為你洗腳?!?/p>
2.動靜結合,相輔相成
有的成果展示是靜態的,例如日記、小論文、調查報告等。有的成果展示是動態的,例如比賽、演講、談心得體會等。在進行成果展示時,應注意有動有靜,動靜結合。
例如,“感恩母親”這一活動成果展示時,“康乃馨” 小組充分發揮墻壁和櫥窗的作用,將感恩小故事、親情卡片放在櫥窗里展示,或以手抄報的形式貼在墻上進行展示;“向日葵”小組邊讓同伴欣賞剪報內容,邊交談收獲,以動靜結合的方式展示活動成果。
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無論以何種方式來展示,必須尊重學生的意愿,自主決定成果的呈現方式。只有他們自己決定的呈現方式才是學生內心對活動感受的真實反映,更是一種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
四、關注學情,教師指導走向適度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在堅持學生主動實踐的前提下,強調對學生的指導,成果展示課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要把重心放在引導學生選擇恰當的成果呈現形式,對實踐活動進行適當的反思,將活動引向深入。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弄虛作假,把重心放在對成果展示進行全方位大包裝上,而學生的真情實感卻無影無蹤。
在活動成果展示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活動目標篩選成果展示內容,根據活動主題確定成果的表現形式,根據活動成果來確定展示的對象、地點,既不包攬學生的工作,也不放任自流。教師要成為學生航行中的導航人,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指點迷津,獻出“錦囊妙計”,并將教師指導貫穿于整個活動成果展示過程中。
例如,我校開展的“感恩母親”活動,在成果展示時,“紅玫瑰”小組不知道選擇怎樣的展示形式。這時,筆者提醒他們可以辦攝影展,把開展活動拍下來的照片進行展示匯報。他們把自己的實踐活動以最佳的效果展示出來,體會到了活動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