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范文
時間:2023-03-20 15:13: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仁”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鬃影选叭省弊鳛樽罡叩牡赖略瓌t、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范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借助於仁,中國傳統文化順利地實現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轉折;借助於仁,孔子之前數千年和孔子之後數千年的文化血脈得以溝通連接,而沒有中絕斷裂。
“仁”之意
仁,從人,從二,其意為兩個人在一起,兩個人愿意走在一起,表明相互之間都有親近的要求,因此本義:兩個人親近友愛;另一種說法從人,從上,指社會中的上等人,並引申出精華的意思。此外,還有仁德、仁義、恩惠、同情、憐憫等之意。
古文說“仁”
仁,親也?!墩f文》;仁者,情志好生愛人,故立字二人為仁?!洞撼酢ぴ?;上下相親謂之仁?!抖Y記·經解》;溫良者,仁之本也?!抖Y記·儒行》;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韓非子·解老》;仁者,可以觀其愛焉?!抖Y記·喪服四制》;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对姟む嶏L·叔於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墩撜Z·雍也》;以德行仁者王?!睹献印?;親而不可不廣者,仁也。《莊子·在宥》。
“仁”之言
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仁義廉士,窮不改節。
仁義之師,秋毫無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仁”之事
篇2
加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重在優化中華傳統美德教育途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把傳統美德教育中的知識傳授,情操陶冶和培養良好的美德行為習慣有機的結合起來,提高教育效果。因此要探索多樣化的傳統美德教育方法和途徑。
那么,身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如何幫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發揚光大呢?我以“誠實守信”為例,談一談我粗淺的見解。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誠實守信。
俗話說“日積月累,方能生悟”,在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通過大量的閱讀豐富詞匯,獲得間接知識經驗,理解誠實守信,知道怎么做才是誠實守信。如,在教學《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課,在學生通讀課文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華盛頓會捧著空花盆去見國王?他這么做對嗎,為什么?你想對他說什么?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會回答他很誠實,他這樣做很正確,我們要向他學習,做個誠實的孩子。接下來可以給學生講一些關于誠實守信的故事如:《曾子殺豬》《狼來了》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對比,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誠實守信的重要。最后向學生推薦一些淺顯易懂,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名言警句。讓學生在日積月累中逐步理解誠實守信的含義,并漸漸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德
二、在點滴小事上幫學生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
現在的小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將全家寵愛集于一身。大多比較自私,意志不堅強,心理承受能力差,不會與人交往相處。我結合這種情況,增強滲透誠實守信教育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如小學生的年紀都很小,有時會信口開河,隨口答應其他同學一些事情,但是卻不一定會做到。這時我就要及時督促,并提醒學生與傳統美德故事中的人物相對照,看看自己做的對不對,如果不對應該如何改正。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明白要量力而行,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輕易答應別人,一旦答應別人,就要努力實現自己的承諾,做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三、在班隊會活動中讓學生明白誠實守信的重要性。
班隊會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班隊會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開班隊會前,讓每一個學生都收集關于誠實守信的故事,名言警句,等,并讓學生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為什么會收集這個故事,名言警句,并談一談自己對這個故事,名言警句的理解。讓學生在節目的排練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明白誠實守信的重要性。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評比活動,夯實學生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
現在的學生們都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都希望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認可,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生活中,教師就可以抓住這一有力的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評比活動,督促學生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如:在班級設置誠實守信評比臺,把表現突出的學生的照片貼在墻上并附上學生事跡材料,讓學生在評比中逐步提高自己,督促自己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
五、身正為范,做學生學習的榜樣。
篇3
2010年10月23―24日,全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20周年紀念論壇會在國家行政學院報告廳隆重召開。教育部、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倫理學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等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出席會議并講話。全國實驗縣區校點的參研人、主管領導共計500人參加論壇。
論壇結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家教育中長期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精神,總結了20年來開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成果,交流了各地開展傳統美德教育經驗,表彰了傳統美德教育最佳示范單位和最佳優秀班主任、科研人員和少先隊員。共同探討了如何深化傳統美德教育,提高學校德育整體水平的運行模式和保障機制。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發賀信,對傳統美德教育20年研究給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希望。原教育部副部長柳斌題詞“弘揚傳統美德,培養愛國精神”,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題詞“弘揚傳統美德,培育時代新人”。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課題,于1990年由筆者首倡并主持,歷經4個五年規劃期,均被確立為全國教育科學國家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科學重點規劃課題。20年來,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教育科研興教的正確方向,科學挖掘整理古代優秀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資源,系統構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18德目體系,緊密聯系德育現實問題,在全國召開30余次學術研討會議和成果推廣會議,出版了50多部各類著作,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了530多篇文章,在全球創建了首個《中華美德網》,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與成果推向現代化、推向世界、推向未來,有效地探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的實踐模式和保障機制,取得了豐富的科研成果和良好的社會影響。
通過報告,論壇,講話和成果出版展示,會議進一步明確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在中國德育的基礎地位。5000年來形成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當代中國人特別是未成年人的政治品質、思想品質、道德品質、人格品質、心理品質形成的基礎。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內容開展的傳統美德教育,就是中國民族精神、民族氣節、民族品格、民主情感、民族禮儀的根與魂的教育。眾多實驗區點實踐證明,傳統美德教育對身心和諧、人際和諧、家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和諧,乃至世界和諧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和促進作用。
會議進一步明確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德目體系是中國學校德育的核心內容。實踐效果證明,課題組梳理和挖掘出的既源于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又著眼于當代中國社會實踐的、系統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德目體系,如孝敬父母、尊師敬長、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自強不息、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崇榮知恥、求索創新、勤勞節儉、清正廉潔、愛國愛民、天下為公等是當代學校德育的核心內容。德育的實效性取決于德育內容的有效性,德育的內容的有效性取決于德育內容的民族性,大家一致認為,應當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青少年學生內化為良好的習慣與行為。這是國家長治久安,永固中國特色和優良文化傳統的生命需要。
會議進一步明確了提高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水平必須構建系統的運行模式及保障機制。為增強中國德育的長效性,眾多學校創造出的包括4條途徑、10種方法,12種模式、7種保障機制,是整體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具有教授、學習、活動和綜合實踐功能的實施傳統美德教育的實施體系。會議認為,德育的實效性取決于德育方法的針對性,方法的針對性取決于方法的現代性和系統性。增強學校德育的實效性,既要強調外在教育,也要強調內在自省,堅持他律與自律結合、知與行結合。只強調灌輸或只強調體驗,忽略其他都是達不到完滿目的的。
篇4
這位偉人,有著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為他的節儉。馮玉祥將軍教育兒子馮洪國也是如此:“兒啊,你要脫下軍裝、皮鞋到牛柵里去熏一下,聞一聞牛屎味,才會知道五谷香。古人說:奢能滅志,儉以養德。你雖然還不曾管事,談不上奢華,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險的!”這蘊含著深刻道理的話“一板子”把馮洪國打醒了。他脫下了軍裝、皮鞋,換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事情是這樣的,馮洪國日本留學回國后,看望多年不見的老父親,當父親看到兒子身著西裝腳蹬皮鞋,渾身散發著濃濃的香水味,便這樣地教育自己的兒子。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補丁、牛棚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看到的是優越的生活環境,一到夜晚,萬盞燈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廈頓時披上了寶石鑲嵌的衣衫;一條條街道猶如星光閃耀的銀河;再加上射燈如探照燈似的來回晃動,而在這閃耀著的美麗背后,又有誰看到了浪費的影子。的確,許多人都會這樣認為:生活條件好了,就應該有這樣的享受。于是,節約也隨之被人們拋在了腦后。
這天中午,我經過學校的小店,里面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瑢W們進來時迫不及待,出來時滿載而歸,我嘗點你的薯條,你吃點我的雞腿,真是不亦樂乎。我在班級里簡單地做了一個調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沒有(因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雖然我去小店的次數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去小店為了買學習用品的占四分之一;肚子餓買吃的占四分之一;還有四分之二的是為了解讒,看到別人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學是拿零食當午飯,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前幾天班級里還掀起了一股名牌風,看誰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寧,明天我就要換上安踏,有人還嘲笑同學穿假名牌。哎,我真想告訴大家,勤儉才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不是攀比與浪費?。?/p>
在班會課上,我和老師商量把《儉以養德》這篇文章推薦給同學們,老師同意了,聽完了我對文章的介紹,同學們都談了自己的心得體會,是啊!艱苦的生活雖然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但我們仍應牢記:平日里節衣縮食,困難時才容易度過難關;富足時豪華奢侈,窮困時將難以生存。勤儉節約這一美德在什么時候都不會過時。
篇5
在綱要精神的指導下,我們以傳統文化為主題背景開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動,通過多視角、多方位讓幼兒了解和熟悉中國傳統文化,培養了幼兒尊重民族文化的意識、激發了幼兒對傳統文化興趣。它包括:感恩教育、誠信教育、讓幼兒了解中國傳統節日、傳統服飾、傳統美食、茶文化、酒文化、古典文學、書法家字畫、以及我們的民間傳統游戲(斗雞、推鐵環)等等。
對孩子而言,愛國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具體化就是愛家鄉、愛父母,愛老師,愛身邊的人,因此,我們在主題教學大的框架設計上著重渲染本地區傳統的文化特色。開封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享有鐘靈毓秀北方水城的美稱。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蘊含著許多寶貴的民族文化教育資源。它可以和漢唐文化、明清文化相媲美,因此,我們利用這些神奇的本土特色資源,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選擇,智慧設計,引用到了幼兒教學活動、大型活動、環境創設之中。在主題的引領下,各領域知識相互滲透、有效遷移、相得溢彰,交相輝映。
一、家園合作,利用有效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一直是古人津津樂道的善行。因為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如果這種情感被喚醒,那么以后它就會被遷移放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直至整個社會。因此,讓孩子感父母之恩、報父母之德,絕不僅僅是培養一種家庭的美德,更是培養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人格意識。現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太陽”,父母寵,外公外婆愛,爺爺奶奶親, 所有人只為他一人而動,單方面由家庭實施這種感恩教育,可行性不大。需要家園合作,幼兒園主要負責教,家庭主要負責實施,這樣才能將感恩教育落到實處。我們幼兒園開設了“感恩經驗你我共享”專欄,老師和家長經?;ハ嘟涣?、探討。在家園合作的基礎上,開展豐富多彩的相關活動或利用三八節、母親節、感恩節等節日,強化孩子們的感恩意識。母親節活動日,我們把孩子的媽媽請到幼兒園,讓孩子為媽媽送上節日的祝福,給自己的媽媽唱首歌,獻上自己用小手做成的稚嫩的禮物,一句感恩的話語,讓媽媽們流下了幸福的淚花。
人常說,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自己;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世界將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讓孩子們從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做起,對他們善加引導,培養他們的感恩之心,并將其發揚光大,這是每一個幼教工作者的責任。
篇6
關鍵詞 文學素養 傳統美德
文學素養與繼承傳統美德的內涵
文學素養是指人們在認識社會、接受教育和陶冶情操的同時,了解一定的文學理論、掌握一定的文學常識、具備一定的文學創作能力、養成一定的文學閱讀習慣和具備一定的文學鑒賞水平以及文學語言的應用能力。
繼承傳統美德,是指要繼承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進程中形成的優秀傳統道德。傳統美德的主要內容包括講究道德自律,講究敬業、忠誠、天下為公,講究“仁、義、禮、智、信”,講究“溫、良、恭、儉、讓”等,具有全面的包容性、延續的發展性、鮮明的時代性、廣泛的社會性等特征。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主要內容
愛國主義精神。縱觀古今中外文學,愛國主義一直是文學作品的母題。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源遠流長,熱愛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至理名言;班固在《漢書》中提出的“愛國如饑渴”;還是司馬遷“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的思想,無不體現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愛國主義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傳統的思想基石。
人際關系的和諧。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十分重視人際關系的和諧?!凹核挥?,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為貴”這些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在現代社會協調人際關系方面仍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并升華為人與人之間互助友愛、團結進取的新時代精神。
自強不息的精神?!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不自強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等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這些自強不息的傳統精神,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傳統美德仍然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精神。
加強大學生文學素養與傳統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影響廣泛,對促進社會的發展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加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育能使大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傳統美德教育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他方面教育起著導向和保障作用。因此,對大學生繼承傳統美德的教育必須提起高度重視。
文學素養的提高可以引導學生認識歷史和現實,增強對社會和人生的了解,幫助他們提升思想境界,培養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從而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文學素養高的畢業生往往有較好的氣質和較強的工作能力,容易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較高的文學素養有助于學生將來成就非凡的事業。
加強大學生文學素養與繼承傳統美德教育的方法
完善高校文學素養課程的設置。高校在注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和文化知識的同時,還必須重視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文學素養課程學習是途徑之一,通過對中外文學史的概述和名家名篇的剖析,使學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提升思想境界,陶冶審美情操,從而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定期開展主題活動,開展主題班會和團隊活動組織大學生觀看反映偉大民族精神的影視劇,定期舉行愛國主義歌詠比賽和文藝演出等。要依托本地人文和地域文化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方面的講座、演講、知識競賽和社會調查等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和實踐的綜合活動中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真諦。
開展社會實踐,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在大學生傳統美德的教育中要克服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處理好理論和實際結合的關系。文學素養的提高和傳統美德的教育主要不是靠說教,而是靠學生自身的體會,教育方法要從實際出發,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道德修養,從感悟轉向實踐,做到知行統一。
篇7
關鍵詞:傳統美德 音沸郎 傳承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2-0241-01
所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就是指中國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有益于后代的優秀道德遺產。她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內涵包羅極為廣泛。從內容上來概括,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
音樂作為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兑魳氛n程標準》中指出:中學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樂欣賞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因此音樂欣賞教學必須根據音樂學科特點和教材特點進行思想教育,實現教書與育人的統一,美育與德育的統一。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善于將傳統美德施于潛移默化之中,讓傳統美德在音樂課堂閃光。
中華傳統美德在音樂學科教學中的滲透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優良的心理品質,有著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特殊功效。培養美的情趣,陶冶美的情操,這是中學音樂欣賞教學的主要目的。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有機滲透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審美教育是音樂欣賞教學與傳統美德教育的結合點
音樂審美指的是對音樂藝術美感的體驗、感悟、溝通、交流以及對不同音樂文化語境和人文內涵的認知。這一理念立足于我國數千年優秀的音樂文化傳統,與我國教育方針中的“美育”相對應,彰顯音樂課程在潛穆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一些民族民間音樂凝聚了老一代藝術家的心血,他們把我國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具有優秀民族傳統、高尚的傳統美德的音樂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每一位我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在引導學生了解音樂、分析音樂、感受音樂的基礎上,一定要找到一個契合點來進行傳統美德教育。
例如《彩云追月》一課。這是一首創作于上個世紀40年代的廣東音樂,樂曲年代久遠,又有著明顯的地域性。作為北方的中學生,理解分析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備課的過程中,我考慮從體會民族傳統音樂的經典與傳承入手,引導學生熱愛我們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使審美體驗與傳統美德完美結合。課堂上我先讓學生欣賞由流行歌手愛戴改編并演唱的具有美國黑人靈歌風格的流行歌曲《彩云追月》。時尚的旋律,前衛的演唱方式,讓學生很快對這首歌產生了興趣,并隨視頻進行模仿。之后我有播放了李云迪演奏的鋼琴曲《彩云追月》,學生們感到很神奇,兩首旋律相同的音樂,一首能那么時尚、動感,而這首卻又如此的委婉、典雅。抓住這個時機,我播放了民樂合奏《彩云追月》的視頻,不用介紹學生就能聽出來是原曲。 我介紹了歌曲的創作年代、作者、背景,學生們聽的都很專注。他們在驚嘆于中國民族音樂的博大精深、音樂創作者的創造力的同時,他們也體會到傳承的重要性。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我們不能丟掉,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用自己的創造力來傳承中華民族不同領域的優良傳統!
二、情感體驗是音樂欣賞教學中傳統美德教育的滲透點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學習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潛穆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建立起對人類、對自然、對一切美好事物的關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中學音樂教材中欣賞課占了很大的比重,這些欣賞教材中的一些民族民間音樂堪稱經典。那么如何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對于我們每位音樂教師來說又是一個重要課題。
篇8
今天,培養和造就大批能駕馭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已成為我們事業成功、民族興旺的最關鍵、最核心的任務。新一代的民族棟梁應該是既能吸取全人類的一切科學技術文化成果,又能繼承和發揚優秀思想道德傳統的中華民族一代傳人。然而,美德決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有一個從小教育、熏陶、積累養成的過程。而如今社會存在的不良的道德傾向,如見利忘義、損人利己、好逸惡勞、貪圖享受、個人利益第一、不關心國家大事、學習缺乏正確動力、以自我為中心、弄虛作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等等,對未成年人的影響非常大。
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堵”,即用守則、規范、紀律去規定可以怎樣做,不可以怎樣做,對越規者處之以罰。而另一種方法就是“導”,用正確的觀念、標準去教育、引導學生正面發展。而可以用作“導”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中華傳統美德?!皞鹘y美德是我們民族的精神遺產,是永不枯竭的教育資源。繼承和發揚這些精神遺產、這些傳統美德,對培育青少年基本人格的形成和情感的形成,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蔽覀儌鹘y道德中的精華仍然是現代社會重要的精神資源,尤其是青少年道德形成的基礎。積極開展傳統美德教育的實效性研究,對學校來說有著非?,F實的意義。
近幾年來,新興學區非常重視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但是較多的仍然處在一般號召的層面,還沒有從可操作的角度出發,使其名正言順地進入學校的“體內循環”。對于究竟應該如何構建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內容的新體系,進行哪些德育教育,如何使中華傳統美德真正進學校、進課堂、進頭腦等問題,我學區姚莊小學有一定的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傳統美德傳承之路。
內容上,姚莊小學科學地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容,以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社會倫理體系和新道德文化。學校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最具代表性的,最富時代性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要做到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常規教育與典型教育相結合,集體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
形式上,姚莊小學注重陶冶,注重情感,注重實踐,以提高教育效果。傳統美德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和內在體驗,例如通過誦讀有關古代經典、詩詞歌賦、格言名句、仁人志士的故事,將印象深刻的部分抄錄下來,進而按照明白的道理去做、去實踐,并將實踐之后的體驗或悟出的道理寫成札記,最后通過自身、同學、家長、鄰居、老師的相互評價,使其收獲得以升華和鞏固,達到“知中行、行中悟、悟中從”的教育效果。
資源上,姚莊小學充分開發利用傳統節日和傳統禮儀的教育資源。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節日,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凝聚了自古以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以此為載體設計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集中進行歷史、文化、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
篇9
【關鍵詞】傳統美德;大學生;德育教育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也蘊藏著豐富的道德資源。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擴大,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有些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在社會生活的一些領域和人群中,確實存在不知榮辱、不辨善惡、不分美丑、把庸俗當高尚的社會現象,與社會主義道德要求格格不入,與文明社會風尚極不協調。因此,在今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充分發揮它在青少年,特別是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青年大學生存在的主要思想道德問題
1.存在個人功利主義思想。部分大學生面對利益,只顧自己,越來越講究“實在”,越來越講“實用”。學習動機功利化,為了給自己貼上“名門出身”的標志,在報考時熱衷于重點大學的重點專業,上學期間有目的的參加實踐活動;入黨動機功利化。
2.缺乏社會責任感。部分大學生在家中鍋碗不洗,不愿承擔家庭責任;在學校只對自己個人的學業、個人的利益負責,凡是與個人利益無關的事情概不負責,可以說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社會,不關注國家建設、社會發展,政治活動參與熱情降低,缺乏集體意識,這種只注重享受而不履行義務的個性必然導致他們缺乏對社會應有的責任感。
3.缺乏紀律觀念。課堂上學生睡覺、玩手機,吃零食、亂扔垃圾、講粗話等不文明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校園文明環境的建設。
二、傳統美德在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針對當前青年大學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不少高校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以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筆者結合自身幾年來的德育教育工作,對在大學生中開展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積累了以下經驗:
1.消除少數人認為在當代社會進行傳統美德教育“不合時宜”的錯誤觀念。堅持這種觀念的人,多數打著“破除舊觀念”、“創新思維”等時尚的口號而忘記了“勤以修身,儉以養德”的古訓,以上現象若不能正確的區分和辨別,就有可能對青年大學生造成誤導。
基于上述現象,我們可以在青年大學生中廣泛的開展交流和討論的活動,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使其逐步領悟到,雖然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競爭也異常激烈,但道德品質才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而不僅僅是其才能。
如今我們所提倡的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即“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其實都可以從華夏民族的傳統道德中追溯淵源。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提倡全民愛國的精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頌揚的就是無私奉獻的精神;“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說明“信”是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內容,歷來被人們所肯定、所推廣的。所以,我們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只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繼承原則,對傳統文化進行認真梳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并且堅持科學性原則,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這樣的傳統美德教育就是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
2.根據專業實際,突出重點進行傳統美德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的寶貴精神遺產,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繼承和發揚這些精神遺產對培養大學生健康、健全的人格是至關重要的。因此,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對于大學生十分必要,學校應該根據專業實際,突出重點地、針對性地進行傳統美德教育。
對于學校來講,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把傳統美德教育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納入正常的教學計劃,滲透到各個學科、各個專業的教育教學中去,并且充分考慮道德教育和專業知識教育的關系。
3.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相關傳統美德教育。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面對新的環境,產生了一種追求時尚、時髦的攀比心理和虛榮心理。針對這類學生,應對他們進行“以耕讀為本,以勤儉為德”的美德教育,正確引導他們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傳統作風,把時間和精力轉移到求學成才上;對于部分家庭貧困的大學生,應積極引導他們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積極幫助這些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其從中感受收獲的快樂,讓學到的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教育中,也讓自己的專業技能得到提高。
文明得以傳承歷史才能發展。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秀道德精華。我們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不僅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還應加強對大學生進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這也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水平和道德行為能力。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對于我們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篇10
一、班級文化建設發揮巨大的作用
班級是同學們自己的家,他們每天在這里上課,在這里開展活動,在這里談天說地。要讓這個家充滿生機,我們得用心地去布置它,發揮它巨大的作用。在這個家中,我以美麗的蝴蝶作為主體,希望每個孩子都像蝴蝶那么自由,那么勤勞,最重要的是像蝴蝶那樣能蛻變成長。每只蝴蝶就是每個孩子,在這里他們互相競爭、互相合作、互相友愛,只要被表揚,都能得到獎章。這樣的方式激勵著每個孩子,同時也使班級中學困生、后進生有了動力。孩子們的好習慣也在獎勵中逐漸顯現。除了美麗的蝴蝶展翅在班級中飛翔之外,我也布置了一些關于文明的板塊,這些板塊的色彩鮮明,內容生動活潑,孩子們非常喜歡。健康角,通過簡單的詞組教會孩子講衛生的好習慣;故事林,圍繞主題,定期張貼一些有關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故事或者漫畫;文明果,結合“八好”,定期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評出在某個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在“文明花”專欄里采摘相應的果實。
在這樣的文化氛圍里,孩子們可以讀故事、學兒歌、參加活動、爭得榮譽。在這個家里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美德教育。
二、班級活動促進學生的成長
光有班級文化還是不夠的,學生的成長離不開班級活動。一個有組織、有目的的班級系列活動是培養孩子優良傳統的橋梁,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講文明、懂禮貌
“遇到老師主動問好”,在孩子的意識中就往往教自己的老師,才問好,而其他老師可以不問,自己也經常遇見這樣尷尬的場面?!拔沂嵌Y貌的小朋友”這個活動的開展,讓班級的學生受到了教育,文明禮貌是無處不在的,也明白尊敬師長的重要性,如何感恩身邊的人。每天放學,孩子們都會用銀鈴般的聲音對門口的老師和保安叔叔們說再見。最有感觸的是當有些老師來聽課,下課時孩子們能主動轉身謝謝各位老師的指導。
2. 強化安全教育
“安全”這個詞天天都會掛在嘴邊,可是一年級孩子自控力差,安全意識薄弱,不是今天這個奔跑摔了跟頭,就是那個昨天回家沒注意安全。“安全心中記”主題隊會開展后,這樣的情況似乎少了很多,課間不再看見小尺亂舞、鉛筆亂戳、沙包亂扔、跳繩亂甩的現象,更多的是孩子們在校園內安全游戲的快樂場面,更多的是輕聲慢步,靠右通行的好習慣。在校外,他們也知道如何注意交通安全,有時還提醒自己的家人注意安全。學會了如何保護自己。這一活動的開展,主要目的是在孩子們心中形成生命可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