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范文
時間:2023-03-19 21:54: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開展中隊主題會,做好革命傳統教育
利用班隊會時間,各中隊在進行安全教育的基礎上,中隊輔導員和隊員們搜集了大量關于清明節的由來和革命傳統知識,隊員們通過教育更加了解清明節的意義,在熟知革命歷史的基礎上,從思想深處認識到祭掃活動的深刻意義。
二、組織升旗儀式緬懷先烈
我校周一的升旗儀式上,青年教師代表xx老師以“清明祭英烈共鑄中華魂”為主題進行了國旗下的講話,宣傳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對學生進行了充分的革命傳統教育。少先隊員代表黨子晴上臺發言,提出向先輩學習的倡議書。
三、廣泛開展清明“手抄報、書畫”征集活動
為更好的讓隊員緬懷革命先烈,學習先人先資的崇高精神,我校在1—5中隊隊員中開展了清明手抄報、書畫、征文的征集活動。有的隊員將對革命先烈的深切懷念和無限真思給予征文中,表達了現代少先員對革命先烈滿腔熱愛,有的將自己對先烈的敬仰融入到了自己的書畫作品中,立志學習先烈的高尚情操。
四、組織網上祭英烈
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更好地寄托哀思,少先隊還積極組織師生開展了“網上祭英烈,共鑄中華魂"活動?;顒又?,校大隊委通過“紅領巾廣播臺”向全校師生發出了開展網上祭奠活動的倡議,號召師生以班級為單位,積極參與中國文明網開設的網上緬懷紀念活動,為先烈獻花留言,寄托自己的哀思。各中隊配合本次活動,高年級少先隊員在學校信息教室共同開展祭英烈活動,低年級少先隊員清明節假期期間,在父母的陪同下展開網上祭英烈活動,本次活動確保每位少先隊參與。
五、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
在20xx年清明節來臨之際,xx區xx社區的志愿者們來到學校給少先隊員們舉辦了一場有意思的“畫雞蛋”活動。社區學校的合作,拓寬了少先隊員的視野,提到了少先隊員的社會交往能力。區-校聯手,走進節日習俗,傳承傳統文化。
篇2
根據中央和省文明辦工作安排,市文明辦決定在清明節期間開展“大愛xx·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實踐活動?,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目的
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開展系列活動,祭奠先烈、先人、先賢,引導廣大市民在慎終追遠、緬懷先輩的情懷中,尊重中華傳統,弘揚優秀文化,繼承先賢品格,增進愛黨、愛國、愛家鄉情感,引導廣大市民用實際行動為推動文明城市建設、打造“英雄城市 大愛xx”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二、活動內容
(一)開展祭奠先烈活動。組織廣大干部群眾和青少年、志愿者慰問幫扶復退軍人和烈士家屬,就近就便到革命戰爭紀念地、紅色旅游景區景點、烈士陵園、烈士墓地開展“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傳統”獻花、宣誓、學生入團、入隊儀式和成人儀式等群眾性紀念活動,表達對先烈先輩的感恩懷念,引導人們繼承先烈遺志,珍惜幸福生活,匯聚精神力量。
(二)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組織廣大網民和未成年人登錄“中國文明網未成年人頻道”、xx文明網,依托網絡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進行網上獻花、網上祭奠、發表祭奠感言,表達對先烈、先賢、先人的感恩和敬仰。
(三)開展文明祭掃活動。開展“文明祭掃,平安清明”活動,引導群眾不要在路口、小區、草坪、廣場等公共場所焚香燒紙,倡導人們用種鮮花、植樹等文明生態的方式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之情,推廣手機短信、網上掃墓和家庭追思會等祭奠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風。
(四)開展主題文化活動。利用各類文化陣地,宣傳清明節的歷史淵源與當代意義,宣傳節慶習俗,引導群眾了解清明文化,感悟精神內涵,起到傳承文化,傳播文明的作用;組織中小學生開展清明詩文經典誦讀、詩詞歌會、紅歌傳唱活動,通過個人朗誦、集體誦讀、書畫展示等多種形式,引導人們在學經典、唱紅歌過程中感受清明,接受教育,激發愛黨愛國熱情。組織開展植樹綠化、沐春踏青、風箏比賽等活動,走近自然、關愛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三、活動要求
(一)清明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極好時機。各縣(市)區文明辦、市直各單位要把主題活動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有力抓手,擺上重要日程,結合各地實際,精心組織實施。
(二)要突出文化內涵和民俗活動,多設計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節日活動項目,積極創新組織形式和活動載體,力爭使干部群眾在活動中有所感悟,得到思想凈化和精神洗禮。
篇3
一、依托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加強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增強學生愛國情感和改革創新精神。紅色抗戰文化是革命先烈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以此作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活教材,更具教育意義。淄河中學依托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馬鞍山抗戰遺址,將“弘揚馬鞍山抗戰精神,做英雄傳人”作為學校德育主題。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感受革命前輩不畏強敵的革命斗志和英勇獻身的無私精神。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傳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每年的清明節,學校都組織學生到馬鞍山抗戰紀念館舉行緬懷革命先烈的儀式。并將入團宣誓和勵志演講等團隊活動形式融入到儀式中。學生通過參觀展室、聽取講解、敬獻花圈、活動感受征文等形式接受教育。因臨近村莊有很多村民參加八路軍、游擊隊等革命隊伍,有學生的祖輩就犧牲在馬鞍山戰斗中,因此也使儀式更貼近學生,更具有教育意義。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行為習慣養成,學校還聘請了當地駐軍參與學校國防教育。通過軍訓、參觀軍營等活動,優化了行為習慣,增強了紀律意識,加深了愛國情感。
二、挖掘人文資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淄河地區民風淳樸,人文歷史厚重,地處古齊魯兩國交界處,其轄域內存有大量古齊長城等遺跡,民間流傳有“孟姜女哭長城”、“孫臏夢泉”等傳說。淄河地區是被專家認證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說的起源地,而孟姜女哭長城傳說被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要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這些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人文資源,是開展人文素養教育的天然寶庫,有豐厚的群眾基礎。淄河中學深入挖掘整理這些資源,編寫校本教材《魅力淄河》,建立校園地域文化系列文化長廊。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及開展“孟姜女小調傳唱”等活動,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通過耳聞目染,讓學生感受地域文化、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體現溫良恭儉、忠孝節勇等傳統美德的當地民間傳說及孫廷銓、趙執信等文化名人游歷淄河的文章詩句都成為潛移默化熏陶學生情感的教育內容。學校還聘請了山東理工大學齊文化專家鞏曰國教授為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講座。
三、巧用孝老文化資源,進行孝老美德教育
篇4
東北抗戰14年,是光輝、悲壯的14年,而宜賓的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在東北抗戰中,被日本鬼子用盡酷刑,殘暴殺害。東北人民不會忘記趙一曼,東北人民對趙一曼懷有特殊感情:在哈爾濱,有以趙一曼的名字命名的“一曼街”;在黑龍江省的珠河即現在的尚志市,趙一曼被捕的地方——原侯林鄉也改為“一曼村”。親臨趙一曼當年的戰斗所在地、受傷關押地、英勇就義地,深切緬懷我們的先烈,讓烈士的英靈,留給我們以及更多的讀者無盡的精神財富
東北烈士紀念館的原館舍建于1928年?!?·18”事件之后,日本人在東北建立政權,這里成了警察廳的所在地,直至1945年。1948年,為了紀念在以及初期死難的烈士,警察廳所在地建成了東北烈士紀念館,趙一曼以及許多東北三省的烈士遺存都被保存在這里。而這里,也是當年濱江省警務廳特務科對趙一曼進行“嚴刑拷問和人格污辱”,的受刑地。
今天,東北烈士紀念館陰森恐怖的刑具室那些冰冷而銹跡斑斑的刑具依然透著絲絲寒意。當年,趙一曼不幸被捉后,特務科的日本憲兵就是在我們所看見的刑具室,為了逼迫趙一曼供出抗聯的機密和黨的地下組織,對她進行了殘酷的拷問。每次審訊,她總是堅定地回答說:“你們不用多問了,我的主義就是抗日,正如你們的職責是以破壞抗日會逮捕我們為目的一樣,我有我的目的,進行反滿抗日并宣傳其主義,就是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p>
愿趙一曼的英魂,永遠與我們同在。
趙一曼同志在九·一八之后,奉中央之命,調滿洲省委工作,并領導游擊隊與日偽作斗爭,后來,在敵軍大兵包圍之下,團長英勇就義,她身負重傷被日軍逮捕,在日寇的嚴刑拷打之下,她以一個優秀共產 黨員的錚錚鐵骨,和為東北人民解放的英雄氣概,與日偽針鋒相對,斗智斗勇,寧死不屈的光輝片段。為了中華民族的抗戰,她英勇就義,年僅31歲,在東北雪野中,如一抹彩霞,映照著東北大地,染紅了鐮刀斧頭的旗幟。我的思想在堅苦卓絕、血雨腥風的歲月里浸泡著,久久地無法退去,使我感觸很多,也留下諸多啟示。
她舍小家而為大家。趙一曼是1926年入黨,1931年到東北工作。生前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2團政委。她曾留學蘇聯東方大學,后與黃埔學生、東方大學同學陳邦達結婚,結婚僅一年后,奉中央命令回國,從此夫妻永別。她生下兒子,送交丈夫的堂兄收養,從此母子永決。在生命的最后,只給兒子留下一封短信,信中說“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犧牲的!”
她的骨頭是最硬的。她重傷被俘后,日本特務機關對她軟硬兼施,她卻忍受住了所有的酷刑,把囚室當戰場,傳播日軍的殘忍暴行和侵略陰謀,宣揚義勇軍的保家衛國的民族精神,激發大家的抗日熱情。雖然日寇殺害了趙一曼,但她堅貞不屈的性格,為黨忠誠的信念永留史冊。她的死是英雄式的死,勝利者的死。
她的振臂指揮是紅色經典形象。也許現在有人對銀幕上那些振臂高呼的英雄們的凝固動作有些微詞,主要是一些人追求“實惠”和庸俗的東西多了,對革命歷史了解少了。不該忘記的卻淡忘了——忘記了英雄們為人類的解放而形成的經典。是啊,恰恰那些振臂揮舞的英雄動作,才能把人們的記憶帶到那個血雨腥風的歲月,對英雄的崇敬,對敵人的憤恨,就從這振臂中展示出來。這個動作是大眾的,人民認可的,同時她高吼的口號的經典,屬于時代固有的。她的經典動作,就是一種震撼力,這種力富有滲透作用,能夠產生無窮的能量,激勵后人去勇敢面對挑戰,應對挑戰。
革命烈士們,為了革命,不怕嚴刑拷打,不怕槍林彈雨,為了窮人的解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革命先輩所鑄就的革命豐碑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保護好革命前輩留下的寶貴史料,繼承、傳承好革命前輩創立的優良傳統是我們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的責任,又是我們促進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雖然他們的生命已經不存在了,但他們的精神還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正在也將長久的影響激勵更多的華夏兒女的愛國熱情
人民安居樂業,歌舞升平,正在信心百倍的邁向小康社會。再也不會如昔日一樣,常遭敵機轟炸而擔驚受怕,或常受海浪沖擊蒙受災難。真是今非昔比?,F在,人們完全可以無愧地告慰革命烈士,告慰當年參戰的指戰員:你們的汗,你們的鮮血沒有白流,你們的事業,后人正在繼承,正在發揚光大,你們的貢獻,你們的功績,人們銘刻在心,人們將永遠懷念你們,紀念你們!革命先輩的事跡催人淚下,他們的英名和日月同輝、與江海共存。
篇5
“德”是一個人行走世間的脊梁骨,德育則是教育工作中永恒的主旋律。“立德樹人”需要從娃娃抓起,更需要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福建省古田縣正是調動了各方力量,采取多種形式潤物細無聲地開展起德育工作,把德育理念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打造特色校園文化,
提供美德成長的沃土
在依山臨水而建的古田縣,每個學校都在積極建設自己的校園文化,探索屬于自己的品牌,依托校園文化環境來育人。
走進古田縣第一小學,校門口右側的內墻嵌著壯觀的書法文化碑林。據該校校長陳小菊介紹,這是學校專門請來書法專家指導塑立的“立字立人”文化碑林。碑林上的字或蒼勁有力,或飄逸灑脫,都彰顯著中國數千年文人墨客的風骨。碑林下是象棋棋盤。課余時間,學生可以在這里下象棋或欣賞書法。有趣的是,校園一角的地面也是棋盤格局。地為盤,人為棋。學生們互相配合,在玩耍中學會了象棋,同時也培養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古田一小就是要用書法去‘立人’,讓孩子們‘寫端端正正方塊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陳小菊擲地有聲地說。
跟隨校長參觀完整個校園,隨處可見的蘭花深深地吸引了我。“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在教學樓后面的花圃中,成百上千株蘭花在陰暗處吐露著清芬。這座花圃原本是校園角落里的一片廢墟,經由全校師生的打理終成一座美麗的花園。盆栽的蘭花還被標上了號碼,用來送給表現優秀的學生或家長。
教學樓、辦公樓、教師辦公室等也擺滿了清秀可人的蘭花。整個校園里都散發著蘭花的清香。蘭花文化已成為古田縣第一小學的特色文化。m花的高潔和堅韌品格時刻感染著老師和學生。在蘭花文化的熏陶下,培養氣質、品格如蘭的學生成為全校老師的共同奮斗目標。
“以字立人”的書法文化和“以蘭育人”的蘭花文化構成了古田縣第一小學的特色,而有著“先賢過化之鄉”之稱的杉洋鎮本身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則賦予了杉洋中心小學以獨特的底蘊。
驅車兩個小時才抵達這座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學校。學校建在高處,長長的階梯仿佛昭示著求知之路的不易。沒有過多的修飾,簡潔的校園在藍天、白云、青山的映襯下,靈動而充滿朝氣。學生們在操場上施展拳腳練習武術。
書法教室里,學生們一筆一劃認真地描摹著方塊字?!吧佳箧傋怨乓詠砭秃苤匾暯逃@里的許多農民也會書法,鎮上還保存有他們的書法作品。書法這一傳統文化也就一直延續至今。”杉洋中心小學的一位老校長向我們介紹道。
這座與藍田書院遙遙相望的學校繼承了書院有史以來的傳統教育理念和文化風俗。除了書法,杉洋中心小學還有讓他們引以為傲的剪紙、武術、國學等傳統文化教育。由于地處全國歷史文化名鎮的緣故,杉洋中心小學借助當地的傳統文化資源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剪紙、武術等文化傳承項目。學校聘請當地的老藝人林開志先生為校外輔導員,教授學生剪紙藝術,協助學校實施剪紙藝術校本課程。在學校的宣傳櫥窗里,掛著許多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魚躍龍門》《斗雞》《牡丹富貴》《福娃》等,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這些作品都出自該校師生之手。
在古田,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環境。在古田縣實驗小學校園的一面墻壁上, 30米長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長廊上畫滿了各種交通安全標識;學校還在校內設立了交通警示牌、道路斑馬線等,并安排小交警站崗執勤,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學會遵守交通規則、珍愛生命。
二、開展豐富社會實踐,
助推綜合素養的形成
德育僅有說教和熏陶還不夠,古田縣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環還有實踐育人。學校利用校外的資源為學生搭建起認識社會的橋梁,采用校內校外相結合的方式實現育人目標。
古田縣實驗小學早在1998年就開啟了警校共建活動,與古田縣交警大隊合作教育小學生交通安全知識,旨在幫助學生從小便樹立起“安全第一 生命至上”的理念。隨著活動的開展,學校還逐步構建出獨具特色的“文明交通”德育課程體系。
現如今,交通安全教育已經成為古田縣實驗小學的常態化教育內容。每學期初上好安全第一課,每天中午、下午放學前進行一分鐘安全提示,同時保證每月上好兩節交通安全教育課,促進學生對交通安全常識、交通法律法規應知應會率達100%。
“小交警不僅自己懂交通安全知識,遵守交通安全規則,他們還會在和父母外出時提醒家長遵守交通規則?!惫盘锟h實驗小學校長說,“學校和交警大隊還共同培育了一支50人的小交警隊伍。他們會定期由交警大隊專業人員外出執勤,展現風采的同時也體驗真實的交通環境狀況,使所學能投入實踐。”
和古田縣實驗小學類似的德育模式還有羅華中心小學的軍校結合。由于學校地處電臺部隊附近,就發揮地域優勢,于1992年12月與“海峽之聲”廣播電臺駐古田61275部隊共同創辦了少年軍校。學校還參與制定了具體的軍事訓練計劃,并由教官制定教學教案。1992年至今,羅華中心小學聘請教官多達125 人次,參加軍事訓練學生達4,800多名,每學年參訓時間都保證在30次以上,做到了有組織、有計劃、有入校儀式、有軍事訓練、有內務管理、有匯報表演,保證了每屆學生接受軍事訓練。
“每年都有200多名同學在開學之初接受軍訓,學習軍事和國防知識。”羅華中心小學校長邊介紹邊向我們展示學生軍訓時的照片。一個個稚氣童真的小軍人透露著堅定無比的眼神,在陽光下操練。汗水打濕了他們的額頭,也依然保持著軍姿,似乎將來就要成為優秀的軍人。
軍校結合的育人模式從小就培養起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良好的道德素養;增強了國防觀念和組織紀律性;培養了吃苦耐勞精神,磨練了意志;增強了自立意識和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了基本的軍事知識和技能;提高了思想覺悟和綜合素質。
當我們來到建在城鄉結合部的古田六中,校門口“仁愛 民主 理想 責任”八個大字仿佛訴說著學校的教育理念。古田六中為培養這樣的人才,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學校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參觀極樂寺、了解圓瑛法師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的事跡。學生在參觀中明白了個人的成長一定要經過艱苦磨練,也會努力成就自己,將來為人民、為社會奉獻力量,繼續傳承和發揚“三愛”的優秀傳統。
杉洋中心小學還把當地的藍田書院開辟為國學經典誦讀校外實踐基地,把其中環境清幽的“雪堂”作為教室,聘請國學教師在周末和暑期講授國學。每次開課前,老師和學生都要身著漢服,對孔子像行三叩禮,表示注重禮儀、感恩教育。在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中學習國學。
除此之外,古田縣各個學校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在清明節、五四青年節和雷鋒紀念日、分別開展 “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民族精神”“火紅青春,激情五四”和“雷鋒精神伴我行”等系列主題活動。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激發學生愛國之心、強國之愿、報國之志,強化對自身責任和使命的認識。
學校還依托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外活動。繼續對全縣學生免費開放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科技創新工作室、電子閱覽室;開展舞蹈、跆拳道、合唱等20多個興趣小組培訓活動;組織“我為活動中心添色彩”大型美術拓展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策劃組織“流動少年宮”進校園,e極推進與各中小學的互動機制。
三、抓好家庭教育工作,
提高家長教子水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兒童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有許多父母并不懂得教育,于是,古田縣教育局就制定政策,積極帶頭實施了區域落地式家庭教育工程。從2013年到現在,落地式家庭教育在古田縣已經開展了4年,也結出了累累碩果,從中受益的學生和家庭不計其數。
據古田縣家庭教育中心負責人吳明介紹,古田縣區域落地式家庭教育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家庭教育。“傳統的家長學校以家長會為主。老師向家長通報學生成績,匯報班級工作,或者學校一個學期請專家做1―2次講座。這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真正的家庭教育應該是提高家長的素質,教給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從而幫助他們促進孩子更好地成長?!眳敲髡f,“以前講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現在我們認識到了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p>
古田縣的家庭教育覆蓋到了全縣的每一個學校。在學校的配合下,每位家長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晚上七點走進古田縣實驗小學,校園里擠滿了帶著雨披的電動車,瑯瑯的讀書聲從教學樓里燈火闌珊處傳來。這讀書聲不是來自學生,而是家長。盡管下著大雨,每位家長還是按時趕到學校上課。他們手捧學校發放的家庭教育教材,在老師的帶領下逐字逐句地讀著。有的教室則是家長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所學的內容,各抒己見,交流經驗。
像這樣的家長集中學習每周都有一次。另外,家庭教育中心還設有個案咨詢室,聘請專業教師指導需要個別幫助的家長。經過長期的培訓,每位家長都能學會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家庭教育就是以這樣的方式開展起來的。
古田一中則依托校內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家庭教育相結合,從而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據古田一中副校長卓張眾介紹,心理劇早已成為古田一中的一大特色。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心理劇大賽,邀請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家長在觀看心理劇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換位思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軌跡有了一定的了解,親子間平時積累的矛盾也得到了緩和。
隨著古田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非常樂意到學校心理輔導站求得專業指導師的幫助。每當家長遇到問題的時候,古田一中的心理輔導老師總能及時地奉上一劑良藥,幫助家長解開孩子的心結。
在家校結合方面,古田縣第三小學還創新了自己的方法。親子共讀是他們的一大特色。學校老師為家長和孩子選擇書目。家長每天讀半個小時的家庭教育書籍,讀完由孩子在《親子共讀》記錄本上簽字;孩子則每天閱讀半個小時的中華經典或其他推薦書目,讀完由家長在《親子共讀》記錄本上簽字。這種共同閱讀、互相監督的形式不僅幫助了家長和孩子的學習,還有效促進了孩子和家長的溝通交流以及親子感情。
除此之外,古田縣第三小學考慮到學校大部分學生都是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甚至還有留守兒童,他們還通過微信群的方式督促家長在群里分享閱讀,使一些不能直接參與親子共讀活動的家長多了一個選擇。多彩多樣的家庭教育方式著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讓家長切實參與到孩子成長教育中,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古田縣第三小學的親子共讀創新了家庭教育的方式,而古田縣實驗幼兒園的“媽媽課堂”則以更直接的方式讓家長參與到孩子成長教育的過程中。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6緬懷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