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春夏秋冬范文
時間:2023-03-26 11:51: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古詩中的春夏秋冬,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那一首首詩,譜出的是景秀山川、離情別緒、風花雪月……但最打動那天真無邪的心的便是那古詩中的春夏秋冬,那是我心靈的寄托,生活的寫照。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最初打開人們寂寥冬季下的心的便是春風吹拂下的一棵棵柳樹,春風裊裊吹拂著湖邊的柳絲,這便是在告訴我們:春天來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早春時節,幾場春雨便滿足了人們的需求,大雨紛飛,春雨染綠了世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春泥”,就連那南歸的燕子,也競相爭著沐浴在早春溫暖的陽光下,它們在光彩照人的陽光下筑著巢,它們是多么的快樂,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勤勞!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在夏日的星空下,一起共賞著月亮獨特的藝術美景,在星空下,鳴蟬的歌聲悠揚而動聽,真是令人神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在夏日湖畔邊,那頂著圓盤露出水面的荷花,清新而典雅,在蜻蜓的裝點下,更是美不勝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秋天是五彩繽紛的,是單調的,但單調中又顯出其特色。楓葉是紅色的,讓人一看就會想到“火熱”,這便激起了活力,楓葉的紅便是秋的寫照。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冬天往往是充滿雪、凍結心靈的季節,一眼望去,除了雪,還能有什么呢?然而,冬天的雪卻造就了梅的秉性。“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在大雪紛飛之時,梅花卻不畏寒冷,不屈服于雪和寒風的吹打,一個勁的往上昂起胸,抬起頭,終于開出了芳香的梅花。
篇2
十六年的時光早已飛逝的失去身影,如今的我不自覺間卻多生了一分從容?;叵氘敵?,感嘆道:曾幾何時,我還在為他人的漫罵而心酸,曾幾何時,我還在為小小的失敗而哭泣。曾幾何時……
太多的曾幾何時,但如今這些痛惜已不再觸及我的心房,留下的只有那一分惋惜與從容。
漫漫人生如棋局,嘆息間,多生一分從容。
常言道人生如棋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是啊,十六歲,我多了一分從容,多了一分感悟。何曾想過,狂風暴雨也能如彩虹一般美麗,何曾想過,失敗也是人生的一種享受。多一分從容,坦然面對人生的一切,同樣的風景,有時也有不同的意境,同樣是苦,有時未嘗不是一種樂呢?
默默傷懷別親人,獨悲傷,多生一分從容。
王維送元二,送出了“勸君更敬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情懷,汪倫送李白,送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情誼,古詩中的離愁,在我看來都是別樣的從容,與我相同,他們對待與親人的離別,顯得十分坦然,雖有悲傷,但更多的卻已是從容。
于是,就這樣離別,多了一份從容,所有的傷懷已是為日后的重逢而提前做的準備。
落寞惋惜,已往事。今昔多生從容。
往昔一切的一切,都已是不可重來的事。如今早已是物是人非,面對這世事的變遷,我的心里,多生了一分從容,昔日的摯友,今昔已不見,又何妨?他日再見,亦會噓寒問暖。昔日的家鄉,今昔已改變,又何妨?回首過往,亦是曾經擁有。
篇3
整個課文所選古詩的以律詩居多,其次是絕句和古體詩較多,所選古詩形式往往比較短小精于,學生學起來得心應手,瑯瑯上口,單純讓學生背起來似乎也并不難??墒侨绾巫寣W生在寓教寓樂的學習中背誦古詩?如何在古詩的學習中感受我國古代文學博大精深的藝術魅力?又如何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逐步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漫步古詩苑”則把以前學習古詩的課程轉化為一系列的活動。它安排了三項活動,即:(1)分門別類輯古詩;(2)別出心裁品古詩;(3)聲情并茂誦古詩。而我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又歸納了學習古詩中的幾項活動,即繪聲繪色講古詩、饒有趣味唱古詩、自編自導演古詩。
在多年的古詩教學實踐中,我就是以這六種活動來貫穿整個古詩教學過程中的,它們對于提高學生對古詩的鑒賞能力很有幫助。這里,我將自已的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聲情并茂誦古詩
在古詩學習中,我將此項活動放在首位,因為這是學生學習古詩的基礎,學習古詩離不開誦讀。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我常常在古詩課文上選擇一兩首學生喜歡的古詩,認真領會意境,揣摩語言,把握節奏,配上大家喜愛的樂曲作為背景音樂,教師范讀后,學生模仿誦讀。也可讓學生自己根據意境來誦讀,時間充足的話,還可以搞一次小小的誦讀比賽,讓人人來參與,從讀音、語調、表情、背景音樂與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評判誦讀者,選出優勝者,給予適當獎勵。此項活動會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古詩的意境中去,同時對于提高他們背誦的速度也有很大的幫助。
二、繪聲繪色講古詩
我國古代的文人騷客在寫詩時,往往都會有自已的寫作背景,或者詩中則蘊含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或生動的故事。因此,還是本著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引導學生學習一首古詩時,我總會用一分鐘左右給同學們講講有關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作者情況或由這首詩引發的故事。如學習《赤壁》這首詩時,由于杜牧所詠之赤壁并非當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而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學生學習時往往會把彼處當成此處。因此我先講赤壁之戰的故事,再講作者來到赤鼻磯游覽的背景,由此再談到作者借題發揮帶出東吳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這些故事一講,學生誦讀情趣非常濃厚,詩中赤壁之戰,東吳大喬、小喬兩位美女的典故也再用不著我贅述,學生在誦讀中早就對號入座、自我消化理解了。整個古詩從講解、誦讀到背誦不過10分鐘左右。當然,有的詩歌也可由學生由此及彼講講有關的故事。如學習《過零丁洋》時學生知道了文天祥的故事,可在同學們中開個小小故事會,舉辦一次“繪聲繪色講古詩”活動,講講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舉辦此類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廣泛搜集匯編的資料,互相交流,然后勇敢上臺講誦,它既可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培養交流與合作能力,更能提高學生對古詩的感悟能力,從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三、自編自導演古詩
此項活動是在前兩項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在學生已經把握古詩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自己的理解,自己編劇、自己演出來活化詩中的人物形象,把詩中的人物形象具休化,這也是學生自我能力的一次體現。我在上《過零丁洋》時,學生把文天祥被俘,敵人威逼勸降和他寧死不屈,提筆寫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這些過程全都繪聲繪色地演了出來,不僅博得了班上同學的掌聲,在學校文藝匯演中也贏得了殊榮。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學古詩的勁頭更濃了,哪怕只是一首純的抒情詩,他們也往往會帶你聲情并茂地領略一番古人的閑情逸致。
四、分門別類輯古詩
這項活動是專門為古詩有著濃厚興趣活動的學生準備的,有興趣的學生可將已讀過的古詩根據自己的愛好把古詩中的離情別緒、春夏秋冬、風花雪月、山水風光、名勝古跡等分門別類制成一本專題詩集。但作為小學生他們讀過的詩相對來說較少,即使興趣濃厚的學生編輯古詩的內容仍顯單薄。因此,此項活動可視其情況讓個別或少量學生課下輯錄,教師可適當引導。
五、別出心裁品古詩
我國古代詩歌一向追求詩情畫意,許多詩歌只要你留心品味,便會發現許多詩歌都可以繪成畫,譜成小曲,編成舞來欣賞。如學習《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時,根據王菲所唱的這首古曲和這首詞的意境可請音樂老師指導學生編一段舞蹈。
六、饒有趣昧唱古詩
由于所學古詩被譜成的曲較少,這項活動往往可配合“聲情并茂誦古詩”和“別出心裁品古詩”進行。如學習《蒹葭》、《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泊秦淮》等這些詩詞時,可給學生聽聽這些已編配了曲調的古詩,甚至還可教教學生唱唱這些古詩,讓學生在學習古詩的同時也領略了唱古詩的那一番別有的滋味。
篇4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但短短15分鐘的晨誦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誦讀,分寸實在不好拿捏。一味地讀,熟讀成誦的目的達到了,但往往失去了誦讀的“味兒”;如果語文色彩太濃,又把晨誦課上成了古詩詞研究課,有點舍本求末的感覺。
在每日的古詩誦讀中,我們邊讀邊誦,邊誦邊思。
一、幸福點擊
誦讀中,我們以新教育研發的晨誦教材為依托,結合孩子們的已有知識,選擇了一些適合他們誦讀的詩詞:
1.點擊適時的
所謂“適時的”就是符合誦讀時令的?!缎陆逃空b》教材,正好結合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編排了適合孩子們誦讀的古詩詞。如9月7日白露那天,我們誦讀《閑居寄諸弟》;秋風蕭瑟時,我們誦讀《一葉落》;中秋來臨,我們誦讀《十五夜望月》《水調歌頭》;待到九月重陽時,我們還可以誦讀《九日齊山登高》;待白雪皚皚時,我們可以誦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詠雪》《卜算子?詠梅》。
2.點擊貼近生活的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生活也是學習的根據地。在誦讀的選擇上我們盡量以貼近孩子生活的詩詞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如《問劉十九》《漁歌子》《采桑子?重陽》《觀獵》等,這些詩中有孩子們熟悉的生活中發生的故事,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
3.點擊節奏感強的
詩原是樂語,古代的詩和樂是分不開的,中國詩詞詩樂一體。而孩子們又比較喜歡唱歌。根據二者的特點,在內容上一方面我們盡量選擇平仄明顯、節奏感強的、易于孩子吟唱的作為晨誦的對象。如《水調歌頭》《一剪梅》《清平樂?村居》等;另一方面我們還把谷建芬老師譜寫的《新學堂歌》里的古詩詞提供給孩子們。
4.點擊意境美的
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內容的選擇上我們還側重于那些意境優美的古詩詞,以便在吟誦中啟發學生借助音樂的渲染和個體的想象去填補詩句的含蓄和跳躍,豐富詩句的語言畫面,引領孩子在晨誦中走入空靈的意境,提高晨誦的幸福指數!如《蘇幕遮》《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天凈沙?秋》等。
二、幸福旅程
1.讀一讀,讀懂詩題
古詩的詩題是詩的關I部分,本身就富有豐富的信息。在導入環節,我配以古典音樂的播放,引領孩子們就詩題說一說自己對所誦詩詞的了解。如在中秋前一天誦讀《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先讓孩子們在音樂中說說對“中秋”的了解,聊聊“中秋”習俗,從而走進古詩,進入詩的整體意境,對誦讀材料有一個整體把握,為后來的誦讀埋下伏筆!
2.讀一讀,讀好韻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詩境。在古詩詞的誦讀指導中,我讓孩子們根據聲調標出“平仄”律,找出“韻腳”,進行有節奏、有韻律地自由地誦讀。在指導中,我還根據古詩詞特點給孩子們配上一些輕音樂或古箏名曲,從而讓孩子們走進一個感性的韻律世界,初步讀出味道來!
3.讀一讀,讀美意境
讀好韻律只是讓孩子走進誦讀的感性階段,我們知道,兒童有著超成人的形象思維,同時這也是他們主要的思維方式。在誦讀指導中,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在想象中誦讀,在誦讀中想象,從而進入一種意境,走入意境,再去誦讀。如誦讀《池塘晚景》《立秋》《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這些描寫秋天的古詩,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媒體展示、展開想象等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詩中所描繪的清麗的秋夜意境中,使自己身臨其境。通過誦讀,孩子們仿佛已經看到了明月、聽到了露珠滾動的聲音;他們看見了水面蕩起的波紋,聽見了剪刀裁衣的聲音;看見了睡覺的,聽見了樹枝搖擺的聲音……一幅幅畫面再現了各種古詩詞的意象,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秋夜的迷人,體會古詩中那難以忘懷的意境,感受作者的靈感。這時誦讀傳送的不僅是一種言語,還有一幅畫,一幅整體的畫,如詩般不可解,只能用直覺去感覺,不能用蒼白的語言去描述!詩中固有的意境因添加了孩子的想象中個人的感彩,就有了一些靈動,誦讀也就有了一絲情味!
4.讀一讀,讀出情趣
在古詩詞的晨誦指導中,除了借助“韻律”,“意境”誦讀外,最重要的是要指導孩子讀出詩中的情趣,這種讀才是真正的誦讀!
何為情趣?依照語文課程標準的描述,可理解為人的情感。詩歌作為文本形式,是詩人的生活和情感的真實寫照。如《秋風詞》中的李白在月圓之夜看著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因為離別而黯然神傷。這是獨屬于詩人的!當詩歌成為誦讀文本時它又是屬于孩子們的!課堂上孩子們通過多次的誦讀批文入意,從而把自己讀成李白,將李白的情感讀成自己的情感,達到“我即是李白”“李白即是我”的忘我境界,分擔著詩人的憂愁,他們時而閉眼聆聽,時而低聲吟誦,感受著古詩帶給他們的情感體驗。
5.唱一唱,唱出味道
詩大都可和著音樂來唱!谷建芬老師特地為孩子們譜寫了以古詩為內容的《新學堂歌》,也是為了激發孩子們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我們學校大課間活動時間播放的歌曲,曾都是來自古詩詞的吟唱。因此,在晨誦課即將結束時,我建議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旋律將所誦古詩配樂吟唱,課間填進去唱一唱,開個“詩歌會”!如:學完蘇軾的《水調歌頭》,我們可以將清代張惠言的《水調歌頭》的歌詞代進去。
《文心雕龍》有言:文之思也,其神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引用之間,吐納金玉之聲;眉睫之前,舒展風云之色。王崧舟老師也說:古詩詞教學要字正腔圓地讀,要入情入境地讀,要有變化地讀,要入心入情地讀。
篇5
【關鍵詞】小學語文 兒童詩 教學
在兒童的生命成長過程中,詩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詩教學更是承載著陶冶兒童情操、開發兒童思維、發展兒童語言的重任。兒童詩篇幅短小,詩中有優美的語言,貼切的比喻,豐富的想象,新穎的構思,奔放的激情,細膩的感受,純真的童心,是最適合低段兒童的文學樣式,也是訓練兒童語言最好的啟蒙教材。兒童能從兒童詩歌里獲得精神的力量,獲得內心對于美的體驗和享受。兒童作家樊發稼說:“詩歌天然地和兒童有著契合關系,他們的想象方式、表達習慣和認知渠道,都有著詩的品質,所以,這樣的詩句肯定可以成為兒童內心的容器,可以成為兒童認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張地說,一首契合兒童心性的好的兒童詩,可以為一個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一重烙印,帶來一種節奏?!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年(1~2年級)目標中明確提出,要“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要“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梢姡瑑和娛堑投握Z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在小學低段中發展兒童語言最重要的教學資源,讓兒童多學習詩歌,已成為小學語文課改的共識。
在兒童詩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誦讀的作用,讓兒童在誦讀中去感悟。誦讀是語文教學的傳統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兒童詩更是如此。反復誦讀能讓兒童理解語言,欣賞語言,品味詩歌語言的優美,促進語言積累和語感積淀,并能在誦讀中受到情感的體驗。兒童詩的教學,就要注重讓兒童在誦讀中品味凝練而富有音樂性的語言,欣賞具體而生動的意象,領悟豐富而優美的意境,感受純真而飽滿的情感。
一、品味凝練而富有音樂性的語言
詩是語言的藝術。詩歌的語言不僅生動、凝練,而且具有極強的張力。兒童詩的語言優美、簡潔、流暢、口語化,讀起來瑯瑯上口,極具表現力和感染力,兒童最易于模仿。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第166~167頁中《四季的腳步》,這是一首歌頌四季的兒童詩,整首詩語言優美,節奏歡快,讀起來朗朗上口,是極適合兒童誦讀的詩作。詩分四節,分別寫出了春夏秋冬四季來臨時的變化,用凝練的語言概括了四季氣候的特征,極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詩中“丁冬、知了、刷刷、呼呼”等幾個擬聲詞的運用,疊詞“悄悄”的反復使用,以及每節末尾的押韻,使整首詩處在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節奏之中,詩的語言也具有了音樂美。一般而言,兒童詩比較符合古詩押韻的要求,用韻也比較嚴格,具有較強的音樂性和節奏感。詩中擬聲詞、疊詞的運用,也能直接將客觀世界的聲音和節奏傳達給兒童,拉近與兒童的距離,使兒童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和親切感。
二、欣賞具體而生動的意象
兒童的思維是具體的,他們把握對象、接受知識,往往是從具體的形象開始的,欣賞詩歌的時候,他們總是通過具體可感的事物去領會詩中的意境。以兒童為讀者對象的兒童詩,總是致力于創造鮮明生動的詩歌形象,讓孩子們在具體可感的畫面中感受詩歌的意境。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第46~47頁中《聽聽,秋的聲音》為例,對兒童而言,“秋”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但是把它具體化為“黃葉”、“蟋蟀”、“大雁”、“秋風”等代表秋天典型特點的具體事物,就使抽象之物具體化了,從而吸引兒童往下讀。當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以觸摸的形象時,兒童詩歌就以其獨特的魅力拉住了小讀者。在這首詩中,詩人用“黃葉”、“蟋蟀”、“大雁”、“秋風”等幾個具體而生動的意象,描繪了秋天來臨時世間萬物的變化,流露出孩子們對秋的季節的獨特感觸。詩中通過把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的意象,化無形為有形,通過淺白的文字,像圖書一樣描繪出來,使本來抽象的“意”變成了具體的“象”。由此可見,一首好的兒童詩,總是要借助于具體的意象來詮釋抽象的概念,使兒童通過具體可感的事物
去領會詩中的意境。換言之,意象是兒童詩歌不可或缺的成分。
三、領悟豐富而優美的意境
意境就是通過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藝術描寫,融主客觀于渾然一體,創造一種濃郁的情感藝術氛圍,把讀者引進一個想象空間的藝術境界。兒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聯想的,他們總是用自己創造性的想象來認識并論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們通過想象而詩化的世界里,花兒會笑、鳥兒會唱、草兒會舞、魚兒會說……因此,兒童詩正是符合兒童心理,抒發兒童的童真童趣,讓兒童在教師的引領下漫步詩境中,借助具體意象去領悟豐富的詩意勝境,欣賞詩歌的獨特魅力。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第139~140頁中《山城的霧》,這是一首意境優美奇幻的兒童詩,借助于多個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把一幅充滿奇幻色彩的美麗圖畫展現在讀者面前,體現了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對美好大自然的關愛與向往。學習這首詩,關鍵是要體會它的意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感受大自然的奇幻美。抓住了意境,就抓住了詩作的靈魂,兒童閱讀這樣的兒童詩,不僅能夠獲得一種知識,而且能透過這種知識性的描述,窺見詩人的內心世界,并能感悟到另外一種深意。
四、感受純真而飽滿的情感
詩歌是最為注重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情”是詩歌的靈魂,也是詩歌生命力的美感表現。因此,情感體驗在詩歌的教學中是第一位的,在兒童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各種感觀,引導他們積極體驗詩歌中表達的情感。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第23~25頁中《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首兒童詩,語言樸實無華,但字里行間卻洋溢著孩子們對雷鋒叔叔的深切熱愛。在孩子眼里,雷鋒叔叔是愛心的源泉,是值得學習的好榜樣,我們不禁為詩中流露出的樸素而親切的情感所打動,愛心就像泉水一樣滋潤著每一個人的心田,愜意,愉悅,幸?!瓋和匀欢坏厝谌肓藧鄣那楦蟹諊?。兒童詩因為有了情感,自然也就有了生命。由此可見,“情”是詩的根本,兒童詩必須緣情而發。
總而言之,兒童詩是兒童最早接觸的文學樣式,它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方式,迎合了孩子們的口味,為初入學堂的兒童提供了學習語言的范例,它承載陶冶兒童情操、開發兒童思維、發展兒童語言的重任。通過兒童詩歌的教學,兒童的發音會更加準確,語匯更加豐富,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并且在兒童詩的閱讀過程中能夠啟迪學生的智慧,觸發學生的思維靈感,撞擊出學生的睿智火花。
參考文獻:
[1]夏登高.試論詩歌教學中的審美賞析.小學語文教學,2006,(4).
[2]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6
一、審美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當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美感。雖然說他們就像是固有的細胞一直存在著,但是即便是存在著還是需要我們有一雙慧眼去發現他們的美。所以說,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運用美學原理教育學生發現美、觀察美、創造美的能力,才能夠更好地看待世界、創造這個世界。而且伴隨著素質教育的展開,小學教育不在單純的要求學生掌握知識,而是要求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在小學教育教學當中,教師一定要通過有效地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品德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使得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知識和審美的意識看待這個世界,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人身觀和世界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這一方面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進行審美教育,不僅是小學教學大綱中的任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任務。這必然會成為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之一,所以說,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審美教育,這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在教育中必然有美的存在,只有這樣的教學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學內容會涉及到很多種版本的文體、會涉及到很多樣的藝術形象、比如一些比較優美的句子,比如說一些比較有意境的佳話等,都是值得學生學習和思考的。但是因為小學生的語文基礎太差、生活閱歷太低,對于這些比較優美的句子、文章等理解的還不夠深入。所以說,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要創新教學模式,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文字的閱讀中感受生活中的美,形成鑒賞美的能力。
在進行教材講解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意境。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一定要創立一定的情景模式。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在《白楊》一文中,“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句話不僅僅只是說出了白楊的特點和白楊的美感,而且也表達出了他們父親的內心想法。在進行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將其主人公內心的那種對生活不畏懼、不退縮的堅韌所表現出來,要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動力的那種陽光表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加懂得生活的美感,生活是積極向上的,是美不勝收的,是希望所環繞的。
三、將小學語文教育和生活結合在一起
任何一種形式的教育都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對于語文來說更是如此。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語文。
例如,在人教版語文教材《夕照》一文當中,就很好地表現出了生活中的場景?!疤柋还祥冱S色,沒有了刺眼的光芒,穩穩地站在那排 的樹梢上,沒有絲毫衰老的樣子。柔柔的光瀉下來,給磚 鍍上一層華麗的金黃;房頂頓時化作一汪晶瑩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躍著紅潤的光,變得波光粼粼一般了。很明顯,這雀躍著的“波紋”是夕陽得意的杰作。那平靜的“湖面”難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嗎?啊,它和我們一樣調皮!”難道說這樣的文字不美嗎?要我說,簡直美極了,美不勝收。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反復進行閱讀,試著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作者眼中所描述的夕陽,作者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然后可以讓學生就著夕陽這一話題,自己回家創作。當學生們親眼目睹夕陽的時候,一定會被它的溫柔、嫵媚所征服,這就是生活中的美,這就是語文教育中所呈現出來的美。
還可以充分地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的審美情趣。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當中所應用的現代教育手段,它能夠以其強大的信息量,豐富的信息內容,直觀有效的信息展現方式,深深的受到廣大學生和教師的喜愛。所以說,在小學審美教育教學當中,一定要結合關于自然界美好的文章,從而教師就可以在網絡上搜集到相關的歌曲和圖片,制作相對應的flash,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文章所描述出來的景色和事物、能夠真正的理解文章所要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對自然產生一定的贊美之情。
就春夏秋冬的景色,制作出一組四季的美景圖,從而更好地體會語文的美感,生活的美感。
四、將古詩詞和語文教育結合在一起
在小學教材中有很多古詩詞的內容。將古詩詞的內容和審美觀念結合在一起,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有效地提升學校的審美教育。
例如,《望廬山瀑布》一詩中“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這樣簡短的這句話就呈現給我們一種栩栩如生的感覺,這難道不是小學教育中所呈現出來的美感嗎?這首詩歌使用夸張又自然的手法,新奇又真實的理念,從而掀起了整片詩歌的熱浪,使得整個形象變得豐富多彩。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還有很多優美的詩歌,教師可以將其拿出來,然后分享給學生,這樣做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詩歌的好感,從而更好地感受到文章的內涵,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育當中,一定要將審美教育和文章結合在一起,和自然結合在一起,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和古代的詩詞歌賦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好地讓學生體會生活的美,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篇7
1.課首笑話
新課伊始,我給學生講了一個笑話:
有個人想吃杏,當地買不到,他便修書一封,托老丈人做采購員。老丈人接到書信后,橫看豎看,不明所以。原來,此人寫字龍飛鳳舞,極難辨認。尤其是這個“杏”字,看上去至多是個“否”。丈人愛婿心切,四處打聽,哪里有賣“否”的,結果一無所獲。后來揣測其意,買了一筐杏寄去,老丈人并附詩一首,詩中寫到:
賢婿來信要買“否”,
急得老漢滿街走。
買了一筐小黃杏,
不知是“否”不是“否”。
學生聽到這里哄堂大笑。我說:“字形是書面語言的載體,字形書寫的規范與否直接影響到書面交流的效果,我們不能等閑視之。誰還能講一個類似的笑話?”我的話音剛落,一只胖乎乎的手舉了起來,原來是個戴眼鏡的男生,他站起來笑瞇瞇地說道:
某醫院候診室,病人正在排隊等候就診。其中有位女病人,姓白,名月坡。這是個很有詩意的名字:一輪明月從山坡爬上來,清輝萬里。然而,不知是她自己還是護士把她的名字寫得龍飛鳳舞,特別是“坡”字,字形分了家,左面的“土”字離“月”字非常近。在輪到她時,護士高聲叫道:“下面一個,白──肚──皮!白肚皮在不在?”學生笑得前仰后合。
2.揭示課題
師:剛才的兩個笑話夠逗人的。接下來我們上一節語文課,來“咬文嚼字”(板書:咬文嚼字)。什么是“咬文嚼字”呢?請大家用手中的字典查出以“口”為部首的這6個字:咬、啃、含、嚼、咀、咽。(學生查字典。咬:上牙和下牙對住壓碎或者夾住;啃:把東西一層一層地咬下來;含:嘴里放著東西,不吐出來也不吞下去;嚼:用牙齒磨碎食物;咀:含在嘴里細細玩味;咽:吞食。)
師:通過查字典,大家明白了,“咬文嚼字”就是把某些文章或某些語句“咬”住,把其中的某些字“啃”下來,先“含”在嘴里,然后再細細“嚼”,慢慢“咀”,對它的音、形、義進行一番玩味,最后把它“咽”到肚子里消化?!耙慕雷帧笔菍W好語文的一項重要基本功,我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3.不妨一試
(1)不少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演員,常常將一些常用字的聲調讀錯,聽起來很別扭。你能將下面的詞讀準嗎?
比較 挫折 氛圍 曲折 幾乎 肖像 結婚
召開 盡管 質量 危險 教室 復習 浙江
(2)請你找出下面成語的錯別字,每個10分,你能得到100分嗎?
穿流不息 迫不急待 唇槍舌箭 黃梁美夢 再接再勵
見利望義 一愁莫展 濫芋充數 甘敗下風 通霄達旦
(3)“啟發”、“啟示”、“啟迪”是三個近義詞,它們都有指點、開導,使之有所領悟的意思,但在含義和用法上也有所區別。你能準確地將這三個詞填在下面的括號里嗎?
A. 歷史,不僅僅記載著過去,還給現在和將來以深刻的( )。
B. 這部動畫片,通過生動的動物形象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說明了許多深刻的道理,給我們很多的( )。
C. 我們老師講課時,非常善于( )大家積極思考問題。
4.辨字析詞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寫兩個詞,一個是“冒險”,另一個是“籃球”。結果絕大多數學生都把“冒”上頭寫成“曰”,把“籃”寫成“藍”。我告訴他們:“‘冒’字上頭不是‘曰’,寫時要注意兩橫左右都不靠。”為了避免學生以后再把“籃球”寫成“藍球”,我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我說:“籃球運動始于美國。1891年,有個名叫詹姆斯?奈史密斯的教師,見到學生由于怕冷,在冬天不敢到戶外活動,就想出一個有趣的游戲。他弄來兩個盛梨用的竹籃子,把它們分別釘在學校體育館二樓走廊兩邊的護欄上,讓學生把球往籃里投。就這樣,隨著籃球運動傳入我國,‘籃球’一詞的意譯也就進入了漢語,沿用至今?!庇谩皩じ菰捶ā弊穼ぷ至x形成的淵源,搞清字形的來歷,以加深學生對字形、字義的印象,效果非常好。
5.向你挑戰
“向你挑戰”這種形式,輕松活潑,生動有趣,但難易要適度,否則事與愿違。為了讓學生樂于接受“挑戰”,我出了這樣一道題:每個5分,看誰得分多。
()然于心 ()然不同 ()然大波 ()然成風
()然無恙 ()然心動 ()然悔悟 ()然一新
()然無味 ()然大怒 ()然而生 ()然不顧
()然紙上 ()然有序 ()然正氣 ()然如故
()然開朗 ()然大物 ()然起敬 ()然大悟
6.語文門診
(1)標點改錯。
我不知道這條路誰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這條路誰能走通”雖然有疑問詞,但它是“不知道”的賓語,整個句子是一個動賓結構的陳述句,故不能用問號。
(2)修改病句。
這時時間是晚上8時30分。
這句話疊床架屋,語意重復?!斑@時”中的“時”,即“時候”,指時間的某一點,因此,其后的“時間”一詞應該去掉。
7.向我開炮
這一環節讓學生拿出自己的作文本,進行自我求“疵”。他們有的“即”、“既”錯用,有的“帶”、“戴”不分,有的“連”、“聯”誤寫,有的“二”、“兩”相代。學生“咬”得有聲有色,“嚼‘得有滋有味。在”引火燒身“中,最有趣的是,一個學生說在他的作文本有一句話:“我哥哥去年上大學,享年16歲。”學生哈哈大笑?!跋砟辍蔷崔o,稱死去的人活的歲數,多指老人而言。學生說:“‘享年’用得極不恰當,這句話應該為‘我哥哥去年上大學,年僅16歲。’”
8.壓軸大戲
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下課前,我又讓學生做這樣4道題:
(1)成語人物。
漢語中的不少成語都和歷史上的人有關,如”鐵杵成針“這個成語講的就是李白的事兒。李白小時候讀書不用功,想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碰見一個老太婆,正在磨一根鐵棒,`說要把它磨成針。李白很受感動,回來就發憤讀書,終于取得很大的成就。我讓學生說出下列成語的主人公:
四面楚歌 望梅止渴 完璧歸趙 三顧茅廬
負荊請罪 高山流水 煮豆燃萁 初出茅廬
(2)古詩積累。
古詩中有很多比喻,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詩人用”珍珠“比喻綠草上滴滴露水,寫出了露珠的圓潤,用”弓“來比喻鑲嵌在深藍色的天幕上的一彎新月,給讀者以美的感受。我讓學生寫出下列古詩的比喻字。
①洞庭春盡水如( ) (唐?柳宗元)
②清歌一曲月如( )(唐?高適)
③子規聲里雨如( )(宋?翁卷)
④燕山雪花大如( ) (唐?李白)
⑤天街小雨潤如( ) (唐?韓愈)
⑥中原北望氣如( ) (宋?陸游)
⑦官倉老鼠大如( ) (唐?曹鄴)
⑧鴨頭春水濃如( ) (宋?蘇軾)
⑨高城望斷塵如( ) (宋?秦觀)
⑩春來江水綠如( ) (唐?白居易)
(3)廣告指謬
當今,在市場經濟大潮里,廣告宣傳花樣繁多,鋪天蓋地。廣告用語中,盛行“成語新編”,有時“編”得讓你目瞪口呆。指出下列廣告用語的錯誤。
①天嘗地酒 (燒酒坊廣告語)
②有杯無患 (磁化杯廣告語)
③咳不容緩 (止咳藥廣告語)
④一明驚人 (眼鏡店廣告語)
⑤鱉來無恙 (保健品廣告語)
⑥雞不可失 (燒雞店廣告語)
⑦飲以為榮 (飲品攤廣告語)
⑧腸治久安 (腸胃藥廣告語)
(4)春聯整理
春節將至,工會的小李請人寫了不少春聯,一時匆忙,把上下聯全搞亂了,請你幫小李把上下聯整理在一起。
東風化雨山山翠 向陽花木早逢春
萬里山河添異彩 政策歸心處處春
勤儉人家先致富 桃李杏春風一家
爆竹聲聲辭舊歲 喜臨門第門生輝
松竹梅歲寒三友 梅花朵朵迎新春
春夏秋冬春為首 人壽年豐福無邊
春到人間人增壽 千年歷史寫新篇
山青水綠春常在 梅桃李杏梅為先
后記:
這是一節別開生面的語文課。這節課很好地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且富有挑戰性。教者通過字、詞、句、篇和語、修、邏、文的巧妙設計,引導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咬文嚼字,把語文課堂教學與社會語言文字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語言文字學家早就指出:漢語自成體系,字詞句篇有章可循,假如不按照規范和標準使用字詞,不遵循遣詞造句規律,恣意妄為,犯規破律,就會踐踏漢字嚴密、統一的科學體系,從而失掉漢語在世界語言大體系中的地位。
或許有人說,這節課過寬、過廣、過深,遠遠地超越了課堂語文教學的界墻。是的,這節課不拘泥于課本,有效地利用了課程資源,尤其是社會語文混亂現象的引入,更使得這節課充滿了時代氣息。
篇8
美麗的巴中像莫奈的油畫,鑲嵌在巍峨延綿的大巴山南麓,位于成都、重慶、西安三大城市的中心,又在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上。北方的明媚陽光,經常偷偷越過秦嶺普照在煙遮云埋的巴中,讓這片方圓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既有北國豪邁,又有南方柔情,山水風光,人文景觀,別具一格,旖旎不凡。這片土地也是歷史上南北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在這片匯集了秦漢文化、三國文化與文化的土地上,可以輕易地觸摸到歷史脈搏,聆聽歷史的回響。
5000多年前古代巴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巴靈臺的香火在崇山峻嶺中婀娜裊裊從未間斷,3000多年前的米倉古道縱橫大巴山中,讓黃河文明與巴蜀文明在這里碰撞。如今,道路雖已傾頹,但因它滋生的歷史故事卻一直徘徊在人間。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典故“蕭何月下追韓信”,當年的蕭何就是在巴中的米倉道上追回韓信,改寫了楚漢相爭的歷史。
米倉古道邊云集的古寨,見證著米倉古道曾經的繁華,也就是巴中的繁華。那時,巴中已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
巴中古屬貢梁州之域,春秋時為巴子國地,秦和西漢時為巴郡地,1910年前已置縣,后逐漸置郡、置州。
自古以來,巴中是兵家必爭、群雄逐鹿之地。巴人部族既英勇善戰,又能歌善舞。古時巴人將士出兵助武王伐紂,助秦掃六國,漢高祖劉邦打關中,巴江兩岸是重要根據地??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還孕育出了宋代天文學家張思訓,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陽初,西晉成王李雄,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等歷史人物。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尤其是唐朝盛產詩歌。那時美麗的巴中,也成了孕育詩歌的沃土。李白的《送郄昂謫巴中》直接呼出了巴中;王勃的《江亭送別》“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彼蛣e的地方就是巴州城西門外的柳津橋,雖寫離愁別緒,卻也讓人從中知曉了巴中的南北風姿。其實,這片土地早就詩意濃濃,早在先秦時期,巴人創造的竹枝詞《巴渝歌》便是《古樂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來自巴中民間的《巴女竹枝詞》,到白居易、劉禹錫、元稹、李商隱的《竹枝詞》,巴蜀竹枝詞成了“詩之國風,辭之九歌”??
驚艷石窟群
隋唐時期,在米倉古道行走的,不僅僅是絡繹不絕的商隊,還有轉山轉水轉天下的僧侶。他們來到巴中,雖山嶺溝壑奏響這塊土地的主調,但山高有田地,溝深有陽光,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巴中,讓僧侶們的腳步停了下來,欣然鑿畫,然后又用當地天然的礦物質著色,于是便有了今天“盛唐彩雕全國第一”的巴中石窟。
巴中享有“石窟之鄉”的美譽,境內石窟分布廣泛,其中南龕石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堪稱巴中石窟代表。現存有編號的龕窟179個,造像2700余尊,絕大多數分布于南龕山神仙坡東面崖壁上,有釋迦佛、三世佛、彌勒佛、菩提瑞佛??最令人難忘的,是一尊觀音像,不僅穿著清麗飄逸,神情中還帶有一絲嬌媚,身姿曼妙婀娜,恍如剛出浴的美人??
民間有“大同石窟看氣勢,南龕石窟看彩雕”的說法,的確,走上山頂,長近200米的崖壁造像,櫛比相連,色彩斑斕,壯觀非凡。仔細端詳,一尊大佛的右臉上有一塊白色,據介紹,20世紀 60年代,有一個人對著大佛開槍,正打在大佛的臉上,但子彈卻神奇的彈回射中此人的要害,開槍者當場斃命,也許這是巧合,但巴中石窟卻因為這一傳奇而幸免劫難。南龕石窟造像注重質感與比例,形神兼備,同時以綠、紅、白、藍等天然材料進行彩繪和裝飾,氣勢磅礴、富麗華美,表現出盛唐時期的社會風貌,當然這份璀璨少不了宋、元、明、清朝的補充。
余秋雨在看過莫高窟時曾寫道:“莫高窟可以傲視異邦古跡的地方,就在于它是1000多年的層層累聚??茨呖撸皇强此懒?000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1000年的生命?!卑椭惺卟灰嗳绱藛??更何況這些石窟是在明媚的太陽底下,露天里,山坡上,那櫛風沐雨依然鮮活了千年的生命,更能讓人心潮澎湃,在驚呼之后忍不住頂禮膜拜。
華貴光霧山
光霧山因全年云霧繚繞而得名,她不是被神化的山,石頭的皺褶里還沒有塞滿歷史傳說、荒唐謠傳;她也不是被俗化的山,沒有桂冠也沒有排名。她就是她,不爭也不懼,與我們的情感好似疏遠又沒有斷離,所以巋然獨存的她沒有被人類破壞,沒有被捧起又摔下,每個見過她的人都說她早該脫穎而出,而她卻一直緘默無語。
走進光霧山,正是繽紛的秋季,她的雍容華貴,絢麗超凡,讓人目瞪口呆,因為這正是尋覓多年高雅不俗的山之極品,她讓人一下子想起了德國詩人龐德的詩:“我不和任何人爭,和任何人爭都不屑;我喜歡大自然,其次是藝術??”
看光霧山,要跳出此山看此山,要有宏闊的角度。光霧山是米倉山的覆地,從地圖上俯瞰米倉山,他像一顆綠寶石,不偏不倚地鑲嵌在中國版圖的腹心地帶。西接秦嶺東接大巴山,是秦巴山地的結合過渡區。這條東西走向的弧形山脈,弧背指向的北面,是素有“陜西江南”之稱的漢中平原,弧心對應的南面則是被譽為“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由于正處在南北冷暖氣流的交匯帶,所以這里的生物植被豐茂獨特,特有物種眾多,是其他山脈望塵莫及的。森林覆蓋面積達到95%以上的米倉山,浩瀚壯麗,這幅大的山景油畫的點睛處,便是光霧山。
光霧山給人的第一震撼是遼闊和雄厚。說它的遼闊,從吃完中飯開始驅車轉山,轉到夕陽西下方才轉上山頂;它的雄厚來自于它一水渾圓的山形;它的飽滿讓人一下子想起古代美人楊貴妃,而那五彩的紅葉正是美人的霓裳。它的特點就是大氣,如果說黃山是上帝珍愛的盆景,那么光霧山則是上帝喜歡的大花園。因為她的遼闊,因為它的豐滿,光霧山沒有七八天的時間是看不完的,所以很多游客都數次來光霧山,每次只能觀“冰山一角”,但每一角有每一角的綽約,因為它非“千山一面”,更何況每個季節“穿的衣裳”也不同。
很多人想用一個字來形容山,如峨眉山突出一個“秀”,張家界突出一個“奇”,華山突出一個“險”,而光霧山卻是峰奇、石怪、谷幽的大手筆。如果說到黃山可看松,到泰山可敬天,到九華山可拜廟,那么到光霧山看啥,看霧嗎?云蒸霧繞自然是仙境,可霧散后,那漫山遍野連綿起伏一個山頭連著一個山頭的紅葉豈不更讓人心旌搖蕩??
如果非要用一個字來形容光霧山,還是它給人的第一感覺:貴。盡管它沒有像泰山那樣有皇帝封禪,君王朝拜,但這份高貴優雅是骨子里的東西,因為它的五彩華服,因為它的純潔歷史??
光霧山最美的還是那起于樹梢,聚于山坳,迷離朦朧的霧了,不論春夏秋冬,光霧山都有云霧裊裊,或曼妙如仙子恣意逍遙,或婀娜如廣袖纏繞在山腰,或嚴嚴實實包裹住整個山頂。或俏皮地只隱沒半壁山峰,仿如李清照筆下那“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少女。其實,光霧山的霧是上帝派來的畫家,隨便在山間一伸手,便畫出一幅別樣的畫??
光霧山和任何一座山一樣,春有山花爛漫,夏有綠樹蔥蘢,秋有層林盡染,冬有玉樹瓊花,但光霧山又和其他的山不一樣,特別是春天,光霧山的花不是爭相怒放,而是隨著海拔的高度次第展開。往往是山下已花飛花謝,山上才剛含苞吐蕊,山坡已紅杏出墻,山坳還花團錦簇??
光霧山的紅葉流光溢彩,因為光霧山的紅葉不是一個“紅”字了得!
當秋風剛剛卷走熱浪,光霧山久蓄的色彩,便似夢的精靈爭先恐后地出場了。不是萬山紅遍,而是在紅色的大幕下,赤橙黃綠青藍紫斑斕地展現。一望無際的大山,成了色彩的海洋,成了上帝的調色板。這異彩紛呈的盛況,源于光霧山是植物的天堂。
光霧山起于古生代志留紀晚期約14億年前的加里東運動。比四川盆地形成期還早,這給古生植物的生長繁衍和演替奠定了基礎,后雖經第四紀冰川侵襲和新的造山運動及氣候劇烈變化,但由于受秦嶺和大巴山脈的雙重呵護,使光霧山成了許多植物的避難所,許多別處已滅絕的植物在此依然茁壯成長。如最為叫絕的“植物活化石”巴山水青岡,這種曾經在北極冰原發現過的植物,目前,全世界只有在光霧山才有成片的分布。光霧山因地處南北氣流交匯帶,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200mm以上,年均氣溫15℃,氣候溫和濕潤,十分適合植物生長,其中生長在光霧山的瀕危珍稀植物就多達120多種。據不完全統計,光霧山的物種達到了2300余種。
光霧山紅葉屬落葉闊葉類喬木,有水青岡類、楓樹類、椴樹類、稠李類、漆樹類等20余類,還有薔薇科類和四照花類等植物,共有40多種。紅葉形狀也因樹種不同而千姿百態,各不相同:有手掌狀、雞爪形、五星形、羽毛狀、心臟形、船形、卵形、豆瓣形??
紅葉會跟著時間的腳步變幻色彩,也會隨著天氣的陰晴翻轉顏色。陽光下和雨霧里它會用不一樣的妝容迎接你,光霧山的紅葉魔幻到攝人心魄??紅葉謝幕后光霧山的霧凇冰掛同樣令人陶醉。那晶瑩剔透的世界是北方沒有的。
因為光霧山地勢是由南向北逐步抬升,海拔從幾百米到最高峰2508米,落差極大,再加上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相互碰撞,讓山上山下,山前山后,氣候迥異。往往是枝上的紅葉還在興致盎然的起舞,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雪就突然降臨,于是,一幅冷艷絕倫的山水畫就出現在巴中大地上。不知道這彩色的林海雪原、霧凇冰凌是不是舉世無雙的,但在別處從未出現過。
在光霧山的北坡深處,有一條幽谷,伴隨峰巒迤行,當地人喚它珍珠溝。這條山谷因水而靈動,溝內密布著18個形似月桂瀑潭,所以謂之“十八月潭”。每一個潭都有一相應的瀑布。最大的百丈瀑布瀑寬數十米,直瀉百米而下,飛瀑連寒潭,秀水似碧玉,飛花濺玉,是悅耳的高山流水曲??
溯珍珠溝北上,十八月潭依次為玉兔潭、新月潭、桂花潭、婚紗瀑布潭、五彩潭??名字恰如潭的形狀,不知是誰成就了誰。最漂亮的當屬婚紗瀑布潭了,上方的四方潭水瀉下,經一個小潭預熱,再順石壁飄然而下,水珠飛濺,形成高30米,上窄下寬,層層疊疊狀若婚紗的瀑布,特別是當陽光射過來,微風里飄灑的水珠折射出彩虹如練,怪不得當地人說:“月潭賽九寨,秀水天下絕!”
神秘諾水河
神奇詭異的諾水河,與光霧山一起是巴中人最喜歡的一雙兒女。諾水河畔尤以規模宏大的地下溶洞群嘆為觀止。諾水河溶洞群是一個發育于古生代二疊紀石灰巖中的迷宮型洞穴系統,大大小小數以百計的地下溶洞,捉迷藏一樣藏在懸崖峭壁清溪瀑布旁邊,奇趣無窮。
諾水河流域的溶洞已開發出數十個供游人參觀,即龍湖洞、獅子洞、宋家洞、樓房洞、美女梳頭洞、女媧洞、仙人洞、中峰洞??
中峰洞原名佛光洞,是因為洞中之洞,佛光畢現,改名是因一落魄皇帝。公元1402年明建文帝在“靖難之役”中被叔父燕王朱棣奪取江山,被迫流落江湖,永樂五年,其游歷至諾水河住進佛光洞。寫下了“風塵一夕急南侵,天命潛移四海心。鳳隱丹山紅日遠,龍歸中峰碧云深??”的詩篇。因詩中有“中峰”二字,遂將“佛光洞”改名為中峰洞。
中峰洞總長15公里,面積約60萬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層,是目前國內旅游開發最大的一個溶洞。現已開發的洞道面積約30萬平方米,共分為12大景區、36條支洞、72重謎宮、108處景點。一萬平方米地下洞海,一千余米懸空棧道,把12大景區五條陰河串通起來,進洞先要坐2公里的洞中專列,洞內陰河密布,淺處可涉足行走,深處能舟伐橫渡。洞道交錯縱橫,神秘幽遂,窄處一人須側身而過,寬處可萬馬奔騰;小廳可容百人,大廳可容萬座。
在洞海乘一葉扁舟隨意游蕩,看2000萬年水文遺址,想世事滄桑如駒過隙,還有什么可驕傲可悲催,船到橋頭自然直??
中峰洞是溶洞中的小兒郎,一般溶洞都要十幾億年,而它大約形成發育于5億年前,那時此地還是一片大海,由于中峰洞還很年輕,完整記載了巖溶地貌發展的全過程,因而中峰洞被地質學家譽為“世界巖溶地質博物館”。
令人神往的臨江麗峽潛伏在白山腳下的原始密林中,峽谷的形成原是億萬年流水沖蝕的結果,兩岸絕壁上一道道層次分明的層理線猶如五線譜,是一部記載水的歷史天書。峽谷里的瀑布、湖泊、一線天和兩側高聳的山峰,讓人感覺走進了一處與世隔絕的世界,一個婉轉神秘的世界。
峽谷之最美在瀑布,這里的瀑布皆從半山之上的溶洞飛流直下,由于山體呈鈣化多層式地貌,上面長滿了苔蘚,或深綠或鵝黃,仿佛一條彩色畫布,瀑布傾瀉而下,似朦朧紗簾保護著身后千古名畫。
戀戀不舍的告別臨江麗峽,東行20分鐘便來到了奇特壯觀的空山天盆,在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上,造就了13平方公里的高山盆地,盆底平坦,四周萬山環列,高聳入云,終年云蒸霞蔚,137個山峰,峰峰是景,景又不同,景色變幻無常,宛如“天然盆景”,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奇峰怪石和4萬畝原始森林、2萬畝竹海和近萬畝蘭花,演繹出罕見的高原喀斯特盆地景觀??丈剑豢?,乳白色的濃霧下有墨綠的村莊,一頓空山老百姓的家常飯,讓人想起“皇帝”的“珍珠翡翠白玉湯”??
巴中之行的最后一站是麻壩石林,它又稱“唱歌石林”,幅員面積14平方公里。青石山崗綿亙十余里,構成一座神秘莫測的石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