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落日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4-05 11:32: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三亞落日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三亞落日教學設計

篇1

在教學《長江之歌》《三亞落日》《煙臺的海》《記金華的雙龍洞》《如夢令》《漁歌子》《廣玉蘭》《夾竹桃》這幾篇寫景的課文時,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找準環保教育點,著重培養學生在領略美好的自然風光的同時,懂得美好的環境還要靠人們的保護才能保持。在教《海洋———21世紀的希望》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側重進行想利用海洋資源,就要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的教育,同時還要使學生懂得保護海洋,也就等于保護人類自己的家園。對于隱性的環境教育教材,教師需要充分挖掘文本,找出環境教育的落腳點,因勢利導,使學生產生環保意識。如《三亞落日》中,第二小節寫了美麗的三亞熱帶風光:藍藍的天,藍藍的海,潔白的海鷗,碧玉般的椰子樹,玉屑銀末般的細沙……這一切,構成了美麗的三亞熱帶風光。配合書上的插圖及使用多媒體課件,學生必定被三亞的美麗風光所吸引,產生向往之情。教師此時適時引導,讓學生認識到優美的環境固然能給人以美感和享受,但更需要人們去保護和珍惜,從而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滲透環境教育

課堂是我們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陣地,語文學科中的環境教育滲透于知識技能的教學之中。因此,課堂教學是進行環境教育的主渠道。由于語文學科的教材內容極其豐富而廣泛,大多選用文質兼美且具有典型性的文章。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受到環境教育。如教《海洋———21世紀的希望》時,教師先讓學生自學文本,了解人類是怎樣開發、利用海洋的。學生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探究,很輕易地就知道課文是從五方面來敘述的,即:開發海洋礦產資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發電;淡化海水緩解水荒,建設海底城市、拓展人類生存空間。這時教師采用了視頻演示,印度尼西亞發生海嘯的畫面,海水倒灌,導致莊稼被淹,農田被毀;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的視頻及海面上輪船原油泄漏,導致大批海洋魚類死亡,海鳥無處覓食即將餓死的畫面……這些給人類帶來可怕的災難。本課是環境教育的顯性教材,使學生看后,懂得海洋并不是一只溫順的小羊,要想利用它,前提是保護好它;同時,海洋資源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要有計劃地開采和利用。只有這樣,海洋才會樂于奉獻。這時老師適時讓學生創作一些保護海洋的廣告語。由于學生有了鉆研文本,觀看視頻、課件的基礎,環境保護的情感得以激發,水到渠成地寫出了:“保護海洋,人人有責?!彼{色的海洋,人類的家園?!白尯Q笈c我們同呼吸,共命運”……一系列精彩的語句??梢?,自然環境是靠我們去精心地呵護與創造的。如果我們隨意破壞它,那么受害的還終將是人類自己,為了共同擁有美好的環境,讓我們都來爭當環保小衛士,為保護環境出一份力,盡一份心!此時學生的心靈深處肯定播下一顆保護環境的種子。

三、注重橫向聯系,拓寬環境教育空間

篇2

論文關鍵詞:重新構建,解開心結,寬松,綠色文本對話

 

這是一節理當從記憶的軟盤上“刪除”的語文課,有學生的“隨筆”(片段)為證:

劉老師滿面春風地走進了教室,沒過幾分鐘,她便提出了一個問題。嗬,這可難不倒我這個“發言小能手”!我剛要胸有成竹地舉手,眼前的景象卻使我大為訝異:

前面幾排簡直是一片“荒蕪的草原”,林立的小手早已不復存在。再向右看,呀,中間的一塊“風水寶地”怎么也搖身變成了“不毛之地”?再向后看,那就更不用提了!寂靜的空氣環繞著整個教室。我開始猶豫不決,想舉手時,一點點的怯懦使我的雙手怎么也不聽使喚;不想舉手時,一股莫名的力量又要促使我舉手。真是進退兩難呀!我又看了一眼劉老師無奈而又強顏歡笑的表情,還是舉起了“纖纖玉手”。但劉老師早已唱起了“獨角戲”,把我想說的全都說完了,現在我還能做什么呢?我無話可說,早已才思枯竭了。(《發言的尷尬》)

對學生來說,這堂課遭遇的是“發言的尷尬”,而于我而言,則是“唱獨角戲”的尷尬,而且那“戲”唱得也實在不怎么樣:現“擠”的臺詞,干枯的表情,生硬的語氣……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跳梁小丑,隨時都有被觀眾推下“舞臺”的可能。課后,有種“白白走過這一遭”的感覺,于是,突發奇想:“刪除”并重新構建這堂課!第二天,只用了短短的半節課時間,我的記憶的底版又重新亮麗起來!

在這節重新構建的課上,我和學生們完完全全地“打開” 了“狀態之門”,恣意地揮灑激情,收獲了一份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妙。同樣的教學設計,同樣的老師綠色文本對話,同樣的學生,為什么收到的效果會迥然不同?我的腦中頻頻回放著兩節課的情景,思緒如水墨畫般散開。

一、解開學生的心結,給信心插上翅膀。

這節被刪除的語文課帶給了我深深的挫敗感,同時也引起了我的思考。課后,我了解了學生“寂然”的原因。大部分同學的理由居然是怕說錯了被同學笑話,也有的同學是“從眾”心理在作祟,因為別人不舉手,因此自己也不舉手。心病還需心藥來醫,針對這一情況,我對學生進行了心理疏導:“老師給大家講個真實的故事:有個中國孩子在日本上學,這個孩子的日語不好,但上課發言還非常積極,孩子的父母問他怎么就不怕出錯,孩子回答:不怕,老師說教室就是出錯的地方。同學們,學習是從問題開始的,甚至是從錯誤開始的。你們還不成熟,出錯是正常的,因為出錯,才會有點撥、引導、解惑,你們才會取得長足的進步!”為了打消學生怕嘲笑的后顧之憂,我又請學生談談別人出錯時你會持什么態度,孩子們告訴我,是幫助而絕非嘲笑!這時,全班同學不約而同地松了口氣,小臉上泛出了紅光,可能為同伴的寬容而興奮,出可能在為自己的猜疑而愧疚呢!臨了,我又激情滿懷地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你們要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勇敢地戰勝自己的怯懦,給自信插上翅膀,讓它在課堂上空自由地翱翔!”我的一番話像一縷陽光,灑在了學生的心田上;如一聲“加油”,讓學生煥發出無窮的活力和熱情;又似一把鋒利的剪子,剪開了束縛學生思維的繩索。學生在第二課上的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便是最有力的說明。有人說,學生的生命如一張白紙,因為有教師書寫的心靈文字,他們就是一匹速度最快的白馬,跳過污水,跨過沼澤,擦著黑夜的邊緣,憑著可見的速度,抵達黎明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因此,作為一名老師,千萬別忘了在學生的心靈上書寫出最美的文字――自信!

二、營造寬松的氣氛,給才思提供土壤。

許多學生反映,課堂氣氛的冷清,會使原本就膽怯的他們畏懼,從而消損了興趣,閉塞了聰明,陷入無話可說的絕境。被刪除的課上,我的心浮氣躁,我的被推到無奈邊緣的冷峻的表情,猶如一面厚厚的墻壁,擋住了學生的去路,使他們無法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重新構建的課堂上,我懷著美麗而安詳的心態等待花苞的綻放,靜聽花開的聲音。課堂上,我為學生營造了“茶館式”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和語言表達環境,因此,學生的思維如草原之風一樣舒展自在,他們用飽蘸深情,顯現匠心的語言傾訴著對三亞落日的喜愛之情。學生的精妙絕倫的發言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贊賞后積淀了愉快的體驗,為下一次個性化的體驗積蓄了足夠的力量,而其他膽小怯懦的學生綠色文本對話,也會在這爭相發言的“一派大好形式”下躍躍欲試,在老師搭建的舞臺上盡展自己的風采。于是,課堂氣氛猶如鋼水出爐,學生智慧的火花四處飛濺。語文就像滋潤心田的山泉,應坐在幽谷里靜靜地聽。語文教師只有帶領學生沉下去,摒棄浮躁,如農民般辛勤踏實地耕耘,才能收獲一份樸實無華、充實飽滿的美。

三、接觸綠色的文本,讓對話實現超越。

被刪除的課上,我緊趕慢趕、火燒眉毛,學生走馬觀花、草草了事,因此出現了令人難堪的冷場現象,而我也陷入了“技窮”的絕境,只能進行無價值的磨洋功。第二課伊始,我坦誠地告訴學生上節課的缺憾,并希望他們和老師一起觸摸文章的脈搏。聽了我的話,學生就像獲得了后悔藥一樣狂喜不己,立即開始了“悅讀”。在與原汁原味的綠色文本的親密接觸中,學生擁有了一份隨心所欲的暢想,了然于胸的洞察,因此,課堂上生、本之情交融,獲得了靈光閃現的頓悟。只有根植于語言土壤中的認識才是真實的、豐滿的、鮮活的、向上的!給學生充分的接觸綠色文本的時間,讓學生浸潤書中,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感覺、去感受、去感知,就像“春江水暖鴨先知”那樣去知其冷暖,知其流之急緩,知其味之甘苦,他們的心底會流淌出獨有的感動、詮釋、情感和夢想,從而實現對話的超越。

直面缺憾會使自己更真實,學會反思將使自己更趨完美。刪除并重構了一節課,看似浪費了時間,實則實現了可貴的超越。但是,我不可能有更多的時間重新來過,因此,我們要用心演繹每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