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瑕伺隙范文
時間:2023-03-18 07:28: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尋瑕伺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歸類整理,培養學生思維的準確性
語文學科知識點紛繁龐雜,猶如散失的珍珠,如果不善于歸類,形不成知識系統,學生是不會有過硬的語文能力的。所以在復習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運用求同思維,把雜亂無章的知識,按照合并同類項的原則進行排列組合,整理歸類,從而找出規律,提高思維的準確性,增強學生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詩歌鑒賞中對于詩歌意象的鑒賞一節,要讓學生明白意象是融合作者主觀情感的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鑒賞時,必須明確作家是要通過意象來表達感情的。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李白的什么感情?思鄉之情,李白沒有直說:“我想家了,我想家了。”而是借著月光這個客觀之象來表達他思鄉的主觀之情,詩中的月光就不再是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意象了。而此情此景,就形成了一種審美境界――意境。這里還有重要的一點,要讓學生明白傳統的審美習慣,詩人往往借同一意象來表達相同的思想感情。如,詩中出現望月,有思鄉懷遠之情;扁舟子、船,往往與遠行有關,暗喻漂泊不定;搗衣,思念遠行之人;寒衣,與邊關征戰有關;孤雁、孤鴻,指遠行之人的寂寞孤獨;等等。學生明白了這些常用的意象在詩中表達的情感,遇到類似的題就比較容易解決了。
二、專題研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在總復習中,學生最怕的就是教師簡單的重復,把課文內容與寫法再講一遍。因此,教師應根據新課標下的高考要求,打破單元和課本的界限,多搞一些橫向的、專題性的閱讀,使學生能吃透知識,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例如,在詩歌鑒賞復習時,可參照歷屆高考在詩歌鑒賞的出題上著重于哪些方面,并聯系一些資料上的相關題目,與學生共同探求應如何去鑒賞一首詩歌。最后,可總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1.從詩歌的題目入手。因為題目揭示出寫作的對象,如,《春夜喜雨》告訴人們,此詩寫的是春夜之雨,一個“喜”字,又寫出了作者的那種喜悅、高興之情。2.從了解作者入手。知人論世,有利于把握作者的風格特色。3.從注釋入手。注釋會揭示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借此能看出作者經歷世事的心跡,通過它可以把握詩人寫作該詩的情感脈絡。4.從把握詩中的關鍵詞語入手。有些詩詞中,其中一、二個詞語起關鍵作用,把這些重點詞語的意思弄清楚,對詩詞的理解就很容易。5.從尾聯入手。無論是敘事詩,還是寫景詩,到最后總離不開抒情,有時把握了尾聯就把握了全詩。
三、誘導思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的靈活性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激活學生頭腦中的已有信息,在知識點間建立聯系,強化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所以高考非常重視測試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近幾年的高考作文,話題作文淡出舞臺,命題材料作文備受青睞。但不管怎么說,話題作文、命題作文,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題形式。
話題作文減少了學生對材料的依賴性,學生可以對話題進行多角度的感受、聯想和想象。話題作文為學生寫作創設了一個廣闊的智力背景,能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篇2
一、 閱讀短文,按要求完成練習。(30分)
愛 的 力 量
那年,小妹因為受傷住進了醫院,我去陪護。
同病房有一個女孩,她是因為車禍住進來的。自住進來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女孩在昏迷中不時地喊著:“媽媽,媽媽!”
女孩的爸爸手足無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著女兒痛苦地掙扎,不知該如何幫助女兒,只是不停地( ① )醫生:“救救我女兒,救救我女兒!”
他不知道,醫生該用的藥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時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既要看她對這個世界是否充滿生的( ② ),也要看她的造化。
一個護士問那個男人:“孩子的媽媽呢?你為什么不叫她媽媽來?”
男人埋下頭,低低地說:“我們離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護士皺了皺眉頭,默默地坐下來,輕輕握住女孩涼涼的手,柔聲說:“女兒乖,媽媽在,媽媽在。”
男人抬起頭,吃驚地看著護士,少頃,臉上流滿淚說:“謝謝,謝謝!”
女孩喚一聲“媽媽”,護士答應一聲,而護士與那個女孩差不多年齡,還沒結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死死( ③ )護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勻下來。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護士像一位真正的媽媽那樣,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著她的手,跟她說話,講故事,輕輕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來。
醫生說:“她能蘇醒是個奇跡。”
女孩說:“我感覺到媽媽用一雙溫暖的手,一直牽著我,一直牽著我,把我從一個黑黑的冰冷冷的井里拉上來......”
人們把贊揚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滿愛心的護士,護士地臉微微紅了說:“我記得讀過一句名言,母愛可拯救一切。”
1、 聯系上下文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4分)
手足無措( ) 拯救( )
2、 給文中標有①②③的地方選擇最恰當的詞。 (3分)
① A、懇求 B、哀求 C、要求
② A、希望 B、期望 C、渴望
③ A、抓住 B、攥緊 C、牽著
3、這位女護士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3分)
4、“女孩蘇醒是個奇跡”,請問是什么創造了這個奇跡? (4分)
5、歌頌母愛的名言或詩句很多,請你寫一句。(2分)
6、“少頃”的意思是 ,請你再說出幾個表示時間短的三字詞: 、
、 。(4分)
7、讀了這篇文章后,你最想對這位女護士說些什么呢?(4分)
8、你對文中的“母愛可拯救一切”是怎么理解的?聯系實際或課文內容談一談。(6分)
二、 基礎知識。(30分)
1、按要求填空。(3分)
“屈” 用部首查字法應先查( )部,再查( )畫。在字典里的解釋有:①彎曲,使彎曲;②屈服,使屈服;③理虧;④委曲,冤枉;⑤姓。將下面詞語中“屈”字的正確解釋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頑強不屈( ) 能屈能伸( ) 理屈詞窮( ) 屈打成招( )
2、按要求改寫句子。(3分)
(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陳述句。
你眼睛還是明亮的,為什么不改學繪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縮句
①當我發現了這種神圣的秘密的時候,我竟歡喜感動得伏案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戴紅領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撿起地上的碎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寫詞語。(5分)
(1)形容做事認真的詞語:_________
(2)贊美偉大祖國的成語:_________
(3)形容某個方面特別出色的詞:___ ______ _______
(4)說明某個道理的成語: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形容口才好的: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用合適的關聯詞填空,并用所填的關聯詞造句。(2分)
(1) _________你長得多大,_______是爸媽眼中的孩子。
(2) 你_________懂得了這個道理,________要自覺地去做。
5、照樣子寫句子。(3分)
例:對我來說,一本好書就象一根法力無邊的魔法棒,讓我癡迷。
(1) 對我來說,一本好書就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對我來說, ___________就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課文內容填空。(7分)
(1)、“_________比金錢更能___________。你愛別人,________;你幫助別人,____________;你待他_________,他對你就會__________。(盧梭)” 讀了這句話,你想到了這一學期《 》中的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郎織女》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稱為四大民間故事。民間故事一般都表達勞動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了《牛郎織女》,我們認識了_________的牛郎,____的織女以及____________的王母娘娘。
(3)、“風聲雨聲濤聲,________;雨水汗水血水,__________?!边@是人民子弟兵在這場_______的大決戰中的真實寫照。這里的詩句是仿照__代__寫的“風聲雨聲讀書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4)、昔仲尼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且知勉---摘自__________這段話中的“仲尼”指的是_____。前四句讓我想到了名人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四句讓我想到了俗語:________________
7、 八下列詞語或句子補充完整。(4分)
(1) ,金石為開
(2) ,死而后已
(3)明修棧道, 。
(4)明槍易躲, 。
(5)鍥而不舍, 。
(6) ,化作春泥更護花 。
(7)問渠哪得清如許, 。
(8)天街小雨潤如酥, 。
8、排列下列錯亂的句子,將序號寫在括號里。(3分)
( )相傳,有一次,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到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的廟堂朝拜。
( )他吩咐學生拿水來注入欹(qī)器實驗,果然和他說的一樣。
( )久而久之,欹(qī)器逐漸被一些催人奮進、戒驕戒躁的話語所代替,而且也不只局限于放在座位的右側了。
( )廟堂里陳列了許多祭器,其中有一種祭器學生不認識,就問孔子,孔子說:“這是欹器,是用來盛酒的。當它空腹時,是傾斜的;當倒滿酒時,它就會倒下,酒全部流出來。當年齊桓公把它放在座位右側來警戒自己不要驕傲自滿?!?/p>
( )最初的座右銘,是一種叫做欹(qī)器的祭器。
( )后來,孔子也請人做了一個欹(qī)器置于座位右側,用來提醒自己要謙遜,不驕傲,不自滿。
三、 作文。(40分)
題目: 我真
提示:(1)在橫線上填一個表示心情的詞語。如:高興、激動、佩服、后
篇3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對線性經濟技術范式與循環經濟技術范式若干特征的對比研究,揭示出技術范式變革的必然性,分析了技術范式變革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具體影響,闡述了循環經濟技術范式下企業技術創新的路徑選擇思路、企業實施生態型技術創新戰略、循環型技術創新模式、構建技術創新聯盟及技術創新的組合范式轉向等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若干內容,并提出了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制度建議,以適應循環經濟技術范式變革的要求。
關鍵詞:循環經濟 技術范式 技術創新 創新體系
循環經濟技術范式
(一)技術范式及其轉換
經濟學家多西(1982)認為,技術范式是解決所選擇的技術問題的一種模式。它不是指某一具體的單個技術,而是共同體共同持有的思想和技術體系的模式。每一種技術都被其技術范式支配,它規定著技術要解決的一般任務、使用的材料技術、應用的物理和化學定理,以及追求的技術尺度和經濟尺度。因此,技術的不同其根本在于技術范式的不同。技術范式的轉換發生在新舊技術之間,是技術性能的一次大飛躍,技術實體的一次大變化。
(二)線性經濟技術范式與循環經濟技術范式的對比
線性經濟技術范式產生于現代技術發展的初期。在現代技術發展的初期,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建立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免費使用基礎之上的,它所采用的技術范式具有單向線性和不可逆性,而單向的線性技術范式往往以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面目出現。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并沒有遏制自然資源枯竭和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反而隨著先進技術的應用,動態提高了人們的欲望水平。技術的進步帶來了人類對自然資源使用量的不斷擴大,人類向自然界拋棄廢棄物的速度和數量不斷提高,遠遠超過了生態環境的自凈能力,使原始的生態系統迅速發生不利于人類生存的改變。
循環經濟實踐給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動搖了傳統線性技術范式下的技術價值觀、技術評價標準及技術的科學基礎(如表1所示)。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明確提出了循環經濟技術范式的3R(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化Recycle)原則?!?R”原則在技術、經濟、社會等領域的廣泛滲透,必然對技術主體的行為帶來深遠的影響。正如表1所示,在循環經濟技術范式替代線性經濟技術范式的過程中,帶來技術對生態環境影響的改變,帶來技術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的路徑選擇
循環經濟的發展有企業、產業園區、區域(社會)三個由小到大依次遞進的層面,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平臺。
在企業層面,主要是開展企業內部的物質循環(小循環),實施清潔生產。循環型企業在生產過程上,要求企業技術鏈條由過去的止于產品制成向三個方向延伸:其一是向產品報廢后的回收、再使用、再生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延伸,使得產品報廢后不是以對自然生態系統有害的形式被拋向自然界;其二是向全部利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方向延伸,實現清潔生產和污染排放量最小化;其三是向高效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方向延伸,實現資源效率最大化。
在產業園區層面,主要是開展企業間的物質循環(中循環),即企業技術體系從縱向深入向橫向技術網絡方向擴展,構建生態工業園。生態工業園是一種新型工業組織形態,其物質和能量是通過模擬自然生態系統來設計的。園區內采用廢棄物交換、清潔生產等手段把一個企業產生的副產品或廢棄物作為另一個企業的投入或原材料,實現物質閉路循環和能量多級利用,形成相互依存、類似自然生態系統食物鏈的工業生態系統,達到物質、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廢棄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
在區域(社會)層面,主要是開展社會層面的物質循環(大循環),構建循環型區域(社會)。通常以污染預防為出發點,以物質循環流動為特征,以生態環境、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標,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資源和能源,減少污染物排放。循環型區域(社會)有四大要素:產業體系、基礎設施、人文生態和社會消費。對此,必須構建以工業共生和物質循環為特征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必須建設包括水循環利用保護體系、清潔能源體系、清潔公共交通運營體系等在內的基礎設施;必須致力于規劃綠色化、景觀綠色化和建筑綠色化的人文生態建設;必須倡導和實施綠色消費和循環消費的社會消費方式。
循環經濟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實現路徑
企業技術創新模式的生態化轉向。生態型的技術創新戰略應包括以下特征:企業技術創新的目的是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并重,當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發生沖突時,經濟效益服從生態效益;企業評估技術創新成本時要把生態成本考慮進去,特別是要考慮生態成本的經濟學意義;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所培植的核心競爭力應包括對資源的利用率和環境保護能力;企業技術創新的評價和考核應包括生態環境指標?;谘h經濟技術范式的技術創新活動是以生態效益為導向的經濟活動,需要將技術創新活動的終端從市場擴展到環境,使技術創新的各個環節以生態市場為終端和開端,以逆向物流、信息流和知識流為紐帶,構成循環型技術創新模式,體現技術創新生態價值觀對技術創新行為的影響。
構建企業間面向循環經濟的技術創新聯盟。單個企業進行生態化的技術創新往往受到規模、風險、資金和人才等因素的限制,企業之間如果能夠就生態化的技術創新活動組建聯盟,則無疑可以打破這些制約。組建技術創新聯盟的更深層原因在于它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然要求,它要求建立一條生態工業鏈,每個企業都在這條鏈上,互為因果、互為所用,只有共生才能共發展,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其實是與其它企業的發展、與整個產業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盡管組建聯盟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但企業應該看到組建技術創新聯盟的必要性,同時也要認識到聯盟所帶來的利益不僅是企業間的資源互用、風險共擔、利潤共享,更重要的是企業在競爭激烈的世界市場中通過聯盟可以發現機會、拓展市場、把握機遇和樹立品牌。
技術創新組合范式的生態化轉向。技術創新生態化轉向本質上就是一種變革。技術創新的生態化轉向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能否得到一貫地實施并使企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技術創新能否同組織創新與文化創新協同和密切配合,相應的技術創新組合范式主要包括企業組織結構創新和文化創新。技術創新與組織、文化創新的匹配框架,與企業技術創新生態化轉向相匹配的組織及文化變革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發展企業的綠色組織結構,建立綠色企業文化,企業綠色組織結構主要指企業需要許多有形的組織機構來履行技術創新生態化轉向的若干職能,需要設立相應的計劃部門、執行部門和監管部門;綠色企業文化是企業及其員工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為全體職工認同遵循、具有本企業特色的、對企業成長產生重要影響的、對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及其與企業成長相關的看法和認識的總和。組織結構形式是組織文化的具體表現,組織文化是組織結構形式的抽象規定,文化類型與組織結構的匹配狀況決定了企業技術創新及其作用發揮的水平。技術創新組合范式的生態化轉向,即綠色組織結構和綠色企業文化的構建,成為實現整個技術創新活動生態化轉向的前提和基礎。
發展循環經濟的制度保障和實施機制
實現資源價格向其價值的回歸。當前中國經濟機制中資源價格形成體系極不合理,資源的價格未能真實地反映其供求關系,低價甚至免費的資源使用,使人們對資源過度開發、過度使用、極度浪費,同時還引發嚴重的環境污染。如果能夠建立完整的資源定價體系,調整好資源性產品與最終產品的比價關系,使資源價值得到相對完整的體現,實現資源價格向價值的回歸,主要是要明晰資源的產權,發揮資源市場的基礎性作用。
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中國企業整體技術水平較低、科研能力不足、對技術的吸收能力和創新能力較為薄弱,這必然導致企業在采用循環經濟生產模式時技術成本投入過大,影響了企業轉換生產模式的積極性。為此,國家有必要加大對創新型企業的支持力度,支持的方式可有多種,如引導其與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財政稅收支持、金融信貸支持、直接或間接的資金補貼,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以保證知識產權的外部性內部化等,多渠道地扶持企業的創新行動,可使企業技術成本的上升幅度有效地減少,同時也使企業的生產成本下降。
加大法制建設和排污權交易制度的建設力度。確保企業生產所造成的社會成本內部化,這樣就可以激勵(負激勵)企業通過循環經濟生產模式來降低其社會成本,降低的幅度越大,企業越有積極性發展循環生產。同時,企業越有積極性發展循環生產,在技術上不斷尋求突破,則其社會成本下降幅度就越大,由此形成良性的正反饋。為此,國家立法機構要抓緊時間制定相關的規范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條例。對污染物的排放要嚴格限制,提高企業排污費的征收標準,實行多因子收費,促進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高資源的回收利用率,減少污染排放;改革排污權交易制度,允許排污權進行合法有序的買賣交易,通過這種制度可以鼓勵企業采用清潔工藝進行生產,對于未進行循環生產的污染企業來講,買進污染份額不但增加了生產成本,更是把自己推向市場競爭的劣勢境地。
建立綠色技術創新信息系統和綠色技術資源服務體系。我國應建立綠色技術創新信息系統,及時向社會有關發展綠色技術、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開展信息咨詢、技術推廣、宣傳培訓等。通過建立高效的綠色技術信息網絡和信息傳遞機制,及時了解國內外綠色技術創新和擴散的最新發展動態,提高綠色技術創新信息的傳遞效率和準確性,降低綠色技術創新的學習成本,提高創新效率,以加快我國綠色技術創新和擴散步伐。通過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先進企業、行業的宣傳,提高全民對循環經濟的認識。
提高全民生態環保意識的教育和普及。我國要通過加強環境宣傳教育,大力倡導和推進綠色技術創新,積極引導企業自覺主動地轉向綠色技術創新方向。把環保、無污染、有益健康、節能、與自然和諧統一、可持續發展等觀念形成一種文化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加強全體社會成員生態觀念、生態意識、生態價值觀的轉化和培養工作,營造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明,樹立建康的消費觀點,提高人與環境協調意識,形成強大公眾環境輿論,使社會公眾輿論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產生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傲.循環經濟技術范式變革與企業技術創新的生態化轉向[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