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語考試時間范文

時間:2023-03-28 14:15: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考英語考試時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報訊 從市教育招生考試院獲悉,本市今年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時間為6月7日、8日兩天。根據教育部規定和本市自行命題的實際,本市普通高考英語科目聽力考試繼續實行“先考筆試,再考聽力”的辦法,因此,英語科目考試時間為15:00-17:20。具體安排如下:

時間 日期 6月7日 6月8日

9:00-11:30 語 文 文科綜合/理科綜合

15:00-17:00 數 學 外語(英語科目時間15:00-17:20)

篇2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英語 高效課堂

1 深化課改背景下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重要性

新課標中提出,“課程改革是核心”,而課程改革的中心又是英語教學目標,不論是教材編訂、實施建議,還是課程內容都是圍繞英語教育目標而進行的。深化課改背景下,我國高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方式及理念仍有許多地方和新課程不相稱,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還是為完成教材內容而設置,注重向學生灌輸大量的語法知識,而忽視學生語言應用能力、表達能力及情感態度的培養,導致“高分低能”“啞巴英語”等現象頻頻發生。

2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

2.1 教師專業素養有待加強。

2.1.1 教育觀念陳舊。部分教師認為,成績是檢驗學習的唯一標準。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語法仍是學習的主要內容,相應的,過于重視理論知識就更加凸顯教師的主導作用。英語是一門需要大量實踐與運用的學科,而許多教師卻把它變成了“演講課”,學生只需被動的聽,被動的記,考試時把正確答案寫上就可以了。

2.1.2 專業知識狹窄。教師講的基本都是教材內容和對應的練習,不進行相關文化知識的涉獵。同時教師接觸異域文化的機會少,往往停留在基本常識階段,流于疏淺,使得學生無法正確理解英語文化內涵。

2.2 學生缺乏高效的學習效率。第一,英語認識的誤區。學生未真正把英語當做一種交流工具來看待,使得英語學習淪為任務,成為負擔。第二,文化意識的缺失。學生認為英語學習重點是語法,對教材中的文化直接忽視。而缺乏文化底蘊為支撐,英語只是呆板的理論,不能實現發揮真正價值。

2.3 課堂教學效率低下。①教學方式守舊單一。很多教師把講臺當做自己演講的舞臺,未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忽視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②教學組織不夠合理。部分教師按照成績分座位,講課時主要照顧前排的“好”學生,對于后排學生不管不問,嚴重傷害了學生自尊,造成課堂秩序越發混亂,效率低下。

3 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途徑

3.1 教師必須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3.1.1 提高英語語言專業素養。在語言教授上,中學英語教師應具備較強的英、漢兩種語言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使用的語言力求生動準確、邏輯性強,并富于哲理性和幽默感;聲音適度、悅耳;板書規范工整、美觀大方。英語教師為實現自身專業成長,要為自己創造業務提高的環境,從聽、說、讀、寫四方面培養自己,溫暖自己,提高自己。聽:通過觀看CCTV9,收聽VOA、BBC、CNB等都是很好的聽力練習途徑;說:通過課堂練習、網絡培訓、英語教師間對話、外教輔導等都可大有收獲;讀:閱讀《英語新概念》、《展望未來》、《綜合英語》、《積極英語》等教程都很有價值;動筆練習寫英語書信、英語郵件、英語詩歌、英語作文都是很好的練習方式。雖然我們缺乏英語的語言環境,但只要你有心去創造,你的心中、耳邊和周圍到處有英語,英語無處不在。

3.1.2 增加英語國家的文化和習俗知識積累。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形式,而思維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響。英語教師要經常學習中外教育史,了解各種流派及其發展。每個國家的文化不一樣,講話的方式也會不一樣。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沉積了很多的國家文化。所以,英語教師在傳授英語知識的同時,必須十分注重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教育,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

3.2 幫助學生構建高效的學習方式。

3.2.1 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教師要把學生學習的方法和過程作為自己認識的對象,由注重“教法”轉為注重“學法”,不僅看重學生的“學會”,更要看重學生的“會學”。

3.2.2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確定課題,主動地探究,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謀求個體創造潛能的發揮,樹立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

篇3

關鍵詞:2014年高考;英語聽力分析;復習備考建議

高考英語聽力考試從2011年開始進行了改革,把聽力部分從整套試題中分離開來單獨考,且有9月份和3月份兩次高考機會。這兩次聽力命題其實也就是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二級)聽力。就2014年的兩次聽力考試而言,在前幾年的基礎上,考試分值、題型和考查方向保持一致,只是今年的聽力試題題材更加新穎、廣泛,設題靈活多變,選項更具干擾性,突顯口語化,語音、語調和語速都具標準化特點。主旨題和推斷題較前幾年更難,因為需要考生在聽懂的基礎上進行信息的總體梳理和揣測,并對所聽信息進行合理的推理之后,才有機會選題得分。

一、聽力的命題特點及能力考查

(一)把握主旨要義的能力

要求考生聯系上下文語境,整體理解整段信息之后,得出對話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和說話者的目的意圖。

(二)捕捉事實細節的能力

細節題的難點在于,對話會涉及三個選項的內容,語氣并不肯定。這就要求考生細致對比三個選項的不同表述,對應所聽到的信息進行篩選,再選出有針對性的答案。這類題在聽力考試中所占比例最大。

(三)對信息的簡單推斷能力

這種題型要求考試在獲取事實細節后,在對其進行加工處理,從中按摩推斷出對話發生的背景、地點和對話人之間的關系及對話的目的、態度等。

二、聽力的考點分布及涉考話題

(一)聽力的考點分布

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這兩次聽力考試的考點分布:

1.主旨題。2013年9月,1、14題,累積2次(10%);2014年3月,2、9題,累積2次(10%)。

2.細節信息題。2013年9月,3、4、7、10、12、15、16、18、19、20題,累積10次(53%);2014年3月,1、5、6、8、10、12、13、15、16、18、19題,累積11次(53%)。

3.推斷題。2013年9月,2、5、6、8、9、11、13、17,累積8次(37%);2014年3月,3、4、7、11、14、17、20累積7次(37%)。

從以上可以看出:2014年的兩次聽力考試都是以事實細節題為主要的考查方向,所占比例高達50%。主旨題和判斷題的答題得分也是在充分獲取細節信息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怎樣準確聽懂細節信息是聽力全面提高的關鍵。同時意味著來年聽力高考題的命題趨向也是以事實細節題居多。

(二)聽力的涉考話題

1.2013年9月。Text1:放鬧鐘在臥室;Text2:餐廳就餐;Text3:騎車上班;Text4:商量休閑活動;Text5:修理汽車;Text6:室友;Text7:生病未上班;Text8:面試;Text9:如何選圣誕禮物;Text10:微笑的力量。

2.2014年3月。Text1:給女兒買衣服;Text2:租借DVD;Text3:對演講的感受;Text4:請求幫忙;Text5:談論應該到達的時間;Text6:周末計劃及時間安排;Text7:借用電腦;Text8:開公司做生意;Text9:大學畢業找工作;Text10:大學校園安全項目。

三、應試備考建議

(一)課堂陣地不懈抓

有些英語基礎相對落后地區的教師自身不愿意多講英語,因為怕學生聽不明白而浪費課堂時間;當然也不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發言,因為怕學生沒有能力用英語組織表述。這樣把平時學習與考試相脫節的教學,是無法讓學生從根本上快速提高的。教師平時的教學應該堅持聽、說、讀、寫“四位一體”的語言習得模式,因為聽力的提高與其它三者并不矛盾,反而相輔相成。最基本的措施是課堂陣地要利用好,教師主動創設有效的語言環境,自己盡量英語教學,同時充分鼓勵學生大膽開口用英語發言。這樣長期積累和訓練,學生一方面在聽老師怎么說的同時,就相當于在練習聽力;另一方面學生自己都會說了,還怕聽不懂嗎?

(二)詞匯積累是關鍵

在聽力考試中,一些詞匯和短語的理解成了選對答案的關鍵。記得幾年前,一個英語高考指導專家曾說過:“英語高考到底是考什么呢?直白的說,就是考詞匯。只要把高考考綱要求的詞匯背得滾瓜爛熟,高考120分是沒問題的。”不只是這一位專家,幾乎所有搞英語教學的人都知道詞匯在英語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并且近年來還專門出現了聽力詞匯,可供聽力弱的同學背誦記憶以提高成績。因此,扎實牢靠的詞匯記憶是提高聽力甚至整個英語學科的“必殺技”。

(三)整體把握抓細節

在我平時的教學中跟一些學生交流的時候,他們坦言還是抱著老方法,那就是:聽到什么就選什么??蛇@個老方法在聽力考試改革之后,已經完全不適用了。因為所給的選項,幾乎對話內容都會涉及,到底哪個才是問題所針對的答案呢?那就要求考生不只是聽懂只言片語,而要聽取整個對話的大體意思,就需要我們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加工處理,分析出細節信息的言外之意、話外之音,這樣才能得出準確答案。

(四)常識背景多留心

近些年,社會媒體和教學媒體都相當發達了,這就給學生直觀、大量的提供了很多有益于學習的材料。那么學生就要多長個心眼,在看圖片、文字和影片等材料時,多留心一些生活常識和文化背景類的知識,以便用在做題分析上。聽力話題多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和學習場景,有些涉及到中西文化背景,所以學生在聽力考試過程中,一定要充分想象,合理推斷出合乎常識和文化背景的答案。

篇4

關鍵詞:高中英語;口語教學;原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1-0061

一、口語教學的原則

從交際理論的角度審視英語教學,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際。交際法提出:教學即交際(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教學用交際(teaching is by communication)和教學為交際(teaching is for communication)。因此,我們的口語教學應體現以下教學原則:

1. 主體性原則

現代教育的最主要特征是高揚人的主體性,追求人主動全面的發展,引導學生發展素質并駕馭調控素質的發展過程,以實現主動發展。學習者掌握外語的過程是獲得有關知識,并通過語言實踐活動,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從而發展能力的過程??谡Z教學要創設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的情景,讓學生形成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評價的能力和習慣,以達到自我發展的目的。

2. 激勵性原則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無論是學母語還是外語,由不會說到會說之間必然會出現差錯,語言學家認為這是“中介語言”現象,教師對此不能責備求全,不要期望學生總能說出十分準確的語言,要采取寬容、耐心的態度,切不能過分地糾正他們的錯誤而使他們失去信心;應該熱情鼓勵、觀察傾聽、循循善誘、靈活機智,幫助學生成為“成功者”,從而保證口語活動的成功進行。

3. 環境性原則

環境一般指語言輸入和輸出的外部條件?!罢f”的活動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社會和心理活動。由于環境問題,給學習者帶來不少困難,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創造生動形象的語言環境;另一方面應將學生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去考慮,制定的活動內容,方式都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

4. 實踐性原則

大量實踐是提高英語口語水平必不可少的前提。教師應采用各種訓練方法,組織學生進行隨機靈活的語言實踐活動,增加語言實踐的廣度和密度,并在口語活動中掌握好參與尺度,千萬不要自己滔滔不絕,喧賓奪主。

二、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策略

1. 腳踏實地、循序漸進

外語口語能力是指順利完成外語口頭言語活動所必需的潛在個性心理特征。一般包括掌握一定語言規范的能力、外語語感和外語思維三個要素??谡Z能力的發展是遵循一定客觀規律,是階段性漸進的。因此,必須在它一定的發展階段采用與其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技能訓練,采用不同的、妥善的、具體有效的學習方法,避免盲目地、急于求成等違背外語口語規律的消極做法及造成的不良結果,應腳踏實地、循序漸進。

口語能力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學習者再現語言材料能力,心理狀態、語感和外語思維能力都有不同的特征。

(1)技能學習(skill-getting)

學習口語首先要打好基礎,一開始,起點要低一點,步子要小一些,可以從機械的句型訓練著手。無機械訓練的基礎,就無法淡語言的活用。正如英語專家姚乃強教授所說:“初學者要打好語言基礎,……先死后活,死去活來的‘死’指多模仿,多練習,后達到熟能生巧,靈活運用”。模仿造句,抓住重點句型反復練習,從單詞造句開始,再由短句到長句,從簡單句到復合句,最后能連句成文以至達到靈活運用。這一機械的語言技能的獲得,有利于幫助提高英語基礎和口語交流活動。

(2)技能運用(skill-using)

學習口語是為了交流,在語言基礎得到一定的提高后,試著用所學的短語、句型來創作對話,在相對真實的環境中磨練自己的口語,取得質的進步。在具體的社會時間中鍛煉自己的口語能力。上述這些可以通過積極參加課堂教學活動,例如,小組討論、演講、辯論等得以實現,也可以經常參加課外各類英語活動得到鍛煉。這些技能的應用無論對口語水平的提高還是綜合能力的發展都是非長有益的。

2. 加強朗誦和背誦

背誦是加強記憶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最近幾年對“死記硬背”的批判,使正常的背誦也受到牽連,學生中大有輕視背誦傾向,背誦之風漸衰。其實,朗誦和背誦能有效提高語言能力,多背誦能促進所讀語言內化的輸入活動,背誦加強了知識的鞏固從而將原來顯性的語言知識轉化為隱性的語言知識,積累得多了,詞匯、語法內化,語言與意義之間也建立了聯系,實際能力自然發展。背誦能增加學習者對語言現象的敏感度,養成了背誦習慣,你就會發現有用的表達方式信手可拈。

3. 增加口語訓練的機會

(1)積極參加課堂活動

口語提高的關鍵在于“練”。天天練,時時用。多練才能熟練,熟練才能生巧。課堂是學習口語,提高口語水平的主要場所之一,學生應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課堂活動,例如,問答、復述、描述、概括文章或篇章的中心,情景對話,下定義,釋義,講故事,口頭作文,現場討論,辯論活動等。這些活動不僅提供了相對真實的口語訓練環境,而且也提供了很豐富的口語語言訓練素材。

(2)充分挖掘課余時間

學習口語,提高口語能力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練習,課堂時間畢竟有限,應充分挖掘課余時間學習口語。口語練習的對象最好莫過與外籍教師或外國朋友,英語是他們的母語,向他們學習,注意模仿,肯定能學到地道的英語。英語教師和同學也是學習練習口語的好幫手。

(3)設置情景,進行自我對話

匈牙利當代有名的翻譯家卡托?羅姆勃認為用外語獨白是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獨白的人沒有精神壓力,他不用擔心別人會消化他犯的錯誤(文秋芳1995)?!蔼毎住睍r,自己設置情景或確定一個話題,在想象中與人交談,想象又有人在聽你講話,通過不斷地向自己提問、回答、再提問、再回答的方法,練習自己的口語。在“獨白”時,應注意不僅要考慮到話題的內容,還要注意語言表達形式。

三、如何組織英語口語教學

英語口語與書面語具有本質上的不同。一般來說,口語語言結構比較簡單,句子不必完整,不強調語法的嚴謹性,具有經常停頓,重復開始,使用填充詞和復現率高等特征。而聽和說是相互緊密聯系的口頭交際活動,應貫穿于每一堂英語課中。課堂教學應體現三個基本要素,即投入(engage)、學習(study)、激活(activate),即讓學生多投入學習,學習過程活動化,活動形式交際化。

1. 課前熱身感知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激活學生的情趣,引導他們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全身心投入語言實踐活動。因此,開展課前熱身活動,營造和諧、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對口語活動的開展將是十分有益的。課前熱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值日匯報(duty report)

值日匯報是一項喜聞樂見的活動,富于綜合性、靈活性和交際性。它既可以復習與鞏固所學語言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地運用所學語言知識,聯系實際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口語交際能力。輪流值日又可使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機會。學生課前略加準備,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但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流于形式。持之以恒,定有所獲。

(2)講故事(story-telling)

學生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印象往往最深刻、最能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就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趣聞軼事講故事,將身邊的人和事講述給其他同學聽,獲得口語能力鍛煉的機會。

(3)新聞報道(news report)

要求學生將收聽到或讀到的時事新聞用英語相互交流,報道內容可多可少,如類似中央臺“一周新聞集錦”中的一句話新聞也行,每次報道人數不限,教師應以鼓勵為主,盡量讓學生多開口說英語。學生要說出新鮮事,有趣的事,就必須在課外多閱讀英文報刊,多收聽英語廣播或觀看英語新聞,這樣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4)命題演講(speech)

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是一項融演講者語言水平,演講技巧方式及聽眾間特殊情感于一體的社會化交際活動。它是口語中的一項獨白言語(monologue),而且是獨白言語中的最高形式。在演講前,教師應布置有關演講題目,題目的選擇可緊扣所學課文話題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主題。

2. 激趣導入,創設說的空間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無論何種課型,導入這一環節回給學生提供口語訓練的極好機會。常見的導入手法有:

(1)圖片評說。新教材圖文并茂,幾乎沒一單元都配有與該材料有密切關系的插圖。利用課文插圖導入,激活學生的認知圖式,激發學生開口說英語。

(2)媒體導入。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可大大提高口語教學效率,多媒體可視性強,信息密集度高,往往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在教學RESEFC 1A Unit 8 Sports時,可先播放一段奧運會的比賽錄像,讓學生觀看后用口頭描述比賽情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文化背景導入。結合歷史性題材的課文,啟發點撥學生,鼓勵他們用己有的知識進行口頭評述。教學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2 Unit 1中的Cultural relics 時,可先組織學生談論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國的長城,再談談它們的建造背景,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練習口頭表述能力。

(4)話題導入。選擇適當的話題能引發學生講的愿望。在教學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時,教師可設計這樣一些問題來引發學生討論:How do your family usually spend Spring Festival? And do you also celebrate Christmas Day in your family? If so,How? If not? Why?

3. 語篇重組

課文是一切領會性學習和表達性學習的基礎。因此,口語教學的落角點應以課文語篇為依托,結合課文所提供的詞組、語境、句型和話題等內容進行重新組織并加以發展。語篇重組對口語訓練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語篇重組建立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剛學過的東西運用起來較容易,可以排除學生怕講不好的心理障礙。(2)語篇重組經歷再現、重組、創造,因此,語言運用更接近于真實交際的環境。(3)語篇重組源于課文但又高于課文,因此,在內容上更具開放性,在思維上更重邏輯性創造性,在形式上更顯多樣性和靈活性。(4)隨著語篇重組任務的不斷深化,學生語言能力不斷提高,整合語言內容和形式的過程會越來越自動化,這時,語言的形式就不會占用學習者太多的心理資源,他們就可以更充分地對內容意義進行加工,使口語能力在準確性、流暢性和層次復雜性三個方面平衡發展,最后達到創造性地表達自己思想和觀點的境地。

四、克服心理障礙,勇于講述

在口語學習中,學習者毅力障礙的產生與口語學習的特殊性有關,例如,口語的口頭性、及時性、準確性、交際性、靈活性、出錯的公開性等,主要表現為怕開口、少開口甚至不開口;另外也與學習者性格障礙、智力障礙和意志障礙有關,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課堂參與意識談薄,思維不夠靈活等。因此,學習者必須清楚語言練習本身就是一個犯錯、糾錯,不斷反復的過程,應放大膽子,“厚著臉面”開口說,不怕遭人笑話,克服自卑和恐懼感,迫使自己開口說,慢慢發展到敢于說,繼而發展到想說、想說好。

參考文獻:

[1] 胡春洞,王才仁.外語教育心理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閻承利.教學最優化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篇5

[關鍵詞] 英語教學 困境 思考 創新 教法

一、現狀分析

筆者親身體驗并對武漢市部分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進行調研,得出:目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普遍存在一種困境,那就是教師和學生均對英語的教學感到“心累”。教師心累是因為學生對英語學習沒興趣,課堂氣氛死氣沉沉,教學無法開展。在英語課堂上,只有教室前面約1/3的學生在認真聽講或在聽講,能回答老師提問的總是那為數不多的幾個學生。在此背景下,筆者經過認真反復思考,不斷嘗試“創新英語教學方法”,走出了困境,取得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出路與對策

1.提高認識,創新教師教學理念,實現師生職業發展

我們不能忽視一個這樣的事實,高職高專的學生是經過高考名牌大學,一類二類三類大學挑剩的學生。雖然我們不能說這些學生都是不成功的學生,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些學生的基礎知識相比之下要薄弱得多。目前,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的主要問題是:“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目標錯位,高職教育的特點未能充分體現;高職公共英語未能(充分)考慮高職學生的就業需求;培養的學生不能有效地應用英語(馬俊波,2010)?!睘榇?我們必須認真貫徹《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應用為目的”;認清我們的教學對象,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更加重視基礎教學,重接知識鏈,教給學生終生受用的學習方法;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深入淺出,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重樹學習英語的信心;改變教學觀念,以應用為目的,與專業對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不能把高職的學生當做“一本、二本”的學生來教,也不能放任自流而不管不教。只有這樣,才能解決英語教學中師生共同“心累與煩惱”,實施師生職業發展。

2.加強基礎,重接知識鏈,讓學生重樹英語學習的信心

知識鏈的斷裂是導致學生聽不懂,課堂氣氛沉悶以及教師無法開展教學的主要原因。

語音基礎打好了,記單詞的速度提高了,聽說能力加強了,這只是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一部分。閱讀理解及寫作英語的能力也應隨之提高。在隨后的英語教學中,在講授高職英語教材的同時,給學生補習基礎語法知識。如簡單句五種基本句型、句子成分、句子的排列順序、各種詞的用法及在句子中的位置(尤其是“形容詞與副詞”“連詞和介詞”)、連詞和各種從句的用法等,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通過補習,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也有顯然地提高。

補習不等于重學舊教本,而是重接學生的知識鏈,是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材施教。補習的重點是教學生英語學習的方法。難度不大,學生既知道重要,又感覺新鮮。補習雖暫時加重了教師的教學負擔,但卻減輕了老師的心理負擔。因為,課堂氣氛活躍了,教學變得輕松了,更重要的是學生學得輕松了,并重新樹立英語學習的信心。

3.深入淺出,不斷創新啟發式教學方法

教學也是一門藝術,需要一生的探索。英語教學中,難度較大的長句和從句,學生往往不易理解,不會翻譯。用淺顯的比喻和創新啟發式教學方法,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如用淺顯的比喻講解長句的翻譯:“那天天氣很好,我們決定去郊游?!睂W生往往會“照葫蘆畫瓢”,譯成“It was a fine day,we decided to go outing.”之類的錯句。這時,筆者告訴學生,英語中兩個分句之間必須要有一個“連詞”。打個通俗的比喻,把兩根繩子連接起來成一根繩子必須打個“結”,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連詞就如連接繩子的“結”。兩根繩子的連接用一個“結”,切勿用兩個“結”(此時成了圓圈)。依次類推,三根繩子連成一根繩子用兩個“結”,即三個分句連成一個句子需用兩個“連詞”。此時,學生就知道了上述句子可以有下列幾種翻譯方法:

(1)As it was a fine day, we decided to go outing(按原因狀語從句翻譯,as為連詞).

(2)It was a fine day. We decided to go outing(翻譯成兩個獨立的句子,無需連詞).

(3)It was a fine day, and we decided to go outing(按并列句翻譯,and為連詞).

(4)It being a fine day, we decided to go outing(按獨立結構,相當于分詞短語作狀語,屬于單句).

通過這樣的比喻,學生同時還明白了下列句子為什么錯:

Because we couldn’t catch the early bus, so we came to the meeting late( Because,so均為連詞).

4.與專業對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年來,筆者一直在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水利、建筑系講授大學基礎英語。作為一名曾親自參加過國際工程建設的專業英語教師,時刻不忘教給學生有用而實用的專業英語知識。筆者在2004~2005期間曾以工地現場翻譯的身份受聘參加巴基斯坦曼格拉大壩加高工程建設。在此期間積累了大量工程專業英語和工程攝影資料,給工程英語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在教學中,一方面我們開設了工程英語選修課,另一方面在上基礎課的同時,穿插工程實用英語。比方說,很多普通英語詞匯在工程中有其特殊用法,例如,如borrow在日常英語中是“借”的意思,而在工程英語中是“(取)料場”的意思;stress在基礎英語中常翻譯為“重壓、強調”,而在工程英語中常以“應力”出現;boring不是“令人厭煩的”,而是“鉆探,鉆孔”;weather不僅是“天氣”,還是“風化、侵蝕”;moment不是“片刻”,而是“力矩”,minute不是分鐘,而是會議紀要;在基礎英語中教bulk一詞時,告訴學生bulk cement“散裝水泥”和sack cement“袋裝水泥”;在教convey時,告訴學生belt conveyor是“帶式運輸機”,等等。這樣,具有“實戰”經驗的工程英語教學很受學生歡迎,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拔翌A料,幾年之內,大學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方向是走專門用途英語(ESP)的道路,中學生英語水平提高了,大學里還教普通英語就難以再混下去了。老師們也不用擔心,只要你的英語好,開出一門專業課來并不難。從此你就有專業方向了;從此你就可以在語境中教語言了;從此學生就會更喜歡你的課了(劉潤清,2010)?!?/p>

三、小結

通過上述教學創新活動,使學生斷裂的知識鏈重接起來了,使英語和專業對接起來了,使深奧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了,所學的英語知識也變得更加實用了;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例如,筆者2009年至2010年所教的水工1~4班,英語三級A級過關率在全校名列前茅;2010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筆者所教的09水工2班的一名學生在全校名列第3,僅低于我院商務英語系第一名、第二名兩學生2分和1分的成績,在非英語專業名列第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6

【關鍵詞】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方法

1 研究性學習的定義與理論基礎

“研究性學習”(project learning),在國外稱項目課程、主題研究、專題研習等,是80年代末以來國際教育界普遍推崇和大力實施的一種新課程。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我國已將研究性課程納入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以我理解,國外語言學習所倡導的基于項目的語言教學方法(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跟國內的研究性學習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一方法集中體現并貫徹了語言的“學”和“用”的統一:語言學習者通過實施與語言密切相關的研究項目而達到學習和運用語言、發展多種技能的目的。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組集體討論相結合、小組合作研究。大部分學校采用的是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式研究。我通過前一階段的摸索與實踐,在開展了不下十個集體性的學習小組合作式研究性學習項目后,積累了一些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實踐的材料并進行了一些思考。

2 高中英語學習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2.1 語言學習本身的需要:英語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其教學中實施研究性教學,能使學生真正地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合作協商去完成語言學習的任務。研究性學習讓學生置于一種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下,引導學生從完全接受性的學習轉向學會主動學習。這既讓學生感到新奇,也使他們獲得了以前課堂上所沒有的感受。由于研究性學習具有問題性、開放性、自主性、過程性、合作性、創新性的特點,已經成為當前英語教學改革的主要趨勢。

2.2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需要:研究性學習對于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將會起到十分重要的意義。研究性學習讓學生以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學會了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了主動探求知識的積極性,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也可以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挫折教育,意志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耐挫力和意志力。

2.3 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需要:只重視學習成績,對社會缺乏責任感的學生,從一開始就對研究性學習缺乏熱情;習慣了個體競爭的學生,一下子不能適應研究性學習的團隊合作要求。這都是傳統教育造成的學生心理偏差。因此,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通過對集體成果的評價讓學生學會合作,鼓勵學生發揚在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樂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團隊精神;一般英語研究性學習都是團隊合作下開展的主動探究的實踐活動,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

3 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開展方法

按照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要求開展和實施英語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教學進度安排如下:

有的階段幾乎是可以同時開展,就比如在這一學期,我采取了讓學生和教師一起討論共同提出課題,并提出研究方案,讓學生更加具有主人翁精神和參與積極性,同時也把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開展時間節約了下來,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下面的研究和學習中去。下面我就幾個主要步驟的開展和實施指導方法進行闡述。

第一步驟:準備并提出研究主題建議。教師通過研究《國家英語課程標準》要求以及《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的指導,選定研究內容,設計研究方案,提出預想結果。在確定研究課題的時候要注意幾個原則:

(1)適應性原則:課題的選擇難易程度都要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范圍不能過大,要使學生能夠通過對一個問題的深入研究,期間可以充分利用到自己所學知識,最后學習探索到了新知識又復習和鞏固了已學知識。

(2)開放性原則:因為語言是具有最大的運用性和開放性,這就要求選題的內容可以讓學生走出堂和書本,通過媒體,網絡,調查等多種渠道和靈活方法去收集信息資料。

(3)社會性原則:在決定研究性課題的時候,應強調英語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當然也可以包含情感類教育,這樣更加適應了現代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

(4)實踐性原則:這是研究性學習區別與其他學習課程的一個最重要特點。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參與社會調查,信息收集與整理,結論表述與分析驗證等一系列實踐活動,獲取親身參與研究與探索的經驗,體會科學研究的全過程,逐步地培養學生形成了質疑,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努力就知的積極態度,激發探索和創新的欲望。

第二步驟:具體實施和開展研究性學習。在選好具體的課題以后,就要全面開展課題研究了。首先要讓學生進行必要的理論學習,以明確方向。然后利用多種手段,分頭進行材料收集。教師要避免把課題中所需的知識材料直接提供給學生,會選擇最恰當的方法進行研究。特別要注意圍繞中心問題有針對性地搜集,在資料整理加工上對要對學生提出較高要求。接著仍然是根據研究目的進行材料的分析與提煉。提煉之后的材料才是我們課題報告的直接依據。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幾個方面的指導:

(1)研究方法的指導。一般的研究性學習我們采用以下幾種方式:問卷調查,專題講座,網絡資源,電影評述,資料反饋等教師要在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科學性指導:要求學生注意資料來源的可靠性,研究過程的嚴謹性,結論的科學性。這期間也可以根據現實的材料對自己原先的設計進行修改和加工,鼓勵學生有創新的研究方式和技巧。

(2)思維方式和心理素質的輔導。思維方式的指導:21世紀呼喚創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發展其創造能力,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研究性學習就很好打的創造了師生互動情境,鼓勵學生變“機械接受”為“主動探索”,根據創設質疑情境的特點,讓學生獲得正確的評價意見。這樣,勢必大大有助于學生獲取真知。

心理素質的重視與指導:心理學表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學習和減少學生問題行為的關鍵因素,它有利于學生思想品行的養成、學業的提高、智能的培養,以及促進其身心和個性的全面發展。關心、接納學生的行為表現,努力與學生建立親密友好的朋友式的關系,積極營造和諧、寬松、民主、愉快的教學氛圍。還有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是社會實踐性,要求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去關心社會發展。

第三步驟:研究性學習結果總結與展示。學生在完成了某個主題的研究性學習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反映的研究目標、過程和研究中得出的結論和獲得新感想寫成書面報告。撰寫研究報告是研究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指導教師要涉及基本格式,內容結構等具體的要求指導。基本格式大同小異,一般由標題、摘要、研究背景、正文、參考文獻等部分組分。在最后的成果展示中,表現形式的類型紛繁多樣,內容范圍非常廣泛。根據表現的狀態可分靜態表現和動態的表現;根據展示面向對象不同可分為對內展示和對外展示;根據展示作用可分為外顯展示和內化展示;根據展示的時間可分為過程性展示和結果性展示;根據展示的主體可分為個人展示、小組展示、班級展示和年級展示等;同一主題也可進行不同側面的展示等。在教師的指導下把調查得到的資料、觀察發現的新知、與翻譯分析的趣事,用口頭敘述、彩筆描繪、故事展示、英語演唱等方式展現出來,并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學習。

還有很重要一點是研究性學習不僅對學生的研究結果進行評價,還要注重對學生的研究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過程評價應以鼓勵為主;以科研的精神與態度、活動的體驗與收獲為主;以推動和促進學生的研究學習的開展為主要目的。因此,我們在評價時,要體現這些基本的人文精神,不要使過程評價異化為過程中的階段結果評價。

最后,由于研究性學習這是個全新的學科知識綜合能力實施的摸索階段,大家都在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和不斷總結。 以上只是本人在實踐中得出的一些不成熟的經驗和看法,肯定有許多疏漏錯誤之處,切望提出指正。

參考文獻

[1] 張文忠.英語專業研究性學習的內涵. 《中國大學教學》,2008-12-23

[2] 霍益萍. 研究性學習對教師的挑戰和要求[J]. 教育發展研究,2001(5).

[3] 霍益萍,張人紅. 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和課程定為[J].課程?教材?教法,2000(11).

[4] 董洪亮等.研究性學習活動材料與過程指導.高一. 2010(8)

[5] Beckett, G. B. & T. Slater 2005. The project framework: a tool for language, content, and skills integration. ELT Journal 59/2:108-116

[6] Brinton, D.M., Snow, M.A., & Wesche, M.B. 1989. 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M]. New York: Harper & Row.

篇7

高考英語作文關于解決事件類型的通用語句

1) How can we do something? The best place to start would be … 我們如何做某事呢?開始的最好起點是…

2) How can we help somebody do something? 我們如何幫助某人做某事呢?專家說,第一步是做某事。

3) How can somebody not do something? 某人如何才能不做某事呢?

4) But why can’t we have it both ways? 但我們為什么不能兩者兼顧呢?

5) There are a number of points which (customers) can usefully bear in mind when considering how to (use) this…. First, …. Second, …. Third, …. Finally,… 當顧客考慮如何使用這個時,有幾點應很好記住。第一,… 第二,… 第三,… 最后,…

6) If you want to do something, there are many simple and enjoyable ways that can help you. 如果你想做某事,有許多簡單又開心的做法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第一步是做某事。

7) As for the idea of doing something, … 至于做某事的主張,…

8) As for what can be done, somebody argues that something should be done. 至于能夠做什么,有人主張可做某事。

9) After considering the problem carefully, the scientists concluded that the best way to do … is to do … 仔細考慮了這個問題之后,科學家得出結論說,做某事的最好辦法是做…

10) 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for handling … 這是如何處理某事的一些建議。

11) The best strategy for doing … is to do … 做…的最佳策略是做…

12) At the outset, it is important to be clear that … 首先,搞清…很重要。

13)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e troubles is … 解決這些麻煩的最好辦法是…

篇8

關鍵詞:英語 復習 能力 培養

高考既是一場既定已久的戰斗,也是一場讓考生充分展示才華與潛能的重大人生機遇。如何抓住高三階段的寶貴時光,盡快提高自己的英語成績,無疑是每個考生都非常關注的事情。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近年來英語高考越來越注重對考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因此,我們在高考英語復習中必須突出學生能力的培養。如何在復習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呢?

一、知識復習要系統化

語言知識是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要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組織學生對語言知識的復習是必要的。在平時的教學中,許多語言知識是分散在各篇課文各個單元之中的。要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復習階段就必須將各種語言知識系統化。

語言知識系統化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譬如,在復習英語的原因表示法時,我們至少可以給學生歸納如下的常見用法。

1.用連詞because, since, as, now that等引導從句表示原因。

2.用并列連詞for引導并列分句表示原因。

3.用介詞以及短語介詞from,or,for,with,at,over,because of,owing to,thanks to,due to,on account of等構成短語表示原因。

4.用非謂語動詞不定式或分詞短語表示原因。

當然,在復習過程中,我們應該幫助學生弄清楚各種用法的異同點。如不定式表示原因常常用于某些形容詞或過去分詞如happy,glad,sorry,overjoyed,surprised等后面,而分詞表示原因時則一般位于句首。

在復習高一(上)第一單元Dialogue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對話中So was my friend Bob White這一句子,幫助學生歸納復習So do I. So does he/she. So it is with.../It is the same with...Neither/Nor do I以及too,either,also, as well, as well as,not only...but also...等詞匯及句型的用法。

復習中將語言知識系統化不僅避免了“炒冷飯”所產生的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在復習中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進而提高他們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二、引導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培養自學能力

所謂“能力”指人在完成活動的可能性方面的個性心理特征。能力與活動是緊密聯系的,個人的能力總是在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同樣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也不可能靠整天空喊提高能力就能喊出來,而是靠積極投身于實踐才能獲取。在復習過程中,我們會有不少練習要學生去做,我們要引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培養自學能力。因此,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

1.引導學生專心練習?!笆郎蠠o難事,只怕有心人?!睂P脑谔岣吣芰Ψ矫嫫鹬浅V匾淖饔?。我們都知道練習是學生消化、掌握所學知識的重要環節,專心練習更容易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也是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識的重要保證。專心練習就會發現問題,就會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會掌握語言學習的規律,進而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2.引導學生積極思維。M.韋斯特早就說過:“外語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敝R能力是靠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構建起來的。能力構建過程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肯積極思維。因此,在復習練習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結合習題開動腦筋,認真分析。學生在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是綜合發揮作用的。如果練習中學生肯積極思維不僅能鞏固已學知識,而且能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只有積極思維,充分發展思維能力,才能掌握好英語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讓學生自覺做到不抄襲他人答案,不為應付教師而去做練習。

三、上好復習階段的習題講解

在學生認真練習的基礎上,教師的習題講解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好習題講解首先是要精選練習資料,不能搞“題海戰術”。教師和學生搞“題海戰術”,常常只是處于應付狀態,往往只滿足于對答案,學生對練習中的許多問題仍然是一知半解,有的則根本不懂。為此,我們要根據《英語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要求,結合自己的實際選編好復習資料。其次,教師要認真細致地分析復習資料中的習題,明確哪些內容可以略講,哪些應該細講。對一些學生不易理解掌握但是又必須掌握的知識,我們一定要講深講透,直到學生掌握為止。對于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我們就沒有必要再多作分析講解。對于個別學生在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根據因材施教原則進行個別面對面講解,以避免課堂上浪費大多數學生的寶貴時間。總而言之,我們必須根據教學實際,采取多樣的方法,上好復習階段的習題講解課,一方面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另一方面通過講解幫助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進一步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四、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語言運用技巧

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除了努力夯實語言知識基礎外,掌握一定的語言運用技巧同樣是很必要的,因為掌握一些技巧有助于我們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我們不妨在這里簡單地看一看閱讀理解方面的技巧。就閱讀理解來說,常用的閱讀技巧有略讀(skimming)、尋讀(scanning)、細讀(careful reading)和評讀(critical reading)。略讀和尋讀屬于快速閱讀。略讀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段落或文章大意。如果理解題目的要求是回答某段落或文章的大意,我們就可以用略讀的方法。如果我們逐詞慢慢閱讀反而抓不住段落或文章大意。尋讀的主要目的是為在文章中尋找所需的信息。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根據題目的要求,閱讀相關的章節和段落,而無需從頭至尾閱讀全部內容。細讀和評讀則要求準確把握文章的論點、論據的推理過程,并對其做出評論。如果是要求做這一類題目時,我們必須采用細讀和評讀。掌握了閱讀技巧就能夠根據閱讀時間的限度、閱讀材料和閱讀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閱讀技巧和閱讀速度??梢姡莆臻喿x技巧對于提高閱讀能力是有好處的。

目前,高考試卷的題型涉及單項選擇、完形填空、閱讀理解、補全對話、單詞拼寫、短文改錯和書面表達七大題型。這七大部分均有相應的語言運用技巧。我們應該根據高考試題的內容,結合復習階段的練習幫助學生掌握七個方面的語言運用技巧,進而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篇9

關鍵詞:翻譯;英譯漢; 理解;表達;校核

中圖分類號:G424.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07)-02-0083-02

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簡稱PRETCO,是為檢測高職高專學生是否達到所規定的教學要求而設置的考試??荚嚪绞綖楣P試,主要測試學生英語語言知識和聽、讀、譯、寫四種技能。其中英譯漢這部分是近年來新增設的一個題型,在于考查學生對英語書面材料的理解能力。在試卷中翻譯題所占的比值為10%,題型分兩部分,前半部分為4個選擇題,每一題都有四個譯文選項,其中有一個為最佳選項,選對記滿分2分,其余三個選項譯意略有不同,得分依次為1分,0.5分和0分。后半部分為短文翻譯。對于這一題型學生的得分率不是太高。那么對于我們考生而言,如何才能做好這部分翻譯題呢?

一、正確理解

翻譯的過程就是正確理解原文和創造性地用另一種語言再現原文的過程。它不僅要求考生要有良好的英語語言能力,而且還要有雜實的漢語語言基礎。正確理解原文是正確、自然地表達的前提和基礎。理解出錯,則表達有誤,理解不準確,則表達模糊。解答英譯漢題型的關鍵在于對原文的正確理解。

1、理解原文的詞匯含義,句法結構和慣用法等等

例1: When it comes to successful overseas investments that can yield high profits, the key is which country you should put your capital in. ( PRETCO 2005,12A級)

A)當產生高效益的海外投資機會到來時,成功的關鍵是你要把資金投入某個國家。

B)如果海外投資成功了就會帶來高利潤,最關鍵的問題是哪個國家能給你投資。

C)就海外投資能否成功地獲取高額利潤而言,關鍵在于應該把資金投到哪個國家。

D)海外投資總會產生高效益,成功的關鍵是你要把資金投向一個國家。

句中come to 是一個很關鍵的詞組,其有“涉及”、“談論”、“達到”、“就……而言”等意義,但在這里應作“就……而言”之意解。定語從句that can yield high profits修飾先行名詞investments,同時該先行名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主語。which country you should put your capital in為一個表語從句。經過對這些詞句,結構的分析,我們不難得出C為最佳譯句。

例2:No one can use cell phones in any areas at the hospital where equipment might be affected by the interference from cell phones. ( PRETCO 2003,12A級)

A)在醫院的任何區域都不得使用手機,因為會受到設備的干擾。

B)在醫院的任何區域,手機會影響設備的使用,任何人都不得使用。

C)醫院里沒有人使用手機,因此不會影響設備的使用。

D)醫院內,在可能干擾設備使用的任何區域,禁止使用手機。

該句的主句為No one can use cell phones,其余是地點狀語,where equipment might be affected by the interference from cell phones為定語從句,修飾areas,且這個定語從句中使用了被動語態。于是我們就可得出D為最佳選項。

2、理解邏輯關系

為了透徹理解原文,我們往往還得上下有聯系地理解原文的邏輯關系。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個句子有時可能有幾種不同意思,在翻譯中到底取哪種譯義更確切,就要求我們分析上下文,仔細推敲,,根據邏輯推理來決定一種確切的翻譯。

例3:If you wish to apply for a student visa, you should fill in Form IM2A which you can get free of charge from the nearest British mission offering a visa service. You can only apply at the British mission in the country where you are living. Where there is none in the country concerned, or it does not offer a full service, another British mission will have been designated to handle application.( PRETCO 2005,1A級)

如果你想申請一份學生簽證,你就必須填寫IM2A表格,你可以在最近的提供簽證服務的英國領事館免費獲得該表格。你只能在你生活的國家的領事館提出申請。如果沒有這樣的領事館,或者不能提供全面的服務,就會指定一家英國領事館來辦理申請。

這里的mission可以是“使命”、“傳教地”等,country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鄉村”,那么到底取哪種譯意呢?apply for a student visa是理解原文的關鍵,原文圍繞著如何申請一份學生簽證為中心展開敘訴,因此從上下文邏輯關系來看,mission應作“領事館”解,country應作“國家”之意解。

二、準確表達

表達是理解的結果,它要求譯者把自己從原文所理解的內容用本族語言重新表達出來。表達的好壞主要決定于對原文理解的深度以及對譯文語言的修養程度。我們說理解是表達的前提,但并不是理解正確了表達也就正確了,在表達上還有許多的方法和技巧。翻譯的方法通常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就是譯文既保持原文的內容又保留了原文的形式,即神、形都忠實于原文,但又不是一對一的死譯;而意譯就是譯文正確表達了原文的內容,而又不拘泥于原文形式,這種翻譯方法在文學翻譯中較為常見,對于我們高職類的英語考試來說,譯題難度不是很大,而且從歷年來的命題來看,幾乎都可以使用直譯法來解決。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思維方式不同,翻譯中會導致表達方式上的差異,因此翻譯時必須考慮要用最為恰當、地道的詞語和句式來表達原文的意思。如例1,在充分理解了原句的詞匯,句法結構之后,我們就得仔細推敲哪一句的表達更符合原文,更地道,最后得到一個最佳答案。

三、仔細校核

校核是理解與表達的進一步深化,是對原文內容的進一步核實以及對譯文語言的進一步推敲。校核是翻譯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通過校核,我們可以發現譯文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例如詞句的理解錯誤、遺漏、表達欠妥等,以確保譯文的準確、完整、通順。校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對照原文,校核譯文中的人名、地名、日期、方位、數字等;

例4:According to Shanghai Daily on February 19, Shanghai Telecom started to supply the 2004 version of its "Shanghai Yellow Pages" yesterday for free to its subscribers. The 1700-page directory, which has an English index, offers discount coupons for dining and beauty-care services. It also offers a "Working Guide" and "Life Guide" column. The company estimated more than 700,000 copies of the yellow pages will be distributed. ( PRETCO 2004, 6A級 )

根據2月19日的“上海日報”報道,上海電信公司 于昨天開始免費給它的用戶提供2004版本的“上海黃頁電話簿”。含有一個英文索引的1700頁電話簿,提供飲食和美容折扣券,它還提供“工作指南”和“生活引導者”專欄。公司估計將發放超過700,000本黃頁電話簿。

此題中涉及的專用名詞和數詞較多,翻譯中要小心謹慎,校核時更要一對一地檢查,避免因粗心而丟分。

2、檢查原文中重要的字、詞、句、段有無錯漏;

3、對譯文中表達欠妥的詞句加以修改,確保譯文通俗、易懂;

最后應注意,書寫要規范工整,卷面要干凈整潔,給閱卷人一個良好的印象。

總之,翻譯是外語學習中高階段的要求,我們必須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吸收和豐富各種基礎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漢語和英語的水平。多閱讀,多訓練,多積累,只有這樣,了解的越多,知識越豐富,我們對原文的理解才會越深刻,譯文的表達才會越確切、越完美。

參考資料:

[1]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委員會《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大綱》

[2]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8年6月.

篇10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 和諧課堂 策略 優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9-0118-01

現在的社會就是信息時代,對于教學已經不是簡單的傳播信息,還要培養學生攝取信息以及處理信息的能力?,F在英語教學的目的就在于讓學生有效的獲取書面信息,培養他們交際能力,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推理 評價。在高中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們要轉變原有的思維方式,進行完整的教學,同時緩和課堂氣氛,融洽和學生們之間的英語交流形式,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

1 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

近年來,國家在教育方面花費了很多心思,并且每年的教育經費也在不斷的上升?!笆陿淠?,百年樹人”教學理念的構建對于學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方式,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對每一位學生負責,注重學生們各個方面的培養,堅決不以英語成績評價一個學生的能力。要關注學生全體,關注班級中的每一個孩子,努力通過教師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進步,獲得發展。一旦教師們的不良行為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將會直接對學生的一生帶來不可磨滅的負面影響。

高中生的成績差異性較大,都在為了高考奮斗著,每個人的壓力無疑都是巨大的。學生在各種考試中,因為各種壓力導致成績不均衡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較多的學生因為個人的喜好不同,進而偏科現象較為嚴重,但是并不能夠以此認定學生其他方面的技能。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成績較差的學生,并且不能夠放棄他們,不能讓他們排斥英語學習。但在高中英語課堂上十幾個差生的存在并不是個別現象,因此在英語高中課堂教學的模式中,一定要事先就能夠對英語不好的學生進行足夠的重視,進而來進行特別的照顧,多多鼓勵他們。同時通過制定不同方案的英語教學,慢慢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進而來增長他們的成就感。在不斷的延伸教育中,漸漸提高他們的英語成績,進而產生積極的心態,積極的加入到英語學習環境中。

2 認真研究教材,創新英語教學方式

對英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夠引導學生逐漸打開自己的學習思維,能夠最佳地接受和處理所學信息。一旦對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能進一步來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學習活動的改善。高中英語教學中,思想方式的培養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解決英語本質問題。英語思想方法是解決英語問題的手段和工具,是英語精髓,只有掌握了英語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掌握英語。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因為傳統教學模式的根深蒂固,分數成為各大中學追求的重點,同時各種研究的基礎設備配備不全面,進而導致了教學內容方式單一,大部分教師仍熱衷于粉筆加黑板的講授教學并輔之以大量的重復練習。從小型的細節上看,教學模式得不到新的更新,主要就是對學生各個方面的關心程度不夠,進而導致了學生英語成績的下滑。

“任務型”教學模式,它強調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也是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中,主要是對學生的各種思想活動進行細致分析,從而來不斷的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主要是掌握英語的基礎知識,進而來實現各種教學方式的轉變。積極的落實新課標的指導方針,從而來對各種英語文化進行學習。新課程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并不意味著將其作為唯一的教學方式使用,它只是在語言學習的鞏固階段比較適用。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是簡單將傳統的教學方式應用在課堂之上,也需要轉變教學模式,進行清楚性的認識,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成績。

3 構建和諧的英語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將產生重要的作用。他們有思想,有情感,要把學生教好,首先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高中學生不同于初中學生,他們更需要教師的尊重和理解。如果經常感受到教師的愛,對他們個性的尊重,便會常常激發出健康的情感,更容易使他們變得生氣勃勃,產生積極學習英語的動機,對自己學習英語的能力更自信。

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在新課標改革之下,這種關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緩解課堂氛圍。因此,必須得從各方面來改善、培養師生之間的情感。如,有些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可從不同的角度回答,對他們的思維結果不草率否定,不用言語傷害學生。教師一定要做到用心傾聽,特別要注意聽那些不同于常規的發散性思維,要給予充分肯定。這樣就能培養學生敢問、敢說、,勤動腦的習慣,才能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創新能力。在英語的課堂中,學生的差異總是存在的,關注他們的成長,是教師的責任;注重課后融洽學生之間的關系,將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4 總結

現在,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正在不斷的擴大,因而對其各種教學方式和實施的方向變得更加重要。只有在課堂的實踐中不斷的進行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才能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和能力得到提高,進而改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海慶.文化全球化與跨文化交際心態[J].滄桑,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