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弓蛇影的道理范文

時間:2023-03-29 05:53: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杯弓蛇影的道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杯弓蛇影的道理

篇1

1機載導航設備管理現狀分析

1.1機載導航設備庫存成本影響因素分析對于航空保障部門,倉儲容量和每年的保障管理經費是有限的。機載導航設備的庫存成本必然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2]。1)機載導航設備使用頻率。機載導航設備的消耗數量與該器材使用頻率成正比,飛行任務繁重,飛行強度大的情況下消耗數量必然增加。2)機載導航設備本身特點。機載導航設備的單價、重要程度、消耗速度、可靠性以及儲存周期壽命,都是影響其庫存成本的重要因素。3)機載導航設備供應成本。機載導航設備供應的時間間隔與運輸成本直接影響機載導航設備的庫存量。這兩個因素又受機載導航設備生產周期、供應體制、道路狀況、運輸工具及距離等因素的影響。4)機載導航設備管理水平。消耗定額制定合理,需求量確定精確,直達供應和中轉供應搭配恰當,倉儲部門設置布局合理,協調控制能力強等,都有利于降低設備的管理庫存成本。此外,機載導航設備庫存成本還受經費條件、合同執行的可靠程度,倉庫的儲存能力、作業能力等其他因素影響。

1.2機載導航設備庫存控制的現狀目前,航空保障部門的訂購通常不考慮上述分析的庫存成本影響因素,采用普遍訂購方式,大部分都是由人為制定上報年度采購計劃;上級部門按年度計劃采購而后發放。這種訂購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有:一是有限的保障管理經費利用率不高,浪費嚴重,同時可能會導致庫存積壓,甚至重復購買。二是可能會造成設備稀缺,影響正常的飛行任務,臨時采購又浪費人力物力[3]。現行的采購、庫存模式中存在著組織流、信息流不暢,導致經費效益較低。本文將供應鏈管理思想引入機載導航設備庫存管理中,系統考慮采購、運輸、庫存、使用全過程的總成本,可全面提高機載導航設備的供應庫存質量,降低保障成本[3]。

2基于供應鏈管理的機載導航設備庫存控制

基于供應鏈管理的機載導航設備庫存控制,是合理科學進行航空器材保障的需要,涵蓋計劃、采購、運輸、保管、使用過程,通過對信息流、物資流、資金流的控制,將機載導航設備生產廠家、供應部門、使用部門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機載導航設備在供應鏈上應有效合理的安排采購、運輸、庫存、使用等過程而增加效費比,有效提高機載導航設備供應質量和航空保障部門管理經費的使用效率[4]。

2.1機載導航設備供應鏈管理的特征基于供應鏈管理的機載導航設備庫存控制,有別于傳統庫存管理,具有如下幾個特征:一是復雜性,每一條供應鏈由多個不同級別的業務部門構成,且眾多的供應鏈形成交叉結構。二是動態性,供應鏈管理應能適應任務的需求變化,各節點單位對機載導航設備的需求動態更新。三是驅動性,機載導航設備供應鏈的形成與重構,都是基于一定的使用頻率及消耗需求而發生,使用頻率及消耗的需求是供應鏈中信息流、物資流和資金流動作的驅動源[4]。2.2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庫存控制方法供應鏈環境下的器材庫存控制,有重點控制法、定期庫存控制法、最高最低儲備量控制法和定量庫存控制等多種方法。其中重點控制法是根據器材品種和金額間的不均衡性,對庫存器材分類并實行不同的管理方法;定期庫存控制是通過對庫存的定期檢查,對低于最高庫存量的器材,按固定的時間間隔及時訂貨,其特征是訂貨周期固定而訂購批量可變;最高最低儲備量控制法是使庫存量保持在最高儲備量和最低儲備量之間的范圍內,定期檢查,若器材實際庫存量低于保險庫存時,應及時補充庫存,高于最高庫存時則降低存量;定量庫存控制就是經常查對庫存量,當庫存低于定購點庫存時就訂貨,該方法的特征是訂購點和訂購批量固定,而訂購的時間間隔不同[5]。

3基于供應鏈管理的機載導航設備庫存優化模型

3.1機載導航設備保障綜合成本分析衡量一個庫存策略優劣的常用指標是庫存系統的綜合成本。綜合成本主要包括進貨成本、保管成本及缺貨成本。1)進貨成本。包括訂貨與購貨的成本。每次訂貨成本包手續費、通信費、差旅費、最低起運費、檢查驗收費等,與訂貨次數有關;購貨成本指貨物本身的生產成本和單位運費等,與訂貨批量有關。2)庫存成本。指器材從進入貯藏倉庫直至消耗前時所開支的成本,它包括使用器材、保管器材以及器材損壞變質等支出的成本,庫存成本與庫存量和庫存時間有關。3)缺貨成本。指庫存器材供不應求時所造成的損失。如追加采購所增加的成本,調整計劃造成的損失或增加的開支,主要取決于缺貨量和缺貨期限[5]。

3.2機載導航設備庫存優化模型假設需求連續均勻,需求率為一常數u;不允許缺貨,且進貨時間很短,即每次進貨能在瞬間入庫。

3.3庫存優化模型敏感性分析由式(7)知,單位時間最小成本主體為設實際訂貨批量為經濟訂貨批量的a倍時,單位時間內成本為最小成本的b倍。由圖可知,當實際訂貨批量為經濟訂貨批量的1.5倍時,綜合成本只比最小成本增大了8.3%;實際訂貨批量為經濟訂貨批量的3倍時,綜合成本只增大了66.7%。以上分析說明總成本相對訂貨批量的變化不是很敏感,顯示該庫存方案適應性較強。故在實際訂貨時,可考慮實際因素,使訂購批量接近經濟訂購批量即可[6]。

4案例分析

已知某機場機載導航設備消耗為平均1件/年,每年保管成本為50000元/年,該器材的采購和運輸單價為1000000元/套,訂貨成本為100000元/次。由前文分析可得,最佳訂貨批量為2件,最佳訂貨周期為2年,每年的最小庫存成本為1100000元。

5結論

篇2

關鍵詞: 初中 生物課堂 妙語教學 運用

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在傳授學生生物知識和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同時,要滲透其他學科的內容。生物與我們人類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從古到今,我們人類與生物已結下了很深的情誼。人們根據不同的生物特征比喻人類,使人們對這些成語、諺語非常熟識[1]。學生大多數都熟知一些詩詞、成語和俗語,其中有許多包含著生物學道理或蘊含著生物學現象。故教師在平時應注意收集這方面的資料,以便在教學中適時引用。

古往今來,有不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其中有些是贊美自然界生物。課堂上教師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二,插入某些課中,既可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出一種詩情畫意般的教學情境,又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情操[4]。如可以讓學生從生物學角度來分析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師生共同歸納總結,說明溫度對生物的影響;“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麥苗蓋上雪花被,來年枕著饃饃睡;大雪飛滿天,來歲是豐年”反映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一、引用詩句

課堂上,教師也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恰當地選擇一些詩句,讓學生分析詩句中反映的生物學現象。如讓學生分析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說明黃蝶的體色與環境極其相似,在生物學上稱為動物的保護色,它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詩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形象地說明了生物生存斗爭中的種內斗爭問題;“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人生代代無窮盡,江月年年只相似”這兩句詩中包含了生物具有生長、繁殖的現象;“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以說明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的穩定性,等等,讓學生在詩意中理解其中體現的生物現象,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堂上,教師還可以用詩句來導入新課。如可以通過詩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引出植物的有性生殖,還反映了生物具有過度繁殖的能力;用“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來引出“植物的向光性”;“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來導入“鳥類的繁殖行為”。

二、巧用成語

成語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精華,其中不少成語蘊含著生動貼切的生物學知識,清楚了這些知識,既可以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又能將成語準確地運用在相關生物學的教學中,增加趣味性與提高教學效果[2]。在課堂教學中抓住時機靈活運用,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抓住知識精髓,理解知識的效果甚佳。如在講“反射”的時候,我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成語如“畫餅充饑”、“飛蛾撲火”、“談虎色變”、“瑟瑟發抖”、“望梅止渴”、“驚弓之鳥”,“饑腸轆轆”、“蜻蜓點水”、“破繭而出”、“杯弓蛇影”、“睹物思人”、“見字如見人”、“老馬識途”、“鸚鵡學舌”讓學生來區分哪些是條件反射,哪些是非條件反射。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讓學生得以展示才華的機會。學生很感興趣,表現得很主動,學習效果也不錯,最后師生總結,像“談虎色變”、“望梅止渴”、“驚弓之鳥”、“畫餅充饑”、“杯弓蛇影”等這些成語反映了條件反射,而像“飛蛾撲火”、“蜻蜓點水”、“破繭而出”等反映非條件反射。

有些成語與生物學知識相關,可以用其來導入新課的學習。如我在講“動物行為的分類”時,用成語“無師自通”引出動物的先天,包括趨性,非條件反射和本能;“言傳身教”引出動物的后天,包括習慣化,印隨,模仿等;用“金蟬脫殼”、“蜻蜓點水”來引出昆蟲的繁殖與發育的內容;在講“植物無性生殖”時用“落地生根”、“移花接木”引出營養生殖的方式,通過扦插、嫁接等方式來繁殖花卉和果樹;在講“動物防御行為”時,用“視而不見”引出動物的保護色;“望而生畏”引出動物的警戒色;“以假亂真”引出動物的擬態;“觸目驚心”引出生物的神經、激素調節;“鸚鵡學舌”引出動物后天中的模仿行為。

有些成語能夠形象地解釋一些生物學基本概念和理論,變枯燥為生動,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能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華而不實”說明礦質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根深葉茂”來說明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有重要作用;“枯木逢春”說明溫度等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葉落歸根”說明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物質是循環的;“枯木逢春”說明溫度等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五臟六腑”形象地說明人體內臟器官的組成;“面目全非”形象地說明昆蟲的完全變態發育;“良莠不齊”說明了生物變異的不定向性;“無中生有”形象地說明了綠色植物能把二氧化碳和水(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糖類;“獨一無二”形象地說明每種生物的遺傳物質的都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

三、巧用俗語

很多通俗易懂并廣泛流行的語句即俗語都與生物學有關,有些描寫生物學現象,有些揭示生物學原理。如果把這些俗語應用到課堂,不僅能使一些抽象的原理容易被理解,而且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3]。例如“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來描述食物鏈的關系;“一山難容二虎”反映生物的種內斗爭;“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反映生物的種間斗爭;“大樹底下好乘涼”反映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又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什么種子什么苗,什么葫蘆什么瓢”反映生物的遺傳現象;“一樹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賢”、“一母生九子,連母十不同”反映生物的變異現象;“樹長千尺,葉落歸根”反映了生態系統的物質是循環的;再如農諺“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水無肥一半收,有肥無水看著丟”說明水和礦質元素是植物生長必不可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反映動物的條件反射,等等。

這些妙語的運用也是有講究的,不能過多,最重要的是要用得恰到好處。這就需要教師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實際,恰當地運用,這樣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總之要因地制宜,抓住不同的時機、情景,適時、巧妙地運用。

參考文獻:

[1]官敏玲.成語.諺語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08,(7).

[2]殷國生,郭世平.成語.古語.俗語中的生物學知識[J].中學生物教學,1996,(2).

篇3

“黃鳥飛來立,搖蕩花間雨”(歐陽修),一個張悟本倒掉了,好像搖蕩得整個養生行業和健康產業都驚枝未穩,杯弓蛇影?!皬埳襻t”歇了,養生行業就不靈了嗎?這卻要說道說道。

單看張悟本的發跡史,簡直是個奇跡。沒啥文化,下崗多年的紡織工人,居然能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搖身一變成為名氣最大的民間“國醫”。顯然,最單純的人也會覺察到,他肯定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有自己的策劃團隊,有超級忽悠的本事,懂得商業炒作。雖然,人們無疑對他們的虛假無料,嗤之以鼻,可是,這個團隊長了只好“鼻子”,嗅出了這個年代最大的市場:養生。

打量當下的養生市場,健康常識缺位,醫療關系緊張,民間信仰危機等,這些常規的元素背后,還有養生行業規則缺乏的問題。

與醫療不同,養生是個新興行業,常常存在“有照行醫,無照養生”的怪現象。這個新興行業,且不說行業內部的明爭暗斗,就說,缺少具體部門法和法規的規制,就很要命。

細分析,張悟本事件,既構不成詐騙罪,也構不成非法行醫。論詐騙,他的數額不夠大,況且,動機也不是單純的詐騙,而是炒作名聲;說他非法行醫,他也沒有行醫,只是講養生方法,主要依靠出書和電視節目賺錢,所以,他早早就摸清楚了法律規避的路子?!胺刹凰菁凹韧?,“法無明文規定不懲罰”,從這個方面看,很難定他的罪。如果不是他的綠豆秘方穿幫,人們還很難看出他的破綻。

康有為說,變事不如變法,變法不如變人。

如果,受眾當初把張悟本的作秀,只看成娛樂節目,那么,問題還不大。可惜,不是。不難看出,人們在面對健康養生信息方面的急切,面對“人生八苦”中的“病苦”時,大都顯得渺小無助,而且常常心性搖動,聽風就是雨。都市白領、商業中人、老年受眾,各自都需要養身之方、淵心之術,可惜,科學的健康常識普及,始終不足。

大部頭古典醫書,《內經》也好,《本草》也罷,人人知道那些是好東西,調養身心的上乘法門??墒?,普通人沒有閑暇,更加缺少門路趣入。養生科普,就成了大眾傳媒的一塊肥肉。大眾與專業之間,易于接受的大眾性占了上風,養生專家們也常常標榜于丹和易中天,作為自己的噱頭。

無疑,神醫現象,媒體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應該檢討。為一個新興的產業穿針引線,媒體的做法,無可厚非;但是,如何做到中西醫信息傳遞的均衡,如何讓更嚴謹的醫學專家講出更加全面的道理,給大眾呈現多元化,值得探討。

養生,本來是個非常“東方”的概念,《史記》里說軒轅黃帝“且戰且學仙”,后來求道廣成子。黃帝他老人家也是在工作之余,偶有閑暇。抓緊時間學習養生。當然,不是簡單的身心調理之術,還有,他對天道的追求和信仰。當然,我們不能苛求現代的養生專家和行業中人,也像華佗和李時珍一樣,超拔塵俗,人山求道。在養身、調心之上,再來追求一種修為,相信也不是遙不可及。

養生,可以是一門生意,也可以是一項事業。對于這個新興的產業和經濟領域,養生行業內外的人們,需要給其更多包容心態和長遠眼光,在現代商業模式與中同傳統文化之間尋找新的平衡,為這個新興的產業能夠出現全新的可靠的養生品牌,探討寬廣的本土資源。

張悟本事件后,墻倒眾人推,鼓破眾人錘,張神醫和他的團隊,招人責罵是自負因果,可是,媒體把目標大都對準了張悟本的虛假和社會的浮躁,很少有人關心養生行業和健康產業的發展。不好的人倒下了,不去說他,好的企業和專家如何走…來,值得期待。

篇4

家里應當有人的。沒人便沒了家。有家沒牽掛的人,如人沒有心靈,軀殼而已,單叫房子罷。

過去家里人多,祖孫三四代一個屋檐下,生活條件不高,鎖著的抽屜里沒幾塊錢,人活得單純,吃上飽飯,一家人在一起,就叫歡樂幸福。當然也不懂得什么叫想念,什么叫牽掛,什么叫別離。當孩子們一個個長大,鄉下的土地土坯房里再養不住的時候,孩子們便飛了出去。這同時,想念牽掛便也生長開來。再往后,兒女有了自己的小家,小家里有了孩子的哭鬧聲,老家便空寂,便枯萎,便沒聲響。當家成了房子的時候,會有一滴淚水掛在游子的臉上。

離開土地的兒女在城市的家里找不到家的感覺。他們講的家,大體都還是老家,那變成房子的地方。在城市的房子里,人不會多,一家兩個變三口,喜愛是喜愛,負擔卻毫不講情面,負累之下找不到多少熱鬧。熱鬧一多便成煩亂,好像多出來的孩子不是這個家里的般。不過這種情況不會持久。孩子可愛之后剛剛走過逆反,便是成家,便是他(她)的家庭,以及他們帶去的快樂熱鬧。他們是熟識城市的一代,對于鄉下的家極少牽戀。

就落下老眼昏花,相對而望。還有笑,還有鬧,還有哭,還有累。為自己的極少,多是為心底那個越來越清晰的家的,為孩子家的。

還有寂寞與孤獨。人最后剩下的就是它們。這也是有好處的,會讓人在冷冷的空氣里回想回望,明白自己走過了那些路,吃過了哪些飯,熱鬧過什么,空寂有什么好。

還有那個家,在或者不在,都矗立在心里。

等與盼

人在路上走,除了等就是盼。等什么呢?小時候等長大,長大了等成家,成家了等后代,再往后就是看著孩子長大走好。做事也得等,等機會,等緣分。有人講過人生就是等待,道理不容辯駁。就像一趟旅行,一上路就由不得你想什么,只能跟著這趟車,等待它的到來,它的運行,它的抵達。

等待的過程里會有許多盼頭。盼自己,盼別人。盼著好,自己的,親人的,朋友的;盼著美好的花長開。也盼著壞,壞人的,敵人的,仇人的;盼著糟糕的時光轉瞬即逝。盼這東西是種負擔:你一盼著快,時間就變得緩慢,一分鐘也會拉成一天;你一盼著慢,時光就開始快馬加鞭,一天像是一個小時。

等待中有盼望,盼望里有期待。等待不全是盼望,等待里有許多是無奈。

等待中有了白發,等待中熟悉的美好走了。盼望里目光渾沌,盼望多不是為自己的。

心情

心情發自心,長于情。似乎,都在內心,然而又不限于內心。風云雨雪,戈壁沙漠,清山綠水,旅行玩樂會映照某種心情;社會形態,同事語言,天下大事,股市變化會造就某種心情;朋友生活,他人喜憂,一碗米飯,一只蚊子會變化心情。環境社會他人,改變的是心情,是人之于社會的認知判定。

當然人于外界于他人是有容度的,就比如工業酒精食用酒精醫用酒精有不同的來源不同的比例。人的容度是自我養成的體現,是自我秉性的表達,也是自我傳承的表露。心胸闊大,容積就大,心情受外界影響的波幅就較小。

心情的成長,變化,根底在心。人與人的不同,生物體的多樣性,無庸置疑。敏感這個東西,不同人感覺是不同的。在天平這這頭,有遲鈍,有傻;也有大度,如廟里的彌勒般,經見的多了,便不再見風就是雨,而能從容面對所有遭遇。在天平那頭,有敏銳,有驚恐,有草木皆兵。天平平衡的砝碼在于讓人生活的從容不迫而不過于木納、居安思危而不失于杯弓蛇影。

篇5

關鍵詞:語文;讀讀背背;成語;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2B-0084-01

蘇教版語文非常重視語言積累,多積累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途徑。很多老師單純地按題目要求進行教學,先讀后背。這樣的教學枯燥乏味,較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厭學,遺忘就快,達不到大量積累的目的。教好讀讀背背這一內容,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掛鉤課文,觸類旁通

讀讀背背的很多成語不是突兀地出現于教材里,其中一類成語與單元課文有關。以三下練習三成語為例,這組成語為:風華正茂、出類拔萃、才思敏捷、后生可畏、文思如泉、手不停揮、筆下生花、力透紙背,是對單元課文《少年王勃》中王勃的贊美……教學此類成語,可以聯系課文。教學時,讓學生說說成語與課文的聯系,如“筆下生花”是指王勃所寫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美輪美奐,意境深遠;“才思敏捷”是指王勃寫文章時“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風華正茂”指誰也不敢答應都督的要求時,年少的王勃卻胸有成竹地應承下來,很快寫出了千古傳誦的名文《滕王閣序》。

學生把成語與課文掛鉤,由課文想到相應成語,對成語了解得更透徹,降低了學習難度,增加了學習趣味。

二、聯系生活,一舉兩得

讀讀背背中的成語盡量兼顧課文,但不可能每一個練習都如此。如三下練習七成語:煙波浩渺、一碧萬頃、游人如織、談笑風生、一帆風順、風平浪靜、鷗水相依、海波不驚,這組成語描繪了海邊景色,但該單元中與海有關的只有《海底世界》一文。教學時可以這樣設計:1.提問激趣:學習了《海底世界》,我們知道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那么海面和海邊呢?你又能從海面和海邊想到哪些成語?學生由“浩瀚的南海,浪頭托起潔白的浪花,一團團、一簇簇地涌向海邊”想到“煙波浩渺”;從“天是一片藍玉,海是一片翡翠,遠望水天相連,翡翠和藍玉合璧,蔚為壯觀”想到“一碧萬頃”;“人們都到海邊來游玩,有的戲水,有的踏浪,有的玩沙,有的曬太陽,有的撿貝殼”想到“游人如織”;“ 潔白的海鷗在藍色的大海上自由地飛翔,給大海增添了無窮生機”想到“鷗水相依”。2.用這些成語寫海邊景色。有學生寫道:遼闊的大海一望無邊,潔白的浪花輕輕吻著沙灘,真是(煙波浩渺)。遠望,海是藍色的,天也是藍色的,視線內(一碧萬頃)。金色的沙灘上,(游人如織),人們(談笑風生),享受著夏日的陽光。傍晚,海面上一絲風也沒有,(風平浪靜)、(海波不驚),海鷗貼著海面飛行,(鷗水相依),真是人間仙境??!

成語學習既與生活緊密聯系,學以致用,又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一舉兩得。

三、展開想象,朗讀感悟

讀讀背背中另有一類成語很有特征:美感、押韻,如三上練習六成語:和風細雨、春風化雨、呼風喚雨、櫛風沐雨、未風先雨、見風是雨、凄風苦雨、暴風驟雨,教學這類成語,可以指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如教學X風X雨,出示相關畫面,讓學生體會、想象在此風雨中的心情,用朗讀表達出來。也許學生還不能很準確地用語言描述成語意思,但能用聲音、情感表達出來,也是理解、記憶成語的方法。

大致了解成語意思后,來個成語串聯:春天來了,春姑娘用(和風細雨)喚醒了萬物,人間充滿生機;老師的話語猶如(春風化雨),滋潤我的心田;《西游記》里的龍王能夠(呼風喚雨),過去人們求雨都到龍王廟;爸爸在外地(櫛風沐雨)、不辭勞苦地工作著,我要給爸爸一個滿意的成績;小蒲公英暗暗地想:在這黑黑的泥土里難免要承受(凄風苦雨),不如到金光閃閃的沙漠,做個大富翁。

四、閱讀故事,了解來源

成語的來源有五個方面:神話傳說、寓言故事、歷史故事、文人作品、外來文化。很多成語包含一個故事或者典故。學生最愛讀故事,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讀故事學成語,學生會樂在其中。如三下練習八成語:揠苗助長、杯弓蛇影、螳螂捕蟬、鷸蚌相爭、鄭人買履、葉公好龍、狐假虎威、黔驢技窮。這組成語出現在課文《寓言兩則》之后,寓言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通過學習,學生懂得了寓言隱含的道理,對寓言有濃厚的興趣。練習八中成語都來自寓言,學生查查相關故事,比比誰講得最生動。想要講好故事,學生先得做充分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必須認真地讀?!皶x百遍,其義自見”,成語就這樣深入了學生的心田。此舉不僅增加了詞匯量,還閱讀了更多經典,了解了成語來源,培養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之情。

成語的教學策略還有很多種,教師要善于發現成語中的聯系,挖掘出學習成語的樂趣,采用多種策略教學,就會使學生愛上成語,愛上“讀讀背背”這一教學內容,愛上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中職學生;垂范;自我約束;關愛

中專學校的學生是一個很復雜的社會群體。他們經歷人生重要的變化期,生理,性格都在成長,他們叛逆,特立獨行,自卑,這給中職學校的班主任提出了很多的要求。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組織者,引導和幫助學生度過人生重要階段,做好今后發展的基礎。因此,做中職學校的班主任是項不小的挑戰,須靈活掌握工作策略,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教育,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細致入微研究中職學生的問題

(一)掌握學生的各種信息學生來源不同,素質參差不齊,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須了解和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情況,諸如個性特點、思想狀況、興趣特長、學業成績、成長經歷和家庭情況等,這樣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輔之有效的方法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地進行教育。他們的思維活躍,上午和下午的理想都是有變化,觀察他們的狀況不能刻舟求劍。

(二)深入探究學生表現出的問題,分析解決。中職學生所表現出五花八門的問題,歸根結底都與性格不無關系,問題歸納劃分,制定相應的解決辦法。1.對個性強的學生教育方法個性強的學生,直爽,言行不夠優雅,自控能力不強。在課堂上,自己的行為容易引起其他同學反感甚至鄙視,所以要教育他不要總想主宰課堂,但不能當面指出,選擇事后單獨談心,循循善誘,以“軟教育”和冷處理的方式,不要粗暴地搞“硬碰硬”的訓斥批評,用靈活的方式力求達到共識。這樣避免師生之間友誼分裂。否則,會讓自己處在尷尬局面中,不必要的被動。2.對孤僻內向型學生教育方法這樣的學生平時沉默不語,性格安靜,可能不利于他們在人生舞臺上被當作平等的競爭者,孤僻也讓他們遇到學習生活上有困難問題不善于向他人求助。作為班主任,主動接近和開導他們放下心里包袱,教他們如何更自信、擔當,注重參與,強調領導者的性格外向,這讓學生成為積極、樂于表現和過分自信的學習者。3.對敏感型的學生方法這類型學生脆弱、易激動、心理需求很強烈,又不想跟你當面表述,形成自我保護的軀殼。班主任和學生建立彼此的信任,提供交流合作的平臺,堅持"無痕教育"。

二、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德高為師,學高為范

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開展的教育活動最多,在學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鏡子,所以,班主任的言行都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對此,班主任必須重視自身思想品德修養,嚴謹治學上以身作則,杜絕雙重人格表現,否則育人的教誨就難以信服,還會產生逆反心理。

三、引導學生自我約束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是一個活潑好動,個性強的群體,但是學習基礎和約束能力較差,“只做自己高興做的事”或者采取一種不顧一切的態度的蠻干。人要有自己戰勝自己的情感,才證明有控制自己命運的能力。如果任憑情感支配的行動,那便成為了任性并且行為只為個人情感服務。所以要重視在課堂內的常規訓練,對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熏陶才能形成。學會控制情緒,才不會在青春期迷失方向。

四、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與個別關愛

平等和搞特殊看似矛盾,其實是在班主任一顆公平的心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的基礎上,著重關注的問題學生。不管他們過去表現如何,都要公平給予表揚或批評,這樣才能贏得班里全體學生的敬重和信服。平等地對待學生就要為學生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和鍛煉機會,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班主任的博愛,因為愛是教育的劑。

五、強調參與的價值,參與的榮譽感

個人榮譽是集體榮譽的體現和組成部分,榮譽感是團隊的靈魂。如果學生對參與集體活動沒有榮譽感,即便有千萬種規章制度或要求,也不會嚴以律己;如果不對自己參與班級建設引以為榮,必定不會煥發出無比的集體熱情。

六、班級紀律制定與監督機制的制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紀是維護學生在校學習、生活,健康安全的成長關鍵所在。班級紀律制定一定有老師和全班共同討論解決,形成共識,如考勤、衛生輪流值日、課外活動制度;班干部工作責任制度,班級每周小結,星級文明教室,宿舍評比辦法和獎懲規定等制度。維護紀律的尊嚴,監督機制要跟進,紀律和監督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班委就是班級的監督機關,班委成員的選擇決定著相關制度的執行能否落實的關鍵,當然,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對自己的班委的形象和權威心中有數,對班委成員也要有約束機制。

(一)通過班委會討論確定監督的班委人選。班主任不能由班委來監督班委成員,那樣容易出現相互推諉。在這一方面,班主任應與班委成員相互協商,全班共同制定拿出最好的方案。

(二)制定監督人員相應的扣分制度。設置班委成員的獎分制度,根據運行的實際情況再加入監督人員的扣分制度會更有利于他們自我權力的監管。

篇7

?教學目標

1.能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梳理、總結對寓言的體會和認識。

2.能發現“源源不斷、無憂無慮”等詞語的特點,并能寫出相同結構的詞語。

3.能仿照例句寫出帶有動作、神態描寫的提示語。

4.能按照正確的格式寫一個通知。

5.知道橫畫或豎畫較多的字的書寫要點,寫好“艷、靜”等8個字。

6.積累“邯鄲學步、濫竽充數”等來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語。

?教學重難點

理解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能正確書寫通知。

?教學策略

1.交流平臺

引導學生交流對寓言這一文體的初步認識,可回顧自己學過、讀過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語言簡單復述,結合生活經驗說明寓言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2.詞句段運用

這一部分安排了三項內容,可引導學生先觀察并思考兩組詞語在結構上的特點,然后照樣子寫出類似的詞語;可通過讀例句,體會人物說話時描寫神態、動作的語句的作用;先讀范例,了解通知的格式,明確正文的關鍵信息,根據題目要求選擇一種情況寫一寫,完成后師生共同評議。

3.書寫提示

可先讓學生讀一讀提示語,了解橫畫或豎畫較多的字的書寫要點,教師結合示例進行范寫提醒,學生自主練習,最后同學互評。

4.日積月累

“日積月累”安排了9個來源于古代寓言的成語,在學習前可讓學生查閱資料,閱讀相關寓言故事。學生在理解中反復朗讀,達到熟讀成誦。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能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梳理、總結對寓言的體會和認識。

2.能發現“源源不斷、無憂無慮”等詞語的特點,并能寫出相同結構的詞語。

3.能仿照例句寫出帶有動作、神態描寫的提示語。

4.能按照正確的格式寫一個通知。

?教學過程

板塊一

熟讀精思,品讀寓言

1.交流令你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同學們,我們剛剛學完一個單元的寓言故事,你讀過的寓言故事中還有哪些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嘗試用自己的話跟我們分享一下吧!

(1)課件出示“交流平臺”中的第一點。

課件出示:

許多寓言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稙貘f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長》……這些故事我讀過以后就不會忘。

(2)課件出示分享方法。

課件出示:

分享時應注意說清楚時間、人物、事情、結果、道理。

2.寓言有道理:從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選擇其中一兩個進行交流。

(1)課件出示“交流平臺”中的第二點。

課件出示:

寓言故事蘊含著道理。讀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僥幸心理。

(2)小組內交流。

(3)指名上臺交流。

(4)小結:真是小故事大道理,多讀寓言故事,會讓我們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

3.寓言如生活:聯系生活實際,這些寓言故事能讓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

課件出示:

寓言故事能讓我想到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

(1)學生交流討論。

(2)師小結:寓言故事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能讓我們從中受到啟發。

【設計意圖】通過分享故事,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在交流中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結合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梳理、總結了寓言的特點和對寓言的認識。

板塊二

聚沙成塔,積累詞句

1.發現構詞規律。

(1)課件出示課本詞句段運用中的兩組詞語,學生先結合拼音自讀,讀準字音。

課件出示:

源源不斷

津津有味

無憂無慮(lǜ)

無邊無際

(2)學生自讀,檢查認讀。

(3)同桌互查,指名讀,教師正音。

(4)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這兩組詞語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5)師生一起梳理兩組詞語在結構上的共同點。明確前兩個是“AABC”式詞語,后兩個是

“ABAC”式詞語。

(6)學生根據自己的積累,同桌互說。

(7)仿寫詞語練習。(課件出示練習題)

課件出示:

依依(

)(

亭亭(

)(

斤斤(

)(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①補充填空。

②說說寫寫:學生自主說詞,并試著寫一寫。

2.感受人物描寫。

(1)讀一讀,比一比。

①學生自讀例句,一邊讀一邊思考加點的詞分別寫的是什么。

課件出示:

l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juē)起了嘴,皺起了眉頭:“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l

“真的,一個陶罐!”其他的人都高興地叫起來。

②全班交流:加點的詞能去掉嗎?(預設:不能,因為第一個句子中“噘起了嘴,皺起了眉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鹿對自己細腿的不滿)

③學生討論:這些詞對句子有什么作用?(這樣寫能使讀者更清楚地了解故事中人物說話時的心情、語氣)

(2)說一說,演一演。

①加上自己的神態、動作把加點的部分表現出來。

②句式訓練

課件出示:

他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3)找一找,讀一讀。

①學生回顧本單元課文,找一找課文中還有哪些這樣的句子。

②再讀一讀,讀好人物語氣。

③討論不同位置的提示語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說一說,練一練。

①學生仿照例句,把句子補充完整。

課件出示:

“這次我終于可以好好地玩兒啦!”姐姐_________________

②寫完后將句子連起來讀一讀,看看是否恰當。

③全班交流,師生評議。

(5)總結方法:運用動作、表情等描寫可以讓提示語表達得更加具體生動。

3.學寫通知。

(1)學生讀通知,說一說,一份完整的通知是由幾部分構成的?(課件出示通知)

課件出示:

通知

4月9日下午3點,請全體同學到操場集合,觀看文藝表演。

少先隊大隊部

4月7日

(2)全班交流總結:通知由標題、正文、落款、時間四部分組成。

(3)學生觀察通知格式,全班交流。

教師總結:標題“通知”寫在第一行正中間,正文應另起一行空兩格寫,落款署名寫在正文右下方,日期寫在署名下面。

(4)學生讀通知的正文部分,想一想通知的正文有什么特點。

(5)學生交流,歸納。(通知正文簡潔明了;寫清時間、地點、通知對象、事件;還應注意人物稱呼的正確使用)

(6)學生根據提示試寫通知。(課件出示通知內容)

課件出示:

通知內容:通知各班班長領取新校服。

領取時間:4月10日下午4點。

地點:學校圖書館。

通知人:學校教導處。

通知時間:4月8日。

(7)完成后師生評議、修改。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自己總結構詞規律、人物描寫方法和通知的格式及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完成書本練習、師生評議、修改,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知道橫畫或豎畫較多的字的書寫要點,寫好“艷、靜”等8個字。

2.積累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語。

?教學過程

板塊一

筆精墨妙,體驗書法

1.課件出示要寫的8個字,引導學生觀察這8個字的特點。

課件出示:

2.學生讀一讀提示語,了解書寫橫畫或豎畫較多的字的要點。

(1)橫畫較多的字要注意各橫畫之間距離要合適,不要太擠,也不要太開。

(2)豎畫較多的字注意筆畫的長短比例和距離,避免重復、擁擠。

3.教師結合示例范寫,提醒學生注意:一個字如果橫畫或者豎畫較多,寫之前就要想好這些筆畫的長短和距離,這樣寫出的字才好看。

4.學生自主練寫這8個字,教師指導個別難寫字。

5.同學互評。將寫得好的作品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觀察,思考、歸納、總結這些漢字的共同特點,明確這些共性就是書寫這些漢字時的注意事項。學生只有明白了這些規律,才能完成書寫目標。教師通過范寫難寫字,給予學生進一步的指導,加深理解。

板塊二

品讀寓言,積累成語

1.借助拼音將“日積月累”中的9個成語讀熟,做到讀準字音。(課件出示詞語)

課件出示:

邯(hán)鄲(dān)學步

濫(làn)竽(yú)充數

掩耳盜(dào)鈴

自相矛(máo)盾(dùn)

刻舟求劍(jiàn)

畫蛇添足

杞(qǐ)人憂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2.指名讀,教師正音。邯鄲(hán

dān);濫竽(làn

yú);杞(qǐ)。

3.開火車,全班讀。

4.交流討論:通過預習,你能講講這些成語故事,并說說它們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嗎?

5.指名上臺交流。

6.讀一讀,背一背。讓學生明確這9個成語蘊含的道理后,再次朗讀,熟讀成誦。

7.將成語摘抄至積累本中。

【設計意圖】對于從寓言故事中演化而來的成語,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因此這一環節要充分發揮學生查閱資料進行學習的能力,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能拓展他們的知識面,提升語文素養。

?作業設計

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優作業100分》或《狀元作業本》對應課時作業。

?教學反思

1.交流故事,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時引導學生從時間、人物、事情、結果、道理幾個方面進行交流,既讓學生加深了對寓言故事的理解,也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2.落實詞句積累與運用。

本單元的語文園地有較多的詞語認讀與積累,如AABC、ABAC類型詞語的積累以及寓言成

語的理解與積累,我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與交流中理解這些成語,讓學生熟讀成誦,積累到自己的詞語寶庫里。

篇8

    成語相沿習用已久,人們對其“約定俗成”自有一番道理:成語節奏鮮明、平仄多變,音樂性較強,便于人們記憶和口耳相傳。除此以外,作為四字格,它還有其他認知方面的優點:

    ﹙一﹚結構定型化:成語符合成年人短時記憶容量,達到了最佳記憶標準

    人腦處理或記憶信息是以組塊為單位的,組塊無論大小均作為一個單位被處理和記憶。人腦信息處理區的容量一般為五個組塊,超過五個,會給信息處理帶來困難。四字格正好是一個字一個組塊,加上結構關系一個組塊,剛好是五個組塊。更重要的是,人腦在長時記憶區記憶,是把四字格作為一個組塊來記憶,使用時,也是把四字格作為一個組快來使用,這樣既節省了記憶區和處理區的容量空間,又節省了時間,大大提高了語言效率。成語大多是四字格,在認知上有很大優勢。

    ﹙二﹚作為獨立的認知單位,成語有意義整體性

    作為獨立的認知單位,成語是已經組裝好了的結構,使用者能自如運用它。而且每使用一次就固化一次其結構,而固化程度較高的語言單位自動化程度也較高,決定了部分成分的出現可以激活整個成語。人們聽到成語的前兩個字,大體可以預見整個成語;有三個字出現,后兩個字被激活的可能性就是100%了。所以,大多成語中只要出現幾個先鋒項,就可以激活頭腦中相應的固化成語,進而補足其缺損的語義成分。如“防微杜漸、文過飾非、含辛茹苦、偃旗息鼓”等成語,根據其中較熟悉的字可以激活居于相同奇、偶位置上較陌生的另一字,進而補全整個成語。

    ﹙三﹚結構對稱性

    有人統計,具有對稱性的成語在漢語成語中的比例高達40%。從形式上看,這種對稱可以分為全對稱結構﹙成語前后兩部分整體對稱﹚和半對稱結構﹙一部分對稱﹚;從意義角度分析,分為對舉式結構﹙前后意義相近相關的﹚、對比式結構﹙前后意義相反的﹚、對偶式結構﹙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兩句并列在一起,語義相關或相近﹚。那么對稱性成語前后兩部分可以看作是相對獨立的兩個“格式塔”結構單元,有其獨特的認知特點。凡是對稱的事物均易于記憶,具有一定的認知優勢。認知心理學實驗[5]表明:“語義結構對稱的成語的短時獲得量和短時保持量均高于非對稱成語;進行'初步估計漢語成語的信息量'的漢字猜測實驗、猜測語義結構對稱的成語時,猜對第三,四位上的漢字更容易,說明這種成語前行漢字對后續漢字的制約作用?!备袷剿睦韺W也解釋說,在一種符號系統中,后續的符號對先前的符號的依賴性越強,在記憶中越容易組織成同一塊,或者記憶的單位。相同的詞性和語法結構更易于辨識和記憶,因為這種規律本身限制了選擇的可能性。符號負載的新信息少,加工比較容易,速度也較快,準確率較高。而且這種組織越完善,越有規律性,信息冗余度就越大,需要記憶的新信息量就越小,對記憶的促進作用越大。信息論的解釋,按照時間和空間順序排列,后出現的符號要受到語詞中字與字之間語法和語義聯系的制約,而非完全隨機的排列,這樣極大地減少了其所負載的信息量,同時增加了信息冗余度。如“鬼使神差”、“改弦更張”、“耳濡目染”這一類成語前后兩部分連結強度較大,前面的字對后出現的字的預測作用很大,不確定性很低,有利于人們的認知。心理學還做過其他類似的實驗[6],最后得出結論,成語的識別具有“結構對稱效應”。

    ﹙四﹚認知理據:意義雙層性

    人的認識過程往往是從具體到抽象。隱喻就是用具體、個別的例子來比喻抽象的、一般的情況。一見到成語時,人們的頭腦就會根據成語的字面意義形成一種意象,這些意象要略就是該成語比喻義的基礎?!耙庀髮W說”證明了一個這樣的事實[7],成語比喻義的產生,在某種程度上是認知體系,即大腦中“比喻聯想”作用的結果。心理語言學研究也表明要準確理解成語的意義,并在話語中正確使用它,就有必要了解其來源域與目標域之間的比喻關系。

    二、成語的顯性心理分析

    有些成語本身會折射出一些心理狀態、心理現象、心理規律、心理學思想和心理學原理,我們來進行部分舉例。

    ﹙一﹚關于心理狀態的成語。心平氣和、暴跳如雷、心花怒放、悲痛欲絕、驚魂未定、膽戰心驚、心亂如麻、垂頭喪氣、悶悶不樂、怒不可遏等。﹙二﹚反映心理學思想的成語。天人論﹙天理昭彰、順天應人﹚,神行論﹙心寬體胖、形神俱滅﹚,習性論﹙性相近、習相遠,習與性成﹚,知情論﹙無知無畏、急中生智﹚,知行論[8]﹙知易行難、行成于思﹚。﹙三﹚反映心理學范疇的成語。感知﹙春寒料峭、觸目驚心﹚,記憶﹙刻骨銘心、博聞強識﹚,思維﹙深入淺出、見微知著﹚,想象﹙畫餅充饑、望梅止渴﹚,注意﹙心不在焉、聚精會神﹚,情感﹙忠心耿耿、心有余悸﹚,意志﹙破釜沉舟、廢寢忘食﹚,錯覺﹙恍如隔世、一日三秋﹚,個性心理﹙我行我素、堅韌不拔、寧死不屈、茍且偷生﹚。﹙四﹚反映心理學效應的成語。暗示效應﹙草木皆兵、指鹿為馬、杯弓蛇影﹚,從眾效應﹙亦步亦趨、人云亦云﹚,禁果效應﹙得寸進尺、矯枉過正﹚,馬太效應﹙錦上添花,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權威效應﹙狐假虎威、金口玉言、一字千金﹚,暈輪效應﹙愛屋及烏、情人眼里出西施﹚,安慰劑效應﹙掩耳盜鈴、此地無銀三百兩﹚,刻板效應﹙無商不奸、刻舟求劍、因循成誤﹚,首因效應﹙一見鐘情、一見如故﹚,投射效應﹙以己度人、物以類聚﹚,旁觀者效應﹙袖手旁觀、無動于衷、視而不見﹚,心理擺效應﹙喜怒無常、陰晴難測、大喜過望、樂極生悲﹚。

    三、成語誤用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