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范文

時間:2023-03-24 03:01: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題目】:路人對用粉筆作老虎畫的老漢大為贊賞:“能把老虎畫得如此惟妙惟肖,確實厲害。”

統計做題情況后發現:有70%的學生認為這句話是正確的,20%的學生認為不太正確,但說不出理由,還有10%的學生不能確定。這句話究竟有沒有問題呢?

【分析】

惟妙惟肖

釋義:惟:文言語氣詞。妙:精妙。肖:相似。詞義: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傳神。

近義詞: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生動傳神

反義詞:了無生氣、畫虎類犬、平淡無奇

示例: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親,言談舉止,無不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釋義:生:活的。形容生動逼真,就像活的一樣。栩栩:生動活潑的樣子。多指藝術品或人工制造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

【近義詞】:活靈活現、惟妙惟肖、躍然紙上

【反義詞】:奄奄一息、半死不活、死氣沉沉

示例:這些畫里的蝦之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認真觀察過真正的蝦的生活。

通過比較來看,“惟妙惟肖”和“栩栩如生”這兩個成語都含有“逼真”的意思,容易混為一談。其實,它們之間還是有區別的。

(1)“惟妙惟肖”和“栩栩如生”都形容表現得非常逼真,但“惟妙惟肖”偏重于酷似,即“肖”;“栩栩如生”意為像活的一樣,即“如生”。此外“惟妙惟肖”還可以表現人的表演和模仿非常逼真傳神;“栩栩如生”多指藝術作品,不用來表現人的活動。

(2)“惟妙惟肖”強調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樣,真假難辨。如:小弟弟學起猴子來,抓耳撓腮,擠眉弄眼,真是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強調的是神似,意思是描寫、刻畫、創作得像活的一樣,好像在動。如:石壁上雕刻的龍,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篇2

2、成語出處:《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茫茫然周也?!?/p>

3、近義詞:呼之欲出、活龍活現、惟妙惟肖。

4、反義詞:奄奄一息、半死不活、死氣沉沉。

5、造句:

(1)映入眼簾的是一堵墻,墻上畫了九條栩栩如生的龍。

(2)當你走入它里面時,你會因為它栩栩如生而又神奇的景觀和身臨其境的感覺,禁不住為它驚嘆叫絕。

(3)塑造他們的能工巧匠們,把每一個兵馬俑都裝扮得栩栩如生,每個最細微的地方都不放過。

篇3

關鍵詞:南瓜壺;花貨;造型;風趣

1 前言

紫砂陶性質質樸文靜,素面素心,浮艷基本與它無緣,但也有一定的裝飾風格。裝飾手法除了壺身造型之外,還有鑲嵌裝飾(包括鑲嵌金、銀、玉),包銀、包錫裝飾,滿釉裝飾,粉彩裝飾,絞泥裝飾、泥繪、印板裝飾,和最為普遍使用的、專設生產工種的陶刻裝飾等。在紫砂陶上刻有作者的名款、印章,這個特色是中國其他陶瓷少有的,是對自己作品的一種尊重和承認。從這個角度而言,紫砂陶是最具個人風格的陶藝作品。

2 紫砂《南瓜壺》的田園風趣

藝術作品取法于自然是其基本規律,自然界的花鳥蟲魚、山石樹木、瓜果菜蔬無一不成為藝術家的創作素材。歷代紫砂藝人在繼承前代其他行業匠人對自然的借鑒基礎上,采用各種雕塑手段創造性地把多姿多彩的自然物象,或融入小小的紫砂壺造型之中,或藝術地加工設計成壺型,巧奪天工,精美絕倫。這樣的作品展現出一種雍容富麗的審美境界。

說到紫砂花貨,就不能不提到陳鳴遠。他是當之無愧的花貨鼻祖。他的獨特在于對自然物象的創造性表現。在他的一雙巧手之下,梅樁、松段、蠶桑、蓮花、干柴等,無一例外地被提煉成型并賦予生命,甚至小到水盂、花生之類器物一經他的“點化”都惟妙惟肖,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他對自然物象的描摹尤其注重細部的刻畫,比如:蠶寶壺上多條蠕動著的蠶蟲,或在桑葉之下或于桑葉之間,有的覆,有的仰,甚至蠶蟲嚙食桑葉的殘痕都清晰可見,達到了幾可亂真的地步!其他如松段上的不規則年輪,松枝松針的斑紋與線條,或大或小的樹癭;還有梅樁上的樹皮與纏枝,栩栩如生的梅花等等都讓人拍案叫絕。

清初陳鳴遠的塑器――俗稱花貨,是師法自然造化的裝飾典范,一把南瓜壺,瓜型為壺體,形態逼真,蓋與壺身則渾然一體,瓜柄為壺的,壺嘴以瓜葉卷曲為型裝飾,把手則以藤蔓形式作成,惟妙惟肖。藝術來源于生活,以造化造物,是人類器物發展的重要源泉。

筆者的《南瓜壺》造型取自一只大的落地南瓜,造型巧妙之處,莫過于將壺身以筋紋造型表現,再以花貨的裝飾性塑造,使得整個南瓜形的壺富有張力和生機。壺身造型圓潤飽滿,穩重而端莊,造型簡練流暢,體態豐腴。此壺以筋紋將壺身處理得圓弧起伏,形態逼真,饒有趣味。南瓜造型,筋囊生機自然,壺身線條簡潔流暢,筋紋深深扣入壺內,富含韻味。南瓜瓣凹凸起伏,富有力度,將南瓜的粗獷、肥碩表露無遺。而此壺的壺蓋與壺身正是一個完整的南瓜,壺蓋內嵌,嚴絲合縫,順著紋理,切割開來。壺蓋的筋紋與壺身精準配合,隔空觀之,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一柄瓜蒂作為壺鈕,與壺身構成壺體,妙趣橫生。

《南瓜壺》壺把則以南瓜的瓜藤塑造,把藤絲擰成筋紋,可謂物盡其態。壺嘴、壺把造型和諧統一,以貼花的方式貼塑在壺身的腹部上,似有風吹葉搖曳之韻態。瓜葉自然卷曲,旁邊綴著一個小南瓜,與壺身相互呼應,可謂相應得趣。一截藤莖與幾片藤葉,正似抽出的新綠,沿著壺身腹部的走勢,生動地貼在壺身上,枝分為藤條、藤葉、花蕾等三部分。

紫砂花貨類作品以反映自然物狀居多,應努力從色彩的過渡變化中體現作者成熟的構思。如原礦段泥,成陶色澤呈米黃、杏黃或栗黃,用于枝節、竹段類作品,有具象感。

篇4

一次數學自習課上,我見“小畫家”又在那兒埋頭畫畫。我扒在他旁邊看了一眼,那畫的正是兩只小鴨子在河里戲嬉,旁邊幾余柳條垂下來,河中還有一棵荷花,岸邊還有一株開滿小花和葉子的小樹。只是沒有涂上顏色,可他畫這幅只用了一兩分鐘,這速度真是太快了。只要他給這幅畫涂上合適的顏色肯定會更美的,他真不傀是“小畫家”。

記得在一堂美術課上,他畫了一幅《三國演義》上的關羽,他的這幅畫是對照著畫的,他畫的這幅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讓我們贊不絕口。還得了滿分。

他說過他將來如果考不上好大學,他就會去考美術的,將來做一個大畫家。

篇5

今天真的很高興,因為爸爸的單位組織我們去那我向往已久的黃果樹旅游。隨著導游的引領、介紹,黃果樹那美麗的風景和一件件神奇的傳說慢慢的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龍宮,黃果樹旅游區第一個景點,它位于黃果樹瀑布的下方。一條栩栩如生的龍雕,有如九天神龍般盤踞在龍宮門前,仿佛在告誡游客們“此乃龍宮禁地,生人勿近”。

隨著小船的慢慢劃入,一幅幅精美絕倫的景象,依次的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什么鯉魚跳龍門、猴子撈月、龍王果盤中的水晶紫葡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由龍宮出來,在經過了觀音洞、地下河后,我們來到了亞洲第一大瀑布—黃果樹瀑布的面前。

站在大瀑布前,我不自由的想起了,爸爸曾經教過的一首詩中描述道“飛流直下三千尺,凝似銀河落九天?!?/p>

身處瀑布下,看著那洶涌而下的水簾,感受到那震耳欲聾的水流碰擊聲。從高處飛落而下的瀑布,濺起了陣陣水霧,人身處其中猶如置身仙境般的感覺。瀑布下一族郁郁蔥蔥的竹子,隨著瀑布落下時產生的風不停的搖曳,透過茫茫的水霧,仿佛是一個身著碧綠衫群的仙子,在云霧中翩翩起舞。我的心被大自然那鬼斧神工、神來之筆的手法所雕塑出來的美景深深的震撼著,不能自拔。

時間總是在人們最是享受的時候飛快的流逝,在我依然陶醉在這如詩如畫般美景中時,卻聽到導游的催促聲。

篇6

當我走進展覽館門口就讓我驚呆、讓我贊嘆不已。那里的書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色彩明麗。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我在此之前,觀看的都是名家名展,反而沒有今天感受那么強烈。那里的作品全都由師生創作完成的,有自己的特點,不受拘束,有自己的風格,任何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最讓我喜歡的是某某同學的《天南第一梯》,還有長達數十米的師生共創集體畫,還有年畫、面具畫……都是非常特別的。

通過觀看展覽,使我知道藝術的神奇。我們生活中無處不是知識。名家的靈感也是由平凡中感悟出來的。我們要從勤奮開始,記?。悍彩悄阆氤晒Φ氖乱ㄙM很多心血,才能到目標、目的。所以,不要因為一點小事不理它,也許,你知道這件事后就后擁有新藝術的靈感。

藝術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平凡。

篇7

我的家鄉三臺十分美麗,那里有許多歷史遺產。值得一提的還是那明朝修建的云臺觀。

云臺觀是四川第二大道觀(建筑面積5550平方米,占地面積15127平方米)修建在今三臺縣南百里的安居境內。

云臺觀設計科學,造型美觀。云臺觀主體建筑由坐南向北的三重四合院相連而成,均在中軸線上。明代建筑有玄天宮,青

龍白虎殿、圈拱門、三合門、石華表和玉帶橋。幾乎每個建筑物上面都有幾條龍,這些龍姿態萬千: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 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有的好似在欣賞音樂;有的像在看書讀報······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觀內還有數不勝數的大殿,都是什么什么“王”的尊像 。

云臺觀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三臺寶貴的遺產。

篇8

駱賓王公園是一座歷史悠久、風景美麗的公園。說到駱賓王公園,大家一定會想到唐朝時期有名的詩人駱賓王,這座公園就是為了紀念他而建的.

一進駱賓王公園,在棕色的大門上有一副對聯:故廊眇千里自有林泉堪隱棲,意氣溢三車當時門今何在。

跨進大門,一副浮雕映入眼簾,浮雕上刻有兩個小孩拿著樹枝在趕鵝,另外一個留著小辮子的小孩就是駱賓王,他正在聚精會神地觀賞那兩個嬉戲的小孩。后面有兩個大人,分別是駱賓王的父親和叔叔。這個浮雕所講敘的是駱賓王七歲那年,在湖邊看到湖中的白鵝有感而發,寫出了千古名句,《詠鵝》這浮雕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浮雕左側有一條幽靜、蜿蜒的小徑。

篇9

猶記周杰倫輕唱的《青花瓷》,曲中悠揚的調韻,富有詩意的歌調也詮釋了你迷人的風姿。“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是的,一筆筆的勾勒與描繪,就讓這素白的瓷器有了鮮活的生命!

都還會記得,那個由青花瓷組成的樂隊演奏出來的音樂竟像深山之中飄來的裊裊?音,清脆純凈,宛如天籟。當姑娘們優雅彈奏的時候,你也許不會相信,這些華美的青花瓷竟可以彈奏出如此美妙的聲音!那聲音,如汩汩清泉流入我的心田;那聲音,如遠際的歌聲震撼著我的靈魂。

簡單的兩種色彩竟可以融合得如此恰如其分,瓷瓶上的圖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茨蔷摭?,張牙舞爪,掀起滔天巨浪;小橋流水遠處,縷縷炊煙從別人家里緩緩升起,近處草木長得甚為繁茂……如此種種,不得不令人佩服。

景德鎮為青花瓷名鎮。許久許久,我都覺得景德鎮很神秘又有傳奇色彩,不禁心生向往。一件件青花瓷瓷器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工藝珍寶,并訴說著中華民族所擁有的非凡智慧。

中國的英文名是China,而青花瓷的英語也是china!誠然,青花瓷是中國驕傲的向世界遞出的明信片!

篇10

意思 理解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9A-

0073-01

詞語是構成語言的基本單位,正確理解詞語意思是學好課文的基礎。但是,到了小學中年級階段,詞語教學被架空的現象卻屢見不鮮,究其原因,是許多教師認為詞語教學在課堂上很難出彩。在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教師應當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詞語內涵,從而使詞語教學更高效。

一、隨文學詞

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是新課標對詞語教學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這樣才能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在備課時,教師要找準理解詞語的切入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自讀自悟,這樣不僅使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還可以掌握學習詞語的方法。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科里亞的木匣》一課時,文章最后說“科里亞量了五步……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在學習“果然”一詞時,有位教師是這樣處理的:“同學們,科里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了起來,從這個‘又’字你讀出了什么?”生答:“科里亞不是第一次挖木匣子。”師問:“第一次成功了嗎?”生答:“沒有?!睅焼枺骸澳敲?,在第二次挖木匣子之前科里亞是怎樣想的?請你找出文中的有關句子?!痹诮處煹狞c撥下,學生對科里亞說的話“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所以應該量的不是五步而是十步”進行品讀,然后再和“科里亞量了五步,果然……”這句話結合在一起,自然明白了“果然”的意思就是和原先設想的一樣。通過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這樣學生理解起詞語來就會更加輕松。

二、聯系生活

針對學生對某些抽象的詞語理解得不是很深刻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這些詞語和學生實際結合起來進行體味感悟。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燕子》一課時,針對文中“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這句話,為了使學生正確理解“趕集似的”意思,筆者問學生:“誰能說說什么叫‘趕集’?你們經歷過趕集嗎?請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在筆者的點撥下,有學生說:“趕集就是趕會,可熱鬧了。”還有學生說:“趕集就是有賣東西的,有買東西的,人可多,可熱鬧了?!边@時,筆者再引導學生思考:“‘趕集’和各色的花有什么相似之處嗎?文中為什么說花朵‘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由于有了生活經驗做鋪墊,學生踴躍發言,有的說:“花兒爭著比美,都認為自己漂亮,跟趕集時賣家都說自己的貨物好一樣。”有的說:“各種花兒、草兒爭相趕來,都像趕集似的生怕落后?!薄诮虒W中,學生聯系生活理解詞語,才能觸摸到詞語的真正內涵。

三、刪換比較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為了使學生正確理解詞語意思,了解詞語之間的細微差別,教師可以采取刪字、換字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文本用詞造句的精準。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頤和園》一課時,文中描寫昆明湖有這樣一句話:“游船、畫舫在上面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怎樣引領學生品味“滑”字的妙處呢?在教學時,筆者問學生:“這個‘滑’字能改成‘劃’字嗎?”學生經過認真思考,有的說:“不能,因為如果用‘劃’字就說明是用槳來劃的,那樣湖面就會形成許多波紋,與‘游船、畫舫在上面駛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相矛盾?!?還有的學生說:“不能用‘劃’字,因為文中寫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如果用‘劃’字就會打破平靜,沒有文中所表現的味道了?!贬槍W生的回答,教師再予以肯定:“是啊,從一個‘滑’字我們不但體會到了昆明湖的‘靜’,更感受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痹谶@個教學課例里,筆者通過換字引發學生思考,學生在對兩個詞語比較揣摩的過程中訓練了思維的敏銳性、嚴密性、發散性,同時真切地感受到了文章遣詞造句上的精妙。

四、遷移運用

詞語有著豐富的內涵。教師要能夠深入文本,引導學生積累詞語、運用詞語,不斷提高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賣木雕的少年》一課時,針對“這些坐凳構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中的“栩栩如生”一詞,筆者讓學生仔細看圖,要能夠結合文中句子說出“栩栩如生”的意思。有學生說:“這個詞語的意思就是像活的一樣?!惫P者繼續啟發學生:“‘栩栩如生’一詞還可以用什么詞語來代替?”有的學生說“惟妙惟肖”,有的學生說“活靈活現”。不少學生結合閱讀經驗發表自己對詞語遷移運用的不同見解,如:“‘栩栩如生’多用于雕刻,繪畫作品,如‘趙州橋上雕刻的龍可謂是栩栩如生’‘清明上河圖上畫的人物栩栩如生’”……學生在教學中一方面積累了詞語,另一方面在詞語的遷移運用中形成了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