儼然造句范文

時間:2023-03-31 02:23: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儼然造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儼然造句

篇1

關鍵詞:商用燃氣灶具 取樣方法 空燃比 煙氣成分分析

中圖分類號:TK01

前言

商用燃氣灶具遍布機關、學校、醫院食堂及賓館飯店的廚房。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外就餐,商用燃氣灶具的需求量大幅上升,國內生產企業上千家并且呈現與日俱增的勢態。生產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產品質量卻參差不齊。如果控制不好商用燃氣灶具的質量不但會造成燃料的極大浪費,而且會排放有害氣體污染環境。在國家大力倡導節能減排的今天,如何能夠生產出低排放、高效能的產品是生產企業和質檢部門日前關注的焦點。分析煙氣成分是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措施之一。

根據煙氣中氧含量的多少,可以推算出燃燒所用空氣的多少,進而可以調整空氣量,使燃氣灶具具有更高的熱效率。同時通過控制完全燃燒的程度,限制排放到大氣的煙氣中的有害物質,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因此,如何能夠準確、及時地分析和檢測商用燃氣灶具的煙氣是十分令人關心的問題。

1、煙氣分析的影響因素

燃氣燃燒后產生煙氣中的成分有二氧化碳、水蒸氣、氮氣、氧氣、一氧化碳、氧化物及硫化物等。但由于燃氣成分與燃燒情況的不同,煙氣中各種成分會有些變化。正確分析煙氣成分的主要影響因素為取樣方法和空燃比α(過??諝庀禂担?。

1.1取樣方法

煙氣成分正確分析的首要條件是分析的氣體有代表性。因此燃燒產物的取樣就顯得特別重要。商用燃氣灶具取樣時特別注意取樣的位置和取樣方式。取樣要求:1)能連續自動地取樣;2)取樣點應盡可能避開有化學反應的位置;3)若有一級煙道的燃氣灶具采用圖11[1](a)所示取樣管,在距煙道口100mm處的中心位置(圖1[1](b)所示)取樣,若無一級煙道需用特制的取樣罩見圖1[1](c),取樣方式見圖1[1](d)。4)取樣須在等速的條件下進行,即進入取樣探頭進口的吸入速度與探頭周圍煙道中的煙氣流速相等。為保證準確取樣,取樣器的截面通常為流通截面的1%~2%,最大也不應超過5%,煙氣分析時須采用補償式靜止靈位探頭結構。

1.2空燃比α

當鼓風量過大時(即空燃比α偏大),雖能充分燃燒,但煙氣中過??諝饬科螅∣2含量高),過剩空氣帶走熱損失Q1值增大,導致熱效率η偏低,同時,過量的O2會與燃料中的S、煙氣中的N2反應生成SO2、NOx等有害物質;當鼓風量偏低時(即空燃比α減?。?,煙氣中O2含量低,CO含量高,未完全燃燒,熱損失Q2增大,熱效率η也將降低,且會產生黑煙。空燃比與熱效率的關系如圖2[2]所示。

由于商用燃氣灶具燃燒時空燃比α(過??諝庀禂担┎荒軠蚀_的控制且其對商用燃氣灶具的煙氣成分和熱效率有直接影響,商用燃氣灶具國家標準規定檢測干煙氣中CO含量時均換算為α=1(沒有過??諝猓顟B。

2、煙氣成分分析方法

煙氣成分綜合分析方法主要有:奧氏氣體分析儀分析煙氣、氣相色譜儀分析煙氣、煙氣連續自動分析等。目前,多項成分連續自動分析設備應用最為廣泛。多項成分的煙氣分析儀分析過程如圖3[3]所示。一般安裝多個傳感器,分為電化學傳感器和紅外傳感器來分析煙氣中的CO、CO2、O2、NOx、SO2等氣體含量。商用燃氣灶具煙氣檢測采用多項成分煙氣分析儀和計算相結合的方法。

標準中的公式(1)和公式(2)稱為“氧稀釋法”,公式(3)稱為“二氧化碳稀釋法”。老標準中CO含量計算采用公式(1),新標準中采用公式(2)和公式(3)。公式(1)和公式(2)的使用條件是氧含量占空氣的20.9%,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海拔,空氣中氧氮比例會有差異,而且在試驗室的燃燒環境中,

氧的含量也會發生變化;同時公式(1)和公式(2)的使用前提是煙氣中氧的含量小于14%,因此,該公式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煙氣中的氧含量在0~14%的范圍內波動時,計算結果會有一定的離散性,也會產生一定的誤差,但是是可以接受的。

為使我國標準和歐洲及日本標準接軌,新標準中增加了公式(3)。通過注2可以看出公式(3)需要知道燃氣成分才能計算出 的值或配置出完全滿足GB/T13611要求的試驗氣,參照標準要求,其精度與試驗氣組分的準確度有關,對燃氣組分要求較高。因此,在日常的檢測過程中,在滿足檢測要求的前提下,兩種方法結合使用更經濟、更實用。

新標準中考慮了燃氣組分、試驗環境中二氧化碳含量等對計算結果的影響,為提高測量精度提供了條件,但是未考慮試驗環境中一氧化碳含量對計算結果的影響。標準中要求試驗室測試環境中一氧化碳含量小于0.002%,但試驗研究分析發現,在檢測過程中試驗環境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有可能達到0.002%以上,由于標準中規定的 允許

值很小,當測試環境中一氧化碳含量升高時,就會增加干煙氣中一氧化碳的測定值,對測試結果有較大影響,計算時就不能忽略試驗環境中一氧化碳含量對計算結果的影響,這也是標準中規定試驗環境中一氧化碳含量小于0.002%原因。

3、結語

在合理地控制商用燃氣灶具的空燃比α和正確取樣的前提下,采用連續自動煙氣分析儀檢測含量并與“氧稀釋法”和“二氧化碳稀釋法”相結合分析煙氣成分是目前商用燃氣灶具煙氣成分最準確的分析方法。

新標準中未考慮環境中一氧化碳含量對其結果的影響,因此,在檢測過程中,為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需嚴密檢測試驗環境中一氧化碳含量。

煙氣成分分析是評價商用燃氣灶具是否安全、環保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價灶具產品質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科學、準確地分析商用燃氣灶具煙氣成分非常重要,其準確性直接反映出檢測機構和生產企業的綜合能力。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商用燃氣灶具煙氣成分的分析方法將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CJ/T28-2013 中餐燃氣炒菜灶[S].

[2] 曾漢生.煙氣分析儀在提高燃燒效率中的應用[C]//全國金屬學會2006年能源與熱工學會年會

論文集.

[3] 金志剛,王啟.燃氣檢測技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4] CJ/T28-2003 中餐燃氣炒菜灶[S].

[5] GB/T16411-2008 家用燃氣用具通用試驗方法[S].

篇2

1、炎熱的陽光很快使冰融化了。

2、她的這番解釋,讓我在心里融化了對她的怨恨。

3、雪花落在我臉上,慢慢的融化成了水珠。

4、夢像一片雪花 ,在空中飄舞,想抓住他,他已經融化了。

5、他的話如流水融化了我內心的堅冰。

6、在溫暖的陽光照耀下,冰雪開始融化。

7、春天來了,冰雪融化,燕子歸來。

8、路上的積雪,開始逐漸融化。

9、師傅們把玻璃熔化后雕成了各式各樣的工藝品,讓人看得目不暇接。

10、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在溫暖的陽光照耀下,冰雪開始融化了。

11、那一年的師生情儼然成了我的一部分,融化進我的內心。

12、他的教誨,融化進我心中,激蕩著我的靈魂,時時給我以警醒。

篇3

選人是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很關鍵的一環。選人做好了,一定會事半功倍。你知道有哪些事半功倍的可以知道摘抄的好句子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事半功倍的造句,供大家參考。

一、事半功倍含義事半功倍(shì bàn gōngbèi),漢語成語,意為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出自先秦·孟軻《孟子·公孫丑上》:“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p>

二、事半功倍典故戰國的時候,有個大思想家叫孟子,他有很多的學生。有一次他和他的學生公孫丑談論統一天下的問題。他們從周文王談起,說當時文王以方圓僅一百里的小國為基礎,施行仁政,因而創立了豐功偉業;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于戰亂,以齊國這樣一個地廣人多的大國,如能推行仁政,要統一天下,與當時周文王所經歷的許多困難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后說:“今天,像齊國那樣的大國,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歡,猶如替他們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給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獲得的效果必定能夠加倍?,F在正是最好的時機呢!”

三、事半功倍造句1.事半功倍的學習效率讓他節省了不少時間。

2.善于把握事物的規律,掌握事物的正確動向,你就會事半功倍,而后取得最后的成功。

3.好方法事半功倍,好習慣受益終身。

4.在學習中要善于開動腦筋,摸索規律,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他工作得法,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不要熬夜太晚,上課45分鐘利用好,絕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7.廠里通過革新,產量迅速上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8.我們學習要講究方法,做到事半功倍,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9.由于有位老師傅的指導,所以大家做起來,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10.掌握好的方法學習時就能夠事半功倍,否則將事倍功半。

11.只有保持足夠的水分,才能讓你的減肥計劃事半功倍。

12.這樣不但便于孩子記憶,而且還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只要你學習方法找對了你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4.科學的管理維護電腦將會使機房維護工作事半功倍。

15.好的辦法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16.這樣做你就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7.利用這些工具來查找bug,可以事半功倍。

18.相信由你倆分頭去處理,雙管齊下,一定事半功倍。

19.有一天當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之后你就會相信我的能力了。

20.為了使用者使用時能事半功倍,我們將利用原有的辭典改編電子版辭典。

21.我利用多媒體器材來上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我們需要查找一種好的練習習慣而這種習慣是創建在事半功倍上。

23.此外,如能加強兩地的跨境聯系,更可達事半功倍的成效。

24.所以說,學外文,看電影,真是相得益彰,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哦。

25.一針及時省九針;

及時行事,事半功倍。

26.發展可持續建筑可成為中國事半功倍的環保努力。

27.我不知道在別人都是事半功倍的時候你還事倍功半呢。

28.我們輔導班要做的就是讓你們的孩子在學習上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29.自從使用自動化設備后,工廠里的生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0.我們只有做到勞逸結合,學習時才能事半功倍。

31.你自己的網頁就像你想像的一樣。

擁有網頁是讓你事半功倍最重要的法寶。

32.等你技術純熟后,做起來就事半功倍了。

33.讓孩子去做喜歡或想做的事,他可以更專注,對于他的學習也可以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34.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自信而堅強,做事之前一定會做到胸有成竹;

做的時候又小心翼翼,如臨深履薄。跟著他學習一陣子后,敬重之心便會油然而生,而從他那里學到的方法也會讓我做起事來事半功倍。

35.另外,右下角還有4種特殊技巧來調整飛行弧度,合理利用可以事半功倍。

36.大廈管理維修千頭萬緒,業主如可一次過獲得有關服務,無須分別聯絡不同的公司和承辦商,當可事半功倍。

因此,業主及管理維修專業人士應要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

37.心中無數次的事情居然成真,偶儼然如小飛俠般如諸葛亮般,通天入地運籌帷幄料事如神事半功倍。

38.同時還通過第三方軟件對系統性能進行測試調整,使效率事半功倍!

篇4

一、語言是工具。語言幫助兒童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二、語言具有調節功能。語言可以控制和指導兒童的行為,其道理如同“君子動口不動手”。

三、語言促進相互交流。用語言和周圍的人溝通,傳遞思想,獲得信息,有利于成長。

四、語言可以表達個人的意識,創造自我天地。

五、語言能夠傳播知識,促進兒童的學習。

語言是在包括感知、生物學、聲學、學習、交流方式等諸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協調下產生的。語言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來說,它分成七個階段。

父母明白了這樣的發展順序后,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教孩子說話了?!?/p>

嬰兒從出生至4個月,屬于無意識的交流階段。父母對小兒的咕咕聲或啼哭只能根據自己的想法作解釋,所以,這一階段又稱之為解釋性的交流。小兒開始時也沒有意識自己的發聲或啼哭聲能夠影響父母的行為,但父母自小兒出生后第一天就把孩子當做交流的個體,對孩子的不同聲音作出不同的照顧性應答,有的父母會用短的簡單句對小兒說話,特別是母親,有時以高的音調和夸張的聲音逗引孩子。小兒在這樣的環境中懂得了尋找交流對象,漸漸地產生父母與小兒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用哭聲示意要父母抱、餓了或尿濕了要父母關照等。于是進入下一個階段。

4~9個月,為有意識交流階段。4個月的小兒能用眼睛盯著父母所指的事物,父母和小兒把眼光共同落在同一事物上,此時,最好父母口中念念有詞,對孩子說物品的名稱。大約6~8個月的時候,父母可對著圖片說出名稱。而在9個月的時候,小兒可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視,即不但注視著事物,還會轉向父母,注意父母的反應,這一能力的出現意味著小兒與父母有了有意識的信息傳遞。不僅如此,9個月的嬰兒還可理解一些名詞,如“燈”、“球”、“狗”等。

9~18個月,為單詞階段。約12個月的小兒會說出單詞,單詞的性質大多數為名詞。盡管小兒很早就能理解一些動詞,但說動詞要落后于說名詞。在這個階段,小兒會在情境中使用會說的一些單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單詞開始時發展得比較慢一些,但接著就會出現一個很快的兩個字組成的詞組。一般來說,小兒至少能說50個單詞,才會發展詞組。因此父母在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擴大兒童的詞匯量,大概在18個月左右,兩個字的詞組就會出現。

18~24個月,為詞組階段。這個時期的小兒會用單詞和詞組說自己的事情以及他們生活的環境,而且有了最初的語句形式。父母們無需再把精力放在小兒詞語的內容上,而是訓練孩子使用句子表達,其中包括了語法的成分,而且語言的訓練應在小兒的生活環境中進行,鼓勵他們與父母和老師交流。在這個階段開始時,父母為孩子提供詞組示范,如說“坐凳上”、“吻娃娃”。對這種“電報式”的說話示范,語言專家各執己見,有的贊成,有的反對。不過,有一條原則應當記住:語言不只是用簡單的詞的組合來表達意思,而是要用語法組成句子后才能說明意義。因此,在對兒童語言的干預中,父母要避免用語法不確切的話與孩子溝通。

24~36個月,為早期造句階段。小兒說事物已不再局限在此時此景,還能說不在眼前的事情,能用簡單的短句如名詞加上動詞。在說話中,小兒還能使用代詞“我、你、他”,介詞“上、下”,形容詞“好、壞、多、少”等等。至36個月左右,小兒基本上能用短句進行表達,并且開始步入完整的造句系統。

篇5

【關鍵詞】史夢蘭 題跋 行書手卷

唐山博物館藏有一幅《史夢蘭行書題跋手卷》,絹質,橫207厘米,縱33厘米。正文行書,豎行右起,共72行,926字。左款處有兩方印章,分別為“史夢蘭印”“香崖”印。在該行書手卷的左下方另有兩印,“樂亭史氏家藏之印”和“居敬堂珍藏之印”。

據唐山博物館《藏品檔案》記載,史夢蘭行書手卷于1976年前由唐山地區文物局的文物干部從樂亭縣征集,存于唐山地區文教局。1984年轉交到唐山市文物管理所,1997年1月由唐山市文物管理處移交唐山博物館收藏。1992年12月經河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國家三級文物。

一、史夢蘭的家世與生平

史夢蘭,字香崖,號硯農,直隸永平府樂亭縣人(今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人)。生于嘉慶十八年(1813年),卒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祖籍江蘇。史氏先人史開基于明代萬歷年間遷至樂亭縣大港村,史氏后人遂世居于此。至史夢蘭這一代,史氏家族已成為家資富足、書香溢室的耕讀之家。

史夢蘭一生勤勉好學,博覽群書,且著述頗豐。修纂有《永平府志》《樂亭縣志》《遷安縣志》《撫寧縣志》,著有《疊雅》《燕說》《全史宮詞》《永平詩存》《止園詩話》《爾爾書屋詩草》等。

光緒十七年(1891年),刑部侍郎、督順天學政周德潤以篤學耆儒薦史夢蘭于清廷,朱批賞加四品卿銜。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徐會灃復以學行奏請為史夢蘭加國子監祭酒銜。年八十六卒[1],誥授奉直大夫[2]。據《樂亭縣志》記載,慈禧太后曾稱其為“京東第一人”[3]。

二、《史夢蘭行書題跋手卷》考

唐山博物館館藏的這幅《史夢蘭行書題跋手卷》(見圖1),正文926字,內容如下:

A饑以斛珠,不如米一簞。庇寒以尺璧,不如屋一椽。貴賤豈有常,惟時使之然。中流失舟楫,一壺值金子。

孔不飲盜泉,曾不入勝母。名惡且避之,況乎行真丑。易戒比匪傷,奈何狎損友。寶與芝蘭居,肆勿鮑魚偶。

畜魚嘗逐獺,畜獸當逐豺。豺去獸乃蕃,獺眾魚斯災。善政在養民,民患惟奸回。子產稱惠人,其惠從何來。

良藥利于病,未免于口苦。忠言利于行,未免于耳午。鴆毒在宴安,女惑男為蠱。事事求快心,猶如食漏脯。

名因實而得,影隨形以生。無形安有影,無實安有名。嫫母與毛嬙,妍媸皆自呈。把鏡欲相假,羨妒徒營營。

聞謗而怒者,怒每藏禍胎。聞譽而喜者,喜即招佞媒。夫子重內修,毀譽皆浮埃。一生坦蕩心,天地同恢恢。

天子稱獨夫,匹夫稱素王。人心所歸往,不在富與強。積善有余慶,積惡有余殃。秦皇肆并吞,難免二世亡。

大禹入裸國,欣然而解衣。老聃至西戎,言亦效乎夷。屠龍無所用,不如學割雞。鑒形莫如鏡,盲者取覆卮。

扁鵲能活人,不能肉白骨?;饶苤G君,不能存亡國。和采有所受,要必待甘白。不憤不悱者,圣人誨不得。

造父無鞭策,不克調駟馬。舜禹無勢位,何以治天下。勢位固可憑,勢位空難恃。夏癸與商辛,皆以勢位死。

罷馬不畏鞭,窮鼠能嚙貍。一張復一弛,文武道在茲。操杖以呼狗,張弓而視雞。欲強與之合,適益驅之離。

墨突不暇黔,孔席不及。棲棲欲何為,只為多悲憫。伏波矍鑠翁,據鞍猶顧盼。誰乘下澤車,鄉里人稱善。

孤蓬生麻中,不扶而自直。素紗入緇中,不練而自黑。人弗慎所習,性真能勿漓。墨子悲絲染,揚子泣路歧。

大禹決江河,不秉畚與鍬。周公筑洛邑,不躬版與。大人與小人,心力分其勞。樊遲學稼圃,宜為世所嘲。

牛刀可割雞,雞刀難屠牛。力薄而任重,覆M實堪憂。虛譽不可受,妄福不可求。培v無松柏,蹄涔無蛟虬。

相如未逢時,客游賦子虛。楊云不得志,草玄攜童鳥。虞卿昔有言,窮愁始著書。宣尼如大用,春秋作亦無。

靈草有屈軼,異獸有獬豸。指佞與觸邪,天生佐治理。叔季多詐諼,笑言藏奸宄。安得照膽鏡,鑒此蜮與鬼。

人身有嗜欲,如樹抱蝎生。蝎生樹自腐,欲熾身自傾。世無不死藥,何以躋蓬瀛。圣人慎在疾,漫齊殤與彭。

宿瘤貴于齊,莊姜棄于衛。貌不在好丑,亦云遇不遇。顏淵以短折,東陵以壽終。茫茫此天意,吾欲問蒼穹。

衛暇誘尼父,臧倉沮孟叟。得失皆有命,進退焉肯茍。圣賢重禮義,小人曰否否。笑罵由它人,好官我自有。

寸煙泄灶突,災遂灰千室。尺蚓穿河堤,害每漂一色。君子慎于微,兢兢戒蹉跌。人莫躓于山,而多躓于垤。

小人居近市,豈盡賤丈夫。儼然冠裳列,甘為之徒。為富而不仁,較利窮錙銖。以貪成大患,剖腹落明珠。

老氏曰知足,佛氏云隨緣。委身名利場,G壑終難填。登龍罔市利,媚奧竊朝權。已夢半身熱,猶望熱其全。

右祿舊作雜詩。

落款12字為“光緒丁亥 秋香崖時年七十五”,落款處鈐有兩枚印章為“史夢蘭印”白文方印和“香崖”朱文方印。另在左下角處有收藏印兩枚,“樂亭史氏家藏之印”白文方印在上,“居敬堂珍藏之印”朱文印在下(見圖2)。

據筆者考證,此“舊作雜詩”出自史夢蘭的詩作《旒言》,收錄于《爾爾書屋詩草》。據《爾爾書屋詩草》記載,《旒言》共包括序言66字和五言律詩42首。此行書題跋手卷中的內容為其中的23首五言律詩,文字與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史夢蘭集》中收錄的對應詩篇略有出入,如“餉饑以斛珠,不如米一簞。庇寒以尺璧,不如屋一椽。貴賤豈有常,惟時使之然。中流失舟楫,一壺值金子?!敝械摹安蝗缥菀淮痹凇妒穳籼m集》中為“不如絮一團”[4]。又如“小人居近市,豈盡賤丈夫。儼然冠裳列,甘為之徒。為富而不仁,較利窮錙銖。以貪成大患,剖腹落明珠。”中的“甘為之徒”在《史夢蘭集》中為“乃甘為徒”[5]。

《爾爾書屋詩草》刊印于清光緒元年(1875年),說明至少在清光緒元年(1875年)之前,《爾爾書屋詩草》已經創作完成。此行書題跋手卷乃光緒丁亥年(1887年)史夢蘭七十五歲所書。2015年由石向騫教授主編并出版的《史夢蘭集》亦是專家學者根據歷年史氏出版的文集整理點校而成,文字上的個別出入于理解詩詞大意無礙,可能是行草書寫辨認的因由?;蚴窃诳∵^程中工匠刻版的疏忽,亦或是史氏個人對詩中遣詞造句的修改。

三、結語

縱觀史夢蘭的一生,至光緒丁亥年(1887年)時,史夢蘭已七十五歲,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五朝。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與其父相比,其可謂高壽。然而這七十五年來,清政府日益腐敗,國家日益落后于西方列強,即使有洋務派督撫大員“自強”“求富”,依然無法阻擋大清王朝的危局頻現。在《旒言》的序言中,史氏言明了作此詩的緣由:旒之云者,贅旒之謂也。寒夜圍爐獨坐,追憶舊聞,參以閱歷,偶有所觸,輒以韻語寫之。所言皆古人所已言,亦皆凡人所能言。言之可也,不言之亦可也,故概謂之“旒言”云。唐山博物館收藏的這幅創作于光緒丁亥年(1887年)秋的《史夢蘭行書題跋手卷》雖名不見經傳,但幸在為史夢蘭親筆手書,對研究唐山文學史和地方志有著重要的文獻價值,彌足珍貴。

注釋:

[1]徐世昌.大清畿輔先哲傳[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13.

[2]來新夏.清代科舉人物家傳資料匯編[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77.

[3]樂亭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樂亭縣志[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4:706.

篇6

比比皆是,漢語成語,拼音是bǐ bǐ jiēshì,釋義:到處都是,形容極其常見。出自《戰國策·秦策一》。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比比皆是成語的引證解釋,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一、比比皆是成語的解釋比比:一個挨一個。用于人與物?!稇饑摺で夭咭弧罚骸胺赴兹?,蹈煨炭,斷死于前者,比是也?!彼巍ぐ墩埦葷答嚸袷琛罚骸澳昕汉担袷称D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二、比比皆是成語的近義詞琳瑯滿目 [ lín láng mǎn mù ]

比喻面前美好的東西很多?!妒勒f新語·容止》:“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瑯珠玉?!?琳瑯:美玉,比喻珍貴的東西。

雨后春筍 [ yǔ hòu chūn sǔn ]

春雨之后竹筍長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涌現出來。

漫山遍野 [ màn shān biàn yě ]

遍布山野,形容很多:羊群~,到處都是。

三、比比皆是成語的造句1、年輕人不甘在家種地,外出打工做生意發財的比比皆是。

2、農貿市場上的交易,幾乎比比皆是討價還價的買賣。

3、童話里給公主一顆毒蘋果的巫婆,把王子變青蛙的巫師,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

4、戰后的德國社會不安定,怨女曠夫比比皆是。

5、走在東北三省的大地上,因祖輩闖關東,而生存下來的山東人,比比皆是。

6、露天茶座,酒吧,餐廳,咖啡座,畫廊,居家擺設工藝品,以及各色各樣的服裝設計,藝術畫家,工藝大師的工作設計室比比皆是。

7、今天的塔下村,上八、九十歲的老人比比皆是,更有不少的百歲老人,依然生活自如,能做家務。

8、由于日照充足,丘陵地帶的果園比比皆是,桃子、櫻桃的產量為日本第一,一年四季觀光游客都能在這里享受采擇、品嘗水果的樂趣。

9、佇立在維也納的街頭,音樂的符號遍布了大街小巷,名人塑像比比皆是,不管你認識還是陌生,如果想知道,人們會告訴你這一定是藝術家。

10、與四十年前的徐州相比,華麗的建筑、拓寬的道路、比比皆是的商業圈,儼然具有一副現代化城市的景象。

11、湖邊賓館飯店比比皆是,沿湖在碧樹環繞中還有一棟棟私家別墅,倒映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宛如一幅幅景色秀麗的山水畫景了。

12、在山腰處,不僅有小超市,快餐店,小花園,還有圖書錧,老人院,健身器械和兒童樂園更是比比皆是。

13、街道整潔,街面上店鋪林立,旅游商品繁多,瓜果攤鋪更是比比皆是。

14、南門里東西街為商業鬧市,八旗貴族開辦肉食店鋪,燒鍋、皮革店、兵器坊比比皆是。

15、山上奇峰林立,怪石嶙峋,上不見巔,下不見路,奇色異景,比比皆是。

16、現在男友劈腿的比比皆是,被女友查電話的更是多得隨便一撈就一把。

17、幽冥大陸地域廣闊,奇花異草比比皆是,但要論起花卉,沒有一個地方能夠與文殊蘭谷相媲美。

18、在西面里,因為醫療缺乏,所以畸形怪狀的人比比皆是,小傷之所以下能愈合,就是因為付不起錢。

19、樹林里叫不出名字的野果比比皆是,鮮艷的野花燦爛盛放,高大的毛山櫸樹枝椏還會跳出一兩只毛茸茸的松鼠。

20、沒想到在這個不見天日的地方,竟然會是一個美麗的植物王國,幾人合抱不過來的大樹比比皆是,各式各樣七彩絢麗的花朵爭奇斗艷。

21、生活中會有很多意外發生,快樂的傷心的事比比皆是,每一份意外都會讓我們感覺到不平靜。

22、家花野花路邊小草,都有自己的風韻,世界上優秀的男人比比皆是,世界上可愛的女人多如牛毛。

23、只要目標明確,意志堅定,學習不分早晚,道路不止一條,大器晚成、身懷多門絕技的例子比比皆是。

24、在我的眼里和我的心中,開放的秋菊比比皆是,美好的生活天天都在。

25、夢想發財的人生比比皆是,真正輪到發財的人少之又少。

26、類似法拉尼先生的故事在這里比比皆是,多到讓一個誠實的人在這里總是不知所措。

27、從北魏開始,漢人大量汲取北方和西域少數民族生態文化,這樣的實例比比皆是。

28、便引發一系列問題,上課不注意聽講,擾亂課堂秩序,玩物喪志的學生比比皆是。

29、首飾商人街區內,貨攤比比皆是,各式各樣的金手鐲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不少印度教徒歷來以此謀生。

30、比如“頂職”,爸爸退休了,兒子進報社,有的兒子、兒媳都進去了,一家人好幾口子都在報社工作的比比皆是。

31、在生活中,像朋友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我們經常因為事前“不好意思”,事后扼腕跺腳。

32、這里地勢開闊,幢幢大樓拔地而起,建筑群比比皆是。

篇7

關鍵詞:小學英語 慢鏡頭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11-0183-02

現代社會高速發展,人們用快速的腳步追逐著目標。連孩子們的學習速度也隨之加快,恨不得一節課就學完整本書,能解答所有的題目。進入新課程后,重視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感和體驗成為了共識,英語課漸漸慢下來了。英語課上的“慢節奏”就像音樂中的慢板,循序漸進,學生的每一步才能更踏實,體驗到英語課的魅力。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怎樣讓英語課堂的節奏更均衡,將寶貴的時間花在刀刃上呢?筆者從課堂教學實踐入手,提出了在“該慢的地方慢下來”的策略。具體體現在:

1 放慢解讀難點的過程

英語課堂中常有一些比較難理解的語法,精心設計后可以使難點迎刃而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陳述句和一般疑問句的理解上,許多老師都發現學生常有困惑。

【快鏡頭】

師出示:This is a bear.改為一般疑問句,并作否定回答。

師看到學生一片茫然,隨即說一般疑問句就是用yes或no回答的句子,否定回答就是no。

有幾個聰明的學生舉了手,老師叫他回答。

生:Is this a bear? No, it isn’t.

老師滿意地點了點頭,其實學生沒有理解。在作業中,錯誤連篇。

【慢鏡頭】

老師分別播放句子This is a bear. 和Is this a bear?的錄音,請學生到黑板上寫出聽到的句子。學生們躍躍欲試,老師請兩位學生到前面來寫,請兩位經常馬大哈的學生批改。

老師叫學生說說句意,并問這兩個句子有什么異同。學生很快發現了組成這兩個句子的單詞一樣,但順序不同,語調不同,標點不同。老師表揚孩子們的火眼金睛。

師:前者不是問題,不需要回答。后者是一個問題,要回答。用中文你會回答第二個句子嗎?

生:是或不是。

師:好的,在英語上是和不是怎么說?

生:是yes, 不是no.

師:你說得很對,請大家打開書本,找找完整的答案。

學生很快找到了,Yes, it is. 和No, it isn’t.

老師借助板書趕緊給這四個句子標注好:陳述句,一般疑問句,肯定回答,否定回答。這時候有學生說:你們看,否定的否字上有個不,就是no!

老師這時候才請學生們打開練習冊翻到相關題目,學生提筆就寫,齊刷刷地舉起了小手要說說自己的答案。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注意到了句子三要素,知道了陳述句和一般疑問句在語序和語調上的區別,并學會了做改句型的題目,整個過程是學生自己發現和構建的,這樣的設計使學生輕松突破了難點。

2 放慢強化重點的過程

英語課中的重點部分要慢慢來是共識,但怎樣慢慢展開呢?這就是一種藝術了。例如詢問顏色這一課中,如何幫助學生從英語的視角運用顏色類單詞和主要句型是重點,不走偏浪費時間。

【快鏡頭】

師:Look at my coat. What colour?

預習過的學生喊道:Red.

師:不錯,讓我們來一起學學還有什么顏色。

在認讀完顏色單詞后,老師請學生拿好彩筆和紙,老師用英語說出顏色,學生涂色。老師報得很清楚,學生卻來不及上色,更有學生在紙上畫畫了。練習沒完成,英語課儼然成了一節美術課。

【慢鏡頭】

在認讀過8個顏色單詞后,老師請學生拿好準備好的彩筆和便利貼。

先由教師說顏色,學生快速拿起這個顏色的彩筆。如師說Show me red!學生拿起紅色彩筆說red。這樣復重練習顏色單詞。然后請學生在便利貼上分別寫好顏色單詞后貼到彩筆上,由同桌互相檢查。接著老師請一位學生站到前面,說: Look at my blue jacket.學生模仿說詞組或句子。最后老師請學生把剛剛貼在彩筆上的便利貼拿下來,根據顏色分別貼教室里的東西或人身上(為節省時間及避免學生借機亂跑,只在就近貼,可只貼幾張),并想想詞組或句子,每人想好至少兩句。兩分鐘后,老師請學生指著自己貼的東西說說。結果學生能說出很多有創造性的話,如Look at my black eyes.在和同學交流的過程中會說Do you like pink?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認識了顏色單詞,并能正確對應顏色,能說關于顏色的詞組或句子,能運用到真實的情境中,表達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學生對小游戲很感興趣,整節課學得很投入。

3 放慢辨析關鍵點的過程

英語課中常有不少概念是比較抽象的,容易混淆,需要進行一定的辨析,教師在教學中有意放慢腳步,將這個過程做足,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更準確更清晰的認知。例如,區分人稱代詞和物主代詞是一個關鍵點。

【快鏡頭】

師:I, you, he, she, it叫做人稱代詞,my, your, his, her, its叫做物主代詞。人稱代詞一般作主語,物主代詞就是表示所屬,東西或人是誰的,后面加名詞。請你分別造句。

學生紛紛舉手回答,課堂氣氛活躍。

在快下課時,師:同學們都明白了嗎?

生高喊:明白!

到練習時,一大半的學生摸著腦袋,最后在教師的催促下急急動筆。

【慢鏡頭】

老師在黑板上分兩豎列分別寫“我、你、他、她、它”,和“我的、你的、他的、她的、它的”,請兩位學生在單詞旁邊寫相應的英語單詞,叫另兩位學生批改。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單詞有什么特點。有學生說第一列的單詞后可以說I like coffee.大多數放在句子開頭。第二列的單詞后能加東西或者人,比如my book。

師:同學們說得很到位,下面我要考考大家會說些什么句子。我會說What’s your name? I’m Miss Tao. 你們來試試看!

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下大膽發言,如:What’s your uncle? How old are you?(兩三分鐘即可)

師:我很開興大家沒忘記,都很聰明。第一列的單詞叫做人稱代詞,第二列的叫做物主代詞,顧名思義,物品的主人,也就是表示誰的,也可能是人,如my father。請拿出小練習紙,和同桌一起找找這些句子中出現的黑板上的單詞,并把中文意思寫在旁邊。

學生提筆,老師糾正,學生做錯的題,請學生來講評。

師:接下來,用合適的單詞填空。不會的時候看看黑板。題目如 is my friend, Su Hai. How old is (he, his) grandpa? (He, His) is 70. 老師一邊巡視一邊批改,并適當提醒孩子,及時鼓勵。

篇8

一、基于“說”的興趣激發

在小學低年段,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說的形式,如:看圖說、自由說、想象說、表演說等,讓孩子對說產生興趣,在形式多樣的言說心聲、表達情感中逐漸產生想說的欲望,積累“說”的語言,而后在“說”的基礎上寫,逐步降低兒童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

1.結合課文插圖

看圖說話是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主要途徑。低年級教材中的大部分課文都配有相應的插圖,這有助于學生觀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低年級學生看圖往往是看到什么就說什么,沒有條理,不知從何說起。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看圖說話時要加強引導示范。如:觀察景色,可按“整體──部分──整體”或“由遠及近”、“由近及遠”的順序;觀察動物的外形,可按“從頭到尾”或“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這樣,學生觀察有了順序,說話寫話就能做到有序。另外,看圖說話的畫面是一個個靜止的人或物,教師要引導學生一邊觀察一邊展開聯想。如:看到圖上人物的衣著穿戴,可以想到這是什么季節;看到圖上的背景事物,可以猜測故事的時間、地點;從人物臉上的表情,可以猜測人物此時的心情。在此基礎上,想象這個事情是怎樣發生的?怎樣發展的?結果怎樣?看圖說話訓練可以和講故事比賽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說的積極性。

2.結合閱讀教學

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說話訓練是日常教學中常用的練習方式,要抓重點詞語進行造句,根據重點句子展開想象說話。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簡短有趣的童話,童話的結尾往往發人深省,續編故事、分角色表演故事是孩子們熱衷的訓練方式。在說話訓練時,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給學生戴上一些頭銜,如:“小小解說員”、“小導游”、“小博士”等,或讓學生充當課文中角色,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此基礎上進行說話訓練,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如:在教學《鳥島》這篇課文時,我進行了“我當小小導游員”的說話訓練,孩子們個個勁頭十足,踴躍報名。于是,我提出要求:“要當導游來介紹鳥島,并不是背課文,而是要用自己的語言,帶上豐富的表情、動作,讓游客們聽了你的介紹后都能喜歡上鳥島?!苯涍^充足時間的準備后,“導游員們”便開始工作了:“大家好,很高興能和各位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一起來到美麗的青海湖鳥島。鳥島位于……”生動流暢的語言,繪聲繪色的講解,小聽眾們都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二、基于游戲的快樂“寫話”

愛玩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沒有哪個孩子不愛游戲。在游戲中學習寫話,引導學生快樂游戲做了寫,想象趣事比賽寫,寫畫結合樂于寫,把寫話化為游戲,從而讓游戲的快樂因子激發兒童“寫”的欲望。

1.快樂游戲做了寫

蘇教版二下《練習5》中的“教你玩游戲”:你玩過哪些游戲?請選擇一個有趣的游戲,教大家玩一玩,要注意說清楚游戲的名稱和玩的方法。我在教學時,把這項教學內容與體育活動結合起來,先讓孩子們交流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游戲,孩子們對游戲的興趣一下子激發了,興致勃勃地說出自己喜歡的游戲。接著讓孩子們根據各自對游戲的喜好自由組合分成若干個小組,并推選組中最會玩游戲的同學為小組長。然后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讓組員把自己最喜歡而其他成員又不知道的一個游戲教給大家。這下子,運動場上徹底沸騰了,每一個小組都熱火朝天地玩起了讓人耳目一新的游戲:“誰是鐵皮人”、“背靠背,誰先起”、“警察來了”……“哈哈哈”的笑聲回蕩在校園,游戲的快樂灑滿了每個孩子的心田。最后我趁熱打鐵,讓孩子們先在小組內交流:你最喜歡哪個游戲?它是怎么玩的?然后小組內推薦一位說得最好的孩子在全班作交流,老師和同學作適當的評價和補充。有了游戲的快樂體驗,有了說話的語言鋪墊,此時再讓孩子把自己最喜歡的游戲寫下來便顯得水到渠成。

2.想象趣事比賽寫

蘇教版二下《練習6》中的“根據有趣的文字畫,發揮想象,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從文字畫中,孩子們得到了一些故事的線索:一個月夜,一片大森林,一頭小鹿馱著一只烏龜。這會是一個怎樣有趣的故事呢?我引導孩子對這些已知的線索進行提問:“小鹿為什么會馱著烏龜?他倆從哪兒來,到哪里去?結果如何?……”接著,我鼓勵孩子們大膽想象,想象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想象主人公的語言、動作、表情。在經過小組合作編故事后,我讓每一小組推選一位同學上臺講故事。在此基礎上,開展“小組寫故事比賽”,還是以小組為單位,一起合作把這個故事寫下來。最后,我把各個小組的作品張貼在教室外墻板報上,發動班里的所有的學生和家長作評委,在自己最喜歡的那個故事上畫上一朵小紅花。這一舉動大大提高了孩子們“寫”的積極性,在“說寫”與“評價”的過程中,孩子的表達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3.寫畫結合樂著寫

篇9

一、注重積累,夯實基礎

口語交際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他蘊含在生活的每一處,而我們應像唱戲一樣天天吊嗓子,天天練,廣積糧,深挖渠,多積累詞匯,語言,豐富交際形式,修煉內功。小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偏低,經常出現無話可說的現象,追究其根源就是缺乏詞匯,用詞不當,語序混亂,無法完整表達意思。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平時注重引導學生積累詞匯、佳句,還要鼓勵學生養成善于調動自己儲備詞匯的習慣。主要可以通過傾聽身邊的老師、同學、家長他們之間說話時的遣詞造句,以及語言的運用;觀看電影時,不要只看自己喜歡的打打殺殺,更重要的是根據故事情節,觀察人物塑造的形象,傾聽人物之間的交流與對話,積累經驗;觀看電視新聞的時候,注意傾聽主持人,怎么樣把一件事情用語言把她描述出來,傳遞給每一位觀眾和聽眾;還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閱讀課文的語言組織、人物對話、環境描寫、人物描寫等寫作技巧來訓練人的思維和積累口語交流的詞語、句子和段子。當然這離不開平時的訓練。有的學生雖然詞匯豐富但表達不出來,這就是因為缺乏詞匯儲備的的調動。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晨間、課間、課外活動、班會、隊會等有利時間進行有意的口語交流訓練。這樣就可以把日常積累的詞匯,佳句應用自如,游刃有余。這些與教師的日常用語有直接的關系,教師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強,學生就會潛移默化受到影響。如在教學“交流讀書收獲”時,我先讓學生說出自己已經掌握有關名言名句、歇后語、格言,同學們把日常積累的詞語淋漓至盡的表達出來,聽了之后,才知道原來學生的語言是如此的豐富。當一個說出:“一日不讀,便覺三餐無味”這個句子時,我立馬豎起大拇指,給與表揚,增強了學生的自信。

二、注重實踐,增強體驗

實踐訓練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教學,從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切記上語言技巧課。凡是有人際交往的地方,就可以進行口語交際,口語交際是生活工具,訓練的天地是廣闊的,途徑是多樣的,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訓練效果。教師可利用考察活動,體驗活動,調查活動,訪問活動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組織形式,為學生提供口語交際的豐富空間及展示交際才華的多彩舞臺。如在進行《我們身邊的垃圾》這一話題的口語交際前,就讓學生當一回新聞調查員,用慧眼去發現身邊的垃圾是怎么產生的,然后再課堂上交流,這樣有備而來,學生就不會感到無話可說了。在進行倒垃圾可以回收,我們可以變廢為寶這個環節時,設計一個垃圾變變變的環節,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將廢舊物品制成工藝品加以展示,在向同學介紹自己是用什么廢舊材料制成了什么東西,又是怎樣制成的,這樣學生講得有條有理,儼然像個工藝制作商。再如教學《春天在哪里》這一內容時,就利用春游的機會把孩學生帶到大自然中,讓學生去田野看看金燦燦的菜花,去花園看看粉嘟嘟的桃花,去山坡看看路悠悠的小草和紅彤彤的杜鵑花。學生在春風里,花叢中歡歌笑語,美美地的語言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是那樣的自然,淳樸,然后把春天的景物畫下來由于是親眼所見,親手所畫,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有情可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實現互動,增強表達能力

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一個聽方和說方雙向互動的過程,不是聽和說的簡單相加。我們知道,口語交際是訓練聽話和說話能力的一種形式,是一種雙向,甚至是多想互動的言語交際活動,師與生、生與生雙向互動,才能體現交際。學生只有在動態的雙向的互動活動中才能增強口語表達能力,才能會分析、歸納、評價的思維方法,才能形成由語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構成的口語交際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靈活多樣的交際情境,引導學生不知不覺的走進場景,自主、開放、自由的表達,與人交際。讓他們在情境中產生口語交際的愿望,逐步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互相交流,積極參與討論,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意思。如在低段口語交際課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口語交際情景:請問你們玩過什么游戲嗎?玩游戲時心情怎樣?玩丟沙包的游戲時,你來我往的歡歌笑語,流露出學生開心的交流,在玩中有語言的交流和運用;同時要求每個同學向別人推薦一種新的游戲。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真實生活中的游戲情景,達到一種心靈的愉快,從而迸發出我要表達的愿望,我把游戲搬進課堂,把孩子們領入活生生的游戲情景,并以此為交際話題組織孩子們交流觀后感,孩子們全身心的投入,思維的火花并射而出,一句句富有個性的語言噴薄而出。我放手讓孩子們盡情地游戲,同時引導同伴間禮貌的詢問,請教,耐心解答,介紹,構成討論式交流情景。學生在這個真實的就情境中不自覺地與人交往,在交往中培養了禮儀,鍛煉了能力,進一步體驗到與人交流,合作的歡樂。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篇10

王世貞認為“詩之所謂格者,若器之有格也,又止也,言物至此而止也”①,又說“格者,才之御也”②,“ 大較氣完而辭暢,出之自才止之自格”③,這里的“格”是一系列的規范,它的作用是約束“才”,而“才”駕馭“氣”與“辭”,三方流動起來,流于筆端,便成其為詩文。

“格”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王世貞說:“吏部選人,非用公者。也,公固自疑于格也。甚矣,格之能困天下材?!雹芾舨窟x拔人才,但是陸子韶沒有被選中,為什么呢?因為陸子韶詩文的不合“格”,這里的“格”應該不是格律聲調、修辭的意思,而是更高一層的品味、氣質、風格的意義,是“隱含作者”的“格”,是“詩人文人之格”,即陸子韶所主的風格不合吏部官員的品味,而當時吏部官員的品味應是王世貞所推崇的古體詩當高古古雅含蓄不露,近體詩還要求雄渾深沉以及精嚴高秀?!案瘛钡牡匚蝗绱酥匾?,“格”確乎是起到了約束、限制、規范“才”的作用。所以王世貞十分推崇贊賞那些合乎“格”的人,他說當自己統領治理魏郡兵馬的時候,在諸多晚生后學中尤其喜愛魏懋權,此生“所為文義,奇甚。然不能就格而又善詩。先后奏余詩數章,有少陵氏風,余異之?!雹菸喉畽噙@個人,不會為了押韻合乎格律而湊字數,他的文章不僅合乎“格”的要求,而且文采斐然、氣質不凡,很有杜少陵沉郁頓挫的風格,與陸子韶的文風迥然不同,為州欣賞?!案瘛眱叭恍市氏市实慕橘|了,沒有對“格”的認同,難以產生共鳴,它是一種標準、一種參考,不僅抑才,也旺才。

“格”的內涵是很豐富的。

王世貞說張左虞集中最后一卷極具“清新麗雅之致,句字有力,格韻不凡而忘其誰作”。⑥一開始認為張左虞不善作詩,可是當此人死去之后,得其詩集細讀,才發現張左虞詩的不一般,他的詩作很有自己的一套藝術特色,不僅風格上有清新雅麗之美,句法字法運用合適,在格律聲韻上也很是嚴謹,王世貞不禁失聲而泣,無限慨嘆。這里的“格”應指格律聲韻之意。

王世貞認為擬古樂府詩,譬如《郊祀》、《房中》,“須極古雅,發以峭峻?!雹邔懝艠犯鸵η髮懗鏊艠阊胖?,并且要風骨峭峻,語言剛健有力,因為這些都是諸如《郊祀》、《房中》這一類古樂府特有的風格特色,創作的時候是要予以忠實表現的。這里的“格”應指各體詩文藝術上“應有特色”之意。

“格韻”可破。

在主張嚴格師法以合乎“格”標準的同時,王世貞允許破“格韻”以免以文害意。他說:“夫常格,非所以待非常之人”⑧,對非常之人可以允許“破格”。那么什么樣的人是非常之人呢?譬如高季迪“雖格調小降,其才情足以掩帶一代,或可加益”⑨,非常之人必具非常之才情,因為“格”足以御“才”,所以對這類人,可以降格以突出其才情。因而王世貞又說:“先生詩富才情,格不必盡古。”⑩以“格”御“才”是為了避免“才”的飄揚,但是如果因此“御”而傷了“情”,寧可降“格”以就“情”,不過,“情”易散漫,破“格”就“情”也有條件,便是“情景妙合”,“情”要合乎境,不能是徒有情感無病。這里的“格”,原來是可以為“情”所破的,不過,需以“情景妙合”為新的規范。

王世貞認為“情景妙合,風格自上,不為古役,不墮蹊逕者,最也”。B11詩文創作時,內在精神與外物自然遇合產生觸感,下韻、造句、用典、寫景、表情、達意等步驟渾然天成不囿于古法,寫出既如名家范作般工妙又富自己特色的作品,使作品情景交融、自然渾成,這是最妙的詩作,最好的文章。并且認為“大抵能以有意成風格,以無意取恣態,或離或合”B12,風格的形成需要有意為之,但是最終留于作品中生發出來的詩人的氣質稟賦是在創作時靈機一動間生成的。在“詩文之格”與“詩人文人之格”之間抉擇很難,要守“格”守規范避免違背它,但情不自已時又難免超脫“格”,這時“詩文之格”退讓,而“詩人文人之格”進前,使得“隱含作者”的形象魅力(才情)得以在作品中更為強大地彰顯。不過,要掌握好“有意”的度,“有意”與“無意”兼有,要掌握好“離合”的度,或離或合,才能使作品于自然無跡的情狀下讀出最佳二字。

各體詩文“應有特色”不可破。

還是以《郊祀》、《房中》這一類樂府體裁為例,其創作“須極古雅,發以峭峻”B13。唯此,才能生成這體詩應有的意蘊。

王世貞主張忠實于“格”,因而極厭變體變風。他認為杜甫“以歌行入律,亦是變風,不宜多作,作則傷境”B14。王世貞認為變風詩的價值要遜于正風詩,這一方面因為他認為各體詩有各體詩的不同的“格”因而運用不同的“格”便會生發出不同的特色,如果用別體詩的“格”來寫此體詩,便不能淋漓盡致地突出這體詩本有的特色,便“傷境”了;另一方面或許因為王世貞處于明代中興時期,喜好高秀、宏麗、清新的詩風,所以對于容易生成傷感意境的變風詩不主張多作。他認為“詩格”自蘇軾、黃庭堅始變,認為蘇軾作詩主“俗”,常常隨物賦形,較少精心營造,“思”的功夫不夠;黃庭堅作詩主“雅”,往往囿于用典使事,詩中的真性情反而遮蔽不顯,“情”的成分太少。這里可看作王世貞對創作時忠實于“詩文之格”(應有特色)的強調,認為這種“格”即各體詩文“應有特色”是不可破的。

王世貞認為“格”御“才”而影響“氣”與“辭”的生成,最終影響作品的藝術特色?!案瘛钡牡匚缓苤匾小霸娢闹瘛?、“詩人文人之格”兩層含義,“格”的第一層含義“詩文之格”又分兩層含義,一是格韻,二是各體詩文“應有特色”,“格”的第二層含義“詩人文人之格”是對“隱含作者”形象的規制。

“詩文之格”生發出詩文規則的特質美,“詩人文人之格”生發出意境美。“格韻”的規范可破而各體詩文“應有特色”不可破,后者的遵循尺度要嚴于前者。嚴格遵守“格韻”可以造出佳作,而在某些時候,超越“格韻”亦可以寫出佳作,但是“格韻”的超越需以“情”做彌補且以“情景妙合”、“情景交融”為超越“格韻”的新規范。而各體詩文“應有特色”是不可破的,所以王世貞否定變風變體,毫不留情地批評了杜甫、蘇軾以及黃庭堅的變風變體詩。

總的來說,王世貞更強調創作每一體詩文須忠實地遵守每一體詩文特有的“格”(格韻、應有特色),忠實地書寫、忠實地呈現,破“格韻”的情況只在少數。

注解

① [明]王世貞.真逸集序.州山人續稿[M].明萬歷中刊本,卷四十二:6.

② [明]王世貞.沈嘉則詩選序.州山人續稿[M].明萬歷中刊本,卷四十:6.

③ [明]王世貞.方鴻臚息機堂詩集序.州山人續稿[M].明萬歷中刊本,卷四十五:8-9.

④ [明]王世貞.奉政大夫同知泉州府事三泉陸公暨配陳宜人墓志銘.州山人續稿[M].明萬歷中刊本,卷九十:18.

⑤ [明]王世貞.魏懋權時義序.州山人續稿[M].明萬歷中刊本,卷四十:7.

⑥ [明]王世貞.送撫浙溫司馬入佐大農.州山人續稿[M].明萬歷中刊本,卷十八:2.

⑦ B11[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校注[M].羅仲鼎校注.濟南:齊魯書社,1992:23,232,23,180.

⑧ [明]王世貞.沈司正伯英.州山人續稿[M].明萬歷中刊本,卷一百九十一:19.

⑨ [明]王世貞.答穆考功.州山人續稿[M].明萬歷中刊本,卷二百零七:8.

⑩ [明]王世貞.答穆考功.州山人續稿[M].明萬歷中刊本,卷二百零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