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景物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16 17:12: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景物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作文教學景物描寫 情感
語文新課標提出以“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三維的課程目標,這就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來看待。在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把握文章流露的情感呢?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初中或高中的選文都有很多對景物的描寫。從文中景物的描寫中,我們就可很好地體會到抒發的情感,這就為我們把握文章的情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窗口。本文就從對景物的描寫中來分析情感的流露,使學生掌握分析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體會情感的能力。分析景物體會情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景物的外形是景物主要的特征表現之一。一般說來,景物外形就可以傳達出作者的心意。景物外形是高大威武的,表現崇敬羨慕之情,如《三峽》中對山的描寫;小巧玲瓏的,表現喜愛愉悅之情,如《春》中對小草和春雨的描寫;強悍兇猛的,表現贊美驚嘆之情,如《聽潮》中對大海漲潮時的描寫;溫柔舒緩的,表現沉醉安寧之情,如《荷塘月色》對荷花的描寫;陰森恐怖的,表現恐懼驚嚇之情,如《岳陽樓記》中對陰雨洞庭湖的描寫;丑陋兇險的,表達憎惡憤恨之情,如《蠟燭》中對戰場的描寫,等等。抓住景物的外形,就可推測出文章要表達的情感。
景物的顏色也是景物的主要特征之一。一般說來,景物的顏色更能表達作者的情感。色彩艷麗清晰溫和樸素的景物,能表現喜悅高興憐愛甚至崇敬欽佩之情。紫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小草“綠綠的”、桃花杏花梨花“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山“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葚”、“淡黑的起伏的連山”、“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薄八赝木G潭,回清倒影”、“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薄叭~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薄吧饺缑槛臁?。這些顏色充分地展示了景物的多姿多彩,給讀者以視覺的沖擊,流露出喜愛愉悅之情。色彩灰暗雜亂陰冷刺眼的景物,則表現難受悲傷痛苦甚至驚恐懼怕之情。
景物的氣味情態可以從嗅覺和感覺上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感受。氣味的清新芬芳甜美,可以傳達出興奮愉快之情;氣味渾濁污穢腥臭,則流露厭惡憎恨之情。景物中有的會帶有一定的氣味。“花里帶著甜味兒”、“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濕潤的空氣里醞釀?!薄皟砂兜亩果満秃拥椎乃菟l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薄拔L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边@些氣味,傳達出興奮愉快之情。閱讀時,只要我們調動自己的親身體驗,用心去感受,去體會,就能從氣味中分析出抒發的情感。景物的情態也是抒情的一個重要窗口,它是作者對景物切身感受的體現。“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本質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卻像鳥一樣,蝶一樣,憩與枝頭,輕靈而自由!”紫藤蘿“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毙〔荨澳勰鄣摹薄败浘d綿的”、“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边@些景物的情態無不流露出作者對景物的情感。景物的情態可以從整體上展示景物的特有的魅力,也可以充分表現作者對景物的情感。景物的情態是可愛的、高大的、親切的、俊美的,一般傳達喜悅高興憐愛甚至崇敬欽佩之情;景物的情態是厭惡的、矮小的、丑陋的、兇惡的,一般傳達難受悲傷痛苦甚至驚恐懼怕之情。
篇2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景作文 指導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8-086
在寫作過程中,無論是寫人還是記事,都需要運用景物描寫,或渲染環境氛圍,或烘托人物心情,抑或抒發思想情感。綜觀當前學生的寫景作文,常常會發現,許多學生寫景時胡亂編造,層次不分明,重點不突出,無法抓住景物的鮮明特征。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加強學生寫景作文的指導,讓學生在寫景中受到美的熏陶,體驗到描寫成功的喜悅,從而啟迪思維,升華情感,提升寫作能力。
一、調動感官,細致有序觀察,抓住景物特征
寫景作文離不開深入細致的觀察,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要教給學生觀察景物的方法。一方面,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他們全面細致觀察,學會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觀察和感受景物特征,需要借助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官,不僅要觀其形和色,更要嗅其味、聽其音。只有這樣才能把握景物的形態、顏色、氣味、大小、數量等主要特征,讓景物描寫繪聲繪色。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有序觀察,把握寫景的順序,學會移步換景,寫出層次。世界上的景物千姿百態,觀察角度和順序不同,其觀感也有所不同。一般的,在描寫景物時,可以按照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進行,由遠及近,由高到低,由整體到局部,抑或移步換景,隨著觀察點的變換井然有序地開展,從而使景物描寫層次分明,條理明確。
例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煙臺的?!芬晃?,作者按照“冬―春―夏―秋”的時間順序,寫出了煙臺的海一年四季不同的鮮明特點。冬天時海的凝重,人的不畏嚴寒;春天時海的活潑,人的勤勞播種;夏天時,海的寧靜,人海相依;秋天時海的高遠,人的充實忙碌。文章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如一幅幅立體畫面,讀來讓人流連忘返。
二、巧用修辭,展開合理想象,增強語言感染力
在描寫景物時,巧妙地運用修辭手法,往往會使文章語言更具感染力和表現力,讓人讀后印象深刻,回味無窮。因此,在進行寫景作文指導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握好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修辭方法的運用,并充分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大膽聯想,從而讓景物描寫活靈活現,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和藝術魅力。
比如,描寫春風時,有學生這樣寫道:“春風像一個心靈手巧的少女,用她那靈巧的雙手染綠了柳枝,染紅了桃杏枝頭,染黃了簇簇的迎春花?!币陨倥鞅扔?,寫出了春風的美好。再如,寫夏天:“夏天是熱情的,在激情的旋律中展現著她的青春活力?!睂W生借助擬人手法,寫出了夏天的熱情與活力。寫小草:“小草長在風里,搖曳多姿;小草長在山里,挺秀堅韌;小草長在水里,充沛盈盈;小草長在我的心里,只要有信念,就層層不窮?!迸疟鹊那擅钸\用,增添了小草的生機勃勃。這樣,通過巧用修辭,展開合理想象,景物描寫將更生動、形象,更具韻味。
三、意在筆先,注意動靜結合,實現情景交融
在進行景物描寫時,要想使筆下的景物鮮活起來,教師既要指導學生寫出景物的靜態,又要寫出景物的動態,做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從而增強畫面的動感,使作文情趣盎然。同時,需注意的是,寫景作文離不開抒情,寫景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寫景而寫景,更重要的是為了抒發作者心中的思想情感。因此,在指導學生描寫景物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滲透自己真實的思想感情,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表達出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
譬如,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杜甫的《絕句》一詩,覽景悅心,借物傳情,詩人在描寫景物背景、營造畫面意境時,將“黃鸝”“白鷺”的動態畫面與“翠柳”“青山”的靜態事物巧妙地結合起來,色彩鮮明,有聲有色,營造了靈動、唯美、清新的意境,展現了春天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反映了詩人做詩時的愉悅、歡快心情。
總之,在平時的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積累寫作素材,巧用修辭,結合事物展開合理想象,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并注意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使文章更具活力和靈性,從而不斷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 楊曉紅.淺談如何指導小學生寫好寫景作文[J].新課程:小學,2014(8).
[2] 荀道艷.淺談小學語文寫景類作文寫作[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5(12).
篇3
敘事作文中常常出現不少景物描寫。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敘事作文里寫景往往會對全文起到交代背景、烘托心情、推升情節、揭示中心等作用。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拔锩鑼懸晕?、明亮、動情的文字觸動、感染著每一位讀者,繼而產生共鳴,傳達能量。
解密大叔:
孩子們,快睜大眼睛,來認識一下敘事作文里的幾種“寫景”形式吧!記住,只有牢記于心,才不會讓任何“寫景迷陣”從眼皮底下逃走!你準備好了嗎?
“山門陣”
特點:最先出來“叫陣”的就是它了
作用:交代背景,表明環境
陣法示范:
夜深了,星稀月皎,人靜露涼。
夜深了,跟往常一樣,老師埋頭燈下,將學生寫的蚯蚓般的數字,一個一個端詳,一筆一筆改正。
《夜訪》節選
敘事作文往往少不了要寫清事件是在“何時”“何地”發生的,這便是敘事文“六要素”中的“時間”“地點”。這里寫景就是起到了“交代時間(背景)”的作用,同時也襯托出老師工作的辛苦。
“隱形陣”
特點:分幾處藏在作文中間
作用:側面描寫,烘托心情
陣法示范:步入賽場,看著擺在面前的稿紙,心里升騰起莫名的害怕……其他參賽選手已經紛紛埋頭“苦”寫,而我卻還未理清凌亂的思緒。窗外,春日的雨果真害羞似的,滴滴答答個不停,每一滴都落在我心間最脆弱的地方,我的心更亂了,幾乎到了崩毀的地步。
《至少我追求過》節選
通過刻畫他人、描寫環境等間接描寫,往往起到正面描寫無法替代或者很難達到的藝術效果。俗語講“綠葉襯紅花”,景物描寫無疑就是那片表現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的“綠葉”。
“告別之陣”
特點:把文章最后要說的告訴了你
作用:揭示中心,延伸意境
陣法示范:八月,成功的“喜悅”眷顧了我,因為我順利地通過了音樂學院的青少年鋼琴舞臺賽初選,同時也獲得了“鋼琴十級證書”。
秒針追逐著分針、時針,超越了一圈又一圈。
《像秒針那樣》節選
在文末運用景物描寫,往往能夠余音裊裊,“柔和地”留住讀者的心靈,使之回味無窮,不忍棄之。同時,首尾呼應的景物描寫,也能起到揭示中心、點明主題的作用。
“靈魂之陣”
特點:像是一根線把文章串了起來
作用:線索貫穿,聯通全篇
陣法示范:那株默默的蟹爪蘭,靜靜的,靜靜的……
終于挨到了晚上放學,我三步并作兩步跑回了家……那誘人的粉變得晶瑩,變得嫵媚。無意間,我又瞥見了那株蟹爪蘭,它仿佛在說……我凝住神,恍然大悟:蟹爪蘭頑強地戰勝了炎熱和干燥……
如今……總會想起一旁靜靜佇(zhù)立的蟹爪蘭。
篇4
描寫景物是作文中常涉及的一項內容,也是讓同學們感到最頭痛的一項內容。在平常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同學因不會寫景或寫不出優美的景色而苦惱。
其實描寫景物并不是一些同學想象的那樣難,下面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寫景。所謂寫景,是指用形象、鮮明、生動的語言文字,對景、物進行具體描繪和刻畫的一種表達方式。我們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之中,季節交替、風霜雨雪等自然現象,以及名山大川等,構成了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接觸、了解、觀察和感受它們,加以描繪,把這些再現于字里行間,就是景物描寫。那么,如何寫好描寫景物的文章呢?
一是寫前要仔細認真觀察,抓住景物的特征。觀察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對于寫景作文,事前要做到對描寫的景物進行細致的觀察,要確立好觀察的立足點。可以按空間方位,也可移步換景。比如從前到后、從里到外,或由主到次、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這樣有次序有層次地進行觀察。要注意觀察景物變化的全過程,凡有變化的都要細致入微地觀察。自然界中的景物千姿百態。同樣是山,但山與山的形態不同;同樣是水,而水與水的姿態各異。如,南方的山與北方的山、冬天的山與夏天的山,江河的水與小溪的水各有特色。即使是同一時間的同一景物,因觀察的人、觀察角度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觀感,這就是蘇軾筆下所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為了突出天氣變化的過程,就著力描寫了楊柳的動態:“一點風也沒有時――枝條一動也懶得動;有一點涼風時――枝條微微動了兩下;風大起來時――柳條橫著飛?!蓖ㄟ^楊柳的動態,顯示了風的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而對暴風雨降臨時其他景象的變化,作者做了簡略處理。這樣,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現了天氣變化的過程,又避免了描寫的呆板重復,使得文字準確而精練。
二是依照一定的順序,寫出景物的層次。寫景也是要講究順序的。我們描寫景物時,可以由高到低,由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動到靜等。總之,把握住寫景的順序,描寫出的景物才能層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寫景物的順序通常有兩種:第一是時間順序,比如寫一棵樹,我們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寫出它在各個季節是什么樣子的;還有一種是空間順序,例如我們描寫一座山峰,就可以寫遠處看它是什么樣子,近處看它是什么樣子,或者從上看是什么樣子,從下看是什么樣子等。例如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一文,描寫濟南城周圍的環境時寫道:“小山把濟南整個兒圍個圈兒,只有北邊缺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本拔锩鑼懪c作者的定點鳥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準確。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見,依次描寫繞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曠野的幽靜、落日的霞光、宛如綢帶的河流和公路、華美如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換景,有如移舟前進,時過“景”遷,景觀隨之改換,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三是學會使用修辭,凸現景物的神采。我們寫景時要巧妙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既注重寫景的形似,更注重神似。朱自清的《春》中用了一組比喻性的排比,“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的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使讀者感受到春雨的細密輕盈。形象的比喻,給讀者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運用擬人手法也能取得這樣的效果。如《濟南的冬天》中對于水的描繪:“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而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儲蓄的綠色全拿出來……就憑這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這里,老舍將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讀到這樣的句子,我們很自然地感受到濟南的冬天里孕育著無限的生機和朦朧的春意。
篇5
十一假期,我在家中讀了《景物作文寫作技法與實例訓練》這本書。
《景物作文寫作技法與實例訓練》主要講:在寫景物作文時的一些技巧和寫作方法。全書從觀察景物的一般要求講到觀察景物作文的具體寫法。
書中首先例舉了動筆前《觀察》的一般要求,接著用一件事例告訴我們怎樣寫好這類作文。
篇6
小學生剛剛接觸作文,可能認為作文不太好寫,特別是寫景作文,不知道怎樣去描寫才能更生動,下面重慶一對一家教小編就為你介紹幾種小學寫景作文技巧,供大家參考。
1、方位順序。寫景作文要有方位的條理性,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間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寫,要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2、景物的類別。來寫,如山、水、花、鳥;瀑、石、峰、洞;亭、臺、樓閣等。要寫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寫它的靜態,也要寫它的動態,還可以寫出它的環境氣氛。
3、要仔細觀察,抓住在不同季節里景物的不同特點進行描寫,不要硬編亂造,憑自己的想象來寫。
4、寫景中也可以具體地寫些人和事,若讓人、景、事三者交融一體來寫,可以使作文更為感人。
5、寫景物時不要忘掉自己與景物之間的關系,要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寫進去,這樣使人讀了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葉圣陶老爺爺寫的《記金華的雙龍洞》不是具有這樣的特點嗎?
6、適當地、正確地引用前人描寫景物的詩詞歌賦,也可以為作文增色。這就需要你平時多加閱讀和積累,別等用時再去找。
以上方法就是我們重慶博嶸教育網為你介紹的,不妨下次再寫作文的時候,應用到你的作文當中,我們相信你的作文一定能夠得高分,趕快行動起來,加油吧!
怎樣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
孩子學習必須去培養他的思維能力,良好的思維能力能夠幫助考生去學習知識,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學習要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接下來由博嶸教育專家給我們講解一下怎么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希望能夠幫助廣大孩子學習。
一、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年幼的孩子遇到疑難問題,總希望家長給他答案。有些家長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這對發展孩子智力沒有好處。高明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應告訴孩子自己尋找答案的方法,啟發孩子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和經驗去尋找答案。當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時,他會充滿成就感,而且會產生新的學習動力。
二、讓孩子經常處在問題情景之中。當孩子提出問題時,家長要跟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家長的積極主動對孩子影響很大。特別是家長弄不懂的問題,通過請教他人、查閱資料、反復思考獲得圓滿答案,這個過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
三、跟孩子一起收集動腦筋的故事和資料。動腦筋的故事和資料很多,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科普性讀物。家長和孩子共同收集、整理,空閑時間翻閱這些資料,討論感興趣的問題。
四、搞家庭智力競賽。利用節假日進行,家長和孩子輪流做主持人,設立小獎品或其他獎勵措施。為了增強氣氛,可以請親友或其他小伙伴參加。五、引導
篇7
1.了解景物描寫的范圍和作用。
2.培養學生細致觀察景物的能力及聽說讀寫的能力。
3.掌握描景作文的寫作技巧。
教學重點:初步學習景物描寫的幾種方法。
教學難點:要突出景物的特點,寫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景有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景物圖片,經典描景散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边@是朱自清對春的描寫,我們北方春的腳步雖然遲緩點,細心的同學一定能捕捉到春的影子。
二、訴美景
學生自由發言,說出窗外的景致及感彩。
同學們的描述抓住了景物的大致內容,沒能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怎樣才能描寫出我眼中景即為心中景,并抒發自己獨到的情感呢?
介紹景物描寫的范圍及作用:1.范圍:包括耳力所能達到的,人的思維所想象得到的景物。如:山川草木、亭臺樓閣、星漢宇宙,小到螞蟻、蚊蟲等都在描景范圍之內。2.作用:景物描寫主要為了反映人的生活情境和思想感情。如果在記敘文中寫景主要是為了渲染作者或主人公的思想感情,進而反映生活。3.五官開放繪美景:(1)眼觀:外部形態;光和色。(2)耳聞:發出的聲音。(3)鼻嗅:味道描寫。(4)手觸:細節處的描寫。
從以上幾處入手,有意識地去觀察景物,無論從視野還是心境上都開闊了不少。把自己剛才描述的景物在心里再翻一翻,能否找到一條比剛才更好的描述模式。
三、賞美景
播放PPT圖片(四季美景圖片)學生欣賞,并簡單記錄。
讓學生任選圖片展開聯想來構思。
師繼續指導:1.寫景要按一定順序。如:由遠及近、由外到內,詳略得當。2.適當引用前人的詩詞歌賦。3.巧妙的運用修辭。
四、寫美景
讓學生在課堂上根據自己構思及教師的點撥,進行創作。
五、讀美景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可把學生分成組,小組推舉在課堂上讀。)
六、聽經典
放錄像聽經典范文朗讀,討論文章哪處寫得好,為什么好?
七、修改作文,分析點評
附:板書設計:五官開放展奇景,妙筆生花著美文
訴美景賞美景
篇8
一、 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好的寫景作文,往往不取決于你在文章中寫了多少個景物,也不在于你選擇的景物能否引起讀者的興趣,關鍵在于文章中要有重點描寫的景物,而每個景物都非蜻蜓點水般地描寫。
二、 角度選好,印象深刻
寫景,就要突出景物的特征,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所謂“靜觀默察,爛熟于心”。在此基礎上,還要選好描寫景物的角度。描寫景物的感官角度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內心感受等;描寫景物的視角有仰視、俯視、平視、正視、側視、遠視、近視等。
一旦將自己融入對象,我們的感官和意識就會靈動起來,描寫也就水到渠成了。恰如葉圣陶先生所講,眼睛怎樣看就怎樣寫,耳朵怎樣聽就怎樣寫,內心有怎樣的感悟就怎樣寫。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運用了視覺描寫;“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運用了聽覺描寫;“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運用了嗅覺描寫;“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寫出了內心感悟。寫出了清雅幽僻、寧靜迷蒙的畫面。這與只用“美麗”、“壯觀”等空洞的詞比起來,效果有天壤之別。
總之,要做多角度、多側面的描寫。
三、手法恰當,魅力無窮
確定所寫的景物后,為了使筆下的景物具有獨特的魅力,我們要運用恰當的表現手法,對于寫景常用的表現手法有白描、細節、想象、聯想、虛實結合、動靜結合、移步換景、化用詩詞文等。
運用白描,最著名的莫過于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短短二十八字,一連推出九幅畫面: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刻畫出一幅非常真實生動的秋郊夕照圖。
運用細節,細節描寫就是對文章中細小的環節或情節進行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細節描寫在文章描寫中的地位看似閑筆或贅筆,信手拈來,無關緊要,可有可無,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設置和安排,不能隨意取代。它是最生動、最有表現力的手法。如《想北平》:“雨后,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薄肮硬簧偈菑奈魃脚c北山運來……進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一枝一葉總關情,正是這樣的敘述與描寫表明了作者與北京的親密關系,他真正地融入了它的生活,深入到了它的血肉肌膚之中。如果老舍是個觀光客,即使再喜歡北京,也不可能有如此細致入微的體驗,當然更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字。郁達夫描寫微雨寒村“說不出的悠閑境界”,先寫有了“河流邊三五人家聚在一個小村子里”的場景,再“點些精致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边@些細節使“悠閑”具體而生動,真是“活像”。
運用想象,如《沁園春·雪》中想象雪后美景: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虛實結合,“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像、實事、實境,“虛”是聯想、想象或夢中的情景。二者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轉化,可以達到虛實相生的境界,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象中美好的仙境,屬于“虛”的內容。再如《江南的冬景》:“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馬上會來。暮雨瀟瀟江上村。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五彩的文字:灰云、霜白、紅葉、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邊帶綠意、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烏篷小船、紅黃的垂暮天。作者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用意在于巧借詩句意境,并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雖則語句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這是郁達夫散文常用的筆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舊詩,以彌補散文里沒有說盡的余意,沒有抒發的情愫,使文章在整個行文上顯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詩情畫意。
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如《沁園春·雪》中“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又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第三句描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這一句是靜景描寫,第四句山泉清冽,流瀉山石之上,這一句是動景描寫。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以動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移步換景,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抓住特點,準確描畫,再如《小石潭記》中第一段中發現小石潭就是移步換景。
四、修辭潤色,文辭優美
描寫景物需要繪形、繪色、繪聲,仿佛使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這就需要盡可能選用那些生動形象的語言。所以,我們要對自己平淡的語言進行加工潤色。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恰當地運用我們熟悉的修辭手法、成語、形容詞等。如許俊文的《鄉村的風》:“每次從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個迎接我的便是風。我們雖然好多年沒見面了,但它一點兒也不生分,先是用頑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頭發弄亂,再在凈的皮鞋和西服上,隨意撒些塵土與細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風就像一只搖頭擺尾的小花狗,當我剛從汽車上走下來,視覺還沒來得及舒展開,它就從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氣味,親親熱熱地撲過來,伸出溫軟的小舌頭,一下一下舔我的手與腳踝,你趕也趕不走。如果是秋天,風里便有了果實發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個去鎮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灑了一路,惹人隱隱地有些陶醉。”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鄉村的風的可愛、溫馨。
五、巧用對比,突出景物
在《江南的冬景》中,作者將北方冬景、江南秋景、閩粵地區的冬景與江南的冬景對比,寫了江南的屋外,寫了植被,寫了江南的雨、雪,無雨無雪時冬郊的閑步。在比較中寫出了江南的溫潤晴暖優美。又如《想北平》,在文章中,作者聲稱自己“不能愛上海與天津”,又聯系自己豐富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將北京和歐洲四大歷史都城相比較,從城市整體結構、建筑格局、環境氣氛、生活情趣等方面歷數北京的好處。
巴黎熱鬧?搖?搖?搖?搖北平安靜
巴黎的布局“比起北平來還差點兒”
美國的橘子?搖?搖?搖?搖北京的玉李
倫敦成天冒煙的工廠?搖?搖?搖?搖北平接近自然
六、情景交融,詩味悠然
篇9
關鍵詞:作文水平;觀察修辭;藝術情景
創新作文教學方法,提高中學生寫景作文水平,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學會觀察
生活是寫作材料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一切外部信息只有通過觀察才能進入大腦,只有熱愛生活并善于觀察的人,才能從生活中發現許多可寫素材,并產生強烈的寫作愿望。贊可夫說:“應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 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激發學生的感情。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奇異的自然現象和參與沸騰的生活?!?/p>
(1)觀察要突出事物特點。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點,要善于捕捉和發現景物的特征。要寫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狀、大小、色彩、數量等方面進行描寫。這樣就能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讀者感到鮮明生動,有身臨其境之感。當然,并不是在寫每樣景物時,都要運用以上這些描寫方法,應根據所寫景物的特征,有所側重地選擇景物描寫方法。
例如,可以這樣描寫白云:“ 像海洋里翻滾著銀白的浪花,像層巒疊嶂的遠山……”這一片斷抓住了云朵的形狀和大小來寫。再如:“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這一片斷是觀察了火燒云絢麗色彩進行描寫的。因此,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我們必須讓他們細心觀察且要從實際出發。學生寫作時容易摘抄一些優美的片斷,如用鵝毛、棉絮、羊毛等修飾雪,但殊不知雪有時也像味精,像白糖。
(2)觀察要調動各種感官。大多數學生觀察往往只調動視覺,寫景較單一。其實不然,應該調動各種感官豐富內容。如《春》第5自然段,先以觸覺寫風的和煦,再從嗅覺方面寫風的芳香,然后從視覺寫風的美,最后從聽覺寫風里和悅的聲響,讓人倍感新穎。調動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從而得到不同的感受,體現景物不同的內涵,以此產生如臨其境、如睹其形、如聞其聲的體驗效應,讓讀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二、講究修辭
古人說話講究辭令,寫文章講究文采,其中很有道理?!把灾疅o文,行而不遠”是十分中肯的意見。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也說:“言以文遠?!边@些都說明了文采對于寫作的重要性。俗話說:“三分姿色,七分打扮?!睂懽魑囊彩侨绱?,只有經過“事事四五通”的裝扮,何愁它不“精妙世無雙”?裝扮的方法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就是使用修辭。
(1)巧用比喻。比喻用在寫景文章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使事物如在眼前。老舍先生說過:“在描寫時,不能不設喻?!贝_實這樣,只有通過比喻,才能把簡單的東西具體化,抽象的東西形象化。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寫到:“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庇帽扔鞯氖址▽⑻一?、杏花、梨花的顏色分別比作“火”“霞”“雪”,將美麗多彩的春天描寫得形象生動。教師在這方面就應注意引導和培養。記得筆者在上這一課時,就讓學生自己動手寫一些其他春花的顏色,因為有很好的分析和引導,同學們寫出了這些句子:“油菜花黃燦燦的像金子一樣,玫瑰花紅的像火……”雖然句子不是怎么優美,但至少他們覺得運用比喻比不用好。在以后的寫作中好多同學都能自如地運用這一手法。他們將夏天比作娃娃的臉,因為她善變;秋又是飽經風霜的老人,因為她經歷豐富。比喻也要創新。有個名人說過,第一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庸才,第三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則是蠢才。恐怕他說得也是這個道理。
(2)善用排比。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抒情可將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筆者曾經問學生:“你們認為友誼是什么?”不一會同學們紛紛舉起了手,爭先恐后地說道:“友誼是一杯美酒,讓人陶醉。友誼是一束火把,讓人溫暖。友誼是一首歌,讓人傳唱。友誼是……”聽完這些句子,我很欣慰。通過排比這一手法,孩子們至少懂得友誼是給人幫助、活力的美好事物。它使文章內容集中,節奏鮮明,酣暢淋漓。
(3)妙用擬人。擬人,是把沒有思想感情的生物當作有思想感情的人來寫,能使語言富有魅力。例如,同學們不愛惜公共設施了,筆者會說:“瞧,同學們,我們的墻壁在哭泣,桌椅在,窗戶在發愁……”,“哭泣”“”“發愁”這些帶有感情的詞語,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公物的心情,大家都認為用了擬人好,可以讓大家從心底里重視和愛惜公物,并在輕松的環境中讓同學們掌握知識。以后在他們的作文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句子:“我們去出游,小鳥在唱歌,樹枝向我們招手,小溪在彈奏……”。只有做一個有心的人,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三、注重藝術手法
動靜結合是常用的寫作手法,是在一種意境里描寫動景與靜景,并且往往是以靜為主,以動襯靜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一。大多數學生寫景時容易寫靜景。其實我們在這方面不必要求過高,只要他們能有動有靜便可,在今后的學習中再深入。初中學生能寫出這樣的句子就可以了:“春天來了,大地穿上了綠裝,小鳥在枝頭賣弄清脆的歌喉,小河也演奏著動人的樂曲,柳枝親吻著河面”,其中“鳥叫”“河流”“柳佛”都是動景,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四、融入真情實感
“文章不是無情物,一切景語皆情語?!本半x開了情,就沒有了生命力,而情又需要通過一定的景來表達。只有景情融為一體,才能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融注情感的方法通常有,觸景生情,情隨景生;以情馭景,借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篇10
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師生共同總結出了鑒賞寫景散文的方法:
1.體會深情,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
2.調動感官,從景物的形、聲、色、味等角度賞析
3.選準寫景角度,從空間的變化角度賞析
4.品味語言,從語言修辭角度賞析
5.體味藝術特色,從表現手法角度賞析
作業一:摘抄名家名篇中寫景抒情散文片段并運用所學的賞析方法賞析
作業二:練筆
根據《荷塘月色》通過寫景表達了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傷的寫法,請同學們寫兩段描摹景物的文字,分別表達悲和喜的感情,每段300字左右。
以下是作業評點展示課。
第一節課:展示部分學生摘抄的名家片段,課堂集體賞析
這節課共賞析了五個名家片段,下面舉兩例展示。
名家名段賞析:
1.“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干上留著一只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片刻不息?!边@都是真實的記錄,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
――節選自史鐵生《我與地壇》
(高中人教版沒有這篇課文)
學生甲:這段文字修辭用得好。比如寫“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多么可愛的小精靈,”用了比喻手法;“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身疾行而去”又用了擬人手法,非常生動。
學生乙:我覺得動詞用得好。一個“?!睖蚀_地寫出了蜜蜂飛行時仿佛停留在空氣中的形態。一個“捋”不光寫出螞蟻因腿長腿多前行時蟻身貼著蟻腿的狀態,更寫出螞蟻像一位智慧的老人,捋須沉思,想象奇特?!捌跋x”“忽悠”“升空”連用更是準確寫出瓢蟲迅速地垂直上升而飛行的習性。
學生丙:此處景物描寫固然生機盎然,但其中蘊含的情和理更深刻。蜜蜂雖小,卻忙碌不停;螞蟻雖弱,卻也在思考人生,并從思索中獲得勃勃生機;瓢蟲雖笨,但只要執著,不也有“忽悠一下升空了”的曙光?“我”雖然失去了雙腿,但生活還將繼續。于是,作者開始思考生命?!拔摇睆拿鄯洹⑽浵伒仁挛镏锌吹搅松南M晚g性,獲得重生的勇氣和信心。
(全班報以掌聲)
師:這幾位同學賞析得非常到位。第一位同學從修辭角度賞析,第二位同學從善用動詞角度賞析,第三位同學更是站在一個高度,從景和情的角度賞析,發掘出作者通過描寫景物蘊含的情和理。他們都能用我們所學的賞析寫景散文的方法去賞析,看來他們掌握了寫景散文的一些鑒賞方法,很好。我們再看下一個片段。
2.壺口在山西吉縣境內,是黃河上唯一的瀑布。因狀如壺口而得名。水流至此急沖溝下,人觀瀑布由上俯下,只見煙水迷漫,船行至此得拖出河岸,繞過壺口。即古書上所載“河里冒煙,旱地行船。”原來黃河在這里,先因山逼而勢急,后依灘瀉而狂放,排山倒海,萬馬奔騰,喧聲蔽天。卻正當她揚眉得意之時,突以數里之闊跌入百尺之峽,如水入壺,騰蕩急旋。于是飛沫起虹,濺珠落盤,成瀑成湫,如掛如簾。裂堅石而炸雷,飛輕霧而吐煙,虎吼震川,隆隆千里,龍騰攪谷,巍巍地顫。黃河于斯于此,聚九天雷霆,凝江海之威,水借裂石之力,轟然劈開大道坦途;沙借波旋之勢,細細磨出深溝淺穴。放眼兩岸,鬼斧神工,腳下這數里之闊的磐石,經黃河濤頭這么輕輕一鉆一旋,就路從地下出,水從天上來。她順勢一躍,排山推岳,挾一川豪情,裹兩岸清風,瀟灑而去,又再現她的沉靜,她的溫柔,她的悲壯,她的大度。去路千里,緩緩入海。
――節選自梁衡《壺口瀑布記》
學生甲:“飛沫起虹,濺珠落盤,成瀑成湫,如掛如簾。裂堅石而炸雷,飛輕霧而吐煙,虎吼震川,隆隆千里,龍騰攪谷,巍巍地顫。”這幾句工整對仗,語言非常精煉,主要運用擬人、排比等手法,寫出了壺口瀑布的雄壯。
學生乙:“她順勢一躍,排山推岳,挾一川豪情,裹兩岸清風,瀟灑而去”這句非常有韻味。首先運用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的修辭手法將黃河水的威武雄壯、奔騰不息展現在讀者眼前,我覺得這更是賦予黃河一種中華民族的精神――無堅不摧、勇往直前。
學生丙:我還說語言。是的,作者語言優美精煉,善用修辭,但是關鍵還是新穎、不落窠臼,沒有陳詞濫調,是從心底流淌出的語言,讀了讓人感動、震撼,甚至落淚。
師:說得好。同學們不僅掌握了賞析寫景散文的方法,也明白了要想寫好寫景散文,不僅僅是善用修辭,也不是堆砌華麗的辭藻,關鍵是用心寫,用情寫。
(其余賞析略)
教師小結:如何鑒賞寫景散文
1.品味語言,從語言修辭角度賞析
(1)品味詞語的表現力
“以一字為工,自然靈異不凡。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庇袝r,一個詞甚至是一個字的使用,就能讓景物變得鮮明生動。品味語言,要重點品味那些能一字傳神的動詞、形容詞、數量詞等,品味這些詞對描摹景物、傳情達意的表達效果
(2)品味修辭手法的運用
寫景狀物中,作者多運用比喻、擬人、排比、通感等來加強景物的形象性,給讀者留下鮮明具體的印象。
2.調動感官,從景物的形、聲、色、味等角度賞析
要寫出景物的特點,作者往往從細微入筆,把景物的細部、局部特征放大。我們在閱讀時,就應調動感官、抓住景物特點來進行賞析。如《荷塘月色》寫“月色下的荷塘”就是從形、聲、色等角度細細描摹景物給我們美的享受。
3.選擇寫景角度,從空間的變化角度賞析
景物一般是立體的、有層次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因此,作者總是多角度狀寫景物,有遠景、近景,有俯視之景、仰視之景,定點觀景、移步換景……這樣的寫景更加富有變化而不顯呆板。
4.體味藝術特色,從表現手法角度賞析
為了把景物描寫得更加生動鮮明,作者常常會運用多種表現手法來突出景物,常見的如動靜結合、烘托渲染、虛實相生、象征等等。從表現手法角度賞析,能讓我們更深入地感受景物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5.體會深情,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
“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景物呈現于作家眼中,經過藝術化的選擇提煉,再用文字描寫出來,不能不帶上作者的主觀感受。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景物描寫的特點。透過景物描寫,看其中抒發了怎樣的情,達到了怎樣的效果,應是我們賞析的重點。
總之,我們鑒賞寫景散文時要仔細品味語言,抓住景物特點去把握文中深摯的情感。
第二節課:教師展示學生寫景優秀片段,同學點評。
作業二:練筆
根據《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通過寫景表達了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傷的寫法,同學們寫兩段描摹景物的文字,分別表達悲和喜的感情,每段三百字左右。
學生優秀作業展示:(選取幾例展示)
一、通過寫景抒發喜悅之情
不必說大塊小塊的菜地,稀稀拉拉的菜架,又白又長的冬瓜,頭上頂著小黃花的黃瓜;也不必說隨地啄米的母雞,躲在屋檐下乘涼的大狗,以及突然從窗臺上跳到花叢里的螞蚱。單是屋前那小小的一片地,就有著無窮的趣味。燕子在這里呢喃,公雞在這里歌唱。打開門看到狗媽媽生的小狗狗,還有蹲在大大南瓜葉子下的兔子,如果用手抓住它的耳朵,它會用四只手撓人的胳膊。
西紅柿和西瓜的藤纏在一起,分不清了。西瓜想長多大就長多大,想把藤拉到房頂上去也沒人管它,長不出來也沒人怨它。西紅柿架上有紅有綠,不能怪人想去摘它。而小小的紅辣椒,戴著好看的帽子,朝天拋灑自己的熱情,向地宣泄自己的開心。如果喜歡的話,你還可以到墻角去找酸棗,很酸卻別有一番味道,放在一起猶如許多紅瑪瑙,煞是好看呢。
――賈璐瑤
學生甲:很巧妙地化用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精彩文段,但又不露痕跡,讓人覺得既熟悉又新穎,能吸引讀者。
師:看來初學者進行巧妙的模仿也是不錯的。
學生乙:語言生動形象。運用擬人、排比、描寫等手法寫出歡樂的農家生活。
學生丙:語言質樸,表達的情感也很質樸。看來賈璐瑤同學有這樣的生活體驗。
師:語言樸實又不乏生動,讀來親切自然、沁人心脾,感情也很真摯,毫不造作,賈璐瑤同學確有這樣的生活體驗吧?
賈:是的。(其余略)
二、通過寫景抒發悲傷之情
1.又是一個美麗的清晨,當第一縷光線窺到那支離破碎的斷壁殘垣。沒有昔日孩童上學路上的歡聲笑語,沒有大人在苞米地里辛勤勞作的黝黑的脊背。幾朵野孤獨地在村口汽車站牌下隨風搖曳,而候車臺上卻空空蕩蕩的沒有一個人,甚至沒有要捎到城里的大包小包的行李。
四周靜悄悄的,偶爾有幾聲清脆的鳥鳴從已被連根震斷倒在地上的樹木上傳來,那鳥鳴像一把利劍,直直地刺向云霄,隨著風在初晨的朝霞里發出耀眼的光,卻又霎時湮滅在這可怕的生命荒原。
清澈的小溪不曾理解這天崩地裂的慘狀,照舊汩汩地飛奔,灌入田埂的裂縫里,倒塌的圍墻下,好像要用不經世故的青春來填補人們那破碎的心田。
――李子超
學生甲:我很喜歡這一句“那鳥鳴像一把利劍,直直地刺向云霄,隨著風在初晨的朝霞里發出耀眼的光,卻又霎時湮滅在這可怕的生命荒原”。作者運用通感、以動寫靜等手法寫出了大地震后死一般的靜寂,也從側面寫出作者內心的悲憫。很有功力,佩服佩服!
學生乙:對對,我同意。說到側面描寫,我還想再補充幾句。這段文字好多地方都用到了側面描寫。“沒有昔日孩童上學路上的歡聲笑語,沒有大人在苞米地里辛勤勞作的黝黑的脊背。幾朵野孤獨地在村口汽車站牌下隨風搖曳,而候車臺上卻空空蕩蕩的沒有一個人,甚至沒有要捎到城里的大包小包的行李”以及“清澈的小溪”等語段,烘托了地震后的慘相。
學生丙:我覺得“野”是亮點,暗示了生命的頑強。
師:是的,李子超同學寫得好,同學們也評析得好。確實,這段文字很有感染力。他善于營造氛圍,用沉重的語言,通過描寫灰暗殘破的景物寫出地震后的慘相。善于抓細節,文筆很細膩,語言老道有功力。這和他熱愛寫作,經常練筆分不開。下面我們再看一段文字。
2.深冬的蘆葦已不再繁盛高傲,葦稈中間已被寒風筆直地折斷,深深地泥土之中??諝夂涠稍铮n白的天空之中沒有一只鳥兒。
風發出一種近似詛咒的嘶吼聲,蘆葦如泣如訴地低吟著,大顆大顆的眼淚掉下來,落在一片枯死之中,發出殘破的聲響。
暮色逐漸暗淡下去。寒風夾著夕陽的碎屑,呼嘯而過。無數干枯的生命在夕陽中低聲哭泣。黑暗越發殘忍地降臨,最后一抹光亮刷在蘆葦之中,泛起悲涼的光,一切寂靜無聲。
黑暗到來,所有的悲傷,所有的幸福,一切猶如霧氣,逐漸消散。
秋風蕭瑟,吹卷起片片枯葉。那邊緣已泛起皺痕、黃中透著黑的葉子在風中翻滾幾下,又緩緩地、無力地垂落下,似風燭殘年的老人。
蝴蝶欲展翅飛舞,卻最終在秋風的凜冽中放棄最后的掙扎,任隨風對她的欺凌,消散了她最后的芬芳。
――王欣然
學生甲:作者善用一些冷色調的詞,比如“如泣如訴的低吟、枯死、殘破的聲響、暗淡、黑暗、悲涼的光、蕭瑟、秋風的凜冽”等營造出了悲傷的氛圍,很有表現力。
學生乙:同樣也善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增強感染力。
學生丙:看來要寫好寫景散文,語言生動形象很重要,要想讓語言生動得多用各種修辭手法啊?。ㄍ瑢W們在笑聲中認可他這一見解。)
(其余片段略)
最后教師進行了總結:
1.寫景要對景物仔細觀察,注意該景物與其他景物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就是它的特點
無論是山川風景還是城鄉面貌,它們都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形態、布局、格調、氛圍等等,我們要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在比較中抓住該處景物所獨有的、他處景物不會有或者不會跟它全然相同的特征,只有這樣,才能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2.寫景要有順序、方位,如從上到下,從前到后,從左到右,從外到內,先整體后局部,先主后次等,總之要一部分一部分地寫
3.寫景可以先粗筆勾勒,然后再工筆細描
要把看到的景觀描摹下來,可以從大處著筆,就像畫家寫生一樣,勾畫出景觀的大致輪廓,讓人對景觀有個整體的感受和印象;也可以對某一具體的景象,從形、聲、色等多個方面進行生動細致的描繪,以便讓人更好地了解這個地方的特色。
4.寫景可以動靜結合,虛實相間
5.寫景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6.寫景最重要的是語言要生動
多用一些形象可感的詞語,靈活運用比喻、擬人、象征、襯托等多種手法,這樣可以大大增強表達效果。
一節課在師生熱烈的評點中結束了。寫得不理想的同學深受啟發,表示要重寫。至此教師設計的寫景狀物單元的總結拓展課也比較圓滿地完成了。
備教手記:語文學習是面對浩瀚大海的苦苦泅渡,而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只是幾朵拍岸的浪花,要想提高讀寫能力,取得語文學習的精髓,還需要在廣博的大海中暢游,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要提高高中生課外閱讀的實效性,應該大膽創新,探索切合實際、可操作性強的課外閱讀新方式。筆者認為,活用課本資源,進行拓展式閱讀,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學了朱自清、郁達夫的散文,教師就布置學生讀他們的其他優秀散文,進一步體會他們的文風、才情;學了寫景散文單元就拓展讀其他名家的同類散文進行比較閱讀,體會他們不同的語言風格?;诖耍P者設計了本次拓展課,這是其一。
其二,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長期以來,在語文學科中,我們的作文教學與課文教學嚴重脫節,講課只是講課,作文只是作文,兩者之間少有關聯。由此,我認為,在新課標的感召下,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是為課文教學和作文訓練搭建起一個能夠相互溝通、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平臺,讓課文教學與作文訓練比翼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