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石窟范文

時間:2023-04-07 10:33: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國四大石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國四大石窟

篇1

應運而生

作為世界排名前五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中石油擁有石油石化上下游一體化的完整業務體系。1999年11月,中石油獨家發起設立了中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將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管道運輸等主業注入股份公司。股份公司分別于2000年4月6日、7日在紐約、香港兩地上市,其目標,是實施資源戰略、市場戰略、國際化戰略,到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

王國為中石油的財務管理體系歸納出6個重點:推進大司庫管理體系建設,提升資金保障與管控能力;深化大預算管理,加強成本費用控制;建立會計一級集中核算體系,堅持強化會計準則和高端課題研究,會計信息決策支持作用有效發揮;實施戰略型資本運營和價值型股權管理,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提升集團整體價值;穩步推進內控體系建設,規范業務流程,增強風險管控能力;金融板塊業務穩健發展,初步實現產融有機結合,服務保障主業能力逐步顯現。

在這個體系里,最耀眼的莫過于中石油的大司庫管理體系。

2000年,中石油大力推行資金集中管理,歷經11年的努力,規范了資金收支,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資金成本,拓寬了融資渠道,有效保證了集團公司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然而,隨著資產規模不斷擴大和國際業務的快速發展,以及不斷變化的國內外金融市場,對集團公司資本結構、總體財務風險、資金流動性管理、融資管理、匯率利率風險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都超出了資金集中管理的范疇。

2009年5月,結合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戰略目標、根據“資金全面集中,統一規范管理”的工作要求,中石油正式提出構建大司庫體系,同時從規章制度、業務流程和信息系統三方面設計總體建設方案。集團成立以總會計師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工作組、項目小組和專家組,公司內外近400人直接參加了項目建設,項目組從理論研究、制度建設、流程設計、信息系統建設四方面開展工作。

2011年8月31日,中石油董事長、黨組書記蔣潔持召開2011年第二次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司庫管理辦法》和《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其中,《司庫管理辦法》對資金流動性、債務融資、金融市場投資和司庫風險管理等內容進行規范,共7章42條。其中,大司庫體系的特點被描述為“以財務公司為統一結算平臺,通過總分賬戶聯動實現結算集中、現金集中、信息集中;以集團總部和所屬金融企業為主體,實施融資一級管理;以所屬金融企業為平臺,統籌管理投資業務;將司庫風險進行細分,實施司庫風險專業化管理,實現金融資源的統籌管理和金融風險的總體管控”。

2012年4月17日,中石油大司庫體系正式進入全面推廣應用階段。此舉開創了央企在資金管理、產融結合方面的先河,標志著該集團財務管理步入新的歷史階段。

六大需求

王國介紹說,“司庫”是當前跨國公司普遍采用的資金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點:組織專業化,獨立于會計、稅務的管理體系,實行垂直管理;資源集約化,全部資金都由集團司庫掌控,風險統一管理,資金統一運作;手段信息化,使用成熟軟件,與ERP無縫銜接。

大司庫體系的建設,正是出于提升中石油管控能力的現實需要。

一是可以加快資金歸集速度。通過賬戶聯動,大司庫實現了銀行賬戶實時歸集,這將大幅降低現金持有量,減少流動資金的占用,從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二是可以提高財務穩健性。大司庫體系突出了流動性管理,將整體資本結構作為重點關注對象,對保護公司財務穩健性、維護公司的信用等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是可以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大司庫體系將司庫風險細分為流動性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操作風險、客戶信用風險等,引入了量化管理工具和手段,風險管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是可以提高決策的支持能力。自主設計大司庫指標體系,并固化到系統之中,在決策支持子系統中,對司庫運行全過程進行監控,通過分析展示頁面,對各主管領導提供有效的支持決策信息。

五是統籌兼顧金融業務。產融結合是中石油既定的戰略方針,在大司庫體系中,金融業務被納入監控范圍,通過對金融資產總量監控,控制金融風險,優化配置金融資源,保障金融業務的健康有序發展。

六是可以實現管理精細化、信息化。通過信息系統建設,總部理財,銀行授信業務實現了信息化,收支全程記錄監控,敏感支出自動預警。中石油大司庫體系的信息平臺由5個子系統共同構成,包括了50個功能板塊、1299個功能點,使用單位包括集團總部及所有下屬企業。

管控升級

在建立大司庫系統過程中,中石油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方針,先后與多個跨國公司和國內大企業深入交流,廣泛聽取基層企業的意見,期間得到了財政部、國資委、中國人民銀行的關注和指導,并按照國資委管理提升活動的要求,不斷充實了大司庫的管理內涵和管理模式,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提升:

篇2

1、中國三大石窟是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

2、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3、云岡石窟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4、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到歷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叫我小潘吧!敦煌莫高窟可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哦!四大石窟還有:龍門石窟、云岡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但是這些石窟都不能和敦煌莫高窟比美,因為敦煌莫高窟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呢!它的歷史也很悠久,它修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和元朝這幾個朝代都修建過。說完了這些,就跟我到敦煌莫高窟中去看看吧!

你們看,這就是敦煌莫高窟西南方向的一個洞窟:西千佛洞,你們猜這個洞有多長嗎?一定不知道吧,其實這個洞有2.5公里長呢!這些泥巴彩塑在這個洞里有34個呢,但是整個莫高窟的彩塑就有2415個呢!

各種各樣的石窟大小不一,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才高不到一英尺。莫高窟壁畫繪于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非常的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的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和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生活方面的畫作。好了,說了那么多,我們就去參觀下一個景觀吧!

你們看,這個東西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立于崖窟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6米,由石胎泥塑而成,是除了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之外的第三大佛哦!

好了,敦煌莫高窟游覽結束,歡迎有機會再到這里來玩。

篇4

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焦作云臺山

焦作云臺山,即河南省修武縣云臺山,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280平方公里,含紅石峽、潭瀑峽、泉瀑峽、青龍峽、峰林峽、子房湖、茱萸峰、獼猴谷、疊彩洞、百家巖等主要景點。

云臺山園區地形復雜,氣候隨海拔與山勢山形變化各異、上下差異明顯,原始次生林覆蓋了整個山巒,各種樹木和奇花異草種類達五百多種。云臺山主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有落差314米的云臺天瀑,在景區泉瀑峽的盡端,是中國發現的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

2004年2月13日,云臺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14年1月,云臺山景區被列入資源型城市重點旅游區自然風光旅游項目。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與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四大石窟,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碑刻最多的一處,有古碑林之稱,共有碑刻題記2860多塊,其中久負盛名的“龍門二十品”和褚禭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分別是魏碑體和唐楷的典范,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

天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

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鄭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乃孝文帝為安頓來朝傳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釋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他在跋陀開創的基礎上,廣集信徒,傳授禪宗,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傳法于慧可,從此禪學在少林寺落跡流傳。

唐初,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賞,賜田千頃,水碾一具,并稱少林僧人為僧兵,從此,少林寺名揚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

以名畫為藍本的實景主題公園:清明上河園

清明上河園坐落于河南省開封市龍亭湖西岸,是以畫家張擇端的寫實畫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按照《營造法式》為建設標準,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風情、皇家園林和古代娛樂為題材,以游客參與體驗為特點的文化主題公園。

清明上河園按照1:1的比例把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代表作,堪稱中華民族藝術之瑰寶的《清明上河圖》復原再現,總占地600余畝,其中水面180畝,大小古船50多艘,房屋400余間,景觀建筑面積30000多平方米,是中原地區最大的復原宋代建筑群。

人間仙境中原名山:洛陽白云山

洛陽白云山,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區,總面積168平方公里,是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各具特色的景觀區。

白云山景區內有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37座,其中玉皇頂海拔2216米,為白云山第一峰,是看日出觀云海的最佳處之一。園區內分布有動物204種,植物1991種,森林覆蓋率98.5%以上,被專家學者譽為“自然博物館”。

篇5

河南旅游景點如下:

1、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游景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歷經魏、北齊、隋、唐等朝代,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

2、龍潭溝:河南省首家標準化示范景區,位于河南省伏牛山脈腹地南陽市的西峽縣雙龍鎮,景區景點集中,聚集19道瀑布和72潭,潭深水幽奇石遍布,以瀑密、石奇、潭幽、水澈、林茂組成完整的風景體系,被譽為"中原第一瀑布群,天然奇石博物館";

3、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鄭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現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面積57600平方米,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星星們都上了這一趟旅游巴士了么?那好,就先讓小雪來簡單介紹一下山西吧!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黃河以東。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山西之名。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山西,現轄11個地級市,85個縣,11個縣級市,23個市轄區,省會太原。新作文的大本營,就在這里哦。

第一站到了

我們先來看看山西的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吧!不是有句話說,“地上文明看山西,地下文明看陜西。”相信山西的地上古跡會讓星星們大開眼界的!

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于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云南麗江、安徽歙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一公里,氣勢恢弘,內容豐富?,F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造像5萬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紀時中國杰出的佛教石窟藝術。

五臺山

五臺山與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中國佛教及旅游勝地,被列為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五臺山據傳擁有寺廟128座,現存寺院共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坐落于山西晉中靈石境內,是山西院落文化的代表。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靜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所建,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間,面積4.5萬平方公里。

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是中國黃河上的著名瀑布,其奔騰洶涌的氣勢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西臨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距太原大約五六個小時車程。壺口瀑布,是由于黃河流至壺口一帶,兩岸蒼山夾峙,把黃河水約束在狹窄的黃河峽谷中,河水聚攏,收束為一股,奔騰呼嘯,形似巨壺內黃水沸騰而得名。

第二站到了

參觀完我們山西幾大著名的景點后,星星們有沒有對山西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呢?那我們就接著來深入了解一下山西的民風民俗吧!看看我們山西有什么獨特的地方!

俗話說“十里不同俗”,這話用在山西是再貼切不過了。山西,地處黃河流域與黃土高原地帶,民風淳樸厚重。南部沿黃河一線和汾河谷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祥之地,這里有長達幾千年之久的文化積累,古跡遍地,由此衍生出了山西各地風格迥異的民風民俗。且用圖片來見證吧!

民間鑼鼓

山西民間鑼鼓被譽為“中國第一鼓”。豐厚的積淀,多彩的藝術,凝聚了多少代山西人民的心血。

民間社火

民間社火,是山西人在春節期間民間的自娛自樂的活動。它源于古老的對土地與火的崇拜。山西民間社火,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秧歌類、燈火類、車船轎類等等。

鬧花燈

在元宵節那一天,山西民間有鬧花燈的習俗。元宵節是一年中燈火最旺的季節,可算是“火樹銀花不夜天”了。

民間剪紙

山西民間剪紙的體裁格式,根據各地民俗與實用需要而各不相同。最常見的是窗花的形式,最出名的是“廣靈窗花”。

第三站到了

其實星星們要想真正了解山西,了解我們山西人,盡可以來我們山西做客,相信只要待個一兩天,吃一吃山西的特色小吃、特色面食,你就算是真正了解我們山西了。當然,還有我們熱情的招待。星星們,快來吧!

第四站到了

篇7

目前已經形成龍頭寺、龍嵴嶺、李姑巖、蜂房泉、大羅宮、天橋、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棲賢谷、介公嶺、水濤溝、古藤谷等十四個景區,全部游覽一般需要3到5日。

綿山,亦名綿上,后因春秋晉國介之推攜母隱居被焚又稱介山。它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20公里,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對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山光水色、文物勝跡、佛寺神廟、革命遺址集于一體,是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中國歷史文化名山。

2、張壁古堡

張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張壁村又稱作“張壁古堡”,位于介休盆地東南三面溝壑,一面平川的險峻地段,海拔1040米。古堡充分利用依山退避,難攻易守的地理優勢,在地下建有長達3000米,上下三層攻防兼備的古地道,在地上筑壘構城屯甲藏兵。

3、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東觀鎮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國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以后曾有兩次增修,一次擴建,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于民國初年建成一座宏偉的建筑群體,并集中體現了我國清代北方民居的獨特風格。

4、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靈石縣城東 12公里處的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里、介休綿山4公里、十八羅漢頭像海外回歸故里資壽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來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為優勢,推出的一條精品旅游線路。同蒲鐵路、108國道縱貫縣境,新開通的大運高速公路靈石出口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靜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后建成。

5、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一公里,氣勢恢弘,內容豐富?,F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造像5萬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紀時中國杰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杰作。

6、五臺山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臺縣和繁峙縣之間,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40公里。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7、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國家AAAAA級景區),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是一組別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熬G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畫”、更是一座具有強烈人文精神的東方古城堡。

8、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于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云南麗江、安徽歙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9、晉祠

晉祠三絕:三泉(難老泉,圣母泉,善利泉)常年不斷;周柏,3000年依然蒼翠;宋塑,侍女像姿態各異,神情不同,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祠內三寶,李世民親筆書寫的唐碑;宋代代表建筑圣母殿;中國最早的立交橋魚沼飛梁。

10、天龍山

篇8

經過這次可以說是對我的人生很有意義的一次美術考察,使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和提高。看著古人們的一件件的美而精致的藝術品讓我是那么的沉醉與流連忘返,為什么古人能夠創造的出至今連我們現代人都無法超過的境界呢?我有時在想,在某些方面我們是不是落后于古人了,還是什么?對于藝術這一詞也有了點新看法。談到藝術,我們毫不猶豫地可以說出一系列藝術作品,可以舉出無數的藝術家。但是,當我們真正追問是什么使他們(它們)成為藝術家和藝術作品,藝術的內在本質究竟是什么時,我們又變得茫然起來。藝術是什么?對于此,前人已經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回答,而且接著他們的思考,我們仍可以繼續回答下去。在前人已經提出的所有解釋中,任何一種解釋都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任何一種解釋也并不是有道理,我們即使將所有的解釋加在一起也還無法說明什么是藝術。

第一站 西安

西安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都城,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2017年多的建都史,與雅典、羅馬、開羅并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起點。

秦始皇兵馬俑

到西安,不得不說的便是世界第奇跡秦始皇陵兵馬俑了,這是我們的考察第一個考察景點,以前只是聽聞兵馬俑的壯大,但并未親眼看過,親身體驗過它的震撼,這次算是真正的領會到了,每個俑的刻畫十分精細,形象栩栩如生,每一個都有不同,沒有一個與之重復的,古人當時的藝術審美發展已經很為壯大,也為秦始皇的威武感到興奮激動,為世界留下了這么一大筆財富。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兵馬俑到底是有哪些奇跡,這些地方我們應當怎樣學習,考察。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兵馬俑即制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位于今西安市臨潼區,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陪葬坑。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先后有200多位國家元首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被譽為“世界第奇跡”。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區城以東的驪山之北。世界經度109.2733e,緯度34.3853n。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于西安市臨潼區,距市區約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陵墓的一部分。

兵馬俑的建設堪稱奇跡,是現人無法比擬的,通過秦始皇兵馬俑的參觀,我們現在所學的藝術僅為接觸的一點,古人都能夠制作奇跡,可是我們現人為什么卻做不了前人能做的堪稱奇跡的東西,而這些經驗也是在我的設計生涯上起到的重要的作用,現在大家想的都是怎樣設計前衛,時尚,卻從未考慮能否從以前吸取經驗而設計出更有古典風味的藝術之美。

陜西省博物館、大雁塔

秦始皇兵馬俑參觀完后,我們便直接乘車來到了陜西省博物館,陜西省博物館內,陳列出陜西省一路出現的歷史,時光也跟隨博物館一步步的前進倒退了1000多年,現在回味一下歷史的長河。

陜西歷史博物館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籌建于1983年,1991 年6月20日落成開放,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博物館事業邁入了新的發展里程。這座館舍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融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于一體。館區占地 6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5600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多達 370000余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 畫舉世無雙??芍^琳瑯滿目、精品薈萃。

古人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以以前的技術想制造出這么精細的東西是很有困難的,但古人也能夠依靠精細的技術,專制的細心做到堪稱完美,我們設計中也是如此,不能缺少古人的細心,和有那么兩手的技術,古人也在設計理念上有很多創新,使得博物館不是那么枯燥乏味,更像是隨時會有精細出現在你面前,這更是值得我們藝術設計學習的地方。

大雁塔

大雁塔被視為古都西安(陜西)的象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典而修建,塔身七層,通高64.5米。2017年1月17日,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景區正式獲批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大雁塔也是國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絲綢之路申遺中國段22處申遺點之一。大雁塔是8世紀為保存玄奘法師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而建。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傳播而東傳入中原地區并融入漢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志性建筑。

而在大雁塔旁邊的便是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噴泉景觀優美,壯麗,很有震撼感,這也是一種設計,設計讓水具有美感,也可以讓世界都充滿美感,我們對我們未來的設計還是很有期待的。

第二站 敦煌

敦煌隸屬于甘肅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處。敦煌因曾經的輝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聞名于世。敦煌位于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曾經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中國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美的出乎意料的沙漠—鳴沙山

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種氣候和地理因素的影響,造成以石英為主的細沙粒,因風吹震動,沙滑落或相互運動,眾多沙粒在氣流中旋轉,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應發生嗡嗡響聲的地方稱為鳴沙地。

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藥泉,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澈”。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

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以月牙泉命名的歌曲有兩首,另外月牙泉多為游戲里地圖場景名稱。

趕了30個小時的火車,疲憊至極,下車首先聞到的就是一股土腥氣味,其次便是好大好大的,真的是好大的風,好大的塵土在空氣中彌漫著,依舊乘上我們大巴車,組隊去了我們向往已久的荒涼大沙漠,在電影里少給我留下的印象一直都是恐怖,誰進去了沙漠就死定的感覺,但當我第一次走進時,那種美,簡直是美的一塌糊涂,什么30小時的火車,什么滿身的沙子,全部都是浮云,大自然何嘗不是在做設計,大自然的設計是一種永不過時的時尚,路上的所有抱怨,一切的一切全部都被眼前的美景沖掉了。

雅丹地貌,漢長城

今天乘坐了3個多小時的汽車來到了雅丹地貌,魔鬼城,天氣異常的炎熱,枯燥,(沙漠里面的蚊子也是別有一番味道),但是下車的時候依舊很震撼,還是被眼下的美景所折服,在極干旱地區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裂開,風沿著這些裂隙吹蝕,裂隙愈來愈大,使原來平坦的地面發育成許多不規則的背鯽形壟脊和寬淺溝槽,這種支離破碎的地面成為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觀如同古城堡,俗稱“魔鬼城”。

而漢長城雖然與雅丹地貌相比會略勝一籌,漢長城雖然不美,但是還是為古人保家衛國,修建長城,把長城修滿,把國家護起的愛國精神和毅力所打動,漢長城已被風侵蝕的不知所措,但是還是別有一番味道的。

來到雅丹地貌,魔鬼城我才真實的了解到,設計業是可以帶有地方味道的,這樣的設計更是能體現出這里的獨到之處,這也是一種很不錯的設計理念。

第三站 洛陽

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華民族的發祥地[1]之一,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聯合國命名的世界文化名城[2],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麥加、洛陽、雅典)”之一[3],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樞紐和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一[4-5]。

洛陽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十三朝古都,擁有1500多年建都史[6],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時最長的城市。道學、儒學、佛學、理學或淵源于此,或首傳于此,或光大于此,以“河圖洛書”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祖根文源[4]。國花牡丹因洛陽而聞名于世,被世人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是國家aaaaa級景區,位于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龍門石窟位于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

篇9

麥積山石窟位于我國甘肅省天水市的東南地區,地理位置上處在我國古絲綢之路的東段,接近六朝古都西安,這里的雕像藝術更加具有藝術特色,更多的具有民間生活的特征。在歷史上曾經作為我國西北重要的佛教中心,因此麥積山石窟雕像藝術是典型的佛教藝術。麥積山石窟的修建最早始于后秦,并經北魏以后各代陸續修造,成為規模宏大的石窟群,是麥積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景點,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并成為中國四大石窟。在北魏時期,雕像主要以秀骨清像為主要特征,這種造型風格充分說明了當時西域與內地交流日趨頻繁,也充分說明了麥積山石窟雕像藝術集各家之長。另根據相關文獻記載,麥積山石窟雕像在北魏時期主要以民間生活元素為代表,逐漸脫離了佛教儀軌的限制,更加具有生活氣息。這個時期麥積山的許多石窟雕像具有典型的明見特征,也表現了創作者關注現實、寄托世俗思想感情的特征,充分反映了麥積山石窟藝術民間化特征。

二、麥積山石窟雕像在甘肅旅游產品設計中應用的必要性

當前各地非常注重地域文化在現代旅游產 品設計中的開發應用。通過特色旅游紀念品開發這一契機,一方面能夠使麥積山石窟藝術得以更好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動旅游產品的發展。因此,要在麥積山“特色旅游紀念品”開發的同時充分考慮到的麥積山石窟的藝術文化資源,不能讓這一優秀的文化資源被埋沒,要給予其充分的發展空間。通過將麥積山雕像元素和旅游產品結合,同時與天水特殊的歷史、文化相結合,形成“特色旅游紀念品”。

(一)以佛教文化定位甘肅特色旅游產品符合天水旅游產品市場發展前景

大多數的旅游產品都是通過工藝生產完成的,在這一過程中展現旅游當地的文化傳統和習俗,同時包含著獨特的價值要素,人們購買旅游產品,目的就是為了將旅游過程凝結在產品中,讓這一旅游產品將當地的文化特色形成有形的印跡。很多游客傾向于購買傳統的手工藝產品,這主要是游客認為在手工過程中能夠體現更多的東西,設計旅游產品時要考慮到這一因素,但同時也要突破這種限制,不能被這種觀念牢牢困住,要勇于創新,只要產品定位準確,生產和營銷方式都是可以打開的。旅游產品的設計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設計,旅游產品設計要有明確的產品定位作為依據。甘肅旅游產品的定位要結合自身的條件和旅游消費需求等因素,進行全面的、戰略性的考量。麥積山石窟雕像藝術作為佛教文化的獨特表現形式,體現著豐富多彩的佛教文化,因此以佛教文化定位甘肅的特色旅游產品具有獨特性,也具有明確的方向。因此在甘肅旅游產品設計中結合麥積山石窟雕像藝術元素的應用就要明確這一定位方向,這樣才能獲得各地往來游客的認可,才能深化麥積山石窟雕像體現的佛教文化,開拓麥積山石窟的旅游市場,拓展麥積山石窟的旅游發展空間。在設計時要針對不同游客的特點,結合本地實際,出售各種反映麥積山風貌的佛像和圖像制品,發揮獨特的優勢。

(二)以精品雕像作為設計的重點打造旅游精品,有利于帶動麥積山旅游業的發展

旅游產品的設計一定要具有形象表現形式,這一表現形式要體現出旅游當地的特色,作為甘肅旅游產品設計尤其是在麥積山石窟雕像藝術的相關產品設計中,一定要從麥積山石窟中選擇構成精品的雕像作為原型,通過藝術設計形成精品的旅游產品。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旅游產品設計中,要將麥積山石窟雕像內在的、個性化的藝術特色加以展現,體現出佛教文化的深刻內涵,同時還要致力于打造麥積山石窟雕像藝術旅游產品的品牌,通過旅游企業和當地居民的力量,針對甘肅旅游市場的情況,對成熟的設計產品進行推廣和宣傳,力求使麥積山石窟雕像藝術為元素的旅游產品形成甘肅旅游的名片,這樣可以帶動天水麥積山旅游業的發展,帶動天水經濟發展。因此說將天水麥積山石窟雕像元素應用到甘肅旅游產品設計中去,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同時還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三、麥積山石窟雕像元素在旅游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一)從旅游產品的題材、材料和功能等方面進行全面綜合的切入

在當前各地的旅游市場中已然存在著各種旅游產品,進行旅游產品的設計并不是取代現存的旅游產品,而是要豐富旅游產品市場,甘肅地區近年來旅游業發展較快,具有了擴大旅游產品市場的空間和能力,因此抓住當前以麥積山石窟雕像為熱潮的旅游發展動向,進行相關元素在旅游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是十分良好的契機。筆者認為除了要融入麥積山石窟雕像的文化特色和當地的民俗,還要在旅游產品的其他要素上進行多樣化的設計,包括進行題材、功能、材料、工藝等各個角度的創新設計。

(二)各種造型元素的應用

關于甘肅旅游產品題材的設計創新,麥積山石窟雕像中雕像本身的形象就是多樣的,因此,佛像、人物甚至動物等各種題材都可以被應用到旅游產品的設計中,同時還包括石窟雕像的圖案、紋飾等都可以單獨作為一種設計元素應用到各種題材的產品中,例如各種的擺件、佛珠、念珠、裝飾畫、玩偶等,都能夠顯示出麥積山石窟雕像的藝術文化元素特征,也都能夠滿足前來甘肅旅游的游客對石窟文化的向往和留戀。

(三)麥積山石窟雕像產品的開發設計體現

關于甘肅旅游產品功能的設計創新,很多的旅游產品在最初的產生上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生活中的各種需要而承擔著一定的功能價值,時展下其功能性漸漸被先進的生產生活工具所取代,但是被旅游產業的帶動而形成的旅游產品。在進行旅游產品設計時,可以以這一思路為開端,拓展旅游產品設計的思路,并不一定要局限于過去的功能性產品上,也可以將現代生活功能產品上融入麥積山石窟雕像藝術元素。例如茶杯、鑰匙鏈、手鏈、手機殼、文化衫等。另外,關于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雕像藝術元素在旅游產品材料的設計創新可以甘肅地域特產為材料,尤其是一些天然材料的選擇。甘肅地區的白銀銅、泥塑、彩瓷、紙畫、石版畫等,都能夠體現甘肅的特色,這些特色和麥積山石窟雕像元素共同結合設計出甘肅地域文化豐富的綠玉產品,共同推進甘肅旅游產品市場的發展。但是在題材、功能和材料方面的設計創新時要考慮以旅游產品的定位為基礎進行設計,要掌握好設計中各相關因素的表現力,要保證所完成的設計能夠突出反映麥積山石窟雕像藝術元素,要契合甘肅旅游的特色和文化內涵。

四、結論

篇10

【關鍵詞】本土文化 包裝設計 應用研究

1 解讀本土文化

本土文化主要是指扎根本土、世代傳承、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著名學者馮驥才先生認為,“本土文化是歷史文化的沉淀,是一方水土人的獨特精神創造和歷史記錄”①。本土文化包括本土的歷史文化、民間美術、自然景觀等多種文化資源。

2 解讀甘肅本土文化

2.1 多彩的史前文化

甘肅地處中國西北部黃河上游,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文明發祥地之一,有著燦爛的史前文化遺存;如秦安大地灣的地畫,距今7800年,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農耕民族繪畫;甘肅被譽為“彩陶之鄉”,彩陶文化遍布于黃河、涇、渭、洮河流域,以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辛店文化最為典型,其中就有出土于積石山三坪村的“彩陶王”;肅北大黑溝巖畫,畫面大部分內容為射獵、放牧、練武、乘馬作戰等場面,共有圖案190多幅,圖中有梅花鹿、大角羊、野牛、野駱駝、象、虎等動物。畫面多采用凹刻和凸刻形式,手法古樸,風格粗獷,造型生動,是古代河西走廊游牧民族歷史生活的寫照。

2.2 多彩的民間美術

民間美術,是人民群眾審美理想的集中表現。它根植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超越現實,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甘肅的民間美術種類繁多,以剪紙、皮影、刺繡最具代表性。

甘肅剪紙以隴東剪紙最為突出,風格古雅質樸,大膽夸張,具有濃郁的傳統文化色彩、鄉土氣息和旺盛的創造力。表現題材豐富,崇尚喜慶吉祥,采用借物寓意、諧音隱喻以及象征手法,保留了大量的古老圖騰文化的原始形態,被稱為古老周秦文化的“活化石”。

甘肅皮影以隴東皮影風格最為獨特,其造型著色,吸取流行在甘肅的西路秦腔人物造型、臉譜及隴東剪紙的藝術風格,形象頭大身小,夸張奔放,著色以黑、黃、綠為主,對比鮮明,雕工精細,重視圖案裝飾。

甘肅民間刺繡,構圖飽滿、色彩艷麗、造型生動、主題突出,主要分布于隴東、隴南、隴中及河西地區。此外,藏族、回族的刺繡也富有民族特色。

2.3 多彩的石窟文化

甘肅的石窟藝術舉世矚目,在中國四大石窟中甘肅就占了兩個,即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除此之外,還有榆林窟、南石窟、北石窟、東千佛洞、馬蹄寺等十余座大小不等的石窟群。

甘肅石窟藝術以敦煌莫高窟的藝術最為璀璨,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筑藝術于一體的藝術寶庫,以壁畫為主,內容博大精深,尤其是唐代的經變畫“佛像莊嚴、菩薩婀娜、護法威武、童子天真,宏大而完整的構圖表現出一派富麗堂皇、華美隆盛的景象”②。敦煌壁畫十分注重整體效果,由線描、色彩到造型、構圖,處處講究意境和裝飾美,富有濃郁的東方色彩,對于當代的繪畫及設計具有極其寶貴的借鑒價值。

2.4 多彩的民族文化

甘肅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多民族文化精彩紛呈,如藏族、裕固族美麗的服飾,以拉卜楞寺為代表的藏式建筑、白馬藏族獨特的面具,以花草紋為特色的回族磚雕及清真寺,保安族鏤刻精美的腰刀,都富有本民族的審美情趣及。

2.5 多彩的自然景觀

甘肅東西相距長,地域遼闊,地貌復雜。大漠戈壁、冰川雪峰、森林草原、峽谷溶洞、綠洲丹霞等自然景觀種類齊全,異彩紛呈,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前來觀光。

3 本土文化在包裝設計中的重要性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高校設計類的許多課程設置和觀念都來自國外,如許多學?;狙永m包豪斯的設計基礎課程三大構成的課程理念,出現了本土文化的教育空白及母體文化的斷層現象,這種課堂教學的局限性致使一些學生作業主題缺乏內涵、思維的創新性。因此,對本土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3.1 有利于建立本土文化品牌形象

中國是一個有幾千年歷史的古老國度,各地域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獨特風格,發揚本土文化更能體現一個民族的優越性。本土化的包裝設計不僅僅體現的是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也是一種現代意識的體現。在當代包裝設計中,將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為人類世界設計更多更好的產品”結合起來,設計出既有濃郁地方特色,又有高雅品味的產品,對內可以地服務于當地人民,對外可以更好的宣傳甘肅的本土文化,樹立本土文化品牌。

3.2 有利于樹立以本土文化為榮的理念

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外來文化對當代人的影響越來越大,許多年青人熱衷于穿洋裝,吃洋餐,對于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一片空白,由此引發的是對傳統道德文化的缺失,一些學者已意識到保護民族本土文化是迫在眉睫。甘肅這片熱土為我們留下了難以計數的文化瑰寶,在設計中要學習了解這些本土文化資料,與設計中的具體課題聯系起來,可以樹立起熱愛本土文化、熱愛家鄉的情感,比如甘肅本土的“莫高”干紅的包裝設計,就是充分應用本土文化元素的成功典范。

4 本土文化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探索

4.1 直接應用原則

根植于傳統文化的傳統圖案經過歷代工匠千百年的總結概括,非常凝練,具有很強的形式美法則及一些約定俗成的寓意,如以蓮花與魚圖案構成的”連年有余”,以喜鵲登梅表達喜慶吉祥的喜上眉梢,以花瓶幾案圖案來表達平安如意等。這些傳統具有傳統象征內涵和比喻意義的圖案和紋樣,以及古代傳統圖騰紋飾、傳統宗教紋飾符號,是形式與內涵的完美結合,經歷了歲月的洗練后都滲透出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在今天仍有著積極的實用意義。直接應用這些傳統符號作為設計裝飾元素,可以重現傳統文化的完美。

4.2 借鑒應用原則

現代設計不僅要讓傳統藝術和文化在各方面得以運用,還應該結合現有的技術與工藝對傳統裝飾藝術進行延伸與拓展。因此,可以用現代構成的手法將傳統圖案用“打散重構”的方式將原圖分解變異,再重新組合為新的圖案,并結合現代的材料工藝在設計中拼貼運用,使新與舊、今與古穿越時空,帶有某種聯系,從而使設計一方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另一方面不失時代、時尚氣息。

4.3 意象應用原則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影響藝術創作最大的因素之一是意象思維。意象思維著重從特殊、具體的直觀領域中去把握真理,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將這種思維方式轉化到設計上,往往促成創意的產生,在包裝設計教學中,將本土文化精神內涵融會貫通,鼓勵學生創造性運用傳統文化的圖形、色彩等元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結語

只有根植于本土文化土壤中的現代設計,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才最具競爭力,即所謂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當代中國的包裝設計就是期待更多的能自覺承擔起保護本土文化責任的設計人才。設計出富有民族文化內涵的現代包裝產品,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

參考文獻

[1]甘肅省文化館編.甘肅民間民俗美術[M].蘭州: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