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教師詩歌范文

時間:2023-03-15 23:00: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贊美教師詩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贊美教師詩歌

篇1

您像一支紅燭,為后輩獻出了所有的熱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兩個字就是--燃燒!不停的燃燒!

您講的課,是那樣豐富多采,每一個章節都仿佛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斑斕的新世界……

啊,有了您,花園才這般艷麗,大地才充滿春意!老師,快推開窗子看吧,這滿園春*,這滿園桃李,都在向您敬禮!

如果沒有您思想的滋潤,怎么會綻開那么多美好的靈魂之花?啊,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誰不在將您贊揚!

傳播知識,就是播種希望,播種幸福。老師,您就是這希望與幸福的播種人!

老師,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您為花的盛開,果的成熟忙碌著,默默地垂著葉的綠蔭!啊,老師,您的精神,永記我心!

您多像那默默無聞的樹根,使小樹茁壯成長,又使樹枝上掛滿豐碩的果實,卻并不要求任何報酬。

您給了我們一桿生活的尺,讓我們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給了我們一面模范行為的鏡子,讓我們處處有學習的榜樣。

您是大橋,為我們連接被割斷的山巒,讓我們走向收獲的峰巔;您是青藤,堅韌而修長,指引我們采擷到崖頂的靈芝和人參。

當苗兒需要一杯水的時候,絕不送上一桶水;而當需要一桶水的時候,也絕不給予一杯水。適時,適量地給予,這是一個好園丁的技藝。我的老師,這也正是您的教育藝術。

不計辛勤一硯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殘,種花容易樹人難。幽谷飛香不一般,詩滿人間,畫滿人間,英才濟濟笑開顏。

老師,您用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愛,播種春天,播種理想,播種力量……

用語言播種,用彩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崇高的勞動。

您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您教學在課堂,成就卻在祖國的四面八方。

老師,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學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愛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經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顆顆珍珠,光彩熠熠。

您的教師生涯,有無數驕傲和幸福的回憶,但您把它們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視著一待開拓的園地。

假如我是詩人,我將以滿腔的熱情寫下詩篇,贊美大海的遼闊和深遠。并把它獻給您--我的胸懷博大,知識精深的老師。

教師是火種,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教師是石級,承受著學生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

您像一支蠟燭,雖然細弱,但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照亮了別人,耗盡了自己。這無私的奉獻,令人永志不忘。

您講課的語言,悅耳像叮咚的山泉,親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瀉的江流……

春蠶一生沒說過自詡的話,那吐出的銀絲就是丈量生命價值的尺子。敬愛的老師,您從未在別人面前炫耀過,但那盛開的桃李,就是對您最高的評價。

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螢火蟲的可貴,在于用那盞掛在后尾的燈,專照別人;您的可敬,則在于總是給別人提供方便。

是誰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誰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師,您是一位偉大的園??!看這遍地怒放的鮮花,哪一朵上沒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沒有您的笑影!

您講的課,是那樣豐富多采,每一個章節都仿佛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斑斕的新世界……

啊,有了您,花園才這般艷麗,大地才充滿春意!老師,快推開窗子看吧,這滿園春*,這滿園桃李,都在向您敬禮!

如果沒有您思想的滋潤,怎么會綻開那么多美好的靈魂之花?啊,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誰不在將您贊揚!

傳播知識,就是播種希望,播種幸福。老師,您就是這希望與幸福的播種人!

老師,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您為花的盛開,果的成熟忙碌著,默默地垂著葉的綠蔭!啊,老師,您的精神,永記我心!

您多像那默默無聞的樹根,使小樹茁壯成長,又使樹枝上掛滿豐碩的果實,卻并不要求任何報酬。

您給了我們一桿生活的尺,讓我們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給了我們一面模范行為的鏡子,讓我們處處有學習的榜樣。

您是大橋,為我們連接被割斷的山巒,讓我們走向收獲的峰巔;您是青藤,堅韌而修長,指引我們采擷到崖頂的靈芝和人參。

當苗兒需要一杯水的時候,絕不送上一桶水;而當需要一桶水的時候,也絕不給予一杯水。適時,適量地給予,這是一個好園丁的技藝。我的老師,這也正是您的教育藝術。

不計辛勤一硯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殘,種花容易樹人難。幽谷飛香不一般,詩滿人間,畫滿人間,英才濟濟笑開顏。

老師,您用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愛,播種春天,播種理想,播種力量……

用語言播種,用彩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崇高的勞動。

您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您教學在課堂,成就卻在祖國的四面八方。

老師,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學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愛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經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顆顆珍珠,光彩熠熠。

您的教師生涯,有無數驕傲和幸福的回憶,但您把它們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視著一待開拓的園地。

假如我是詩人,我將以滿腔的熱情寫下詩篇,贊美大海的遼闊和深遠。并把它獻給您--我的胸懷博大,知識精深的老師。

教師是火種,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教師是石級,承受著學生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

您像一支蠟燭,雖然細弱,但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照亮了別人,耗盡了自己。這無私的奉獻,令人永志不忘。

您講課的語言,悅耳像叮咚的山泉,親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瀉的江流……

春蠶一生沒說過自詡的話,那吐出的銀絲就是丈量生命價值的尺子。敬愛的老師,您從未在別人面前炫耀過,但那盛開的桃李,就是對您最高的評價。

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篇2

一、介紹詩歌背景,激發學生興趣

詩歌教學不宜采用開門見山的教學方式,這樣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生普遍對于詩歌的興趣不大,教師如果在上課開始就直接進入詩歌的理解教學階段,學生會覺得十分枯燥無聊,難以接受。因此,教師要設計一個“過渡期”,讓學生在“過渡期”就對詩歌產生學習的愿望。所謂“過渡期”就是教師結合課外各種資料對將要教授的詩歌的作者、寫作背景、相關故事或者典故與學生展開交流討論。最好是以故事的形式來開展這個環節,這樣不僅讓學生了解到更多與詩歌相關的文學知識,還為學生深入學習該首詩做了鋪墊,更重要的是學生會因為對相關故事感興趣而產生對詩歌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蘇教版7年級語文教材中古代詩歌《次北固山下》的教學中,教師先對詩歌《次北固山下》的作者王灣做相關介紹:王灣是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卻偏愛江南春水,常常往來于吳楚間,《次北固山下》是詩人最有名的作品。教師在介紹詩歌作品時可以刻意地突出該詩歌的文學地位,引起學生的重視,接著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雖然王灣喜歡江南的春色和美景,但在寫這首詩的時候,詩人面對江南美景和孤獨的小舟,思鄉的情感就油然而生了,同學們通過老師的講解和自己的分析之后,可以體會出來。教師在這個“過渡期”還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設置懸念,比如教師可以這樣問“王灣的詩歌通常是以贊美江南美景為主,但是這首詩歌卻有著淡淡的愁緒,同學們知道詩人的這種愁緒是什么嗎?”這樣的提問為理解設置了懸念。

二、為學生營造詩歌的意境

許多學生之所以對一首詩歌不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領略其思想之美是因為教師在教學時沒有創造相應的氛圍,營造與詩歌相應的情境來讓學生醞釀情感,產生代入感。所以,語文教師在詩歌教學的第二步就是創造合適貼切的意境。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創造意境。教師可以利用繪畫聯想展示的方式來營造詩歌的意境,即教師讓學生將詩句所描寫的景物在腦海中一一想象出來連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尤其是古代詩歌,詩人多數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十分注重環境的描寫。

例如在古代詩歌《過故人莊》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腦海中想象詩中描繪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場景,安寧平靜的小山村被矮小連綿起伏的小山包圍著,周圍是青翠一片,隨處可見的綠油油的樹木,整整齊齊地排列在小村莊外,詩人走在山村小路上怡然自得的享受著大自然的靜謐美好。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音樂來營造詩歌的意境,烘托氣氛。

比如在學習詩詞《水調歌頭》的課堂上,教師可以播放同名歌曲,讓學生感受音樂的同時,產生對詩詞的無法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情感。特別在學習古詩詞時,教師應該配上較為古典的音樂,通過我國古代樂器演奏出來的聲音才能與古詩詞較好地契合。比如二胡演奏的名曲《二泉映月》就能營造一種悠遠而寧靜的詩歌意境。

三、深入發掘詩歌的內涵

詩歌所要表達的感情即內涵是詩歌的精華部分。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時,要重點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自己感悟詩歌所要表達的感情。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學會獨立分析詩歌情感的大致方向,查找并總結相關資料,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詩歌是一種藝術性的東西,作者在作品中很少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情感,詩人的情感是等著讀者自己發掘的。因此這就使得詩歌的學習具有開放性,學生可以根據詩歌的細節,發揮主觀能動性,揣摩詩人的意圖。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探究思考,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篇3

關鍵詞:高三語文;詩歌鑒賞;復習策略

一、回歸課本,提高復習效率

在復習的時候學生往往只注重寫套卷,不斷地去練習,不斷地去做題,然而練習一段時間之后,就會發現好像沒什么用,教師要在這時去幫助學生走出困境,但是具體應該怎么去做呢?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回歸課本是重要的,只要輔助適量的練習就可以了。比如,在復習《游山西村》的時候,教師就要帶學生回到課本中去,課后習題就有:尾聯“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就可以以課后習題為基礎,幫助學生去復習,讓學生把復習的重點放在課本上。詩歌鑒賞是考試中容易得分的題目,學生將這個知識點復習好了之后,復習效率就會很快提高,所以對于詩歌鑒賞的復習,回歸課本是有效的應對策略。

二、結合詩歌自身的情境和詩人的情感,進行生動的描繪

在古代有很多的文人騷客,為了直接或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往往都會寄托于事物身上,借助具體的物象,更加有力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如,在復習《破山寺后禪院》的時候,詩旨在贊美后禪院景色之幽靜,抒發寄情山水之胸懷。詩人清晨登常熟縣的破山,入破山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禮贊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靜的后院,面對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賞,寄托自己遁世情懷。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清楚明白地認識到這一點,在復習的時候重新將學生帶入詩歌的情境中,讓學生快速地回憶起來,提高復習效率。如,在對盛唐時期“王維和孟浩然”所創作的山水詩的復習時,教師可以描繪出優美的風景,構建一個恬適的氛圍,讓學生感覺就是身在其中,就會領悟到是人的情感,也更容易做出賞析。這樣答題就會特別容易,從而提高復習的效率。

語文的詩歌鑒賞其實是比較容易復習的一部分,教師只要讓學生抓住關鍵,以課本為主,練習為輔,再加一些比較簡單的技巧就會輕而易舉地得到詩歌賞析的內涵,從而提高復習的效率。對于詩歌,情感是比較重要的,所以,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深刻理解詩歌的情感,使詩歌鑒賞的復習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王春.把握詩歌鑒賞的方法,提高詩歌欣賞水平[J].語文學刊,2013(08).

篇4

關鍵詞:導入煽情法 朗讀激情法 情境教學法 適時贊美法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語文學科是基礎學課,同時,因其載道明理、表情達意并含有豐富的美感因素。在語文教學中,應將傳授知識與鍛煉思想、陶冶情操融為一體,力求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美感人,自覺地體現語文學科對于“人性完善”的巨大教育功能。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痹谡Z文教育中,情感的培養十分重要。老師備課過程就是自己情感的培養過程,課堂施教則是與學生情感交流的過程。

古人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苯虒W過程是師生間情感交流,心理互換的過程。通過情感的傳遞去影響學生,能很好地達到課堂教學最佳效果。當學生因困倦無精打采時,教師的飽滿精神會使他們受到感染而提起精神;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的平靜專注會使他們受到影響而集中注意力;教師進入意境,感情充沛的講授,會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人類不僅依靠認知而行為,而且受情感的左右而行為。情感和認知若不能相互配合,情感就足以干擾認知學習。因此,情感因素在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作為語文教師,如何讓情感在教學中發揮極致,達到寓教于情,以情傳美呢?

那就是以情激情,教學齊悅,傳遞美訊。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先進入角色,在深入鉆研教材后,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間滲透的情感,和作者情感的共鳴,然后再感染學生,做到以情激情。用情感使教者樂其教,學者樂其學,從而創設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思維進入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從而在實踐中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創設這種氛圍,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導入煽情法,創設專注的教學氛圍。

課文皆為有情物,師生都是有情人。課本中的許多文章蘊涵著作者強烈的感情。老師應著意于此設計導入,用自己情感體驗的火種去點燃學生情感的火焰,使學生在導語所激起的情感波瀾中迅速進入學習過程。施教開始,老師可以運用飽含感情的導語溝通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學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時,被詩人執著的愛國情感所感動,也希望學生能受到愛國熏陶。所以在導入新課時用極其煽情的語言來觸動學生心靈。我的導入語設計如下:“看,最近發生的5?12汶川地震,8?0級,相當于200個原子彈的破壞力,不亞于一場戰爭??!在重大的災難面前,我們中華民族表現出的是民族的凝聚力,有的是愛心的牽遞和生命的堅韌。血脈、生命、民族讓我們的心緊緊相扣,這就是‘愛國’。面對自然災難,我們用愛、力量向全世界證明:我們中國人的脊梁是壓不垮的!如果,我們祖國面臨的災難并不來自自然,而是人為地、有目的地、有組織地破壞,我們應該怎么做?來,今天我們看看詩人艾青是如何做的?!碑斘矣蔑柡钋楹涂犊ぐ旱恼Z言陳述完,我感受到學生涌動的愛國情懷,看到他們情感的波動,我明白這導入語得到學生心靈的共鳴,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煽情的導語像磁場,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共振;煽情的導語像火把,點燃起一大片亢奮的火苗;煽情的導語像春風,喚醒大地的姹紫嫣紅。

第二,朗讀激情法,創設有聲的教學氛圍。

朗讀是把無聲語言變為有聲語言,是對文字信息的再創造。聲情并茂的朗讀,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每篇課文都融入了作者對生活、社會、人生的理解和透視,是作者情感傳遞的媒介。課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強烈、愈真摯。要想有效地領會好課文的思想情感內涵,單單依靠他人講解,分析說明是不行的,必須借助朗讀體味。教師的朗讀應真正成為學生朗讀的榜樣和示范,這樣就能夠吸引全班學生的注意力并使其為之動容,激起他們學習課文的強烈欲望。在此基礎上老師再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基本技能,引導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加深情感體驗,揣摩其內在意蘊。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達到先聲奪人,以情感人的效果。朗讀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進行再創造的過程。

第三,情境教學法,創設具體的教學氛圍。

采用情境教學法能引導學生進入作品描繪的意境。在教學中,老師繪聲繪聲繪色的渲染,引起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使學生眼前仿佛呈現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將學生導入藝術的境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除此之外,教學情境的設置還可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音樂、圖片、電影等為學生再現教材提供情境,教師還可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進行情境教學,將抽象的思維化為具體可感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情感和興趣。比如,我在教學《曹劌論戰》這篇古文時,為了能讓學生更具體地把握曹劌、魯莊公的形象。讓學生小組合作把課文內容編成小品,并從中挑選較好的小品讓編者們演繹給全班欣賞。這雖然有點難演示,但學生卻非常樂意做這樣的作業。這《曹劌論戰》小品的表演,將學生的情感融于劇情之中,讓作品與學生的心發生共振共鳴,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從情境中讓學生感知具體,尋找學生的興趣點,也能使師生間情感互動,從而創造課堂的最佳環境。

第四,適時贊美法,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

把學生的成長看成是老師精神生命的延續,把熱愛學生作為老師的天職。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傾注最大的熱情,激起學生對老師的愛戴和信賴。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就樂于接受教師教誨。老師以溫和、熱情、多贊揚的方式對待學生,比過多的指責、否定、批評,效果要好得多。因為贊許、鼓勵是一種積極性質的情感,有增力作用。教師在課堂上適時的贊美學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這種贊美可以運用各種方式,可以用表情對學生進行嘉許,對答問圓滿的學生,表現出微笑、點頭的面部表情和動作表情表達滿意的情感,同時對學生的認知能力也是一種肯定。還可以運用課堂語言進行適時贊美,讓學生能緊緊跟隨老師思路,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比如:“大家對這些內容這么感興趣,真讓我高興”,“你們專注的表情,使我快樂,給我鼓勵”,“謝謝你,你說得很正確,很清楚”……

我在教學中喜歡對學生進行適時贊美,常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氛圍。一次,為了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的參與熱情,我靈活地“欲問先揚”,我對學生說:“能展現優點人的是可愛的,能暴露缺點的人是偉大的,能改正缺點的人是可敬的。現在我急需10位可愛、偉大、可敬的同學,你們當中有嗎?請舉手?!蔽业脑捯魟偮?,“啪”、“啪”、“啪”,很多學生把手舉起來了,看到此情此景,我可是偷著樂,馬上一口氣“逮”了10個學生到講臺前表演詩歌朗誦。這時,學生們才恍然大悟,結果是師生在會心一笑中拉近了心理距離,詩歌朗誦也相當精彩。師生之間心理相融,情感相通,就能創造課堂的和諧環境。

篇5

[關鍵詞]現代詩歌;教學策略;資料介入;對比;練筆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6-0073-01

《長江之歌》是中央電視臺紀錄片《話說長江》主題曲的歌詞,被編排在蘇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的開篇。詩歌以簡練而富有深情的語言,展現了長江綿延千里的宏偉氣勢、剛毅博大的精神以及敢于奉獻的高貴品質,表達了詩人對長江的依戀和贊美之情。筆者以這篇文本的教學為例,談談高年級現代詩歌教學的一些做法。

一、資料介入,明晰內容

詩歌對事物的介紹,并不是平鋪直敘的,而是以獨特的表達方式加以呈現。因此,如果不對所描繪的事物進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學生也就難以真正讀懂文本的核心內容。

鑒于此,教師在教學這首《長江之歌》之前,就引領學生分別從長江的概況、長江的發展以及長江的貢獻三個維度進行資料收集,讓學生了解長江的具體長度、流經的區域、起點與終點等,了解長江的起源、歷史發展的軌跡,了解長江對各種植物的哺育情況以及沿江開發、貿易發展的相關信息。然后,教師將這些信息與文本中的內容進行整合,讓學生深入理解詩歌的大意。如將長江終點、起點的知識與詩歌第一段中“你從雪山走來……你向東海奔去……”相結合,感受作者藝術化語言表達所形成的豐富意蘊;將沿江開發和貿易發展的資料與詩歌中“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相結合,感受在改革開放中,長江在經濟發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詩歌語言精練而具有跳躍性,僅僅憑借著詩歌自身的語言,學生難以揣摩作者意欲表達的內涵。而廣泛的資料收集,為學生拓展補充了相應的知識信息,為解構和感知詩歌的內蘊起到了鋪墊性作用,教學效果鮮明。

二、對比感知,洞察思路

相對于一般的現代詩歌而言,歌詞的創作有著自身的規律與原則,其中上下段之間的對應聯系,就是歌詞形式上最大的特點。教師可以引領學生采用對比、聯系、整合的視角進行解讀,從而在深入辨析中既明確作者的創作思路,又能感知如此設置的表達效益。

如教學《長江之歌》時,教師組織男女生分別誦讀課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并在對比中明晰兩個自然段在語言形式和寫作策略上的特點。學生在深入思考之后進行分享。有的學生發現兩個自然段在語言形式上有對仗關系。教師相機引領學生緊扣語言形式的特點,深入感知作者分別是從哪些視角來描寫長江的。在教師的點撥之下,學生逐步意識到第一段,作者借助長江的起源和終點,以空間概念,展現了長江綿延千里和剛柔相濟的特點;而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則是從時間的角度出發,凸顯了長江滄桑的悠久歷史和全新的青春活力。

兩個語段并列呈現,讓學生以立體化、多層次的方式感知了作者表達的內在情韻,不僅深入洞察了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基本構思,更促進了學生文本解構能力的有效發展。

三、拓展補充,實踐練筆

Z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閱讀教學就應該在學生深入感知與悅納的基礎上,創建真實可感的平臺,引領學生在深入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語用能力。

教師在執教完《長江之歌》之后,為學生拓展補充了另一首描寫長江的詩歌《長江禮贊》,并引領學生在對比閱讀中感受兩篇文本在創作上的共有特色:首先,都是借助第二人稱“你”的口吻來直接抒情,便于詩人將自己獨特的情感和盤托出。其次,兩首詩歌都大量使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以藝術化的手法對長江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感知,從而促進了表達效果的整體性提升。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則引領學生在自己生活中,選擇一個與自己情感最深的事物,并模仿這兩首詩歌的寫法,嘗試寫一段詩。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感知詩歌與普通文本之間的區別。然后,再讓學生深入實踐,進行練筆,從而促進學生語用能力的提升。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始終以語用訓練為核心,通過其他類群文本的拓展補充、對比細讀,進一步明晰了詩歌的體裁特征,并以一個價值點為范例,對學生的詩歌創作進行了深入指導,為學生的實踐練筆奠定了基礎。

篇6

有一種精神叫奉獻.有一種品質很無私.

有一種比喻為蠟燭.有一種職業是教師!

金秋九月景色迷人 豐收季節碩果累累

又迎一個教師佳節 桃李滿園喜展艷陽

人民教師無尚光榮,崇高偉大,老師的名字響亮而唯美,老師是智慧的源泉,學海的燈塔,是千千萬萬祖國花朵的園丁,嘔心瀝血,造就人才棟梁,您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曲贊歌唱不盡您的華麗篇章,一支粉筆卻寫就了你的人生軌跡,三萬桃李報答不了您的如山恩情,三千清絲染霜卻譜寫出了您的精彩人生!我們敬仰您的神圣高尚.魅力風采,歌頌您的師德,贊美您的美麗,感激您的傳授,人生漫長,我們受用一生! 愿恩師永遠幸福!

贊美教師

九月金秋美景欣 收獲季節艷陽春

燭光閃亮話園丁 人民教師最光榮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真實寫照值敬仰 神州萬里揚唯名

孜孜不倦寫教案 兩袖清風講臺論

質樸無華慈母愛 溫暖感化鑄子龍

傳授知識引航行 嘔心瀝血奮一生

培育朵朵茁苗長 芬芳桃李遍天下

詩歌情韻嘆師德 看今朝您更崇高

老師是學海的燈塔

學生是遠航的舟

你引航舟行天下

笑看那順流逆流

三尺講臺縱論奇偶

用一生激情燃燒

點亮學子智慧明眸

??!老師你好 老師你好

聲聲喊不夠

老師你好 老師你好

人間真情你最溫暖

母校是英才的搖籃

老師是編織搖籃的手

你織出燦爛未來

讓桃李開遍神州

三尺講臺清風兩袖

用一生激情燃燒

鑄就學子前程錦繡

?。±蠋熌愫?老師你好

聲聲喊不夠

老師你好 老師你好

萬紫千紅你最風流

老師你好 老師你好

聲聲喊不夠

老師你好 老師你好

萬紫千紅你最風流

篇7

一、及時充電,提高素養

教師工作之余,要經常漫步文學名著的殿堂,坐觀歷史風云,笑看世間百態;要時常做客教育著作的長廊,在《教師博覽》里領略名師的風采,在《語文天地》里咀嚼文字的甘甜,在經典詩文里浸潤文學的芳香。時間長了,教師盡管不能出口成章,但可以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引用經典詩詞、哲理名言,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既體會語文魅力,又感悟人生真諦。宋代朱熹說得好:“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苯處熤挥凶约旱耐袄镉辛?,學生的碗里才能滿。

二、運用語言技巧,盡顯語言魅力

語文界前輩呂叔湘說:“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他的教學語言應如春風化雨潤澤學生心田,他的朗讀應聲情并茂,一嘆一吟都能扣動學生心弦?!蔽以诮虒W《鄉愁》《沁園春·雪》《我愛這土地》等課文時,都進行了朗讀指導,并且進行了范讀,盡顯了抑揚頓挫的節奏美、聲情并茂的情感美,做學生表情朗讀的楷模,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熱情,課堂上出現了瑯瑯的讀書聲。

我還注重了語氣的溫和,語句的連貫,表達的機智。記得一次課堂上,有個學生打瞌睡,我隨即出一題“暖風熏得書生醉”,請學生接下句。學生答:“直把杭州作汴州?!蔽覔u頭說:“直把教室當寢室?!睂W生們笑了,該生也會意地抬起頭來。

三、熱情洋溢地贊美學生,用精彩評價助推課堂

學生是有情感需要的,他們尤其渴望得到老師的贊美與溫情,當這種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后,便會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在教學中,我經常利用課堂評價及作業批語贊美學生,“你好棒”“你很自信”“你最優秀”“你大有潛力”“你將前途無量”……這樣,大大滿足了學生渴望肯定的感情需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你想使知識不變成靜止的方向,就要把語言變成一個最重要的制造工具?!庇诘ぶv《論語》,字字珠璣;易中天品《三國》,使學生如飲甘醇。而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兩位老師有非凡的語言才能。

篇8

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既教會學生學習,又教會學生做人;貫徹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主體教學方法,讓其有自主思維和意識的參與,把教材的情、教師的情、學生的情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達到教育人的良好效果。德育與美育滲透的具體方式:

1.結合教材,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例如《勸學》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這兩個比喻來說明學習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事例推論及人,即“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過講解,使學生總結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很高的境界”。文章又用“蚓和蟹”“騏驥和駑馬”等進行正反對照,來論證學習應有的方法和態度。通過這篇文章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人的道德、知識、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學習,堅持不懈的努力才可達到的。從而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充分利用教材,向學生傳輸傳統教育,培養學生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例如:學習《荷花淀》這篇課文時,就有意讓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贊頌那些敵后方的以水生嫂為代表的一群勞動婦女,她們不爭榮譽,無怨無悔。甘在最底層支持抗日這項人類最偉大的事業,頌揚她們勇敢機智、無私奉獻的精神。

3.充分利用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行德育與美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展現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動人。通過錄音、感情范讀、學生誦讀,師生共同接受作品熏陶感染,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來調動學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蘊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潛化在學生的心里,教會學生做人,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無比熱愛和贊美的感情。對赤壁江山的贊美,對當年在此鏖戧的英雄豪杰如孫權、劉備、周瑜的贊美,實際上就是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4.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德育與美育滲透的形式更加生動,內容更加豐富,效果更明顯?,F行教材,十分重視教育性、直觀性,教材圖文并茂。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組織教學,可以使形象更為生動,內容更加豐富,其教育教學的效果也會遠遠超出教材的期望值。

5.充分利用作文教學進行德育與美育滲透。作為語文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也應承擔著對學生進行德育與美育的責任。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設道德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中自主地感受和體驗,并通過與同學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認識,追求自我的不斷完善與超越。

6.充分利用課外輔導進行德育滲透。課外輔導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深化、鞏固,當然也是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另一途徑。例如培優撫差,因為人數較少,就方便教師更有針對性地輔導,自然德育與美育滲透也能更具體、實在、形象、直接。作業批改中教師可以通過寫評語來指導學生,鼓勵學生,使之樹立信心,確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不斷增強自身的道德情操。

篇9

大家好!

我是來自**鎮中心小學的教師,我叫**。首先感謝**縣委宣傳部、縣委對外宣傳辦公室組織的這次大獎賽,感謝領導給我這次發言的機會。作為村小的一名教師,我就我的獲獎詩歌作品《榜樣》,談談我學習英模的一些認識和創作這首詩的過程。分以下三點:第一點是我為什么要寫**同志,第二點是村小教師與英模的距離,第三點是歌頌英模詩歌是我最佳的表達。

一、我為什么要寫**同志

提起**同志,在我們**鎮都還是習慣地稱呼他**書記,因為他曾經在**鎮做過鎮黨委書記,在**鎮做出了巨大的成績。記得XX年夏天,**同志再次到**鎮,當時他已經是縣審計局局長了,并且離開**鎮已經多年了。那時,在**鎮仁德庵中學餐廳里,召開各村委會干部和全鎮教職工參加的會議,**局長剛出現在主席臺上,下面就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掌聲持續了足足有3分鐘。那掌聲說明了什么呢?就是對**局長工作成績的肯定和對**局長這樣的黨的好干部的熱愛??!是他領導百姓們調整種植業結構,在當時帶領我們種植大蒜,為我們鋪就了一條輝煌的致富路;是他獨具戰略眼光,為**鎮開挖了許多河溝,解決了農民的灌溉難題,更為XX年以來夏季排水提供了便利;是他的方方面面的工作為**鎮的百姓開拓的視野,讓大家沖開了長久以來的保守的種植模式的思想枷鎖……我記住了那掌聲,我更不會忘記**同志的典型事跡,所以,我要寫他,把他當作我學習好榜樣!

二、村小教師與英模的距離

作為一名村小教師,要寫好作為縣審計局局長的老黨員,我誠惶誠恐,思考很久卻無處動筆。有一天,我讀了《**聲屏報》和中國**網上關于**局長典型事跡的報道,真正感觸到了典型人物的“敬業愛崗,無私奉獻”的**尚精神。對比自己的工作,我感到**局長是我入黨以來一直尋覓的好榜樣。鄉村教師和縣領導怎么放在一起來對比思考呢?這讓我很是困惑。再讀**局長的事跡,我發現我雖然是村小教師,可我是一名新黨員,**同志雖然是縣審計局局長,可他還是一名老黨員啊,我們都是黨員,想到這里,我們的心就貼近了很多。我作為一名新黨員要學習這位老黨員,一定要學習他“愛崗敬業、身先士卒、克己奉公、一身正氣、嚴于律己、追求卓越”的精神,在鄉村小學里踏實工作、默默奉獻。我想到了這一點,忽然感覺我和**局長的距離愈來愈近了,我要努力寫好征文,力爭把我對英模的敬佩之意和對典型的向往之情全部傾吐出來。

三、詩歌是我最佳的表達

選準**局長做歌頌的典型人物,而且懷有醞釀已久的“學習典型見行動,建功立業謀發展”的樹立榜樣的情結,我就開始動筆了。此時,我想我不能再寫**局長的典型事跡了,我現在需要的是抒情,抒發我對心中英模的贊美之情和以典型做榜樣的決心,我就決定寫一首詩歌。于是一揮而就,《榜樣》這首就寫成了,雖然這首詩歌還相當的稚嫩,但是我終于找到了我英模情懷的最佳表達。

篇10

關鍵詞:中職語文;詩歌教學;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1-0186-01

詩歌是一種用凝練的語言來反映生活的文學形式,它具有豐富的想象和情感。詩歌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中職生已經具備了學習詩歌的經驗,能感受其中的語言美、意境美。到了中職教育階段,如果教師還只是枯燥地講解和乏味地分析,會使學生與詩歌的距離越來越遠。詩歌教學該以何種方式才能發揮最大的課堂實效是我們語文教學值得關注的重要內容。

一、注重聯系生活,在思考中感受美好生活

由于中職生中考成績不理想,他們常常被學校、家長、老師,忽視、輕視,甚至被歧視,學習壓力和對前途的憂慮使他們焦躁、迷茫、懵懂不安。利用現代詩歌能夠影響學生,消除學生的消極心理,進行人文熏陶,讓學生學會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創造生活。教學現代詩歌時應注重引導學生注意語文與生活的聯系。例如在教學《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一開始就把標題板書在黑板上,用多媒體制作一幅“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景象,讓學生置身于這種場景中獲得心靈感受。學生描述得極富詩情畫意,或站立山巔,極目遠眺;或奔跑在沙灘,擁抱大海;或漫步山間,鳥語花香;或馳騁草原,疾風勁馬。就詩中“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提問:“詩人的‘幸?!侵甘裁??”學生基本能從詩中找到答案:“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關心糧食蔬菜”,“親人通信”,“給山取名”,“給陌生人祝?!钡取=又釂枺骸斑@些是詩人的幸福,這樣的幸福奢侈嗎?同學們說說在平常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幸福呢?”通過這些提問,積極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體會生活瑣事中所蘊含的美好。

二、正確欣賞愛情詩,樹立健康的愛情觀

愛情是詩歌中永恒的主題。對中職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十分敏感而又常常談論的話題。以往教師處理這類問題時就輕描淡寫的一語帶過,這就更加加重了學生的好奇與神秘感?,F行的蘇教版中職語文課本中已經選編了多篇優秀的愛情詩。例如:《靜女》中描繪了一幅戀人約會的場面,表現了青年男女相戀的純真情感。“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卑涯信s會時姑娘調皮可愛,男子抓耳撓腮、焦急不安的情形表現的淋漓盡致。寫小伙子得到姑娘贈送的愛情信物而喜悅萬分。這首詩歌為學生展示了一幅生動美麗的愛情畫面,引導著學生對美好愛情的追求。蘇教版第四冊選編了秦觀的《鵲橋仙》中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首詞不只是對真摯愛情的贊美,而且還告訴人們一種更高的愛情境界:相愛不是卿卿我我,而是心靈相通。感情相融才是愛情的真諦。教師應用平常心對待愛情這一話題,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抓住詩歌中滲透的情感教育,消除學生心中的神秘與好奇,讓正步入青春年華、渴望涉足與嘗情的中職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與對待愛情,從而樹立健康向上的愛情觀。

三、自主研讀評價,挖掘詩歌蘊含的價值

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結合詩歌特點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如誰選的詩好?誰的朗誦好?為什么?存在什么問題?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欣賞方面存在的差距,加深對詩歌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結合詩歌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琵琶行》、《尋夢者》、《靜女》等,教師組織學生圍繞詩歌的創作背景、詩歌蘊含的感情、詩歌塑造的抒情形象、詩歌的意境、詩歌的表現手法、詩歌的誦讀、詩歌的發展等方面去挖掘研究價值,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疑問,自己選擇研究的角度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強調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當然,強調學生自主并不意味著脫離教師的指導。很多學生一開始并不知道如何選題,教師可以示例:《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與《致橡樹》表達的愛情觀有什么不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意象有什么特點……學生選定課題后,由于是初涉詩歌領域,面臨許多陌生的問題,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研究。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方向性指導,指導學生如何確立自己的觀點,指導學生如何去收集資料,然后學生可到學?;蚴袌D書館查資料,上網找資料,確定課題,制訂計劃,撰寫關于詩歌的小論文。

四、感受詩歌情感,引導學生探求生命意義

中職學生處在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煩惱,在學習與生活的過程中總會有困惑。因而有時感到迷惘,甚至會迷失人生的方向。詩歌本身就具有思想性、移情性的特點,詩人把對人生的感悟融入詩作的字里行間,很多詩人本身的際遇就是很好的人生觀教材。在詩歌鑒賞時,教師應該借助一些生命的參照,引導學生探求生命的意義,樹立積極的人生觀,提升生命存在的價值,擁有一個充實、豐富、堅強、凝重的生命。天寶十一年,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的李白寫下氣勢雄渾的《將進酒》,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表達了渴望入世的積極人生態度;“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在辭官歸隱后寫了《歸園田居》,自然秀麗的田園風光和恬淡質樸的躬耕生活抒寫了詩人歸隱田園的愉快心情。在詩歌鑒賞中教師對教材要有敏感性,要引導學生用生命去溫暖生命,用生命去撞擊生命,激發學生生命的潛能,提升學生生命的品質。

總之,在中職語文詩歌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模式。通過對新模式的教學嘗試,不斷進行觀念的轉變與方法的革新,這不僅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有巨大的作用,也必將成為職業教育的理念之一。

參考文獻:

[1]柴進德.談談在詩歌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關注人生[J].文理導航,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