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頭沒有頸范文

時間:2023-04-02 04:55: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有頭沒有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01年,針對語文教研活動中的重形式而輕內容、重功利而輕學術的現象,我撰寫了《靜下心來研討,交流,做學問》一文。文中呼吁道:“少談點主義,多研究些問題;少一點報告,多一點研討;少一點比賽,多一點交流;少一點過場,多一點過程……示范課也好,教學會議也罷,以廣泛深入的研討交流為主才是教研活動的正軌。”這篇文章很快刊登在《廣東教育》2001年第5期上。

2002年,我撰寫了評論廣東省高考作文評卷的文章,主要論述了“標準差的確定與把握”“滿分作文與零分作文”“個性化的閱讀與寫作”等問題。文章刊登在《廣東教育》2002年第11期上。

2004年5月,由《廣東教育》特別策劃了“聚焦高考評卷”的專欄并邀請我撰稿、組稿、寫“編者按”。這種信任,對我來說,無疑感到榮光和興奮。而這,也正是若干年來,深感于高考評卷中的種種問題想表達卻未能有機會表達的。我在“編者按”中寫道:“習慣上,人們的眼球往往被高考改革、考綱調整、試題變化所吸引。實際上,高考評卷也是高考的關鍵因素?!呖荚u卷的過程和結果,應該是對社會的誠信宣言,是對中小學素質教育的指南。……高考評卷既然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評卷就不僅僅是評卷了。于是,在科學、民主的氛圍中,研討以下評卷的理念、規則、程序、方法及尚需解決的問題,幫助大家了解如何規范答題,從而提高考試成績,就顯得非常有意義了?!?/p>

2005年,我將自己在北師大和澳門大學聯合舉辦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研討會上的演講稿投給了《廣東教育》,演講稿以《整合,多了一條途徑而已》發表在2005年《廣東教育》第2期。原題為《關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幾點思考》,經編輯將題目一改,便化平常為精彩了。這次演講在現場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給一些高唱信息技術統領、統管其他學科的專家學者以震動,受到與會者的歡迎。連主持人都說,這才有學術研討的味道了。演講稿的主要觀點如下:有了信息技術,并不就必然會帶來基礎教育和學科教學的跨越式發展;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是革新而不是革命,是多了一條新的途徑,而不是通向羅馬的所有大道;信息技術相對于學科,始終是技術、手段和工具;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更要關注教學,聚焦課堂;要實現真正的“整合”,關鍵在于教師樹立正確的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具備深厚的學科素養、道德素養、文化素養、思想素養和生活素養,同時,又掌握好現代信息技術。

2005年,當我的專著《教育的良心――中國新課程之批注》即將完稿之時,《廣東教育》第11期將我書中的11條語錄以《中國新課程之批注》為題,作為卷首語發表。之后,編輯對我說:讀者們對你的批注很有興趣。有一位校長表示,那一句“就課程改革而言,改革中求穩定,比穩定中求改革重要得多”真是深刻。

近年來,《廣東教育》《師道》又多次刊登我的教學實錄、教學設計、教學點評、學術論文。如《精彩歌詞?精彩題目》《〈勸學〉――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兩小兒辯日〉――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賣油翁〉――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的教學思考》。還刊登了數篇評論我的教學的文章。如《文言文教學的一種新突破》(魏小娜)《再說不枝不蔓的對譯》(唐建新)《傳統教學法外,又開了一扇窗》(鄭文佳)《評價式教學的課堂價值及思考》(黃平)《把枯燥的翻譯當成快樂的游戲》(王愛娣)等等。

我還受《廣東教育》的委托,參加過《廣東第二課堂》中考??木帉懝ぷ?。

每當我有新的思考要表達,有新的實踐經驗要交流,《廣東教育》總是及時給予我支持與獎掖。

十幾年來,在匆匆忙忙之中,我與《廣東教育》的領導和編輯們謀面不多但關系緊密。不是因為他們刊登了我的文章,只是因為他們對作者的理解、尊重、欣賞與幫助,只是因為他們對教育的正確思考和開闊視野。他們總是屹立在教育教學的前沿,關注著、引領著廣東的教育,敏銳的把握教育的熱點、改革的焦點、教學的重點,并為廣大教育同仁提供交流研討的平臺。他們對教育的真誠、熱情和理性思考,他們對工作的嚴謹、堅守和求真務實,著實讓人感動。

值此《廣東教育》創刊六十周年之際,遂留以上話語。借用幾句歌詞,就是:

這一路,

很愉快,

篇2

礦產豐富物產齊全

經濟發展蒸蒸日上

上林縣東西最大橫距50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5公里,土地總面積1869.64平方公里,占廣西壯族自治區總面積的0.8%。2008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58411公頃,其中糧食作物38734公頃??偯娣e中,低山丘陵占76.6%,水面占7.6%,平原地帶占15.8%,概括為“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 上林縣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主要分布在大明山及縣境北部的鎮圩、喬賢一帶。重要的礦產資源有黃金、五氧化二釩、滑石(儲量2167萬噸)、石英石(儲量2183萬噸)、錳礦(儲量24.27萬噸)、鉛鋅礦、紅銻礦、鐵礦、煤炭、大理石、石灰石、水晶、花崗巖、方解石等31種。

木類主要樹種有天目紫莖、長包鐵杉、紫荊木、小葉紅豆、野萊莉等50多種。竹類主要有粉單竹、黃竹、吊絲竹、大頭竹、刺竹、毛竹、剛竹、撐篙竹、苦竹等。油料類,有油茶、八角、烏桕、有枸樹、桃金娘、余甘子、黑荊樹、茶葉、苦丁茶等。藥類。上林縣藥材資源豐富。有土黨參、毛山藥、天冬、莪術、獨活、花粉、黃精、首烏、狗脊片、石菖蒲、百部、威靈仙等130多種。

環境優美景色宜人

特色節日彰顯少數民族風情

上林縣境內有壯、漢、瑤、苗等多民族雜居,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具有別具一格的少數民族風情和豐富多彩的壯鄉民族文化,形成了開放、寬容、創新的文化氛圍。傳統民歌。"壯人自古愛唱歌,從小唱到牙齒落。"上林縣是以壯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壯族人口占全縣人口總數80%。"三月三"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清朝康熙年間(1654―1722年),上林縣就有民歌記載。上林縣民歌有各種各樣的唱腔。如三里鎮、喬賢鎮、塘紅鄉、鎮圩瑤族鄉山歌(也叫歡歌),西燕鎮師公調,巷賢鎮、大豐鎮采茶調等。2004年12月第七屆中國合唱節在海口舉行,代表廣西參加的上林縣民歌合唱團,用壯族多聲部原汁原味演唱了《上林--南寧后花園》、《苗山情》、《趕歌圩》等歌曲,獲得銀獎。

上林縣被人們稱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的“后花園”。主要有四大景區:大明山風景區、三里洋渡風景區、大龍洞(大龍湖)風景區、不孤村人文景觀。

大明山已列為廣西三大旅游名山之一,其大部分旅游景點在上林境內。山上有獨特的風景地貌,幽景、奧景、險景、水景和意景兼而有之。大明山最高峰龍頭峰海拔1760米,是桂中南第一高峰。大明山是天然動植物園,具有旅游價值的植被主要是原始林型的溝谷喬木和山頂苔蘚矮林。有壯麗磅薄的山巔云海,最具特色的是大明山“仙境”(氣象學上稱為峨眉佛光或黃山寶光)。

篇3

崔某因意外懷孕無錢去醫院做手術,便偷走新婚朋友的金項鏈到典當行換錢,11月20日,昌平區人民檢察院以盜竊罪將崔某移送法院審查起訴。

2004年9月上旬,已是一個五歲女孩母親的崔某到醫院檢查,得知自己懷孕近四個月,醫生建議墮胎,但崔某沒錢,她只好拖到當月中旬。周六的一天上午,崔某到昌平陽坊好朋友艾某家玩,恰逢艾某正準備和新婚丈夫一同外出,沒有時間陪同崔某,崔某只好回家。崔某在回家的路上想,艾某新婚燕爾,家里肯定有值錢的東西,不如到她家“找”點錢去墮胎,于是崔某再次來到艾家。由于艾某和新婚丈夫已經外出,崔某和艾某的婆婆一陣寒暄之后,便以胸罩帶壞了要用針線縫縫為借口,單獨進入了艾某的新房,將艾某的鉑金項鏈、耳環、戒指等物品裝進了自己的皮包,離開艾家便到典當行當了2000多塊錢。

事后崔某感到對不起好友,最終打電話向艾某承認了錯誤,并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北京娛樂信報·李劍英 楊靜 楊耀

篇4

【關鍵詞】 股骨頸頭下型骨折; 內固定; 髖關節置換

隨著社會老齡化日益加重,股骨頸骨折的發病率逐年增加,發病率約為全身骨折的3.6%[1],髖部骨折的 53%,成為了骨科常見病。股骨頸頭下型骨折的骨折線位于股骨頭與股骨頸的交界處,由于股骨頭僅有小凹動脈很少量的血供,因此此類骨折愈合困難,股骨頭容易發生缺血壞死。目前學術界上對股骨頸頭下型骨折的治療策略存在諸多爭議,為此筆者對近年來的治療進展綜述如下。

1 股骨頸頭下型骨折手術方法

對于股骨頸骨折,大多數學者都主張手術治療[2-4],保守治療容易導致骨折再次移位、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等并發癥,并且老年患者容易發生褥瘡及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手術治療股骨頸頭下型骨折基本上分為兩類:內固定和髖關節置換術。手術方式的選擇主要取決于是否為移位型股骨頸頭下型骨折或者是無移位型股骨頸頭下型骨折。

1.1 內固定 無移位的股骨頸頭下型骨折,不論患者年齡大小,都應選擇閉合復位內固定術治療。如果患者的髖關節軟骨是健康的,那么最好是盡可能地保留它,而不是使用金屬或者陶瓷置換它,因為目前沒有任何一種假體的使用期限和功能能媲美骨折愈合后的自身關節,自身的關節擁有最佳的髖關節生物性能。目前內固定術式有單釘類、多釘類、滑動式釘板固定裝置以及加壓內固定類,而空心加壓螺釘加壓微創內固定治療新鮮股骨頸骨折已成為國際上首選方式。它的最大優點是:(1)釘進入股骨頸的方式為擰入,對股骨頸骨質和血運的損傷較小;(2)釘只有前端有螺紋,這樣在固定時螺紋完全越過骨折線后,可以使骨折斷端加壓緊密對合,有利于骨折的愈合;(3)三枚螺釘呈等腰三角形分布于股骨頸內,并且有較好的抗張及抗壓能力;(4)釘的前段有螺紋,不易發生退釘、松動等情況;(5)手術操作簡單,時間短,切口小,出血少。Chen等[5]研究報道,選擇符合內固定術治療沒有移位的股骨頸頭下型骨折患者,6個月后隨訪發現,愈合率高達94.59%,總體成功率達83.78%,失敗率僅為16.22%。因此,對于無移位的股骨頸頭下型骨折患者,閉合內固定是治療的金標準。

移位的股骨頸頭下型骨折年輕患者通常具有良好的骨質量,選擇行緊急切開解剖復位內固定成為最近的一個治療趨勢。這類患者在行切開解剖復位內固定術時需注意以下事項以保證手術治療效果:準確的螺釘位置是至關重要的,股骨頸下方的螺釘需要緊貼股骨距旋入,以發揮最大的固定效果。另外在螺釘的布局上,三枚空心釘平行呈“品”字形的生物力學性能最優,其中“倒三角型”構型比“正三角型”更具有力學優勢[6-8],并且能降低螺釘切出的風險。除了使用螺釘固定,釘板系統也能固定牢靠[9],并能減少骨折的剪切力。Zahid等[10]對33例移位的股骨頸頭下型骨折年輕患者研究發現,切開內固定術2年后隨訪,20例患者完全愈合,27例患者達到骨愈合的平均時間為4.7個月,6例為患者未愈合,沒有患者發生股骨頭缺血壞死。因此,移位的股骨頸頭下型骨折年輕患者,選擇切開內固定治療不僅有利于達到解剖復位,而且有利于提高骨折愈合率,減少骨折不愈合和股骨頭缺血壞死的發生。

1.2 髖關節置換術 由于移位明顯的股骨頸骨折的老年患者行內固定手術后常發生骨不連和缺血性股骨頭壞死[11],目前許多外科醫生建議對于骨折前仍有行走能力的老年患者可選擇行一期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置換術的優點有:(1)一次手術解除患者痛苦:股骨頸頭下型骨折不愈合的幾率大,股骨頭壞死幾率高,選擇其他方法治療不能保證骨折愈合和股骨頭不壞死,選擇髖關節置換,可一次解決問題。(2)縮短臥床時間,減少并發癥:術后3 天即可下床扶拐活動,這樣就大大為患者減輕痛苦,亦明顯減少因長期臥床帶來的并發癥。(3)生活能自理,提高生活質量:患者術后3個月髖關節無疼痛,無跛行,生活可完全自理。減輕家庭成員的護理強度,同時提高生活質量[12]。

Rogmark等[13]對12個醫院的450例身體狀況良好的移位型股骨頸頭下型骨折老年患者(年齡>70歲)進行研究比較內固定和關節置換(半髖置換或者全髖置換)發現,手術12個月后內固定組失敗率高達43%,其中骨折不愈合和骨壞死是主要問題;置換術組失敗率為6%,其主要問題為假體脫位和假體松動。而且,相對于內固定,關節置換組有更好的功能。長期隨訪這兩組人群發現,內固定組有45.6%的失敗率,而關節置換只有8%。研究表明,對于移位的股骨頸頭下型骨折的老年患者,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關節置換術預后優于內固定術。

目前髖關節置換術式分為全髖置換和半髖置換術。身體情況良好、生活質量較高者要首選全髖關節置換術,而合并較多基礎疾病,尤其合并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活動量小者,及無法耐受大型手術者可考慮行半髖關節置換[14]。

Blomfeld等[15]對120例移位型股骨頸頭下型骨折老年患者進行隨機對照試驗評估發現,全髖關節置換術比半髖關節置換術擁有更好的髖關節功能水平,在長期隨訪中,全髖關節組的優勢更大[16]。Keating等[17]對298例移位型股骨頸頭下型骨折老年患者研究發現,內固定術、半髖關節置換和全髖關節置換術三者中,全髖關節置換組擁有最高的髖關節功能水平,醫療費用最少的是內固定術組,但是如果把后期并發癥和再次手術所產生的費用算進去,醫療費用最高的是內固定術組。結合眾多研究資料,作為臨床外科醫生,在手術方式選擇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手術方式。

2 認知功能對術后預后的影響

傳統手術方案的選擇主要依據股骨頸頭下型骨折是否存在移位,近幾年來,國內外眾多研究更強調應重視患者的年齡、功能要求和個體情況對手術預后的影響。以上文獻討論的都是智力健全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那么認知障礙的老年患者,治療結果又會怎么樣呢? Soderqvist等[18]對213例股骨頸頭下型骨折患者髖關節置換術隨訪追蹤研究報道,認知功能障礙嚴重影響股骨頸頭下型骨折患者髖關節置換術的預后,36%的患者術后需靠輪椅生活,39%的患者完全喪失生活能力。Johansson等[19]對100例股骨頸頭下型骨折老年患者進行研究發現,認知障礙患者行髖關節置換術后關節脫位率高達32%,再次手術率為5%。2年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死亡率高達57.8%,而認知功能正常患者死亡率僅為12.8%。既然知道對于認知障礙的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并發癥的風險增加,那么如何來處理這種問題呢?目前國內外眾多學者推薦,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認知障礙的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中,可以考慮選用較大股骨頭頸直徑比的人股骨頭,隨著股骨頭直徑的增大,脫位的發生率明顯降低[20]。至于不同的手術入路在全髖關節置換術中是否真的對治療效果有不同的影響,需要繼續研究。因此,在選擇手術方式治療股骨頸頭下型骨折患者時應根據患者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特別是面對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時更應慎重,爭取術后能夠提供更好的髖關節功能水平,降低脫位風險和二次翻修手術的可能性。

3 總結

綜上所述,無移位的股骨頸頭下型骨折患者,無論多大年齡,都應該行閉合內固定術,合理布局空心釘的位置,有效的股骨距的骨性支撐都是至關重要的。對于有移位的股骨頸骨折患者,治療方案區別在于患者的年齡:移位的股骨頸骨折年輕患者,應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手術效果應該達到解剖復位和牢靠的內固定;移位的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應該考慮到患者的精神狀況,認知功能正常的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對于認知障礙的老年患者,在全髖關節置換術中建議結合較大尺寸的人工股骨頭。

參考文獻

[1]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4:687.

[2] Hansen F.Conservative vs surgical treatment of impacted, subcapitalfractures of the femoral neck[J]. Acta Orthop Scand, 1994, 256(9):65-69.

[3] Verheyen C, Smulders T, Van Walsum A. High secondary displacement rate i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impact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105 patients[J].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 2005, 125(3): 166-168.

[4] Kadakia A, Langkamer V. Cancellous screw fixation of un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over 70 years[J].JBJS (Br),2008,256(123): 310-311.

[5] Chen W C,Yu S W,Tseng I C,et al. Treatment of un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J]. Trauma,2005,58(5):1035-1039.

[6] Springer E, Lachiewicz P, Gilbert J. Internal fixation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a comparative biomechanical study of Knowles pins and 6.5 mm cancellous screws[J].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1991, 267(45): 85-92.

[7] Selvan V, Oakley M, Rangan A, et al. Optimum configuration of cannulated hip screws for the fixation of intracapsular hip fractures: a biomechanical study [J]. Injury, 2004, 35(2): 136-141.

[8] 王田苗,裴葆青.股骨頸骨折手術空心釘內固定的生物力學綜合分析[J]. 北京生物醫學工程,2006,25(6):561-564.

[9] 王立江,魏海強,郭連. 應用皮質支撐原理固定股骨頸骨折的生物力學研究[J]. 中華創傷雜志,2009,25(7):614-617.

[10] Zahid M, Bin Sabir A, Asif N,et al. Fixation using cannulated screws and fibular strut grafts for fres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with posterior comminution [J]. Orthop Surg,2012,20(2):191-195.

[11] Lüthje P, Helkamaa T, Nurmi-Lüthje I, et al.An 8-Year follow-up study of 221 consecutive hip fracture patients in finland: analysis of reoperations and their direct medical costs[J].Scand J Surg,2013,20(2):161-168.

[12]陳文濤.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人頭下型股骨頸骨折及髖關節骨性關節炎[J].中國社區醫師,2011,32(13):77-78.

[13] Rogmark C, Carlsson A, Johnell O,et al. Prospective randomised trial of internal fixation versus arthroplasty for 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 neck of femur: Functional outcome for 450 patients at two years[J].Bone Joint Surg Br,2002,84(46):183-188.

[14] 曾水平, 陳維善, 郭建中,等. 骨水泥雙極式半髖關節與全髖關節置換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比較[J].浙江醫學,2007,29(7):671-672.

[15] Blomfeld R, Tornkvist H, Eriksson K,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with total hip replacement for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fractures of the femoral neck in elderly patients[J].Bone Joint Surg Br,2007,89(2):160-165.

[16] Hedbeck C J, Enocson A, Lapidus G, et al. Comparison of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with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a concise four-year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trial[J].Bone Joint Surg,2011,12(93-A):445-450.

[17] Keating J F, Grant A, Masson M, et al.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hip fractures in fit, older people: 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reduction and fixation,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J]. Health Technol Assess,2005,9(15):61-65.

[18] Soderqvist A, Miedel R, Ponzer S, et al. The influence of cognitive function on outcome after a hip fracture[J].Bone Joint Surg,2006,88(10):2115-2123.

[19] Johansson T,Jacobsson S A, Ivarsson I,et al.Internal fixation versu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of 100 hips[J]. Acta Orthop Scand,2000,71(6):597-602.

篇5

所以,愛美的你,一定不能讓這個小細節破壞了精心打造的年輕神話,做一個護頸有術的美麗達人。頸部肌膚細薄脆弱,油脂分泌少,很難保持水分,容易干燥和產生皺紋。而女人一旦過了25歲,皮膚中的水分流失就會比以往多,所以,保養頸部,最好在25歲之前開始。

護頸第一步:給頸部做美容

就如同我們平時對待臉部皮膚一樣,頸部也需要美容,清潔、去死皮、補水、防曬,四個步驟一個不能少。

清潔:頸部皮膚很脆弱,清潔時最好選用性質溫和的洗面奶,清洗時手部力度要輕柔,從下而上打圈來進行清潔。

除了每日的基本清潔,每周一到兩次的深層清潔也必不可少。做深層清潔時,去角質的護膚品最好也要選用性質溫和的產品,加上輕柔的按摩,溫柔的將阻礙頸部“喝水”的角質層去掉,讓皮膚充滿水分。

補水:

1、頸霜、精華液

因為頸部的皮脂和汗腺很少,很容易干燥,一般的補水產品遠遠不足以滿足它的需求,所以最好選用專用的頸霜或者精華型乳液,它們不僅能夠給頸部提供必要的水分,還有緊致抗衰的功用。頸霜早晚都要使用。

2、頸膜

市場上現在推出來的頸膜都比一般的面膜更濕潤,更有營養,一個星期用兩到三次的頸膜,最大限度的給予頸部必須的水分。

防曬:長期不防曬,皮膚很容易出現松弛、缺水,輪廓感下降等情況,所以,在你仔細的用防曬霜保護你的臉蛋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給你的頸部涂上防曬霜。

美麗的頸部,除了沒有皺紋,光潔滑溜之外,還應該擁有美麗的弧度和輪廓感。我們時常羨慕天鵝溫婉婀娜的頸部因為天鵝頸部的曲線讓人覺得很是美妙。同樣,優美的頸部曲線也是女人美麗的資本之一,美麗的頸部曲線像一彎光潔的月牙,能給入神圣和美妙之感。

優美的頸部曲線,與平時的生活習慣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實驗證明,要擁有美妙的頸曲線,與下列的原因密不可分。

合適的枕頭

研究表明,過高的枕頭會讓人的睡眠質量嚴重下降。而且非常容易產生雙下巴,更恐怖的是高枕頭會使頸部的前側產生很多皺紋,并造成整個頸部的血液循環不暢,進而產生暗沉和色斑。而過低的枕頭就會讓脖子在睡眠的時候處于一種極度自由的狀態,從而造成頸部堆積皺紋。所以,在選擇枕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了,應該選擇在你平躺在床上的時候能讓你和床保持在5度左右高度的枕頭,也就是高度大約為8厘米左右。

適度的按摩

很多女性終日埋頭于工作之中,很少抽出時間來讓自己放松一下。很多科學數據都說明,平時能抽出間歇的時間來給身體“動動”。對身體會起到很好的作用。頸部也是如此。小小的給自己頸部按摩―下。不僅能保證頸部的健康,還能給頸部的美容帶來很好的功效。

按摩頸部同時涂抹頸霜,這樣不僅能夠舒解疲勞,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提高頸部對頸霜的吸收。

按摩步驟:

(1)先將頸霜均勻涂抹頸部,雙手由下往上,手指稍稍用力往上提拉頸部中間松弛的肌肉區域。

(2)按摩完中間的區域,將頭部側向一邊,雙手以指腹用力,從頸部下端往上推揉,直至耳后。

(3)最后將頭部后仰,雙手舉起大拇指,將下頜處多余的肉往前推至下巴處,再以同樣的方法,慢慢向左右耳處移動。

注:每天睡前按照以上的步驟重復三次以上,不僅可以預防頸部的細紋,同時還能保護頸部的健康。

勤做美頸操

愛美的臺灣辣媽小S非常注意自己的頸部保養,在她看來,頸上的細紋可是性感殺手,頸部運動是小S每天必做的美頸方法。

小S推薦美頸操:

(1)采用站立的姿勢,將雙手自然下垂,雙腳打開與肩膀同寬。

(2)右手扶住頭,向右側壓下,然后回到正面。

(3)再以左手扶住頭,向左側壓下,然后回到正面。

(4)以雙手扶住頭,臉部朝下,在胸前由右到左運動半圈。

篇6

晚上不宜高杭臥,俯首工作有限時;看書毋妨添支架,沉思亦可托腮頤;頭暈忌望天花板,手軟宜常牽脖子;早起嗽口練抬頭,閑時多躺靠背椅;俯臥垂頭能復位,自行“吊頸”少求醫。

低頭屈頸長時間工作,頸后椎旁肌肉因持緊張而易疲勞,頸椎關節亦會勞損。因此伏案不宜過久,最好一兩小時便休息一下,或變換一下或動作。

晚上睡高枕亦使頸椎屈曲,長年如此,會增加頸椎勞損??磿鴷r自然要低頭對著書本,如果把書用支架斜放,頭可以略為抬起,不必長時間屈頸。

用腦時以手支撐下頦,對頸椎病患者來說無疑是個好習慣,可以減輕頸肌的負擔,避免頸肌過勞。頸椎病如果椎動肺受壓會引起腦缺血而產生暈眩,頭后仰會增加壓迫,故每抬頭望天花板時便暈眩,應注意避免這個動作。

頸椎壓迫到神經根則會引起從上肢至指端的麻木痹痛無力,做頸部引可以擴大椎間孔,減輕神經棍的壓迫,癥狀自然會緩解,頸椎病患者應多做頸部功能鍛煉,尤其是伸頸動作,一方面可使頸椎關節保恃一定的活動范圍,避免關節囊、韌帶等轉組織退化僵硬;另一方面可使頸部肌肉發達,增加支撐力,避免勞損萎縮。

篇7

【關鍵詞】 橈神經 臂叢神經 損傷 旋后肌支 尺側腕伸肌支

Anatomical study of transfer extensor carpi ulnaris branch to supinator branch of radial nerve for brachial plexus C5~6 root injuri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possibility of transfer extensor carpi ulnaris branch(ECUB) to supinator branch(SB) in anatomy.Methods Twelve adult embalmed cadaver arms were dissected.We called the point that the radial nerve crossed the line between medial humeral epicondyle and lateral humeral epicondyle as O point.Then we performed the following measurement:the distance from the origin point,muscle entry point,unharmful separation point of SB and muscle entry point of ECUB to the O point.And we counted the number of SB and ECUB.Results Number of SB was 2.6±0.52.Distance from the origin point to O point was (1.84±0.69)cm,unharmful separation point to O point was (0.05±0.12)cm,muscle entry point to O point was (4.35±0.12)cm.Number of ECUB was 2.71±073.Distance from muscle entry point to O point was (7.18±0.64)cm.Conclusion After unharmful separation SB of radial nerve could transfer directly to ECUB.

【Key words】 radial nerve brachial plexus injury supinator branch extensor carpi ulnaris branch

臂叢頸5、6根性撕脫傷主要造成患肢肩外展、屈肘和前臂旋后功能喪失,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臨床上筆者通過多組神經移位[1]基本恢復了肩、肘功能。但是恢復旋后功能的治療方法目前研究不多。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動作都需要前臂旋后,如用筷子吃飯、開鎖等,旋轉功能占肘關節功能的30%[2]。因此患者迫切需要能旋后的前臂。前臂旋后由旋后肌和肱二頭肌共同完成。而當臂叢頸5、6神經根嚴重損傷后,旋后肌和肱二頭肌均癱瘓。由于尺側腕伸肌的支配神經主要來源于頸7、8神經根[3],當臂叢頸5、6神經根損傷時,尺側腕伸肌支不受影響。筆者通過尸體解剖研究前臂橈神經尺側腕伸肌支和旋后肌支的分支、長度等項目,以闡明臂叢頸5、6根撕脫傷時尺側腕伸肌支部分束移位修復旋后肌支在解剖上的可行性。

1 材料與方法

福爾馬林固定的成年上肢標本12具24側,其中男6具,女6具,在肱橈肌和肱肌間隙間找出橈神經主干,追蹤橈神經深支,沿著深支的走行,打開旋后肌肌管淺層,重點保護橈神經深支的旋后肌支和尺側腕伸肌支。計數兩者分支數。置前臂于旋前位,以肱骨內外上髁連線與橈神經主干的交點(O點)為標記點(圖1),沿著橈神經的走行方向,用游標卡尺(精確度為0.02mm)測量其旋后肌支自然發出點、無損傷分離后發出點、旋后肌支入肌點和尺側腕伸肌最近端肌支入肌點距O點的距離。所得數據輸入統計軟件Stata7.0,求得平均值(x)及標準差(s)。

2 結果

橈神經旋后肌支數為2.6±0.52,其自然分支發出點距O點(1.84±0.69)cm,進行旋后肌支無損傷干支分離后,發出點距O點(0.05±0.12)cm,旋后肌支入肌點距O點(4.35±0.12)cm。尺側腕伸肌支數為2.71±0.73,最近端的尺側腕伸肌支入肌點距O點(7.18±0.64)cm,見表1、圖2、圖3。

在測量各肌支發出點及入肌點至O點距離時,筆者沿各肌支的實際走行進行測量,而非各發出點或入肌點距O點的直線距離,這種方法所得數據為神經真實長度,更有實際意義[4]。

表1 橈神經旋后肌支、尺側腕伸肌支數目及其至O點的距離 (x±s)

通過對旋后肌支、尺側腕伸肌支的測量,筆者發現旋后肌支與尺側腕伸肌支入肌點平均間距為2.83cm,而在旋后肌支自然分支處其肌支的平均長度為2.51cm,若在旋后肌支自然分支發出處切斷,以其入肌點為中心翻向前臂遠端,旋后肌支與尺側腕伸肌支還距離0.32cm,兩者不能直接縫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對旋后肌支行無損傷干支分離后,旋后肌支平均長度增加到4.30cm,這時在旋后肌支發出點切斷,以其入肌點為中心翻轉后,兩者便可以在無張力情況下直接縫合(圖4、5)。同時筆者注意到尺側腕伸肌最近端肌支從橈神經深支發出后立即進入尺側腕伸肌,其發出點距入肌點非常接近,無損傷干支分離也十分有限,所以筆者沒有通過分離尺側腕伸肌支達到與旋后肌支縫合。

轉貼于

3 討論

前臂旋后由旋后肌和肱二頭肌共同完成,旋后肌受頸5、6神經根支配,肱二頭肌受頸6神經根支配[3],所以臂叢頸5、6根性撕脫傷后,前臂旋后功能完全喪失。這也提示我們可以通過恢復旋后肌或肱二頭肌達到恢復旋后。目前臨床常用神經移位修復肌皮神經,恢復肱二頭肌,其中效果比較好的膈神經移位有效率(肌力恢復到至少3級)為80%左右[5,6],但是前臂旋后需肱二頭肌肌力至少4級才能完成,而且肱二頭肌恢復一般要10個月以上。有沒有更加快速有效恢復前臂旋后的方法?于是筆者考慮修復旋后肌支。橈神經深支在前臂入旋后肌管前分支支配旋后肌,出旋后肌管后,先后發支支配伸指總肌、尺側腕伸肌等前臂后側肌群[7]。其中旋后肌支受頸5、6神經根支配,尺側腕伸肌支主要受頸7、8神經根支配[3],因此臂叢頸5、6根性撕脫傷不影響尺側腕伸肌功能。通過尸體解剖筆者發現尺側腕伸肌支支數平均2.714,所以切取其中一支不會造成尺側腕伸肌癱瘓。而將旋后肌支無損傷分離后翻轉與尺側腕伸肌支端端縫合,神經再長入旋后肌平均距離約4cm,按照神經生長速度1mm/d,神經長入肌肉時間約1~2月。特別是對于未得到及時診治的患者,肌肉失神經萎縮比較嚴重,這時候必須爭分奪秒恢復肌肉的神經支配。筆者將尺側腕伸肌支移位修復旋后肌支,給臂叢頸5、6根性撕脫傷患者旋后功能恢復增加了一條途徑和希望。旋后功能的恢復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增強其治病信心。

也有學者報道通過腕屈肌肌肉移位重建前臂旋后,8例平均隨訪3.6年,旋后肌肌力3+~4級,屈腕無影響[8]。比較而言,筆者認為修復旋后肌支恢復旋后,更加符合生理,而肌肉移位更多是在失去神經修復機會或神經修復后恢復不佳時選用。

通過解剖學研究筆者明確了旋后肌支無損傷干支分離后,在無損傷分離點切斷旋后肌支、以入肌點為中心翻轉,可以直接與尺側腕伸肌支縫合。目前,筆者在臨床上已為2例臂叢頸5、6神經根性撕脫傷的患者實施尺側腕伸肌支移位修復旋后肌支手術,初步隨訪顯示,在術后4個月,1例旋后肌肌力恢復到3級,1例2級。更加詳細的資料有待進一步隨訪研究。

(本文圖片見附頁1)

【參考文獻】

1 顧玉東.臂叢根性撕脫傷的術式與原則.中華手外科雜志,2004,20(2):65-67.

2 潘達德,顧玉東,侍德,等.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中華手外科雜志,2000,16(3):130-135.

3 顧玉東.臂叢神經損傷與疾病的診治,第2版.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56-60.

4 Gu YD,Wu MM,Zhen YL,et al.Phrenic nerve transfer for brachial plexus motor neurotization.J Micro Surgery,1989,10:287-289.

5 徐文東,顧玉東,徐建光.胸腔鏡視下切取膈神經移位治療臂叢神經損傷的臨床應用報告.中華手外科雜志,2000,16(2):94-97.

6 Abrams RA,Ziets RJ,Lieber RL,et al.Anatomy of the radial nerve motor branches in the forearm.J Hand Surg(Am),1997,22:232-237.

7 黃濤,劉大庸,秦建強,等.橈神經前臂各肌支的解剖學研究.中華骨科雜志,2002,22(3):158-160.

篇8

頸椎病又名頸椎綜合征,是一種中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由于頸部長期向某一方向轉動或者外傷,使頸椎間盤、椎間關節發生退行性改變,可導致頸椎椎管或椎間孔、椎間隙變狹窄,頸椎失穩,局部發生無菌性炎癥、水腫,壓迫或刺激脊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及其周圍組織等,從而引起相應的臨魔;癥狀。在人體中,頸椎活動范圍較大,活動頻率最高,而頸椎周圍起保護作用的組織與胸、腰椎相比少得多。在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最容易受到各種外來因素的影響而加速頸椎的勞損及退變,引發頸椎病。

2 哪些人易患頸椎病?

這種疾病特別好發于長期伏案工作或工作時頭頸經常向某一方向轉動的人,如辦公室工作人員、車工、作家、編輯、教師、會計、電腦操作者等,外傷也是導致頸椎病的重要原因。

3 頸椎病會引起哪些疾病?

頸椎病可以引起頸心綜合征、頸性腦病、頸性眩暈、頸性肩周炎、頸性面神經麻痹、頸性咽喉炎、頸性吞咽困難、頸胃綜合征、頸性抽動癥等。

4 如何辨別頸性心絞痛與冠心病心絞痛?

頸性心絞痛多有頸椎病史或癥狀,疼痛多由頸肩部放射至心前區或胸背部;疼痛時間較長,多在20~30分鐘以上,最長達數小時;頸椎病體征多呈陽性,x片顯示頸椎退變征象,心電圖無心肌缺血改變,含服硝酸甘油擴冠無效。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有冠心病史,心電圖顯示心肌缺血,疼痛發作時含服硝酸甘油可在幾分鐘內得到緩解。

5 頸性腦病患者有哪些臨床表現?

病前常無預兆,多在晨起突然發病,或當頸部轉向一側時突感天昏地暗,甚至跌倒,但跌倒時神智清楚。70%的患者有一側性偏頭痛,甚至出現眩暈、惡心、嘔吐、腦鳴、耳鳴,并伴有心悸、氣短、血壓不穩、記憶力下降等諸多癥狀。久之,重者可導致腦血栓、腦梗塞和腦萎縮的嚴重后果。如能及時發現頸椎病變,按頸性腦病施治,就不會造成這些惡果。

6 如何知道患上頸性腦病?

頸性腦病有以下特點:(1)年齡多在40歲以上;(2)有頸椎病史;(3)起病較急,癥狀的發生與頸部位置改變明顯有關;(4)腦影像學檢查正常,但多普勒檢查可見椎基底動脈痙攣;或者腦影像學檢查有腦血栓、腦梗塞,但病灶位于椎基底動脈系統;(5)頸椎病體征為陽性; (6)x片顯示頸椎退變征象。如出現上述情況,可確診為頸性腦病。

7 頸性眩暈多發哪些人群?

頸性眩暈多發生于有頸椎病史的中老年人,若伴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者則為高危人群。其臨床表現多在頸部活動時突然發生,尤以猛然扭頭或頸部過度后屈時更易發作。除眩暈外,還可伴有嘔吐、大汗淋漓等癥狀。輕者持續數秒,重者可持續數日或更長時間方可逐漸緩解。

8 為何會出現頸性眩暈?

眩暈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癥狀,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眩暈。其病因為:(1)頸椎退變增生的骨刺或骨刺引發的無菌性炎癥組織充血、水腫,壓迫刺激了椎動脈,造成一過性缺血。(2)頸部韌帶、關節、肌肉等深層組織的病變,刺激傳人神經使椎動脈發生痙攣。(3)少數可能為頸椎肥大性骨關節炎骨刺,壓迫、刺激通過橫突孔的椎動脈,使腦部出現暫時性供血不足。

9 頸性抽動癥的臨床表現如何?

頭部向一側頻繁抽動,頻頻點頭、搖頭、聳肩、擠眉、努嘴、嗅鼻、發哼聲、清嗓音、雙手或單手抖動、不能持物,有的可出現摩擦、觸摸、吸吮、舔、嗅、喉鳴、喊叫、喘氣聲、穢語和猥褻行為等。

10 上腹部疼痛與頸椎也有聯系?

近年來,發現一些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患者多伴有消化道癥狀。經胃電圖、胃鏡檢查,證實有慢性胃炎,胃液分析發現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膽汁反流。膽汁反流的長期刺激使胃黏膜受到損害。臨床研究表明,交感神經型頸椎病與慢性胃炎有因果關系,醫學上稱為頸胃綜合征。

頸椎退變增生的骨刺,變窄的椎管、椎間孔和變性的椎間盤等對頸部的交感神經受體產生強烈的刺激。這些劣性刺激的信號,通過進入顱內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叢,傳人下丘腦植物神經中樞而產生過度興奮,再沿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向下傳導至內臟,促使胃發生兩種不同類型的改變:(1)當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時,胃腸分泌和蠕動受到抑制,出現口干、胃液缺乏、消化不良、食欲減退、上腹不適、打嗝暖氣,甚至惡心、嘔吐等癥狀;(2)如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時,胃酸分泌增多,胃蠕動加快,消化亢進,容易發生潰瘍病。

11 哪些人易患頸胃綜合征?

頸胃綜合征多見于長時間伏案、上網、搓麻將、低頭勞作或活動量過大,尤其是頸部扭轉活動過多者。

12 頸胃綜合征患者有哪些臨床表現?

患者除有胃炎或胃潰瘍外,還伴有頸項酸脹及僵硬感;頭痛、頭暈、頭部酸沉感;眼球脹痛,眼睛發干、怕光、流淚、視物模糊;或鼻咽不適、疼痛,鼻塞,有異味感;或耳鳴、聽力減退;或咽喉不適、發干、異物感、牙痛、心慌、心跳、心煩、易怒、心率紊亂;或失眠、多夢、心情煩躁、易于沖動等;還可有惡心、口干、口苦、出汗、上腹脹痛不適、便秘等諸多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癥狀。

13 頸椎病為何會造成吞咽困難?

吞咽困難常見于食管腫瘤,但亦可由頸椎病所致,稱為頸性吞咽困難。一般人們對其缺乏認識,往往誤診、誤治而延誤病情。

頸源性吞咽困難是由于頸椎椎體后方與脊髓、神經和血管密切相鄰,當頸椎退變骨質增生時,最常見的癥狀就是頸、肩和手臂疼痛、麻木和活動受限,不會引起吞咽困難。但有少數患者,增生的骨刺卻在頸椎椎體前方,尤其當下部頸椎增生時,其第6頸椎正好面對食管起始部。由于椎體前方是咽部和食管,兩者緊貼,如果椎體骨質增生得十分明顯,則可能對該段食管產生壓迫刺激,造成周圍炎癥、充血、水腫,使管腔狹窄,從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

14 咽喉炎與頸椎病也有關嗎?

有一名夜總會歌手,反復咽喉疼痛,聲嘶,久治卻效果不佳。因頸肩疼痛來就診,結果按頸椎病治療后,不僅治好了頸椎病,咽喉炎竟奇跡般地不藥而愈。另有一位律師脖子發僵,酸脹不適,按頸椎病治療卻無顯效。醫生追問其病史,方知有長達8年的咽喉炎史。后來按咽喉炎和頸椎病同時進行治療,兩病均獲明顯療效。

慢性咽喉炎的病因很多,其中由頸椎病引發者稱為頸性咽喉炎。這種咽喉炎系因頸椎退行性變,頸椎間盤變性、突出,骨刺形成,椎間隙狹窄,椎間孔變小,鉤椎變形等均可引發耳鼻喉癥狀。尤其是椎體前緣骨刺形成,當骨刺較大或敏感高的患者,常會引起咽喉疼痛、異物感和聲音嘶啞等慢性咽喉炎癥狀。

值得指出的是,人們只知道頸椎病是長期不良姿勢等原因所致,卻并不知道咽喉部位的慢性炎癥也是頸椎病重要的易感因素。臨床觀察顯示,90%以上的頸椎病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咽喉部位的炎癥。這是因為頸椎與咽喉相鄰,兩者之間的淋巴循環存在著密切聯系。咽喉部位的細菌、病毒等,可以播散到頸椎的關節及其周圍的肌肉、韌帶,使這些組織痙攣、收縮、變性、肌張力下降、韌帶松馳,從而破壞局部的穩定性,使頸椎內外平衡失調,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15 為何會發生頸性肩周炎?

頸性肩周炎的病因多為長期伏案、低頭勞作、睡枕過高、習慣性用頭等使頸椎發生慢性積累性損傷,或頭部直接及間接外傷或風濕寒邪侵入,造成頸椎4~7側擺式或旋轉式錯位,使頸椎內外平衡失調,肩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痙攣,導致肩周發生無菌性炎癥。尤以鉤椎關節錯位極易刺激、損傷頸交感神經的脊膜返回支神經根中的運動根,使肩部運動機能障礙,肌營養不良,出現肩周疼痛、肌萎縮、活動受限等系列肩周炎癥表現。

16 頸性肩周炎與原發性肩周炎該如何區別?

可從以下幾點加以鑒別 (1)肩部疼痛:初時肩部呈陳發性疼痛,多為慢性發作,后疼痛逐漸加劇,呈鈍痛或刀割樣痛,且為持續性。典型者甚至以神經根劇痛為主,即疼痛沿神經分布區放射至前臂及手部,并有感覺及肌力改變,這種神經根性疼痛為本病的特點,借此可與原發性肩周炎相鑒別。肩痛晝輕夜重,多在氣候變化或勞累后疼痛可加重;(2)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施轉為著。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時,使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3)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怕吹風;(4)壓痛:多在患肩周圍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處,尤以肱二頭肌腱長頭腱為甚,少數呈肩周軟組織廣泛性壓痛;(5)肌痙攣與肌萎縮;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后彎不利等典型癥狀,此時疼痛反而減輕;(6)肩關節x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松,但無骨質破壞,有時肩峰下可見鈣化陰影。

17 如果息了頸椎病,是否有根治辦法使其永不復發?

患有頸椎病的人,大多數會選擇保守治療,雖然癥狀容易緩解,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稍有不慎,病情又可能復發。由于癥狀的反復發作,患者就迫切希望找到一種使頸椎病永不復發的良方。其實,不管是手術治療還是保守治療,可以說至今還沒有任何一種療法能使頸椎病徹底治愈和永不復發。要做到盡量減少頸椎病的復發,應在治療過程中和平時工作中,注意糾正不良的習慣,避免風寒、過度勞累、外傷等誘發因素,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長期自我保健,這才是預防頸椎病復發的良方。

18 有什么簡易的自我保健方法?

(1)可做頸部操

此操可在工間休息時做,方法是患者坐于椅上,挺直腰背,兩眼平視,呼吸調勻,全身放松。

低頭動作,要求頭慢慢低下,盡量使下頜貼向胸部,保持10~15秒鐘,然后慢慢將頭恢復原位。

仰頭動作,要求頭慢慢向上仰望天空,保持10~15秒鐘,然后慢慢將頭恢復原位。

頭左右偏,要求頭慢慢左偏將左耳向左肩貼近,保持10~15秒鐘,然后熳慢將頭恢復原位,再向右作一次同樣動作。

頭左右旋,要求頭部慢慢向左旋,盡量從左肩上方向后看,保持10~15秒鐘,然后慢慢將頭恢復原位,再向右做一次同樣動作。

(2)可做頸部自我按摩

可在早晚各做一次。方法是端坐在椅子上,將衣領口解開,兩眼平視或微閉,呼吸調勻,全身放松。

按揉風池穴。兩手拇指分別按在同側風池穴,其余手指附在頭部兩側,由輕到重地按揉20~30次。

拿捏頸肌。將左(右)手上舉置于頸后,拇指置于同側頸外側,其余四指放在頸肌對側,雙手用力對合;將頸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風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30遍。

按壓肩井穴。以左(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對側肩井穴,然后由輕到重按壓1~2分鐘,兩側交替進行。

合按內、外關穴。用左(右)手拇指尖放在右(左)手內關穴,中指放在對側的外關穴,同時對合用力按揉15~20次,雙手交替進行。在按壓的同時作頸部活動。

19 頸性眩暈如何治療?

頸性眩暈重在預防頸椎病。尤其是中老年人和頸動脈竇過敏者,應避免受風著涼、頸部外傷,衣領要舒展寬大一些,不要過硬、過緊。保持正確姿勢和,做到“站如松”、“坐如鐘”、“睡如弓”。睡枕不宜太高,避免長時間伏案或低頭勞作。轉動頭部時,動作宜緩慢,避免猛然扭頭。當眩暈發生時應臥床休息,抬高下肢,解開衣領、圍巾,多可以較快緩解,不可立即坐起或站立。

眩暈發作時可應用血管擴張劑如銀杏葉片,改善腦部供血,重者可輔以鎮靜止暈藥,亦可使用鈣離子拮抗劑如尼莫地平等。尤應針對頸椎病施治,隨著頸椎病的好轉或治愈,眩暈也就減輕或消失。

20 頸性抽動癥如何治療?

頸性抽動癥治療多采用中藥內外合治的雙重療法,內服中藥神鳳丹和通痹丹或湯劑,并在頸部及相關穴位上外敷貼劑,以祛風除濕、活血化淤,疏通經絡,促進血循,改善微循環,增進頸部肌肉及神經組織的營養供給,消除不適感和本體覺的過度興奮,阻斷其異常興奮灶的傳導,恢復多巴胺系統及內分泌的平衡狀態。另輔以頸肩操,以調整頸部關節和軟組織,恢復力學平衡,不自主抽動多可得以消除。

21 頸性吞咽困難該如何治療?

當確診為頸性吞咽困難后,患者當精神放松,不必緊張,首先進行飲食調整,改吃面條、稀粥等易吞咽飲食,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時針對頸椎病施治,多可消除或減輕對食管的壓迫、刺激,緩解頸肌痙攣,改善癥狀,消除吞咽困難。有哪些中藥方和食療方?

中藥方

頸舒湯

方藥:白術、葛根、當歸各15克,黃芪30克,茯苓20克,白芍12克,桂枝、狗脊各10克,全蝎粉3克(吞服),炙甘草6克。

功用:補益氣血肝腎,祛風寒濕通絡。

主治:頸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所引起的頸肩痛、上肢麻木疼痛、頭暈、惡心、耳鳴等癥。

(編者注:此方為郭劍華主任中醫師科研方)

食療方

(1)桃仁紅花飲

方藥:桃仁、紅花、川芎、丹參各10克。

用法:將上四味中藥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用小火煎煮40分鐘,去渣取汁,加入適量蜂蜜,早晚分兩次飲服。

(2)葛根粥

方藥:枸杞、各15克,葛根50克,大米100克。

用法:先將、葛根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再將淘洗干凈的大米、枸杞放入鍋中用小火熬粥,加白糖適量,早晚分食。

(3)當歸糯米粥

方藥:當歸、川芎、黑木耳各10克,紅糯米50克。

篇9

【關鍵詞】 胎兒;臍帶繞頸;護理干預

近年來臍帶繞頸的發生率越來越高, 臍帶繞頸的形成如果有數周, 會因為纏繞太緊或者分娩時拉扯壓迫等使臍帶受阻, 很有可能導致胎兒缺氧, 生長延緩, 甚至有窒息的可能, 嚴重者可造成死胎或死產[1]。對此本院采用護理干預對臍帶繞頸待產婦在產程中進行精心的護理, 盡最大努力保證母嬰安全。作者對本院收治的61例胎兒臍帶繞頸的產婦通過分組的形式進行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 并對比護理效果, 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的存在胎兒臍帶繞頸的61例產婦, 在本院住院分娩的時間為2011年1月~2014年12月, 均為單胎, B超檢查結果均顯示臍帶繞頸, 無頭盆不稱, 無明顯高危妊娠及其他內科合并癥, 無剖宮產指征。隨機分為觀察組(31例)和對照組(30例)。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產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①對照組護理方法:采用常規護理方法, 產婦采取自由, 當宮口開大3 cm(第一產程活躍期)時, 產婦采取左側臥位, 這樣的可以使胎盤供血得到明顯改善。分娩期嚴密觀察宮縮、胎心及產程進展情況[2], 并做詳細記錄, 破膜之后護理人員需要對羊水的狀態和顏色進行詳細記錄, 需要注意保持外陰清潔。如果羊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要及時報告醫生進行必要處理。沒有破膜者可以適當的下地走動。胎膜已破者需要取頭低臀高位, 避免臍帶脫垂, 新生兒娩出時要注意臍帶的位置。②觀察組護理方法: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護理干預。由于臍帶繞頸對胎兒有生命威脅, 加上產婦對分娩的恐懼, 心理負擔會很重, 這就需要護理人員進行必要的護理干預, 緩解其緊張感, 鼓勵產婦吃高熱量易消化食物, 補充水分, 以保證精力和體力充沛[3]。產婦由于緊張耗氧量就會大為增加, 使體內含氧量大大降低, 這時候胎兒很容易缺氧, 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對產婦詳細解釋, 說明緊張情緒對胎兒的影響, 告訴產婦胎兒現在很安全, 講一些必要的分娩知識, 最大程度上消除其緊張情緒, 提高自身自信心, 讓產婦從心底戰勝內心的恐懼。同時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 讓產婦明白臍帶繞頸這種情況是常見現象, 用實際的例子傳達健康知識的同時來穩定產婦情緒。讓臍帶繞頸并且已經順利生產的產婦和進行有效的溝通, 增強其自信心。在臍帶繞頸的情況下, 如果胎兒缺氧會表現出胎動減少, 需要通過胎心監護儀進行監護, 為產婦找到一個最佳的分娩方式, 避免由于臍帶繞頸出現風險。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中產婦的剖宮產率為16.1%(5/31), 對照組中的剖產率為36.7%(11/30);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率為3.2%(1/31), 對照組新生兒窒息率為16.7%(5/30);觀察組急性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率為9.7%(3/31), 對照組急性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率為26.7%(8/30), 表明觀察組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臍帶兩端分別連著胎兒和胎盤, 因此臍帶是維系胎兒生命的重要通道[4], 胎兒所需的全部營養都是通過這個通道輸送的, 與此同時, 胎兒的代謝物也是通過這個通道由母體排出體外。若臍帶出現了異常, 將直接威脅胎兒的生命。臍帶繞頸可使臍帶血管受壓導致血液循環受阻或胎兒靜脈受壓使胎兒腦細胞缺血、缺氧, 引起胎兒宮內窘迫[5]。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胎兒臍帶繞頸出生之前完全可以通過超聲檢查得到明確診斷。臍帶繞頸嚴重時會使胎兒心率發生改變, 要采用胎心監護儀進行監測。雖然通過B超能夠看到胎兒的頸部有臍帶血流, 但是由于技術原因暫時還不能對臍帶的長度和松緊進行檢測。就算發現孕婦有臍帶纏繞情況, 醫生也沒有更好辦法在妊娠之前改變現狀, 只能進一步監測。臍帶繞頸在妊娠時非常危險, 隨時都有可能出現胎兒窒息情況, 因此, 孕婦需要提前住院觀察, 通過嚴密監護保證母嬰平安。產婦在分娩過程中, 等到胎兒的頭部分娩出時, 護理人員需要用手指對頸部進行檢查, 查看臍帶在頸部纏繞程度, 并且對威脅胎兒的程度進行把握, 避免胎兒出現窒息狀況。本研究中觀察組的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 說明護理干預對待產婦的心理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大大緩解了產婦的不良情緒,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信心和心理適應能力, 讓產婦在臨產時有一個良好的狀態, 對胎兒的順利降生有很大的幫助, 減少臍帶繞頸對胎兒的危害, 降低剖腹產、新生兒窒息和急性胎兒宮內窘迫的幾率,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翠珠.分娩期胎兒臍帶繞頸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醫學信息(中旬刊), 2011, 24(9):4495-4496.

[2] 王蘭云, 阮芳, 魯靜, 等.分娩期胎兒臍帶繞頸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1, 36(2):195-197.

篇10

【關鍵詞】火針療法;盒灸;頸椎病

頸椎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頸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較早期的一型,以青壯年患者為多,發生多與現代工作、學習、生活因素有關(長時間操作電腦,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等),臨床表現以頭、肩、頸、臂的疼痛酸脹為主,X線攝片上沒有椎間孔及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但可以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椎體間不穩定及輕度骨質增生等改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電腦的普及私家車的廣泛應用,頸型頸椎病的發病率有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且不斷年輕化,現在國家已將頸椎病納入職業病范疇,可見其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及生活質量。筆者自2011年3月-2011年8月采用火針配合盒灸的方法治療頸型頸椎病45例,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45例患者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在20-30歲9例,31-40歲23例,41-50歲8例,51-60歲3例,61歲以上的2例。其中20-50歲占88.8%;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2年。

45例患者治療前均做頸椎四位片X線攝片。所有患者治療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頸肩部不適,按壓頸椎棘突旁、兩肩胛骨內側緣、肩井穴位壓痛明顯,雙側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陰性。其中頸椎棘突旁壓痛明顯者38例,;肩胛骨內側緣壓痛明顯者37例;頸旁斜方肌外上緣(肩井穴)壓痛者30例;有31例患者頸椎生理曲度有不同程度異常改變。

2治療方法

以頸椎棘突旁、兩肩胛骨內側緣為主,再配合頸夾脊、風池、肩井等腧穴,應用環球牌不銹鋼直徑3.5mm,長1.5寸毫針,選擇所刺穴位后,患者取坐位,在穴位處用安爾碘進行局部消毒,同時要給病人解釋火針的感應,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點燃乙醇燈,左手將乙醇燈端起,靠近針刺穴位,右手以握筆狀持針,針刺時,要求毫針在酒精燈上加熱至通紅,用燒紅的針體迅速刺入穴位,并快速拔出,時間大約是1/10s,出針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并予針刺處覆一貼創口貼。之后將一只蘇州艾條廠出產的標準藥艾條搗碎,均勻地平鋪于自制的網狀灸盒內,噴灑少許95%酒精后點燃,稍燃后,熄滅明火,把灸盒置于患者頸部疼痛部位施灸。若施灸過程中患者不能耐受熱力,可于灸盒下放置一塊純棉毛巾隔熱,熱度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宜。隔日針刺1次,7日為一療程。治療期間禁食生冷及長時間固定姿勢伏案工作。

3療效觀察

3.1療效觀察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治愈:臨床癥狀消失,頸、肢體功能恢復正常,能參加正常勞動和工作。好轉:臨床癥狀減輕,頸、肩背疼痛緩解,頸,肢體功能改善。未愈:癥狀無改善。

3.2結果在45例患者中,治療時間最長的12次,最短的5次。經過上述方法治療并隨訪3月,其中治愈37例(約占82.2%),好轉5例(約占11.1%),無效3例(約占6.6%)??傆行始s93.3%。

4討論

頸型頸椎病也稱局部型頸椎病,是指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X線片上沒有椎間孔及間隙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該病的發生多與現代工作、學習生活因素有關,如長時間操作電腦,經常臥位或半臥位讀書、看報、看電視,長期伏案低頭工作、學習,寫字姿勢不正確,睡覺時枕頭高低不當等。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首先導致頸肌的痙攣、勞累或肌力不平衡而出現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造成頸椎關節囊及韌帶的松弛,頸椎小關節失穩,此類改變刺激了頸神經根背側支及副神經而致發病。

本病屬祖國醫學痹證范疇,亦可歸為經筋病范疇,其由風寒濕三氣雜至,留滯經絡,或慢性勞損或跌仆損傷,導致寒凝濕滯,經脈拘急,氣血不得通暢,不通則痛?;疳槸煼ü欧Q“火卒刺”、“燔針”等,是用火將針尖燒紅迅速刺入腧穴內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其通過加熱的針體,將火熱由腧穴直接導入體內,激發經氣,鼓舞血氣運行,溫壯臟腑陽氣;火針借火熱之力,亦起到艾灸之功,共同達到溫通經絡的作用,使氣血暢通,通則不痛。又通過灼烙人體腧穴腠理而開啟經脈脈絡之外門,給賊邪出路,達到開門去邪、散寒除濕的功效?;疳様y高溫直接刺激病變局部的壓痛點、條索狀物及結節,使針體周圍微小范圍內病變組織被灼至炭化,粘連板滯的組織得到疏通松解,局部血液循環狀態隨之改善,通過多次針刺及每次治療后一段時間的休整,機體對灼傷組織充分吸收,旺盛代謝,條索狀筋結物逐漸縮小直至消失。在操作過程中要做到“紅”、“準”、“快”,即針必須燒紅,進針要快要準,這樣才能達到效力強、痛苦少、祛疾徹底、取效迅速的目的。

現代醫學認為,艾灸是通過多環節及多靶點的綜合作用,調節臟腑經絡,平衡陰陽,穩定機體內環境。灸治具有消瘀散結、扶正祛邪、調和氣血、補益元氣的功效,治療腰肌勞損可消除局部炎癥,增強局部代謝,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我于臨床上用火針配合盒灸的方法治療本病能迅速緩解肌肉僵硬和經筋痙攣,消除疼痛,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小,不失為一種好的治療方法,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

作者簡介: